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3642B - 外倾角可变机构 - Google Patents

外倾角可变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3642B
CN102083642B CN2009801257354A CN200980125735A CN102083642B CN 102083642 B CN102083642 B CN 102083642B CN 2009801257354 A CN2009801257354 A CN 2009801257354A CN 200980125735 A CN200980125735 A CN 200980125735A CN 102083642 B CN102083642 B CN 1020836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ber angle
changing mechanism
wheel
angle changing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57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3642A (zh
Inventor
堀口宗久
水野晃
安藤正夫
长谷部正广
神谷齐
沟手信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quos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quos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quos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Equos Resear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83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3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3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36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06Attaching arms to sprung or unsprung part of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comprising attachment means controlled by an external actuator, e.g. a fluid or electrical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1/00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60G21/007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wheel inclin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08Attaching arms to unsprung part of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7/00Means on vehicles for adjusting camber, castor, or toe-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suspension types
    • B60G2200/10Independent suspensions
    • B60G2200/14Independent suspensions with lateral arms
    • B60G2200/142Independent suspensions with lateral arms with a single lateral arm, e.g. MacPherson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suspension types
    • B60G2200/4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wheels in the suspensions
    • B60G2200/46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wheels in the suspensions camber ang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40Type of actuator
    • B60G2202/42Electric actu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16Ball or spherical j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19Gears
    • B60G2204/4193Gears worm ge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2Joints with cam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21Pivoted lever mechanisms for mounting suspension elements, e.g. Watt lin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62Adjustable continuously, e.g. during driv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5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wheel supports or knuckles, e.g. steering knuckles, spindle attach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倾角可变机构(1),其改变车轮(30)相对于车身的外倾角,其具备:与车身侧连结的底座部件(20);电动机(2),其设置在底座部件(20)上,产生旋转驱动力;动力传递机构(3、130、230、330、430、530),它们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传递电动机(2)的驱动力;传递部件(4),其经由第一连结部(34)与动力传递机构(3、130、230、330、430、530)连结;可动部件(5),其将车轮(30)支承为能够旋转,经由第二连结部(45)与传递部件(4)连结,并通过传递部件(4)传递的电动机(2)的驱动力相对于底座部件(20)进行旋转来改变车轮(30)的外倾角;切换机构(2),其可以切换从车轮(30)侧起顺次在直线上排列第二连结部(45)、第一连结部(34)、齿轮旋转轴(C)的第一状态和从车轮(30)侧起顺次在直线上排列第二连结部(45)、齿轮旋转轴(C)、第一连结部(34)的第二状态。

Description

外倾角可变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变更车轮的外倾角的外倾角可变机构。
背景技术
