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0910U - 一种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0910U
CN218160910U CN202222105315.5U CN202222105315U CN218160910U CN 218160910 U CN218160910 U CN 218160910U CN 202222105315 U CN202222105315 U CN 202222105315U CN 218160910 U CN218160910 U CN 218160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insulator
connecting element
flexible
flexib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053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军
周海波
胡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eson Technologies Dong 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eson Technologies Dong 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eson Technologies Dong 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eson Technologies Dong 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053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0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0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0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元件和第二连接元件;第一连接元件设有插接件和第一绝缘体,插接件穿设于第一绝缘体内,且插接件设有若干柔性接触槽;第二连接元件设有插针部和第二绝缘体,插针部穿设于第二绝缘体,插针部设有与柔性接触槽相匹配的若干插针,若干插针的一端延伸出第二绝缘体;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连接时,若干插针插入若干柔性接触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柔性接触槽,可以增加接触面积,避免接触点形成高温,烧熔外侧的绝缘件,同时由于采用柔性接触,可以避免插接时的接触压力,避免刮伤插针,从而实现多次拔插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电器产品的不断深入应用,用于实现不同电子部件之间的电连接或信号连接的连接端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连接端子是通过公端元件和母端元件连接,实现导通,其中公端元件提供插针端,母端元件提供插入腔,通过插针端插入插入腔后,实现挤压接触导通。
但是目前的连接端子,由于结构设计存在缺陷,接触导通部分是通过凸包抵接导通,接触位置的面积小,接触压力大,容易刮伤插针端,同时在接触点容易形成高温,同时接触部分容易疲劳,影响到插拔次数,应用效果较差。
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端子进行结构改进,以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连接端子无法适用于大电流应用场景,以及拔插使用次数受限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多点柔性接触,可以实现多次拔插和大电流使用,应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元件和第二连接元件;
所述第一连接元件设有插接件和第一绝缘体,所述插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内,且所述插接件设有若干柔性接触槽;
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设有插针部和第二绝缘体,所述插针部穿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体,所述插针部设有与所述柔性接触槽相匹配的若干插针,若干所述插针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绝缘体;
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连接时,若干所述插针插入若干所述柔性接触槽。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柔性接触槽的横截面呈多边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柔性接触槽的至少两侧面设置为弹性接触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弹性接触带的中间位置朝向所述柔性接触槽的内侧弯折。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弹性接触带的弯折位置的内侧设置为平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柔性接触槽的端口处设有导向插接口。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若干所述柔性接触槽间隔均匀分布有两排。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插接件采用高导铜材料制成。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插针部采用高导铜材料制成。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插针部外侧设置有电镀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连接元件和第二连接元件;所述第一连接元件设有插接件和第一绝缘体,所述插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内,且所述插接件设有若干柔性接触槽;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设有插针部和第二绝缘体,所述插针部穿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体,所述插针部设有与所述柔性接触槽相匹配的若干插针,若干所述插针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连接时,若干所述插针插入若干所述柔性接触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柔性接触槽,可以增加接触面积,避免接触点形成高温,烧熔外侧的绝缘件,同时由于采用柔性接触,可以避免插接时的接触压力,避免刮伤插针,从而实现多次拔插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端子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连接元件1、插接件11、柔性接触槽111、弹性接触带112、导向插接口113、第一绝缘体12、第二连接元件2、插针部21、插针211、第二绝缘体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端子的接触位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的A点为接触点,由于是采用凸点的方式,进行接触,导致接触面积小,只有接触凸点的顶端与插针接触,改成应用于大电流场景的情况下,当大电流经过接触凸点时,容易造成接触凸点位置的高温,并造成该处的绝缘材料被高温熔化,因而无法满足大电流的使用,固现有技术中的应用于大电流的连接端子,只能通过增加端子的体积,实现大电流的使用,但是这种通过增加端子体积,增粗插针的方式,尽管实现了大电流的导通使用,但是无法满足目前的产品集成化和小体积化的开发需求,如应用于一些电源端和数据端的连接端子,随着产品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其预留的位置较小,对于体积较大的连接端子,更本无法进行连接使用,同时,现有技术中连接端子,由于是通过凸出的接触凸点与插针接触,由于接触凸点无法提供柔性形变,导致在拔插对接过程中,插针与接触凸点为刚性接触,容易造成插针的磨损,从而影响到其正常使用,导致拔插使用次数受到极大的限制,存在耐插拔次数不足的情形,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
实施例1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元件1和第二连接元件2;
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设有插接件11和第一绝缘体12,所述插接件11穿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体12内,且所述插接件11设有若干柔性接触槽111;
所述第二连接元件2设有插针部21和第二绝缘体22,所述插针部21穿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体22,所述插针部21设有与所述柔性接触槽111相匹配的若干插针211,若干所述插针211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绝缘体22;
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2连接时,若干所述插针211插入若干所述柔性接触槽111。
