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7183B - 传送路径切换结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送路径切换结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7183B
CN101937183B CN201010115005.0A CN201010115005A CN101937183B CN 101937183 B CN101937183 B CN 101937183B CN 201010115005 A CN201010115005 A CN 201010115005A CN 101937183 B CN101937183 B CN 1019371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path
unit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switch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50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7183A (zh
Inventor
市来幸裕
田中康树
饭酒杯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37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7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7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7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9Refeeding path for composite cop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50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 B65H2404/51Cross section, i.e. s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displacement
    • B65H2404/513Cross section, i.e. s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displacement with limited number of active are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65H2404/61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and shaped for curvilinear transport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3Oscillating, pivoting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face of material, e.g. diver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17Post-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3Refeeding path
    • G03G2215/00438Inverter of refeeding pat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03G2215/0058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duplex mo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75Mechanical copy medium guiding means, e.g. mechanical swit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送路径切换结构和图像形成装置。该传送路径切换结构包括盖单元和传送路径切换单元。该盖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以便可以在关闭状态和定影单元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移动。该传送路径切换单元可旋转地安装在盖单元上,并且将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在排出传送路径和双面传送路径之间进行切换。该排出传送路径是在关闭状态下将记录介质从定影单元的排出部分传送到排出单元的路径,该排出单元将记录介质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外部。该双面传送路径是将记录介质再次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图像形成单元的路径。

Description

传送路径切换结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送路径切换结构以及使用该传送路径切换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作为与上述传送路径切换结构有关的技术,例如已经被提出的是在JP-A-2005-60058、JP-A-2007-225799、JP-A-2008-70522等文献中披露的技术。
根据JP-A-2005-60058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纸张传送路径;纸张检测装置,其用于对穿过该纸张传送路径的纸张进行检测;以及防护盖,其能够打开和关闭以便可以使纸张传送路径露出。其中,纸张检测装置包括向纸张传送路径伸出的纸张检测执行件,该纸张检测执行件在与纸张接触时移动,并且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内。当防护盖打开时,纸张检测执行件从纸张传送路径退回。
根据JP-A-2007-225799的定影单元是这样的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在将记录纸张夹在彼此挤压的加热辊和加压辊之间传送记录纸张、对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和加压并将调色剂定影在记录纸张上的同时,通过引导部件来引导记录纸张。其中,引导部件可旋转地设置成这样:该引导部件远离记录纸张的传送路径,并且该引导部件的旋转运动的中心与加热辊的轴或者加压辊的轴匹配。
此外,根据JP-A-2008-70522的用于在所传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盖单元和检测装置。当盖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打开时,该盖单元允许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敞开。设置在传送路径中的检测装置随着盖单元的打开而打开以便对经过的记录介质进行检测。检测装置由光电断续器和包括用于遮蔽该光电断续器的遮蔽部分的操作部件组成。检测装置具有安装在装置主体上的光电断续器和安装在盖单元上的操作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送路径切换结构以及使用该传送路径切换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如果在定影装置的排出部分中发生记录介质的传送故障,则该传送路径切换结构可以容易地取出发生传送故障的记录介质。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传送路径切换结构包括盖单元和传送路径切换单元。所述盖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以便可以在关闭状态和定影单元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移动。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盖单元上,并且在所述关闭状态下,将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在排出传送路径和双面传送路径之间进行切换。所述排出传送路径是在所述关闭状态下将记录介质从所述定影单元的排出部分传送到排出单元的路径,所述排出单元将记录介质排出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外部。所述双面传送路径是将记录介质在记录介质被翻转的状态下从所述排出单元再次传送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图像形成单元的路径。
