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6740A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36740A CN101436740A CNA200810174293XA CN200810174293A CN101436740A CN 101436740 A CN101436740 A CN 101436740A CN A200810174293X A CNA200810174293X A CN A200810174293XA CN 200810174293 A CN200810174293 A CN 200810174293A CN 101436740 A CN101436740 A CN 1014367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group
- cable
- insulating body
- contact 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2)、金属壳体(7)、第一组端子(3)、第二组端子(4)、第一线缆(51)及第二线缆(52)。第一组端子中每一根包括第一接触部(36)和从第一接触部向后延伸的第一尾部(35)。第二组端子中每一根包括第二接触部(43)和从第二接触部向后延伸的第二尾部(45)。第一线缆的内导体(510)与第一尾部形成电性连接。第二线缆包括两对分别与两对差分端子形成电性连接以用于传送和接收第二种信号的差分线缆(521)和至少一条与接地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的接地导体(52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符合USB3.0标准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IBM、微软、NEC、Northern 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发布了1.0、1.1及2.0等版本。
上述USB1.0、1.1、2.0版本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传输速率:(1)低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5兆比特每秒,多用于键盘和鼠标;(2)全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2兆比特每秒;(3)高速模式传输速率为480兆比特每秒。
然而,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USB2.0的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某些电子工业的发展要求,例如,在传输音频或视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信号传输质量,传输速率往往高达1G至2G每秒(1G=1000兆比特)。电连接器领域内的另外的两类接口,如PCI-E(传输速率可达2.5G每秒)及SATA接口(传输速率可达1.5G至3.0G每秒)的传输速率已经明显超过了USB2.0接口。
但是,PCI-E及SATA界面由于应用远远不及USB,且这两类接口的端子数量较多、体积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电子工业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提供一种体积小且传送效率高的连接器很令人期待,这种电连接器已经在2006年4月4日被美国专利第7,021,971(后面称为971专利)号所公布。下面将详细的描述该连接器。
从图4A-6H描述的971专利中,我们可以发现971专利延长了现行USB插头和插座连接器的长度并延长了现行USB连接器的收容腔的厚度以用来容纳增加的端子,如971专利图4A-5H所示;或者为了在插头连接器的舌板反面和插座连接器的相应部位增加端子,在最高的插座舌板下增加一个低位的舌板,因此四个USB端子可以被置于高的舌板上而增加的端子可以容置于插座连接器的低位舌板上。和标准的A型USB插座连接器相比,该插座连接器拥有高低两个舌板所以比A型USB的厚度要厚。
如971专利中图4C,4D,5C,5D,6C和6D所示,增加了8个端子。这8个附加的端子和4个USB端子全部或部分的应用于PCI-E、SATA、IEEE1394界面。能够使USB插头和插座连接器传输PCI-E、SATA、IEEE1394的信号是971专利所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少要增加8个端子。在现行的USB连接器上增加8个端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可能971专利中的实施例是增加这么多端子的一种不错的选择。正如我们上面所讨论的,插座连接器拥有两个舌板或者插头和插座连接器都增加长度的方法对于便携性和小尺寸的观点来说是不完美的。
一个并非最终版方案的USB3.0连接器及线缆组合的规格于2007年5月6日被详细的公布,其包括A型、B型、AB型插座、插头及线缆的布置方式。这种规格可以满足现在同时或者分别传输高速和低速信号的需求。然而在这份并非最终版的规格中并没有详细的说明线缆和接线端之间的端接方式。所以,一种改良了线缆末端端接方式的电连接器被开发用于满足现在这种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了线缆末端端接方式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金属壳体、第一组端子、第二组端子、第一组线缆及第二组线缆,所述金属壳体包覆绝缘本体并与绝缘本体共同形成用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第一组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内以传送或接收第一种信号,第一组端子中每一个包括暴露于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和从接触部向后延伸的尾部,所述第二组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第二组端子包括两对分别用于传送或接收第二种信号的差分端子和一个接地端子,第二组端子中每一个包括暴露于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和从接触部向后延伸的尾部,所述第一组线缆排列成一排且包括与第一组端子的尾部电性连接的内导体,所述第二组线缆排列成一排且包括与两对差分端子进行电性连接以传送或接收第二种信号的一对差分对线缆和至少一个与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接地导体。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组端子、第二组端子、第一组线缆及第二组线缆,所述第一组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内以传送第一种信号,第一组端子中每一个包括接触部和从接触部向后延伸的尾部,所述第二组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内,包括两对分别用于传送或接收第二种信号的差分端子和一个接地端子,第二组端子中每一个包括接触部和从接触部向后延伸的尾部,所述第一组线缆具有与第一组端子的尾部电性连接的内导体,所述第二组线缆包括与两对差分端子形成电性连接以传送或接收第二种信号的一对差分对线缆和一个以上的接地导体,所述第二组端子的接地端子的尾部具有足够的宽度与所有第二组线缆的接地导体形成电性连接。