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7381A - 可交联的离子掺杂剂 - Google Patents

可交联的离子掺杂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7381A
CN102077381A CN2009801243008A CN200980124300A CN102077381A CN 102077381 A CN102077381 A CN 102077381A CN 2009801243008 A CN2009801243008 A CN 2009801243008A CN 200980124300 A CN200980124300 A CN 200980124300A CN 102077381 A CN102077381 A CN 102077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ionic compound
electronic device
layer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43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7381B (zh
Inventor
C·夏
K-O·仲
M·尹贝塞卡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al Displa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al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al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Universal Displa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77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7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30Doping active layers, e.g. 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00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halogen atom bound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5/18Polycyclic aromatic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25/22Polycyclic aromatic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with condens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5/00Cycl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nly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as cyclic parts
    • C07C15/20Polycyclic condensed hydrocarbons
    • C07C15/24Polycyclic condensed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tw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3 or 13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5/02Boron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2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2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212/1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substituted by heteroatoms or groups containing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26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51Co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2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iridiu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10K85/633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comprising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substituents on the nitrogen ato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了多种离子化合物,它们包括:(a)具有一个或多个反应性基团的电荷传输化合物的一种阳离子基;以及(b)一种反阴离子。该阳离子上的反应性官能团允许该离子化合物与一种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进行交联。此类离子化合物可以具有不同的特性,如热力学稳定性、空穴注入/传输能力、电化学耐久性、和/或允许它们在有机电子器件中有用的在有机溶剂中的可溶性。还提供了使用本发明的离子化合物制造的电子器件、以及制造电子器件的方法。

Description

可交联的离子掺杂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用在电子器件如有机发光器件(OLED)中的可交联的离子化合物。
背景
使用了有机材料的光电器件由于许多原因正日益变得令人希望。用来制造此类器件的材料中的许多是相对廉价的,所以有机光电器件因为成本优势具有超越无机器件的潜能。此外,有机材料固有的特性,如它们的柔性,可以使得它们良好地适用于特定的应用,如在一种柔性基底上进行制造。有机光电器件的实例包括有机发光器件(OLED)、有机光电晶体管、有机光电池、以及有机光电探测器。对于OLED,这些有机材料可以具有超越常规材料的性能优点。例如,一个有机发射层发射光的波长可以普遍地用适当的掺杂剂容易地进行调节。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有机的”包括聚合物材料连同小分子有机材料,它们可以用来制造有机光电器件。“小分子”是指非聚合物的任何有机材料,并且“小分子”可以实际上是相当大的。小分子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包括重复单元。例如,使用一个长链烷基作为取代基并不将分子从该“小分子”类别中除去。小分子还可以被掺入聚合物中,例如作为一个聚合物主链上的侧基或者作为该主链的一部分。小分子还可以充当一种树枝状化合物的核心部分,该树枝状化合物由一系列构建在该核心部分上的化学的壳组成。一种树枝状化合物的核心部分可以是一种荧光的或磷光的小分子发射体。一种树枝状化合物可以是一种“小分子”,并且认为目前在OLED领域使用的所有树枝状化合物都是小分子。概括地说,一种小分子具有一种单一分子量的严格定义的化学式,然而一种聚合物具有一种化学式以及一个可以从分子至分子变化的分子量。如在此使用的,“有机的”包括烃基和杂原子取代的烃基配体的金属络合物。
OLED使用了在跨过器件施加电压时会发射光的薄的有机膜。OLED正变成一种日益引起兴趣的技术,用于多种领域如平板显示器、照明、以及逆光法中。在美国专利号5,844,363、6,303,238、和5,707,745中描述了几种OLED材料和构型,将它们通过引用以其整体结合在此。
OLED器件一般(但并非总是)旨在通过至少一个电极来发射光,并且在一种有机光电器件中一个或多个透明电极可能是有用的。例如,一种透明电极材料,如铟锡氧化物(ITO)可以用作该底电极。还可以使用在美国专利号5,703,436和5,707,745中描述的一种透明的上电极,将它们通过引用以其整体结合在此。对于旨在仅仅通过底电极来发射光的一种器件,上电极并不需要是透明的、并且可以包括一个具有高导电性的厚的并且发射型的金属层。类似地,对于旨在仅仅通过上电极来发射光的一种器件,底电极可以是不透明的和/或反射性的。在一个电极不需要是透明时,使用一个更厚的层可以提供更好的导电性,并且使用一个反射电极可以通过将光反射回该透明电极增大通过其他电极所发射的光的量。也可以制造完全透明的电极,这里两个电极都是透明的。也可以制造侧发射的OLED,并且在此类器件中一个或者两个电极可以是不透明的或反射性的。
如在此使用的,“上部”是指离开基底最远的,而“底部”是指距该基底最近的。例如,对于具有两个电极的一种器件,底电极是距离基底最近的电极、并且一般是所制造的第一个电极。该底电极具有两个表面,一个距离基底最近的底表面、以及一个距该基底较远的顶表面。在将一个第一层描述为“布置在”一个第二层上时,该第一层是更远离该基底布置的。在该第一和第二层之间可以存在其他多个层,除非已指明该第一层是与该第二层“物理接触的”。例如,可以将一个阴极描述为“布置”在阳极上,即使在其中存在不同的有机层。
如在此使用的,“溶液可处理的”是指能够在一种液体介质中被溶解、分散、或传输和/或从一种液体介质中被沉淀,或者是以溶液或者以悬浮液的形式。
如在此使用的,并且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普遍理解的,一个第一“最高已占分子轨道”(HOMO)或“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是“大于”或“高于”一个第二HOMO或LUMO能级的,如果该第一能级距真空能级更近的话。因为,电离电势(IP)被测量为相对于真空级的负能量,则更高的HOMO能级对应于具有更小绝对值的IP(较小负值的IP)。类似地,更高的LUMO能级对应于具有更小绝对值的电子亲和力(EA)(较小负值的EA)。在一个常规的能级图上,其中真空级在顶部,一种材料的LUMO能级高于同一材料的HOMO能级。一种“更高的”HOMO或LUMO能级比一个“更低的”HOMO或LUMO能级更接近于这样一个图的顶部而出现。
概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以下化学式的离子化合物:
其中Ar1、Ar2、和Ar3各自互相独立地是一种芳基或杂芳基;其中Ar1、Ar2、和Ar3中至少一个具有一种能够与乙烯基、丙烯酸酯、环氧化物、氧杂环丁烷、降冰片烯、三氟乙烯、苯并环丁烯、硅氧烷、马来酰亚胺、氰酸酯、乙炔基、nadimide、苯基乙炔基、联亚苯基、邻苯二甲腈、或硼酸进行反应的反应性官能团;其中X1是一种卤素Cl、Br、或I;其中X2是C、O、S或Se;其中Zn-是一种反阴离子,其中“n”是该反阴离子的离子价。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器件,该电子器件包括:一个第一电极;布置在该第一电极上的一个第二电极;以及布置在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一个有机层,其中该有机层是使用具有以下化学式的一种离子化合物制造的: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032
其中Ar1、Ar2、和Ar3各自互相独立地是一种芳基或杂芳基;其中Ar1、Ar2、和Ar3中至少一个具有一种能够与乙烯基、丙烯酸酯、环氧化物、氧杂环丁烷、降冰片烯、三氟乙烯、苯并环丁烯、硅氧烷、马来酰亚胺、氰酸酯、乙炔基、nadimide、苯基乙炔基、联亚苯基、邻苯二甲腈、或硼酸进行反应的反应性官能团;其中X1是一种卤素Cl、Br、或I;其中X2是C、O、S、或Se;其中Zn-是一种反阴离子,其中“n”是该反阴离子的离子价。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电子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以下各项的一种溶液混合物:(a)具有一种反应性官能团的一种导电性掺杂剂;以及(b)具有一种可交联官能团的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将该溶液混合物沉积在一个第一电极上;将该导电性掺杂剂交联至该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上以形成一个有机层;并且将一个第二电极沉积在该有机层上。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以下化学式的离子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041
