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4783A - 使用sip进行数据发送的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sip进行数据发送的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4783A
CN101964783A CN2010102390437A CN201010239043A CN101964783A CN 101964783 A CN101964783 A CN 101964783A CN 2010102390437 A CN2010102390437 A CN 2010102390437A CN 201010239043 A CN201010239043 A CN 201010239043A CN 101964783 A CN101964783 A CN 101964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ssing
destination
unit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90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上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64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47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1/32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intermediate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erminals, e.g. at an exchange
    • H04N1/32406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intermediate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erminals, e.g. at an exchange in connection with routing or relaying, e.g. using a fax-server or a store-and-forward facility
    • H04N1/32411Handling instructions for routing or rela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65Initiating a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65Initiating a communication
    • H04N1/32767Initiating a communication in response to a user operation, e.g. actuating a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89Details of handsha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3Data redirection of data network str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98User interven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placing documents, responding to an alar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0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 H04N2201/320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of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e.g. name or ID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0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 H04N2201/3207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of an address
    • H04N2201/3208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of an address of an e-mail or network addr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12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job, e.g. communication, capture or filing of an image
    • H04N2201/3219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job, e.g. communication, capture or filing of an image of a job status, e.g. successful exec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12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job, e.g. communication, capture or filing of an image
    • H04N2201/322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job, e.g. communication, capture or filing of an image of a job number or identification, e.g. communication num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73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74Storage or retrieval of prestore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SIP进行数据发送的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即使在目的地侧进行了转送设置时,如果源侧的用户想要进行数据发送,该信息处理设备也能够使得源侧的用户将数据发送到转送目的地终端。该信息处理设备的CPU判断关于作为数据发送目的地的目的地侧终端,是否进行了用于将数据转送到转送目的地终端的转送设置;当CPU判断为进行了转送设置时,询问用户是否允许向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数据发送,以供选择。当选择了允许向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数据发送时,CPU允许向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数据发送。

Description

使用SIP进行数据发送的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作为通信控制协议进行数据发送的信息处理设备和用于控制该信息处理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SIP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将SIP服务器设置在源侧终端和目的地侧终端之间,并且源侧终端向SIP服务器询问目的地侧终端的IP地址,从而获取该IP地址并请求目的地侧终端进行连接。
在上述通信环境下,目的地侧终端可以在SIP服务器中进行转送设置(redirect setting)。
例如,当目的地侧的用户不得不外出,并且该用户希望在其外出时通过其家里或办公室之外的终端,而不是通过该用户的正常目的地侧终端来接收寻址到该用户的数据时,进行转送设置。在这种情况下,该用户将其家里或办公室之外的终端的IP地址作为转送目的地预先登记在SIP服务器中。因此,在接收到来自源侧终端的询问时,SIP服务器向源侧终端通知转送目的地终端的IP地址。
