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9061B - 固液分离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固液分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9061B
CN102039061B CN201010510771.7A CN201010510771A CN102039061B CN 102039061 B CN102039061 B CN 102039061B CN 201010510771 A CN201010510771 A CN 201010510771A CN 102039061 B CN102039061 B CN 1020390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cculate
shelf
solid
groove
forme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07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9061A (zh
Inventor
福田美意
毛受卓
山本泰
早见德介
内村泰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39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9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9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90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固液分离系统具有:絮凝物形成槽,该絮凝物形成槽在内部并列多个搁板而具有迂流水道,在原水流入时,该迂流水道使流入的原水在2个搁板间、和搁板的端部与絮凝物形成槽的内壁之间迂回流动,使含有在该迂流水道中形成的絮凝物的原水流出;固液分离装置,当从絮凝物形成槽流出的原水流入时,该固液分离装置利用离心力从原水中分离出作为固形物的絮凝物,搁板的端部与絮凝物形成槽的壁面之间的间隔,比形成迂流水道的2个搁板的间隔小。

Description

固液分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排水处理或净水处理等水处理中将固体从含有固体的原水中分离的固液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水处理中,在悬浊物质和浊度成分等固体的分离处理中,经常利用固液分离系统1,该固液分离系统1将注入凝集剂和助凝剂而进行的絮凝物形成与利用重力沉降槽的沉降分离进行组合。
例如,在固液分离系统中,作为处理对象的原水通过原水泵向混合槽输送。在混合槽中,原水和通过凝集剂注入装置注入的凝集剂通过混合装置进行混合。在混合槽中与凝集剂混合的原水被送向反应槽。在反应槽中,原水和由助凝剂注入装置注入的助凝剂通过混合装置混合。在反应槽中与助凝剂混合的原水被送向絮凝物形成槽。在絮凝物形成槽中,利用絮凝器促进凝集并使絮凝物生长。含有在絮凝物形成槽中形成的絮凝物的原水,被送向重力沉降槽。通过使原水在重力沉降槽内滞留规定时间以上,利用絮凝物和水的比重差使比重大的固体絮凝物沉降而从原水分离絮凝物。另外,在固体分离系统中,将絮凝物沉降后的澄清的上澄液作为处理水。
在利用重力沉降的以往的固液分离系统中,通过凝集剂使原水中含有的悬浊物质成为絮凝物并变大,并且利用与水的比重差,在使比重比水大的悬浊物质作为絮凝物沉降后得到作为处理水的上澄液,由此将原水分离(重力沉降)为固体(悬浊物质)和液体(处理水)。在此,在固液分离系统中,为了絮凝物沉降,需要使原水在重力沉降槽中滞留必要的时间。因此,重力沉降槽有扩大容量的必要。
相对于此,近年来,为了缩小重力沉降槽的容量、提高分离效率,也使用了利用倾斜管或倾斜板提高处理速度的方法,但处理速度的提高和重力沉降槽的容量的缩小有限度。
作为解决该重力沉降的利用所引起的处理速度的提高和重力沉降槽的容量的缩小的课题的有效手段,在具有液体旋流器这样的离心分离装置的离心分离装置中,使在内部含有砂分的原水回旋,利用离心力将规定粒径以上的固体从原水分离。在这样的液体旋流器中,由于利用了加速度比重力大的离心力,与利用重力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作为固形物的砂分分离,并且,能够将液体旋流器的容量缩小得比重力沉降槽的容量小。
然而,在离心分离装置中,为了得到离心力而使原水高速回旋,但使结合力小的絮凝物回旋时,一度形成的絮凝物会分裂而微细化,这样就不能利用离心分离装置。因此,为了从原水中分离絮凝物那样容易被破坏的物质,难以避免地使用处理速度慢并且容量大的重力沉降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是如下的系统:当含有固形物的原水流入时,向该原水注入使固形物形成絮凝物的药品而将原水分离为固形物和处理水。该固液分离系统具有絮凝物形成槽和固液分离装置。该絮凝物形成槽在内部并列多个搁板而具有迂流水道,在原水流入时,该迂流水道使流入的原水在2个搁板间、和搁板的端部与絮凝物形成槽的内壁之间迂回流动,使含有在该迂流水道中形成的絮凝物的原水流出。当从絮凝物形成槽流出的原水流入时,该固液分离装置利用离心力从原水中分离出作为固形物的絮凝物。搁板的端部与絮凝物形成槽的壁面之间的间隔,比形成迂流水道的2个搁板的间隔小。
附图说明
图1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进行说明的概要图。
