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6138A - 便携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6138A
CN102106138A CN2009801295680A CN200980129568A CN102106138A CN 102106138 A CN102106138 A CN 102106138A CN 2009801295680 A CN2009801295680 A CN 2009801295680A CN 200980129568 A CN200980129568 A CN 200980129568A CN 102106138 A CN102106138 A CN 102106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form patterns
detection unit
detected value
shell
step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95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边茂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954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8591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184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8592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491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5015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06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61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2/00Measuring distance traversed on the ground by vehicles, persons, animals or other moving solid bodies, e.g. using odometers, using pedometers
    • G01C22/006Pedome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MCOUNTING MECHANISMS; COUNTING OF OBJ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M3/00Counters with additional fac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Measurement Of Distances Traversed On The Groun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具有抑制了计数值产生误差问题的步数计数功能。便携式电话机具备:外壳、被搭载于外壳的加速度检测部、基于通过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来计数步数的计数部、和对通过所述计数部计数出的步数进行修正的修正部。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电话机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话机中,为了检测便携式电话机的状态,而搭载了加速度传感器等传感器或用于检测便携式电话机的位置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功能。便携式电话机构成为:根据传感器检测出的各状态来启动规定应用或者变更控制内容。另外,便携式电话机利用通过GPS功能获取到的位置信息来控制通信功能或邮件功能。
在此,作为具有利用了传感器的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提出过一种具有如下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话机,即执行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探测出的加速度数据对用户的步数进行统计的计步器的功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7758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便携式电话机中,在通过告知来电的振动功能向便携式电话机施加了振动的情况下,因为加速度传感器也探测该振动,因此存在通过计步器功能测定出的步数产生大的误差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便携式电话机中,例如在桌子等硬物体上放置便携式电话机的情况、执行了对折叠型便携式电话机进行开闭的动作的情况、通过对便携式电话机施加人为的加速度来执行特定功能的情况等,加速度传感器也检测加速度。
由此,在专利文献1的便携式电话机中,存在着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由步行动作以外的动作产生的加速度,并基于检测出的加速度,由计步器功能计为步数的问题。因此,存在着通过计步器功能计数出的步数和实际的步数之间会产生误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抑制了计数值产生误差问题的步数计数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具备:外壳;加速度检测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以及步数计数部,具有基于通过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来计数步数的计数部、和对通过所述计数部计数出的步数进行修正的修正部。
另外优选,所述计数部具备:计时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判定部,判定通过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波形图案是第1A波形图案还是第2A波形图案;以及统计部,统计所述第1A波形图案的数目,所述修正部具备:计算部,计算所述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计测部,计测所述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持续的持续时间;推定部,对通过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持续时间乘以通过所述计算部计算出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来推定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检测数;以及加法运算部,在所述统计部中的统计数上加上通过所述推定部推定出的检测数。
另外优选,所述步数计数部,判定通过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波形图案是人步行或奔跑的波形图案即第1A波形图案、还是通过在人步行或奔跑时施加其他振动产生的第2A波形图案,统计所述第1波形图案的数目,并且具备加法运算部,该加法运算部根据所述第2波形图案作成假想波形图案,对所述统计加上该假想波形图案中的所述第1A波形图案和与该第1A波形图案的全部或一部分形状大致相同的假想波形图案的数目。
另外优选,所述计数部具备:计时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存储部,存储与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相应的信息、即与波形图案的振动周期相关的第1A阈值信息和与波形图案的振幅相关的第2A阈值信息;第1A判定部,判定通过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即检测值波形图案,是否是振动周期在所述第1A阈值以上且振幅在所述第2A阈值以上的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第2A判定部,判定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是否是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该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是振动周期小于所述第1A阈值且振幅在所述第2A阈值以上,并且根据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计算出的假想波形图案为与所述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全部或一部分形状大致相同的图案;以及第1A统计部,统计通过所述第1A判定部判定出的所述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所述修正部具备:第2A统计部,统计通过所述第2A判定部判定出的所述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所述假想波形图案的数目;以及加法运算部,对所述第1A统计部中的统计数加上第2A统计部中的统计数。
另外优选,所述计数部具备:计时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位置信息获取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获取该外壳的位置信息;存储部,存储与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相应的信息、即与波形图案的振动周期相关的第1B阈值信息和与波形图案的振幅相关的第2B阈值信息;第1B判定部,判定在通过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即检测值波形图案中振幅是否在所述第2B阈值以上;第2B判定部,在通过所述第1B判定部判定出所述振幅在所述第2B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判定是否是所述外壳移动着的移动状态;第3B判定部,在通过所述第2B判定部判定出是所述移动状态的情况下,判定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振动周期是否在所述第1B阈值以上;以及统计部,统计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之中、通过所述第3B判定部判定出振动周期在所述第1B阈值以上的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所述修正部具备:计算部,计算所述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计测部,计测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之中、通过所述第3B判定部判定出振动周期小于所述第1B阈值的第2B检测值波形图案持续的持续时间;推定部,对通过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持续时间乘以通过所述计算部计算出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来推定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检测数;以及加法运算部,在所述统计部中的统计数上加上通过所述推定部推定出的检测数。
另外优选,所述计数部具备:计时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位置信息获取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获取该外壳的位置信息;存储部,存储与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相应的信息、即与波形图案的振动周期相关的第1B阈值信息和与波形图案的振幅相关的第2B阈值信息;第1B判定部,判定在通过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即检测值波形图案中,振幅是否在所述第2B阈值以上;第2B判定部,在通过所述第1B判定部判定出所述振幅在所述第2B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位置信息来判定是否是所述外壳移动着的移动状态;第3B判定部,在通过所述第2B判定部判定出是所述移动状态的情况下,判定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振动周期是否在所述第1B阈值以上;以及第1B统计部,统计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之中、通过所述第3B判定部判定出振动周期在所述第1B阈值以上的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所述修正部具备:第2B统计部,统计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之中、通过所述第3B判定部判定出振动周期小于所述第1B阈值的第2B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连接相互邻接的顶点彼此之间而形成的假想波形图案的数目;以及加法运算部,在第1B统计部中的统计数加上所述第2B统计部中的统计数。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具备:外壳;加速度检测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计数部,基于通过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来计数步数;计数判定部,判定通过所述计数部自计数开始或重新开始起是否计数了一定步数;判定部,在通过所述计数判定部判定出计数了所述一定步数的情况下,判定在计数了该一定步数之后的规定期间内是否通过所述计数部新计数了步数;以及计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判定部判定出在所述规定期间内未新计数步数的情况下,以从通过所述计数部计数出的合计步数中取消所述一定步数的方式来控制所述计数部。