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1320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1320B
CN102081320B CN201010533963.XA CN201010533963A CN102081320B CN 102081320 B CN102081320 B CN 102081320B CN 201010533963 A CN201010533963 A CN 201010533963A CN 102081320 B CN102081320 B CN 1020813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underframe
cartridge
upper frame
fee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39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1320A (zh
Inventor
近藤博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81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1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1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13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9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paper trans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379Copy medium holder
    • G03G2215/00383Casset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记录介质盒,所述记录介质盒用于储存记录介质;图像形成单元;馈送单元;一对上框架,所述一对上框架支撑图像形成单元和馈送单元;和下框架,记录介质盒被可拆卸地附接在下框架中,上框架被设置在下框架上,并且下框架具有小于上框架的刚度的刚度,所述下框架包括导轨,所述导轨用于在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下框架时,将记录介质盒引导到预定的接收位置,其中,馈送单元具有沿着平行于水平方向的方向形成的凹槽部分,记录介质盒具有当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下框架时适配在凹槽部分中的第一凸部分,记录介质盒具有与下框架的导轨的部分接触的第二凸部分。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相关技术的交互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9年11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269983为优先权,该在前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符合本发明的设备和装置涉及到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迄今,已存在相关的串联型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具有以下结构:多个用于形成不同颜色(例如,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被连续地沿着记录介质的传送通道排列。在相关的技术中,框架构造成上框架被安装在下框架上,并且下框架的刚度低于上框架的刚度。
如果使用相关技术的框架结构,则当偏负荷作用在图像形成设备的框架结构时,由于装置被设置的位置上的水平和倾斜不同,所以具有小刚度的下框架可能弯曲或者扭曲。因此,即使整个框架的刚度不增大,仍然能够抑制具有高刚度的上框架发生弯曲或者扭曲并且能够维持与该框架装配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高精度。另外,由于整个框架结构的刚度不需要被增大,所以能够抑制整个框架结构的重量的增大。
另外,在相关技术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用于储存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盒或者用于将记录介质馈送到图像形成单元(四组图像形成单元)的馈送单元被安装在下框架上。为了将记录介质供应到记录介质盒,记录介质盒通常被形成为可以从设备主体抽出或者分离。作为这种构造的具体实例,存在一种记录介质盒可以沿着引导机构滑动的构造。
发明内容
但是,如果当馈送单元被安装在下框架时,由于安装设备的位置上的水平和倾斜的不同下框架发生变形,则馈送单元也被移动从而随着下框架的变形。
因此,馈送单元和上框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上下方向上被显著地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从馈送单元到达图像形成单元的传送通道从变形之前被最优化的位置处发生最大程度的偏移。
另外,如果上述下框架具有引导机构,则设置在下框架上的记录介质盒被从下支撑在引导机构在纵向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的整个范围上。
因此,即使,引导机构随着下框架变形在引导机构的纵向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范围内的任何位置发生变形,记录介质盒被移动而随着引导机构的变形。在这种情况下,记录介质盒和馈送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改变。
即,存在的难题是:馈送单元与图像形成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记录介质盒与馈送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将会随着下框架的变形而发生改变。结果,存在的难题是:馈送单元馈送记录介质的精度,诸如馈送单元从记录介质盒拾取记录介质的精度和记录介质被从馈送单元运送到图像形成单元的精度,将会削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在下框架发生变形的前后,防止或者抑制由馈送单元馈送记录介质的精度的削弱。
