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9703A - 插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9703A
CN101989703A CN2010102437683A CN201010243768A CN101989703A CN 101989703 A CN101989703 A CN 101989703A CN 2010102437683 A CN2010102437683 A CN 2010102437683A CN 201010243768 A CN201010243768 A CN 201010243768A CN 101989703 A CN101989703 A CN 101989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contact plug
socket
pin connector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37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9703B (zh
Inventor
康拉德·斯特罗迈德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go Verwaltung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Wago Verwaltung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go Verwaltungs GmbH filed Critical Wago Verwaltung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989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9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9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9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8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带绝缘材料壳体的插头连接器,壳体有至少一个接触销插口和至少一个导体插口。为每对接触销插口和导体插口配设一共同的导体连接室。导体插口开口到导体连接室内且接触销插口有用于导体连接室的通道。插头连接器分别在对应的导体连接室内有采用弹簧元件的弹力夹持连接,弹簧元件有可在弹簧力下横向于一对接触销插口和导体插口的延伸方向移动的夹持部,使电导体无绝缘端在引入到导体插口内时受到朝接触销插口的挤压。至少一个接触销插口在其从第一向第二壳体侧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上至少在夹持部上方区域内在第二壳体侧方向上、且在夹持部下方区域内在第一壳体侧方向上有小于与向接触销插口的过渡相邻的导体连接室的对置侧壁之间宽度的通道宽度。

Description

插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绝缘材料壳体的插头连接器,所述壳体在第一壳体侧上具有用于引入导电接触销的至少一个接触销插口,且在第二壳体侧上具有用于引入电导体的无绝缘端的至少一个导体插口,其中,分别为一对接触销插口和导体插口配设一个共同的导体连接室,所述导体插口开口到导体连接室内,且接触销插口具有用于导体连接室的通道,且分别在对应配设的导体连接室内带有采用弹簧元件的弹力夹持连接,所述弹簧元件具有可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横向于一对接触销插口和导体插口的延伸方向移动的夹持部,使得在将电导体的无绝缘端引入到导体插口内时无绝缘端受到朝接触销插口方向的挤压。
背景技术
此类插头连接器用于将电导体无螺纹地借助于弹力夹持连接与插头连接器接触,且通过该弹力夹持连接与接触销导电连接。接触销可例如焊接在电路板上,或提供与安放在插头连接器上的配对插头连接器的连接。
WO00/31830公开了一种这样的具有电路板连接夹的形式的插头连接器。其中电导体借助于接触弹簧压在可焊接到电路板内的接触销上,从而提供了电导体和接触销之间的导电接触。导体引入开口的下缘与接触销的上缘齐平。因为提供了接触销以在将电导体引入到壳体前安装,所以接触销和电导体共享共同的导体连接空间。否则,电导体将通过弹簧力压入用于接触销的接收空间且与之锁定,使得在引入电导体后接触销不能事后引入到插头连接器内。
DE 10 2007 018 443 A1公开了此类插头连接器,其中电导体在结构上可靠的连接区域内横向于其导体轴线优选可平行地移动。其中片簧连接夹的片簧端部应靠放在电导体的与接触销对置的那侧上。以此方式,片簧的夹持力朝接触销的方向挤压电导体。在此,移动区域在导体插口的区域内的夹持位置上方设在绝缘材料壳体内且形成导体插口的一部分,使得在横截面上看时导体插口与移动区域一起在移动区域的高度上位于导体插口的对称轴上,所述对称轴由移动区域上的导体插口限定。在移动区域下方,导体连接室和接触销插口相互过渡到彼此,使得在无接触销插入到插头连接器内的情况下由弹力将电导体压入到接触销插口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插头连接器,其中,接触销插口在未插入接触销时保持与所夹持的电导体分开,且在引入接触销时电导体仍克服弹簧力实现足够的移动,且因此实现电导体与接触销的可靠的导电接触。
此技术问题通过前述类型的插头连接器以如下方式解决,即,使得至少一个接触销插口在它的从第一壳体侧向第二壳体侧定向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上至少在夹持部上方的区域内在第二壳体侧的方向上且在夹持部下方的区域内在第一壳体侧的方向上具有小于与向接触销插口的过渡相邻的导体连接室的对置的侧壁之间的宽度的通道宽度。
接触销插口的通道的向导体连接室减小的宽度导致与导体连接室和接触销插口的空间分隔,且导致防止了电导体的无绝缘端由弹簧元件压入到接触销插口内过远而阻塞接触销插口且妨碍将接触销引入到接触销插口内。接触销插口向导体连接室的通道此外用作电导体的移动区域,所述电导体可部分地沉入在此通道内,以在引入接触销后克服弹簧力将电导体朝导体连接室的方向压回。以此方式,确保了接触销和电导体的无绝缘端之间的更可靠的电接触。电导体的无绝缘端在此通过弹簧元件压在接触销上。
