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2930A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2930A
CN101952930A CN2010800011114A CN201080001111A CN101952930A CN 101952930 A CN101952930 A CN 101952930A CN 2010800011114 A CN2010800011114 A CN 2010800011114A CN 201080001111 A CN201080001111 A CN 201080001111A CN 101952930 A CN101952930 A CN 1019529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layer
mole
content
plasmia indicating
pane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11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冈一裕
藤谷守男
东宽史
吉田信介
河濑觉
三船达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52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29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8Dielectric or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01J2211/24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以在前面板(2)的图像显示区域的面积中所占的显示电极(6)的面积比率为纵轴,以从室温至300℃的前面玻璃基板(3)的膨胀系数和从室温至300℃的电介质层(8)的膨胀系数的差为横轴,膨胀系数的差及面积比率处于按顺序用直线连结坐标(35×10-7/℃、60%)、坐标(8×10-7/℃、60%)、坐标(5×10-7/℃、40%)、坐标(23×10-7/℃、40%)的区域的、包含直线的内部。

Description

等离子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显示装置等的等离子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称为PDP)可以实现高精细化、大画面化,所以被用于100英寸级的电视等。近年来,PDP与目前的NTSC方式相比,在扫描线数为2倍以上的高清电视中的应用正在推进。另外,在环境问题上考虑,不含铅成分的PDP正在产品化。
PDP基本上由前面板和背面板构成。前面板具有由浮动法形成的硼硅酸钠系玻璃的玻璃基板。玻璃基板的一主面上形成有由条状的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另外,起到作为电容器的作用的电介质层覆盖显示电极而形成。另外,在电介质层上形成有由氧化镁(MgO)构成的保护层。另一方面,背面板具有玻璃基板。在玻璃基板的一主面上形成有条状的地址电极。另外,基底电介质层覆盖地址电极而形成。另外,在基底电介质层上形成有隔壁。在各隔壁间形成有分别发出红色、绿色及蓝色光的荧光体层。
前面板和背面板以使其电极形成面侧对向的方式气密封。在由隔壁隔开的放电空间内以55kPa~80kPa的压力封入有Ne-Xe放电气体。PDP通过对显示电极选择性地施加映像信号电压而使其放电,因其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各色荧光体层使其发出红色、绿色、蓝色光而实现彩色图像显示。
显示电极的总线电极使用用于确保导电性的银电极,作为电介质层使用以氧化铅为主成分的低融点玻璃。但是,从近年对环境问题的考虑,公开有不含铅成分的电介质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3、4等)。
目前,前面板为确保开口率而具有透过可视光的所谓透明电极。但是,为了降低成本,正在研究不形成透明电极,用仅由金属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确保导电性的技术。
目前,对于一根扫描线,形成有两个显示电极。另外,对于一个显示电极形成有一个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因省略透明电极,为确保导电性,对于一个显示电极,阶梯状增加多个金属电极。金属电极所包含的银(Ag)膨胀系数大,所以在形成电介质层后,对玻璃基板产生压缩方向的应力。由此,玻璃基板的残余应力为压缩方向。
金属电极为多个时,与金属电极面积成正比,玻璃基板中的残余留应力在压缩方向进一步增加。形成电介质层后的玻璃基板中的残余应力是压缩方向时,膜面侧即电介质层的残余应力为反向拉伸方向。这时,使前面板和背面板对向配置并密封时,前面板和背面板碰撞,前面板上产生微小的裂纹,助长了基板破裂。另外,在图像显示时,发生在电介质层的微小裂纹受到电压负荷,使该部分产生绝缘不良。另外,在不包含铅成分的电介质层中该现象变得明显。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284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0533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04587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9-0507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既高精细显示,又确保高亮度、高可靠性,还考虑到环境问题的PDP。
