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2645A - 空调操作装置及空调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操作装置及空调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2645A
CN102032645A CN2010105024339A CN201010502433A CN102032645A CN 102032645 A CN102032645 A CN 102032645A CN 2010105024339 A CN2010105024339 A CN 2010105024339A CN 201010502433 A CN201010502433 A CN 201010502433A CN 102032645 A CN102032645 A CN 102032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door air
indoor temperature
air
switching
occup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24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2645B (zh
Inventor
田中雅人
太宰龙太
Original Assignee
Azb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zbil Corp filed Critical Azbi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32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2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2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26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07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receiving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24F11/523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for displaying temperature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24F2011/000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for admittance of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操作装置及空调操作方法,该空调操作装置具有:室外空气温度信息获取部(10),获取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室内温度信息获取部(11),获取室内温度测量值;空调机状态信息获取部(12),获取热交换式空调机及室外空气制冷机的状态信息;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部(13),计算从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后的室内温度推定值;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部(14),进行提示以使居住者能够了解室内温度推定值;切换指示输入部(15),接受来自居住者的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切换的操作;切换部(16),根据居住者输入的切换指示,执行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

Description

空调操作装置及空调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热交换式空调机和室外空气制冷机并用的空调系统中,作为热交换式空调机和室外空气制冷机共用的操作部使用的空调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调控制中已实际应用了一种空调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如图12所示,按每个房间设置独立的空调机(例如楼宇用多空调机等),居住者使用遥控器等操作机构,按照居住者的判断操作独立空调机。在图12的例子中,在房间100-1、100-2中分别设置有热交换式的独立空调机101-1、101-2。在图12中,102-1、102-2是空气从房间100-1、100-2返回到独立空调机101-1、101-2(回气)的配管,103-1、103-2是将通过独立空调机101-1、101-2加热或冷却后的空气(供气)供给到房间100-1、100-2的配管,104-1、104-2是供气的出气口。在这种空调系统中,由于居住者可以操作独立空调机,因此,对于操作机构及用于操作的显示方法,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已经进行了多种改良及功能的增加。
还公开了另一种方案,该方案是随着独立空调机用的HMI(Human-Machine Interface)的改进,可以利用中央空调用的空调接口,实现独立空调(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87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01897号公报
在中央空调系统中,构成为,在室外空气温度较低的冬季,可以利用室外空气进行制冷(室外空气制冷)。
在写字楼等中,居住者以及计算机等实质上成为室内的发热物,因此,即使是冬季在白天也需要制冷。通过导入冷的室外空气进行制冷的室外空气制冷,由此可以节约利用空调机等对空气进行冷却所用的能量,因此,利用室外空气制冷在节能方面极其有效。
因此,提出了如图13所示,将独立空调机和室外空气制冷机并用,灵活运用它们各自的优点的构成。在图13中,105是将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的室外空气制冷机,106是室外空气的进气口,107-1、107-2是将从室外空气制冷机105输出的室外空气供给到房间100-1、100-2的配管,108-1、108-2是调节室外空气供给量的室外空气风门,109-1、109-2是室外空气的出气口,110-1、110-2是测量房间100-1、100-2的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传感器,111是测量室外空气温度的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
但是,独立空调机用的HMI并不是用来与室外空气制冷机并用的HMI。因此,即使居住者积极地利用室外空气制冷来尽量节约能源,由于无法判断发生与制冷状态间的权衡的可能性,所以居住者有时也无法选择向室外空气制冷的切换,按照居住者的意思有可能主动地利用室外空气制冷的频度。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中央空调系统中,在将AHU(Air Handling Unit)和室外空气制冷机并用的情况中遇到。因为AHU以及独立空调机是具有针对空气的热交换作用的空调机,所以,以下为了区别于室外空气制冷机,将其统称为热交换式空调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热交换式空调机与室外空气制冷机并用的空调系统中,使居住者与以往相比能容易地判断是否切换至室外空气制冷的空调操作装置以及空调操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操作装置,其用于热交换式空调机和室外空气制冷机并用的空调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室外空气温度信息获取单元,获取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室内温度信息获取单元,获取室内温度测量值;空调机状态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热交换式空调机以及室外空气制冷机的状态信息;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室内温度测量值、热交换式空调机的状态信息以及室外空气制冷机的状态信息计算从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后的室内温度推定值,所述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主要通过增减热交换式空调机的效果来执行室内温度的控制,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通过使热交换式空调机停止仅增减室外空气制冷机的效果来执行室内温度的控制;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单元,进行提示以使得居住者能够知道所述室内温度推定值;切换单元,根据基于居住者所设定的条件判断可否进行切换的结果、或者居住者输入的切换指示,执行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
此外,本发明的空调操作装置的一构成例的特征在于,所述居住者设定的条件是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切换的切换时刻,所述切换单元包括:切换时刻设定单元,接受来自居住者的所述切换时刻的设定;自动切换单元,当到达了所述切换时刻时执行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
此外,本发明的空调操作装置的一构成例的特征在于,所述居住者设定的条件是切换延迟,该切换延迟为切换至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为止的延迟时间,所述切换单元包括:切换延迟设定单元,接受来自居住者的所述切换延迟的设定;自动切换单元,将执行了所述切换延迟的设定的时刻加上所述切换延迟后的时刻作为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切换的切换时刻,当到达了该切换时刻时执行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
