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2267A - 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2267A
CN102072267A CN2010105632688A CN201010563268A CN102072267A CN 102072267 A CN102072267 A CN 102072267A CN 2010105632688 A CN2010105632688 A CN 2010105632688A CN 201010563268 A CN201010563268 A CN 201010563268A CN 102072267 A CN102072267 A CN 102072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tainer
differential control
torque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632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2267B (zh
Inventor
岩野彰
村松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Warner KK
Original Assignee
NSK Warner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Warner KK filed Critical NSK Warner KK
Publication of CN102072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2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2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22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8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 F16D41/1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with self-actuated reversing
    • F16D41/105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with self-actuated reversing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being of circular cross-section, of only one size and wedging by rolling movement not having an axial component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races, one of which is cylindr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包括:外轮,其内周具有凸轮部;内轮,其相对于外轮在内径方向上分离,并且相对于上述外轮自由旋转地呈同心状配置;扭矩传递构件,其配置在外轮和内轮之间,用于传递扭矩;保持器,其用于保持扭矩传递构件,且能够沿周向滑动,被差动控制;弹簧,其被保持器支承,能够施力以使扭矩传递构件与凸轮面卡合。

Description

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其用于汽车的动力传递机构和辅助驱动系统等,沿正转方向和逆转方向两个方向进行动力的传递和切断。
背景技术
一般的,双向离合器在汽车的动力传递机构和辅助驱动系统等中被用作切换动力的传递路径的机构。例如,在具有内燃机和电动机两个动力源的油电双动力车中,在利用除内燃机之外的电动机行进的情况下,经由双向离合器将电动机的动力沿正逆两个旋转方向传递到输出轴。另外,如日本特开2002-520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344796号公报和日本特开平10-53044号公报所述,双向离合器还用于兼用电动机的辅机驱动系统、四轮驱动车辆的中央差速器等。
上述的日本特开2002-520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344796号公报和日本特开平10-53044号公报中的双向离合器为在内轮和外轮中的任意一方上形成圆筒面,在内轮和外轮中的另一方上形成凸轮面,在圆筒面和凸轮面之间夹设有滚柱、楔块等扭矩传递构件,该双向离合器采用如下结构,即,将扭矩传递构件保持在凸轮面的中立位置或一侧的卡合位置,通过电磁离合器机构、摩擦驱动机构来切换保持扭矩传递构件的保持器的相位。