[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图像形成单元、定影单元、排出单元、盖单元和传送路径切换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并且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所述定影单元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所述排出单元将记录介质排出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外部。所述盖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以便可以在关闭状态和所述定影单元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移动。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盖单元上,并且在所述关闭状态下,将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在排出传送路径和双面传送路径之间进行切换。所述排出传送路径是在所述关闭状态下将记录介质从所述定影单元的排出部分传送到所述排出单元的路径。所述双面传送路径是将记录介质在记录介质被翻转的状态下从所述排出单元再次传送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路径。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设置在与所述定影单元的所述排出部分对应的位置。
根据第[1]项或第[7]项所描述的构造,与不包含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如果在定影装置的记录介质排出部分中发生记录介质的传送故障,则能够容易地取出发生传送故障的记录介质。
[2]在第[1]项所描述的传送路径切换结构中,所述盖单元包括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打开状态下限制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旋转。
[8]在第[7]项所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盖单元包括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打开状态下限制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旋转。
根据第[2]项或第[8]项所描述的构造,与不包含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当盖单元被关闭时,能够避免传送路径切换单元与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一侧的部件干涉。
[3]在第[2]项所描述的传送路径切换结构中,所述限制部件与所述盖单元形成为一体。
[9]在第[8]项所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限制部件与所述盖单元形成为一体。
根据第[3]项和第[9]项所描述的构造,与不包含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当盖单元被关闭时,能够在不增加部件的数目的情况下避免传送路径切换单元与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一侧的部件干涉。
[4]在第[1]项所描述的传送路径切换结构中,当所述盖单元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之间移动时,所述定影单元的外壳引导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同时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一部分抵靠在所述外壳上。
[10]在第[7]项所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所述盖单元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之间移动时,所述定影单元的外壳引导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同时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一部分抵靠在所述外壳上。
根据第[4]项或第[10]项所描述的构造,与不包含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当盖单元被打开或者被关闭时,能够避免传送路径切换单元与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一侧的部件干涉。
[5]在第[1]项所描述的传送路径切换结构中,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通过轴部件安装在所述盖单元上,并且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轴部件被定位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定位部分中。
[11]在第[7]项所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通过轴部件安装在所述盖单元上,并且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轴部件被定位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定位部分中。
根据第[5]项或第[11]项所描述的构造,与不包含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如果在定影装置的记录介质排出部分中发生记录介质的传送故障,则能够容易地取出发生传送故障的记录介质,并且还能够保持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安装定位精度。
[6]在第[1]项所描述的传送路径切换结构还包括:检测单元,其利用经由所述排出传送路径传送来的记录介质对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旋转进行检测,并且利用经由所述双面传送路径传送来的记录介质对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旋转进行检测。
[12]在第[7]项所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其利用经由所述排出传送路径传送来的记录介质对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旋转进行检测,并且利用经由所述双面传送路径传送来的记录介质对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旋转进行检测。
根据第[6]项或第[12]项所描述的构造,与不包含该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节省空间的情况下对记录介质的传送故障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基于下列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示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透视图,该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包含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2是示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图,该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包含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3是示出定影单元的横截面构造图;
