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8516A - 一种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8516A
CN102008516A CN 201010589748 CN201010589748A CN102008516A CN 102008516 A CN102008516 A CN 102008516A CN 201010589748 CN201010589748 CN 201010589748 CN 201010589748 A CN201010589748 A CN 201010589748A CN 102008516 A CN102008516 A CN 102008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quel
superfine powder
traditional chinese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897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8516B (zh
Inventor
刘海凤
刘振钦
杨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589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085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08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8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8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85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属于医药类,其采用松针层孔菌、暴马子桑黄、槐耳、姬松茸、白灵芝、姜黄素、灰树花、蛹虫草、猪苓和桦褐孔菌和云芝、猴头十二味菌类中药材制成,其中组成的重量份配比为:松针层孔菌:40~60;暴马子桑黄、槐耳、姬松茸、白灵芝、姜黄素、灰树花、蛹虫草、猪苓:各10~30,桦褐孔菌:5~20;云芝、猴头:各5~15。本发明以松针层孔菌等菌类药材为原料,采用中药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药效明显,加强了菌类中药治疗癌症的效果,同时也增加抗击癌症的种类;采用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其药效远远超过普通粉碎技术,尤其是以几丁质为细胞壁的菌类中药更应超微粉碎来打破细胞壁其细胞内的有效物质才容易被人体吸收。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类,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尤指应用中药的超微粉技术,打破细胞壁释放有效成分,对人体肠壁的粘附作用增强,利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的一种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
背景技术
治疗肿瘤疾病是当今世界上的医学难题,是人类至今还没能攻克的难关。正因为如此,众多的医学科技人员为攻克这样的难关而艰苦抉择地探索着。所谓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在我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的超微粉技术自60年末、70年代初开始引入中药制药领域,微粉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学科、跨行业的高新技术,该技术使中药材植物细胞破壁率提高,促进促进药物成分溶出,提高药材利用率,节约中药材资源。
但微粉技术一直存在生产工艺不规范、产品粒度控制缺乏检测方法及中药粉体安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桑黄”为例,在具有桑黄的中药配伍中,大多没有标明药物的加工工艺,或者说明的加工工艺也仅仅是粗加工、一般加工;对于松针层孔菌、桑黄等菌类药物来说,由于其细胞壁中含有几丁质,不宜被人体的肠壁吸收,药效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据研究超微粉碎对决明子大黄溶出量的影响表明:结果发现溶出量增加,浸出率可由原来一般粉碎的7.6%,超微粉碎最大提高到69.7%;超微粉碎打破了菌类药物的细胞壁,细胞壁内含有效物质绝大部分可以释放出来,其药效可以明显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解决目前中药材加工工艺仅是粗加工、一般加工方法,而药效没有完全释放出来的问题;采用以松针层孔菌等菌类药材为主要原料,并应用中药的超微粉技术,打破细胞壁释放有效物质,对人体肠壁的粘附作用增强,其药效远远超过普通粉碎技术,制成利于人体对药物吸收的一种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
一、本发明配方
1、组方:
本发明采用长白山野生蕈菌:松针层孔菌、暴马子桑黄、槐耳、桦褐孔菌、白灵芝、猪苓和云芝等七种中药子实体,和人工栽培的灰树花、姬松茸、蛹虫草、猴头和姜黄子实体,总计十二味菌类的中药,以长白山原生态、纯天然、没有任何污染的野生蕈菌子实体为主。
其中:
松针层孔菌[Phellinus pini(Fr.)Quél.]为君:或称松木层孔菌,木层孔菌属的一种真菌。松针层孔菌,对于针叶林无疑是一种癌,但是对于人类却是抑制肿瘤、治疗癌症的一剂良药。松针层孔菌扶正祛邪。用于治疗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子宫癌等,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如增加食欲和体重、减轻疼痛,有时可见肿瘤缩小、胸腹水减少。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力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子实体含齿孔酸等活性物质,是所有真菌中治疗癌症效果最好的品种,子实体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均达100%见《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73页所记载。