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及线缆,所述若干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内,所述端子包括接触部和从接触部相后延伸的尾部,所述端子的尾部布置于绝缘本体的平板上,所述若干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和差分端子,所述绝缘本体的平板上设有凸块,所述接地端子的尾部和差分端子的尾部布置于不同水平面上,所述线缆包括与差分端子形成电性连接以传送或接收信号的差分对线缆和与接地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的接地导体。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五个端子及两个差分对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形成对接端口,所述五个端子被布置于绝缘本体内且其具有暴露于对接端口的弹性接触部,所述五个端子的中间一个为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两旁的两对端子为信号端子,所述两个差分对线缆分别与相对应的端子相连接,每个差分对线缆包括一对信号线和一根接地导体,所述中间的接地端子设有一个扩展或者延伸的尾部可以容纳两个差分对线缆中的两个接地导体可以共同被焊接于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改良了线缆末端的端接方式,有效的满足各种焊接方式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4是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5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6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绝缘本体、端子和线缆的分解示意图。
图8和图9是图7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和立体组合图。
图10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绝缘本体、端子和线缆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12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3和图14是图1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和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15和图16分别是图13和图14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描述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种实施例中提及的标准USB连接器、插头和信号是指于2002年十二月公布的USB2.0最终版标准说明书中描述的标准USB连接器、插头和信号,请一并参考该标准。USB支持主机同时和接近主机的各式各样的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USB支持外围设备在主机和其它外围设备运转时连接、安装、应用和拔除,这个我们称之为热插拔。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2、固持于绝缘本体2内的第一组端子3和第二组端子4、围绕在绝缘本体2周边的金属壳体7、包覆在金属壳体7后端的绝缘壳体6及线缆5。所述线缆5包括分别与第一组端子3和第二组端子4电性连接的第一组线缆51和第二组线缆52。所述绝缘壳体6包覆在金属壳体7的后端以提高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整体强度。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握住绝缘壳体6,进而将线缆连接器组件100插入对应的电连接器内。所述绝缘本体2包括基部21及从基部21向前突出的舌板22。外绝缘层53包住第一组线缆51和第二组线缆52和形成于第一组线缆51和第二组线缆52旁边且与金属壳体7形成电性连接的金属遮蔽层54一起提供保护功能。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基部21和舌板22是一体成型的。基部21包括一个用于连接金属壳体7的前端211和一个用于布置第一组端子3、第二组端子4、第一线缆51和第二线缆52的后端212。前端211顶部有一个凹陷2110用于与导体壳体7形成连接。4个第一收容槽2111和5个第二收容槽2112排成高低两排且贯穿基部21的前端211以用来收容第一组端子3和第二组端子4。后端212为一个“U”形槽,其包括一对侧壁2121和一个与侧壁2121相连接的横向平板2122。四个第一通道2123和5个第二通道2124分别与第一收容槽2111和第二收容槽2112相连通且其分别位于横向平板2122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以方便露出第一组端子3、第二组端子4以分别与第一线缆51和第二线缆52进行焊接。
舌板22包括一个比基部21的顶面低的第一支持面221和一个与基部21的底面共面的第二支持面222。四个第三收容槽223和5个第四收容槽224凹设于舌板22的第一支持面221上,第三收容槽223和第一收容槽2111在高度方向上相连通,第四收容槽224在前后方向上和第二收容槽2112相连通。舌板22的第二支持面222设有与第一收容槽2111和第三收容槽223连通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四个狭槽225,进而便于暴露部分第一组端子3。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组端子3包括四根第一导电端子31、32、33、34。组装时,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32、33、34自舌板22的前端插入对应的第一、第三收容槽2111、223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32、33、34的结构均大致呈“L”形,且沿垂直前后方向的舌板22的宽度方向上左右并排布置(如图3所示)。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31、32、33、34均包括接触部36、位于接触部36下方的主体部35及连接接触部36与主体部35的连接部37。所述主体部35与接触部36平行且主体部35比接触部36长,如此设置,可以将第一导电端子31、32、33、34的主体部35延伸至基部21的后端,进而便于与第一线缆51连接。当第一导电端子31、32、33、34自舌板22的前端向后插入第一、第三收容槽2111、223内时,所述接触部36贴置在第三收容槽223内且与第一支持面221大致共面或略高于第一支持面221,所述主体部35穿过第一收容槽211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35与接触部36均大致为平板状的长条形且没有弹性。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32、33、34包括一根电源端子(VBUS)、一根负信号端子(D-)、一根正信号端子(D+)及一根接地端子(GND)。具体地讲,即第一导电端子31、32、33、34分别为电源端子(VBUS)、负信号端子(D-)、正信号端子(D+)及接地端子(GND)。为了能够清楚的分辨出电源端子、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第一根第一导电端子31和第四根第一导电端子34相对于第二根第一导电端子32和第三根第一导电端子33被布置的更靠近舌板22的前端。
