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8057A - 纱线卷绕机及纤维机械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机及纤维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8057A
CN101948057A CN2010102248164A CN201010224816A CN101948057A CN 101948057 A CN101948057 A CN 101948057A CN 2010102248164 A CN2010102248164 A CN 2010102248164A CN 201010224816 A CN201010224816 A CN 201010224816A CN 101948057 A CN101948057 A CN 101948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mentioned
unit
fault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48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8057B (zh
Inventor
川元谦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48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8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8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80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2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 B65H54/26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having one or more servicing units moving along a plurality of fixed winding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B65H54/72Framework; Casings; Cove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1/00Means for control to be used by operator; User interfaces
    • B65H2551/10Command input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1/00Means for control to be used by operator; User interfaces
    • B65H2551/20Display means; Information output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机,具有第1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和第2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所述第1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至少以发生了供纱源引起的故障为起点,从正常显示切换到异常显示,通过在上述异常显示时被操作而切换到正常显示,并且将纱线卷绕机从停止状态切换到运转状态;所述第2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至少以发生了卷绕筒管引起的故障为起点,从正常显示切换到异常显示,通过在上述异常显示时被操作而切换到正常显示,并且将纱线卷绕机从停止状态切换到运转状态。通过采用这种结构,消除了为了消除故障需要对纱线卷绕机实施的作业与实际对纱线卷绕机实施的作业间的不一致,提高了纱线卷绕机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机及纤维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绕机及纤维机械。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技术,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06045237号公开了具有多个与发生故障的地方相对应地发光的图像21~26的纱线卷绕机。该纱线卷绕机单独设置有作为故障解除按钮的按钮。
操作自动络纱机的操作者有巡察卷绕作业是否在良好地进行、对卷绕作业的不良进行简单操作的作业员,以及负责纱线卷绕机发生了故障时的高级维修的维护人员。以下将作业员称为“一般操作者”,将维护人员称为“高级操作者”。一般操作者和高级操作者由自动络纱机发生的故障中能够处理的故障区分。
上述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06045237号所公开的纱线卷绕机与故障发生的地方相对应地发出图像,该故障是应该由一般操作者和高级操作者中的谁来处理的故障没有严格区分来显示。因此,有时一般操作者在不能准确把握该故障是应该由自己处理的故障还是应该委托高级操作者作业的故障的情况下,实施了不恰当的维护作业。因此,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06045237号所公开的纱线卷绕机的结构中,引起了为了消除故障而需要对纱线卷绕机实施的作业与实际对纱线卷绕机实施的作业之间的不一致,招致纱线卷绕机生产效率的降低。
并且,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06045237号所公开的纱线卷绕机将准确地确认哪个图像正发光和准确地掌握需要的作业的事情委托给了一般操作者。但是,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06045237号所公开的结构由于发光的表示发生故障的地方的图像和故障解除按钮分开设置,因此有时一般操作者在不能准确把握发生故障的地方的情况下、在不恰当的地方实施了不恰当的维护作业。因此,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06045237号所公开的结构中,引起了为了消除故障而需要对纱线卷绕机实施的作业与实际对纱线卷绕机实施的作业之间的不一致,招致纱线卷绕机生产效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些问题而作出的,其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消除为了消除故障而需要对纱线卷绕机实施的作业与实际对纱线卷绕机实施的作业之间的不一致,由此提高纱线卷绕机的生产效率的技术。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措施及其效果。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将从供纱源退绕下来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筒管上、以发生故障为起点从运转状态切换到停止状态的纱线卷绕机采用下述结构。即,具备第1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至少以发生了供纱源引起的故障为起点,从正常显示切换到异常显示,通过在上述异常显示时被操作而切换到正常显示,并且将纱线卷绕机从停止状态切换到运转状态;以及第2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至少以发生了卷绕筒管引起的故障为起点,从正常显示切换到异常显示,通过在上述异常显示时被操作而切换到正常显示,并且将纱线卷绕机从停止状态切换到运转状态。
如上所述,一般操作者和高级操作者中区别自动络纱机所发生的故障中能够处理的故障。因此,当一般操作者在巡察中发现纱线卷绕机发生故障时,能够根据其内容判断是应该自己进行处理该故障的作业还是应该委托给高级操作者处理的作业。本申请发明由于用第1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和第2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区分显示供纱源和卷绕筒管引起的故障的发生,所以一般操作者能够准确地判断自己能处理的故障。