暴马子桑黄 (Phellinus baumii Pilat)为臣:“桑黄”这个名称始载于《药性论》:“桑耳使,一名桑臣,又名桑黄。味甘、辛,无毒。“桑黄”的药用价值在1300多年前就己经认识。之后,历代本草著作多有记载,“桑黄”除了桑耳、桑臣之名外,还有桑上寄生、树鸡、胡孙眼、桑黄孤、桑黄菇等多个名称。
近代桑黄独特的药用价值被开发出来,尤其是桑黄在抗癌方面的药用价值。试验证明:桑黄子实体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含落叶松蕈酸。麦角甾醇等,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内瘤180的抑制率为96.7%,对小白鼠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7%,对肿瘤等赘生物有精彩的抑制作用,桑黄还有很强的抑制癌细胞转移作用;在癌症手术后防止复发中效果也显著;桑黄多糖可明显改善疾病患者的免疫水平,抵挡放、化疗的副作用,协同放、化疗杀死癌细胞,增强疗效;桑黄及其提取物对人体无毒无害,即使长期大剂量使用亦无任何毒副作用,目前来源于食药用真菌多糖的部分产品已进入临床。
槐耳(Trametes robiniphila Mur),槐耳是一种入药1500余年但已湮没300余年的重要药用真菌,它和其原料药材槐耳菌质近年来已被批准为中药国家一类新药,目前多用于原发性肝癌等的临床辅助治疗。槐耳颗粒剂作为中药国家一类新药的典型代表,它具有抑瘤、增强免疫双重作用,且有协同化疗、减轻化疗病人毒副作用,改善全身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使用安全、方便、可靠等优点,是一类不可多得的抗癌新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槐耳具有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机体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最新的研究表明,槐耳还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小管生成,从而抑制血管生成。临床上槐耳颗粒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槐耳用于白血病、骨肉瘤、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肺癌、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胃癌、食管癌等多种常见肿瘤治疗。
姬松茸(Agaricus blazel Murrill),又叫巴氏蘑菇、巴西蘑菇,姬松茸为臣。姬松茸中含姬松茸多糖,能活化巨噬细胞,使巨噬细胞释放出分解酵素毒杀肿瘤细胞;并能提高T细胞和N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力;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萎缩、凋亡。姬松茸类固醇直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姬松茸萜类物质毒杀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抑制有害物质胺的释放,起到止痛、镇静作用。姬松茸核酸阻断肿瘤细胞的蛋白合成,切断肿瘤的营养来源,使肿瘤细胞不能繁殖,最终死亡。
姬松茸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和肿瘤抑制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使肿瘤细胞萎缩、凋亡,其自然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更可间接抑制肿瘤的产生,从源头控制癌症的发生。姬松茸除了具有松茸、灵芝等其他真菌抗基因突变、抑制肿瘤、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之外,还能促使人体释放分解酵毒杀肿瘤细胞,这种直接抗肿瘤作用在松茸、灵芝中还未发现。经研究证明,姬松茸的肿瘤阻止率达到100%,且肿瘤退缩率100%,因此姬松茸无庸置疑是最有抗癌能力的菌类,被誉为百菇之王。
白灵芝[Fomitopsis officnalic(Vill.:Fr.)Bond.et Sing],又名苦白蹄、玉芝,白灵芝为臣。辛平,无毒,主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安魂。这种真菌菌肉质白,如马蹄状,国内罕见灵芝品种,生于松树和其他针叶树上。辛平无毒。能祛风除湿,清热止痛,止血,化痰,化积,抗癌。多用以治疗急慢性肝炎、心脑血管病症、贫血、神经衰弱、高血脂、动脉硬化、气管炎、疲劳过度、便秘、前列胰、尿急尿频、哮喘、冠心病、肝癌、食道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肺癌、鼻咽癌、消化性溃疡、早期肝硬化,亦可用于治疗肠风泻血、热积胸膈、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风湿病、肺结核等,并抑制癌细胞生长,提高睡眠质量,排肠毒、美容,滋补强身功用。
姜黄素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酚类色素,姜黄素为臣。主要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抗肿瘤、抗HIV病毒等,且毒性很低。研究表明,姜黄素对人 白血病 HL60、人红白血病K562、人胃癌 和人肝癌 、细胞和小鼠S-180肉瘤及艾氏实体瘤等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姜黄素具有光化学反应特性并能显著诱导细胞凋亡,有望开发成为光动力学治疗肿瘤的新型光敏剂。在临床应用方面,姜黄素与叶绿素联用可用于中晚期胃癌病人辅助化疗,与γ-干扰素(IFN-γ)联用具有协同效应,能显著增强姜黄素抑制人 卵巢癌 细胞株增殖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美国国立肿瘤所已将其列为第三代癌化学预防药。
