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3142A - 通信终端中自动处理未接呼叫的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中自动处理未接呼叫的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3142A
CN101953142A CN2008801253043A CN200880125304A CN101953142A CN 101953142 A CN101953142 A CN 101953142A CN 2008801253043 A CN2008801253043 A CN 2008801253043A CN 200880125304 A CN200880125304 A CN 200880125304A CN 101953142 A CN101953142 A CN 101953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alling
missed call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53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郇恒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f Americ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53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31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195Arrangements for calling back a calling subscri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2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features of supplementary services
    • H04M2203/2094Proxim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55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network data storage and management
    • H04M2203/551Call histo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42/00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 H04M2242/30Determination of the location of a subscri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6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logging of communication history, e.g. outgoing or incoming calls, missed calls, messages or UR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自动处理因用户无法应答呼叫造成的未接呼叫。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终端中用于处理未接呼叫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是否可应答呼叫;b.在所述用户可以应答呼叫时,获取因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无法应答呼叫所造成的未接呼叫,并重建所述呼叫。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终端中用于处理未接呼叫的装置,其包括: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是否可以应答呼叫;第一处理装置,用于获取因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无法接听所造成的未接呼叫,并在所述用户可以接听时重建所述呼叫。通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未接呼叫的方法及其装置,可以使得主叫用户及时的得知被叫用户何时可以应答呼叫的信息,从而可以尽快的恢复呼叫。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中自动处理未接呼叫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中未接呼叫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尤其涉及 通信终端中未接呼叫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商业通信环境中, 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形一一主叫用户发起一个 呼叫, 而被叫用户不在电话附近无法接听电话, 而且其移动电话此时 关机, 或主叫用户不知道被叫用户的移动电话号码, 因而主叫用户不 得不等待并再次发起呼叫(尤其是紧急呼叫)直到被叫用户答复呼叫, 因为主叫用户无法主动预知被叫用户何时返回、 可以接听呼叫, 或者 被叫用户的移动电话何时开机、 可以接通。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如下解决方案:
在一个解决方案中, 如果被叫用户的电话具有显示主叫用户号码 或记录语音信息的功能, 则被叫用户返回并看到未接来电或听到语音 消息, 可以回叫。
在另一个解决方案中, 如果被叫用户的移动电话具有记录其移动 电话关机期间的未接呼叫和 /或短信息(SMS )的功能, 则当其移动电 话开机时, 被叫用户看到未接呼叫和 /或短信息然后可以回叫。