并且,通过使各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兼具向一般操作者教示故障内容的功能和解除因该故障引起的上述纱线卷绕机的运转停止状态的功能,当要使上述纱线卷绕机重新运转时,一般操作者能够认识到是发生了由供纱管(供纱源)和卷绕筒管中的哪一个引起的故障发生。因此,给一般操作者在使上述纱线卷绕机重新开始运转之前自问“自己进行的作业和为了消除故障需要对纱线卷绕机实施的作业是否一致”的机会。因此,由于能够消除为了消除故障而需要对纱线卷绕机实施的作业与一般操作者实际对纱线卷绕机实施的作业之间的不一致,所以能够提高上述纱线卷绕机的生产效率。
并且,由于能够用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的操作这一作业进行故障内容的确认、自己实施的作业内容是否恰当的确认和重新开始运转,因此提高了操作者作业的正确性。
上述纱线卷绕机还采用下述结构。即,上述第1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与上述第2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的配置关系,与从上述供纱源退绕下来并卷绕到上述卷绕筒管上的纱线的行走方向相对应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由于配置位置相对应,因此操作者能够容易地读取发生了由供纱管和卷绕筒管中哪一个引起的故障。
上述纱线卷绕机还采用下述结构。即,还具备第3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其以发生了纱线卷绕机所发生的故障中由供纱源和卷绕筒管以外的原因引起的故障为起点,从正常显示切换到异常显示,通过在上述异常显示时被操作而切换到正常显示,并且将纱线卷绕机从停止状态切换到运转状态。
当故障的内容为纱线卷绕机自身的故障等需要进行高级处理时,一般操作者将高级操作者叫到该纱线卷绕机跟前。本申请发明中各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区分显示发生了的故障是由供纱源引起的、还是由卷绕筒管引起的、或者是由供纱源和卷绕筒管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因此,一般操作者能够区分该故障是能够自行处理的故障还是应该委托高级操作者作业的故障。
并且,通过使各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兼具向一般操作者教示故障内容的功能和解除因该故障引起的上述纱线卷绕机的运转停止状态的功能,当使上述纱线卷绕机重新运转时,一般操作者能够认识到是发生了由供纱管引起的故障、还是发生了由卷绕筒管引起的故障,或者是发生了由供纱管和卷绕筒管以外的原因引起的故障。因此,操作者在使上述纱线卷绕机重新开始运转之前被赋予了自问“自己进行的作业和为了消除故障需要对纱线卷绕机实施的作业是否一致”的机会。因此,由于能够消除为了消除故障需要对纱线卷绕机实施的作业与操作者进行的作业之间的不一致,因此提高了上述纱线卷绕机的生产效率。
并且,由于能够用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的操作这一作业进行发生异常区域的确认、自己的作业内容是否恰当的确认和重新开始运转,因此提高了操作者作业的正确性。
上述纱线卷绕机还采用下述结构。即,上述第1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所显示的故障包括不存在供纱源,并且/或者上述第2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所显示的故障包括不存在卷绕筒管。
在具备上述结构的纱线卷绕机中,能够更准确地显示一般操作者能够处理的故障。
上述纱线卷绕机还采用下述结构。即,上述第3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配置在上述第1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与上述第2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之间。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由于配置位置相对应,因此操作者能够容易地读取故障的内容。
上述纱线卷绕机还采用下述结构。即,上述第1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被形成为指示纱线行走方向上游的形状,上述第2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被形成为指示纱线行走方向下游的形状。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一般操作者能够更直观地读取故障的内容。
通过具备多个上述纱线卷绕机而构成的纤维机械能实现高的运转率。
如果采用本申请发明的方案,提供下述结构的纱线卷绕机。即,纱线卷绕机具有纱线卷绕主体、控制上述纱线卷绕主体的运转的控制单元、以及操作上述纱线卷绕主体的操作面板,所述纱线卷绕主体包括从供纱管上退绕下来纱线并进行提供的喂纱单元、对从上述喂纱单元提供来的纱线进行处理的纱线处理执行单元、将用上述纱线处理执行单元处理过的纱线作为卷装进行卷绕的卷绕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具有存储有多个文字、数字和符号中的至少一种的存储单元。上述操作面板上配置有显示单元和变更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将多个存储在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上述文字、数字和符号中的至少一种字符横排进行显示:上述变更单元配置在上述操作面板上,改变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的文字、数字和符号中的至少一个字符。上述变更单元由横向排列配置的第1输入单元和第2输入单元以及沿纵向配置的第3输入单元和第4输入单元构成,所述第1输入单元和第2输入单元用来选择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的、想要变更的文字、数字和符号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所述第3输入单元和第4输入单元用来改变上述第1和第2输入单元选择的文字、数字和字符中的至少一个。
这样一来,通过设置用来选择想要变更的文字、数字和字符中的至少一个的输入单元,能够用比较少的输入次数变更多个文字、数字和符号中的至少一个。并且,通过使第1输入单元具有向左的指向性,使第2输入单元具有向右的指向性,操作者能够直观地觉察到选择横向排列的多个文字数字符号的操作方法。而且,通过使第3输入单元具有向上的指向性、使第4输入单元具有向下的指向性,操作者能够直观地觉察到数字的增减或文字的移行等变更方法。
上述纱线卷绕机还采用下述结构。即,上述存储单元存储3个字以上的文字、数字、字符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显示单元将3个字以上的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文字、数字和字符中的至少一种横排显示。
上述能够用比较少的输入次数选择想要变更的文字数字字符这样的效果在处理3个字以上的文字、数字和符号中的至少一个时特别有用。
上述纱线卷绕机还采用下述结构。即,上述控制单元能够选择地执行用上述纱线卷绕主体进行正常卷绕动作的正常卷绕模式和用于维护上述纱线卷绕主体的各构成部分的维护模式这两种模式。当同时操作上述第1和第2输入单元时,上述控制单元在上述正常卷绕模式和维护模式之间切换执行的模式。
即,由于如果不是有意地进行的话一般不能够同时操作第1和第2输入单元,因此在这一点上能够防止意外地切换了执行的模式。
上述纱线卷绕机还采用下述结构。即,上述第1和第2输入单元形成得比上述第3和第4输入单元难以操作。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有力地防止意外地切换了执行的模式。
上述纱线卷绕机还采用下述结构。即,上述第1输入单元和上述第2输入单元形成得比上述第3输入单元和第4输入单元小。
上述纱线卷绕机还采用下述结构。即,在上述操作面板上形成配置有上述第1输入单元的第1凹陷部和配置有上述第2输入单元的第2凹陷部。