此外,本发明的空调操作装置的一构成例的特征在于,所述居住者设定的条件是室内温度的容许温度以及居住者希望使室内温度处于容许温度以下的时间段的最终时刻,所述切换单元包括:最终时刻设定单元,接受来自居住者的所述最终时刻的设定;容许温度设定单元,接受来自居住者的所述容许温度的设定;自动切换单元,根据所述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以能够将所述容许温度以下的室内温度维持到所述最终时刻作为条件设定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切换的切换时刻,当到达了该切换时刻时执行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
此外,本发明的空调操作装置的一构成例的特征在于,所述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单元,假设在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下以最大室外空气风门开度导入室外空气的情况下来计算所述室内温度推定值。
此外,本发明的空调操作装置的一构成例的特征在于,所述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单元根据依次计算每单位时间的室内温度变化的数学式,通过模拟来计算所述室内温度推定值。
此外,本发明的空调操作装置的一构成例的特征在于,所述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单元,假设在以最大室外空气风门开度导入室外空气的情况下来计算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下的室内温度变化的时间常数和室内的稳定温度,根据该时间常数和稳定温度计算在任意时间的所述室内温度推定值。
另外,本发明的空调操作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室外空气温度信息获取步骤,获取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室内温度信息获取步骤,获取室内温度测量值;空调机状态信息获取步骤,获取热交换式空调机以及室外空气制冷机的状态信息;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步骤,根据所述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室内温度测量值、热交换式空调机的状态信息以及室外空气制冷机的状态信息计算从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后的室内温度推定值,所述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主要通过增减热交换式空调机的效果来执行室内温度的控制,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通过使热交换式空调机停止仅增减室外空气制冷机的效果来执行室内温度的控制;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步骤,进行提示以使得居住者能够知道所述室内温度推定值;切换步骤,根据基于居住者所设定的条件判断可否进行切换的结果、或者居住者输入的切换指示,执行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计算从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后的室内温度推定值,向居住者提示计算出的室内温度推定值,由此提示用来切换至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的判断指标,对于居住者而言,判断是否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比以往容易,因此,可以促进居住者依据自主判断的节能行为。本发明可以实现一种空调操作装置,其引导居住者积极地、容易地停止热交换式空调机。
此外,在本发明中,通过从居住者接受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时刻的设定,当到达了切换时刻时执行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由此可以在居住者判断为适当的切换时刻将控制模式自动切换成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可以减少居住者多次确认室内温度推定值的麻烦。
此外,在本发明中,从居住者接受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延迟的设定,将对执行了切换延迟的设定的时刻加上切换延迟后的时刻作为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切换的切换时刻,当到达了该切换时刻时执行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由此可以减少居住者多次确认室内温度推定值的麻烦。
此外,在本发明中,从居住者接受的最终时刻的设定以及容许温度的设定,根据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以能够将容许温度以下的室内温度维持到最终时刻作为条件设定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切换的切换时刻,当到达了该切换时刻时执行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由此可以减少居住者多次确认室内温度推定值的麻烦。
此外,在本发明中,假设在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下以最大室外空气风门开度导入室外空气的情况下来计算室内温度推定值,使得计算出的室内温度推定值为最大限度地抑制温度上升时的室内温度推定值,因此,对居住者而言可以提示最有效的判断指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方法的室内温度变化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方法的室内温度变化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的显示、操作面板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的显示、操作面板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的显示、操作面板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的显示、操作面板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仅利用热交换式空调机的以往的空调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13是表示热交换式空调机和室外空气制冷机并用的空调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1、1-2...空调操作装置;2...控制装置;10...室外空气温度信息获取部;11...室内温度信息获取部;12...空调机状态信息获取部;13...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部;14...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部;15...切换指示输入部;16...切换部;17...切换时刻设定部;18、20、23...自动切换部;19...切换延迟设定部;21...最终时刻设定部;22...容许温度设定部;100-1、100-2...房间;101-1、101-2...热交换式空调机;105...室外空气制冷机;108-1、108-2...室外空气风门;110-1、110-2...室内温度传感器;111...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原理一
在停止热交换式空调机完全只有室外空气制冷的状态(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的情况下,根据室内的发热物及室外空气温度的条件,因为在只有室外空气制冷的状态下制冷能力不足,所以可能需要立即再启动热交换式空调机。即,利用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的节能行为本身在其性质上伴有热交换式空调机侧的启停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这与通过完全室外空气制冷降低能耗这一居住者的意愿相反,发明人为了降低必须再启动热交换式空调机这一可能性,在按照居住者的判断进行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的情况下,着重优选显示室内温度推定值。
具体地说,想到了对在室外空气的导入(室外空气风门呈最大开度)呈最大的状态下、在停止热交换式空调机完全只有室外空气制冷(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的状态时的室内温度推定值进行显示,以使得居住者能够把握。由此,使得居住者能够把握停止热交换式空调机采取节能行为时的实际的制冷能力的裕度。
发明原理二
室内居住者例如在为了开会利用房间的情况下,根据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后会议可以继续多少时间,对是否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因此,室内温度推定值的显示并不是仅推定最终的室内温度上升幅度并加以显示,而优选能够推定室内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如何变化地加以显示。