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帮助主叫用户主动获知被叫用户何时可以 应答呼叫的方法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 提出了一种在通信终端中 通过检测用户是否可应答呼叫来自动处理未接呼叫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通信终端中用于处理未接呼 叫的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 a. 确定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是否可应 答呼叫; b. 在所述用户可以应答呼叫时, 获取因所述通信终端的用 户无法应答呼叫所造成的未接呼叫, 并重建所述呼叫。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提供了一种通信终端中用于处理未接呼 叫的装置, 其包括: 第一检测装置, 用于检测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是 否可以应答呼叫; 第一处理装置, 用于获取因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无 法接听所造成的未接呼叫, 并在所述用户可以接听时重建所述呼叫。
通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未接呼叫的方法及其装置, 可以使得 主叫用户及时的得知被叫用户何时可以应答呼叫的信息, 从而可以尽 快的恢复呼叫。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本发 明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 1为本发明的应用场景的总体视图;
图 2为根据本发明的处理通信终端的未接呼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 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处理通信终端的未接呼 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 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处理通信终端的未接呼 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 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处理通信终端的未接呼 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 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处理通信终端的未接呼 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 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处理通信终端的未接呼 叫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 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装置(见图 7 ) 的结构图;
图 9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装置(见图 7 ) 的结构图;
图 10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处理通信终端的未接 呼叫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 11为根据本发明结合现有通信系统的通信环境的总体视图; 图 12 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话的结构图; 图 1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 1为根据本发明的应用环境的总体视图, 其包括用户 2及其所 使用的通信终端 1、 电信网络 4及其中的网络设备 3。
根据本发明, 缺省地, 通信终端通过例如存储用户鉴别信息的方 式配置成与其用户绑定, 比如分配给某用户的办公电话或者某用户所 持有的移动电话。
图 2为根据本发明的处理通信终端的未接呼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 2,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当一个主叫用户发起一个呼 叫到用户 2的通信终端 1 , 而用户 2无法接听呼叫时, 处理未接呼叫 需要两个步骤。 首先在步骤 S1 中, 在用户 2的通信终端 1检测用户 2是否可以应答呼叫。 然后, 当用户 2 可以应答呼叫时, 在步骤 S2 中,该通信终端 1获取未接呼叫并重建这些未接呼叫。不失一般性地, 用户 2的通信终端 1可以是固定电话也可以是移动电话。
当通信终端 1是一个固定电话, 可能造成用户 2无法应答呼叫的 原因是用户 2远离该通信终端 1。 相应的, 用户 2是否可以应答呼叫 取决于用户 2是否距离该通信终端 1足够近。
图 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处理通信终端的未接呼 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 3, 具体过程如下所述。 首先在步骤 Si r 中, 通信终端 1检测用户 2是否距离其足够近。 在步骤 S12, 中判断 用户 2是否距离该通信终端 1足够近。 具体地, 步骤 Si r 还包括一 个检测步骤和一个比较步骤; 在检测步骤中, 通信终端 1检测接近的 人的特征信息; 在比较步骤中, 通信终端 1将检测到的特征信息与预 先保存的用户 2的特征信息作比较。 如果检测到的特征信息与预存的 用户 2的特征信息匹配, 则判定用户 2距离该通信终端 1足够近; 否 则, 判定用户 2远离该通信终端 1。 需要理解的是, 此处的人的特征 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这个人的体貌特征、 指纹或虹膜。
此外, 通信终端 1也可通过检测用户 2随身携带的无线 ID卡所 发射或反馈的包括其 ID信息的信号来判别该用户 2是否距离通信终 端 1足够近。 优选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 以此方式判断用户 2距离通信终端 1足够近的步骤还可通过检测用户 2与通信终端 1的 距离, 并将其与一个距离闹值进行比较来实现。 其中, 该距离阈值可 根据经验数值进行预先设定, 其可是一般人能够听到通信终端的振铃 声的正常距离。
