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2343B - 手动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共用底座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手动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共用底座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2343B
CN102092343B CN201010591870.2A CN201010591870A CN102092343B CN 102092343 B CN102092343 B CN 102092343B CN 201010591870 A CN201010591870 A CN 201010591870A CN 102092343 B CN102092343 B CN 1020923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otating shaft
base
income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918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92343A (zh
Inventor
井石浩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kam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urakam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kami Corp filed Critical Murakam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92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2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92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2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 B60R1/07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 B60R1/074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for retracting the mirror arrangements to a non-use position alongside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7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easily removable; mounted for bodily outward movement, e.g. when tow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359/00Optical: systems and elements
    • Y10S359/90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手动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共用底座及制造方法。其提供能用于在旋转部侧配置转轴的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和在固定部侧配置转轴的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底座。底座(32)具有车体固定部(32a)和旋转支承部(32b)。旋转支承部(32b)具有立设固定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电动驱动机构(70)的转轴(74)的转轴立设固定面(76)。在转轴立设固定面的中央部形成有使形成在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旋转部侧的转轴(38)旋转自由地插入的中心孔(56)。在转轴立设固定面的外周侧形成有旋转自由地收容与转轴(38)同轴地形成在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旋转部侧的环状壁(40)的环状壁收容槽(58)。

Description

手动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共用底座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共用于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以下称为“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和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以下称为“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这两者的底座、使用了该底座的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使用了该底座的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使用该底座而选择性地制造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或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技术,即,在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壳体及底座上选择性地组装手动收入用单元和电动收入用单元,从而能够选择性地构成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或者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4287号公报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的记载,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均采用在固定部侧配置转轴而旋转自由地支承壳体的形式,在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为在旋转部侧配置转轴的形式而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为在固定部侧配置转轴的形式的情况下则无法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提供能够适用于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为在旋转部侧配置转轴的形式而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为在固定部侧配置转轴的形式的情况的手动收入及 电动收入共用底座。而且,本发明提供使用该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的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以及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而且,本发明提供使用该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而选择性地制造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或者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方法。 
