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3170B - 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3170B
CN101983170B CN200880128500.6A CN200880128500A CN101983170B CN 101983170 B CN101983170 B CN 101983170B CN 200880128500 A CN200880128500 A CN 200880128500A CN 101983170 B CN101983170 B CN 1019831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roller
door
hook
towa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85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3170A (zh
Inventor
北泽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83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3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66B13/16Door or gate locking devices controlled or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condition of cage, e.g. movement or position
    • B66B13/18Door or gate locking devices controlled or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condition of cage, e.g. movement or position without manually-operable devices for completing locking or unlocking of do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其包括:凸轮,该凸轮固定于门悬吊装置,门悬吊装置用于悬吊轿厢的侧开式门;静止钩,该静止钩固定于门悬吊装置;第一滚轮,该第一滚轮安装于轿厢,并通过与门悬吊装置的移动相伴的凸轮的按压而朝下方移动;第二滚轮,该第二滚轮安装于轿厢,基于第一滚轮朝下方的移动,该第二滚轮与层站挡板接触并朝上方移动,层站挡板沿纵向安装在井道的层站附近,并且其安装位置比基于轿厢的移动而生成的第一滚轮的轨迹更靠关门方向一侧;以及可动钩,该可动钩安装于轿厢,并与静止钩对置,基于第二滚轮朝上方的移动,该可动钩相对于静止钩解除锁定。

Description

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从作为锁定解除区域的层站区域脱离的位置机械地锁定电梯的轿厢门的装置。电梯的轿厢侧的门一般通过配置在电梯的轿厢上的门驱动装置来打开。例如,在轿厢由于停电而在层与层之间(层站区域外)停止、并且乘客手动地强行打开了轿厢门的情况下,乘客有可能坠落到井道内。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就是用于防止通过手动而打开轿厢侧的门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存在WO2006/080094号公报。在WO2006/080094所记载的以往的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中: 
(ⅰ)当轿厢停止于层站位置时、且乘客想要撬开轿厢门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设置于轿厢门的凸轮朝开门方向(左侧)动作,由此将第一滚轮抬起,第二滚轮沿着层站挡板(landing vane)朝上方向移动。随着第二滚轮朝上方向的移动,可动钩旋转。然后,当在可动钩旋转后的状态下想要打开轿厢门时,可动钩与静止钩不接触,轿厢门未被锁定。 
(ⅱ)当轿厢在层站外停止时、且乘客想要撬开轿厢门的情况下,第二滚轮不会沿着层站挡板朝上方向移动,因此可动钩并不绕轴旋转,可动钩与静止钩接触,轿厢门被锁定。 
专利文献1:WO2006/080094A1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中,层站挡板位于当第二滚轮朝开门方向(左方向)动作时与第二滚轮接触的位置,因此,需要将层站挡板配置在比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靠开门侧(左侧)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门为中分式的情况下,能够将层站挡板配置在出入口的外侧,不会对乘客的乘降造成障碍。 
另一方面,在将以往的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应用于侧开式的门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根据第二滚轮的高度的不同,存在层站挡板凸出至出入口而阻碍乘客乘降的课题。并且,由于在轿厢的靠站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乘客能够接近层站挡板,因此存在层站挡板成为玩弄的对象而破损的课题。此外,存在会在轿厢与层站的地坎之间产生卡合装置与层站挡板之间的干涉的课题。 
发明内容
关于本发明,即便是在应用于侧开式的门的情况下,层站挡板也不会凸出至出入口。并且,即便是在轿厢的靠站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乘客也无法接近层站挡板。而且,不会在轿厢与层站的地坎之间产生卡合装置与层站挡板之间的干涉。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由以下部件构成:凸轮,该凸轮固定于门悬吊装置,门悬吊装置用于悬吊轿厢的侧开式门;静止钩,该静止钩固定于门悬吊装置;第一滚轮,该第一滚轮安装于轿厢,并通过与门悬吊装置的移动相伴的凸轮的按压而朝下方移动;第二滚轮,该第二滚轮安装于轿厢,基于第一滚轮朝下方的移动,该第二滚轮与层站挡板接触并朝上方移动,层站挡板沿纵向安装在井道的层站附近,并且其安装位置比基于轿厢的移动而生成的第一滚轮的轨迹更靠关门方向一侧;以及可动钩,该可动钩安装于轿厢,并与静止钩对置,基于第二滚轮朝上方的移动,该可动钩相对于静止钩解除锁定。 