本发明的PDP具备前面板和背面板,前面板和背面板对向配置且将周围密封而形成放电空间。前面板在前面基板上具有显示电极、电介质层和保护层。背面板在背面基板上具有电极、隔壁和荧光体层。以在前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的面积中所占的显示电极的面积率为纵轴,以从室温至300℃的前面基板的膨胀系数和从室温至300℃的电介质层的膨胀系数的差为横轴,膨胀系数的差量、及面积比率处于按顺序用直线连结坐标(35×10-7/℃、60%)、坐标(8×10-7/℃、60%)、坐标(5×10-7/℃、40%)和坐标(23×10-7/℃、40%)的区域的、包含直线的内部。
根据该结构,即使将透明电极省略,增加显示电极的面积比率,也可以降低电介质层的绝缘不良和基板的翘曲。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高精细显示,也可确保高亮度、高可靠性,还考虑到环境问题的PDP。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PDP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前面板的结构和残余应力的概略剖面图;
图3是表示电介质的膨胀系数和基板的残余应力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电介质的膨胀系数和电极的面积比率的关系的图。
符号说明
1    PDP
2    前面板
3    前面玻璃基板
4    扫描电极
4a、5a  黑色电极
4b、5b  白色电极
5    维持电极
6    显示电极
7    黑条(遮光层)
8    电介质层
9    保护层
10   背面板
11   背面玻璃基板
12   地址电极
13   基底电介质层
14   隔壁
15   荧光体层
16   放电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1.PDP1的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PDP1是交流面放电型PDP。如图1所示,PDP1使由前面玻璃基板3等构成的前面板2和由背面玻璃基板11等构成的背面板10对向配置。前面板2和背面板10的外周部用由玻璃料等构成的密封材料进行气密封。在密封好的PDP1内部的放电空间16内,以55kPa~80kPa的压力封入Ne及Xe等放电气体。
在前面玻璃基板3上,由扫描电极4及维持电极5构成的一对带状显示电极6和黑条(遮光层)7相互平行地分别配置多列。在前面玻璃基板3上以覆盖显示电极6和遮光层7的方式形成有起到作为电容器的作用的电介质层8。另外,在电介质层8的表面形成有由氧化镁(MgO)等构成的保护层9。
另外,在背面玻璃基板11上,在与前面板2的显示电极6正交的方向,相互平行地配置有多个带状的地址电极12。另外,以覆盖地址电极12的方式形成有基底电介质层13。另外,在形成于地址电极12之间的基底电介质层13上形成有划分放电空间16的规定的高度的隔壁14。在隔壁14之间按顺序形成有利用紫外线发出红色光的荧光体层15、发出蓝色光的荧光体层15及发出绿色光的荧光体层15。
在显示电极6和地址电极12相交叉的位置形成有放电单元。由具有发出红色光的荧光体层15的放电单元、具有发出蓝色光的荧光体层15的放电单元、具有发出绿色光的荧光体层15的放电单元形成进行彩色显示的象素。
[2.PDP1的制造方法]
[2-1.前面板2的制造方法]
首先,在前面玻璃基板3上形成扫描电极4、维持电极5和遮光层7。扫描电极4及维持电极5具有用于确保导电性的包含银(Ag)的白色电极4b、5b。另外,为提高图像显示画面的对比度,扫描电极4及维持电极5具有包含黑色颜料的黑色电极4a、5a。白色电极4b层叠在黑色电极4a上。白色电极5b层叠在黑色电极5a上。
具体地说,通过将包含黑色颜料的黑色糊利用网版印刷法等涂敷在前面玻璃基板3上,形成黑色糊层(未图示)。接着,黑色糊层(未图示)利用光刻法进行构图。接着,包含银(Ag)的白色糊利用网版印刷法等涂敷在黑色糊层(未图示)上,由此形成白色糊层(未图示)。接着,白色糊层(未图示)和黑色糊层(未图示)利用光刻法进行构图。其后,经过显影步骤,将黑色糊层(未图示)及白色糊层(未图示)进行烧制,由此形成显示电极6即白色电极4b、5b、黑色电极4a、5a、及遮光层7。
接着,通过以覆盖扫描电极4、维持电极5及遮光层7的方式,利用模涂法等在前面玻璃基板3上涂敷电介质糊,形成电介质糊层(未图示)。其后,当经过规定的时间时,将电介质糊层(未图示)的表面调平,使其平坦。其后,通过烧制电介质糊层,形成覆盖扫描电极4、维持电极5及遮光层7的电介质层8。
另外,电介质糊是包含玻璃粉末等电介质玻璃、粘结剂及溶剂的涂料。
接着,利用真空蒸镀法在电介质层8上形成由氧化镁(MgO)等构成的保护层9。
通过上述的工序,在前面玻璃基板3上形成扫描电极4、维持电极5、遮光层7、电介质层8、保护层9,完成前面板2。
[2-2.背面板10的制造方法]
另一方面,背面板10如下述形成。
首先,在背面玻璃基板11上形成地址电极12。具体地说,通过利用网版印刷法将包含银(Ag)的糊涂敷在背面玻璃基板11上,形成地址电极糊层(未图示)。接着,地址电极糊层(未图示)利用光刻法进行构图,由此形成作为地址电极12用的构成物的材料层(未图示)。其后,通过在规定温度下烧制材料层(未图示),形成地址电极12。在此,除将糊进行网版印刷的方法以外,采用通过溅射法、蒸镀法等在背面玻璃基板11上形成金属膜的方法。