为保持接触销插口开放且为通过接触销将电导体的无绝缘端在导体连接室的方向上移动到更可靠的接触,关键的是使得电导体在导体插口的区域内不象通常情况那样可以克服弹簧力在导体插口内移动,而是可沉入到接触销插口的通道内。因此建议,在接触销插口内与向导体连接室的过渡相邻地在绝缘材料壳体内提供带有降低的直径的通道,即带有降低的通道宽度的通道。
通道应优选地完全处于导体插口的轮廓的外侧,所述轮廓具有在向导体连接室的过渡内的导体插口。
插头连接器通常具有限定的最小允许电导体名义横截面和限定的最大允许名义横截面。有利的是,接触销插入装置的引向导体连接室的接触销插入通道的宽度与为插头连接器限定的电导体的最小允许名义横截面相匹配,使得如果无接触销插入则无绝缘端在留有用于接触销的间隙的情况下以其横截面的一部分沉入到通道内。通道与接触销这样地相匹配,使得接触销以朝向导体连接室的导体接触部沉入到通道内,且在此电导体的无绝缘端与导体接触部接触且克服对应配设的弹簧元件的弹簧力而移动。
因此,通道至少有一个宽度小于电导体的最小的允许的名义横截面(即电导体的无绝缘端部的最小允许的直径)的区域。在这种方式下,避免了在没有接触销插入的情况下由电导体的无绝缘端部阻塞接触销插口。相反,接触销本身这样地成型,使得它可以在电导体的无绝缘端部移动时克服弹簧力插入接触销插口内并同时使电导体的无绝缘端部与它的导体接触部相接触。
接触销的导体接触部例如可以是拱形,而所述拱形的宽度与取决于电导体的最小允许名义横截面的通道的最小通道宽度相匹配,以能够至少部分地沉入到该通道内。
特别有利的是接触销插口并不在其整个深度上具有保持相同的、相对于导体连接室宽度减小的宽度,而是接触销插口通向导体连接室的通道具有带有从导体连接室向接触销插口的方向减小的通道宽度的区域。这使得电导体的无绝缘端可相对远地沉入到接触销插口的通道内,而不将其阻塞。接触销插口即通过最小通道宽度保持开放,所述最小通道宽度由于向接触销插口缩窄的轮廓而远离导体连接室布置。
例如,通道可具有与导体连接室相邻的横截面部分圆形的缩窄的区域,使得接触销插口的通道实现了位于导体插口的对称平面外的移动空间,通常横截面为圆形的电导体的一部分可沉入到所述移动空间中。
在此有利的是通道的横截面圆形的区域的半径与用于插头连接器的电导体的限定的名义横截面相匹配,且优选对应于所述名义横截面。
此外有利的是至少一个接触销插口的通道具有从接触销插口向导体连接室的方向缩窄的区域。缩窄可以是连续的(例如,呈锥形)或不连续的(例如,带有台阶)。接触销的轮廓也应与通道的缩窄形式匹配,使得接触销的用于电导体的无绝缘端的接触部比通道外的接触销插口的区域内的接触销更狭窄。因此,在将接触销插入时实现了对接触销的充分导向,使得接触销仅可限定地被插入。同时,实现了限定的狭窄的接触面,以及接触力在此狭窄接触面上的集中。这导致了高的接触可靠性和降低的接触电阻。
在双极插头连接器的任选实施形式中,为接触销插口配设两个对置的导体插口,所述导体插口开口至各自的导体连接室内。对应配设的接触销插口具有两个对置的通道,所述通道分别在导体插口内开口。因此,两个电导体可分别引入到导体插口内,且与一共同的接触销接触。接触销插口在此居中地定位在两个对置的导体连接室和导体插口之间。
有利的是绝缘材料壳体在至少一个接触销插口的区域内分别具有绝缘材料突起,以固定被引入到接触销插口内的接触销的头端的位置。以此方式,接触销可借助于绝缘材料突起引导到接触销插口内,且保持在限定的位置上。
特别地有利的是,弹簧元件的夹持端在无引入到对应配设的导体插口内的电导体的松弛状态中不突伸到接触销插口内。由此,电导体在通道内的沉入深度降低,且也防止接触销插口被电导体的无绝缘端阻塞。就此有利的是,弹簧元件的夹持端在无引入到对应配设的导体插口内的电导体的松弛状态下邻接接触销插口地顶在导体连接室的横壁上。
所有前述插头连接器的实施形式也可另外地具有中间壁,所述中间壁可在通道内移动,例如通过移动或翻转进行,且被设置用于在接触销和电导体的无绝缘端之间的定位。中间壁应至少在夹持位置的区域上延伸,其中电导体的无绝缘端与接触销的导体接触部重叠。而优选地,中间壁在通向导体连接室的通道的整个长度上从第一壳体侧向第二壳体侧的方向延伸。
中间壁是有利的,因为中间壁可靠地防止了多股的柔性电导体的金属线侵入到接触销插口内,且在插入过程中将电导体沿导体轴线的方向引入到导体连接室内。通过以中间壁的此引导,避免了多股柔性导体的单个金属线的不希望的劈开。
中间壁可在绝缘材料壳体内例如以其上端或下端以可枢转入的方式支承在通道内。也可构思的是中间壁带有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在绝缘材料壳体的壁内或壁上的接触销插口内优选以可在导体连接室的方向上平行移动的方式支承。也可构思的是中间壁具有优选通过卷折侧缘形成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与导体连接室的邻接通道的横壁协作,且形成用于限制中间壁向接触销插口内移动的止挡件。在尽可能远地移动到接触销插口内的位置处,止挡件在此抵靠在横壁上,且防止了中间壁在接触销插口内的进一步沉入。
附图说明
本发明在下文中根据实施例通过附图更详细地解释。各图为:
图1a)示出了插头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1b)示出了图1a)的插头连接器在弹簧夹区域内的剖视图;
图1c)示出了图1a)的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剖面图;
图1d)示出了图1a)的带有中间壁的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剖面图;
图1e)示出了带有中间壁的插头连接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1f)示出了图1a)的带有保持相同的通道宽度的修改的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剖面图;
图2a)示出了根据图1a)的带有已插入的导体的插头连接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2b)示出了图2a)的插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c)示出了图2a)的带有已插入的导体的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剖面图;
图3a)示出了根据图1a)的带有已插入的导体和接触销的插头连接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3b)示出了图3a)的插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c)示出了图3a)的带有已插入的导体和接触销的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剖面图;