灰树花[Grifila frondosa(Fr.)S.F.Gray],又叫贝叶多孔菌,别名粟蘑,日本人叫“舞茸”,灰树花为臣。灰树花是一种著名食药两用真菌,灰树花是美味蕈菌。灰树花民间传说其具有降糖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灰树花等多种食药用蕈菌具有富集硒的能力,大量研究证明:硒对癌病、心脑血管病、肝肾病、糖尿病等有防治作用,硒还具有排出重金属毒物作用;日本自古以来就把灰树花作为野草药,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乳腺癌。灰树花的抑癌作用主要是β-葡聚塘,灰树花子实体和菌丝体含灰树花多糖,具强烈抗肿瘤活性,临床试验用于不同类型肿瘤病人,均有显著效果。灰树花与传统中药猪苓有相似功效,可治小便不剥、水肿、脚气痛、肝硬化腹水及糖尿病等,不论在食用或药用方面,都有广阔的前景。灰树花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防癌抗癌作用:⑴活化吞噬细胞、自然杀手细胞、伤害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诱导白细胞素,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的分泌。⑵诱导癌细胞凋亡。⑶与传统的化学治疗药物(丝裂霉素、卡莫斯丁等)合用,既增加药效,又减轻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⑷与 免疫治疗药物(干扰素-α2b)有协同作用。⑸减缓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增加食欲,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蛹虫草[Cordycepus militaris(L.ex Fr.)Link.]又叫北虫草,北冬虫夏草,蛹虫草为臣。蛹虫草主产于我国北方,吉林省长自山地区是野生蛹虫草重点产区,产地民间作为滋补品有较长久的利用历史,20世纪50年代初以“北冬虫夏草”之名代替虫草入药。蛹虫草性平,味甘,能益肺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可用于肺结核、老人虚弱、贫血虚弱等症,其功效不下于虫草。蛹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虫草素,虫草素为核苷类抗生素,有一定抗肿瘤、抗病毒作用。在蛹虫草中相继发现生物活性物质还有虫草多糖等,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细胞衰老、抗缺氧、抗心律失常等功能。由于天然虫草药源不足,蛹虫草的开发利用正日益受到重视。
猪苓[Grifola umbellate (Pers. Ex Fr.)Pilát.]为臣。猪苓除我国外,在欧洲、北美和日本均有自然分布,日本的产地主要在北海道。猪苓为著名传统药物,据文献记载,猪苓在我国的药用已有近2000年历史,日本的汉方中,猪苓也是重要药物。性平,味甘。功能利水、渗湿。能治水肿、脚气、淋疾、白浊、泄泻、糖尿病患者口渴等症,对急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也有良好治疗效果;日本学者用猪苓汤治尿路结石,有较好的排石效果。1973年日本首先从猪苓中分离出猪苓多糖,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我国生产的猪苓多糖制剂,用于治疗肝癌、食管癌、胃癌、肺癌、宫颈癌及白血病等均有较好临床效果。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Fr.)Pilat]为佐:在日本叫白桦茸;桦褐孔菌在俄罗斯民间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用真菌,属于纯中药。桦褐孔菌的最有效成份在多糖,其中最主要的是β-葡聚糖。不论是水溶性多糖或非水溶性多糖,均证实具有良好的抗癌、降血糖、免疫激活作用,可以抑制癌细胞扩散、防止癌症复发;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放射线疗法与手术的副作用。桦褐孔菌还拥有极高的“SOD活性”,有助于去除诱变癌症、心脑血管等病的“活性氧”因子,预防过氧化。此外,由多酚复合体(活性苯酚性乙醛、多酚、氧化苯酚及其苯醌的化学复合体)所形成的水溶性浓厚色素(色原体)也是桦褐孔菌的主要活性物质。
实验表明使用桦褐孔菌无任何毒副作用,起到的药效分为以下几种:抗癌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如乳房癌、唇癌、胃癌、耳下腺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霍金斯淋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防止癌细胞转移、复发,增强免疫能力,促进健康。并且用于配合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增强病人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