接着,在形成有地址电极12的背面玻璃基板11上,利用模涂法等以覆盖地址电极12的方式涂敷基底电介质糊,由此形成基底电介质糊层(未图示)。其后,通过烧制基底电介质糊层(未图示),形成基底电介质层13。另外,基底电介质糊是包含玻璃粉末等基底电介质材料和粘结剂及溶剂的涂料。
接着,通过在基底电介质层13上涂敷包含隔壁材料的隔壁形成用糊,形成隔壁糊层(未图示)。隔壁糊层(未图示)利用光刻法进行构图,形成作为隔壁14的材料层的构成物(未图示)。接着,通过烧制构成物(未图示),形成隔壁14。在此,对涂敷在基底电介质层13上的隔壁糊层进行构图的方法,除光刻法之外,采用喷砂法等。
接着,在邻接的隔壁14间的基底电介质层13上及隔壁14的侧面涂敷包含荧光体材料的荧光体糊。接着,通过烧制荧光体糊形成荧光体层15。
通过上述的工序,完成在背面玻璃基板11上具有规定的结构部件的背面板10。
[2-3.前面板2和背面板10的装配方法]
首先,以显示电极6和地址电极12正交的方式使前面板2和背面板10对向配置。接着,用玻璃料密封前面板2和背面板10的周围。接着,在放电空间16内封入包含Ne、Xe等的放电气体,由此完成PDP1。
[3.电介质层8的详细]
为了抑制在电介质层8产生微小裂纹,确保绝缘可靠性,优选在电介质层8烧制后存在压缩方向的残余应力。因此,要求在前面玻璃基板3上存在拉伸方向的残余应力。
[3-1.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的测定,使用偏光应变计(神港精机株式会社制:偏振计SFII)。偏光应变计是通过利用光的偏振,测定光通过具有应变的物体时产生的两种光的相位差,测定应变的状态及应变的大小。另外,只要在前面玻璃基板3存在残余应力,在前面玻璃基板3就会产生应变。由此,使用偏光应变计可以测定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
图2示意地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于前面板2的构成物的残余应力。为了便于说明,省略遮光层7。下面,具体地说明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首先,以将前面板2分割为规定的大小。接着,将与前面板2的显示电极6的延伸方向正交的一端载置于偏光应变计的载物台上。接着,从配置于载物台下部的光源向前面板2的端面照射白色光。接着,在检测部检测通过了前面板2的光。这样,分别测定出显示电极6的正下方的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和不存在显示电极6的部分即电介质层8正下方的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
另外,将显示电极6的正下方的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和电介质层8正下方的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进行加算,计算出前面玻璃基板3整体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的测定结果是,如果在前面玻璃基板3存在有压缩应力,就显示为(+)的值,如果在前面玻璃基板3存在有位伸应力,则显示为(-)值。如果前面板2的残余应力是(+),则因产生与电介质层8相反的拉伸应力,因此,在电介质层8易产生微小裂纹。由此,电介质层8的强度或绝缘可靠性降低。由此,优选前面板2中的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为(-)。
为了抑制在电介质层8产生微小的裂纹,优选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为0.0MPa以下。该情况下,电介质层8不存在残余应力。另外,优选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为-0.5MPa以下。该情况下,在电介质层8存在压缩方向的残余应力,所以可以进一步抑制微小裂纹的产生。
另一方面,当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小于-2.0MPa时,前面板2的翘曲变大。近年,在PDP1的制造工序中,为了高效率化,引入在大型玻璃基板上事先以成为多个前面板2或背面板10的方式形成构造物后进行切断的所谓多倒角方法。由此,在前面板2或背面板10的制造工序中所使用的玻璃基板尺寸大型化。在这样的大型化基板中玻璃基板的翘曲更加明显,在制造工序上成为大问题。因此,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更优选-1.5MPa以上。
由此,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优选为-2.0MPa以上,0.0MPa以下。另外,进一步优选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为-1.5MPa以上,-0.5MPa以下。
[3-2.电介质层8的膨胀系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电介质层8的膨胀系数,可以实现适当的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更详细地说,通过控制用于前面玻璃基板3的玻璃基板的膨胀系数和电介质层8的膨胀系数的差,可以实现适当的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面玻璃基板3使用从室温至300℃的膨胀系数为83×10-7/℃的玻璃板。在以后的说明中,膨胀系数是从室温至300℃的值。
