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6432A - 通信终端,通话转接服务器,通信服务提供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通话转接服务器,通信服务提供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16432A
CN1516432A CNA031010024A CN03101002A CN1516432A CN 1516432 A CN1516432 A CN 1516432A CN A031010024 A CNA031010024 A CN A031010024A CN 03101002 A CN03101002 A CN 03101002A CN 1516432 A CN1516432 A CN 1516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er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orresponding re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010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荣耀
李伟
英春
陆薇
宋松
刘晓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riority to CNA031010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516432A/zh
Priority to AU2003290287A priority patent/AU2003290287A1/en
Priority to PCT/GB2003/005561 priority patent/WO2004062250A1/en
Priority to TW93100098A priority patent/TWI272826B/zh
Publication of CN1516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64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29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42/00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 H04M2242/30Determination of the location of a subscri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服务提供系统和方法,通话转接服务器以及通信终端。该通信服务系统能够随时地掌握用户的移动情况,从而在有呼叫该用户的来话的时候,用户能够利用身边的通信终端及时地接听电话。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能够感知其附近的用户信息。由于通信服务系统能够掌握用户的移动情况,因此能够及时地向用户转接其呼入电话。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办公环境和野外作业中的来话转接。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通话转接服务器,通信服务提供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尤其涉及根据用户的移动确定与该用户联系的通信终端的通信服务提供系统和方法,通话转接服务器,以及通信终端。
技术背景
在使用传统的固定电话网络,例如PSTN网络的时候,由于固定电话终端通常是位置固定的,因此如果某个固定电话终端的用户离开该电话终端,则有可能接不到打给他的电话。
现在已经出现了具有来话转接功能的电话,例如,当一个人要离开自己的办公室到另外一个房间的时候,事先将自己的联系方式设置为该另外一个房间的电话号码,然后以后再有电话呼入的时候,直接将呼入的电话转接到该另一个房间的电话上。这样保证了用户能够继续接收打给他的电话。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用户参与来设置转接的电话号码,因此操作起来比较麻烦。
另外,还有一种根据用户日常的工作日历分别设置不同的接听电话的自动转接系统,但是当用户临时改变计划的时候,这种自动转接系统就不再起作用。
因此,如果在固定电话网络中也象移动网络环境下一样,能够随时随地地找到用户,则将为用户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服务提供系统和方法,该通信服务系统能够随时地掌握用户的移动情况,从而在有呼叫该用户的来话的时候,用户能够利用身边的通信终端及时地接听电话。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该通信终端能够感知其附近的用户信息。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话转接服务器,其中该服务器实时地管理通信终端和该终端所服务的用户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包括,感知部分,用于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用户的识别信息;报知部分,用于向一个通话转接服务器发送该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和该用户的识别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话转接服务器,用于管理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该通话转接服务器包括:通信终端接口,用于从该多个通信终端中的一个接收该通信终端感知的进入其服务范围的用户信息;映射管理部分,用于根据所接收的信息确定该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映射存储部分,用于存储该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服务系统,包括通话转接服务器,用于管理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多个通信终端,每个通信终端包括,感知部分,用于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用户的识别信息;报知部分,用于向该通话转接服务器发送该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和该用户的识别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服务方法,用于包括一个通话转接服务器以及多个通信终端的服务提供系统中,该服务器管理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该方法包括步骤:在每个通信终端,该通信终端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用户的识别信息;向该通话转接服务器发送该