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8261A - 一种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8261A
CN102238261A CN2010101523906A CN201010152390A CN102238261A CN 102238261 A CN102238261 A CN 102238261A CN 2010101523906 A CN2010101523906 A CN 2010101523906A CN 201010152390 A CN201010152390 A CN 201010152390A CN 102238261 A CN102238261 A CN 102238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 request
calling party
inventory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23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1523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382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38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82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接收一个呼叫请求;b.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预定条件;以及c.若所述呼叫请求符合预定条件,则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相应的控制装置。运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向呼叫方反馈被呼叫方的虚拟“关机”状态,从而被呼叫方可以礼貌地拒绝大部分来电请求,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控制系统,尤其是通话请求信息的控制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手机的普及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家人、朋友、同事间的沟通交流也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一个电话就能随时联系到对方。用户通过开/关机便可以实现针对全部通话请求进行接受或不接受,也就是说,在开机时用户可以及时知道有谁向其拨打电话,而在关机时用户可以不受来电的打扰。但其中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方面若将手机保持在关闭状态,则用户将无法及时知道重要的来电。例如,当工作中和同事开会的时候、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在晚上休息的时候等特殊情况下,人们常常会关机,这样可能会错过一些比较重要的电话和信息,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另一方面若将手机保持在开机状态,则用户又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在休息时不想接听同事的电话或者在深夜因为陌生人打错了电话而被惊醒,把手机关掉又怕家人或者朋友有急事找,所以为此非常为难。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移动推出了一种“来电提醒”的业务,即当移动用户的手机处于关机或不在服务区而无法接听电话的时候,则在该期间内所有的来电信息(包括主叫号码、呼叫时间等信息)将以短信方式发送给该用户。但是,即时使用了所述“来电提醒”业务,用户也无法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来电信息,尤其对于一些很重要的来电,可能会由于没有及时收到而耽误了大事。
因此,有必要为手机用户提供一种针对不同的来电有选择性“关机”的方案,所谓“关机”优选地是指用户手机的一种虚拟的移动台客户状态,在该虚拟状态下用户可以免受大多数来电的打扰,同时也能随时接听到一些例如比较重要的用户想接听的电话,从而能够为用户排除上述问题所带来的困扰,进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的在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处于特定的状态下只接听部分来电请求的控制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接收一个呼叫请求;步骤b.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预定条件;以及步骤c.若所述呼叫请求符合预定条件,则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接收装置,其用于接收一个呼叫请求;第一判断装置,其用于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预定条件;以及第一处理装置,其用于当所述呼叫请求符合预定条件时,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
本发明通过在后台服务系统或者移动终端上设定一个或者多个接听用户的列表,使得在移动终端处于某种特定的状态下,实现只对属于所述列表的呼叫方所发出的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运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对移动用户的来电请求进行过滤,使得移动用户可以避免让呼叫方得知其真实的开/关机状态,取而代之的是向大部分呼叫方反馈移动用户自己所设定的虚拟的开/关机状态,仅对属于所述列表中的呼叫方提供其真实的开/关机状态。本发明可以实现移动终端在处于虚拟“关机”状态下可以礼貌地拒绝大部分来电请求,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的网络拓扑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执行步骤S210,接收一个呼叫请求。具体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接收呼叫请求的过程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例如GSM系统)来接收所述呼叫方发出的所述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包括基站子系统(BSS),网路子系统(NSS)以及操作支持子系统(OSS)等子系统(如图4中所示)。更为具体地,所述接收一个呼叫请求的过程可以由网路子系统中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来完成,通过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VLR)以及鉴权中心(AUC)可以获取并处理呼叫请求的全部数据信息。例如,假设所述呼叫方在某一VLR所控制的区域内,这样通过该VLR可以从所述呼叫方的移动终端所属的HLR中获取并存储必要的数据信息,例如,当所述呼叫方通过移动终端发出了一个呼叫请求时,所述VLR将获取所述呼叫方用户的电话号码、所处地域、呼叫时间以及被呼叫方的电话号码等信息。优选地,所述呼叫请求包括所述呼叫方的标识信息(例如移动终端的号码)以及被呼叫方的标识信息。
然后,执行步骤S211,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属于第一时间段。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第一时间段在本发明中是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中的一种优选的判断依据,是决定移动台是否启动虚拟“关机”状态的一个前提条件。
具体地,例如,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可以由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进行编辑并发送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或者称之为移动服务商)。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用户可以将所希望设定的时间段(即所述第一时间段)通过短信的方式来编辑。相应地,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可以为移动用户提供一个特定的号码,移动用户只需要将所述第一时间段信息按照指定的格式来编辑并发送,那么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该信息就能发送到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
又例如,所述移动用户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该第一时间段信息发送给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在一个优选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设置相应的控制软件程序。具体地,其可以为移动用户提供一个设置所述第一时间段信息的操作界面,该移动用户可以根据所述操作界面上的提示要求完成第一时间段的编辑和设置。进一步地,当移动用户设置完成后(例如,点击了“确认”或者“发送”等按钮),其所设置的第一时间段信息就能被发送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
进一步地,在所述控制软件程序中,还可以为移动用户提供多个时间段,用户可以从中选择任一个时间段确定为所述第一时间段。具体地,所述移动服务商的服务系统可以优选地根据该移动用户发出的操作指令确定所述第一时间段;或者将多个时间段发送给移动用户,由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确定所述第一时间段后将选择结果反馈给所述移动服务商的服务系统。更为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结合现有技术变化出更多的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又例如,用户可以登录所述移动服务商提供的服务系统,并通过该系统输入设置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具体时间起点与终点,例如,用户可以将所述第一时间段设置为00:00至06:00,以便在晚间开启所述“虚拟”关机的功能。
更进一步地,若所述步骤S211的判断结果为否定的,即当前时间不属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则接下来进入步骤S213,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具体地,所述接续处理过程可以由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来完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相应的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所述接续处理过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在此不予赘述。若所述步骤S211的判断结果为肯定的,即当前时间属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则接下来进入步骤S212,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预设条件,换句话说,向所述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提供虚拟“关机”状态的服务。
其中,在所述步骤S212中,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具体地,所述预设条件优选地可以由所述移动用户(这里指被呼叫方)在移动终端上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该预设条件可以被保存在该移动终端的存储器内(例如,手机SIM卡或者存储卡)。然后,当移动通信服务系统接收到所述呼叫请求时,将根据所述呼叫请求信息(包括被呼叫方标识信息等)获取所述被呼叫方移动终端上设置的预设条件。接着,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将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判断该呼叫请求信息(主要指呼叫方标识信息)是否符合该预设条件。进一步地,其具体实施过程将在图2所述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在此不予赘述。而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预设条件可以预先存储在所述移动服务商的服务系统中,所述服务系统接收到所述呼叫请求信息后对其进行判断是否符合所述预定条件。
