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7503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7503A
CN102047503A CN2009801201630A CN200980120163A CN102047503A CN 102047503 A CN102047503 A CN 102047503A CN 2009801201630 A CN2009801201630 A CN 2009801201630A CN 200980120163 A CN200980120163 A CN 200980120163A CN 102047503 A CN102047503 A CN 102047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erminal retainer
housing
terminal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01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7503B (zh
Inventor
安保次雄
田中义和
广濑铁
柏木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able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able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able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47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7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7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75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4Securing in base or case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insulating parts having at least one resilient insulat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即使是小型的连接端子,也能够通过大的卡定力固定。当在壳体(31)内将安装有连接端子(11)的最上层的端子保持架(21)从底部侧压入到最上位置时,壳体(31)的卡挂片(33)进入端子保持架(21)的切口部(27),共同地固定端子保持架(21)的各连接端子(11)的被卡挂部(17),从而能够实现连接端子(11)的强力的后侧抽出的防止。接着,将安装有连接端子(11)的端子保持架(21),依次压入层叠在壳体(31)的上方,上层的端子保持架(21)的卡挂片(28)进入下层的端子保持架(21)的切口部(27),共同地固定被卡挂部(17)。全部的端子保持架(21)插入壳体(31)内之后,将底部罩(41)安装在壳体(31)上。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收容小型的连接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汽车等的电路的连接所使用的连接端子日益趋于小型化,尤其为了传送信号,对于信号用电线、连接端子、电连接器有更高要求。另外,由于信号系统的电气配线是以集约在组装了多个电路基板的电连接箱的方式对电气配线进行设计,所以为了满足小型化,在电连接箱上以窄间距形成有多个连接端子。
而且,一般地,为了防止收纳在电连接器中的连接端子的后侧抽出,依靠设置在电连接器内的挠性的卡定翼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9535号公报
但是,连接端子被小型化时,通过注射模塑成型在壳体内成型卡定翼片变得困难,即使能够形成,其卡定力也弱。
为解决该问题,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结构,即,如图43所示,在壳体的后部安装后保持架1,在该后保持架1上附设卡定翼片2。
但是,即使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与并列情况下的间距1.6mm左右的小型的连接端子相对应的卡定翼片的成型困难,卡定力不足。也就是说,连接端子极度地被小型化时,通过注射模塑成型在壳体内成型卡定翼片变得困难,即使能够成型,因其大小变小,其卡定力弱。
另外,例如在层叠多个端子保持架来组装电连接器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以错误的顺序层叠端子保持架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即使是小型的连接端子也能够通过大的卡定力固定连接端子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即使是小型的连接端子,也能够通过大的卡定力固定连接端子,并且难以发生组装错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将多个端子保持架沿上下方向层叠而成,上述多个端子保持架具有分别收容了连接端子的多个端子收容部,在上述端子保持架的底部,朝向下方设置卡挂片,该卡挂片用于卡挂下层的上述端子保持架所收容的上述连接端子的一部分的后边缘,通过壳体保持这些端子保持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通过设置于端子保持架的卡定翼片卡定连接端子,而且通过上层的端子保持架的卡挂片卡挂下层的端子保持架所收纳的连接端子,由此,在连接端子的尺寸进一步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大的端子卡定力。
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在端子保持架上设置卡合端部,组装错误变少。
附图说明
图1是连接端子的俯视图。