另一方面,发明人等研究的结果表明,电介质层8的适当的膨胀系数依存于形成于前面玻璃基板3上的显示电极6的面积相对图像显示区域的比率。如图3所示,按照电介质层8的膨胀系数和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的关系,划分出理想的范围。另外,对在图像显示面积中所占的形成显示电极6的面积的比(以下,称为面积比率)为40%、50%、及60%进行研究。面积比率不足40%时,显示电极6的导电性不够。因此,PDP1的放电性能劣化。另一方面,面积比率超过60%时,前面板2的开口率不够。因此,PDP1的亮度降低。由此,面积比率优选为40%以上、60%以下。
如图3所示,可知,残余应力(MPa)和膨胀系数(×10-7/℃)的关系根据面积比率而变化。具体地说,将残余应力设为P,膨胀系数设为α时,面积比率为40%的情况下,P=0.108α-8.470。面积比率为50%的情况下,P=0.092α-7.048。面积比率为60%的情况下,P=0.075α-5.625。
在此,为满足残余应力为0.0MPa以下,需要下面的条件。面积比率为40%时,膨胀系数为78×10-7/℃以下。面积比率为50%时,膨胀系数为77×10-7/℃以下。面积比率为60%时,膨胀系数为75×10-7/℃以下。
前面玻璃基板3和电介质层8的膨胀系数的差在面积比率为40%时,膨胀系数的差为5×10-7/℃以下。面积比率为50%时,膨胀系数的差为6×10-7/℃以下。面积比率为60%时,膨胀系数的差为8×10-7/℃以下。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残余应力为-2.0MPa以上,需要下面的条件。面积比率为40%时,膨胀系数为60×10-7/℃以上。面积比率为50%时,膨胀系数为55×10-7/℃以上。面积比率为60%时,膨胀系数为48×10-7/℃以上。
即,为了满足残余应力为-2.0MPa以上,前面玻璃基板3和电介质层8的膨胀系数的差需要下面条件。面积比率为40%时,膨胀系数的差为23×10-7/℃以上。面积比率为50%时,膨胀系数的差为28×10-7/℃以上。面积比率为60%时,膨胀系数的差为35×10-7/℃以上。
另外,为了满足残余应力P为-0.5MPa以下,需要下面的条件。面积比率为40%时,膨胀系数为74×10-7/℃以下。面积比率为50%时,膨胀系数为72×10-7/℃以下。面积比率为60%时,膨胀系数为68×10-7/℃以下。
即,为了满足残余应力P为-0.5MPa以下,前面玻璃基板3和电介质层8的膨胀系数的差需要下面的条件。面积比率为40%时,膨胀系数的差为9×10-7/℃以下。面积比率为50%时,膨胀系数的差为11×10-7/℃以下。面积比率为60%时,膨胀系数的差为15×10-7/℃以上。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残余应力为-1.5MPa以上,需要下面的条件。面积比率为40%时,膨胀系数为65×10-7/℃以上。面积比率为50%时,膨胀系数为61×10-7/℃以上。面积比率为60%时,膨胀系数为55×10-7/℃以上。
即,为了满足残余应力为-1.5MPa以上,前面玻璃基板3和电介质层8的膨胀系数的差需要下面的条件。面积比率为40%时,膨胀系数的差为18×10-7/℃以上。面积比率为50%时,膨胀系数的差为22×10-7/℃以上。面积比率为60%时,膨胀系数的差为28×10-7/℃以上。
另外,面积比率是根据前面板2的设计数值计算出的数值。但是,实际生产的前面板2的面积比率因电极形状的偏差或测定误差等产生±3%的误差。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在前面板2的图像显示区域的面积中所占的显示电极6的面积比率为纵轴,设从室温至300℃的前面玻璃基板3的膨胀系数和从室温至300℃的电介质层8的膨胀系数的差为横轴的坐标图中,膨胀系数的差及面积比率处于按顺序用直线连结坐标(35×10-7/℃,60%)、坐标(8×10-7/℃,60%)、坐标(5×10-7/℃,40%)、坐标(23×10-7/℃,40%)的区域的、包含直线的内部。
另外,优选膨胀系数的差及面积比率处于按顺序用直线连结坐标(28×10-7/℃,60%)、坐标(15×10-7/℃,60%)、坐标(9×10-7/℃,40%)、坐标(18×10-7/℃,40%)的区域的、包含虚线的内部。
[3-3.电介质层8的形成方法]
首先,作为材料,使用由包含玻璃粉体成分和树脂的溶剂、增塑剂、粘结剂成分等构成的糊。接着,利用网版印刷法或模涂法等将糊涂敷在前面玻璃基板3上。糊被干燥后,通过在从450℃至600℃左右,最好在550℃~590℃进行烧制,形成电介质层8。另外,作为形成电介质层8的方法,也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首先,作为材料,使用将糊涂敷在膜上并使其干燥形成的片材。接着,将形成于片材上的糊转印在前面玻璃基板3上。接着,通过在从450℃至600℃左右,最好在550℃~590℃进行烧制,形成电介质层8。
另外,电介质层8的膜厚越小,PDP1的亮度越高。另外,电介质层8的膜厚越小,PDP1的放电电压越低。由此,优选在不降低绝缘耐压的范围内,尽可能使电介质层8的膜厚小。从绝缘耐压的观点和可视光透射率的观点两方面来看,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电介质层8的膜厚为15μm以上、41μm以下。
[3-4.电介质玻璃的组成]