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具有抑制了计数值产生误差的步数计数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开了便携式电话机1A的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内置于操作部侧外壳2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内置于显示部侧外壳3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说明第A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A中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第1A状态(步行状态)下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6是表示第2A状态(步行状态+振动发生部99的振动)下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7是表示第3A状态(只有振动发生部99的振动)下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8是说明计步器功能部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第A实施方式所对应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说明第B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中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第1B状态(步行状态)下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12是表示第2B状态(步行状态+振动发生部99的振动)下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13是表示第3B状态(只有振动发生部99的振动)下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14是说明计步器功能部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说明第B实施方式所对应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说明第B实施方式所对应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17是说明第C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C中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18是表示合成了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后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19是表示合成了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后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20是表示合成了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后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21是表示合成了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后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22是表示控制部(CPU)45C进行的步数的计数处理的流程图。
图中:
1A      便携式电话机
2       操作部侧外壳
3       显示部侧外壳
44A     存储器
45A     CPU
99      振动发生部
100     3轴加速度传感器
101     计时部
111A    判定部
112A    统计部
113A    计算部
114A    计测部
115A    推定部
116A    加法运算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优方式的第A实施方式至第C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第A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根据图1,说明作为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话机1A中的基本构造。图1表示打开了便携式电话机1A的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1所示,便携式电话机1A具备作为外壳的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经由具备铰链机构的连结部4,连结成可打开闭合的状态。具体而言,操作部侧外壳2的上端部和显示部侧外壳3的下端部经由连结部4相连结。由此,便携式电话机1A可使经由铰链机构连结的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相对运动。即、便携式电话机1A能处于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打开的状态(打开状态)、和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折叠的状态(闭合状态)。在此,闭合状态是指配置成两外壳相互重合的状态,打开状态是指配置成两外壳不相互重合的状态。
操作部侧外壳2其外表面由前壳体2a和后壳体2b构成。操作部侧外壳2构成为:在前壳体2a侧,分别露出作为输入单元的操作键组11、和作为对便携式电话机1A的使用者在通话时发生的声音进行输入的麦克风的声音输入部12。
操作键组11通过用于使各种设定、电话簿功能或邮件功能等各种功能动作的功能设定操作键13、用于输入电话号码的数字或邮件等文字等的输入操作键14、和作为进行各种操作的确定或上下左右方向的翻滚等的操作部件的确定操作键15而构成。根据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的开闭状态和各种模式、或被启动的应用等种类,给构成操作键组11的各键分别分配规定功能(键分配)。然后,使用者通过按压各键,来执行与分配给各键的功能相应的动作。
声音输入部12被配置在与操作部侧外壳2的长边方向上的连结部4侧相反的外端部侧。即、声音输入部12在便携式电话机1A为打开状态下被配置在一方的外端部侧。
在操作部侧外壳2中的一方侧的侧面,配置有用于与外部设备(例如,主机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未图示)。在操作部侧外壳2的另一侧的侧面,配置有分配了规定功能的侧键(side key)、和进行外部存储器插入及取出的接口(未图示)。接口被挡盖(cap)盖着。各接口在不使用时被挡盖盖着。
显示部侧外壳3其外表面由前面板3a、前壳体3b、后壳体3c(参照图3)和后面板3d(参照图3)而构成。配置成在显示部侧外壳3中的前壳体3b,露出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21、和作为对通话对方侧的声音进行输出的听筒的声音输出部22。在此,显示部21由液晶面板、驱动该液晶面板的驱动电路、和从该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照射光的背景灯等的光源部而构成。
接着,根据图2及图3,对操作部侧外壳2及显示部侧外壳3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图2是内置于操作部侧外壳2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内置于显示部侧外壳3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所示,操作部侧外壳2具备:前壳体2a、键构造部40、键基板50、壳体60、具备基准电位图案层75及便携式电话机用的RF(Radio Frequency)模块等的各种电子元件的电路基板70、天线部90、具备电池盖2c的后壳体2b、和电池80。
前壳体2a和后壳体2b以彼此的凹状内侧面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以彼此的外周缘重合的方式进行结合。另外,在前壳体2a和后壳体2b之间,以夹着键构造部40、键基板50、壳体60、线路基板70和天线部90的方式内置这些部件。
在前壳体2a中,在折叠了便携式电话机1A的状态下,在与显示部侧外壳3的显示部21对置的内侧面,形成有键孔13a、14a、15a。从键孔13a、14a、15a分别露出:构成功能设定操作键13的功能设定操作键部件13b的按压面、构成输入操作键14的输入操作键部件14b的按压面、及构成确定操作键15的确定操作键部件15b的按压面。通过按下该露出的功能设定操作键部件13b、输入操作键部件14b及确定操作键部件15b的按压面的方式进行按压,从而按压了在所对应的键开关51、52、53分别设置的后述的金属帽(碗状形状)的顶点,与开关端子接触而电导通。
键构造部40由操作部件40A、作为加固部件的键架40B、和作为槽部件的键槽40C而构成。
操作部件40A由多个键操作部件构成。具体而言,由功能设定操作键部件13b、输入操作键部件14b和确定操作键部件15b构成。构成操作部件40A的各操作键部件,分别夹持后述的键架40B而与键槽40C接合。与键槽40C接合的各操作键部件的各自的按压面如上述,以从键孔13a、14a、15a分别露出在外面的方式配置。
键架40B是形成有多个孔部14c的金属性的板状部件。键架40B是用于防止由输入操作键部件14b的按压导致的对电路基板70等的不良影响的加固部件。另外,键架40B是导电性的部件,也作为用于释放输入操作键部件14b中的静电的部件发挥作用。配置成:在形成于键架40B的多个孔部14c中,嵌合了形成于后述的键槽40C的凸部14d。然后,对该凸部14d接合输入操作键部件14b。
键槽40C是具有可挠性的硅橡胶制的片状部件。如上述,在键槽40C中形成了多个凸部14d。多个凸部14d形成在键槽40C中的配置有键架40B一侧的面上。该多个凸部14d分别形成在与后述的键开关52对应的位置上。
键基板50具有配置在键槽40C侧的多个键开关51、52、53。多个键开关51、52、53分别配置在各操作部件40A所对应的位置上。配置在键基板50的键开关51、52、53,采用具有碗状弯曲且形成为立体的金属板的金属帽的构造。金属帽构成为:一旦按压该碗状形状的顶点,就与印刷到键基板50的表面的电路(未图示)上形成的开关端子接触而电导通。此外,键基板50在多个绝缘层(绝缘膜)之间夹持布线。
因为键基板50被搭载于壳体60中的平板部61上,所以因分别按压操作部件40A引起的压力或挠曲,不易传递到配置于壳体60下方的电路基板70。
壳体60是具有薄型长方体的一宽面开口的形状的导电性的部件。壳体60具有与平板部61中的开口侧的面大致垂直地形成的凸缘62。凸缘62形成为:在安装于电路基板70上的各种电子元件中的、与具有最高高度的电子元件的高度等同或者比其大。凸缘62形成为:在平板部61的周缘及内侧对应构成基准电位部的基准电位图案层75。具体而言,在壳体60被搭载于电路基板70的状态下,以配置在基准电位图案层75上的方式形成凸缘62。此外,壳体60除了由金属形成之外,还可由树脂形成框架、在其表面形成导体膜。
壳体60,通过凸缘的底面与基准电位图案层75抵接,从而与该基准电位图案层75电连接。壳体60与基准电位图案层75电导通,具有与该基准电位图案层75相同大小的电位。即、壳体60作为屏蔽壳体发挥作用。壳体60作为屏蔽壳体,抑制来自外部的高频等的噪声作用于配置在电路基板70上的各种电子元件,并且屏蔽从RF(Radio Frequency)电路、CPU电路、电源电路等释放的噪声,来抑制作用于其他电子元件或与天线连接的接收电路等。具体而言,通过壳体60中的凸缘62的底面配置在基准电位图案层75上,从而后述的各电路被凸缘62包围,且被平板部61的一部分覆盖。凸缘62作为各电路的隔壁发挥作用,保护平板部61的一部分及各电路。
在电路基板70中,配置有包括对天线部90收发的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部在内的未图示的CPU45A、包括存储器44A在内的各种电子元件或电路。各种电子元件通过规定的组合形成多个电路块。例如,形成了包括RF(Radio Frequency)电路、电源电路等在内的各种电路块。
在电路基板70中的壳体60侧的第1面70a,除了形成上述的各种电子元件之外,还形成了构成基准电位部的基准电位图案层75。基准电位图案层75用于区分上述的各电路块而形成。基准电位图案层75,是通过在电路基板70的第1面70a的表面用规定图案形成导电性部件而形成的。
在此,在电路基板70中,安装了作为构成后述的计步器功能部的加速度检测部的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检测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A)移动时在X轴、Y轴、Z轴3轴方向上的各自的加速度。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例如检测因持有便携式电话机1A的用户步行产生的加速度(变化)、或通过后述的振动发生部99在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A)产生的加速度(变化)。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将检测出的加速度值的信息输出到CPU45A。关于由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检测出的加速度值的处理内容见后述。
天线部90是通过在基台上配置规定形状的天线元件而构成的。天线部90被配置在与便携式电话机1A中的连结部4侧相反的端部侧。该天线部90的天线元件由带状的板金形成。另外,天线部90经由未图示的供电端子从电路基板70供电。由此,天线单元经由供电端子从电路基板70供电,并且与电路基板70的RF模块等连接。
在后壳体2b的一端侧(图2中)设置有可拆卸的电池盖2c,并且在从后壳体2b的外侧收纳了电池80之后,被安装于后壳体2b。另外,在后壳体2b中的一端侧收容了输入用户声音的未图示的声音输入部12。
在后壳体2b中的连结部4侧,配置有振动发生部99。振动发生部99构成为具有未图示的电机和装配于电机的输出部的偏心锤。振动发生部99通过未图示的布线与电路基板70连接。振动发生部99基于来自安装在电路基板70上的CPU45A的指示,对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A)产生规定振动。例如,为了在来电时向用户告知来电,振动发生部99让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A)产生振动。在此,振动发生部99在上述的步行状态下对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A)施加振动(第2A图案、第2A波形图案),或者在静止状态下对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A)施加振动(第3A图案、第3A波形图案)。
如图3所示,显示部侧外壳3具备:前面板3a、声音输出部22、前壳体3b、声音输出部22、显示部21、连接有显示部21的印刷基板85、后壳体3c和后面板3d。
显示部侧外壳3分别层叠配置了前面板3a、前壳体3b、显示部21、印刷基板85、后壳体3c和后面板3d。具体而言,前壳体3b和后壳体3c以彼此的凹状内侧面相对的方式配置,以彼此的外周缘重合的方式结合。
并且,在前壳体3b和后壳体3c之间,以夹持着显示部21连接的印刷基板85的方式内置该部件。在印刷基板85连接着与未图示的放大器连接的扬声器。
接着,根据图4至图7,对便携式电话机1A的电路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说明便携式电话机1A中的电路结构的框图。图5是表示第1A状态(步行状态)下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6是表示第2A状态(步行状态+振动发生部99的振动)下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7是表示第3A状态(只有振动发生部99的振动)下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如图4所示,具备通信部200、振动发生部99、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计时部101、CPU45A包含的作为功能部的振动控制部110A、判定部111A、统计部112A、计算部113A、计测部114A、推定部115A、加法运算部116A和存储器44A。在此,便携式电话机1A具有用于发挥计步器功能的计步器功能部。计步器功能部由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计时部101、CPU45A含有的作为功能部的判定部111A、统计部112A、计算部113A、计测部114A、推定部115A、加法运算部116A和存储器44A而构成。