关于步骤 S2,, 需要理解的是, 通信终端 1在这一步骤中获取的 未接呼叫, 既可以获取自网络设备 3, 也可以获取自该通信终端 1的 内部存储器。 对获取到的未接呼叫, 至少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重建呼 叫: 一种是当用户 2可以应答呼叫时, 对未接呼叫的主叫用户进行回 拨。 另一种方式是当用户 2可以应答呼叫时, 给未接呼叫的主叫用户 发送通知消息, 这里的通知消息包括但不限于短信息、 电子邮件或回 叫信号。
当通信终端 1是移动电话, 可能造成用户 2无法应答呼叫的原因 除上述用户 2远离移动电话 1外, 还包括该移动电话 1关机或不在服 务区。相应地,用户 2是否可以应答呼叫取决于其移动电话是否开机。 如图 4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用户 2的通信终端 1 在步骤 Sl,, 中开机; 然后在步骤 S2', 中, 该通信终端 1获取未接 呼叫并重建这些未接呼叫。 需要理解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用户 2的 通信终端 1最有可能从一个网络设备 3中获取未接呼叫, 因为在关机 情况下, 该通信终端 1无法记录未接呼叫。
有时候移动电话已经开机并接入服务区, 但用户 2远离其移动电 话。 此时, 用户 2是否可以应答呼叫还取决于用户 2是否距离其移动 电话足够近。
图 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处理通信终端的未接呼 叫的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 5 ,具体过程描述如下。首先在步骤 SU,,, 中, 用户 2的通信终端 1开机。 接着在步骤 S12,,, 中, 该通信终端 1检测用户 2的状态。 具体地, 步骤 S12,,, 还包括一个检测步骤和 一个比较步骤; 在检测步骤中检测接近该通信终端的人的特征信息, 这里所说的特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一个人的体貌特征、 指纹或虹膜; 在比较步骤中, 该通信终端将检测到的特征信息与预先保存的用户 2 的特征信息作比较。 在步骤 S13,,, 中, 通信终端 1根据步骤 S12,,, 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用户 2是否距离该通信终端 1足够近。 如果检测到 的特征信息与用户 2的特征信息匹配, 则判定用户 2距离其通信终端 1足够近, 并进到步骤 S2,,, 执行下一步处理; 否则, 判定用户 2远 离其通信终端 1 , 并回到步骤 S12,,, 再次检测。 此外, 通信终端 1 也可以采用前面所描述的检测用户 2随身携带的无线 ID卡所发射或 反馈的包括其 ID信息的信号的方法来判别该用户 2是否距离通信终 端 1足够近。 然后, 当用户 2距离其通信终端 1足够近时, 也即用户 2可以应答呼叫时, 在步骤 S2,,, 中, 通信终端 1获取未接呼叫并重 建这些未接呼叫。
图 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处理通信终端的未接 呼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 6, 具体过程描述如下。 首先在步骤 S11" " 中, 通信终端 1检测用户 2是否可以应答呼叫。 接着在步驟 S12" " 中根据检测结果做出判断。 如果用户 2不可应答呼叫, 则推 进到步骤 S3,,,,, 记录、 存储将要发生的未接呼叫 (如果有) 的有 关信息, 例如时间和主叫用户的识别信息等。 如果用户 2可以应答呼 叫, 则推进到步骤 S2,,,,, 通信终端 1获取在步骤 S3,,,, 中所存储 的未接呼叫并处理这些未接呼叫。 也就是, 在用户 2不可应答呼叫期 间记录、存储未接呼叫并在用户 2可以应答呼叫期间重建这些未接呼 叫。 这样, 有利的是, 仅重建那些由于用户不可应答呼叫造成的未接 呼叫。 需要理解的是, 在步骤 S3,,,, 中, 记录、 存储未接呼叫的有 关信息, 既可以是由一个网络设备 3来执行, 也可以是由该通信终端 1 自身来执行。 如果步驟 S3,,,, 中是由网络设备 3记录、 存储未接 呼叫, 则在步骤 S2,,,, 中通信终端 1从该网络设备 3获取这些未接 呼叫。 如果步骤 S3,,,, 中是由通信终端 1 自身记录、存储未接呼叫, 则在步骤 S2,,,, 中通信终端 1从内部存储器中获取这些未接呼叫。
图 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处理通信终端的未接呼 叫的装置的结构图。 用以处理通信终端的未接呼叫的呼叫处理设备 Ml置于用户 2的通信终端 1 中, 如图 7所示, 其包括第一检测装置 Mi l和第一处理装置 M12。 第一检测装置 Mi l可操作地用于检测用 户 2是否可以应答呼叫。 而当用户 2可以应答呼叫时, 第一处理装置 M12获取未接呼叫 (如果有) 并重建这些未接呼叫。
根据前面的描述, 第一处理装置 Mi l至少有两种可能的结构。 参考图 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检测装置 Mi l 包括一个第二检测装置 Ml 111、 一个比较装置 Ml 112和一个确定装 置 M1113。 这种结构可能用于固定电话中。
当一个人接近用户 2的通信终端 1, 第二检测装置 M1111检测这 个人的特征信息。 这里的特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人的体貌特征、 指紋 或虹膜。 接着由比较装置 M1112 将检测到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 用户 2的特征信息作比较。 然后由确定装置 M1113根据比较结果来 判断用户 2是否可以应答呼叫。 如果检测到的特征信息与用户 2的特 征信息相匹配, 则确定装置 M1113确定用户 2可以应答呼叫; 否则, 确定装置 M1113确定用户 2不可以应答呼叫。
此外, 还可以采用以下这种处理方式来判断用户 2是否可以应答 呼叫。 首先由第二检测装置 M 1111检测用户 2随身携带的无线 ID卡 所发射或反馈的包括其 ID信息的信号的强度。接着由比较装置 Ml 112 将检测到的信号强度与一个信号强度阈值作比较。该信号强度阈值可 计算地对应于一个距离阈值, 该距离阔值可根据经验数值进行预先设 定, 其可是一般人能够听到通信终端的振铃声的正常距离。 然后由确 定装置 M1113根据比较结果来判断用户 2是否可以应答呼叫。 如果 检测到的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装置 M1 U3确定用户 2 可以应答呼叫; 否则, 确定装置 M1113确定用户 2不可以应答呼叫。