进一步地,若所述步骤S212的判断结果为肯定的,即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预设条件,则接下来进入步骤S213,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若所述步骤S212的判断结果为否定的,即所述呼叫请求不符合所述预设条件,则接下来进入步骤S214,向呼叫方反馈被呼叫方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
其中,在步骤S213中,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具体地,对于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所述呼叫请求而言,其得到的被呼叫方的开/关机状态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如果被呼叫方处于开机状态,则被呼叫方可以正常地及时接听到所述呼叫方的来电请求。所述呼叫请求的接续处理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服务系统来完成。例如,以GSM系统为例,通过移动业务中心(MSC)可以对所述接续进行处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所述接续处理过程,在此不予赘述。
其中,在所述步骤S214中,具体地,其中所述虚拟客户状态信息不是所述被呼叫方的真实的客户状态信息。例如,所述反馈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优选地可以是“关机”、“不在服务区”以及“通话中”,相应地,可以向所述呼叫方反馈“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您拨打的用户正在通话中”等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虚拟客户状态信息可以由被呼叫方预先设定,例如,移动用户在设定所述预设条件时,可以设置当所述呼叫请求不符合所述预设条件时想要反馈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
然后,执行步骤S215,记录呼叫方的呼叫信息。具体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可以在接收到呼叫请求时,记录下该呼叫方的呼叫信息,包括呼叫方的标识信息、呼叫时间、呼叫次数等信息。例如,当移动用户(主叫方)向所述被呼叫方发出呼叫请求时,通过该主叫方所在VLR可以向该移动终端的所属的HLR获取该主叫方相应的呼叫标识信息以及为所述主叫方与被呼叫方之间提供建立呼叫接续的必要信息。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现有的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上述过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在此不予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所述步骤S211可以变化为:判断被呼叫方的工作模式是否属于第一工作模式,具体地,针对移动终端,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可以包括静音模式、会议模式、户外模式以及用户自己设定的特殊模式等。具体地,在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可以通过动态数据库记录其所控制区域内各个移动终端的状态工作模式信息,当用户改变其移动终端的工作模式时,所述动态数据库可以随时记录下所述工作模式的变化情况,并实时更新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工作模式信息。更为具体地,在所述动态数据库中可以为移动终端的各个工作模式设置相对应的标识符,例如,静音模式关机状态对应标识符为“0”、会议模式开机状态(空闲)对应标识符为“1”、户外模式开机状态(通话中)对应的标识符为“2”、静音模式对应的标识符为“3”、会议模式对应的标识符为“4”等等,在此不予赘述。进一步地,当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发生改变时,通过移动终端上的通信模块可以将所述状态(即工作模式)所对应的标识符信息发送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更准确地说是所述动态数据库中),相应地,所述动态数据库将即时地更新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模式。而在一个变化例中,当接收到所述呼叫请求后,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向所述被呼叫方发送用于询问其工作模式的询问信息,并根据被呼叫方的反馈确定其所处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地,若所述判断结果是肯定的,即所述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的工作模式属于第一工作模式,则执行步骤S212,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其具体实施过程可参考相关步骤的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而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否定的,即该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的工作模式不属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则执行步骤S213,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化例中,所述步骤S211可以变化为:判断被呼叫方的所在位置是否属于第一位置。具体地,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可以根据所述被呼叫方的标识信息,通过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VLR)获取该被呼叫方的所在地域信息(即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更为具体地,在所述网路子系统(NSS)中包括多个VLR,其分别控制一个区域内所有移动终端与移动终端(或者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之间的接续处理任务,还存储着进入其控制区域内已登记的移动用户相关信息。而一旦所述移动用户离开某一VLR所在的控制区域后,则重新在另一个VLR进行登记,原VLR将取消临时记录的该移动用户数据。这样通过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在VLR中所包含位置信息就可以获取到被呼叫方所在的位置。例如优选地,可以将被呼叫方的归属地之外的区域作为所述第一位置,例如,所述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具体为移动用户标识信息)所属的HLR为上海,那么当该移动用户出差或者出去旅游时,其携带的移动终端将进入到新的VLR控制区域内(即所述区域不在上海,例如为北京),所述VLR可以从该移动终端所属的HLR中获取其归属地信息,当所述VLR控制区域信息与所述HLR所属的地域信息不相匹配时,即可判断所述被呼叫方所在的位置属于第一位置(即不在该移动终端的归属地位置);反之,则可以判断所述被呼叫方所在的位置不属于第一位置。这样的方案可以允许用户在出差工作时及时接听到全部电话,而在出差回到上海休息时礼貌地拒绝大部分电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料信息来理解并实现上述过程,在此不予赘述。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变化出更多的判断依据,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在此不予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化例中,所述步骤S211可以被省略,即默认所述被呼叫方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换句话说就是假设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判断结果为肯定的,具体包括当前时间处于所述第一时间段或者所述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或者所述被呼叫方所在的位置属于所述第一位置等。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所述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已经开启所述虚拟“关机”状态,进一步地,将执行所述步骤S212,判断呼叫方发出的呼叫请求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以及相应地后续步骤,在此不予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化例中,所述步骤S215可以被省略,即不执行所述记录呼叫方的呼叫信息。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情况是在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记录下所述呼叫方的呼叫信息,但不再向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反馈所述呼叫方的呼叫信息,换句话说,就是被呼叫方不知道该呼叫方向其发出过呼叫请求。另一种情况是在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也不再记录所述呼叫方的呼叫信息,即当接收到所述呼叫请求后,经过判断其不符合所述预设条件,则向呼叫方反馈被呼叫方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然后直接释放接收到的所述呼叫请求信息,换句话说就是所述呼叫请求直接被移动通信服务系统所屏蔽。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所述图1中所述步骤S212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执行步骤S220,建立若干备选菜单。其中,所述备选菜单可以由移动用户(具体地指被呼叫方)对其通讯录上所有联系人的电话号码进行归类来建立。例如,可以根据所述联系人与机主的关系(比如按照亲人、同学、同事以及陌生人等关系类别)来分类并相应地建立备选菜单。又例如,还可以由移动用户根据与其平时联系的频繁程度来将各个联系人进行分类建立备选菜单,比如将一些比较重要的联系人或者经常通话的联系人归类到一个备选菜单中。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移动用户(具体指被呼叫方)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软件(例如,手机过滤来电软件)建立所述若干个备选菜单。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结合现有技术变化出更多的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然后,执行步骤S221,将其中一备选菜单确定为所述第一清单。具体地,所述移动用户可以将建立的若干个备选菜单设置不同的启用条件。例如,当所述移动用户的移动终端处于会议模式时,相应地,可以设置所述“同事”这一类别的备选菜单为所述第一清单。又例如,当前时间处于夜间休息时(比如0:00-6:00这段时间),相应地,可以设置所述“家人”或者列入“比较重要”类别的备选菜单作为所述第一清单。又例如,当所述移动用户不在本地时(具体可以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VLR和该移动终端所属的HLR的信息来判断),相应地,可以设置所述“同事”或者“客户”类别的备选菜单作为所述第一清单。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移动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场景选择合适的备选菜单作为所述第一清单,在此不予赘述。