通信部200具备:根据规定的使用频带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天线部90、和进行调制处理或解调处理等信号处理的通信处理部201。
天线部90以规定的使用频带(例如,800MHz),与外部装置(基站)进行通信。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规定的使用频带,虽然采用了800MHz,但是也可是其他频带。另外,天线部90除了规定的使用频带(第1使用频带)之外,还可采用能与第2使用频带(例如,2GHz)对应的、所谓的双频带对应型的结构,还可通过也能与第3使用频带对应的多频带型而构成。
通信处理部201对由天线90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并提供给未图示的处理部,且对从处理部提供来的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并经由天线部90发送至外部装置(基站)。
振动发生部99如上述,构成为具有未图示的电机和装配在电机的输出部的偏心锤。振动发生部99通过未图示的布线与电路基板70连接。振动发生部99基于来自安装于电路基板70的CPU45A包含的作为功能部的振动控制部110A的指示,使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A)产生规定的振动。例如,为了在来电时向用户告知来电,振动发生部99使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A)产生振动。在此,振动发生部99,在上述步行状态下对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A)施加振动(第2A图案、第2A波形图案),另外在静止状态下对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A)施加振动(第3A图案、第3A波形图案)。
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检测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A)中的3轴方向(X,Y,Z)的加速度。
加速度传感器100是对相互正交的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加速度进行检测的3轴(3维)类型,基于从外部施加的力(F)和质量(m)来测定加速度(a)(加速度(a)=力(F)/质量(m))。
另外,加速度传感器100例如根据压电元件来计测给规定质量施加的力以求出每个轴的加速度,并对其进行数值数据化来进行缓存。然后,CPU(控制部)45周期性读取所缓存的加速度数据。此外,加速度传感器100并不限于压电元件(压电式),也可通过基于压电电阻型、静电电容型、热探测型等的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式、使可动线圈动作通过反馈电流返回到初始的伺服式、或通过变形测定器测定由加速度产生的变形的变形测定器式等而构成。
来自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的加速度信息被输出到判定部111A。
计时部101具有计时功能。计时部101构成为可输出包括当前时刻的时刻信息。从计时部101输出的时刻信息构成为可输出到后述的计算部113A或计测部114A。
存储器44A,存储使计步器功能动作的应用程序等的各种应用程序和各种信息。另外,存储器44A预先存储与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相应的信息。具体而言,至少预先存储与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A)根据用户的步行而移动情况下的第1A波形图案相应的信息、与在步行引起的移动下施加了基于振动发生部99的连续性或间隙性振动情况下的第2波形图案相应的信息、和与只施加基于振动发生部99的连续性或间隙性振动情况下的第3波形图案相应的信息。
存储器44A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与合成3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值后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相应的信息。存储器44A存储波形图案中的振幅信息及振动周期信息。在此,存储器44A按照每一周期存储波形图案。此外,在加速度值为(X,Y,Z)时,合成加速度值(G)用下述的式子(数学式1)表示。
【数学式1】
G = X 2 + Y 2 + Z 2
振动控制部110A对振动发生部99指示发生振动。例如,如上述,通信部200从外部装置接受到来电的情况下,为了向用户告知来电,振动控制部110A对振动发生部99指示驱动该振动发生部99(产生振动)。在此,振动控制部110A除了在来电时对振动发生部99指示,还根据闹钟功能或邮件功能对振动发生部99指示。
判定部111A基于来自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的加速度信息来判定便携式电话机1A的状态。判定部111A基于合成来自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的3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值得到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即检测值波形图案,来判定便携式电话机1A的状态。
具体而言,判定部111A比较通过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值的合成加速度值中的随时间变化的图案即检测值波形图案、和存储器44A存储的波形图案。并且,判定部111A判定检测值波形图案是作为步行状态下的移动的第1A状态的第1A波形图案、还是作为在步行状态下施加了基于振动发生部99的振动的状态下的移动的第2A状态的第2A波形图案、还是作为只施加了基于振动发生部99的振动状态下的移动的第3A状态的第3A波形图案。
判定部111A可以对第1A波形图案、第2A波形图案或第3A波形图案与测定值波形图案,用各自的波形进行比较,还可以用振幅及振动周期进行比较,或者用这些组合进行比较。另外,判定部111A也能够借助基于第1A波形图案、第2A波形图案或第3A波形图案所设定的固定阈值等,来比较第1A波形图案、第2A波形图案或第3A波形图案与测定值波形图案。
例如,判定部111A判定检测值波形图案是否是振动周期在第1A阈值AX以上且振幅在第2A阈值BX以上的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第1A阈值AX及第2A阈值BX是基于第1A波形图案所设定出的值。第1A阈值AX及第2A阈值BX例如能够预先存储至存储器44A。在此,第2A阈值BX例如能够采用0.4G(以静止状态为基准的话,为±0.2G),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适当设定。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判定部111A判定合成加速度值(G)的波形图案K是否是振动周期A1在第1A阈值AX以上且振幅B1在第2A阈值BX以上的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K1。判定部111A判定检测值波形图案是否是作为步行状态下的移动的第1A状态的波形图案即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
另外,例如判定部111A判定检测值波形图案,是否是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该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振动周期小于第1A阈值AX且振幅在第2A阈值BX以上,并且连接了相互邻接的波形图案的顶点彼此之间而形成的假想波形图案与第1A检测值图形图案中的全部或一部分形状大致相同。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判定部111A判定合成加速度值(G)的波形图案K是否是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K2,该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K2振动周期A2小于第1A阈值AX且振幅B2在第2A阈值BX以上,并且连接了相互邻接的波形图案的顶点彼此之间而形成的假想波形图案KA与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K1中的全部或一部分形状大致相同。
另外,例如判定部111A判定检测值波形图案是否是第3A检测值波形图案,该第3A检测值波形图案振动周期小于第1A阈值AX且振幅在第2A阈值BX以上,并且假想波形图案与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形状不同。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判定部111A判定合成加速度值(G)的波形图案K是否是第3A检测值波形图案,该第3A检测值波形图案振动周期A3小于第1A阈值AX且振幅B3在第2A阈值BX以上,并且假想波形图案KA与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K形状不同。
统计部112A统计检测值波形图案之中、作为通过判定部111A判定为第1A波形图案的检测值波形图案的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例如,在统计连续的波形图案中的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的情况下,统计部112A通过统计极大点(极小点)的数目,也能统计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在此,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作为用户的步数来统计。
计算部113A计算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通过计算部113A计算出的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被输入到后述的推定部115A。
计测部114A计测检测值波形图案之中、作为通过判定部111A判定为第2A波形图案的检测值波形图案的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持续的持续时间。计测部114A利用来自计时部101的时刻信息,来计测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持续的持续时间。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持续时间,虽然计测了图6中的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K2的持续时间T2a,但也可将间歇性施加振动的期间中的持续时间T2b(T2a+T1a+T2a)作为持续时间。
推定部115A,对通过计测部114A计测出的持续时间乘上通过计算部113A计算出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来计算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推定检测数。在推定部115A中利用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既可以是自用户开始步行起被判定为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全部时间中的平均的检测数,也可以是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发生之前的平均的检测数。
加法运算部116A在统计部112A中的统计数上加上通过推定部115A计算(推定)出的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检测数。在此,在检测值波形图案是仅由来自振动发生部99的振动而移动的第3A状态的第3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情况下,加法运算部116A不改变统计数(不进行加法运算)。
通过加法运算部116A相加了规定检测数后的数目,是补充了第2状态下的检测数后的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换言之,相加了规定检测值后的数目,是推定并补充(修正)了第2A状态下的步数后的用户的步数。
接着,根据图8,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计步器功能部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8是说明计步器功能部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根据规定操作,开始步数统计(ST1)。由此,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计测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A)中的3轴方向上各自的加速度值(ST2)。
接着,判定部111A比较存储器44A预先存储的第1波形图案、第2A波形图案及第3A波形图案与检测值波形图案。然后,判定部111A判定检测值波形图案是与第1A波形图案相同的波形图案的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A)、与第2A波形图案相同的波形图案的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B)、还是与第3A波形图案相同的波形图案的第3A检测值波形图案(C)(ST3)。在此,判定部111A为了判定为相同波形,无需检测值波形图案与第1A波形图案、第2A波形图案或第3A波形图案完全相同,只要从形状、振幅、振动周期或形状出发可视为相同类型即可。例如,判定部111A通过比较假想振动周期及假想振幅以及所述假想波形图案的波形的波峰、波谷的形状,来判定是否视为相同类型。
接着,在通过判定部111A判定为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情况下(A),统计部112A统计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检测数(ST4)。
然后,加法运算部116A在截至目前统计出的统计数上相加通过统计部112A统计出的检测数(ST5)。
接着,在通过判定部111A判定为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情况下(B),计测部114A计测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持续的持续时间(ST6)。
另外,推定部115A对通过计算部113A计算出的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乘上通过计测部114A计测出的持续时间,来计算(推定)持续时间中的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检测数(ST7)。
然后,加法运算部116A在截至目前统计出的统计数上加上通过推定部115A推定出的推定检测数(ST8)。