图4是示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构造图,该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包含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5是示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构造图,该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包含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6是示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构造图,该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包含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7是示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构造图,该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包含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8是示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构造图,该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包含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9是示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构造图,该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包含根据示例性实施例1的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0是示出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操作的横截面构造图;
图11是示出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操作的横截面构造图;
图12是示出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操作的横截面构造图;
图13是示出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操作的横截面构造图;
图14是示出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操作的横截面构造图;
图15是示出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操作的横截面构造图;
图16是示出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操作的横截面构造图;
图17是示出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操作的横截面构造图;
图18是示出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操作的横截面构造图;
图19是示出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操作的横截面构造图;
图20是示出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操作的横截面构造图;以及
图21是示出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操作的横截面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实施例1
图2是示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构造图,该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包含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传送路径切换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图2中,附图标记1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并且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箱体状。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中的大致中央部分稍微向右设置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2,并且该感光鼓2通过驱动装置(未示出)沿着箭头方向以预定速度旋转。充电辊3将感光鼓2的表面充电至预定电位,并且作为图像曝光装置的LED曝光装置4根据图像信息对感光鼓2进行图像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5使形成在感光鼓2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可见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辊6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7上。感光鼓2、充电辊3、LED曝光装置4、显影装置5和转印辊6组成图像形成单元。
在纸张输送辊9和分离辊10一次分离一页纸张的状态下,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底部的作为纸张输送装置的纸张输送托盘8中送出记录纸张7。记录纸张到达定位辊11,并且通过定位辊11在与感光鼓2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的状态下被传送到感光鼓2和转印辊6彼此抵靠的转印位置。
如上所述已经从感光鼓2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7借助于感光鼓2和转印辊6的传送力被传送到作为定影装置的定影单元12,定影单元12的加热辊13和加压辊14对该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和加压,并且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7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7通过作为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切换闸板15被传送到排出传送路径16,并且通过设置在排出传送路径16中的作为排出单元的排出辊17被排出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上部中的折叠式排出托盘18上。
定影单元12的排出部分设置有排出传送路径16,该排出传送路径16用于将记录纸张7从定影单元12的排出部分传送到排出辊17,并且定影单元12的排出部分还设置有切换闸板15,该切换闸板15可围绕支撑轴43旋转。切换闸板15的重心位置设置成这样:在记录纸张7不经过的通常状态下,如图2所示,切换闸板15在其自重(旋转力矩)的作用下停止在关闭排出传送路径16的第一位置。
排出辊17构造为这样:可以将旋转方向在正向和反向之间切换,该正向是将记录纸张7排出到排出托盘18上的方向,该反向是沿着与上述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记录纸张7的方向。
此外,在切换闸板15上方设置有双面传送路径19。在从定影单元12的排出部分传送到排出辊17并通过排出辊17排出到排出托盘18的记录纸张7的后端经过切换闸板15之后,返回到第一位置的切换闸板15使双面传送路径19处于打开状态。双面传送路径19在双面图像形成时将记录纸张7再次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双面传送路径19形成为这样:其在经过切换闸板15上方之后,与沿着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侧表面向下延伸的双面传送路径20连通。在向下延伸的双面传送路径20中设置有用于将记录纸张7传送到定位辊11的传送辊21。
如图2所示,在将图像形成在记录纸张7的正面和反面上的双面图像形成时,在通过定影单元12在一个面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7经由排出传送路径16传送到排出辊17并通过排出辊17排出到排出托盘18的情况下,如果记录纸张7的沿着其传送方向的后端经过切换闸板15,则切换闸板15返回到由于切换闸板15的自重而关闭排出传送路径16并且打开双面传送路径19的第一位置,以便引导记录纸张7来进行双面图像形成。
然后,在恰好在记录纸张7的沿着其传送方向的后端经过切换闸板15之后的时刻,排出辊17的旋转方向被切换为使得记录纸张7的传送方向变为相反的方向,并且记录纸张7借助于排出辊17的传送力经由形成在切换闸板15上方的双面传送路径19被传送到双面传送路径20。设置在双面传送路径20中的传送辊21沿着双面传送路径20传送被传送到双面传送路径20的记录纸张7,并且在使记录纸张的正面和反面翻转的状态下将记录纸张再次传送到定位辊11。