上述纱线卷绕机还采用下述结构。即,上述控制单元选择上述维护模式,当操作上述第1~4输入单元中的至少某一个输入单元时,根据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文字、数字和字符中的至少一个和操作的输入单元的不同使上述纱线卷绕主体的各构成要件动作。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在实施上述纱线卷绕主体的维护时,操作者能够使各构成要件按操作者的意图动作。
上述纱线卷绕机还采用下述结构。即,上述控制单元选择上述维护模式,每次操作上述第1~4输入单元中的至少某一个输入单元时,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单元中的文字、数字和符号中的至少一个以及被操作的输入单元的不同以每预定的单位使上述纱线卷绕主体的各构成要件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的透视图;
图2为卷绕单元的主视图;
图3为显示面板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4-4线向视剖视图和透视图;
图5为自动络纱机的俯视图;
图6为表示卷绕单元的电气结构的图;
图7为卷绕单元的控制单元的控制流程图;
图8为卷绕单元的控制单元的控制流程图;
图9为卷绕单元的控制单元的控制流程图;
图10为卷绕单元的控制单元的控制流程图;
图11为卷绕单元的控制单元的控制流程图;
图12为用来说明改变七段显示器显示的操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申请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
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1(纤维机械)由多个卷绕单元2(纱线卷绕机)、机体控制装置3和自动落纱装置4构成。各卷绕单元2由边使供纱管B(供纱源)上的纱线Y横动边进行重绕成预定形状的卷装P的作业——即卷绕作业的纱线卷绕主体5以及支承该纱线卷绕主体5的支承体6构成。机体控制装置3为用来设定多个卷绕单元2的卷绕条件等的装置。自动落纱装置4根据卷绕单元2发出的要求落纱的信号移动到发出了上述落纱要求信号的卷绕单元2。自动落纱装置4为回收由该卷绕单元2形成的卷装P、将处于没有卷绕纱线的状态的卷取管重新安装到该卷绕单元2并进行预定的生头作业的装置。因此,各卷绕单元2和自动落纱装置4与机体控制装置3电气连接,能够进行双向通信。
在本实施形态中,从供纱管B上退绕下来纱线Y进行提供的喂纱单元100的结构至少包括梭芯15和退绕辅助装置9。对从该喂纱单元100提供来的纱线Y进行处理的纱线处理执行单元101的结构至少包括盘式张力赋予装置11、捻接器12、清纱器13和上蜡装置14。将该纱线处理执行单元101处理过的纱线Y卷绕成卷装P的卷绕单元102的结构至少包括摇架(图示省略)和横动导纱鼓8。如图2所示,上述喂纱单元100、纱线处理执行单元101和卷绕单元102从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一侧向下游一侧依顺序配置。
如图2所示,卷绕单元2的纱线卷绕主体5具有把持卷绕筒管Bf的摇架和使纱线Y横动的横动导纱鼓8。在供纱管B与横动导纱鼓8之间的纱线行走路径中,从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一侧(供纱管B侧)依次配置有退绕辅助装置9、纱线检测传感器10、盘式张力赋予装置11、捻接器12、清纱器13和上蜡装置14。并且,供纱管B支承在能够倾转的梭芯15上。卷绕单元2的支承体6具有控制纱线卷绕主体5运转的控制单元60(参照图6)。
摇架为相对于横动导纱鼓8转动自由的结构,卷装P的直径随着卷装P的卷绕作业的进行而增加,使摇架转动。利用该摇架的结构维持卷装P和横动导纱鼓8适当的接触。
在上述横动导纱鼓8的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横动槽8a,利用该横动槽8a使纱线Y横动。在横动导纱鼓8上设置有用来使横动导纱鼓8旋转的鼓驱动单元8b(参照图6),该鼓驱动单元8b与控制单元60电气连接。由此,控制单元60能够使横动导纱鼓8以所希望的转速旋转。并且,在鼓驱动单元8b中内置有作为检测卷绕作业进展的传感器的鼓旋转传感器7a,控制单元60能够计量从鼓旋转传感器7a送来的旋转脉冲数。
梭芯15在卷绕作业时处于图2所示的垂直状态,在更换供纱管B时向纱线卷绕主体5的正面一侧倾转。梭芯15通过该倾转作业将纱线退绕结束变成没有卷绕纱线的状态的供纱管B排出,然后从纡库(图示省略)获取卷绕有纱线状态的新的供纱管B。在梭芯15上设置有梭芯驱动单元15b(参照图6),该梭芯驱动单元15b与控制单元60电气连接。由此,控制单元60能够使梭芯15自由地倾转。
退绕辅助装置9为使被覆在供纱管B的芯管上的筒体随着纱线Y从供纱管B上退绕而下降,通过这样辅助纱线Y从供纱管B的退绕的装置。在该退绕辅助装置9中设置有退绕辅助装置驱动单元9a(参照图6),该退绕辅助装置驱动单元9a与控制单元60电气连接。由此,控制单元60使退绕辅助装置9能够自由升降。
纱线检测传感器10为检测退绕辅助装置9与盘式张力赋予装置11之间存在纱线Y的器件。该纱线检测传感器10与控制单元60电气连接,当不能检测到纱线Y的存在时,给控制单元60发送无纱信号。
盘式张力赋予装置11具备一对盘形部件11a、11a,通过使这对盘形部件11a、11a边旋转边夹着纱线Y,给行走中的纱线Y赋予预定的张力。该盘式张力赋予装置11具有用来使盘形部件11a、11a旋转的盘式张力赋予装置驱动单元11b(参照图6)。该盘式张力赋予装置驱动单元11b与控制单元60电气连接,通过这样控制单元60能够自由地控制盘形部件11a、11a的旋转。另外,赋予纱线Y预定张力的装置除了上述盘式张力赋予装置11以外还可以采用例如门式装置。
捻接器12为当检测到纱疵剪断纱线时或者断纱等时,将供纱管B一侧的纱线Y与卷装P一侧的纱线Y接头的器件。该捻接器12具有图示省略的导纱杆等多根杆,多根杆一连串的动作用凸轮方式驱动。该捻接器12具有使多根杆动作的捻接器凸轮驱动单元12a(参照图6)。通过捻接器凸轮驱动单元12a与控制单元60电气连接,控制单元60能够自由地控制捻接器12的多根杆的一连串动作。
清纱器13为检测纱线Y的缺陷的器件。通过用适当的分析器处理从清纱器13输送来的与纱线Y的粗细相对应的信号,检测粗节纱等纱疵。并且,清纱器13上附设有当检测到纱疵时剪断纱用的剪纱器13a。并且,清纱器13具有检测纱线Y行走的纱线行走传感器(图示省略)。该纱线行走传感器与控制单元60电气连接,当不能检测到纱线Y的行走时,向控制单元60发送断纱信号。
上蜡装置14为往行走中的纱线Y上涂敷预定的蜡的装置。该上蜡装置14具有与控制单元60电气连接的蜡剩余量传感器14a(参照图6),当蜡剩余量到预定值以下时,向控制单元60发送信号。
在捻接器12的下侧设置有吸引捕捉供纱管B侧的纱线Y引导向捻接器12的中继管16,在捻接器12的上侧设置有吸引捕捉卷装P一侧的纱线Y引导向捻接器12的吸嘴17。
该中继管16具备步进式中继管驱动单元16a(参照图6),利用该中继管驱动单元16a能够以轴16c为中心旋转。该中继管驱动单元16a与控制单元60连接,由此控制单元60使中继管16能够自由旋转。并且,在中继管16中设置有与控制单元60连接的中继管传感器16b(参照图6),该中继管传感器16b采用例如光学式结构,当检测到吸入管内的纱线Y时往控制单元60发送纱线检测信号。
同样,吸嘴17具有步进式吸嘴驱动单元17a(参照图6),利用该吸嘴驱动单元17a能够以轴17c为中心旋转。该吸嘴驱动单元17a与控制单元60连接,因此,控制单元60使吸嘴17能够自由地旋转。并且,吸嘴17中设置有与控制单元60连接的吸嘴传感器17b,该吸嘴传感器17b采用例如光学式结构,当检测到吸入管内的纱线Y时往控制单元60发送纱线检测信号。
通过这种结构,当剪断纱或者断纱时中继管16在图2所示的位置吸引捕捉供纱管B一侧的纱线Y,以轴16c为中心从下向上旋转,将纱线Y引导到捻接器12。同时,吸嘴17从图2所示的位置以轴17c为中心从下向上旋转,从逆转的卷装P上吸引捕捉纱线Y,再以轴17c为中心从上向下旋转,将纱线Y引导到捻接器12。然后,捻接器12通过预定的接头动作将这样引导来的2根纱线Y接头。
下面说明上述支承体6。
支承体6如上所述为支承纱线卷绕主体5的部件,如图2所示具有与卷绕单元2排列的方向正交的一对侧面18、正面19、以及将这些侧面18和正面19呈弯曲状地连接的弯曲面20。并且,在该支承体6的上部设置有横跨正面19和弯曲面20地形成的操作面板21。
如图3所示,该操作面板21具有相当于上述正面19的正面部分19a和相当于上述弯曲面20的一对弯曲部20a。在正面部分19a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三位数显示的七段显示器22、十字形布局的操作按钮单元23(第二显示单元)、动作开关24。并且,在弯曲部20a上设置有警报灯25(第一显示单元)。