接着,在通过判定部111A判定为第3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情况下(C),加法运算部116A不改变截至目前统计出的统计数即步数数据(ST9)。
如上述,通过加法运算部116A在截至目前统计出的统计数上加上检测数或推定检测数,从而获取(蓄积)步数数据(ST10)。
然后,根据规定操作结束了步数统计的情况下,步数统计结束(ST11:是),在步数统计未结束的情况下,持续步数统计(ST11:否)。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具有计步器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1A,该计步器功能抑制了因振动发生部99产生的振动导致测定值产生大的误差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用户在步行状态下通过振动发生部99施加了振动的第2状态,用基于作为步行状态的第1A状态下的步数的平均检测数推定出的推定步数来补充步数的测定值,所以能提供一种具有正确性高的计步器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1A。
在此,在第A实施方式中,便携式电话机1A通过推定部115A推定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持续时间中的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检测数,来补充(修正)步数的测定值,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检测上述的假想波形图案的检测数,并且根据该检测数来补充(修正)步数的测定值。以下,根据图9,对此时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因为整体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主要说明不同点。图9是说明第A实施方式所对应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如图9所示,第A实施方式所对应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A′具备:通信部200、振动发生部99、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计时部101、CPU45A′包含的作为功能部的振动控制部110A′、第1A判定部111aA′、第2A判定部111bA′、第3A判定部111cA′、第1A统计部112aA′、第2A统计部112bA′、第1A加法运算部116A′和存储器44A′。
第1A判定部111aA′判定通过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即检测值波形图案,是否是振动周期在第1A阈值AX以上且振幅在第2A阈值BX以上的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在此,与上述同样地,例如第1A判定部111aA′通过比较假想振动周期及假想振幅以及所述假想波形图案的波形的波峰、波谷的形状,来判定是否视作相同类型。
第2A判定部111bA′判定检测值波形图案是否是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该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振动周期小于第1A阈值AX且振幅在第2A阈值BX以上,并且连接了相互邻接的波形图案的顶点彼此之间而形成的假想波形图案与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全部或一部分形状大致相同。与上述同样地,例如第2A判定部111bA′通过比较假想振动周期及假想振幅以及所述假想波形图案的波形的波峰、波谷的形状,来判定是否视作相同类型。此外,也可计算波形图案的最大值(顶点)和与其邻接(连续)的最小值的和平均值,将连接了该和平均值彼此之间而形成的假想波形图案代替上述假想波形图案来使用。
第3A判定部111cA′判定检测值波形图案是否是第3A检测值波形图案,该第3A检测值波形图案振动周期小于第1A阈值AX且振幅在第2A阈值BX以上,并且上述任意一个假想波形图案与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形状不同。
第1A统计部112aA′统计通过第1A判定部111aA′判定出的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
第2A统计部112bA′统计通过第2A判定部111bA′判定出的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假想波形图案的数目。
然后,加法运算部116A′对第1A统计部112aA′中的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统计数加上第2A统计部112b中的假想波形图案的统计数。另外,在通过第3A判定部111c判定出检测值波形图案是第3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情况下,加法运算部116A′不改变统计数。
根据上述的其他实施方式,能够补充(修正)步数的测定值来进行正确性高的步数测定。另外,根据上述的其他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上述第A实施方式中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接着,对第B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根据图10至图13,对便携式电话机1B的电路结构进行说明。
图10是说明便携式电话机1B中的电路结构的框图。图11是表示第1B状态(步行状态)下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12是表示第2B状态(步行状态+振动发生部99的振动)下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13是表示第3B状态(只有振动发生部99的振动)下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如图10所示,便携式电话机1B具备:通信部200、振动发生部99、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计时部101、位置信息获取部102、CPU45B包含的作为功能部的振动控制部105B、移动速度计算部107B、第1B判定部111aB、第2B判定部111bB、第3B判定部111cB、统计部112B、计算部113B、计测部114B、推定部115B、加法运算部116B和存储器44B。在此,便携式电话机1B具有用于发挥计步器功能的计步器功能部。计步器功能部由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计时部101、位置信息获取部102、CPU45B包含的作为功能部的振动控制部105B、移动速度计算部107B、第1B判定部111aB、第2B判定部111bB、第3B判定部111cB、统计部112B、计算部113B、计测部114B、推定部115B、加法运算部116B和存储器44B而构成。
以下,主要说明与第A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不同的结构。以下,关于没有说明的结构,具有与第A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
位置信息获取部102获取表示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B)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获取部102利用GPS获取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B)中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获取部102既可以一直启动,也可每隔规定时间间歇性启动,例如也可在通过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值超过了规定值的情况下启动以开始位置信息获取。在此,作为规定值,也可设定对静止状态的平均值加上第2B阈值BX乘以0.5后的值所得到的值。通过位置信息获取部102获取到的位置信息,被输出到包括第2B判定部111bB的CPU45B。
存储器44B存储使计步器功能动作的应用程序等各种应用程序。另外,存储器44B存储与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相应的信息、即与波形图案的振动周期相关的第1B阈值AX信息和与波形图案的振幅相关的第2B阈值BX信息。第2B阈值BX例如能够采用0.4G(以静止状态为基准±0.2G),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适当设定。存储器44B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与合成3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值后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相应的信息。在此,存储器44B对每个周期存储波形图案。
另外,存储器44B存储基准步行速度或规定的第1B移动速度。基准步行速度是一般性或者用户中的平均性步行速度。第1B移动速度设定了作为步行或奔跑不可能(短期间可能但长期间不可能等实际上不可能,也包括在内)的速度。
移动速度计算部107B根据通过位置信息获取部102获取到的位置信息来计算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B)的移动速度。通过移动速度计算部107B计算出的移动速度的信息,被输出到第2B判定部111bB。
判定部111aB、111bB、111cB基于来自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的加速度信息及来自位置信息获取部102的位置信息,来判定便携式电话机1B的状态。详细地说,判定部111aB、111bB、111cB基于检测值波形图案的信息和移动速度信息来判定便携式电话机1B的状态。其中,检测值波形图案是对来自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的3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值合成后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移动速度信息由来自位置信息获取部102的位置信息计算得到。
第1B判定部111aB,判定在通过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值的合成加速度值中的随时间变化的图案即检测值波形图案中,振幅是否在第2B阈值BX以上。第1B判定部111aB判定便携式电话机1B不是静止状态。具体而言,第1B判定部111aB判定便携式电话机1B的运动是作为步行状态的第1B状态下的运动、在步行状态下通过振动发生部99施加了振动后的状态即第2状态下的运动、还是通过振动发生部99施加了振动后的状态即第3B状态下的运动。
具体而言,第1B判定部111aB判定图11中的检测值波形图案K的振幅B1是否在第2B阈值BX以上。另外,第1B判定部111aB判定图12中的检测值波形图案K的振幅B2是否在第2B阈值BX以上。另外,第1B判定部111aB判定图13中的检测值波形图案K的振幅B3是否在第2B阈值BX以上。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第2B阈值BX设为0.4G的情况下,判定出图11至图13所示的检测值波形图案K的振幅B1、B2、B3都在第2B阈值BX以上,判定出图11至图13所示的检测值波形图案K的状态不是静止状态。
在通过第1B判定部111aB判定出振动周期在第2B阈值BX以上的情况下,第2B判定部111bB基于位置信息判定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B)是否是移动着的移动状态。具体而言,第2B判定部111bB基于移动速度计算部107B根据位置信息计算出的移动速度,来判定是否是移动状态。详细而言,第2B判定部111bB比较存储器44B存储的基准步行速度和计算出的移动速度,来判定便携式电话机1B的状态是否是移动状态。第2B判定部111bB判定便携式电话机1B是第1B状态还是第2B状态。
具体而言,第2B判定部111bB在图11至图13中的状态下,比较存储器44B存储的基准步行速度和移动速度,来判定是否是移动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判定出图11及图12所示的检测值波形图案K的各状态为移动状态,判定出图13所示的检测值波形图案K的状态为静止状态。
另外,在移动速度在规定的第1B速度以上的情况下,第2B判定部111bB判定出便携式电话机1B的状态不是移动状态。具体而言,第2B判定部111bB比较存储器44B存储的第1B速度和计算出的移动速度,并在移动速度在第1B速度以上的情况下,判定出便携式电话机1B的状态不是移动状态。第1B速度如上,设定在步行或奔跑下不可能的速度。由此,因为第2B判定部111bB判定为由电车或汽车的移动不是步行的移动,因此能避免将在搭乘电车或汽车状态下产生的振动作为步数统计的问题。
在通过第2B判定部111bB判定为移动状态的情况下,第3B判定部111cB判定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振动周期是否在第1B阈值AX以上。具体而言,第3B判定部111cB比较存储器44存储的第1B阈值AX和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振动周期,来判定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振动周期是否在第1B阈值AX以上。即、第3判定部111cB判定便携式电话机1B是作为步行状态的第1B状态、还是作为在步行状态下通过振动发生部99施加了振动后的第2B状态。
具体而言,第3B判定部111cB判定图11中的检测值波形图案K的振动周期A1是否在第1B阈值AX以上。另外,第3B判定部111cB判定图12中的检测值波形图案K的振动周期A2是否在第1B阈值AX以上。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1B阈值AX,将通过步行产生的振动周期和通过振动发生部99产生的振动周期之间的规定值设定为第1B阈值AX。在本实施方式中,判定出图11所示的检测值波形图案K的状态为第1B状态,判定出图12所示的检测值波形图案K的状态为第2B状态。
如上述,通过第1B判定部111aB、第2B判定部111bB及第3B判定部111cB,图11所示的检测值波形图案(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K1)的状态被判定为第1B状态,图12所示的检测值波形图案(第2B检测值波形图案K2)的状态被判定为第2B状态,图13所示的检测值波形图案(第3B检测值波形图案K3)的状态被判定为第3B状态。
统计部112B统计检测值波形图案之中、通过第3B判定部111cB判定为振动周期在第1B阈值以上的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例如,在统计连续的波形图案中的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的情况下,统计部112B通过统计极大点(极小点)的数目,也能统计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在此,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作为用户的步数来统计。
计算部113B计算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通过计算部113B计算出的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被输出到后述的推定部115B。
