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89867U - 连接器及其加强框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其加强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89867U
CN208189867U CN201820775776.4U CN201820775776U CN208189867U CN 208189867 U CN208189867 U CN 208189867U CN 201820775776 U CN201820775776 U CN 201820775776U CN 208189867 U CN208189867 U CN 208189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connecting arm
frame
reinforcing fram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757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C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C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C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C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757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89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89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89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及其加强框,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第一组信号端子、第二组信号端子及加强框,第一组信号端子及第二组信号端子均固定在绝缘基座上,加强框套设在绝缘基座上。加强框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与第一框体的第一端相连,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第二框体的第一端相连;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与第一框体的第二端相连,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与第二框体的第二端相连;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共同形成有对接框口,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均设置有固定槽。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机械强度高、便于使用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其加强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加强框。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连接器作为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也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连接器主要起到保证电流流畅连续地流通,它使设计和生产过程更方便、更灵活,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现有的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基座、第一组信号端子及第二组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间隔地固定在所述绝缘基座上,然而随着各电子产品的小型化,现有的连接器在追求体积不断变小的同时,却面临着如下问题:由于体积变小而带来的机械强度的降低,一般大尺寸连接器能够承受在配合时使用较大的机械力量不至损坏,而小尺寸连接器却无法承受装配过程中连接器之间的相互摩擦,可能连接器损坏或者破裂,机械寿命大大缩短,甚至无法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强度高的连接器及其加强框。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强框,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二框体、所述第一连接臂及所述第二连接臂共同形成有对接框口,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均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加强框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框体包括第一套接部、第二套接部及第三套接部,所述第一套接部、第二套接部及第三套接部均设置有所述固定槽,所述第二套接部与所述第三套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套接部位置相对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套接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三套接部相连,所述第二套接部及所述第三套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套接部形成的角度均为α,其中,85°≤α≤95°。
优选地,所述第二套接部及所述第三套接部与所述第一套接部相连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容纳缺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框体还包括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套接部相连,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第三套接部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框体还包括均与所述第一套接部相连的第三焊接部及第四焊接部,所述第三焊接部与所述第四焊接部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第一间隔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框体包括第四套接部、第五套接部及第六套接部,所述第五套接部与所述第六套接部分别与所述第四套接部位置相对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五套接部及所述第六套接部分别与所述第四套接部形成的角度均为其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框体还包括第五焊接部及第六焊接部,所述第五焊接部与所述第五套接部相连,所述第六焊接部与所述第六套接部相连,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连接臂及所述第五焊接部共同形成有端子伸出缺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均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对接框口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接部、所述第二套接部及所述第三套接部均设置有所述凸部。
优选地,所述加强框还包括第一焊接固定臂及第二焊接固定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焊接固定臂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二焊接固定臂相连。
