CN102108594B - 拉圈三角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圈三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8594B
CN102108594B CN201010610725.4A CN201010610725A CN102108594B CN 102108594 B CN102108594 B CN 102108594B CN 201010610725 A CN201010610725 A CN 201010610725A CN 102108594 B CN102108594 B CN 1021085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angle
rotary
slip
slide
kn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107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8594A (zh
Inventor
宫本昌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08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8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8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85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27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stitch-length reg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改变下降角(θ)的大小,对针织密度决定部、稳定化三角面的作用也不会产生影响的拉圈三角装置。旋转三角(11)可以改变作为下降三角面(11a)的倾斜角度的下降角(θ1、θ2)。导向部件(13)按照旋转三角(11)以设置在针织密度决定部(12e)的内侧的旋转中心(11b)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进行导向。由于不需要在旋转中心(11b)设置轴,因此可以减小针织密度决定部(12e)的弧。可以进一步增大滑动三角(12)的拉入量小的左侧的拉圈三角装置(10)的下降角(θ2),根据线圈密度值以更恰当的条件形成针脚。即使下降角(θ1、θ2)变化,设置在滑动三角(12)的针织密度决定部(12e)、稳定化三角面(12a)的角度也不会变化,所以,能够避免下降角(θ1、θ2)的变化对编成的针脚的稳定性的影响。

Description

拉圈三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圈三角装置,其搭载于横编机的滑动架上,作用于与针床并列设置的编织针的针踵,将编织针拉入针床形成针脚。
背景技术
目前,在横编机的滑动架上搭载有三角系统,其包括用于根据前端的挂钩进出于齿口的状态将编织针拉入针床的形成有下降三角面的拉圈三角。只要使拉圈三角由下降三角面向拉入编织针的倾斜的方向滑动移动,就可以改变编织针的拉入量,调节表示针脚大小的线圈密度值(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当线圈密度值大时,针织纱的拉入量也变多,针脚变粗。线圈密度值小时,针织纱的拉入量也变少,针脚变细。
图7(a)将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圈密度控制装置的图1中附加符号4而记载的拉圈三角,将其符号变更为1进行表示。拉圈三角1以省略了图示的滑动架沿针床2的表面在图的左右方向行驶时,编织针4的前端侧的挂钩4a以从针床2的前端侧的齿口3后退的方式,由下降三角面1a作用于编织针4的针踵4b。编织针4被拉入针床2,收容于省略了图示的针槽。下降三角面1a移行至决定编织针4的拉入量的针织密度决定部1b而结束。针织密度决定部1b称为针距决定部(フミ)。另外,编织针4为示意性地表示,特别是挂钩4a不是从针床2的表面侧看到的状态,而是以只使挂钩4a的一部分旋转90度的状态进行表示。此外,编织针4表示钩针,为了开闭挂钩4a,具备锁钩4c。
假定在挂钩4a内保持形成后的针脚,且关闭锁钩4c的状态。当使挂钩4a进出于齿口3时,挂钩4a内的针脚则留在针床2的前端附近,所以,针脚将锁钩4c打开并向针杆4d侧相对移动。在齿口3将针织纱5供给到进出于齿口3的编织针4的挂钩4a。当由拉圈三角1将编织针4拉入针床2侧时,移动到针杆4d侧的针脚相对地向挂钩4a侧移动,在这个过程中,锁钩4c关闭,不进入挂钩4a内地撞翻挂钩4a而脱离至齿口3侧。省略这样操作形成的旧线圈的图示,作为针脚6,只表示用挂钩4a形成的新线圈。