根据本发明,轿厢门锁定装置包括:凸轮,该凸轮固定于门悬吊装置,门悬吊装置用于悬吊轿厢的侧开式门;静止钩,该静止钩固定于门悬吊装置;第一滚轮,该第一滚轮安装于轿厢,并通过与门悬吊装置的移动相伴的凸轮的按压而朝下方移动;第二滚轮,该第二滚轮安装于轿厢,基于第一滚轮朝下方的移动,该第二滚轮与层站挡板接触并朝上方移动,层站挡板沿纵向安装在井道的层站附近,并且其安装位置比基于轿厢的移动而生成的第一滚轮的轨迹更靠关门方向一侧;以及可动钩,该可动钩安装于轿厢并与静止钩对置,基于第二滚轮朝上方的移动,该 可动钩相对于静止钩解除锁定,因此,即便是在应用于侧开式的门的情况下,层站挡板也不会凸出至出入口。并且,即便是在轿厢的靠站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乘客也无法接近层站挡板。而且,不会在轿厢与层站的地坎之间产生卡合装置与层站挡板之间的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以往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利用于中分式的门的情况下的整体图像的图。 
图2是表示将以往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利用于侧开式的门的情况下的整体图像的图。 
图3是表示将本发明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利用于侧开式的门的情况下的整体图像的图。 
图4是层站区域中的本发明的轿厢门锁定装置的详细图。 
图5是层站区域外的本发明的轿厢门锁定装置的详细图。 
图6是层站区域中的本发明的轿厢门锁定装置的详细图。 
图7是层站区域中的本发明的轿厢门锁定装置的详细图。 
图8是实施方式2中的本发明的轿厢门锁定装置的详细图。 
图9是实施方式3中的本发明的轿厢门锁定装置的详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3中的本发明的轿厢门锁定装置的详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4中的本发明的轿厢门锁定装置的详细图。 
标号说明 
1:第一门;2:第二门;3:第一门悬吊装置(door hanger);4:第二门悬吊装置;5:导轨;6:安装于门悬吊装置的部件;7:以静止状态安装在井道内的部件;8:安装于轿厢的部件;9:静止钩;10:凸轮;10a、10c:凸轮的倾斜部;10b:凸轮的平坦部;11:层站挡板;12:第一滚轮;13:第一臂;14:第一固定媒介单元(mediating means);15:第一可动媒介单元;16:第二臂;17:引导件;18: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9:可动钩;190:第二固定媒介单元;21:第三臂;22:第二滚轮;23:拉伸弹簧;24:销;25:开关;26: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的整体图像的主视图。侧开式的门具有第一门1和第二门2。当门打开时,首先第一门1朝左方向开门,其次第二门2朝左方向开门。第一门悬吊装置3悬吊第一门1,第二门悬吊装置4悬吊第二门2。第一门悬吊装置3和第二门悬吊装置4能够经由导轨5向左右移动。即,能够经由第一门悬吊装置3和第二门悬吊装置4使第一门1和第二门2移动。 
图4表示本发明的锁定装置的基本概念。作为本发明的轿厢门锁定装置被分成以下3组:(ⅰ)安装于第一门悬吊装置3的部件6;(ⅱ)以静止状态安装在井道内的部件7;以及(ⅲ)安装于轿厢的部件8(在图4中为除部件6、部件7以外的部件)。另外,虽然说明了部件8安装于轿厢,但是并不限于此。即,也存在部件8安装在设置于轿厢的门驱动装置的情况。 
作为安装于第一门悬吊装置3的部件,存在静止钩9和凸轮10。凸轮10具有一对倾斜部10a、10c和将一对倾斜部10a、10c之间连接起来的平坦部10b。该凸轮10以倾斜部10a朝向开门方向、且平坦部10b水平的方式安装在凸轮支架(cam bracket)(未图示)的下部。 
作为安装在井道内的部件,存在层站挡板11,该层站挡板11在各个层站以静止状态安装在井道内。层站挡板11沿纵向安装在井道的层站附近,并且其安装位置比基于轿厢的移动而生成的后述第一滚轮12的轨迹更靠关门方向一侧。并且,通过将层站挡板11配置在门框的门套的背后,即便是在玻璃门、或者玻璃井道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外观造成不良影响。 
作为安装于轿厢的部件,存在下述部件。即,存在:第一滚轮12,其具有轴承,且沿着凸轮10的移动而上下移动;第一臂13,其一端设置于第一滚轮12;第一固定媒介单元14,其固定于轿厢且具有轴承;以及第一可动媒介单元15,其由轴承构成且能够自由动作。另外,在第一臂13的一端下降(上升)的情况下,第一臂13的另一端经由第一固定媒介 单元14而上升(下降)。作为安装于轿厢的部件,还存在第二臂16和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第二臂16的一端与第一可动媒介单元15铰接,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与第二臂16的另一端铰接,该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由轴承构成、并且在引导件17上移动,在被锁定的状态下,该引导件17与轿厢底水平地配置。另外,由于第一可动媒介单元15用轴承构成,因此第一臂13与第二臂16所成的角度并不恒定。作为安装于轿厢的部件,还存在可动钩19和第二固定媒介单元20,可动钩19固定于引导件17,第二固定媒介单元20固定于轿厢,并由轴承构成,且与可动钩19铰接。另外,可动钩19能够以第二固定媒介单元20为中心旋转。第三臂21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臂16,该第三臂21的另一端与具有轴承的第二滚轮22铰接。在存在层站挡板11的情况下,第二滚轮22能够沿着层站挡板11在上下方向移动。另外,第二滚轮22和层站挡板11以当门完全关闭时不接触的方式配置。 