图4a)示出了图1a)的带有已插入的接触销的插头连接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4b)示出了图4a)的插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c)示出了图4a)的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剖面图;
图5)示出了图1至图4的插头连接器的透视剖面图;
图6)示出了图5)的插头连接器的俯视透视图;
图7a)示出了带有已引入的接触销的插头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夹持区域的剖视图;
图7b)示出了根据图7a)的插头连接器的部分的俯视剖面图;
图8a)示出了带有已经插入的导体和接触销的插头连接器的第二实施形式的侧视剖面图;
图8b)示出了图7a)的带有已插入的导体和接触销的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剖面图;
图8c)示出了图8a)的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剖面图;
图9a)示出了图8a)的带有已引入的导体的插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9b)示出了图8a)的带有已插入的导体的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剖面图;
图10a)至10d)示出了在俯视图、侧视图、后视图和透视图中带有拱形的接触销的第一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图11a)至11d)示出了在俯视图、侧视图、后视图和透视图中带有拱形的接触销的第二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图12a)至12d)示出了在俯视图、侧视图、后视图和透视图中带有拱形的接触销的第三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图13a)至13d)在俯视图、侧视图、后视图和透视图中示出了接触销的第四实施形式的视图;
图14a)至14d)示出了在俯视图、侧视图、后视图和透视图中带有锥形尖端的接触销的第五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图15a)至15d)在俯视图、侧视图、后视图和透视图中示出了接触销的第六实施形式的视图;
图16a)至16d)在俯视图、侧视图、后视图和透视图中示出了接触销的第七实施形式的视图;
图17a)至17d)在俯视图、侧视图、后视图和透视图中示出了接触销的第八实施形式的视图;
图18a)至18d)在俯视图、侧视图、后视图和透视图中示出了接触销的第九实施形式的视图。
具体实施形式
图1a)中可见插头连接器1的第一实施形式的侧视剖面图,所述接头连接器1具有绝缘材料壳体2和弹簧元件3,所述弹簧元件3布置在绝缘材料壳体2的导体连接室4内。在纵向方向上围绕中心轴线M延伸的导体插口6从第一壳体侧5开口至导体连接室4内。在对置的第二壳体侧7内,其取向平行于导体插口6的接触销插口8引入到绝缘材料壳体2内。可见,导体插口6的延伸方向和接触销插口8的延伸方向相互相对地走向。
接触销插口8具有至导体连接室4的通道9,该通道用于大致从在夹持位置上方的导体插口6的漏斗形缩窄的端部开始直至在夹持位置的下方的端部止挡件10的区域内的电导体。在此通道9处可至少部分地沉入电导体内,且接触销可从对置的侧同样沉入到通道9内,以提供与电导体的无绝缘端部的导电接触。
在接触销插口的上端上提供有绝缘材料突起11,用于固定已引入的接触销的自由上端的位置。
图1b)中同样在横截面中可见图1a)的插头连接器1的截面。显见的是,通道9在导体插口6的轮廓外布置为与导体连接室4相邻,且形成接触销插口8和导体连接室4之间的过渡。
此外显见,弹簧元件3的夹持端12在不插入电导体时在弹簧元件3的张紧的端部位置抵靠在导体插口6的壁上,而不沉入通道9内。弹簧元件3的自由端12因此总是与通道9有间距。
这从图1c)中更清楚地显见,所述图1c)示出了图1a)和图1b)的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剖面图。图中可见,导体插口6基本上比接触销插口8更宽。通道9的宽度从接触销插口8的宽度B1向导体连接室4或布置在其上方的导体插口6增加。通道9的最大轴向宽度在此小于导体连接室4的宽度B2。这导致弹簧元件3的自由的夹持端12顶在导体连接室4的壁上以及过渡到其内的导体插口6的壁上。
在图1d)中可见图1a)的带有中间壁Z的插头连接器的实施形式。图中显见,中间壁Z可移动到通道9内,且在其侧缘上具有止挡件,所述侧缘与导体连接室4的邻接通道9的横壁协作以形成止挡件,使得当止挡件抵靠于横壁上时中间壁Z不能进一步向接触销插口8内沉入。
在图示的、或一种其它的实施形式中,例如在可枢转的实施形式中,或例如以可在接触销插口的导引中移动的方式支承的实施形式中,中间壁不仅能与图1a)中示出的插头连接器的类型联合使用,而且可考虑用于在接触销插口内带有通道和带有减小的接触销插口宽度的所有插头连接器实施形式。借助于中间壁Z,实现了对电导体的无绝缘端的优选直至导体连接室4的下端内的导体收集袋内的引入的改进,这避免了单个金属线的不希望的劈开或多股柔性电导体的单个金属线的不希望的在接触销插口内的沉入过多。
在图1e)中可见带有中间壁Z的插头连接器1的侧视剖面图。图中显见,中间壁Z沉入到通道9内且放置在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14和接触销15之间。中间壁Z例如具有限定的接触区域K1和K2,以用于在一侧上接触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14,且在另一侧上与接触销15接触。具有拱形的形式的接触区域K1和K2负责将弹簧元件3的接触力在减小的接触面上集中,且因此负责改进接触可靠性和电流的通过。
在图1f)中可见图1a)所示的修改的插头连接器1的俯视剖面图,其中通道9具有保持相同的通道宽度B1。通道9以突然的宽度改变过渡到更宽的导体连接室4。
在图2a)中可见图1a)所示的带有已插入的电导体13的插头连接器1的横截面视图,所述插头连接器1的无绝缘端14伸入到导体连接室4内。图中显见,弹簧元件3的自由的夹持端12现在从接触销插口8移开。通过弹簧元件3在接触销插口8的方向上的弹簧力,无绝缘端14在其整个长度上与接触销插口8平行地压入通道9。由于通道9的通道宽度小于用于插头连接器1的特定实施形式的电导体的最小允许直径,所以防止了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14进一步沉入到接触销插口8内且将其堵塞而使得接触销不能再从第二壳体侧7引入到接触销插口8内。