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和该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通话转接服务器,根据所接收的报知信息确定该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包括,感知部分,用于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用户的识别信息;判断部分,判断该被感知的用户是否在该通信终端服务范围内;存储部分,存储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以及与该通信终端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收发部分,用于与该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进行通信;通话转接部分,用于根据所存储的对应关系,将对于某个用户的呼叫信息转接到相应的通信终端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服务系统,包括多个通信终端,每个通信终端包括,感知部分,用于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用户的识别信息;判断部分,判断该被感知的用户是否在该通信终端服务范围内;存储部分,存储多个用户和该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以及与该通信终端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收发部分,用于与该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进行通信;通话转接部分,用于根据所存储的对应关系,将对于某个用户的呼叫信息转接到相应的通信终端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服务方法,用于包括多个通信终端的服务提供系统中,在每个通信终端中保持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以及与其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该方法包括步骤:在每个通信终端,该通信终端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一个用户的识别信息;根据所感知的用户识别信息确定该用户和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更新所保持的该用户和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将该被更新的对应关系转发给其相邻的通信终端。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包括,感知部分,用于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用户的识别信息;判断部分,判断该被感知的用户是否在该通信终端服务范围内;存储部分,存储多个用户和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以及与该通信终端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收发部分,用于与该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进行通信;通话转接部分,用于根据所存储的对应关系,将对于某个用户的呼叫信息转接到相应的通信终端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服务系统,包括多个通信终端,每个通信终端包括,感知部分,用于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用户的识别信息;判断部分,判断该被感知的用户是否在该通信终端服务范围内;存储部分,存储多个用户和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以及与该通信终端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收发部分,用于与该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进行通信;通话转接部分,用于根据所存储的对应关系,将对于某个用户的呼叫信息转接到相应的通信终端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服务方法,用于包括多个通信终端的服务提供系统中,在每个通信终端中保持多个用户和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以及与其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该方法包括步骤:在每个通信终端,该通信终端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一个用户的识别信息;根据所感知的用户识别信息确定该用户和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更新所保持的该用户和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服务系统,包括通话转接服务器,用于管理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移动用户捕获网络,用于捕获该多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在于,由于通信服务系统能够掌握用户的移动情况,因此能够及时地向用户转接其呼入电话。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办公环境和野外作业中的来话转接。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他优点将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服务提供系统的概略方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服务提供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服务提供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服务提供系统的概略方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服务提供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服务提供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服务提供系统的概略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结合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服务系统的通话转接服务器101管理多个用户U1至Un和多个通信终端T1至Tm的对应关系。在所述实施例中,每个用户具有一个标识信息,每个通信终端具有一个标识信息。为了方便起见,该用户的标识信息例如是系统对外部宣称的该用户所使用的通信终端的识别号,该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例如也是由系统所分配的识别号。