七段显示器22为将3个包含存储在图6所示控制单元60所具备的RAM61(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中的文字、数字或符号中的至少一种的字符横排显示的器件。因此,七段显示器22如图3所示将3个七段LED22a横排而构成。以下将包含文字、数字或符号中的至少一种的字符称为“文字数字符号”。
操作按钮单元23由上按钮23a、下按钮23b、右按钮23c、左按钮23d和中间按钮23e构成。如图3所示,上按钮23a配置在中间按钮23e的上侧、下按钮23b配置在中间按钮23e的下侧、右按钮23c配置在中间按钮23e的右侧、左按钮23d配置在中间按钮23e的左侧。即,下按钮23b、中间按钮23e和上按钮23a从下往上依次配置,上按钮23a配置在指示上方的位置上,下按钮23b配置在指示下方的位置上,右按钮23c配置在指示右方的位置上,左按钮23d配置在指示左方的位置上。并且,上按钮23a呈指示上方的指向性形状。同样,下按钮23b呈指示下方的指向性形状,右按钮23c呈指示右方的指向性形状,左按钮23d呈指示左方的指向性形状。如图6所示,各按钮23a~23e与控制单元60电气连接,各按钮23a~23e被按下时向控制单元60发送信号。并且,上按钮23a内置有与控制单元60连接、由控制单元60控制发光的上灯23f。同样,下按钮23b内置有与控制单元60相连、由控制单元60控制发光的下灯23g。同样,中间按钮23e内置有与控制单元60相连、由控制单元60控制发光的中间灯23h。并且,如图4(a)所示,右按钮23c配置在正面19上形成的第1凹陷部26a内的深处。左按钮23d配置在正面19上形成的凹陷部26b内的深处。右按钮23c和左按钮23d从图3的正面看去形成得比上按钮23a、下按钮23b和中间按钮23e小。通过上述结构,右按钮23c和左按钮23d与上按钮23a和下按钮23b相比比较难以按下。如上所述,第1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由下按钮23b和控制单元60构成;第2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由上按钮23a和控制单元60构成;第3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由中间按钮23e和控制单元60构成。
动作开关24为用来将纱线卷绕主体5的动作切换到运转和停止的开关,如图4(b)所示,当将纱线卷绕主体5的动作切换到停止时,把持动作开关24的可动部分27将其拉出,从而使其从正面19突出;相反,当将纱线卷绕主体5的动作切换到运转时,使上述可动部分27向与上述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退避。并且,本实施形态在该可动部分27中的在纱线卷绕主体5动作停止的状态下露出的露出部分27a上用黄色涂成彩色。即,可动部分27在纱线卷绕主体5的动作运转时几乎不明显,只在纱线卷绕主体5动作停止时明显。并且,动作开关24采用通过在可动部分27突出了的状态下转动限制其向与突出方向相反方向的避退的结构。通过采用该转动式的闭锁机构,仅仅凭借按压了可动部分27不能够切换纱线卷绕主体5的动作。
警报灯25为显示卷绕单元2的动作状态的器件。该警报灯25如图3所示设置在上述操作按钮单元23的附近。警报灯25在表面实施了形成细微的凹凸这样的加工(或者粘贴具有光扩散效果的薄膜),像图4(a)所示那样在剖视图上是弯曲的。并且,警报灯25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制盖28、收容在该盖28内的警报灯组件31(参照图3)构成。警报灯组件31由与控制单元60电气连接的蓝色警报灯29和红色警报灯30构成(参照图6)。并且,上述“卷绕单元2的动作作态”可以列举例如卷装P满卷的状态、卷装P接近上述满卷的状态、因纱线处理执行单元101发生故障而需要维护作业的状态等等。另外,满卷是指卷装P的卷绕直径到达了卷绕作业开始前预先设定的卷绕作业完成时卷装P的直径的状态。并且,警报灯25选择性地使上述蓝色警报灯29和红色警报灯30发光,或者选择闪烁或点亮,通过这样能够根据卷绕单元2不同的动作状态改变显示形态。另外,构成警报灯组件31的警报灯颜色的种类只要能够改变显示形态,并不局限于蓝色和红色;例如也可以采用绿色警报灯等。
并且,如图3所示,操作按钮单元23的上按钮23a附近描绘有卷装P的图样p,同样,在下按钮23b附近描绘有供纱管B的图样b。
上述控制单元60具有作为运算处理装置的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存储有CPU所执行的控制程序及控制程序所使用的数据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执行程序时临时保存数据用的上述RAM61。并且,通过将存储在ROM中的上述控制程序读入CPU、在CPU上执行,控制程序使用CPU等硬件实现图7~11所示的控制流程。下面依图7~11所示的控制流程说明卷绕单元2的动作。并且,控制单元60能够选择性地执行用纱线卷绕主体5进行正常卷绕动作的正常卷绕模式和维护纱线卷绕主体5的各构成部分用的维护模式这两种模式。该正常卷绕模式作为控制程序被存储在ROM中,相当于图7~图9、图11所示的控制流程。并且,维护模式也同样作为控制程序被存储到ROM中,相当于图10所示的控制流程。
如图7所示,当接通自动络纱机1的电源(S300)时,纱线卷绕主体5开始纱线Y的卷绕作业(S340)。
在该正常卷绕模式下,控制单元60根据从鼓旋转传感器7a接收到的旋转脉冲数计算出卷装P的卷绕直径,当判定为该卷绕直径达到预定值(例如满卷时卷绕直径的90%)时(S350中为“是”),将处理转移到图8所示的流程(S355)。控制单元60判断计算出的卷装P的卷绕直径是否到达满卷时的卷绕直径(S500),当判定为达到时(S500中为“是”),使卷绕单元2的纱线卷绕主体5停止运转(S510),使蓝色警报灯29点亮(S520),同时向机体控制装置3发送要求落纱的信号(S530)。由此,自动落纱装置4进行落纱作业(S540),当该落纱作业结束、重新开始运转的准备完成时,使蓝色警报灯29熄灭(S550),使卷绕单元2的纱线卷绕主体5重新开始运转(S560),返回图7的控制流程。另一方面,当判定为上述卷绕直径没有达到满卷时的卷绕直径时(S500中为“否”),不停止卷绕单元2的纱线卷绕主体5的运转,使蓝色警报灯29开始闪烁(S570),返回到图7的控制流程。因此,当卷装P的卷绕直径接近满卷时的卷绕直径时,首先使警报灯25以蓝色开始闪烁,不久之后,当卷装P的卷绕直径达到满卷时的卷绕直径时,警报灯25切换成用蓝色点亮,在落纱作业完成的同时警报灯25熄灭。
并且,在该正常卷绕模式下,控制单元60监视纱线卷绕主体5的各传感器,当判定为发生了故障时(S360中为“是”),将处理转移到图9所示的流程(S365),使纱线卷绕主体5停止运转(S700),如图4(b)所示那样使红色警报灯30点亮(S710),将一般操作者叫过来。与此同时,控制单元60在七段显示器22中显示与发生了的故障相对应的文字数字符号。
同时,在发生由卷绕筒管Bf引起的故障的情况下(S730:X),控制单元60使上灯23f点亮来进行异常显示(S740),变成等待接收来自上按钮23a的信号的状态(S750中为“否”)。作为由卷绕筒管Bf引起的故障,可以列举例如吸嘴17即使进行预定的纱线吸引捕捉动作也不能捕捉纱线Y的情况,或者不能给摇架把持卷绕筒管Bf的位置提供卷绕筒管Bf的情况(不存在卷绕筒管)等。被叫到卷绕单元2的一般操作者通过确认上按钮23a、中间按钮23e、下按钮23b中的哪一个按钮点亮来确定故障的内容,采取与该内容相对应的措施。即,一般操作者通过确认上按钮23a点亮来确认发生了由卷绕筒管Bf引起的故障,判定为自己进行处理该故障的处理作业。于是,通过重点检查卷绕筒管Bf的周边确定消除该故障所需要的作业,进行该必要的作业。例如,如果是卷装P一侧的纱线Y的纱端难以被吸嘴17捕捉的话,则使纱线Y的纱端移动到容易被捕捉的位置。并且,在形成了卷绕到卷绕筒管Bf上的形状不良的不良卷装的情况下,一般操作者除去不良的卷装换成新的卷绕筒管。在不能给摇架的把持卷绕筒管Bf的位置提供卷绕筒管Bf的情况下,一般操作者设置没有卷绕纱线状态下的卷绕筒管。在上述作业完成后,一般操作者按下点亮的上按钮23a。由此,上按钮23a从点亮状态(异常显示)被切换为停止点亮的状态(正常显示)。并且,当从上按钮23a接收到信号时(S750中为“是”),控制单元60重新开始纱线卷绕主体5的运转(S800),返回到图7的控制流程。