但是,在扭矩传递构件被保持在凸轮面的中立位置的装置中,由于利用设在保持器上的施力部件来保持扭矩传递构件,因此存在不能可靠地将扭矩传递构件保持在中立位置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扭矩传递构件被保持在凸轮面的一方的卡合位置的装置中,由于圆筒面和扭矩传递构件滑接,因此在双向离合器非工作时(空转时)产生阻力矩(拖曳转矩),并由此而引起燃油利用率降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该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能够在对保持器进行差动控制的同时,可靠地在正转方向和逆转方向上将旋转锁止,而且,在空转状态下,也不会产生阻力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外轮,其内周具有凸轮部;内轮,其相对于外轮在内径方向上分离,并且相对于上述外轮自由旋转地配置成同心状;扭矩传递构件,其配置在外轮和内轮之间,用于传递扭矩;保持器,其用于保持扭矩传递构件,能够沿周向滑动,且被差动控制;弹簧,其被保持器支承,能够施力从而使扭矩传递构件与凸轮面卡合。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在对保持器进行差动控制的同时,能够在正转方向和逆转方向上可靠地锁止旋转,而且,在空转状态下也不会产生阻力矩。
本发明所使用的用语“扭矩传递构件”是指与外轮的凸轮面和内轮的外周面卡合(啮合)并传递扭矩的构件。该扭矩传递构件只要能够与外轮的凸轮面卡合即可,而与形状无关。作为扭矩传递构件的例子,可以是滚柱、球体、球体状的楔块等各种的形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的局部剖视图,表示沿正转方向进行扭矩传递的状态。
图3是表示图2的状态下的切换盘的位置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的局部剖视图,表示沿逆转方向进行扭矩传递的状态。
图5是表示图4的状态下的切换盘的位置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的局部剖视图,表示空转状态,表示在内外轮之间不进行扭矩传递的状态。
图7是表示图6的状态下的切换盘的位置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的主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的动作的示意剖视图,表示沿正转方向进行扭矩传递的状态。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的动作的示意剖视图,表示沿逆转方向进行扭矩传递的状态。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的动作的示意剖视图,表示位于中立位置且不传递扭矩的空转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例是用来作为示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另外,各附图中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的轴向剖视图。
如图1所示,双向离合器30具有:内轮2,其为经由未图示的轴承支承于未图示的外壳的输出轴,能够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双向自由旋转;外轮1,其通过花键60以不能旋转的方式与未图示的外壳连接。内轮2经由轴承6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外轮1。
在外轮1的内周形成有多个凸轮部12(后述),在内轮2的外周面和各凸轮部12之间夹设有滚柱3。滚柱3被配置在外轮1和内轮2之间的一对保持器6、7(后述)保持,且被后述的折叠弹簧5向与凸轮部12的凸轮面啮合的方向施力。
在双向离合器30的轴向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能够在规定范围内自由转动地与外轮1嵌合的环状切换盘50(详细见后述),通过切换该切换盘50的手柄51,来控制双向离合器的旋转方向。该切换盘50通过固定在外轮1上的定位器61来防止其沿轴向拔出。
对于只有与未图示的驱动轴连接的内轮2旋转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的那样,滚柱3相对于凸轮面40、41中立,因此内轮2的旋转不会受到双向离合器30的阻碍,不会引起由阻力矩引起的动力损失等。
即,在滚柱3为中立的状态下,内轮2能够在自由的状态下沿两个方向旋转。如图2和图3所示,在滚柱3在右方向上啮合时,内轮2的正旋转(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被阻止而只能进行逆旋转的旋转。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当滚柱3在左方向上啮合时,内轮2的逆旋转(逆时针旋转)被阻止而只能进行正旋转方向的旋转。本发明的双向离合器30被用在能够进行正逆双向的动力传递的部位,通过切换手柄51,能够仅传递一个方向的动力,在中立时能够切断两个方向的力的传递。
与手柄51一体的切换盘50限制保持器6至9的滑动(移动)。由此,在使手柄51向正方向(顺时针方向)位移时,如下所述,保持器6至9在使盘簧25挠曲的同时相对外轮1相对滑动,直到保持器的凸部抵接到移动限制凹部10的端面为止,在该时点,滚柱3与凸轮面40卡合。结果,限制了内轮2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内轮2只能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在使手柄51向逆转方向(逆时针方向)位移时,滚柱3与凸轮面41卡合,因此限制了内轮2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内轮2只能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图2和图3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向离合器30在正转方向(顺时针方向)啮合从而使内轮2仅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参照图2对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3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简化说明,将“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称作“双向离合器”。