当根据本发明的用户移动到某个通信终端服务范围的时候,该通话转接服务器101将记录下该用户的识别信息和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从而在有呼叫该用户的来话的时候,用户通过与其对应的通信终端来进行通话。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服务提供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如图所示,通话转接服务器101包括通话转接部分200,它与常规的交换机类似,用于将呼叫某个用户的电话转接到相应的通信终端。在本发明中,通话转接部分200通过查询映射存储部分202中所存储的用户和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来将某个用户的来话转接到相应的通信终端。通信终端接口206从多个通信终端接收关于用户和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映射管理部分204根据所接收的信息确定用户和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每个通信终端的感知部分212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用户的识别信息。报知部分210向通话转接服务器101发送该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和其所感知的用户的识别信息。通话部分214用于实现通常的电话的接入和呼出。
每个用户携带一个用户信息代理装置240,其中该用户信息代理装置240的存储装置2403中存储了该用户的识别信息,例如该用户所拥有的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该信息例如通过未图示的一个输入装置输入。而且该用户信息代理装置240将所存储的用户识别信息通过发送装置2401向外广播。
优选的,发送装置2401可以是任何已知的无线传感器或其组合,例如采用蓝牙或红外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等。采用相同技术的传感器相互之间通常能够互相感知。例如采用蓝牙技术的无线传感器能够感知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的其它采用蓝牙技术的无线传感器所广播的用户信息,反之亦然。具有这种无线传感器结构的代理装置尤其适用于在移动环境中广播用户的信息以被系统所掌握。
与之相对应,通信终端的感知部分212是具有接收发送装置2401所广播的信息的传感器。优选的,感知部分212可以是任何已知的各种无线传感器的组合,例如该感知部分212是采用蓝牙的无线传感器和采用红外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等的组合。这样,感知部分212可以同时兼容收集采用不同传感技术的用户信息代理装置240所广播的信息。
下面将介绍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服务提供方法。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服务提供方法的流程图。
假设此时用户A携带一个用户信息代理装置240移动到了通信终端T1的感知部分212的感知范围。
在步骤S300,用户A的信息代理装置240所广播的用户A的识别信息被通信终端T1的感知部分212所感知,并被其接收。
在步骤S302,感知部分212测量其与用户A之间的距离,设该距离为d。
在步骤S304,感知部分212将其接收的用户A的识别信息以及测量的距离d发送到报知部分210。
在步骤S306,报知部分210将该接收的用户A的识别信息以及测量的距离d以及该通信终端T1的识别信息,例如其识别号,送到通话转接服务器101的通信终端接口206。通信终端接口206将该接收的用户A的识别信息以及测量的距离d以及该通信终端T1的识别信息发送给映射管理部分204。
在步骤S310,映射管理部分204响应接收到上述信息,通过查询映射存储部分202中所存储的关于该用户A的记录判断该用户A是否发生了移动。该判断,例如通过判断为该用户A所存储的对应的用于接收通话服务的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与所接收的通信终端T1的识别信息相同来进行。
当判断为用户位置没有发生移动的时候,结束处理。
在判断为用户位置已经发生移动的时候,在步骤S312,映射管理部分204将所测量的距离d与一个预先存储的关于该通信终端T1的服务范围信息进行比较。当判断为距离d在通信终端T1的服务范围内时,在步骤S314,该映射管理部分204用所接收的通信终端T1的识别信息更新所保持的通信终端识别信息。否则结束处理。
通过上述处理,映射存储部分202将存储最新的用户A和通信终端T1的对应关系。
因此,当有呼叫该用户A的来话的时候,通话转接部分200将首先查询该映射存储部分202,从中读出当前用于为其提供通话服务的通信终端T1的识别信息,将来话转接到该对应的通信终端T1上供用户A接听。
因此,本发明能够在固定电话网络中随时为移动用户提供来话接入的服务。
但是请注意,上述进行距离测量的步骤不是必须的,也可以直接由通信终端将其所感知的用户信息报告给通话转接服务器,由该服务器在该通信终端以及其所感知的用户之间建立关联关系。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服务提供系统的概略方框图。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服务提供系统是仅由通信终端T1-Tm构成的。
在这种方式下,每个通信终端都保持了所有通信终端与其用户的对应关系。另外,在每个通信终端中,还保持了其邻近的其他终端的识别信息,这可以通过由所有的终端定期广播其自身的标识信息来获得。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服务提供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以通信终端T1为例,每个通信终端包括感知部分500,判断部分502,存储部分504,收发部分506和通话转接部分508。
感知部分500和第一实施例中的感知部分212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而且和第一实施例相同,第二实施例中用户通过用户信息代理装置240广播用户的识别信息。判断部分502判断被感知的用户是否在该通信终端的服务范围内。存储部分504预先存储多个用户和该系统中所有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以及与该通信终端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收发部分506与该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的收发部分进行通信。通话转接部分508根据所存储的对应关系,将对于某个用户的呼叫信息转接到相应的通信终端上。