过去存在一种装置,如图28所示,为了能够通过促动器分别对各轮的外倾和束角(トウ)进行控制,该装置具备:球窝关节533,其将支持车轮的轴532相对于车身由一点支承;第一和第二促动器534、535,它们对在轴532上的由球窝关节533支承的支承点的上侧或下侧且车辆前后方向的两点进行支持,并且使该两点的支持点在车宽方向上分别变位;控制机构,其对第一和第二促动器534、535进行控制,通过使上述两点的支持点在车宽方向上相对地变位来改变车轮束角以及/或者使上述两点的支持点在车宽方向上向同一方向变位来改变车轮的外倾(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22932号公报
但是,在通常使用促动器的机构中,为了维持规定的外倾角,始终需要动力,因此存在效率降低、燃料消耗率恶化的情况。并且,若设置在规定位置停止促动器的动作的停止机构,则另外需要空间,并且还会增加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对电动机的负载且能牢固地抵抗外力的外倾角可变机构。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外倾角可变机构,其改变车轮相对于车身的外倾角,其特征在于,具备:底座部件,其与所述车身侧连结;驱动源;动力传递机构,其至少具有传递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的动力传递轴部件;传递部件,其经由第一连结部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连结;可动部件,其将所述车轮支承为能够旋转,经由第二连结部与所述传递部件连结,并通过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进行转动来改变所述车轮的外倾角,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能够切换从所述车轮侧起顺次在直线上排列所述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一连结部、所述动力传递轴部件的第一状态和从所述车轮侧起顺次在直线上排列所述第二连结部、所述动力传递轴部件、所述第一连结部的第二状态。
另外,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轴部件由曲轴构成,该曲轴具有:曲柄轴,其通过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旋转;曲柄销,其能够与所述曲柄轴一体旋转,并且相对于所述曲柄轴偏心。
另外,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蜗杆,其通过所述驱动源驱动;蜗轮,其与所述蜗杆啮合,并且能够与所述曲柄轴一体旋转。
另外,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行星齿轮机构,该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要件,其通过所述驱动源驱动;第二旋转要件,其能够与所述曲柄轴一体旋转;第三旋转要件,其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固定成不能旋转。
另外,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源由所述电动机构成,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根据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
另外,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件与所述底座部件经由缓冲部件连结。
另外,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具有将所述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进行支持的两个连结点,所述传递部件的移动轨迹与通过连结所述两个连结点的线的垂直线和所述车轮的旋转轴的面相重合。
另外,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具有连结所述车身与所述底座部件的支承杆,所述支承杆的轴线与通过连结所述两个连结点的线的垂直线和所述车轮的旋转轴的面相重合。
另外,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的特征在于,连结所述两个连结点的线的垂直线是所述两个连结点的垂直平分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改变车轮相对于车身的外倾角的外倾角可变机构中具备:底座部件,其与所述车身侧连结;驱动源;动力传递机构,其至少具有传递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的动力传递轴部件;传递部件,其经由第一连结部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连结;可动部件,其将所述车轮支承为能够旋转,经由第二连结部与所述传递部件连结,并通过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进行转动来改变所述车轮的外倾角,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能够切换从所述车轮侧起顺次在直线上排列所述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一连结部、所述动力传递轴部件的第一状态和从所述车轮侧起顺次在直线上排列所述第二连结部、所述动力传递轴部件、所述第一连结部的第二状态,因此能够实现结构简单、部件数量少、轻量且成本低。另外,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由于在第一连结部的旋转方向上不会产生外力成分,因此形成与锁止状态相同的状态,从而能够牢固地抵抗外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动力传递轴部件由曲轴构成,该曲轴具有:曲柄轴,其通过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旋转;曲柄销,其能够与所述曲柄轴一体旋转,并且相对于所述曲柄轴偏心,因此能够在结构简单、部件数量少、轻量、成本低的前提下,进行外倾位置的定位。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蜗杆,其通过所述驱动源驱动;蜗轮,其与所述蜗杆啮合,并且能够与所述曲柄轴一体旋转,因此能够使电动机轴朝向振动影响小的车辆宽度方向。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行星齿轮机构,该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要件,其通过所述驱动源驱动;第二旋转要件,其能够与所述曲柄轴一体旋转;第三旋转要件,其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固定成不能旋转,因此可以通过行星齿轮进行减速,增加驱动源的传递转矩。这样,能够实现驱动源的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驱动源由所述电动机构成,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根据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形成与锁止状态相同的状态。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可动部件与所述底座部件经由缓冲部件连结,因此能够廉价且容易组装。