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72305U - 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72305U
CN216872305U CN202220556471.0U CN202220556471U CN216872305U CN 216872305 U CN216872305 U CN 216872305U CN 202220556471 U CN202220556471 U CN 202220556471U CN 216872305 U CN216872305 U CN 216872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contact
gate
fix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564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浩
景美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run Xin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ru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run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ru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564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72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72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723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主体和栅格,栅格安装在接线端子主体的一端,栅格设有第一固定部、接触部及第二固定部,接触部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连接,接触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连接;设接触部的中心线为A,接触部与接线端子主体轴线的垂直距离沿远离中心线方向的两侧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栅格,且栅格的接触部向外凸起,当公端子与母端子插接时,通过母端子施加给栅格的挤压力,可以使得母端子与公端子之间接触更紧密,从而改善接触不良的情况。

Description

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用于将两段电源线或者数据线连接在一起以进行电力或者电子数据传输的元件,其结构是一段线路设置公座,与之相接的另一段线路设置母座,将公座和母座对接,可实现两段线路的连通。
目前,现有的接线公端子一般是采用圆柱直插设计,结构单一,公端子与母端子结合时会出现装配不良或接触不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现有技术中接线公端子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能够改善公端子与母端子接触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主体和栅格,所述栅格安装在所述接线端子主体的一端,所述栅格设有第一固定部、接触部及第二固定部,所述接触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接触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设所述接触部的中心线为A,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接线端子主体轴线的垂直距离沿远离中心线方向的两侧逐渐减小。通过设置栅格,且栅格的接触部向外凸起,当公端子与母端子插接时,通过母端子施加给栅格的挤压力,可以使得母端子与公端子之间接触更紧密,从而改善接触不良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端子主体具有一连接部,所述栅格套设在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同时与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S,S>0。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包括多个间隔条和多个槽口,所述间隔条和槽口均沿所述栅格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间隔条和槽口交错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接触部的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部分内表面与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部分内表面与连接部的外表面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部分内表面与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另一部分内表面与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之间留有空隙。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长度L1大于所述栅格的长度L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侧设有导向部。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端子主体设有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以对所述栅格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接线盒,包括上述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上述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通过在设置栅格,且栅格接触部向外凸起,当公端子和母端子插接时,可以使得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接触更紧密,从而改善接触不良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主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主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栅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栅格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的横向剖视图。
图中:1、接线端子主体;2、连接部;3、栅格;4、限位部;31、第一固定部;32、接触部;33、第二固定部;321、间隔条;322、槽口;311、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主体1和栅格3,栅格3安装在接线端子主体1的一端,栅格3设有第一固定部31、接触部32及第二固定部33,接触部32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31连接,接触部32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33连接;设接触部32的中心线为A,接触部32与接线端子主体1轴线的垂直距离沿远离中心线方向的两侧逐渐减小。换言之,栅格3是中间宽两头窄的形状,接触部32的直径大于第一固定部31和第二固定部33的直径,当与母端子插接时,母端子会对栅格3产生挤压力,使得接触部32发生变形,使得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接触更紧密,这样可以改善接触不良的情况。
如图3所示,栅格3可以与接线端子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或者,如图2所示,接线端子主体1具有一连接部2,栅格3套设在连接部2的外表面,第一固定部31和第二固定部33同时与连接部2的外表面相接触,接触部32与连接部2的外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S,S>0。换言之,初始状态时,接触部32与连接部2外表面之间不接触的,并且栅格3为独立件,栅格3与接线端子主体1可以分开生产,降低了生产难度。当与母端子插接时,接触部32在母端子的挤压下会向连接部2靠近,进而与连接部2实现完全接触。中间宽两头窄的结构使得接触部32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可以让接触部32与连接部2外表面之间接触更加紧密。接线端子主体1与栅格3均为金属材质,利于导电。
具体的,接触部32包括多个间隔条321和多个槽口322,间隔条321和槽口322均沿栅格3的长度方向设置,间隔条321和槽口322交错设置。换言之,相邻两个间隔条321之间具有一个槽口322,多个间隔条321之间相互平行,多个槽口322之间相互平行。间隔条321和槽口322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强接触部32的形变能力。
