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6147A - 横机上的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装置和设定程序 - Google Patents

横机上的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装置和设定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6147A
CN102016147A CN2009801158842A CN200980115884A CN102016147A CN 102016147 A CN102016147 A CN 102016147A CN 2009801158842 A CN2009801158842 A CN 2009801158842A CN 200980115884 A CN200980115884 A CN 200980115884A CN 102016147 A CN102016147 A CN 102016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p length
length routine
cam
mode
rout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58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6147B (zh
Inventor
小村善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16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6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6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6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7/00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 D04B37/02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with weft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0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 D04B7/045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with stitch-length reg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装置具备成圈控制系统设定部,其解析用于在横机上编织针织物的编织数据,基于针织物中的每个区域的编织宽度和编织组织,对每个区域设定三角座滑架的成圈三角的控制方式。设定装置还具备成圈控制系统设定部,其基于每个区域的控制方式、区域内的线圈目标尺寸和编织组织,设定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能够使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自动化。

Description

横机上的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装置和设定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横机在实际编织针织物前执行的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
背景技术
横机的编织三角系统(以下简称为系统)具备通过电动机等调整自如的成圈三角。该三角控制将捕捉纱线的针下拉的下拉量,线圈的尺寸由针的下拉量确定,因此用于线圈尺寸的调整。线圈的尺寸可由每一个线圈的纱线长度(以下称为线圈长度)等表现,线圈长度由编织数据等指定。然后通过以恰如指定的线圈长度编织针织物,可提高针织物的品质,特别是提高针织物的手感,防止针织物尺寸的变动,并防止需要的纱线的量变动。
申请人开发过下述技术:通过旋转式编码器等监视纱线消耗量,将距离目标值的偏差反馈到成圈三角,以指定的线圈长度进行编织(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2952391,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3554088,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3603031)。将这种技术称为数字成圈控制,此处称为成圈控制,执行数字成圈控制时,需要在编织实际的针织物前调整成圈三角以能够按照指定的线圈长度进行编织。将该调整称为线圈长度例程,用于执行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较费事。因此发明人研究了使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自动化的技术,完成了本发明。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2952391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3554088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360303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使用于执行成圈控制的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容易进行。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装置,为横机进行与线圈长度例程有关的设定,所述横机从多个导纱器供给纱线,并且通过至少在前后一对的针床上往返的三角座滑架内的三角系统操作针床的针,由此编织针织物,经由纱线的测长装置向导纱器供给纱线,
三角系统中通过控制成圈三角来调整线圈的尺寸,