其中Ar1、Ar2、Ar3和Ar4各自互相独立地是一种芳基或杂芳基基团;其中Ar1、Ar2、Ar3和Ar4中至少一个具有一种能够与乙烯基、丙烯酸酯、环氧化物、氧杂环丁烷、降冰片烯、三氟乙烯、苯并环丁烯、硅氧烷、马来酰亚胺、氰酸酯、乙炔基、nad imide、苯基乙炔基、联亚苯基、邻苯二甲腈、或硼酸进行反应的反应性官能团;其中X3是N或P;其中Zn-是一种反阴离子,其中“n”是该反阴离子的离子价。
附图简要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具有单独的电子传输、空穴传输、以及发射的层、连同其他的多个层。
图2示出了一种倒置的有机发光器件,它不具有单独的电子传输层。
图3示出了发射绿光的示例性器件的工作寿命,描绘为发光强度关于时间的曲线。
图4示出了发射蓝光的示例性器件的工作寿命,描绘为发光强度关于时间的曲线。
详细说明
总体上,一种OLED包括布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并且电连接至它们的至少一个有机层。当施加电流时,该阳极向这个(些)有机层中注入空穴并且阴极注入电子。所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各自朝相反电荷的电极迁移。当一个电子和空穴位于同一个分子上时,形成了一个“激发子”,这是一个具有被激发能态的局域的电子-空穴对。当该激发子通过一种光电发射机理松弛时发射出光。在一些情况下,该激发子可以位于一种激发二聚物或一种受激络合物上。也可能发生非辐射机理,如热弛豫,但是它们一般被视为不希望的。
最初的OLED使用了发射性分子,它们从其单线态发射光(“荧光”),如在例如美国专利号4,769,292中所披露的,该专利通过引用以其整体结合在此。荧光发射一般发生在小于10纳秒的时间范围内。
最近,已经证实了具有从三重态发射光(“磷光”)的发射性材料的OLED。Baldo等人的“Highly Efficient Phosphorescent Emission from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Nature,vol.395,151-154,1998(“Baldo-I”)以及Baldo等人的“Very high-efficiency gre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based on electrophosphorescence,”Appl.Phys.Lett.,vol.75,No.1,4-6(1999)(“Baldo-II”),将其通过引用以其整体结合在此。磷光可以被称为“被禁止的”跃迁,因为这种跃迁要求自旋态的改变,并且量子力学表明这样一种跃迁不是有利的。其结果是,磷光一般发生在超过至少10纳秒、并且典型地超过100纳秒的时间范围内。如果磷光的自然辐射寿命太长,则三重态可以通过一种非辐射机理而衰退,这样使得没有光被发射。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在含有带未共享电子对的杂原子的分子中通常也观察到有机磷光。2,2′-联吡啶就是这样一种分子。非辐射衰变机理典型地是温度依赖性的,这样使得在液氮温度下呈现磷光的一种有机材料典型地在室温下并不呈现磷光。但是,如Baldo所证实的,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选择在室温下发出磷光的磷光化合物而解决。代表性的发射层包括掺杂或未掺杂的磷光有机金属材料,如在美国专利号6,303,238和6,310,360;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2-0034656;2002-0182441;2003-0072964;以及WO-02/074015中所披露的。
一般,认为OLED中的激发子是在约3∶1的比例下产生,即,约75%的三重态以及25%的单线态。参见Adachi等人的“Nearly 100%Internal Phosphorescent Efficiency In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J.Appl.Phys.,90,5048(2001),将其通过引用以其整体结合在此。在许多情况下,单线激发子可以通过“系间穿越”容易地将其能量传递给三重激发态,然而三重激发子不可以容易地将其能量传递给单线激发态。其结果是,100%的内量子效率对于磷光OLED是理论上有可能的。在一种荧光器件中,三重激发子的能量总体上遗失给非辐射的衰变过程,这加热了该器件,从而产生了大大更低的内量子效率。使用从其三重态发射的磷光材料的OLED在例如美国专利号6,303,238中进行了披露,该专利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
磷光可以通过从一种三重激发态向一种中间的非三重态(发射衰退由此发生)的跃迁而优先。例如,与镧系元素配位的有机分子通常从位于该镧系金属上的激发态发出磷光。然而,此类材料并不由三重激发态直接发出磷光,而是替代地由集中在该镧系金属离子上的原子激发态发出磷光。二酮酸铕(europium diketonate)络合物展示了这些物种类型的一个组。
来自三重态的磷光可以通过限制、优选通过结合附近的有机分子到高原子数的一个原子上而超越荧光得到增强。这种被称为重原子效应的现象是通过被称为自旋轨道耦合的一种机理而产生的。这样一种磷光跃迁可以从一种有机金属分子(如三(2-苯基吡啶)铱(III))的激发的金属至配体电荷转移(MLCT)状态观察到。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三重态能量”是指对应于在给定材料的磷光光谱中可辨识的最高能量特征的一种能量。该最高能量特征不必是具有磷光光谱中的最高强度的峰、并且可以是例如在这样一个峰的高能侧上的一个清楚肩台的局部最大值。
图1示出了一种有机发光器件100。这些图不必拉至成比例的。器件100可以包括一个基底110、一个阳极115、一个空穴注入层120、一个空穴传输层125、一个电子阻挡层130、一个发射层135、一个空穴阻挡层140、一个电子传输层145、一个电子注入层150、一个保护层155、以及一个阴极160。阴极160是一种复合阴极,具有一个第一传导层162以及一个第二传导层164。器件100可以通过将所描述的层按顺序沉积而制造。
基底110可以是提供所希望结构特性的任何合适基底。基底110可以是柔性或刚性的。基底110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塑料和玻璃是优选的刚性基底材料的例子。塑料和金属箔片是优选的柔性基底材料的例子。基底110可以是一种半导体材料以便有助于电路的制作。例如,基底110可以是一种其上制造了电路的硅晶片,它能够控制OLED进而被沉积在该基底上。可以使用其他基底。基底110的材料和厚度可以进行选择以得到所希望的结构的和光学的特性。
阳极115可以是足够导电以将空穴传输给这些有机层的任何合适的阳极。阳极115的材料优选具有高于约4eV的功函数(“高功函数的材料”)。优选的阳极材料包括: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如铟锡氧化物(ITO)和铟锌氧化物(IZO)、铝锌氧化物(AlZnO)、以及金属。阳极115(和基底110)可以是足够透明的以产生一个底部发射器件。一种优选的透明基底和阳极的组合是可商购的沉积在玻璃或塑料(基底)上的ITO(阳极)。在美国专利号5,844,363和6,602,540B2中披露了一种柔性且透明的基底-阳极组合,将它们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阳极115可以是不透明的和/或反射性的。一种反射性阳极115对于一些顶部发射的器件可以是优选的,以增大从该器件的顶部所发射的光的量。阳极115的材料和厚度可以进行选择以得到所希望的导电的和光学的特性。在阳极115为透明时,对于一种特定材料可以存在一个厚度范围,它是足够厚的以提供所希望的导电性、还是足够薄的以提供所希望的透明度。可以使用其他的阳极材料和结构。
空穴传输层125可以包括一种能够传输空穴的材料。空穴传输层130可以是本征的(未掺杂的)、或掺杂的。掺杂可以用来增强导电性。α-NPD和TPD是本征的空穴传输层的实例。一种p-掺杂空穴传输层的实例是以50∶1的摩尔比掺杂了F4-TCNQ的m-MTDATA,如在授予Forrest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3-0230980中所披露的,将该公开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可以使用其他空穴传输层。
发射层135可以包括一种能够在电流于阳极115与阴极160之间通过时发射光的材料。优选地,发射层135包含一种磷光发射材料,尽管也可以使用荧光发射材料。磷光材料是优选的,这是因为与此类材料相关的更高的发光效率。发射层135还可以包括一种能够传输电子和/或空穴的主体材料,它掺杂有一种可以捕集电子、空穴和/或激发子的发射材料,这样激发子通过一种光电发射机理而从该发射材料中松弛。发射层135可以包括一种组合了透明和发射特性的单一材料。无论该发射材料是一种掺杂剂还是一种主要成分,发射层135都可以包括其他的材料,如调谐该发射材料的发射的掺杂剂。发射层135可以包括多种能够以组合而发射所希望光谱的光的发射材料。磷光发射材料的例子包括Ir(ppy)3。荧光发射材料的例子包括DCM和DMQA。主体材料的例子包括Alq3、CBP和mCP。在授予Thompson等人的美国专利号6,303,238中披露了发射和主体材料的多个例子,将该专利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发射材料可以按几种方式包括在发射层135中。例如,可以将一种发射性小分子掺入一种聚合物之中。这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完成:通过将该小分子掺杂到该聚合物中或者作为单独的并且不同的分子种类;或者通过将该小分子掺杂到该聚合物的主链中以便形成一种共聚物;或者通过将该小分子作为一个侧基结合在该聚合物上。可以使用其他的发射层材料和结构。例如,一种小分子发射材料可以作为一种树枝状化合物的核心存在。
许多有用的发射材料包括结合至一个金属中心上的一个或多个配体。一种配体可以被称为“光活性的”,如果它直接贡献于一种有机金属发射材料的光活性特性的话。一种“光活性的”配体与一种金属结合可以提供在发射光子时电子从其移动并且向其移动的这些能级。其他配体可以被称为“辅助性的”。辅助性配体可以修饰该分子的光活性特性,例如通过改变一种光活性配体的能级,但是辅助性配体并不直接提供光发射中所涉及的能级。在一个分子中是光活性的配体在另一个中可能是辅助性的。这些光活性以及辅助性的定义意欲作为非限制性的理论。
电子传输层145可以包括一种能够传输电子的材料。电子传输层145可以是本征的(未掺杂的)或掺杂的。掺杂可以用来增强导电性。Alq3是一个本征的电子传输层的例子。一种n-掺杂的电子传输层的例子是以1∶1的摩尔比掺杂了Li的BPhen,如在授予Forrest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3-0230980中所披露的,将该公开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可以使用其他电子传输层。
该电子传输层的带电荷组分可以进行选择使得电子可以从阴极有效地注入该电子传输层的LUMO(最低未占分子轨道)能级中。该“带电荷组分”是对实际上传输电子的LUMO能级负责的这种材料。这种组分可以是该基础材料,或者它可以是一种掺杂剂。一种有机材料的LUMO能级一般可以通过该材料的电子亲和力进行表征,并且阴极的相对电子注入效率一般可以以该阴极材料的功函数的形式进行表征。这表示一个电子传输层以及相邻阴极的优选特性可以以该ETL的带电荷组分的电子亲和力以及该阴极材料的功函数的形式进行限定。具体地,为了实现高的电子注入效率,该阴极材料的功函数优选是不比该电子传输层的带电荷组分的亲和力高出多于约0.75eV,更优选地不多于约0.5eV。类似的考虑适用于电子被注入其中的任何的层。