然而,当从源侧终端向用户的家里或办公室之外的终端传送数据时,这意味着该数据被发送到与发送方想要的终端不同的终端,从安全角度考虑会出现问题。
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这样一种技术,在该技术中,如果正询问SIP服务器的源侧终端被通知目的地侧进行了转送设置,则停止通信(参见日本特开2005-94662号公报)。
然而,日本特开2005-94662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的不方便之处在于,如果目的地侧进行了转送设置,则不管源侧(发送侧)的用户是否希望将数据发送到通过转送设置被改变为接收方的家里或办公室之外的终端的目的地,都停止通信。
日本特开2005-94662号公报还公开了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即使在目的地侧进行了转送设置时,也作为例外来登记用于允许数据发送至的“允许地址”。然而,让源侧的用户(或管理员)预先设想目的地侧的用户可以任意设置的转送目的地,这是不现实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用于控制该信息处理设备的方法和存储用于使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即使在目的地侧进行了转送设置时,如果源侧的用户想要进行数据发送,则该信息处理设备也使得源侧的用户能够将数据发送到转送目的地终端。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其使用SIP作为通信控制协议来进行数据发送,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关于作为数据发送目的地的目的地侧终端,是否进行了用于将数据转送到转送目的地终端的转送设置;询问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进行了所述转送设置时,询问用户是否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数据发送,以供选择;以及发送控制单元,用于在经由所述询问单元选择了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发送时,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发送。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使用SIP作为通信协议来进行数据发送,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判断关于作为数据发送目的地的目的地侧终端,是否进行了用于将数据转送到转送目的地终端的转送设置;在判断为进行了所述转送设置时,询问用户是否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数据发送,以供选择;以及在选择了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发送时,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发送。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程序,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使用SIP作为通信协议来进行数据发送,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判断关于作为数据发送目的地的目的地侧终端,是否进行了用于将数据转送到转送目的地终端的转送设置;在判断为进行了所述转送设置时,询问用户是否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数据发送,以供选择;以及在选择了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发送时,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发送。
根据本发明,当目的地侧进行了转送设置时,向源侧的用户发出关于是否要发送数据的询问,并且仅当源侧的用户允许进行数据发送时,才发送数据。
利用该结构,即使在目的地侧进行了转送设置的情况下,如果源侧的用户想要进行数据发送,则他/她可以将数据发送到转送目的地终端。这使得可以在维持安全性功能的同时提高用户友好性。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MFP-X的框图;
图3是用于解释对从MFP-X向MFP-A的传真(FAX)发送所执行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4是用于解释在MFP-C被设置为MFP-A的转送目的地的情况下对从MFP-X向MFP-A的传真发送所执行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5是由作为源侧终端的MFP-X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为用户所显示的询问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表示停止了发送的消息的显示的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上所显示的用于预先设置关于是否允许向转送目的地的数据发送是否询问用户的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9是由作为源侧终端的MFP-X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0A和10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图;其中,图10A示出允许数据发送至的转送目的地地址的允许地址列表,并且图10B示出禁止数据发送至的转送目的地地址的禁止地址列表;
图11是由作为源侧终端的MFP-X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由形成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MFP-X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由形成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MFP-X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在存储器发送期间显示在形成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MFP-X的显示部上的用于使得用户能够设置是否允许向转送目的地的数据发送的设置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15是由作为源侧终端的MFP-X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由形成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MFP-X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停止发送历史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18是示出用于显示向用户的通知的通知画面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MFP(多功能外围设备)-A 101、MFP-B 102、MFP-C 103、MFP-X 104和SIP服务器105经由网络100可通信地相互连接,其中MFP-A 101、MFP-B 102、MFP-C103、MFP-X 104和SIP服务器105均能够使用SIP(会话发起协议)作为通信控制协议来进行通信。
MFP-A 101、MFP-B 102、MFP-C 103和MFP-X 104均具有复制功能、传真功能和打印功能。
此外,在示出的通信系统中,假定MFP-A 101是目的地侧终端,MFP-B 102和MFP-C 103是转送目的地终端,并且MFP-X104是源侧终端。在本实施例中,MFP-X 104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设备的例子。应该注意,向MFP-A 101分配传真号码“03-1111-1111”。