在针织物的编织前为了取得成圈三角的调整数据而执行线圈长度例程,所述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有:
成圈控制系统设定部,解析用于在横机上编织由多个区域构成的针织物的编织数据,基于每个区域的编织宽度和编织组织,对每个区域设定成圈三角的控制方式;以及
线圈长度例程设定部,基于每个区域的控制方式、每个区域的线圈目标尺寸和编织组织,设定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和线圈长度例程中的线圈目标尺寸。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程序,用于为横机进行与线圈长度例程有关的设定的装置,所述横机从多个导纱器供给纱线,并且通过至少在前后一对的针床上往返的三角座滑架内的三角系统操作针床的针,由此编织针织物,经由纱线的测长装置向导纱器供给纱线,
三角系统中通过控制成圈三角来调整线圈的尺寸,
在针织物的编织前为了取得成圈三角的调整数据而执行线圈长度例程,所述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程序的特征在于,设有:
成圈控制系统设定指令,解析用于在横机上编织由多个区域构成的针织物的编织数据,基于每个区域的编织宽度和编织组织,对每个区域设定成圈三角的控制方式;以及
线圈长度例程设定指令,基于每个区域的控制方式、每个区域的线圈目标尺寸和编织组织,设定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和线圈长度例程中的线圈目标尺寸。
本说明书中,关于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装置的记载也直接适用于设定程序,相反关于设定程序的记载也直接适用于设定装置。
优选的是,三角座滑架具备多个三角系统,
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中,按照导纱器和三角系统的组合单位,设定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和线圈长度例程中的线圈目标尺寸。
更优选的是,在检测出以第一导纱器、第一三角系统、第一线圈目标尺寸和第一编织组织进行编织的第一区域和以第一导纱器、第二三角系统、第一线圈目标尺寸和第一编织组织进行编织的第二区域的存在时,以第一导纱器、第一线圈目标尺寸和第一编织组织且仅以第一三角系统或第二三角系统中的一个三角系统执行针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双方的单一线圈长度例程,将通过线圈长度例程取得的调整数据适用于第一区域中的第一三角系统和第二区域中的第二三角系统双方。
特别优选的是,在成圈控制方式的设定中,作为控制方式至少设定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所述第一方式将纱线消耗量与编织数据中的线圈尺寸进行比较并向成圈三角反馈,所述第二方式将纱线消耗量与样品针织物中的纱线消耗量进行比较并向成圈三角反馈,
对编织宽度较大且编织组织为平针或罗纹的区域优选分配第一方式,对编织宽度狭窄的区域及编织组织为提花的区域优先分配第二方式。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解析用于在横机上编织由多个区域构成的针织物的编织数据,基于每个区域的编织宽度和编织组织,对每个区域设定成圈三角的控制方式。因此能够大致自动地设定成圈三角的控制方式。
此外本发明中,基于每个区域的控制方式、每个区域的线圈目标尺寸和编织组织,设定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和线圈长度例程中的线圈目标尺寸。因此,也能够大致自动地进行关于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
由于上述原因,用户从成圈控制方式的设定及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解放出来。因此对于用户而言,容易将纱线消耗量向成圈三角反馈而编织稳定均匀的针织物。
若按照导纱器和三角系统的组合单位设定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和线圈长度例程中的线圈目标尺寸,则对于每个纱线和三角系统的组合执行线圈长度例程。因此,能够在编织实际针织物前正确地调整成圈三角。
此处检测以第一导纱器、第一三角系统、第一线圈目标尺寸和第一编织组织进行编织的第一区域和以第一导纱器、第二三角系统、第一线圈目标尺寸和第一编织组织进行编织的第二区域是否存在。并且在进行该检测时,以第一导纱器、第一线圈目标尺寸和第一编织组织且仅根据第一三角系统或第二三角系统中的一个三角系统执行针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双方的单一线圈长度例程,将通过线圈长度例程取得的调整数据适用于第一区域中的第一三角系统和第二区域中的第二三角系统这双方。于是能够减少线圈长度例程的次数。此外该情况下,由于导纱器及线圈目标尺寸相同,因此即使减少线圈长度例程的次数,也能够大致适当地调整成圈三角。
在成圈控制方式的设定中,作为控制方式至少设定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所述第一方式将纱线消耗量与由编织数据中的线圈尺寸计算出的纱线量进行比较并向成圈三角反馈,所述第二方式将纱线消耗量与样品针织物中的纱线消耗量进行比较并向成圈三角反馈。并且对编织宽度较大且编织组织为平针或罗纹的区域优选分配第一方式。此外对编织宽度狭窄的区域及编织组织为提花的区域优先分配第二方式。于是能够在按照线圈的目标线圈尺寸进行编织较容易的区域适用根据指定的线圈尺寸进行编织的第一方式,并在按照目标尺寸进行编织较困难的区域适用以与样品相同的纱线消耗量进行编织的第二方式,能够以与区域对应的方式控制成圈三角。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实施例的设计系统与横机一起表示的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中的成圈控制数据的设定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中的成圈控制数据的设定程序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中的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中的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程序的图;