优选地,所述固定槽位于所述加强框背向所述对接框口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对接缺口,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对接缺口,所述第一对接缺口与所述第二对接缺口位置相对设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第一组信号端子、第二组信号端子及加强框,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均固定在所述绝缘基座上,所述加强框套设在所述绝缘基座上;其中,所述加强框为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加强框。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二框体、所述第一连接臂及所述第二连接臂共同形成有用于与对接目标插接的对接框口,所述加强框为一体成型结构,因而所述加强框的机械强度高,且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均设置有用于与绝缘基座连接的固定槽,因而加强框与绝缘基座连接更稳固,所述连接器的机械强度高,能够承受在与对接目标配合时使用较大的机械力而不至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强框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加强框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去掉加强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加强框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加强框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去掉绝缘基座及加强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第一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第二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强框4,用于套设在连接器的绝缘基座上,以避免所述绝缘基座因受外力作用而容易断裂。所述加强框4包括第一框体41、第二框体42、第一连接臂43及第二连接臂44,所述第一框体41与所述第二框体42分别用于套设在所述绝缘基座位置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臂4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4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4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框体4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4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41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4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框体42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框体41、所述第二框体42、所述第一连接臂43及所述第二连接臂44共同形成有对接框口40a,以使对接目标通过所述对接框口40a插入所述绝缘基座内。所述第一框体41及所述第二框体42均设置有固定槽40b,所述固定槽40b位于所述加强框背向所述对接框口40a的一侧,所述加强框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一框体41及第二框体42的横截面积均大于所述第一连接臂43及第二连接臂44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连接臂43与所述第一框体41及第二框体42之间形成有第一对接缺口45,所述第二连接臂44与所述第一框体41及第二框体42之间形成有第二对接缺口46,所述第一对接缺口45与所述第二对接缺口46位置相对设置,在与所述绝缘基座配合时,所述第一连接臂43与所述第二连接臂44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基座位置相对的两侧,因而加强框4整体结构较简洁,便于制造,成本低,且能够很好地避让对接目标,从而使用寿命长。
所述第一框体41包括第一套接部411、第二套接部412、第三套接部413、第一焊接部414、第二焊接部415、第三焊接部416及第四焊接部417,所述第一套接部411、第二套接部412及第三套接部413均套设在所述凸肋14的第一端上,所述第二套接部412与所述第三套接部413分别与所述第一套接部411位置相对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二套接部412及所述第三套接部413分别与所述第一套接部411形成的角度均为α,其中,85°≤α≤9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套接部412及所述第三套接部413均与所述第一套接部411垂直,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套接部412及所述第三套接部413分别与所述第一套接部411形成的角度可以为88°、92°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第一焊接部414与所述第二套接部412相连,所述第二焊接部415与所述第三套接部413相连,所述第一焊接部414与所述第二焊接部415分别位于所述对接框口40a位置相对的两侧,因而连接较稳固。所述第三焊接部416及第四焊接部417与所述第一套接部411相连,所述第三焊接部416与所述第四焊接部417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第一间隔空间418,所述第三焊接部416及所述第四焊接部417用于焊接至电路板上,因而可增加连接的可靠性。
所述第二框体42包括第四套接部421、第五套接部422、第六套接部423、第五焊接部424、第六焊接部425、第七焊接部426及第八焊接部427,所述第四套接部421、第五套接部422及第六套接部423均套设在所述凸肋14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五套接部422与所述第六套接部423分别与所述第四套接部421位置相对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五套接部422及所述第六套接部423分别与所述第四套接部421形成的角度均为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套接部422及所述第六套接部423均与所述第四套接部421垂直,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五套接部422及所述第六套接部423分别与所述第四套接部421形成的角度可以为88°、92°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第五焊接部424与所述第五套接部422相连,所述第六焊接部425与所述第六套接部423相连,所述第五焊接部424与所述第六焊接部425分别位于所述对接框口40a位置相对的两侧,因而连接较稳固。所述第一焊接部414、所述第一连接臂43及所述第五焊接部424共同形成有端子伸出缺口40c,通过设置所述端子伸出缺口40c,因而连接器的信号端子可以从所述端子伸出缺口40c伸出来,生产时焊接产生的热量较容易从所述端子伸出缺口散发出来,因而便于制造,而且连接较稳固。