同样,在发生由供纱管B和卷绕筒管Bf以外的原因引起的故障的情况下(S730:Y),控制单元60使中间灯23h点亮来进行异常显示(S760),变成等待接收来自中间按钮23e的信号的待机状态(S770中为“否”)。卷绕单元2发生的故障中由供纱管B和卷绕筒管Bf以外的原因引起的故障可以列举例如纱线检测传感器10或鼓旋转传感器7a等构成卷绕单元2的各部件发生故障的情况,或者提供给卷绕单元2的电压不合适的情况。并且,还可以列举捻接器12和退绕辅助装置9等构成卷绕单元2的各部位的调整不良或设定不良等情况、卷绕单元2的上蜡装置14所具备的蜡的剩余量在预定值以下的情况、捻接器12连续3次接头动作失败的情况等。于是被叫到卷绕单元2的一般操作者通过确认中间按钮23e点亮认识到发生了由供纱管B和卷绕筒管Bf以外的原因引起的故障,判断为委托高级操作者处理该故障。于是,被一般操作者叫到该卷绕单元2跟前的高级操作者在处理完该故障以后,按下点亮的中间按钮23e。由此,中间按钮23e从点亮状态(异常显示)被切换为停止点亮的状态(正常显示)。并且,当从中间按钮23e接收到信号时(S770中为“是”),控制单元60使纱线卷绕主体5重新开始运转(S800),返回到图7的控制流程。
同样,在发生由供纱管B引起的故障的情况下(S730:Z),控制单元60使下灯23g点亮来进行异常显示(S780),变成等待接收来自下按钮23b的信号的待机状态(S790中为“否”)。作为由供纱管B引起的故障,可以列举例如中继管16不能捕捉供纱管B一侧的纱线Y的情况。并且,还可以列举供纱管B品质不良或没有往喂纱单元100的退绕位置提供供纱管B的情况(不存在供纱源)等。于是,被叫到卷绕单元2跟前的一般操作者通过确认下按钮23b点亮来认识到发生了由供纱管B引起的故障,判定为自己进行处理该故障的作业。于是,通过重点检查供纱管B的周边确定消除该故障所需要的作业,进行该必要的作业。例如,检查供纱管B的状态,如果必要,取下供纱管B设置新的供纱管B。在上述作业完成后,一般操作者按下点亮的下按钮23b。由此,下按钮23b从点亮状态(异常显示)被切换为停止点亮的状态(正常显示)。并且,当从下按钮23b接收到信号时(S790中为”是”),控制单元60重新开始纱线卷绕主体5的运转(S800),返回到图7的控制流程。
另外,对于高级操作者来说,有时也不能确定是由卷绕单元2的哪个部位或哪个零部件引起的故障。此时,高级操作者通过同时按下相关卷绕单元2的操作面板21上的右按钮23c和左按钮23d(S810中为“是”、S820中为“是”、S830中为“是”),将控制单元60所执行的模式从正常的卷绕模式切换到维护模式。即,当控制单元60使上灯23f点亮(S740),变成等待接收来自上按钮23a的信号的待机状态时(S750中为“否”),或者当控制单元60使中间灯23h点亮(S760),变成等待接收来自中间按钮23e的信号的待机状态时(S770中为“否”),或者当控制单元60使下灯23g点亮(S780),变成等待接收来自下按钮23b的信号的待机状态时(S790中为“否”),如果同时从左按钮23d和右按钮23c接收到信号(S810中为“是”、S820中为“是”、S830中为“是”),则控制单元60将执行模式从正常卷绕模式切换到维护模式。换言之,控制单元60将处理转移到图10的控制流程。
当在图7所示的正常卷绕模式下同时从右按钮23c和左按钮23d接收到信号时(S370中为“是”),或者在图9所示的正常卷绕模式下同时从右按钮23c和左按钮23d接收到信号时(S810中为“是”、S820中为“是”、S830中为“是”),控制单元60执行如图10所示的控制流程(S375)。即,控制单元60使纱线卷绕主体5停止运转(S900),开始维护模式,变成能够输入确定维护对象的文字数字符号的状态(S910),成为等待接收来自中间按钮23e的信号的待机状态(S915)。维护对象可以列举例如吸嘴17、中继管16、退绕辅助装置9、捻接器12、梭芯15、盘式张力赋予装置11或横动导纱鼓8等。并且,上述高级操作者使用操作按钮单元23将确定维护对象的文字数字符号输入控制单元60。这里假定上述维护对象为中继管16,在RAM61中保存有“E75”,确定中继管16的文字数字符号为“F84”,控制单元60将保存在RAM61中的“E75”显示在七段显示器22中,如图12所示,使确定变更对象的第2位“7”闪烁显示。在这种状态下,高级操作者按一次上按钮23a。从上按钮23a接收到信号的控制单元60使存储在RAM61中的3位文字数字符号中与闪烁显示的位即第2位相对应的文字数字符号递增,将七段显示器22显示的内容从“E75”变成“E85”。其中,递增加对于数字来说是加1,对于文字来说是依照字母表的顺序移向下一个文字。
接着,高级操作者为了改变存储在RAM61中的3位文字数字符号中与第1位相对应的文字数字符号而按一下右按钮23c。从右按钮23c接收到信号的控制单元60使用于确定更改对象的第1位“5”闪烁显示。在这种状态下高级操作者按一下下按钮23b。从下按钮23b接收到信号的控制单元60使存储在RAM61中的3位文字数字符号中与闪烁显示的位即第1位相对应的文字数字符号递减,将七段显示器22显示的内容从“E85”变成“E84”。其中,递减加对于数字来说是减1,对于文字来说是依照字母表的顺序移向前一个文字。
接着,高级操作者为了改变存储在RAM61中的3位文字数字符号中与第3位相对应的文字数字符号而再按一下右按钮23c。从右按钮23c接收到信号的控制单元60使用于确定更改对象的第3位“E”闪烁显示。在这种状态下高级操作者按一下上按钮23a。从上按钮23a接收到信号的控制单元60使存储在RAM61中的3位文字数字符号中与闪烁显示的位即第3位相对应的文字数字符号递增,将七段显示器22显示的内容从“E84”变成“F84”。
当这样使用操作按钮单元23将用来确定维护对象中继管16的文字数字符号“F84”输入控制单元60中结束时,高级操作者按下中间按钮23e(S915中为“是”)。这里按下中间按钮23e意味着上述输入结束。当从中间按钮23e接收到信号时,控制单元60依次扫描判断有无接收到来自上按钮23a、下按钮23b、右按钮23c、左按钮23d的信号(S920~S950)。在这种状态下,例如反复按压上按钮23a的话(S920中为“是”),则控制单元60反复执行上动作(S925)。在将中继管16作为维护对象的情况下,上动作为使中继管16向上旋转预定的角度(例如2°)的动作。因此,控制单元60通过反复进行向上旋转预定角度的动作使中继管16向上旋转。并且,当只按一次上按钮23a时(S920中为“是”),控制单元60只执行一次上的动作。即,控制单元60使中继管16只向上旋转预定的角度。
同样,如果反复按压下按钮23b的话(S930中为“是”),则控制单元60反复执行下动作(S935)。在将中继管16作为维护对象的情况下,下动作为使中继管16向下旋转预定的角度(例如2°)的动作。因此,控制单元60通过反复进行向下旋转预定角度的动作使中继管16向下旋转。并且,当只按一次下按钮23b时(S930中为“是”),控制单元60只执行一次下动作(S935)。即,控制单元60使中继管16只向下旋转预定的角度。
通过这样自由地操作中继管16的旋转动作,能够容易地确定与中继管16的动作有关的故障。
于是,在确定了故障并进行了必要的修理以后,高级操作者为了结束维护模式使纱线卷绕主体5重新运转,同时按下右按钮23c和左按钮23d。这样一来,控制单元60同时从右按钮23c和左按钮23d接收信号(S960中为“是”),使纱线卷绕主体5重新开始运转(S970),结束维护模式,将处理转移到图7的E。
虽然上述维护模式中维护对象为中继管16,但除此以外例如吸嘴17、退绕辅助装置9、捻接器12、梭芯15、盘式张力赋予装置11或横动导纱鼓8也可以作为维护对象。
即,当维护对象为吸嘴17时,图10的上动作为吸嘴17上升旋转的动作,下动作为下降旋转的动作。同样,维护对象为退绕辅助装置9时,上动作为退绕辅助装置9上升旋转的动作,下动作为下降旋转的动作。当维护对象为捻接器12时,右动作为导纱杆打开的动作,左动作为导纱杆闭合的动作。当维护对象为梭芯15时,右动作为使梭芯15朝正面一侧倾斜的动作,左动作为将梭芯15从倾斜状态拉起的动作。当维护对象为盘式张力赋予装置11时,右动作和左动作与盘形部件11a、11a旋转方向的正反相对应。当维护对象为横动导纱鼓8时,上动作为使横动导纱鼓8的转速增加的动作,下动作为使横动导纱鼓8的转速减小的动作。这样一来,将上动作、下动作、右动作和左动作以及上下左右各按钮23a~23d与纱线卷绕主体5的各构成要件独特的动作方向和呈十字形配置的各按钮的指向性建立起联系。由此,操作者能够直觉地联想起各构成要件独特的动作。即,上按钮23a和下按钮23b与各构成要件的升降运动或各构成要件动作速度的增减相对应。并且,右按钮23c和左按钮23d与各构成要件向左右方向的运动或各构成要件向前后方向的运动相对应。
在图7所示的正常卷绕模式下,当从下按钮23b接收到信号时(S380中为“是”),将处理转移到图11的控制流程(S385)。如图11所示,控制单元60使纱线卷绕主体5停止运转(S1000),使梭芯驱动单元15b倾转等将供纱管B排出,同时使新的供纱管B保持在梭芯15上,通过这样进行供纱管更换(S1010),然后重新开始纱线卷绕主体5的运转(S1020),返回到图7的控制流程。