接着,执行步骤S222,向一后台服务系统发送所述第一清单。其中,所述后台服务系统优选地可以是移动通信服务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可以设置相应的动态数据库(或者存储器)来记录其所控制区域内的所有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一清单。具体地,所述动态数据库可以为每一个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注册过的移动用户终端创建一个数据记录用于保存所述第一清单,并且可以根据该移动用户的设置随时更新相应的数据记录。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发送所述第一清单。具体地,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述移动终端的软件上设置一个“发送所述第一清单”的选项,相应地,所述移动用户可以在建立若干个备选菜单并设置了所述第一清单后,通过所述发送选项可以实现将该第一清单发送到后台服务系统中(即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更为具体地,所述发送第一清单的具体内容至少包括该移动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可以通过其所属的HLR中获取)以及所述第一清单的详细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清单中各个联系人的号码),当该移动用户选择了所述发送选项后,上述信息将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及所述后台服务系统)。然后,在移动通信服务系统端可以提取该移动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并将其设置的所述第一清单的内容保存在该用户识别信息相对应的数据记录中。
又例如,本步骤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首先,该移动用户通过所述移动终端上的软件建立若干备选菜单,并将其中一备选菜单确定为第一清单,相应地,所述第一菜单将被保存在该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例如,手机SIM卡)。然后,当移动通信服务系统接收到一个该移动用户的呼叫请求时,可以通过所述呼叫请求信息中包含的被呼叫方的标识信息获取该移动终端存储器中所保存的第一清单。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其他现有技术来实现本步骤所述的过程,在此不予赘述。
然后,执行步骤S223,判断发起呼叫请求的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本步骤的所述判断过程优选地在所述后台服务系统(即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完成。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接收到的呼叫请求信息中至少包含呼叫方的标识信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该呼叫方的号码)以及被呼叫方的标识信息(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所述被呼叫方的号码)。然后,根据所述被呼叫方的标识信息可以获取到该移动用户(被呼叫方)预先发送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的所述第一清单,进一步地,可以通过数据库查询的方式(例如,SQL语句)来查找所述第一清单中是否包括所述呼叫方的标识信息。进一步地,若所述步骤S223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即发起呼叫请求的呼叫方属于所述第一清单,则接下来进入步骤S226,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预设条件。
若所述步骤S223的判断结果是否定的,即发起呼叫请求的呼叫方不属于所述第一清单,则接下来进入步骤S224,确定所述呼叫方的呼叫累计次数。具体地,可以在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设定在一段时间内统计来自同一移动终端的呼叫请求(具体指该呼叫方向同一被呼叫方发出呼叫请求)的次数,优选地,在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可以设置一个数据库(优选地为缓存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呼叫累计次数信息。例如,当所述发出呼叫请求的呼叫方不属于第一清单时,则启用所述缓存数据库,将本次呼叫请求信息(包括呼叫方的标识信息、呼叫时间、被呼叫方标识信息等)记录在所述缓存数据库中。然后,当该呼叫方再次发出呼叫请求时,相类似地,所述呼叫请求信息将被记录到所述缓存数据库中,以此类推。进一步地,所述缓存数据库可以设定一个缓存的时间(例如,30分钟),即从接收到所述呼叫请求信息(这里指不属于所述第一清单的呼叫方发出的呼叫请求信息)开始的30分钟内,统计所述呼叫请求信息发生的次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确定所述呼叫方的呼叫累计次数可以对上述记录在缓存数据库中数据记录运用相关的数据库统计函数(例如,count函数)来统计得出,在此不予赘述。
然后,执行步骤S225,判断所述累计呼叫次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具体地,所述第一阈值可以由后台服务系统(即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来确定,例如,可以确定在所述时间内(例如,30分钟)将第一阈值设定为5次。结合上述步骤S224以及本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缓存数据库设定的记录时间可以根据所设定的第一阈值来调整,例如,在小于所述设定的记录时间内,所述累计呼叫次数已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那么所述记录的时间可以是从接收到所述呼叫请求信息开始到所述累计呼叫次数超过该第一阈值的时刻为止,即可以确定所述累计呼叫次数大于第一阈值。进一步地,若所述步骤S225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即所述呼叫方累计呼叫次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接下来进入步骤S226,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预设条件,即确定所述呼叫请求属于所述第一清单中,随后通过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完成相关的接续处理过程并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
而当所述步骤S225的判断结果为否定的,即所述累计呼叫次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则不将所述呼叫方列入该被叫方的所述第一清单中,相应地,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将向所述呼叫方反馈被呼叫方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具体地,可以参考图1中所述的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所述步骤S224可以变化成:确定所述呼叫方的本次呼叫距离上次呼叫的间隔时间,若其判断结果是肯定的,则接下来进入步骤S225;否则,则接下来执行所述步骤S214。具体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可以从接收到的呼叫请求信息中提取该呼叫方发起呼叫请求的时间,相应地,在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同样可以设置一个数据库(优选地为缓存数据库)来存储所述时间信息。具体地,当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接收到一个呼叫请求信息(这里指该呼叫方不在被呼叫方所确定的第一清单中的呼叫请求)后,可以获取所述呼叫请求信息中包含的呼叫时间信息,并将所述呼叫时间信息记录到该缓存数据库中。进一步地,当该呼叫方再次向所述被呼叫方发出呼叫请求时,类似地,所述移动业务中心(MSC)将把本次呼叫的时间信息记录到该缓存数据库中。然后,通过相关的数据库函数可以计算出相邻两次呼叫时间的间隔,例如,可以运用timeGetTime函数将需要计算的起始时间导入该函数中指定的参数位置,从而返回所需要的结果。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库类型,运用不同的函数来计算所述时间间隔,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在此不予赘述。
相应地,所述步骤S225将相对应地变化成:判断所述间隔时间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具体地,所述第二阈值可以由移动通信服务系统来设定。例如,可以设定所述第二阈值为5分钟,即当所述呼叫方连续两次发出呼叫请求的时间间隔小于5分钟时(这里指连续两次呼叫同一被呼叫方),即确定所述判断结果为肯定的,则继续执行步骤S226,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预设条件。其中,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考所述图2中相关步骤的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而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否定的,即所述呼叫方连续两次发出的呼叫请求的时间间隔大于5分钟(这里同样指连续两次呼叫同一被呼叫方),相应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将向该呼叫方反馈所述被呼叫方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例如,所述虚拟客户状态信息可以是“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您拨打的用户不在服务区”等,在此不予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化例中,在建立若干个备选菜单以及确定所述第一清单的实施例中(对应于所述步骤S220、步骤S221、步骤S222),移动用户还可以设置一个“不接听用户的清单”(可称之为第二清单),或者称之为“黑名单”。具体地,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碰到一些无聊的用户会拨打一些骚扰电话,往往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于这些来电,被呼叫方用户往往希望能够屏蔽所述来电信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发生陌生人的呼叫请求(准确地说是不在被呼叫方通讯录中的呼叫请求)时,优选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可以为所述呼叫方进行接续处理,相应地该呼叫方将与所述被呼叫方进行通话。然后,当所述被呼叫方发现所述陌生人的来电时骚扰电话时可以立即挂断,并将所述陌生人的电话号码添加到所述第二清单中(即不接听用户的清单),并将所述第二清单发送给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进一步地,当该呼叫方再次发出呼叫请求时,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将优先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存在于所述第二清单中,若所述判断结果为肯定的,则直接向呼叫方反馈被呼叫方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若所述判断结果为否定的,则再继续执行所述步骤S223,判断发起呼叫请求的呼叫方是否属于第一清单,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考上述的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变化例可以看作是对本发明所述控制方法的一种补充和改进,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在此不予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化例中,所述步骤S220被省略,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移动用户(这里指被呼叫方)可以只确定一个备选菜单作为所述第一清单,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这可以被看作是本发明的一个简单实施例,但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在此不予赘述。