所述第七焊接部426及第八焊接部427与所述第四套接部421相连,所述第七焊接部426与所述第八焊接部427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第二间隔空间428,所述第七焊接部426及所述第八焊接部427用于焊接至电路板上,因而连接更可靠。所述第一套接部411位置相对的两端及所述第四套接部421位置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绝缘基座相连的定位缺口429,通过设置所述定位缺口429,因而不仅可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使所述加强框4与所述绝缘基座连接更稳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加强框4可以由铜、铁、铝或其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其材料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由上可知,由于所述第一框体41、所述第二框体42、所述第一连接臂43及所述第二连接臂44共同形成有用于与对接目标插接的对接框口40a,所述加强框为一体成型结构,因而所述加强框的机械强度高,且所述第一框体41及所述第二框体42均设置有用于与绝缘基座连接的固定槽40b,因而加强框与绝缘基座连接更稳固,所述连接器的机械强度高,能够承受在与对接目标配合时使用较大的机械力而不至损坏。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及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加强框还包括第一焊接固定臂401及第二焊接固定臂402,所述第一连接臂43与所述第一焊接固定臂401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44与所述第二焊接固定臂402相连,因而可增加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第二套接部412及所述第三套接部413与所述第一套接部411相连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容纳缺口40,因而不仅便于制造,而且使用时通过所述容纳缺口40避让所述对接目标,不容易卡住,从而便于使用及使用寿命长;所述第一框体41与所述第二框体42均设置有凸部47,所述凸部47位于所述对接框口40a内,所述第一套接部411、所述第二套接部412及所述第三套接部413均设置有所述凸部47,通过所述凸部47与所述对接目标相连,因而连接更可靠。
实施例3
请参阅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基座1、第一组信号端子2、第二组信号端子3及用于增加连接器整体的机械强度的加强框4,所述绝缘基座1设置有用于与对接目标连接的插槽15。具体地,所述绝缘基座1包括基板11、第一组间隔件12、第二组间隔件13及环绕所述基板11边缘设置的凸肋14,所述基板11与所述凸肋14形成有所述插槽15,所述插槽15呈多边形并具有若干个槽角15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插槽15的形状及所述槽角151的数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所述凸肋14位置相对的两端在背向所述基板1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16,所述凸肋14的每端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定位柱16,每端的两个所述定位柱16间隔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凸肋14位置相对的两侧。
所述第一组间隔件12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间隔件121,若干所述第一间隔件121排成一排,所述第一间隔件121与所述基板11相连并位于所述插槽15内。所述第二组间隔件13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间隔件131,若干所述第二间隔件131排成一排,所述第二间隔件131与所述基板11相连并位于所述插槽15内。其中,所述绝缘基座1还设置有第一端子容置缺口17及第二端子容置缺口18,具体地,所述基板11位置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端子容置缺口17及第二端子容置缺口18,所述第一端子容置缺口17及第二端子容置缺口18均与所述插槽15相连通,所述第一间隔件121与所述第二间隔件131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容置缺口17及第二端子容置缺口18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座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基板11呈长方体形,所述凸肋14呈长方形的框体,所述插槽15呈长方体形,所述槽角151位于所述凸肋14的四个角处,所述凸肋14的厚度大于所述基板11的厚度,因而不仅可减小所述绝缘基座1的体积,而且较好的保证了所述绝缘基座1的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绝缘基座1可以是正方体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其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无需设置所述第一组间隔件12或/和第二组间隔件13。因此,所述绝缘基座1的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其只要能够固定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及第二组信号端子3即可。
请参阅图1及图7至图9,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均固定在所述绝缘基座1上,并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端子容置缺口17及所述第二端子容置缺口18内。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之间形成有用于与对接目标连接的对接空间5,所述对接目标的信号隔离件延伸至所述对接空间5内,通过设置所述对接空间5,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能夹持在所述对接目标上,因而连接较可靠。所述对接目标可以是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形状相适配的公连接器,所述公连接器设置有信号隔离件,当然,所述对接目标也可以是设置有信号隔离件的导线等,其中,所述信号隔离件可以是金属板。
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一信号端子21,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固定在所述基板11上并延伸至所述插槽15内。具体地,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包括第一信号连接臂22及第一焊接臂23,所述第一信号连接臂22固定在所述基板11上并延伸至所述插槽15内,用于与所述对接目标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均完全位于所述绝缘基座1形成的空间内,因而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体积较小。其中,所述插槽15、所述第一端子容置缺口17及所述第二端子容置缺口18均属于所述绝缘基座1形成的空间。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均可以略微伸出所述绝缘基座1,而伸出的部分位于所述加强框4形成的空间内。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均位于所述加强框4与所述绝缘基座1形成的空间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加强框4围成的空间、所述插槽15、所述第一端子容置缺口17、所述第二端子容置缺口18、所述绝缘基座1内部均属于所述加强框4与所述绝缘基座1形成的空间。
所述第一焊接臂23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臂22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容置缺口17内,所述第一焊接臂2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板11相平行,因而较便于将所述第一焊接臂23焊接至电路板上。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间隔件121夹持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连接臂22上,因而较好地阻碍所述第一信号连接臂22任意移动,从而使信号连接更稳定。相邻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之间在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容置缺口17处形成有第一间隙L1,即相邻的所述第一焊接臂23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间隙L1,因而当将所述第一焊接臂23焊接至电路板上时,所述第一间隙L1能够容纳用于容纳与所述第一焊接臂23与所述电路板相连的焊接物,因而连接更稳固。