图2是切掉连接端子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横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端子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5是主视图。
图6是后视图。
图7是侧视图。
图8是仰视图。
图9是沿图5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5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壳体的俯视图。
图12是主视图。
图13是后视图。
图14是侧视图。
图15是仰视图。
图16是沿图12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7是底部罩的俯视图。
图18是主视图。
图19是侧视图。
图20是沿图18的E-E线的剖视图。
图21是收纳有连接端子的端子保持架的剖视图。
图22是安装有端子保持架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23是从实施例2的端子保持架的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4是从端子保持架的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5是端子保持架的纵剖视图。
图26是将连接端子安装在端子保持架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7是层叠多个端子保持架并连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8是安装有端子保持架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29是实施例3的端子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30是端子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31是端子保持架的主视图。
图32是沿图30的E-E线的端子保持架的纵剖视图。
图33是壳体的立体图。
图34是壳体的立体图。
图35是在端子保持架上安装有连接端子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6是端子保持架相互层叠的说明图。
图37是相互层叠端子保持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8是相互层叠端子保持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9是将端子保持架的连结体安装在壳体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0是在壳体上安装底部罩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41是在壳体上安装底部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2是剖视图。
图43是以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所使用的连接端子的俯视图,图2是切掉一部分的纵剖视图,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横剖视图。在冲压导电金属板并使其弯曲而成的凹型的连接端子11的前部,设置有棱筒状的连接部12,在经由中间部13的后部,通过压接部14连接有电线15。另外,在连接部12的顶棚部设置有兼用于前侧固定的稳定器16,顶棚部的后边缘成为后述卡挂片卡挂的被卡挂部17,在底部形成有用于插入后述卡定翼片的孔部18。
图4是用于安装连接端子的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端子保持架21的俯视图,图5是主视图,图6是后视图,图7是侧视图,图8是仰视图,图9是沿图5的B-B线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5的C-C线的剖视图。端子保持架21在安装有连接端子11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层叠例如7个端子保持架21。在端子保持架21的上部,在长度方向上并列地设置有分别收容各个连接端子11的例如12个端子收容部22,在端子收容部22的前部设置有大致收纳连接端子11的连接部12的、方箱形的框体部23。
端子保持架21的后方的上部打开,端子收容部22相互间被分隔,防止连接端子11相互接触的分隔壁24沿长度方向形成。在框体部23的前部设置有用于从前方分别接收对方侧连接端子的开口部25,在端子收容部22的底部设置有具有挠性的卡定翼片26,该卡定翼片26用于插入连接端子11的底部的孔部18而卡定连接端子11。在卡定翼片26的上侧,形成有后方具有倾斜面且前方具有垂直壁的爪部。
另外,在分隔壁24上,在其与框体部23的边界部设置有切口部27,在端子保持架21的底部下表面,在与端子收容部22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由条片状的突起构成的卡挂片28朝向下方形成。该卡挂片28进入位于下层的端子保持架21的切口部27内,共同地卡挂多个连接端子11的被卡挂部17。另外,在卡挂片28的后方,设置有进入各端子收容部22内的加强用的肋29。
图11是壳体31的俯视图,图12是主视图,图13是后视图,图14是侧视图,图15是仰视图,图16是沿图12的D-D线的剖视图。壳体31的上面、正面、侧面成为壁部,背面、底面打开。在壳体31的正面设置有多个开口部32,该开口部32的横向的数量与设置于1个端子保持架21的开口部25的数量一致,上下方向的数量与层叠的端子保持架21的层叠数量一致。
在壳体31的顶棚部的内侧,形成有与设置于各端子保持架21的卡挂片28相同形状的卡挂片33。另外,在壳体31的背面的打开部的上下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对端子保持架21的后部进行卡定的边部34,在下部两侧面设置有被卡定部35,该被卡定部35由朝向外侧打开的凹部构成并与后述底部罩相对。而且,在壳体31的上部设置有挠性杆36,在该挠性杆36上设置有用于与对方侧的壳体锁定的锁定部37,而且,能够通过推压部38使锁定部37动作。
