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7200B - 触点及使用该触点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触点及使用该触点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7200B
CN101997200B CN 201010243216 CN201010243216A CN101997200B CN 101997200 B CN101997200 B CN 101997200B CN 201010243216 CN201010243216 CN 201010243216 CN 201010243216 A CN201010243216 A CN 201010243216A CN 101997200 B CN101997200 B CN 1019972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nector
cable
contacts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432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7200A (zh
Inventor
大桥泰幸
增山仁一
古口康之
石塚信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DDK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97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7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72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72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缆线的定位、且能够进行可靠的焊接的触点及连接器。本发明的目的由如下的连接器(10)而达成,其包括:2种交替排成1列的第1及第2触点(14、16),具有与对方触点接触的接触部(28、34)及焊接着缆线的连接部(32、38);以及绝缘胶体(12),排列、保持着触点(14、16),同时具有供对方连接器进入的嵌合口(20),第1及第2触点的连接部在厚度方向上,上下分成两部分,在触点(14、16)的连接部(32、38),设置着朝排列方向的一侧突出的焊接着缆线(60)的芯线的连接片(22),且仅在第2触点(16)设置着与连接片(22)为同一方向且与连接片(22)垂直的止动片(24)。

Description

触点及使用该触点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数码摄像机(digital video camera)或便携式音乐播放器(portable music player)等的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中的连接器(connector)及用于该连接器的触点(contact)的连接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焊接在以0.4~0.6mm的间隔排列的触点上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连接器至少包括金属制的多个触点及排列、保持着该触点的绝缘物即绝缘胶体(housing)。在所述绝缘胶体中设置着供对方连接器进入的嵌合口。所述触点包括与对方连接器的触点接触的接触部、保持于所述绝缘胶体的固定部、及焊接着缆线(cable)的连接部。
作为专利文献,本案申请人已提出了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218144)及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10970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在日本专利特开2008-218144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的电气连接器:在电气连接器10中的一个壳体上设置着卡止部,在另一个壳体上设置着卡合部,当将两个壳体嵌合时,卡止部与卡合部卡合,由此可达成两个壳体导通。
[专利文献2]在日本专利特开2003-10970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的连接器:在连接器10中,在触点的导电体连接侧,将具有耐热性的电气绝缘物的板状片粘着在块体上,从而可防止热的影响,而且在板状片的厚度方向上,在触点的配置侧以规定间隔设置着凹部。
近年来,伴随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连接器的小型化要求也变得强烈,最近提出有将触点间设为0.4~0.6mm间距(pitch)的要求。
在先前结构的连接器中,当设为0.4~0.6mm间距时,存在无法在正规的位置进行可靠地焊接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虽能够将缆线的芯线装在触点的弯折部分,但无法进行芯线的定位(尤其纵深方向),而且由于供触点插入的孔是上下交错(交替)地排列着,所以无法设为0.4~0.6mm的间距。
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能够将缆线的芯线装在触点的平面上,但无法进行芯线的定位(尤其纵深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先前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缆线的芯线的定位(尤其纵深方向),且能够进行可靠的焊接的触点的连接结构及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本发明的如下触点而达成:以0.4~0.6mm间距排列,且包括与对方触点接触的接触部及焊接着缆线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点的连接部,设置着朝排列方向的一侧突出的焊接着所述缆线的芯线的连接片,且设置着与所述连接片为同一方向且与所述连接片垂直的止动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本发明的如下连接器而达成:以0.4~0.6mm间距将2种触点交替排成1列,且包括:2种交替排成1列的第1及第2触点,具有与对方触点接触的接触部及焊接着缆线的连接部;以及绝缘胶体,排列、保持着该第1及第2触点,同时具有供对方连接器进入的嵌合口,所述第1及第2触点的连接部在厚度方向上,上下分为两个部分,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及第2触点的连接部,设置着朝排列方向的一侧突出的焊接着所述缆线的芯线的连接片,且仅在所述第2触点设置着与所述连接片为同一方向且与所述连接片垂直的止动片。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绝缘胶体的嵌合口的相反侧,与所述绝缘胶体一体或者分开地具备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具有朝与邻接的所述触点之间突出的多个突出壁。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壁的高度设为0.4~0.6mm。