SIP服务器105是未特别示出的转送服务器、代理服务器、登记服务器和定位服务器的组合。此外,SIP服务器105进行对各用户终端的登记管理、用户认证、电话号码或传真号码向IP地址的转换、呼叫控制序列的控制和向连接目的地的路由等。
图2是用于解释MFP-X 104的结构的例子的框图。MFP-A101、MFP-B 102和MFP-C 103的结构与MFP-X 104的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参考图2,CPU 201基于存储在ROM 208中的控制程序控制MFP-X 104的各组件装置。
显示/操作部203在其显示画面上显示例如窗口、图标、消息、菜单和其它用户界面信息。显示/操作部203包括未示出的各种类型的按键和未示出的画面指示装置,其中,通过这些按键,用户进行用于复制、传真发送和打印的操作,通过该画面指示装置,用户操作显示在显示画面上的图标、菜单等。
扫描器部204从原稿读取图像。打印机部205打印出存储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209或HDD(硬盘驱动器)210中的数据。ROM(只读存储器)208存储各种类型的控制程序和数据。
RAM 209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201用的工作区域、用于错误处理的数据保存区域和用于装载控制程序的装载区域等。HDD 210存储各种类型的控制程序和打印数据。
网络接口(I/F)部213与网络100连接,并且与SIP服务器105、MFP-A 101、MFP-B 102和MFP-C 103进行通信。网络接口部213还进行用于SIP传真的通信。
T.38协议生成/分析部214具有用于根据由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建议T.38定义的协议生成要发送的传真发送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协议提取传真发送信息的功能。
IP包生成/分析部206具有将以ITU-T建议T.38定义的协议映射为IP包并且还从接收到的IP包提取以ITU-T建议T.38定义的协议的功能。图像转换控制器207对要通过传真通信发送和接收的图像进行压缩、扩展、缩放和线密度转换(linear densityconversion)。
图3是用于解释对从MFP-X 104向作为数据发送目的地的MFP-A 101的传真号码“03-1111-1111”的传真发送所执行的处理的序列图。
参考图3,首先,MFP-X 104向SIP服务器105发送INVITE(邀请)请求,以建立与作为数据发送目的地的MFP-A 101的传真号码“03-1111-1111”的会话。
SIP服务器105根据传真号码“03-1111-1111”识别MFP-A101的IP地址“11.11.11.11”,并且向MFP-A 101发送INVITE请求。
此外,SIP服务器105向MFP-X 104临时发送100Trying应答,从而将SIP服务器105正试图连接MFP-A 101通知给MFP-X104。
在接收到来自SIP服务器105的INVITE请求时,MFP-A 101开始传真接收处理,并且向SIP服务器105返回表示被呼方收到信号的180Ringing应答。
SIP服务器105路由从MFP-A 101返回的上述180Ringing应答,从而将其发送到MFP-X 104。
MFP-A 101开始接收传真,并且经由SIP服务器105向MFP-X 104发送200OK应答。
在接收到200OK应答时,MFP-X 104向MFP-A 101发送用于确认接收到200OK应答的ACK。
MFP-A 101对ACK的接收建立了MFP-X 104和MFP-A 101之间的会话,此后,按照ITU-T建议T.38进行实时传真通信。
在完成传真接收后,MFP-A 101向MFP-X 104发送BYE方法。响应于该BYE方法,MFP-X 104向MFP-A 101返回200OK应答,随后终止会话。
接着,参考图4说明在试图从MFP-X 104向转送目的地被设置为MFP-C 103的MFP-A 101的传真号码“03-1111-1111”进行传真发送的情况下所执行的处理。应该注意,这里省略对由MFP-A101执行的用于在SIP服务器105中设置转送目的地的处理的说明。
参考图4,首先,MFP-X 104向SIP服务器105发送INVITE请求,以建立与MFP-A 101的传真号码“03-1111-1111”的会话。
响应于从MFP-X 104发送来的INVITE请求,SIP服务器105向MFP-X 104返回302Moved Temporary应答(转送应答)。
此时,SIP服务器105参考转送目的地设置信息,并且向MFP-X 104不仅返回302Moved Temporary应答,而且还返回针对MFP-A 101的传真号码“03-1111-1111”的转送目的地终端的IP地址。
在这种情况下,将被设置为转送发送目的地的MFP-C 103的IP地址“11.11.11.33”返回给MFP-X 104。
然后,MFP-X 104向SIP服务器105发送确认应答“ACK”,作为对从SIP服务器105返回的302Moved Temporary应答的应答。
MFP-X 104还再次向SIP服务器105发送INVITE请求。此时的目的地侧终端的IP地址是上述接收到的IP地址,即MFP-C 103的IP地址“11.11.11.33”。
SIP服务器105路由从MFP-X 104发送来的INVITE请求,从而将其发送到作为转送目的地的MFP-C 103。此外,SIP服务器105向MFP-X 104临时返回100Trying应答,从而向MFP-X 104通知SIP服务器105正试图连接MFP-C 103。
在接收到来自SIP服务器105的INVITE请求时,MFP-C 103开始传真接收处理,并且向SIP服务器105返回表示被呼方收到信号的180Ringing应答。
SIP服务器105路由从MFP-C 103返回的180Ringing应答,从而将其发送到MFP-X 104。
MFP-C 103开始接收传真,并且经由SIP服务器105向MFP-X 104返回200OK应答。
在接收到200OK应答时,MFP-X 104向MFP-C 103发送用于确认接收到200OK应答的ACK。
MFP-C 103对ACK的接收建立了MFP-X 104和MFP-C 103之间的会话,此后,按照ITU-T建议T.38进行实时传真通信。
在完成传真接收后,MFP-C 103向MFP-X 104发送BYE方法。响应于该BYE方法,MFP-X 104向MFP-C 103发送200OK应答,随后终止会话。
接着参考图5说明由作为源侧终端的MFP-X 104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例如,通过CPU 201将存储在ROM 208或HDD 210等的MFP-X 104的存储单元中的控制程序装载进RAM 209中,执行图5的各处理步骤中的处理。
在步骤S501,当CPU 201接受了通过用户在例如显示/操作部203上进行的操作所发出的用于发送的发送指示时,CPU 201向SIP服务器105发送用于建立会话的INVITE请求,然后进入步骤S502。
在步骤S502,CPU 201判断从SIP服务器105是否通知了通过转送设置所设置的代替地址(例如IP地址)。
具体地,如果在从SIP服务器105返回的302MovedTemporary应答中没有包含代替地址,则CPU 201判断为没有进行转送设置,并且在步骤S509发送数据,随后终止本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从SIP服务器105返回的302MovedTemporary应答中包含代替地址,则CPU 201判断为进行了转送设置,并且进入步骤S503。
在步骤S503,CPU 201使显示/操作部203显示用于询问用户以判断是否要将数据发送到在转送设置中所指定的转送目的地终端的画面,然后进入步骤S504。
图6示出显示在显示/操作部203的显示器上的询问画面的例子。在作为例子的图6所示的画面上,CPU 201向用户通知在发送目的地终端进行了转送设置,并且显示转送目的地的地址(例如IP地址)以及用于选择是否允许向该地址发送的“OK”按钮和“取消”按钮。
如果在步骤S504判断为在图6的画面上选择了“OK”按钮,则CPU 201进入步骤S508,否则CPU 201进入步骤S505。
在步骤S508,CPU 201向SIP服务器105发送用于重新连接转送目的地的地址的INVITE请求,然后进入步骤S509。
在步骤S509,CPU 201将数据发送到转送目的地终端,随后终止本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505,CPU 201判断在图6的画面上是否选择了“取消”按钮。
如果选择了“取消”按钮,则CPU 201进入步骤S507,否则CPU 201进入步骤S506。
如果在步骤S506判断为在图6的画面上既没有操作“OK”按钮也没有操作“取消”按钮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段,则CPU201进入步骤S507。
