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0074A - 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0074A
CN101960074A CN2009801077883A CN200980107788A CN101960074A CN 101960074 A CN101960074 A CN 101960074A CN 2009801077883 A CN2009801077883 A CN 2009801077883A CN 200980107788 A CN200980107788 A CN 200980107788A CN 101960074 A CN101960074 A CN 101960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oom
cylinder
weighing arm
bas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77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本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60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0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6Component parts
    • E02F3/38Cantilever beams, i.e. booms;, e.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ms, geometry or materials used for booms; Dipper-arms, e.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ms, geometry or materials used for dipper-arms; Bucket-a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 E02F3/301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with more than two arms (boom included), e.g. two-part boom with additional dipper-a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hovels (AREA)
  • Jib Crane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本发明采用如下结构:具有调整第二起重臂(18)相对第一起重臂(12)的折叠角度的定位气缸(30),将作为该定位气缸(30)的基端侧的底侧安装环(30A)安装于将第一起重臂(12)的基端侧连接于旋转架(4)上的第一起重臂连接销(17)上。由此,即使因挖掘作业对第一起重臂(12)作用较大的负载,该第一起重臂(12)产生变形的,也可以预先将定位气缸(30)的底侧安装环(30A)可靠地安装于第一起重臂连接销(17)上,可以使定位气缸(30)长期地稳定工作。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液压挖掘机等的工程机械,尤其是涉及作为作业装置配备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一般,作为工程机械的代表例的液压挖掘机大致具备:可以自行的下部行驶体;可旋转地搭载于该下部行驶体上的上部旋转体;以及可俯仰运动地设于该上部旋转体的前部侧的作业装置。而且,作业装置通常具备:基端侧可转动地连接在上部旋转体上的起重臂;可转动地连接在该起重臂前端侧的臂;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臂前端侧的挖掘机铲斗等的作业工具;以及使这些起重臂、臂、作业工具工作的起重臂气缸、臂气缸、作业工具气缸。
一方面,已知有为了扩大作业装置的可动范围,将起重臂分为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两部分的两段式起重臂的作业装置。该两段式起重臂的结构如下,具备:利用第一起重臂连接销将基端侧可转动地连接在上部旋转体上的第一起重臂;利用第二起重臂连接销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一起重臂前端侧的第二起重臂;使第一起重臂相对于上部旋转体进行俯仰运动的起重臂气缸;以及使第二起重臂相对于第一起重臂进行俯仰运动的定位气缸,在第二起重臂的前端侧可转动地连接有臂。