阴极160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组合,使得阴极160能够传导电子并将它们注入器件100的这些有机层之中。阴极160可以是透明的或不透明的、并且可以是反射性的。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是合适的阴极材料的例子。阴极160可以是一个单层、或者可以具有一种复合结构。图1示出了一种复合阴极160,具有一个薄的金属层162以及一个较厚的传导性金属氧化物层164。在一种复合阴极中,较厚的层164的优选材料包括ITO、IZO、以及本领域已知的其他材料。美国专利号5,703,436、5,707,745、6,548,956B2和6,576,134B2(将其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披露了阴极(包括复合阴极)的例子,这些阴极具有一个薄的金属层如Mg∶Ag、带有一个上覆的透明的、导电的、溅射沉积的ITO层。阴极160的与下面的有机层接触的部分(无论它是一个单一层阴极160、一个复合阴极的薄金属层162、或是某个其他的部分)优选是用一种具有小于约4eV的功函数的材料(一种“低功函数的材料”)制成的。可以使用其他的阴极材料和结构。
阻挡层可以用来减小离开发射层的电荷载流子(电子或空穴)和/或激发子的数目。在发射层135与空穴传输层125之间可以布置一个电子阻挡层130,以阻挡电子在空穴传输层125的方向上离开发射层135。类似地,在发射层135与电子传输层145之间可以布置一个空穴阻挡层140,以阻挡空穴在电子传输层145的方向上离开发射层135。阻挡层可以用来阻挡激发子从该发射层中扩散出来。阻挡层的理论和用途在授予Forrest等人的美国专利号6,097,147和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3-0230980中更详细地进行了描述,将其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
如在此使用的、并且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术语“阻挡层”是指该层提供了一种阻碍,这种阻碍显著地抑制了电荷载流子和/或激发子传输通过该器件,而不是表明该层必须完全阻挡这些电荷载流子和/或激发子。在一种器件中这样一个阻挡层的存在可以产生与一种缺乏阻挡层的类似器件相比实质上更高的效率。同样,阻挡层可以用来将发射限定在一个OLED的所希望的区域。
总的来说,注入层包括一种可以改善电荷载流子从一个层(如一个电极或一个有机层)注入一个相邻有机层中的材料。注入层也可以起一种电荷传输的作用。在器件100中,空穴注入层120可以是改善空穴从阳极115注入空穴传输层125中的任何层。CuPc是可以用作空穴注入层(从ITO阳极115和其他阳极)的一种材料的例子。在器件100中,电子注入层150可以是改善电子注入电子传输层145中的任何层。LiF/Al是可以用作空穴注入层(从一个相邻层进入一个电子传输层)的一种材料的例子。可以使用其他材料或材料组合用于注入层。取决于一种具体器件的构型,可以将注入层布置在不同于器件100中所示的位置。注入层的更多实例在授予Lu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09/931,948中提供,将其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一个空穴注入层可以包括一种溶液沉积的材料,如一种旋涂的聚合物,例如PEDOT*PSS,或者它可以是气相沉积的小分子材料,例如CuPc或MTDATA。
一个空穴注入层(HIL)可以将阳极表面平面化或润湿以便提供从该阳极进入该空穴注入材料中的有效的空穴注入。一个空穴注入层还可以具有一种带电荷组分,它具有的HOMO(最高已占分子轨道)能级(如由它们在此描述的相对电离电势(IP)能量所定义的)有利地与该HIL的一侧上的相邻阳极层以及该HIL的相对一侧上的空心传输层相匹配。该“带电荷组分”是对实际上传输空穴的HOMO能级负责的材料。这种组分可以是该HIL的基础材料,或者它可以是一种掺杂剂。使用一种掺杂的HIL允许对该掺杂剂的电的特性进行选择、并且对主体的形态学特性(如润湿性、柔性、韧性、等等)进行选择。该HIL材料的优选特性是使得空穴可以从该阳极有效地注入该HIL材料之中。具体地,该HIL的带电荷组分优选具有的IP与该阳极材料的IP相比不大出多于约0.7eV。更优选地,该带电荷组分具有的IP与该阳极材料相比不大出多于约0.5eV。类似的考虑适用于空穴被注入其中的任何层。HIL材料进一步区别于常规的空穴传输材料(典型地用在OLED的空穴传输层中),因为此类HIL材料可以具有一个实质性小于常规空穴传输材料的空穴传导率的空穴传导率。本发明的HIL的厚度可以足够厚以便帮助平面化或润湿该阳极层的表面。例如,低至10nm的HIL厚度对于一个非常光滑的阳极表面是可接受的。然而,因为阳极表面趋于是非常粗糙的,所以在一些情况下高达50nm的HIL厚度可以是所希望的。
一个保护层可以用来在后来的制造过程中保护下面的层。例如,用来制造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上电极的过程可能损害有机层,并且可以使用一个保护层来减小或消除此种损害。在器件100中,保护层155可以减小阴极160的制造过程中对下面的有机层的损害。优选地,一个保护层对于其传输的这种类型的载流子(在器件100中是电子)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使得它并不显著地增大器件100的操作电压。CuPc、BCP、以及不同的金属酞菁是可以用在保护层中的材料的例子。可以使用其他材料或材料组合。保护层155的厚度优选是足够厚的使得只存在极小的或不存在由于沉积有机保护层160之后发生的制造过程造成的对下面的层的损害、还不是这样厚的以至于显著地增大了器件100的操作电压。保护层155可以进行掺杂以增大它的传导性。例如,一个CuPc或BCP保护层160可以掺杂有Li。保护层的更详细的说明可以在授予Lu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09/931,948中找到,将其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
图2示出了一种倒置的OLED 200。该器件包括一个基底210、一个阴极215、一个发射层220、一个空穴传输层225、以及一个阳极230。器件200可以通过将所描述的层按顺序沉积而制造。因为最常见的OLED构型具有一个布置在阳极上的阴极,而器件200具有布置在阳极230下面的阴极215,所以器件200可以被称为“倒置的”OLED。与关于器件100所描述的那些相类似的材料可以用在器件200的对应层中。图2提供了可以如何从器件100的结构中省略一些层的一个实例。
图1和图2中展示的这种简单的分层结构是作为非限制性实例提供的,并且应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可以与各种各样的其他结构相结合使用。所描述的具体材料和结构本质上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使用其他的材料和结构。功能性的OLED可以通过将所描述的不同的层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而实现,或者可以基于设计、性能、以及成本因素而完全省略多个层。也可以包括没有确切描述的其他层。可以使用除了确切描述的那些之外的材料。尽管在此提供的实例中许多都将不同的层描述为包括一种单一材料,但是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如主体和掺杂剂的混合物、或者更普遍地是一种混合物。同样,这些层可以具有不同的子层。在此给予这些不同的层的名称并非旨在进行严格限制。例如,在器件200中,空穴传输层225传输空穴并将空穴注入发射层220中、并且可以被描述为一种空穴传输层或一种空穴注入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一种OLED可以被描述为具有一个沉积在阴极与阳极之间的“有机层”。这个有机层可以包括一个单层、或者可以进一步包括例如关于图1和图2所描述的不同有机材料的多个层。
也可以使用没有确切描述的结构和材料,如包括多种聚合材料的OLED(PLED),如授予Friend等人的美国专利号5,247,190中所披露的,将其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作为另一个实例,可以使用具有一个单一有机层的OLED。OLED可以是叠层式的,例如像在授予Forrest等人的美国专利号5,707,745中所描述的,将其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该OLED结构可以偏离图1和图2中展示的简单的分层结构。例如,该基底可以包括一种有角度的反射性表面以改善出耦合(out-coupling),如在授予Forrest等人的美国专利号6,091,195中描述的一种台面结构、和/或如在授予Bulovic等人的美国专利号5,834,893中描述的一种坑式结构,将其通过引用以其整体结合在此。
除非另外指明,否则这些不同实施方案的任何一个层都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方法进行沉积。对于这些有机层,优选的方法包括热膨胀、喷墨,如美国专利号6,013,982和6,087,196中所描述的(将其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有机气相沉积(OVPD),如授予Forrest等人的美国专利号6,337,102中所描述的(将其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以及通过有机气相喷射印刷(OVJP)进行的沉积,如美国专利申请号10/233,470中所描述的(将其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其他合适的沉积方法包括旋涂和其他基于溶液的过程。基于溶液的过程优选是在氮气或一种惰性气氛中进行。对于其他的层,优选的方法包括热膨胀。优选的图案化方法包括通过掩蔽、冷焊接进行沉积,如在美国专利号6,294,398和6,468,819中所描述的(将其通过引用以其整体结合在此);以及与这些沉积方法中的一些如喷墨和OVJP相关的图案化。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可以将待沉积的材料进行改性以使得它们与一种特定的沉积方法兼容。例如,可以在小分子中使用取代基,如分枝或未分枝的并且优选含有至少3个碳的烷基和芳基基团,以增强它们经受溶液处理的能力。可以使用具有20个碳的取代基,并且3-20个碳是优选的范围。具有不对称结构的材料可能比具有对称结构的那些具有更好的溶液可处理性,因为不对称的结构可能具有更低的再结晶趋势。可以使用树枝状化合物取代基来增强小分子经受溶液处理的能力。
在此披露的这些分子可以按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取代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可以向具有三个二齿配体的化合物加入取代基,这样在添加这些取代基之后,这些二齿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在一起来形成例如一种四配体或六齿配体。可以形成其他的此类连接。认为这种类型的连接相对于一种不具有连接的类似化合物可以增大稳定性,这是由于本领域中普遍理解的所称的“螯合效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制造的器件可以结合到各种各样的消费者产品中,包括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监控器、电视、广告牌、用于内部或外部照射和/或发信号的灯、平视显示器(heads up display)、全透明显示器、柔性显示器、激光打印机、电话、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计算机、数码相机、摄录像机、反光镜、微显示器、车辆、大面积墙、剧院或露天屏幕、或一种标志。可以使用不同的控制机构来对根据本发明制造的器件进行控制,包括惰性基质以及活性基质。这些器件中许多是旨在用于对人而言舒适的温度范围内,如18度C至30度C、更优选在室温下(20-25度C)。
