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5762A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5762A
CN102085762A CN2010105438315A CN201010543831A CN102085762A CN 102085762 A CN102085762 A CN 102085762A CN 2010105438315 A CN2010105438315 A CN 2010105438315A CN 201010543831 A CN201010543831 A CN 201010543831A CN 102085762 A CN102085762 A CN 102085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rear side
front side
framework
pr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438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5762B (zh
Inventor
井上信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85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5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5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57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2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for loading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into printers, e.g. for replacing a used-up paper roll; Point-of-sale printers with openable casings allowing access to the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将搭载压板的压板单元支承为能够移动的压板支承机构具有压板定位机构,该压板定位机构在关闭位置以从打印机前后方向的前侧的两侧突出的毂以及从打印机前后方向的后侧的两侧突出的轴端部共计四个部位将压板单元定位为规定的姿势。因而,不论压板支承机构是否晃动,压板单元在关闭位置都被定位为规定的姿势。其结果是,压板以由一定的间隙与印刷头的喷嘴面对置的规定姿势被定位于印刷位置。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使对基于印刷头的记录介质的印刷位置进行限定的压板移动到离开该印刷位置的位置而将经由该印刷位置的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切换为开放状态的打印机。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能够在印刷位置将由压板支承机构支承为可移动的压板定位为规定姿势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圆筒纸打印机中,在装配圆筒纸时,需要打开圆筒纸收纳部的盖来收纳圆筒纸,并且将从圆筒纸拉出的长条状的记录纸设置于经由印刷头的印刷位置的记录纸输送路径上。为了能够简单地进行这样的作业,在圆筒纸打印机中,构成为使对印刷位置进行限定的压板与盖一起移动,若打开盖,则压板离开印刷位置(在打印机主体侧搭载的印刷头),将记录纸输送路径形成为开放状态。
在特开2009-95993号公报(专利文献1)、特开2007-17591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由在压板框架的两侧配置的四节平行联杆机构对搭载有压板的该压板框架进行支承的压板支承机构。该压板支承机构在将压板框架的姿势(压板的姿势)维持为水平状态的情况下使压板框架在压板被定位于印刷位置的关闭位置及离开该关闭位置的开放位置之间沿着打印机前后方向移动。
在使用了联杆机构的压板支承机构中,通常容易在联杆的作为连结部的节上产生晃动。因此,在关闭盖而将压板定位于印刷位置时,在压板支承机构的晃动下,压板或压板框架可能不会成为预先确定的规定姿势。若压板不成为规定的姿势而成为相对于印刷头倾斜的姿势,则例如在印刷头是喷墨头的情况下,由于在压板表面上输送的记录纸和印刷头的墨喷嘴面之间的间隙长度不是一定的,因此会有印刷质量下降的问题。另外,如果在将压板定位于印刷位置时压板框架未以规定的姿势被支承,则存在在压板框架上搭载的部件与印刷头等干涉而产生不良情况的问题。
在此,在专利文献1中,在压板框架的前侧部位的打印机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一对突起,在关闭盖时使所述一对突起与分别设置于打印机主体框架上的卡合槽卡合,由此将压板定位于印刷位置。但是,在这样的定位中,由于在定位时无法对压板框架的打印机前后方向的倾斜进行限定,因此在压板支承机构产生了晃动的情况下,压板框架未以规定的姿势被支承,从而压板在打印机前后方向上倾斜。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压板框架的后端部分的打印机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引导辊,在关闭盖时使引导辊跃上在打印机主体框架上形成的定位用的台阶部,由此将压板定位于印刷位置。但是,在这样的定位中,由于在定位时也无法对压板框架的打印机前后方向的倾斜进行限定,因此在压板支承机构产生了晃动的情况下,压板框架未以规定的姿势被支承,从而压板在打印机前后方向上倾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该点而提供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不论压板支承机构是否晃动都能够以预先确定的规定姿势将由压板支承机构支承为可从印刷位置移动的压板定位于印刷位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压板,其对印刷头的印刷位置进行限定;
压板框架,其搭载有所述压板;
压板支承机构,其将所述压板框架支承为能够移动到所述压板被定位于所述印刷位置的关闭位置和离开该关闭位置的开放位置,
所述压板支承机构具有压板定位机构,该压板定位机构在所述压板框架的开放方向的前侧的两侧的第一前侧部位和第二前侧部位以及所述压板框架的开放方向的后侧的两侧的第一后侧部位和第二后侧部位这四个部位对该压板框架进行定位,以使所述压板框架在所述关闭位置成为预先确定的姿势。
在本发明中,压板支承机构具有压板定位机构,该压板定位机构在关闭位置由压板框架的开放方向的前侧的两侧及压板框架的开放方向的后侧的两侧的四个部位将压板框架定位为规定姿势。因而,不论压板支承机构是否晃动,压板框架都始终以规定的姿势被定位于关闭位置。其结果是,由于印刷位置处的压板的姿势也始终被限定为规定的姿势,因此能够使压板表面的各部位和印刷头之间的间隙长度一定。因而,在压板表面上输送的记录纸和印刷头之间的间隙长度一定,能够维持印刷质量。另外,由于在关闭位置将压板框架限定为规定的姿势,因此,搭载于压板框架上的部件和印刷头等也不会干涉。