计测部114B计测检测值波形图案之中、通过第3B判定部111cB判定为振动周期小于所述第1B阈值AX的第2B检测值波形图案持续的持续时间。计测部114B利用来自计时部101的时刻信息,来计测第2B检测值波形图案持续的持续时间。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持续时间,计测了图12中的第2B检测值图形图案K2的持续时间T2a,但也可将间歇性施加了振动的期间中的持续时间T2b(T2a+T1a+T2a)作为持续时间。
推定部115B,对通过计测部114B计测出的持续时间乘以通过计算部113B计算出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来计算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推定检测数。在推定部115B中利用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既可以是自用户开始步行起被判定为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全部时间中的平均的检测数,也可以是第2B检测值波形图案发生之前的平均的检测数。
加法运算部116B对统计部112B中的统计数上,加上通过推定部115B计算(推定)出的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检测数。在通过第2判定部111bB判定出检测值波形图案不是移动状态的情况下,加法运算部116B不改变统计数(不进行加法运算)。
通过加法运算部116B相加了规定的检测数后的数目,是补充了第2B状态下的检测数后的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换言之,相加了规定检测值后的数目,是推定并补充(修正)了第2B状态下的步数后的用户的步数。
接着,通过图14,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计步器功能部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14是说明计步器功能部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根据规定操作,开始步数统计(ST101)。由此,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测定操作部侧外壳2(便携式电话机1B)中的3轴方向各自的加速度值(ST102)。
接着,第1B判定部111aB比较存储器44B存储的第2B阈值BX和检测值波形图案K中的振幅,并且判定振幅是否在第2B阈值BX以上(ST103)。
接着,在通过第1B判定部111aB判定出振幅在第2B阈值BX以上的情况下(ST103:是),第2B判定部111bB比较存储器44B存储的基准步行速度和通过移动速度计算部107B计算出的移动速度,来判定便携式电话机1B是否是移动状态(ST104)。
接着,在通过第2B判定部111bB判定出便携式电话机1B是移动状态的情况下(ST104:是),第3B判定部111cB比较存储器44B存储的第1B阈值AX和检测值波形图案K中的振动周期,并且判定振动周期是否在第1B阈值AX以上(ST105)。
在通过第3B判定部111cB判定出振动周期在第1B阈值AX以上的情况下(ST105:是),统计部112B统计检测值图案(第1B检测值图案)的检测数(ST106)。
然后,加法运算部116B在截至目前统计出的统计数上加上通过统计部112B统计出的检测数(ST107)。
在通过第3B判定部111cB判定出振动周期小于第1B阈值AX的情况下(ST105:否),计测部114B计测检测值波形图案(第2B检测值波形图案)持续的持续时间(ST108)。
另外,推定部115B对通过计算部113B计算出的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乘以通过计测部114B计测出的持续时间,来计算(推定)持续时间中的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检测数(ST109)。
然后,加法运算部116B在截至目前统计出的统计数上加上通过推定部115B推定出的推定检测数(ST110)。
另外,在通过第1B判定部111aB判定出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振幅小于第2B阈值的情况下(ST103:否)、及在通过第2B判定部111bB判定出不是移动状态的情况下(ST104:否),加法运算部116B不变更截至目前统计出的统计数即步数数据(ST111)。
如上述,通过加法运算部116B在截至目前统计出的统计数上加上检测数或推定检测数,从而获取(蓄积)了步数数据(ST112)。
然后,在根据规定操作结束了步数统计的情况下,步数统计终止(ST113:是),在步数统计未结束的情况下,持续步数统计(ST113:否)。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具有一种计步器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1B,该计步器功能利用来自位置信息获取部的位置信息,抑制因规定操作产生的振动导致测定值产生大误差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来自位置信息获取部的位置信息来计算移动速度,并基于计算出的移动速度来判定是否是步行状态。由此,能够准确地确定成为步数的统计对象的期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用户在步行状态下通过振动发生部99施加了振动后的第2B状态下,因为用基于作为步行状态的第1B状态下的步数的平均检测数的推定步数来补充步数的测定值,所以能够提供具有正确性高的计步器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1B。
另外,在第B实施方式中,便携式电话机1B基于通过移动速度计算部107B计算出的移动速度,来判定是否是移动状态,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基于规定时间中的移动距离来判定是否是移动状态。以下,根据图15,对第B实施方式所对应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因为整体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因此主要说明不同点。
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第B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B′代替图10中的移动速度计算部107B,而具备移动距离计算部108B′。
移动距离计算部108B′基于来自位置信息获取部102的位置信息,来计算规定时间下的移动距离。
然后,第2B判定部111bB′基于在通过移动距离计算部108B′计算出的规定时间移动的移动距离,来判定是否是移动状态。具体而言,第2B判定部111bB′基于存储器44B′存储的基准步行距离,来判定是否是移动状态。
在此,基准步行距离能够设定规定时间下的一般性步行距离、或用户中的平均性步行距离。
在该其他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的第B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进行是否是移动状态的判定。另外,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第B实施方式中,便携式电话机1B通过推定部115B推定第2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持续时间中的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检测数,来补充步数的测定值,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检测第2B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连接了相互邻接的顶点彼此之间而形成的假想波形图案的检测数,并且根据该检测数来补充步数的测定值。以下,根据图16,对此时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因为整体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因此主要说明不同点。图16是说明第B实施方式所对应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如图16所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B″具备:通信部200、振动发生部99、3轴加速度传感器100、计时部101、位置信息获取部102、CPU45B″包含的作为功能部的振动控制部105B″、移动速度计算部107B″、第1B判定部111aB″、第2B判定部111bB″、第3B判定部111cB″、第1B统计部112aB″、第2B统计部112bB″、加法运算部116B″和存储器44B″。
第1B统计部112aB″统计检测值波形图案之中、通过第3B判定部111cB″判定出振动周期在第1B阈值AX以上的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
第2B统计部112bB″统计检测值波形图案之中、通过第3B判定部111cB″判定出振动周期小于第1B阈值AX的第2B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连接了相互邻近的顶点彼此之间而形成的假想波形图案(参照图12,参照假想波形图案KA)的数目。此外,假想波形图案也可代替上述的图案,计算波形的最大值(顶点)和与其邻接的最小值的和平均值,将连接了该和平均值彼此之间而形成的图案作为假想波形图案来采用。
加法运算部116B″在第1B统计部112aB″中的统计数上加上第2B统计部112bB″中的统计数。另外,在通过第1B判定部111aB″判定出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振幅小于第2B阈值BX的情况下、及在通过第2B判定部111bB″判定出不是移动状态的情况下,加法运算部116B″不变更截至目前统计出的统计数即步数数据。
根据该其他的实施方式,能够补偿步数的测定值来进行正确性高的步数测定。另外,根据该其他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上述第B实施方式中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接着,对第C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根据图17至图21,对便携式电话机1C的电路结构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便携式电话机1C的功能的框图。图18是表示合成了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后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19是表示合成了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后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0是表示合成了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后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1是表示合成了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后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如图17所示,便携式电话机1C具备:通信部200、振动发生部99、加速度传感器100、计时部101、存储器44C、控制部(CPU)45C和开闭传感器46C。
以下,主要说明与第A实施方式及第B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不同的结构。以下,关于没有说明的结构,具有与第A实施方式及第B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
控制部45C由中央处理装置(CPU)等构成,并控制便携式电话机1C整体。控制部45C具备:作为功能部的计数部211C、计数判定部212C、判定部213C和计数控制部214C。
开闭传感器(开闭检测部)46C由配置在操作部侧外壳2的磁铁47C(参照图1)和配置在显示部侧外壳3的霍尔元件48C(参照图1)而构成,用于检测便携式电话机1C的开闭状态。具体而言,开闭传感器46C检测伴随着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不同而引起的磁性的强弱,并基于检测出的结果来判别便携式电话机1C是打开状态还是闭合状态。
计数部211C基于步行动作下的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来计数步数。具体而言,参照图18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在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值在阈值S以上的情况下,计数部211C认为是步行动作而计数步数。另外,在所检测的加速度在阈值S以上的状态持续着的期间,将在该期间所检测的加速度整体作为1步的步数来计数。由此,便携式电话机1能够依次计数持有该便携式电话机1的用户的步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计数部211C利用上述的处理进行了步数的计数,但是步数的计数处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其他步数的计数处理,来进行基于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值的步数的计数。
计数判定部212C例如根据没有进行步数计数的状态,判定通过计数部211C是否计数了第1步的步数(一定步数)。计数判定部212C判定自开始(或重新开始)计数起,通过计数部211C是否计数了第1步的步数(一定步数)。
在判定出通过计数判定部212C计数了第1步的步数(一定步数)的情况下,判定部213C判定自计数第1步的步数起在规定期间T[s]内是否计数了第2步的步数。在此,规定期间T[s]是通过计时部101计时的。另外,规定期间优选是至少能计数1步的步数程度的时间。
计数控制部214C控制计数部211C进行的步数的计数(统计)。详细地说,在通过判定部213C判定出在规定期间T[s]内未计数第2步的步数的情况下,计数控制部214C以取消第1步的步数的计数(一定步数)的方式进行控制。即、计数控制部214C指示计数部211C不将第1步作为步数对待。
具体而言,参照图19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在没有第2步的步行动作情况下合成了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后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如图19所示,自计数第1步的步数起规定期间T[s]内,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值小于阈值S,因此未计数第2步的步数。然后,通过判定部213C判定出在计数了第1步的步数之后的规定期间T[s]内未计数第2步的步数,因此计数控制部214C以取消第1步的步数的计数的方式进行控制。
由此,自计数第1步的步数起规定期间T[s]内未计数第2步的步数的情况下,计数控制部214C判断出第1步的步数不是因步行动作引起的,并取消第1步的步数的计数(指示计数部111C不将第1步作为步数对待)。因此,便携式电话机1能够抑制通过与步行动作不同的动作发生的加速度导致步数的计数产生误差的问题。