但是,为了进行维护,有时高级操作者想强制使纱线卷绕主体5的动作停止。此时,只要高级操作者操作动作开关24将动作开关24的可动部分27从退避状态切换到突出状态就可以。此时,也可以通过将动作开关24的可动部分27切换到退避状态结束维护模式,使纱线卷绕主体5重新开始运转。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但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第二显示单元的结构至少包括上按钮23a、中间按钮23e和下按钮23b。
上述实施形态例如图3、图4(a)和(b)、图5所示,在支承体6的弯曲面20上设置有能够显示卷绕单元2动作状态的警报灯25。通过这样将能够显示卷绕单元2动作状态的警报灯25设置在支承体6的弯曲面20上,能够像图5所示那样使沿卷绕单元2排列的方向远离卷绕单元2的一般操作者容易地认识到该卷绕单元2的动作状态。并且,通过这样在支承体6的弯曲面20上设置警报灯25,即使在用警报灯25显示动作状态的卷绕单元2位于一般操作者正面的情况下,一般操作者也能够认识到该卷绕单元2的动作状态。通过这样使警报灯25没有棱角地弯曲,能够使操作者不论是位于卷绕单元2的侧面还是位于正面都能够识别卷绕单元2的动作状态。而且,警报灯25没有棱角地弯曲的形状给一般操作者以柔和感,一般操作者易于接近警报灯25。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警报灯25设置在支承体6的弯曲面20上,但只要是使远离卷绕单元2的一般操作者能够立刻看清该卷绕单元2动作状态的形态,并不局限于上述形态。例如,也可以采用将警报灯25设置在卷绕单元2的支承体6的侧面18上的结构。并且,还可以采用在卷绕单元2的支承体6的侧面18和正面19这两个面上设置警报灯25的结构。而且,还可以采用将警报灯25一体地设置在卷绕单元2的支承体6的侧面18和正面19这两个面上的结构。通过这样在支承体6的侧面18和正面19这两个面上一体地设置警报灯25,警报灯25横跨支承体6的侧面18和正面19不间断设置在宽阔的面积上,因此提高了对一般操作者的呼吁力度。
并且,上述实施形态例如图3、图6、图8、图9所示,警报灯25采用能够根据卷绕单元2不同的动作状态改变显示形态的结构。上述实施形态中上述“显示形态”指点亮和闪烁的区别,或者发光颜色的不同。如果采用上述结构,一般操作者能够通过警报灯25认识到并区别卷绕单元2不同的动作状态。
并且,上述实施形态中卷绕单元2的动作状态包括需要对卷绕单元2进行维护作业的状态。在支承体6的上述正面19上例如图3或图4(b)、图6所示那样设置显示对需要的卷绕单元2进行维护作业的内容的操作按钮单元23(尤其是上按钮23a、中间按钮23e和下按钮23b)。而且如图3所示将警报灯25设置在靠近操作按钮单元23的地方。如果采用上述结构,被警报灯25引导到需要由一般操作者进行作业的卷绕单元2的一般操作者如图4(b)所示不用大幅度地改变视线就能够通过操作按钮单元23认识到需要的作业内容。并且,警报灯25的显示和操作按钮单元23的显示产生视觉上的叠加效应,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对一般操作者的呼吁力度。
并且,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如图3或图4(b)所示在支承体6的上述正面19上设置有将纱线卷绕主体5的动作切换到运转和停止的动作开关24。该动作开关24如图4(b)所示采用当将纱线卷绕主体5的动作切换到停止时使动作开关24的可动部分27从上述正面19突出,当将纱线卷绕主体5的动作切换到运转时使上述可动部分27向与上述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退避的结构。上述可动部分27中在纱线卷绕主体5的动作停止的状态下露出的露出部27a上涂上了色彩。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发生故障不能够继续运转的情况下或者在维护作业未结束需要离开卷绕单元2跟前的情况下,高级操作者有时操作上述动作开关24强制地使该卷绕单元2的纱线卷绕主体5的动作变成停止状态。此时,由于上述可动部分27中涂上色彩的露出部27a从上述支承体6的上述正面19露出,因此一般操作者能够容易地意识到有意使该卷绕单元2的纱线卷绕主体5的动作停止这种情况。因此,能够防止意外重新运转。并且,纱线卷绕主体5的动作也可能不是操作上述动作开关24而是自动地变成停止状态。此时与上述高级操作者强制地使卷绕单元2的动作变成停止状态不同,上述可动部分27中涂上了色彩的露出部分27a不从上述支承体6的上述正面19露出。因此,当纱线卷绕主体5的动作变成停止状态时,能够容易地从视觉上区分该停止状态是否是根据高级操作者的意图的停止状态。
并且,上述实施形态例如图3或图4、图6所示那样设置了上按钮23a、中间按钮23e和下按钮23b。于是控制单元60像图9所示那样(1)在发生由供纱管B引起的故障的情况下,使纱线卷绕主体5停止运转,使下按钮23b发光,然后在从下按钮23b接收到信号后使纱线卷绕主体5重新开始运转;(2)在发生由供纱管B和卷绕筒管Bf以外的因素引起的故障的情况下,使纱线卷绕主体5停止运转,使中间按钮23e发光,然后在从中间按钮23e接收到信号后使纱线卷绕主体5重新开始运转;(3)在发生由卷绕筒管Bf引起的故障的情况下,使纱线卷绕主体5停止运转,使上按钮23a发光,然后在从上按钮23a接收到信号后使纱线卷绕主体5重新开始运转。这样,通过使各按钮23a、23b、23e兼具向一般操作者指示故障内容的功能和解除因该故障引起的纱线卷绕主体5的运转停止状态的功能,当要使纱线卷绕主体5重新运转时,一般操作者能够认识到是发生了由供纱管B、还是卷绕筒管Bf、或者是供纱管B和卷绕筒管Bf以外的原因中的哪种原因引起的故障。因此,一般操作者能够正确地掌握该故障是自己能够处理的故障还是需要委托给高级操作者解决的故障。并且给一般操作者在使纱线卷绕主体5重新开始运转之前自问“自己进行的作业和确实需要进行的作业是否一致”的机会。因此,由于能够消除确实需要进行的作业与一般操作者进行的作业之间的不一致,所以能够提高卷绕单元2的生产效率。
并且,例如图2所示那样将配置供纱管B的喂纱单元100和纱线处理执行单元101、配置卷绕筒管Bf的卷绕单元102按从下往上的顺序配置,同样,像例如图3或图4(b)所示那样将下按钮23b、中间按钮23e和上按钮23a也按从下往上的顺序配置。如果采用上述结构,由于配置位置相对应,因此一般操作者能够容易地读取故障的内容。
并且,例如图3和图4(b)所示那样使下按钮23b为指向下方(纱线行走方向上游)的形状,使上按钮23a为指向上方(纱线行走方向下游)的形状。如果采用上述结构,一般操作者能够更直观地读取故障的内容。
由于构成自动络纱机1的卷绕单元2如上所述生产效率高,因此能实现高运转率的自动络纱机1。
并且,上述实施形态例如图6所示控制单元60具有存储多个文字数字符号的RAM61。设置了将RAM61存储的上述多个文字数字符号横排显示的七段显示器22以及改变RAM61中存储的上述文字数字符号的操作按钮单元23。操作按钮单元23包括用来选择RAM61中存储的上述文字数字符号中想要改变的文字数字符号的、配置在指示右边的位置上的右按钮23c和配置在指示左边的位置上的左按钮23d,而且包含用来改变存储在RAM61中的上述文字数字符号中用上述右按钮23c或左按钮23d所选择的文字数字符号的、配置在指示上方位置上的上按钮23a和配置在指示下方位置上的下按钮23b。通过这样设置用来选择想要改变的文字数字符号的输入单元(相当于右按钮23c、左按钮23d),能够用比较少的输入单元改变多个文字数字符号。
并且,上述RAM61存储3个字的文字数字符号。并且,七段显示器22如图12所示将RAM61存储的3个字的文字数字符号横排显示。由于这样处理3个字以上的文字数字符号时能够用比较少的输入次数改变多个文字数字符号,因此上述效果特别有用。
并且,控制单元60能够像例如图7~9、图11和图10所示选择纱线卷绕主体5进行正常的卷绕动作的正常卷绕模式和维护纱线卷绕主体5的各构成部分的维护模式这两种模式执行。于是,当像图7和图9、图10所示那样同时操作右按钮23c和左按钮23d时,控制单元60在上述正常卷绕模式与维护模式之间切换执行模式。即,由于如果不是有意地进行的话一般不能够同时操作右按钮23c和左按钮23d,因此在这一点上能够防止执行模式被意外地切换了。
并且,由于例如图3和图4(a)所示那样右按钮23c和左按钮23d形成得很小、配置在凹陷部26内,因此与上按钮23a和下按钮23b相比较难以操作。如果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有力地防止执行模式被意外地切换了。
并且例如图10所示那样,控制单元60选择上述维护模式,操作按钮23a~23d中的至少某一个按钮,根据存储在RAM61中的文字数字符号、以及被操作的按钮的不同(种类)使纱线卷绕主体5的各构成要件动作。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在实施纱线卷绕主体5的维护时,高级操作者能够有意地使各构成要件动作。