在步骤S507,CPU 201使显示/操作部203显示表示停止了发送的消息,例如,如图7所示,从而执行错误处理,随后在不进行数据发送的情况下终止本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当目的地侧进行了转送设置时,询问源侧的用户是否允许进行数据发送,并且仅当源侧的用户允许进行数据发送时,才发送数据。
利用该结构,即使在目的地侧进行了转送设置的情况下,如果源侧的用户想要进行数据发送,也可以将数据发送到转送目的地终端,这使得可以在维持安全性功能的同时提高用户友好性。
接着参考图8和9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应该注意,以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对应的组件部分和元件,并且使用在说明第一实施例时所参考的附图给出对这些组件部分和元件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目的地侧进行了转送设置时预先设置关于是否允许向转送目的地的数据发送是否询问作为源侧终端的MFP-X 104的用户的例子。
图8示出在MFP-X 104的显示/操作部203的显示器上所显示的画面的例子。在该画面上,设置有用于在选项“询问用户”和“不询问用户”之间进行选择的触摸键等的软开关,以使得在从SIP服务器105发送了转送目的地的代替地址时用户能够触摸其中的一个触摸键,从而选择是否进行询问。
在这些触摸键选项各自的左侧,显示有表示通过触摸选择的指示器,以便用户进行确认。图8的画面示出作为第一设置选择了选项“询问用户”以在从SIP服务器105通知了转送目的地的代替地址时使得询问用户的例子。
当在图8的画面的上部区域中选择了选项“不询问用户”以设置不询问用户时,通过触摸相关联的触摸键选择该画面的下部区域中的选项“允许发送”或选项“禁止发送”,从而设置允许或禁止向转送目的地的数据发送,作为第二设置。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在触摸键选项各自的左侧,显示有表示通过触摸选择的指示器,以便用户进行确认。所示的例子示出,当在上部区域中选择了“不询问用户”时,设置了允许向转送目的地的数据发送。
当在图8的画面上选择了允许数据发送时,在不询问用户的情况下允许向转送目的地的数据发送,然而,当在图8的画面上选择了禁止向转送目的地的数据发送时,在不询问用户的情况下禁止向转送目的地的数据发送。
接着参考图9说明由作为源侧终端的MFP-X 104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例如,通过CPU 201将存储在ROM 208或HDD 210等的MFP-X 104的存储单元中的控制程序装载进RAM 209中,执行图9的各处理步骤中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除在图5的步骤S502和S503之间插入了步骤S901和S902以外,数据发送处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5)相同,因此仅针对不同点给出下面的说明。
当通过从SIP服务器105返回的302Moved Temporary应答通知了代替地址时,首先,CPU 201在步骤S502判断为进行了转送设置,并且进入步骤S901。
在步骤S901,CPU 201判断在图8的画面上选择了选项“询问用户”和选项“不询问用户”中的哪一个。
如果选择了选项“询问用户”,则CPU 201进入步骤S503,在步骤S503,CPU 201执行与图5中相同的询问处理。另一方面,如果选择了选项“不询问用户”,则CPU 201进入步骤S902。
在步骤S902,CPU 201判断关于向转送目的地的数据发送在图8的画面上选择了选项“允许发送”和选项“禁止发送”中的哪一个。
如果选择了选项“允许发送”以允许向转送目的地的数据发送,则CPU 201进入步骤S508,在步骤S508,CPU 201请求重新连接。另一方面,如果选择了选项“禁止发送”以禁止向转送目的地的数据发送,则CPU 201进入步骤S507,在步骤S507,在不向转送目的地发送数据的情况下,CPU 201执行错误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当目的地侧进行了转送设置时,不仅可以选择关于是否允许向转送目的地的数据发送是否询问源侧终端的用户,而且还可以指定在不询问用户的情况下要进行的发送操作,这有助于提高数据发送的用户友好性。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有益效果与以上对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相同。
接着参考图10A、10B和11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应该注意,以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对应的组件部分和元件,并且使用在说明第一实施例时所参考的附图给出对这些组件部分和元件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配置允许数据发送至的转送目的地地址的允许地址列表(图10A)和禁止数据发送至的转送目的地地址的禁止地址列表(图10B)。
然后,针对这些列表中的地址检查从SIP服务器105通知的代替地址,从而控制用于在发送之前询问用户的处理。
图10A和10B中所示的地址均为转送目的地的IP地址。预定程序参考发送历史等以对各个地址进行关于用户是允许还是禁止向该地址进行数据发送的判断,并且基于该判断,形成允许地址列表和禁止地址列表,以将这些列表预先存储在预定存储区域中。
接着参考图11说明由作为源侧终端的MFP-X 104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例如,通过CPU 201将存储在ROM 208或HDD 210等的MFP-X 104的存储单元中的控制程序装载进RAM 209中,执行图11的各处理步骤中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除在图5的步骤S502和S503之间插入了步骤S1101和S1102以外,数据发送处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5)相同,因此仅针对不同点给出下面的说明。
当通过从SIP服务器105返回的302Moved Temporary应答通知了代替地址时,首先,CPU 201在步骤S 502判断为进行了转送设置,并且进入步骤S1101。
在步骤S1101,CPU 201针对图10A所示的允许地址列表检查在步骤S502接收到的代替地址。
如果代替地址存在于允许地址列表中,则CPU 201进入步骤S508,在步骤S508,CPU 201请求重新连接。另一方面,如果代替地址不存在于允许地址列表中,则CPU 201进入步骤S1102。
在步骤S1102,CPU 201针对图10B所示的禁止地址列表检查在步骤S502接收到的代替地址。
如果代替地址存在于禁止地址列表中,则CPU 201进入步骤S507,在步骤S507,CPU 201执行错误处理。另一方面,如果代替地址不存在于禁止地址列表中,则CPU 201进入步骤S503,在步骤S503,CPU 201询问用户。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预先设置允许数据发送至的转送目的地地址的允许地址列表和禁止数据发送至的转送目的地地址的禁止地址列表,并且在进行数据发送之前,针对允许地址列表和禁止地址列表检查转送目的地的地址,从而可以控制是否询问用户或者是允许还是禁止向转送目的地的数据发送。
这使得可以管理转送目的地地址,并且关于存在于地址列表中的地址免除了用于询问用户的询问处理,这有助于提高用户友好性。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有益效果与以上对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相同。
接着参考图12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应该注意,以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对应的组件部分和元件,并且使用在说明第一实施例时所参考的附图给出对这些组件部分和元件的说明。
通常,MFP装配有传真功能和电话功能,在SIP服务器105中进行转送设置的目的地侧终端的用户不仅可以进行用于传真发送的转送设置,而且还可以进行用于电话通信(电话呼叫)的转送设置。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连接请求是用于电话通信还是用于传真发送,切换控制转送处理。
当用户通过作为源侧终端的MFP-X 104请求连接时,可以基于用户操作判断该连接请求是用于电话通信(电话呼叫)还是用于数据发送(传真发送)。
