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85295U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85295U CN202285295U CN2011203575197U CN201120357519U CN202285295U CN 202285295 U CN202285295 U CN 202285295U CN 2011203575197 U CN2011203575197 U CN 2011203575197U CN 201120357519 U CN201120357519 U CN 201120357519U CN 202285295 U CN202285295 U CN 2022852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yoplastron
- connector assembly
- cable connector
- coaxial cable
- micro coax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及与导电端子电性相连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舌板的两侧安装有一对锁扣件,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排布符合USB2.0插头电连接器的标准,第二导电端子的排布符合数字高清互动视音接口的标准。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能够同时对接MicroUSB与MiniDiiVA两种插座连接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不同的电子装置间通常以信号传输线相连以便彼此传输信号,而目前信号传输线与电子装置多半通过传输线一端上的接头与电子装置上的连接器插座,以可拆卸的方式来进行连接。
数码相机、手机、MP3等电子产品现今最普及的信号传输规格莫过于通用串行总线(USB, Universal Serial Bus),以此规格制作的微型连接器插座及传输线可减小占用数码相机、手机、MP3等电子产品的体积,方便消费者的携带及使用。目前常用的微型通用串行总线(Micro USB)规格多为2.0版本,理论传输值能达到480Mbps。
然而,目前数码相机、手机、MP3等电子产品的软件资料量不断攀升,现有的USB 2.0已渐渐不敷高流量资料传输的需求。中国视像电子行业协会2009年4月29日公布了一项新的信号传输规格:DiiVA(DiiVA Digital Interface for Video and Audio),信号传输值可达到10Gbps以上,足以适应高流量资料传输的需求。该项规格所衍生Mini DiiVA插头及插座连接器(如2010年2月3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1397899Y号图示)专门为数码相机、手机、MP3等电子产品所设计,以适应产品的小型化。
上述Micro USB与Mini DiiVA介面两者所属的连接器插座及插头颇为类似,短期内USB界面仍然会普遍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而无消失之虞,而因应高流量传输的需求,未来数码相机、手机、MP3等电子产品亦将纳入Mini DiiVA连接器插座,因此,不久将来的数码相机、手机、MP3等电子产品将会同时存在上述两种规格的连接器插座。而目前的插头连接器只能与Micro USB插座连接器或者Mini DiiVA插座连接器中的一个相对接,而不能同时适用Micro USB插座连接器与Mini DiiVA插座连接器。
因此,确有必要对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用多种不同插座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及与导电端子电性相连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舌板的两侧安装有一对锁扣件,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排布符合USB2.0插头电连接器的标准,第二导电端子的排布符合数字高清互动视音接口的标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并排设置的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能够同时对接Micro USB与Mini DiiVA两种插座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至图4为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组装图。
图6为图5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进一步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若干导电端子2、包覆绝缘本体1的金属壳体3、固持在绝缘本体1中且部分凸露出金属壳体3的锁扣件4、组装于绝缘本体1后部并承接导电端子2的转接体5以及与导电端子2电性相连的线缆6。
请参照图2至图6所示,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和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舌板12,该舌板12包括第一舌板121和第二舌板122。所述基部11的两侧为左、右两侧面112,左、右侧面112相对设置,且每一侧面112上沿对接方向形成第一收容槽1121及与第一收容槽1121相通的第二收容槽1122,该第二收容槽1122位于第一收容槽1121前方,且比第一收容槽1121深。基部11自其后表面向前凹陷形成一对较大的凹陷部114。基部11的前端面向后凹陷形成一对结合孔115,该对结合孔115分别与第一舌板121及第二舌板122相对应且紧邻舌板12设置。
所述第一舌板121和第二舌板12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保证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低高度,第一舌板121的尺寸基本符合USB2.0插头电连接器的标准。第一舌板121设有与基部11相连的第一支持部1210及远离基部11的第一配合部1212;相对应于第一舌板121,第二舌板122设有第二支持部1220及第二配合部1222。第一支持部1210和第二支持部1220相互连接成一整体,使得舌板12较稳固,可加强舌板12的强度,第一配合部1212和第二配合部1222之间间隔开来以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对接部。
第一舌板121于中间位置设有若干并行排列的第一收容槽1213,这些第一收容槽1213沿舌板1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进一步向后贯穿基部11。
类似于第一舌板121上设置的第一收容槽1213,第二舌板122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收容槽1213平行的第二收容槽1223,这些第二收容槽1223也沿对接方向贯穿基部11。
在舌板12上沿对接方向开设有一对容置锁扣件4的通槽123,该对通槽123分别位于第一收容槽1213与第二收容槽1223的外侧,并且进一步向后贯穿基部11。