参考图 9,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检测装置 Mi l 包括一个第三检测装置 M1121 和一个第二确定装置 M1122。 这种结 构可能用于移动电话中。
具体地,第三检测装置] VH 121可操作地用于检测用户 2的通信终 端 1是否开机工作。 接着, 第二确定装置 M1122根据检测结果可操 作地用于确定用户 2 是否可以应答呼叫。 如果第三检测装置 M1121 检测到用户 2的通信终端 1开机了, 则第二确定装置 M1122确定用 户 2可以应答呼叫。
有时通信终端 1 已经开机, 但是用户 2远离其通信终端 1, 则用 户 2仍然无法应答呼叫。 此时, 用户 2是否可以应答呼叫还取决于用 户 2距离其通信终端 1是否足够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检测装置 M 11还包括一个子检 测装置(图 9中未示出)用于检测用户 2是否距离其通信终端 1足够 近。 而第二确定装置 M1122判断用户 2是否可以应答呼叫时还应考 虑该子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 如果通信终端 1 已经开机并且用户 2距 离其足够近, 则第二确定装置 M1122确定用户 2可以应答呼叫; 否 则, 确定用户 2不可应答呼叫。
更具体地, 该子检测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二子检测装置、 一个子比 较装置和一个子确定装置。 第二子检测装置可操作地用于检测靠近通 信终端 1的人的特征信息; 子比较装置可操作地比较检测到的特征信 息和预先保存的用户 2的特征信息; 子确定装置可操作地用于根据比 较结杲确定用户 2是否距离其通信终端足够近。 或者还可以是: 第二 子检测装置可操作地用于检测用户 2随身携带的无线 ID卡所发射或 反馈的包括其 ID信息的信号的强度; 子比较装置可操作地将检测到 的信号强度与一个信号强度阈值作比较; 子确定装置可操作地用于根 据比较结果确定用户 2是否距离其通信终端 1足够近。
关于第一处理装置 M12, 需要理解的是, 未接呼叫既可以获取自 一个网络设备 3, 也可以获取自通信终端 1的内部存储器, 这取决于 最初这些未接呼叫保存在哪里。 在第一处理装置 M12 中, 至少有两 种方法可以用来重建未接呼叫。 一种是当用户 2可以应答呼叫时, 对 未接呼叫的主叫用户进行回拨。 另一种方式是当用户 2可以应答呼叫 时, 给未接呼叫的主叫用户发送通知消息, 这里的通知消息包括但不 限于短信息、 电子邮件或回叫信号。
图 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处理通信终端的未接 呼叫的装置的结构图。 用以处理通信终端的未接呼叫的呼叫处理装置 ΜΓ置于用户 2的通信终端 1 中, 如图中所示, 呼叫处理设备 ΜΓ 包括第一检测装置 Μ1 Γ、 第一处理装置 Μ12, 和记录装置 Μ13,。 前面描述的适用于第一检测装置 Mi l 的结构也均适用于这里的第一 检测装置 Μ1 Γ。 呼叫处理设备 ΜΓ 与呼叫处理设备 Ml相比, 最主 要的区别就在于记录装置 M13,, 该记录装置 M13' 可操作地用于当 用户 2无法应答呼叫时存储未接呼叫 (如有)的相关信息, 这里的相 关信息包括未接呼叫的时间和主叫用户的识别信息等。
具体地, 首先由第一检测装置 Μ1 Γ 检测用户 2是否可以应答呼 叫。 当用户 2 的状态由可以应答呼叫变为不可应答呼叫, 记录装置 M13' 开始记录可能产生的未接呼叫的相关信息。 而当用户 2的状态 由不可应答呼叫变为可以应答呼叫, 记录装置 M13, 停止记录, 而第 一处理装置 M12, 开始获取记录装置 M13, 中存储的未接呼叫的相关 信息, 并重建这些未接呼叫, 直到所有这些未接呼叫全部处理完毕或 者第一检测装置 Μ1 Γ检测到用户 2的状态再次由可以应答呼叫变为 不可应答呼叫时, 终止重建未接呼叫。 优选地, 当一个未接呼叫由第 一处理装置 M12, 重建之后, 其相关信息在记录装置 M13' 中删除。 这样, 有利的是, 仅有那些因为用户 2不可应答呼叫而造成的未接呼 叫得到重建。
如果用户 2的通信终端 1不能在用户 2无法应答呼叫期间记录未 接呼叫, 则呼叫处理设备 ΜΓ 包括第一检测装置 Μ1 Γ 和第一处理 装置 M12,。 而记录装置 M13, 的功能则由一个网络设备 3来实现。 具体地, 首先第一检测装置 Μ1 Γ 检测用户 2是否可以应答呼叫。 当 用户 2的状态由可以应答呼叫变为不可应答呼叫, 网络设备 3开始记 录可能产生的未接呼叫的相关信息。 而当用户 2的状态由不可应答呼 叫变为可以应答呼叫,该网络设备 3停止记录,而第一处理装置 M12, 开始获取该网絡设备 3中存储的未接呼叫的相关信息, 并重建这些未 接呼叫, 直到所有这些未接呼叫全部处理完毕或者第一检测装置 Μ1 Γ检测到用户 2的状态再次由可以应答呼叫变为不可应答呼叫时, 终止重建未接呼叫。 优选地, 当一个未接呼叫由第一处理装置 M12, 获取之后, 其相关信息在该网络设备 3中删除。 这样, 有利的是, 仅 有那些因为用户 2不可应答呼叫而造成的未接呼叫得到重建。
下面将结合图 11至图 13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两个通信终端的 具体实施例。
图 11 为根据本发明结合现有通信系统的通信环境的总体视图。 参考图 11, 通信网络包括 PSTN (公共电话交换网络) 网络 101、 移 动通信网络 102和用于 PSTN网络 101和移动网络 102之间通信服务 的 PSTN/Mobile通信网关 103。
PSTN网络 101 包括像发话端交换机 112和受话端交换机 114这 样的 PSTN交换机, 由用户 104和 108分别使用的电话机, 短信息服 务中心(SMSC ) 140和 144, PSTN短信息服务网关( SMS-GW ) 142。
移动通信网络 102包括发话端 MSC118和受话端 MSC124这样的 移动交换中心 (MSC ), 包括归属位置寄存器 120和 126 ( HLR ), 还 有拜访位置寄存器 122和 128 ( VLR ), 由用户 106和 110分別使用的 移动电话, 基站 (BS ) 116和 130, 短信息服务中心 132和 136, 短 信息服务 -网关移动交换中心 (SMS-GMSC ) 134。
图 12 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话的结构图。 用户 108是一个 PSTN电话用户,其所使用的电话是如图 12所示的固定电 话 T2, 其包括 MCU (微控制器单元) T218、 视频系统 Τ202、 脸部 识别系统 Τ210、 呼叫记录系统 T220、 SMS 自动发送系统 Τ224和显 示器 T216。