若考虑室内温度推定值的显示的用途,则不必是连续的时间序列的室内温度变化,而且也不必是高精度的室内温度推定值。只要在自切换至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时起的例如30分钟后、60分钟后、90分钟后之类主要的作为基准的时间,得到室内温度推定的概算值就足够了。因为若居住者基本固定,则也应当分别掌握根据室内温度推定值来判断是否设置为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的基准,所以,总之利用一定的计算方法来提示室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推移预测是很有意义的。
发明原理三
例如,假设切换至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显示为:30分钟后的室内温度推定值约为28℃,60分钟后的室内温度推定值约为31℃,90分钟后的室内温度推定值约为33℃。当预计会议自当前时刻起持续60分钟时,虽然在30分钟后室内温度为大约28℃,居住者可以容许,但是,在60分钟后室内温度变为大约31℃则不能容许。这种情况下,由于需要在室内温度推定值的确认时刻判断是否设置成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所以居住者即使有想要降低能耗的意愿,但是也无法选择设置成完全室外空气制冷这一操作。
因此,将会议结束的预定时刻之前的30分钟设定为切换时刻,则可以减少居住者多次确定室内温度推定值的麻烦。即,若对切换成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时的室内温度推定值进行确认的时刻例如为14点,会议结束的预计时刻为15点,室内温度推定值在30分钟后为大约28℃,60分钟后为大约31℃,在14点时设定切换时刻为14点30分,则在指定的切换时刻停止热交换式空调机并自动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由此,居住者只要在14点时对室内温度推定值进行一次确认即可。切换时刻也可以不是14点30分而是例如14点35分,也可以是任意时刻,这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为了得到同样的效果,也可以从一开始就设定室内温度的容许温度和会议结束时刻。即,预先设定容许温度为28℃,会议结束时刻为15点,若此时室内温度推定值在30分钟后大约为28℃,60分钟后为大约31℃,则在14点30分左右停止热交换式空调机并自动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由此,居住者只要在设定时事先确认一次室内温度推定值即可。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构成的方框图。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发明原理一、二对应。由于空调系统的各构成的配置如图13所示,所以使用图13的符号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进行说明。
空调操作装置1-1、1-2分别设置在图13所示的房间100-1、100-2的内部,通过居住者的操作或者自动处理给予控制装置2指示,或从控制装置2取得信息。
控制装置2通过对例如供给给热交换式空调机101-1的热交换器的冷水的量、以及室外空气风门108-1的开度等进行控制,将房间100-1的室内温度控制为利用空调操作装置1-1设定的室内温度设定值。同样地,控制装置2通过对供给给热交换式空调机101-2的热交换器的冷水的量、以及室外空气风门108-2的开度等进行控制,将房间100-2的室内温度控制为利用空调操作装置1-2设定的室内温度设定值。
在空调系统的制冷模式中,按每个房间具有主要通过增减热交换式空调机的效果来执行室内温度控制的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和通过仅增减室外空气制冷机的效果来执行室内温度控制的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两个制冷模式。在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中室外空气制冷机也动作,而在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中仅有室外空气制冷机动作,热交换式空调机停止。
控制装置2考虑了利用空调操作装置1-1、1-2设定的室内温度设定值、室外空气温度、房间100-1及100-2的室内温度等,按每个房间选择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或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中的任一个制冷模式,进行每个房间的独立空气调节。此外,因为控制装置2选择哪个控制模式与本发明的本质无关,都能够恰当地实现,所以省略关于控制模式的自动选择的详细说明。另外,控制装置2通过空调操作装置1-1、1-2接受来自房间100-1、100-2的居住者的切换指示,当操作者作出切换指示时,执行向居住者所选择的控制模式的切换。
图2是表示空调操作装置1-1、1-2的构成的方框图。空调操作装置1-1、1-2分别具有:室外空气温度信息获取部10,获取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室内温度信息获取部11,获取室内温度测量值;空调机状态信息获取部12,获取热交换式空调机101-1、101-2以及室外空气制冷机105的状态信息;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部13,计算从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后的室内温度推定值;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部14,进行提示以使居住者能够了解室内温度推定值;切换指示输入部15,接受来自居住者的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切换的操作;切换部16,根据居住者输入的切换指示,执行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1-1、1-2的动作进行说明。这里,对空调操作装置1-1的动作进行说明,然而,除了将空调操作装置1-2的动作也作为对象的房间发生变化外,其他相同。
空调操作装置1-1的切换指示输入部15接受房间100-1的居住者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切换的操作。空调操作装置1-1的切换部16在切换指示输入部15接受了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切换的切换指示操作时,对控制装置2输出切换指示信号。根据该切换指示信号,控制装置2将房间100-1的控制模式从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
下面,作为用来判断居住者是否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的指标,对向居住者提示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时的室内温度推定值的动作进行说明。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时的室内温度推定值如上所述,不需要示出连续的时间序列的室内温度变化,且不需要高精度的室内温度推定值,因此,作为室内温度推定值的计算方法可以想到各种方法及基准。例如,可以是根据热平衡的物理模型数学式的方法,也可以如日本特开平6-332506号公报所公开,为使用导出的数学式的方法,所述导出的数学式为用模糊数量化II类方法对表示针对控制对象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近似作为结果所得到的特性分布的模型函数,由此推导而出。
下述方法仅是一个例子。本发明的本质是向使用热交换式空调机的居住者提示例如概算值之类的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时的室内温度推定值。
由于推定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时的室内温度的方法因作为对象的房间、空调设备的条件等而异,所以为了便于理解示出比较简单的例子。
这里,当前时刻的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为A[℃],当前时刻的室外空气风门开度为θ,室外空气制冷时的最大室外空气风门开度为θp,室外空气制冷机的风机的空气输送量为S(θ)[m3/min.],室外空气制冷机的风机的最大空气输送量为S(θp)[m3/min.],从房间回到热交换式空调机的当前时刻的循环气体温度为B[℃],从热交换式空调机供给的当前时刻的供给气体温度为C[℃],热交换式空调机的风机的空气输送量为V[m3/min.],当前时刻的室内温度测量值为D[℃],室内的发热能量推定值为E[℃m3/min.],室内温度推定值为F[℃],室内容积为R[m3]。
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A由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111测量。空调操作装置1-1的室外空气温度信息获取部10通过控制装置2获取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A。
房间100-1的室内温度测量值D由室内空气温度传感器110-1测量。空调操作装置1-1的室内温度信息获取部11通过控制装置2获取房间100-1的室内温度测量值D。
空调操作装置1-1的空调机状态信息获取部12从控制装置2获取房间100-1用的室外空气风门108-1的当前时刻的开度θ、从房间100-1用的热交换式空调机101-1供给的当前时刻的供给气体温度C、热交换式空调机101-1的风机的空气输送量V、以及房间100-1的已知的室内容积R的信息。
此外,在空调机状态信息获取部12事先登记室外空气风门开度与室外空气制冷机105的风机的空气输送量的关系。根据该关系,空调机状态信息获取部12可以由当前时刻的室外空气风门开度θ求出当前时刻的室外空气制冷机105的风机的空气输送量S(θ)。室外空气风门开度为最大值θp时空气输送量当然为最大值S(θp)。此外,热交换式空调机101-1的风机的空气输送量V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固定值。
假设B≈D,并假设当前时刻为热平衡状态,则可以假定以下的关系。
E=(D-C)V+(D-A)S(θ)            ···(1)
对于变更为完全室外空气制冷后的室内温度变化,使空气混合效率与热传导一样与温度差成正比例,并进行数学式表现,得到以下的关系。此外,ΔF/Δt表示每单位时间的室内温度变化量。