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L.ex Fr.)Quel.]为使:云芝是最具药用价值的真菌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癌、保肝等功效。云芝中主要活性成分为云芝多糖,云芝多糖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是良好的免疫增强剂,具有增强免疫细胞功能和识别能力,提高IgM(免疫球蛋白)的量等作用;云芝多糖同时具有保肝护肝作用,可显著降低血清转氨酶,对肝组织病变和肝坏死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云芝蛋白多糖(PSK)对小鼠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大鼠腹水型肝癌等实体瘤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云芝糖肽(PSP)可抑制小鼠肉瘤—180、白血病、胃癌、肺癌及淋巴肉瘤癌细胞的生长,增加存活率。云芝多糖主要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功能及增强宿主的中介作用而发挥抗癌作用。
猴头菌[Hecicium arinaceus(BulI.Ex Fr.)Pers.]为使,别名猴头、猴头蘑,猴头菇,对儿蘑;猴头菌为著名食用蕈菌和药用菌。猴头菌见于古代文献记载,以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为最早,猴头菌性平味甘,能利五脏,助消化,健脑清神,民间视为医治神经衰弱的大补品,民间还有许多疗效显著的猴头菌食疗方,如用猴头菌煎汤,黄酒为引,可治消化不良;猴头蜜渍银耳,能安眠平喘。猴头菌的有效成分为多糖、多肽等,80年代初,用猴头菌丝提取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窦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闷胀、胃痛以及胃癌、食道癌等消化道系统疾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上述十二种中药,松针层孔菌子实体含齿孔酸等活性物质,是所有真菌中治疗癌症效果最好的品种,子实体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均达100%,所以把松针层孔菌放在君的位置上,在于能使君药松针层孔菌的抗癌药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不至于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和牵制。
暴马子桑黄提取物对小白鼠内瘤180的抑制率为96.7%,对小白鼠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7%;槐耳是国家一类新药,槐耳菌质的提取物,槐耳颗粒白血病、骨肉瘤、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肺癌、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胃癌、食管癌等多种常见肿瘤治疗。在本发明中,从抗癌效果来说,暴马子桑黄和槐耳应该处于“臣”的位置,其抗癌效果虽然不如松针层孔菌,但对君药松针层孔菌的抗癌能起到辅助作用,增强本项发明的抗癌效果。除暴马子桑黄和槐耳外,姬松茸、白灵芝、姜黄、灰树花、蛹虫草和猪苓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癌症的作用,特别是姬松茸、姜黄、灰树花三种中药治疗癌症的效果也非常明显,作为臣药,辅助君药松针层孔菌,组成治疗癌症中药配方。同时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病症臣药可以加减,达到最佳治疗癌症效果。
桦褐孔菌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多年来,桦褐孔菌在俄罗斯民间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用真菌,桦褐孔菌对癌病患者是有用的,但不是对所有的癌症都有治疗作用,并且癌症患者必须长期服用,至少要服用1年,故此把桦褐空菌放在“佐”的位置上,目的就是就是配合君药和臣药,加强对癌症疾病的治疗作用。
云芝也是一种抗癌中药,但云芝是是良好的免疫增强剂,具有增强免疫细胞功能和识别能力,提高IgM(免疫球蛋白)的量等作用,所以把云芝放在“使”的位置,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来增强本发明各种中药的抗癌效果。猴头猴头菌性平味甘,能利五脏,助消化,而且还能治疗食道癌和胃癌,用猴头做使药,虽然菌类中药对人体无毒害,但考虑癌症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唯恐胃承受不了长期用药对胃的压力,采用猴头来保护胃,就是避免长期用药对胃的损伤。
2、组方原理:
按照中医复配的君、臣、佐、使的原则进行组方,根据不同种类癌症病人加减药物的种类数量。其用药剂量是:君、臣、佐、使,“君药:松针层孔菌分量最多,臣药:暴马子桑黄、槐耳:姬松茸、白灵芝、姜黄素、灰树花、蛹虫草、猪苓次之,佐使药桦褐孔菌、云芝、猴头菌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其原则就是:对证下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充分发挥君药:松针层孔菌,对癌症抑制率达100%和臣药:暴马子桑黄、槐耳:姬松茸、白灵芝、姜黄素、灰树花、蛹虫草、猪苓的抗癌效果。
二、组方配比
1、十二味菌类的中药的其配方按如下重量份进行配比:
松针层孔菌:40—60;     暴马子桑黄:10—30;      槐耳:   10—30;
姬松茸:     10—30;     白灵芝:      10—30;       姜黄素:10—30;
灰树花:     10—30;     蛹虫草:      10—30;       猪苓:   10—30;
桦褐孔菌:   5—20;      云芝:           5—15;        猴头:    5—15。
2、上述十二味菌类组方的最佳重量份配比进一步为:
松针层孔菌50;        暴马子桑黄:20;           槐耳:    20;
姬松茸:      20;        白灵芝:      20;           姜黄素: 20;
灰树花:      20;        蛹虫草:      20;           猪苓:    20;
桦褐孔菌:  15;         云芝:        10;            猴头:   10。
三、超微粉碎技术工艺方法