导电端子2分成两组,一组为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1,另一组为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第一导电端子21收容于对应第一收容槽1213内且包括五根导电端子,并且这五根第一导电端子的排布符合USB2.0插头电连接器的标准。第二导电端子22收容于对应第二收容槽1223内且具有六根导电端子,并且这六根第二导电端子22的排布符合数字高清互动视音接口(DiiVA,Digital Interactive Interface for Video & Audio)的标准。每根导电端子2包括沿对接方向延伸的弹性接触部23、自接触部23向后延伸的固持部24及自固持部24的后端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的焊接部25,该焊接部25为平板状且沿水平方向设置。每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分别分成上下两排排列,以方便焊接且能够防止信号串扰。
金属壳体3包括下壳体31及上壳体32。下壳体31包括位于前端的收容部311及自收容部311的末端向后延伸的配合部312。所述收容部311的前端对应第一配合部1212和第二配合部1222之间的间隙处向下凹陷形成一凹槽3112,该凹槽3112的两侧壁紧贴两块舌板121、122,从而收容部311被分成两个插接口3113,分别收容第一舌板121和第二舌板122。收容部311的下表面设有与锁扣件4的锁扣臂42前端干涉的两开孔3114。所述收容部311上表面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一对结合部313,该对结合部313分别与下壳体31的两个插接口3113相对应。
所述配合部312大体呈U形,其具有底壁3120及位于底壁3120两侧且与底壁3120相连的两侧壁3121。配合部312的末端向后延伸有一支撑部3123以承接相应的线缆。
上壳体32与下壳体31的配合部312相组装,且包括位于前端的前端缘321、顶壁322及与顶壁322相连的垂直壁323,所述垂直壁323垂直于顶壁322。
锁扣件4包括卡持于绝缘本体1的基部11内的卡持臂41和由卡持臂41向前延伸并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通槽123内的锁扣臂42。
转接体5由绝缘材料制成,且包括基础部51、平板状的延伸部52、自基础部51的前端向前突出的一对矩形突出部53及一对自基础部51的两侧向前延伸出的臂部54。所述延伸部52的上下两侧分别凹陷设置有若干容纳槽521,用来收容对应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5。所述一对突出部53相互隔开设置,且突出部53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基础部51的上下表面共面。每个突出部53设有自前向后凹陷的若干收容通道(未标示),这些收容通道分成上下两排设置,其分别向后将基础部51贯穿以与对应的容纳槽521对齐且相通。每个臂部54的前端设有与绝缘本体1的侧面112相配合的卡块541。
线缆6分成两组,第一组线缆(未图示)与第一导电端子21相连,第二组线缆(未图示)与第二导电端子22相连。
组装时,将锁扣件4插入舌板12两侧的通槽123内,锁扣件4的卡持臂41部分突露出绝缘本体1的基部11。再将导电端子2由后向前分别插入绝缘本体1,第一导电端子21及第二导电端子22并行排列于舌板12上,且分别收容于第一舌板121的第一收容槽1213及第二舌板122的第二收容槽1223内。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5突露于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之外。
然后将转接体5自后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后端,其中转接体5两侧的臂部54沿绝缘本体1两侧的第一收容槽1121滑动,直至臂部54的卡块541进入并锁扣于第二收容槽1122内。转接体5的一对突出部53位于绝缘本体1的对应凹陷部114内,以在横向方向上限制转接体5与绝缘本体1发生相对位移。
导电端子2分别插入转接体5的收容通道内,焊接部25的后面部分暴露于延伸部52上下两侧的容纳槽521内,如此以将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5进一步固定。线缆6分别焊接于第一导电端子21及第二导电端子22的对应焊接部25上。
再将上述组装后的绝缘本体1容置于下壳体31内,绝缘本体1的舌板12收容于下壳体31的收容部311内,第一舌板121和第二舌板122分别收容于两插接口3113内,两插接口3113可防止两舌板121、122的两配合部1212、1222晃动而影响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插座电连接器的配接。收容部311后端设置的结合部313分别插入绝缘本体1的对应结合孔115内。锁扣件4的锁扣臂42前端凸露出下壳体31,并与开孔3114干涉。
再将上壳体32组装于下壳体31的配合部312外,上壳体32两侧的垂直壁323包围于下壳体31的侧壁3121外,上壳体32后端的垂直壁323遮蔽于配合部312的后端外。上壳体32的前端缘321位于绝缘本体1的基部11前方并抵靠于基部11的前端面。
下壳体31与上壳体32配合以将绝缘本体1及导电端子2与线缆6的电性连接处包裹,并结合成一体,在下壳体31与上壳体32的结合处包覆成型一外模7,如此,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组装完毕。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及与导电端子电性相连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舌板的两侧安装有一对锁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排布符合USB2.0插头电连接器的标准,第二导电端子的排布符合数字高清互动视音接口的标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包括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所述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前端面向后凹陷形成一对结合孔,该对结合孔分别与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相对应且紧邻舌板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相互组装的上、下壳体,其中下壳体包括位于前端的收容部及自收容部的末端向后延伸的配合部,所述上壳体组装于下壳体的配合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上表面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一对结合部,该对结合部分别插入对应的结合孔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位于前端的前端缘、顶壁及与顶壁相连的垂直壁,所述垂直壁垂直于顶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配合部具有底壁及位于底壁两侧且与底壁相连的两侧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两侧的垂直壁包围于下壳体的侧壁外,上壳体后端的垂直壁遮蔽于配合部的后端外,上壳体的前端缘位于绝缘本体的基部前方并抵靠于基部的前端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并行排列于舌板,且分别具有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的焊接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具有组装于绝缘本体并承接导电端子的转接体,该转接体向前突出设有一对突出部,该一对突出部相互隔开设置,每个突出部设有自前向后凹陷的若干收容通道,这些收容通道分成上下两排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575197U