增加的第二组端子4,包括两对分别用于传送或接收高速信号的差分端子41和一根位于两对差分端子41之间用以降低差分端子41在传输信号时产生串扰的接地端子42。每一个差分端子41包括由弹性接触末端430向上弯曲形成的接触部43,由位于前后方向上排布的一对保持片440形成的中间保持部44和由保持部44向后延伸的尾部45。每一个保持部44的两个保持片440朝相反的方向弯曲。组装时,第二组端子4经由从后向前的方向装入绝缘本体2中,第二组端子4的保持部44的保持片440与第二收容槽2112的内壁相干涉配合,接触部43部分的容纳于第四收容槽224内,弹性接触末端430高出舌板22的第一支持面221,尾部45与第二线缆52焊接且被固定于后端212的第二通道2124内。尾部45中的每一个的宽度是不同的,其中两对差分端子41中的最外面的两个端子的尾部比靠近里面的另两个端子的尾部要宽,但是接地端子42的尾部45的宽度比两对差分端子41的尾部45的宽度都要宽。差分端子41中最外面的一个的尾部45均设有一个位于边缘的线缆容置槽450,靠近内侧的差分端子41的尾部45的线缆容置槽450是由该尾部45弯曲所形成的,而接地端子42设有两个靠近两对差分端子41的内侧尾部45的线缆容置槽450。因此,线缆容置槽450被分成了两组,每组包含三个。如此,差分端子41和接地端子42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被并列的放置。第一导电端子31、32、33和34的接触部36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二组端子4的接触部43占据了舌板22的大部分长度。同时,尾部45与第一导电端子31、32、33和34的尾部350在垂直于从前向后的高度方向上相平行。为了防止短路,尾部45被固定于第一导电端子31、32、33和34的尾部350的上方。此外,接触部43悬臂状的处于第二收容槽224中且其高出第一支持面121,所以其在与相对应的USB插座的端子配合时具有一定的弹性。接触部36和接触部43分别位于舌板22的前部和后部且其不相互连接。
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可兼容现有技术中的USB插座电连接器。所述舌板22的尺寸与标准USB2.0A型插头电连接器绝缘舌片的尺寸本质上相同,即舌板22的长度、宽度及高度均与标准USB2.0A型插头电连接器绝缘舌片大致相同,但允许有一定的误差。另外,为了使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可兼容现有技术中的USB插座电连接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32、33、34的排布也与标准USB插头电连接器的端子排列方式相同,以便能传输USB信号。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金属壳体7包括第一壳体71和第二壳体72。第一壳体71包括位于前端的管状配合结构710和位于后端的“U”形保持部712,所述“U”形保持部712包括一对各拥有一对向外弯曲的凸块7121的侧壁7120,该凸块7121用来和第二壳体72上的卡合孔7220相卡合以使第一壳体71和第二壳体72装配在一起。管状配合结构710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有一对矩形窗口7101,在管状配合结构710的顶面上的矩形窗口7101的后面还设有一个卡合孔7102。第二壳体72装配于第一壳体71后端的“U”形保持部712上,组装后其包括一个前端的“N”型保持部720和一个后端的用于抓紧金属遮蔽层54以缓和其张力的卷压部721。支持部722上设有两对分别位于其相对侧壁上的卡合孔7220和一个从支持部722的上表面的前边棱角处折弯的弯曲凸出部其可以卡合于第一壳体71的卡合孔7102内。金属壳体7安装于基部21上并且位于舌板22的周边以在金属壳体7的管状配合结构710上表面与舌板22的第一支持面221之间形成一个收容腔101。所述接触部36和接触部43暴露于收容腔101内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所述金属壳体7和舌板22的排列方式完全可以兼容现有技术的标准USB插座电连接器。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32、33、34均由金属片冲压而成。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32、33、34也可以由电路板上的金手指代替,此时,只需将该电路板安装于舌板22的第一支持面221上即可。上述第一导电端子31、32、33、34的两种制程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均是可行的。
线缆5包括第一组线缆51和第二组线缆52。所述第一组线缆51排列于较低的一层用来与第一组端子3的尾部350相焊接,第二组线缆52排列于较高的一层用来与第二组端子4的尾部45相焊接。第一组线缆51中的每一根包括用于与尾部350相焊接的内导体510和包覆内导体510的绝缘层512。第二组线缆52中的每一根包括一对差分对线缆521、一个接地导体522以及用于包覆差分线缆521和接地导体522的绝缘层523。所述差分对线缆521中的每一根和第一组线缆51中的每一根有着相同的结构。差分对线缆521的暴露部分被分别放置于差分端子41的线缆容置槽450内以用于与差分端子41的尾部45相焊接。两个接地导体522位于绝缘层523以外的部分被折弯成一个角度后分别放置于接地端子42的两个线缆容置槽450内与接地端子42进行焊接,所述两个接地导体522被折弯后的尾部分与差分对线缆521相平行。组装时,金属壳体7、绝缘本体2、第一组端子3、第二组端子4和线缆5先组装完后再在金属壳体7和线缆5的后端成型绝缘壳体6。
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下文将详细的描述第二种实施例和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点。首先,第一组端子3`是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2内,所述第一组端子3`的平板状接触部36`暴露于第一支持面221的表面且大致与第一支持面221共面以用来与互补的连接器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组端子3`的尾部35`暴露于基部21`的下表面。绝缘本体2上设置了一排圆形孔213可以供销子通过以便在成型绝缘本体2时可以将第一组端子3`夹入中间。绝缘本体2上还设有收容槽210,所述收容槽210由两个侧壁2121`和一个位于绝缘本体2的后部的台阶状的连接部212`所形成。第二组端子4可以被装入一个嵌入件23的多个收容槽231中。嵌入件23被嵌入绝缘本体2的收容槽210内,第二组端子4的弹性接触末端430暴露于绝缘本体2的第四收容槽224内,以这种方式可以为弹性接触末端430在从高到底的方向上提供更好的变形空间。其它第二种实施例和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点主要是存在于其尾部45、45`及第二组线缆52的端接方式。接地端子42的尾部45`的宽度比其它差分端子41要宽,所述每一根差分端子41拥有相同的形状和宽度。差分端子41的尾部45`被制作成线缆容置槽450`,而接地端子42的尾部45`为“M”形结构。所述接地端子42的尾部45`包括一个较宽的平板部451`,一对较窄的分枝部452`其分别位于每一对差分端子41的线缆容置槽450`中间,一个连接平板部451`和一对分枝部452`的横向连接部453`其位于一个垂直的平面上。每一分枝部452`同样被制作成线缆容置槽450`,其与差分端子41的线缆容置槽450`相平行。更进一步说,差分端子41的每一个尾部45`形成于比保持部44高的位置,因此分枝部452`大体上比差分端子41的尾部45`的位置要低。如图8所示,相应的接地导体522`和差分对线缆521`被排列成三角形分别置于相对应线缆容置槽450`内进行焊接。