本发明采用中药的超微粉碎技术一般是指将物料颗粒粉碎至500目左右的一种粉碎技术,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又称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或中药细胞破壁技术,它大多是指对中药细胞级微粉碎和细胞级微粉中药制备,是以打破中药材细胞为目的的粉碎作业。它具有以下特点:
增大比表面积,加快溶出,提高生物利用度:超微粉碎技术可以将中药材从传统粉碎工艺得到的中心粒径75μm以上的粉末(100~200目),提高到中心粒径达5~10μm以下,在该细度条件下,一般药材细胞的破壁率≥95%。而中药的主要药效成分通常分布于细胞内与细胞间隙中,且以细胞内为主。当中药细胞经超微粉碎破壁后,破壁细胞中的可溶物能直接接触溶媒,其有效成分可以全部直接进人溶媒被机体吸收。与之相比,在一般粉碎颗粒中细胞是完整的,其粒子由数个、数十个细胞集团组成,细胞中的有效药用成分的溶出需穿过数个甚至数十个细胞壁后才能进人溶媒中,而后被机体吸收。同时有一部分细胞因为有效成分在达到溶解平衡时,仍留在细胞内而被白白浪费掉。
中药超微粉碎后其比表面积增大,溶出加快,细胞内的有效成分释放量和释放速度,以及单位时间内机体吸收药物有效成分的量都会比普通粉碎方法所获得的中药粉末提高,其释放的药物有效成分的种类也要比普通粉碎方法完全。另外,由于超微颗粒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隧道效应,使其对物质的吸附性较大,因而细胞级微粉中药对肠壁的粘附作用增强,使中药粉粒增了在肠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特别是菌类中药的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几丁质,如几丁质(甲壳质)、脱乙酰几丁质等,几丁质是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己糖或氨基己糖构成的多糖链,它在生物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用来作为身体骨架及保护作用;几丁质不易被人体吸收,作为中药菌类的有效物质需要打破细胞壁才能容易被人体吸收。
菌类中药的超微粉碎的主要作用是打破细胞壁释放有效成分、表面积增大溶出加快、微粉中药对人体肠壁的粘附作用增强,利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其药效大大增强。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已经在中药生产中显露出特有的优势。这项技术提高了细胞破壁率、比表面积、有效成分溶出度、生物利用度,能增强药理作用,减少用药量,节约药材,保护资源,同时还可以改善气味、口感,提高药品质量。有人研究了超微粉碎对决明子大黄溶出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溶出量增加,浸出率可由原来一般粉碎的7.6%,超微粉碎最大提高到69.7%。
本发明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应用的加工方法为:利用机械方法,如WFJ系列涡轮粉碎机、气流粉碎机等,克服固体内部凝聚力使之破碎,从而将3毫米以上的物料颗粒粉碎至10~25微米的操作技术。本项发明是将各种菌类中药粉碎成为10μm(1250目)以下,中药蕈菌细胞中所含有的成分只有透过细胞壁及细胞膜释放出,才能被吸收,而细胞级粉碎是以菌物类药材细胞破壁为目的的粉碎作业,目的在于有利均无细胞内的有效物质充分被人体吸收。将蕈菌中药超微粉碎后按照上诉比例把药物混合。
四、本发明应用情况实例
1、临床效果调查
张先生,61岁,吉林市人;自述:
我2008年6月在一次偶然的体检中发现我得了胃癌,很重,已进行3次化疗,我很恐惧,就在我不知所措时,朋友向我推荐了本发明的超微粉药剂,说:“我的一个朋友肺癌,吃了效果不错你不妨试试”无耐,我半信半疑的买了一个疗程的本发明的药剂吃到第六天时身体觉得轻松了很多,而且食欲明显增加,我非常激动,之后我坚定了信心,又接着喝了两疗程,我连续喝了3个月了,医生都说我控制的很好,说我完全可能痊愈。
季先生,49岁,吉林市人;自述:
三年前我的大腿及背部长了三个如乒乓球大小的肉瘤,确诊是脂肪瘤。由于瘤体较大,手术进行切除。手术切除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手术切除脂肪瘤的周围又长出十多个葡萄大小的脂肪瘤,而且生长速度较快。听说本发明的药剂能杀死多种癌细胞是治疗肿瘤的良药,我亲眼看到身边用本发明的药剂治疗的效果,就没有什么顾虑地吃了本发明的超微粉药剂,到现在为止我一共喝了3个月,而现在瘤体基本消失了,为了巩固疗效,我现在继续服用,直到将瘤体完全消灭,大家都说,控制的很好,没有一点点复发的迹象,这个超微粉药剂我是非常肯定的。
张女士,51岁,吉林市人;自述:
我妈妈76岁,得胃癌化疗后,胃口很不好,她给我描述就像胃里面翻腾打鼓一样,很难受,而且感觉恶心,没胃口,有的时候很没精神,有的时候很痒,口很干,医生要我注意她的营养,可是她都吃不进去,我很害怕她长期这样下去会复发,我找了很多的办法,后来听邻居介绍,说一种超微粉药剂治疗癌症效果显著,我就一下子给她买了两个疗程的药,没想到她喝了两天后,精神好了很多,胃口也好转了,现在,每餐吃一点,一天吃4次。
龚先生,45岁,长春人;自述:
当医生宣判我得了脑癌的时候,心情极差,真想解脱的时候,我侄女给我买来了本发明的超微粉药剂,开导我让我治疗,刚开始也没什么感觉,我也没在意,过了1个多月,我发现我还没死,后来,我又订购了1个疗程本发明药剂,这下我是非常有规律的喝,果然,真的,喝了之后感觉自己轻松了很多,也不想死了,也对死亡没恐惧了。
张先生55岁,吉林省松源人;自述:
身患食道癌,于2007年6月份做了食道部分切除手术,手术后一段时间情况良好,但到了11月份复查时胃部又出现了癌变,当时我的心情非常痛苦,因为我的家庭非常幸福,儿孙满堂,老伴对我也照顾周到,我不乐意过早离开人世,但是我的手术及放,化疗费用已花去7万余元,家庭经济已债台高筑,再也没有能力治疗了,但复查得知癌变之后,医生建议我二次手术治疗,术后又得面临着放疗、化疗的痛苦,又得需要高昂的医疗费用,就在我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筹莫展之时,我身患脑肿瘤的亲家向我推荐了一个专治癌症本发明超微粉药剂,我的亲家经医院科学诊断脑部三个肿瘤(一大二小)已到了晚期不能手术了,医生也非常无奈,但他服用了本药半年后,肿瘤全部消除,健康如初,什么农活都能干了,我服用本药半年只花了6千余元,经医院复查胃部癌变全部消除,身体完全康复。