RΔF/Δt=-(F-A)S(θp)+E                 ···(2)
R(F’-F)/Δt=-(F-A)S(θp)+E             ···(3)
F’=F+{-(F-A)S(θp)+E }Δt/R            ···(4)
F’=F+{-(F-A)S(θp)+(D-C)V+(D-A)S(θ)}Δt/R
                                          ···(5)
在根据式(2)~式(5)的依次计算中,若F的初期温度为D,则通过简单模拟可以算出室内温度推定值F’。根据式(2)~式(5),还可以预测室外空气温度等条件的变化。
实际上,因为可以进行如下所述的数学式变换,所以可以推定由完全室外空气制冷引起的室内温度变化的时间常数T和室内温度的稳定温度G。
F’=F+{-(F-A)S(θp)+E}Δt/R            ···(6)
F’=F{1-S(θp)Δt/R}
     +{A+E/S(θp)}{S(θp)Δt/R}         ···(7)
F’=F{1-Δt/T}+GΔt/T                  ···(8)
T=R/S(θp)                             ···(9)
G=A+E/S(θp)=A+{(D-C)V+(D-A)S(θ)}/S(θp)
                                        ···(10)
因此,使用时间常数T和稳定温度G根据下面的式子可以得到任意时间t的室内温度推定值F’(t)。式(11)的情况不能预测室外空气温度等的条件变化,不过,可以降低计算量。
F’(t)=D+(G-D){1-exp(-t/T)}       ···(11)
空调操作装置1-1的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部13由室外空气温度信息获取部10获取的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A、室内温度信息获取部11获取的室内温度测量值D、以及空调机状态信息获取部12获取的供给气体温度C、室外空气制冷机105的风机的空气输送量S(θ)和热交换式空调机101-1的风机的空气输送量V,根据式(1)计算出当前时刻的房间100-1内的发热能量推定值E。
接着,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部13由空调机状态信息获取部12获取的房间100-1的室内容积R和已知的最大空气输送量S(θp),根据式(9)计算出时间常数T。此外,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部13由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A、已知的最大空气输送量S(θp)、以及房间100-1内的发热能量推定值E,根据式(10)计算出稳定温度G。最后,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部13由室内温度测量值D、时间常数T、以及稳定温度G,根据式(11)计算出任意时间t的室内温度推定值F’(t)。
空调操作装置1-1的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部14进行提示,以使得房间100-1的居住者能够了解已计算出的室内温度推定值F’(t)。
此外,在实际应用上,可以不计算时间常数T等的数值,而是随着实际变化事先作为固定值进行调整。
接着,下面示出依据具体数值的模拟例。为了验证式(1)~式(11)的推定式,对从室内完全没有发热物、不利用热交换式空调机进行制冷且未导入室外空气的状态,以最大室外空气风门开度开始导入室外空气的情况进行确认。这种情况作为模拟1。
在模拟1中,当前时刻的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为A[℃]=18.0[℃],当前时刻的室外空气风门开度为θ=0.0,室外空气制冷时的最大室外空气风门开度为θp=1.0,室外空气制冷机的风机的空气输送量为S(θ)[m3/min.]=0.0[m3/min.],室外空气制冷时的最大空气输送量为S(θp)[m3/min.]=1.0[m3/min.],热交换式空调机的当前的循环气体温度为B[℃]=25.0[℃],热交换式空调机的当前的供给气体温度为C[℃]=25.0[℃],热交换式空调机的风机的空气输送量为V[m3/min.]=2.0[m3/min.],当前时刻的室内温度测量值为D[℃]=25.0[℃],室内容积为R[m3]=100.0[m3](5.0m×8.0m×高度2.5m),单位时间为Δt=1.0[min.]。
如下所示,根据式(1)、式(10)及式(11)计算发热能量推定值E、时间常数T、稳定温度G以及室内温度推定值F’(t)。
E=(D-C)V+(D-A)S(θ)=0.0[℃m3/min.] ··(12)
T=R/S(θp)=100.0[min.]           ···(13)
G=A+E/S(θp)=18.0[℃]            ···(14)
F’(t)=D+(G-D){1-exp(-t/T)}
=25.0-7.0{1-exp(-t/100.0)}        ···(15)
根据式(12)~式(15),在模拟1的条件下,在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的情况下,可以推定例如30分钟后室内温度下降至大约23.2℃,60分钟后室内温度下降至大约21.9℃,90分钟后室内温度下降至大约20.9℃。而且,在大约6小时后,室内温度下降到与室外空气基本相同的大约18.2℃。在模拟1的条件下计算室内温度推定值的模拟结果如图3、图4所示。图4是放大图3的0~50[min.]的范围的图。在图3、图4中,31是依据模拟1的结果的室内温度变化,32、33、34是分别依据模拟2、3、4的结果的室内温度变化。如上述模拟1,在推定仅有室外空气制冷也不会引起温度上升的情况下,只要向居住者提示室内温度推定值为25.0℃即可。
接着,为了验证式(1)~式(11)的推定式,在室内有若干发热物的状态下,对从利用热交换式空调机及以换气为目的的室外空气进行调控并控制至25℃的状态切换到室外空气风门为最大开度的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的情况进行确认。这种情况为模拟2。
在模拟2中,当前时刻的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为A[℃]=18.0[℃],当前时刻的室外空气风门开度为θ=0.5,室外空气制冷时的最大室外空气风门开度为θp=1.0,室外空气制冷机的风机的空气输送量为S(θ)[m3/min.]=0.5[m3/min.],室外空气制冷时的最大空气输送量为S(θp)[m3/min.]=1.0[m3/min.],热交换式空调机的当前的循环气体温度为B[℃]=25.0[℃],热交换式空调机的当前的供给气体温度为C[℃]=21.75[℃],热交换式空调机的风机的空气输送量为V[m3/min.]=2.0[m3/min.],当前时刻的室内温度测量值为D[℃]=25.0[℃],室内容积为R[m3]=100.0[m3](5.0m×8.0m×高度2.5m),单位时间为Δt=1.0[min.]。
如下所示,根据式(1)、式(9)、式(10)及式(11)计算发热能量推定值E、时间常数T、稳定温度G以及室内温度推定值F’(t)。
E=(D-C)V+(D-A)S(θ)
 =10.0[℃m3/min.]                  ···(16)
T=R/S(θp)=100.0[min.]            ···(17)
G=A+E/S(θp)=28.0[℃]             ···(18)
F’(t)=D+(G-D){1-exp(-t/T)}
 =25.0+3.0{1-exp(-t/100.0)}        ···(19)
根据式(16)~式(19),在模拟2的条件下,在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的情况下,可以推定例如30分钟后室内温度上升到大约25.8℃,60分钟后室内温度上升到大约26.3℃,90分钟后室内温度上升到大约26.8℃。在模拟2的条件下计算室内温度推定值的模拟结果如图3、图4的32所示。
看到了由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部14显示的室内温度推定值的居住者,在因例如开会而利用房间100-1的情况下,其判断:因为用90分就会结束会议离开房间,所以即使90分钟后室内温度上升1.8℃左右也没有问题。这时,希望节约能源的居住者会操作空调操作装置1-1按照自己的意愿切换至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
接着,为了验证式(1)~式(11)的推定式,在室内有较多发热物的状态下,对从利用热交换式空调机及室外空气风门为最大开度的室外空气制冷来进行调控并控制至25℃的状态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的情况进行确认。这种情况为模拟3。
在模拟3中,当前时刻的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为A[℃]=18.0[℃],当前时刻的室外空气风门开度为θ=1.0,室外空气制冷时的最大室外空气风门开度为θp=1.0,室外空气制冷机的风机的空气输送量为S(θ)[m3/min.]=1.0[m3/min.],室外空气制冷时的最大空气输送量为S(θp)[m3/min.]=1.0[m3/min.],热交换式空调机的当前的循环气体温度为B[℃]=25.0[℃],热交换式空调机的当前的供给气体温度为C[℃]=18.5[℃],热交换式空调机的风机的空气输送量为V[m3/min.]=2.0[m3/min.],当前时刻的室内温度测量值为D[℃]=25.0[℃],室内容积为R[m3]=100.0[m3](5.0m×8.0m×高度2.5m),单位时间为Δt=1.0[min.]。
如下所示,根据式(1)、式(9)、式(10)及式(11)计算发热能量推定值E、时间常数T、稳定温度G以及室内温度推定值F’(t)。
E=(D-C)V+(D-A)S(θ)
 =20.0[℃m3/min.]                    ···(20)
T=R/S(θp)=100.0[min.]              ···(21)
G=A+E/S(θp)=38.0[℃]               ···(22)
F’(t)=D+(G-D){1-exp(-t/T)}
 =25.0+13.0{1-exp(-t/100.0)}         ···(23)
根据式(20)~式(23),在模拟3的条件下,在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的情况下,可以推定例如30分钟后室内温度上升到大约28.3℃,60分钟后室内温度上升到大约30.8℃,90分钟后室内温度上升到大约32.7℃。在模拟3的条件下计算室内温度推定值的模拟结果如图3、图4的33所示。