图2是对图1的固液分离系统的絮凝物形成槽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3是对图1的固液分离系统的絮凝物形成槽所具有的侧壁和搁板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对第2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的絮凝物形成槽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对第3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的絮凝物形成槽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图5的絮凝物形成槽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对第4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的絮凝物形成槽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图7的絮凝物形成槽中利用的小片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对图7的絮凝物形成槽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第5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的絮凝物形成槽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对第6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的絮凝物形成槽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与以往的固液分离系统相同,是在排水处理或净水处理等水处理中,将含有悬浊物质和浊度成分等固体的原水分离为固体和液体的装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1a具有:通过原水泵10导入作为处理对象的原水的混合槽11;向混合槽11内的原水注入凝集剂的凝集剂注入装置12;在混合槽11内与凝集剂搅拌后的原水所流入的反应槽13;向反应槽13内的原水注入助凝剂的助凝剂注入装置14;在反应槽13内与助凝剂搅拌后的原水流入时,使原水中含有的固体生长为絮凝物的絮凝物形成槽15a;以及固液分离装置17,该固液分离装置17通过输送泵16导入含有在絮凝物形成槽15中生长的絮凝物的原水,并使其分离为作为固体的絮凝物和作为液体的处理水。
凝集剂注入装置12,注入使原水中含有的固体凝集的凝集剂。该凝集剂注入装置12根据原水中含有的固体而从聚氯化铝、硫酸铝、硫酸铁、明矾(硫酸铝)、聚合硫酸铁等无机系的凝集剂中选择的适当的种类和量的凝集剂注入。
混合槽11具有将内部的原水和凝集剂混合的混合装置111。通过在混合装置111中搅拌原水和凝集剂,均匀地混合原水内的凝集剂并使絮凝物在絮凝物形成槽15a内容易增长。
助凝剂注入装置14注入使絮凝物形成坚固或变大而易于回收的性质的助凝剂。该助凝剂注入装置14根据原水中含有的固体而从聚丙烯酰胺等有机高分子凝集剂和聚硅酸盐(polysilica)等无机高分子凝集剂中选择适当的种类和量的助凝剂注入。
反应槽13具有将内部的原水和助凝剂混合的混合装置131。通过在混合装置131中搅拌原水和助凝剂,均匀地混合原水内的助凝剂并使絮凝物在絮凝物形成槽15a内形成易于回收的性质。
絮凝物形成槽15a例如为长方形,如图2所示,具有多个作为原水的障碍物的搁板152,从反应槽13流入的原水沿搁板152迂回流动(蛇行)而在内部形成迂流水道。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各搁板152在絮凝物形成槽15a内配置为,仅与第1侧壁151a和第2侧壁151b中的任一侧壁151相接。此时,各搁板152和临近的搁板152,各自相接的侧壁151(151a、151b)不同。即,由于多个搁板152相互不同地相接于第1侧壁151a和第2侧壁151b,所以,当某搁板152与第1侧壁151a相接而不与第2侧壁151b相接时,位于接下来的位置的搁板152则与第2侧壁151b相接而不与第1侧壁151a相接。因此,从流入口153流入的原水在与第2侧壁151b和第1侧壁151a交替碰撞并向左右方向迂回流动的同时,经过多个搁板152之间而前进到流出口154。
如图2所示,在配置了多个搁板152的絮凝物形成槽15a的内部,在搁板152的端部和侧壁151的间隙部分流速增加。结果,原水在2个搁板152间流动时产生剥离而水流为蛇行,原水中形成的絮凝物向搁板152的碰撞次数增加。絮凝物向搁板152的碰撞次数增加时,形成的絮凝物的间隙紧凑,絮凝物的强度增加。另外,絮凝物向搁板152的碰撞次数增加时,形成的絮凝物的密度也增加,固液分离装置17的分离效率提高。
如图3所示,搁板152的一端与第1侧壁151a或第2侧壁151b保持规定的间隔,但为了使絮凝物向搁板152的碰撞次数增加并提高絮凝物的强度,相比于搁板152与侧壁151的间隔(间隙长度)a,优选使各搁板152间的间隔(节距)b变大(a<b)。另外,所需搁板152的数量没有限定,但由于搁板152的数量多时原水的转弯次数增多并且絮凝物向壁面(侧壁151、搁板152)碰撞的次数增多,所以比起数量少,优选搁板152的数量多。