患者赵先生,男,58岁;
长春德惠人,肺腺癌肺内广泛转移,骨转移。确诊后,先后用放疗、化疗及多种抗癌中成药治疗,病情未得到控制,反而出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直径3.5cm ,右肩胛骨处软组织呈浸润性病变,病变部位质硬、不活动、疼痛。停用放疗与化疗及一切抗癌中药,改用本发明的超微粉药剂,用药二周,肿块明显变软,疼痛减轻,用药四周,肿块明显缩小,用药八周肿块完成消失。
2、临床治疗数据统计如下:
用本药后效果 用药患者人数 采用本发明药用蕈菌 一周疗程 三周疗程 六周疗程 显效率
增加食欲和体重 28 每天10克超微粉 初步止痛头晕减轻 症状继续减轻,初步巩固 体重增加,达到病前水平 90%~95%
减轻疼痛 15 每天10克超微粉 效果较明显 疼痛症状减轻 疼痛基本消失 90%~95%
抵挡放、化疗的副作用 20 每天10克超微粉 初步止吐、身体乏力状况减轻 呕吐状况消失 呕吐状况完全消失 80%~85%
改善全身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18 每天10克超微粉 较明显改善症状 病情明显减轻 症状消失 85%~90%
增加食欲,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 每天10克超微粉 增加食欲 病状减轻 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80%~85%
1年生存率 20 每天10克超微粉结合放疗、化疗 明显改善 症状基本消失 症状全部消失 80%~85%
3年生存率 29 每天10克超微粉结合放疗、化疗 明显改善 症状基本消失 症状全部消失 75%~80%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发明采用中药的“君、臣、佐、使” 配伍原则,药效更明显。
本发明以松针层孔菌为君,以暴马子桑黄:槐耳、姬松茸、白灵芝、姜黄素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灰树花、蛹虫草、猪苓为臣,以桦褐孔菌、云芝、猴头菌为佐、使,其目的在于加强菌类中药治疗癌症的效果,同时也增加抗击癌症的种类,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2.本发明采用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其药效远远超过普通粉碎技术,尤其是以几丁质为细胞壁的菌类中药更应超微粉碎来打破细胞壁其细胞内的有效物质才容易被人体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制剂原料,按下列原料的组成和重量份(克)配比为:
松针层孔菌:40—60;      暴马子桑黄:10—30;       槐耳:   10—30;
姬松茸:     10—30;       白灵芝:     10—30;        姜黄素:10—30;
灰树花:     10—30;       蛹虫草:     10—30;        猪苓:   10—30;
桦褐孔菌:   5—20;       云芝:         5—15;          猴头:    5—15。
将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制剂原料,按照超微粉碎技术的制法制成的超微粉中药,每大袋10小袋90克,服用10天,每盒6大袋,2个月的用量,一个疗程。
实施例二
本发明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制剂原料,按下列原料的组成和重量份(克)最佳配比为:
松针层孔菌50;            暴马子桑黄:20;        槐耳:   20;
姬松茸:      20;            白灵芝:      20;         姜黄素: 20;
灰树花:      20;            蛹虫草:      20;         猪苓:    20;
桦褐孔菌:  15;            云芝:          10;         猴头:   10。
将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制剂原料,按照实施例一的制法制成超微粉中药。
实施例三
本发明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制剂原料,按下列组成和重量份(克)最佳配比为:
松针层孔菌40;       暴马子桑黄:10;          槐耳:    10;
姬松茸:      10;        白灵芝:      10;           姜黄素: 10;
灰树花:      10;        蛹虫草:     10;           猪苓:    10;
桦褐孔菌:    5;       云芝:          5;            猴头:     5。
将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制剂原料,按照实施例一的制法制成超微粉中药。
实施例四
本发明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制剂原料,根据不同的病症,按下列组成和重量份(克)配比为:
松针层孔菌:50; 
暴马子桑黄:20;  
槐耳:          20;
桦褐孔菌:  15;
云芝:          5。
将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制剂原料,按照实施例一的制法制成超微粉中药。 

Claims (4)

1.一种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其特征在于:采用松针层孔菌、暴马子桑黄、槐耳、姬松茸、白灵芝、姜黄素、灰树花、蛹虫草、猪苓和桦褐孔菌和云芝、猴头十二味菌类中药材按照一定的配比和超微粉制法而制成的超微粉中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其特征在于其配方按如下重量份配比:
松针层孔菌:40—60;     暴马子桑黄:10—30;      槐耳: 10—30;