记录纸张7通过定位辊11在与感光鼓2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的状态下被传送到感光鼓2和转印辊6彼此抵靠的转印位置,以便使没有形成图像的一面位于感光鼓2的一侧。
在图2中,附图标记22表示用于对感光鼓2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附图标记23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电路,而附图标记24表示电源电路。
如图3所示,定影单元12包括装入加热源25的加热辊13和与加热辊13压力接触的加压辊14。在加热辊13的排出部分一侧设置有剥离爪26。此外,定影单元12的外壳27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体,该箱体包围加热辊13和加压辊14的外部轮廓。在加热辊13和加压辊14彼此压力接触的咬合部分的入口侧设置有用于引入记录纸张7的引入部分28,并且在该咬合部分的出口侧设置有用于排出记录纸张7的排出部分29。还在咬合部分的入口侧设置有用于引导记录纸张7的引导槽30。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定影单元12的外壳27的侧表面上的双面传送路径20一侧设置有作为检测装置的传感器31,该传感器31用于对切换闸板15的旋转位置(第二位置)进行检测。例如,传感器31实现为光电断续器,并且传感器31通常可以在光接收元件(末示出)处接收从光发射元件(未示出)发出的光。切换闸板15的执行件(未示出)旋转并遮蔽从光发射元件发出的光,从而传感器检测到记录纸张7经过切换闸板15并且切换闸板15旋转到第二位置。
顺便提及,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一个侧表面(图中为右侧表面)上设置有盖单元50,该盖单元50用于遮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一侧的整个表面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上端面的一部分,并且该盖单元50设置为能够打开和关闭。也就是说,盖单元可以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移动。如图2所示,盖单元50形成为横截面大致呈L形,该盖单元50由侧表面部分55和上端部分56组成,该侧表面部分55用于遮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一个侧表面的全部,该上端部分56用于遮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上端面上位于定影单元12上方的部分,并且盖单元50可以以设置在侧表面部分55的下端的支点57为轴心沿着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关闭状态下设置在与定影单元12的排出部分对应的位置的切换闸板15安装在盖单元50上,以便如图1所示进行旋转。
如图5所示,切换闸板15由合成树脂等模制品一体地形成为侧表面大致呈L形,并且切换闸板15由切换部分41和操作臂部分42组成,该切换部分41用于对排出传送路径16和双面传送路径19进行切换,该操作臂部分42设置为与切换部分41的一个端部相交。如图6所示,在盖单元50的内表面的上端部附近设置有轴支撑部分44,切换闸板15安装在该轴支撑部分44上,以便通过支撑轴43旋转,该支撑轴43设置在切换部分41和操作臂部分42彼此相交的相交部分中。轴支撑部分44设置在盖单元50上以便与支撑轴43的两个端部对应。支撑轴43沿着其轴向从切换闸板中伸出。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中,在沿着定影单元12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51中设置有定位凹部52和容纳部分53,当盖单元50关闭时,切换闸板15的支撑轴43的末端配合在该定位凹部52中以便进行定位,该容纳部分53容纳支撑轴43。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切换闸板15安装在盖单元50一侧而不是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一侧;盖单元50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上安装成这样:盖单元50可以以支点57为中心打开和关闭。
这样,切换闸板15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上的安装位置的误差成为盖单元50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上的安装误差和切换闸板15在盖单元50上的安装误差的叠加,而会担心切换闸板15不能够以高精度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预定位置上。
于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在沿着定影单元12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51中设置有定位凹部52和容纳部分53,当盖单元50关闭时,切换闸板15的支撑轴43的末端配合在该定位凹部52中以便进行定位,该容纳部分53容纳支撑轴43,并且切换闸板15的支撑轴43直接设置在定位凹部52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一侧,以便保证与切换闸板15直接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中的情况下的安装位置精度同等程度的安装位置精度。
如图7所示,可以设置有由合成树脂等制成的板簧等,该板簧用于将支撑轴43推压在定位凹部52上,以便使切换闸板15的支撑轴43可靠地抵靠定位凹部52,并且该板簧设置为不会成为支撑轴43旋转时的阻碍。
如图5所示,当各自形成为平板状的多个切换板45通过侧表面上的形成为弯曲形状的连接板46以预定间隔连接成一体时,便形成了切换闸板15的切换部分41。切换板45处于这样的状态:其沿着上下方向隆起,并且切换板45朝向记录纸张7的传送方向;只有位于切换板45的上端的边缘部分与记录纸张7接触,从而减小了与记录纸张7的接触阻力。切换板45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并且各自包括:排出引导部分47,其设置在沿着记录纸张排出方向的末端侧的下表面上;双面引导部分48,其形成为弯曲表面状,与排出引导部分47的末端部相交从而形成锐角,并且形成切换板45的整个上边缘部分;以及打开用引导部分49,其与排出用引导部分47的向下凸出的下端部相交从而形成锐角,以便在盖单元50被打开时引导切换闸板15。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切换闸板15的操作臂部分42由平板55制成,该平板55设置为这样:除了中心部分之外,平板55与切换板45的位置一一对应,并且平板55与切换板45相交从而形成预定角度。操作臂部分42形成为如下形状:操作臂部分42随着其位于双面传送路径20一侧的侧表面56向下延伸而伸出,并且操作臂部分42的侧表面56成为用于操作图1所示传感器31的执行件。
切换闸板15的切换部分41和操作臂部分42形成为相同的形状,以便防止由于与记录纸张7的接触阻力沿着与记录纸张7的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在记录纸张7的宽度上的变化而在记录纸张7上发生偏斜或者称为折角的卷边,并且切换部分41和操作臂部分42沿着与记录纸张7的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设置为以中间部分为基准两侧对称。在操作臂部分42中,例如用于操作传感器31的平板55仅仅是位于上述中间部分的一侧的平板55。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设置有用于限制盖单元50的旋转的限制部件60,以便防止由于在盖单元50被打开时安装在盖单元50上的切换闸板15不必要地旋转以及在盖单元50被关闭时切换闸板15与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一侧的部件干涉而导致的对关闭盖单元50的操作的阻碍以及对切换闸板15和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一侧的部件的损坏。
如图8所示,限制部件60由凸出部制成,该凸出部在盖单元50的内表面上一体地凸出成长方体形状,并且限制部件60在抵靠切换闸板15的操作臂部分42的下端部时限制切换闸板15沿着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当然,限制部件60也可以由与盖单元50分离的部件形成。
在图8中,附图标记61表示用于形成双面传送路径19的一部分的肋部,附图标记62表示用于形成双面传送路径20的一部分的肋部,而附图标记63表示用于将盖单元50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一侧的固定杆。