并且例如图10所示那样,控制单元60选择上述维护模式,每次操作各按钮23a~23d中的至少某一个按钮时根据存储在RAM61中的文字数字符号和被操作的按钮的不同(种类)以每预定的单位使纱线卷绕主体5的各构成要件动作。如果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进行极其细致的维护。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但上述实施形态能够如下所述地变更实施。
即,在例如图7所示的正常卷绕模式下,当由于某种原因排出卷装P本身、需要重新安装新的卷绕筒管Bf时,控制单元60在图9的步骤740中也可以使上灯23f闪烁取代使上灯23f点亮。通过这样使上灯23f的显示形态产生变化,能够对一般操作者进行细致的指示。
同样,在例如图7所示的正常卷绕模式下,当由于某种原因废弃供纱管B本身需要重新安装新的供纱管B时,控制单元60在图9的步骤780中也可以使下灯23g闪烁取代使下灯23g点亮。通过这样使下灯23g的显示形态产生变化,能够对一般操作者进行细致的指示。同样的概念,也可以使中间按钮23e的显示形态产生变化。
并且,供纱管B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存在若干偏差。因此,退绕辅助装置9升降运动的原点最好是能够根据供纱管B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而改变。于是,在图10所示的维护模式下下述控制也有效:输入作为维护对象的退绕辅助装置9的升降运动的原点(S910),通过按下上按钮23a(S920)使该原点往上移动(S925);通过按下下按钮23b(S930)使该原点往下移动(S935)。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警报灯25采用蓝色警报灯29与红色警报灯30的组合,但也可以采用绿色警报灯取代蓝色警报灯29。
可以使用例如电动机或汽缸等各种驱动装置作为驱动单元。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控制单元60采用同时按下右按钮23c和左按钮23d来切换模式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只按下一个按钮时也切换模式的结构。并且,还可以采用在先按下一个按钮、再按下另一个按钮时也切换执行的模式的结构。
并且,通过同时按下右按钮23c和左按钮23d与正常卷绕模式进行切换的模式并不局限于维护模式。还可以采用向例如日本特开2004-352465号公报中公开的纱疵抽样模式、或日本特开2003-11254号公报中公开的输入输出设备功能检测模式进行切换的结构。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七段显示器22显示的内容中使用“E85”、“F84”等,但也可以是“*77”、“*7E”等文字、数字与符号的组合,并不局限于文字与数字的组合。并且,还可以像“777”、“EFG”那样仅组合数字或文字进行显示。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记载了给自动络纱机1的卷绕单元2提供纱线Y的供纱管B作为供纱源,但供纱源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考虑例如贮存提供给细纱机各单元的纱条的条筒等,来取代给自动络纱机1提供纱线的供纱管B作为供纱源。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将上按钮23a和/或中间按钮23e和/或下按钮23b的点亮状态作为异常显示,将停止点亮的状态作为正常显示。但是,如果能够区别异常显示和正常显示的话,异常显示和正常显示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例如,也可以在异常显示时和正常显示时,通过切换上按钮23a和/或中间按钮23e和/或下按钮23b的点亮和闪烁,来区别异常显示和正常显示。另外,也可以在异常显示时和正常显示时,通过使上按钮23a和/或中间按钮23e和/或下按钮23b以不同颜色点亮,来区别异常显示和正常显示。

Claims (7)

1.一种纱线卷绕机,将从供纱源退绕下来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筒管上,以发生了故障为起点被从运转状态切换到停止状态,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至少以发生了供纱源引起的故障为起点,从正常显示切换到异常显示,通过在上述异常显示时被操作而切换到正常显示,并且将纱线卷绕机从停止状态切换到运转状态;以及
第2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至少以发生了卷绕筒管引起的故障为起点,从正常显示切换到异常显示,通过在上述异常显示时被操作而切换到正常显示,并且将纱线卷绕机从停止状态切换到运转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与上述第2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的配置关系,与从上述供纱源退绕下来并卷绕到上述卷绕筒管上的纱线的行走方向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3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其以发生了纱线卷绕机所发生的故障中由供纱源和卷绕筒管以外的原因引起的故障为起点,从正常显示切换到异常显示,通过在上述异常显示时被操作而切换到正常显示,并且将纱线卷绕机从停止状态切换到运转状态。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所显示的故障包括不存在供纱源,并且/或者上述第2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所显示的故障包括不存在卷绕筒管。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配置在上述第1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与上述第2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之间。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被形成为指示纱线行走方向上游的形状,上述第2异常显示兼重启单元被形成为指示纱线行走方向下游的形状。
7.一种纤维机械,具备多个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而构成。
CN 201010224816 2009-07-09 2010-07-07 纱线卷绕机及纤维机械 Active CN1019480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2843A JP2011016631A (ja) 2009-07-09 2009-07-09 糸巻取機、及び繊維機械
JP162843/2009 2009-07-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8057A true CN101948057A (zh) 2011-01-19
CN101948057B CN101948057B (zh) 2013-10-16

Family

ID=42797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24816 Active CN101948057B (zh) 2009-07-09 2010-07-07 纱线卷绕机及纤维机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272781B1 (zh)
JP (1) JP2011016631A (zh)
CN (1) CN10194805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0840A (zh) * 2011-09-20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装置及动作原点位置调整方法
CN106064763A (zh) * 2015-04-21 2016-11-0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单元、具备其的纱线卷绕装置及供纱管供给方法