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具有将所述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进行支持的两个连结点,所述传递部件的移动轨迹与通过连结所述两个连结点的线的垂直线和所述车轮的旋转轴的面相重合,因此在传递力时,不会出现扭转,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传递。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具有连结所述车身与所述底座部件的支承杆,所述支承杆的轴线与通过连结所述两个连结点的线的垂直线和所述车轮的旋转轴的面相重合,因此加强了底座部件的支持,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连结所述两个连结点的线的垂直线是所述两个连结点的垂直平分线,因此在传递力时,不会产生扭转,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后上方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倾角可变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倾角可变机构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动板与转向节的连结部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与蜗轮附近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改变外倾角时的动作简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倾角可变机构的第一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倾角可变机构的第二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从后上方观察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倾角可变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从侧方观察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倾角可变机构1的图。
图10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倾角可变机构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了外倾角时的动作简图。
图12是表示外倾角未变化时的蜗轮3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外倾角未变化时的电路图。
图14是表示开关闭合时的电路图。
图15是表示蜗轮旋转的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蜗轮旋转时的电路图。
图17是表示外倾角发生了变化时的蜗轮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蜗轮的图。
图19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蜗轮、臂和可动板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实施例1的图。
图21是表示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限动部的图。
图23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实施例2的图。
图24是表示行星齿轮的简图。
图25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实施例3的图。
图26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实施例4的图。
图27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实施例5的图。
图28是表示以往技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从前上方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倾角可变机构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倾角可变机构1的图。其中,在图2中,为了容易观察外倾角可变机构1,省略了支承杆和转向节。
另外,这里的前后与车辆的前后方向相对应,图中箭头F表示前方。另外,车宽方向指的是与车辆的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类同)。
在图1和图2中,1表示外倾角可变机构,2表示电动机,3表示作为动力传递机构的蜗轮,4表示作为传递部件的臂,5表示作为可动部件的可动板,6表示作为缓冲部件的橡胶衬套,20表示作为底座部件的转向节,21表示支承杆,22表示下臂,30表示车轮,40表示驱动轴。
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倾角可变机构1设置在连结未图示的车身和车轮30的部分上,是用于改变车轮30的外倾角的装置。
外倾角可变机构1具有:与车身或支承杆21、下臂22等支持部件连结的转向节20;产生驱动力的电动机2;传递电动机2的驱动力的蜗轮3和臂4;以及在由蜗轮3和臂4传递的电动机2的驱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转向节20可动的可动板5。
转向节20固定在相对于车身进行摆动的支承杆21上,并且被下臂22支持为能够转动。另外,转向节20具有作为支持电动机2和蜗轮3的支持部的齿轮箱20a,并经由橡胶衬套6与可动板5连结。
电动机2由DC电动机构成,电动机主体部2a由转向节的齿轮箱20a支持,作为动力传递机构的输出轴的蜗杆轴2b与蜗轮3啮合。蜗轮3的轮部3a与电动机2的蜗杆轴2b连结,将电动机2的动力向臂4传递,蜗轮轴3b由转向节20的齿轮箱20a支持。另外,对于电动机2和蜗轮3的详细情况后续叙述。
臂4的一端在偏离蜗轮3的旋转轴的位置发生偏心,经由第一连结部34与蜗轮3连结,另一端经由第二连结部45与可动板5连结,将电动机2的驱动力向可动板5传递。优选第一连结部34通过金属衬套连结,第二连结部45通过球窝关节连结。通过这种结构,能够通过球窝关节等来吸收由于通过橡胶衬套6等支持外倾轴而产生的可动板5的轴向以外的偏离成分。
可动板5经由轮毂31等将车轮30支承为能够旋转,当电动机2动作时,通过蜗轮3和臂4传递动力,可动板5相对于转向节20发生转动。
图3是表示可动板5与转向节20的连结部的图。橡胶衬套6由内衬套6a、外衬套6b以及由内衬套6a与外衬套6b夹持且比内衬套6a和外衬套6b更软的中间衬套6b这三层组成,其设置于在转向节20与可动板5之间。在转向节20上设置有外倾轴C,橡胶衬套6安装在外倾轴C的周围。可动板5安装在橡胶衬套6的周围。当可动板5在电动机2的动力下进行动作时,可动板5相对于转向节20进行转动,从而能够改变外倾角。
图4是表示电动机2与蜗轮3的图。在电动机2中,在主体部2a上固定有铁氧体磁铁2c,通过从电刷2e对设置在蜗杆轴2b上的电枢2d进行断续通电,使蜗杆轴2b进行旋转。另外,蜗轮3具有设置有大致以180度分离的缺口3d的用于电连接的凸轮板3c。
凸轮板3c形成为如下结构:即使中断通电,到规定位置之前也能够形成电路,并且凸轮板3c继续旋转而在缺口3d到达触点3e的位置时,电动机2形成短路状态,从而施加发电制动,使蜗轮3、臂4以及可动板5能够在规定的位置停止。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大致分离180度的缺口3d相对应,设定改变外倾角和不改变外倾角的情况。