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方面,提供有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记录介质盒,所述记录介质盒用于储存记录介质;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馈送单元,所述馈送单元将储存在记录介质盒中的记录介质馈送到图像形成单元;一对上框架,所述一对上框架被设置成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具有一定距离,并且从左右侧支撑设置在上框架之间的图像形成单元和馈送单元;和一对下框架,所述一对下框架被设置成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具有一定距离,记录介质盒被可拆卸地附接在下框架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上框架被分别地设置在下框架上,并且下框架具有小于上框架的刚度的刚度,其中,假定记录介质盒在前后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一端,即当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一对下框架之间时靠近馈送单元的一端被称为第一端,其的另一端,即当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一对下框架之间时远离馈送单元的一端被称为第二端,当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一对下框架之间时,位于第一端上的第一接触部分在第一端上接触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上框架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改变,使得记录介质盒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位于第二端上的第二接触部分在第二端上接触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下框架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改变,使得记录介质盒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说明性方面,提供有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记录介质盒,所述记录介质盒用于储存记录介质;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馈送单元,所述馈送单元将储存在记录介质盒中的记录介质馈送到图像形成单元;上框架,所述上框架支撑图像形成单元和馈送单元;和下框架,记录介质盒被可拆卸地附接在所述下框架中,上框架被设置在下框架上,并且下框架具有小于上框架的刚度的刚度,所述下框架包括导轨,所述导轨用于在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下框架时,将记录介质盒引导到预定的接收位置,其中,由上框架支撑的馈送单元具有沿着平行于水平方向的方向形成的凹槽部分,记录介质盒具有当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下框架时适配在凹槽部分中的第一凸部分,记录介质盒具有与下框架的导轨的部分接触的第二凸部分。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说明性方面,其中:
图1是当从右侧看时图像形成设备的纵向截面图;
图2是上和下框架的立体图;
图3是记录介质盒的立体图;
图4是显示右上框架、右下框架、馈送设备和低压电源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显示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的外围部分的立体图;
图6A是突出片的凸部分和导轨的凸部分的立体图,图6B是突出片的凸部分的立体图,和图6C是导轨的凸部分的立体图。
图7A是记录介质盒和馈送装置的立体图,图7B是显示记录介质盒的肋和馈送框架的凹槽的视图;和
图8A和8B是说明当下框架变形时各个部分的位移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实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
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是通过电子照相系统形成图像的串联型图像形成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以下利用图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来说明图像形成设备1。各个方向如下被限定:当图像形成装置1被安装在水平面时竖直线延伸的方向被定义为上下方向,与其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平行的方向被定义为前后方向,垂直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方向被定义为左右方向。但是,这些各个方向被定义以描述图像形成设备1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意味着图像形成设备1应该被安装在特定的方向上。
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记录介质盒2、馈送单元3、带单元5、处理盒7、扫描单元9、定影装置11等。
它们中,记录介质盒2是储存记录介质的部分,可以被朝着前侧抽出和分离。
馈送单元3被设置成将储存在记录介质盒中的记录介质馈送到传送通道(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通道)的下游侧。储存在记录介质盒2中的记录介质通过馈送单元3而被从记录介质盒2抽出并且被馈送到传送通道的下游侧。
带单元5是在记录介质被插入在处理盒7和带单元之间的同时用于将从馈送单元3馈送的记录介质从前侧传送到后侧的单元。
四组处理盒7被连续地、以规律的间隔配置在带单元5的上面。每个处理盒7包括感光器和显影形成在感光器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机构。
扫描单元9是通过利用激光照射各个处理盒7的感光器而在感光器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单元。通过扫描单元9在感光器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被处理盒7的显影机构显影,从而静电潜像成为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传送在带单元5上的记录介质上。
定影装置11是在记录介质被插入辊之间的同时用于通过加热和按压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在其上的记录介质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的装置。经过定影装置11的记录介质进一步被一些辊传送并且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表面。
同时,低压电源单元13被设置在定影装置11的下方且在记录介质盒2的上方的位置上。
[图像形成设备的框架的构造]
以下将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架的构造。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上框架21L和21R以及下框架23L和23R,作为用于支撑上述各种构件的构架的构件。