在图2b)中可见图2a)的插头连接器的剖视图。在此再次更清楚的是电导体13与导体插口6的轮廓之外的无绝缘端14一起围绕导体插口6的中心轴线M从导体插口6的外侧推入接触销插口8的通道9内。
在图2c)中在俯视剖面图中再次可见此情况。在此显见,电导体13的带有圆形部分的无绝缘端14沉入到通道9内以及接触销插口8的与通道9相邻的部分内,而不阻塞接触销插口8。这是基于通道9的最大通道宽度小于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14的直径,且因此圆形部分的弦经过一个限定的边界。
然而,重要的是通道9的最小通道宽度在结构上与为插头连接器1规定的各个电导体13的最小允许横截面相匹配,使得最小通道宽度小于电导体的最小允许横截面。以此方式防止了电导体13完全沉入到接触销插口8内且可能阻塞接触销插口8。
在图3a)中可见图1a)和图2a)的有区别的插头连接器1的横截面视图,使得电导体13被引入到导体插口6内,且接触销15被引入到接触销插口8内。接触销15在上方区域内具有拱形形式的导体接触部16,使得所述拱形从通道9略微伸入到导体连接室4内。在引入接触销15时,在如图2a)中的电导体13引入到插头连接器1之后,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部15通过接触销15和其拱形从通道9克服弹簧元件3的弹簧力在导体连接室4的方向上压出。以此方式,弹簧元件3的夹持端12的夹持力在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14上且在沿力线观察时接触销15的对置的拱形上集中。电导体13在导体插口8和通道9内可自由运动且可平行移动,而接触销15在其上方的锥形的进入端借助于绝缘材料突起11固定位置。另外的在下方区域内的固定拱形17抵靠在端部止挡件上,以将接触销15固定且特别地防止接触销15翻转。
在图3b)中可见图3a)的在夹持位置区域内的插头连接器1的剖视图。图中显见,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14克服弹簧元件3的夹持力从通道9移出到导体连接室4中。图中也可见,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14在由接触销15的拱形(导体接触部16)形成的夹持位置的区域中不抵靠在绝缘材料壳体2的绝缘材料上,使得弹簧力通过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14集中在接触销的拱形上。借助于拱形完成了限定的小的接触面,弹簧元件3的弹簧力在所述接触面上集中。以此方式,保证了带有尽可能小的接触电阻和尽可能大的电流承载能力的良好的电接触。
在图3c)中可见图3a)的带有已插入的电导体13和接触销15的插头连接器1的俯视剖面图。从此图示在此更清楚的是如何通过接触销15克服弹簧元件3的弹簧力在导体连接空间4的方向上挤压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14。其结果是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14仅以缩小的圆形部分沉入通道9内,而不触及通道9的壁。弹簧元件3的弹簧力因此在无弹簧作用的情况下通过无绝缘端14集中在接触销15上。
在图4a)中可见图1至图3的插头连接器1的横截面视图。与前述图示不同,现在仅接触销15被引入到接触销插口。在此显见,接触销15的拱形通过通道9伸入到导体连接空间4内。例如平行于导体插口6的中心轴线M延伸的拱形的接触平面在此紧邻弹簧元件3的自由夹持端12的接触平面,所述弹簧元件3的自由夹持端12的接触平面在无插入的电导体13的松弛位置中处于所述拱形的接触平面。以此,在通过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14引入电导体13时,弹簧元件3可被最大地移动。这导致弹簧元件3的最优的夹持力,所述夹持力由弹簧元件3通过夹持端12施加在电导体13和接触销15的拱形上。
此情形通过根据图4b)的剖视图且特别地根据图4c的俯视图更清楚。在弹簧元件3的自由夹持端12顶在导体连接空间4的横壁上时,接触销15的拱形在与夹持端12留有小的间隙的情况下伸入到通道9内。
在图5中可见以上所述的插头连接器1的剖面透视图。在此特别地可见导体插口6的漏斗形形式,所述漏斗形过渡为导体连接空间4。漏斗形导体插口6在此以正方形轮廓结束,所述轮廓的宽度对应于导体连接室4的宽度。与之相邻地,宽度向接触销插口8减小,其中邻接导体连接室4的横壁地提供了缩窄的通道9,弹簧元件3的夹持端12顶在所述横壁上。
进一步可见,插头连接器1具有交替的且相互镜象交错的导体插口6,所述导体插口6带有对应配设的导体连接室4和弹簧元件3,以以此方式可在尽可能小的空间上连接尽可能多的电导体和对应配设的接触销。
在导体插口旁分别具有向弹簧元件3开口的检查开口17,使用所述检查开口17可测量各弹簧元件3上的张力势能。
在图6中,在通过绝缘材料壳体2的上部分的截面内在俯视图中可见插头连接器1的透视图示。在此更清楚的是,通道9布置在导体插口6的正方形区域的轮廓(例如对称的轮廓)外,以使电导体能够通过一轴向长度围绕夹持位置部分地移动到通道9内。
此外可见通道9的减小的通道宽度,使得防止由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14阻塞接触销插口8。
在图7a)中可见插头连接器1的第二实施形式的剖视图。在此,具有接触销15的拱形的形式的导体接触部16沉入到导体插口8的通道9内。但与接触销15的相邻的中间块相比,拱形具有缩小的宽度且优选地锥形地走向,如在图7b)的俯视剖面图中图示。与以上所述的实施形式不同,接触销插口8在导体连接室4的方向上收缩,直至其中通道9再次扩宽的区域。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通道9的从接触销插口8向导体连接室4缩窄的部分锥形地走向,而与之相邻的通道9的部分在截面中部分圆形地向导体连接室4扩宽。
在图7b)中可见,所述拱形对应于通道9的锥形走向的部分也锥形走向地构造。
在图8a)中在横截面视图中可见带有已插入的导体13和接触销15的插头连接器1的第二实施形式。在此显见的是,向自由端缩窄的拱形使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14克服弹簧元件3的弹簧力从通道9移动到导体连接室4内。以此方式,电导体13围绕其纵向轴线平行地从通道9移动到导体插口6内。