在本发明中,为了对利用压板支承机构在关闭位置和开放位置之间移动的压板框架的移动轨迹进行控制,优选,所述压板定位机构具有:第一引导槽,其形成在与所述压板框架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前侧部位和所述第一后侧部位对置的打印机主体框架的第一侧板部分;第二引导槽,其形成在与所述压板框架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前侧部位和所述第二后侧部位对置的所述打印机主体框架的第二侧板部分;第一前侧定位销和第一后侧定位销,其分别安装在所述压板框架的所述第一前侧部位和所述第一后侧部位;第二前侧定位销和第二后侧定位销,其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前侧部位和所述第二后侧部位,所述第一前侧定位销及所述第一后侧定位销从所述压板框架朝向所述关闭位置移动的途中的位置开始由所述第一引导槽引导,所述第二前侧定位销及所述第二后侧定位销从所述压板框架朝向所述关闭位置移动的途中的位置开始由所述第二引导槽引导,从而分别进行所述压板框架的所述关闭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前侧部位和第一后侧部位以及所述第二前侧部位和所述第二后侧部位的定位。
此时,为了容易地进行压板框架的关闭位置的关闭方向的定位,优选,所述第一后侧定位销与所述第一引导槽的所述压板框架的关闭方向的槽端抵接,第二后侧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引导槽的所述压板框架的关闭方向的槽端抵接,由此进行所述压板框架的所述关闭位置处的关闭方向的定位。
另外,此时,为了抑制由于形成第一、第二引导槽而导致的打印机主体框架的刚性下降,优选,所述第一引导槽及所述第二引导槽的在所述压板框架的开放方向上的槽端分别为槽开口端,所述第一侧板部分的形成有所述槽开口端的部分在不与所述第一前侧定位销及所述第一后侧定位销干涉的状态下由加强构件加强,所述第二侧板部分的形成有所述槽开口端的部分在不与所述第二前侧定位销及所述第二后侧定位销干涉的状态下由加强构件加强。
在本发明中,所述压板支承机构在所述压板框架的开放方向的前后的部位具有:在所述第一前侧部位及所述第一后侧部位侧分别安装的第一前侧联杆及第一后侧联杆;在所述第二前侧部位及所述第二后侧部位侧分别安装的第二前侧联杆及第二后侧联杆,所述第一前侧联杆及所述第二前侧联杆分别是通过经由第一销节点串联连结第一联杆及第二联杆而构成的复合联杆,所述第一后侧联杆及所述第二后侧联杆分别是通过经由第二销节点串联连结第三联杆及第四联杆而构成的复合联杆,在所述第一销节点和所述第二销节点之间架设有第五联杆,在所述压板框架的两侧,由所述第一至第五联杆构成对所述压板框架进行支承的六节平行联杆机构。压板支承机构具有六节平行联杆机构时,能够柔软地设定压板框架的移动轨迹。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压板支承机构在所述压板框架的开放方向的前后的部位具有:在所述第一前侧部位及所述第一后侧部位侧分别安装的第一前侧联杆及第一后侧联杆;在所述第二前侧部位及所述第二后侧部位侧分别安装的第二前侧联杆及第二后侧联杆,在所述压板框架的两侧,由这些联杆构成对该压板框架进行支承的四节平行联杆机构。压板支承机构具有四节平行联杆机构时,能够使压板框架沿着圆弧状的移动轨迹移动。
在本发明中,为了在打开了用于对收纳圆筒纸的圆筒纸收纳部进行开闭的开闭盖时,将用于经由印刷位置而输送记录纸的记录纸输送路径形成为开放状态,而优选,具有收纳圆筒纸的圆筒纸收纳部和用于开闭所述圆筒纸收纳部的开闭盖,所述压板框架与所述开闭盖的开闭连动而进行开闭。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主框架体,其设置有印刷头,且具有第一侧板部分和第二侧板部分;
压板框架,其设置有与所述印刷头对置配置的压板,能够相对于所述主框架体移动,且配置于所述主框架体的所述第一侧板部分和所述第二侧板部分之间,
所述压板框架能够移动到所述压板与所述印刷头对置的第一位置和所述压板离开所述印刷头的第二位置,
所述压板框架具有:
朝向所述主框架体的所述第一侧板突出的第一突部和第三突部;
朝向所述主框架体的所述第二侧板突出的第二突部和第四突部,
所述第一突部和所述第二突部位于同轴上,
所述第三突部和所述第四突部位于同轴上,
所述主框架体在所述第一侧板部分具有引导所述压板框架的所述第一突部的第一引导部和引导所述压板框架的所述第三突部的第三引导部,
所述主框架体在所述第二侧板部分具有引导所述压板框架的所述第二突部的第二引导部和引导所述压板框架的所述第四突部的第四引导部,
所述第一引导部具有在所述压板框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突部抵接的第一抵接部,
所述第二引导部具有在所述压板框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二突部抵接的第二抵接部,
在所述压板框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
所述第一突部由所述第一引导部支承且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
所述第二突部由所述第二引导部支承且与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
所述第三突部由所述第三引导部支承,
所述第四突部由所述第四引导部支承。
在本发明中,压板支承机构具有压板定位机构,该压板定位机构在关闭位置由压板框架的开放方向的前侧的两侧及压板框架的开放方向的后侧的两侧的四个部位将压板框架定位为规定姿势。因而,不论压板支承机构是否晃动,压板框架都始终以规定的姿势被定位于关闭位置。其结果是,由于印刷位置处的压板的姿势也始终被限定为规定的姿势,因此能够使压板表面的各部位和印刷头之间的间隙长度一定。因而,在压板表面上输送的记录纸和印刷头之间的间隙长度一定,能够维持印刷质量。另外,由于在关闭位置将压板框架限定为规定的姿势,因此,搭载于压板框架上的部件和印刷头等也不会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圆筒纸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打开了圆筒纸打印机的盖的状态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圆筒纸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纵剖面图。
图4是表示打开了圆筒纸打印机的盖的状态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纵剖面图。
图5是搭载压板的打印机框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圆筒纸打印机的打印机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7A~7C是表示圆筒纸打印机的主框架的立体图。
图8A~8D是表示圆筒纸打印机的压板支承机构的侧视图。
图9A~9B是位于关闭位置的压板支承机构的说明图。
图10A~10B是开始打开的状态的压板支承机构的说明图。
图11是打开到途中位置之前的状态的压板支承机构的说明图。
图12A~12B是打开到途中位置的状态的压板支承机构的说明图。
图13A~13B是打开到开放位置之前的状态的压板支承机构的说明图。