另外,以下的说明是用于例示本发明的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双向离合器30包括:外轮1,其具有圆筒形的内周面;内轮2,其相对于外轮1在内径方向分离且能够相对自由旋转地配置成同心状,并具有圆筒形的外周面。双向离合器30还包括:多个滚柱3,其为配置在外轮1和内轮2之间的传递扭矩的扭矩传递构件,外形为圆筒形,具有圆形的轴向截面;保持器6、7、8、9,用于保持滚柱3。滚柱3被配置为能够在周向上转动,另外,保持器6至9被配置为能够在周向上自由滑动。
在外轮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作为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的凹坑4。凹坑4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设有6处。在凹坑4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与滚柱3啮合(卡合)的凸轮部12。
配置在形成于外轮1和内轮2之间的环状的空间的保持器6至9分别为与环状的空间互补的截面形状。各保持器6至9包括:具有与外轮1的内周面相互补的曲率的上表面、具有与内轮2的外周面相互补的曲率的底面。一对保持器6和7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且分别在各自的周向的端面15和端面16上设有保持后述的弹簧的凹部(后述)。另外,在另一侧的端面17和端面18上什么也没有设置,如图1所示,另一侧的端面17和端面18以能够相互抵接的方式相对。如图8至图10所示,保持器6和7以由端面15和端面16夹持滚柱3的方式配置。
与滚柱3的个数相对应,配置在周向上的多个保持器中的一部分与保持器6和7的结构不同。设置在周向上的一个位置的保持器8和9在周向的两个端面上具有凹部。保持器8的周向的一个端面19与保持器6和7的端面15和16为相同的结构,且设有插入弹簧的凹部31。另外,保持器8的周向的一个端面20上设有用于插入盘簧25的凹部26。
保持器9的周向的一个端部21与保持器6和保持器7的端面15和16为相同的结构,且设有用于插入弹簧的凹部32。另外,保持器9的周向的另一端面22设有用于插入盘簧25的凹部28。凹部26和凹部28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当保持器8、9的端面20和22接触时,凹部26和凹部28相对配置,从而形成配置了盘簧25的一个周向空间。
保持器8具有与端面20处于同一平面且从端面20向外径方向延伸的凸部27,另外,保持器9具有与端面22处于同一平面且从端面22向外径方向延伸的凸部29。该凸部27和29与设置在外轮1的内周面上的向外径方向凹陷的移动限制凹部10嵌合,且能够在凹部10的周向长度的范围内移动。限制凸部27和凸部29在周向上的移动的移动限制凹部10在周向上设有一处且位于凹坑4之间。
移动限制凹部10包括周向的两个端部13和14,通过后述的作用,凸部27通过与端部14抵接而被限制移动,凸部29通过与端部14抵接而被限制移动。
为了对滚柱3施力,在保持器6和7的各自的凹部33和34(图8至图10)内插入有折叠弹簧5。另外,与滚柱3啮合的凸轮部12包括:凸轮面40,其在外轮1和内轮2进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时与滚柱3啮合;凸轮面41,其在外轮1和内轮2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时与滚柱3啮合;空转面42,其形成在凸轮面40和凸轮面41中间且在空转时保持滚柱3。
凸轮面40、凸轮面41、空转面42如图示那样连续形成于外轮1的凹坑4,分别为具有规定的曲率的面。凸轮面40和41作为从外径侧向内径侧倾斜的曲面而形成,但只要具有凸轮功能即可,也可以形成为直线状的斜面。
保持器6至9的具有插入折叠弹簧5的凹部的端面15、16、19、21分别具有相同的形状。形成凹部的外径侧的凸缘和内径侧的凸缘的周向的长度不同。例如,如图8至图10所示,在保持器6中,与内径侧凸缘43相比,外径侧凸缘44的周向的长度短。另外,在保持器7中,与内径侧凸缘46相比,外径侧凸缘45的周向的长度短。这是所有的保持器的插入折叠弹簧5的端面共通的结构。
具有与其他的保持器不同的形状的保持器8和9在轴向的一个端面上分别具有沿轴向突出的圆筒状的突起23和突起24。上述突起23和24与图3等所示的切换盘50的周向的长孔52嵌合。环状的切换盘50具有用于切换双向离合器30的旋转方向的手柄5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双向离合器30的轴向的一端。
双向离合器30在圆周方向的4个位置设置有保持器6和7,在圆周方向的2个位置设置有一对保持器8和9。一对保持器8和9配置在沿圆周方向大致相差180度相位的位置,保持器6和7在一对保持器8和9之间配置有两组。滚柱3在圆周方向上配置有6个。当然,它们的个数能够根据需要变更。
保持器以环状设置有多个,包括与切换盘50卡合的一对保持器8和9以及不与切换盘50卡合的保持器6和7。
以下,参照图2至图10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向离合器3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使外轮1为固定状态,使内轮2的旋转向外轮侧传递。另外,图3、图5、图7是从图1中的右方向看到的图1所示的双向离合器的主视图,省略了定位器61的图示。