图6是表示成圈控制、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例的图;
图7表示成圈控制、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例的图,特别是表示多三角编织中的线圈长度例程的合并的图。
标号说明
2  设计系统  4横机     6   LAN           8   总线
9  彩色显示器          10  键盘          11  彩色打印机
12 鼠标                15  三维图像系统
16 文件存储器          17  图像存储器    20  针织设计部
21 数据转换部          22  编织数据解析部
23 成圈控制系统设定部
24 线圈长度例程设定部  26  规则表        27  合并部
30 LAN接口             31  磁盘驱动器    41  针床
42 三角座滑架          43  导纱器44编码器
45 纱筒                46  控制器
50 成圈控制数据的设定程序
51 编织数据的解析指令
52 成圈控制方式的分配指令            53  合并指令
54 用户编辑指令        60  线圈长度例程设定程序
61  成圈控制方式的取得指令
62  编织组织/线圈长度的取得指令
63  线圈长度例程临时设定指令    64、65  合并指令
66  用户编辑指令                70、80  服装
71、81  下摆编织部    72  身片主体    73、74  两肩部
82~87  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
实施例
图1~图7中表示实施例。图中2为设计系统,4为横机,通过LAN6将设计系统2和横机4连接。另外两者的连接也可以使用CD-ROM等存储介质。设计系统2具备总线8、彩色显示器9、键盘10、彩色打印机11、鼠标12等输入输出部。除鼠标12以外也可以设置轨迹球及操纵杆、记录针等手动输入部。
15是三维图像系统,对根据编织数据编织的针织物的状态进行三维模拟。此外对编织数据中的纱线配置等进行三维模拟。16是文件存储器,存储各种文件及编织数据、线圈长度例程等设定程序等。以下,对于设计系统2根据文件存储器16中存储的程序进行动作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17为图像存储器,存储与模拟数据及编织数据对应的图像等。
20为针织设计部,根据来自键盘10及鼠标12等的输入设计针织物或服装。本说明书中,设针织物包括服装。21是数据转换部,将通过针织设计部20得到的设计数据转换为可在横机4上执行的编织数据。编织数据包括三角座滑架在横机4的针床41上移动期间对于针床的针施加何种操作的数据、和从哪个导纱器供给纱线的数据。而且编织数据中,对每个区域指定线圈的目标线圈长度或与目标线圈长度对应的线圈编号。此外各线圈的种类也根据编织数据判断。
编织数据解析部22通过编织数据的解析指令51解析编织数据,取得每个区域的编织宽度和线圈目标尺寸、所使用的三角系统的编号、线圈的种类等。成圈控制系统设定部23根据编织数据的解析结果,针对三角座滑架的成圈三角决定适用何种反馈控制方式。该方式按照区域单位进行,具体而言,按照区域内的导纱器和三角系统的组合单位进行。
线圈长度例程设定部24进行关于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决定使用哪个三角系统和哪个导纱器的组合,以哪个线圈目标尺寸和哪个编织宽度进行哪种方式的线圈长度例程。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中,根据编织组织,存在例如与平针对应的方式(线圈长度例程1)、与罗纹编织等对应的方式(线圈长度例程2)、及与提花等对应的方式(线圈长度例程3)三种。
LAN接口30将编织数据与成圈的控制数据及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数据等一起向横机4的控制器46送出。磁盘驱动器31将这些数据输出到磁盘,并由控制器46的未图示的磁盘驱动器读取。
横机4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41,三角座滑架42在针床41的上部往返移动。三角座滑架42例如具备2个三角系统S1、S2,三角系统S1、S2操作针床41的针而编织针织物。三角系统的数量为1个以上且例如4个以下。三角系统S1、S2分别设有成圈三角,成圈三角通过电动机调整自如。成圈三角将捕捉纱线后的针向针床侧下拉,调整成圈三角上的针的下拉量,由此能够控制线圈的尺寸、即每个线圈的纱线长度。
三角座滑架42使多个导纱器43连动,从导纱器43向针供给纱线。纱线经由编码器44从纱筒45供给,通过编码器44测定放出的纱线长度。编码器44的种类是任意的,此外也可以追加收回从编码器44放出的纱线的装置等。46是所述控制器,通过来自编码器44的信号求取纱线消耗量,控制三角座滑架42而使其在针床41上往返行走,并且使指定的导纱器43连动。然后通过来自编码器44的纱线消耗量,调整三角系统S1、S2的成圈三角,使线圈的尺寸接近目标值。
图2、图3中表示成圈三角的设定和成圈控制数据的设定程序50。通过编织数据的解析指令51,由编织数据解析部22解析编织数据,由此判断每个区域的编织宽度和编织组织。接着通过成圈控制方式的分配指令52,分配成圈控制的方式。对于罗纹组织及平针组织,在编织宽度较大的编织区域适用“控制”方式,这是按照1个~多个线圈横列单位比较编织数据中的目标线圈尺寸和纱线消耗量的方式。以下,为了避免与控制的各种方式之间的误解,有时称为“线圈横列单位的控制”方式。
编织宽度为中等程度时适用“抽样/比较”方式,在编织宽度较小时不进行对成圈三角的反馈控制。此外对于提花组织,在编织宽度较小时不进行对成圈三角的控制,在编织宽度为中等或较大时通过“抽样/比较”方式控制成圈三角。这些规则存储于规则表26中,也可以代替表而存储在数据库等中。并且编织宽度较大是指为例如25cm以上,编织宽度为中等是指为12.5~25cm,编织宽度较小是指不足12.5cm。