在此描述的材料和结构可以应用于除OLED之外的器件中。例如,其他光电器件如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光电探测器可以采用这些材料和结构。更概括地,有机器件如有机晶体管可以采用这些材料和结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可交联的离子化合物,它们可用于不同目的,包括充当有机电子器件中的传导性掺杂剂。这些离子化合物包括:(a)具有一个或多个反应性基团的电荷传输化合物的一种阳离子基;以及(b)一种反阴离子。此类离子化合物可以具有不同的特性,包括热力学稳定性、空穴注入/传输能力、电化学耐久性、和/或允许它们有用于制造有机电子器件的在有机溶剂中的可溶性。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离子化合物的阳离子可以是EP 1725079(Mitsubishi Chemical Corp.,2006年11月22日公布)或授予Iida等人的美国申请公开号2007/0207341(2007年9月6日公布)中披露的那些中的任何一种,将其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例如,该离子化合物可以具有以下化学式: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141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142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143
Ar1、Ar2、Ar3、和Ar4中每个互相独立地是一个芳基或杂芳基基团。如在此使用的,术语“芳基基团”是指芳基部分并且涵盖了包含至少一个芳环的结构,包括单环基团和多环的环系统。这些多环的环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环,其中两个碳原子被两个邻接的环共用(这些环是“稠合的”),其中这些环中至少一个是芳族的。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杂芳基基团”是指杂芳基部分并且涵盖了包含至少一个杂芳环的结构,该杂芳环包括从一至四个杂原子,包括单环基团和多环的环系统。这些多环的环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环,其中两个碳原子被两个邻接的环共用(这些环是“稠合的”),其中这些环中至少一个是杂芳香族的。
Ar1、Ar2、Ar3、和/或Ar4中的芳基和/或杂芳基基团可以对其使正电荷移位、给予电子接受能力和/或向阳离子提供热力学稳定性的能力进行选择。Ar1、Ar2、Ar3、和/或Ar4中的芳基和/或杂芳基基团还可以根据其增加该离子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可溶性的能力进行选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Ar1、Ar2、Ar3、和/或Ar4中的芳基和/或杂芳基基团各自互相独立地包含从1至5个环。Ar1、Ar2、Ar3、和/或Ar4中两个或多个相邻基团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稠合的环。
取决于特定的应用,Ar1、Ar2、Ar3、和/或Ar4中每一个的分子量将变化。在一些情况下,Ar1、Ar2、Ar3、和/或Ar4中每个的分子量是1,000或更小;并且在一些情况下是500或更小。该离子化合物的阳离子组分的分子量依赖特定的应用而变化。在一些情况下,该阳离子组分的分子量是在300-9,000的范围内;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在500-5,000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是在700-3,000的范围内。
通过具有这些范围内的阳离子的分子量,可以使得该离子化合物适合于在有机溶剂中的溶液处理并且可以使得它的迁移性充分受阻,这样它并不迁移进入一个OLED的发射层中(这可能造成磷光发射的淬灭)。如在此使用的,“溶液处理”是指一种过程,其中该有机材料在一种液体介质中被溶解、分散、或传输和/或从一种液体介质中被沉淀,或者是以溶液或者以悬浮液的形式。
芳基基团的实例包括苯、萘、蒽、菲、二萘嵌苯、并四苯、芘、苯并芘、屈、三亚苯、苊、芴、以及由此衍生的那些。杂芳基基团的实例包括:呋喃、苯并呋喃、噻吩、苯并噻吩、吡咯、吡唑、三唑、咪唑、噁二唑、噁唑、噻唑、四唑、吲哚、咔唑、吡咯并咪唑、吡咯并吡唑、吡咯并吡咯、噻吩并吡咯、噻吩并噻吩、呋喃并吡咯、呋喃并呋喃、噻吩并呋喃、苯并异噁唑、苯并异噻唑、苯并咪唑、吡啶、吡嗪、哒嗪、嘧啶、三嗪、喹啉、异喹啉、邻二氮(杂)萘、喹喔啉、菲啶、苯并咪唑、伯啶、喹唑啉、喹唑啉酮、薁、以及由此衍生的那些。可以用于Ar1、Ar2、和/或Ar3的芳基或杂芳基基团的具体实例包括以下各项: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151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161
Ar1、Ar2、Ar3、和/或Ar4中至少一个具有一个或多个反应性官能团。该反应性官能团可以位于Ar1、Ar2、Ar3、和/或Ar4上的任何地方。例如,该反应性官能团可以是Ar1、Ar2、Ar3、和/或Ar4环的任何一个上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如在此使用的,“反应性官能团”是指具有足够的反应性来与另一个分子上的一个可交联官能团形成至少一个共价键的任何原子、官能团、或一个分子的部分。该另一分子上的可交联官能团(该反应性官能团能够与之进行反应)的例子包括:乙烯基、丙烯酸酯、环氧化物、氧杂环丁烷、降冰片烯、三氟乙烯、苯并环丁烯、硅氧烷、马来酰亚胺、氰酸酯、乙炔基、na dimide、苯基乙炔基、联亚苯基、邻苯二甲腈、或硼酸。在一些情况下,这些反应性官能团能够与乙烯基、硅氧烷、或硼酸进行反应。
像这样,在一些情况下,该反应性基团是一个含乙烯基的基团、一个含丙烯酸酯的基团、一个含环氧化物的基团、一个含氧杂环丁烷的基团、一个含降冰片烯的基团、一个含三氟乙烯的基团、一个含稠合环丁烯的基团、一个含硅氧烷的基团、一个含马来酰亚胺的基团、一个含氰酸酯的基团、一个含乙炔基的基团、一个含nadimide的基团、一个含苯基乙炔基的基团、一个含联亚苯基的基团、一个含邻苯二甲腈的基团或一个含硼酸的基团。在一些情况下,该反应性官能团是一个含乙烯基的基团、一个含丙烯酸酯的基团、一个含环氧化物的基团、一个含降冰片烯的基团、一个含三氟乙烯的基团、或一个含稠合环丁烯的基团(即,一种环丁烯结构,其中2个相邻碳原子为Ar1、Ar2、Ar3、或Ar4中的一个环所共享)。
在一些情况下,该反应性官能团是一个含稠合环丁烯的基团。这种特征可能是有用的,因为该稠合环丁烯构型在室温下是稳定的并且因此在室温下保持不反应。然而,在一个更高温度下(例如在制造OLED中使用的烘烤温度),该环丁烯构型中的应变的环(strained ring)变得不够稳定,从而允许它是更加反应性的。
X1是一种卤素,并且在一些情况下,X1是碘、氯、或溴。X2是碳、氧、硫、或硒。X3是氮或磷。本发明的离子化合物的阳离子组分的具体例子包括以下这些:
Zn-是一个与这些离子化合物的阳离子组分相关联的反阴离子,其中“n”代表该反阴离子的化合价。该反阴离子Zn-可以是可以赋予该离子化合物热力学和/或电化学稳定性使得该离子化合物可以适用于电子器件如OLED中的不同阳离子中的任何一种。优选地,该阴离子上负电荷是扩散的,而不是被定域化的。因为该负电荷是扩散的,所以与该阳离子的相互作用是弱的,由此减小了它对阳离子的电荷传输作用的干扰。在某些实施方案中,Zn-可以是EP 1725079(Mitsubishi Chemical Corp.,2006年11月22日公布)或授予Iida等人的美国申请公开号2007/0207341(2007年9月6日公布)中披露的反阴离子中的任何一种,将其通过引用以其整体结合在此。在一些情况下,Zn-是具有以下化学式的四芳基硼酸酯: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181
Ar11-Ar14各自互相独立地是一个芳基或杂芳基基团。该芳基或杂芳基基团是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氟或氯原子取代的,这在使该阴离子上的负电荷移位方面可能是有用的。在一些情况下,Ar11-Ar14各自是一个全氟芳基基团。该反阴离子的分子量将依据具体的应用而变化。在一些情况下,该反阴离子的分子量是在100-4,000的范围内;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在200-2,000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是在300-1,000的范围内。通过具有这些范围内的阴离子的分子量,可以使得该离子化合物适合于在有机溶剂中的溶液处理并且可以使得它的迁移性充分受阻,这样它并不迁移进入一个OLED的发射层中(这可能造成磷光发射的淬灭)。在一些情况下,为了有助于溶液处理,该离子化合物在一种极性有机溶剂(例如,环己酮)中具有至少1mg/ml的溶解度;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在一种极性有机溶剂中是至少10mg/ml。
可以在本发明的离子化合物中使用的阴离子的实例包括: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191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201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使用本发明的离子化合物制造的有机电子器件。该有机电子器件可以是发光器件(OLED)、场效应晶体管、光电器件、光电探测器、以及类似物。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电子器件包括一个第一电极(阳极或阴极)、一个第二电极(阳极或阴极)、以及布置在这两个电极之间的一个有机层,其中该有机层是使用本发明的一种离子化合物制造的。在该电子器件是一种OLED时,该有机层可以是一个非电致发光层(即,在典型的运行条件下具有小于1cd/m2的发光)。例如,该有机层可以是一个空穴注入层、一个空穴传输层、一个电子注入层、或一个电子传输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有机层的制造涉及将该离子化合物交联(通过该阳离子组分上的反应性官能团)至一种充当该有机层中的主体材料的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上。该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能够传输空穴或电子。在此类情况下,该离子化合物可以充当该有机层中的一种传导性掺杂剂。例如,该离子化合物可以是一种电子受体(充当一种p型掺杂剂)或一种电子供体(充当一种n型掺杂剂)。
除了其电荷传输特性之外,该主体化合物还可以对于形态学特性进行选择使得它赋予该有机层(例如,润湿能力、平面化能力、柔性、韧性等)。该主体化合物可以是一种小分子、一种聚合物、或一种通过活化步骤(例如,通过热处理)被转化成聚合物的前体。不同的此类型主体化合物是本领域中已知的,包括:三芳基胺、酞菁、金属酞菁、卟啉、金属卟啉、吲哚并咔唑、金属络合物、含亚氨基茋的化合物、以及含咔唑的化合物。
为了有助于交联,该主体化合物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交联的官能团,它们可以与这些离子化合物的阳离子上的反应性官能团进行反应。可以使上述主体化合物中的任一种具有可交联的官能团这样它可以用在本发明中。在一些情况下,该主体化合物可以是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序列号11/951,879(2007年12月6日提交)标题为“Cross-Linkable Iridium Complexes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Using the Same”中所披露的可交联的铱络合物中的任何一种,将其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此类可交联的铱络合物包括以下这些: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211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221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231