参考图 10, 视频系统 Τ202、 脸部识别系统 T210和 MCU T218 实现第一检测装置 Μ1 Γ 的功能, 更具体地, 第一检测装置 Μ1 Γ 采 用如图 8所示的结构, 视频系统 Τ202对应第二检测装置 M1111 , 脸 部识别系统 T210对应比较装置 M1 U2。 此外, 呼叫记录系统对应记 录装置 M13,, 而 SMS 自动发送系统 T224实现第一处理装置 M12, 的部分功能。
当用户 108远离电话机 T2, 视频系统 Τ202中的镜头 Τ204检测 到该用户无法接听电话, 然后视频系统 Τ202 发送该信息到 MCU T218 , 然后 MCU T218 发送 "备用" (Standby ) 状态信息到显示器 T216, 然后显示器 T216在屏幕上显示 "备用"。
在 "备用" 期间, 如果有呼叫用户 108的来电 (例如由用户 104 和 /或 106发起的呼叫),则微处理器单元 T218提示呼叫记录系统 T220 记录来电的主叫号码、 日期和时间, 呼叫记录系统 T220将该来电记 录成未接来电 T222。
当任何人接近电话 Τ2, 镜头 Τ204聚焦到其脸部并生成图象, 发 送该图象到 CMOS传感器 T206, CMOS传感器 T206将该图象转换 成电信号, 该电信号由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 该数字信号被发 到 DSP T208进行处理, 然后微处理器单元 T218控制 DSP T208发送 处理过的图象到脸部识别系统 T210。
脸部识别系统 T210接收到来自 DSP T208的图象,启动脸部识别 程序 T212以比较接收到的图象和用户 108 的预存或预扫描图象。
如果脸部识别程序 T212核对接收到的图象并非用户 108的, 则 发送 "状态未改变" 信息到微处理器单元 T218, 微处理器单元 T218 发送状态信息到显示器 Τ216,显示器 T216仍然在屏幕上显示"备用"。
如果脸部识别程序 T212核对接收到的图象是用户 108的, 也即 来人就是用户 108, 则脸部识别系统 T210发送 "状态改变" 信息到 MCU T218, MCU T218核对电话的当前状态为 "备用", 然后 MCU T218发送 "可用,, (激活)信息到显示器 Τ216, 显示器 T216在屏幕 上显示 "可用"。
随后, MCU T218提示 SMS自动发送系统 Τ224开始发送短信息, 然后 SMS 自动发送系统 Τ224从呼叫记录系统 Τ220中每个最新首条 未接来电 Τ222中读取主叫号码, 然后 SMS 自动发送系统 Τ224通过 交换机接入线 T226发送短信息到主叫用户, 提示: 用户 108可以接 听电话。 成功发送该短信息到主叫用户后, 从呼叫记录系统 T220中 删除与之相关的未接来电 T222。 SMS 自动发送系统 T224重复该读取 /发送 /删除操作, 直到短信发送到所有未接来电 T222的主叫用户。
然后, 主叫用户读取短信息, 得知用户 108可以接听电话, 就可 以马上呼叫用户 108。
可选地, 可以用一个自动回呼系统来代替 SMS 自动发送系统 T224。 由自动回呼系统对未接呼叫的主叫用户 (号码)进行回拨来代 替由 SMS自动发送系统 Τ224向主叫用户发送短信息。
在此基础之上, 还可以为固定电话 Τ2附加其他功能: 例如为保 护用户的私密性, 用户有权选择允许发送短信息给某些特定主叫号 码, 比如, 公司领导、 同事、 家人、 重要客户等等; 又例如可以通过 密码激活 SMS 自动发送系统 Τ224, 以避免其他人用被叫用户的照片 激活其功能。
图 13 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的结构 示意图。 用户 110是一个移动电话用户, 其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为如图 13 所示的移动电话 Μ4, 其包括天线系统 M402、 DSP (数字信号处 理器) M404、 MCU (微控制器单元) M406、 外围接口 M408、 SIM (用户识别模块) M410、 SMS 自动发送系统 M412、 存储器 M414、 键盘 M418、 LCD (液晶显示器) M420和电源 M422。
参考图 10, 第一检测装置 Μ1 Γ 的功能主要由 MCU M406实现, 而记录装置 M13, 的功能由一个网络设备来完成, 例如 MSC124 (参 见图 11 ), 而 SMS 自动发送系统 M412实现第一处理装置 M12, 的部 分功能。
当用户 110的移动电话 M4关机时, 无法建立通话。 关机期间, 服务于用户 110的移动电话 M4的受话端 MSC124保存每一到用户 110 的未接来电 (例如由用户 104和 /或 106发起的呼叫), 记录其主叫号 码、 日期和时间。
当用户 110 的移动电话 M4 开机, 移动电话 M4登记到受话端 MSC124, MSC124核实移动电话开机。 开机并登记到 MSC124之后, 移动电话 M4从 MSC 124获取所有未接来电的相关信息并存储到存储 器 M414。 然后, MCU M406提示短信息自动发送系统 M412开始发 送短信息, 然后短信息自动发送系统 M412从存储器 M414中的未接 来电 M416 (每个最新首条) 中读取主叫号码, 然后短信息自动发送 系统 M412发送短信息到主叫用户, 提示: 用户 110可以接听电话。 成功发送该短信息到主叫用户后, 从存储器 M414中删除与之相关的 未接来电 M416。 SMS 自动发送系统 M412重复该读取 /发送 /删除操 作, 直到短信发送到所有未接来电的主叫用户。
然后, 主叫用户读取短信息, 得知用户 110可以接听电话, 就可 以马上呼叫用户 110。
同样地, 前面描述的适用于固定电话 T2的附加功能也可以用于 移动电话 M4。
当然, 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实施例, 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 其实质的情况下,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 应的改变, 但这些相应的改变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通信终端中用于处理未接呼叫的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 a. 确定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是否可应答呼叫;
    b. 在所述用户可以应答呼叫时, 获取未接呼叫, 并重建所述未 接呼叫。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步骤 a还包括:
    检测接近所述通信终端的人的特征信息;
    比较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用户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 判断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是否可应答呼叫。