看到了由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部14显示的室内温度推定值的居住者,在例如因开会而利用房间100-1的情况下,其判断:由于用30分就会结束会议离开房间,所以即使30分钟后室内温度上升了3.3℃左右也没有问题。这时,想要实现节能的居住者操作空调操作装置1-1,按照自己的意愿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但是,当会议至少持续60分时,居住者判断为60分钟后室内温度上升了约5.8℃左右而不能容许的情况下,虽然希望实现节能,但是为了避免热交换式空调机的再启动而决定不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
接着,为了验证式(1)~式(11)的推定式,在室内有相当多的发热物的状态下,对从利用相当于2台的热交换式空调机及室外空气风门为最大开度的室外空气制冷来进行调控并控制至25℃的状态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的情况进行确认。这种情况为模拟4。
在模拟4中,当前时刻的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为A[℃]=18.0[℃],当前时刻的室外空气风门开度为θ=1.0,室外空气制冷时的最大室外空气风门开度为θp=1.0,室外空气制冷机的风机的空气输送量为S(θ)[m3/min.]=1.0[m3/min.],室外空气制冷时的最大空气输送量为S(θp)[m3/min.]=1.0[m3/min.],热交换式空调机的当前的循环气体温度为B[℃]=25.0[℃],热交换式空调机的当前的供给气体温度为C[℃]=19.25[℃],热交换式空调机每1台的空气输送量为2.0[m3/min.],2台热交换式空调机的风机的空气输送量为V[m3/min.]=4.0[m3/min.],当前时刻的室内温度测量值为D[℃]=25.0[℃],室内容积为R[m3]=100.0[m3](5.0m×8.0m×高度2.5m),单位时间为Δt=1.0[min.]。
如下所示,根据式(1)、式(9)、式(10)及式(11)计算发热能量推定值E、时间常数T、稳定温度G以及室内温度推定值F’(t)。
E=(D-C)V+(D-A)S(θ)
 =30.0[℃m3/min.]                ···(24)
T=R/S(θp)=100.0[min.]          ···(25)
G=A+E/S(θp)=48.0[℃]           ···(26)
F’(t)=D+(G-D){1-exp(-t/T)}
 =25.0+23.0{1-exp(-t/100.0)}     ···(27)
根据式(24)~式(27),在模拟4的条件下,可以推定例如30分钟后室内温度上升到大约30.8℃,60分钟后室内温度上升到大约35.3℃,90分钟后室内温度上升到大约38.6℃。在模拟4的条件下计算出室内温度推定值的模拟结果如图3、图4的34所示。
看到了由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部14显示的室内温度推定值的居住者,在因例如开会而利用房间100-1的情况下,其判断30分钟后室内温度上升了5.8℃左右,不能容许。这时,居住者虽然希望实现节能,但是为了避免热交换式空调机的再启动而决定不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计算出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时的室内温度推定值,将算出的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给居住者,由此提示用于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切换的判断指标,对居住者来说是否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切换的判断变得比以往容易,因此,可以促进依据居住者的自主判断的节能行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通过在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时以最大室外空气风门开度导入室外空气的情况下来计算室内温度推定值,使得算出的室内温度推定值为最大限度地抑制温度上升的情况下的室内温度推定值,因此对于居住者来说可以指示最有效的判断。
此外,既可以经常算出室内温度推定值并经常进行提示,也可以根据居住者的要求计算并提示。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1-1、1-2的显示、操作面板的一例如图5所示。在图5中,50为显示室内温度设定值的显示区域,51为空调ON/OFF开关及空调ON/OFF显示区域,52为室内温度设定值的变更开关,53为完全室外空气制冷ON/OFF开关及完全室外空气制冷ON/OFF显示区域,54为显示室内温度设定值的显示区域。
空调操作装置1-1、1-2的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部14在显示区域54显示室内温度推定值。居住者在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切换的情况下,应当操作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的ON/OFF开关53。空调操作装置1-1、1-2的切换部16在执行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时,将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情况显示在完全室外空气制冷ON/OFF显示区域53。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对应上述发明的原理三。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空调系统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所以使用图1的符号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1-1、1-2的构成的方框图。空调操作装置1-1、1-2分别具有室外空气温度信息获取部10、室内温度信息获取部11、空调机状态信息获取部12、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部13、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部14、接受来自居住者的切换时刻的设定的切换时刻设定部17、到达了切换时刻时执行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的自动切换部18。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1-1、1-2的显示、操作面板的一例如图7所示。对于与图5相同的显示区域及开关,标注与图5相同的符号。在图7中,55为显示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的切换时刻的显示区域,56为切换时刻的设定开关。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1-1、1-2的动作进行说明。如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空调操作装置1-1的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部14在显示区域54显示室内温度推定值。这里,居住者在14点确认显示区域54所显示的室内温度推定值。房间100-1中的会议结束的预定时刻是15点。房间100-1及空调系统的状态为上述模拟3中所示的状态,则室内温度推定值在30分钟后从25℃上升到大约28.3℃,在60分钟后上升到大约30.8℃,在90分钟后上升到大约32.7℃。
居住者判断在30分钟间逐渐上升到大约28℃左右为室内温度的容许范围。因此,居住者判断若在差30分15点的14点30分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就没有问题,而稍显宽裕地将14点35分作为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的切换时刻,操作设定开关56设定切换时刻。
空调操作装置1-1的切换时刻设定部17将设定的切换时刻显示在显示区域55并通知自动切换部18。自动切换部18在到达了切换时刻14点35分时,对控制装置2输出切换指示信号,并将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情况显示在完全室外空气制冷ON/OFF显示区域53。控制装置2根据切换指示信号,将房间100-1的控制模式从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能够在居住者判断为适当的切换时刻将控制模式自动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所以可以减少居住者多次确认室内温度推定值的麻烦。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对应上述发明的原理三。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空调系统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所以使用图1的符号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1-1、1-2的构成的方框图。空调操作装置1-1、1-2分别具有室外空气温度信息获取部10、室内温度信息获取部11、空调机状态信息获取部12、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部13、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部14、接受来自居住者的切换延迟的设定的切换延迟设定部19、将在设定切换延迟的时刻加上切换延迟后的时刻作为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切换的时刻,当到达了该切换时刻时执行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的自动切换部20。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1-1、1-2的显示、操作面板的一例如图9所示。对于与图5相同的显示区域及开关,标注与图5相同的符号。在图9中,57为显示切换至完全室外空气制冷为止的延迟时间即切换延迟的显示区域,58为切换延迟的设定开关。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1-1、1-2的动作进行说明。如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空调操作装置1-1的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部14在显示区域54显示室内温度推定值。这里,居住者在14点确认显示区域54所显示的室内温度推定值。房间100-1中的会议结束的预定时刻是15点。房间100-1及空调系统的状态为上述模拟3中所示的状态,则室内温度推定值在30分钟后从25.0℃上升到大约28.3℃,在60分钟后上升到大约30.8℃,在90分钟后上升到大约32.7℃。