请参阅图10至图1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第三种实施例与第二种实施例的差异主要是存在于接地端子42``的尾部45``和第二组线缆52的接地导体的端接方式。平板2123``上设有一个凸块2125``,其位于接地端子42``的尾部45``的下方以支撑并垫高接地端子42``的尾部45``,使接地端子42``的尾部45``高于差分端子41的尾部45,接地端子42``的尾部45``较差分端子41的尾部4宽。接地端子42``的尾部45``上设有一对互成一定角度且相互连通的线缆容置槽450``。接地导体522``位于绝缘层523外的部分相应地被折成一定角度置于线缆容置槽450``内进行焊接。由于接地端子42``的尾部45``较差分端子41的尾部45高,所以在第二组线缆52与第二组端子4进行焊接时,可以有效防止接地端子42``的尾部45``与差分端子41的尾部45之间产生锡桥。
根据非USB协议,两对差分端子41单向的传输信号,一对用于接收信号而另一对用于传送信号。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中,增加的第二组端子4的端子数量是5个其包括两对差分端子41和一个位于两对差分端子41中间的接地端子42。然而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增加的第二组端子4可以只拥有一对差分端子用于传送或接收高速信号,如果需要接地端子可以放置于这对差分端子的侧面。
请参阅图12至图16所示,揭示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例的B型USB3.0线缆连接器组件200。线缆连接器组件200包括一个绝缘本体91,支撑于绝缘本体91中的第一组端子92和第二组端子93,包住绝缘本体91、第一组端子92和第二组端子93的金属壳体96。此外,该线缆连接器组件200还包括线缆90,所述线缆90包括分别用于与第一组端子92和第二组端子93形成电性连接的第一组线缆94和第二组线缆95。包覆第一组线缆94、第二组线缆95的绝缘层901和电性连接于金属壳体96且成形于第一线缆94、第二线缆95旁边的遮蔽层902一起提供保护功能。为了提高线缆连接器组件200的整体强度,在绝缘本体91、第一组端子92、第二组端子93、金属壳体96和线缆90装配后在绝缘本体91的后端成型一绝缘壳体98。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握住绝缘壳体98,进而将线缆连接器组件200插入对应的插座电连接器内。
绝缘本体91包含一个舌板910,一个位于中间的基部912和一个从基部912向后延伸的后端排线部914。舌板910由一个位于较高位置的第一舌板911和一个位于较低位置的第二舌板913组成。所述第一舌板911上设有4个向上嵌入于第一舌板911底面的第一通道(图中没有显示),所述每个第一通道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的不同长度取决于第一组端子92的排列,而所述第二舌板913设有5个向下嵌入于第二舌板上表面的第二通道915。第一和第二舌板911、913相互平行以在其中间形成了一个收容腔916从而用来收容互补电连接器。第一舌板911在横向上比第二舌板913要短。基部912的前端设有4个与第一通道对齐且相互连接的第一收容槽(图中没有显示)和5个与第二通道915对齐且相互连接的第二收容槽(图中没有显示)。基部912的后端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被切成第一接触排列部917和第二接触排列部918。所述第一接触排列部917上形成了多个肋9170,其相互平行进而形成了四个第一接触排列槽9172,而第二接触排列部918上形成了多个肋9180其相互平行进而形成了五个第二接触排列槽9182。排线部914是一个由基部912的中部边缘向后延伸的平板。
第一组端子92包括四个导电端子,其分别为电源端子、负信号端子、正信号端子和识别端子。第一组端子92是由从前向后的方向上被组装到绝缘本体91中。第一组端子92中的每一个包括可以被收容于第一舌板911上的第一通道内且暴露于收容腔916内的接触部921,从接触部921向后延伸的保持部922其靠保持倒钩9220与第一收容槽的侧壁干涉配合以收容于基部912的第一收容槽内,从保持部922向后延伸的薄颈部923其靠倒钩9230与肋9170相干涉配合以收容于第一接触排列槽9172内,被制作成第一线缆收容槽的尾部924其靠排线部914的上表面支撑。
本实施例中第一组线缆94包括三根线缆。第一组线缆94中的每一根包括内导体940和包覆内导体940的绝缘层942。所述三根内导体940被分别置于排线部914上的第一线缆收容槽内与尾部924进行焊接,而识别端子是断开的没有进行焊接。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增加一条线缆其可以通过与第一组端子92中的识别端子相焊接以提供其它用途。
附加的第二组端子93包括两对差分端子931和一个位于两对差分端子931中间的防止信号干扰的接地端子932。两对差分端子931用于传送或接收高速信号。差分端子931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平板状的接触部933其被收容于第二舌板913的第二通道915内且其暴露于收容腔916内,较宽的从接触部933向后延伸的保持部934其靠保持倒钩9340与第二收容槽的侧壁干涉配合以收容于基部912的第二收容槽内,相对于差分端子931的接触部进行偏移的或者和接地端子932的接触部933在同一行的尾部936其被支撑于绝缘本体91的排线部914的底面上,薄颈部935其靠倒钩9340与肋9180侧壁相干涉配合以收容于第二接触排列槽9182内。薄颈部935被制造成“L”形以用于连接差分端子931的保持部934和尾部936或者被制造成笔直形以用于连接接地端子932的保持部934和尾部936。差分端子931的尾部936拥有相同的结构且每一个都被制造成为第二线缆容置槽,与此同时宽度较宽的接地端子932的尾部936上设置了三个第二线缆容置槽以用来容置线缆。
第二组线缆95包括一对差分对线缆951和一根置于这对差分对线缆951中间且和第一组线缆94中的每一根拥有相同结构的接地线缆952。差分对线缆951中的每一根包括一对信号线缆953其每一根的结构与第一线缆94中的每一根的结构相同,一个接触信号线缆953的接地导体954,包住信号线缆953和接地导体954的绝缘层955。信号线缆953的内导体被置于差分端子931的尾部936的线缆容置槽内且被焊接在那里。两个接地导体954被朝向接地线缆952弯曲并且和接地线缆952相平行排列。如此,接地导体954和接地线缆952的内导体被收容并焊接于接地端子932的尾部936的线缆收容槽内。
金属壳体96包括第一壳体961和第二壳体962。所述第一壳体961和第二壳体962组装起来可以包住绝缘本体91、第一组端子92、第一组端子93、第一组线缆94和第一组95前部末端以及金属遮蔽管。第一壳体961上设有一个配合结构9610用以与第一和第二舌板911、913的外围相接触以形成封闭的收容腔916。