下面结合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服务提供方法的流程图。
假设此时用户A携带一个用户信息代理装置240移动到了通信终端T1的感知部分500的感知范围。
在步骤S600,用户信息代理装置240所广播的用户识别信息被感知部分500所感知,并被其接收。
在步骤S602,感知部分500测量其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设该距离为d1。
在步骤S604,感知部分500将其接收的用户A的识别信息以及测量的距离d1发送到判断部分502。
在步骤S606,判断部分502通过查询存储部分504所存储的关于该用户A的记录判断该用户A是否发生了移动。该判断,例如通过判断与该用户A对应存储的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与所接收的通信终端T1的识别信息相同来进行。
当判断为用户位置没有发生移动的时候,结束处理。
在判断为用户位置已经发生移动的时候,在步骤S608,判断部分502将所测量的距离d1与预先存储的关于该通信终端T1的服务范围的信息进行比较。当判断为距离d1在通信终端T1的服务范围时,在步骤S610,该判断部分502用自己的通信终端T1的识别信息更新存储部分504中为该用户A所保持的通信终端识别信息。否则结束处理。
然后,在步骤S612,通信终端T1将被更新的用户A和通信终端T1的对应关系作为更新记录通过收发部分506发送给其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请求其更新相应的记录。
接收到更新记录的通信终端,通过一个没有图示的更新部分,首先判断该更新记录中包含的对应关系和自己保存的对应关系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终止处理;若不一致,则更新其自己的存储装置中的相应记录,然后再通过收发部分将更新记录发送给其邻近的除了发送该更新记录的通信终端外的其它通信终端,请求其更新相应的记录。
通过这种方式,所有的通信终端都保持了最新的用户和通信终端对应关系。
下面描述第二实施例的寻路处理过程。该寻路过程可以通过位于各通信终端中的通话转接部分来进行的。
当从一个通信终端例如T1呼叫用户X的时候,T1的通话转接部分将首先查询其存储部分,从中读出联系该用户X的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此时例如为TY。
然后该通信终端T1通过其所保持的邻近通信终端识别信息,判断该通信终端TY是否是T1的邻近的通信终端。当判断为是的时候,则确定联系用户X的路由为T1→TY。否则,若TY不是T1的邻近的通信终端,则通信终端T1向所有的邻近通信终端广播到TY的寻路请求。
收到寻路到TY的通信终端TX,通过其所保持的邻近通信终端识别信息,判断该通信终端TY是否是TX的邻近的通信终端。当判断为是的时候,则确定联系用户X的路由为TX→TY,并向请求方T1返回路由信息TX→TY。否则,若TY不是TX的邻近的通信终端,则通信终端TX向所有的除了请求方T1之外的其它邻近通信终端广播到TY的寻路请求。
其它通信终端进行同样寻路处理。
当通信终端TX从某个邻近的通信终端TZ接收到寻路到TY的信息,例如TZ→TW→...→TY之后,将自己的识别信息TX增加到该路由信息的头部,并将从自己到TY的路由信息TX→TZ→TW→...→TY返回给请求方T1。
最终,通信终端T1将得到若干条到TY的路由。通信终端T1然后可以根据某种选择策略来从所得到的路由中选择一条联系用户X的路由,该选择策略例如是选择最早接收到的路由,或者选择转接次数比较少的路由等。
然后,按照该路由信息,从通信终端T1开始,依次通过路由信息中所标识的通信终端的通话转接部分将话音转接到该对应的通信终端TY上供用户X接听。
可选的,只要用户X没有从通信终端TY处走开,则通信终端T1始终保持到TY的路由信息,从而在以后再从T1向用户X通信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该路由信息,而不再执行寻路操作,从而节省了处理过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进行记录更新的处理和进行寻路的处理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它的进行记录更新的操作和对被叫用户进行寻路的路由操作。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能够在固定电话网络中随时为移动用户提供来话接入的服务。
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每个通信终端都要保持所有终端和用户的对应关系。并且当用户移动时要更新相应的记录,因此系统的处理过程较为复杂。
第三实施例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第三实施例中,系统的结构与图5类似。只是每个通信终端的存储部分中所存储的不是所有通信终端和其用户的对应关系,而是仅保持了其自身与其服务范围内的用户的对应关系。但是,在第三实施例中,每个通信终端也保持其邻近的其他终端的识别信息,这可以通过由所有的终端定期广播其自身的标识信息来获得。
在第三实施例中,由于每个通信终端仅仅保存和自己对应的用户的标识信息,所以不用执行第二实施例中进行记录更新的过程。而只需在有呼叫用户的时候确定如何对用户进行寻路的问题。
下面对第三实施例的寻路过程进行描述。该寻路过程是通过由位于各通信终端中的通话转接部分来进行的。
当从一个通信终端例如T1呼叫用户X的时候,T1的通话转接部分通过收发部分向所有的邻近通信终端广播到用户X的寻路请求。
收到寻路到用户X的通信终端TX,通过其所保持的对应关系中的用户识别信息,判断该用户X是否是TX的用户。当判断为是的时候,则确定联系用户X的路由为TX,并向请求方T1返回路由信息TX。否则,若该用户X不是通信终端TX的用户,则通信终端TX向所有的除了请求方T1之外的其它邻近通信终端广播到用户X的寻路请求。
其它通信终端进行同样寻路处理。
当通信终端TX从某个邻近的通信终端TZ接收到寻路到用户X的信息,例如TZ→TW→...→TY之后,将自己的识别信息TX增加到该路由信息的头部,并将从自己到TY的路由信息TX→TZ→TW→...→TY返回给请求方T1。
最终,通信终端T1将得到若干条到用户X的路由。通信终端T1然后可以根据某种选择策略来从所得到的路由中选择一条联系用户X的路由,该选择策略例如是选择最早接收到的路由,或者选择转接次数比较少的路由等。
然后,按照该路由信息,从通信终端T1开始,依次通过路由信息中所标识的通信终端的通话转接部分将话音转接到该对应的通信终端TY上供用户X接听。
可选的,只要用户X没有从通信终端TY处走开,则通信终端T1始终保持到TY的路由信息,从而在以后再从T1向用户X通信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该路由信息,而不再执行寻路操作,从而节省了处理过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进行寻路的处理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对被叫用户进行寻路的路由操作。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相比,更节省存储空间,并且在用户移动的过程中不需要更新所有通信终端所保持的对应关系,因此处理更为简单。