在“线圈横列单位的控制”方式中,比较根据编织数据中指定的线圈的尺寸、即每个线圈的线圈长度计算的纱线消耗量与实际的纱线消耗量,对成圈三角进行反馈控制。根据每个线圈的线圈长度计算的纱线消耗量,是与纱线消耗量相关的一种理论值。作为反馈的单位,例如有下述三种:对每一线圈横列进行反馈、对三角座滑架的一次往返即每两个线圈横列进行反馈、累计在3个以上的线圈横列上纱线的消耗量而进行反馈。这些种类根据编织宽度的大小来选择。
在“抽样/比较”方式中,对成圈三角施加反馈控制以达到与针织物的样品相同的纱线消耗量。反馈控制的频度例如为按纱线消耗量计例如每1~30m进行一次。此外样品使用具备可满足的手感的样品,若编织至少适用抽样/比较方式的区域的样品,则样品也可以与实际编织的针织物形状不同。另外这一点在线圈横列单位的控制方式的情况下也相同。在提花等复杂的组织的情况下,通过编织数据正确地指定纱线消耗量是困难的,在编织的过程中频繁地进行导纱器的切换,因此也难以正确地控制纱线消耗量。因此以样品为基准,控制成圈三角以达到与样品相同的纱线消耗量。在达到“线圈横列单位的控制”方式和“抽样/比较”方式均难以适用的程度的编织宽度狭窄、或使用多色的提花的情况下,不进行成圈三角的反馈控制。在不进行反馈控制的情况下,也通过线圈长度例程执行成圈三角的初始的调整。
通过图3的合并指令53,将狭窄区域与大区域合并。例如对于导纱器C1和三角系统S1的组合,使用“线圈横列单位的控制”方式和“抽样/比较”方式,在“抽样/比较”方式的区域比“线圈横列单位的控制”方式的区域狭窄的情况下,通过“线圈横列单位的控制”方式处理导纱器C1和三角系统S1的组合的全部区域。合并指令53中的处理的基准是例如使狭窄区域的控制方式与较大区域的控制方式一致。
通过用户编辑指令54,用户能够根据键盘10、鼠标12等编辑成圈控制的设定数据。例如通过合并指令53合并的较小区域对用户而言比周围的较大区域重要。于是用户能够将控制方式统一为适于较小区域的例如“抽样/比较”方式。
图4、图5表示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和线圈长度例程设定程序60。线圈长度例程中对于每个导纱器和三角系统的组合,指定线圈目标尺寸,决定执行哪个线圈长度例程。此外通过线圈长度例程决定编织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线圈长度例程设定部24通过成圈控制方式的取得指令61从成圈控制系统设定部23取得成圈控制的方式。成圈的控制方式是对于每个导纱器和三角系统的组合指定控制成圈的方式。
接着从编织数据取得各区域的编织组织的种类即平针、罗纹、提花等和各区域中的线圈长度。该指令是编织组织、线圈长度的取得指令62。接着通过线圈长度例程临时设定指令63临时设定各区域中的线圈长度例程的条件。即对每个区域决定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而且对于平针编织采用线圈长度例程1(方式1),设各线圈的线圈长度之和为线圈长度例程中的目标消耗纱线长度。对于罗纹组织采用线圈长度例程2(方式2)作为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这是将各线圈的线圈长度与过渡纱长度的加和作为线圈长度例程中的消耗纱线长度的目标值。对于适于提花等的方式3,也使用线圈目标尺寸之和。此处的线圈目标尺寸包括过渡纱的部分。在线圈长度例程1、2中,在即使三角系统和导纱器相同、目标线圈长度也不同的情况下,不使成圈三角的调整值共用化,而是进一步加上与目标线圈长度之差对应的调整。与此相对在线圈长度例程3(方式3)中,在三角系统和导纱器相同的情况下,在即使目标线圈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例如也使成圈三角的调整值共用。如上所述,对于各区域指定线圈长度例程中的线圈目标尺寸(消耗纱线长度)。此外设区域的编织宽度为线圈长度例程中的编织宽度。
在合并指令64中,将使用相同导纱器和三角系统、并且例程的方式相等的情形合并。在导纱器和三角系统的组合相同且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相等的情形中,存在线圈长度的目标尺寸不同的情形时,例如指定针对主要区域的线圈尺寸而执行线圈长度例程。或指定针对最初编织的区域的线圈长度,设定线圈长度例程。对于其他区域,以加上与线圈长度之差对应的调整值的方式调整成圈三角。接着若存在使用同样导纱器和不同系统、例程的方式相等、线圈目标尺寸相等的情形,则通过合并指令65进行合并,并减去线圈长度例程的次数。然后通过用户编辑指令66,进行用户的编辑,完成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在合并指令64、65中,编织宽度根据区域而不同的情况下,例如采用较大的编织宽度,或使用针对最初编织的区域的编织宽度。
图6、图7中,表示成圈控制方式的设定及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例。图6的服装70中,71是罗纹组织构成的下摆编织部,72是身片主体,73、74是左右的两肩部。在下摆编织部71中编织宽度充分大,因此成圈控制的方式是“线圈横列单位的控制”方式,组织是罗纹,所以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是2。身片主体72中,因为编织宽度较大且组织是平针,所以成圈控制的方式是“线圈横列单位的控制”方式,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是1。
对于肩部73、74,组织是平针且编织宽度较小,因此成圈控制的方式是“抽样/比较”方式或成圈控制的OFF(关闭)。在成圈控制为OFF的情况下,即使执行例如线圈长度例程3,也可以省略线圈长度例程。在“抽样/比较”方式的情况下,执行线圈长度例程3。若如以上进行,则能够基于编织数据自动地设定成圈控制的方式和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等。
图7的服装80中,81是下摆编织部,82~85的区域构成身片主体,由于使用2种纱线,将导纱器C1、C2和三角系统S1、S2分开使用。区域82和区域85中,导纱器相等而三角系统不同,编织组织均为平针而对应的线圈长度例程为方式1,目标线圈尺寸也相同。区域83和区域84中也是,导纱器相等而三角系统不同,编织组织均为平针而对应的线圈长度例程为方式1,目标线圈尺寸也相同。
对于导纱器相同而三角系统不同的区域,例如能够以编织组织相同(线圈长度例程的种类相同)且目标线圈尺寸共用为条件,合并线圈长度例程。此处执行针对区域82的线圈长度例程和针对区域83的线圈长度例程,省略针对区域84、85的线圈长度例程。而且将针对区域82的线圈长度例程的结果在区域85的编织开始时复制到三角系统S2。此外将针对区域83的线圈长度例程的执行结果在区域84的编织开始时对于三角系统S1进行复制。而且对于合并线圈长度例程的区域,也可以将在实际针织物的编织途中的成圈三角的校正值互相复制。86、87是两肩的区域,针对它们的处理与图6的两肩部73、74相同。