本发明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其中,该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被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和电动式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共用,包括安装于车体外侧的车体固定部、与该车体固定部相连地设置且旋转自由地支承后视镜旋转部而使后视镜旋转部移动至收入位置和复位位置的旋转支承部,在上述旋转支承部的上表面侧具有:转轴立设固定面,其用于立设固定构成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旋转轴的第一转轴;中心孔,其被形成在上述转轴立设固定面的中央部,在使用于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情况下,自上述后视镜旋转部在其旋转轴线上朝向下方突出形成的第二转轴旋转自由地插入于该中心孔中,在使用于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情况下,通过立设固定于上述转轴立设固定面上的第一转轴内部而被引出到下方的电气配线贯穿该中心孔中;环状壁收容槽,其在比上述中心孔靠外周侧的位置形成为与该中心孔同心的圆形,在使用于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情况下,该环状壁收容槽旋转自由地收容后视镜旋转部侧的环状壁,该环状壁与该第二转轴同轴地朝向下方配置在比上述后视镜旋转部的上述第二转轴靠外周侧的位置。采用该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则在使用于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情况下,将第一转轴立设固定在底座的转轴立设固定面上,将后视镜旋转部旋转自由地支承在该第一转轴上。在使用于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情况下,将 使设在后视镜旋转部侧的第二转轴通过底座的中心孔,将后视镜旋转部侧的环状壁收容在底座侧的环状壁收容槽中,从而旋转自由地支承后视镜旋转部。由此,采用本发明,则能够将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共用于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以及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 
本发明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可以包括离合机构的底座侧部分,该离合机构的底座侧部分在上述旋转支承部的比上述中心孔靠外周侧的位置露出于上表面侧并沿上述旋转轴线的周向延伸地形成为凹凸状,在使用于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情况下,该离合机构的底座侧部分与离合机构的后视镜旋转部侧部分卡合,该离合机构的后视镜旋转部侧部分在上述后视镜旋转部侧形成为与上述凹凸对应的凹凸状。该离合机构的底座侧部分例如可以形成在比环状壁收容槽靠内周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在环状壁收容槽的径向外侧不需要用于配置离合机构的专用宽度。或者,还能够在环状壁收容槽内底部形成离合机构的底座侧部分。由此,由于不需要用于配置离合机构的径向上的专用宽度,因此,能够使底座和后视镜旋转部相对旋转的部分的直径变小。另外,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可以具有用于将第一转轴定位在转轴立设固定面上的凹凸构造。由此,能够容易且稳定地定位第一转轴。 
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包括: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后视镜旋转部,其具有上述第二转轴及上述环状壁,将该第二转轴旋转自由地插入上述底座的上述转轴立设固定面的中心孔,且将该环状壁旋转自由地收容于上述底座侧的环状壁收容槽中而将该后视镜旋转部旋转自由地支承在该底座上;弹簧,其以压缩状态套在上述第二转轴上, 上述第二转轴通过上述转轴立设固定面的中心孔而突出到上述底座的下表面侧,从而在上述底座与上述后视镜旋转部之间沿着上述旋转轴线向使上述底座与上述后视镜旋转部互相对接的方向施加该弹簧的作用力。采用该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能够使用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来构成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包括: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后视镜旋转部,其具有上述第二转轴、上述环状壁及上述离合机构的后视镜旋转部侧部分,将该第二转轴旋转自由地插入上述底座的上述转轴立设固定面的中心孔,且将该环状壁旋转自由地收容于上述底座侧的环状壁收容槽中而将该后视镜旋转部旋转自由地支承在该底座上;弹簧,其以压缩状态套在上述第二转轴上,上述第二转轴通过上述转轴立设固定面的中心孔而突出到上述底座的下表面侧,在上述底座与上述后视镜旋转部之间沿着上述旋转轴线向使上述底座与上述后视镜旋转部互相对接的方向施加该弹簧的作用力,从而使上述离合机构的后视镜旋转部侧部分与底座侧部分相互压接。采用该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能够使用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来构成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本发明的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包括: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立设固定于上述转轴立设固定面的上述第一转轴;后视镜旋转部,其以绕该第一转轴旋转自由的方式被支承,将内置的电动驱动机构所产生的旋转力传递至该第一转轴,从而该后视镜旋转部被驱动而绕该第一转轴旋转。采用该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能够使用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来构成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 镜。 
本发明的选择性地制造手动收入式或者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制造方法,其使用一个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来制造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使用另一个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来制造本发明的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采用这种选择性地制造手动收入式或者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用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来选择性地制造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或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而构成的、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1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手动手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壳体36的单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中将壳体支承构件34收容于壳体36的凹部42中而将壳体支承构件34配置在壳体支承构件配置空间37ba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5是图3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6是在壳体36处于复位位置时、以通过旋转轴线S的面剖切图1的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后的局部剖视图(相当于图4、图8中的A-A向视位置的截面)。 