进而,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利用所述连接片、所述止动片及所述突出壁来确保所述缆线的芯线所进入的空间。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的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的触点的连接结构及连接器,可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
(1)即便为0.4~0.6mm的间距也能够进行缆线的芯线的定位,且能够进行可靠的焊接,从而可获得稳定的连接。
(2)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绝缘胶体的嵌合口的相反侧,与所述绝缘胶体一体或者分开地具备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具有朝与邻接的所述触点之间突出的多个突出壁,因此即便为0.4~0.6mm的间距也能够进行缆线的芯线的定位,且能够进行可靠的焊接,从而可获得稳定的连接,而且即便为窄间距,也不易在邻接的触点之间发生短路(short)等的连接不良。
(3)即便为0.4~0.6mm的间距,也能够进行缆线的芯线的定位,且能够进行可靠的焊接,从而可获得稳定的连接,而且即便为窄间距,也能够在邻接的触点之间更可靠地防止短路等的连接不良。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嵌合口方向观察到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B是从连接方向观察到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C是从连接方向观察到的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保持着缆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D是以某触点部分来切剖图1C的状态的电气连接器而得的剖面图。
图2A是从连接方向观察到的第1触点的立体图。
图2B是从连接方向观察到的第2触点的立体图。
图3A是从嵌合方向观察到的绝缘胶体的立体图。
图3B是从连接方向观察到的绝缘胶体的立体图。
图3C是以某触点插入孔部分来切剖而得的剖面图。
图4是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5是壳体的立体图。
图6A是以某第1触点部分来切剖本发明的连接器而得的剖面图。
图6B是以某第2触点部分来切剖本发明的连接器而得的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0连接器
12绝缘胶体
14第1触点
16第2触点
17壳体
18绝缘体
19本体部
20嵌合口
21突出部
22连接片
24止动片
26突出壁
27凹部
28第1接触部
30第1固定部
32第1连接部
34第2接触部
36第2固定部
38第2连接部
40本体
42插入孔
44矛形锁定
60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2种交替排成1列的所述第1及第2触点14、16的连接部32、38上,设置朝排列方向的一侧突出的焊接着所述缆线60的芯线的连接片22,且仅在所述第2触点16设置与所述连接片22为同一方向且与所述连接片22垂直的止动片24,从而即便为0.4~0.6mm间距也能够进行可靠的定位与焊接。
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一实例。
本发明的连接器10至少包括绝缘胶体12与2种触点(第1触点14、第2触点16)。
在对各部位进行说明之前,对缆线60进行说明。所述缆线60具有导电性的芯线、覆盖该芯线的包覆层、覆盖绞合状态的多个被包覆的芯线的金属制的编织带、及覆盖该编织带的外皮层。
首先,最初对本发明的要点即某触点进行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使用2种触点(第1触点14、第2触点16)。作为2种触点的材质,要求具有弹性或导电性等,因此可列举黄铜(brass)、铍铜合金(beryllium copper)、或磷青铜(phosphor bronze)等。2种触点通过压入、钩挂(矛形锁定(lance))或焊接等而固定于所述绝缘胶体12的插入孔42。本实例中是通过压入而得到固定。
所述第1触点14及所述第2触点16成为大致板状片,且所述第1触点的第1接触部28与所述第2触点16的第2接触部34交替排成1列,所述第1触点的第1连接部32及第2触点16的第2连接部38在厚度方向上,上下分成两部分。也就是,通过将各触点14、16的连接部32、38在厚度方向上下分成两部分,而扩大邻接间距间的连接部间隔。所述第1触点14及所述第2触点16包括:与对方触点接触的接触部(第1接触部28、第2接触部34),保持在所述绝缘胶体12的固定部(第1固定部30、第2固定部36),焊接着所述缆线60的芯线的连接部(第1连接部32、第2连接部38),从该连接部朝排列方向的一侧突出的焊接着所述缆线的芯线的连接片22,及仅位于所述第2触点16的止动片24,其与所述连接片22为同一方向且与所述连接片22垂直。将所述第1触点14的第1接触部28与所述第2触点16的第2接触部34交替地在厚度方向的一侧排成1列,因此所述第1触点14的第1连接部32的纵深方向上存在着作为绝缘体的所述绝缘胶体12,但由于所述第2触点16的第2连接部38的纵深方向上存在着所述第1连接部32,所以仅在所述第2触点16设置所述止动片24,以使得在连接所述缆线60时,使所述缆线60与所述第1连接部32不会接触。然而,所述止动片24除此作用以外还具有定位的作用。
所述第1接触部28及所述第2接触部34是与对方触点接触的部分,可考虑接触力、连接器的小型化或加工方法等而适当设计。本实例中,所述接触部设为凸部形状而成为悬臂梁,以使得容易与对方触点接触。
所述第1固定部30及所述第2固定部36是保持在所述绝缘胶体12的部分,可考虑保持力、连接器的小型化或组装方法等而适当设计。本实例中是通过压入而保持着,但只要可保持则可使用任一方法。