居住者判断在30分钟期间逐渐上升到大约28℃左右为室内温度的容许范围。因此,居住者判断若在差30分15点的14点30分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就没有问题,将从当前时刻14点至切换时刻14点30分之前的30分作为切换延迟,操作设定开关58设定切换延迟。
空调操作装置1-1的切换延迟设定部19将设定的切换延迟显示在显示区域57,并将进行切换延迟的设定的时刻加上切换延迟后的时刻作为切换时刻,将该切换时刻通知给自动切换部20。自动切换部20在到达了切换时刻14点30分时,对控制装置2输出切换指示信号,并将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情况显示在完全室外空气制冷ON/OFF显示区域53。控制装置2根据切换指示信号,将房间100-1的控制模式从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得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对应上述发明的原理三。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空调系统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所以使用图1的符号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1-1、1-2的构成的方框图。空调操作装置1-1、1-2分别具有室外空气温度信息获取部10、室内温度信息获取部11、空调机状态信息获取部12、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部13、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部14、接受来自居住者的最终时刻的设定的最终时刻设定部21、接受来自居住者的容许温度的设定的容许温度设定部22、根据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部14的计算结果,以能够将容许温度以下的室温维持到最终时刻作为条件,设定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切换的时刻,当到达了该切换时刻时执行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的自动切换部23。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1-1、1-2的显示、操作面板的一例如图11所示。对于与图5相同的显示区域及开关,标注与图5相同的符号。在图11中,59为显示居住者希望室内温度到容许温度以下的时间段的最终时刻的显示区域,60为最终时刻的设定开关,61为显示室内温度的容许温度的显示区域,62为容许温度的设定开关。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1-1、1-2的动作进行说明。如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空调操作装置1-1的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部14在显示区域54显示室内温度推定值。这里,居住者在14点确认显示区域54所显示的室内温度推定值。房间100-1中的会议结束的预定时刻是15点。房间100-1及空调系统的状态为上述模拟3中所示的状态,则室内温度推定值在30分钟后从25.0℃上升到大约28.3℃,在60分钟后上升到大约30.8℃,在90分钟后上升到大约32.7℃。
居住者因为会议的预定结束时刻是15点,所以将15点作为最终时刻,操作设定开关60设定最终时刻。空调操作装置1-1的最终时刻设定部21将所设定的最终时刻显示在显示区域59并通知给自动切换部23。此外,居住者操作设定开关62设定容许温度,使室内温度的容许温度为28℃。空调操作装置1-1的容许温度设定部22将所设定的容许温度显示在显示区域61并通知给自动切换部23。
空调操作装置1-1的自动切换部23由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部13计算出的结果认识到:室内温度推定值30分钟后上升到大约28.3℃,60分钟后上升到大约30.8℃,90分钟后上升到大约32.7℃。因此,自动切换部23判断为若在作为最终时刻设定的差30分15点即14点30分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则基本上可以将作为容许温度设定的28℃维持到最终时刻;而将14点30分作为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切换的时刻。自动切换部23在到达了14点30分时,对控制装置2输出切换指示信号,并将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情况显示在完全室外空气制冷ON/OFF显示区域53。控制装置2根据切换指示信号,将房间100-1的控制模式从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得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而且,自动切换部23设定的切换时刻可以是粗略的设定。在上述例子中,设定为自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时起30分钟后室内温度推定值上升到大约28.3℃,然而,自动切换部23若忽略室内温度推定值的小数点以后,在14点30分向完全室外空气制冷切换,则判断为能够将作为容许温度而设定的28℃维持到最终时刻。
此外,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空调操作装置1-1、1-2和控制装置2可以分别通过具有CPU、存储装置及接口的计算机、以及控制这些硬件资源的程序实现。各个装置的CPU根据存储装置所存储的程序实施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
产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热交换式空调机与室外空气制冷机并用的空调系统中。

Claims (14)

1.一种空调操作装置,用于热交换式空调机和室外空气制冷机并用的空调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具有:
室外空气温度信息获取单元,其获取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
室内温度信息获取单元,其获取室内温度测量值;
空调机状态信息获取单元,其获取热交换式空调机以及室外空气制冷机的状态信息;
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单元,其根据所述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室内温度测量值、热交换式空调机的状态信息以及室外空气制冷机的状态信息计算从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后的室内温度推定值,所述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主要通过增减热交换式空调机的效果来执行室内温度的控制,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通过使热交换式空调机停止仅增减室外空气制冷机的效果来执行室内温度的控制;
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单元,其进行提示以使得居住者能够知道所述室内温度推定值;及
切换单元,其按照基于居住者所设定的条件判断可否进行切换的结果、或者居住者输入的切换指示,执行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居住者设定的条件是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切换的切换时刻,
所述切换单元包括:
切换时刻设定单元,其接受来自居住者的所述切换时刻的设定;
自动切换单元,其当到达了所述切换时刻时执行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居住者设定的条件是切换延迟,该切换延迟为切换至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为止的延迟时间,
所述切换单元包括:
切换延迟设定单元,其接受来自居住者的所述切换延迟的设定;
自动切换单元,其将执行了所述切换延迟的设定的时刻加上所述切换延迟后的时刻作为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切换的切换时刻,当到达了该切换时刻时执行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居住者设定的条件是室内温度的容许温度以及居住者希望将室内温度控制在容许温度以下的时间段的最终时刻,
所述切换单元包括:
最终时刻设定单元,其接受来自居住者的所述最终时刻的设定;
容许温度设定单元,其接受来自居住者的所述容许温度的设定;及