目前,为了可以在从450℃至600℃左右进行烧制,在电介质层所包含的玻璃成分(电介质玻璃)中含有20重量%以上的氧化铅。但是,近年来,由于对环境方面的考虑,在电介质玻璃中使用不含氧化铅而含有0.5重量%以上、40重量%的三氧化二铋(Bi2O3)的糊。但该情况下,伴随电压负荷附加在电介质层8产生的微小裂纹上,而产生该部分的绝缘不良显著的弊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介质层8由达到上述的范围的膨胀系数的差的电介质玻璃构成。作为一例,电介质层8也可以由包含Bi2O3而不含氧化铅的电介质玻璃材料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电介质层8也可包含氧化钡(BaO)和氧化钙(CaO)。优选BaO和CaO的含量的合计为17摩尔%以下,更优选为8摩尔%以下。
BaO和CaO在玻璃中的阳离子半径比构成玻璃的基本氧化物即二氧化硅(SiO2)或三氧化二硼(B2O3)的离子半径大。因此认为,电介质层8因含有BaO和CaO,玻璃网状组织增大,电介质层8的膨胀系数增大。BaO和CaO的含量的合计超过17摩尔%时,电介质层8的膨胀系数过于增大,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成为压缩方向。该情况下,电介质层8的绝缘可靠性降低,所以不优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电介质层8也可以包含ZnO。优选ZnO的含量为10摩尔%以上,50摩尔%以下。ZnO的在玻璃中的阳离子半径比BaO或CaO的阳离子半径小。但比SiO2或B2O3的离子半径大。因此认为,因电介质层8内含有ZnO,所以电介质层8的膨胀系数增大。ZnO的含量超过50摩尔%时,膨胀系数过于增大,前面玻璃基板3的残余应力为压缩方向,绝缘可靠性降低,因此不优选。另外,ZnO的含量不足10摩尔%时,膨胀系数过于减小,前面玻璃基板3的翘曲变大,不优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电介质层8中也可以包含氧化铜II(CuO)和氧化钴(CoO)。优选CuO和CoO的含量的合计为0.1摩尔%以上,0.5摩尔%以下。CuO在电介质层8的烧制时,产生从CuO至氧化铜I(Cu2O)的还原反应。因此,抑制从显示电极6所包含的银(Ag)向电介质层8扩散的银离子(Ag+)的还原。由此,可以抑制电介质层8的黄变。
但是,CuO具有使电介质玻璃发蓝色的作用。另一方面,判明Cu2O具有使电介质玻璃发绿色的作用。与此相反,发明人等发现了显色作用的产生原因和其改善方法。
在制造PDP1的工序中,包含装配工序都需要进行多次烧制工序。从CuO至Cu2O的还原反应非常容易受在其烧制时的氧浓度等氛围气条件影响。且难以进行还原程度的控制。其结果是,在电介质层8中,有时因更多地进行了CuO的还原反应,从而蓝色显色强的部分、和CuO的还原反应很少进行而绿色显色强的部分混在。因此,在PDP1中易产生着色程度的面内偏差。由此可知,产生PDP1的图像显示时的亮度、色度的面内偏差、图像品质劣化。
为了抑制CuO的还原反应的进行程度造成的电介质层8的着色偏差,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电介质玻璃中加入CoO。CoO和CuO一样,具有使电介质玻璃发蓝色的效果。但是,通过在电介质玻璃中加入CoO,电介质玻璃可以更稳定地使蓝色显色。由此,可以抑制PDP1的图像品质的劣化。
CuO和CoO的含量的合计超过0.5摩尔%时,电介质玻璃的蓝色显色过于强,PDP1的图像品质劣化。只添加CoO时,不能抑制银离子(Ag+)的还原。另外,电介质层8的直线透射率降低。与此相对,如果CuO和CoO的含量的合计为0.5摩尔%以下,则蓝色显色为最适宜的范围,PDP1的图像品质也优良。另外,CuO和CoO的含量的合计不足0.1摩尔%时,因不能抑制银离子(Ag+)的还原而不优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电介质层8也可以含有三氧化钼(MoO3)。优选MoO3的含量为0.3摩尔%以上,2摩尔%以下。通过在包含Bi2O3的电介质玻璃中添加0.3摩尔%以上的MoO3,在580℃以下的低温易产生Ag2MoO4、Ag2Mo2O7、Ag2Mo4O13这类化合物。在本实施方式中,电介质层8的烧制温度为550℃~590℃。由此,在烧制中扩散在电介质层8中的银离子(Ag+)与电介质层8中所包含的MoO3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而稳定化。即,银离子(Ag+)没有被还原而稳定化。由此,不会使银离子(Ag+)凝集生成银(Ag)胶体。另外,因银离子(Ag+)稳定化,伴随银(Ag)的胶质化的氧的产生也减少。由此,在电介质层8中的气泡的产生也减少。
另外,添加MoO3超过2摩尔%时,烧制电介质玻璃时电介质玻璃易结晶化。因此,电介质玻璃发生白浊。其结果是,电介质层8的可视光透过率降低。由此,PDP1的亮度降低,从而PDP1图像品质劣化。另外,代替MoO3,在电介质玻璃中添加三氧化钨(WO3)、二氧化铈(CeO2)、二氧化锰(MnO2)等金属氧化物,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电介质层8的Bi2O3的含量也可以为5摩尔%以下。通过使Bi2O3的添加量增加,可以使电介质玻璃的软化点下降。由此,具有可以使制造过程低温化等各种各样的优点。但是,Bi系的材料价格高,因此,使Bi2O3的添加量增加会导致使用的原材料成本增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Bi2O3的含量为5摩尔%以下。
作为一例,由Bi2O3为3.0摩尔%、MoO3为0.7摩尔%、BaO和CaO的合计为9.6摩尔%、ZnO为44.2%、包含其它材料组合物42.5摩尔%的电介质玻璃形成的电介质层8的膨胀系数为73×10-7/℃。