而且,两段式起重臂的作业装置通过利用定位气缸使第二起重臂相对于第一起重臂进行俯仰运动,从而可以适当地调整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的折叠角度。例如,利用作业装置进行挖掘作业的场合,通过根据挖掘深度调整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的折角,从而可以扩大作业装置的可动范围,提高挖掘作业的作业性。而且,例如在液压挖掘机行驶时,通过将第二起重臂拉合到第一起重臂侧,从而成为可以紧凑地折叠作业装置整体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特开平11-93199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2-220851号公报)。
在这里,在上述现有技术的两段式起重臂的作业装置中,在第一起重臂的外侧面(背面)和第二起重臂的基端部分别设有定位气缸用的托架。一方面,就定位气缸而言,将其基端侧连接在设于第一起重臂外面侧的托架上,将前端侧连接在设于第二起重臂基端部的托架上。而且,构成为,通过使定位气缸伸缩从而第二起重臂以第二起重臂连接销为中心相对于第一起重臂作俯仰运动,两者之间的折叠角度发生变化。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构成为,在第一起重臂的外侧面利用焊接接合托架,在该托架连接定位气缸的基端侧。
因此,例如在因挖掘作业等对第一起重臂作用较大的负载,该第一起重臂要变形时,应力会集中于第一起重臂的外侧面和托架的接合部分。其结果,存在设于第一起重臂的托架等过早地损坏,不能使安装于该托架的定位气缸长期地稳定工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定位气缸长期地稳定工作的工程机械。
(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应用于如下的工程机械:包括能够自行的车身和能够作俯仰运动地设于该车身的作业装置,上述作业装置具备:基端侧通过第一起重臂连接销连接在上述车身上的第一起重臂;通过第二起重臂连接销连接在该第一起重臂的前端侧上的第二起重臂;使上述第一起重臂相对于上述车身作俯仰运动的起重臂气缸;以及为了调整上述第二起重臂相对上述第一起重臂的折叠角度而使该第二起重臂作俯仰运动的定位气缸。
并且,本发明采用的结构的特征是上述定位气缸的基端侧利用上述第一起重臂连接销与上述第一起重臂的基端侧同轴地进行安装,上述定位气缸的前端侧安装在上述第二起重臂上。
根据该结构,通过利用连接第一起重臂的基端侧和车身的第一起重臂连接销,与第一起重臂的基端侧同轴地安装定位气缸的基端侧,从而不需要例如利用焊接等的方法在第一起重臂的外侧面设置定位气缸用托架。因此,即使由于负载作用于第一起重臂而该第一起重臂产生变形,也可以预先将定位气缸的基端侧可靠地安装于第一起重臂连接销上,可以使定位气缸长期地稳定工作。
(2).本发明做成如下结构:在上述第一起重臂设有在与上述定位气缸面对的部位收放上述定位气缸的一部分的气缸收放部。
由此,在将定位气缸的基端侧安装于第一起重臂连接销的状态下可以将该定位气缸的一部分收放于第一起重臂的气缸收放部内。因此,即使在利用连接第一起重臂和车身之间的已有的第一起重臂连接销安装定位气缸的基端侧的场合,第一起重臂和定位气缸不发生干涉,可以使定位气缸适当地工作。而且,在利用作业装置进行挖掘作业等的场合,可以防止砂土等冲撞定位气缸。
(3).这种场合,根据本发明能够做成如下结构:上述第一起重臂包括左、右分离地配置的左、右的底脚部和固定在该左、右的底脚部的前端侧上的方筒部,在上述左、右的底脚部的基端侧上设有插入上述第一起重臂连接销的销插入孔,在上述左、右的底脚部之间设有收放上述定位气缸的一部分的气缸收放部,上述定位气缸的基端侧配置于上述气缸收放部内。
(4).而且,根据本发明做成如下结构:上述气缸收放部的内部由设于上述第一起重臂的板状体来闭塞。由此,可以防止岩石、砂土等侵入收放于气缸收放部内的定位气缸的基端侧,能够保护定位气缸。而且,可以提高气缸收放部的强度。
(5).一方面,本发明做成如下结构:在上述第二起重臂的下面侧并在从上述第二起重臂连接销离开的位置上设有气缸托架,上述定位气缸的前端侧安装于该气缸托架上。