以上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描述了根据用户携带的代理装置来感知用户的位置信息。下面将介绍的第四实施例将通过使用已有的用于检测移动用户的实时位置的信息系统来掌握与移动用户联系的位置信息。
图7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系统概略示意图。
其中通话转接服务器7包括移动用户位置管理器700,通信终端位置存储器702,映射管理部分704,映射存储部分706和通话转接部分708。
该通话转接服务器7从外部的移动用户捕获网络710,712...714等等接收它们所捕获的用户的当前位置。
该移动用户捕获网络710,712...714例如是安装在公司楼内的摄象机系统,公司的门禁系统等等。这些捕获网络能够通过捕获用户的当前的特征信息来了解用户当前的位置。例如摄象机系统通过利用安装在各个位置的摄象头拍摄到的移动用户的面部特征,以及该摄象机系统内部所保持的相应的摄像头的位置信息,来获知移动用户的准确位置。例如指纹阅读器具有感知谁触摸了它的能力,因此该指纹阅读器能够通过所捕获的移动用户信息,根据该指纹阅读器自己的位置信息,来确定该移动用户当前的位置。例如当一个员工通过使用自己的胸卡进入某个房间的时候,大楼的门禁系统通过获得该员工的胸卡信息能够得知该员工当前所进入的位置。另外,能够告之移动用户位置的其它已知网络都是这种捕获网络的例子。
因此代替使用代理装置来获知用户的位置信息,通话转接服务器7的移动用户位置管理器700通过从外部的移动用户捕获网络来获知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通信终端位置存储器702预先存储了公司内部的所有固定电话及其位置的对应关系信息。
当移动用户位置管理器700从外部的一个移动用户捕获网络接收到进入该网络中的移动用户识别信息以及其位置信息之后,将该接收到的信息通知给映射管理部分704。映射管理部分704根据通信终端位置存储器702中预先存储的公司内部的所有固定通信终端及其位置的对应关系,检索出与移动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对应的固定通信终端,从而在该移动用户和该固定电话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将其存储在映射存储部分706中。
通话转接部分708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通话转接部分200的操作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通过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能够利用已有的位置捕获网络来获知用户的移动位置信息,来确定与该用户联系的固定通信终端。
另外,上述各操作过程可以以存储在各种介质中的计算机可以执行的程序的方式实现。这些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存储器和存储单元,半导体设备,磁盘单元例如光、磁和磁光盘,以及其它适于存储信息的介质。
应该注意的是,上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虽然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仍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更而不超出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29)

1.一种通信终端,包括,
感知部分,用于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用户的识别信息;
报知部分,用于向一个通话转接服务器发送该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和该用户的识别信息。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知部分感知所述通信终端和所述用户的距离。
3.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知部分是一个无线传感器。
4.一种通话转接服务器,用于管理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话转接服务器包括:
通信终端接口,用于从所述多个通信终端中的一个接收该通信终端感知的进入其服务范围的用户信息;
映射管理部分,用于根据所接收的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映射存储部分,用于存储所述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5.一种通信服务系统,包括
通话转接服务器,用于管理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多个通信终端,每个通信终端包括,
感知部分,用于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用户的识别信息;
报知部分,用于向所述通话转接服务器发送该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和该用户的识别信息。
6.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话转接服务器包括:
通信终端接口,用于从所述多个通信终端接收报知的信息;
映射管理部分,用于根据所接收的报知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映射存储部分,用于存储所述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7.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知部分感知所述通信终端和所述用户的距离;
所述报知部分将所述感知的距离报知给所述映射管理部分;
所述映射管理部分根据预先存储的关于该通信终端的服务范围信息和所述距离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在所述通信终端服务范围内,并且在判断为在服务范围内的时候,在所述映射存储部分内保持该用户与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8.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的识别信息是由所述用户携带的一个用户信息代理装置广播的。
9.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代理装置包括,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用户的识别信息;
发送部分,用于广播该用户的识别信息。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部分是一个无线传感器,所述感知部分是一个无线传感器。
11.一种通信服务方法,用于包括一个通话转接服务器以及多个通信终端的服务提供系统中,该服务器管理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该方法包括步骤:
在每个通信终端,
该通信终端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用户的识别信息;
