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3323B -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3323B
CN101933323B CN2009801038751A CN200980103875A CN101933323B CN 101933323 B CN101933323 B CN 101933323B CN 2009801038751 A CN2009801038751 A CN 2009801038751A CN 200980103875 A CN200980103875 A CN 200980103875A CN 101933323 B CN101933323 B CN 1019333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king
region
view data
unit
imag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38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3323A (zh
Inventor
平井信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33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3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3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33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5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comprising setting of focusing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04N25/62Detect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due to excess charges produced by the exposure, e.g. smear, blooming, ghost image, crosstalk or leakage between pixels
    • H04N25/625Detect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due to excess charges produced by the exposure, e.g. smear, blooming, ghost image, crosstalk or leakage between pixels for the control of sm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Focu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一种摄像设备包括:获取单元;拖尾检测单元;以及拖尾校正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校正量来校正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从而生成第一图像数据,并且利用第二校正量来校正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从而生成第二图像数据,第一校正量是通过将拖尾量乘以第一系数而获得的,并且第二校正量是通过将拖尾量乘以第二系数而获得的,其中,第一图像数据用于图像显示和图像记录至少之一,第二图像数据用于曝光控制、焦点调节和白平衡控制至少之一,以及第一系数小于第二系数。

Description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当通过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像素(光电二极管)的像素阵列拍摄亮被摄体并通过CCD(电荷耦合装置)传送拍摄的信号时,拖尾现象出现。更具体地,通过按像素对与亮被摄体相对应的光进行光电转换而生成的多余信号成分混合在经由垂直传送路径传送的、光电转换得到的图像信号中。从该图像信号获得的图像在像素阵列的列方向上包括垂直白条纹、即拖尾区域(参见图7)。拖尾区域中的像素的亮度水平变得比实际的亮度水平高。