图14是位于开放位置的压板支承机构的说明图。
图15A~15B是表示本发明的圆筒纸打印机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喷墨式的圆筒纸打印机的实施方式。
(圆筒纸打印机的整体构成)
图1、图2所示的圆筒纸打印机1(以下简称为打印机)使用多种彩色墨对从圆筒纸送出的长条状的记录纸进行彩色印刷。打印机1具有整体呈长方体形状的壳体2,在壳体2的前面中央部分形成有圆筒纸装配用的开口部3。开口部3由盖4开闭。在盖4的上端配置有记录纸排出引导件5,在盖4处于关闭状态(关闭位置4A)时在排出引导件5和壳体2的开口部3的上缘部分之间形成记录纸排出口6。
在排出引导件5的前端部下侧的部位安装有向下方突出的操作片5a。在将该操作片5a向打印机前方拉拽时,解除盖4的锁定。在解除了锁定的状态下进一步向面前拉拽操作片5a时,能够将盖4从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4A打开到向前方倾倒的图2所示的开放位置4B。在盖4打开时,在打印机1的内部形成的圆筒纸收纳部7开口,从而能够进行圆筒纸的装配和更换等作业。
在壳体2的前面的比盖4靠近右侧的部分排列有电源开关8a、送纸开关8b、多个动作状态显示灯8c等。另外,在壳体2的前面的比盖4靠近左侧的部分开口有墨盒装配部9的装配口9a,在该墨盒装配部9装配收容有多色墨的墨盒10。
如图3、图4所示,圆筒纸收纳部7具有弯曲状截面的圆筒纸承受皿11,圆筒纸12以能够滚动的状态收纳于圆筒纸承受皿11。
在圆筒纸收纳部7的上方配置有压板16和印刷头17(喷墨头)。印刷头17构成为搭载于头滑架18上且能够沿着引导轴19在打印机1的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的状态。印刷头17的喷嘴面17a以一定的间隙与压板16的上表面对置。
在压板16的后侧配置有送纸驱动辊20,送纸从动辊21从下侧压接于该送纸驱动辊20上。在压板16的前侧配置有排纸驱动辊22,排纸从动辊23从上侧压接于该排纸驱动辊22上。
从圆筒纸12拉出的长条状的记录纸13经由送出辊14及位于比送出辊14靠后方且上方的位置的张力辊15朝向压板16输送。记录纸13通过送纸驱动辊20及送纸从动辊21之间经由被压板16的上表面限定的印刷位置而输送,且通过排纸驱动辊22及排纸从动辊23之间朝向排出口6而送出。于是,记录纸13沿着压板16的上表面从打印机的后方侧朝向前方侧输送。由印刷头17对通过印刷位置的记录纸13的表面实施印刷。从排纸驱动辊22及排纸从动辊23之间送出的记录纸13被配置在排出口6附近的切断机构25沿着其宽度方向切断。切断机构25具有在后述的前侧连结板35设置的固定刃25a和在压板单元30设置的可动刃25b。记录纸13通过固定刃25a和可动刃25b之间而输送,且可动刃25b朝向固定刃25a移动,由此记录纸13被切断。通过切断而得到的记录纸片(未图示)从排出口6被取出到打印机1的外部并作为收据等使用。
(压板单元)
如图4所示,压板16、送纸从动辊21、排纸驱动辊22、切断机构25的可动刃25b及可动刃驱动机构搭载于压板框架26上,构成一体移动的压板单元30。另外,在压板单元30的后端搭载有张力辊15,在压板单元30的前端安装有排出引导件5。压板单元30通常位于压板16对基于印刷头17的印刷位置进行限定的位置即图3所示的关闭位置30A。
若向面前拉拽排出引导件5的操作片5a,则能够解除未图示的锁定,将压板单元30拉出到图4所示的开放位置30B。压板单元30从关闭位置30A朝向打印机前方沿着直线状的第一移动轨迹S1被拉出,然后,沿着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S2向前方及下方移动而到达开放位置30B。另外,盖4安装于与压板单元30连结的盖安装框46,伴随着压板单元30从关闭位置30A向开放位置30B的移动而向面前开放。进而,如图4所示,圆筒纸收纳部7的承受皿11也回旋到呈以规定的角度向打印机前方前倾的姿势的位置。
如图5所示,压板框架26由金属板制的构件构成,具有与打印机前后方向(压板框架26的移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一对侧板部分26a、26b和在一对侧板部分26a、26b的前侧部分的下端缘架设的底板部分26c。在一对侧板部分26a,26b的前侧的部位设置有一对毂(前侧定位销、突部)26d,所述一对毂26d在压板单元30的前侧沿着打印机宽度方向突出。另外,在一对侧板部分26a、26b的后侧的部位沿着打印机宽度方向架设有支轴27。支轴27在打印机宽度方向上贯通一对侧板部分26a、26b,其轴端部(后侧定位销、突部)27a在压板单元30的后侧沿着打印机宽度方向突出。压板16架设在一对侧板部分26a、26b的上端部分,在打印机前后方向上位于一对毂26d和支轴27之间。
(主框架体)
如图6所示,打印机1的主框架31由金属板制的构件构成,具有底板32和左右的侧板33、34。在左右的侧板33、34之间的前端部沿着打印机宽度方向架设有前侧连结板35,在左右的侧板33、34之间的后端部沿着打印机宽度方向架设有后侧连结板36。
图7A是表示卸下了左右的侧板33、34的状态的主框架31的立体图。图7B及图7C是表示进一步卸下了前后的连结板35、36的状态的主框架31的左侧立体图及右侧立体图。如这些图所示,主框架31在左右的侧板33、34的内侧具有左右的内侧侧板37、38,在这些内侧侧板37、38之间的部分形成圆筒纸收纳部7(参照图2)。
(压板支承机构)
接着,说明以能够使压板单元30与盖4一起从关闭位置30A移动到开放位置30B的状态支承压板单元30的压板支承机构。压板支承机构以六节平行联杆机构42(以下也简称为六节联杆机构)为中心而构成。
图8A是从外侧观察主框架31的右侧的内侧侧板38时的右侧视图,图8B是卸下了内侧侧板38的状态的右侧视图。图8C是从外侧观察左侧的内侧侧面37时的左侧视图,图8D是卸下了内侧侧板37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参照这些图进行说明。压板支承机构具有在右侧的内侧侧板38侧配置的右侧压板支承机构40R和在左侧的内侧侧板37侧配置的左侧压板支承机构40L。右侧压板支承机构40R和左侧压板支承机构40L的基本结构相同,构成为左右对称(面对称)。
右侧压板支承机构40R具有:压板定位机构41,其将压板单元30从关闭位置30A沿着第一移动轨迹S1引导到到达开放位置30B的途中的途中位置,并且在关闭位置30A将压板单元30定位为预先确定的规定姿势;六节联杆机构42,其将被沿着第一移动轨迹S1引导的压板单元30维持为规定的姿势,并且使压板单元30以维持为规定的姿势的状态从途中位置沿着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S2移动到开放位置30B。
(压板定位机构)
压板定位机构41具有引导槽43,该引导槽43用于从关闭位置30A朝向打印机前方沿着直线状的第一移动轨迹S1引导压板单元30。
引导槽43在左右的内侧侧板37、38分别从前端缘37a、38a向打印机后方延伸。各引导槽43的后端部分作为稍高的后侧定位用引导槽部分43a,从该后侧定位用引导槽部分43a朝向打印机前方形成有一定宽度的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在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的前端部分连续形成有与其下侧的引导面连续且向下方倾斜的圆弧状的倾斜引导面43c。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的前端部分作为前侧定位用引导槽部分43d。