如此地,由于将安装有定位气缸前端侧的气缸托架位于第二起重臂连接销的附近地设于该第二起重臂的下面侧,因此,可以将定位气缸配置于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之间。由此,例如在利用作业装置进行砂土等的挖掘作业的场合,可以抑制定位气缸与存在于作业装置周围的障碍物干涉,可以广泛地确保作业范围。
(6).并且,根据本发明做成如下结构:上述起重臂气缸的基端侧相比上述第一起重臂连接销位于前侧地安装于上述车身上,上述起重臂气缸的前端侧利用上述第二起重臂连接销与上述第二起重臂的基端侧同轴地进行安装。
由此,不需要在第一起重臂上设置用于安装起重臂气缸前端侧的托架等。因此,与在第一起重臂设置用于安装起重臂气缸的托架等的场合相比,可以较少零件数量,这样一来可以降低第一起重臂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旋转架、第一起重臂、第二起重臂、定位气缸等的局部截断的主要部分放大主视图。
图3是表示伸长定位气缸的状态的与图2相同的局部截断的主要部分放大主视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第一起重臂、第二起重臂、定位气缸、起重臂气缸、第一起重臂连接销等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气缸收放部侧以单体观察第一起重臂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气缸收放部的变形例的与图2相同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中:
1-液压挖掘机(工程机械),2-下部行驶体(车身),3-上部旋转体(车身),4-旋转架,11-作业装置,12-第一起重臂,13-底脚部,13A-销插入孔,14-方筒部,14C-上凸缘板(板状体),14E′-基端侧闭塞板(板状体),15、15′-气缸收放部,17-第一起重臂连接销,18-第二起重臂,20-定位气缸托架(气缸托架),22-第二起重臂连接销,28-起重臂气缸,30-定位气缸,30A-底侧安装环(基端侧),30B-杆侧安装环(前端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适用于轮式液压挖掘机的情况为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的实施方式。
图中,1是作为工程机械的轮式液压挖掘机,该液压挖掘机1大致包括:可自行的轮式下部行驶体2;可旋转地搭载于该下部行驶体2上并与下部行驶体2一起构成车身的上部旋转体3;以及可俯仰运动地设于上部旋转体3的前部侧的后述作业装置11。
在这里,下部行驶体2包括:卡车架2A;设于该卡车架2A并由液压马达(未图示)驱动的前、后、左、右的车轮2B、2B...。而且,下部行驶体2通过驱动各车轮2B行驶于道路或作业现场。
另外,上部旋转体3大致包括:可旋转地安装于下部行驶体2的卡车架2A上的作为底座的旋转架4;设于该旋转架4的前部左侧并划分成司机室的驾驶室5;设于旋转架4的后端侧并取得与作业装置11的重量平衡的配重6;设于配重6的前侧并收放发动机及液压泵等(均未图示)的舱室罩7;设于该舱室罩7的前侧的工作油箱8、以及燃料箱9。
在这里,旋转架4如图2等所示,做成包括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厚(肉厚)的底板4A和立设于该底板4A上并在左、右方向具有规定间隔地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纵向板4B(只图示右侧)的坚固的支持结构体。而且,在左、右的纵向板4B的前部侧设有可转动地安装后述第一起重臂12的基端侧的起重臂托架部4C、和可转动地安装后述起重臂气缸28的基端侧的气缸托架部4D。一方面,做成在左、右的纵向板4B的后端侧安装有配重6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起重臂托架部4C的位置成为相比气缸托架部4D的位置在前、后方向的后侧且在上、下方向的高的位置。
11是可俯仰运动地设于构成上部旋转体3的旋转架4的前部侧上的作业装置,该作业装置11包括:后述第一起重臂12、第二起重臂18、臂23、铲斗25、起重臂气缸28,定位气缸30、臂气缸32、铲斗气缸33等,是用于进行砂土的挖掘作业等的机械。
12是可转动地安装于旋转架4的起重臂托架部4C上的第一起重臂,该第一起重臂12与后述第二起重臂18一起构成两段式起重臂。在这里,第一起重臂12如图2至图5所示,大致包括:由在左、右方向具有间隔地配置的实心的铸造体构成的左、右的底脚部13、13;以及由固定于该左、右的底脚部13的前端侧的中空的板金加工结构体构成的方筒部14。