[在顺时针方向(正转方向)啮合的状态]
图2和图3表示双向离合器30在顺时针方向(正转方向)啮合的状态。在图2中省略了切换盘50的图示。
如图3所示,在将手柄51切换到正转方向时,与切换盘50的长孔52嵌合的保持器8的突起23与长孔52的端部53抵接,使切换盘50无法继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是因为,通过切换盘50的转动,使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了的保持器8的端面20如图2明确所示的那样与保持器9的端面22抵接。通过端面20与端面22抵接,使保持器8的凸部27和保持器9的凸部29抵接。由此,从表面上来看,通过保持器8的移动而被推压并沿周向位移了的保持器9与保持器8一体地移动,当凸部29抵接到移动限制凹部10的周向的端部14时,保持器9无法继续移动。
当成为上述的状态时,如图2所示,保持器9的端部21使滚柱3向凸轮面40方向移动,并通过插入端部21的凹部内的折叠弹簧5沿顺时针方向施力。由此,滚柱3与凸轮面40和内轮2的内周面卡合,即啮合。此时,从表面上来看,隔着滚柱3与保持器8相对的保持器7与保持器6成一体地随着内轮的旋转而旋转,并向滚柱3方向移动。由此,保持器7的折叠弹簧5将滚柱3向着其与凸轮面40(参照图8至图10)卡合的方向施力。即,没有被保持器9施力的滚柱3由保持器7进行施力。结果,内轮2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被限制,而只能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能够进行向逆时针方向的扭矩传递。
[在逆时针方向(逆转方向)啮合的状态]
图4和图5表示双向离合器30在逆时针方向(反转方向)啮合的状态。在图4中省略了切换盘50的图示。
在逆时针方向的滚柱3的啮合为与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完全相反的动作。如图5所示,在将手柄51切换到逆转方向时,与切换盘50的长孔52嵌合的保持器9的突起24与长孔52的端部54抵接,而使切换盘50无法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是因为,由于切换盘50的转动,而使沿逆时针方向移动了的保持器9的端面22如图4明确所示的那样与保持器8的端面20抵接。由于端面20与端面22抵接,使保持器8的凸部27和保持器9的凸部29抵接。由此,从表面上来看,由于保持器9的移动而被推压并沿周向位移了的保持器8与保持器9一体地移动,当凸部27抵接到移动限制凹部10的周向的端部13时,保持器8无法继续移动。
当成为上述的状态时,如图4所示,保持器8的端部19使滚柱3向凸轮面41方向移动,并通过插入端面19的凹部的折叠弹簧5沿逆时针方向施力。由此,滚柱3与凸轮面41和内轮2的内周面卡合,即啮合。此时,从表面上来看,隔着滚柱3与保持器9相对的保持器6同保持器7成一体地随着内轮的旋转而旋转,并向滚柱3方向移动。由此,保持器6的折叠弹簧5将滚柱3向着其与凸轮面41(参照图8至图10)卡合的方向施力。即,没有被保持器8施力的滚柱3由保持器6进行施力。结果,内轮2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被限制,而只能够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能够向顺时针方向传递扭矩。
在如图2至图5所示的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传递旋转扭矩时,其他的滚柱3当然也全部同步地与规定的凸轮面啮合。夹着滚柱3的一对保持器被差动控制,一个保持器的弹簧对滚柱3施力,另一个保持器离开滚柱3,弹簧也不对滚柱施力。对于该点,利用图8至图10进行后述说明。
[中立位置(内轮的空转状态)]
图6和图7表示双向离合器30在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都没有啮合的状态。即,在该状态下,内轮2不与滚柱3啮合,因此能够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旋转。在图6中省略了切换盘50的图示。
当将手柄51切换到中立位置时,切换盘50被维持在图7所示的中立位置。此时,保持器8和9位于在移动限制凹部10的端部13和14之间配置各自的凸部27、29的周向位置。凸部27和29不与端部13和14抵接。在该状态下,具有凸部27的保持器8和具有凸部29的保持器9不受来自手柄51的向着正转方向的力和向着逆转方向的力,因此,在盘簧25的施力的作用下,沿周向的相反方向分离。因此,如图7所示,保持器8的突起23与长孔52的端部53抵接,保持器9的突起24与长孔52的端部54抵接。
在中立位置,滚柱3为被周向两侧的两个保持器和折叠弹簧5夹持的状态,如图6所示,位于凸轮部12的最向外径侧凹陷的中央部,且与内轮2的外周面分离,与外轮1的凸轮面40和凸轮面41都不啮合。因此,内轮2能够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双向旋转。即,内轮2空转。在该中立时不产生阻力矩。因此能够防止由此而引起的燃油利用率降低。
接下来,利用图8至图10对本发明的双向离合器30的动作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8是用于说明双向离合器的动作的示意剖视图,与图2和图3相对应,表示在顺时针方向(正转方向)啮合的状态。另外,图9是用于说明双向离合器的动作的示意剖视图,与图4和图5相对应,表示在逆时针方向(逆转方向)啮合的状态。另外,图10是用于说明双向离合器的动作的示意剖视图,与图6和图7相对应,表示滚柱3位于与凸轮面40和凸轮面41都不啮合的中立位置,内轮2能够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旋转,即空转状态。