姬松茸:     10—30;      白灵芝:      10—30;     姜黄素:10—30;
灰树花:     10—30;      蛹虫草:      10—30;     猪苓:   10—30;
桦褐孔菌:   5— 20;      云芝:          5— 15;     猴头:   5— 15;
将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制剂原料,按照超微粉碎技术的制法制成超微粉中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其特征在于其配方进一步按如下最佳重量份配比:
松针层孔菌50;         暴马子桑黄:20;         槐耳:  20;
姬松茸:      20;         白灵芝:       20;         姜黄素:20;
灰树花:      20;         蛹虫草:       20;          猪苓:  20;
桦褐孔菌:  15;         云芝:         10;           猴头:   10;
将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制剂原料,按照超微粉碎技术的制法制成超微粉中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其特征在于:采用中药的超微粉碎技术的制法,将上述原料利用机械方法克服固体内部凝聚力使之破碎,从而将3毫米以上的物料颗粒粉碎至10μm即1250目以下,成为超微粉,即以菌物类药材细胞破壁为目的进行粉碎作业,中药蕈菌细胞中所含有的成分透过细胞壁及细胞膜释放出,细胞内的有效物质充分被人体吸收;制成成药时,将蕈菌中药超微粉按照配方的比例进行药物混合,每小袋9克,一天的用量。
CN201010589748A 2010-12-16 2010-12-16 一种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85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9748A CN102008516B (zh) 2010-12-16 2010-12-16 一种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9748A CN102008516B (zh) 2010-12-16 2010-12-16 一种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8516A true CN102008516A (zh) 2011-04-13
CN102008516B CN102008516B (zh) 2011-12-07

Family

ID=43838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97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8516B (zh) 2010-12-16 2010-12-16 一种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08516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8555A (zh) * 2011-12-27 2012-07-18 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 一种食用菌养生粉及其加工方法
CN103463253A (zh) * 2013-09-27 2013-12-25 常德市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癌症术后防复发的真菌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4095270A (zh) * 2014-07-25 2014-10-15 王霞 一种桦褐孔菌、桑黄、蛹虫草发酵提取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3538A (zh) * 2016-08-30 2017-01-25 山东格林康宝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癌症保健品的生产工艺
CN106954855A (zh) * 2017-02-17 2017-07-18 江苏宇鸿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抗癌复合真菌多糖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56591A (zh) * 2017-07-14 2017-09-15 凌海航天灵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灵芝养生固体饮料
CN108244323A (zh) * 2018-03-30 2018-07-06 张延强 一种能抗癌降压降糖预防脑血栓的桦褐孔菌压片糖果
CN108477372A (zh) * 2018-03-30 2018-09-04 李乃彬 一种能抗癌降压降糖抗衰老镇静安神作用的桦褐孔菌压片糖果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998819A (zh) * 2006-12-31 2007-07-18 蔡绪旺 一种抑制肿瘤、抗衰老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01703530A (zh) * 2009-06-08 2010-05-12 上海荷仙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真菌超细粉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998819A (zh) * 2006-12-31 2007-07-18 蔡绪旺 一种抑制肿瘤、抗衰老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01703530A (zh) * 2009-06-08 2010-05-12 上海荷仙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真菌超细粉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时珍国医国药》 20071231 季 峰等 桦褐孔菌石油醚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1377-1378 1-4 第18卷, 第6期 2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8555A (zh) * 2011-12-27 2012-07-18 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 一种食用菌养生粉及其加工方法