向所述通话转接服务器发送该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和该用户的识别信息,
在所述通话转接服务器,
根据所接收的报知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12.一种通信终端,包括,
感知部分,用于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用户的识别信息;
判断部分,判断所述被感知的用户是否在所述通信终端服务范围内;
存储部分,存储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以及与该通信终端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
收发部分,用于与该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通话转接部分,用于根据所存储的对应关系,将对于某个用户的呼叫信息转接到相应的通信终端上。
13.一种通信服务系统,包括
多个通信终端,每个通信终端包括,
感知部分,用于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用户的识别信息;
判断部分,判断所述被感知的用户是否在所述通信终端服务范围内;
存储部分,存储多个用户和该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以及与该通信终端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
收发部分,用于与该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通话转接部分,用于根据所存储的对应关系,将对于某个用户的呼叫信息转接到相应的通信终端上。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知部分感知所述通信终端和所述用户的距离;
所述判断部分根据预先存储的关于该通信终端的服务范围信息和所述距离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在所述通信终端服务范围内,并且在服务范围内的时候更新在所述存储部分内所保持的该用户与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所述收发部分将该被更新用户与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作为更新信息发送给其邻近的通信终端,
所述每个通信终端还包括一个更新部分,用于根据所接收的更新信息更新位于该每个通信终端中的存储部分中的相应的对应关系,
所述更新部分通过相应的收发部分将该更新信息发送给除了发送该更新信息的通信终端的所有其它邻近的通信终端。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话转接部分,响应一个用户呼叫信息,根据所存储的对应关系,确定联系该用户的通信终端,以及到该通信终端的路由信息。
16.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的识别信息是由所述用户携带的一个用户信息代理装置广播的。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代理装置包括,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用户的识别信息;
发送部分,用于广播该用户的识别信息。
18.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部分是一个无线传感器,所述感知部分是一个无线传感器。
19.一种通信服务方法,用于包括多个通信终端的服务提供系统中,在每个通信终端中保持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以及与其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该方法包括步骤:
在每个通信终端,
该通信终端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一个用户的识别信息;
根据所感知的用户识别信息确定该用户和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更新所保持的所述用户和所述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被更新的对应关系转发给其相邻的通信终端。
20.一种通信终端,包括,
感知部分,用于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用户的识别信息;
判断部分,判断所述被感知的用户是否在所述通信终端服务范围内;
存储部分,存储多个用户和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以及与该通信终端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
收发部分,用于与该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通话转接部分,用于根据所存储的对应关系,将对于某个用户的呼叫信息转接到相应的通信终端上。
21.一种通信服务系统,包括
多个通信终端,每个通信终端包括,
感知部分,用于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用户的识别信息;
判断部分,判断所述被感知的用户是否在所述通信终端服务范围内;
存储部分,存储多个用户和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以及与该通信终端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
收发部分,用于与该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通话转接部分,用于根据所存储的对应关系,将对于某个用户的呼叫信息转接到相应的通信终端上。
22.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知部分感知所述通信终端和所述用户的距离;
所述判断部分根据预先存储的关于该通信终端的服务范围信息和所述距离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在所述通信终端服务范围内,并且在服务范围内的时候更新在所述存储部分内所保持的该用户与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23.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话转接部分,响应一个用户呼叫信息,根据所存储的对应关系,确定联系该用户的通信终端,以及到该通信终端的路由信息。
24.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的识别信息是由所述用户携带的一个用户信息代理装置广播的。
25.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代理装置包括,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用户的识别信息;