自动切换单元,其根据所述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以能够将所述容许温度以下的室内温度维持到所述最终时刻作为条件来设定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切换的切换时刻,当到达了该切换时刻时执行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单元,假设在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下以最大室外空气风门开度导入室外空气的情况下来计算所述室内温度推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单元,根据依次计算每单位时间的室内温度变化的数学式,通过模拟计算所述室内温度推定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单元,假设在以最大室外空气风门开度导入室外空气的情况下来计算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下的室内温度变化的时间常数和室内的稳定温度,根据该时间常数和稳定温度计算在任意时间的所述室内温度推定值。
8.一种空调操作方法,用于热交换式空调机和室外空气制冷机并用的空调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具有:
室外空气温度信息获取步骤,获取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
室内温度信息获取步骤,获取室内温度测量值;
空调机状态信息获取步骤,获取热交换式空调机以及室外空气制冷机的状态信息;
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步骤,根据所述室外空气温度测量值、室内温度测量值、热交换式空调机的状态信息以及室外空气制冷机的状态信息计算从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切换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后的室内温度推定值,所述热交换式空调机为主体的制冷模式主要通过增减热交换式空调机的效果来执行室内温度的控制,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通过使热交换式空调机停止、仅增减室外空气制冷机的效果来执行室内温度的控制;
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提示步骤,进行提示以使得居住者能够知道所述室内温度推定值;
切换步骤,根据基于居住者设定的条件判断可否进行切换的结果、或者居住者输入的切换指示,执行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居住者设定的条件是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切换的切换时刻,
所述切换步骤包括:
切换时刻设定步骤,接受来自居住者的所述切换时刻的设定;
自动切换步骤,当到达了所述切换时刻时执行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居住者设定的条件是切换延迟,该切换延迟为切换成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为止的延迟时间,
所述切换步骤包括:
切换延迟设定步骤,接受来自居住者的所述切换延迟的设定;
自动切换步骤,将进行了所述切换延迟的设定的时刻加上所述切换延迟后的时刻作为切换至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时刻,当到达了该切换时刻时执行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居住者设定的条件是室内温度的容许温度以及居住者希望将室内温度设置到容许温度以下的时间段的最终时刻,
所述切换步骤包括:
最终时刻设定步骤,接受来自居住者的所述最终时刻的设定;
容许温度设定步骤,接受来自居住者的所述容许温度的设定;
自动切换步骤,根据所述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步骤的计算结果,以能够将所述容许温度以下的室内温度维持到所述最终时刻作为条件来设定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切换的切换时刻,当到达了该切换时刻时执行向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的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步骤,假设在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下以最大室外空气风门开度导入室外空气的情况下来计算所述室内温度推定值。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步骤,根据依次计算每单位时间的室内温度变化的数学式,通过模拟计算所述室内温度推定值。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空气制冷时室内温度推定值计算步骤,假设在以最大室外空气风门开度导入室外空气的情况下来计算所述完全室外空气制冷模式下的室内温度变化的时间常数和室内的稳定温度,根据该时间常数和稳定温度计算任意时间的所述室内温度推定值。
CN2010105024339A 2009-10-06 2010-09-29 空调操作装置及空调操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26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32204 2009-10-06
JP2009232204A JP5373532B2 (ja) 2009-10-06 2009-10-06 空調操作装置および空調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2645A true CN102032645A (zh) 2011-04-27
CN102032645B CN102032645B (zh) 2013-06-05

Family

ID=43823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243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2645B (zh) 2009-10-06 2010-09-29 空调操作装置及空调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05589B2 (zh)
JP (1) JP5373532B2 (zh)
KR (1) KR101187519B1 (zh)
CN (1) CN10203264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5781A (zh) * 2011-10-25 2013-05-01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05387556A (zh) * 2014-09-02 2016-03-09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7973B2 (ja) * 2010-01-29 2014-07-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給気制御装置
EP3051377B1 (en) * 2011-10-21 2021-09-08 Google LLC Intelligent controller providing time to target state
JP5848578B2 (ja) * 2011-10-25 2016-01-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外気冷房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センタ
JP2014115056A (ja) * 2012-12-12 2014-06-26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CN104321592B (zh) * 2013-02-20 2017-10-20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便携信息终端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04515335B (zh) * 2013-10-08 2017-09-26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车辆用热泵系统
DE102016211491A1 (de) * 2016-06-27 2017-12-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Heizungs-, Lüftungs- und Klimaanlagen-Systems eines Fahrzeugs
JP6958314B2 (ja) * 2017-12-13 2021-11-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全館空調システム
CN113757949B (zh) * 2020-06-05 2022-08-30 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 便携设备、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取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5589A1 (en) * 1992-06-17 1995-03-29 Daikin Industries, Limited Operat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air-conditioner