另外,在通过判定部213C判定出计数了第1步的步数的情况下,计数控制部214C控制计数部211C计数第1步的步数、并持续进行步数的计测。计数控制部214C指示计数部211C将第1步作为步数对待。
具体而言,参照图20进行说明。图20是表示有第2步的步行动作情况下合成了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后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如图20所示,自计数了第1步的步数起规定期间T[s]内,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值在阈值S以上,因此通过计数部211C计数第2步的步数。然后,通过判定部213C判定出在计数了第1步的步数之后在规定期间T[s]内计数了第2步的步数,因此计数控制部214C以计数第1步的步数的方式进行控制。
由此,自计数第1步的步数起规定期间T[s]内计数了第2步的步数的情况下,视作任何步数都是在步行动作引起的,计数控制部214C以计数第1步的步数的方式进行控制(指示计数部211C将第1步作为步数对待)。因此,便携式电话机1C能够正确识别步行动作、适当地进行步数的计数。
另外,计数控制部214C在控制计数部211C计数第1步的步数之后,控制计数部211C持续进行步数的计数。
由此,在计数了第1步及第2步的步数的情况下,视作步行动作持续,视作步行动作持续,计数控制部214C以持续基于计步器功能的步数的计数的方式进行控制。因此,便携式电话机1C能够正确识别步行动作、适当地进行基于计步器功能的步数的计数。
在此,参照图21,对打开闭合了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情况下的计数控制部214C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1是表示在打开闭合了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的情况下、即在将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从打开状态变为闭合状态或者从闭合状态变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合成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得到的合成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如图21所示,由于在打开闭合了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时发生的加速度变为阈值S以上,因此计数部211C计数第1步的步数。然后,由于自计数第1步的步数起规定期间T[s]内通过步行动作发生的加速度变为阈值S以上,因此计数部211C计数第2步的步数。由此,计数部211C错误地将打开闭合了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时的动作作为第1步的步数来计数。
为了抑制这样的步数的误差,在通过计数部211C计数了第1步的步数之后,在一定期间U[s]内,通过开闭传感器46C检测出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的开闭状态变化的情况下、即在将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从打开状态变为闭合状态或者从闭合状态变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计数控制部214C以取消第1步的步数的计数的方式进行控制。
因此,便携式电话机1C能够抑制通过在打开闭合了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框图3时发生的加速度导致步数的计数产生误差的问题。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C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图22是表示控制部45C进行的步数的计数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T201中,控制部(CPU)45C复位步数,以开始步数的计数。
在步骤ST202中,计数部211C判定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是否在阈值S以上。在加速度在阈值S以上的情况下(是),移行至步骤ST203。另一方面,在加速度小于阈值S的情况下(否),返回到步骤ST201。
在步骤ST203中,计数判定部212C基于在步骤ST202检测出的加速度值来判定是否是第1步的步数。在判定为第1步的步数的情况下(是),移行至步骤ST4。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不是第1步的步数的情况下(否),返回到步骤ST201。
在步骤ST204中,计数部211C计数第1步的步数,然后移行至步骤ST205。
在步骤ST205中,计数控制部214C判定通过开闭传感器46C是否检测出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的开闭状态变化。在检测出开闭状态变化的情况下(是),移行至步骤ST206。另一方面,在未检测出开闭状态变化的情况下(否),移行至步骤ST207。
在步骤ST206中,由于在步骤ST205中通过开闭传感器46C检测出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的开闭状态变化,因此计数控制部214C控制计数部211C取消在不受ST204中计数出的第1步的步数。
在步骤ST207中,计数部211C判定通过加速度传感器100所检测的加速度是否在阈值S以上。在加速度在阈值S以上的情况下(是),移行至步骤ST208。另一方面,在加速度小于阈值S的情况下(否),返回到步骤ST205。
在步骤ST208中,计数部211C计数第2步的步数,然后移行至步骤ST209。
在步骤ST209中,判定部213C判定在计数了第1步的步数之后,在规定期间T[s]内是否计数了第2步的步数。在规定期间T[s]内计数了第2步的步数的情况下(是),移行至步骤ST210。另一方面,在规定期间T[s]内未计数第2步的步数的情况下(否),移行至步骤ST211。
在步骤ST210中,计数部211C计数第1步及第2步的步数,然后移行至步骤ST212。
在步骤ST211中,计数控制部214C取消在步骤ST204中计数出的第1步的步数的计数,将在步骤ST208中计数出的第2步的步数作为第1步的步数来计数。
在步骤ST212中,计数控制部214C控制计数部111C持续进行步数的计数。
在步骤ST213中,计数部211C判定是否结束步数的计数。在结束步数的计数的情况下(是),结束本流程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未结束步数的计数的情况下(否),返回到步骤ST201。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C,能够抑制通过施加了人为的加速度的情况或打开关闭了便携式电话机1C的情况等下的步行动作以外的动作发生的加速度导致步数的计数产生误差的问题。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计数判定部212C、判定部213C及计数控制部214C中,作为一定步数,利用第1步的步数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一定步数,也可使用多个步数(例如,第1步至第5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便携式电话机1C作为一定步数既可以设定一个步数,也可以对多个步数分别设定一定步数。例如,能够将一定步数分别设定为1至5步。这种情况下,对各个步数判定在规定时间内是否计数新的步数,并且在任一步数中在规定时间内未计数新的步数的情况下,取消截至目前计测到的步数(一定步数)。
以上,对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对便携式电话机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是PHS(注册商标;Personal Hahdy phone System)、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手提式导航装置、个人电脑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连结部4可折叠的便携式电话机,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是自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重合的状态起使一方外壳朝着一个方向滑动的滑动式、以沿着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重合的方向的轴线为中心使一方外壳旋转的旋转(扭转)式、或操作部侧外壳2和显示部侧外壳3配置在一个外壳上且不具有连结部的形式(直板型)。另外,便携式电话机也可以是可开闭及旋转的所谓的2轴铰链型。
另外,在说明书中公开的发明包括便携式电子设备(便携式电话机),其具备:外壳、被搭载于外壳的加速度检测部、和步数计数部,该步数计数部具有基于通过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来计数步数的计数部、和对通过计数部计数出的步数进行修正的修正部。
在此,在第A实施方式中,计数部是判定部111A和统计部112A,修正部是计算部113A、计测部114A、推定部115A和加法运算部116A。
另外,在第A实施方式所对应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计数部是计时部101、存储器44A′、第1A判定部111aA′、第2A判定部111bA′和第1A统计部112aA′,修正部是第2A统计部112bA′和加法运算部116A′。
另外,在第B实施方式中,计数部是计时部101、位置信息获取部102、存储器44B、第1B判定部111aB、第2B判定部111bB、第3B判定部111cB和统计部112B,修正部是计算部113B、推定部115B和加法运算部116B。
另外,在第B实施方式所对应的其他实施方式(前段)中,计数部是计时部101、位置信息获取部102、存储器44B′、第1B判定部111aB′、第2B判定部111bB′、第3B判定部111cB′和统计部112B′,修正部是计算部113B′、推定部115B′和加法运算部116B′
另外,在第B实施方式所对应的其他实施方式(后段)中,计数部是计时部101、位置信息获取部102、存储器44B″、第1B判定部111aB″、第2B判定部111bB″、第3B判定部111cB″和第1B统计部112aB″,修正部是第2B统计部112bB″和加法运算部1116B″。
另外,在第C实施方式中,计数部是计数部211C,修正部是计数控制部214C。

Claims (19)

1.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具备:
外壳;
加速度检测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以及
步数计数部,具有基于通过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来计数步数的计数部、和对通过所述计数部计数出的步数进行修正的修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计数部具备:
计时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
判定部,判定通过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波形图案是第1A波形图案还是第2A波形图案;以及
统计部,统计所述第1A波形图案的数目,
所述修正部具备:
计算部,计算所述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
计测部,计测所述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持续的持续时间;
推定部,对通过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持续时间乘以通过所述计算部计算出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来推定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检测数;以及
加法运算部,在所述统计部中的统计数上加上通过所述推定部推定出的检测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备:
振动发生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使所述外壳振动;以及
存储部,存储所述波形图案,
所述第2A波形图案是在所述规定移动下发生了基于所述振动发生部的连续性或间歇性振动的情况下所检测的波形图案,
所述存储部存储第2A波形图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判定部比较通过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图案即检测值波形图案和所述存储部存储的波形图案,并且判定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是第1A波形图案还是第2A波形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存储部存储与第3A波形图案相应的信息,该第3A波形图案是只由所述振动发生部的振动产生的所述外壳移动下的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
所述判定部能判定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是所述第3A波形图案,
在通过所述判定部判定出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是所述第3A波形图案的情况下,所述加法运算部不改变所述统计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存储部存储波形图案中的振幅信息及振动周期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步数计数部,
判定通过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波形图案是人步行或奔跑的波形图案即第1A波形图案、还是通过在人步行或奔跑时施加其他振动产生的第2A波形图案,
统计所述第1波形图案的数目,
并且具备加法运算部,该加法运算部根据所述第2波形图案作成假想波形图案,对所述统计加上该假想波形图案中的所述第1A波形图案和与该第1A波形图案的全部或一部分形状大致相同的假想波形图案的数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计数部具备:
计时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
存储部,存储与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相应的信息、即与波形图案的振动周期相关的第1A阈值信息和与波形图案的振幅相关的第2A阈值信息;
第1A判定部,判定通过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即检测值波形图案,是否是振动周期在所述第1A阈值以上且振幅在所述第2A阈值以上的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