接下来,使用图5对在轿厢停止于离层站较远的位置、且乘客撬门的情况下的本轿厢门锁定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使用图6对在轿厢停止于层站地面或者层站地面附近、且门被打开的情况下的本轿厢门锁定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在轿厢停止于离层站较远的位置、且乘客撬门的情况下的本轿厢门锁定装置的结构。当乘客手动地打开门时,静止钩9和凸轮10与门联动地朝左方向移动。第一滚轮12与凸轮10接触,并且被凸轮10的倾斜部10a朝下方按压而移动。随着第一滚轮12朝下方移动,第一臂13的左端朝下方移动,以第一固定媒介单元14为轴,第一臂13的右端朝上方移动。即,第一臂13经由第一固定媒介单元14朝逆时针方向旋转。随着第一臂13的右端的朝向上方的移动,设置于第二臂16的一端的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在引导件17上朝左侧移动。仅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朝左侧移动而可动钩19并不上下移动的原因在于,由使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动作的第二臂16的力与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的摩擦力的合力产生的力矩被设计成:比使可动钩19以第二固定媒介单元20为中心旋转的力矩要小。作为调整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的摩擦力的方法,例如有对第 二可动媒介单元18的表面实施滚花加工的方法。因此,当静止钩9想要朝左侧移动时,静止钩9与可动钩19接触,静止钩9无法进一步朝左侧移动,由于静止钩9固定于门,因此门无法朝左侧移动。 
图6是在轿厢停止于层站地面或者层站地面附近、且门被打开的情况下的本轿厢门锁定装置的结构。当门被打开时,随着第一臂13的右端的朝向上方的移动,设置于第二臂16的一端的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欲沿着引导件17朝左侧移动。但是,与固定于第二臂16的第三臂21的一端铰接的第二滚轮22与层站挡板11相接触并沿着层站挡板11朝上方移动。由于第二臂16与第三臂21所成的角度始终恒定,因此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不能朝左移动,而仅朝上方移动。通过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的朝向上方的移动,引导件17和可动钩19也以第二固定媒介单元20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当静止钩9想要朝左侧移动时,静止钩9和可动钩19不会接触,静止钩9能够朝左移动,从而第一门1能够朝左移动。 
接下来,对在轿厢停止于层站地面或者层站地面附近、且门被打开的情况下的本轿厢门锁定装置(层站区域内)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门打开一部分,直到第二滚轮22与层站挡板11接触。当门关闭时,第二滚轮22与层站挡板11之间以与预先确定的标准设定间隙相等的距离隔开间隔。接着,如图6所示,凸轮10与门一起朝左侧移动,并将第一滚轮12下压。结果,铰接的第一臂13以第一固定媒介单元14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该第一臂13的旋转使还发挥铰接点的作用的第一可动媒介单元15移动。第二臂16与第一臂13共用第一可动媒介单元15。然后,由于第二臂16为固定长度,因此使作为第二臂16的另一端的铰接点的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朝左移动。第二滚轮22沿着引导件17朝位于左侧的层站挡板11的方向移动,直到与层站挡板11接触。即,可动钩19一直被保持在锁定位置,直到第二滚轮22与层站挡板11接触为止。 
接着,通过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的移动,第二滚轮22与层站挡板11之间的间隙消失。图6表示轿厢门位于锁定解除区域内、可动钩19被解除的状态的锁定装置。 
第二滚轮22与层站挡板11接触,防止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进一步朝左侧水平移动。在开门移动中,当凸轮10的倾斜部10a持续按压第一滚轮12时,第一臂13持续旋转,直到第一滚轮12从凸轮10的倾斜部10a载置到下部的平坦部10b为止。由此,发挥铰接点的作用的第一可动媒介单元15朝上方移动。因此,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也被朝上方推进。可动钩19与第二固定媒介单元20铰接,该第二固定媒介单元20以静止状态配置在轿厢上,且发挥铰接点的作用。因此,作为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朝上方移动的结果,可动钩19以还发挥铰接点的作用的第二固定媒介单元20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静止钩9能够通过而不会与可动钩19接触。 
然后,静止钩9通过可动钩19,第一滚轮12留在凸轮10的平坦部10b直到充分地防止了静止钩9与可动钩19之间的干涉为止。即,可动钩19被保持在锁定解除位置。然后,当第一滚轮12经过平坦部10b移动至倾斜部10c时,可动钩19从锁定解除位置返回锁定位置。 
对在轿厢停止于离层站较远的位置、且门被打开的情况下的本轿厢门锁定装置(层站区域外)的动作进行说明。轿厢门在层站区域外打开一部分。该状态例如相当于乘客在楼层之间手动地打开门的情况。 
在轿厢门位于锁定解除区域外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由于不存在层站挡板11,因此,在连续的开门移动中,也发挥铰接点的作用的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不会朝上方移动。即,可动钩19被保持在锁定位置。然后,由于静止钩9被直接或者间接地固定于门,因此当静止钩9勾挂于可动钩19的背后时,门不会进一步打开。当在可动钩19不动作的状态下开门时,可动钩19与静止钩9咬合从而门被锁定。 
这样,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即便是在将本发明应用于侧开式的门的情况下,层站挡板也不会凸出至出入口,即便是在轿厢的靠站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乘客也无法接近层站挡板,不会在轿厢与层站的地坎之间产生卡合装置与层站挡板之间的干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门朝左侧移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存在左右颠倒过来的情况。 