另外,通过涂敷絮凝物形成槽15的内部,或者选择形成絮凝物形成槽15的材料,可以防止絮凝物与向侧壁151和搁板152附着的絮凝物等固体附着,并提升絮凝物形成的效果。例如,在由凝集剂注入装置12注入高分子凝集剂时,由于凝集效果而产生离子键。离子键相对水中的构造物具有附着性,由于这样的原理,絮凝物容易附着于侧壁151和搁板152等。另外,例如,当侧壁151和搁板152有损伤时,絮凝物容易附着在损伤部分上。因此,通过用非活性的材质形成絮凝物形成槽15的内部,或者通过涂敷,可以防止离子键产生的附着和损伤部分上的附着。例如,优选将特氟隆、聚氯乙烯、非晶碳、陶瓷、玻璃、氧化钛等作为形成絮凝物形成槽15的材质或涂敷材质而加以利用。
另外,这里,在絮凝物形成槽15a的上方设置流入口153,在下方设置流出口154,流水在从絮凝物形成槽15a的上方开始左右迂流的同时,向絮凝物形成槽15a的下方流动,以上对该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形成迂流水道,任意方式皆可。例如,从设置于絮凝物形成槽的左侧(或右侧)的流入口流入的原水,在上下迂流的同时流动到设置于絮凝物形成槽的右侧(左侧)的流出口亦可。
固液分离装置17使流入内部的原水回旋并产生离心力,通过该离心力对絮凝物赋予比重力大的加速度,在提高沉降速度的同时使絮凝物沉降而将原水分离为处理水和絮凝物。例如,在固液分离装置17中可以利用液体旋流器。在固液分离装置17中,流入的原水以容易形成絮凝物的速度回旋,并以从高速的原水中容易分离絮凝物的速度回旋。
另外,输送泵16在对固液分离装置17输送原水时,优选以如下强度输送原水,即,可以在固液分离装置17中得到絮凝物的形成和絮凝物的分离所必需的回旋速度的强度。
如上所述,在第1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1a中,在增加絮凝物形成槽15a中形成絮凝物的强度的同时,可以增加絮凝物的强度,并且,可以增加密度。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1a中,由于能够使用比重力沉降装置紧凑的、利用离心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17,所以,可以缩小系统的设置空间。
另外,在固液分离系统1a中,可以在固液分离装置17中利用重力和离心力来使絮凝物沉降。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1a中,与只使用重力的情况相比,可以在短时间内使絮凝物沉降,所以可提高分离效率。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与使用图1说明的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1a相比,不同点在于,替代絮凝物形成槽15a而具有如图4所示的絮凝物形成槽15b。图4(a)表示絮凝物形成槽15b的截面图,图4(b)表示絮凝物形成槽15b具有的搁板152b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的絮凝物形成槽15b具有多个搁板152b而形成迂流水道,搁板152b的形状和设置方法与使用图2和图3说明的絮凝物形成槽15a不同。在使用图2和图3说明的上述絮凝物形成槽15a中,在搁板152的一端与第1侧壁151a接触时,搁板152的另一端不与第2侧壁151b接触而是保持规定的间隔(间隙)。与之相对,在图4所示的絮凝物形成槽15b中,搁板152b的两端与各侧壁151接触。而且,在絮凝物形成槽15b的搁板152b的一端设置切口部152c,多个搁板152b以切口部152c位于相互不同的方向的方式与各侧壁151接触。在图4所示的絮凝物形成槽15b中,由于从搁板152b的切口部152c有原水流过,所以,与絮凝物形成槽15a相同,从流入口153到流出口154,原水在通过多个搁板152b之间的同时进行迂回流动。
在絮凝物形成槽15b内,由于通过该切口部152c,原水的流动变得不均匀,产生以流动方向为轴的旋转流成分,使搁板152b上的碰撞次数增加,絮凝物的密度增加。而且,切口部152c彼此的间隔(节距)c,优选为各搁板152间隔(节距)b的大致2倍或大致2的倍数倍。
而且,切口部152c的形状不限定于图4(b)所示的凹状,为三角形亦可,为半圆形等那样的有弧度的形状亦可。
另外,该絮凝物形成槽15b也和絮凝物形成槽15a一样,通过选择形成絮凝物形成槽15b的材质,或者将内部涂敷,可以防止絮凝物向侧壁151或搁板152b的附着,得到絮凝物形成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2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中,通过在絮凝物形成槽15b中增加絮凝物向搁板152b的碰撞次数,能够在增加絮凝物的强度的同时增加絮凝物的密度,所以,使用利用了离心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能够缩小系统的设置空间,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
【第3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与利用图1说明的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1a相比,不同点在于,替代絮凝物形成槽15b而具有如图5所示絮凝物形成槽15c。图5(a)表示絮凝物形成槽15c的截面图,图5(b)表示絮凝物形成槽15c具有的搁板152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的絮凝物形成槽15c,与利用图2和图3说明的上述絮凝物形成槽15a的不同在于,在搁板152具有挡板155。具体来说,在图5所示的絮凝物形成槽15c的搁板152中,在与侧壁151不接触的一端具有挡板155。该挡板155的设置方向与原水的流动方向(转弯方向)相同。在絮凝物形成槽15c内,原水的流动通过该挡板155变得不均匀,产生以原水的流动方向为轴的回旋流。不能追随回旋流的絮凝物,由于与搁板的碰撞次数增加,絮凝物的间隙紧凑,可以增加絮凝物的强度。