此外,本示例性实施例构造为防止在盖单元50打开或者关闭时安装在盖单元50上的切换闸板15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一侧的部件干涉。
也就是说,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盖单元50被关闭的操作状态下,切换闸板15需要设置为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中的定影单元12的排出部分中的预定位置旋转。如上所述,切换闸板15构造为仅仅借助于记录纸张的向上的力对排出传送路径16和双面传送路径19进行切换,并且如果切换闸板15的安装位置和操作阻力的工作特性等的变化为预定值或者更大,则立刻会发生记录纸张的卡纸等故障。
于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切换闸板15的末端设置有定位部分65,以便在盖单元50关闭时,切换闸板15定位在定影单元12的排出部分中的预定位置,并且定位部分65的下端部抵靠定影单元12的外壳27的预定基准平面66,从而切换闸板15得到定位。
如图9所示,如上所述,当盖单元50被打开时,设置在切换闸板15中的打开用引导部分49抵靠设置在外壳67的内端面上的弯曲表面68,该外壳67设置在定影单元12的外壳27中加压辊14上方,并且打开用引导部分49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切换闸板15的下端边缘部分69沿着弯曲表面68和外壳67的上端面移动,从而在切换闸板15不与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一侧的任何其他部件干涉的情况下盖单元50被打开。
此外,当盖单元50被关闭时,切换闸板15被限制在图8所示的位置,并且如上所述,如果盖单元50在这种状态下被关闭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一侧,则设置在切换闸板15的末端的下表面上的排出用引导部分47抵靠设置在外壳67的外端面上的弯曲表面70,该外壳67设置在定影单元12的外壳27中加压辊14上方,并且排出用引导部分47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切换闸板15的下端边缘部分69沿着弯曲表面70和外壳67的上端面移动,从而在切换闸板15不与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一侧的任何其他部件干涉的情况下盖单元50被关闭。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盖单元50被打开或者被关闭时,切换闸板15的打开用引导部分49和切换闸板15的排出用引导部分47对切换闸板15进行引导,但是也可以在切换闸板15的轴支撑部分等中设置有用于引导切换闸板15的单独的引导部件,或者切换闸板15的一些切换部分41的形状可以与只用于引导切换闸板15的任何其他切换部分的形状不同。
然而,如果在切换闸板15的轴支撑部分等中设置用于引导切换闸板15的单独的引导部件,则部件的数目增大并且构造变得复杂;如果切换闸板15的一些切换部分41的形状可以与只用于引导切换闸板15的任何其他切换部分的形状不同,则会担心只用于引导的切换部分41有可能与记录纸张7干涉。因此,应当要求图像形成装置按照上述方式来构造。
在上述构造中,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果在定影装置的排出部分中发生记录介质的传送故障,则可以以如下方式容易地取出发生传送故障的记录介质。
如图2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图像信息在感光鼓2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通过转印辊6将形成在感光鼓2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7上,然后通过定影单元12对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7进行加热和加压以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7经由切换闸板15穿过排出传送路径16,并且被传送到排出辊17;在单面图像形成时,记录纸张7被排出辊17排出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上部中的排出托盘18上。
在此时,如图10和图11所示,从定影单元12排出的记录纸张7的末端将切换闸板15推起,并且切换闸板15沿着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到第二位置;切换闸板15的操作臂部分42遮蔽传感器31,并且传感器31检测到记录纸张7的前端到达切换闸板15的位置;当记录纸张7完成对切换闸板15的经过时,切换闸板15关闭排出传送路径16并返回到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
从而,如果在定影单元12的排出部分中切换闸板15的前方发生记录纸张7的卡纸,则切换闸板15不会沿着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传感器31不会检测到经过的记录纸张7,而控制电路23检测到卡纸的发生。
如果在记录纸张7经过切换闸板15之后在排出辊17的前方发生卡纸,则切换闸板15保持沿着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当所经历的时间达到所估计的记录纸张7经过切换闸板15的时间时,传感器31不会检测到经过的记录纸张7,而可以检测到卡纸的发生。
如图12所示,在记录纸张7的两个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当通过定影单元12在一个面上定影有图像的记录纸张7被排出辊17排出时,如果记录纸张7的后端经过切换闸板15,则切换闸板15在其自重的作用下沿着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返回到之前的第一位置。然后,传感器31检测到切换闸板15的返回,并且排出辊17基于来自传感器31的检测信号沿着相反的方向旋转。如图13所示,记录纸张7通过沿着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排出辊17来传送,并且经由通过切换闸板15的切换操作切换的双面传送路径19传送到双面传送路径20。
在此时,如图14所示,被传送到双面传送路径20的记录纸张7的前端将切换闸板15的操作臂部分42推起,并且切换闸板15沿着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到第二位置;切换闸板15的操作臂部分42遮蔽传感器31;当记录纸张7完成对切换闸板15的经过时,切换闸板15返回到关闭排出传送路径16的第一位置。
从而,当记录纸张7经由双面传送路径19被传送到双面传送路径20时,如果在双面传送路径20的前方发生记录纸张7的卡纸,则切换闸板15不会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传感器31不会检测到经过的记录纸张7,而可以检测到卡纸的发生。
如果在记录纸张7经过双面传送路径19之后在双面传送路径20的途中位置发生卡纸,则切换闸板15保持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当所经历的时间达到所估计的记录纸张7经过切换闸板15的时间时,传感器31不会检测到经过的记录纸张7,而可以检测到卡纸的发生。
从而,当根据切换闸板15检测到记录纸张7的卡纸时,将表示发生卡纸的消息显示在控制面板(未示出)等上,并且用户可以打开图像形成装置的盖单元50并取出发生卡纸的记录纸张7。
要打开盖单元50,用户可以解除盖单元50的固定杆63并使盖单元50顺时针旋转。然后,如图16所示,切换闸板15的打开用引导部分49抵靠定影单元12的外壳67的弯曲表面并且顺时针旋转;切换闸板15的边缘部分抵靠外壳67的上端面并且被引导,这样可以避免与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一侧的部件的干涉。
当盖单元50被打开至图16所示位置时,切换闸板15的操作臂部分42的下端抵靠限制部件60,并且在保持这种姿态的情况下,盖单元50被完全打开。
这样,如图17所示,用户能够容易地取出堵塞在定影单元12的排出部分、双面传送路径19、20等中的记录纸张7。
当用户与上述打开操作相反地将盖单元50从完全打开状态关闭时,如图18所示,切换闸板15的排出用引导部分47抵靠定影单元12的外壳67的弯曲表面70,并且如图14所示,切换闸板15顺时针旋转,切换闸板15的边缘部分抵靠外壳67的上端面并移动,并且盖单元50被完全关闭。