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可以将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31、S232以及S233理解为图1中示出的所述步骤S212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与图2所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对所述呼叫请求是否属于第一清单的判断处理过程在移动用户(指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处来完成,而不是由后台服务系统(即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来处理,更确切地说,判断所述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的过程在手机端处理。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开发出一种手机过滤来电的软件来实现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方法,当所述移动用户在终端上安装了所述软件后,将可以实现所述过滤来电请求的功能。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的流程图,首先,执行步骤S230,呼叫方向后台服务系统发送呼叫请求。具体地,当呼叫方拨打了被呼叫方的电话,即向所述后台服务系统(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发出了的所述呼叫请求。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可以通过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以及所述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所述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VLR)以及鉴权中心(AUC)可以获取到处理呼叫请求的全部数据信息,具体地包括呼叫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呼叫时间以及被呼叫方的标识信息等。
然后,执行步骤S231,被呼叫方终端接收来自所述后台服务系统的呼叫方提示信息。优选地,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即所述后台服务系统)在接收到一个呼叫请求时,首先判断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是否处于空闲状态,若所述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或者关机状态时,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将自动反馈呼叫方“您拨打的用户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或者“您拨打的用户不在服务区”或者“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等信息。而当所述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处于空闲状态时,则向该移动终端发出呼叫方提示信息,具体地,所述呼叫方提示信息至少包括上述呼叫请求信息中的呼叫方用户标识信息、呼叫时间等信息。相应地,所述移动终端将接收到所述呼叫方提示消息,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系统来理解上述过程,在此不予赘述。
接着,执行步骤S232,被呼叫方终端根据所述呼叫提示信息判断呼叫方是否属于第一清单。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被呼叫方可以在移动终端的软件上设置所述第一清单。更为具体地,可以结合图2所述的实施例,首先,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建立若干个备选菜单。例如,可以将通讯录中所有“家人”联系人列入到一个备选菜单中、将所有“同事”联系人列入到一个备选菜单中、将所有“同学”联系人列入到一个备选菜单中等多个备选菜单,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根据被呼叫方移动终端所处的不同工作模式,可以选择其中较适合的一个备选菜单作为所述第一清单。例如,当所述被呼叫方将移动终端调至会议模式时,则可以将所述“同事”联系人的备选菜单确定为所述第一清单。又例如,当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位置不是其归属地所在的位置时(例如,所述被呼叫方正在外地出差或者正在旅游度假中),那么相应地可以将所述“同事”联系人和/或“家人”联系人的备选菜单确定为所述第一清单。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第一清单的确定可以由该移动用户在所述软件上预先设置,那么当该移动用户将移动终端调至相应的模式时,则自动启用相应的第一清单。另一方面,所述第一清单的确定也可以由该移动用户手动设置,即在实际需要时选择其中一个备选菜单作为所述第一清单。具体地,所述实施过程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相应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在此不予赘述。
然后,根据接收到所述呼叫方提示信息,在所述被呼叫方移动终端上可以获取所述呼叫方提示信息中包含的呼叫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呼叫方的号码)。进一步地,通过数据库查询方式可以查找所述第一清单中是否包括该呼叫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具体地,可以运用相关的程序控制语句遍历所述第一清单中各个联系人的用户标识信息,然后将所述呼叫方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清单中各个用户标识信息进行比较,比如针对所述电话号码可以对每一位数字逐一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当且仅当其中每一位数字都对应相同时,即可判断所述呼叫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属于所述第一清单。反之,则可以判断所述呼叫方不属于所述第一清单。
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第一清单可以根据被呼叫方移动终端所处的不同状态做出相应的变化。具体地,例如,当所述移动终端不处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比如,当前时间不是第一时间段(例如,在白天)、或者移动终端处于标准工作模式(即正常开机状态)等情况下,所述第一清单将不会被关闭,即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可以接听所有的来电请求。更为具体地,所述第一清单可以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变化自动地开启/关闭,也可以由移动用户根据实际需要手动来设置所述第一清单的开启/关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现有技术来实现所述功能,在此不予赘述。
更进一步地,所述反馈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可以根据被呼叫方移动终端不同的状态而相应地变化。具体地,例如,当所述不属于第一清单的呼叫方发出呼叫请求的时间为0:00-06:00这段时间内,则向其反馈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可以是“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又例如,当所述不属于第一清单的呼叫方发出呼叫请求的时,所述被呼叫方正在外地出差或者旅游,那么向其反馈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可以是“您拨打的用户不在服务区”。又例如,当所述不属于第一清单的呼叫方发出呼叫请求的时,所述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正处于会议模式时,那么向其反馈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可以是“您拨打的用户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等,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在此不予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不考虑所述被呼叫方的真实工作状态,而直接对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进行判断,进而根据判断结果反馈虚拟客户状态信息或者进行接续处理。
然后,执行步骤S233,被呼叫方终端向所述后台服务系统发送判断结果。具体地,当所述步骤S232的判断结果为肯定的,即所述呼叫方属于所述第一清单,相应地,该被呼叫方终端可以向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即后台服务系统)回复“接受呼叫请求”的消息。随后,通过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可以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反之,若所述步骤S232的判断结果为否定的,即所述呼叫方不属于所述第一清单,则该被呼叫方将回复“不接受呼叫请求”的消息,相应地,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将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不接受呼叫请求”的消息,向发出该呼叫请求的呼叫方发送“您拨打的用户不在服务区”的信息提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的处理流程更好地理解上述处理过程,在此不予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还可以在所述步骤S232和所述步骤S233之间添加图2示出的实施例以及变化例中的其他的判断条件。具体地,在一个优选例中,可以添加这样的步骤:判断所述累计呼叫次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可以由被呼叫方在移动终端的软件上来设置。例如,可以确定在所述时间内(例如,30分钟)将第一阈值设定为5次。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所述移动终端的软件上可以设置一个计数装置用于统计所述累计呼叫次数。具体地,当所述计数装置在接收到不属于第一清单的呼叫方的呼叫请求信息时,可以获取其中的呼叫方用户标识信息,相应地,所述计数装置中的计数将加1。进一步地,当再次接收到所述呼叫方的呼叫请求信息时,相应地,所述计数将自动累加,以此类推。当在所述确定的时间内(例如,30分钟)所述计数装置中技术值大于所述设定的第一阈值(5次)时,则将所述呼叫方添加到所述第一清单中。随后,参照上述实施例的实施过程,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将为所述呼叫方的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在此不予赘述。反之,当在所述确定的时间内,所述呼叫方的呼叫次数没有达到设定第一阈值时,则所述被呼叫方将回复“不接受呼叫请求”的消息。