而且,挡板155的形状不限于图5(b)所示的三角形,为四角形亦可,为半圆形等这样的有弧度的形状亦可。
在此,由于回旋流的漩涡尺寸分别依存于搁板152的间隔,所以如图5(b)所示,在搁板152的端部设置多个挡板155时,设置于同一端部的各挡板155的间隔(节距)d,优选为各搁板152的间隔(节距)b的大致2倍或大致2的倍数倍。
另外,该絮凝物形成槽15b也和絮凝物形成槽15a一样,通过选择形成絮凝物形成槽15c的材质,或者将内部涂敷,可以防止絮凝物向侧壁151或搁板152b的附着,得到絮凝物形成的效果。
如上所述,第3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中,在絮凝物形成槽15c中借助挡板155,增加絮凝物对搁板152的碰撞次数,由此也可以在增加絮凝物的强度的同时增加絮凝物的密度,所以,可以使用利用了离心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缩小系统的设置空间,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
《变形例》
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絮凝物形成槽15d的一个例子。图6(a)表示絮凝物形成槽15d的截面图,图6(b)表示絮凝物形成槽15d具有的搁板152的立体图。
在图5所示的絮凝物形成槽15c的搁板152中,在不与侧壁151接触的一端具有与原水的流动方向(转弯方向)相同的挡板155。与之相对,图6所示的絮凝物形成槽15d的搁板152,还在不与侧壁151接触的一端设置的挡板155所相对的方向上也设置有挡板155。
在此,由于回旋流的漩涡尺寸分别依存于搁板152的间隔,所以,如图6(b)所示,在搁板152的上下方向设置有多个挡板155时,设置于同一搁板上的各挡板155的间隔(节距)d,优选为搁板152的间隔(节距)b的大致2倍或大致2的倍数倍。
如上所述,在利用了该絮凝物形成槽15d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絮凝物向搁板152的碰撞次数,可以在增加絮凝物的强度的同时增加絮凝物的密度,所以,可以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
【第4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与利用图1说明的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1a相比,不同点在于,替代絮凝物形成槽15b而具有如图7所示的絮凝物形成槽15e。图7(a)表示絮凝物形成槽15e的截面图,图7(b)表示絮凝物形成槽15e具有的搁板152的立体图。
图7所示的絮凝物形成槽15e,与利用图2和图3说明的上述絮凝物形成槽15a的不同在于,搁板152具有小片156。在搁板152上,并列有与原水的流向相对的多个小片156。在絮凝物形成槽15e内,通过小片156,可以在2块搁板152之间(间隙部)产生以原水的流动方向为轴的回旋流并使絮凝物向搁板152的碰撞次数增加。
在此,由于回旋流的漩涡尺寸分别依存于搁板152的间隔,所以相邻的小片156的间隔(节距)e,优选为搁板152的间隔(节距)b的大致2倍或大致2的倍数倍。而且,这种情况下的各小片156的间隔以各小片156的重心为基准。
另外,以原水的流动方向为基准,优选处于前后关系中的小片156的间隔(节距)f与搁板152和侧壁的间隔(间隙长度)a大略相等。
而且,小片156的形状不限于图7所示的长方体,为图8所示的形状亦可。通过做成8(a)和(b)所示的形状,可以防止絮凝物等固体滞留于小片156上。
另外,该絮凝物形成槽15b也和絮凝物形成槽15a一样,通过选择形成絮凝物形成槽15b的材质,或者将内部涂敷,可以防止絮凝物向侧壁151或搁板152b的附着,得到絮凝物形成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使用该絮凝物形成槽15e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絮凝物向搁板152的碰撞次数,可以在增加絮凝物的强度并且增加絮凝物的密度,所以可以使用利用了离心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缩小系统的设置空间,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
《变形例》
图9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的絮凝物形成槽15e的变形例的一个例子。在图7所示的絮凝物形成槽15e中,与原水的流动方向相配合地将多个小片156排列在同一方向上并配置于搁板152。与之相对,如图9所示,使小片156的长度方向与原水的流动方向错开并设置于搁板152。如图9所示,通过使小片156的长度方向和原水的流动方向不一致而形成角度,可以防止絮凝物等固体滞留于小片156上。另外,通过不使相邻的小片156保持同一角度,而是将与原水的流动方向垂直的一列小片156相互不同地配置,可以使原水的回旋流容易产生。
在此,由于回旋流的漩涡尺寸分别依存于搁板152的间隔,所以相邻的小片156的间隔(节距)e,优选为搁板152的间隔(节距)b的大致2倍或大致2的整数倍。