将线圈长度例程的结果复制到其他成圈三角并减少线圈长度例程的次数,在线圈目标尺寸不同或编织组织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若例如线圈目标尺寸不同,则以与之对应的量校正成圈三角的调整值后进行复制,若编织组织不同则以与之对应的量校正成圈三角的调整值后进行复制。
实施例中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1)大致自动地进行成圈三角的控制方式和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
2)能够对于导纱器相同而三角系统不同的区域合并线圈长度例程。
3)能够自动地设定与编织宽度及编织组织的种类对应的最优的成圈三角的控制方式。

Claims (6)

1.一种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装置,为横机进行与线圈长度例程有关的设定,所述横机从多个导纱器供给纱线,并且通过至少在前后一对的针床上往返的三角座滑架内的三角系统操作针床的针,由此编织针织物,经由纱线的测长装置向导纱器供给纱线,
三角系统中通过控制成圈三角来调整线圈的尺寸,
在针织物的编织前为了取得成圈三角的调整数据而执行线圈长度例程,
所述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有:
成圈控制系统设定部,解析用于在横机上编织由多个区域构成的针织物的编织数据,基于每个区域的编织宽度和编织组织,对每个区域设定成圈三角的控制方式;以及
线圈长度例程设定部,基于每个区域的控制方式、每个区域的线圈目标尺寸和编织组织,设定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和线圈长度例程中的线圈目标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角座滑架具备多个三角系统,
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部按照导纱器和三角系统的组合单位,设定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和线圈长度例程中的线圈目标尺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线圈长度例程设定部中设有合并部,所述合并部检测以第一导纱器、第一三角系统、第一线圈目标尺寸和第一编织组织进行编织的第一区域和以第一导纱器、第二三角系统、第一线圈目标尺寸和第一编织组织进行编织的第二区域的存在,并且以第一导纱器、第一线圈目标尺寸和第一编织组织且仅以第一三角系统或第二三角系统中的一个三角系统执行针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双方的单一线圈长度例程,将通过线圈长度例程取得的调整数据适用于第一区域中的第一三角系统和第二区域中的第二三角系统双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成圈控制系统设定部至少设定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作为控制方式,所述第一方式将纱线消耗量与由编织数据中的线圈尺寸计算出的纱线量进行比较并向成圈三角反馈,所述第二方式将纱线消耗量与样品针织物中的纱线消耗量进行比较并向成圈三角反馈,
成圈控制系统设定部具有规则存储部,所述规则存储部对编织宽度较大且编织组织为平针或罗纹的区域优选分配第一方式,对编织宽度狭窄的区域及编织组织为提花的区域优先分配第二方式。
5.一种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程序,用于为横机进行与线圈长度例程有关的设定的装置,所述横机从多个导纱器供给纱线,并且通过至少在前后一对的针床上往返的三角座滑架内的三角系统操作针床的针,由此编织针织物,经由纱线的测长装置向导纱器供给纱线,
三角系统中通过控制成圈三角来调整线圈的尺寸,
在针织物的编织前为了取得成圈三角的调整数据而执行线圈长度例程,
所述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程序的特征在于,设有:
成圈控制系统设定指令,解析用于在横机上编织由多个区域构成的针织物的编织数据,基于每个区域的编织宽度和编织组织,对每个区域设定成圈三角的控制方式;以及
线圈长度例程设定指令,基于每个区域的控制方式、每个区域的线圈目标尺寸和编织组织,设定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和线圈长度例程中的线圈目标尺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角座滑架具备多个三角系统,
线圈长度例程设定指令按照导纱器和三角系统的组合单位,设定线圈长度例程的方式和线圈长度例程中的线圈目标尺寸,
在线圈长度例程设定指令中设有合并指令,所述合并指令检测以第一导纱器、第一三角系统、第一线圈目标尺寸和第一编织组织进行编织的第一区域和以第一导纱器、第二三角系统、第一线圈目标尺寸和第一编织组织进行编织的第二区域的存在,并且以第一导纱器、第一线圈目标尺寸和第一编织组织且仅以第一三角系统或第二三角系统中的一个三角系统执行针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双方的单一线圈长度例程,将通过线圈长度例程取得的调整数据适用于第一区域中的第一三角系统和第二区域中的第二三角系统双方。
CN2009801158842A 2008-05-02 2009-04-21 横机上的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装置 Active CN1020161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20368 2008-05-02
JP2008120368 2008-05-02
PCT/JP2009/057889 WO2009133788A1 (ja) 2008-05-02 2009-04-21 横編機でのループ長ルーチンの設定装置と設定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6147A true CN102016147A (zh) 2011-04-13