本实施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柔性接触槽111,插接过程中,柔性接触槽111可以提供柔性形变,与插针211实现弹性干涉,由于采用的是柔性接触,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插针211与柔性接触槽111接触位置的接触压力,确保插针211不会被磨损刮伤,从而实现多次拔插使用,同时,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柔性接触槽111,其整个槽体内面均可以与插针211接触,使得接触面积有效增加,避免接触点形成高温,使外面包裹的绝缘体被熔化,影响到大电流的应用场景。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接触槽111的横截面呈多边形。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柔性接触槽111,其横截面可以设置为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以便于在其多个侧面,设置弹性接触带112,以提供弹性接触和大面积接触。
具体地,所述柔性接触槽111的至少两侧面设置为弹性接触带112,为了增加弹性软干涉的效果,可以将柔性接触槽111的各个侧面分别设置为弹性接触带112,弹性接触带112之间的预留一定间隙,从而在插接过程中,为弹性接触带112提供变形空间,如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的插针211设置为圆形,仍可与柔性接触槽111结构配合使用,不影响其接触性能,对于插针211的具体结构,此处不做限定。
所述弹性接触带112的中间位置朝向所述柔性接触槽111的内侧弯折,且将弯折面的内侧设置为平面,本实施例这样的设置,主要是确保与插针211连接的位置,是平整面,从而接触面积更大,且由于弹性接触带112是弯折设置的,在拔插过程中,在受到插针211挤压时,其可以通过自身的回弹形变,提供柔性接触,有效避免对插针211的磨损,且通过这样的设置,多次拔插使用,均不会损伤到插针211,从而以实现多点接触的大电流的多次拔插应用。
本实施例中,具体示出,其中的柔性接触槽111的结构设置,可以通过将柔性接触槽111的多个面或全部面设置为向内侧弯折的弹性接触带112,从而实现与插针211的柔性接触导通,并有效增加接触面积,以满足大电流和多次拔插使用,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出,其中的柔性接触槽111的横截面为方形,且其中的四个面均设置有弹性接触带112,采用图3提供结构的连接端子,其中每个柔性接触槽111与插针211软干涉接触,连接面积大,可以通过更大电流,同时解决接触点升温问题,并可多次拔插使用,以更好地应用于大电流小体积应用场景,或多数据传输场景。
所述柔性接触槽111的端口处设有导向插接口113,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向插接口113,便于插针211的导入插接。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若干所述柔性接触槽111间隔均匀分布有两排。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下两排柔性接触槽111,并具体设置为上下各六个,可以配合现有技术中的方形PIN针,进行插接使用,其中的方形PIN针的结构无需修改,只需将其中的母座端,即本申请中的第一连接元件1中的插接件11,设置为柔性干涉结构,以增加其与插针211的接触面积,以及弹性干涉,并通过设置为柔性软干涉接触,可以有效避免插针211与柔性接触槽111接触位置的接触压力,确保插针211不会被磨损刮伤,从而实现多次拔插使用,同时,其中的柔性接触槽111,可以设置为方形,并将其中的各个侧面分别设置为呈弯折状的弹性接触面112,从而使得整个槽体内面均可以与插针211接触,使得接触面积有效增加,避免接触点形成高温,使外面包裹的绝缘体被熔化,影响到大电流的应用场景。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插接件11和所述插针部21分别采用高导铜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插针部21外侧设置有电镀保护层。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设置于插接部21表面的镀层结构,具体所镀的材料不作限定,只要是利于导电的材料即可,一般为锡,也可以是金,此外,所述插接件11和所述插针部21的除了高导铜材料以外,还可以是其他金属或导电材料,出于成本的考虑,一般情况为铜质材料,如高导铜,在其表面可以镀有一层锡或金,以实现保护效果。
本实施例中,具体示出若干柔性接触槽111的排布和插接件11及插针部21的材料选择,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大电流的导通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实用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实用,某些步骤可能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所必须的。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信或者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元件和第二连接元件;
所述第一连接元件设有插接件和第一绝缘体,所述插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内,且所述插接件设有若干柔性接触槽;
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设有插针部和第二绝缘体,所述插针部穿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体,所述插针部设有与所述柔性接触槽相匹配的若干插针,若干所述插针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绝缘体;
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连接时,若干所述插针插入若干所述柔性接触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接触槽的横截面呈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接触槽的至少两侧面设置为弹性接触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带的中间位置朝向所述柔性接触槽的内侧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带的弯折位置的内侧设置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接触槽的端口处设有导向插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柔性接触槽间隔均匀分布有两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采用高导铜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部采用高导铜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部外侧设置有电镀保护层。
CN202222105315.5U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 Active CN218160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5315.5U CN218160910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5315.5U CN218160910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0910U true CN218160910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99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05315.5U Active CN218160910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0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8344B (zh) 高速卡缘连接器及具有该高速卡缘连接器的高速卡缘连接器组件
CN104733956B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101436740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9033738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terminal structure
CN201667411U (zh) 电连接器
US896119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structures
CN202585983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5960363U (zh) 便于生产组装的多功能电连接器
CN218160910U (zh) 一种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
CN106025667A (zh) 网络信息模块
US7134915B1 (en) Base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module
JPH01102878A (ja) 雄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雌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CN204517077U (zh) 电连接器
CN209880907U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104037549B (zh) 插头连接器
CN208674418U (zh) 连接器
CN208189868U (zh) 连接器组件
CN204376028U (zh) Idc连接器公头
CN213278573U (zh) 插头及具有该插头的高速背板连接器
CN203466340U (zh) 一种新型插座
CN219163720U (zh) 一种新型主线接电端子
CN202564730U (zh) 电连接器
CN208189867U (zh) 连接器及其加强框
TWI791235B (zh) 電源連接器
CN208189844U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