第2A判定部,判定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是否是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该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是振动周期小于所述第1A阈值且振幅在所述第2A阈值以上,并且根据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计算出的假想波形图案为与所述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全部或一部分形状大致相同的图案;以及
第1A统计部,统计通过所述第1A判定部判定出的所述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
所述修正部具备:
第2A统计部,统计通过所述第2A判定部判定出的所述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所述假想波形图案的数目;以及
加法运算部,对所述第1A统计部中的统计数加上第2A统计部中的统计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具备第3A判定部,该第3A判定部判定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是否是第3A检测值波形图案,该第3A检测值波形图案是振动周期小于所述第1A阈值且振幅在所述第2A阈值以上,并且所述假想波形图案为与所述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形状不同的的图案,
在通过所述第3A判定部判定出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是所述第3A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情况下,所述加法运算部不改变所述统计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第1A判定部及所述第2A判定部的双方或一方,
通过比较所述第2A检测值图案的假想振动周期及假想振幅以及所述假想波形图案的波形的波峰、波谷的形状,来判定所述假想波形图案是否是与所述第1A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全部或一部分形状大致相同的第2A检测值波形图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计数部具备:
计时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
位置信息获取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获取该外壳的位置信息;
存储部,存储与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相应的信息、即与波形图案的振动周期相关的第1B阈值信息和与波形图案的振幅相关的第2B阈值信息;
第1B判定部,判定在通过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即检测值波形图案中,振幅是否在所述第2B阈值以上;
第2B判定部,在通过所述第1B判定部判定出所述振幅在所述第2B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判定是否是所述外壳移动着的移动状态;
第3B判定部,在通过所述第2B判定部判定出是所述移动状态的情况下,判定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振动周期是否在所述第1B阈值以上;以及
统计部,统计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之中、通过所述第3B判定部判定出振动周期在所述第1B阈值以上的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
所述修正部具备:
计算部,计算所述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
计测部,计测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之中、通过所述第3B判定部判定出振动周期小于所述第1B阈值的第2B检测值波形图案持续的持续时间;
推定部,对通过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持续时间乘以通过所述计算部计算出的每段时间的检测数,来推定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检测数;以及
加法运算部,在所述统计部中的统计数上加上通过所述推定部推定出的检测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在通过所述第2B判定部判定出所述外壳不是移动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加法运算部不改变所述统计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具备移动距离计算部,该移动距离计算部根据通过所述位置信息获取部获取到的位置信息来计算在规定时间内移动的移动距离,
所述第2B判定部基于在通过所述移动距离计算部计算出的在所述规定时间内移动的所述移动距离,来判定是否是所述移动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具备移动速度计算部,该移动速度计算部根据通过所述位置信息获取部获取到的位置信息来计算移动速度,
所述第2B判定部基于通过所述移动速度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移动速度,来判定是否是所述移动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移动速度在规定的第1速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第2B判定部判定为不是所述移动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计数部具备:
计时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
位置信息获取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获取该外壳的位置信息;
存储部,存储与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相应的信息、即与波形图案的振动周期相关的第1B阈值信息和与波形图案的振幅相关的第2B阈值信息;
第1B判定部,判定在通过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加速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案即检测值波形图案中,振幅是否在所述第2B阈值以上;
第2B判定部,在通过所述第1B判定部判定出所述振幅在所述第2B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位置信息来判定是否是所述外壳移动着的移动状态;
第3B判定部,在通过所述第2B判定部判定出是所述移动状态的情况下,判定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振动周期是否在所述第1B阈值以上;以及
第1B统计部,统计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之中、通过所述第3B判定部判定出振动周期在所述第1B阈值以上的第1B检测值波形图案的数目,
所述修正部具备:
第2B统计部,统计所述检测值波形图案之中、通过所述第3B判定部判定出振动周期小于所述第1B阈值的第2B检测值波形图案中的连接相互邻接的顶点彼此之间而形成的假想波形图案的数目;以及
加法运算部,在第1B统计部中的统计数上加上所述第2B统计部中的统计数。
17.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具备:
外壳;
加速度检测部,被搭载于所述外壳;
计数部,基于通过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所检测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来计数步数;
计数判定部,判定通过所述计数部自计数开始或重新开始起是否计数了一定步数;
判定部,在通过所述计数判定部判定出计数了所述一定步数的情况下,判定在计数了该一定步数之后的规定期间内是否通过所述计数部新计数了步数;以及
计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判定部判定出在所述规定期间内未新计数步数的情况下,以从通过所述计数部计数出的合计步数中取消所述一定步数的方式来控制所述计数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在通过所述判定部判定出在所述规定期间内新计数了步数的情况下,所述计数控制部以不取消所述一定步数且继续进行步数的计数的方式控制所述计数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备:
第1外壳及第2外壳,构成所述外壳;
连结部,将所述第1外壳和所述第2外壳连结成能开闭;以及
开闭状态检测部,检测所述第1外壳和所述第2外壳的开闭状态,
在通过所述计数部计数了所述一定步数的前后一定期间内通过所述开闭状态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1外壳和所述第2外壳的开闭状态变化的情况下,所述计数控制部以取消所述一定步数的全部或一部分的方式进行控制。
CN2009801295680A 2008-07-29 2009-07-29 便携式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21061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5405 2008-07-29
JP2008195405A JP4885918B2 (ja) 2008-07-29 2008-07-29 携帯電子機器
JP2008218497A JP4885922B2 (ja) 2008-08-27 2008-08-27 携帯電子機器
JP2008-218497 2008-08-27
JP2008-249135 2008-09-26
JP2008249135A JP4950156B2 (ja) 2008-09-26 2008-09-26 携帯電子機器
PCT/JP2009/063487 WO2010013745A1 (ja) 2008-07-29 2009-07-29 携帯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6138A true CN102106138A (zh) 2011-06-22

Family

ID=41610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95680A Pending CN102106138A (zh) 2008-07-29 2009-07-29 便携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62976B2 (zh)
EP (1) EP2309704A4 (zh)
KR (1) KR20110022087A (zh)
CN (1) CN102106138A (zh)
WO (1) WO201001374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0497B (zh) * 2013-02-04 2015-07-01 Ricoh Co Ltd 慣性裝置、方法以及儲存媒體
CN106153071A (zh) * 2015-04-15 2016-11-23 昆山研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波形匹配的计步器的校正方法及其系统
CN106197470A (zh) * 2016-06-29 2016-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959769A (zh) * 2012-09-19 2017-07-1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功能驱动装置及功能驱动方法
CN109074747A (zh) * 2016-04-26 2018-12-21 京瓷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CN110007000A (zh) * 2017-11-29 2019-07-12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计测系统、加工系统、计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70679A1 (en) * 2010-04-29 2011-11-0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messages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based on movement of the device
JP2012008637A (ja) * 2010-06-22 2012-01-12 Yamaha Corp 歩数計、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004406B2 (en) 2010-09-30 2018-06-26 Fitbit, Inc. Portable monitoring devices for processing applications and processing analysis of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of a user associated with the portable monitoring device
JP5618818B2 (ja) * 2010-12-28 2014-11-05 任天堂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14032997A (ja) * 2012-08-01 2014-02-20 Sharp Corp 携帯端末
US9728059B2 (en) 2013-01-15 2017-08-08 Fitbit, Inc. Sedentary period detection utilizing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223004B2 (en) * 2013-03-22 2015-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position uncertainty in a mobile device
US9285388B2 (en) 2013-04-12 2016-03-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nalysis of pedestrian congestion
JP6070419B2 (ja) * 2013-05-31 2017-02-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携帯端末状態判定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766302B2 (en) * 2014-11-26 2017-09-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sensors under disruptive conditions
US9525764B1 (en) 2015-10-30 2016-12-20 Essential Products, Inc. Co-mold features on a chassis shell of a mobile device