虽然第二组线缆95的接地导体是被平行排列放置的,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0所示的接地导体的排列放置方式也是可用的。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金属壳体、第一组端子、第二组端子、第一组线缆及第二组线缆,所述金属壳体包覆绝缘本体并与绝缘本体共同形成用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内以传送或接收第一种信号,第一组端子中每一个包括暴露于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和从接触部向后延伸的尾部,所述第二组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第二组端子包括两对分别用于传送或接收第二种信号的差分端子和一个接地端子,第二组端子中每一个包括暴露于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和从接触部向后延伸的尾部,所述第一组线缆排列成一排且包括与第一组端子的尾部电性连接的内导体,所述第二组线缆排列成一排且包括与两对差分端子进行电性连接以传送或接收第二种信号的一对差分对线缆和至少一个与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接地导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端子中的接地端子被排列于两对差分端子的中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线缆中的接地导体为一对接地导体,其被分别置于每个差分对线缆中间以使其能够彼此独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根接地导体和相对应的差分对线缆被一个绝缘层所包住,两根接地导体暴露部分被朝向彼此的方向上弯曲成一定角度并都焊接于同一个接地端子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支持面,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被暴露于绝缘本体的支持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端子的接触部是没有弹性的,而第二组端子的接触部是具有弹性的,而且第二组端子沿同一方向被置于第一组端子的后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个第一舌板和一个与第一舌板平行的第二舌板,所述第一组端子的接触部被保持于第一舌板上而第二组端子的接触部被保持于第二舌板上且第二组端子的接触部面对第一组端子的接触部。
8.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组端子、第二组端子、第一组线缆及第二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内以传送第一种信号,第一组端子中每一个包括接触部和从接触部向后延伸的尾部,所述第二组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内,包括两对分别用于传送或接收第二种信号的差分端子和一个接地端子,第二组端子中每一个包括接触部和从接触部向后延伸的尾部,所述第一组线缆具有与第一组端子的尾部电性连接的内导体,所述第二组线缆包括与两对差分端子形成电性连接以传送或接收第二种信号的一对差分对线缆和一个以上的接地导体,所述第二组端子的接地端子的尾部具有足够的宽度与所有第二组线缆的接地导体形成电性连接。
9.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及线缆,所述若干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内,所述端子包括接触部和从接触部向后延伸的尾部,所述端子的尾部布置于绝缘本体的平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和差分端子,所述绝缘本体的平板上设有凸块,所述接地端子的尾部和差分端子的尾部布置于不同水平面上,所述线缆包括与差分端子形成电性连接以传送或接收信号的差分对线缆和与接地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的接地导体。
10.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五个端子及两个差分对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形成对接端口,所述五个端子被布置于绝缘本体内且其具有暴露于对接端口的弹性接触部,所述五个端子的中间一个为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两旁的两对端子为信号端子,所述两个差分对线缆分别与相对应的端子相连接,每个差分对线缆包括一对信号线和一根接地导体,所述中间的接地端子设有一个扩展或者延伸的尾部可以容纳两个差分对线缆中的两个接地导体可以共同被焊接于其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1/985,676 US7534143B1 (en) | 2007-11-16 | 2007-11-16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wire termination arrangement |
US11/985676 | 2007-11-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6740A true CN101436740A (zh) | 2009-05-20 |
CN101436740B CN101436740B (zh) | 2012-04-18 |
Family
ID=40635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429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6740B (zh) | 2007-11-16 | 2008-11-13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34143B1 (zh) |
CN (1) | CN101436740B (zh) |
TW (1) | TWM354253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6647A (zh) * | 2011-02-18 | 2011-07-27 | 深圳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传输连接器插头、插座及连接系统 |
CN102147510A (zh) * | 2009-12-13 | 2011-08-1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具有可浮动的光学模块的线缆组件 |
CN102185213A (zh) * | 2011-02-28 | 2011-09-14 | 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2185205A (zh) * | 2011-02-28 | 2011-09-14 | 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WO2011141001A1 (zh) * | 2010-05-13 | 2011-11-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插头 |
CN101853993B (zh) * | 2009-03-30 | 2013-01-16 | 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 | 印制电路板用电连接器插头端 |