图7(b)表示拉圈三角1的针织密度决定部1b附近的结构。下降三角面1a相对于针床2侧相对滑动架相对移动的方向2a,仅倾斜下降角θ。下降角θ被保持在约50度左右。当针织密度决定部1b的宽度大时,针织纱5有可能发生断开。当针织密度决定部1b的宽度小时,即使通过编织针4的拉入形成针脚6,在下一个编织针4的拉入中,针脚6也可能会变小。
在拉圈三角1的下侧,有时也与针织密度决定部1b连续地形成退针槽1c,作为使形成了的针脚稳定化的稳定化用三角面。即使形成有退针槽1c,编织针4的针踵4b因惰性也会在针织密度决定部1b的延长线1d的方向上移动。但是,当结头等到达退针槽1c的部分时,针织纱5松弛,防止断线。另外,为了使拉入的纱线长度均一,有时也设置被称作整平体(ならし)1e的凹凸。此外,也有时在从下降三角面1a向稳定化三角面移行的位置的针织密度决定部1b具有圆形结构。为了形成使针脚6的大小一致的针织品,特别是进行线圈密度调整的情况,且为了使调整的结果稳定化,都需要针织密度决定部1b、稳定化三角面。
在拉圈三角1中,有时也可以使向针床2侧突出的下降三角面1a的位置偏移,按照从针床2向滑动架侧突出的针踵4b的高度的高低,以两种不同的线圈密度值形成针脚6。另外,还公开有在某种程度上可独立地调整两种线圈密度值的可变密度差异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使相当于两个拉圈三角的三角以相同的下降角滑动移动,调整拉入量。对于各三角的下侧的三角面,各至少与针距决定部1b相当的部分制成相同形状。
另外知道,拉圈三角1的下降角θ是按照针织纱5的拉入量和与并列设置编织针4的间隔对应的间距的关系,决定最恰当值。从而,理想的是,在通过线圈密度调整来改变针织纱5的拉入量时,下降角θ也改变。关于圆编机,公开有围绕设置在相当于拉圈三角的充填三角(目止めカム)上的轴旋转,使相当于下降角θ的角度变化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993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160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159055号公报
横编机的拉圈三角1的优选形状,也包括针织密度决定部1b、稳定化三角面地通过设计来决定。在调整线圈密度时,认为理想的是,与针织纱5的拉入量一起改变下降角θ,例如下降角θ的大小也与拉入量的大小相对应地变化。但是,应用专利文献3的考虑方法,不仅使拉圈三角1旋转,使得下降角θ变化,而且针织密度决定部1b、稳定化三角面的角度也会同时改变。
如果将针织密度决定部1b做成圆弧状,并使圆弧的中心与拉圈三角1的旋转中心一致,对于针织密度决定部1b引起的对拉入量的决定,虽然有能够避免下降角θ的变化的影响的可能性,但是往往会偏离优选的形状。但是,如专利文献3那样,为了将用于旋转的轴设置在相当于针织密度决定部1b的部分的内侧,必须将针织密度决定部1b的圆弧设定为在轴的直径上加上余量后的大的半径。另外,在设置退针槽1c或整平体1e作为稳定化三角面的情况下,对于它们的作用,旋转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改变下降角θ的大小,对针织密度决定部、稳定化三角面的作用也不易产生影响的拉圈三角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圈三角装置,其搭载于横编机的滑动架上,并且具备按照向从齿口退出的方向拉入编织针的方式倾斜的下降三角面、结束下降三角面的倾斜并决定编织针的拉入量的针织密度决定部、在将编织针拉入的状态下使针脚稳定的稳定化三角面,能够调整与编织针的拉入量相对应的线圈密度值,其特征为,该拉圈三角装置包括:
旋转三角,其具有该下降三角面作为外形的一部分,在内侧具有空间,该空间在轮廓上包含与以设置在针织密度决定部的内侧的旋转中心为共同中心的不同直径的圆弧的至少每一部分相对应的内侧的圆弧面和外侧的圆弧面,能够按照相对滑动架的行驶方向,下降三角面倾斜的下降角变化的方式进行旋转;
滑动三角,其具有支承旋转三角的支承面,能够对应线圈密度值沿预定的基准的下降角的倾斜滑动移动;
导向部件,其被收容在由滑动三角的支承面支承的旋转三角的空间内,具有分别与空间的轮廓的内侧的圆弧面和外侧的圆弧面相对应的圆弧面,一边使相对应的圆弧面互相接触,一边引导旋转三角的旋转;
旋转机构,其由滑动三角的支承面支承,使由导向部件引导的旋转三角旋转。
另外,本发明中,特征为:所述针织密度决定部及所述稳定化三角面设置于所述滑动三角。
另外,本发明中,特征为:所述针织密度决定部具有以所述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弧的部分,由弧的部分进行针织密度决定。
另外,本发明中,特征为:在所述滑动架上形成有直线状的滑动导向槽,该滑动导向槽按照沿着所述基准的下降角滑动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滑动三角,
所述旋转机构具有旋转导向槽,其在滑动架上以相对于滑动导向槽呈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包含与该滑动导向槽的间隔变化的部分,