在图8中,双向离合器30在顺时针方向啮合。内轮2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被限制,而只能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能够向逆时针方向传递扭矩。此时,夹着滚柱3而相对的一对保持器6和7中的、位于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的保持器7以折叠弹簧5对滚柱3施力的方式向旋转方向(图8中的右侧)移动。由此,滚柱3同凸轮面40及内轮2的外周面可靠地啮合。另一方面,位于旋转方向侧的保持器6以离开滚柱3的方式移动,保持器6的折叠弹簧5离开滚柱3而不对滚柱3施力。
接下来,双向离合器30沿逆转方向传递扭矩的情况与图8的情况完全相反。如图9所示,双向离合器30在逆时针方向啮合。内轮2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被限制,而只能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能够向顺时针方向传递扭矩。此时,夹着滚柱3而相对的一对保持器6和7中的、位于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的保持器6以折叠弹簧5对滚柱3施力的方式向旋转方向(图9中的左侧)移动。由此,滚柱3同凸轮面41及内轮2的外周面可靠地啮合。另一方面,位于旋转方向侧的保持器7以离开滚柱3的方式移动,且保持器7的折叠弹簧5离开滚柱3而不对滚柱3施力。
如上所述,通过一对保持器的差动,由一个保持器通过折叠弹簧5施加啮合所需要的施力,而另一个保持器与滚柱3不接触,也不施加折叠弹簧5的施力。
图10表示双向离合器30位于中立位置,滚柱3同凸轮面40和凸轮面41都不啮合的状态,并且表示内轮2能够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旋转,即空转状态。在该状态下,滚柱3被一对保持器6和7夹持,且通过来自各个折叠弹簧5的施力,离开内轮2的外周面,即与内轮2的外周面分离,在该状态下,滚柱3位于凸轮部12的周向的中央的凹陷42。滚柱3以被一对折叠弹簧5夹持的方式保持,且以具有一定空隙的状态离开内轮2的外周面和外轮1的凹陷42。因此,在空转时不产生阻力矩。
为了在中立位置可靠地保持滚柱3,并使滚柱3离开内轮2的外周面,保持器6至9具有图示的形状。所有的保持器的与滚柱3相对的端部的形状与以下说明的机构相同,在此,以图10为例来说明保持器6和7。在中立位置,保持器6和7的端面17、18不抵接,呈分离状态。
保持器6和7在滚柱3侧开口,且分别具有凹部33、34。如上所述,在凹部33和34内分别夹设有折叠弹簧5。保持器6包括:内径凸缘43,其沿周向延伸;外径凸缘44,其沿周向延伸且具有比内径凸缘43短的周向长度,保持器7包括:内径凸缘46,其沿周向延伸;外径凸缘45,其沿周向延伸且具有比内径凸缘46短的周向长度。凹部33形成在内径凸缘43和外径凸缘44之间,凹部34形成在内径凸缘46和外径凸缘45之间。
如图10所示,在滚柱3的中立位置,在滚柱3的内径侧,一对内径凸缘43和45的一部分伸入滚柱3的下方,因此即使在空转时折叠弹簧5的施力减弱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内径凸缘43和45而使滚柱3离开内轮2的外周面。因此,能够防止产生阻力矩。
内径凸缘及外径凸缘的能够与滚柱3接触的缘部倒角成与滚柱3相同的曲率,从而形成与滚柱3互补的形状。为了将位于中立位置的滚柱3从外轮1的凹陷42中拔出,需要折叠弹簧5的施力以上的力。若为折叠弹簧5的施力以下,则滚柱3其自身会独立地返回到中立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如图3所示的那样使手柄51位移到图中的右方向,内轮2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被限制,只能向逆时针方向一个方向旋转。另外,通过如图5所示的那样使手柄51位移到图中的左方向,内轮2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被限制,只能向顺时针方向一个方向旋转。由此,双向离合器30能够双向锁止,能够相应地控制内轮2的旋转方向。通过使手柄51位移到图7所示的中立位置,双向离合器30的锁止被解除,内轮2能够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旋转。即,仅通过操作手柄51就能够简单地变更内轮2的旋转方向。
在本发明中,通过一对保持器来控制双向移动,进行双向控制的部件为从切换盘50突出的手柄51,通过操作该手柄51而使其朝向所希望的一个方向,一个保持器的凸部移动至移动限制凹部的端部,凸部与端部抵接,另一个保持器被切换盘50的长孔52限制了移动,另一个保持器向嵌合的折叠弹簧5收缩的方向移动。
对于在中立位置被两个保持器的折叠弹簧保持的滚柱3,由于保持器通过手柄51的转动而移动,一个保持器的折叠弹簧5不对滚柱施力,因此,滚柱3通过另一方的保持器的折叠弹簧5而移动,成为啮合状态(卡合状态)。
本发明能够用于一般的动力传递机构,也能够适用于将发动机驱动和电动机驱动组合而成的油电双动力汽车用的动力传递机构。另外,还能够适应于不驱动发动机而仅驱动电动机来启动空调的系统。

Claims (7)