CN107196074A (zh) * | 2017-06-30 | 2017-09-2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接地件、通用串行总线插头、电子器件及其焊接方法 |
CN110178273A (zh) * | 2016-10-18 | 2019-08-27 | 开普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使线缆接地的线缆封盖、方法及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25243B2 (en) * | 2007-06-13 | 2009-12-01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xtension to version 2.0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arrangement |
US7618293B2 (en) * | 2007-11-02 | 2009-11-17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xtension to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housing structures |
CN201142422Y (zh) * | 2007-12-12 | 2008-10-2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N102047507B (zh) * | 2008-06-04 | 2013-04-24 | 星电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JP4977659B2 (ja) * | 2008-07-18 | 2012-07-18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7798850B2 (en) * | 2008-11-18 | 2010-09-21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Cable assembly having enhanced interconnection means thereof |
US7717733B1 (en) * | 2008-12-10 | 2010-05-18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Cable assembly having enhanced interconnection device thereof |
US8687373B2 (en) * | 2009-06-17 | 2014-04-01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Card structure, socket structure, and assembly structure thereof |
KR101164178B1 (ko) | 2009-07-28 | 2012-07-11 | 하나 마이크론(주) | 휴대용 유에스비(usb) 저장 장치 |
US7699663B1 (en) * | 2009-07-29 | 2010-04-20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contact |
CN102025053B (zh) * | 2009-09-15 | 2014-06-0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US20110123159A1 (en) * | 2009-11-26 | 2011-05-26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able assembly having positioning means securing fiber thereof |
US20110123158A1 (en) * | 2009-11-26 | 2011-05-26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able assembly having positioning means securing fiber thereof |
TWM397644U (en) * | 2010-04-09 | 2011-02-01 | Via Tech Inc | Cabl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201797096U (zh) * | 2010-04-19 | 2011-04-13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TWM391203U (en) * | 2010-04-21 | 2010-10-21 | Advanced Connectek Inc | Socket connector suitable for using in transmission line |
CN201741887U (zh) * | 2010-05-31 | 2011-02-0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1773994U (zh) * | 2010-05-31 | 2011-03-23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US7938659B1 (en) * | 2010-06-29 | 2011-05-10 | Shenzhen Oversea Win Technology Co., Ltd. | Compound connector plug |
US8215996B2 (en) * | 2010-07-22 | 2012-07-10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KR101708641B1 (ko) * | 2010-07-23 | 2017-02-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유에스비 커넥터 및 유에스비 커넥터용 젠더 |
US8123558B2 (en) * | 2010-07-26 | 2012-02-28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Miniaturiz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high signal transmission rate |
US9831612B1 (en) | 2010-08-06 | 2017-11-28 |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MI suppression and mechanical retention shield |
CN202121180U (zh) * | 2011-04-29 | 2012-01-18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US8692113B2 (en) * | 2011-09-14 | 2014-04-08 |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 Connector assembly |
CN202405536U (zh) * | 2011-10-12 | 2012-08-29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屏蔽连接器 |