CN102016147B CN102016147B (zh) 2012-07-18

Family

ID=41255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58842A Active CN102016147B (zh) 2008-05-02 2009-04-21 横机上的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280104B1 (zh)
JP (1) JP5414668B2 (zh)
CN (1) CN102016147B (zh)
WO (1) WO200913378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2472A (zh) * 2013-03-05 2014-09-1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机和横机中的编织方法
CN104562422A (zh) * 2013-10-18 2015-04-29 H.斯托尔两合公司 对平型针织机上的纱线消耗量进行监控和调节
CN110607603A (zh) * 2019-07-15 2019-12-24 东莞市纮萦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密度的自适应调整方法
CN111078964A (zh) * 2019-12-09 2020-04-28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刻度盘调机度数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197427A1 (zh) * 2022-04-12 2023-10-19 浙江恒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织物区域拉力动态控制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8491B2 (ja) * 2010-10-08 2015-04-0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での糸長制御装置と制御方法
ITMI20111030A1 (it) * 2011-06-08 2012-12-09 Santoni & C Spa Procedimento per regolare la taglia di articoli tessili in produzione su macchine tessili circolari per maglieria o calzetteria
GB2559567B (en) 2017-02-08 2022-06-22 Unmade Ltd A method of knitting a fabric using a knitting machine and a knitt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52391B2 (ja) * 1991-03-29 1999-09-27 株式会社 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み編成における編糸量制御調整方法
JP2676182B2 (ja) * 1993-11-08 1997-11-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製品の生産方法
KR100351612B1 (ko) * 1994-09-02 2002-12-26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횡편기에서의실길이제어방법과그장치
JP3554088B2 (ja) * 1994-09-02 2004-08-1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での糸長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085638B2 (ja) * 1995-01-23 2000-09-1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おける糸長制御装置
JPH1157261A (ja) * 1997-08-21 1999-03-02 Brother Ind Ltd 縫い目様式設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記憶媒体
DE19822321A1 (de) * 1998-05-19 1999-11-25 Stoll & Co 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strickstücks auf einer Strickmaschine
JP2001003247A (ja) * 1999-06-17 2001-01-09 Tsudakoma Corp 横編み機における編み糸量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EP1367163B1 (en) * 2001-01-30 2011-10-19 Shima Seiki Mfg., Ltd Stitch control device in flat knitting machine
JP3603031B2 (ja) 2001-01-31 2004-12-1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給糸装置
WO2004079071A1 (ja) * 2003-03-07 2004-09-16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横編機の糸長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366312B2 (ja) * 2004-12-27 2009-11-1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度目調整機能付きの横編機と、編成方法、及び編成プログラム