图17是底部罩41的俯视图,图18是主视图,图19是侧视图,图20是沿图18的E-E线的剖视图。该底部罩41是在壳体31上安装有多个的全部端子保持架21之后覆盖壳体31的底部并关闭的部件,通过在底部罩41的侧壁上朝向内侧突出的卡定部42,能够与壳体31的被卡定部35卡定。另外,设置有最下层的端子保持架21的卡挂片28进入的孔部43。
在将连接端子11安装在端子保持架21上时,如图21所示,从后方将连接端子11插入端子保持架21的端子收容部22。当将连接端子11的连接部12插入框体部23内时,连接端子11的底部一边下压卡定翼片26一边越过并进入,之后,卡定翼片26复原并进入孔部18内,连接端子11临时固定在端子保持架21上。此时,稳定器16的前端通过端子保持架21的开口部25的周围的缘部卡定,防止连接端子11相对于端子保持架21向前方移动,而且,防止与卡定翼片26相比向后方移动。而且,开口部25与连接部12的中心轴线一致。
这样,在端子保持架21的各端子收容部22中分别安装连接端子11,首先将最上层的端子保持架21在壳体31内从底部侧压入到最上方位置,此时,端子保持架21的前部卡定在壳体31的前壁,后部卡定在壳体31的边部34,从而前后的移动被防止。另外,壳体31的卡挂片33进入端子保持架21的切口部27,共同地卡挂各连接端子11的被卡挂部17,并与卡定翼片26的卡定相结合,能够实现连接端子11的强力的向后侧抽出的防止。此外,卡挂片33也对端子保持架21的切口部27发生作用,也能够防止端子保持架21向后方的偏移。
接着,将安装有连接端子11的端子保持架21依次压入并层叠于壳体31的上方。在该过程中,端子保持架21相对于壳体31的前后的移动被防止,并且,上层的端子保持架21的卡挂片28进入下层的端子保持架21的切口部27,全部的端子保持架21插入壳体31内并被保持。由此,通过卡挂片28,能够依次防止下层的连接端子11及端子保持架21向后方的移动。
之后,在壳体31上从其前方使底部罩41滑动地安装,卡定部42卡定在壳体31的被卡定部35上,由此关闭壳体31的底部,以底部罩41不从壳体31脱落的方式进行锁定。由此,如图22所示,完成电连接器。此外,即便底部罩41与壳体31不是分体的,也可以是与壳体31一体地通过铰链连结。
特别是,在该电连接器中,由于端子保持架21通过壳体31被前后及上下地固定,所以,即使在与层叠端子保持架21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作用有电线15的拉伸力,层叠状态、端子卡定状态也能够被充分地维持。
在该状态下,端子保持架21的开口部25位于壳体31的各开口部32的内侧,能够从壳体31的外部将对方侧的连接端子的插入端插入连接端子11的连接部12。
在该电连接器中,对方侧电连接器和壳体相互结合,通过连接端子相互的接合,能够发挥作为电气接线器的功能。在该结合时,通过壳体31的锁定部37,与对方侧电连接器的壳体成为锁定状态。为了解除与对方侧电连接器的结合,压入壳体31的推压部38,并将锁定部37从对方侧的壳体的锁定部拆下即可。
此外,在实施例中,卡挂片28、33呈条片状,相对于多个连接端子11共同使用,但也可以按照各端子收容部22分别形成。另外,在最下层的端子保持架21也可以设置卡挂片28。
实施例2
图23是从上方观察实施例2的端子保持架51的立体图,图24是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25是纵剖视图。与实施例1同样,端子保持架51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层叠例如4个。在端子保持架51的上部,在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分别单个地收容连接端子11的例如5个端子收容部52,在端子收容部52的前部设置有方箱形的框体部53,该框体部53大致收容连接端子11的连接部12。
端子保持架51的后方的上部被打开,端子收容部52相互间被隔开,并设置有防止连接端子11相互接触的分隔壁54、接收对方侧连接端子的开口部55、插入连接端子11的孔部18的卡定翼片56,这与实施例1的端子保持架21大致相同。
另外,以覆盖分隔壁54之间的方式形成有被连结部57,用于与后述连结用突部连结。而且,在分隔壁54上,在其与框体部53的边界部设置有切口部58,在端子保持架51的底部下表面,在与端子收容部52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由条片状的突起构成的卡挂片59朝向下方形成。该卡挂片59进入位于下层的端子保持架51的切口部58内,共同地卡挂多个连接端子11的被卡挂部17,这与实施例1相同。另外,在卡挂片59的后方,设置有进入各端子收容部52内并与连接端子11数量相同的加强用的肋60,按照各个肋60分别设置连结用突部61。
为了在端子保持架51上安装连接端子11,如图26所示,将连接端子11从后方插入端子保持架51的端子收容部52。通过将连接端子11的连接部12插入框体部53内,连接端子11被固定在端子保持架51上,这与实施例1相同。
这样,如图26所示,在端子保持架51的各端子收容部52上分别安装了连接端子11之后,如图27所示,通过将端子保持架51的连结用突部61与下层的端子保持架51的被连结部57连结,将多个端子保持架51在上下方向上连结。
在将这样连结的多个端子保持架51的连结体如图28所示地从壳体71的底部压入壳体71内时,端子保持架51的前部卡定在壳体71的前壁,后部卡定在壳体71的边部76,前后的移动被防止,并被收容在规定的位置。之后,在壳体71上从其前方使底部罩91滑动地安装,以底部罩91不从壳体71脱落的方式进行锁定,从而完成电连接器。
此外,实施例2的壳体71、底部罩91省略了详细的图示,虽然由于与实施例1的壳体31、底部罩41收纳的端子保持架的大小等不同,所以形状不同,但功能几乎相同。此外,在壳体71的顶棚部的内侧,设置有与设置于端子保持架51的卡挂片59、肋60、连结用突部61形状相同的卡挂片79、肋80、连结用突部81。
实施例3
图29是从实施例3的端子保持架101的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30是俯视图,图31是主视图,图32是沿图30的E-E线的纵剖视图,在本实施例3中,例如7个端子保持架101上下层叠地使用。在1个端子保持架101上能够安装例如12个连接端子11,在其上部,在长度方向上并列地设置分别收容连接端子11的端子收容部102,在端子收容部102的前部,设置有用于保持连接端子11的连接部12的框体部103。