在它们当中,上框架21L和21R是由金属片制成的构件,并且被安装并且固定到下框架23L和23R。具体地,上框架被竖立在下框架23L和23R上,下框架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从而穿孔方向对应左右方向。
另外,诸如扫描板25、扫描盖26、前梁27、后梁28和下梁29的金属片构件被设置在上框架21L和21R之间。
同时,下框架23L和23R具有小于上框架21L和21R的刚度的刚度,并且允许一定程度的变形。
具体地,在这种实施例的情况下,下框架23L和23R由树脂构件形成,下框架23L和23R具有小于由金属片制成的上框架21L和21R的刚度的刚度。前梁31、后梁32等被设置在这些下框架23L和23R之间。
在上述框架构造中,馈送单元3、带单元5、处理盒7、扫描单元9、定影装置11等被设置在上框架21L和21R之间。另外,上框架21L和21R从左右两侧支撑这些组件。
因而,设置在上框架21L和21R的这种结构的负荷通过上框架21L和21R被传输到下框架23L和23R,下框架23L和23R支撑产生在上框架21L和21R上的负荷。
此外,记录介质盒2被附接在下框架23L和23R之间。虽然如下要具体说明,但是记录介质盒2的前端被上框架21L和21R的结构支撑,并且记录介质盒2的后端被下框架23L和23R的结构支撑。
[记录介质盒的支撑结构和定位结构]
以下将说明记录介质盒2的支撑结构和定位结构。
如图3所示,记录介质盒2整体形成为抽屉的形状,并且记录介质盒的上侧被打开从而记录介质可以被接收在记录介质盒中。朝着两侧突出并且连续地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突出片35被形成在接近记录介质盒2的左右侧表面上的下端的位置上。
另外,定位凸起37在接近记录介质盒的前端的位置上从记录介质盒2的左右侧表面突出。突出片35和定位凸起37形成为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对称。因而,图3只显示形成在记录介质盒2的右侧表面的定位凸起,但是相同的凸起被形成在记录介质盒2的左侧表面的相同的位置上。
同时,如图4所示,引导导轨41被形成在下框架23L和23R上。另外,如以上所述,馈送单元3、低压电源单元13等被设置在上框架21L和21R之间(见图4中的阴影部分),并且定位凹槽45被形成在馈送单元3的馈送框架43上。
引导轨道41和定位凹槽45被形成为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对称。图4只显示设置在下框架23R的内侧(下框架23R的左侧)上的、定位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右侧上的元件。但是,相同的元件同样被设置在下框架23L的内侧(下框架23L的右侧)的相同位置且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左侧上。
在上述构造中,引导导轨41起当记录介质盒21被附接在下框架23L和23R之间时引导突出片35的作用。即,当记录介质盒2被附接在下框架23L和23R之间时,突出片35沿着引导导轨41移动,从而能够将记录介质盒2顺畅地推入下框架23L和23R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另外,如图5所示,当记录介质盒2被推到预定接收位置(突出片35到达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部分的位置)时,定位凸起37被适配到定位凹槽45(在图5中,没有显示记录介质盒2的其他的部分并且双点划线只显示定位凸起37以便阐明定位凸起37的位置。)。
定位凸起37被适配到定位凹槽45,从而记录介质盒2的前端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相对于定位凹槽45的位置被定位。结果,记录介质盒2的前端也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相对于上框架21L和21R以及馈送单元3的位置被定位。
此外,当记录介质盒2被推到上述接收位置时,突出片35的凸部分35A和引导导轨41的凸部分41A在如图6A放大的图4中显示的部分A上彼此接触。
如图6B所示,突出片35的凸部分35A从突出片35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凹部被部分地形成在突出部分内。同时,如图6C所示,引导导轨41的凸部分41A从引导导轨41的上表面向上突出。
凸部分35A和凸部分41A彼此接触,从而记录介质盒2的后端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引导导轨41的位置被定位。结果,在凸部分35A和凸部分41A之间的接触部分上,记录介质盒2的后端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下框架23L和23R的位置被定位。
同时,凸部分41A在引导导轨41的上表面上被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开的多个位置上。由于这个原因,小间隔形成在多个凸部分41A的前后位置上,从而可以减小突出片35和引导导轨41之间的摩擦。
此外,当记录介质盒2被推到上述接收位置时,从记录介质盒2突出的一对肋47A和48B被适配到馈送框架43的凹槽49在如图7B放大的图7A的部分B上,从而记录介质盒2和馈送单元3的馈送框架43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彼此被定位。
[下框架的变形和各个部分的位移]
参考附图8,将说明当下框架23L和23R变形时图像形成设备的各个部分如何变形。
向下突出的一对腿部分51和52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位置P1和P2上被形成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个下框架23L和23R的下端。
另外,负荷被从上框架21L和21R传输到下框架23L和23R的负荷传输部分53和54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位置P3和P4被形成在各个上框架21L和21R的下端上。
负荷传输部分53和54的位置P3和P4可以通过改变上框架21L和21R的下端和下框架23L和23R的上端的形状而被设定到任意的位置或者连接部分的位置。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负荷传输部分53和54的位置P3和P4被设定到在前后方向上腿部分51和52的位置P1和P2之间的位置上。
因此,由于施加到负荷传输部分53和54的负荷,具有低刚度的下框架23L和23R易于从图8A所示的设计形状变形为图8B所示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稍微下垂的形状。即,下框架23L和23R被设计成允许上述变形。因而,下框架可以消减安装位置上的水平和倾斜的差异。
如果下框架23L和23R从图8A的形状变形成图8B所示的形状,上框架21L和21R向下移动如8B所示的距离D。
另外,当如上所示上框架21L和21R向下运动时,由上框架21L和21R支撑的馈送单元3、带单元5、处理盒7等同样向下移动距离D。