如上所述,在小片156的长度方向和原水的流动方向形成角度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絮凝物向搁板152的碰撞次数,可以在增加絮凝物的强度的同时增加絮凝物的密度,所以,可以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
【第5实施方式】
第5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与利用图1说明的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1a相比,不同点在于,替代絮凝物形成槽15a而具有图10所示的絮凝物形成槽15f。
图10所示的絮凝物形成槽15f由第1絮凝物形成部157a和第2絮凝物形成部157b构成。第1絮凝物形成部157a和第2絮凝物形成部157b都具有搁板152,但第1絮凝物形成部157a中各搁板152的间隔(节距)b1与第2絮凝物形成部157b中各搁板152的间隔(节距)b2不同。
一般,搁板152的间隔宽则原水的流速慢,原水中的絮凝物向搁板152碰撞的次数少,而搁板152的间隔窄则原水的流速快,原水中的絮凝物向搁板152碰撞的次数多。在絮凝物还没变硬时,如果向搁板152的碰撞次数多,则在絮凝物向搁板152碰撞而产生的冲击下,有破坏絮凝物的可能。因此,在第1絮凝物形成部157a中使絮凝物缓慢地与搁板152碰撞而使絮凝物慢慢变大形成之后,在第2絮凝物形成部157b中使絮凝物向搁板152碰撞的次数增加并使絮凝物坚固。
在图10所示的絮凝物形成槽15f中,具有搁板152的间隔不同的两个絮凝物形成部,即、搁板152的间隔为b1的第1絮凝物形成部157a、和搁板152的间隔为b2的第2絮凝物形成槽157b,但搁板的间隔并不限于两种。另外,具有不同间隔的搁板的絮凝物形成部157a、157b的比例也不受限定。例如,可以以初始的1/4为慢速的絮凝物形成部形成絮凝物,剩余的3/4为快速的絮凝物形成部使絮凝物坚固。另外,以使慢速的絮凝物形成部、快速的絮凝物形成部、慢速的絮凝物形成部以及快速的絮凝物形成部反复的方式来形成絮凝物亦可,另外,以从慢速缓慢地变化为快速的方式来形成絮凝物亦可。
另外,该絮凝物形成槽15f也和絮凝物形成槽15a一样,通过选择形成絮凝物形成槽15b的材质,或者将内部涂敷,可以防止絮凝物向侧壁151或搁板152b的附着,得到絮凝物形成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使用该絮凝物形成槽15f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增加絮凝物向搁板152碰撞的次数,可以在增加絮凝物的强度的同时增加絮凝物的密度,所以,可以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另外,由于在慢速的水流下使絮凝物形成得大,并且,在快速的水流下使絮凝物形成得硬,可以形成大而硬、用固液分离装置17容易分离的絮凝物。因此,可以使用利用了离心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缩小系统的设置空间,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
【第6实施方式】
第6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与利用图1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系统1a相比,不同点在于,替代絮凝物形成槽15g,具有如图11所示的絮凝物形成槽15g。图11(a)表示絮凝物形成槽15g的截面图,图11(b)表示絮凝物形成槽15g具有的搁板152b、152c的俯视图。
图11所示的絮凝物形成槽15g是圆筒形,第1搁板152c是圆形且在中心具有圆形的孔的环形,第2搁板152d是圆形。第1搁板152c的直径与絮凝物形成槽15g的直径相同。另外,第2搁板152d的直径比絮凝物形成槽15g的直径小。第1搁板152c和第2搁板153d都用支柱157支承,因而具有支柱用开口h1、h2。
在絮凝物形成槽15g内部,通过支柱157交替地支承第1搁板152c和第2搁板152d。流入絮凝物形成槽15g中的原水通过第1搁板152c的内侧的孔,并通过第2搁板152d的外侧。然后,原水交替地通过第1搁板152c的内侧和第2搁板152d的外侧。
在此,使设置于第1搁板152c中央的孔的面积(间隙面积)S1、与由絮凝物形成槽15g的内框和第2搁板152d的外框形成的面积(间隙面积)S2相同(S1=S2),由此,可以使原水从第1搁板152c向第2搁板152d移动的流速、和原水从第2搁板152d向第1搁板152c移动的流速相同。另外,各搁板152c、152d的间隔(节距)全部相同亦可,如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上述使间隔变化、流速变化的方式亦可。
在这样的圆筒形的絮凝物形成槽15g的情况下,在内部的原水中产生回旋流,絮凝物向搁板152c、152d碰撞从而形成得大且硬。而且,在圆筒形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如下效果:相比一般的立方体的絮凝物形成槽更容易耐压,即使容器的厚度薄也可以。