US9736383B2 (en) 2015-10-30 2017-08-15 Essential Product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maximize the display area of a mobile device
US9723114B2 (en) * 2015-10-30 2017-08-01 Essential Products, Inc. Unibody contact features on a chassis shell of a mobile device
US9762781B2 (en) 2015-10-30 2017-09-12 Essential Product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maximize the display area of a mobile device by increasing the size of the display without necessarily increasing the size of the phone
US10080530B2 (en) * 2016-02-19 2018-09-25 Fitbit, Inc. Periodic inactivity alerts and achievement messages
WO2018047855A1 (ja) 2016-09-09 2018-03-15 旭化成株式会社 歩数計数装置、歩数計数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86809A (ja) * 2004-03-30 2005-10-13 Sharp Corp 携帯情報処理装置
JP2005291890A (ja) * 2004-03-31 2005-10-20 Citizen Watch Co Ltd 歩数計
CN1815145A (zh) * 2005-01-31 2006-08-09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手机中智能计步器的实现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手机
US20070143069A1 (en) * 2005-10-03 2007-06-21 Stmicroelectronics S.R.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edometer based on the use of inertial sensors and pedomete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97Y2 (ja) 1988-06-15 1994-01-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歩数計
US4962469A (en) * 1988-04-18 1990-10-09 Casio Computer Co., Ltd. Exercise measuring instrument
JP2581764B2 (ja) 1988-06-27 1997-02-1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歩数計
JP2000227342A (ja) 1999-02-08 2000-08-15 Ee D K:Kk 歩数計の誤差自動補正方法及び距離計測方法並びに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
JP3360062B2 (ja) 2000-02-14 2002-12-24 エヌイーシー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歩数計付き携帯無線通信装置
JP2003030775A (ja) 2001-07-10 2003-01-31 Sharp Corp データロガー
JP2005063288A (ja) 2003-08-19 2005-03-10 Konami Co Ltd 歩数計測装置、歩数計測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179607B2 (ja) 2003-12-04 2008-11-12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端末
JP2005204916A (ja) 2004-01-22 2005-08-04 Suzuken Co Ltd 身体活動測定装置
JP4785349B2 (ja) * 2004-04-20 2011-10-05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電子歩数計
JP4622331B2 (ja) 2004-06-18 2011-02-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撮影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030995B2 (ja) 2004-12-01 2008-01-09 株式会社ナビタイムジャパン 携帯型経路案内装置
US7652609B2 (en) * 2005-08-01 2010-0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motion with low power consumption in inertia sensor
DE602005014641D1 (de) * 2005-10-03 2009-07-09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Schrittmesservorrichtung und Schrittdetektionsverfahren mittels Algorithmus für selbstadaptive Berechnung von Beschleunigungsgrenzwerten
JP4739054B2 (ja) 2006-02-18 2011-08-03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JP4785640B2 (ja) * 2006-06-20 2011-10-05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歩数計
JP4995513B2 (ja) * 2006-08-29 2012-08-08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歩数計
JP4885665B2 (ja) * 2006-09-21 2012-02-29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歩数計
JP4885664B2 (ja) * 2006-09-21 2012-02-29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歩数計
JP4885676B2 (ja) * 2006-09-29 2012-02-29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歩数計
JP4957258B2 (ja) * 2007-01-15 2012-06-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歩数計数装置および歩数計数方法
JP4922004B2 (ja) 2007-02-15 2012-04-25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電子式歩数計
JP5561897B2 (ja) * 2007-07-13 2014-07-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計測方法、計測装置及び計測プログラム
JP5049749B2 (ja) 2007-11-15 2012-10-17 シチズ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体動検出装置
JP5131908B2 (ja) * 2007-11-30 2013-01-30 任天堂株式会社 歩数算出プログラム、歩数算出装置、歩数算出システム、および歩数算出方法
JP5049810B2 (ja) 2008-02-01 2012-10-17 シチズ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体動検出装置
US7877226B2 (en) * 2008-03-03 2011-01-25 Idt Technology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unting exercise repetitions
JP5038240B2 (ja) 2008-06-30 2012-10-03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モーションセンサ
JP5169574B2 (ja) 2008-07-23 2013-03-27 富士通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86809A (ja) * 2004-03-30 2005-10-13 Sharp Corp 携帯情報処理装置
JP2005291890A (ja) * 2004-03-31 2005-10-20 Citizen Watch Co Ltd 歩数計
CN1815145A (zh) * 2005-01-31 2006-08-09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手机中智能计步器的实现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手机
US20070143069A1 (en) * 2005-10-03 2007-06-21 Stmicroelectronics S.R.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edometer based on the use of inertial sensors and pedomete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9769A (zh) * 2012-09-19 2017-07-1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功能驱动装置及功能驱动方法
CN106959769B (zh) * 2012-09-19 2020-03-10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功能驱动装置及功能驱动方法
TWI490497B (zh) * 2013-02-04 2015-07-01 Ricoh Co Ltd 慣性裝置、方法以及儲存媒體
CN104969030A (zh) * 2013-02-04 2015-10-07 株式会社理光 惯性装置、方法和程序
CN106153071A (zh) * 2015-04-15 2016-11-23 昆山研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波形匹配的计步器的校正方法及其系统
CN109074747A (zh) * 2016-04-26 2018-12-21 京瓷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CN106197470A (zh) * 2016-06-29 2016-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197470B (zh) * 2016-06-29 2019-11-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007000A (zh) * 2017-11-29 2019-07-12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计测系统、加工系统、计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CN110007000B (zh) * 2017-11-29 2021-11-16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计测系统、加工系统、计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09704A4 (en) 2011-12-14
US9062976B2 (en) 2015-06-23
US20110177848A1 (en) 2011-07-21
EP2309704A1 (en) 2011-04-13
KR20110022087A (ko) 2011-03-04
WO2010013745A1 (ja) 201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6138A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US8793094B2 (en) Vibrator motor speed determin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JP5186900B2 (ja) 振動体、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452234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eiver used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76434B2 (en) Mobile device, step counting method, and gravity direction detecting method
JP5092909B2 (ja) 携帯端末
US760315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an impedance matching circuit
CN103532182B (zh) 充电组件、便携式电子设备及保护壳
CN203723485U (zh) 电话手套
KR20100050031A (ko) 이동 단말기
JP2004266321A (ja) 耳装着型の通話装置
CN1338055A (zh) 由电子设备的辅助设备报告功耗
JP4885922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4789005B2 (ja) 携帯端末
MX2007001158A (es) Dispositivo electronico portatil y metodo para operar el mismo.
JP5689405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CN101668075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程序
CN109067987A (zh)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070030528A (ko) 터치스크린 어셈블리, 이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이에 키입력을 하는 방법
JP5358656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CN112261178A (zh) 移动终端
JP3030561B2 (ja) 携帯電話機
JP2003046621A (ja) 腕時計型通信端末装置
KR100434455B1 (ko) 이중 힌지 장치를 구비한 플립이 제공된 휴대폰
CN117674806A (zh) 按键组件、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