通道9的从接触销插口8向导体连接室4的方向走向的锥形的缩窄部分具有如下优点,即通道9的通道宽度可进一步减小,而不必使接触销15的横截面过多减小。
在图8b)中可见图8a)的带有已插入的电导体13和接触销15的插头连接器1的剖视图。从此图且从图8c)的俯视图截面视图显见,电导体的无绝缘端14如何借助于接触销15的锥形走向的拱形克服弹簧元件3的弹性力而至少部分地从通道9压入导体连接室4。夹持力在此集中在锥形走向的拱形(导体接触部16)的狭长的接触平面上,这导致改进的电流通过。
在图9a)中可见图8a)的带有已插入的电导体13而无接触销的插头连接器1。在此显见电导体13如何通过一轴向长度部分地移入导体插口8的通道9内。移动通过弹簧元件3的弹簧力近似平行于导体轴线以及导体插口6的中心轴线M地进行。
在图9b)中根据俯视剖面图更好地可见此情况。在此,也显见通道9的锥形走向的且连接的部分圆形的轮廓。
在图10)至图18)中在俯视图、侧视图、后视图和透视图中可见接触销15的不同的实施形式。
在图10中图示的实施形式中,形成导体接触部16的拱形16的宽度与接触销15自身的宽度相同。这同样适合于下方区域内的固定器拱形17。
接触销15在下端略微锥形地走向,以便插入到电路板的孔内且焊接在该处。
接触销15的上自由端同样锥形地轴向且在上端倒圆。以此方式,部分地突出到接触销插口8内的电导体13可从接触销插口8穿出。
在图11)中可见在上文中已结合插头连接器1的第二实施形式描述的带有向自由接触平面锥形地走向的拱形(导体接触部16)的接触销15的实施形式。固定器拱形17也相应地锥形走向地形成。
在图12)中可见与图10)可比较的接触销15的实施形式,在所述接触销15的实施形式中固定器拱形17不被倒圆,而是成矩形。这改进了接触销15在绝缘材料壳体2的绝缘材料内的可能的夹持等。
在图13)中可见接触销15的实施形式,其中拱形从接触销15的锥形走向的自由端起在绝缘材料壳体内的对应配设的通道9的整个长度上相对应。
在图14)中可见接触销15的圆柱形实施形式,所述圆柱形实施形式在上端锥形地走向。对于此实施形式,接触销插口8的通道9必须也向导体连接室4部分圆形地收缩。
在图15)中可见接触销15的也是圆柱形的实施形式,所述接触销的上自由端在截面中三角形地走向以用于位置固定。自由的最上端可被倒圆。
在图16)中可见与图15)可比较的接触销15的实施形式,但所述实施形式在截面图中是椭圆形的。以此方式,窄侧沉入到接触销插口8的通道9内,且提供用于相邻的电导体13的夹持位置。
在图17)中可见与图16)类似的接触销15的实施形式,但其中窄缘梯形地锥形走向。
在图18)中可见接触销15的实施形式,其中向自由端三角形地缩窄的端部连接到矩形部分上。在矩形部分下方,接触销15在横截面内近似地形成正方形,以插入且焊接在电路板内。
根据图14)至图18)的接触销15的对称的实施形式特别地适合于如下插头连接器1,即,其中为一个接触销15提供两个或必要时更多个导体连接室4,其中接触销15居中地定位在导体连接室14之间且导体连接室14用作共同的接触销15。

Claims (14)

1.一种插头连接器(1),带有:
-绝缘材料壳体(2),所述壳体(2)在第一壳体侧(7)上具有用于引入导电接触销(15)的至少一个接触销插口(8),在第二壳体侧(5)上具有用于引入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14)的至少一个导体插口(6),其中,为一对接触销插口(8)和导体插口(6)配设一个共同的导体连接室(4),所述导体插口(6)开口到所述导体连接室(4)内,且所述接触销插口(8)具有至所述导体连接室的通道(9),且带有:
-分别在对应配设的导体连接室(4)内的采用弹簧元件(3)的弹力夹持连接,所述弹簧元件(3)具有可以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横向于一对接触销插口(8)和导体插口(6)的延伸方向这样地移动的夹持部(12),使得在将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14)引入到所述导体插口(8)内时所述无绝缘端(14)在接触销插口(8)方向上受到挤压,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销插口(8)在其从第一壳体侧(7)向第二壳体侧(5)定向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上至少在所述夹持部(12)上方的区域内在第二壳体侧(5)的方向上且在所述夹持部(12)下方的区域内在第一壳体侧(7)的方向上具有小于与向接触销插口(8)的过渡相邻的导体连接室(4)的对置的侧壁之间的宽度(B2)的通道(9)宽度(B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接触销插口(8)的向导体连接室(4)引导的通道(9)的宽度(B1)与为插头连接器(1)限定的电导体的最小允许名义横截面这样地相匹配,使得如果无接触销(15)插入则无绝缘端(14)在留有用于接触销(15)的间隙的情况下以该无绝缘端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沉入到通道(9)内,且其中,通道(9)与接触销(15)这样地相匹配,使得接触销(15)以指向导体连接室(4)的导体接触部(16)沉入到通道(9)内,且同时电导体(13)的无绝缘端(14)与导体接触部(16)接触且可克服对应配设的弹簧元件(3)的弹簧力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接触销插口(8)在向各对应配设的至少一个导体连接空间(4)的至少一个通道(9)内具有从各自的导体连接室(4)向所述接触销插口(8)的方向减小的通道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接触销插口(8)邻接导体连接室(4)在通道(9)内在横截面中部分圆形地缩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部分圆形的横截面的通道(9)的半径与用于插头连接器(1)的电导体(13)的限定的名义横截面相匹配,且优选地对应于所述名义横截面。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接触销插口(8)的通道(9)从接触销插口(8)向导体连接室(4)的方向缩窄。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为接触销插口(8)配设开口到各自的导体连接室(4)内的两个对置的导体插口(6),其中,对应配设的接触销插口(8)具有开口到各自的导体连接室(4)内的两个对置的通道(9)。