通过由旋转导向槽引导所述旋转三角的一部分,使旋转三角与滑动三角联动。
根据本发明,旋转三角能够按照相对于滑动架的行驶方向,作为外形的一部分而具有的下降三角面倾斜的下降角变化的方式进行旋转,由能够沿着预定的基准的下降角的倾斜滑动移动的滑动三角的支承面支承。只要使滑动三角对应线圈密度值进行滑动移动,就可以改变针织纱的拉入量,如果通过旋转机构使旋转三角相对于滑动三角进行旋转,也可以改变下降三角面的下降角。在旋转三角的内侧,具有空间,该空间在轮廓上包含与以设置在针织密度决定部的内侧的旋转中心为共同中心的不同直径的圆弧的至少每一部分相对应的内侧的圆弧面和外侧的圆弧面。在旋转三角的空间收容有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具有分别与空间的外形的内侧的圆弧面和外侧的圆弧面相对应的圆弧面,一边使相对应的圆弧面互相接触,一边引导旋转三角的旋转。由于不需要在旋转中心设置轴,因此,能够减小针织密度决定部的直径,即使改变下降角θ的大小,对针织密度决定部、稳定化三角面的作用也能够不易产生影响。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滑动三角上设置有决定编织针的拉入量的针织密度决定部、及在将编织针拉入的状态下使针脚稳定的稳定化三角面,所以,能够获得即使改变下降角θ的大小,对针织密度决定部、稳定化三角面的作用也不会产生影响的拉圈三角装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针织密度决定部是由以使旋转三角旋转时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弧的部分进行针织密度决定的部件,所以,能够实现即使因旋转三角的旋转改变了下降三角面的下降角,针织密度决定的条件也不会变化。
根据本发明,在滑动架上,以和引导滑动三角的滑动导向槽一起设置引导旋转三角的旋转导向槽的简单的结构,就能够使滑动三角和旋转三角联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也包括编织针4、搭载于滑动架20的三角系统的其他部分地表示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拉圈三角装置10的结构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拉圈三角装置10中,使拉入量的变化和下降角的变化联动的状态的局部的俯视图及侧面剖视图;
图3是表示用于图1的拉圈三角装置10的旋转三角11、和滑动三角12及导向部件13的组合的俯视图;
图4是用于图1的拉圈三角装置10的滑动三角12的左侧视图、俯视图及正视图;
图5是表示用于图1的拉圈三角装置10的旋转三角11和导向部件13的俯视图及正视图;
图6是表示驱动图1的拉圈三角装置10的机构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现有的拉圈三角1的形状和其作用的简化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4    编织针
4b   针踵
3    挂钩
10   拉圈三角装置
11   旋转三角
11a  下降三角面
11b  旋转中心
11c、11d;13c、13d  圆弧面
11h、12e  针织密度决定部
11i、12a  稳定化三角面
12    滑动三角
12c   支承面
13    导向部件
20    滑动架
30    底板
31    滑动导向槽
32    旋转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在图1~图6中表示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拉圈三角装置10的结构。对与图7中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附加相同的参照符号来表示。编织针4虽然表示用锁钩4c开闭挂钩4a的钩针,但对于用滑块开闭挂钩的复合针也可以同样地适用本发明。
[实施例]
图1也包括编织针4、搭载于滑动架20的三角系统的其他部分地表示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拉圈三角装置10的结构。被收容在省略图示的针床的针槽的编织针4在针主体4e的前端设有挂钩4a,承受拉圈三角装置10的作用的针踵4b设置于和针主体4e不同体的挺针片4f上。编织针4还具备使针脚在隔着齿口3对向的针床间移动的移圈功能,在挺针片4f和针主体4e连结的部分附近,设置有移圈动作中使用的针踵4g。另外,在针主体4e上还设置有在移圈时卡定针脚的叶片4h。在挺针片4f的背后配置有选针片7。针踵7a也从选针片7向滑动架侧突出。在选针片7的背后配置有进行选择编织针4的选针的选择器8。选针片7按照选择器8的选针的结果,选定针踵7a为B、H、A三个位置的任一个。