1.一种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轮,该外轮在内周上具有凸轮部;内轮,其相对于上述外轮在内径方向上分离,并且相对于上述外轮自由旋转地配置成同心状;扭矩传递构件,其配置在上述外轮和上述内轮之间,用于传递扭矩;保持器,其能够与上述扭矩传递构件卡合,且能够沿周向滑动,被差动控制;弹簧,其被上述保持器支承,能够施力以使上述扭矩传递构件与上述凸轮面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部包括:正转用凸轮面、逆转用凸轮面、设置在上述正转用凸轮面和上述逆转用凸轮面之间的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在轴向的一个端面上具有自由转动地嵌合于上述外轮的环状的切换盘,上述切换盘与上述保持器卡合,通过使上述切换盘转动,对上述保持器进行差动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器以环状设有多个,包括与上述切换盘卡合的一对保持器和不与上述切换盘卡合的保持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切换盘包括在轴向上贯通且沿周向延伸的长孔以及在径向上突出的手柄,上述一对保持器分别具有在轴向上突出且与上述长孔嵌合的突起以及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在上述外轮的内周设置有向外径方向凹陷的凹部,上述一对保持器的上述凸部与上述凹部嵌合,操作上述手柄,使上述切换盘转动,从而,上述凸部在上述凹部内在限制的规定范围内移动,上述突起在上述长孔内在限制的规定范围内移动,由此,对上述一对保持器进行差动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保持器与上述扭矩传递构件相对,分别包括:内径凸缘,其沿周向延伸;外径凸缘,其沿周向延伸且具有比上述内径凸缘短的周向长度,在形成在上述内径凸缘和上述外径凸缘之间的、在上述扭矩传递构件侧开口的凹部内配置有上述弹簧,上述扭矩传递构件以使上述一对保持器的上述空间相对的状态配置在上述一对保持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扭矩传递构件为圆筒形的滚柱。
CN201010563268.8A 2009-11-25 2010-11-25 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22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7393 2009-11-25
JP2009267393 2009-11-25
JP2010235529A JP5612435B2 (ja) 2009-11-25 2010-10-20 差動制御式2方向クラッチ
JP2010-235529 2010-10-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2267A true CN102072267A (zh) 2011-05-25
CN102072267B CN102072267B (zh) 2013-08-14

Family

ID=44030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6326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2267B (zh) 2009-11-25 2010-11-25 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62271B2 (zh)
JP (1) JP5612435B2 (zh)
CN (1) CN102072267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4675A (zh) * 2011-12-13 2014-09-03 Ntn株式会社 旋转传递装置
CN104455077A (zh) * 2014-12-01 2015-03-25 际华三五二二装具饰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空转的双制动超越离合器
CN105465226A (zh) * 2014-07-02 2016-04-06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回转支承
CN106050975A (zh) * 2016-07-25 2016-10-26 杨勇 一种多功能楔块单向离合器
CN107327516A (zh) * 2017-08-31 2017-11-07 顾海昌 一种基于弹性片控制的斜撑式双向超越离合器
CN108916356A (zh) * 2018-07-09 2018-11-30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双向离合的锥齿轮
CN111059170A (zh) * 2019-12-26 2020-04-24 北京工业大学 偏心圆弧滚柱式双向超越离合器
WO2022087838A1 (zh) * 2020-10-27 2022-05-05 传孚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33014B1 (en) * 2012-03-26 2018-07-18 NTN Corporation Rot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JP6232692B2 (ja) * 2012-09-24 2017-11-2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トルクリミッタ、風車及び風力発電装置
JP6065505B2 (ja) * 2012-10-03 2017-01-2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発電装置
