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6539A - 触摸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摸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6539A
CN102096539A CN2010105878705A CN201010587870A CN102096539A CN 102096539 A CN102096539 A CN 102096539A CN 2010105878705 A CN2010105878705 A CN 2010105878705A CN 201010587870 A CN201010587870 A CN 201010587870A CN 102096539 A CN102096539 A CN 102096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ive film
transparency carrier
touch panel
face
contact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878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96539B (zh
Inventor
尾中荣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96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6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96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65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对置的探知侧电阻膜和背面侧电阻膜利用按压产生的挠曲而接触,基于该接触点处的电气导通来检测出该接触点的位置,其抑制了由混入到探知侧电阻膜与背面侧电阻膜之间的导电性异物导致的误检测的发生。探知侧电阻膜(13)以覆盖形成于探知侧透明基板(11)上的突起部(15)的方式形成为格子状。因此,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上存在没有形成探知侧电阻膜(13)的部分。因此,即便在背面侧透明基板(12)上的背面侧电阻膜(14)与探知侧透明基板(11)之间混入导电性异物,与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上整面地形成探知侧电阻膜(13)的情况相比,也难以产生由异物引起的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电阻膜(14)的电气短路,能够降低误检测的发生概率。

Description

触摸面板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09年12月14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2009-283320,并要求该申请的优先权,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面板,特别是涉及电阻膜式的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公知的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具有下述结构,即,在隔开间隙对置配置的按压侧基板以及背面侧基板的对置面上,分别设有按压侧电阻膜和背面侧电阻膜。当按压侧基板被从与形成有按压侧电阻膜的面相反一侧的面按压而挠曲时,按压侧电阻膜和背面侧电阻膜局部地接触,按压侧电阻膜和背面侧电阻膜在该接触点电气地导通。根据电阻膜式的触摸面板,对按压侧电阻膜的两端和背面侧电阻膜的两端交替地施加电压,基于前述接触点处的导通,来检测该接触点的位置。
该阻力膜型的触摸面板中,例如如日本特表2006-506708号公报中公开的那样,借助多个间隔件来限定按压侧电阻膜和背面侧电阻膜之间的间隙,或是在按压侧电阻膜和背面侧电阻膜之间的间隙中封入绝缘性的液体,以便当没有输入、即没有被按压时,按压侧电阻膜和背面侧电阻膜不会接触。
在具有上述这种结构的电阻膜式触摸面板中存在下述问题,即,由于按压侧电阻膜和背面侧电阻膜之间存在异物,如果该异物使按压侧电阻膜和背面侧电阻膜电气地短路,则有可能会发生即便没有输入也误检测为有输入的情况。
而且,在具有上述这种结构的电阻膜式触摸面板中存在下述问题,即,基于该种触摸面板的检测原理,按压侧电阻膜和背面侧电阻膜需要有大的电阻。因此,如果为了提高电阻值而减薄按压侧电阻膜和背面侧电阻膜,则与减薄的程度相应地,电阻膜也会变得容易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光发电偏光元件的一个方案具备:
第1透明基板;
第2透明基板,与所述第1透明基板对置;
突起部,形成在突起形成面上,所述突起形成面是所述第1透明基板的与所述第2透明基板对置的一侧的面和所述第2透明基板的与所述第1透明基板对置的一侧的面中的任意一个面;
第1电阻膜,以覆盖所述突起部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突起形成面上;
第2电阻膜,形成在突起对置面上,所述突起对置面是所述第1透明基板和所述第2透明基板中不具有所述突起形成面的基板的与所述突起形成面对置的面;
绝缘性间隔件,将第1触点区域与第2触点区域之间的距离限定为一定距离,所述第1触点区域是所述第1电阻膜的一部分并且是包含所述突起部的顶部的区域,所述第2触点区域是所述第2电阻膜的一部分并且是与所述第1触点区域对置的区域,当所述第1透明基板未被按压时,所述第1触点区域与所述第2触点区域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第1透明基板受到按压时,所述第1触点区域与所述第2触点区域接触;
密封件,呈框状,将所述第1透明基板与所述第2透明基板遍及整周地贴合;以及
绝缘性液体,被封入到由所述第1透明基板、所述第2透明基板以及所述密封件围成的间隙中;
在所述第1透明基板和所述第2透明基板中的至少一个的面上,存在没有形成该第1电阻膜或该第2电阻膜的空白区域;
所述空白区域是由所述第1电阻膜和所述第2电阻膜中的至少一个包围的区域,但不是所述第1触点区域和所述第2触点区域。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说明阐述,并一定程度上通过下述说明得以明了,或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而得知。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后面具体指出的示例及其组合而得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包含于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上面的总体描述及后面作出的详细实施例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表示带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结构的一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突起部及绝缘性间隔件的配置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布线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5A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基板的贴合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5B是图5A中的b-b’部分的截面图。
图6A是说明触摸面板的突起部、绝缘性间隔件以及透明电极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6B是图6A中的b-b’部分的该触摸面板的截面图。
图7是说明在图6A及图6B所示触摸面板中混入异物的情况的图。
图8A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突起部、绝缘性间隔件以及透明电极的配置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8B是图8A中的b-b’部分的该触摸面板的截面图。