例如,在对连接请求指定了电话号码的情况下,当连接请求是用于电话通信(手动发起呼叫)时,用户进行诸如按下显示/操作部203的钩键(hook button)或拿起电话听筒等的操作,从而将MFP-X 104连接到线路。当连接请求是用于传真发送(自动发起呼叫)时,用户输入电话号码,放置原稿,然后按下发送开始按钮。
接着参考图12说明由作为源侧终端的MFP-X 104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例如,通过CPU 201将存储在ROM 208或HDD 210等的MFP-X 104的存储单元中的控制程序装载进RAM 209中,执行图12的各处理步骤中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除在图5的步骤S502和S503之间插入了步骤S1201以外,数据发送处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5)相同,因此仅针对不同点给出下面的说明。
当通过从SIP服务器105返回的302Moved Temporary应答通知了代替地址时,CPU 201在步骤S502判断为进行了转送设置,并且进入步骤S1201。
在步骤S1201,CPU 201基于用户的上述操作判断连接请求是用于电话通信(电话呼叫)还是用于数据发送(传真发送)。
如果连接请求是用于电话通信,则CPU 201进入步骤S508,在步骤S508,CPU 201请求重新连接,以将MFP-X 104连接到转送目的地终端,从而使得能够进行电话通信。另一方面,如果连接请求是用于传真发送,则CPU 201进入步骤S503,在步骤S503,CPU 201询问用户。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当发出用于电话通信的连接请求以连接到转送目的地时,可以在不询问用户的情况下允许重新连接,以使得能够进行电话通信。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有益效果与以上对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相同。
接着参考图13说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应该注意,以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对应的组件部分和元件,并且使用在说明第一实施例时所参考的附图给出对这些组件部分和元件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按传真发送模式控制转送处理。作为传真发送模式,不仅有正常传真发送模式,而且还有在预先识别接收数据的接收方用户之后发送数据的机密发送模式。
在机密发送模式下,接收方例如并非以打印形式接收数据,而是以被存储在机密接收中使用的存储器或存储箱中的状态来接收数据。对存储器或存储箱预先设置密码等的识别信息,从而使得在未能识别出识别信息时不允许读取存储在存储器或存储箱中的数据。
在机密发送模式下的数据发送中,使用由作为传真通信协议的标准的ITU-TT.30所定义的F代码或密码,并且在执行传真数据发送之前,发送基于传真协议数据预先设置的F代码或密码。用于设置机密发送用的F代码或密码的方法是已知方法,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接着参考图13说明由作为源侧终端的MFP-X 104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例如,通过CPU 201将存储在ROM 208或HDD 210等的MFP-X 104的存储单元中的控制程序装载进RAM 209中,执行图13的各处理步骤中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除在图5的步骤S502和S503之间插入了步骤S1301和S1302以外,数据发送处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5)相同,因此仅针对不同点给出下面的说明。
当通过从SIP服务器105返回的302Moved Temporary应答通知了代替地址时,CPU 201在步骤S502判断为进行了转送设置,并且进入步骤S1301。
在步骤S1301,CPU 201判断是否要发送添加了F代码的数据。
如果要发送添加了F代码的数据,则CPU 201进入步骤S507,在步骤S507,CPU 201执行错误处理,并且禁止数据发送。另一方面,如果要发送没有F代码的数据,则CPU 201进入步骤S1302。
在步骤S1302,CPU 201判断是否要发送添加了密码的数据。
如果要发送添加了密码的数据,则CPU 201进入步骤S507,在步骤S507,CPU 201执行错误处理,并且禁止数据发送。另一方面,如果要发送不具有密码的数据,则CPU 201进入步骤S503,在步骤S503,CPU 201进行用于询问用户的询问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预先提供设置,从而使得当在用于发送添加了F代码或密码的重要数据的机密发送模式下时,禁止向转送目的地的数据发送,这使得可以防止重要数据被错误地转送。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有益效果与以上对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相同。
接着参考图14和15说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应该注意,以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对应的组件部分和元件,并且使用在说明第一实施例时所参考的附图给出对这些组件部分和元件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按传真发送模式控制转送处理。通常,将传真发送(读取)模式分为存储器发送模式和直接发送模式,其中,在存储器发送模式下,将要发送的数据全部存储在信息处理设备内的存储单元中,然后建立线路连接来发送所存储的数据,在直接发送模式下,首先建立线路连接,然后在读取数据的同时进行数据发送。
在直接发送模式下,将读取的数据实时发送到发送目的地。存储器发送模式的目的不是实时发送,而是安全发送,并且在数据到达发送目的地之前将读取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例如,在存储器发送模式下,即使当在发送期间由于线路上的噪声的影响而发生通信错误时,也再次自动进行与发送目的地的连接,以发送由于该错误而中断了发送的数据。在没有错误地完成了数据发送之后,删除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对于直接发送模式没有提供这种错误处理重新发送的功能。
在存储器发送模式下,一旦通过传真机读取了要发送的数据,则用户不需要留在传真机的旁边,因此将发送留给了传真机。
在上述存储器发送模式下,由于在开始实际发送(与发送目的地连接)时,用户不必留在MFP旁边,因而本发明所执行的用于询问用户的询问处理有时变得无用。
为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在存储器发送模式和直接发送模式之间有所区分,并且在存储器发送模式下,通过用户操作预先设置是否将数据发送到代替地址(转送目的地)。
如果通过用户操作设置了允许向代替地址(转送目的地)的数据发送,则进行数据发送,然而,如果通过用户操作设置了禁止向代替地址的数据发送,则禁止数据发送。
图14是示出在存储器发送模式下在MFP-X 104的显示/操作部203上所显示的用于选择是否向代替地址发送数据的设置画面的例子的图。用户在该画面上预先设置在存储器发送模式下是允许还是禁止数据发送。
接着参考图15说明由作为源侧终端的MFP-X 104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例如,通过CPU 201将存储在ROM 208或HDD 210等的MFP-X 104的存储单元中的控制程序装载进RAM 209中,执行图15的各处理步骤中的处理。
在步骤S 1502,CPU 201基于用户操作判断选择了存储器发送模式和直接发送模式中的哪一个。如果选择了存储器发送模式,则CPU 201进入步骤S1503,相反,如果选择了直接发送模式,则CPU 201进入步骤S1510。
步骤S1510~S1517的处理与图5的步骤S501~S508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在步骤S1518,CPU 201控制扫描器部204读取要发送的图像数据,然后进入步骤S1519。