在这种情况下,位于第一起重臂12的基端侧的左、右的底脚部13分别作为由铸铁形成的实心的铸造体构成。即,各底脚部13以具有第一起重臂12的长度尺寸中几乎一半的长度且基端侧在左、右方向为厚壁(肉厚)、从该基端侧向前端侧逐渐成为薄壁(薄肉)的方式分别由铸造方法形成。而且,各底脚部13相互保持一定间隔地向长度方向延伸,在各底脚部13的基端侧上在左、右方向延伸地分别设有插入后述第一起重臂连接销17的销插入孔13A。而且,成为在左、右的底脚部13之间形成有后述气缸收放部15的结构。
一方面,位于第一起重臂12的前端侧的方筒部14通过焊接钢板作为中空的板金加工结构体构成。即、方筒部14由在左、右方向以一定间隔面对的左、右的腹板14A、14B和夹着该各腹板14A、14B并在上、下方向面对的上、下的凸缘板14C、14D并作为截面为四边形状的方筒体形成。
而且,左、右的底脚部13的前端侧以进入方筒部14的基端侧的状态通过焊接坚固地接合在构成方筒部14的左、右的腹板14A、14B、上、下的凸缘板14C、14D上。在该情况下,上凸缘板14C沿着左、右的底脚部13延伸到销插入孔13A的附近,在左、右的底脚部13的几乎全部区域被焊接。
另外,方筒部14的基端侧,即由上凸缘板14C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下凸缘板14D的基端部、左、右的底脚部13包围的部位由基端侧闭塞板14E接合。从而,方筒部14的基端侧由该基端侧闭塞板14E闭塞。一方面,在方筒部14的前端侧、即构成方筒部14的上、下的凸缘板14C、14D的前端部通过焊接接合有大致弯曲成U字形的前端侧闭塞板14F。从而,方筒部14的前端侧由前端侧闭塞板14F闭塞。
15是设于第一起重臂12的气缸收放部,该气缸收放部15用于收放后述定位气缸30的一部分(基端侧)。在这里,气缸收放部15形成于第一起重臂12中与定位气缸30面对的部位。即、气缸收放部15作为由左、右的底脚部13、方筒部14的上凸缘板14C、方筒部14的基端侧闭塞板14E包围的凹槽状的空间形成,并沿着左、右的底脚部13向长度方向延伸(参照图5)。
在该情况下,气缸收放部15的内部(外侧面)由作为板状体的上凸缘板14C闭塞,内侧面开口。由此,对于砂土等的侵入能够保护收放于气缸收放部15内的定位气缸30的基端侧(在实施方式中为缸体侧)。
16是设于方筒部14的前端部的左、右一对的托架,这些左、右托架16可转动地安装后述第二起重臂18的基端侧。在这里,左、右托架16由大致形成三角形的厚度厚的平板构成,并通过焊接接合在构成方筒部14的左、右的腹板14A、14B的前端部、和前端侧闭塞板14F的左、右的侧端部上。而且,在各托架16的前端侧穿设有插入后述第二起重臂连接销22的销插入孔16A。
17是连接旋转架4的起重臂托架部4C和第一起重臂12的基端侧之间的第一起重臂连接销,该第一起重臂连接销17相对于旋转架4的起重臂托架部4C可转动地支撑第一起重臂12。而且,第一起重臂连接销17插入到构成第一起重臂12的左、右的底脚部13的销插入孔13A和起重臂托架部4C中。由此,成为第一起重臂12的前端侧以第一起重臂连接销17为中心相对于起重臂托架部4C向上、下方向转动(俯仰运动)的结构。
之后,18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起重臂12的前端侧的第二起重臂,该第二起重臂18与上述第一起重臂12一起构成两段式起重臂。从而,第二起重臂18利用定位气缸30的伸缩相对于第一起重臂12作俯仰运动。在这里,第二起重臂18作为在其长度方向的几乎整个区域做成截面四边形状的中空方筒体(板金加工结构体),由在左、右方向以一定间隔地面对的左、右的腹板18A(只图示右侧)和夹着该各腹板18A并在上、下方向面对的上、下的凸缘板18B、18C来形成。
而且,在构成第二起重臂18的上凸缘板18B的基端侧上设有安装后述臂气缸32的左、右一对的臂气缸托架19。一方面,在下凸缘板18C的基端侧并在从后述第二起重臂连接销22稍稍分离的位置上设有安装定位气缸30的左、右一对的定位气缸托架20。而且,在第二起重臂18的前端侧设有左、右一对的臂托架21,在该臂托架21上可转动地安装后述臂23的基端侧。
22是连接第一起重臂12的前端侧和第二起重臂18的基端侧之间的第二起重臂连接销,该第二起重臂连接销22相对于第一起重臂12可转动地支撑第二起重臂18。而且,第二起重臂连接销22插入到设于第一起重臂12的托架16的销插入孔16A和设于第二起重臂18的基端侧的凸起部(未图示)中。由此,成为第二起重臂18的前端侧以第二起重臂连接销22为中心相对于第一起重臂12向上、下方向转动的结构。
在这里,第二起重臂连接销22的两端侧从第一起重臂12的托架16向左、右方向突出,在从该托架16突出的第二起重臂连接销22的突出端部可转动地安装有后述左、右的起重臂气缸28的杆侧安装环28B的结构(参照图4)。