另外,从压板单元30的前侧向打印机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的毂26d和从压板单元30的后侧向打印机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的支轴27的轴端部27a与引导槽43一起构成了压板定位机构41。
也就是说,在压板单元30向关闭位置30A移动时,在压板单元30中,从与左侧的内侧侧板(第一侧板部分)37对置的前侧的部位突出的毂(第一前侧定位用销)26d和从后侧的部位突出的轴端部(第一后侧定位用销)27a以能够滑动的状态插入左侧的内侧侧板37的压板单元引导槽(第一引导槽)43中,在压板单元30中,从与右侧的内侧侧板(第二侧板部分)38对置的前侧的部位突出的毂(第二前侧定位用销)26d和从后侧的部位突出的轴端部(第二后侧定位销)27a以能够滑动的状态插入右侧的内侧侧板38的压板单元引导槽(第二引导槽)43中。由此,压板单元30沿着压板单元引导槽43移动。
然后,若压板单元30被向打印机后方(压板框架26的关闭方向)压入到关闭位置30A,则压板单元30的后侧的轴端部27a跃上压板单元引导槽43的后端部分的后侧定位用引导槽部分43a,成为与压板单元引导槽43的槽端抵接的状态。同时,压板单元30的前侧的毂26d跃上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的前端部分的前侧定位用引导槽部分43d。其结果是,压板单元30以预先确定的规定姿势定位于关闭位置30A,压板16以由一定的间隙与印刷头17的喷嘴面17a对置的姿势定位于印刷位置。
在此,右侧的内侧侧板38具有从其前端缘38a向外侧弯折的弯折部38b。压板单元引导槽43形成为在形成有弯折部38b的部分具有槽开口端,且从前端缘38a朝向打印机后方延伸。而且,毂26d及轴端部27a能够从槽开口端向压板单元引导槽43插入。弯折部38b作为用于抑制由于形成压板单元引导槽43而导致的内侧侧板38的刚性下降的加强构件而发挥功能。
另一方面,左侧的内侧侧板37的压板单元引导槽43通过从内侧侧板37的前端缘37a切入规定的长度而形成。在内侧侧板37,在压板单元引导槽43的槽开口端的附近,从夹着压板单元引导槽43而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合的一方的内侧侧板部分37b到另一方的内侧侧板部分37c架设有加强构件37d。加强构件37d具有向外侧凹陷的凹部,以不与在该压板单元引导槽43中滑动的毂26d及轴端部27a干涉。通过设置加强构件37d,能够抑制内侧侧板37的刚性下降。
还有,也可以采用在压板单元30侧设置引导槽(或者引导用凹部),在主框架31侧形成轴(或者突起)的结构。
(六节联杆机构)
六节联杆机构42具有:第一复合联杆71(前侧联杆),其通过经由第一销节点61串联连结第一联杆51及第二联杆52而构成;第二复合联杆72(后侧联杆),其通过经由第二销节点62串联连结第三联杆53及第四联杆54而构成;第五联杆55,其架设于第一复合联杆71的第一销节点61和第二复合联杆72的第二销节点62之间。
在沿着打印机前后方向(压板单元30的开放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一复合联杆71的下端及第二复合联杆72的下端分别与离开规定的距离且位于前后固定的位置处的第三销节点63及第四销节点64连结。第三、第四销节点63、64由安装于内侧侧板38或者底板32上且沿着打印机宽度方向延伸的支轴确定。
同样地,第一复合联杆71的上端及第二复合联杆72的上端分别与在打印机前后方向上离开规定的距离且设置于压板单元30的侧面部位的第五销节点65及第六销节点66连结。后侧的第六销节点66由能够沿着引导槽43滑动的支轴27的轴端部27a限定。
于是,由第一至第五联杆51~55和第一至第六节点61~66构成六节联杆机构42。更详细地说,将第一节点61和第二节点62连结的线段的长度、将第三节点63和第四节点64连结的线段的长度、将第五节点65和第六节点66连结的线段的长度相等,另外,将第一节点61和第三节点63连结的线段的长度、将第二节点62和第四节点64连结的线段的长度相等,另外,将第一节点61和第五节点65连结的线段的长度、将第二节点62和第六节点66连结的线段的长度相等。进而,将第一节点61和第二节点62、第三节点63和第四节点64、第五节点65和第六节点66连结的各线段平行。从而,构成了六节的平行联杆机构42。
还有,在本例中,左右配置的两个第一联杆51构成为一体(也就是说由单一部件形成),第二联杆52也同样,左右配置的两个第二联杆构成为一体(也就是说由单一部件形成)。
在此,六节联杆机构42在压板单元30位于关闭位置30A的状态下处于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分别向前方弯曲的状态。即,第一复合联杆71的第一联杆51和第二联杆52弯折为作为它们的连结点的第一节点61位于比第三、第五节点63、65靠近打印机前方的位置的状态。同样地,第二复合联杆72的第三联杆53和第四联杆54弯折为作为它们的连结点的第二节点62位于比第四、第六节点靠近打印机前方的位置的状态。
弯折状态的前侧的第一复合联杆71和后侧的第二复合联杆72之间由第五联杆55连结。因而,在压板单元30被引导槽43引导而向前方滑动的期间、即六节联杆机构42的第六节点66(轴端部27a)的高度位置被引导槽43限定的期间,压板单元30在其姿势保持为一定状态的情况下向前方滑动。
随着压板单元30向前方滑动,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从弯曲的状态缓缓地伸长。更详细地说,在对第二复合联杆72的上端的第六节点66进行限定的支轴27的轴端部27a从引导槽43的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的前端向倾斜引导面43c移动的时点(从关闭位置30A到开放位置30B之间的途中位置),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处于完全伸长的状态。
另外,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的联杆长度即解除弯折状态而处于完全伸长的状态时的长度形成为相同。换言之,完全伸长的状态时的第一复合联杆71的上下的第五节点65和第三节点63的最大间隔(将第一、第三、第五节点61、63、65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状态时的第三节点63和第五节点65连结的线段的长度)和完全伸长的状态时的第二复合联杆72的上下的第六节点66和第四节点64的最大间隔(将第二、第四、第六节点62、64、66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状态时的第四节点64和第六节点66连结的线段的长度)设定为相同。
在此,第一复合联杆71构成为若处于完全伸长的状态则其第一联杆51和第二联杆52处于相互卡合状态,不向相反侧(后侧)弯曲。因而,六节联杆机构42在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完全伸长后作为四节的平行联杆机构发挥作用。因而,之后,压板单元30沿着由该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的联杆长度限定的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S2以维持了一定姿势的状态移动到开放位置30B。