图7是从形成有止挡件40c的一侧看图1的壳体支承构件34的立体图。 
图8是图1的底座32的旋转支承部32b的俯视图。 
图9是图1的底座32的旋转支承部32b的局部剖立体图。 
图10是图1的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局部剖立体图。 
图11是图1的车门后视镜的壳体支承构件34与壳体36的连接固定位置的局部剖视图(相当于图4中的B-B向视位置的截面)。 
图12是表示在图1的车门后视镜的壳体36处于复位位置时、离合机构的底座侧部分60与后视镜旋转部侧部分54啮合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13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而构成的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2的图,该图是在壳体36的凹部42中收容壳体支承构件34并从壳体36的底面侧看到的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底座32的旋转支承部32b的俯视图。 
图15是在壳体36处于复位位置时、以通过旋转轴线S的面剖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表示使用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1中所用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而构成的、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从形成有止挡件73a的一侧看图16的安装零件72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在图16的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中借助安装零件72将电动驱动机构70收容于壳体36的凹部42中而将电动驱动机构70配置在电动驱动机构配置空间37ba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8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20是图18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1是表示在图16的底座32的旋转支承部32b上载置并支承电动驱动机构70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2是图16的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壳体36、安装零件72、电动驱动机构70的连接固定位置的局部剖视图(相当于图19中的D-D向视位置的截面)。 
图23是将图16的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中的电动驱动机构70的转轴74立设固定在底座32上的位置的局部剖视图(相当于图8、图19中的C-C向视位置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1
说明使用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而构成的、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1。图1分解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结构。该车门后视镜为右侧用,图1表示从背面侧看到的状态。在图1中,省略图示安装在壳体(后视镜主体)36的背面侧的壳体罩、固定配置在壳体36的前表面侧空间37a(图4)内的镜面调整用驱动器、可改变镜面角度地固定支承于该镜面调整用驱动器的后视镜板等。该车门后视镜包括安装在车体外侧的底座32、相对于底座32绕旋转轴线S旋转自由地轴承支承在该底座32上的壳体支承构件34(框架)、及固定支承于壳体支承构件34的壳体36。壳体36将壳体支承构件34收容于内部空间37的凹部42中而将壳体支承构件34配置在壳体支承构件配置空间37b a中,且利用小螺钉44将壳体36固定支承在壳体支承构件34上。这样,将壳体支承构件34和壳体36相互连接固定而将壳体支承构件34和壳 体36一体化,从而构成后视镜旋转部35。在将壳体支承构件34和壳体36一体化的状态下,壳体支承构件34的转轴38和转轴38的外周侧的环状壁40自壳体36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将该转轴38和环状壁40分别插入到形成于底座32的旋转支承部32b的转轴通孔56和环状壁收容槽58(图8、图9)中,然后,从底座32的下表面侧将螺旋弹簧46缩短(压缩)地套于转轴38上,还在转轴38的下端部安装板件48,从而,壳体支承构件34和底座32相互连接。由此,通过手动操作,壳体36随着壳体支承构件34在被止挡件40c(图7)限制的角度范围内绕旋转轴线S旋转,能够在收入位置(后方可倒伏位置)和复位位置进而向前方侧倒伏的位置(前方可倒伏位置)之间移动。 
分别说明图1的壳体支承构件34、壳体36、底座32。壳体支承构件34利用由PA+GF(加入玻璃纤维的聚酰胺)树脂等硬质塑料形成的一体成型品或者由铝等金属形成的一体铸造品等构成。如图1所示,在壳体支承构件34中形成有配置在旋转轴线S上的与底座32相对旋转的中空圆棒状的转轴38、及相对于转轴38在径向上隔开间隙地与该转轴38同轴地配置在比转轴38靠外周侧远离的位置上的圆形的环状壁40。由于转轴38与壳体支承构件34形成为一体,因此不需要转轴专用零件,削减了零件件数。由此,能够谋求组装作业的效率化。环状壁40的板厚形成为随着向下方去而稍稍变薄(图6)。环状壁40超过将环状壁40和转轴38连接起来的圆板状的连接部39(图3、图6),保持原样向上方突出而构成环状壁延长部41。环状壁延长部41起到提高环状壁40的刚性的作用。如图6所示,在由环状壁40、连接部39和转轴38围成的空间内,在连接部39和环状壁40的交界部分(环状壁40紧邻的内周侧)形成有与转轴38和环状壁40同轴地配置的离合机构(clutch)的后视镜旋转部侧部 分54。如图4所示,离合机构的后视镜旋转部侧部分54通过将峰部54a和谷部54b的重复构造在圆周方向上等间距地重复形成3次而构成。峰部54a和谷部54b的交界部分54c分别形成为倾斜面(图12)。如图7所示,止挡件40c沿径向突出地形成在环状壁40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区域上。止挡件40c收容于在图8的底座32的环状壁收容槽58紧邻的外周侧的位置形成于以旋转轴线S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区域上的止挡件移动槽63中,止挡件40c随着壳体支承构件34的旋转在止挡件移动槽63中移动,抵接于止挡件移动槽63的两端部63a、63b而被卡定。止挡件40c的在端部63a被卡定的位置是壳体36的前方可倒伏位置,止挡件40c的在端部63b被卡定的位置是壳体36的收入位置(后方可倒伏位置)。由于止挡件40c形成于环状壁40的外周面,因此,与不存在环状壁40而止挡件40c仅以其基部连接于壳体支承构件34的情况相比,能够更牢固地支承止挡件40c,能够防止止挡件40c折断。另外,上述配置也可以相反地将止挡件移动槽63形成在环状壁收容槽58紧邻的内周侧的位置,将止挡件40c突出形成在环状壁40的内周面上。如图7所示,在壳体支承构件34的前表面侧形成有用于螺纹固定支承镜面调整用驱动器的一部分的螺纹孔29、31。 