相应地,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将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不接受呼叫请求”的消息向发出呼叫请求的呼叫方发送相应的虚拟状态信息,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在又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步骤S232和所述步骤S233之间还可以添加这样的步骤:所述呼叫间隔时间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可以由被呼叫方在移动终端的软件上来设定。例如,可以设定所述第二阈值为5分钟,即当所述呼叫方连续两次发出呼叫请求的时间间隔小于5分钟时,即确定所述判断结果为肯定的,则将所述呼叫方添加到所述第一清单中。随后,参照上述实施例的实施过程,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将为所述呼叫方的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在此不予赘述。而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否定的,即所述呼叫方连续两次发出的呼叫请求的时间间隔大于5分钟,则判断所述呼叫方不符合预设条件,与上述实施例相类似地,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将向呼叫方反馈被呼叫方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例如,“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您拨打的用户不在服务区”等信息提示,在此不予赘述。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的GSM系统结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对于呼叫处理的流程基本类同,在本实施例中以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即GSM系统)为例。具体地,如图4所示的GSM系统结构图中,包括多个移动台(即MS31、MS32以及MS33)、基站子系统(BSS)4、网路子系统(NSS)5、操作支持子系统(OSS)以及固定网7(包括公用电话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公用数据网CSPDN)。其中,所述基站子系统4中还包括基站收发信台41以及41′(BTS)以及基站控制器42(BSC),所述网路子系统5中还包括移动业务交换中心/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51(MSC/VLR)、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鉴权中心52(HLR/AUC)、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53(EIR)以及操作与维护中心54(OMC)。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台(31或者32或者33)与基站收发信台41之间通过Um通信接口(即空中接口)互通,其物理链接通过无线链路实现、所述基站控制器42和基站收发信台41之间通过Abis通信接口互通、所述网路子系统5与基站子系统4之间通过A通信接口相连接。更为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各个子系统以及所述子系统中的相关设备和接口的具体实现及作用可以参考相关GSM系统结构资料的介绍,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在此不予赘述。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呼叫方通过移动台31向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发出呼叫请求,假设被呼叫方通过移动台32接收呼叫请求。其中,所述呼叫请求信息可以通过网路子系统5中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51来处理。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51可以从三种数据库,即所述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VLR)和鉴权中心(AUC)获取处理用户位置登记和呼叫请求所需的全部数据,进一步地,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也可以根据其最新获取的信息请求更新数据库的部分数据。例如,所述移动台31发出的呼叫请求信息中至少包括呼叫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呼叫时间以及被呼叫方的用户标识信息等。然后,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将根据所述呼叫方的呼叫请求信息从其所属的HLR中获取移动用户(包括呼叫方和被呼叫方)的静态数据,包括移动用户识别号码、访问能力、用户类别和补充业务等数据。另一方面,通过所述鉴权中心(AUC)可以实现用户鉴权、对无线接口上的话音、数据和信号信息进行保密等安全措施。
进一步地,通过基站收发信台41(或者41′)以及基站控制器42的控制,完成所述基站控制器与无线信道之间的转换,从而将所述呼叫方的移动台31发出的呼叫请求信息发送到所述被呼叫方的移动台32上。然后,通过所述移动台32上的软件(例如,手机过滤来电软件)获取所述呼叫请求信息中呼叫方的用户标识信息或者呼叫时间等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所述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或者所述累计呼叫次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呼叫方的本次呼叫距离上次呼叫的间隔时间是否小于第二阈值等,从而确定所述呼叫方是否符合预设条件。接着,当所述呼叫方符合所述预设条件时,则向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反馈所述肯定的判断结果,相应地,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将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而当所述呼叫方不符合所述预设条件时,则向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反馈所述否定的判断结果,相应地,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将向该呼叫方反馈所述被呼叫方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例如,“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您拨打的用户不在服务区”、“您拨打的用户正在通话中”等信息提示。更为具体地,上述实施过程可以参考图1至图3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以及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所述各个移动用户可以预先将确定的所述第一清单发送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具体地在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可以建立一个数据库来存储所述第一清单信息。相应地,当所述呼叫方发出呼叫请求信息后,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可以提取所述呼叫请求信息中的呼叫方用户标识信息、呼叫时间信息以及被呼叫方用户标识信息等,并将上述信息导入所述数据库中,运用相关的数据库查询方式来判断所述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然后根据所述判断结果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或者向该呼叫方反馈被呼叫方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考图1至图2所述的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化例中,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固定网用户与GSM移动通信网用户之间的呼叫处理,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对于容量比较大的移动通信网,一个网路子系统(NSS)可包括若干个MSC、VLR和HLR,为了建立固定网用户与GSM移动用户之间的呼叫,无需知道移动用户所处的位置。此类呼叫首先被接入到入口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称为GMSC,入口交换机负责获取位置信息,且把呼叫转接到可向该移动用户提供即时服务的MSC,称为被访MSC(VMSC)。因此,GMSC具有与固定网和其它NSS实体互通的接口。目前,GMSC功能就是在MSC中实现的。根据网路的需要,GMSC功能也可以在固定网交换机中综合实现。更为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结合现有的通信技术来实现不同网络用户之间的呼叫处理过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在此不予赘述。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装置可以结合图1所述的控制方法来理解。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的控制装置8包括第一接收装置81、第五判断装置82、第一执行装置83、第一判断装置84、第一处理装置85、第一反馈装置86以及第一记录装置87。其中,所述装置81用于接收一个呼叫请求;所述装置82用于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所述装置83用于当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触发所述第一判断装置;所述装置84用于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预定条件;所述装置85用于当所述呼叫请求符合预定条件时,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所述装置86用于当所述呼叫请求不符合预定条件时,向所述呼叫方反馈所述被呼叫方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所述装置87用于记录所述呼叫方的呼叫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由呼叫方向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发送一个呼叫请求,通过所述第一接收装置81接收该呼叫请求信息。然后,优选地通过所述第五判断装置82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具体地,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当前时间是否属于第一时间段。例如所述第一时间段可以是在每天的0:00-06:00这段时间或者其他由移动用户自行设定的某一时间段等,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处于虚拟关机状态。接着,当呼叫方发出该呼叫请求的当前时间不属于所述第一时间段时,则通过第一处理装置85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或者也可以通过第二处理装置(图5中未示出)来执行该接续处理过程,其中,所述第二处理装置用于当所述呼叫请求不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直接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
进一步地,当呼叫方发出该呼叫请求的当前时间不属于所述第一时间段时,则通过所述第一执行装置83来触发所述第一判断装置84,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预定条件。具体地,所述预定条件可以由移动用户(这里指被呼叫方)在移动终端上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该预设条件可以被保存在该移动终端的存储器内(例如,手机SIM卡或者存储卡)。然后,当所述第一接收装置81接收到所述呼叫请求时,将根据所述呼叫请求信息(包括被呼叫方标识信息等)获取所述被呼叫方移动终端上设置的预设条件。接着,所述第一判断装置83将根据所述预定条件判断该呼叫请求信息(主要指呼叫方标识信息)是否符合该预定条件。