接着,如图8C、图8D所示,左侧的压板支承机构40L构成为与右侧压板支承机构40R相同(即,以面对称的方式相同地构成)。因而,对左侧压板支承机构40L的与右侧压板支承机构40R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还有,左右的第一至第五联杆51~55的形状不需要相同,第一至第六节点61~66的位置对称即可。
另外,在压板单元30的前端部的下面和左右的内侧侧板37、38的下端部之间架设有盖安装框46。如图3、图4所示,该盖安装框46具有在左右的内侧侧板37、38侧安装的下侧框46a和在压板单元30侧安装的上侧框46b。盖4安装于上侧框46b的前面。下侧框46a和上侧框46b以能够相互滑动的状态连结,对应于盖4(压板单元30)的开闭而伸缩。
(六节联杆机构的面外刚性的加强机构)
如图8A、图8B所示,在右侧的六节联杆机构42中,夹着内侧侧板38(板状框架)沿着其外侧的板面(第一侧面)配置有第三、第五联杆53、55,且沿着其内侧的板面(第二侧面)配置有第一、第二、第四联杆51、52、54。外侧的第三、第五联杆53、55和内侧的第四联杆54之间的第二节点62由沿着打印机宽度方向延伸的支轴销62a限定。沿着该支轴销62a的移动轨迹的圆弧槽39形成于内侧侧板38上。支轴销62a以能够滑动的状态嵌入插通于该圆弧槽39。另外,内侧的第一、第二联杆51、52和第五联杆55之间的第一节点61由在内侧侧板38的前方外侧配置的支轴销61a限定。
于是,构成六节联杆机构42的第一至第五联杆51~55夹着内侧侧板38而配置于两侧,因此能够由内侧侧板38确保联杆机构的面外刚性,并且防止在从侧方作用了力的情况下在打印机宽度方向上倾倒和晃动。
尤其是,在本例中,在使压板单元30向开放位置30B移动的状态下,第三联杆53的整体与内侧侧板38的外侧的板面对置,与其连结的第四联杆54的大致一半的部分与内侧侧板38的内侧的板面对置(参照图14)。因而,即使在压板单元30开放的情况下,由于维持由联杆从两侧夹着内侧侧板38的状态,因此能够在从压板单元30的关闭位置30A到开放位置30B的整个范围内由内侧侧板38确保联杆机构的面外刚性。
还有,如图8C、图8D可知,左侧的六节联杆机构42的各联杆也同样地配置,能够确保面外刚性。
(压板单元的开闭动作)
图9A是表示压板单元30位于关闭位置30A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B是表示关闭位置30A的压板支承机构的示意图。在关闭位置30A,压板单元30的后侧的轴端部27a跃上引导槽43的后端部的后侧定位用引导槽部分43a,与引导槽43的槽端抵接。另外,压板单元30的前侧的毂26d跃上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的前端部分的前侧定位用引导槽部分43d。
压板单元30在以预先确定的规定姿势定位于关闭位置30A的状态下,搭载于压板单元30的压板16被定位于以一定间隙与印刷头17的喷嘴面17a对置的位置。另外,搭载于压板单元30的送纸从动辊21及排纸驱动辊22分别形成为与主框架31侧的送纸驱动辊20及排纸从动辊23压接的状态。六节联杆机构42处于其前后的复合联杆71、72向前方弯折、联杆长度缩短的状态。
若在将安装于压板单元30前端的操作片5a向面前拉拽而解除了锁定之后进一步向面前拉拽该操作片5a,则压板单元30沿着引导槽43向打印机前方被拉出。于是,压板单元30的轴端部27a从后侧定位用引导槽部分43a向比其稍低的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移动,压板单元30的毂26d从前侧定位用引导槽部分43d向倾斜引导面43c侧移动。其结果是,压板单元30整体稍微下降,送纸从动辊21及排纸驱动辊22分别从主框架31侧的送纸驱动辊20及排纸从动辊23向下方离开。
图10A是表示该状态的压板单元30的说明图,图10B是其示意图。压板单元30在由六节联杆机构42保持了姿势的状态下沿着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向前方移动,因此能够在不与比压板单元30配置于上方的主框架31侧的各部件干涉的情况下向前方被拉出。另外,也能够在不与收纳于压板单元30下方的圆筒纸12干涉的情况下向前方被拉出。
于是,压板单元30朝向施加于其前端的操作片5a上的操作力的作用方向被直线状拉出。由于在由四节的平行联杆机构支承的压板单元的情况下沿着圆弧状的轨迹被拉出,因此操作力的方向和压板单元的移动方向不一致,从而无法平滑地拉出压板单元。在本例中,能够在不被联杆机构约束的情况下(即,联杆机构能够伸长),沿着直线状的引导槽部分43b以较小的操作力平滑地拉出压板单元30。
还有,在本例中,沿着直线状的第一移动轨迹S1(例如,第六节点66所描绘的轨迹)拉出压板单元30,不过由于第一移动轨迹S1不被六节联杆机构42制约(即,联杆机构不是固定长度),因此只要在操作性上没有问题,则并不限定为直线状,也可以是圆弧状的移动轨迹、台阶状的移动轨迹等,具有能够在复合联杆71、72可伸长的范围内沿着任意的移动轨迹拉出压板单元30的优点。
如图11所示,伴随着压板单元30向前方被拉出,处于弯折状态的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缓缓地伸长。如之前所述,若压板单元30的后侧的轴端部27a到达引导槽43的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的前端缘(倾斜引导面43c的后端缘),则前后的复合联杆71、72处于完全伸长的状态(最大联杆长度)。
图12A是表示该状态的压板单元30的说明图,图12B是其示意图。在轴端部27a从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的前端向倾斜引导面43c移动的时点之前沿着直线状的第一移动轨迹S1向前方拉出压板单元30。
之后,成为由完全伸长的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构成四节的平行联杆机构的状态。即,第一联杆51的上端面与在第二联杆52的下端形成的挂止片52a抵接,第一复合联杆71保持为完全伸长的状态。因而,利用第五联杆55而与第一复合联杆71连结的第二复合联杆72也保持为完全伸长的状态,构成将第三至第六节点63~66作为接头的四节的平行联杆机构。
然后,沿着由作为四节平行联杆机构发挥作用的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限定的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S2(例如,第六节点66所描绘的移动轨迹)将压板单元30以维持其姿势的状态拉出到前方的开放位置30B。
还有,也可以构成为使第二复合联杆72的第三联杆53和第四联杆54相互卡合,不向相反侧(后侧)弯曲。
图13A是表示在六节联杆机构42作为4节平行联杆机构发挥功能的状态下使压板单元30向前方移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3B是其示意图。由于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以完全伸长的状态(最大联杆长度的状态)向前方回旋,因此压板单元30沿着曲率半径大的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S2向前方移动。因而,能够在不与位于其下侧的圆筒纸12等干涉的情况下,将压板单元30拉出到面前侧的开放位置30B。图14表示被拉出到开放位置30B的状态的压板单元30。