此类可交联的铱络合物总体上可以用下面化学式I代表: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241
化学式I
每个L代表一个与该铱配位的配体,包括含有非定域的π电子、或者起作用来改善该铱络合物的可溶性(水性或有机的)、液晶(mesogenic)特性、或电荷传输能力的不同二齿配体中的任何一种。例如,该配体L可以是一种苯基吡啶或乙酰丙酮。
每个K也代表一种配体,包括一种结构R1-A-B-R2、间隔基团S、以及一个或多个可聚合基团P。变量“n”具有范围从1至3的整数值。在n=1时,这些配体L是彼此相同或不同的。在n=2或n=3时,配体K中的每个可以是彼此相同或不同的。
结构A-B代表彼此结合的一对芳环。环A和B各自是一个5或6元的环。环A上的原子X代表一个杂原子,它可以是氮或碳。结构A-B通过环A上的一个氮原子以及环B上的一个sp2杂化的碳而与该铱配位。
环A或B各自可以任选被取代基基团R1和R2取代,其中R1和R2各自代表一个或多个独立选择的位于它们的相应环上的任何位置的取代基。R1或R2可以被连接至或稠合至它们的相应环上。R1和R2取代基基团可以包括烷基基团、杂烷基基团、芳基基团、以及杂芳基基团。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烷基基团”是指烷基部分(moieties)并且涵盖了直链和支链烷基链两者。优选的烷基部分是含有一个至十五个碳原子的那些,并且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以及类似物。此外,这些烷基部分本身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所取代。如在此使用的术语“杂烷基基团”是指包含杂原子的烷基部分。
P代表一个附连至间隔基团S上的可聚合基团。如在此使用的,“可聚合基团”是指具有足够的反应性来与另一种可交联铱络合物、与一种交联剂、或与一种共聚单体形成至少一个共价键的任何原子、官能团、或一个分子的部分。变量“a”代表该间隔基团上的可聚合基团的数目并且可以具有1-5的整数值。在一些情况下,变量“a”具有的值是2或更大。在一些情况下,可聚合基体P是该间隔基团上的一个端基。
具有可交联官能团的主体化合物的更多实例包括授予Tierney等人的美国申请公开号2004/0175638(2004年9月9日公布)中所披露的那些,将其通过引用结合在此。其他实例包括在X.Jiang等人的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vol.12:11-12,pp.745-751(2002年12月)中披露的可聚合的含三芳基胺的全氟环丁烷(PFCB)。其他实例包括在E.Bellman等人的Chem.Mater.,vol.10:1668-1676(1998)中披露的带有侧基三芳基胺(TPA)的聚降冰片烯。其他实例包括在B.Domercq等人的Chem.Mater.,vol.15:1491-1496(2003)中描述的可交联的基于N,N’-双-(间甲苯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TPD)的空穴传输聚合物。其他实例包括在O.Nuyken等人的Designed Monomers&Polymers,vol.5:2-3,pp.195-210(2002)中描述的基于三芳基胺的空穴传输分子以及带有侧基氧杂环丁烷的聚合物。其他例子包括在授予Woo等人的美国专利号5,929,194(1999年7月27日发表)中所描述的可交联的或链可延长的聚芳基聚胺,将该专利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其他实例包括在A.Bacher等人的Macromolecules,vol.32:4551-4557(1999)中描述的具有丙烯酸酯基团的六烷氧基三苯撑(hexa-alkoxytriphenylene)。其他实例包括在E.Bacher等人的Macromolecules,vol.38:1640-1647(2005)中描述的可交联的空穴传导聚合物。其他实例包括在授予Farrand等人的美国专利号6,913,710(2005年7月5日发表)中所描述的反应性苯并二噻吩,将该专利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有机层是通过溶液处理制造的。该方法包括提供含有本发明的离子化合物以及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交联官能团的主体化合物的一种有机溶剂的溶液。该有机溶剂可以是在制造电子器件如OLED过程中常规使用的任何合适的有机溶剂(例如,THF、环己酮、氯仿、1,4-二噁烷、乙腈、乙酸乙酯、四氢萘酮、四氢化萘、氯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甲基异丁基酮、或它们的混合物)。该溶液还可以包含在有机电子器件的制造中使用的不同其他类型的有机材料中的任何一种,包括在OLED的制造中所使用的有机材料。在该溶液中该离子化合物相对于主体化合物的浓度将根据具体的应用而变化。在该离子化合物充当该有机层中的一个传导性掺杂剂时,在该溶液中该离子化合物相对于主体化合物的量可以是在按重量计0.05%-50%、或按重量计0.05%-25%、或按重量计0.05%-10%、或按重量计0.05%-1%的范围内。
将该溶液通过不同的溶液处理技术中的任何一种如旋涂或喷墨印刷来沉积在一个电极上。例如,可以将该溶液直接沉积在该电极上或者沉积在该电极上的另一个有机层上。然后,使这些离子化合物的阳离子组分上的反应性官能团与主体化合物上的可交联官能团进行交联。这种交联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手段进行,包括暴露于热量和/或光化学辐射(包括UV光、γ射线、或X射线)中。
本发明的电子器件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有机层,包括用于OLED的电致发光层。然后可以将另一个电极布置在这些有机层上。
在又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有机电子器件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使一种传导性掺杂剂交联至一种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上。如在此使用的,“传导性掺杂剂”是指一种有机小分子,它在作为一种添加剂施加于有机层上时增大了一种有机电子器件的该有机层的传导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传导性掺杂剂可以是可以用在OLED的有机层(如空穴注入层)中用来增大该有机层的传导性的不同有机小分子掺杂剂中的任何一种。例如,该传导性掺杂剂可以是授予Thompson的美国申请公开号2005/0230665(2005年10月20日公布)中所披露的那些中的任何一种,将其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在该传导性掺杂剂被用在OLED的一个空穴注入层中时,该传导性掺杂剂可以是能够接受来自主体化合物的电子的一种(即,一种p型掺杂剂)。为了用作一种电子受体,在一些情况下,该传导性掺杂剂的LUMO能级是大于主体化合物的电离电势;并且进一步,在一些情况下,该掺杂剂的LUMO能级可以比该主体化合物的HOMO能级小0.1、0.2、0.3、0.4、0.5、或1eV或更多。LUMO/HOMO能量和电离电势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技术中的任何一种进行测量,包括在授予Thompson的美国申请公开号2005/0230665(2005年10月20日公布)中所披露的那些,将其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
该传导性掺杂剂具有一个或多个以上描述的反应性官能团。在一些情况下,该传导性掺杂剂可以是(但不必受限于)以上描述的离子化合物中的一种。该主体化合物可以是以上披露的具有可交联官能团的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中的任何一种。
该方法包括提供该传导性掺杂剂与该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在一种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溶液混合物。该有机溶剂可以是在制造电子器件如OLED过程中常规使用的任何合适的有机溶剂(例如,THF、环己酮、氯仿、1,4-二噁烷、乙腈、乙酸乙酯、四氢萘酮、四氢化萘、氯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甲基异丁基酮、或它们的混合物)。该传导性掺杂剂在该溶液混合物中的浓度足以产生一个相对于未掺杂的有机层而言具有增大的传导性的有机层。像这样,在该溶液中该传导性掺杂剂相对于主体化合物的量可以是在按重量计0.05%-50%、或按重量计0.05%-25%、或按重量计0.05%-10%、或按重量计0.05%-1%的范围内。
该溶液混合物还可以包含在有机电子器件的制造中使用的不同的其他类型的有机材料中的任何一种,包括在OLED的制造中所使用的有机材料。将该溶液混合物通过不同的溶液处理技术中的任何一种如旋涂或喷墨印刷来沉积在一个电极上。例如,可以将该溶液直接沉积在该电极上或者沉积在该电极上的另一个有机层上。然后,使这些传导性掺杂剂上的反应性官能团与主体化合物上的可交联官能团进行交联。这种交联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手段进行,包括暴露于热量和/或光化学辐射(包括UV光、γ射线、或X射线)中。
也可以形成其他类型的有机层,包括用于OLED的电致发光层。然后可以将另一个电极布置在这些有机层上。
实例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代表性实施方案,包括此类实施方案可以如何进行。应理解的这些具体的方法、材料、条件、过程参数、装置以及类物不一定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按以下方式制备实例混合物1:
(1,2-二氢环丁次苄-4-基)二苯基甲醇的合成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281
将3-溴苯并环丁烯(1.5g,8.2mmol)溶解在50ml的THF中。将该溶液冷却到-78℃。向该溶液中加入丁基锂(在己烷中3.6mL、2.0M,9.0mmol)。45分钟后,以一部分加入二苯甲酮(1.34g,7.4mmol)。允许该反应加温至室温过夜。常规处理之后,使用1∶1二氯甲烷和己烷作为溶剂通过柱对残余物进行纯化。得到所希望的产物0.9g(42%的产率)。
4-(氯二苯基甲基)-1,2-二氢环丁苯的合成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282
将(1,2-二氢环丁烷次苄-4-基)二苯基甲醇(0.8g,2.8mmol)和乙酰氯(20ml,280mmol)在30mL甲苯中回流2小时。然后将该溶剂在减压下蒸发。将残余物不经纯化而用于下一步骤。得到所希望的产物0.8g。
化合物1的合成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283
将4-(氯二苯基甲基)-1,2-二氢环丁烷苯(0.44g,1.44mmol)和四(五氟苯基硼酸)钾(1.14g,1.59mmol)在30mL二氯甲烷中搅拌24小时。NMR表明反应完成。将固体过滤并蒸发溶剂。然后将残余物溶解在小量的二氯甲烷中并从己烷中沉淀出。将该沉淀过程重复三次并将固体在真空下干燥。得到1.15g所希望的产物(84%的产率)。
器件实例
制备了使用实例化合物1的器件并与使用对比化合物的器件进行比较。该对比化合物(在下面)是一种可商购的传导性掺杂剂,它不像化合物1,并不具有反应性官能团。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291
对比化合物
发射绿光的器件
使用化合物1以及该对比化合物制备了发绿光的OLED。将空穴注入材料HIL-1(作为主体材料)与化合物1或该对比化合物(作为传导性掺杂剂)一起溶解于一个环己酮溶液中。该溶液中化合物1或对比化合物的量是相对于主体材料为3wt%。为了形成该空穴注入层(HIL),将该溶液以4000rpm旋涂在一个图案化的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持续60秒。将得到的膜在250℃烘烤30分钟。薄膜在烘烤后变成不溶的。
在该HIL的顶部,通过旋涂还形成一个空穴传输层(HTL)然后是发射层(EML)。该HTL是通过将该空穴传输材料HTL-1在甲苯中的1wt%的溶液以4000rpm旋涂60秒而制成。将该HTL膜在200℃烘烤30分钟。烘烤后,该HTL变成一个不溶的膜。