所述第一信号连接臂22包括第一接触臂221及第二接触臂222,所述第一接触臂2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焊接臂23相连,所述第一接触臂221与所述第一焊接臂23形成的角度为β,其中,85°≤β≤9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臂2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焊接臂33垂直相连,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接触臂2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焊接臂23形成的角度可以为88°、92°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第一接触臂221的第二端朝所述第一焊接臂23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接触臂222,所述第一接触臂221与所述第二接触臂222之间形成有第一变形空间223,所述第二接触臂222背向所述第一变形空间223的表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对接目标连接的第一凹槽224。当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与所述对接目标连接时,所述对接目标可插设至所述第一凹槽224内,并压在所述第一凹槽224的槽壁上,所述第二接触臂222能够朝所述第一变形空间223内变形,因而不仅信号连接可靠,而且便于使用。
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二信号端子31,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1固定在所述基板11上并延伸至所述插槽15内,具体地,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1包括第二信号连接臂32及第二焊接臂33,所述第二信号连接臂32固定在所述基板11上并延伸至所述插槽15内,用于与所述对接目标连接。所述第二焊接臂33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臂32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二端子容置缺口18内,所述第二焊接臂3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板11相平行,因而较便于将所述第二焊接臂33焊接至电路板上。
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间隔件131夹持在一个所述第二信号连接臂32上,因而较好地阻碍所述第二信号连接臂32任意移动,从而使信号连接更稳定。相邻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1之间在位于所述第二端子容置缺口18处形成有第一间隙L2,即相邻的所述第二焊接臂33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间隙L2,因而当将所述第二焊接臂33焊接至电路板上时,所述第二间隙L2能够容纳用于容纳与所述第二焊接臂33与所述电路板相连的焊接物,因而连接更稳固。
所述第二信号连接臂32包括第三接触臂321及第四接触臂322,所述第三接触臂3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焊接臂33相连,所述第三接触臂321与所述第二焊接臂33形成的角度为θ,其中,85°≤θ≤9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接触臂3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焊接臂33垂直相连,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三接触臂3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焊接臂33形成的角度可以为88°、92°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第三接触臂321的第二端朝所述第二焊接臂33延伸形成所述第四接触臂322,所述第三接触臂321与所述第四接触臂322之间形成有第二变形空间323,所述第四接触臂322背向所述第二变形空间323的表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对接目标连接的第二凹槽324。
当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与所述对接目标连接时,所述对接目标可插设至所述第二凹槽324内,并压在所述第二凹槽324的槽壁上,所述第四接触臂322能够朝所述第二变形空间323内变形,因而不仅信号连接可靠,而且便于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1均为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金属件,当然,其也可以为导电的非金属材料,在一种实施例中,也可以无需设置所述第一焊接臂23及所述第二焊接臂33,直接通过所述第一信号连接臂22及所述第二信号连接臂32与电路板接触即可。因此,其材料及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传输信号即可。
请参阅图4,所述加强框4套设在所述绝缘基座1上,由于本实施例的所述加强框4与实施例三所述的加强框4结构相同,因此,其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地,所述加强框4套设在所述凸肋14上,因而较好地避免所述绝缘基座1因受外力作用而容易断裂。所述容纳缺口40与所述插槽15的槽角151位置相对应并与所述插槽15相连通,所述容纳缺口40位于所述插槽15的槽角处,所述插槽15呈长方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套接部412及所述第三套接部413与所述第一套接部411相连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所述容纳缺口40。所述第一框体41与所述第二框体42分别套设在所述凸肋14位置相对的两端,所述凸部47位于所述插槽15内,因而可进一步加强所述加强框4与所述对接目标连接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首先,由于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均固定在所述绝缘基座1上,并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端子容置缺口17及所述第二端子容置缺口18内,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均位于所述加强框4与所述绝缘基座1形成的空间内,因而体积小,较好地满足了电子产品的小型化需求;其次,通过设置有所述加强框4,且所述加强框4的至少一个框角处设置有容纳缺口40,所述容纳缺口40与所述插槽15的槽角位置相对应并与所述插槽15相连通,因而不仅连接器的机械强度高,能够承受在与对接目标配合时使用较大的机械力而不至损坏,而且使用时通过所述容纳缺口40避让所述对接目标,不容易卡住,从而便于使用及使用寿命长,且通过所述第一焊接固定臂401及所述第二焊接固定臂402进行固定,因而连接更稳固,通过设置所述容纳缺口40,因而更便于制造;最后,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之间形成有用于与对接目标连接的对接空间5,当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与所述对接目标连接时,所述对接目标的信号隔离件插入所述对接空间5内,通过所述信号隔离件进行隔离,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2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3之间的信号不会相互干扰,因而信号传输较稳定,连接也较可靠,能够较好地传输高速射频信号。