当测光对象包括亮被摄体时,获得包含拖尾区域的图像,如果使用该图像来获得曝光值,则在实际摄影中可能出现曝光不足。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根据在日本特开平5-007335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从通过在测光前进行空扫描(测光前扫描)而不从光电二极管读出任何信号所获得的信号,检测拖尾区域中的像素的拖尾量。然后,进行测光扫描以(通过从光电二极管读出信号)获取图像信号,并且从图像信号中减去所检测到的拖尾量,从而获得拖尾区域得到校正的图像信号。然后,使用校正后的图像信号来获得曝光值。这可以防止实际摄影中的曝光不足。
在日本特开平5-007335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需要用于进行测光前扫描的额外期间,所以用于拍摄1帧图像的帧期间可能变长。当拍摄用于在显示单元上进行EVF显示的运动图像时,可能获得失去了动作连续性的图像。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由如图7所示布置在像素阵列下侧的OB(光学黑体)部检测拖尾量。在这种情况下,无需设置用于进行测光前扫描的额外期间,也能检测到拖尾量。图7示出彼此重叠的像素阵列、OB部以及由该像素阵列和OB部获得的图像。OB部在像素阵列的行方向上延伸。
假设亮被摄体静止不动。在这种情况下,在像素阵列的行方向上检测到的拖尾量的信号在列方向上延伸,以将校正区域CR1估计为拖尾区域。通过从利用像素阵列拍摄被摄体而生成的图像数据中减去作为校正量的校正区域CR1的拖尾量,进行拖尾校正。此时,校正区域CR1与实际的拖尾区域SR1一致。
假设亮被摄体在行方向(横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在日本特开平6-268922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拖尾区域在通过拍摄被摄体而获得的图像中倾斜地延伸(参见图8)。在像素阵列的行方向上检测到的拖尾成分的信号在列方向上延伸,从而将校正区域CR2估计为拖尾区域。通过从利用像素阵列拍摄被摄体而生成的图像数据中减去作为校正量的校正区域CR2的拖尾量,进行拖尾校正。此时,校正区域CR2从实际的拖尾区域SR2偏移。在校正区域CR2和拖尾区域SR2中,仅适当地校正了重叠的区域SR2a和区域CR2a,从而产生错误校正区域CR2b和未校正区域SR2b。错误校正区域CR2b的亮度水平比周边像素的亮度水平低校正量。
如上所述,当对通过拍摄运动的亮被摄体而生成的图像数据进行拖尾校正时,获得在垂直方向上包含黑条纹的图像。黑条纹相对于周边像素的对比度高,从而使用于观看的图像的质量劣化。
可以通过将校正量设置为少于校正区域CR2的拖尾量的100%(例如,设置为50%),使黑条纹在图像中不那么明显。然而,拖尾成分仍然残存。因此,如果使用该校正后的图像数据来执行诸如曝光控制、焦点调节和白平衡控制的控制操作,则控制操作的精度可能降低。
例如,当使用包含拖尾成分的图像数据获得曝光值时,在实际摄影中可能出现曝光不足。
例如,当使用包含拖尾成分的图像数据检测焦点状态时,可能将焦点调节到不是被摄体的对比度最大化而是拖尾量的边缘的对比度最大化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在拍摄运动的亮被摄体时,也能抑制用于观看的图像的质量的劣化,并且也能抑制使用图像数据的控制操作的精度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包含被摄体的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拖尾检测单元,用于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检测发生了拖尾的拖尾区域,并且检测所述拖尾区域中的像素的拖尾量;以及拖尾校正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校正量来校正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从而生成第一图像数据,并且利用第二校正量来校正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从而生成第二图像数据,所述第一校正量是通过将所述拖尾量乘以第一系数而获得的,并且所述第二校正量是通过将所述拖尾量乘以第二系数而获得的,其中,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用于图像显示和图像记录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用于曝光控制、焦点调节和白平衡控制至少之一,以及所述第一系数小于所述第二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步骤,用于获取包含被摄体的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拖尾检测步骤,用于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