图9是说明在图8A及图8B所示触摸面板中混入异物的情况的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突起部、绝缘性间隔件以及透明电极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突起部、绝缘性间隔件以及透明电极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突起部、绝缘性间隔件以及透明电极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突起部、绝缘性间隔件以及透明电极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按压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一部分时的该触摸面板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驱动电路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触摸面板的一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触摸面板的一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触摸面板的一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触摸面板的一例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中的侧视图所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由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1、配置在该显示面板1的观察侧的电阻膜式的触摸面板10构成。
前述显示面板1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具有隔开预定间隙地对置配置并在周缘部经框状的密封件4接合的观察侧透明基板2和背面侧基板3。在观察侧透明基板2的与背面侧基板3对置的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透明通用电极,在背面侧基板3的与观察侧透明基板2对置的面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形成多个像素的透明电极。在观察侧透明基板2和背面侧基板3之间的间隙也就是由密封件4包围的区域中,封入了未图示的液晶。另外,显示面板1具备配置在观察侧透明基板2和背面侧基板3各自外表面上的观察侧偏光片5和背面侧偏光片6。
另外,该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是扭曲向列型、超扭曲向列型、非扭曲的均匀配向型(nontwisted homogeneous type)、垂直配向型、弯曲配向型、强诱电性或反强诱电性液晶显示面板中的任何一种。而且,并不限于在一对基板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用于形成多个像素的电极的类型,也可以是横向电场控制型的面板,即,在一对基板的某一个的内表面上设置形成多个像素用的第1电极、和在相比第1电极更靠近液晶层侧设置与上述第1电极绝缘地形成的具有多个细长电极部的第2电极,在这些电极之间产生横向电场(沿着基板面的方向的电场),来使液晶分子的配向状态变化。进而,前述显示面板1并不限于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是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等。
触摸面板10具有作为第1透明基板的探知侧透明基板11和作为第2透明基板的背面侧透明基板12。显示面板1的观察侧偏光片5和触摸面板10的背面侧透明基板12通过由透明粘接材料或者树脂等构成的粘接层7贴装。
下面对触摸面板1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探知侧透明基板11例如是形成为矩形的玻璃板或树脂膜等,背面侧透明基板12例如是形成为与探知侧透明基板11大致相同大小的矩形玻璃板等。
如图2中表示的剖面那样,在触摸面板10的与探知侧透明基板11对置的背面侧透明基板12的面上,形成有作为第2电阻膜的背面侧电阻膜14。另一方面,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的与背面侧透明基板12对置的面上,利用透明绝缘体沿垂直的两个方向以间隔P1形成有突起部15。该突起部15的高度(图2中的上下方向高度)在多个突起部15之间全部相等。进而,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上形成有覆盖突起部15的作为第1电阻膜的探知侧电阻膜13。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电阻膜14形成在比用于进行触摸输入的触摸区域更大的范围内。另外,尽管图中省略了图示,但探知侧透明基板11和背面侧透明基板12的对置的面整体上形成有二氧化硅膜,在二氧化硅膜上形成有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电阻膜14。另外,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电阻膜14例如由氧化铟锡(ITO)形成。
进而,每隔间隔P2,在探知侧电阻膜13上不是形成探知侧透明基板11上的突起部15,而是取而代之在其位置上形成透明的绝缘性间隔件17。多个绝缘性间隔件17的高度(图2中的上下方向长度)全部相等。这里,绝缘性间隔件17的高度设计成高于突起部15的高度。因此,当将探知侧透明基板11和背面侧透明基板12以探测侧电阻膜13与背面侧电阻膜14对置的方式重合时,绝缘性间隔件17的顶部与背面侧电阻膜14接触,这两张基板被限定为平行。另外,在背面侧电阻膜14与形成于突起部15顶部上的探知侧电阻膜13之间,形成有与突起部15的高度与绝缘性间隔件17的高度差相应的间隙Δd。这里,间隙Δd例如是1μm左右。如后面详述的那样,前述探知侧透明基板11与背面侧透明基板12由绕这些基板的全周涂敷成框状的密封件贴合。在由探知侧电阻膜13、背面侧电阻膜14以及上述密封件围成的空间中充满绝缘性液体28。
突起部15和绝缘性间隔件17是通过将透明的光硬化性树脂涂敷成预定膜厚并对该树脂膜进行曝光和显影处理而形成的。因此,在对曝光处理后的上述树脂膜进行显影处理时,上述树脂膜越接近膜表面,则暴露于显影液的时间越长。因此,突起部15和绝缘性间隔件17均形成为从基部朝向突出端直径慢慢变小的形状。
在图2中,强调高度地表示了突起部15和绝缘性间隔件17,但突起部15和绝缘性间隔件17的周面的倾斜角(相对于探知侧透明基板11的面所成的角度)例如是40°~50°。因此,能够以覆盖多个突起部15的方式形成探知侧电阻膜13。
突起部15和绝缘性间隔件17的顶部呈圆形,并且它们的面与探知侧透明基板11平行。它们的尺寸例如可以考虑设计成下述任一种尺寸:突起部15的基部直径为15μm或30μm,高度为2.0μm,绝缘性间隔件17的基部直径为30μm,高度为2.5μm、3.0μm、4.0μm之一等。
上述那样构成的触摸面板10的探知侧透明基板11上的突起部15以及绝缘性间隔件17的配置示例示于图3。这里,为了容易区别突起部15和绝缘性间隔件17,将突起部15表示为空白,绝缘性间隔件17则涂黑表示。如该图所示,在用于进行触摸输入的触摸区域29内,突起部15沿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均分别隔开预定的恒定间隔P1排列,每隔恒定间隔P2就将突起部15置换成绝缘性间隔件17。突起部15的间隔P1例如是0.05mm、0.1mm或0.2mm等,绝缘性间隔件17的间隔P2例如是2mm或者4mm等。
在图3中,为了简便,表现为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在绝缘性间隔件17与绝缘性间隔件17之间有5个突起部15的结构,但在P1=0.05mm、P2=2mm时,是每隔39个突起部15配置1个绝缘性间隔件17,当P1=0.2mm、P2=4mm时,是每隔19个突起部15配置1个绝缘性间隔件17。
根据这样的结构,该触摸面板10被从探知侧透明基板11侧按压时,探知侧透明基板11挠曲,突起部15的顶部的探知侧电阻膜13与背面侧透明基板12上的背面侧电阻膜14接触。其结果,探知侧电阻膜13与背面侧电阻膜14在接触部分电气地导通。该触摸面板10基于该电气导通而如后详述的那样检测出被按压的位置。
如图4所示,将触摸区域29在图4中的左右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上下方向设为Y轴方向。在形成于背面侧透明基板12上的背面侧电阻膜14的Y轴方向两端的边缘部,分别以带状形成有上端电极19a和下端电极19b。该上端电极19a和下端电极19b的X轴方向长度与背面侧电阻膜14的X轴方向宽度大致一致。
另外,在与形成于探知侧透明基板11上的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两端的边缘部对置的位置的背面侧透明基板12上,分别以带状形成有左端电极18a和右端电极18b。该左端电极18a和右端电极18b的Y轴方向长度与探知侧电阻膜13的Y轴方向宽度一致。