另外,该絮凝物形成槽15g和絮凝物形成槽15a一样,通过选择形成絮凝物形成槽15g的材质,或者将内部涂敷,可以防止絮凝物向侧壁151、搁板152c、152d或支柱157的附着,得到絮凝物形成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使用该絮凝物形成槽15g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絮凝物向搁板152b碰撞的次数,可以在增加絮凝物的强度的同时增加絮凝物的密度,所以,可以使用利用了离心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缩小系统的设置空间,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另外,通过使絮凝物形成槽15g成为圆筒形,特别地,在有压力的使用环境下,可以使絮凝物形成槽15g的设计变容易。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提出,并不用来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其它的各种实施方式实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改写、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和主旨内,并且,包含在记载于权利要求中的发明和与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

1.一种固液分离系统,当含有固形物的原水流入时,向该原水注入使固形物形成絮凝物的药品而将原水分离为固形物和处理水,其特征在于,具有:
絮凝物形成槽,在内部并列多个搁板并具有迂流水道,在原水流入时,该迂流水道使流入的原水在2个搁板间、和搁板的端部与絮凝物形成槽的内壁之间迂回流动,并且,各搁板的间隔设定有多种,形成流入口附近的迂流水道的搁板的间隔,设定得比形成后段的迂流水道的搁板的间隔大,该絮凝物形成槽使含有在该迂流水道中形成的絮凝物的原水流出;以及
固液分离装置,当从絮凝物形成槽流出的原水流入时,该固液分离装置利用离心力从原水中分离出作为固形物的絮凝物,
搁板的端部与絮凝物形成槽的壁面之间的间隔,比形成上述迂流水道的2个搁板的间隔小。
CN201010510771.7A 2009-10-15 2010-10-13 固液分离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90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8689/2009 2009-10-15
JP2009238689A JP4875129B2 (ja) 2009-10-15 2009-10-15 固液分離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9061A CN102039061A (zh) 2011-05-04
CN102039061B true CN102039061B (zh) 2014-07-23

Family

ID=43905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077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9061B (zh) 2009-10-15 2010-10-13 固液分离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75129B2 (zh)
CN (1) CN1020390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9393B2 (ja) * 2009-02-17 2012-02-08 株式会社東芝 固形物分離システム
JP4875128B2 (ja) * 2009-10-15 2012-02-15 株式会社東芝 固形物分離システム
CN102153179A (zh) * 2011-05-20 2011-08-17 重庆大学 一种针对污水深度处理的幅流式絮凝设备
CN110683735A (zh) * 2019-11-08 2020-01-14 七台河市高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泥水处理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9764A (zh) * 1972-05-26 1974-01-28
JPS49113462A (zh) * 1973-03-02 1974-10-29
JPS50146361A (zh) * 1974-05-14 1975-11-25
JPS51106267A (en) * 1975-03-14 1976-09-21 Aisin Seiki Seitekikakuhannyoru gyoshusochi
JPS5293264A (en) * 1976-02-02 1977-08-05 Hitachi Ltd Cathode of electrolytic radiation
JPS5310161A (en) * 1976-07-15 1978-01-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Automatic purge system of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machine
JPS5293678A (en) * 1977-01-26 1977-08-06 Pielkenrood Vinitex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particles
JPS5575787A (en) * 1978-12-06 1980-06-07 Ebara Infuiruko Eng Service Kk Waste water settlement separation