相反地,记录介质盒2的前端的位移与记录介质盒的后端的位移不同。具体地,定位凸起37被适配进记录介质盒2的前端上的馈送框架43的定位槽45,从而记录介质盒2的前端被相对于馈送单元3定位。由于这个原因,如果馈送单元3向下移动,则记录介质盒2的前端同样向下移动从而随着馈送单元3。
即,即使下框架23L和23R被变形到图8B所示的形状,由上框架21L和21R支撑的馈送单元3仍然不相对于带单元5或者处理盒7移位并且记录介质盒2的前端相对于馈送单元3的相对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不发生改变。
因而,相对位置关系在经由馈送单元3从记录介质盒2到达带单元5或者处理盒7的传送通道上不发生改变。因此,下框架23L和23R的变形不会不利地影响由馈送单元3馈送记录介质的精度。
同时,突出片35的凸部分35A与记录介质盒2的后端上的导轨41的凸部分41A接触。由于这种原因,记录介质盒2的后端移动从而随着凸部分41A。
这里,凸部分35A和凸部分41A的接触部分被定位在前后方向上、在后侧上的负荷传输部分54的位置P4的后侧与后侧上的腿部分52的位置之间。
如果由于从负荷传输部分54施加的负荷,下框架23L和23R向下扭曲和变形,上框架21L和21R向下移位从而随着负荷传输部分54的位置P4上的下框架23L和23R。由于这种原因,上框架21L和21R与下框架23L和23R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位置P4上不容易经历显著的改变。
另外,即使由于从负荷传输部分54施加的负荷,下框架23L和23R向下扭曲和变形,至少下框架23L和23R不朝着腿部分52的位置P2上的上框架21L和21R向上移动。
即,如果下框架的位于腿部分52的位置P2的前侧上的前端部分向下移动,则下框架23L和23R易于绕着腿部分52朝着腿部分52的位置P2的后侧上的上框架21L和21R旋转。
由于这个原因,如果记录介质盒2被支撑在位置P2的后侧上,记录介质盒2的后端向上移动。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会引起以下问题:记录介质盒2的后端接触低压电源单元13,并且记录介质盒2的附接和拆卸会不利地受到影响。在这一点上,如果记录介质盒2被支撑在腿部分52的位置P2上,记录介质盒2不向上移动。
因而,如果凸部分35A和凸部分41A之间的接触部分位于上述的位置P4和P2之间的范围内,则与该接触部分位于该范围之外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抑制上框架21L和21R与下框架23L和23R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显著改变的优势。
另外,如上所述,多个凸部分41A被形成在引导轨道41的上表面以便减小突出片35和引导轨道41之间的摩擦。在图8A和8B中,已举例说明了右引导导轨41,并且五个凸部分41A被形成在引导导轨41上以方便地显示凸部分。但是,凸部分41A的数量是任意的。
但是,不考虑形成的凸部分41A的数量,多个凸部分41A的最前面的凸部分41A被定位在位于后侧上的负荷传输部分53的位置P3的后侧上。
理由如下:如果凸部分41A被形成在负荷传输部分53的位置P3的前侧上(例如,接近位置P4),会引起记录介质盒2的前端在向下移动时与凸部分41A接触。这同样会引起记录介质盒2的附接和拆卸不利地受到影响。
[优点]
如上所述,根据图像形成设备1,馈送单元3(对应本发明的馈送单元的实例)被上框架21L和21R支撑。因而,即使下框架23L和23R被扭曲,馈送单元相对于带单元5或者处理盒7(对应本发明的图像形成单元的实例)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
另外,位于与靠近馈送单元3的记录介质盒的前端(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端的实例)接近的定位凸起37(对应本发明中“位于第一端附近的接触部分”的实例)与定位凹槽45(对应本发明中“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上框架的位置不改变的部分”的实例)接触,从而记录介质盒2被定位在上下方向上。因而,即使下框架23L和23R发生扭曲,馈送单元3和记录介质盒2的前端移位以随着上框架21L和21R,从而馈送单元3相对于记录介质盒2的前端的相对位置同样不发生显著改变。
此外,设置在远离馈送单元3的位置上的记录介质盒2的后端(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端的实例)稍微移位从而随着下框架23L和23R的变形。但是,由于这些位移发生在远离记录介质盒2的前端的位置上,所以这些位移不会引起馈送单元3相对于记录介质盒2的前端的相对位置发生显著改变。
因而,即使下框架23L和23R发生扭曲,仍然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经由馈送单元3从记录介质盒2到达处理盒7的传送通道上产生大改变,从而由馈送单元3馈送记录介质的精度不会不利地受到影响。
另外,根据图像形成设备1,在记录介质盒2的后端上,下框架23L和23R和记录介质盒2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在形成凸部分35A和41A的部分上。由于这个原因,与下框架23L和23R和记录介质盒2在宽于凸部分35A和41A的区域中彼此接触时相比,易于预测到当下框架23L和23R发生扭曲时,记录介质盒2的后端和上框架21L和21R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何发生改变。因而,在预测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利用记录介质盒2的后端和上框架21L和21R的结构(例如,低压电源单元13)之间的空隙。
此外,根据图像形成设备1,间隔形成在记录介质盒2和凸部分41A在前后方向上的两侧上的下框架23L和23R的引导导轨41之间。由于这个原因,与当间隔未被形成并且下框架23L和23R和记录介质盒2在较宽的区域中彼此接触时相比,能够减小记录介质盒2和下框架23L和23R之间的摩擦并且能够容易地实施记录介质盒2的附接或者拆卸。
此外,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凸部分35A和41A被形成在图8A和8B所示的位置P4(对应本发明的第一位置的实例)和位置P2(对应本发明的第二位置的实例)之间的范围内。因而,当由于从负荷传输部分53和54施加的负荷作用,下框架23L和23R向下扭曲和变形时,能够抑制上框架21L和21R与由下框架23L和23R支撑在形成凸部分35A和41A的部分上的记录介质盒2的后端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变化例]
上文已经说明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各种方式的修改。
在上述实施例中,馈送单元3被设置在记录介质盒2的前端的上侧。但是,即使当对应馈送单元3的馈送单元被设置在例如记录介质盒2的后端的上侧时,本发明同样可被应用。