图5是表示从车身后方观察到的改变外倾角时的动作简图。
如图5所示,当电动机2动作时,蜗轮3进行旋转,在蜗轮3上偏心设置的臂4的一端进行转动。于是,被臂4牵引,与臂4的另一端连结的可动部件4使橡胶衬套6弯曲,并同时相对于转向节20进行转动,对车轮30施加外倾角。
图6是表示未改变外倾角的状态下的外倾角可变机构1的放大图和示意图。图6(a)为放大图,图6(b)为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未改变外倾角的状态下,构成从车轮30侧起在一条直线A上排列可动板5与臂4的第二连结部45、臂4与蜗轮3的第一连结部34、蜗轮轴3b的第一状态。
图7是表示改变了外倾角的状态下的外倾角可变机构1的放大图和示意图。图7(a)为放大图,图7(b)为示意图。
如图7所示,在改变了外倾角的状态下,构成从车轮30侧起在一条直线B上排列可动板5与臂4的第二连结部45、蜗轮轴3b、臂4与蜗轮3的第一连结部34的第二状态。
另外,外倾角可变机构1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第一连结部34的相对于第一连结部34的轨迹的切线与直线A和直线B呈直角,因此若没有电动机2的动力,则不会产生使臂4转动的切线方向的力的成分,外倾角可变机构1处于被锁止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时被设定为未改变外倾角的状态,第二状态时被设定为改变了外倾角的状态。但也可以是第一状态时被设定为改变了外倾角的状态,第二状态时被设定为未改变外倾角的状态。
图8是表示从前上方观察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倾角可变机构1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从侧方观察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倾角可变机构1的图,图10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倾角可变机构1的图。其中,在图10中,为了容易观察外倾角可变机构1,省略了支承杆和转向节。
在图8~图10中,1表示外倾角可变机构,2表示电动机,3表示蜗轮,4表示作为传递部件的臂,5表示作为可动部件的可动板,6表示作为缓冲部件的橡胶衬套,20表示作为底座部件的转向节,21表示支承杆,22表示下臂,30表示车轮,40表示驱动轴。
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倾角可变机构1设置在连结未图示的车身和车轮30的部分上,是用于改变车轮30的外倾角的装置。
外倾角可变机构1具有:与车身或支承杆21、下臂22等支持部件连结的转向节20;产生驱动力的电动机2;传递电动机2的驱动力的蜗轮3和臂4;以及在由蜗轮3和臂4传递的电动机2的驱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转向节20可动的可动板5。
转向节20固定在相对于车身进行摆动的支承杆21上,并且被下臂22支持为能够转动。另外,转向节20具有支持电动机2和蜗轮3的齿轮箱20a,并通过连结部件7与可动板5连结成能够以外倾轴C为中心进行转动。
电动机2由DC电动机构成,电动机主体部2a由转向节的齿轮箱20a支持。作为输出轴的蜗杆轴2b与蜗轮3啮合。蜗轮3的轮部3a与电动机2的蜗杆轴2b连结,将电动机2的动力向臂4传递,蜗轮轴3b由转向节20的齿轮箱20a支持。另外,对于电动机2和蜗轮3的详细情况后续叙述。
臂4的一端在偏离蜗轮3的旋转轴的位置发生偏心,经由第一连结部34与蜗轮3连结,另一端经由第二连结部45与可动板5连结,将电动机2的驱动力向可动板5传递。优选第一连结部34通过金属衬套连结,第二连结部45通过球窝关节连结。通过这种结构,能够通过球窝关节等来吸收由于通过橡胶衬套6等支持外倾轴而产生的可动板5的轴向以外的偏离成分。
可动板5经由轮毂31等将车轮30支承为能够旋转,当电动机2动作时,通过蜗轮3和臂4传递动力,可动板5相对于转向节20发生转动。
另外,如图9所示,臂4的截面中心O1的移动轨迹以及/或者支承杆21的轴线D1配置成与面D重合,其中,该面D通过相对于通过转向节20与可动板5的两个连结点57的外倾轴C上的线垂直的垂直线和车轮30的旋转中心O2,优选该面D通过两个连结点57的垂直平分线D2和车轮30的旋转中心O2。
通过这样配置,传递电动机的驱动力的臂4在面D内按压可动板5而传递力时,不会出现扭转,能够有效地进行传递,其中,该面D通过相对于通过转向节20和可动板5的两个连结点57的外倾轴C上的线垂直的垂直线和车轮30的旋转中心O2,优选该面D通过两个连结点57的垂直平分线D2和车轮30的旋转中心O2。
图11是表示改变了外倾角时从车身后方观察到的动作简图。
如图11所示,当电动机2动作时,蜗轮3进行旋转,在蜗轮3上偏心设置的臂4的一端进行转动。于是,臂4被牵引,与臂4的另一端连结的可动部件4以外倾轴C为中心相对于转向节20进行转动,对车轮30施加外倾角。
接着,说明用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蜗轮3。图12是表示蜗轮3的图。图中,3为蜗轮,3a为轮部,3b蜗轮轴,3c为凸轮板,3d为缺口,3d1为第一缺口,3d2为第二缺口,3e为触点,E为第一端子,S为第二端子,B为第三端子,3f为通电部,3f1为第一通电部,3f2为第二通电部,3f3为第三通电部,3g为绝缘部,3g1为第一绝缘部,3g2为第二绝缘部,3g3为第三绝缘部。
蜗轮3由轮部3a、插通于轮部3a的蜗轮轴3b和设置在轮部3a上的凸轮板3c构成。
凸轮板3c具有触点3e、通电部3f、覆盖通电部3f的绝缘部3g。
通电部3f具有第一通电部3f1、由设置在第一绝缘部3g1上的第一缺口3d1形成的第二通电部3f2、由设置在第一绝缘部3g1上的第二缺口3d2形成的第三通电部3f3
另外,绝缘部3g具有在第一通电部3f1的内周侧的蜗轮轴3b周围形成的第一绝缘部3g1、在第二通电部3f2的外周侧形成的第二绝缘部3g2、在第三通电部3f3的外周侧形成的第三绝缘部3g3
触点3e具有第一端子E、第二端子S、和第三端子B。第一端子3e1设置在上述蜗轮旋转时顺次分别与上述第二通电部、上述第一绝缘部和上述第三通电部抵接的位置,第二端子3e2设置在上述蜗轮旋转时始终与第一通电部3f1抵接的位置,第三端子3e3设置在上述蜗轮旋转时顺次分别与上述第二绝缘部、上述第一通电部和上述第三绝缘部抵接的位置。
图13是蜗轮3的电路的图。P为电源,Q为开关,R为电阻,M为电动机。
接着,说明蜗轮3的动作状态。图12~图17是表示蜗轮3的动作状态或电路的图。
图12是表示外倾角未变化时的蜗轮3的状态的图。图13是表示外倾角未变化时的蜗轮3的电路图。在该状态下,如图12所示,第一缺口3d1位于触点3e的位置,第一端子E与第二通电部3f2抵接,第二端子S与第一通电部3f1抵接,第三端子B与第二绝缘部3g2抵接(第一状态)。但是,如图13所示,来自电源P的电流未流入电动机M,因此电动机M未驱动。
因此,如图10所示,蜗轮3、臂4和可动板5不进行动作。
图14是表示开关Q闭合后的电路图。从该状态,如图14所示,闭合开关Q时,电源P的电流流入电动机M,电动机M被驱动。
图15是表示蜗轮3旋转的状态的图,图16是表示蜗轮3旋转时的电路图。如图15所示,第一端子E与第一绝缘部3g1抵接,第二端子S和第三端子B与第一通电部3f1抵接(第三状态)。于是,如图16所示,第二端子S与第三端子B连结。这里,虽然开关Q断开,但由于第二端子S与第三端子B保持连结状态,因此电动机M持续被驱动,蜗轮3持续旋转。
图17是表示外倾角发生了变化时的蜗轮3的状态的图。在该状态下,如图17所示,第二缺口3d2到达触点3e的位置,第一端子E与第二通电部3f2抵接,第二端子S与第一通电部3f1抵接,第三端子B与第二绝缘部3g2抵接(第二状态)。于是,与图13同样,电源P的电流未流入电动机M,电动机M处于短路状态未被驱动,因此蜗轮3停止旋转。
因此,施加发电制动,如图11所示,形成蜗轮3、臂4和可动板5能够在规定的位置上停止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大致分离180度的缺口3d相对应,设定改变外倾角的情况和不改变外倾角的情况。