然后,当该呼叫请求符合所述预定条件时,则通过所述第一处理装置85对该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反之,当该呼叫请求不符合所述预定条件时,则由所述第一反馈装置86向该呼叫方反馈所述被呼叫方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其中,所述虚拟客户状态信息可以理解为不是所述被呼叫方移动终端的真实状态,具体地,该虚拟客户状态信息可以是“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或者“您拨打的用户不在服务区”或者“您拨打的用户正在通话中”等信息提示。更为具体地,该移动用户(被呼叫方)可以选择其中任一种虚拟客户状态信息进行反馈,也可以通过后台服务系统随机选择其中任一种虚拟客户状态信息进行反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现有技术实现所述过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在此不予赘述。
接着,还可以由所述第一记录装置87记录下所述呼叫方的呼叫信息。其中,所述呼叫信息包括呼叫方的标识信息、呼叫时间、呼叫次数等信息。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移动业务交换中心来完成所述记录信息的过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记录装置87还可以像所述被呼叫方发送所述呼叫方的呼叫信息,例如,可以在该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跳回到正常工作状态时通过短信的方式向其反馈该呼叫信息,者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在此不予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所述第五判断装置82还可以根据其他第二预设条件进行判断。具体地,例如,判断被呼叫方的工作模式是否属于第一工作模式。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针对移动终端,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可以包括静音模式、会议模式、户外模式以及用户自己设定的特殊模式等。具体地,在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可以通过动态数据库记录其所控制区域内各个移动终端的状态工作模式信息,当用户改变其移动终端的工作模式时,所述动态数据库可以随时记录下所述工作模式的变化情况,并实时更新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工作模式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化例中,例如,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还可以是判断被呼叫方的所在位置是否属于第一位置。例如优选地,可以将被呼叫方的归属地之外的区域作为所述第一位置,例如,所述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具体为移动用户标识信息)所属的HLR为上海,那么当该移动用户出差或者出去旅游时,其携带的移动终端将进入到新的VLR控制区域内(即所述区域不在上海,例如为北京),所述VLR可以从该移动终端所属的HLR中获取其归属地信息,当所述VLR控制区域信息与所述HLR所属的地域信息不相匹配时,即可判断所述被呼叫方所在的位置属于第一位置(即不在该移动终端的归属地位置);反之,则可以判断所述被呼叫方所在的位置不属于第一位置。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变化出更多的判断依据,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在此不予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化例中,所述第一记录装置87可以被省略,即不执行所述记录呼叫方的呼叫信息。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情况是在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记录下所述呼叫方的呼叫信息,但不再向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反馈所述呼叫方的呼叫信息,换句话说,就是被呼叫方不知道该呼叫方向其发出过呼叫请求。另一种情况是在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也不再记录所述呼叫方的呼叫信息,即当接收到所述呼叫请求后,经过判断其不符合所述预设条件,则向呼叫方反馈被呼叫方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然后直接释放接收到的所述呼叫请求信息,换句话说就是所述呼叫请求直接被移动通信服务系统所屏蔽。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装置可以结合图2所述的控制方法来理解。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是针对图5所述第一判断装置84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的第一判断装置84中包括第一确定装置841(其优选地包括第一建立装置8411和第十确定装置8412)、第二发送装置842、第二判断装置843、第二确定装置844、第三确定装置845、第三判断装置846以及第四确定装置847。其中所述装置841用于确定第一清单;所述装置8411用于建立若干个备选菜单;所述装置8412用于将一所述备选清单确定为所述第一清单;所述装置842用于向一后台服务系统发送所述第一清单;所述装置843用于判断发起所述呼叫请求的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所述装置844用于当所述呼叫方属于所述第一清单时,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预定条件;所述装置845用于当所述呼叫方不属于所述第一清单时,确定所述呼叫方的累计呼叫次数;所述装置846用于判断所述累计呼叫次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所述装置847用于当所述累计呼叫次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预定条件。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例中,移动用户(被呼叫方)在移动用户终端通过第一确定装置841确定第一清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下两个装置来执行:
首先,通过所述第一建立装置8411建立若干个备选菜单,其中所述备选菜单可以由移动用户从通讯录中队所有联系人进行分类建立。例如,将所有家人联系人归为“家人”备选菜单、将所有同事联系人归为“同事”备选菜单、将所有同学联系人归为“同学”备选菜单等。又例如,还可以根据各个联系人的联系频率来归类,比如将经常通话的联系人归为“常联系”备选菜单、将平时很少通电话的联系人归为“不常联系”备选菜单等,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在此不予赘述。
然后,通过所述第十确定装置8412将其中一备选菜单确定为所述第一清单。具体地,所述移动用户可以将建立的若干个备选菜单设置不同的启用条件。例如,当所述移动用户的移动终端处于会议模式时,相应地,可以设置所述“同事”这一类别的备选菜单为所述第一清单。又例如,当前时间处于夜间休息时(比如0:00-6:00这段时间),相应地,可以设置所述“家人”或者列入“常联系”类别的备选菜单作为所述第一清单。又例如,当所述移动用户不在本地时(具体可以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VLR和该移动终端所属的HLR的信息来判断),相应地,可以设置所述“同事”或者“客户”类别的备选菜单作为所述第一清单等,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第二发送装置842向后台服务系统(即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发送所述第一清单。相应地,通过在后台服务系统中的所述第二判断装置843判断发起所述呼叫请求的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具体地,在后台服务系统中已经接收到的呼叫请求信息中包含的呼叫方的标识信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该呼叫方的号码)以及被呼叫方的标识信息(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所述被呼叫方的号码)。然后,根据所述被呼叫方的标识信息可以获取到该移动用户(被呼叫方)预先发送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的所述第一清单,进一步地,可以通过数据库查询的方式(例如,SQL语句)来查找所述第一清单中是否包括所述呼叫方的标识信息。接着,当上述判断结果是肯定的,即发起呼叫请求的呼叫方属于所述第一清单,则接下来通过所述第二确定装置844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预设条件。
反之,若上述判断结果为否定的,即发起呼叫请求的呼叫方不属于所述第一清单,则由所述第三确定装置845确定所述呼叫方的累计呼叫次数。具体地,可以在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设定在一段时间内统计来自同一移动终端的呼叫请求(具体指该呼叫方向同一被呼叫方发出呼叫请求)的次数,优选地,在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中可以设置一个数据库(优选地为缓存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呼叫累计次数信息。例如,当所述发出呼叫请求的呼叫方不属于第一清单时,则启用所述缓存数据库,将本次呼叫请求信息(包括呼叫方的标识信息、呼叫时间、被呼叫方标识信息等)记录在所述缓存数据库中。然后,当该呼叫方再次发出呼叫请求时,相类似地,所述呼叫请求信息将被记录到所述缓存数据库中,以此类推。进一步地,所述缓存数据库可以设定一个缓存的时间(例如,30分钟),即从接收到所述呼叫请求信息(这里指不属于所述第一清单的呼叫方发出的呼叫请求信息)开始的30分钟内,统计所述呼叫请求信息发生的次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确定所述呼叫方的呼叫累计次数可以对上述记录在缓存数据库中数据记录运用相关的数据库统计函数(例如,count函数)来统计得出,在此不予赘述。