即,包括从前侧抽出的记录介质盒和设置在记录介质盒的后端的上侧的馈送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可以具有以下构造。即,当记录介质盒被向着后侧推动并且附接在下框架之间时,记录介质盒的后端与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上框架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的部分接触,从而记录介质盒在上下方向上可以被定位。另外,记录介质盒与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下框架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的部分接触,从而记录介质盒被定位在上下方向上。换句话说,本发明中的记录介质盒的第一和第二端中的任意一端可以被定位在图像形成设备的前端上。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使用一种以下结构:突出片35被形成在记录介质盒2上,引导导轨41被形成在下框架23L和23R上,并且记录介质盒2被突出片和引导导轨引导。但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包含引导机构是可选择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更优选的实施例,存在设置凸部分35A和41A的情况。但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包含凸部分35A和41A是可选择的。
根据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有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记录介质盒,所述记录介质盒用于储存记录介质;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馈送单元,所述馈送单元将储存在记录介质盒中的记录介质馈送到图像形成单元;一对上框架,所述一对上框架被设置成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具有一定距离,并且从左右侧支撑设置在上框架之间的图像形成单元和馈送单元;和一对下框架,所述一对下框架被设置成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具有一定距离,所述记录介质盒被可拆卸地附接在所述下框架之间形成的空间中,所述上框架被分别地设置在所述下框架上,并且所述下框架具有小于所述上框架的刚度的刚度,其中,假定记录介质盒在前后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一端,即当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一对下框架之间时靠近馈送单元的一端被称为第一端,其的另一端,即当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一对下框架之间时远离馈送单元的一端被称为第二端,当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一对下框架之间时,位于第一端上的第一接触部分在第一端上接触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上框架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改变,从而记录介质盒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位于第二端上的第二接触部分在第二端上接触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下框架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改变,从而记录介质盒被定位在上下方向上。
根据第一方面,馈送单元由上框架支撑。因此,即使由于刚度小于上框架的刚度的下框架发生扭曲,上下框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改变,与上框架一起装配的馈送单元和图像形成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
另外,位于靠近馈送单元的第一端上的第一接触部与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上框架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的部分接触,从而记录介质盒被定位在上下方向上。由于这个原因,即使由于刚度小于上框架的刚度的下框架发生扭曲,上下框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改变,由于馈送单元和记录介质盒的第一端移位从而随着上框架,所以馈送单元和记录介质盒的第一端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发现显著变化。
此外,设置在远离馈送单元的位置上的记录介质盒的第二端稍微移位从而随着下框架的变形。但是,由于这种位移发生在远离第一端的位置上,所以这种位移不会引起馈送单元和记录介质盒的前端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显著改变。
因而,即使下框架发生扭曲,仍然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经由馈送单元3从记录介质盒到达图像形成单元的传送通道上产生大改变,从而由馈送单元馈送记录介质的精度不会不利地受到影响。
根据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二方面,上框架由金属组件形成且下框架由树脂组件形成,从而下框架的刚度小于上框架的刚度。
根据第二方面,除了第一方面之外,通过改变上下框架的材料可以使下框架的刚度被制成为小于上框架的刚度。因而,即使不设计下框架的每一部分的形状使得下框架的刚度变小,仍然能够使下框架的刚度容易地消减。
同时,除了第二方面之外,还存在设计下框架的每一部分的形状从而使下框架的刚度变小的结构。因而,如果使用这种结构,上下框架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除了第一或者第二方面之外,“在记录介质盒的第二端上从记录介质盒的一部分向下突出并且其在突出方向上的端部与下框架的一部分接触的凸部分”和“从下框架的一部分向上突出并且其在突出方向上的端部在记录介质盒的第二端上与记录介质盒的一部分接触的凸部分”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其中,间隔被形成在记录介质盒和凸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两侧上的下框架之间,从而记录介质盒被定位在上下方向上在记录介质盒的第二端上的形成凸部分的部分上。
根据第三方面,下框架和记录介质盒被定位在上下方向上在记录介质盒的第二端上的形成凸部分的部分上。由于这个原因,与下框架和记录介质盒在宽于凸部分的区域中彼此接触时相比,易于预测到当下框架发生扭曲时,记录介质盒和上框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何发生改变。因而,基于预测,能够充分利用记录介质盒和上框架之间的空隙。
另外,间隔被形成在记录介质盒和凸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两侧上的下框架之间。因此,与当间隔未被形成并且下框架和记录介质盒在较宽的区域中彼此接触时相比,能够减小记录介质盒和下框架之间的摩擦并且能够容易地实施记录介质盒的附接或者拆卸。