拉圈三角装置10包括旋转三角11、滑动三角12及导向部件13,在面向针床的表面侧安装有滑动架20。滑动架20沿着编织针4的排列方向往复移动,为了在往复的任一方向都进行相同的作用,具有相对于中心线20a呈对称那样的三角系统。拉圈三角装置10也以相对于中心线20a呈对称的方式沿山形的倾斜配置于左右。相对于这样的中心线20a对称的三角系统,包括固定起针三角21、可动起针三角22、接受移圈三角23、移圈交接两用三角24及导向三角25。另外,在以B位置选定选针片7的针踵7a的位置,配置有固定压针板26。在以H位置选定针踵7a的位置配置有可动的半压针板27a及集圈压针板27b。
如上所述的三角系统被搭载于滑动架20的底板30上。可动起针三角22以在针脚形成时从底板30的表面突出,移圈时则沉入底板30的方式进行切换。在底板30上设置有和专利文献1同样地引导拉圈三角装置10的滑动三角12的滑动导向槽31。另外,在底板30上还安装有具有引导旋转三角11的旋转的旋转导向槽32的三角板33。旋转导向槽32也可以在底板30上直接形成。旋转三角11用安装在滑动三角12上的导向部件13可旋转地支承,能够改变作为下降三角面11a的倾斜角度的下降角θ1、θ2。在滑动三角12的下部设置有和图7(b)的针织密度决定部1b同样的针织密度决定部12e、包含退针槽1c、整平体1e等的稳定化三角面12a。导向部件13以旋转三角11以设置在针织密度决定部12e的内侧的旋转中心11b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进行导向。
图1中,滑动三角12的降低量多的右侧的拉圈三角装置10的下降角θ1,大于滑动三角12的降低量少的左侧的拉圈三角装置10的下降角θ2。但是,即使下降角θ1、θ2变化,设置在滑动三角12上的针织密度决定部12e及稳定化三角面12a的角度也不变,所以,能够避免下降角θ1、θ2的变化的影响。另外,在滑动三角12上还设置有接受三角12b,其限制沿下降三角面11a拉入的编织针4的针踵4b不会因惰性而拉入过多。
图2表示图1的拉圈三角装置10中,使拉入量的变化和下降角的变化联动的状态。图2(a)表示拉入量少的状态。图2(b)表示拉入量多的状态。图2(c)表示从图2(b)的剖面线C-C看到的截面的结构。旋转三角11大致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外形,在内侧具有上下由圆弧面11c、11d形成的轮廓的空间。在旋转三角11中,从与下降三角面11a对向的边的上部和下部起,大致圆柱状的突起11e、11f向背面侧突出。在旋转三角11的空间收容有导向部件13,用安装螺栓13a安装在滑动三角12的支承面12c上。在导向部件13上,分别设有按压部13b、和与旋转三角11的圆弧面11c、11d嵌合并引导旋转三角11的旋转的圆弧面13c、13d。各圆弧面11c、11d;13c、13d以旋转中心11b为共同的中心。
在旋转三角11的下部,作为针织密度决定部11h及稳定化三角面11i也形成有和滑动三角12的针织密度决定部12e及稳定化三角面12a同样的部分。针织密度决定部11h、12e包含以旋转中心11b为中心的同一半径的弧部分。在图2(a)中,不旋转的滑动三角12的针织密度决定部12e及稳定化三角面12a,比旋转三角11的针织密度决定部11h及稳定化三角面11i更靠下方,进行对编织针4的针踵4b的作用。在图2(b)中,旋转三角11及滑动三角12的针织密度决定部11h、12e和稳定化三角面11i、12a一致并对编织针4的针踵4b同等地起作用。
旋转三角11的下降三角面11a的倾斜以通过旋转导向槽32引导突起11e的方式而变化。旋转导向槽32按照大致成为和导向槽31平行的方式形成。但是,在旋转导向槽32内,在线圈密度值小的一侧成为和滑动导向槽31的间隔小的接近部32a,在线圈密度值大的一侧成为间隔大的疏远部32b。具有这样的接近部32a及疏远部32b的旋转导向槽32沿导向线32c引导突起11e。设置有突起11e的旋转三角11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滑动三角12的支承面12c。当滑动三角12沿滑动导向槽31的导向直线31a滑动移动时,旋转三角11伴随改变下降三角面11a的倾斜的旋转进行滑动移动。另外,在突起11e的下侧也设有突起11f,只要通过滑动三角12的导向槽12d进行导向,就能够进一步稳定地进行旋转。
作为截面结构如图2(c)所示,旋转三角11、滑动三角12及导向部件13设置在滑动架的底板30面向针床的表面侧。在底板30的背面侧,为进行线圈密度调整而设置有驱动滑动三角12的驱动部件40。在驱动部件40和滑动三角12之间设置有与滑动导向槽31嵌合的导向部件41。
图3分别表示用于图1的拉圈三角装置10的旋转三角11、滑动三角12及导向部件13的组合。图3(a)中表示的旋转三角11具有空间,该空间包括:贯通孔11g,该贯通孔11g在上下的轮廓具有圆弧面11c、11d,该圆弧面11c、11d具有从旋转中心11b起的半径Rc、Rd;下降三角面11a侧的凹部11j;突起11e侧的凹部11k。在图3(b)中,虽然将滑动三角12和导向部件13组合进行表示,但是如图2(a)、(b)所示将旋转三角11安装在滑动三角12的支承面12c的情况下,从滑动三角12卸下了导向部件13。只要将旋转三角11载放在滑动三角12的支承面12c上,将导向部件13插入贯通孔11g,旋转三角11就成为可旋转的状态,且由滑动三角12的支承面12c支承。插入导向部件13时,图3(a)所示的凹部11j、11k被图3(b)所示的左右的按压部13b按压。