检测发生了拖尾的拖尾区域,并且检测所述拖尾区域中的像素的拖尾量;以及拖尾校正步骤,用于利用第一校正量来校正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从而生成第一图像数据,并且利用第二校正量来校正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从而生成第二图像数据,所述第一校正量是通过将所述拖尾量乘以第一系数而获得的,并且所述第二校正量是通过将所述拖尾量乘以第二系数而获得的,其中,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用于图像显示和图像记录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用于曝光控制、焦点调节和白平衡控制至少之一,以及所述第一系数小于所述第二系数。
本发明即使在拍摄运动的亮被摄体时,也能抑制用于观看的图像的质量的劣化,并且也能抑制使用图像数据的控制操作的精度的降低。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设备100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拖尾校正电路6的详细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亮度检测区域的视图;
图4是示出摄像设备100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焦点检测区域的视图;
图6是示出焦点检测区域的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的视图;以及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设备100。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设备100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
例如,摄像设备100是数字照相机。摄像设备100包括快门1、调焦透镜(摄影光学系统)2、光圈17、获取单元20、拖尾校正电路6、图像处理电路7、显示单元9和记录介质接口8。调焦透镜2是构成透镜单元(未示出)的透镜之一。快门1、调焦透镜2和光圈17构成摄影光学系统。摄像设备100还包括控制单元10、第一开关(SW1)11、第二开关(SW2)12、曝光控制电路14、白平衡控制电路15、焦点调节控制电路16和调焦透镜驱动电路13。
快门1在光路上被布置在调焦透镜2的前面,以控制曝光。
包括调焦透镜2的透镜单元使入射光折射,从而在图像传感器3的摄像面上形成被摄体图像。
光圈17在光路上位于调焦透镜2与图像传感器3之间。光圈17调节在通过调焦透镜2之后被导向图像传感器3的光的量。
获取单元20获取包含被摄体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获取单元20包括图像传感器3、预处理电路4和A/D转换器5。
图像传感器3将在摄像面(像素阵列)上形成的被摄体图像转换成图像信号(模拟信号)。在像素阵列上,多个像素排列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将被遮光并获取黑电平基准信号的OB部排列在像素阵列的下侧。图像传感器3从像素阵列和OB部读出并输出图像信号。
预处理电路4连接至图像传感器3,并且处理从图像传感器3输出的图像信号。例如,预处理电路4对图像信号进行CDS处理以去除噪声成分,或者将增益应用于图像信号。
A/D转换器5连接至预处理电路4,并且将从预处理电路4输出的处理后的图像信号(模拟信号)转换成原始图像数据(数字信号)。
拖尾校正电路6连接至A/D转换器5,并且对从A/D转换器5输出的原始图像数据进行拖尾检测处理和拖尾校正处理。拖尾校正电路6包括拖尾检测单元6a和拖尾校正单元6b(参见图2)。
拖尾检测单元6a从原始图像数据中检测发生了拖尾的拖尾区域、以及拖尾区域中的像素的拖尾量。
拖尾校正单元6b通过利用将拖尾量乘以第一系数所获得的第一校正量来校正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拖尾区域中的像素的水平,生成第一图像数据。第一图像数据用于图像显示和图像记录中的至少任一个。
拖尾校正单元6b通过利用将拖尾量乘以第二系数所获得的第二校正量来校正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拖尾区域中的像素的水平,生成第二图像数据。第二图像数据用于曝光控制、焦点调节和白平衡控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系数小于第二系数。