图1的壳体36利用由刚性低于壳体支承构件34的AB S等塑料形成的一体成型品来制作。如图1所示,壳体36的内部空间37被隔板36a大致分隔为前表面侧空间37a和背面侧空间37b。在前表面侧空间37a(图4)内,在隔板36a的前表面侧配置收容有未图示的镜面调整用驱动器。即,镜面调整用驱动器的一部分被螺纹固定在形成于该隔板36a前表面的螺纹孔(未图示)中,另一部分被螺纹固定在壳体支承构件34的前表面侧的螺纹孔29、31(图7)中。在镜面调整用驱动器上安装有未图示的 后视镜板。在背面侧空间37b中形成有壳体支承构件配置空间37ba(与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电动驱动机构配置空间共用)(图1),壳体支承构件34能够自上方插入配置在该壳体支承构件配置空间37ba。在壳体支承构件配置空间37ba的下部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凹部42(图1、2、3、5)。在凹部42中收容有壳体支承构件34。在壳体36的背面侧形成有螺纹通孔33(图1)。螺钉(未图示)插入到螺纹通孔33而拧入到形成于壳体支承构件34的背面侧的螺纹孔43(图1)中。由此,壳体36和壳体支承构件34从壳体36的背面侧也被固定。壳体36的背面侧空间37b安装有未图示的壳体罩而被封闭。在壳体36的底面中,在旋转轴线S上形成有供壳体支承构件34的转轴38和环状壁40突出的圆孔52(图2)。在圆孔52中形成有用于供止挡件40c(图7)、73a(图17)通过的缺口52a(图2、图4、图13、图19)。 
图1的底座32(手动收入、电动收入共用底座)利用由PA+GF树脂等硬质塑料形成的一体成型品或者由铝等金属形成的一体铸造品等构成。底座32具有固定于车体的车体固定部32a、及自车体固定部32a的下端部向侧方突出并旋转自由地轴承支承壳体支承构件34的旋转支承部32b。图8表示从上方看底座32的旋转支承部32b的状态。图9表示剖切旋转支承部32b的局部而表示的立体图。在旋转支承部32b中同轴地形成有转轴通孔56、环状壁收容槽58、离合机构的底座侧部分60,该转轴通孔56形成在旋转轴线S上,环状壁收容槽58形成在转轴通孔56的外周侧,在环状壁收容槽58紧邻的内周侧形成有离合机构的底座侧部分60,离合机构。转轴通孔56形成为在壳体36处于复位位置时供转轴38以微小的间隙贯穿那样的大小。在环状壁收容槽58的内壁面58a和外壁面58b上,用于设定环状壁40(图6)的内壁面40a与外壁面40b的抵接部位的突条59、61以沿着 与旋转轴线S平行的方向延伸且在圆周方向上等角度间隔地配置的状态各自突出形成有6根。环状壁收容槽58和环状壁40形成为在壳体36处于复位位置时内壁面58a(突条59的位置)与40a之间、及外壁面58b(突条61的位置)与40b相互间无间隙地抵接的内径、外径。环状壁收容槽58的槽宽度与环状壁40的板厚变化相结合地形成为随着向下方去而稍稍变窄(图6)。环状壁收容槽58的深度形成为在壳体支承构件34能够相对于底座32相对旋转的角度范围内、能够使离合机构的后视镜旋转部侧部分54和底座侧部分60始终按压抵接的充分的深度。离合机构的底座侧部分60通过在环状壁收容槽58紧邻的内周侧将峰部60a和谷部60b的重复构造在圆周方向上等间距地重复形成3次而构成(图8、图9)。峰部60a和谷部60b的交界部分60c分别形成为倾斜面(图9、图12)。 
图1的收入式车门后视镜例如按照如下的过程来组装。 
(1)将壳体支承构件34收容在壳体36的凹部42中而将壳体支承构件34配置在壳体支承构件配置空间37ba里。图3、图4、图5分别以俯视图、仰视图、后视图表示此时的状态。 
(2)通过向形成于壳体36的下表面的两个螺纹通孔50(图4)中分别插入小螺钉44(图1)并将其拧入到壳体支承构件34的下表面中,将壳体36和壳体支承构件34相互连接固定。图11表示壳体支承构件34和壳体36的连接固定位置的截面(相当于图4的B-B向视位置的截面)。通过从形成于壳体36的螺纹通孔50插入小螺钉44并将其旋拧入到形成于壳体支承构件34的螺纹孔66中,从而将壳体支承构件34和壳体36连接固定。 
(3)将自壳体36的底面的圆孔52向下方突出的转轴38和环状壁40分别旋转自由地插入到形成于底座32的旋转支承部32b中的转轴通孔56和环状壁收容槽58中(图6、图10、图11)。 
(4)将螺旋弹簧46套在突出到底座32的下表面侧的转轴38上,在转轴38的下端部安装板件48,将螺旋弹簧46以缩短状态安装于转轴38,由此,通过壳体支承构件34将壳体36绕旋转轴线S旋转自由地连接于底座32地轴承支承壳体36(图6、图10、图11)。 
(5)自壳体36的背面侧的螺纹通孔33(图1)插入螺钉(未图示)并将螺钉拧入到壳体支承构件34的螺纹孔43(图1)中,牢固地连接壳体36和壳体支承构件34。 
(6)在壳体36的背面侧的开口(图1、图2、图3、图5所示的由边缘36c围成的区域)安装壳体罩。由此,壳体支承构件34成为除了自壳体36的下表面突出的转轴38和环状壁40之外的部位、即连接部39之上的部分被收容于壳体36的内部空间37中的状态。 
(7)在壳体36的前表面侧空间37a中安装镜面调整用驱动器,在该镜面调整用驱动器上安装后视镜板。 
图6表示组装图1的车门后视镜后壳体36处于复位位置时以通过旋转轴线S的面剖切后的状态(相当于图4、图8的A-A向视位置的截面)。在转轴38的中空部38a中贯穿有用于向镜面调整用驱动器等供给驱动用电力的电气配线62。底座32的下部开口部被盖64封闭。在壳体36处于复位位置时,螺旋弹簧46在底座32与壳体支承构件34之间沿着旋转轴线S向使底座32与壳体支承构件34互相对接的方向施加作用力,离合机构的底座侧部分60(图8、图9)的峰部60a、谷部60b和后视镜旋转部侧部分54(图4)的谷部54b、峰部54a成为互相啮合的状态(图12所示的状态)。由此,安装有壳体36的壳体支承构件34保持为在底座32上立起的状态。此时,环状壁40的内外壁面40a、40b和环状壁收容槽58的内外壁面58a、58b的突条59、61均成 为抵接的状态,壳体36没有晃动地保持在复位位置。在转轴38的外周面38b与转轴通孔56的内周面56a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 
自壳体36处于复位位置的状态克服螺旋弹簧46的作用力而用手对壳体36向绕旋转轴线S的方向施加力时,离合机构的后视镜旋转部侧部分54的倾斜面54c(图12)在底座侧部分60的倾斜面60c上滑升而使离合机构的啮合脱离。此时,通过倾斜面54c的滑升,壳体支承构件34向上方移动相应的量。如上所述,环状壁40的板厚形成为随着向下方去而稍稍变薄,环状壁收容槽58的槽宽度与环状壁40的板厚变化相结合地形成为随着向下方去而稍稍变窄(图6),因此,通过壳体支承构件34向上方移动,环状壁40的内外壁面40a、40b与环状壁收容槽58的内外壁面58a、58b的突条59、61的抵接缓和(在两壁面之间产生间隙),壳体36能够绕旋转轴线S旋转,移动至收入位置(后方可倒伏位置)或者与收入位置相反的一侧的前方可倒伏位置。该壳体36旋转时的轴承支承通过环状壁40的内外壁面40a、40b和环状壁收容槽58的内外壁面58a、58b的滑动、或者转轴38的外周面38b和转轴通孔56的内周面56a的滑动、或者上述两个滑动来进行。 
在壳体36处于复位位置的状态下,对壳体36施加无用的外力(例如从上方对壳体36施加载荷等),从而对壳体支承构件34施加的弯曲力矩(以图6的转轴通孔56的中心位置P为中心的箭头F所示的方向上的力矩)增大而壳体支承构件34产生倾斜时,环状壁40的内外壁面40a、40b和环状壁收容槽58的内外壁面58a、58b的突条59、61按压抵接,而且,转轴38产生倾斜而转轴38的外周面38b和转轴通孔56的内周面56a按压抵接,利用这3个面的按压抵接来分担支承该外力。因而,壳体支承构件34整体能得到较高的刚性,相对于外力能得到较高的支承 力。即使不利用金属、而利用由PA+GF树脂等硬质塑料形成的一体成型品制作壳体支承构件34,也能够防止转轴38、环状壁40折断或者弯曲的破损。若均利用由PA+GF树脂等硬质塑料形成的一体成型品制作壳体支承构件34和底座32,则能够廉价地制造车门后视镜。特别是,采用该实施方式,在壳体36处于复位位置时,环状壁40的内外壁面40a、40b与环状壁收容槽58的内外壁面58a、58b的突条59、61相互间无间隙地抵接,转轴38的外周面38b和转轴通孔56的内周面56a以微小的间隙相面对,因此,在对壳体36施加外力时,利用环状壁40的内外壁面40a、40b与环状壁收容槽58的内外壁面58a、58b的突条59、61相互间的按压抵接来支承该外力的大部分,利用转轴38的外周面38b与转轴通孔56的内周面56a的按压抵接来支承该外力的剩余部分,因此,能够减轻对转轴38施加的力而更可靠地防止转轴38折断或者弯曲。 
另外,采用上述实施方式,由于环状壁40被收容隐藏在环状壁收容槽58中,因此,能够保持与以往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相同的外观。另外,由于离合机构54、60配置在比环状壁40和环状壁收容槽58靠内周侧的位置,因此,在比环状壁40和环状壁收容槽58靠外周侧的位置不需要用于配置离合机构的径向上的专用宽度(为了形成离合机构,设置于壳体支承构件34和底座32的旋转轴线S上的径向宽度)。另外,由于向转轴38的中空部38a中通入电气配线62,因此,容易处理电气配线62。另外,由于螺旋弹簧46配置在比环状壁收容槽58靠内周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小螺旋弹簧46的直径。 