在所述第1连接部32及所述第2连接部38上,设置着朝排列方向的一侧突出的焊接着所述缆线的芯线的连接片22,另外,仅在所述第2触点16上,设置着与所述连接片22为同一方向且与所述连接片22垂直的止动片24。在所述连接片22上安装着所述缆线60的芯线,并且使所述缆线60的芯线触碰到所述止动片24,由此进行定位,并进行焊接。通过设置所述连接片22而确保安装所述缆线60的芯线的区域,即便在将所述触点(第1触点14、第2触点16)对于板厚垂直地插入至所述绝缘胶体12的情况下,且即便在为0.4~0.6mm间距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可靠的焊接。关于所述连接片22的形状、大小,只要可进行焊接即可,可考虑窄间距化、加工性或强度等而适当设计。本实例中突出0.4~0.6mm程度。
所述止动片24是通过触碰所述缆线60的芯线来进行所述缆线60的纵深方向的定位。关于所述止动片24的形状、大小,只要可进行纵深方向的定位即可,可考虑窄间距化、加工性或强度等而适当设计。所述止动片24与所述连接部(第1连接部32、第2连接部38)连接设置着,当然也可与所述连接片22连接设置着。将所述止动片24仅设置在所述第2触点16,是为了在与所述缆线60焊接时,使所述缆线60不与所述第1触点14接触。然而,若考虑定位,则理想的是设置在所有触点上。
接着,对绝缘胶体12进行说明。该绝缘胶体12为电气绝缘性的塑料,利用公知技术的射出成形而制作,且作为该材质,可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或成本等而适当选择,但一般来说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ce terephthalate,PBT)、聚酰胺(polyamide)(66PA、46PA)、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ester,LCP)、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它们的合成材料。所述绝缘胶体12具有本体部19与突出部21,在所述本体部19上设置着装入多个所述第1触点14与所述第2触点16的插入孔42,并通过压入、钩挂(矛形锁定)或焊接等而固定。
在所述绝缘胶体12的本体部19设置着供对方连接器插入的嵌合口20。关于所述嵌合口20的形状、大小,只要可嵌合对方连接器即可,可根据对方连接器的形状、大小而适当设计。
而且,在所述绝缘胶体12的连接部侧(嵌合口20的相反侧),设置着从所述本体部19突出的突出部21,在该突出部21设置着供所述绝缘体18进入的凹部27。关于所述凹部27的形状、大小,只要可供所述绝缘体18进入即可,可考虑保持力或加工性等而适当设计。
接着,对绝缘体18进行说明。该绝缘体18为电气绝缘性的塑料,通过公知技术的射出成形而制作,且作为该材质,可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或成本等而适当选择,而一般来说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酰胺(polyamide)(66PA、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或他们的合成材料。
所述绝缘体18成为大致板状,具有本体40与突出壁26。利用所述绝缘体18的突出壁26、所述触点(第1触点14、第2触点16)的连接片22及止动片24,形成所述缆线60的芯线所进入的空间,所述突出壁26用于各触点(第1触点14、第2触点16)间的绝缘与防止所述缆线60的翻转。
关于所述突出壁26的形状、大小,可考虑所述作用、强度、窄间距化或加工性等而适当设计。较理想的是使所述突出壁26突出0.2~0.4mm。若为0.2mm以下则无法达到绝缘,若为0.4mm以上则难以加工。本实例中使所述突出壁26突出0.3mm。
接着,对壳体17进行说明。所述壳体17为金属制,通过公知技术的压制加工而制作,作为该材质,要求要有弹性或导电性等,可列举黄铜、铍铜合金、或磷青铜等。所述壳体17通过压入或钩挂(矛形锁定)等而固定于所述绝缘胶体12。本实例中是通过钩挂(矛形锁定)而固定。所述壳体17成为箱型形状,所述壳体17覆盖所述绝缘胶体12,因此嵌合口侧是沿着所述绝缘胶体12而作成。所述壳体17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绝缘胶体12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可考虑强度、加工性、或连接器的小型化等而适当设计。在卡合口的相反侧设置着用以固定于所述绝缘胶体12的矛形锁定44。关于所述矛形锁定44的形状、大小,只要可固定于所述绝缘胶体12即可,可为任何的形状、大小,且可考虑保持力、连接器的小型化、强度或加工性等而适当设计。
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例,可应用于数码摄像机或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的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中所使用的连接器,尤其能够有利地用于用以焊接在以0.4~0.6mm的间隔而排列的触点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结构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以0.4~0.6mm间距将2种触点交替排成1列,且包括:2种交替排成1列的第1及第2触点,具有与对方触点接触的接触部及焊接着缆线的连接部;以及绝缘胶体,排列、保持着所述第1及第2触点,同时具有供对方连接器进入的嵌合口,所述第1及第2触点的连接部在厚度方向上,上下分为两个部分,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及第2触点的连接部,设置着朝排列方向的一侧突出的焊接着所述缆线的芯线的连接片,且
仅在所述第2触点设置着与所述连接片为同一方向且与所述连接片垂直的止动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绝缘胶体的嵌合口的相反侧,与所述绝缘胶体一体或者分开地具备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具有朝与邻接的所述触点之间突出的多个突出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壁的高度设为0.2~0.4m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连接片、所述止动片及所述突出壁确保所述缆线的芯线所进入的空间。
CN 201010243216 2009-08-20 2010-07-30 触点及使用该触点的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72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91141 2009-08-20