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绝缘材料壳体(2)在至少一个接触销插口(8)的区域内分别具有绝缘材料突起(11),所述绝缘材料突起(11)用于固定被引入到接触销插口(8)内的接触销(15)的头端的位置。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弹簧元件(3)的夹持端(12)在无引入到对应配设的导体插口(6)内的电导体(13)的松弛状态下不伸入到接触销插口(8)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头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弹簧元件(3)的夹持端(12)在无引入到对应配设的导体插口(6)内的电导体(13)的松弛状态下邻接接触销插口(8)地顶在导体连接室(4)的横壁上。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导电的中间壁(Z),所述中间壁(Z)在通道(9)内可运地定位在接触销(15)和弹簧元件(13)的夹持部(12)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中间壁(Z)以可枢转到通道内的方式支承在绝缘材料壳体(2)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中间壁(Z)由形成在接触销插口(8)内的引导件以可在导体连接室(4)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中间壁(Z)具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与导体连接室(4)的邻接通道(9)的横壁协作,且形成用于限制中间壁(Z)向接触销插口(8)内的移动的止挡件。
CN201010243768.3A 2009-07-31 2010-08-02 插头连接器 Active CN1019897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35716.5 2009-07-31
DE102009035716.5A DE102009035716B4 (de) 2009-07-31 2009-07-31 Steckverbind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9703A true CN101989703A (zh) 2011-03-23
CN101989703B CN101989703B (zh) 2015-04-15

Family

ID=43064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3768.3A Active CN101989703B (zh) 2009-07-31 2010-08-02 插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988504B2 (zh)
EP (1) EP2280453B1 (zh)
JP (1) JP5539809B2 (zh)
CN (1) CN101989703B (zh)
BR (1) BRPI1003257B1 (zh)
DE (1) DE102009035716B4 (zh)
ES (1) ES2523244T3 (zh)
RU (1) RU2528171C2 (zh)
TW (1) TWI52044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2457A (zh) * 2012-06-25 2015-03-11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连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插销触针元件
CN110391111A (zh) * 2018-04-20 2019-10-29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的连接端子构造
CN112310699A (zh) * 2019-07-29 2021-02-02 泰连公司 插头连接器
CN112310699B (zh) * 2019-07-29 2024-06-04 泰连公司 插头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105509B4 (de) 2012-06-25 2018-04-05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Elektronikgerätegehäuse
DE202012102325U1 (de) 2012-06-25 2012-07-17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Elektronikgerätegehäuse
DE202012102328U1 (de) 2012-06-25 2012-07-17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Elektronikgerätegehäuse
DE202012102732U1 (de) * 2012-07-20 2013-10-22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Kontakteinrichtung zur Kontaktierung eines elektrischen Leiters
DE102013104394B4 (de) * 2013-04-30 2021-06-10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Leiteranschlussklemme
US9004956B2 (en) * 2013-05-21 2015-04-14 Switchlab Inc. Conducting wire terminal seat
US9431732B1 (en) * 2014-05-04 2016-08-30 Jeffrey Baldwi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DE102014114352B3 (de) 2014-10-02 2016-03-10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Stiftleiste