拖尾校正单元6b将第一图像数据供给至图像处理电路7,并且将第二图像数据供给至控制单元10。这样,拖尾校正单元6b并行执行用以在第一校正电路23(参见图2:下文将描述)中生成第一图像数据的处理和用以在第二校正电路24(参见图2:下文将描述)生成第二图像数据的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布置有两个校正电路(参见图2)。然而,还可以分别为曝光控制、焦点调节和白平衡控制准备校正电路。一种校正电路还可以按时间序列切换要校正的信号,以交替地进行显示拖尾校正和控制拖尾校正。也就是说,拖尾校正电路6的拖尾校正单元还可以在不同时刻顺次执行生成第一图像数据的处理和生成第二图像数据的处理。
图像处理电路7连接至拖尾校正电路6,并将从拖尾校正电路6输出的第一图像数据转换为图像显示或图像记录信号。更具体地,图像处理电路7将第一图像数据(数字信号)转换成图像显示模拟信号,并且将转换得到的模拟信号供给至显示单元9。图像处理电路7通过编码等将第一图像数据转换成压缩图像数据,并将转换得到的压缩图像数据供给至记录介质接口8。
显示单元9连接至图像处理电路7,并且显示与从图像处理电路7输出的图像显示模拟信号相对应的图像。
记录介质18可拆卸地连接至记录介质接口8。将从图像处理电路7输出的压缩图像数据经由记录介质接口8记录在记录介质18上。
控制单元10控制整个摄像设备100。例如,控制单元10从拖尾校正电路6接收第二图像数据。根据第一开关(SW1)11的接通(ON)状态,控制单元10将第二图像数据供给至曝光控制电路14、白平衡控制电路15和焦点调节控制电路16。然后,曝光控制电路14、白平衡控制电路15和焦点调节控制电路16分别与控制单元10合作使用第二图像数据进行控制操作。
快门按钮(未示出)接受来自用户的拍摄静止图像的指令(拍摄指令)等。例如,当半按下时,快门按钮接受进行AF(自动调焦)处理、AE(自动曝光)处理、AWB(自动白平衡)处理、EF(电子闪光灯预发光)处理等的第一指令。例如,当全按下时,快门按钮接受进行静止图像拍摄等的第二指令。
在接收到来自快门按钮的第一指令时,第一开关(SW1)11接通,并且将代表接通状态的信息供给至控制单元10。根据第一开关11的接通状态,控制单元10指示各单元开始诸如AF(自动调焦)处理、AE(自动曝光)处理、AWB(自动白平衡)处理或EF(电子闪光灯预发光)处理的操作。
在接收到来自快门按钮的第二指令时,第二开关(SW2)12接通,并且将代表接通状态的信息供给至控制单元10。然后,控制单元10指示各单元开始一系列拍摄处理。在这一系列拍摄处理中,进行曝光处理从而经由A/D转换器5和拖尾校正电路6将从图像传感器3读出的信号作为图像数据写入存储器(未示出)中,并且使用由图像处理电路7进行的计算来进行显影处理。在这一系列拍摄处理中,进行记录处理从而从存储器(未示出)读出图像数据,由记录介质接口8对该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图像数据写入记录介质18。
曝光控制电路14从控制单元10接收AE处理指令和第二图像数据,并且与控制单元10合作执行AE处理控制操作。曝光控制电路14包括亮度检测单元和曝光控制单元。亮度检测单元检测作为对应于第二图像数据的图像的一部分的亮度检测区域BDA(参见图3)的亮度。曝光控制单元基于由亮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亮度,获得图像传感器3的适当曝光值。即,曝光控制单元经由控制单元10控制快门1和光圈17,以获得适当曝光值。这样,曝光控制电路14控制图像传感器3的曝光值。
如图3所示,曝光控制电路14的亮度检测单元检测对应于第二图像数据的图像中的、与校正区域CR3和拖尾区域SR3相交的亮度检测区域BDA的亮度。将用于对计算曝光值的亮度水平进行积分的区域(亮度检测区域)的横向宽度设置为宽于拖尾生成区域(拖尾区域)和错误校正区域各自的宽度。由于发生了拖尾的面积等于校正了拖尾成分的面积,因此可以获得适当地减去了拖尾成分的亮度水平作为积分结果。
白平衡控制电路15从控制电路10接收AWB处理指令和第二图像数据,并且与控制单元10合作执行AWB处理控制操作。
对于用于检测白平衡系数的图像的拖尾校正,可以从完全去除了拖尾成分的图像中更精确地获得白平衡系数。因此,类似于用于获得曝光的图像,可以完全校正拖尾。通过已知方法获得白平衡系数就足够了。
焦点调节控制电路16从控制单元10接收AF处理指令和第二图像数据,并且与控制单元10合作执行AF处理控制操作。焦点调节控制电路16包括焦点检测单元和调焦单元。焦点检测单元在作为对应于第二图像数据的图像的一部分的焦点检测区域(例如,图5所示的AF框FDA1)中检测被摄体的对焦状态。根据由焦点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对焦状态,调焦单元经由控制单元10和调焦透镜驱动电路13控制调焦透镜2。
在焦点调节控制电路16的调焦单元的控制下,调焦透镜驱动电路13将调焦透镜2控制到焦点检测区域中被摄体的边缘的对比度最大化的位置。
参考图2说明拖尾校正电路6的详细配置。图2是示出拖尾校正电路6的详细配置的框图。
如上所述,拖尾校正电路6包括拖尾检测单元6a和拖尾校正单元6b。拖尾检测单元6a包括拖尾量检测电路20。拖尾校正单元6b包括第一校正量确定电路21、第二校正量确定电路22、第一校正电路(减法处理电路)23和第二校正电路(减法处理单元)24。