图18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蜗轮3的图。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分别与第一缺口3d1、第二通电部3f2和第三绝缘部3g3对应的第二缺口3d2、第三通电部3f3和第二绝缘部3g2的位置并不是大致180度,而是进行了变更。
这样,通过设定第一角度θ1和第二角度θ2,当希望提早进行外倾角的变更时,可以使用小于180度的第一角度θ1,当要延迟进行外倾角的变更时,可以使用大于180度的第二角度θ2。
图19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蜗轮3、臂4和可动板5的关系的示意图。在本发明的外倾角可变机构1中,对于蜗轮3、臂4和可动板5来说,适用曲轴机构。
如图19所示,在未改变外倾角的状态下,构成从车轮30侧起在一条直线A上排列可动板5与臂4的第二连结部45、臂4与蜗轮3的第一连结部34、蜗轮轴3b的第一状态。
另外,如图19所示,在改变了外倾角的状态下,构成从车轮30侧起在一条直线B上排列可动板5与臂4的第二连结部45、蜗轮轴3b、臂4与蜗轮3的第一连结部34的第二状态。
并且,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移动时,或者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移动时,若使用第一角度θ1,则能够较早地移动。
接着,说明从电动机2向臂4传递驱动力的机构的其它的具体例子。
图20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实施例1的图,图21是表示电动机的剖视图,图22是表示限动部的图。
在实施例1的动力传递机构130中,如图20所示,在电动机120与臂140之间使用蜗杆131、蜗轮132、作为动力传递轴部件的曲轴136。
如图21所示,电动机120由DC电动机构成,具有:固定在车身侧的筒状的电动机外壳121;粘结固定在电动机外壳121上的磁铁122;作为旋转轴输出驱动力的转子轴123;固定在转子轴123上且与磁铁对置的线圈124;固定在转子轴123上且与线圈124连接的换向器125;以及与换向器125滑动接触的电刷126。
蜗杆131与电动机120的转子轴123连结并一起旋转。另外,蜗轮132的蜗轮齿部132a与蜗杆131的蜗杆齿部131a啮合,将电动机2的驱动力向曲轴136传递。曲轴136的曲柄轴136a与蜗轮132的蜗轮轴132b连结。另外,臂140通过第一连结部34与曲轴136的曲柄销136b连结,将曲轴136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往复运动而进行输出。
当使用蜗杆131时,转子轴123可以与车辆的宽度方向一致。电动机120为DC电动机,当输入轴向的振动时,在换向器125和电刷126之间产生振动,促进了电刷126的磨损。因此,优选转子轴123尽量与振动较小的方向一致。由于车辆尤其在簧下向宽度方向的振动小,因此转子轴123可以与宽度方向一致。
另外,优选电动机120通过继电器或电桥电路等进行正反转。在该情况下,如图22所示,蜗轮132形成扇形,在旋转范围的端部设置抵接部132c,并且在壳体110上设置与抵接部132c抵接的限动部133。
图23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实施例2的图。图24是表示行星齿轮的简图。
在实施例2的动力传递机构230中,如图23所示,在电动机220与臂240之间使用作为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231和作为动力传递轴部件的曲轴236。另外,电动机220和臂240与实施例1相同。
如图24所示,行星齿轮231中,将电动机220的输出轴220a与作为第一旋转要件的太阳齿轮232连结,将作为第三旋转要件的齿圈233固定在壳体等上,由此作为第二旋转要件的行星小齿轮(ピニオンギヤ)234一边旋转,一边在太阳齿轮232的周围移动,与行星小齿轮234的轴连结的行星齿轮架235进行旋转,向曲轴236输出驱动力。曲轴236的曲柄轴236a与行星齿轮架235连结。另外,臂240通过第一连结部34与曲轴236的曲柄销236b连结,将曲轴236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往复运动而输出。
图25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实施例3的图。
在实施例3的动力传递机构330中,如图25所示,通过平齿轮将电动机320与臂340之间连结。另外,电动机320和臂340与实施例1相同。
在实施例3的动力传递机构330中,将电动机320的输出轴320a与小齿轮331连结,使大齿轮332与小齿轮331啮合,使大齿轮332的轴与作为动力传递轴部件的曲轴336连结,由此向曲轴336输出驱动力。曲轴336的曲柄轴336a与大齿轮332的轴连结。另外,臂340通过第一连结部34与曲轴336的曲柄销336b连结,将曲轴336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往复运动而输出。
图26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实施例4的图。
在实施例4的动力传递机构430中,如图26所示,在电动机420与臂440之间使用作为第一带轮的小带轮431、带433以及作为第二带轮的大带轮435。另外,电动机420和臂440与实施例1相同。
在实施例4的动力传递机构430中,将电动机420的输出轴420a与小带轮431连结,通过在小带轮431与大带轮432上卷绕带433,而将小带轮431与大带轮432连结。并且,大带轮432的轴与作为动力传递轴部件的曲轴436连结,从而向曲轴436输出驱动力。曲轴436的曲柄轴436a与大带轮432的轴连结。另外,臂440通过第一连结部34与曲轴436的曲柄销436b连结,将曲轴436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往复运动而输出。
图27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实施例5的图。
在实施例5的动力传递机构530中,如图27所示,在电动机520与臂540之间仅使用作为动力传递轴部件的曲轴536。另外,电动机520和臂540与实施例1相同。
在实施例5的动力传递机构530中,电动机520的输出轴与曲轴536直接连结,从而向曲轴536输出驱动力。曲轴536的曲柄轴536a与电动机520的输出轴连结。另外,臂540通过第一连结部34与曲轴536的曲柄销536b连结,将曲轴536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往复运动而输出。
这样,在改变车轮30相对于车身的外倾角的外倾角可变机构1中具备:与车身侧连结的转向节20;驱动源2;至少具有传递驱动源2的驱动力的动力传递轴部件的动力传递机构3、130、230、330、430、530;经由第一连结部34与动力传递轴部件连结的臂4;可动板5,该可动板5将车轮30支持为能够旋转,且经由第二连结部45与臂4连结,并通过相对于转向节20进行旋转来改变车轮30的外倾角,并且,该外倾角可变机构1能够切换从车轮30侧起顺次在直线上排列第二连结部45、第一连结部34、动力传递轴部件C的第一状态与从车轮30侧起顺次在直线上排列第二连结部45、动力传递轴部件C、第一连结部34的第二状态,由此能够够实现结构简单、部件数量少、重量轻且成本低。另外,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由于不会在第一连结部34的旋转方向上产生外力成分,因此形成锁止状态,从而能够牢固地抵抗外力。