然后,通过所述第三判断装置846判断所述累计呼叫次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具体地,所述第一阈值可以由后台服务系统(即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来确定,例如,可以确定在所述时间内(例如,30分钟)将第一阈值设定为5次。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缓存数据库设定的记录时间可以根据所设定的第一阈值来调整,例如,在小于所述设定的记录时间内,所述累计呼叫次数已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那么所述记录的时间可以是从接收到所述呼叫请求信息开始到所述累计呼叫次数超过该第一阈值的时刻为止,即可以确定所述累计呼叫次数大于第一阈值。接着,当所述判断结果为肯定的,即所述累计呼叫次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则通过所述第四确定装置847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预定条件。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当所述第二判断装置843的判断结果为否定时,即发起呼叫请求的呼叫方不属于所述第一清单时,还可以通过其他判断过程来替代所述第三确定装置845、第三判断装置846以及第四确定装置847所述的实施过程。例如,可以通过第五确定装置(图6中未示出)来确定所述呼叫方的本次呼叫距离上次呼叫的间隔时间;通过第四判断装置(图6中未示出)来判断所述间隔时间是否小于第二阈值;以及通过第六确定装置(图6中未示出)来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预定条件。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考图2中相应的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化例中,所述第一建立装置8411可以被省略。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移动用户(这里指被呼叫方)可以只确定一个备选菜单作为所述第一清单,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这可以被看作是本发明的一个简单实施例,但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在此不予赘述。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装置可以结合图3所述的控制方法来理解。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的控制装置8′中包括第一接收装置81、第二接收装置82′、第九判断装置83′、第一发送装置84′、第一处理装置85以及第一反馈装置86。其中,所述装置81用于接收一个呼叫请求;所述装置82′用于接收来自一后台服务系统的呼叫方提示信息,其中,所述呼叫方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呼叫方;所述装置83′用于根据所述呼叫方提示信息判断所述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所述装置84′用于向所述后台服务系统发送所述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的判断结果;所述装置85用于当所述呼叫请求符合预定条件时,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所述装置86用于当所述呼叫请求不符合预定条件时,向所述呼叫方反馈所述被呼叫方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由呼叫方向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发送一个呼叫请求,通过所述第一接收装置81接收该呼叫请求信息。然后,该第一接收装置81再将所述呼叫请求信息发送到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上,相应地,在该移动终端上通过第二接收装置82′接收来自移动通信服务系统的呼叫方提示信息,其中,所述呼叫方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呼叫方。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呼叫方提示信息与所述呼叫请求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相类似,至少包括该呼叫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呼叫时间、呼叫次数等信息,在此不予赘述。
接着,通过该移动终端上的第九判断装置83′根据所述呼叫方提示信息判断所述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被呼叫方可以在移动终端的软件上设置所述第一清单。进一步地,通过数据库查询方式可以查找所述第一清单中是否包括该呼叫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具体地,可以运用相关的程序控制语句遍历所述第一清单中各个联系人的用户标识信息,然后将所述呼叫方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清单中各个用户标识信息进行比较,比如针对所述电话号码可以对每一位数字逐一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当且仅当其中每一位数字都对应相同时,即可判断所述呼叫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属于所述第一清单。反之,则可以判断所述呼叫方不属于所述第一清单。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第一发送装置84′向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发送所述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的判断结果。具体地,例如,当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接收到的判断结果为肯定的,即所述呼叫方属于第一清单,则由所述第一处理装置85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又例如,当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接收到的判断结果为否定的,即所述呼叫方不属于第一清单,则由所述第一反馈装置86向该呼叫方反馈被呼叫方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上述过程可以参考图5所述控制装置中相应的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当所述第九判断装置83′的判断结果为否定的,即所述呼叫方不属于第一清单时,还可以添加如图6中所述的第三确定装置845、第三判断装置846以及第四确定装置847。进一步对所述呼叫方的累计呼叫次数进行判断,然后再将所述判断结果通过所述第一发送装置84′发送给移动通信服务系统。进一步地,结合图6中所述的变化例,还可以添加第五确定装置(图6、7中未示出)来确定所述呼叫方的本次呼叫距离上次呼叫的间隔时间,然后再由第四判断装置(图6、7中未示出)来判断所述间隔时间是否小于第二阈值,接着,再将所述判断结果通过所述第一发送装置84′发送给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考6或者图2中的详细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化例中,上述各个控制装置还可以添加在所述第一发送装置84′之后。具体地,当所述第九判断装置83′的判断结果为否定的,即所述呼叫方不属于第一清单时,先向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反馈所述判断结果。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通信服务系统还可以向被呼叫方的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提示是否继续执行所述累计呼叫次数的判断或者所述呼叫方的本次呼叫距离上次呼叫的间隔时间的判断等。更进一步地,当所述被呼叫方终端同意继续进行上述判断过程时,则通过所述添加的控制装置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反之,则结束判断过程,该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将根据所述第九判断装置83′的判断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Claims (34)

1.一种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接收一个呼叫请求;
b.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预定条件;
c.若所述呼叫请求符合预定条件,则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b1.确定第一清单;
b2.判断发起所述呼叫请求的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
b3.若所述呼叫方属于所述第一清单,则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预定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如下步骤:
b4.若所述呼叫方不属于所述第一清单,则确定所述呼叫方的累计呼叫次数;
b5.判断所述累计呼叫次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b6.若所述累计呼叫次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预定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如下步骤:
b4′.若所述呼叫方不属于所述第一清单,则确定所述呼叫方的本次呼叫距离上次呼叫的间隔时间;
b5′.判断所述间隔时间是否小于第二阈值;
b6′.若所述间隔时间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预定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与所述步骤b之间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若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执行所述步骤b;
-若所述呼叫请求不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直接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属于第一时间段;
-若当前时间属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则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被呼叫方的工作模式是否属于第一工作模式;
-若所述被呼叫方的工作模式属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则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被呼叫方的所在位置是否属于第一位置;
-若所述被呼叫方的所述属于所述第一位置,则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来自一后台服务系统的呼叫方提示信息,其中,所述呼叫方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呼叫方;
-根据所述呼叫方提示信息判断所述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
-向所述后台服务系统发送所述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的判断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向一后台服务系统发送所述第一清单。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包括如下步骤:
b11.建立若干备选清单;
b12.将一所述备选清单确定为所述第一清单。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2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当前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清单。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c′.若所述呼叫请求不符合预定条件,则向所述呼叫方反馈所述被呼叫方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d′记录所述呼叫方的呼叫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d1′.接收来自所述后台服务系统的所述呼叫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任一项或任多项信息:
-呼叫方标识信息;
-呼叫时间;以及
-呼叫次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台服务系统包括如下系统中的任一系统:
-移动通信服务系统;或者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系统。
18.一种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装置,其用于接收一个呼叫请求;
第一判断装置,其用于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预定条件;以及
第一处理装置,其用于当所述呼叫请求符合预定条件时,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装置包括如下装置:
第一确定装置,其用于确定第一清单;