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2
图13~图15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而构成的本发明的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2。 其在环状壁40的顶部形成离合机构的后视镜旋转部侧部分54,在环状壁收容槽58的底部形成离合机构的底座侧部分60。其他构造与实施方式1相同。图13是在壳体36的凹部42(图2)中收容壳体支承构件34(图3)而从壳体36的底面侧看到的图(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图4),图14是底座32的旋转支承部32b的俯视图(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图8),图15是壳体36处于复位位置时以通过旋转轴线S的面剖切后的剖视图(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图6)。对与实施方式1共用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由此,不需要用于配置离合机构的径向上的专用宽度,因此,能够减小底座32和壳体支承构件34相对旋转的部分的直径。该实施方式的车门后视镜与实施方式1的车门后视镜同样地动作。 
另外,在上述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1、2中,分别独立地构成壳体36和壳体支承构件34并进行了组装,但是也可以将两者做成一体成型品或者一体铸造品来构成。另外,在相同实施方式1、2中使用了用于将螺旋弹簧46卡定于转轴38的板件48,但是,若做成将螺旋弹簧46的板件侧的端部直接卡定于转轴38的构造,则还能够省掉板件48。另外,在相同实施方式1、2中说明了将螺旋弹簧46用作弹簧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用碟形弹簧、板簧。 
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
在图16~23中表示使用上述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32而构成的、本发明的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对与上述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1共用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6分解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结构。该车门后视镜是右侧用,图16为从背面侧看到的状态。在图16中,省略图示安装在壳体36的背面侧的壳体罩、镜面调整用驱动器、后视镜板等。该车门后视镜包括安装在车体外侧的底座32、电动驱动机构70、安装零件72和壳体36。安装零件72介于电动驱动机构70和壳体36之间而起到将电动驱动机构70固定连接到壳体36上的作用。安装零件72利用由PA+GF树脂等硬质塑料形成的一体成型品或者由铝等金属形成的一体铸造品等构成。安装零件72具有用于使电动驱动机构70从安装零件72的上部的开口部72b嵌入并收容该电动驱动机构70的内部空间72a。安装零件72的下表面形成有使转轴74(图22、图23)的下表面74aa在下方露出的开口部72c。安装零件72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环状壁73。环状壁73与底座32的环状壁收容槽58不接触地收容于底座32的环状壁收容槽58中(图22、图23)。如图17所示,在环状壁73的外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区域沿径向突出形成有止挡件73a。止挡件73a与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情况相同地收容于止挡件移动槽63中而随着安装零件72的旋转在止挡件移动槽63中移动,从而止挡件73a与止挡件移动槽63的两端部63a、63b抵接而被卡定,上述止挡件移动槽63在图8的底座32的环状壁收容槽58紧邻的外周侧位置形成在以旋转轴线S为中心的周向的一部分区域。止挡件73a与端部63a卡定的位置为壳体36的前方可倒伏位置,止挡件73a与端部63b卡定的位置为壳体36的收入位置(后方可倒伏位置)。由于止挡件73a形成在环状壁73的外周面,因此,与不存在环状壁73而仅使止挡件73a的基部与安装零件72相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牢固地支承止挡件73a而防止止挡件73a被折断。另外,也可以与上述配置相反地将止挡件移动槽63形成在环状壁收容槽58紧邻的内周侧的位置,将止挡件73a突出形成在环状壁73的内周面。如图17所示,在安装零件72的前表面侧形成有用于螺纹固定且支承镜面调整用驱动器的一部分的孔67、69(相当于图7 的壳体支承构件34的螺纹孔29、31)。在图16中,电动驱动机构70收容保持于安装零件72的内部空间72a中而将电动驱动机构70与安装零件72一起收容保持于壳体36的凹部42中,从而配置在电动驱动机构配置空间37ba(与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壳体支承构件配置空间共用)中,用小螺钉44将电动驱动机构70与安装零件72一起固定在壳体36上。这样,将收容于安装零件72的电动驱动机构70和壳体36一体化而构成后视镜旋转部35。底座32、壳体36、壳体罩与上述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相同。另外,若以能够将电动驱动机构70直接收容保持于壳体36的凹部42的方式形成电动驱动机构70的外形以及凹部42的内形,则可以不需要安装零件72。 
电动驱动机构70具有与以往的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电动驱动机构相同的机构,其在外壳71内收容配置中空圆棒状的金属制转轴74(图22、图23)、电动机、齿轮、离合机构、螺旋弹簧、电子电路基板等而构成。转轴74与旋转轴线S同轴配置。转轴74的基部74a的下表面74aa露出于壳体36的下表面。如图19所示,在转轴74的基部74a的下部的圈绕旋转轴线S的三处突出形成有支脚90。在各支脚90的下表面形成有螺纹孔88。另外,如图19所示,在转轴74的基部74a的下部突出形成有一根定位用销79。在转轴74的中心形成有上下贯穿转轴74的中空部74b。中空部74b的下端部开口于基部74a的下表面74aa的中央部。中空部74b的上端部与形成在电动驱动机构70的外壳71的上部的中空部92(图22、图23)连通,且中空部74b的上端部在电动驱动机构70的上方开口。 
在底座32的上表面中央部构成有转轴立设固定面76(图8、图9)。如图8、图9所示,在转轴立设固定面76上突出形成有壁部77和凸台(boss)75。转轴立设固定面76中的未形成有壁部 77及凸台75的区域构成用于支承支脚90的支脚支承面91。在支脚支承面91中形成有螺纹通孔80。在凸台75中形成有销收容孔81。转轴74将支脚90着地于支脚支承面91上而被转轴立设固定面76支承。在该状态下,壁部77及凸台75嵌入支脚90相互之间的间隙中,销79收容于销收容孔81中。通过这样的转轴立设固定面76的凹凸和转轴74的下表面74aa的凹凸的卡合(嵌合)来使转轴74的中心轴线与旋转轴线S对齐而将转轴74定位于底座32上。在转轴74被定位于底座32上的状态下,通过将三根小螺钉78(图16)从底座32的下表面侧通过螺纹通孔80而拧入形成于支脚90的下表面的螺纹孔88中,从而将转轴74立设固定于底座32上(图23)。在转轴74被立设固定于底座32上的状态下,底座32的中心孔56(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情况下的转轴插入孔)、转轴74的中空部74b、外壳71的中空部92相互连通而构成电气配线通孔。 
例如以下述顺序组装图16的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 
(1)将电动驱动机构70从安装零件72的上部开口部72b嵌入安装零件72的内部空间72a而将电动驱动机构70收容在内部空间72a中。由此,在电动驱动机构70的大致下半部分嵌入于内部空间72a中的状态下,将安装零件72安装于电动驱动机构70。此时,电动驱动机构70的基部74a的下表面74aa成为从安装零件72的下部开口部72c露出于下方的状态。 