DE102015107853B4 (de) 2015-05-19 2020-08-13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Leiteranschlussklemme
DE202015102561U1 (de) 2015-05-19 2016-08-22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Leiteranschlussklemme
CN105470670B (zh) * 2015-11-30 2017-12-15 衢州众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电缆线接线端子及其加工方法
DE102016116926A1 (de) 2016-09-09 2018-03-15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Überspannungsschutzmodul für einen modularen Steckverbinder
JP6948153B2 (ja) * 2017-05-11 2021-10-13 東朋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端子台
DE102018102699A1 (de) * 2018-02-07 2019-08-08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Anschlussbaustein zum Anschließen eines elektrischen Leiters sowie Einrichtung mit einem externen Stromschienenstück und einem Anschlussbaustein
JP6597822B2 (ja) 2018-03-23 2019-10-30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の接続構造
DE102018210841A1 (de) 2018-07-02 2020-01-0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Durchführungselement sowie System aus einer Trennschicht und einem Durchführungselement
JP7020350B2 (ja) * 2018-09-06 2022-02-16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補助接点ユニット
DE102018124623B4 (de) * 2018-10-05 2022-07-07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Kontakteinsatz einer Leiteranschlussklemme sowie damit gebildete Leiteranschlussklemme
DE102019111214A1 (de) * 2019-04-30 2020-11-05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Anschlusseinrichtung mit einem Gehäuseteil und daran anzubringenden Anschlusselementen
DK3761455T3 (da) * 2019-07-01 2022-08-29 Odu Gmbh & Co Kg Tilslultningsstik med en midterstift og lamelbøsning og forbindelsesfatning med lamelbøsning
DE102019126662A1 (de) * 2019-10-02 2021-04-08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Anschlusseinheit mit in zwei Reihen angeordneten Betätigungselementen und Leiteranschlussöffnungen
DE102020119372B4 (de) * 2020-07-22 2023-12-07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Leiteranschlussklemm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64027A5 (zh) * 1971-12-10 1973-07-27 Deshais Ets
US20070259577A1 (en) * 2006-04-25 2007-11-08 Konrad Stromiedel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0511840C (zh) * 2004-09-23 2009-07-08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电气的接线夹或接线端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970236B (it) * 1972-11-06 1974-04-10 Gutris G Metodo e dispositivo per il colle gamento dei fili dell avvolgimento di un motore elettrico ai fili di linea per l alimentazione del mo tore stesso
US4060305A (en) * 1976-04-30 1977-11-29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Loop forming gauge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loop
GB1528993A (en) * 1977-03-08 1978-10-18 Alma Ets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S57185679A (en) * 1981-05-11 1982-11-15 Kawaguchi Kinzoku Kogyo Kk Connecting terminal for single wire
US4632491A (en) * 1983-04-15 1986-12-30 Harvey Hubbell Incorporated Wire retaining assembly