  3.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的 人的 ID或其体貌特征。
  4.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步骤 a还包括:
    检测所述通信终端是否开机;
    根据检测结果判定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是否可应答呼叫。
  5. 5. 根据权利要求 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步骤 b包括: 当所述用户可应答呼叫时, 对所述未接呼叫的主叫用户进行回 拨。
  6. 6. 根据权利要求 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步骤 b包括: 当所述用户可应答呼叫时, 发送通知消息给所述未接呼叫的主叫 用户, 提示: 所述用户可应答呼叫。
  7.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通知消息包括 SMS、 Email或回叫信号。
  8. 8. 根据权利要求 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步骤: 当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不可应答呼叫时, 存储未接呼叫的有关信 其中步骤 b仅获取和重建当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不可应答呼叫时 存储的未接呼叫。
  9. 9. 一种通信终端中用于处理未接呼叫的装置, 其包括:
    第一检测装置, 用于检测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是否可以应答呼 叫;
    第一处理装置, 用于获取未接呼叫, 并在所述用户可以接听时重 建所述呼叫。
  10. 10.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装置, 用于检测接近所述通信终端的人的特征信息; 比较装置, 用于比较所述特征信息和所述用户的预存特征信息; 判断装置,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 判断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是否可 以应答呼叫。
  11.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 人的 ID或其体貌特征。
  12. 12.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还用于 检测所述通信终端是否开机;
    如果所述通信终端开机, 判定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可以应答呼 叫, 否则, 判定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不可应答呼叫。
  13. 13. 根据权利要求 9-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 装置还用于当所述用户可以应答呼叫时, 对所述未接呼叫的主叫用户 进行回拨。
  14. 14. 根据权利要求 9-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处理 装置还用于当所述用户可以应答呼叫时, 发送通知消息给所述未接呼 叫的主叫用户, 提示: 所述用户可应答呼叫。
  15.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通知消息包括 SMS、 Email或回叫信息。
  16. 16. 根据权利要求 9-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还包括:
    记录装置, 用于当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无法应答呼叫时, 存储未 接呼叫的有关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仅获取并重建所述记录装置存储的未接 呼叫。
  17. 17. 一种通信终端设备, 其包括权利要求 10 - 16 中任一项所述 的装置。
CN2008801253043A 2008-03-18 2008-03-18 通信终端中自动处理未接呼叫的方法及其装置 Pending CN1019531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8/000533 WO2009114957A1 (zh) 2008-03-18 2008-03-18 通信终端中自动处理未接呼叫的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3142A true CN101953142A (zh) 2011-01-19

Family

ID=41090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53043A Pending CN101953142A (zh) 2008-03-18 2008-03-18 通信终端中自动处理未接呼叫的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21182A1 (zh)
EP (1) EP2264994A4 (zh)
JP (1) JP2011515932A (zh)
KR (1) KR101464951B1 (zh)
CN (1) CN101953142A (zh)
WO (1) WO20091149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96981B1 (en) * 2009-02-16 2013-04-03 Alcatel Lucent A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notifications for acknowledgement of missed calls
US8954177B2 (en) * 2011-06-01 2015-02-10 Apple Inc.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media device based upon whether a presentation device is currently being worn by a user