CN103463253A (zh) * 2013-09-27 2013-12-25 常德市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癌症术后防复发的真菌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3463253B (zh) * 2013-09-27 2015-03-18 常德市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癌症术后防复发的真菌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4095270A (zh) * 2014-07-25 2014-10-15 王霞 一种桦褐孔菌、桑黄、蛹虫草发酵提取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3538A (zh) * 2016-08-30 2017-01-25 山东格林康宝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癌症保健品的生产工艺
CN106954855A (zh) * 2017-02-17 2017-07-18 江苏宇鸿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抗癌复合真菌多糖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56591A (zh) * 2017-07-14 2017-09-15 凌海航天灵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灵芝养生固体饮料
CN108244323A (zh) * 2018-03-30 2018-07-06 张延强 一种能抗癌降压降糖预防脑血栓的桦褐孔菌压片糖果
CN108477372A (zh) * 2018-03-30 2018-09-04 李乃彬 一种能抗癌降压降糖抗衰老镇静安神作用的桦褐孔菌压片糖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8516B (zh) 201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8516B (zh) 一种治疗肿瘤的超微粉中药
CN101703530A (zh) 一种混合真菌超细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7035A (zh) 虫草褔寿丹
CN102755346A (zh) 一种食用真菌复合多糖配方、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126785A (zh) 一种具有降糖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84162A (zh) 一种食用菌类复合多糖养生保健治疗剂
CN105395919A (zh) 一种含有黑木耳提取物、具有降血脂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7122A (zh) 中药阿胶原料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
CN107468747A (zh) 一种有利于抗癌、防癌的人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tengler Health benefits of medicinal mushrooms
KR20050017172A (ko) 한방 김치의 제조 방법과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한방김치
CN102357208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中药组合物
CN109105587A (zh) 具有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作用的袋泡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28208A (zh) 一种人参灵芝多糖三萜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9934B (zh) 预防与治疗癌症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6140A (zh) 一种阿胶及其制备方法与相关设备
CN111227225A (zh) 一种预防肿瘤天然保健食品
CN107594274A (zh) 一种预防癌症的复合食用菌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1970A (zh) 鲜参虫草菌
KR20090050136A (ko) 대추버섯 침출 차 조성물과 그 제조방법
CN108057107A (zh) 一种快速缩小和消除恶性肿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49692A (zh) 一种用于化疗患者术后恢复的海洋多肽特膳食品
CN1194790A (zh) 延年益寿茶
CN107467654B (zh) 一种海带海参复合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36016B (zh) 一种保护心脏和促进肝脏健康的营养食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