发送部分,用于广播该用户的识别信息。
26.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部分是一个无线传感器,所述感知部分是一个无线传感器。
27.一种通信服务方法,用于包括多个通信终端的服务提供系统中,在每个通信终端中保持多个用户和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以及与其邻近的其它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该方法包括步骤:
在每个通信终端,
该通信终端接收进入其感知范围内的一个用户的识别信息;
根据所感知的用户识别信息确定该用户和该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更新所保持的所述用户和所述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28.一种通信服务系统,包括
通话转接服务器,用于管理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移动用户捕获网络,用于捕获该多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29.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话转接服务器包括:
移动用户位置管理器,用于从所述移动用户捕获网络接收进入该移动用户捕获网络的一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通信终端位置存储器,预先存储该多个通信终端的位置信息;
映射管理部分,用于根据所接收的用户位置信息确定与该用户联系的通信终端;
映射存储部分,用于存储该多个用户和多个通信终端的对应关系。
CNA031010024A 2003-01-06 2003-01-06 通信终端,通话转接服务器,通信服务提供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5164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031010024A CN1516432A (zh) 2003-01-06 2003-01-06 通信终端,通话转接服务器,通信服务提供系统和方法
AU2003290287A AU2003290287A1 (en) 2003-01-06 2003-12-19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all transferring server, communication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and method
PCT/GB2003/005561 WO2004062250A1 (en) 2003-01-06 2003-12-19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all transferring server, communication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and method
TW93100098A TWI272826B (en) 2003-01-06 2004-01-02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all transferring server, communication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and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031010024A CN1516432A (zh) 2003-01-06 2003-01-06 通信终端,通话转接服务器,通信服务提供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6432A true CN1516432A (zh) 2004-07-28

Family

ID=32686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010024A Pending CN1516432A (zh) 2003-01-06 2003-01-06 通信终端,通话转接服务器,通信服务提供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1516432A (zh)
AU (1) AU2003290287A1 (zh)
TW (1) TWI272826B (zh)
WO (1) WO2004062250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7942A (zh) * 2008-04-23 2009-10-2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电话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位置信息服务器和电话交换机
WO2010099657A1 (zh) * 2009-03-04 2010-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953142A (zh) * 2008-03-18 2011-01-19 朗讯科技公司 通信终端中自动处理未接呼叫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109259A (zh) * 2010-07-01 2013-05-15 以谢·白南斯托克 位置感知移动连接及信息交换系统
CN104685960A (zh) * 2012-08-01 2015-06-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通信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4730952A (zh) * 2015-01-20 2015-06-24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输出方法及控制设备
CN105074658A (zh) * 2013-02-08 2015-11-18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提供设备特定更新的普遍服务
CN107707506A (zh) * 2016-08-08 2018-02-16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接业务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8182790A (zh) * 2017-12-20 2018-06-19 南京嘉谷初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单位司法监控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5636A (en) * 1991-06-28 1994-05-24 Network Access Corporation Personal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A2076434C (en) * 1991-10-09 1996-07-02 Gary Joe Grimes Incoming communications forwarding technique utilizing a called party location indicator