CN103188619A (zh) * 2011-12-28 2013-07-0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提醒用户呼叫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369116A (zh) * 2012-04-01 2013-10-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用户识别卡拨打被拒电话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183811A1 (en) 2012-06-08 2013-12-12 Lg Electronics Inc. Port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9648409B2 (en) 2012-07-12 2017-05-09 Apple Inc. Earphones with ear presence sensors
US20140146982A1 (en) 2012-11-29 2014-05-29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and Accessories with Media Streaming Control Features
US9049508B2 (en) 2012-11-29 2015-06-02 Apple Inc. Earphones with cable orientation sensors
US9344792B2 (en) 2012-11-29 2016-05-17 Apple Inc. Ear presence detection in noise cancelling earphones
CN103369136A (zh) * 2013-06-19 2013-10-23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提醒方法及终端
CN103916538A (zh) * 2014-03-24 2014-07-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通话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2558164B1 (ko) 2016-08-30 2023-07-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콜 백 알림 서비스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N106817482B (zh) * 2016-12-23 2020-05-22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拨打电话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6432A (zh) * 2003-01-06 2004-07-2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通信终端,通话转接服务器,通信服务提供系统和方法
CN1770803A (zh) * 2005-11-18 2006-05-10 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主叫用户获取被叫用户开机信息的方法
CN1791155A (zh) * 2004-12-15 2006-06-21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的再呼服务装置及方法
CN1946110A (zh) * 2006-11-21 2007-04-11 北京博为远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叫忙或无人应答自动回呼的系统和方法
CN101022469A (zh) * 2007-03-01 2007-08-22 任少华 具有用户识别和管理功能的固定电话机或集团电话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02817A (ja) * 1995-10-04 1997-04-15 Ricoh Co Ltd 通話端末装置
JPH11146460A (ja) * 1997-11-13 1999-05-28 Fujitsu Ltd 情報交換装置
US6169795B1 (en) * 1998-03-30 2001-01-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rnet telephony callback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JPH11341146A (ja) * 1998-05-29 1999-12-10 Sony Corp 電話機
US6711401B1 (en) * 1998-12-31 2004-03-23 At&T Corp. Wireless centrex call return
US6546096B1 (en) * 1999-08-25 2003-04-08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Proximity detector for initiating automatic callback
JP2001236324A (ja) * 2000-02-24 2001-08-31 Fujitsu Ltd バイオメトリクス情報による個人認証機能を有する携帯電子装置
US20020137552A1 (en) * 2001-03-20 2002-09-26 Cannon Joseph M. Indication unit for a portable wireless device
AU2002332414A1 (en) * 2001-07-12 2003-01-29 Atrua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confidence in a digital transaction
JP2005525012A (ja) * 2002-05-03 2005-08-18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移動式携帯装置
FI116438B (fi) * 2003-05-15 2005-11-15 Ilkka Kalervo Haukilahti Matkaviestimelle tulevien puhelujen käsitteleminen