另外,其他材料组合物为氧化硼(B2O3)、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等不含铅成分的材料组合物。
[3-5.电介质糊的制造]
首先,将由例示的组成成分构成的电介质材料通过湿式喷射粉碎机或球磨机粉碎,使得平均粒径为0.5μm~3.0μm,制作电介质材料粉末。接着,用三个辊将电介质材料粉末50重量%~65重量%和粘接剂成分35重量%~50重量%进行混炼,制造模涂用或印刷用的电介质层用糊。
粘结剂成分是含有乙基纤维素或丙烯酸树脂1重量%~20重量%的松油醇或二乙二醇一丁醚醋酸酯。另外,在电介质糊中作为增塑剂也可以添加酞酸二辛酯、酞酸二丁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丁酯。作为分散剂也可以添加甘油单油酸酯、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ホモゲノ一ル(花王株式会社制品名)、烷基烯丙基的磷酸酯等。这样构成的电介质糊使印刷性提高。
[4.其他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中,对在形成于前面玻璃基板3上的黑色电极4a、5a上层叠有白色电极4b、5b,且还对形成有遮光层7的前面板2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对没有形成黑色电极4a、5a、及遮光层7的前面板2也可适用。黑色电极4a、5a、及遮光层7所包含的黑色颜料的热膨胀系数比白色电极4b、5b所包含的银(Ag)的热膨胀系数小。因此,对于没有形成黑色电极4a、5a及遮光层7的前面板2,本发明也可适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用于实现既可高精细显示,也可确保高亮度、高可靠性且对环境问题也进行了考虑的PDP。

Claims (18)

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具有前面板和背面板,
所述前面板和所述背面板对向配置且将周围密封而形成放电空间,
所述前面板在前面基板上具有显示电极、电介质层和保护层,
所述背面板在背面基板上具有电极、隔壁和荧光体层,
在将在所述前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的面积中所述显示电极所占的面积比率设为纵轴,将从室温至300℃的所述前面基板的膨胀系数和从室温至300℃的所述电介质层的膨胀系数的差设为横轴时,
所述膨胀系数的差及所述面积比率处于依次用直线连结
坐标(35×10-7/℃、60%)、
坐标(8×10-7/℃、60%)、
坐标(5×10-7/℃、40%)和
坐标(23×10-7/℃、40%)的区域的包含直线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膨胀系数的差及所述面积比率处于依次用直线连结
坐标(28×10-7/℃、60%)、
坐标(15×10-7/℃、60%)、
坐标(9×10-7/℃、40%)和
坐标(18×10-7/℃、40%)的区域的包含直线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电介质层的BaO和CaO的含量的合计为17摩尔%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电介质层的BaO和CaO的含量的合计为17摩尔%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电介质层的ZnO的含量为10摩尔%以上50摩尔%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电介质层的ZnO的含量为10摩尔%以上50摩尔%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电介质层的CuO和CoO的含量的合计为0.1摩尔%以上0.5摩尔%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电介质层的CuO和CoO的含量的合计为0.1摩尔%以上0.5摩尔%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电介质层的CuO和CoO的含量的合计为0.1摩尔%以上0.5摩尔%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电介质层的CuO和CoO的含量的合计为0.1摩尔%以上0.5摩尔%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电介质层的CuO和CoO的含量的合计为0.1摩尔%以上0.5摩尔%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电介质层的CuO和CoO的含量的合计为0.1摩尔%以上0.5摩尔%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电介质层的MoO3的含量为0.3摩尔%以上2摩尔%以下。
14.根据要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电介质层的MoO3的含量为0.3摩尔%以上2摩尔%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电介质层的MoO3的含量为0.3摩尔%以上2摩尔%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电介质层的MoO3的含量为0.3摩尔%以上2摩尔%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电介质层的MoO3的含量为0.3摩尔%以上2摩尔%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电介质层的MoO3的含量为0.3摩尔%以上2摩尔%以下。