使压板单元30从开放位置30B向关闭位置30A关闭的关闭动作与上述的开放动作相反。在关闭动作中,压板单元30从开放位置30B沿着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S2移动。然后,若压板单元30的后侧的轴端部27a插入压板单元引导槽43中而到达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的前端,则压板单元30沿着直线状的第一移动轨迹S1向打印机后方被压入。
若压板单元30被压入到关闭位置30A,则压板单元30被压板定位机构41定位为规定的姿势。也就是说,压板单元30的后侧的轴端部27a跃上压板单元引导槽43的后端部分的后侧定位用引导槽部分43a,成为与压板单元引导槽43的槽端抵接的状态。同时,压板单元30的前侧的毂26d跃上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的前端部分的前侧定位用引导槽部分43d。其结果是,压板16返回到以由一定的间隙与印刷头17的喷嘴面17a对置的姿势被定位于印刷位置的图9A所示的状态。
在此,搭载有压板16的压板单元30(压板框架26)被该压板单元30的前侧的打印机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毂26d和该压板单元30的后侧的打印机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轴端部27a定位,因此压板单元30的打印机前后方向上的倾斜及打印机宽度方向上的倾斜被限定。其结果是,压板16的打印机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上的倾斜被限定。因而,即使压板支承机构产生晃动,压板16也始终以规定的姿势定位于印刷位置。
进而,由于压板单元30的后侧的轴端部27a与压板单元引导槽43的槽端抵接,因此能够正确地进行压板16的打印机前后方向上的定位。
(其他实施方式)
说明在具有由四节平行联杆机构支承压板单元30的压板支承机构的圆筒纸打印机中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5A是表示圆筒纸打印机的压板支承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5B是其立体图。还有,在图15B中,省略了四节平行联杆机构及左侧的内侧侧板。
圆筒纸打印机1A为与上述的圆筒纸打印机1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在打印机1A中,压板支承机构40A由四节平行联杆机构构成,具有前侧联杆101和后侧联杆102。它们的下端与设置于主框架31侧的节点连结。另外,它们的上端与压板单元30连结,更详细地说,前侧联杆101的上端与毂26d连结,后侧联杆102的上端与支轴27(轴端部27a)连结。压板单元30能够沿着内侧侧板37、38且沿着圆弧状的移动轨迹(例如,后侧的轴端部27a所描绘的移动轨迹)在打印机前后方向上回旋,以保持为规定姿势的状态在压板16对印刷位置进行限定的关闭位置30A和被拉出到主框架31的前方的开放位置30B之间移动。
在四节平行联杆机构中,在压板单元30移动时,压板单元30的后侧的轴端部27a和压板单元30的前侧的毂26d沿着不同的圆弧状的移动轨迹移动。因此,压板定位机构41A具有用于引导轴端部27a的圆弧状的后侧压板单元引导槽143和用于引导毂26d的圆弧状的前侧压板单元引导槽144。在后侧压板单元引导槽143能够滑动地插入轴端部27a,在前侧压板单元引导槽144能够滑动地插入毂26d。后侧压板单元引导槽143的后端部成为后侧定位用引导槽部分143a,前侧压板单元引导槽144的后端部成为前侧定位用引导槽部分144a。
在此,右侧的内侧侧板38具有从其前端缘38a向外侧弯折的弯折部38b。后侧压板单元引导槽143及前侧压板单元引导槽144都形成为在形成有弯折部38b的部分具有槽开口端,且从前端缘38a朝向打印机后方延伸。还有,也可以与右侧的内侧侧板38同样地,在左侧的内侧侧板37设置有弯折部,并从该弯折部分别形成左侧的内侧侧板37的后侧压板单元引导槽143及前侧压板单元引导槽144。或者,也可以与前述的加强构件37d同样地,在后侧压板单元引导槽143及前侧压板单元引导槽144的各自的槽开口端的附近安装加强构件。
在将压板单元30从开放位置30B向关闭位置30A关闭的关闭动作中,压板单元30在维持其姿势的状态下沿着圆弧状的移动轨迹向打印机后方移动。若将压板单元30压入到关闭位置30A,则该压板单元30由压板定位机构41定位为规定的姿势。也就是说,压板单元30的后侧的轴端部27a位于后侧压板单元引导槽143的后端部的后侧定位用引导槽部分143a,成为与其槽端抵接的状态。同时,压板单元30的前侧的毂26d位于前侧压板单元引导槽144的后端部的前侧定位用引导槽部分144a,成为与其槽端抵接的状态。其结果是,如图15A、图15B所示,压板16以规定的姿势被定位于印刷位置。
在本例中,搭载有压板16的压板单元30(压板框架26)由该压板单元30的前侧的打印机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毂26d和该压板单元30的后侧的打印机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轴端部27a定位。其结果是,由于压板单元30的打印机前后方向上的倾斜及打印机宽度方向上的倾斜被限定,因此,压板16的打印机前后方向及打印机宽度方向上的倾斜被限定。因而,即使压板支承机构产生晃动,压板16也以规定的姿势被定位于印刷位置。
进而,压板单元30的毂26d与前侧压板单元引导槽144的槽端抵接,压板单元30的轴端部27a与后侧压板单元引导槽143的槽端抵接,由此能够正确地进行压板16的打印机前后方向上的定位。
还有,上述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圆筒纸收纳部的圆筒纸打印机中的例子。本发明的压板支承机构也能够同样地应用于不具有圆筒纸收纳部的圆筒纸打印机、为了将记录纸输送路切换为开放状态而开闭压板单元的打印机(例如,能够在打字纸上进行印刷的打印机)等中。

Claims (8)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压板,其对印刷头的印刷位置进行限定;
压板框架,其搭载有所述压板;
压板支承机构,其将所述压板框架支承为能够移动到所述压板被定位于所述印刷位置的关闭位置和离开该关闭位置的开放位置,
所述压板支承机构具有压板定位机构,该压板定位机构在所述压板框架的开放方向的前侧的两侧的第一前侧部位和第二前侧部位以及所述压板框架的开放方向的后侧的两侧的第一后侧部位和第二后侧部位这四个部位对该压板框架进行定位,以使所述压板框架在所述关闭位置成为预先确定的姿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板定位机构具有:
第一引导槽,其形成在与所述压板框架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前侧部位和所述第一后侧部位对置的打印机主体框架的第一侧板部分;
第二引导槽,其形成在与所述压板框架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前侧部位和所述第二后侧部位对置的所述打印机主体框架的第二侧板部分;
第一前侧定位销和第一后侧定位销,其分别安装在所述压板框架的所述第一前侧部位和所述第一后侧部位;
第二前侧定位销和第二后侧定位销,其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前侧部位和所述第二后侧部位,