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器及其加强框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加强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二框体、所述第一连接臂及所述第二连接臂共同形成有对接框口,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均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加强框为一体成型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包括第一套接部、第二套接部及第三套接部,所述第一套接部、第二套接部及第三套接部均设置有所述固定槽,所述第二套接部与所述第三套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套接部位置相对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套接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三套接部相连,所述第二套接部及所述第三套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套接部形成的角度均为α,其中,85°≤α≤9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接部及所述第三套接部与所述第一套接部相连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容纳缺口。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强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还包括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套接部相连,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第三套接部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强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还包括均与所述第一套接部相连的第三焊接部及第四焊接部,所述第三焊接部与所述第四焊接部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第一间隔空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强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包括第四套接部、第五套接部及第六套接部,所述第五套接部与所述第六套接部分别与所述第四套接部位置相对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五套接部及所述第六套接部分别与所述第四套接部形成的角度均为其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强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还包括第五焊接部及第六焊接部,所述第五焊接部与所述第五套接部相连,所述第六焊接部与所述第六套接部相连,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连接臂及所述第五焊接部共同形成有端子伸出缺口。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强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均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对接框口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强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接部、所述第二套接部及所述第三套接部均设置有所述凸部。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加强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框还包括第一焊接固定臂及第二焊接固定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焊接固定臂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二焊接固定臂相连。
11.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加强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位于所述加强框背向所述对接框口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加强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对接缺口,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对接缺口,所述第一对接缺口与所述第二对接缺口位置相对设置。
13.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座、第一组信号端子、第二组信号端子及加强框,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均固定在所述绝缘基座上,所述加强框套设在所述绝缘基座上;其中,所述加强框为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加强框。
CN201820775776.4U 2018-05-23 2018-05-23 连接器及其加强框 Active CN208189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75776.4U CN208189867U (zh) 2018-05-23 2018-05-23 连接器及其加强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75776.4U CN208189867U (zh) 2018-05-23 2018-05-23 连接器及其加强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89867U true CN208189867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28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75776.4U Active CN208189867U (zh) 2018-05-23 2018-05-23 连接器及其加强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898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49321B2 (en) Power connector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systems having the same
KR101903986B1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회로 보드 어셈블리
US9106009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US6733305B2 (en)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4014507A (ja) 電気コネクタ端子
CN104377510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JP520302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8226221U (zh) 连接器
CN208674418U (zh) 连接器
CN208189867U (zh) 连接器及其加强框
CN208189844U (zh) 连接器
TWI749671B (zh) 抗損耗傳輸裝置組
CN208189826U (zh) 连接器
CN208189904U (zh) 连接器
CN208189850U (zh) 连接器
CN208189905U (zh) 连接器
TWM642754U (zh) 混合式卡片邊緣連接器
CN214378948U (zh) 高速信号端子、差分信号端子对及高速连接器组合
CN208189851U (zh) 连接器
CN110534944A (zh) 连接器
KR102711549B1 (ko) 리셉터클 터미널
JP2008171627A (ja) 雌型端子金具
TWI724868B (zh) 電連接器總成及其板端連接器與線端連接器
CN212412241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12886300B (zh) 高速信号端子、差分信号端子对及高速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