拖尾量检测电路20从由A/D转换器5输出的原始图像数据检测拖尾区域,并且检测拖尾区域的拖尾量。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拖尾量检测电路20针对各列检测由图像传感器3的OB部获取的原始图像数据的亮度水平。当预定亮度水平以上的像素连续出现预定数量以上的列时,拖尾量检测电路20将该区域检测为拖尾区域的列。更具体地,拖尾量检测电路20通过在像素阵列的行方向上延伸的OB部检测拖尾量。然后,拖尾量检测电路20使在像素阵列的行方向上检测到的拖尾成分的信号在列方向上扩展,从而将校正区域CR3估计为拖尾区域SR3。拖尾量检测电路20计算校正区域CR3中的像素的信号量与校正区域CR3周围的像素的信号量之间的差,从而检测校正区域CR3中的像素的拖尾量。当拍摄运动的亮被摄体时,校正区域CR3从拖尾区域SR3偏移。
第一校正量确定电路21连接至拖尾量检测电路20,并且从拖尾量检测电路20接收原始图像数据和拖尾量。第一校正量确定电路21通过将拖尾量乘以第一系数来获得第一校正量。
例如,假设S(i)(i是水平坐标位置)是从拖尾量检测电路20输出的拖尾量,则第一校正量确定电路21将拖尾量乘以第一系数k1,以确定第一校正量S1(i):
S1(i)=k1×S(i)        ...(1)
当k1=0.5(即,50%)时,校正量变为检测到的拖尾量的一半。
第二校正量确定电路22连接至拖尾量检测电路20,并且从拖尾量检测电路20接收原始图像数据和拖尾量。第二校正量确定电路22通过将拖尾量乘以第二系数来获得第二校正量。
例如,假设S(i)(i是水平坐标位置)是从拖尾量检测电路20输出的拖尾量,则第二校正量确定电路22将拖尾量乘以第二系数k2,以确定第二校正量S2(i):
S2(i)=k2×S(i)        ...(2)
当k2=1.0(即,100%)时,校正量等于所检测到的拖尾量。
第一校正电路23从第一校正量确定电路21接收原始图像数据和第一校正量。第一校正电路23通过利用第一校正量校正原始图像数据的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生成第一图像数据。即,第一校正电路23通过从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拖尾区域减去第一校正量来生成第一图像数据。第一校正电路23将第一图像数据供给至图像处理电路7。
例如,第一校正电路23使用S1(i)(参见等式(1))从各列的像素值中减去第一校正量。假设A(i,j)(j是垂直坐标位置)是像素值,则用作第一图像数据的校正后的像素值B1(i,j)是:
B1(i,j)=A(i,j)-S1(i)        ...(3)
第二校正电路24从第二校正量确定电路22接收原始图像数据和第二校正量。第二校正电路24通过利用第二校正量校正原始图像数据的拖尾区域中的像素的水平,生成第二图像数据。即,第二校正电路24通过从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拖尾区域减去第二校正量来生成第二图像数据。第二校正电路24将第二图像数据供给至控制单元10。
例如,第二校正电路24使用S2(i)(参见等式(2))从各列的像素值中减去校正量。假设A(i,j)(j是垂直坐标位置)是像素值,则用作第二图像数据的校正后的像素值B2(i,j)是:
B2(i,j)=A(i,j)-S2(i)        ...(4)
如上所述,当对通过拍摄运动的亮被摄体O 1获取的图像数据执行拖尾校正时,如图3所示,生成错误校正区域CR3b。在这种情况下,将第一图像数据用作图像显示或图像记录信号,因此可以相对于周边像素的对比度降低错误校正区域CR3b的对比度。在显示的或记录的图像中,可以使错误校正区域CR3b不过分显眼,从而抑制用于观看的图像的质量劣化。将第二图像信号用作曝光控制、焦点调节和白平衡控制用的信号,即,使用第二图像数据执行控制操作。可以使用去除了拖尾成分的图像数据来进行控制操作,从而抑制使用图像数据的控制操作的精度的降低。
由此,即使在拍摄运动的亮被摄体时,也能抑制用于观看的图像的质量的劣化,并且也能抑制使用图像数据的控制操作的精度的降低。
当拖尾校正电路6的拖尾检测单元检测到拖尾区域SR3时,曝光控制电路14的亮度检测单元还可将亮度检测区域BDA的横向宽度改变为更宽。曝光控制电路14的亮度检测单元还可以根据拖尾区域SR3(校正区域CR3)的宽度,改变亮度检测区域BDA的横向宽度。
摄像设备100还可以根据拖尾区域的边缘与焦点检测区域(例如,图5中所示的AF框FDA1)之间的位置关系,改变生成第二图像数据的处理。也就是说,摄像设备100还可以进行图4所示的处理。图4是示出摄像设备100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1,拖尾校正电路6的拖尾检测单元6a通过使用带通滤波器等,检测拖尾区域在被摄体图像中的边缘。拖尾检测单元6a将关于拖尾区域的边缘的信息供给至拖尾校正单元。