JP2009191141A JP5322846B2 (ja) 2009-08-20 2009-08-20 コンタクト及び該コンタク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7200A CN101997200A (zh) 2011-03-30
CN101997200B true CN101997200B (zh) 2013-10-23

Family

ID=43787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4321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7200B (zh) 2009-08-20 2010-07-30 触点及使用该触点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22846B2 (zh)
CN (1) CN10199720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9701A (ja) * 2001-09-27 2003-04-11 D D K Ltd コネクタ
CN2733677Y (zh) * 2004-10-27 2005-10-12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101064389A (zh) * 2006-04-28 2007-10-3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及具有扁平型导体的电连接器
JP2008218144A (ja) * 2007-03-02 2008-09-18 D D K Ltd 電気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167U (zh) * 1980-06-09 1982-01-09
JPH032556U (zh) * 1989-05-30 1991-01-11
JP2570597Y2 (ja) * 1991-12-25 1998-05-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端子
JP2571091Y2 (ja) * 1993-05-26 1998-05-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多段式圧接コネクタ
JP3287810B2 (ja) * 1999-04-28 2002-06-04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電気コネクタ
JP3800604B2 (ja) * 2002-11-06 2006-07-2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297825B2 (ja) * 2003-11-04 2009-07-15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4391975B2 (ja) * 2005-09-08 2009-12-2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4500832B2 (ja) * 2007-06-29 2010-07-14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9701A (ja) * 2001-09-27 2003-04-11 D D K Ltd コネクタ
CN2733677Y (zh) * 2004-10-27 2005-10-12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101064389A (zh) * 2006-04-28 2007-10-3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及具有扁平型导体的电连接器
JP2008218144A (ja) * 2007-03-02 2008-09-18 D D K Ltd 電気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44309A (ja) 2011-03-03
CN101997200A (zh) 2011-03-30
JP5322846B2 (ja)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3501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500056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070424B2 (en)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printed boards
CN102047507B (zh) 电连接器
CN104871372B (zh) 缆线到板连接器
CN202888439U (zh) 微分信号连接器以及引线框
CN100524956C (zh) 用于差分信号传输的印刷电路板插接连接器
CN101355203B (zh) 板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包括两者的电子设备
CN103515730B (zh) 无外壳连接器
JP516693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3130455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3138074B (zh) 连接器
CN107546510A (zh) 连接器
KR20100137444A (ko) 전기 종단 접속 장치
US7896697B2 (en) Screening device for reducing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CN107534226A (zh) 绝缘位移连接器
JPWO2008001453A1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CN101640351B (zh) 固定件以及使用该固定件的电连接器
CN203574202U (zh) 电连接器与排线的组件及具有组件的电子装置
JP4803761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101997200B (zh) 触点及使用该触点的连接器
CN102195187A (zh) 卡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72501A (zh) 电连接器
CN101854012B (zh) 电连接器
CN102148441B (zh) 连接器用盖以及使用该盖的连接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