CN108946326A (zh) * 2017-05-19 2018-12-0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生产力显示控制装置及方法以及自动络纱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18762A1 (de) * 2015-11-03 2017-05-04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CN108411391B (zh) * 2018-04-26 2024-03-01 福建省力恒锦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锦纶丝的卷绕装置
DE102020121897A1 (de) * 2020-08-20 2022-02-24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Textil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gleichartiger Arbeitsstelle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55A (zh) * 1991-06-17 1993-07-14 国际贸易公司 由光传感器前纱线运动来定纺织机中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082A (zh) * 1993-10-19 1995-11-22 帝人制机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JP2000198622A (ja) * 1999-01-08 2000-07-18 Toray Eng Co Ltd 糸条巻取機
CN101152937A (zh) * 2006-09-26 2008-04-02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卷绕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07030A (ja) * 1997-09-30 1999-04-20 Murata Mach Ltd 紡糸巻取機
JP2003011254A (ja) 2001-06-29 2003-01-15 Kanebo Ltd 積層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上着
JP3861644B2 (ja) * 2001-10-04 2006-12-2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条巻取機
JP3697590B2 (ja) * 2003-05-30 2005-09-2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条巻取機
EP2719803A3 (en) * 2008-09-17 2017-12-13 Murata Machinery, Ltd. Textile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55A (zh) * 1991-06-17 1993-07-14 国际贸易公司 由光传感器前纱线运动来定纺织机中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082A (zh) * 1993-10-19 1995-11-22 帝人制机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JP2000198622A (ja) * 1999-01-08 2000-07-18 Toray Eng Co Ltd 糸条巻取機
CN101152937A (zh) * 2006-09-26 2008-04-02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卷绕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0840A (zh) * 2011-09-20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装置及动作原点位置调整方法
CN103010840B (zh) * 2011-09-20 2016-12-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装置及动作原点位置调整方法
CN106064763A (zh) * 2015-04-21 2016-11-0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单元、具备其的纱线卷绕装置及供纱管供给方法
CN108946326A (zh) * 2017-05-19 2018-12-0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生产力显示控制装置及方法以及自动络纱机
CN108946326B (zh) * 2017-05-19 2021-04-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生产力显示控制装置及方法以及自动络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72781B1 (en) 2012-12-12
EP2272781A3 (en) 2011-09-14
JP2011016631A (ja) 2011-01-27
CN101948057B (zh) 2013-10-16
EP2272781A2 (en) 201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8057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纤维机械
CN101948056B (zh) 纤维机械
CN101676454B (zh) 纤维机械
EP1186977A2 (en) Machine information displaying system of textile machine
CN103420225A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12111815B (zh) 半自动或全自动生产交叉卷绕络筒的纺纱机的操作方法
EP2671832B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CN101544323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WO2019142553A1 (ja) 糸巻取機
JP3697590B2 (ja) 糸条巻取機
JP2016194187A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リング精紡機と少なくとも1つの巻取り機とから成る複合システムを運転する方法並びに複合システム
CN102126645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EP3549892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JP2015171921A (ja) 繊維機械
JP2018002328A (ja) 繊維機械
JP2007320684A (ja) 繊維機械
EP4321464A1 (en) Automatic winder
CN114074861B (zh) 具有多个相同工位的纺织机
JP2011016632A (ja) 糸巻取機及び繊維機械
CN101602448B (zh) 用于操作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工作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15991412A (zh) 制造交叉卷绕筒的纺织机以及用于运行这种纺织机的方法
JP2011020764A (ja) 糸巻取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繊維機械
WO2018190169A1 (ja) 条件表示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JP2020007076A (ja) 糸巻取機、糸巻取方法、パッケージ
JPH11107075A (ja) 繊維機械の機台管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