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前述说明。本发明并非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在所披露的具体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型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实施例的选取和说明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实施例,并且具有各种变型的本发明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用途。本发明意在用前面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传送路径切换结构,包括:
盖单元,其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以便可以在关闭状态和定影单元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移动;以及
传送路径切换单元,其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盖单元上,并且由切换部分和操作臂部分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将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在排出传送路径和双面传送路径之间进行切换,
其中,所述排出传送路径是在所述关闭状态下将记录介质从所述定影单元的排出部分传送到排出单元的路径,所述排出单元将记录介质排出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外部,
所述双面传送路径是将记录介质在记录介质被翻转的状态下从所述排出单元再次传送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图像形成单元的路径,
正经由所述排出传送路径传送的记录介质通过与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所述切换部分接触而使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从关闭所述排出传送路径的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正经由所述双面传送路径传送的记录介质通过与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所述操作臂部分接触而使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从所述第一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在记录介质完成对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经过时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二位置返回到所述第一位置,并且
所述传送路径切换结构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对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旋转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路径切换结构,其中,
所述盖单元包括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打开状态下限制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路径切换结构,其中,
所述限制部件与所述盖单元形成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路径切换结构,其中,
当所述盖单元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之间移动时,所述定影单元的外壳引导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同时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一部分抵靠在所述外壳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路径切换结构,其中,
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通过轴部件安装在所述盖单元上,并且
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轴部件被定位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定位部分中。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图像形成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并且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定影单元,其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排出单元,其将记录介质排出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外部;
盖单元,其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以便可以在关闭状态和所述定影单元露出的打开状态之间移动;以及
传送路径切换单元,其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盖单元上,并且由切换部分和操作臂部分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将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在排出传送路径和双面传送路径之间进行切换,
其中,所述排出传送路径是在所述关闭状态下将记录介质从所述定影单元的排出部分传送到所述排出单元的路径,
所述双面传送路径是将记录介质在记录介质被翻转的状态下从所述排出单元再次传送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路径,
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设置在与所述定影单元的所述排出部分对应的位置,
正经由所述排出传送路径传送的记录介质通过与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所述切换部分接触而使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从关闭所述排出传送路径的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正经由所述双面传送路径传送的记录介质通过与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所述操作臂部分接触而使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从所述第一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在记录介质完成对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经过时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二位置返回到所述第一位置,并且
所述传送路径切换结构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对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旋转进行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盖单元包括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打开状态下限制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限制部件与所述盖单元形成为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当所述盖单元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之间移动时,所述定影单元的外壳引导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同时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的一部分抵靠在所述外壳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路径切换单元通过轴部件安装在所述盖单元上,并且
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轴部件被定位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定位部分中。