所述第一前侧定位销及所述第一后侧定位销从所述压板框架朝向所述关闭位置移动的途中的位置开始由所述第一引导槽引导,所述第二前侧定位销及所述第二后侧定位销从所述压板框架朝向所述关闭位置移动的途中的位置开始由所述第二引导槽引导,从而分别进行所述压板框架的所述关闭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前侧部位和第一后侧部位以及所述第二前侧部位和所述第二后侧部位的定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后侧定位销与所述第一引导槽的所述压板框架的关闭方向的槽端抵接,第二后侧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引导槽的所述压板框架的关闭方向的槽端抵接,由此进行所述压板框架的所述关闭位置处的关闭方向的定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槽及所述第二引导槽的在所述压板框架的开放方向上的槽端分别为槽开口端,
所述第一侧板部分的形成有所述槽开口端的部分在不与所述第一前侧定位销及所述第一后侧定位销干涉的状态下由加强构件加强,
所述第二侧板部分的形成有所述槽开口端的部分在不与所述第二前侧定位销及所述第二后侧定位销干涉的状态下由加强构件加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板支承机构在所述压板框架的开放方向的前后的部位具有:在所述第一前侧部位及所述第一后侧部位侧分别安装的第一前侧联杆及第一后侧联杆;在所述第二前侧部位及所述第二后侧部位侧分别安装的第二前侧联杆及第二后侧联杆,
所述第一前侧联杆及所述第二前侧联杆分别是通过经由第一销节点串联连结第一联杆及第二联杆而构成的复合联杆,
所述第一后侧联杆及所述第二后侧联杆分别是通过经由第二销节点串联连结第三联杆及第四联杆而构成的复合联杆,
在所述第一销节点和所述第二销节点之间架设有第五联杆,
在所述压板框架的两侧,由所述第一至第五联杆构成对所述压板框架进行支承的六节平行联杆机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板支承机构在所述压板框架的开放方向的前后的部位具有:在所述第一前侧部位及所述第一后侧部位侧分别安装的第一前侧联杆及第一后侧联杆;在所述第二前侧部位及所述第二后侧部位侧分别安装的第二前侧联杆及第二后侧联杆,
在所述压板框架的两侧,由这些联杆构成对该压板框架进行支承的四节平行联杆机构。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收纳圆筒纸的圆筒纸收纳部;
用于对所述圆筒纸收纳部进行开闭的开闭盖,
所述压板框架与所述开闭盖的开闭连动而进行开闭。
8.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主框架体,其设置有印刷头,且具有第一侧板部分和第二侧板部分;
压板框架,其设置有与所述印刷头对置配置的压板,能够相对于所述主框架体移动,且配置于所述主框架体的所述第一侧板部分和所述第二侧板部分之间,
所述压板框架能够移动到所述压板与所述印刷头对置的第一位置和所述压板离开所述印刷头的第二位置,
所述压板框架具有:
朝向所述主框架体的所述第一侧板突出的第一突部和第三突部;
朝向所述主框架体的所述第二侧板突出的第二突部和第四突部,
所述第一突部和所述第二突部位于同轴上,
所述第三突部和所述第四突部位于同轴上,
所述主框架体在所述第一侧板部分具有引导所述压板框架的所述第一突部的第一引导部和引导所述压板框架的所述第三突部的第三引导部,
所述主框架体在所述第二侧板部分具有引导所述压板框架的所述第二突部的第二引导部和引导所述压板框架的所述第四突部的第四引导部,
所述第一引导部具有在所述压板框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突部抵接的第一抵接部,
所述第二引导部具有在所述压板框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二突部抵接的第二抵接部,
在所述压板框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
所述第一突部由所述第一引导部支承且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
所述第二突部由所述第二引导部支承且与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
所述第三突部由所述第三引导部支承,
所述第四突部由所述第四引导部支承。
CN2010105438315A 2009-11-12 2010-11-09 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57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8621A JP5552799B2 (ja) 2009-11-12 2009-11-12 プリンター
JP2009-258621 2009-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5762A true CN102085762A (zh) 2011-06-08
CN102085762B CN102085762B (zh) 2012-10-17

Family

ID=43973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4383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5762B (zh) 2009-11-12 2010-11-09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51757B2 (zh)
JP (1) JP5552799B2 (zh)
CN (1) CN1020857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2667A (zh) * 2015-04-01 2016-10-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5288B2 (ja) * 2012-03-15 2016-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34488B2 (ja) * 2019-06-12 2023-08-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2496A (zh) * 2004-11-10 2006-05-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原始位置设备装置、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7175911A (ja) * 2005-12-27 2007-07-12 Seiko Epson Corp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
CN101205025A (zh) * 2006-12-21 2008-06-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给纸机构及具备其的记录装置、信息处理装置