CN2010800011114A 2009-03-13 2010-03-11 等离子显示面板 Pending CN1019529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60500 2009-03-13
JP2009060500A JP2010218702A (ja) 2009-03-13 2009-03-13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PCT/JP2010/001733 WO2010103836A1 (ja) 2009-03-13 2010-03-11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2930A true CN101952930A (zh) 2011-01-19

Family

ID=42728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11114A Pending CN101952930A (zh) 2009-03-13 2010-03-11 等离子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62680B2 (zh)
EP (1) EP2251890A1 (zh)
JP (1) JP2010218702A (zh)
KR (1) KR101065109B1 (zh)
CN (1) CN101952930A (zh)
WO (1) WO2010103836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1721A (zh) * 2000-08-29 2004-01-28 ���µ�����ҵ��ʽ���� 气体放电屏
CN1627188A (zh) * 2003-11-10 2005-06-15 Jsr株式会社 含有无机粉体的树脂组合物、转印膜和等离子体显示屏的制造方法
CN101018459A (zh) * 2006-02-10 2007-08-15 富士通日立等离子显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器及具有该平板显示器的显示面板装置
WO2008015834A1 (fr) * 2006-08-04 2008-02-07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Matériau diélectrique pour écran à plasma
KR20080080769A (ko) * 2007-03-02 2008-09-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유전체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과 그 제조방법
EP1995756A1 (en) * 2007-03-27 2008-1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JP2009048927A (ja) * 2007-08-22 2009-03-05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誘電体材料
JP2009199996A (ja) * 2008-02-25 2009-09-03 Panasonic Corp フラ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WO2009141983A1 (ja) * 2008-05-19 2009-11-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78223B2 (ja) 1995-05-26 2006-05-24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ズマパテントライセンシング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H0980769A (ja) 1995-09-12 1997-03-28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2001045877A (ja) 1999-08-11 2001-02-20 Okura Ind Co Ltd 生分解性容器の製造方法
JP2002053342A (ja) 2000-08-10 2002-02-19 Asahi Glass Co Ltd 電極被覆用低融点ガラス
WO2002017345A1 (en) * 2000-08-18 2002-0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Gas dischargeable panel
JP3827987B2 (ja) 2001-10-22 2006-09-27 旭テクノグラス株式会社 無鉛ガラスフリット
KR20060000515A (ko) * 2004-06-29 2006-01-06 대주전자재료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격벽용 무연 유리 조성물