上端电极19a、下端电极19b、左端电极18a以及右端电极18b经由上端电极接转配线23a、下端电极接转配线23b、左端电极接转配线22a以及右端电极接转配线22b而与上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1a、下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1b、左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0a及右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0b连接。该上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1a、下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1b、左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0a及右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0b设置在背面侧透明基板12的与探知侧透明基板11贴合时伸出到外侧的伸出部12a上,是用于与后述触摸面板驱动电路连接的端子。
另外,在上文中,上端电极19a、下端电极19b、左端电极18a以及右端电极18b分别是以连续的带状形式说明的,但这些电极也可以分别断续地设置。这种情况下,在断续的上端电极19a、下端电极19b、左端电极18a以及右端电极18b上分别连接上端电极接转配线23a、下端电极接转配线23b、左端电极接转配线22a以及右端电极接转配线22b。
另外,上端电极19a、下端电极19b、左端电极18a、右端电极18b、上端电极接转配线23a、下端电极接转配线23b、左端电极接转配线22a、右端电极接转配线22b、上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1a、下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1b、左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0a及右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0b例如在背面侧透明基板12或背面侧电阻膜14上层叠和图案化形成有由钼形成的第1层、由铝系合金形成的第2层和由钼形成的第3层。
下面,对触摸面板10边缘的探知侧透明基板11和背面侧透明基板12的贴合部分进行说明。探知侧透明基板11和背面侧透明基板12利用密封件24贴合。该贴合部分表示于图5A和图5B。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图5A的b-b’部分的截面图。密封件24包含具有与绝缘性间隔件17的高度相当的直径的球形导电性粒子25。包含该导电性粒子25的密封件24位于将探知侧透明基板11倒边的位置。另外,在背面侧透明基板12的与伸出部12a对置的边的一部分上,开有液体注入口26。
贴合探知侧透明基板11与背面侧透明基板12时二者之间的间隙由绝缘性间隔件17的高度以及导电性粒子25的直径限定。结果,探知侧透明基板11与背面侧透明基板12被平行地贴合。
探知侧透明基板11上的探知侧电阻膜13位置设置成,其X轴方向两端的边部与密封件24重合,其Y轴方向两端的边部位于比密封件24所在的密封部更靠内侧(触摸区域29侧)处。另外,与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两端的边部分别对置的左端电极18a及右端电极18b设置在上述密封部。根据这一位置关系,如图5B所示,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两端的边部经由密封件24中的导电性粒子25而与左端电极18a及右端电极18b电连接。
在上述说明中,以球形粒子的形式对导电性粒子25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替换成具有与绝缘性间隔件17的高度相当的高度的柱状导电性部件。这种情况下,该柱状的导电性部件形成在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两端的边部和左端电极18a及右端电极18b中的任一个上,使得探测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的两端边部与左端电极18a及右端电极18b电连接。
背面侧透明基板12上的背面侧电阻膜14的X轴方向两端边部位于比上述密封部更靠内侧(触摸区域29侧)处,形成于其Y轴方向两端边部的上端电极19a及下端电极19b形成于上述密封部附近。
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以及背面侧透明基板12之间的被上述密封件24包围的间隙中,填充有绝缘性液体28。该绝缘性液体28的填充方法是,在处于真空状态的腔室内,将液体注入口26浸入到绝缘性液体28浴中,在该状态下,使腔室内气压回到大气压,利用由此产生的压力差来进行填充。在填充上述绝缘性液体28之后,利用密封树脂27密封上述液体注入口26。
上述绝缘性液体28是与探知侧透明基板11、背面侧透明基板12、探知侧电阻膜13以及背面侧电阻膜14之间的光折射率之差较小的透明液体。该折射率之差例如优选在0.1以下。例如,可以考虑如下设计:探知侧透明基板11、背面侧透明基板12、探知侧电阻膜13以及背面侧电阻膜14的折射率为大约1.5,上述绝缘性液体28的折射率在约1.4~1.5的范围内等。
作为绝缘性液体28,具体而言,采用在常温下光学上各向同性的液晶,例如在5℃以上的温度下表现出各向同性相的液晶(N-I点不足5℃的向列型液晶)。作为具有这种特性的液晶的例子,更为具体地说,可以举出具有2到3个环己烷或者苯环并在其两端具有碱基的、不具有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材料。
另外,作为上述绝缘性液体28,也可以采用沸点在100℃以上的有机物或者无机物的绝缘性液状物质,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丁醇、甲苯、二甲苯、异丁醇、异戊醇、醋酸异丁酯、乙酸丁酯、四氯乙烯、甲基异丁酮、甲基丁基酮、乙二醇单醚、乙二醇单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甲醚、松节油等有机液状物质,或者硅油等无机液状物质。
这里,对探知侧电阻膜13的形状进一步详细说明。该触摸面板10如上面简单描述的那样,在被从探知侧透明基板11侧按压时,探知侧透明基板11挠曲,在被按压的部分,突起部15顶部的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透明基板12上的背面侧电阻膜14接触。利用由此产生的电气导通来检测被按压的位置。
这里,将假设整面地形成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电阻膜14的情况下的、探知侧电阻膜13的形状以及突起部15和绝缘性间隔件17的平面位置关系表示于图6A,将图6A中的b-b’表示的部分的该触摸面板的截面图示于图6B。在图6A及图6B那样构成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如果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与背面侧透明基板12之间存在导电性的异物50,则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电阻膜14在该部分电气地短路,会造成检测出该短路位置进行了按压的误检测。而且,基于后述的位置检测原理,探知侧电阻膜13以及背面侧电阻膜14为了提高分辨率而需要将电阻值设计得较高。为此,例如如果使用ITO膜作为这些电阻膜,则有时需要将其膜厚设计为
Figure BDA0000038060520000101
以下。如果这样将膜厚设计得极薄,则在制造工序中或使用触摸面板时,探知侧电阻膜13或背面侧电阻膜14有破损的可能性。
鉴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那样,探知侧电阻膜13形成为格子状,其中探知侧电阻膜13存在于突起部15上以及绝缘性间隔件17下,而在除此以外的区域的局部则具有不存在该探知侧电阻膜13的空白区域。换言之,探知侧电阻膜13具有正方形的空白区域。另外,背面侧透明基板12上的背面侧电阻膜14形成在整个面上。
即使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在突起部15上形成有探知侧电阻膜13,所以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受到来自外表面侧的按压而挠曲时,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电阻膜14也会导通,从而能够检测出按压位置。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即便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和背面侧透明基板12之间存在导电性异物50,也不会电导通,从而误检测的概率降低。例如,在形成探知侧电阻膜13的面积为整体的50%时,误检测的概率基本减半。
另外,由于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的局部设有不存在探知侧电阻膜13的区域,所以电阻也相应提高。因此,与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的整面上形成探知侧电阻膜13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如前所述为了提高位置检测分辨率而需要设为高电阻的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电阻膜14的膜厚。例如,在形成る探知侧电阻膜13的面积为整体的50%时,能够将探知侧电阻膜13的膜厚增至2倍。因此,能够降低在制造工序中或使用触摸面板时探知侧电阻膜13或背面侧电阻膜14破损的概率。