JPS6053721B2 (ja) * 1979-06-18 1985-11-27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切削工具用複合焼結部材
JPS58205507A (ja) * 1982-05-24 1983-11-30 Toshiba Corp 凝集槽
JPS61175214A (ja) * 1985-01-28 1986-08-06 Kawasaki Heavy Ind Ltd 小型舟艇の冷却水通路洗浄装置
JPH0568811A (ja) * 1991-05-28 1993-03-23 Fuso Kensetsu Kogyo Kk 凝集分離におけるフロツクの形成方法
JP2002166152A (ja) * 2000-11-29 2002-06-11 Araco Corp 撹拌水槽
CA2523886A1 (en) * 2003-04-28 2004-11-11 Rodney John Tru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xing fluids for particle agglomeration
JP2005177602A (ja) * 2003-12-19 2005-07-07 Ebara Corp 凝集剤の混合方法と混合槽及びそれを用いる雨水混入下水の処理方法と装置
JP2006043626A (ja) * 2004-08-06 2006-02-16 Hara Giken Kogyo:Kk 水処理装置
JP4872117B2 (ja) * 2008-01-21 2012-02-08 有限会社カワセツ 汚濁水の連続凝集処理装置
JP4869393B2 (ja) * 2009-02-17 2012-02-08 株式会社東芝 固形物分離システム
JP2010214248A (ja) * 2009-03-13 2010-09-30 Toshiba Corp 固液分離システム
JP4875128B2 (ja) * 2009-10-15 2012-02-15 株式会社東芝 固形物分離システム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55-75787A 1980.06.07
JP特开2002-166152A 2002.06.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83709A (ja) 2011-04-28
CN102039061A (zh) 2011-05-04
JP4875129B2 (ja) 201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9061B (zh) 固液分离系统
Shields et al. The evolution of active particles: toward externally powered self-propelling and self-reconfiguring particle systems
JP7071040B2 (ja) 磁性混合器および方法
JP2016526482A (ja) 加圧浮上装置
US8808548B2 (en) Magnetic separation apparatus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method,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
US716046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and low energy desalination of water
CN103111089A (zh) 一种用于高粘性物料的萃取塔、萃取方法及用途
JP3676659B2 (ja) 撹拌流形成手段を有する固液分離装置
CN103041624B (zh) 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
CN104312616A (zh) 把电场和微通道耦合起来实现Pickering乳液破乳的方法及装置
SE535787C2 (sv) Vattenrenare och metod för att rena vatten
US1135080A (en) Apparatus for treating mixtures of liquids and solids.
CN105026008A (zh) 具有延伸柱的离心分离器
JP5453092B2 (ja) 溶質の析出法及び装置
WO201810055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hydrogen by electrolysis
CN102166479A (zh) 一种改善的抗污染膜装置
JP5730421B2 (ja) 磁気分離装置及び廃水処理装置
CN109290075A (zh) 基于粒径选择的水力旋流分离装置
CN203244813U (zh) 一种双进料管平底沉降槽
WO2017168861A1 (ja) 磁気サイクロン装置およびその処理方法
CN101658737A (zh) 一种旋流重力沉降分离方法及装置
JP3303723B2 (ja) 凝集処理装置
CN204873981U (zh) 涡流式混凝反应器
ES2380942T3 (es) Procedimiento para producir suspensiones, soluciones o dispersiones
CN203725037U (zh) 物料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