CN201010115005.0A 2009-06-29 2010-02-11 传送路径切换结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9371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3170A JP5365371B2 (ja) 2009-06-29 2009-06-29 搬送経路切替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53170 2009-06-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7183A CN101937183A (zh) 2011-01-05
CN101937183B true CN101937183B (zh) 2016-01-20

Family

ID=43380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5005.0A Active CN101937183B (zh) 2009-06-29 2010-02-11 传送路径切换结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42421B2 (zh)
JP (1) JP5365371B2 (zh)
CN (1) CN1019371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50734B2 (en) * 2008-08-29 2013-10-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ransportation guide mechanism and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2014085448A (ja) * 2012-10-22 2014-05-12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6127475B2 (ja) * 2012-11-30 2017-05-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68910B2 (ja) * 2013-10-22 2018-01-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07713B2 (ja) * 2014-03-14 2017-04-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6597322B2 (ja) * 2016-01-08 2019-10-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0651A (en) * 1995-05-09 1997-10-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uplex printing apparatus
CN1244846C (zh) * 2001-02-01 2006-03-08 夏普公司 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9238B2 (ja) * 1999-10-29 2006-0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926272B2 (en) * 2003-08-12 2005-08-0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ensor and diverter mechanism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090406B2 (ja) 2003-08-18 2008-05-2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186937B2 (ja) * 2005-02-28 2008-11-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85479B2 (ja) 2006-02-22 2010-06-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32228B2 (ja) * 2006-04-28 2011-07-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70522A (ja) 2006-09-13 2008-03-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0651A (en) * 1995-05-09 1997-10-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uplex printing apparatus
CN1244846C (zh) * 2001-02-01 2006-03-08 夏普公司 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42421B2 (en) 2013-05-14
JP2011008132A (ja) 2011-01-13
JP5365371B2 (ja) 2013-12-11
US20100329761A1 (en) 2010-12-30
CN101937183A (zh) 201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7183B (zh) 传送路径切换结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35399B (zh) 用于新产品检测的设有可枢转构件的盒
US74638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487903A (zh) 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471490A (zh) 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256383A (zh)
CN102556741A (zh) 记录介质排出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4412173A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4500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685422A (zh) 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US9098051B2 (en) Collec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09666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703895B1 (en) Sheet stack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JP5723856B2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7725063B2 (en) Image-forming device with interlockingly movable two paper guide members
JP2017081686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5088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492351B (zh) 薄片体供给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760943B2 (ja) 搬送経路切替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15953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N10329389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7481959B2 (ja) 接続端子構造、シート検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235218B1 (ko)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정착장치
JP2009271203A (ja) カバー開閉検知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31507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