在图8A所示的例子中,采取的是下述结构:探知侧电阻膜13是格子状的,突起部15以及绝缘性间隔件17位于该格子的交点处,在探知侧电阻膜13中存在正方形的空白区域。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将空白区域设为三角形,也可以如图11所示那样将空白区域设为圆形等具有曲线的形状。而且,如图12所示那样,突起部15和绝缘性间隔件17也可以不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并排,而是设计成,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在相互不同的位置,具有三角形的空白区域。该空白区域的三角形也可以是正三角形。进而,突起部15和绝缘性间隔件17也可以处于探知侧电阻膜13的格子形状的交点以外的位置,例如如图13中表示的一个例子那样,只要是形成探知侧电阻膜13的位置,无论在怎样的位置都可以。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误检测的概率都会降低,都能获得降低探知侧电阻膜13或背面侧电阻膜14破损的概率的效果。
这样,例如探知侧透明基板11起到被按压时挠曲的第1透明基板的作用,例如背面侧透明基板12起到与第1透明基板对置的第2透明基板的作用,例如突起部15起到形成于突起形成面的突起部的作用,例如探知侧电阻膜13起到形成于突起形成面的第1电阻膜的作用,例如背面侧电阻膜14起到形成于突起对置面的第2电阻膜的作用,例如绝缘性间隔件17起到限定一定距离的绝缘性间隔件的作用,该绝缘性间隔件使得在第1透明基板不被按压时在第1电阻膜和第2电阻膜的触点区域具有间隙,在第1透明基板受到按压时,第1电阻膜和第2电阻膜的触点区域接触,例如密封件24起到将第1透明基板与第2透明基板绕整周贴合的框状密封件的作用,例如绝缘性液体28起到被封入到第1透明基板和第2透明基板及密封件围成的间隙中的绝缘性液体的作用,例如上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1a、下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1b、左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0a及右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0b起到将第1电阻膜的第1轴向两端和第2电阻膜的第2轴向两端分别连接到触摸面板驱动电路的驱动电路连接端子的作用,例如左端电极18a和右端电极18b起到分别与第1电阻膜的第1轴向两端的两边部对置的多个第1连接电极的作用,例如上端电极19a和下端电极19b起到分别形成于第2电阻膜的第2轴向两端的两边部的多个第2连接电极的作用,例如导电性粒子25起到将上述第1连接电极和第1电阻膜电连接的导电性部件以及导电性粒子的作用。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1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当从探知侧透明基板11侧用手指尖30等按压触摸面板10时,如图14所示,探知侧透明基板11向背面侧透明基板12侧挠曲,存在于该挠曲部的突起部15的顶部的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透明基板12上的背面侧电阻膜14接触。结果,在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电阻膜14接触的部分实现电气导通。另外,在图14中,为了简便而与实际情况不同,扩大了突起部15等的比例尺,在利用手指尖等从探知侧透明基板11侧按压时,1个突起部15上的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电阻膜14实现接触,但对于多个突起部15上的探知侧电阻膜13与背面侧电阻膜14接触的情况而言,下面的说明也是同样的。
如图15所示,触摸面板驱动电路31在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两端之间具有用来在背面侧电阻膜14的Y轴方向两端之间交替施加恒定值电压的电压施加电路32。另外,具备当探知侧透明基板11的挠曲部分的突起部15顶部的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电阻膜14导通时测定在电压施加电路32上的预定点与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一端或者背面侧电阻膜14的Y轴方向一端之间产生的电压的电压测定系统40、以及基于该电压测定系统40的测定值检测触摸点的坐标的坐标检测机构45。
电压施加电路32具有恒压电源33。在恒压电源33的一个电极(图中是负极)上,连接着向X轴方向第1电阻膜连接配线35以及Y轴方向第1电阻膜连接配线34中的任一个选择性地供给电压的第1连接切换开关36。X轴方向第1电阻膜连接配线35经由右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0b而与连接在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一端的右端电极18b连接。另外,Y轴方向第1电阻膜连接配线34经由上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1a而与连接在背面侧电阻膜14的Y轴方向一端的上端电极19a连接。
另外,在恒压电源33的另一个电极(图中是正极)上,连接着向X轴方向第2电阻膜连接配线38以及Y轴方向第2电阻膜连接配线37中的任一个选择性地供给电压的第2连接切换开关39。X轴方向第2电阻膜连接配线38经由左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0a而与连接在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一端的左端电极18a连接。另外,Y轴方向第2电阻膜连接配线37经由下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1b而与连接在背面侧电阻膜14的Y轴方向一端的下端电极19b连接。另外,图15所示的恒压电源33是直流电源,但该恒压电源33也可以是供给交变电压的电源。
上述电压测定系统40具有电压测定机构44。在电压测定机构44的一端,连接着切换与X轴方向第3电阻膜连接配线41以及Y轴方向第3电阻膜连接配线42的连接的第3连接切换开关43。X轴方向第3电阻膜连接配线41以及Y轴方向第3电阻膜连接配线42分别与X轴方向第1电阻膜连接配线35以及Y轴方向第1电阻膜连接配线34连接。电压测定机构44的另一端连接在恒压电源33的一个电极(图中是负极)与第1连接切换开关36之间。
上述电压施加电路32中,利用未图示的控制机构,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例如0.1秒的周期,将第1连接切换开关36以及第2连接切换开关39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间切换,在第1状态下,恒压电源33连接到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两端(图15的状态),在第2状态下,恒压电源33连接到上述背面侧电阻膜14的Y轴方向两端。这样,在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两端之间和背面侧电阻膜14的Y轴方向两端之间交替地施加恒压电源33的恒定值电压。
另外,坐标检测机构45也由上述未图示的控制机构控制。第3连接切换开关43在上述第1连接切换开关36以及第2连接切换开关39处于第1状态时连接到Y轴方向第3电阻膜连接配线42,在上述第1连接切换开关36以及第2连接切换开关39处于第2状态时连接到X轴方向第3电阻膜连接配线41。基于上述第1状态时也就是电压施加在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两端之间时的电压测定机构44的测定值,检测上述按压点的X轴方向坐标(以下称作X坐标),基于上述第2状态时也就是电压施加在背面侧电阻膜14的Y轴方向两端之间时的上述电压测定机构44的测定值,检测上述按压点的Y轴方向坐标(以下称作Y坐标)。
下面,对基于该电压测定机构44的测定值来检测按压点的X坐标及Y坐标的相关运算进行说明。将恒压电源33的电压值设为V0,将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一端的X坐标值设为0,将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另一端的X坐标值设为1,将上述按压点的X坐标设为x,将上述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两端间的电阻值设为rx,将上述电压测定机构44的内部电阻值设为R。此时,由于rx《R,所以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两端之间施加电压V0时上述电压测定机构44的测定电压值V(x)可以表示为