该EMI包括一种主体材料(主体-1)以及一种绿色磷光掺杂剂(掺杂剂-1)作为发射材料。为了形成该EML,将含有主体-1和掺杂剂-1(总计0.75wt%)(具有的主体-1:掺杂剂-1重量比为88∶12)以1000rpm旋涂在该不溶的HTL上持续60秒,并然后在100℃烘烤30分钟。
按顺序真空沉积该空穴阻挡层(含有化合物HPT)、电子传输层(含有Alq3))、电子注入层(含有LiF)、以及铝电极。
使这些发绿光的器件在恒定的DC电流下运行。表1示出了这些发射绿光器件的试验结果。图3示出了这些器件的工作寿命,描绘为发光强度关于时间的曲线。这些结果证实,使用化合物1的这些器件的激励电压以及亮度效率与使用对比化合物的器件基本相同。然而,使用化合物1的这些器件具有更长的平均寿命(通过在室温下在20mA/cm2的恒定DC激励下亮度衰退至初始水平的80%所经历的时间进行测量)。此外,使用化合物1的这些器件具有与工作寿命相关的更一致的结果。尽管使用对比化合物的这些器件的寿命范围是从73-108(样品大小n=2),但是使用化合物1的这些器件的寿命显著更小地变化,范围是从104-122(样品大小n=2)。
认为使用化合物1的这些器件的优越性能产生自化合物1至主体材料上的交联。磷光发射极通过迁移进入发射层的掺杂剂而可以是对淬灭敏感的。特别对于离子掺杂剂,该掺杂剂(尤其是阳离子)在电应力下的迁移可能是个问题。像这样,该掺杂剂至主体材料上的交联可能减小该器件工作过程中掺杂剂泄漏进入发射层中的量。而且,对于通过溶液处理(通过掺杂剂至主体材料上的交联)形成的多层器件,在处理过程中掺杂剂的洗掉可以被减小。
表1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301
发射蓝光的器件
使用化合物1以及该对比化合物还制备了发蓝光的OLED。这些器件是以和发射绿光的器件相同的方式制造的,除了使用发射蓝光掺杂剂-2代替发射绿光掺杂剂-1,并且使用主体-2代替主体-1。对于使用对比化合物的器件CIE 1931的(x,y)颜色坐标是(0.19,0.39),对于使用化合物1的器件是(0.19,0.41)。因此,在两种器件中颜色发射是基本相同的。
图4示出了这些发射蓝光的器件的工作寿命,描绘为发光强度对于时间的曲线。使用对比化合物的器件具有仅仅60小时的寿命(通过在室温下在8.6mA/cm2的恒定电流密度下亮度衰退至900cd/m2初始亮度水平的80%所经历的时间进行测量),相比于使用化合物1的器件的310个小时(通过在室温下在5.5mA/cm2的恒定电流密度下亮度衰退至900cd/m2初始亮度水平的80%所经历的时间进行测量)。像这样,使用本发明的离子化合物可能在发射层中使用了蓝色磷光材料(它们通过迁移的掺杂剂而对淬灭特别敏感)的OLED中是特别有用的。
如在此使用的,缩写涉及以下材料:
CBP:        4,4′-N,N-二咔唑-联苯基
m-MTDATA     4,4′,4″-三(3-甲基苯基苯基氨基)三苯胺
Alq3:       三(8-羟基喹啉)铝(III)
Bphen:      4,7-二苯基-1,10-菲咯啉
n-BPhen:    n掺杂的BPhen(掺杂有锂)
F4-TCNQ:    氟-四氰基-醌二甲烷
p-MTDATA:   p掺杂的m-MTDATA(掺杂有F4-TCNQ)
Ir(ppy)3:   三(2-苯基吡啶)-铱
Ir(ppz)3:   三(1-苯基吡唑N,C(2′))-铱(III)
BCP:        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咯啉
TAZ:        3-苯基-4-(1′-萘基)-5-苯基-1,2,4-三唑
CuPc:       酞菁铜
ITO:        铟锡氧化物
NPD:        N,N’-二苯基-N-N’-二(1-萘基)-联苯胺
TPD:        N,N’-二苯基-N-N’-二(3-甲苯基)-联苯胺
BAlq:       二(2-甲基-8羟基喹啉并)4-苯基酚铝(III)
mCP:        1.3′-N,N-二咔唑-苯
DCM:        4-(二氰基亚乙基)-6-(4-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2-甲基)-4H-吡喃
DMQA:       N,N’-二甲基喹吖啶酮
PEDOT*PSS:聚(3,4-乙烯二氧噻吩)与聚磺苯乙烯的一种水性分散体(PPS)
Figure BPA00001280112900321
掺杂剂-1是A、B、C、和D比率为1.9∶18.0∶46.7∶32.8的一种混合物。

Claims (32)

1.一种离子化合物,具有以下化学式:
其中Ar1、Ar2、和Ar3各自互相独立地是一个芳基或杂芳基基团;
其中Ar1、Ar2、和Ar3中至少一个具有一个能够与乙烯基、丙烯酸酯、环氧化物、氧杂环丁烷、降冰片烯、三氟乙烯、苯并环丁烯、硅氧烷、马来酰亚胺、氰酸酯、乙炔基、nadimide、苯基乙炔基、联亚苯基、邻苯二甲腈或硼酸进行反应的反应性官能团;
其中X1是一种卤素Cl、Br、或I;
其中X2是C、O、S、或Se;
其中Zn-是一个反阴离子,其中“n”是该反阴离子的离子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化合物,其中该反应性官能团能够与乙烯基、硅氧烷或硼酸进行反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化合物,其中该反应性基团是一个含乙烯基的基团、一个含丙烯酸酯的基团、一个含环氧化物的基团、一个含氧杂环丁烷的基团、一个含降冰片烯的基团、一个含三氟乙烯的基团、一个含稠合环丁烯的基团、一个含硅氧烷的基团、一个含马来酰亚胺的基团、一个含氰酸酯的基团、一个含乙炔基的基团、一个含nadimide的基团、一个含苯基乙炔基的基团、一个含联亚苯基的基团、一个含邻苯二甲腈的基团或一个含硼酸的基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化合物,其中该反应性官能团是一个含乙烯基的基团、一个含丙烯酸酯的基团、一个含环氧化物的基团、一个含降冰片烯的基团、一个含三氟乙烯的基团、或一个含稠合环丁烯的基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子化合物,其中,该反应性官能团是一个含稠合环丁烯的基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化合物,其中,Ar1、Ar2、和Ar3各自互相独立地具有从1至5个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化合物,其中Zn-具有以下化学式:
Figure FPA00001280112800021
其中B是硼,并且Ar11-Ar14各自互相独立地是一个芳基或杂芳基基团;
其中Ar11-Ar14各自互相独立地是被F或Cl任选取代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子化合物,其中Zn-具有100-4,000范围内的分子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子化合物,其中Zn-是:
Figure FPA00001280112800022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化合物,其中,该离子化合物的阳离子是选自下组,其构成为:
Figure FPA00001280112800031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化合物,其中该离子化合物在环己酮中具有至少1mg/ml的溶解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化合物,其中该离子化合物是一种电子受体。
13.一种电子器件,包括:
一个第一电极;
布置在该第一电极上的一个第二电极;以及
布置在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一个有机层,其中该有机层是使用具有以下化学式的一种离子化合物制造的:
Figure FPA00001280112800032
其中Ar1、Ar2、和Ar3各自互相独立地是一个芳基或杂芳基基团;
其中Ar1、Ar2、和Ar3中至少一个具有一个能够与乙烯基、丙烯酸酯、环氧化物、氧杂环丁烷、降冰片烯、三氟乙烯、苯并环丁烯、硅氧烷、马来酰亚胺、氰酸酯、乙炔基、nadimide、苯基乙炔基、联亚苯基、邻苯二甲腈或硼酸进行反应的反应性官能团;
其中X1是一种卤素Cl、Br、或I;
其中X2是C、O、S、或Se;
其中Zn-是一个反阴离子,其中“n”是该反阴离子的离子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有机层是通过将该离子化合物交联至一种具有可交联的官能团的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上而制造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有机层是一个空穴注入层。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离子化合物充当该有机层中的一种p型掺杂剂。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是一种小分子。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是一种金属络合物。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是一种铱络合物。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铱络合物具有以下化学式:
其中L是与该铱配位的一个配体;
其中环A和环B各自是一个5或6元的芳环,并且其中A-B代表通过环A上的一个氮原子以及环B上的一个sp2杂化的碳原子而与该铱配位的一对结合的芳环;
其中该铱络合物的变量“n”具有1至3的一个整数值;
其中环A的X是一个碳或氮原子;
其中P是一个变量“a”具有1至5的一个整数值的可聚合基团;
其中S是一个间隔基团,它包括一个或多个独立选自下组的连接单元,该组的构成为:亚烷基、杂亚烷基、亚芳基、杂亚芳基、硼烷、醚、酯、胺、亚胺、酰胺、酰亚胺、硫醚、以及膦;并且
其中环A和B各自是分别被基团R1和R2任选取代的,其中R1和R2各自代表一个或多个位于它们的相应环的任何位置上的独立选择的取代基;其中这些取代基各自被稠合或连接至它们的对应环上,并且其中这些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其构成为:烷基、杂烷基、芳基、以及杂芳基。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铱络合物是选自下组,其构成为:
Figure FPA00001280112800051
Figure FPA00001280112800061
Figure FPA00001280112800071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是一种聚合物。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有机层是通过溶液处理制造的。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电子器件是一种有机发光器件。
25.一种制造电子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以下各项的一种溶液混合物:(a)具有一个反应性官能团的一种传导性掺杂剂;以及(b)具有一个可交联官能团的一种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
将该溶液混合物沉积在一个第一电极上;
使该传导性掺杂剂交联至该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上以形成一个有机的层;并且
在该有机层上布置一个第二电极。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交联步骤包括将该被沉积的溶液混合物加热。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有机层是一个空穴注入层。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溶液混合物沉积的步骤是通过溶液处理进行的。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传导性掺杂剂是一种能够接受来自该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的电子的电子受体。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传导性掺杂剂的LUMO能级是高于该主体电荷传输化合物的电离电势的。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电子器件是一种有机发光器件。