23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起重臂18的前端侧的臂,该臂23作为由左、右的腹板和上、下的凸缘板围成的截面为四边形状的方筒体(板金加工结构体)形成。而且,在臂23的基端侧设有安装后述臂气缸32的臂气缸托架23A,并且设有安装后述铲斗气缸33的铲斗气缸托架23B。而且,在臂23的基端侧位于上述铲斗气缸托架23B的相反侧地设有插入后述臂连接销24的凸起部(未图示)。并且,在臂23的前端侧设有插入后述铲斗连接销25的凸起部(未图示)。
24是连接第二起重臂18的前端侧和臂23之间的臂连接销,该臂连接销24相对于第二起重臂18可转动地支撑臂23。而且,臂连接销24插入到第二起重臂18的臂托架21和设于臂23的基端侧的凸起部(未图示)中。由此,臂23的前端侧以臂连接销24为中心相对于第二起重臂18向上、下方向转动(俯仰运动)。
25是可转动地安装于臂23的前端侧的铲斗,该铲斗25用于砂土等的挖掘作业。在这里,如图1所示,在铲斗25的基端侧设有左、右一对的托架25A,该托架25A通过铲斗连接销26安装于臂23的前端侧。而且,在铲斗25的托架25A和臂23之间设有两对构成的铲斗联杆27,在该各铲斗联杆27上连接有后述铲斗气缸33的前端侧。
28是夹着第一起重臂12而设于左、右两侧的左、右起重臂气缸,这些左、右起重臂气缸28使第一起重臂12相对于旋转架4作俯仰运动。在这里,在起重臂气缸28的缸体底侧(基端侧)设有底侧安装环28A,该底侧安装环28A位于比第一起重臂连接销17靠前侧,通过连接销29可旋转地安装于旋转架4的气缸托架4D。
一方面,在起重臂气缸28的杆前端侧设有杆侧安装环28B,该杆侧安装环28B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起重臂连接销22上。如此,作为起重臂气缸28的前端侧的杆侧安装环28B利用连接第一起重臂12和第二起重臂18之间的第二起重臂连接销22与第二起重臂18的基端侧同轴地进行安装。
30是使第二起重臂18相对于第一起重臂12作俯仰运动的定位气缸。该定位气缸30用于调整以第二起重臂连接销22为中心的第一起重臂12和第二起重臂18的角度,即调整第二起重臂18相对第一起重臂12的折叠角度。
在这里,在定位气缸30的缸体底侧(基端侧)设有底侧安装环30A,该底侧安装环30A位于构成第一起重臂12的左、右的底脚部13之间地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起重臂连接销17上。如此,作为定位气缸30的基端侧的底侧安装环30A利用连接旋转架4和第一起重臂12之间的第一起重臂连接销17与第一起重臂12的基端侧同轴地进行安装。在该情况下,连接销31配置于第二起重臂连接销22的附近部位。
一方面,在定位气缸30的杆侧(前端侧)设有杆侧安装环30B,该杆侧安装环30B通过连接销31可转动地安装于设在第二起重臂18的下凸缘板18C上的定位气缸托架20上。
从而,做成如下结构:通过使定位气缸30伸缩,从而如图2及图3所示地,使第二起重臂18以第二起重臂连接销22为中心相对于第一起重臂12作俯仰运动,可以适当地调整第二起重臂18相对于第一起重臂12的折叠角度。
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第一起重臂12中与定位气缸30面对的部位设有由左、右的底脚部13、方筒部14的上凸缘板14C、方筒部的基端侧闭塞板14E围成的气缸收放部15,因此可以在该气缸收放部15内收放定位气缸30的一部分。由此,即使在第一起重臂连接销17上与第一起重臂12的左、右的底脚部13同轴地安装作为定位气缸30的基端侧的底侧安装环30A的场合,第一起重臂12和定位气缸30也不会干涉。结果,成为可以使定位气缸30适当地工作,且在利用作业装置11进行挖掘作业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定位气缸30与砂土等冲撞的结构。
32是设于第二起重臂18和臂23之间的臂气缸,该臂气缸32的缸体底侧以销结合在第二起重臂18的臂气缸托架19上,臂气缸32的杆侧以销结合于臂23的臂气缸托架23A上。从而,成为通过使臂气缸32伸缩,从而臂23在第二起重臂18的前端侧向上、下方向转动的结构。
33是设于臂23和铲斗联杆27之间的铲斗气缸,该铲斗气缸33的缸体底侧以销结合于臂23的铲斗气缸托架23B上,铲斗气缸33的杆侧以销结合于铲斗联杆27的中间部上。从而,成为通过使铲斗气缸33伸缩,从而铲斗25在臂23的前端侧向上、下方向转动的结构。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具有如上所述的作业装置11,所以在利用该作业装置11进行砂土的挖掘作业等的场合,液压挖掘机1由轮式下部行驶体2自行到作业现场。