V(x)=V0(1-x)。
同样,将背面侧电阻膜14的Y轴方向一端的Y坐标值设为0,将背面侧电阻膜14的Y轴方向另一端的Y坐标值设为1,将上述按压点的Y坐标设为y,将上述背面侧电阻膜14的Y轴方向两端间的电阻值设为ry。此时,由于ry<<R,所以背面侧电阻膜14的Y轴方向两端之间施加电压V0时上述电压测定机构44的测定电压值V(y)可以表示为
V(y)=V0(1-y)。
因此,上述按压点的X坐标x和Y坐标y可以用下式求出:
x=1-V(x)/V0
y=1-V(y)/V0。
另外,在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两端的边部的大致全长范围内以连续的带状设置左端电极18a和右端电极18b,在背面侧电阻膜14的Y轴方向两端的边部的大致全长范围内以连续的带状设置上端电极19a和下端电极19b。因此,能够使利用触摸面板驱动电路31在探知侧电阻膜13的X轴方向两端之间和背面侧电阻膜14的Y轴方向两端之间交替施加的电压在探知侧电阻膜13以及背面侧电阻膜14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均匀地作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10,能高精度地检测上述按压点的X坐标x和Y坐标y。
另外,图1所示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例如可以进行键盘式触摸输入,即在显示面板1上显示多个键图形,选择性地触摸触摸面板10的与上述多个键图形对应的部分,或是例如用于图像选择的输入,即在上述显示面板1上显示图像,通过触摸上述触摸面板10的任意点来在上述显示面板1上显示以触摸点为中心的放大图像,或是例如进行用于移动的输入等,即在上述显示面板1上显示图像,通过在上述触摸面板10上使触摸点向任意方向移动,来使上述显示面板1的显示图像移动。
另外,在该触摸面板10中,利用从探知侧透明基板11的外表面侧按压时产生的挠曲,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透明基板12的内表面的背面侧电阻膜14在与按压点对应的部分经突起部15的顶部而局部地导通。因此,能够使得使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电阻膜14局部地导通所需的探知侧透明基板11的挠曲量比探知侧透明基板11与背面侧透明基板12之间的间隙足够小。即,如上所述,在将突起部15的高度设为2.0μm时,如果将绝缘性间隔件17的高度设为2.5μm、3.0μm或4.0μm,则突起部15顶部的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透明基板12上的背面侧电阻膜14之间的间隔Δd分别是0.5μm、1.0μm或2.0μm。因此,按压检测所需的探知侧透明基板11的间隔方向挠曲是0.5μm、1.0μm或2.0μm,非常小。因此,能够减小按压探知侧透明基板11时的挠曲产生的透射光的折射。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10,图1所示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即便在按压探知侧透明基板11的区域也能几乎不会产生图像畸变地显示图像。
进而,由于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与背面侧透明基板12之间的间隙封入了绝缘性液体28,所以能够减小透过该触摸面板10的光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或者背面侧透明基板12各自与绝缘性液体28之间的界面处的反射或折射。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10,图1所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能够以足够的亮度显示图像。
另外,绝缘性液体28的光折射率与探知侧透明基板11、背面侧透明基板12、探知侧电阻膜13以及背面侧电阻膜14的光折射率之差优选在0.1以下。通过封入具有这样的折射率的绝缘性液体28,能够更为有效地减小探知侧透明基板11或者背面侧透明基板12与上述绝缘性液体28之间的界面处的反射或折射。
进而,上述绝缘性液体28优选采用在常温下光学上各向同性的液晶,例如在5℃以上的温度下表现出各向同性相的液晶。通过封入具有这样的折射率的绝缘性液体28,能够更为有效地减小探知侧透明基板11或者背面侧透明基板12的各自与上述绝缘性液体28之间的界面处的反射或折射。
另外,由于以覆盖作为透明绝缘体的突起部15的方式形成探知侧电阻膜13,所以没有在探知侧电阻膜13上利用导电性金属形成多个突起状触点时那样透射光被突起状触点遮住的问题。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10,图1所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能够不产生由遮光引起的黑点地显示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探知侧透明基板11的探知侧电阻膜13如图8A、图8B或者图10至图13所示那样,形成为探知侧电阻膜13存在于突起部15上以及绝缘性间隔件17下而在该区域以外的区域不存在该探知侧电阻膜13的具有空白区域的形状。因此,即使如图9所示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和背面侧透明基板12之间存在导电性异物50,误检测的发生概率也会降低,该误检测是由于异物50引起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电阻膜14电气地短路而造成的。而且,由于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的局部设有不存在探知侧电阻膜13的区域,所以电阻变高,能够增加为了提高位置检测分辨率而增高电阻所需的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电阻膜14的膜厚。膜厚的增加能降低探知侧电阻膜13或背面侧电阻膜14在制造工序中或使用触摸面板时破损的概率。
[第1变形例]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这里,在本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前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就作为第1电阻膜的探知侧电阻膜13在包含突起部15及绝缘性间隔件17所处部分在内的区域形成为格子状、而作为第2电阻膜的背面侧电阻膜14整面地满满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本变形例中,如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中的图8B的图16所示,与探知侧电阻膜13同样,作为第2电阻膜的背面侧电阻膜14也在包含突起部15及绝缘性间隔件17所处部分在内的区域形成为格子状。于是,具有正方形的空白区域。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这样构成的触摸面板10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探知侧电阻膜13同样,空白区域不限于正方形,例如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将空白区域设为多边形,也可以如图11所示那样将空白区域设为圆形等具有曲线的形状。而且,也可以设计成与图12所示同样具有三角形的空白区域。另外,也可以与图13所示同样,突起部15以及绝缘性间隔件17不位于探知侧电阻膜13的格子形状交点。这些情况下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2变形例]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这里,在本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前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对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第1变形例中,作为第1电阻膜的探知侧电阻膜13以及作为第2电阻膜的背面侧电阻膜14两者均是在包含突起部15及绝缘性间隔件17所处部分在内的区域形成为格子状,具有空白区域,但在本变形例中,作为第2电阻膜的背面侧电阻膜14在包含突起部15及绝缘性间隔件17所处部分在内的区域形成为格子状,而探知侧电阻膜13是整面地满满形成。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另外,也可以与第1变形例的情况同样地将背面侧电阻膜14的形状作各种变化。