另外,动力传递轴部件由曲轴136、236、336、436、536构成,曲轴136、236、336、436、536具有通过驱动源2的驱动力进行旋转的曲柄轴136a、236a、336a、436a、536a和能够与曲柄轴136a、236a、336a、436a、536a一体旋转且相对于曲柄轴136a、236a、336a、436a、536a偏心的曲柄销136b、236b、336b、436b、536b,因此能够在结构简单、部件数量少、轻量、成本低的前提下,进行外倾位置的定位。
另外,动力传递机构3、130、230、330、430、530具有通过驱动源2驱动的蜗杆131和与蜗杆131啮合并能够与曲柄轴136a、236a、336a、436a、536a一体旋转的蜗轮3、132,因此能够使电动机轴朝向振动影响小的车辆宽度方向。另外,在通常的蜗轮3、132中,由于不能从蜗轮3、132侧旋转蜗杆轴2b、132b,因此能够形成自锁的状态。
另外,动力传递机构3具有行星齿轮231,该行星齿轮231由通过驱动源220进行驱动的太阳齿轮232、能够与曲柄轴236a一体旋转的行星小齿轮234、相对于底座部件20和可动板5固定成不能旋转的齿圈233构成,由此可以利用行星齿轮进行减速,使驱动源的传递转矩上升。这样,能够实现驱动源的小型化。
另外,驱动源2由电动机2构成,根据电动机2的驱动,切换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形成锁止状态。
另外,可动板5与转向节20经由橡胶衬套6连结,因此能够廉价且简单组装。
另外,该装置具有将可动板5相对于转向节20进行支持的两个连结点57,臂4的移动轨迹与通过连结两个连结点57的线的垂直线D2和车轮30的旋转轴O2的面D相重合,因此在传递力时,不会出现扭转,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传递。
另外,该装置具有连结车身与转向节20的支承杆21,支承杆21的轴线D1与通过连结两个连结点57的线的垂直线D2和车轮30的旋转轴O2的面相重合,因此转向节20的支持变得牢固,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力。
另外,由于连结两个连结点的线的垂直线D2是两个连结点的垂直平分线D2,因此在传递力时,不会产生扭转,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传递。
符号说明:
1外倾角可变机构;2电动机(驱动源);3蜗轮(动力传递机构);34第一连结部;4臂(传递部件);45第二连结部;5可动板(可动部件);6橡胶衬套(缓冲部件);20底座部件;21支承杆(支持部件);22下臂;30车轮;31轮毂(车轮支持部件);130、230、330、430、530动力传递机构;136、236、336、436、536曲轴(动力传递轴部件)。
工业实用性
提供一种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对电动机负载且能够牢固地抵抗外力的外倾角可变机构。

Claims (8)

1.一种外倾角可变机构,其改变车轮相对于车身的外倾角,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部件,其与所述车身侧连结;
驱动源;
动力传递机构,其至少具有曲轴,所述曲轴具有通过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旋转的曲柄轴以及能够与所述曲柄轴一体旋转、且相对于所述曲柄轴偏心的曲柄销;
传递部件,其经由第一连结部与所述曲柄销连结;以及
可动部件,其将所述车轮支承为能够旋转,经由第二连结部与所述传递部件连结,并通过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进行转动来改变所述车轮的外倾角,
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能够切换从所述车轮侧起顺次在直线上排列所述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一连结部、所述曲柄轴的第一状态和
从所述车轮侧起顺次在直线上排列所述第二连结部、所述曲柄轴、所述第一连结部的第二状态,
所述驱动源使所述曲柄轴转动以成为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倾角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
蜗杆,其通过所述驱动源驱动;
蜗轮,其与所述蜗杆啮合,并且能够与所述曲柄轴一体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倾角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行星齿轮机构,该行星齿轮机构包括:
第一旋转要件,其通过所述驱动源驱动;
第二旋转要件,其能够与所述曲柄轴一体旋转;
第三旋转要件,其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固定成不能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倾角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源由电动机构成,
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根据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倾角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与所述底座部件经由缓冲部件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倾角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具有将所述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进行支持的两个连结点,
所述传递部件的移动轨迹与通过连结所述两个连结点的线的垂直线和所述车轮的旋转轴的面相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倾角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倾角可变机构具有连结所述车身与所述底座部件的支承杆,
所述支承杆的轴线与通过连结所述两个连结点的线的垂直线和所述车轮的旋转轴的面相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倾角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
连结所述两个连结点的线的垂直线是所述两个连结点的垂直平分线。
CN2009801257354A 2008-07-04 2009-06-25 外倾角可变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36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75314 2008-07-04
JP2008-175314 2008-07-04
JP2008-254864 2008-09-30
JP2008254864 2008-09-30
JP2009079791A JP5344155B2 (ja) 2008-07-04 2009-03-27 キャンバ角可変機構
JP2009-079791 2009-03-27
PCT/JP2009/061585 WO2010001802A1 (ja) 2008-07-04 2009-06-25 キャンバ角可変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3642A CN102083642A (zh) 2011-06-01
CN102083642B true CN102083642B (zh) 2013-05-29

Family