(2)将安装有安装零件72的电动驱动机构70从上方收容于壳体36的凹部42中。图18、图19、图20分别以俯视图、仰视图、后视图表示此时的状态。 
(3)将小螺钉44(图16)分别插入到形成在壳体36的下表面的两个螺钉通孔50(图19)而拧入电动驱动机构70的下表面的螺纹孔中,从而将壳体36和电动驱动机构70相互连接固 定。图22表示电动驱动机构70和壳体36的连接固定位置的截面(相当于图19中的D-D向视位置的截面)。如图22所示,从形成于壳体36的螺纹通孔50插入小螺钉44并经由形成于安装零件72上的螺纹通孔82拧入到形成于电动驱动机构70的螺纹孔84中,从而将电动驱动机构70和壳体36连接固定。 
(4)将转轴74的中心轴线与旋转轴线S对齐并将露出于壳体36的下表面的转轴74的基部74a载置在底座32的转轴立设固定面76上。图21表示拆掉安装零件72及壳体36而在底座32的旋转支承部32b上载置电动驱动机构70的状态。通过支脚90和壁部77的卡合及销79(图19)和销收容孔81(图8、图9)的卡合,从而将转轴74的基部74a定位于底座32的转轴立设固定面76。 
(5)通过将小螺钉78(图16)从底座32的旋转支承部32b的里面侧插入到螺纹通孔80(图8)中且拧入到形成于转轴74的下表面74aa的螺纹孔88(图19)中,从而将转轴74立设固定于旋转支承部32b上。由此,后视镜旋转部35相对于旋转支承部32b绕旋转轴线S旋转自由地连接在旋转支承部32b上。图22、图23以剖视图表示此时的状态。 
(6)从壳体36的背面侧的螺纹通孔33(图1)插入螺钉(未图示)而通过安装零件72的螺纹通孔87(图16)后拧入到电动驱动机构70的螺纹孔89(图16)中,从而使壳体36、安装零件72和电动驱动机构70的连接变得牢固。 
(7)将壳体罩安装在壳体36的里面侧的开口(由图16、图18、图20所示的边缘部36c圈成的区域)。由此,电动驱动机构70成为除转轴74的自壳体36的下表面突出的基部74a以外的部分被收容于壳体36的内部空间37中的状态。 
(8)在壳体36的前面侧空间37a中安装镜面调整用驱动器,在该镜面调整用驱动器上安装后视镜板。 
图23是将图16的车门后视镜组装后在壳体36位于复位位置时、在相当于图8、图19中的C-C向视位置剖切的截面。在相互连通的转轴74的中空部74b以及外壳71的中空部92内贯穿有用于向电动驱动机构70以及镜面调整用驱动器等供给驱动用电力的电气配线62。底座32的下部开口部被盖63封闭。当电动驱动机构70内的电动机被驱动时,电动驱动机构70的外壳71以立设固定于底座32的旋转支承部32b上的转轴74为中心旋转,连接于外壳71的壳体36随之运动,从而,壳体36在由止挡件73a(图17)限制的角度范围内绕旋转轴线S旋转,从复位位置向收入位置或者从收入位置向复位位置移动。另外,在壳体36处于复位位置时,在壳体36上作用有朝向车辆前方方向的外力时,在电动驱动机构70内克服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使离合机构的啮合脱开,从而壳体36移动到向前方侧倒伏的位置(前方可倒伏位置)而避开该外力。 
以上说明了使用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而构成本发明的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用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2中所说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来构成本发明的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 
选择性制造手动收入式或者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方法的实施方式
可以准备多个在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32,将其中的某些用于制造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手动收入车门后视镜,将其中的另一些用于制造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电动收入车门后视镜。同样地,可以准备多个在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2中所说明的手动收 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32,将其中的某些用于制造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2中所说明的手动收入车门后视镜,将其中的另一些用于制造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电动收入车门后视镜。 

Claims (8)

1.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其中,
该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被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和电动式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共用,包括安装于车体外侧的车体固定部、与该车体固定部相连地设置且旋转自由地支承后视镜旋转部而使后视镜旋转部移动至收入位置和复位位置的旋转支承部,
在上述旋转支承部的上表面侧具有:
转轴立设固定面,其用于立设固定构成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旋转轴的第一转轴;
中心孔,其被形成在上述转轴立设固定面的中央部,在使用于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情况下,自上述后视镜旋转部在其旋转轴线上朝向下方突出形成的第二转轴旋转自由地插入于该中心孔中,在使用于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情况下,通过立设固定于上述转轴立设固定面上的第一转轴内部而被引出到下方的电气配线贯穿该中心孔中;
环状壁收容槽,其在比上述中心孔靠外周侧的位置形成为与该中心孔同心的圆形,在使用于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情况下,该环状壁收容槽旋转自由地收容后视镜旋转部侧的环状壁,该环状壁与该第二转轴同轴地朝向下方配置在比上述后视镜旋转部的上述第二转轴靠外周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其中,
还包括离合机构的底座侧部分,该离合机构的底座侧部分在上述旋转支承部的比上述中心孔靠外周侧的位置露出于上表面侧并沿上述旋转轴线的周向延伸地形成为凹凸状,在使用于手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情况下,该离合机构的底座侧部分与离合机构的后视镜旋转部侧部分卡合,该离合机构的后视镜旋转部侧部分在上述后视镜旋转部侧形成为与上述凹凸对应的凹凸状。
3.一种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中,
该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
后视镜旋转部,其具有上述第二转轴及上述环状壁,将该第二转轴旋转自由地插入上述底座的上述转轴立设固定面的中心孔,且将该环状壁旋转自由地收容于上述底座侧的环状壁收容槽中而将该后视镜旋转部旋转自由地支承在该底座上;
弹簧,其以压缩状态套在上述第二转轴上,上述第二转轴通过上述转轴立设固定面的中心孔而突出到上述底座的下表面侧,从而在上述底座与上述后视镜旋转部之间沿着上述旋转轴线向使上述底座与上述后视镜旋转部互相对接的方向施加该弹簧的作用力。
4.一种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中,
该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包括:
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
后视镜旋转部,其具有上述第二转轴、上述环状壁及上述离合机构的后视镜旋转部侧部分,将该第二转轴旋转自由地插入上述底座的上述转轴立设固定面的中心孔,且将该环状壁旋转自由地收容于上述底座侧的环状壁收容槽中而将该后视镜旋转部旋转自由地支承在该底座上;