实施方式2 
根据图8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打开第一门1时,产生这样的力矩:该力矩的方向与第一臂13旋转的方向相反。例如,在轿厢与第一臂13的右端之间具备弹性体23。作为弹性体23例如有弹簧或者橡胶。通过利用该弹性体23对第一滚轮12朝上方向施力,能够在第一门1完全关闭或者接近完全关闭时在第一门1产生关门方向的力。即,在第一臂13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力矩,经由凸轮10对第一门1施加使第一门1完全关闭的方向的力。 
实施方式3 
根据图9和图10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即便是在第一门1从打开状态变成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由于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的摩擦力等,会存在可动钩19保持朝解锁方向旋转后的状态而不返回原来的位置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于第一门1、第一门悬吊装置3或者凸轮10的弹性体24与第一滚轮12接触并朝上方推压第一滚轮12,由此使第一滚轮12朝上方向移动,使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返回原来的位置。由此,即便是在第二可动媒介单元18的摩擦力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可动钩19返回原来的位置。作为弹性体24例如有销。 
实施方式4 
根据图11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轿厢停止单元,该轿厢停止单元为开关25和接点26。该轿厢停止单元在可动钩19朝解锁方向旋转后的解锁状态下防止轿厢动作。设置于可动钩19或者引导件17的接点26与安装于轿厢的开关25接触。通过该接触来进行通电,从而能够使轿厢动作。另一方面,在可动钩19旋转后的情况下,接点26与开关25之间的接触被断开,因此通电被切断,从而使轿厢的移动停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在从作为锁定解除区域的层站区域脱离的位置机械地锁定电梯的轿厢门的装置。 

Claims (3)

1.一种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包括:
凸轮,该凸轮固定于门悬吊装置,所述门悬吊装置用于悬吊轿厢的侧开式门;
静止钩,该静止钩固定于所述门悬吊装置;
第一滚轮,该第一滚轮安装于所述轿厢,并通过与所述门悬吊装置的移动相伴的所述凸轮的按压而朝下方移动;
第二滚轮,该第二滚轮安装于所述轿厢,基于所述第一滚轮朝下方的移动,该第二滚轮与层站挡板接触并朝上方移动,所述层站挡板沿纵向安装在井道的层站附近,并且其安装位置比基于所述轿厢的移动而生成的所述第一滚轮的轨迹更靠关门方向一侧;以及
可动钩,该可动钩安装于所述轿厢,并与所述静止钩对置,基于所述第二滚轮朝上方的移动,该可动钩相对于所述静止钩解除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轿厢的弹性体,
该弹性体对所述第一滚轮朝上方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还包括轿厢停止单元,所述轿厢停止单元使所述轿厢的动作停止,
该轿厢停止单元基于所述可动钩的解除锁定来使所述轿厢的动作停止。
CN200880128500.6A 2008-04-17 2008-04-17 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 Active CN1019831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57494 WO2009128155A1 (ja) 2008-04-17 2008-04-17 エレベーターのカゴドアロッ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3170A CN101983170A (zh) 2011-03-02
CN101983170B true CN101983170B (zh) 2013-03-27

Family

ID=41198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8500.6A Active CN101983170B (zh) 2008-04-17 2008-04-17 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263963B1 (zh)
JP (1) JP5312449B2 (zh)
KR (1) KR101274421B1 (zh)
CN (1) CN101983170B (zh)
WO (1) WO20091281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2905B (zh) * 2011-03-03 2015-08-12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楼层门的解锁控制
EP3003944B1 (de) * 2013-05-28 2019-03-13 Inventio AG Aufzugsschacht mit verkleinerter schachtgrube bzw. verkleinertem schachtkopf
JP6065773B2 (ja) * 2013-07-10 2017-01-25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CN106687405B (zh) * 2014-09-11 2019-06-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以及电梯的门装置
US10882720B2 (en) * 2015-08-04 2021-01-05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car door interlock
CN105800437B (zh) * 2016-05-26 2017-10-03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门防扒装置