在步骤S1519,CPU 201将在步骤S1518读取的图像数据发送到转送目的地终端,随后终止本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503,CPU 201控制扫描器部204读取要发送的图像数据,并且将读取的图像数据存储在HDD 210等存储单元中,然后进入步骤S1504。
在步骤S1504,CPU 201向SIP服务器105发送用于建立会话的INVITE请求,然后进入步骤S1505。
在步骤S1505,CPU 201判断通过从SIP服务器105返回的302Moved Temporary应答是否通知了代替地址。
如果从SIP服务器105没有通知代替地址,则CPU 201判断为没有进行转送设置,并且进入步骤S1509。在步骤S1509,CPU201发送在步骤S1503存储的图像数据,随后终止本处理。另一方面,如果通过SIP服务器105通知了代替地址,则CPU 201判断为进行了转送设置,并且进入步骤S1506。
在步骤S1506,CPU 201判断在图14的设置画面上设置了在存储器发送模式下允许向代替地址进行数据发送还是禁止向代替地址进行数据发送。
如果设置了允许数据发送,则CPU 201进入步骤S1508,相反,如果设置了禁止发送,则CPU 201进入步骤S1507。
在步骤S1507,CPU 201使显示/操作部203显示表示停止了发送的消息,例如,如图7所示,从而执行错误处理,随后在不执行数据发送的情况下终止本处理。
在步骤S1508,CPU 201向SIP服务器105发送INVITE请求,以建立与转送目的地地址的会话,然后进入步骤S1509。
在步骤S1509,CPU 201发送在步骤S1503中存储的图像数据,随后终止本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存储器发送模式下,用户可以选择并设置是否允许向转送目的地的数据发送。这使得在存储器发送模式下,可以在无需进行用于询问用户的无用询问处理的情况下进行高效的发送控制。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有益效果与以上对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相同。
接着参考图16~18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应该注意,以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对应的组件部分和元件,并且使用在说明第一实施例时所参考的附图给出对这些组件部分和元件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通过使用户登录MFP-X 104(信息处理设备),或者通过利用专用卡和用于读取该卡的单元识别用户,进行用户认证,以仅允许预先被授权使用MFP-X 104的用户对MFP-X 104进行操作。
图16是由作为源侧终端的MFP-X 104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图。例如,通过CPU 201将存储在ROM 208或HDD 210等的MFP-X 104的存储单元中的控制程序装载进RAM 209中,执行图16的各处理步骤中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除在图5的步骤S502和S503之间插入了步骤S1601和S1602以外,数据发送处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5)相同,因此仅针对不同点给出下面的说明。
当通过从SIP服务器105返回的302Moved Temporary应答通知了代替地址时,CPU 201在步骤S502判断为进行了转送设置,并且进入步骤S1601。
在步骤S1601,CPU 201判断是否认证了当前使用MFP-X104的用户,即该用户是否登录到了MFP-X 104。
如果认证了该用户,则CPU 201进入步骤S503,在步骤S503,CPU 201进行用于询问用户的询问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认证该用户,即该用户没有登录,则CPU 201进入步骤S1602。
当发送请求是来自没有登录的用户时,在步骤S503要执行的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允许转送的询问处理失败。
因此,在步骤S1602,CPU 201将包括用户ID、用户名和未登录用户试图发送的作业的作业编号的停止发送历史信息存储在HDD 210等存储单元中,并且在不发送数据的情况下终止本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即使用户没有登录也执行的数据发送为,例如,指定时刻发送、所述存储器发送模式中的错误处理重新发送等。
图17是示出在步骤S1602所存储的停止发送历史信息的例子的图。所示的例子至少包括指示发送的各用户的用户ID和用户名以及各相关联的发送作业的作业编号。例如,当用户在以后登录时,通过在显示/操作部203上显示图17的停止发送历史信息中与该用户相关联的部分,将该部分通知给该用户。
图18是示出用于向用户显示停止发送历史信息中与该用户相关联的部分的通知的通知画面的例子的图。基于图17的停止发送历史信息配置该通知画面,以向试图进行发送的用户通知由于转送设置而停止了发送这一情况。在图18中,XXX表示用户名,并且YYYY表示停止的作业的作业编号。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诸如当特定用户处于登录状态时等的当用户处于认证通过状态时执行发送处理的情况下,询问该用户是否允许转送数据进行发送。
如果用户未处于认证通过(登录)状态,则停止转送,并且存储发出该作业的用户的用户ID和用户名以及该作业的作业编号。然后,当用户再次登录时,通知该用户停止了发送。
这使得可以防止将数据不注意发送到转送目的地。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有益效果与以上对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相同。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CPU或MPU等装置)并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各方面,其中,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来执行上述方法的各步骤。为此,例如通过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将该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尽管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09年7月23日提交的日本2009-172209号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7)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其使用SIP作为通信控制协议来进行数据发送,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关于作为数据发送目的地的目的地侧终端,是否进行了用于将数据转送到转送目的地终端的转送设置;
询问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进行了所述转送设置时,询问用户是否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数据发送,以供选择;以及
发送控制单元,用于在经由所述询问单元选择了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发送时,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设置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进行了所述转送设置时,根据用户操作设置是否执行所述询问单元的处理;以及
第二设置单元,用于当通过所述第一设置单元设置了不执行所述询问单元的处理时,根据用户操作指定是否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允许数据发送至的转送目的地的允许地址列表和禁止数据发送至的转送目的地的禁止地址列表;