US6446127B1 (en) * 1998-10-30 2002-09-03 3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 mobility services on a telephony network
US6725045B2 (en) * 2000-07-05 2004-04-20 Virtual Extension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personal units, notifying called parties of incoming calls and automatically routing calls to desired telephone stations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3142A (zh) * 2008-03-18 2011-01-19 朗讯科技公司 通信终端中自动处理未接呼叫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567942A (zh) * 2008-04-23 2009-10-2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电话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位置信息服务器和电话交换机
WO2010099657A1 (zh) * 2009-03-04 2010-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109259A (zh) * 2010-07-01 2013-05-15 以谢·白南斯托克 位置感知移动连接及信息交换系统
CN104685960A (zh) * 2012-08-01 2015-06-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通信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4685960B (zh) * 2012-08-01 2018-07-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通信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5074658A (zh) * 2013-02-08 2015-11-18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提供设备特定更新的普遍服务
CN105074658B (zh) * 2013-02-08 2018-12-28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提供设备特定更新的普遍服务
CN104730952A (zh) * 2015-01-20 2015-06-24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输出方法及控制设备
CN104730952B (zh) * 2015-01-20 2018-01-09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输出方法及控制设备
CN107707506A (zh) * 2016-08-08 2018-02-16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接业务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8182790A (zh) * 2017-12-20 2018-06-19 南京嘉谷初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单位司法监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062250A1 (en) 2004-07-22
AU2003290287A1 (en) 2004-07-29
TW200524388A (en) 2005-07-16
TWI272826B (en) 200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5917C (zh) 可以感知用户周围环境的消息传递系统和方法
CN1148936C (zh) 允许临时使用电话号码的设备和方法
CN1199507C (zh) 便携式通信终端及其自动应答方法
CN1199426C (zh) 存储内部电话和移动电话的电话呼叫内容的数据记录系统
US1011679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earning call analysis
CN1917709A (zh) 通信控制设备和通信控制系统
CN1516432A (zh) 通信终端,通话转接服务器,通信服务提供系统和方法
CN105791610A (zh) 企业即时语音通信方法、装置及所应用的电子设备
CN102273235A (zh) 来电转接功能的设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268144C (zh)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呼叫代接系统和方法
CN1933508A (zh) 便携终端的来电限制装置及方法
CN102238261A (zh) 一种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3241C (zh) 网络号码管理系统和交换机
CN1195357C (zh) 开放式位置管理设备,开放式位置管理系统和方法
JP4408260B2 (ja) 顧客対応支援方法及び顧客対応支援システム
CN1820491A (zh) 电话系统
JP2004364312A (ja) 遠距離通信番号を決定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708076A (zh) 实现远程同声翻译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419776A (zh) 用于由规定语言通信的系统的服务器、终端及通信方法
CN1642207A (zh) 在呈现业务中实现普通电话点击拨号的方法及系统
CN1842105A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程序存储介质
CN1210906C (zh) 具蓝牙功能的私用交换机系统和私用型交换机
CN1870768A (zh) 下一代网络中虚拟用户交换机群用户拨号控制方法
KR20050026678A (ko) 수신자단말기의 상태정보의 제공기능을 구비한이동통신단말기, 그리고, 수신자단말기의 상태정보제공시스템 및 방법
JP3336988B2 (ja) 代表群着信方法および代表群着信装置、並びに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