在这里,在液压挖掘机1行驶时,通过如图1及图2所示地缩小定位气缸30,将第二起重臂18拉合到第一起重臂12侧,从而可以紧凑地折叠作业装置11整体。由此,可以提高液压挖掘机1的行驶时的安全性。
而且,在利用液压挖掘机1的作业装置11进行挖掘作业的场合,例如通过按照需要挖掘的竖坑的深度伸长或缩小定位气缸30,从而适当地调整第二起重臂18相对于第一起重臂12的折叠角度。如此,在进行挖掘作业之前,例如通过如图3所示地伸长定位气缸30,可以较大地设定第二起重臂18相对于第一起重臂12的折叠角度。从而,通过在该状态下使起重臂气缸28工作,第一起重臂12和第二起重臂18可以保持一定的折叠角度地相对于旋转架4作俯仰运动。
由此,利用起重臂气缸28使以一定折叠角度一体化的第一起重臂12和第二起重臂18作俯仰运动,并且使臂气缸32、铲斗气缸33伸长或缩小,可以利用铲斗25在地下挖掘竖坑。
这种场合,作为定位气缸30的基端侧的底侧安装环30A安装在将第一起重臂12的基端侧连接在旋转架4上的第一起重臂连接销17上。其结果,不需要例如像现有技术那样将托架固定在第一起重臂的外侧面上,在该托架上安装定位气缸的基端侧。因此,即使因挖掘作业对第一起重臂12作用负载,该第一起重臂12产生变形,也可以预先将定位气缸30的底侧安装环30A可靠地安装于第一起重臂连接销17上,可以使定位气缸30长期稳定地工作。
而且,成为在第一起重臂12中与定位气缸30面对的部位设有由左、右的底脚部13、方筒部14的上凸缘板14C、方筒部14的基端侧闭塞板14E围成的气缸收放部15的结构。由此,即使在第一起重臂连接销17安装作为定位气缸30的基端侧的底侧安装环30A的场合,也可以在第一起重臂12的气缸收放部15内收放定位气缸30的一部分(基端侧)。
其结果,第一起重臂12和定位气缸30不会干涉,可以使定位气缸30总是适当地工作。而且,通过在第一起重臂12的气缸收放部15内收放定位气缸30,从而抑制在挖掘作业中砂土等冲撞定位气缸30,可以保护定位气缸30。特别是,由于气缸收放部15由上凸缘板14C闭塞外侧面(内部),因此可以保护收放于气缸收放部15内的定位气缸30的基端侧免受砂土等的侵入。
而且,采用将安装定位气缸30的杆侧安装环30B的定位气缸托架20位于第二起重臂连接销22的附近地设于该第二起重臂18的下凸缘板18C上的结构。因此,可以将定位气缸30夹在第一起重臂12的内侧面和第二起重臂18的内侧面之间地进行配置。其结果,在进行挖掘作业的场合,可以抑制定位气缸30与存在于作业装置11周围的障碍物干涉,可以广泛地确保作业范围。
并且,做成利用连接第一起重臂12和第二起重臂18之间的已有的第二起重臂连接销22同轴地安装作为起重臂气缸28的前端侧的杆侧安装环28B的结构。因此,由于不需要将用于安装起重臂气缸28的前端侧的托架设于第一起重臂12的外面侧,因此与在第一起重臂12的外面侧另别用于安装起重臂气缸的托架的场合相比,可以减少零件数量,这样一来可以降低第一起重臂12的制造成本。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第一起重臂12的气缸收放部15用由方筒部14的上凸缘板14C、左、右的底脚部13、在与底脚部13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长的基端侧闭塞板14E围成的空间构成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地构成。
即,在图6中,14E′表示变形例的基端侧闭塞板,该基端侧闭塞板14E′在使定位气缸30缩小成最小的状态下配置成沿着该定位气缸30的长度方向延长。而且,由基端侧闭塞板14E′、方筒部14的上凸缘板14C、左、右的底脚部13围成的空间作为气缸收放部15′构成。在该状态下,基端侧闭塞板14E′成为闭塞气缸收放部15’的内部的板状体。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第一起重臂12用由铸造体构成的左、右的底脚部13、和利用焊接接合在该各底脚部13上的由板金加工结构体构成的方筒部14构成,且在左、右的底脚部13之间形成气缸收放部15的场合。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如下构成:包含左、右的的底脚部在内将第一起重臂整体由中空的板金加工结构体形成,通过使该由板金加工结构体构成的第一起重臂中与定位气缸30面对的部位凹入,从而设置凹状的气缸收放部。
一方面,在实施方式中,对于定位气缸30举例说明了与第一起重臂连接销17同轴地连接底侧安装环30A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与第一起重臂连接销17同轴地连接定位气缸30的杆侧安装环30B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杆侧安装环30B成为基端侧,底侧安装环30A成为前端侧。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工程机械以具有车轮2B的轮式液压挖掘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由第一起重臂和第二起重臂构成的两段式起重臂的机械,也可以适用于例如履带式液压挖掘机。