旋转三角11中设置有旋转中心11b的部分覆盖在滑动三角12中下侧形成有稳定化三角面12a的部分的表面。成为这部分的背侧的稳定化三角面12a与旋转三角11的稳定化三角面11i一致或进一步向下方露出,作用于通过旋转三角11的下降三角面11a拉入的编织针4的针踵4b,从而能够使针脚稳定化。
图4分别表示用于图1的拉圈三角装置10的滑动三角12的左侧视图、俯视图及正视图。在旋转三角11上设有如图2所示那样的突起11f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导向槽12d。在支承面12c上设置有用于与驱动部件40、导向部件41连结的螺丝孔12e及销孔12f。
图5分别表示用于图1的拉圈三角装置10的旋转三角11和导向部件13的俯视图及正视图。图5(a)表示旋转三角11的结构。也可以在旋转三角11的背面侧代替设置突起11e、11f,而设置滚筒等。图5(b)表示导向部件13的结构。在导向部件13上,在与图4所示的滑动三角12的螺丝孔12e及销孔12f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螺丝孔13e及销孔13f。
图6表示驱动图1的拉圈三角装置10的机构的局部。旋转三角11、滑动三角12及导向部件13的组合如图2(c)所示设置在底板30的表面侧。驱动部件40设置在底板30的背面侧,导向部件41被收容于在底板30上形成的滑动导向槽31内。导向部件41通过弹簧42向线圈密度值为最小的一侧即拉入量为最小的一侧施力。设置在驱动部件40的端部的滚筒43由省略了图示的螺旋状的三角引导,以导向部件41沿滑动导向槽31变位使得线圈密度值变化的方式被驱动。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使螺旋状的三角旋转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这种驱动机构,例如能够使线圈密度值和下降角θ以如下的方式进行联动。
[表1]
线圈密度值 下降角θ
0~30 52°
35 52.21°
40 52.74°
45 53.38°
50 53.85°
55~90 54°
表1所示的线圈密度值和下降角θ的关系,是可按照旋转导向槽32的形状进行各种设定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设有使线圈密度值和下降角θ机械性地联动的旋转机构,但是也可以使线圈密度值和下降角θ独立地变化。实施例中的旋转导向槽32设置在和底板30不同体的三角板33上,所以,只要移动三角板33就可以和线圈密度值独立地调整下降角θ。也可以不是这种三角而是采用旋转促动器等直接改变旋转三角11的下降角θ。只要可独立地改变线圈密度值和下降角θ,就可以根据针织纱5的性能等,对适当的线圈密度值和下降角θ的组合来变更设定,编成针织物。

Claims (5)

1.一种拉圈三角装置,其搭载于横编机的滑动架上,并具备按照向从齿口退出的方向拉入编织针的方式倾斜的下降三角面、结束下降三角面的倾斜并决定编织针的拉入量的针织密度决定部、和在将编织针拉入的状态下使针脚稳定的稳定化三角面,该拉圈三角装置能够调整与编织针的拉入量相对应的线圈密度值,
该拉圈三角装置包括滑动三角,该滑动三角能够对应线圈密度值地沿预定的基准的下降角的倾斜滑动移动,
其特征在于,该拉圈三角装置还包括:
旋转三角,其具有该下降三角面作为外形的一部分,并且在内侧具有空间,该空间在轮廓上包括与以设置在针织密度决定部的内侧的旋转中心为共同中心的不同直径的圆弧的至少每一部分相对应的内侧的圆弧面和外侧的圆弧面,该旋转三角能够按照相对于滑动架的行驶方向,下降三角面倾斜的下降角变化的方式进行旋转;
导向部件,其被收容在由滑动三角的支承面支承的旋转三角的空间内,并具有分别与空间的轮廓的内侧的圆弧面和外侧的圆弧面相对应的圆弧面,一边使相对应的圆弧面互相接触,一边引导旋转三角的旋转;和
旋转机构,其由滑动三角的支承面支承,使由导向部件引导的旋转三角旋转,
所述滑动三角具有支承旋转三角的支承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圈三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密度决定部及所述稳定化三角面设置于所述滑动三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圈三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密度决定部具有以所述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弧的部分,由弧的部分进行针织密度决定。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圈三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架上形成有直线状的滑动导向槽,该滑动导向槽按照沿着所述基准的下降角滑动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滑动三角,