这样构成的触摸面板10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3变形例]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进行说明。这里,在本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前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对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5以及绝缘性间隔件17形成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侧,但在本变形例中,如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中的图8B的图17所示,将突起部15以及绝缘性间隔件17形成在背面侧透明基板12侧。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以覆盖突起部15的方式形成的背面侧电阻膜14成为第1电阻膜,形成在没有形成突起部15的探知侧透明基板11上的探知侧电阻膜13成为第2电阻膜。本变形例是作为第1电阻膜的背面侧电阻膜14具有空白区域的例子。
这样构成的触摸面板10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4变形例]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进行说明。这里,在本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前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对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5以及绝缘性间隔件17形成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侧,但在本变形例中,如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说明中的图8B的图18所示,将突起部15形成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侧,将绝缘性间隔件17形成在背面侧透明基板12侧。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也可以将突起部15形成在背面侧透明基板12侧,将绝缘性间隔件17形成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侧
这样构成的触摸面板10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5变形例]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进行说明。这里,在本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前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对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如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中的图8B的图19所示,代替多个圆柱形的绝缘性间隔件17,避开多个突起部15,配置直径比突起部15的高度大并与绝缘性间隔件17的高度相当的多个球形绝缘性间隔件17a。这样,利用这些球形绝缘性间隔件17a,将探知侧透明基板11和背面侧透明基板12间的间隙限定为大于突起部15的高度。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这样,例如球形绝缘性间隔件17a起到被第1电阻膜和第2电阻膜夹持的球形间隔件的作用。
这样构成的触摸面板10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6变形例]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进行说明。这里,在本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前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对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端电极19a、下端电极19b、左端电极18a、右端电极18b、上端电极接转配线23a、下端电极接转配线23b、左端电极接转配线22a、右端电极接转配线22b、上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1a、下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1b、左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0a及右端电极驱动电路连接端子20b形成在背面侧透明基板12侧。与之相对,在本变形例中,将这些电极、配线、端子等形成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侧。这种情况下,可以对各部分加以变形以使该触摸面板10工作,例如,将左端电极18a和右端电极18b形成在探知侧电阻膜13上,将上端电极19a和下端电极19b形成在与背面侧电阻膜14的上端及下端的边对置的位置上,利用导电性粒子25使上端电极19a及下端电极19b与背面侧电阻膜14的上端及下端的边电连接等。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这样构成的触摸面板10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各变形例的组合]
可以对上述各变形例进行组合。例如,如第3变形例至第5变形例那样构成突起部15以及绝缘性间隔件17,而且对于各种情况,探知侧电阻膜13以及背面侧电阻膜14既可以如第1变形例那样,第1电阻膜(第1变形例中的探知侧电阻膜13)和第2电阻膜(第1变形例中的背面侧电阻膜14)均具有空白区域,也可以如第2变形例那样,第1电阻膜(第2变形例中的探知侧电阻膜13)不具有空白区域,而第2电阻膜(第2变形例中的背面侧电阻膜14)具有空白区域。进而,对于各种情况,也可以分别如第6变形例那样,将各种驱动电路连接端子形成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侧。
而且,也可以将第3变形例与第5变形例组合,将突起部15形成在背面侧透明基板12侧,采用球形绝缘性间隔件17a。这种情况下,探知侧电阻膜13和背面侧电阻膜14也可以如第1变形例或第2变形例那样构成。进而,对于各种情况也可以如第6变形例那样将各种驱动电路连接端子等形成在探知侧透明基板11侧。
另外,本发明并不一定完全忠实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可以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加以变形而具体化。而且,可以通过对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进行适当组合,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如果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也能解决发明内容中叙述的课题,而且能获得发明效果,则删除该构成要素后的方案也能作为发明提取出来。进而,还可以对不同变形例之间的构成要素加以组合。

Claims (20)

1.一种触摸面板,具备:
第1透明基板;
第2透明基板,与所述第1透明基板对置;
突起部,形成在突起形成面上,所述突起形成面是所述第1透明基板的与所述第2透明基板对置的一侧的面和所述第2透明基板的与所述第1透明基板对置的一侧的面中的任意一个面;
第1电阻膜,以覆盖所述突起部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突起形成面上;
第2电阻膜,形成在突起对置面上,所述突起对置面是所述第1透明基板和所述第2透明基板中不具有所述突起形成面的基板的与所述突起形成面对置的面;
绝缘性间隔件,将第1触点区域与第2触点区域之间的距离限定为一定距离,所述第1触点区域是所述第1电阻膜的一部分并且是包含所述突起部的顶部的区域,所述第2触点区域是所述第2电阻膜的一部分并且是与所述第1触点区域对置的区域,当所述第1透明基板未被按压时,所述第1触点区域与所述第2触点区域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第1透明基板受到按压时,所述第1触点区域与所述第2触点区域接触;
密封件,呈框状,将所述第1透明基板与所述第2透明基板遍及整周地贴合;以及
绝缘性液体,被封入到由所述第1透明基板、所述第2透明基板以及所述密封件围成的间隙中;
在所述第1透明基板和所述第2透明基板中的至少一个的面上,存在没有形成该第1电阻膜或该第2电阻膜的空白区域;