第二判断装置,其用于判断发起所述呼叫请求的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以及
第二确定装置,其用于当所述呼叫方属于所述第一清单时,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预定条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装置还包括如下装置:
第三确定装置,其用于当所述呼叫方不属于所述第一清单时,确定所述呼叫方的累计呼叫次数;
第三判断装置,其用于判断所述累计呼叫次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以及
第四确定装置,其用于当所述累计呼叫次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预定条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装置还包括如下装置:
第五确定装置,其用于当所述呼叫方不属于所述第一清单时,确定所述呼叫方的本次呼叫距离上次呼叫的间隔时间;
第四判断装置,其用于判断所述间隔时间是否小于第二阈值;以及
第六确定装置,其用于当所述间隔时间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预定条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装置:
第五判断装置,其用于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第一执行装置,其用于当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触发所述第一判断装置;以及
第二处理装置,其用于当所述呼叫请求不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直接对所述呼叫请求进行接续处理。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判断装置还包括如下装置:
第六判断装置,其用于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属于第一时间段;以及
第七确定装置,其用于当前时间属于所述第一时间段时,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判断装置还包括如下装置:
第七判断装置,其用于判断被呼叫方的工作模式是否属于第一工作模式;以及
第八确定装置,其用于当所述被呼叫方的工作模式属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判断装置还包括如下装置:
第八判断装置,其用于判断被呼叫方的所在位置是否属于第一位置;以及
第九确定装置,其用于当所述被呼叫方的工作模式属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确定所述呼叫请求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26.根据权利要求18至25中任一项所述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装置包括如下装置:
第二接收装置,其用于接收来自一后台服务系统的呼叫方提示信息,其中,所述呼叫方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呼叫方;
第九判断装置,其用于根据所述呼叫方提示信息判断所述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
第一发送装置,其用于向所述后台服务系统发送所述呼叫方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清单的判断结果。
27.根据权利要求18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装置:
第二发送装置,其用于向一后台服务系统发送所述第一清单。
28.根据权利要求19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装置还包括如下装置:
第一建立装置,其用于建立若干个备选菜单;以及
第十确定装置,其用于将一所述备选清单确定为所述第一清单。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确定装置还包括如下装置:
第十一确定装置,其用于根据当前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清单。
30.根据权利要求18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装置:
第一反馈装置,其用于当所述呼叫请求不符合预定条件时,向所述呼叫方反馈所述被呼叫方的虚拟客户状态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装置:
第一记录装置,其用于记录所述呼叫方的呼叫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记录装置还包括如下装置:
第三接收装置,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后台服务系统的所述呼叫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任一项或任多项信息:
-呼叫方标识信息;
-呼叫时间;以及
-呼叫次数。
34.根据权利要求18至3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台服务系统包括如下系统中的任一系统:
-移动通信服务系统;或者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系统。
CN2010101523906A 2010-04-21 2010-04-21 一种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22382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523906A CN102238261A (zh) 2010-04-21 2010-04-21 一种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523906A CN102238261A (zh) 2010-04-21 2010-04-21 一种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8261A true CN102238261A (zh) 2011-11-09

Family

ID=44888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23906A Pending CN102238261A (zh) 2010-04-21 2010-04-21 一种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3826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2852A (zh) * 2014-06-20 2014-09-17 许昌学院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184876A (zh) * 2013-05-20 2014-12-03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工作模式及其处理方法
CN104584597A (zh) * 2012-08-17 2015-04-29 朴相龙 控制智能设备的接收信号声音的输出的用户接口方法
CN105681299A (zh) * 2016-01-14 2016-06-15 掌赢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临时通话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10225463A (zh) * 2019-07-26 2019-09-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限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4597A (zh) * 2012-08-17 2015-04-29 朴相龙 控制智能设备的接收信号声音的输出的用户接口方法
CN104184876A (zh) * 2013-05-20 2014-12-03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工作模式及其处理方法
CN104184876B (zh) * 2013-05-20 2017-03-0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工作模式及其处理方法
CN104052852A (zh) * 2014-06-20 2014-09-17 许昌学院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052852B (zh) * 2014-06-20 2017-04-05 许昌学院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5681299A (zh) * 2016-01-14 2016-06-15 掌赢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临时通话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10225463A (zh) * 2019-07-26 2019-09-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限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6081B2 (en) Determining telecommunication subscriber metrics
US8768320B2 (en) Pre-programmed subscriber response
CN104768135B (zh) 集群通信
CN102246499A (zh) 自动产生和发送文本消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0407819C (zh) 对集群业务处理进行监听的方法及集群通讯系统
CN102893590A (zh) 向电话提供呈现和社交网络信息
CN102711064B (zh) 礼貌挂机业务系统及挂机方法
US20100151824A1 (e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playing coloring ring back tone based on the called user's state presence information
CN102917105A (zh) 呼叫信息处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1072390A (zh) 一种数字集群系统的动态群组管理方法
CN103124402A (zh) 漏话提示系统及方法
CN101237705A (zh)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处理系统
CN108616869A (zh) 多卡多待系统、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238261A (zh) 一种控制通话接收设备接听通话请求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843661B (zh) 紧急联系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1127949A (zh) 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即时录音服务的方法
CN101083842A (zh) 来电筛选的方法和设置来电标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JP5931066B2 (ja) 緊急呼管理システム
CN101909249B (zh) 一种参加组呼的方法及系统
CN105704305A (zh) 一种通信终端的通信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3516871B (zh) 集群通话中显示讲话方头像的方法和终端
CN100499714C (zh) 一种即时语音消息系统
US7627308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coming-call filtering
CN107749874B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8769437B (zh) 呼叫等待处理方法、呼叫等待服务器和呼叫等待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