所述旋转机构具有旋转导向槽,该旋转导向槽在滑动架上以相对于滑动导向槽呈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并且包含与该滑动导向槽的间隔变化的部分,
通过由旋转导向槽引导所述旋转三角的一部分,使旋转三角与滑动三角联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圈三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架上形成有直线状的滑动导向槽,该滑动导向槽按照沿着所述基准的下降角滑动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滑动三角,
所述旋转机构具有旋转导向槽,该旋转导向槽在滑动架上以相对于滑动导向槽呈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并且包含与该滑动导向槽的间隔变化的部分,
通过由旋转导向槽引导所述旋转三角的一部分,使旋转三角与滑动三角联动。
CN201010610725.4A 2009-12-29 2010-12-29 拉圈三角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85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9269 2009-12-29
JP2009299269A JP5286249B2 (ja) 2009-12-29 2009-12-29 度山カ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8594A CN102108594A (zh) 2011-06-29
CN102108594B true CN102108594B (zh) 2014-07-09

Family

ID=43881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1072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8594B (zh) 2009-12-29 2010-12-29 拉圈三角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341172B1 (zh)
JP (1) JP5286249B2 (zh)
CN (1) CN1021085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2413B (zh) * 2013-10-21 2017-02-22 中山市西区山海机械加工厂 一种带有能编织易断毛线的三角底板的电脑横机
CN104928835A (zh) * 2015-07-07 2015-09-23 苏州利宏原精密零件有限公司 一种移圈起针三角体
CN106958075B (zh) * 2016-12-15 2019-02-12 飞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横机的二段度目三角
CN107541852B (zh) * 2017-10-15 2023-04-14 中山龙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横机密度稳定装置
JP7307580B2 (ja) * 2019-04-05 2023-07-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98679A1 (en) * 1994-08-24 1996-02-28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ing cam and cam apparatus
CN1488014A (zh) * 2001-01-30 2004-04-07 ��ʽ���絺���������� 横机上线圈密度控制装置
CN1201039C (zh) * 1999-03-27 2005-05-11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针织横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19979A (ja) 1983-05-30 1984-12-11 Hitachi Ltd レ−ザ光源装置
JPH02251645A (ja) * 1989-03-25 1990-10-09 Shima Seiki Seisakusho:Kk 横編機における度目制御装置
JP2001159055A (ja) * 1999-12-01 2001-06-12 Matec Spa くつ下などの編機のためのニードル作動装置