KR19990079086A (ko) * 1998-04-01 1999-11-0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절전운전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04212017A (ja) * 2003-01-08 2004-07-29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517627A (zh) * 2003-01-20 2004-08-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和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4239500A (ja) * 2003-02-05 2004-08-26 Gastar Corp 風呂温度推定装置および風呂給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6349A (ja) * 1981-12-18 1983-06-24 Yamatake Honeywell Co Ltd 外気取入制御機能付端末制御器
JPH01252850A (ja) * 1987-12-24 1989-10-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表示装置
JPH06332506A (ja) 1993-05-21 1994-12-02 Yamatake Honeywell Co Ltd 非線形制御装置
JP3241924B2 (ja) * 1994-03-23 2001-12-25 新晃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および可変風量空気調和装置
JPH10288376A (ja) * 1997-04-17 1998-10-27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調監視制御装置
JPH11230600A (ja) * 1998-02-16 1999-08-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調換気装置
JP3646691B2 (ja) 2001-11-12 2005-05-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498196B2 (ja) * 2005-04-11 2010-07-07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の表示装置
JP2008025851A (ja) * 2006-07-15 2008-02-07 Nec Engineering Ltd ビル空調管理システム
JP4135766B2 (ja) 2006-09-19 2008-08-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制御の仲介装置、空調制御システム、空調制御方法および空調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011597B2 (en) * 2007-09-20 2011-09-06 Honda Motor Co., Ltd. Auto A/C solar compensation control
KR101270622B1 (ko) * 2007-12-21 2013-06-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 시스템
US8180492B2 (en) * 2008-07-14 2012-05-15 Ecofactor,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 networked electronic device as an occupancy sensor for a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5589A1 (en) * 1992-06-17 1995-03-29 Daikin Industries, Limited Operat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air-conditioner
KR19990079086A (ko) * 1998-04-01 1999-11-0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절전운전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04212017A (ja) * 2003-01-08 2004-07-29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517627A (zh) * 2003-01-20 2004-08-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和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4239500A (ja) * 2003-02-05 2004-08-26 Gastar Corp 風呂温度推定装置および風呂給湯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5781A (zh) * 2011-10-25 2013-05-01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03075781B (zh) * 2011-10-25 2015-06-10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05387556A (zh) * 2014-09-02 2016-03-09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CN105387556B (zh) * 2014-09-02 2018-12-04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2645B (zh) 2013-06-05
KR20110037837A (ko) 2011-04-13
US8805589B2 (en) 2014-08-12
JP2011080656A (ja) 2011-04-21
JP5373532B2 (ja) 2013-12-18
US20110082602A1 (en) 2011-04-07
KR101187519B1 (ko) 2012-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2645B (zh) 空调操作装置及空调操作方法
EP3012546B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ntrol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CN102597641B (zh) 控制装置
RU257337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открытием клапана в системе hvac
JP5594397B1 (ja) デマンドレスポンスシステム
US20030213851A1 (en) Non-inertial thermostat and non-inertial thermostat/humidistat for building climat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control
EP1355212B1 (en) Improvement i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s
JP5532019B2 (ja) エネルギー制御装置
JP5248897B2 (ja) 運転計画決定システム
JP5371575B2 (ja) 空調操作装置および空調操作方法
CN111678721A (zh) 一种空调测试模拟负荷系统及方法
JP2011075194A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WO2019193649A1 (ja) 制御装置、室外機、熱源機およ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20165642A (ja) 空調システム、サーバ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空調システムを制御する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を制御する方法
JP662791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20120033747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839560B1 (ko) 공기조화기, 전력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2011058659A (ja) 冷水循環システム
KR20180011672A (ko) 공기조화기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HRP20230557T1 (hr) Sustav distribucije toplinske energije i metoda kontrole istog
JP7474286B2 (ja) 空調熱源制御装置、空調熱源制御方法、及び空調熱源制御プログラム
JP3542314B2 (ja) 地域冷暖房運転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212748335U (zh) 一种空调测试模拟负荷系统
KR20110004153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40115787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동작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AZBIL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AMATAKE K. K.

Effective date: 201205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5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zbi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Yamatake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