检查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进行了所述转送设置时,针对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地址列表检查转送目的地地址;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查单元的检查结果表示所述转送目的地地址存在于所述允许地址列表中时,不执行所述询问单元的处理而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发送;并且当所述检查单元的检查结果表示所述转送目的地地址存在于所述禁止地址列表中时,不执行所述询问单元的处理而禁止所述数据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进行了所述转送设置时,判定连接请求是用于电话通信还是用于数据发送;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请求是用于电话通信时,不执行所述询问单元的处理而允许与转送目的地进行电话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进行了所述转送设置时,判定是否要发送添加了识别信息的数据;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要发送添加了识别信息的数据时,不执行所述询问单元的处理而禁止所述数据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进行了所述转送设置时,判定是否认证了所述用户;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认证了所述用户时,执行所述询问单元的处理,并且当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没有认证所述用户时,不执行所述询问单元的处理而禁止所述数据发送;以及
通知单元,用于当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没有认证的、相关联的数据发送被所述控制单元禁止的用户此后进行数据发送时,在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认证了所述用户的情况下,通知所述用户所述相关联的数据发送被禁止。
7.一种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使用SIP作为通信协议来进行数据发送,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关于作为数据发送目的地的目的地侧终端,是否进行了用于将数据转送到转送目的地终端的转送设置;
在判断为进行了所述转送设置时,询问用户是否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数据发送,以供选择;以及
在选择了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发送时,允许向所述转送目的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发送。
CN2010102390437A 2009-07-23 2010-07-23 使用sip进行数据发送的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19647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2209A JP2011029820A (ja) 2009-07-23 2009-07-23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9-172209 2009-07-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4783A true CN101964783A (zh) 2011-02-02

Family

ID=43498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90437A Pending CN101964783A (zh) 2009-07-23 2010-07-23 使用sip进行数据发送的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22723A1 (zh)
JP (1) JP2011029820A (zh)
CN (1) CN10196478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2173A (zh) * 2011-09-13 2013-03-2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5282366A (zh) * 2014-07-24 2016-01-2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5282367A (zh) * 2014-07-24 2016-01-2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54906B2 (ja) * 2010-09-27 2015-07-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81318B2 (ja) * 2012-11-20 2016-08-31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データ送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JP5494871B1 (ja) * 2013-08-09 2014-05-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データ送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52558B2 (ja) * 2017-07-27 2019-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225969B2 (ja) * 2019-03-18 2023-0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サーバ装置
US11768701B2 (en) * 2019-09-17 2023-09-26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Exception analysi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94662A (ja) * 2003-09-19 2005-04-07 Ricoh Co Ltd ネットワーク対応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20070268526A1 (en) * 2006-05-22 2007-11-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facsimile apparatus and network facsimile system
US20070279698A1 (en) * 2006-06-01 2007-12-0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facsimile apparatus and network facsimile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6606B2 (en) * 1999-03-11 2009-09-29 Codignotto John D Message publishing system for publishing messages from identified, authorized senders
JP2002366334A (ja) * 2001-06-07 2002-12-20 Komatsu Ltd 複数の処理モジュールを制御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ATE385133T1 (de) * 2002-01-30 2008-02-15 Interstar Technologies Inc Faksimile übertragung über ein paketnetz
US20030225663A1 (en) * 2002-04-01 2003-12-04 Horan James P. Open platform system and method
JP4094511B2 (ja) * 2003-09-11 2008-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端末装置