CN202285295U (zh) | 2011-09-22 | 2011-09-22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575197U CN202285295U (zh) | 2011-09-22 | 2011-09-22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85295U true CN202285295U (zh) | 2012-06-27 |
Family
ID=46296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35751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85295U (zh) | 2011-09-22 | 2011-09-22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85295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14047A (zh) * | 2013-07-05 | 2013-11-27 | 蒋学志 | 多合一通用序列埠插头电连接器 |
CN103414048A (zh) * | 2013-07-09 | 2013-11-27 | 蒋学志 | 一种多合一通用序列埠插头电连接器 |
KR101423286B1 (ko) | 2014-02-13 | 2014-07-24 | 주식회사 에이치에스씨 | 유에스비 커넥터 |
CN104241913A (zh) * | 2013-06-20 | 2014-12-24 | 陈碇祈 | Usb电连接器构造 |
TWI606467B (zh) * | 2015-07-01 | 2017-11-21 | 貝爾威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排線及連接器組合件 |
-
2011
- 2011-09-22 CN CN2011203575197U patent/CN20228529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41913A (zh) * | 2013-06-20 | 2014-12-24 | 陈碇祈 | Usb电连接器构造 |
WO2014201848A1 (zh) * | 2013-06-20 | 2014-12-24 | Chen Ting-Chi | Usb电连接器构造 |
CN104241913B (zh) * | 2013-06-20 | 2016-12-28 | 陈碇祈 | Usb电连接器构造 |
CN103414047A (zh) * | 2013-07-05 | 2013-11-27 | 蒋学志 | 多合一通用序列埠插头电连接器 |
CN103414048A (zh) * | 2013-07-09 | 2013-11-27 | 蒋学志 | 一种多合一通用序列埠插头电连接器 |
KR101423286B1 (ko) | 2014-02-13 | 2014-07-24 | 주식회사 에이치에스씨 | 유에스비 커넥터 |
TWI606467B (zh) * | 2015-07-01 | 2017-11-21 | 貝爾威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排線及連接器組合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31521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2544802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2931523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2259784U (zh) |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102931522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1576802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1677168B (zh) |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电连接器与插头电连接器 | |
CN102544803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1178206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2790314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2195223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201336488Y (zh) | 电子转接器 | |
CN203481476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1436740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3026652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2570091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363188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285295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3022819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481460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097428Y (zh) | 堆叠式电连接器 | |
CN20332617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30095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0429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205128U (zh) | 一种插头连接器的简化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