US8068815B2 (en) * 2003-07-21 2011-11-29 Nokia Corporation Subscriber terminal for a radio system and an arrangement, a method and a computer program for presenting contact attempts to a subscriber terminal of a radio system
JP2006295554A (ja) * 2005-04-11 2006-10-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端末、プログラム、及び半導体集積回路
US8014760B2 (en) * 2006-09-06 2011-09-06 Apple Inc. Missed telephone call management for a portable multifunction device
EP2084890A4 (en) * 2006-10-29 2010-04-07 Neatcall Ltd METHOD AND SYSTEMS FOR ADJUSTING, DEVICE PLANNING, OPTIMIZING AND INTRODUCING PERSONAL COMMUNICATION, ADN PRIORIZATIO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6432A (zh) * 2003-01-06 2004-07-2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通信终端,通话转接服务器,通信服务提供系统和方法
CN1791155A (zh) * 2004-12-15 2006-06-21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的再呼服务装置及方法
CN1770803A (zh) * 2005-11-18 2006-05-10 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主叫用户获取被叫用户开机信息的方法
CN1946110A (zh) * 2006-11-21 2007-04-11 北京博为远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叫忙或无人应答自动回呼的系统和方法
CN101022469A (zh) * 2007-03-01 2007-08-22 任少华 具有用户识别和管理功能的固定电话机或集团电话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515932A (ja) 2011-05-19
EP2264994A4 (en) 2012-05-16
KR20100137514A (ko) 2010-12-30
WO2009114957A1 (zh) 2009-09-24
EP2264994A1 (en) 2010-12-22
US20110021182A1 (en) 2011-01-27
KR101464951B1 (ko) 2014-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3142A (zh) 通信终端中自动处理未接呼叫的方法及其装置
US8737589B2 (en) Method and phone terminal for diverting call
US717416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mages for caller identification over a mobile network
US2005009602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incoming call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7496187B2 (en) In-bound call directed telephone station and method of directing a telephone station based on an in-bound call
KR20060058758A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에서 수신 거부 방법
US8988478B2 (e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prompting service failure in the video telephone service
EP2025137B1 (en) Techniques for storing real-time voice messages in a caller's voicemail box
EP1484937A2 (en) User profile-based power up of a mobile unit for an incoming call
CN101616219A (zh) 一种呼叫处理方法及装置
US6963637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to capture a redialing sequence and to redial
KR100970350B1 (ko) 원 링 스팸 처리 방법 및 단말기
JP2007142792A (ja) 電話装置および着信動作制御方法
JP3604929B2 (ja) 通信装置
JP3827606B2 (ja) ボイスメールシステム
JP2002027093A (ja) 通信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電話サービス方法、情報記憶媒体
JP4362773B2 (ja) 送受話システム
KR100640939B1 (ko) 음성 사서함 시스템의 안내방송 과금 방법
KR100451195B1 (ko) 통화중 단문메시지 전송 방법
JP4007167B2 (ja) 携帯電話端末およびその接続制御方法
JP2006148312A (ja) 電話装置および着信方法
JP2005184373A (ja) 留守番応答機能付き電話機およびその接続制御方法
KR100721870B1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에서 음성 메세지를 이용한 호출 방법
JPH05136894A (ja) 指定呼留守番電話システム
JP2005269119A (ja) 交換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