所述空白区域是由所述第1电阻膜和所述第2电阻膜中的至少一个包围的区域,但不是所述第1触点区域和所述第2触点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沿所述突起形成面上定义的第1轴向及与该第1轴向交叉的第2轴向排列,
所述第1电阻膜形成于包含下述区域的区域中:所述第1触点区域、连接在所述第1轴向上相邻的第1触点区域彼此的区域、以及连接在所述第2轴向上相邻的第1触点区域彼此的区域,
所述第2电阻膜形成于包含下述区域的区域中:所述第2触点区域、连接在所述第1轴向上相邻的第2触点区域彼此的区域、以及连接在所述第2轴向上相邻的第2触点区域彼此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形成面具有所述空白区域,
所述突起对置面没有所述空白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对置面具有所述空白区域,
所述突起形成面没有所述空白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形成面和所述突起对置面均具有所述空白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白区域呈正方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白区域呈多边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白区域呈由曲线围成的形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透明基板具有所述突起形成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明基板具有所述突起形成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沿所述突起形成面上定义的第1轴向及与该第1轴向交叉的第2轴向排列,
所述第1轴向和所述第2轴向垂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沿所述突起形成面上定义的第1轴向及与该第1轴向交叉的第2轴向排列,
所述第1轴向和所述第2轴向成60度角。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是形成在所述第1电阻膜和所述第2电阻膜中的任意一个的面上并与所述第1电阻膜和所述第2电阻膜中的另一个的面抵接的柱形间隔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形间隔件形成在所述第1电阻膜的面上。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形间隔件形成在所述第2电阻膜的面上。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是由所述第1电阻膜和所述第2电阻膜夹持的球形间隔件。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性液体的折射率与所述第1透明基板的折射率之差、所述绝缘性液体的折射率与所述第2透明基板的折射率之差、所述绝缘性液体的折射率与所述第1电阻膜的折射率之差、所述绝缘性液体的折射率与所述第2电阻膜的折射率之差均在0.1以下。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性液体是在常温下光学上呈各向同性的液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性液体是在5℃以上的温度下呈现各向同性相的液晶。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沿所述突起形成面上定义的第1轴向及与该第1轴向交叉的第2轴向排列,
所述触摸面板还具备驱动电路连接端子,所述驱动电路连接端子形成在端子形成基板的边缘部,将所述第1电阻膜的所述第1轴向的两端与所述第2电阻膜的所述第2轴向的两端分别连接到触摸面板驱动电路上,所述端子形成基板是所述第1透明基板与所述第2透明基板中的任意一个。
CN201010587870.5A 2009-12-14 2010-12-14 触摸面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65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3320/2009 2009-12-14
JP2009283320A JP5413171B2 (ja) 2009-12-14 2009-12-14 タッチ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6539A true CN102096539A (zh) 2011-06-15
CN102096539B CN102096539B (zh) 2013-10-16

Family

ID=44129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787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6539B (zh) 2009-12-14 2010-12-14 触摸面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24869B2 (zh)
JP (1) JP5413171B2 (zh)
KR (1) KR101092077B1 (zh)
CN (1) CN102096539B (zh)
TW (1) TWI41903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5640A (zh) * 2012-11-09 2013-03-06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50175A1 (en) * 2010-08-28 2012-03-01 Kao Wu-Tung Display and touch panel thereof
JP2015180978A (ja) * 2012-07-27 2015-10-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US9560738B2 (en) * 2012-11-22 2017-01-31 Lg Innotek Co., Ltd. Touch window
JP2015088332A (ja) * 2013-10-30 2015-05-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感圧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感圧スイッチを備えた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88331A (ja) * 2013-10-30 2015-05-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感圧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感圧スイッチを備えた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396298B1 (ko) * 2015-03-02 2022-05-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7621715B (zh) * 2017-09-28 2020-06-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87902A (ja) * 2001-01-17 2002-10-04 Seiko Epso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CN1668993A (zh) * 2002-07-17 2005-09-14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微结构导电层的电阻触摸传感器
JP2006079635A (ja) * 2000-11-20 2006-03-23 Denso Corp 自動車用タッチパネル
JP2008135291A (ja) * 2006-11-28 2008-06-12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81313A (zh) * 2007-04-05 2008-10-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图像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81622A (ja) * 1988-05-09 1989-11-13 Daicel Chem Ind Ltd 透明タッチ式入力装置
JP3408867B2 (ja) * 1994-08-19 2003-05-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入力パネル
US5691092A (en) * 1994-12-02 1997-11-25 Fuji Xerox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