另外,端子保持架101的后部的上表面为打开面,在其两侧设置有侧板104,在侧板104间的打开面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分别划分12个连接端子11的11个分隔壁105。而且,在端子保持架101的底面,朝向下方地沿横向形成有1个卡挂片106,相对于卡挂片106,按照各个端子收容部102分别设置加强用的肋107。另外,在端子保持架101的上部的框体部103和分隔壁105之间,设置有容纳上层的端子保持架101的卡挂片106的切口部108。
在端子保持架10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朝向上下方向的例如每6个一组的卡合端部109。在卡合端部109中,各自的中央部分109a与端子保持架101的侧板104一体地连接,上端部109b、下端部109c呈舌片状,并能够分别被切下。
另外,在各端子收容孔102的底部设置有卡定翼片110,该情况与实施例1、2相同。
图33是壳体和底部罩的立体图,图34是从后方观察壳体111的立体图。在壳体111中,上壁112、前壁113、两侧壁114一体地构成。在壳体111的前壁113上,形成有与端子保持架101的各端子收容孔102连通的、供对方侧连接端子插通的上下7段、左右12列的开口部115。另外,在壳体111的上壁112的上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设置有用于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壳体进行锁定的锁定杆116,在锁定杆116上形成有锁定突起117,锁定杆116能够被推压部118操作。
在壳体111的下部两侧设置有凹部119,在该凹部119的一部分设置有由凹陷构成的被卡定部120。另外,在壳体111的上壁112的内侧设置有与端子保持架101的底面的卡挂片106相当的卡挂片121、及肋122。另外,在两侧壁114的内侧,供端子保持架101的卡合端部109嵌合的多条嵌合槽123设置在上下方向上。
在底部罩131上设置有在壳体111的凹部119中滑动的滑动部132,在该滑动部132上设置有经由爪部133弹性地与被卡定部120卡定的卡定杆134。另外,在壳体111的底部的角落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底部罩131的凹部124,在底部罩131上设置有与这些凹部124嵌合的突起135。而且,在底部罩131的上表面,设置有供最下层的端子保持架101的卡挂片106进入的槽部136。
组装时,从各个端子保持架101的后方,将图35所示的连接端子11以分隔壁105为向导而插入,直至前端的连接部12充分地进入到框体部103。该端子保持架101的连接端子11的安装与实施例1、2相同。
在该状态下,如图36所示,以从上方封闭端子保持架101的打开面的方式,将其他端子保持架101依次从上方重叠。进行该层叠时,如下所述地,如果不是规定的端子保持架101,就不能相互上下地层叠。也就是说,卡合端部109在单侧的侧板104上6个一组地等间隔设置,在两侧设置12个,通过切下卡合端部109的上端部109b、下端部109c的一方或双方,即便只是单侧的上部或下部,也能够得到64种模式。
即,如图37所示,为使位于上下的端子保持架101间的卡合端部109相互嵌入,它们的上端部109b、下端部109c被切下。由此,例如上方的端子保持架101的残留的下端部109c嵌入下方的对应的端子保持架101的被切下的上端部109b的部分,由此能够择一地没有间隙地层叠。此外,在图37中,从端子保持架101拉出的电线15的图示被省略。
通过该卡合端部109,在嵌合的上下的端子保持架101中,如果不是卡合端部109的切下部匹配的适当的端子保持架101,就不能够相互层叠,从而能够避免因层叠顺序的错误导致的组装错误。
在该端子保持架101的层叠时,如果端子保持架101彼此能够预先以轻的力卡合,则在层叠后,层叠不会变形。另外,也可以设置如实施例2那样地用于连结的连结用突部、被连结部。
另外,如图38所示,上方的端子保持架101的卡挂片106被嵌入下方的端子保持架101的切口部108,与实施例1、2同样地,通过端子保持架101彼此的上下的层叠,能够防止连接端子11相对于端子保持架101向前抽出、向后抽出。
这样,将组装了连接端子11的端子保持架101的层叠体、即连结体,如图39所示地从下方插入壳体111内。设置于端子保持架101的各卡合端部109与设置于壳体111的内壁的嵌合槽123嵌合,因此端子保持架101相对于壳体111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此外,关于最上层的端子保持架101,壳体111的上壁112的卡挂片121被插入切口部108。
之后,如图40所示,将底部罩131嵌合在壳体111上,使用凹部119、卡定杆134、凹部124、突起135,如图41所示地固定。图42是表示该情况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此外,该壳体111和底部罩131的关系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将层叠体、即连结体插入了壳体111,但如实施例1那样,通过相对于壳体111将安装有连接端子11的端子保持架101逐个地装入,也能够进行组装。
在该状态下,通过端子保持架101、壳体111和底部罩131,小型的连接端子11向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移动被牢固地防止,该情况与实施例1、2相同。
此外,即使卡合端部109的数量比实施例少,也能够充分地使用,也可以不在端子保持架101的两侧设置而只在单侧设置。另外,也能够将卡合端部109的一部分用于其他目的,例如识别连接器的种类。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对凹型的连接端子进行了说明,但如果是凸型的连接端子也能够同样地构成。
附图标记
11连接端子
12连接部
15电线
21、51、101端子保持架
22、52、102端子收容部
24、54、105分隔壁
26、56、110卡定翼片
27、58、108切口部
28、33、59、79、106、121卡挂片
31、71、111壳体
41、91、131底部罩
57被连结部
61连结用突部