CA1207860A (en) * 1983-04-15 1986-07-15 David L. Lutz Wire retaining assembly
JPH082924Y2 (ja) * 1991-04-16 1996-01-29 サトーパーツ株式会社 自己鎖錠端子装置
JPH06243909A (ja) * 1993-01-21 1994-09-02 Whitaker Corp:The 電気コネクタ
US6146187A (en) * 1998-11-25 2000-11-14 Supplie & Co. Import/Export, Inc. Screwless terminal block
ES2187488T3 (es) 2000-05-05 2003-06-16 Weidmueller Interface Borne de conexion con resorte laminar de sujecion.
DE202004000418U1 (de) * 2004-01-14 2005-06-02 Bals Elektrotechnik Gmbh & Co. Kg Schraubenlose Rahmenklemme
FR2873859B1 (fr) * 2004-07-30 2006-12-08 Legrand Sa Appareil electrique comportant une borne a connexion automatiqu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64027A5 (zh) * 1971-12-10 1973-07-27 Deshais Ets
CN100511840C (zh) * 2004-09-23 2009-07-08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电气的接线夹或接线端子
US20070259577A1 (en) * 2006-04-25 2007-11-08 Konrad Stromiedel Electrical connector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2457A (zh) * 2012-06-25 2015-03-11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连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插销触针元件
CN110391111A (zh) * 2018-04-20 2019-10-29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的连接端子构造
CN110391111B (zh) * 2018-04-20 2021-07-13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的连接端子构造
CN112310699A (zh) * 2019-07-29 2021-02-02 泰连公司 插头连接器
CN112310699B (zh) * 2019-07-29 2024-06-04 泰连公司 插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9035716A1 (de) 2011-02-03
CN101989703B (zh) 2015-04-15
DE102009035716B4 (de) 2014-03-27
ES2523244T3 (es) 2014-11-24
RU2010132193A (ru) 2012-02-10
EP2280453B1 (de) 2014-08-20
TWI520446B (zh) 2016-02-01
JP5539809B2 (ja) 2014-07-02
TW201112510A (en) 2011-04-01
RU2528171C2 (ru) 2014-09-10
EP2280453A1 (de) 2011-02-02
BRPI1003257B1 (pt) 2019-10-15
US20110028050A1 (en) 2011-02-03
US7988504B2 (en) 2011-08-02
JP2011034972A (ja) 2011-02-17
BRPI1003257A2 (pt) 2012-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9703A (zh) 插头连接器
CN101523670B (zh) Xlr-电缆插接连接器
JP5665101B2 (ja) 接続端子
CN101051727B (zh) 电触点
CN102447182B (zh) 免螺丝接线端子
JP7080876B2 (ja) 導体接続端子
CN1368767A (zh) 一种电器及其可分离的电线
CN103384942A (zh) 电气串联端子和串联端子块
CN107017496A (zh) 一种用于电连接系统的内曲面插簧端子
US20090246978A1 (en) Headrest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KR101754070B1 (ko) 크림프 커넥터와 상기 크림프 커넥터 내에 고정된 와이어를 구비한 연결 어셈블리
EP307648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6289088U (zh) 一种光伏连接器
US7070435B2 (en) Electrical safety plug and socket
JP2009283330A5 (zh)
CN102769220A (zh) 一种电路连接器
CN100388569C (zh) 电插头连接器
CN206022688U (zh) 用于连接电缆的连接器
US792713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1789618U (zh) 管插电连接器
US6123549A (en) High integr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2386747B1 (ko) 접지구조를 갖는 레이스웨이
CN210040667U (zh) 低压配电柜抽屉固定接线插头结构及四极固定接线插头
CN216872305U (zh) 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19510359U (zh) 一种带绝缘功能的燃气管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