根据第四方面,除了第三方面之外,向下突出的一对腿部分被形成在各个下框架的下端上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位置上,从而负荷被从上框架传输到下框架,负荷被从上框架传输到下框架的负荷传输部分被形成在各个上框架的下端上位于在前后方向上一对腿部分之间的位置上,并且假定负荷传输部分的位置被称为第一位置并且定位在比负荷传输部分更靠近第二端的位置上的腿部分的位置被称为第二位置,凸部分被设置在前后方向上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范围内。
如果负荷传输部分被形成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位置上并且由于从负荷传输部分施加的负荷下框架向下发生扭曲和变形,则上框架很容易地向下移动从而随着第二位置上的下框架。因此,上下框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第一位置上不能显著地改变。
另外,由于腿部分被形成在第二位置上,所以当由于从上述负荷传输部分施加的负荷下框架向下发生扭曲和变形时,下框架易于在比腿部分更靠近第二端的位置上绕着腿部分向着上框架旋转。但是,下框架在腿部分的第二位置上朝着上框架向上移动。由于这个原因,如果凸部分被形成在第二位置,则与凸部分形成在比第二位置更靠近第二端的位置时相比,上下框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显著地改变。
因而,如果凸部分被定位在上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范围内,则当由于从负荷传输部分施加的负荷下框架发生扭曲和变形时,能够抑制上框架和由下框架支撑在凸部分的部分上的记录介质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改变。
根据第五方面,除了第三或者第四方面之外,下框架包括导轨,当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下框架对之间时,所述导轨用于将记录介质盒引导到预定接收位置,并且凸部分是“在记录介质盒的第二端上从记录介质盒的一部分向下突出并且其在突出方向上的端部与导轨接触的凸部分”和“从轨道向上突出并且其在突出方向上的端部在记录介质盒的第二端上与记录介质盒的一部分接触的凸部分”中的一个或者两个。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凸部分被形成在导轨上或者在接触导轨的部分上。因而,间隔被形成在记录介质盒和凸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两侧上的导轨之间。
由于这个原因,即使由于下框架发生扭曲导轨的位置或者形状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变形仍然能够被该间隔消减。因而,与记录介质盒在较宽的区域中与导轨相接触的结构相比,能够更顺畅地实施记录介质盒的附接或者拆卸。
根据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记录介质盒,所述记录介质盒用于储存记录介质;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馈送单元,所述馈送单元将储存在记录介质盒中的记录介质馈送到图像形成单元;上框架,所述上框架支撑图像形成单元和馈送单元;和下框架,记录介质盒被可拆卸地附接在所述下框架中,所述上框架被设置在所述下框架上,并且所述下框架具有小于上框架的刚度的刚度,所述下框架包括导轨,所述导轨用于在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下框架时,将记录介质盒引导到预定的接收位置,其中,由所述上框架支撑的馈送单元具有沿着平行于水平方向的方向形成的凹槽部分,所述记录介质盒具有当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下框架时适配在凹槽部分中的第一凸部分,记录介质盒具有与下框架的导轨的部分接触的第二凸部分。
根据第七方面,除了第六方面之外,向下突出的腿部分被形成在第一位置上的下框架上,从而负荷被从下框架传输到腿部分,负荷被从上框架传输到下框架的负荷传输部分在沿着平行于水平方向的方向腿部分和下框架的中心之间第二位置上被形成在于上框架、,并且第二凸部分在平行于水平方向的方向上被定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介质盒,所述记录介质盒用于储存记录介质;
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馈送单元,所述馈送单元将储存在所述记录介质盒中的所述记录介质馈送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一对上框架,所述一对上框架被设置成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具有一定距离,并且从左右侧支撑设置在所述上框架之间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和所述馈送单元;和
一对下框架,所述一对下框架被设置成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彼此具有一定距离,所述记录介质盒被可拆卸地附接在形成在所述下框架之间的空间中,所述上框架被分别地设置在所述下框架上,并且所述下框架的刚度小于所述上框架的刚度,
其中
假定所述记录介质盒在前后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一端,即在所述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所述一对下框架之间时靠近所述馈送单元的一端,被称为第一端,所述记录介质盒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两端中的另一端,即在所述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所述一对下框架之间时远离所述馈送单元的一端,被称为第二端,
当所述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所述一对下框架之间时,位于所述第一端上的第一接触部分在所述第一端上接触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上框架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改变,使得所述记录介质盒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被定位,并且位于所述第二端上的第二接触部分在所述第二端上接触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下框架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改变,使得所述记录介质盒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被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框架由金属组件形成,所述下框架由树脂组件形成,使得所述下框架的刚度小于所述上框架的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记录介质盒的所述第二端上从所述记录介质盒的一部分向下突出并且在突出方向上的端部与所述下框架的一部分接触的凸部分”和“从所述下框架的一部分向上突出并且在突出方向上的端部在所述记录介质盒的所述第二端上与所述记录介质盒的一部分接触的凸部分”中的一个或者两个,