109卡合端部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多个端子保持架在上下方向上层叠而形成,上述多个端子保持架具有分别收容有连接端子的多个端子收容部,在上述端子保持架的底部,朝向下方设置卡挂片,该卡挂片用于卡挂下层的上述端子保持架所收容的上述连接端子的一部分的后边缘,通过壳体保持这些端子保持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卡挂片卡定于下层的端子保持架的一部分,防止上述端子保持架相互前后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卡挂片是设置于与上述端子保持架的上述端子收容部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条片状的突起,从而共同地卡挂下层的上述端子保持架所收纳的多个连接端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最上层的上述端子保持架所收纳的连接端子进行的卡挂,是通过设置于上述壳体的顶棚部的内侧的、与设置于上述端子保持架的上述卡挂片形状相同的卡挂片实施的。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上述连接端子的孔部中,卡定有形成在上述端子保持架上的具有挠性的卡定翼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端子保持架的底部,形成接合于下层的上述端子保持架的上部的连结用突部,通过壳体保持上下层叠有多个端子保持架的连结体。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保持架的上述端子收容部被分隔壁划分,在上述分隔壁上设置有供上述卡挂片从上方进入的切口部。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端子保持架的至少一方的侧板上形成朝向上下方向的多个卡合端部,将这些卡合端部的上端及下端与上述端子保持架的层叠位置对应地切下,将上下的上述端子保持架相互组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端部的残留的上端及下端嵌合于对应的上述端子保持架的卡合端部的切下的下端及上端。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保持架从上述壳体的底部侧插入上述壳体内,并通过底部罩关闭上述壳体的底部。
CN200980120163.0A 2008-06-02 2009-06-01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75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44066 2008-06-02
JP2008144066 2008-06-02
JP2009-019634 2009-01-30
JP2009019634 2009-01-30
JP2009123370 2009-05-21
JP2009-123370 2009-05-21
PCT/JP2009/060008 WO2009148027A1 (ja) 2008-06-02 2009-06-01 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7503A true CN102047503A (zh) 2011-05-04
CN102047503B CN102047503B (zh) 2013-06-26

Family

ID=41398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016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7503B (zh) 2008-06-02 2009-06-01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09148027A1 (zh)
KR (1) KR20110013383A (zh)
CN (1) CN102047503B (zh)
WO (1) WO200914802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4239A (zh) * 2015-05-08 2018-01-0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线用连接器
CN114069308A (zh) * 2020-08-07 2022-02-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4267978A (zh) * 2020-09-16 2022-04-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5621B2 (ja) * 2009-10-27 2014-06-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積層式コネクタ
JP5446842B2 (ja) * 2009-12-24 2014-03-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積層式コネクタ
JP5637015B2 (ja) * 2011-03-04 2014-12-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I628872B (zh) * 2017-09-26 2018-07-01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JP6669997B2 (ja) * 2018-01-22 2020-03-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7222325B2 (ja) * 2019-07-09 2023-02-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428083B2 (ja) * 2020-06-08 2024-02-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2024035434A (ja) * 2022-09-02 2024-03-1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積層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0465Y2 (ja) * 1990-06-04 1996-09-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組合せ合体構造の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JP2767733B2 (ja) * 1993-02-15 1998-06-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868405B2 (ja) * 1994-02-16 1999-03-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型端子