32.一种离子化合物,具有以下化学式:
Figure FPA00001280112800091
其中Ar1、Ar2、Ar3、和Ar4各自互相独立地是一个芳基或杂芳基基团;
其中Ar1、Ar2、Ar3、和Ar4中至少一个具有一个能够与乙烯基、丙烯酸酯、环氧化物、氧杂环丁烷、降冰片烯、三氟乙烯、苯并环丁烯、硅氧烷、马来酰亚胺、氰酸酯、乙炔基、nadimide、苯基乙炔基、联亚苯基、邻苯二甲腈、或硼酸进行反应的反应性官能团;
其中X3是N或P;
其中Zn-是一个反阴离子,其中“n”是该反阴离子的离子价。
CN200980124300.8A 2008-06-27 2009-05-08 可交联的离子掺杂剂 Active CN1020773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639708P 2008-06-27 2008-06-27
US61/076,397 2008-06-27
PCT/US2009/043255 WO2009158069A1 (en) 2008-06-27 2009-05-08 Cross linkable ionic dopan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7381A true CN102077381A (zh) 2011-05-25
CN102077381B CN102077381B (zh) 2014-10-22

Family

ID=41009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4300.8A Active CN102077381B (zh) 2008-06-27 2009-05-08 可交联的离子掺杂剂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84394B2 (zh)
EP (1) EP2291872A1 (zh)
JP (2) JP2011525918A (zh)
KR (1) KR101618896B1 (zh)
CN (1) CN102077381B (zh)
WO (1) WO200915806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1823A (zh) * 2017-01-19 2017-05-03 江西冠能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交联有机半导体主体材料及其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
CN109689617A (zh) * 2016-11-25 2019-04-26 株式会社Lg化学 芴衍生物、使用其的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04027A (zh) * 2016-11-25 2019-05-24 株式会社Lg化学 离子化合物、包含其的涂覆组合物和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13173942A (zh) * 2016-03-24 2021-07-2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电子接受性化合物和电荷传输膜用组合物、使用其的发光元件
CN116854600A (zh) * 2023-04-03 2023-10-10 上海辉纳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p型有机半导体掺杂剂及制备和钙钛矿半导体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74000B2 (en) * 2009-02-11 2012-05-0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Liquid compositions for inkjet printing of organic layers or other uses
US8674047B2 (en) 2010-05-11 2014-03-18 Plextronics, Inc. Doping conjugated polymers and devices
US20120049168A1 (en) * 2010-08-31 2012-03-01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Cross-Linked Charge Transport Layer Containing an Additive Compound
US9923152B2 (en) 2011-03-24 2018-03-20 Merck Patent Gmbh Organic ionic functional materials
US9397294B2 (en) 2011-07-05 2016-07-19 Solvay Usa, Inc. Vertically phase-separating semiconducting organic material layers
EP2543671A1 (de) * 2011-07-08 2013-01-09 cynora GmbH Querverknüpfung und Stabilisierung von organischen Metallkomplexen in Netzwerken
CN103959392B (zh) * 2011-10-04 2016-12-07 索尔维美国有限公司 用于空穴注入和传输层的经改善的掺杂方法
JP6119171B2 (ja) * 2012-10-05 2017-04-2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イリジウム錯体化合物、該化合物及び溶剤を含有する組成物、該化合物を含有する有機電界発光素子、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CA2939263C (en) * 2014-02-10 2024-01-09 Timothy P. Bende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comprising boron subphthalocyanine
JP6264143B2 (ja) * 2014-03-27 2018-01-24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イリジウム錯体化合物、該化合物を含む組成物、有機電界発光素子、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WO2016026123A1 (en) 2014-08-21 2016-02-25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oxygen substituted benzocyclobutenes and dienophil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containing same
WO2016026122A1 (en) 2014-08-21 2016-02-25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enzocyclobutenes derived composition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containing the same
EP3413370B1 (en) 2014-08-21 2019-09-25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xygen substituted benzoclobutenes derived composition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6943241B2 (ja) * 2016-06-24 2021-09-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US10062860B2 (en) * 2016-07-20 2018-08-28 Joled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2143264B1 (ko) * 2016-11-25 2020-08-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아민계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101058B1 (ko) * 2016-11-25 2020-04-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플루오렌 유도체,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GB2572524A (en) * 2017-03-06 2019-10-09 Lomox Ltd Cross-linkable organometallic light emitting ligands and complexes
KR102133626B1 (ko) * 2017-03-07 2020-07-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코팅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130880B1 (ko) * 2017-03-07 2020-07-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123720B1 (ko) * 2017-03-07 2020-06-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코팅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206819B1 (ko) * 2018-05-14 2021-01-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547153B1 (ko) * 2022-03-04 2023-06-26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유기 발광 복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박막의 패터닝 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조성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02114A1 (de) * 1989-01-25 1990-08-02 Basf Ag Strahlungsempfindliche, ethylenisch ungesaettigte, copolymerisierbare sulfoniumsalz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S5093698A (en) * 1991-02-12 1992-03-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5120884A (en) * 1991-02-14 1992-06-09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Preparation of hydroxy arylcyclobutenes
JP3249297B2 (ja) * 1994-07-14 2002-01-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US5929194A (en) * 1996-02-23 1999-07-27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Crosslinkable or chain extendable polyarylpolyamines and films thereof