其中
间隔被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盒和所述凸部分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在所述前后方向的两侧上的所述下框架之间,使得所述记录介质盒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在所述记录介质盒的所述第二端上被定位在形成所述凸部分中的一个或者两个的部分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向下突出的一对腿部分被形成在所述各个下框架的下端在前后方向上彼此远离,使得负荷被从所述下框架传输到所述腿部分,
将负荷从所述上框架传输到所述下框架的负荷传输部分被形成在所述各个上框架的下端在前后方向上所述一对腿部分之间的位置上,并且
假定所述负荷传输部分的位置被称为第一位置,比所述负荷传输部分更靠近所述第二端的所述腿部分的位置被称为第二位置,则所述凸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框架包括导轨,当所述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所述一对下框架之间时,所述导轨用于将所述记录介质盒引导到预定的接收位置。
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介质盒,所述记录介质盒用于储存记录介质;
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馈送单元,所述馈送单元将储存在所述记录介质盒中的所述记录介质馈送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上框架,所述上框架支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和所述馈送单元;和
下框架,所述记录介质盒被可拆卸地附接在所述下框架中,所述上框架被设置在所述下框架上,并且所述下框架的刚度小于所述上框架的刚度,所述下框架包括导轨,所述导轨用于在所述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所述下框架时,将所述记录介质盒引导到预定的接收位置,
其中
由所述上框架支撑的所述馈送单元具有沿着平行于水平方向的方向形成的凹槽部分,
所述记录介质盒具有当所述记录介质盒被附接在所述下框架时适配在所述凹槽部分中的第一凸部分,所述记录介质盒具有与所述下框架的所述导轨的部分接触的第二凸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向下突出的腿部分在第一位置上被形成在所述下框架上,使得负荷被从所述下框架传输到所述腿部分,
将负荷从所述上框架传输到所述下框架的负荷传输部分在第二位置上被形成在所述上框架上,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腿部分和所述下框架沿着平行于所述水平方向的方向的中心之间,和
所述第二凸部分在平行于所述水平方向的方向上被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范围内。
CN201010533963.XA 2009-11-27 2010-10-22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20813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9983 2009-11-27
JP2009269983A JP4868060B2 (ja) 2009-11-27 2009-11-27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1320A CN102081320A (zh) 2011-06-01
CN102081320B true CN102081320B (zh) 2014-10-08

Family

ID=43708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3963.XA Active CN102081320B (zh) 2009-11-27 2010-10-22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54111B2 (zh)
EP (1) EP2333619B1 (zh)
JP (1) JP4868060B2 (zh)
CN (1) CN1020813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07622B2 (ja) 2013-06-20 2017-04-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9591B2 (ja) 2013-06-20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2703B2 (ja) 2013-06-20 2017-03-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98390B2 (ja) 2013-06-20 2017-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04805A (ja) * 2013-06-20 2015-01-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5482B2 (ja) 2013-06-20 2017-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7623B2 (ja) 2013-06-20 2017-04-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19582B2 (ja) * 2013-11-15 2017-04-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19581B2 (ja) * 2013-11-15 2017-04-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9615B2 (ja) 2013-12-24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42796B2 (ja) * 2013-12-24 2017-06-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65825B2 (ja) 2013-12-24 2017-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65824B2 (ja) 2013-12-24 2017-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25152A (ja) * 2013-12-25 2015-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の構造体