US20050210293A1 (en) * 2004-03-16 2005-09-22 Yohko Ohtani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05303968A (ja) * 2004-03-18 2005-10-27 Ricoh Co Ltd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50286090A1 (en) * 2004-06-25 2005-12-29 Ahne Adam J Fax review/preview function for an all-in-one multifunction peripheral with a color graphics display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7533155B2 (en) * 2005-03-30 2009-05-12 Ricoh Company,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ocuments with multiple network applications
JP4371096B2 (ja) * 2005-10-07 2009-11-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4069946B2 (ja) * 2006-04-25 2008-04-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Faxサーバ、faxサーバの管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870475B2 (ja) * 2006-05-31 2012-0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20080030793A1 (en) * 2006-07-26 2008-02-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Fax Accoun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94662A (ja) * 2003-09-19 2005-04-07 Ricoh Co Ltd ネットワーク対応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20070268526A1 (en) * 2006-05-22 2007-11-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facsimile apparatus and network facsimile system
US20070279698A1 (en) * 2006-06-01 2007-12-0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facsimile apparatus and network facsimile system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2173A (zh) * 2011-09-13 2013-03-2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3002173B (zh) * 2011-09-13 2017-03-0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5282366A (zh) * 2014-07-24 2016-01-2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5282367A (zh) * 2014-07-24 2016-01-2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5282367B (zh) * 2014-07-24 2018-04-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5282366B (zh) * 2014-07-24 2018-06-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29820A (ja) 2011-02-10
US20110022723A1 (en) 2011-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4783A (zh) 使用sip进行数据发送的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EP1562336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ystem therefore, and method for registration
CN113342285A (zh) 信息终端、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图像处理系统
US20140375750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719861B (zh) 图像通信设备
CN104301576A (zh) 传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6039572A (ja) 通信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00245908A1 (en) Imag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161836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7079684A (ja) 処理装置
US20100053692A1 (en) Multifunction peripheral 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1964782A (zh) 使用sip进行数据通信的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5157554B2 (ja) 送信装置、コンテンツ送信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送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208896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US8958098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llowing proxy reception of data directed thereto, and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for
US9124750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function executed method and function executed program in the apparatus
US95316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issuing email account
US10725714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of a selection screen for selection of an alternate mail server upon failure of a primary mail server
JP5267148B2 (ja) 画像通信装置及び画像通信方法
JP2000066972A (ja) 画像送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送信装置、並びに画像送信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6332890A (ja) 通信端末装置
JP6028890B2 (ja) 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転送サーバーおよ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JP2020120192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2005184164A (ja) ネットワーク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006025178A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