US5773130A (en) * 1996-06-06 1998-06-30 Motorola, Inc. Multi-col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2000196140A (ja) * 1998-12-28 2000-07-14 Sharp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とその製造法
DE60012000T2 (de) * 1999-04-06 2005-08-18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td. Verfahren zur dotierung von polymeren
KR100320773B1 (ko) 1999-05-31 2002-01-17 윤종용 포토레지스트 조성물
DE10058578C2 (de) * 2000-11-20 2002-11-28 Univ Dresden Tech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mit organischen Schichten
DE60206506T2 (de) * 2001-07-09 2006-07-13 Merck Patent Gmbh Polymerisierbare verbindungen für den ladungstransport
WO2003088271A1 (en) * 2002-04-08 2003-10-23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Doped organic carrier transport materials
DE60305570T2 (de) * 2002-04-24 2007-05-03 Merck Patent Gmbh Reaktive mesogene Benzodithiophene
DE10357044A1 (de) * 2003-12-04 2005-07-14 Novaled Gmbh Verfahren zur Dotierung von organischen Halbleitern mit Chinondiiminderivaten
JP4692025B2 (ja) * 2004-03-11 2011-06-0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膜用組成物及びイオン化合物、それを用いた電荷輸送膜及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並びに、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電荷輸送膜の製造方法
EP2325191A1 (en) * 2004-03-11 2011-05-25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for charge-transporting film and ion compound, charge-transporting film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same
KR100637450B1 (ko) * 2005-02-16 2006-10-23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플루오로알킬술폰늄염의 광산발생기가 치환된 화합물과 이를 중합한 공중합체
JP5148090B2 (ja) 2005-11-16 2013-02-2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材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US7678528B2 (en) * 2005-11-16 2010-03-16 Az Electronic Materials Usa Corp. Photoactive compounds
US7629106B2 (en) * 2005-11-16 2009-12-08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Resist composition and patterning process using the same
WO2007077766A1 (ja) * 2005-12-27 2007-07-12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5100115B2 (ja) 2006-03-16 2012-12-19 東洋合成工業株式会社 スルホニウム塩及び酸発生剤
ATE554065T1 (de) * 2006-10-04 2012-05-15 Basf Se Sulfoniumsalz-fotoinitiatoren
US8119255B2 (en) * 2006-12-08 2012-02-21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Cross-linkable iridium complexes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using the same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3942A (zh) * 2016-03-24 2021-07-2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电子接受性化合物和电荷传输膜用组合物、使用其的发光元件
CN113173941A (zh) * 2016-03-24 2021-07-2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电荷传输性离子化合物和电荷传输膜用组合物、使用其的发光元件
US11165037B2 (en) 2016-11-25 2021-11-02 Lg Chem,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CN109863212B (zh) * 2016-11-25 2021-12-14 株式会社Lg化学 离子化合物以及包含其的涂覆组合物和有机发光器件
CN109863212A (zh) * 2016-11-25 2019-06-07 株式会社Lg化学 离子化合物以及包含其的涂覆组合物和有机发光器件
CN109983087A (zh) * 2016-11-25 2019-07-05 株式会社Lg化学 涂覆组合物和有机发光器件
CN109689617A (zh) * 2016-11-25 2019-04-26 株式会社Lg化学 芴衍生物、使用其的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1765921B2 (en) 2016-11-25 2023-09-19 Lg Chem, Ltd. Ionic compound, and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11737300B2 (en) 2016-11-25 2023-08-22 Lg Chem, Ltd.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9804027A (zh) * 2016-11-25 2019-05-24 株式会社Lg化学 离子化合物、包含其的涂覆组合物和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09689617B (zh) * 2016-11-25 2021-12-14 株式会社Lg化学 芴衍生物、使用其的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1228011B2 (en) 2016-11-25 2022-01-18 Lg Chem, Ltd. Ionic compound, coatin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ame,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CN109983087B (zh) * 2016-11-25 2022-01-25 株式会社Lg化学 涂覆组合物和有机发光器件
CN106611823A (zh) * 2017-01-19 2017-05-03 江西冠能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交联有机半导体主体材料及其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
CN106611823B (zh) * 2017-01-19 2018-07-10 江西冠能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交联有机半导体主体材料及其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
CN116854600A (zh) * 2023-04-03 2023-10-10 上海辉纳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p型有机半导体掺杂剂及制备和钙钛矿半导体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525918A (ja) 2011-09-29
JP2014208642A (ja) 2014-11-06
KR101618896B1 (ko) 2016-05-09
JP5878585B2 (ja) 2016-03-08
CN102077381B (zh) 2014-10-22
US9184394B2 (en) 2015-11-10
WO2009158069A1 (en) 2009-12-30
US20110089411A1 (en) 2011-04-21
EP2291872A1 (en) 2011-03-09
KR20110037972A (ko) 201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7381B (zh) 可交联的离子掺杂剂
CN102222782B (zh) 有机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7683536B2 (en) OLEDs utilizing direct injection to the triplet state
US6891326B2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organic devices
KR101756498B1 (ko) 부가 화합물을 함유하는 가교 전하 운반 층
US8293385B2 (e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phthalimide compounds
US7728512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an external microcavity
US20090130296A1 (en) Fabrication of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by Ink-Jet Printing at Low Temperatures
WO2008140657A1 (en)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having host and dopant functionalities
CN102881842A (zh) 用于有机发光器件的有机/无机复合层
US20040096570A1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organic devices
US20060251921A1 (en) OLEDs utilizing direct injection to the triplet state
Hassan et al.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phthalimide compoun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