JP6185424B2 (ja) * 2014-04-10 2017-08-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25574B2 (ja) * 2014-12-08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3680727B1 (en) * 2017-08-31 2023-10-0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Unit housing and image formation device
JP7094705B2 (ja) * 2018-01-24 202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9264A (ja) * 1983-09-09 1985-04-05 山陽国策パルプ株式会社 建築用壁下地材の継手構造
JPS6059264U (ja) 1983-09-29 1985-04-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06182A (ja) 1994-01-14 1995-08-08 Mita Ind Co Ltd 給紙カセット
JP2000247458A (ja) * 1999-02-23 2000-09-12 Murata Mach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1166550A (ja) * 1999-12-06 2001-06-2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066973B2 (ja) 2004-03-31 2008-03-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84822B2 (ja) * 2005-11-29 2011-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02031B2 (ja) * 2005-12-14 2011-06-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8987A (ja) * 2006-02-14 2007-08-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9260A (ja) * 2006-06-30 2008-01-17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055619B2 (ja) * 2007-08-20 2012-10-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サイズ検知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サイズ検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54111B2 (en) 2013-10-08
EP2333619B1 (en) 2015-10-21
JP2011112914A (ja) 2011-06-09
EP2333619A3 (en) 2014-08-27
US20110129276A1 (en) 2011-06-02
JP4868060B2 (ja) 2012-02-01
EP2333619A2 (en) 2011-06-15
CN102081320A (zh) 201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1320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05355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4037695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4037694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4037694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274893B2 (en) Structur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238305A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11350005B2 (en) Technique for conveying reading unit while pressed against sheet
US918272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resin frame for supporting photosensitive drum
US942835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29595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rame
CN103676593A (zh) 滑轨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36287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919520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2941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resin frame and image forming unit
US2015017767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02424B2 (ja) フレーム構造体、シート収容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3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52889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692160A (zh)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
EP3910423A1 (en) Fram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7782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6669380B2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45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631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