ID=41465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573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3642B (zh) 2008-07-04 2009-06-25 外倾角可变机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24880B2 (zh)
EP (1) EP2298581B1 (zh)
JP (1) JP5344155B2 (zh)
CN (1) CN102083642B (zh)
WO (1) WO201000180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7692A (zh) * 2014-11-03 2017-08-29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车桥的转向节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1529B2 (ja) * 2009-05-01 2013-10-23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キャンバ制御装置
KR101241207B1 (ko) * 2010-03-29 2013-03-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능동제어 서스펜션 시스템용 구동장치
JP5582300B2 (ja) * 2010-09-30 2014-09-03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キャンバ角制御装置
JP2012091748A (ja) * 2010-10-28 2012-05-17 Equos Research Co Ltd 車両用制御装置
JP2012116250A (ja) * 2010-11-30 2012-06-21 Equos Research Co Ltd キャンバ角調整装置
JP5621978B2 (ja) * 2010-11-30 2014-11-12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キャンバ角調整装置
JP5691489B2 (ja) * 2010-12-21 2015-04-01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キャンバシステム
JP5668574B2 (ja) * 2011-03-31 2015-02-12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車両用制御装置
JP5505653B2 (ja) * 2011-03-31 2014-05-28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キャンバ角調整装置
JP2012210860A (ja) * 2011-03-31 2012-11-01 Equos Research Co Ltd キャンバ角調整装置
JP5724808B2 (ja) * 2011-09-30 2015-05-27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キャンバ角調整装置
GB201304819D0 (en) * 2013-03-15 2013-05-01 Mclaren Automotive Ltd Suspension system
DE102014201876A1 (de) 2014-02-03 2015-08-0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orrichtung zum Einstellen der Spur und/oder des Sturzes für ein Fahrwerk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14205145A1 (de) * 2014-03-19 2015-09-2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Einzelradaufhängung eines mittels eines Aktuators lenkbaren Hinterrads eines Fahrzeugs
DE102014011194B4 (de) * 2014-07-26 2020-12-10 Audi Ag Radträger für ein zweispuriges Kraftfahrzeug mit Drehwinkelanschlägen für die Spur-/Sturzverstellung
DE102014017979B4 (de) 2014-12-04 2018-07-26 Audi Ag Schwingungsdämpf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5214721A1 (de) * 2015-08-03 2017-02-0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Exzenterverstelleinheit zur Verstellung eines Anbindungspunkts für einen Lenker einer Radaufhängung sowie Radaufhängung mit der Exzenterverstelleinheit
JP6591296B2 (ja) * 2016-01-18 2019-10-16 Ntn株式会社 車輪軸受装置
DE102016226015B4 (de) 2016-12-22 2022-05-12 Audi Ag Verstellbare Radlager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US20180251123A1 (en) * 2016-12-30 2018-09-06 Axel Michael Sigmar Active Series Hybrid Integrated Electric Vehicle
CA3050623A1 (en) * 2017-01-19 2018-07-26 Geoffrey William Rogers Electromechanica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suspension settings
DE102017208554A1 (de) * 2017-05-19 2018-11-2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Radaufhängung für ein zumindest geringfügig aktiv lenkbares Hinterrad eines zweispurigen Fahrzeugs, Achse mit einer Radaufhängung und Fahrzeug mit einer Radaufhängung
US11014608B2 (en) 2019-04-08 2021-05-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uspension adjustment
CN114025972B (zh) * 2019-06-28 2023-04-21 瑞翼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双臂悬架和轮内转向的装置和方法
DE102019005530B3 (de) * 2019-08-07 2020-09-24 Daimler Ag Achsschenkel fü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Fahrzeug mit wenigstens einem solchen Achsschenkel
TWI790411B (zh) * 2019-11-22 2023-01-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轉向裝置及方法