WO2008016028A1 (fr) * 2006-08-04 2008-02-07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Appareil de commande de longueur de fil et procédé de commande et programme de commande dans un métier à mailles cueillies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2472A (zh) * 2013-03-05 2014-09-1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机和横机中的编织方法
CN104032472B (zh) * 2013-03-05 2016-04-1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机和横机中的编织方法
CN104562422A (zh) * 2013-10-18 2015-04-29 H.斯托尔两合公司 对平型针织机上的纱线消耗量进行监控和调节
CN104562422B (zh) * 2013-10-18 2017-07-11 H.斯托尔两合公司 对平型针织机上的纱线消耗量进行监控和调节
CN110607603A (zh) * 2019-07-15 2019-12-24 东莞市纮萦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密度的自适应调整方法
CN110607603B (zh) * 2019-07-15 2021-02-02 东莞市纮萦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密度的自适应调整方法
CN111078964A (zh) * 2019-12-09 2020-04-28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刻度盘调机度数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78964B (zh) * 2019-12-09 2023-03-31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刻度盘调机度数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197427A1 (zh) * 2022-04-12 2023-10-19 浙江恒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织物区域拉力动态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133788A1 (ja) 2011-09-01
EP2280104A4 (en) 2012-12-19
JP5414668B2 (ja) 2014-02-12
EP2280104B1 (en) 2016-05-25
EP2280104A1 (en) 2011-02-02
CN102016147B (zh) 2012-07-18
WO2009133788A1 (ja) 200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6147B (zh) 横机上的线圈长度例程的设定装置
CN101072907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0554551C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1184880B (zh) 针织模拟装置和模拟方法
CN101668886A (zh) 添纱编织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和设计装置
EP1832674B1 (en) Weft knittng machine with density adjusting function, knitting method, and knitting program
JP3085638B2 (ja) 横編機における糸長制御装置
CN105442163A (zh) 具有凹凸效应的不同厚度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4032472B (zh) 横机和横机中的编织方法
CN101395312B (zh) 形成放针线圈的方法及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内侧形成放针线圈的针织物
EP1148162B1 (en) Apparel prod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256450A (zh) 绞花花纹的编织方法、针织物的设计系统和存储介质
JP2627522B2 (ja) デ−タ処理装置を持つ横編機
CN102076897B (zh) 使用了嵌花提花的针织物的设计装置及设计方法
KR20050109536A (ko) 횡편기의 실 길이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EP0699792A1 (en) Methods of controlling yarn length in flat knitting machines and devices therefor
CN102443960B (zh) 横编机中的纱线长度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EP2492382B1 (en) Knit design apparatus
US6668594B2 (en) Tubular fabric plating method using four-bed flat knitting machine
JP3554088B2 (ja) 横編機での糸長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WO2008016028A1 (fr) Appareil de commande de longueur de fil et procédé de commande et programme de commande dans un métier à mailles cueill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