具体的,第一固定部31的一部分内表面与连接部2的外表面相接触,第一固定部31的另一部分内表面与连接部2的外表面之间留有空隙。第二固定部33的一部分内表面与连接部2的外表面相接触,第二固定部33的另一部分内表面与连接部2的外表面之间留有空隙。换言之,初始状态时,第一固定部31的内表面和第二固定部33的内表面并不是完全和连接部2的外表面相接触的。当公端子与母端子插接时,第一固定部31和第二固定部33在母端子的挤压下,第一固定部31内表面和第二固定部33内表面才会与连接部2外表面完全接触,这样设计是为了给接触部32的形变预留空间,提高接触部32的强度,防止接触部32在挤压时被压坏。
具体的,连接部2的长度L1大于栅格3的长度L2。由于接触部32在初始状态时与连接部2是不接触的,当接触部32被挤压后,接触部32相当于会被拉伸,栅格3的长度会有一定的增加,将连接部2的长度设计成大于栅格3的长度,可以给栅格3变长预留空间,防止栅格3损坏。例如,接线端子主体1和栅格3均可以是金属材质,利于导电。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31远离接触部32的一侧设有导向部311,导向部311例如是倾斜面,便于公端子插接进入母端子。接线端子主体1设有一限位部4,限位部4用以对栅格3进行限位,限位部4的直径沿着远离连接部2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当栅格3被挤压拉伸后,限位部4可以对栅格3起到限位阻挡的作用,防止栅格3移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光伏接线盒,包括上述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上述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栅格3且栅格3的接触部32向外凸起,当公端子与母端子插接时,通过母端子施加给栅格3的挤压力,可以使得母端子与公端子之间接触更紧密,从而改善接触不良的情况。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如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端子主体(1)和栅格(3),所述栅格(3)安装在所述接线端子主体(1)的一端,所述栅格(3)设有第一固定部(31)、接触部(32)及第二固定部(33),所述接触部(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31)连接,所述接触部(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3)连接;设所述接触部(32)的中心线为A,所述接触部(32)与所述接线端子主体(1)轴线的垂直距离沿远离中心线方向的两侧逐渐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主体(1)具有一连接部(2),所述栅格(3)套设在所述连接部(2)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固定部(3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3)同时与所述连接部(2)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接触部(32)与所述连接部(2)的外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S,S>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3)的与所述接线端子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32)包括多个间隔条(321)和多个槽口(322),所述间隔条(321)和槽口(322)均沿所述栅格(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间隔条(321)和槽口(322)交错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1)的一部分内表面与所述连接部(2)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固定部(31)的另一部分内表面与连接部(2)的外表面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二固定部(33)的一部分内表面与所述连接部(2)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固定部(33)的另一部分内表面与所述连接部(2)的外表面之间留有空隙。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的长度L1大于所述栅格(3)的长度L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1)远离所述接触部(32)的一侧设有导向部(311)。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主体(1)设有一限位部(4),所述限位部(4)用以对所述栅格(3)进行限位。
9.一种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
10.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
CN202220556471.0U 2022-03-15 2022-03-15 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Active CN216872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6471.0U CN216872305U (zh) 2022-03-15 2022-03-15 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6471.0U CN216872305U (zh) 2022-03-15 2022-03-15 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72305U true CN216872305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24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56471.0U Active CN216872305U (zh) 2022-03-15 2022-03-15 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723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30244Y (zh) 电连接器
CN1108007C (zh) 小间距的双排齿连接器
CN202772303U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CN201667411U (zh) 电连接器
CN2699502Y (zh) 电连接器
CN201708330U (zh) 电连接器
CN201112786Y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16872305U (zh) 栅层式大电流接线端子、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12874836U (zh) 一种双向堆叠式大电流插接端子及具有其的连接器
CN219833077U (zh) 一种储能连接器端子
CN201282235Y (zh) 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CN201805027U (zh) 一种电池连接器
CN216872307U (zh) 栅层式大电流连接器端子、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01838762U (zh) 电连接器及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电子组件
CN114284773A (zh) 连接器
CN112072356A (zh) 一种双向堆叠式大电流插接端子及具有其的连接器
CN201576785U (zh) 电连接器
CN219717312U (zh) 一种可浮动的大电流电源连接器
CN219760029U (zh) 接线端子及断路器
CN220233640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6903419U (zh) 插接件及插座
CN219677603U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导电结构
CN218160910U (zh) 一种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
CN218632536U (zh) 一种通信电源系统弹片复合型插接件
CN220963827U (zh) 板对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16, Yaxi Road, Zhixi Town,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2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erun Xinn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6, Yaxi Road, Zhixi Town,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200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erun New Mate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