CN101554806A (zh) * 2008-04-10 2009-10-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的送纸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1468A (en) * 1982-12-23 1987-07-21 Ncr Corporation Thermal printing apparatus
JP2607922B2 (ja) * 1988-07-25 1997-05-07 株式会社藤堂製作所 織機の機仕掛運搬車に於ける吊下部材の伸縮、左右移動調整装置
JP3374450B2 (ja) * 1993-07-26 2003-02-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張力検出装置
JPH07184725A (ja) 1993-12-28 1995-07-25 Ayano Seisakusho:Kk 昇降式収納装置
JP3617244B2 (ja) 1997-04-02 2005-0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のロール紙装填機構
ATE270619T1 (de) 1997-04-02 2004-07-15 Seiko Epson Corp Papierrollenlademechanismus für drucker
JP4383595B2 (ja) 1999-09-03 2009-12-16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昇降ユニット
JP4221866B2 (ja) * 2000-01-31 2009-0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ロール紙装填機構およびロール紙プリンタ
JP3832219B2 (ja) * 1999-09-22 2006-10-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ロール紙収容部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JP2001213552A (ja) * 2000-02-01 2001-08-07 Seiko Epson Corp ロール紙装填機構およびロール紙プリンタ
JP2002308482A (ja) * 2001-04-13 2002-10-23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
JP2007083478A (ja) * 2005-09-21 2007-04-05 Seiko Epson Corp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
JP5082749B2 (ja) 2007-10-15 2012-1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4998204B2 (ja) * 2007-10-25 2012-08-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200567B2 (ja) * 2008-02-07 2013-06-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の開閉蓋構造およびプリン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2496A (zh) * 2004-11-10 2006-05-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原始位置设备装置、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7175911A (ja) * 2005-12-27 2007-07-12 Seiko Epson Corp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
CN101205025A (zh) * 2006-12-21 2008-06-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给纸机构及具备其的记录装置、信息处理装置
CN101554806A (zh) * 2008-04-10 2009-10-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的送纸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2667A (zh) * 2015-04-01 2016-10-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6042667B (zh) * 2015-04-01 2018-06-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02016A (ja) 2011-05-26
JP5552799B2 (ja) 2014-07-16
CN102085762B (zh) 2012-10-17
US8651757B2 (en) 2014-02-18
US20110107932A1 (en) 2011-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9632B (zh) 打印机的压板支承机构及圆筒纸打印机
US9694605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0519213C (zh) 卷纸打印机
CN101412330B (zh) 打印机
KR100552075B1 (ko) 프린터
EP0264111B1 (en) Automatic sheet feeder for printer
CN102085762B (zh) 打印机
CN106427225B (zh) 打印单元和热打印机
CN105730018A (zh)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JP4341434B2 (ja) インクチューブ保持機構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204936513U (zh) 打印单元和打印机
CN102241203B (zh) 卷筒纸装填机构及印刷装置
CN205022187U (zh) 打印单元和打印机
CN102381033A (zh) 具有纸张缘端罩的喷墨打印机
US5729964A (en) Floating flap tucker
EP2364857B1 (en) Print apparatus
JP4968347B2 (ja) プリンタおよび紙押さえ機構
JP5747978B2 (ja)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ー
JP2011088372A (ja) プリンターのプラテン支持機構および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ー
CN105620056A (zh) 打印及切割装置
CN105620055A (zh) 打印及切割装置
JP200235603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4191218A (ja) 給紙装置
JP2012201442A (ja) 被記録材給送用カセ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