ITMI20010241A1 (it) * 2001-02-07 2002-08-07 Matec Spa Dispositivo di azionamento degli aghi macchine per maglieria calzetteria o simili
CN100400732C (zh) * 2002-08-06 2008-07-0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具有可调密度变化机构的织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98679A1 (en) * 1994-08-24 1996-02-28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ing cam and cam apparatus
CN1201039C (zh) * 1999-03-27 2005-05-11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针织横机
CN1488014A (zh) * 2001-01-30 2004-04-07 ��ʽ���絺���������� 横机上线圈密度控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2-251645A 1990.10.09
JP特开2002-275745A 2002.09.2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86249B2 (ja) 2013-09-11
CN102108594A (zh) 2011-06-29
EP2341172B1 (en) 2014-06-25
EP2341172A1 (en) 2011-07-06
JP2011137270A (ja) 2011-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8594B (zh) 拉圈三角装置
JP2794144B2 (ja) 目移し装置を有する横編機
US7716955B2 (en) Sinker set for the manufacture of plush
EP1835059B1 (en) Complex cam system
US4510775A (en) Flat knitting machine capable of changing stitch density
CN104775226A (zh) 具备沉降片装置的横机
US6799443B2 (en)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
EP0567282A1 (en)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rocking sinkers of the flat knitting machine
KR100950227B1 (ko) 가변도 조정 기구를 구비하는 편성기
US4020653A (en) Sinker top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producing loop fabric
JP6807451B2 (ja) 横編機でのプレーティング編成方法
CN100503926C (zh) 横编机的可动沉降片装置
JP2604677B2 (ja) 横編機におけるトランスファージャック
EP0698679B1 (en) Knitting cam and cam apparatus
JP2013139644A (ja) 横編機のシンカー装置
CN209816410U (zh) 圆形针织机的针床及具备该针床的圆形针织机
US5239843A (en)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ush goods
EP2392710B1 (en) Flat knitting machine
US4433560A (en) Presser foot for a knitting machine
JP2014201861A (ja) 可動シンカーを備える横編機
US4501132A (en) Presser foot mechanism in a knitting machine
US2716878A (en) Two part knitting machine needle assembly
EP3798339A1 (en)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
KR200290131Y1 (ko) 더블 랏셀 편직기
US226091A (en) Circular-knitt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Termination date: 201412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