CN202268512U (zh) * | 2011-10-27 | 2012-06-06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 |
CN103247908A (zh) * | 2012-02-06 | 2013-08-14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US8475212B1 (en) * | 2012-02-21 | 2013-07-02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harging connector |
CN103457063A (zh) * | 2012-05-30 | 2013-12-18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TWM450094U (zh) * | 2012-08-31 | 2013-04-01 | Molex Taiwan Ltd | 插頭連接器、電連接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203288840U (zh) * | 2012-12-27 | 2013-11-13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JP5952749B2 (ja) * | 2013-01-28 | 2016-07-13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に接続可能な相手側コネクタ |
US9124008B2 (en) * | 2013-08-29 | 2015-09-01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10559927B2 (en) | 2013-10-11 | 2020-02-11 | Panduit Corp. | Switchable RJ45/ARJ45 jack |
WO2015054566A1 (en) * | 2013-10-11 | 2015-04-16 | Panduit Corp. | Switchable rj45/arj45 jack |
US9276330B2 (en) * | 2014-01-24 | 2016-03-01 |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conductive element for connecting grounding layers of the cable together |
CN106415944A (zh) | 2014-04-23 | 2017-02-15 | 泰科电子公司 | 具有屏蔽帽和屏蔽端子的电连接器 |
CN204835080U (zh) * | 2015-07-10 | 2015-12-0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N107017489B (zh) | 2016-01-28 | 2019-09-06 | 莫列斯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6180288U (zh) * | 2016-09-05 | 2017-05-17 | 新海洋精密组件(江西)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JP2022124754A (ja) * | 2021-02-16 | 2022-08-2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組立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54605B1 (en) * | 1999-07-16 | 2002-09-24 | Molex Incorporated | Impedance-tuned termination assembly and connectors incorporating same |
US7021971B2 (en) | 2003-09-11 | 2006-04-04 | Super Talent Electronics, Inc. | Dual-personality extended-USB plug and receptacle with PCI-Express or Serial-At-Attachment extensions |
JP4041064B2 (ja) * | 2001-08-01 | 2008-01-30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インサート成形端子モジュール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組み立て体 |
JP3935878B2 (ja) * | 2001-10-17 | 2007-06-27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改良された接地手段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
US6869308B2 (en) * | 2002-12-11 | 2005-03-22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Cable connector having cross-talk suppressing featu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connector |
US6854984B1 (en) | 2003-09-11 | 2005-02-15 | Super Talent Electronics, Inc. | Slim USB connector with spring-engaging depressions, stabilizing dividers and wider end rails for flash-memory drive |
US6913485B2 (en) * | 2003-10-01 | 2005-07-05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Micro coaxial cable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contacts |
CN2766363Y (zh) | 2004-07-28 | 2006-03-2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773936Y (zh) | 2004-12-30 | 2006-04-1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809939Y (zh) | 2005-05-20 | 2006-08-23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891389Y (zh) | 2006-02-09 | 2007-04-18 | 泰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可适用多种不同协定接头的连接器插座 |
CN2922162Y (zh) | 2006-06-02 | 2007-07-11 | 泰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可连接电脑主机电源的连接器接头 |
CN2930014Y (zh) | 2006-06-27 | 2007-08-01 | 莫列斯公司 | 多对一电连接器 |
US7462071B1 (en) * | 2007-08-31 | 2008-12-09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Cable connector with anti cross talk device |