CN103591180B (zh) * 2012-11-13 2016-09-28 吴长钰 摆动式双向超越离合器及使其主动端回到初始位置的方法
DE102014212863B4 (de) * 2014-07-02 2020-08-20 Stabilus Gmbh Klappensteuerung
DE112016001006B4 (de) * 2015-03-03 2023-08-31 Southco, Inc. Lösbare rollenkupplung und verstellbare scharnierbaugruppe, die eine solche rollenkupplung verwendet
DE102015205386A1 (de) * 2015-03-25 2016-09-2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lemmkörper-Freilauf
JP6661316B2 (ja) 2015-09-24 2020-03-11 Nskワーナー株式会社 一方向クラッチ
KR200484468Y1 (ko) * 2015-12-28 2017-09-08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진공차단기용 수동 차징 장치
CN105909690A (zh) * 2016-06-24 2016-08-31 中南大学 一种强制连续型斜撑离合器
US11280388B1 (en) * 2017-07-17 2022-03-22 Empower Robotics Corporation Multiple drive variable transmission ratio system with selective actuator engagement
JP7431501B2 (ja) * 2017-12-19 2024-02-15 フスコ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エル・エル・シー 所定の干渉を有するツーウェイクラッチ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0465357B (zh) * 2019-09-10 2021-02-26 王海潮 一种建筑工程用粉碎装置
JP2023034964A (ja) * 2021-08-31 2023-03-13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カムクラッ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77328A (ja) * 1991-03-04 1992-10-02 Koyo Seiko Co Ltd 両方向クラッチ
JPH05302632A (ja) * 1992-02-27 1993-11-16 Ntn Corp 2方向クラッチ
US20020125095A1 (en) * 2000-11-17 2002-09-12 Ochab David C. Bi-directional overrunning clutch with automatic backdrive
CN101004198A (zh) * 2006-01-17 2007-07-2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可选择的单向离合器
US20090199678A1 (en) * 2005-03-28 2009-08-13 Koji Irikura Automatic traction enhancement for a transax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21994A (en) * 1920-05-22 1922-07-04 John W Rohrer Driving mechanism for locomotive stokers
US2104320A (en) * 1935-05-18 1938-01-04 Fischer Stefan Freewheeling clutch
US3476226A (en) * 1966-09-12 1969-11-04 Torrington Co Overrunning clutch with controlled operation
JPH06344796A (ja) 1993-06-08 1994-12-20 Ntn Corp 4輪駆動車の回転伝達装置
JPH1053044A (ja) 1996-06-04 1998-02-24 Ntn Corp 回転伝達装置
JPH11101273A (ja) * 1997-09-29 1999-04-13 Ntn Corp 2ウェイクラッチおよびシート背もたれ傾き調整装置
JP2000104754A (ja) * 1998-09-29 2000-04-11 Ntn Corp 2方向空転・ロック切替えクラッチ
DE19854945A1 (de) * 1998-11-27 2000-05-31 Schaeffler Waelzlager Ohg Klemmrollenschaltwerk
JP2001349347A (ja) * 2000-06-07 2001-12-21 Ntn Corp 2方向クラッチ
JP2002005200A (ja) 2000-06-20 2002-01-09 Ntn Corp 2方向クラッチ
JP2006234062A (ja) * 2005-02-24 2006-09-0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正逆転可能な2段変速機