Claims (6)

1.一种工程机械,包括能够自行的车身和能够作俯仰运动地设于该车身的作业装置,上述作业装置具备:基端侧通过第一起重臂连接销连接在上述车身上的第一起重臂;通过第二起重臂连接销连接在该第一起重臂的前端侧上的第二起重臂;使上述第一起重臂相对于上述车身作俯仰运动的起重臂气缸;以及为了调整上述第二起重臂相对上述第一起重臂的折叠角度而使该第二起重臂作俯仰运动的定位气缸,上述工程机械的特征在于,
上述定位气缸的基端侧利用上述第一起重臂连接销与上述第一起重臂的基端侧同轴地进行安装,上述定位气缸的前端侧安装在上述第二起重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起重臂设有在与上述定位气缸面对的部位收放上述定位气缸的一部分的气缸收放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起重臂包括左、右分离地配置的左、右的底脚部和固定在该左、右的底脚部的前端侧上的方筒部,在上述左、右的底脚部的基端侧上设有插入上述第一起重臂连接销的销插入孔,在上述左、右的底脚部之间设有收放上述定位气缸的一部分的气缸收放部,上述定位气缸的基端侧配置于上述气缸收放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缸收放部的内部由设于上述第一起重臂的板状体来闭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起重臂的内面侧并在从上述第二起重臂连接销的位置向前方离开的位置上设有气缸托架,上述定位气缸的前端侧安装在该气缸托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起重臂气缸的基端侧相比上述第一起重臂连接销位于前侧地安装于上述车身上,上述起重臂气缸的前端侧利用上述第二起重臂连接销与上述第二起重臂的基端侧同轴地进行安装。
CN2009801077883A 2008-05-28 2009-03-25 工程机械 Pending CN1019600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39443 2008-05-28
JP2008-139443 2008-05-28
PCT/JP2009/055975 WO2009145000A1 (ja) 2008-05-28 2009-03-25 建設機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0074A true CN101960074A (zh) 2011-01-26

Family

ID=41376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77883A Pending CN101960074A (zh) 2008-05-28 2009-03-25 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290163A1 (zh)
JP (1) JPWO2009145000A1 (zh)
KR (1) KR20110021703A (zh)
CN (1) CN101960074A (zh)
WO (1) WO200914500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7861A (zh) * 2011-08-24 2014-06-11 神钢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4846860A (zh) * 2015-05-28 2015-08-19 南宁远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段臂式挖掘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56171B2 (ja) * 2011-05-12 2015-07-29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2019127725A (ja) * 2018-01-23 2019-08-01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作業機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4186B2 (ja) * 1994-03-07 2002-07-22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スイング方式の掘削機