US7422488B1 (en) * | 2007-11-02 | 2008-09-09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xtension to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arrangement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
-
2007
- 2007-11-16 US US11/985,676 patent/US7534143B1/en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7-21 TW TW097212992U patent/TWM354253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11-13 CN CN200810174293XA patent/CN10143674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53993B (zh) * | 2009-03-30 | 2013-01-16 | 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 | 印制电路板用电连接器插头端 |
CN102147510A (zh) * | 2009-12-13 | 2011-08-1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具有可浮动的光学模块的线缆组件 |
CN102147510B (zh) * | 2009-12-13 | 2015-04-0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具有可浮动的光学模块的线缆组件 |
WO2011141001A1 (zh) * | 2010-05-13 | 2011-11-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插头 |
CN102136647A (zh) * | 2011-02-18 | 2011-07-27 | 深圳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传输连接器插头、插座及连接系统 |
CN102185213A (zh) * | 2011-02-28 | 2011-09-14 | 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2185205A (zh) * | 2011-02-28 | 2011-09-14 | 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CN110178273A (zh) * | 2016-10-18 | 2019-08-27 | 开普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使线缆接地的线缆封盖、方法及设备 |
CN110178273B (zh) * | 2016-10-18 | 2021-04-30 | 开普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使线缆接地的线缆封盖、方法及设备 |
CN107196074A (zh) * | 2017-06-30 | 2017-09-2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接地件、通用串行总线插头、电子器件及其焊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90130906A1 (en) | 2009-05-21 |
US7534143B1 (en) | 2009-05-19 |
CN101436740B (zh) | 2012-04-18 |
TWM354253U (en) | 2009-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36740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1425650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1498836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1677168B (zh) |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电连接器与插头电连接器 | |
CN101409395B (zh) |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 |
CN101997199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2931521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809977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US8840321B2 (en) | Cable assembly with electrical and optical transmitting | |
CN2599780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2213802B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01097426Y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102790314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2931522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1303172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78528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3481476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US7357679B2 (en) | Cabl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 |
CN203481460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US7559772B2 (en) | Multi-conductor flat cable connector | |
CN2596607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760987B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204298Y (zh) | 电连接器 | |
US20100317220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device | |
CN202285295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Termination date: 2015111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