JP3516848B2 (ja) * 1997-03-28 2004-04-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US6369803B2 (en) * 1998-06-12 2002-04-0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ctive edge user interface
US6847355B1 (en) * 1999-06-17 2005-01-25 Nissha Printing Co., Ltd. High-reliability touch panel
JP2002149085A (ja) 2000-11-15 2002-05-22 Sony Corp タッチパネル
US20040090429A1 (en) 2002-11-12 2004-05-13 Geaghan Bernard O. Touch sensor and method of making
JP2004355181A (ja) 2003-05-28 2004-12-16 Kawaguchiko Seimitsu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
US7196281B2 (en) * 2004-11-12 2007-03-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Resistive touch screen having conductive mesh
JP2007058070A (ja) 2005-08-26 2007-03-08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280101A (ja) 2006-04-07 2007-10-25 Sharp Corp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TWI331237B (en) 2006-09-04 2010-10-0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 and realted display devices
US7990481B2 (en) * 2006-10-30 2011-08-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having particular touch sensor protrusion facing sensing electrode
US7879413B2 (en) * 2007-08-29 2011-02-01 Chisso Corporation Optically isotropic liquid crystal medium and optical device
JP2009086184A (ja) 2007-09-28 2009-04-23 Casio Comput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TWI379228B (en) * 2008-04-18 2012-12-11 Au Optronics Corp Resistance type touch display panel
US9128568B2 (en) * 2008-07-30 2015-09-08 New Vision Display (Shenzhen) Co., Limi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with FPC connector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conductive traces of face-to-face ITO pattern structure in single pla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79635A (ja) * 2000-11-20 2006-03-23 Denso Corp 自動車用タッチパネル
JP2002287902A (ja) * 2001-01-17 2002-10-04 Seiko Epso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CN1668993A (zh) * 2002-07-17 2005-09-14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微结构导电层的电阻触摸传感器
JP2008135291A (ja) * 2006-11-28 2008-06-12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81313A (zh) * 2007-04-05 2008-10-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图像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5640A (zh) * 2012-11-09 2013-03-06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制作方法
CN102955640B (zh) * 2012-11-09 2016-03-02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41058A1 (en) 2011-06-16
TWI419039B (zh) 2013-12-11
CN102096539B (zh) 2013-10-16
JP2011123843A (ja) 2011-06-23
JP5413171B2 (ja) 2014-02-12
US8624869B2 (en) 2014-01-07
KR101092077B1 (ko) 2011-12-12
TW201120728A (en) 2011-06-16
KR20110068841A (ko) 201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6539B (zh) 触摸面板
US9405143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935187B1 (ko) 표시 장치 기판, 표시 장치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표시 장치
CN101639582B (zh) 触摸面板及具有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
CN101799730B (zh) 信息输入设备和信息输入/输出设备
CN104123054A (zh) 触控显示装置
TWI484400B (zh) 觸控面板
US10162210B2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display apparatus
CN105117075A (zh) 一种光触控基板、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793828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1598862A (zh) 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201042526A (en) Touch panel
CN108183122A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10088718B2 (en)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9563301B2 (en) Array substrate,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984164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676362A (zh) 液晶光栅基板、液晶光栅及显示装置
CN11018756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954227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216596B (zh) 内嵌式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3246381A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7247530A (zh)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显示装置
CN102629037A (zh) 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1955591U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03995635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