JP4680663B2 (ja) 2005-04-28 2011-05-11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チューブアレイ
JP2010132462A (ja) * 2007-03-26 2010-06-17 Panasonic Corp ガラス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1721A (zh) * 2000-08-29 2004-01-28 ���µ�����ҵ��ʽ���� 气体放电屏
CN1627188A (zh) * 2003-11-10 2005-06-15 Jsr株式会社 含有无机粉体的树脂组合物、转印膜和等离子体显示屏的制造方法
CN101018459A (zh) * 2006-02-10 2007-08-15 富士通日立等离子显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器及具有该平板显示器的显示面板装置
WO2008015834A1 (fr) * 2006-08-04 2008-02-07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Matériau diélectrique pour écran à plasma
KR20080080769A (ko) * 2007-03-02 2008-09-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유전체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과 그 제조방법
EP1995756A1 (en) * 2007-03-27 2008-1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JP2009048927A (ja) * 2007-08-22 2009-03-05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誘電体材料
JP2009199996A (ja) * 2008-02-25 2009-09-03 Panasonic Corp フラ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WO2009141983A1 (ja) * 2008-05-19 2009-11-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62854A1 (en) 2011-03-17
JP2010218702A (ja) 2010-09-30
US8362680B2 (en) 2013-01-29
KR101065109B1 (ko) 2011-09-16
WO2010103836A1 (ja) 2010-09-16
KR20100115357A (ko) 2010-10-27
EP2251890A1 (en) 201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1918B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00573788C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01326612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01111920B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01326609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01326610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26611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US20090115335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952930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JP5233488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1309328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1548352B (zh) 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
CN101548354B (zh) 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
US20090115333A1 (en) Dielectric materials for plasma display panel device, PDP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PDP device
CN100583361C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CN102057458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CN101233596A (zh) 气体放电发光面板
JP2007076947A (ja) 酸化物ガラス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