弹簧,其以压缩状态套在上述第二转轴上,上述第二转轴通过上述转轴立设固定面的中心孔而突出到上述底座的下表面侧,在上述底座与上述后视镜旋转部之间沿着上述旋转轴线向使上述底座与上述后视镜旋转部互相对接的方向施加该弹簧的作用力,从而使上述离合机构的后视镜旋转部侧部分与底座侧部分相互压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中,
上述底座在与上述环状壁收容槽的外周侧或内周侧相邻的位置具有止挡件移动槽;
上述后视镜旋转部在上述环状壁的外周面或内周面具有沿径向突出地形成的止挡件;
随着上述后视镜旋转部的旋转,该止挡件在上述止挡件移动槽中移动,从而该止挡件抵接于该止挡件移动槽的端部而被卡定。
6.一种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中,
该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包括: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
立设固定于上述转轴立设固定面的上述第一转轴;
后视镜旋转部,其以绕该第一转轴旋转自由的方式被支承,将内置的电动驱动机构所产生的旋转力传递至该第一转轴,从而该后视镜旋转部被驱动而绕该第一转轴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中,
上述底座在与上述环状壁收容槽的外周侧或内周侧相邻的位置具有止挡件移动槽;
上述后视镜旋转部在上述环状壁的外周面或内周面具有沿径向突出地形成的止挡件;
随着上述后视镜旋转部的旋转,该止挡件在上述止挡件移动槽中移动,从而该止挡件抵接于该止挡件移动槽的端部而被卡定。
8.一种选择性地制造手动收入式或者电动收入式车门后视镜的制造方法,其使用一个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来制造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使用另一个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手动收入及电动收入共用底座来制造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CN201010591870.2A 2009-12-11 2010-12-10 手动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共用底座及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092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81435A JP5324410B2 (ja) 2009-12-11 2009-12-11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の手動格納・電動格納共用ベース、手動格納式車両用ドアミラー、電動格納式車両用ドアミラー、手動格納式または電動格納式ドアミラーの選択的製造方法
JP2009-281435 2009-12-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2343A CN102092343A (zh) 2011-06-15
CN102092343B true CN102092343B (zh) 2014-10-22

Family

ID=44125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1870.2A Active CN102092343B (zh) 2009-12-11 2010-12-10 手动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共用底座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94223B2 (zh)
JP (1) JP5324410B2 (zh)
CN (1) CN102092343B (zh)
DE (1) DE102010054038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7262A (zh) * 2016-06-10 2017-12-19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08897A (ja) * 2012-06-29 2014-01-20 Murakami Corp ドアミラー
DE102012106882B4 (de) 2012-07-27 2021-08-19 Ford-Werke Gmbh Kraftfahrzeug-Außenspiegelhalter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DE102013201434B3 (de) 2013-01-29 2014-05-28 Mekra Lang Gmbh & Co. Kg Elektrisch rotatorische Verstelleinheit sowie indirektes Sichtsystem für Fahrzeuge mit einer solchen Verstelleinheit
US10953788B2 (en) 2016-05-21 2021-03-23 JST Performance,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hicular light fixtures
DE102016224649B3 (de) * 2016-12-09 2018-04-19 Magna Mirrors Holding Gmbh Außenspiegelanordnung für Kraftfahrzeuge, Adapter für eine Außenspiegel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Außenspiegelanordnung
WO2019035078A1 (en) * 2017-08-17 2019-02-21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RACING ACTUATOR FOR EXTERIOR MIRROR
JP1624950S (zh) * 2018-07-27 2019-02-18
JP1625045S (zh) * 2018-07-27 2019-02-18
DE102019219148B4 (de) 2018-12-18 2021-07-08 Magna Mirrors Holding Gmbh Fahrzeugaußenspiegel mit Abklappfunktion
JP6847999B2 (ja) * 2019-04-23 2021-03-24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80266A2 (en) * 1995-12-22 1997-06-25 Atsushi Kuramoto Door mirror with a small dead angle
CN1415506A (zh) * 2002-12-16 2003-05-07 王振惠 后视镜电动、手动折叠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756U (ja) * 1984-06-15 1986-01-10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可倒式アウトサイドミラ−
JPS6112452A (ja) * 1984-06-28 1986-01-20 Murakami Kaimeidou:Kk 電動可倒式ドアミラ−
JPS61191447A (ja) * 1985-02-19 1986-08-26 Murakami Kaimeidou:Kk 電動可倒式ドアミラ−
JPS62189255U (zh) * 1986-05-26 1987-12-02
US4789232A (en) * 1987-08-14 1988-12-06 Dominion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c. Break-away pivot system for rearview mirrors
JPH0249753U (zh) * 1988-09-30 1990-04-06
NL8902300A (nl) * 1989-09-14 1991-04-02 Iku Holding Montfoort Bv Omklapmechanisme voor een spiegelhuis van een achteruitkijkspiegel voor een voertuig.