JPH08260503A (ja) * 1995-03-22 1996-10-08 Kubota Corp バックホウのブーム構造
JP3239059B2 (ja) * 1995-12-18 2001-12-17 新キャタピラー三菱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H1193199A (ja) 1997-09-16 1999-04-06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多関節建設機械のフロント制御装置
JP2002220851A (ja) 2001-01-25 2002-08-09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油圧ショベル
JP4444606B2 (ja) * 2003-09-18 2010-03-31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7861A (zh) * 2011-08-24 2014-06-11 神钢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3857861B (zh) * 2011-08-24 2016-03-02 神钢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4846860A (zh) * 2015-05-28 2015-08-19 南宁远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段臂式挖掘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145000A1 (ja) 2011-10-06
EP2290163A1 (en) 2011-03-02
WO2009145000A1 (ja) 2009-12-03
KR20110021703A (ko) 2011-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149094A1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JP2010112094A (ja) 建設機械
EP2354327B1 (en) Working machine
CN101960074A (zh) 工程机械
JP2006328764A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
US5295318A (en) Backhoe-loader
EP1124017B1 (en) Hydraulically driven working machine
CN100365215C (zh) 建筑机械
US8387714B2 (en) Rear implement mounting frame construction for tractor
CN100410459C (zh) 工程车辆
JP3695301B2 (ja) 後端小旋回型油圧ショベル
US10927523B2 (en) Cross-members and pin couplers for lift arms
EP0413735A1 (en) Material handling machine
EP1867792B1 (en) Stabilizer
JP2000054435A (ja) 建設機械のカウンタウエイト装置
JP2003096810A (ja) オフセットブーム式建設機械
JP3659393B2 (ja) 土木作業機の作業アタッチメント
JP2002339403A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
JP7167076B2 (ja) 作業機械
JP7316463B2 (ja) ホイール式建設機械
JP2003034945A (ja) オフセットブーム式建設機械
JP2016069997A (ja) 作業機
KR20200129446A (ko) 굴삭기
JP2009143303A (ja) 建設機械のフレーム構造体
US20210317630A1 (en) Bucket and work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