JP4955444B2 (ja) * 2006-09-11 2012-06-20 Ntn株式会社 回転伝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77328A (ja) * 1991-03-04 1992-10-02 Koyo Seiko Co Ltd 両方向クラッチ
JPH05302632A (ja) * 1992-02-27 1993-11-16 Ntn Corp 2方向クラッチ
US20020125095A1 (en) * 2000-11-17 2002-09-12 Ochab David C. Bi-directional overrunning clutch with automatic backdrive
US20090199678A1 (en) * 2005-03-28 2009-08-13 Koji Irikura Automatic traction enhancement for a transaxle
CN101004198A (zh) * 2006-01-17 2007-07-2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可选择的单向离合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4675A (zh) * 2011-12-13 2014-09-03 Ntn株式会社 旋转传递装置
CN105465226A (zh) * 2014-07-02 2016-04-06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回转支承
CN105465226B (zh) * 2014-07-02 2019-11-1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回转支承
CN104455077A (zh) * 2014-12-01 2015-03-25 际华三五二二装具饰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空转的双制动超越离合器
CN106050975A (zh) * 2016-07-25 2016-10-26 杨勇 一种多功能楔块单向离合器
CN107327516A (zh) * 2017-08-31 2017-11-07 顾海昌 一种基于弹性片控制的斜撑式双向超越离合器
CN108916356A (zh) * 2018-07-09 2018-11-30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双向离合的锥齿轮
CN111059170A (zh) * 2019-12-26 2020-04-24 北京工业大学 偏心圆弧滚柱式双向超越离合器
WO2022087838A1 (zh) * 2020-10-27 2022-05-05 传孚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62271B2 (en) 2014-03-04
CN102072267B (zh) 2013-08-14
JP5612435B2 (ja) 2014-10-22
US20110127134A1 (en) 2011-06-02
JP2011133103A (ja) 2011-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2267B (zh) 差动控制式双向离合器
US20130220722A1 (en) Four-wheel-drive vehicle and control unit for four-wheel-drive vehicle
KR19990077679A (ko) 변속기 케이스와 그 밖의 유사한것을 위한 양-방향 오버런닝 클러치 조립체
US20080060896A1 (en) Rot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4024675A (zh) 旋转传递装置
BRPI1105733B1 (pt) dispositivo de sincronização para transmissão manual
JP2007507677A (ja) モード選択可能クラッチ
JP5829646B2 (ja) 2方向クラッチ
US20120067689A1 (en) Wheel disconnect system
US10337564B2 (en) Segmented wedge clutch with stepped retaining spring
US10378595B2 (en) Segmented wedge clutch with spring clips
EP1801443A1 (en) Synchromesh system
CN101932799A (zh) 发动机的气门控制装置
JP7141239B2 (ja)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CN104019154B (zh) 自由轮离合器
US9010511B2 (en) Wheel disconnect system
JP2000346103A (ja) 回転伝達装置
US20130068583A1 (en) Wheel disconnect system
WO2023248571A1 (ja) 2段変速機
JP2009078598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力伝達装置
CN202450925U (zh) 动力传递装置
JP3597353B2 (ja) 回転伝達装置
US10294999B2 (en) Wedge clutch with retaining ring
WO2023135870A1 (ja) 動力伝達経路切換装置および2段変速機
JP4354110B2 (ja) クラッチ用リフ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