EP0644084B1 (en) * 1993-09-03 1998-05-20 Ichikoh Industries Limited Rearview mirror system for vehicles
JP3173291B2 (ja) * 1994-07-22 2001-06-04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後写鏡装置
JP3022159B2 (ja) * 1994-04-19 2000-03-15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ドアミラー駆動制御部のシール構造
JPH0840146A (ja) * 1994-08-03 1996-02-13 Murakami Kaimeidou:Kk 電動格納式ドアミラーの制御装置
KR100198321B1 (ko) * 1995-09-22 1999-06-15 모치마루 마모루 차량용 후시경의 위치결정장치
DE69822701T2 (de) * 1997-05-29 2005-01-13 Schefenacker Vision Systems Australia Pty Ltd, Lonsdale Betätigungsmechanismus für einen Rückblickspiegel
JP3795194B2 (ja) * 1997-08-20 2006-07-1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ドアミラーの電動格納装置
JP3881153B2 (ja) * 2000-04-25 2007-02-1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装置
EP1243472B1 (en) * 2001-03-19 2006-06-28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Mirror device for vehicle
JP4012460B2 (ja) * 2002-11-28 2007-11-2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アウタミラー装置
TWI232187B (en) * 2003-06-28 2005-05-11 Chaw Khong Co Ltd Electrical operable pivoting back-mirror device
BRPI0706807B1 (pt) * 2006-01-24 2018-03-13 Fico Mirrors Sa Espelho retrovisor externo para veículos automotores
JP2008087707A (ja) * 2006-10-04 2008-04-17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JP2008296719A (ja) * 2007-05-31 2008-12-11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JP2008296336A (ja) * 2007-05-31 2008-12-11 Toshiba Corp 中空封止構造体及び中空封止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WO2009035931A1 (en) * 2007-09-15 2009-03-19 Heinrich Wilheim A Universal folding bracket assembly for either manual fold or power fold rearview mirrors
JP5501746B2 (ja) * 2009-12-11 2014-05-28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ドアミラーおよびその組み付け方法
JP5416568B2 (ja) * 2009-12-11 2014-02-12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手動格納式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80266A2 (en) * 1995-12-22 1997-06-25 Atsushi Kuramoto Door mirror with a small dead angle
CN1415506A (zh) * 2002-12-16 2003-05-07 王振惠 后视镜电动、手动折叠机构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2-49753U 1990.04.06
JP特開平8-34287A 1996.02.06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7262A (zh) * 2016-06-10 2017-12-19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CN107487262B (zh) * 2016-06-10 2020-09-29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0054038B4 (de) 2021-02-25
US20110141591A1 (en) 2011-06-16
DE102010054038A1 (de) 2011-06-22
JP5324410B2 (ja) 2013-10-23
US8894223B2 (en) 2014-11-25
CN102092343A (zh) 2011-06-15
JP2011121493A (ja) 2011-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2343B (zh) 手动电动收入式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共用底座及制造方法
CN102092344B (zh)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及其组装方法
US7435019B2 (en) Security camera
JP4676301B2 (ja)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CN108242202B (zh) 具有能组合在一起的模块并用于教育用途的功能设备,尤其是机器人
KR101749302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311993B (zh) 显示装置
CN101311995A (zh) 显示装置
EP2684488A1 (en) Linear actua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inear actuator
JP2008081056A (ja) 機器支持スタンド
US10213792B2 (en) Modular floorstanding centrifuge
US20060060010A1 (en) Drive apparatus for a slidable divider element, drive assembly and divider element
KR101911108B1 (ko) 장난감 조립 세트
US20110141592A1 (en) Manually retractable vehicle door mirror
JP4292460B2 (ja) 移動機構
WO2018143202A1 (ja) 車両用視認装置
US6728100B2 (en) Portable compute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US8934230B2 (en) Portable computer with easy assembly
JP4491395B2 (ja)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CN204215273U (zh) 自动跟踪装置及天线自动跟踪系统
JP2009063641A (ja) 表示装置
CN211453321U (zh) 一种三维电动旋转台
US20140054312A1 (en) Goods delivery mechanism for vending machine
KR20080067780A (ko) 스탠드조립체 및 이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204720535U (zh) 一种多用途可拆卸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