US20220305857A1 (en) * 2021-03-24 2022-09-29 Mf Ip Holding, Llc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rear control arm geometry for sam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2024A (ja) * 2001-04-05 2003-01-08 Soc De Technol Michelin キャンバ角変化を許容する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2003118338A (ja) * 2001-07-10 2003-04-23 Soc De Technol Michelin キャンバを可能にするスライダを備えたサスペン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04122932A (ja) * 2002-10-02 2004-04-22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懸架装置
JP2005104225A (ja) * 2003-09-29 2005-04-21 Aisin Seiki Co Ltd アライメント制御装置
CN101005967A (zh) * 2004-08-16 2007-07-25 Zf腓特烈港股份公司 汽车的球窝关节
JP5178042B2 (ja) * 2007-04-25 2013-04-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23Y2 (ja) * 1987-09-04 1996-0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JPH05178042A (ja) * 1991-12-27 1993-07-20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アーム長可変装置付きサスペンション
JPH10218008A (ja) * 1997-02-12 1998-08-18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におけるトー角制御装置
KR100295845B1 (ko) * 1997-12-31 2001-10-25 이계안 자동차의 서스펜션 시스템
JP2009113796A (ja) * 2007-10-17 2009-05-28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のアライメント調整装置
WO2009057748A1 (ja) 2007-10-31 2009-05-07 Equos Research Co., Ltd. キャンバ角調整機構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2024A (ja) * 2001-04-05 2003-01-08 Soc De Technol Michelin キャンバ角変化を許容する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2003118338A (ja) * 2001-07-10 2003-04-23 Soc De Technol Michelin キャンバを可能にするスライダを備えたサスペン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04122932A (ja) * 2002-10-02 2004-04-22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懸架装置
JP2005104225A (ja) * 2003-09-29 2005-04-21 Aisin Seiki Co Ltd アライメント制御装置
CN101005967A (zh) * 2004-08-16 2007-07-25 Zf腓特烈港股份公司 汽车的球窝关节
JP5178042B2 (ja) * 2007-04-25 2013-04-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7692A (zh) * 2014-11-03 2017-08-29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车桥的转向节
CN107107692B (zh) * 2014-11-03 2020-02-18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车桥的转向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44155B2 (ja) 2013-11-20
WO2010001802A1 (ja) 2010-01-07
EP2298581B1 (en) 2014-06-04
CN102083642A (zh) 2011-06-01
JP2010105650A (ja) 2010-05-13
EP2298581A4 (en) 2012-01-25
EP2298581A1 (en) 2011-03-23
US8424880B2 (en) 2013-04-23
US20110193302A1 (en) 201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3642B (zh) 外倾角可变机构
JP4534642B2 (ja) スタビライザ制御装置
US4742882A (en) Motor-driven power steering device
JP5240451B2 (ja) キャンバ角可変機構
CN100458222C (zh) 带式传动器及具有该传动器的电动转向装置
US5719459A (en) Electric motor for a steering mechanism
CN102556151B (zh)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以及车辆用转向操作装置
CN107021131A (zh) 转向装置
CN106536327B (zh) 机电动力转向系统
US20120193882A1 (en) Device for adjusting camber and/or toe of the wheels of a wheel suspension
US20060182595A1 (en) Robot wrist comprising a drive unit incorporated in a tilt
CN102361783A (zh) 电动辅助驱动器,特别是擦拭器驱动器
CN105793127A (zh) 雨刮装置
CN107719513A (zh) 一种越野式底盘部件以及机器人总成
JP2018118592A (ja) シート駆動装置
JP2006203968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H1059192A (ja) 操舵装置
CN109378230B (zh) 两路电源间快速转换用操作机构
JP3639947B2 (ja) 電動モ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式舵取装置
US20120013058A1 (en) Gravity compensator of motor
JP2860879B2 (ja) ガン加圧駆動装置
JP3411191B2 (ja) 動力舵取装置
WO2023054363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WO2021044462A1 (ja) 駆動操舵モジュール
JP5195045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