JP2000012147A (ja) * 1998-06-24 2000-01-14 Amp Japan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3433797B2 (ja) * 2000-01-19 2003-08-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ハウジングおよび、多段式コネクタの組付け方法
JP2005158296A (ja) * 2003-11-20 2005-06-16 Jst Mfg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ブル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4239A (zh) * 2015-05-08 2018-01-0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线用连接器
CN107534239B (zh) * 2015-05-08 2019-07-1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线用连接器
CN114069308A (zh) * 2020-08-07 2022-02-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4267978A (zh) * 2020-09-16 2022-04-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148027A1 (ja) 2011-10-27
WO2009148027A1 (ja) 2009-12-10
CN102047503B (zh) 2013-06-26
KR20110013383A (ko) 201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7503B (zh) 电连接器
CN101114742B (zh) 连接器和装配连接器的方法
EP1737078B1 (en) A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method
KR100818015B1 (ko) 메모리카드용 어댑터
CN1327574C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系统
JP3652610B2 (ja) コネクタ
CN100397723C (zh) 解锁夹具
US877764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asily separable inner and outer housings
US7632138B2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CN107112678B (zh) 连接器
US8485838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with collective rubber stopper
JP2510465Y2 (ja) 組合せ合体構造の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CN108604758A (zh) 连接器
US20020127913A1 (en) Connector
US6811436B2 (en) Male terminal fitting and a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with for achieving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the male terminal fitting
CN101276971A (zh) 连接器
US6547594B2 (en) Connector
CN101202391A (zh) 连接器
CN108701934A (zh) 连接器
CN110581370A (zh) 端子和连接器
CN103155300B (zh) 连接器
US20030211785A1 (en) Split-typ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CN108735920A (zh) 电池布线模块
JP2592639Y2 (ja) 圧接コネクタ
EP1746689B1 (en) A divided connecto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RUKAWA A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101

Owner nam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TSUBISHI CABLE INDUSTRI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1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0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Applicant after: Furukawa A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Cable Industrie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26

Termination date: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