CN106081820B (zh) * 2016-08-09 2018-04-10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轿门锁装置以及电梯
WO2018134905A1 (ja) * 2017-01-18 2018-07-26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故障の遠隔復旧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故障の復旧システム
CN107601241A (zh) * 2017-10-12 2018-01-19 梁润婵 一种电梯轿厢门锁结构
CN109720971B (zh) 2017-10-27 2020-07-14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自带轿门锁的电梯轿厢门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911A (zh) * 2005-03-15 2007-05-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629B2 (ja) * 1976-12-29 1984-0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装置
JPS59194984A (ja) * 1983-04-19 1984-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ドア開閉装置
JPH01226691A (ja) * 1988-03-01 1989-09-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戸ロック装置
JPH0213591A (ja) * 1988-07-01 1990-01-17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かご扉鎖錠装置
FI96676C (fi) * 1994-10-31 1996-08-12 Kone Oy Hissin korinoven lukituslaitteisto ja menetelmä korinoven lukitsemiseksi ja vapauttamiseksi
WO2006080094A1 (en) * 2005-01-28 2006-08-0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vator car door lock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911A (zh) * 2005-03-15 2007-05-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117147A (ko) 2010-11-02
EP2263963A1 (en) 2010-12-22
JPWO2009128155A1 (ja) 2011-08-04
EP2263963A4 (en) 2014-04-16
WO2009128155A1 (ja) 2009-10-22
KR101274421B1 (ko) 2013-06-14
CN101983170A (zh) 2011-03-02
JP5312449B2 (ja) 2013-10-09
EP2263963B1 (en)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3170B (zh) 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
US8689945B2 (en) Device for preventing travel of an elevator with its doors open
JP6388418B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1362567A (zh) 电梯的轿厢固定装置
JP2009203068A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位置保持装置
CN105502120A (zh) 一种电梯轿厢开门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JP6013559B1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JP2011088720A (ja) エレベータドア装置
CN109319642B (zh) 机械井道进入控制装置
CN103803389A (zh) 改进结构的层门开启保护装置
WO2018138896A1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A2176911A1 (en)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drift of an elevator car stopped at a floor
TWI275560B (en) Sealing device for elevator door
CN108439158B (zh) 电梯用轿门开门限制装置
JP561199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CN109071178A (zh) 电梯的联锁装置
CN100554123C (zh) 电梯装置
CN106081818A (zh) 电梯轿门锁装置以及电梯
CN102139828B (zh) 电梯门装置
US20140158470A1 (en) Device for preventing travel of an elevator with its doors open
JP6068602B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6096489A (ja) エレベータードア装置
WO2014184759A1 (en) A device for locking and closing/opening a landing door of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CN101613050A (zh) 一种电梯安全门
CN113544076B (zh)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