在步骤S2,拖尾校正电路6的拖尾校正单元6b从拖尾检测单元6a接收关于拖尾区域的边缘的信息。拖尾校正单元6b经由控制单元10从焦点调节控制电路16的焦点检测单元接收关于焦点检测区域的像素位置的信息。拖尾校正单元6b判断拖尾区域的边缘是否落在焦点检测区域内。
例如,当拖尾区域SR4和焦点检测区域(AF框)FDA1在被摄体图像中具有如图5所示的位置关系时,拖尾校正单元6b判断为拖尾区域的边缘落在焦点检测区域内。如果焦点调节控制电路16的焦点检测单元在焦点检测区域FDA 1中检测被摄体的对焦状态,则可能将焦点调节至不是被摄体的对比度最大化而是拖尾区域的边缘的对比度最大化的位置FP1。
例如,当拖尾区域SR5和焦点检测区域(AF框)FDA2在被摄体图像中具有如图6所示的位置关系时,拖尾校正单元6b判断为拖尾区域的边缘没有落在焦点检测区域中。即使焦点调节控制电路16的焦点检测单元在焦点检测区域FDA2中检测被摄体的对焦状态,将焦点调节至不是被摄体的对比度最大化而是拖尾区域的边缘的对比度最大化的位置的可能性也很低。从图像中减去拖尾可能降低图像的S/N比。在这种情况下,期望不进行拖尾校正。
如果拖尾校正单元6b判断为拖尾区域的边缘落在焦点检测区域内(在S2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3。如果拖尾校正单元6b判断为拖尾区域的边缘没有落在焦点检测区域内(在S2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4。
在步骤S3,拖尾校正电路6的拖尾校正单元6b通过利用第二校正量校正原始图像数据的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生成第二图像数据。也就是说,拖尾校正单元6b对用于焦点调节的第二图像数据进行拖尾校正。拖尾校正单元6b将第二图像数据供给至控制单元10。
在步骤S4,拖尾校正电路6的拖尾校正单元6b将原始图像数据设置为第二图像数据,而不利用第二校正量校正原始图像数据的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也就是说,拖尾校正单元6b不对用于焦点调节的第二图像数据执行拖尾校正。拖尾校正单元6b将第二图像数据供给至控制单元10。
在步骤S5,焦点调节控制电路16的焦点检测单元在作为对应于第二图像数据的图像的一部分的焦点检测区域(例如,图5所示的焦点检测区域FDA1或图6所示的焦点检测区域FDA2)中检测被摄体的对焦状态。在参考过去的检测日志时,焦点检测单元判断调焦透镜2的位置是否被调节至被摄体的边缘的对比度最大化的对焦位置。如果焦点检测单元判断为调焦透镜2的位置被调节至对焦位置,则处理结束。如果焦点检测单元判断为调焦透镜2的位置没有被调节至对焦位置,则处理进入步骤S6。
在步骤S6,根据焦点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对焦状态,焦点调节控制电路16的调焦单元进行控制,从而经由控制单元10和调焦透镜驱动电路13驱动调焦透镜2。
摄像设备100的拖尾校正电路6还可以包括运动检测单元。在这种情况下,获取单元20获取包含被摄体图像的多个原始图像数据。运动检测单元从获取单元20接收多个原始图像数据,并且对它们进行比较以检测被摄体的运动。拖尾校正单元6b从运动检测单元接收检测结果信息。
当运动检测单元检测到被摄体的运动(例如,判断为被摄体的运动量大于阈值)时,拖尾校正单元6b通过利用将拖尾量乘以第一系数而获得的第一校正量来校正原始图像数据的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生成第一图像数据。此外,拖尾校正单元6b通过利用将拖尾量乘以第二系数而获得的第二校正量来校正原始图像数据的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生成第二图像数据。
当运动检测单元未检测到被摄体的运动(例如,判断为被摄体的运动量小于阈值)时,拖尾校正单元6b通过利用第二校正量校正原始图像数据的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生成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
更具体地,当运动检测单元检测到被摄体的运动时,拖尾校正单元6b通过从原始图像数据的拖尾区域中减去第一校正量来生成第一图像数据。拖尾校正单元6b通过从原始图像数据的拖尾区域中减去第二校正量来生成第二图像数据。
当运动检测单元未检测到被摄体的运动时,拖尾校正单元6b通过从原始图像数据的拖尾区域中减去第二校正量来生成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
这样,当亮被摄体静止不动、并且没有产生错误校正区域CR3b时,将去除了拖尾成分的图像数据用于图像显示或图像记录。因此,用于观看的图像的质量能够得到改善。
曝光控制电路14的亮度检测单元还可以根据由运动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被摄体的移动量,改变亮度检测区域BDA的尺寸。例如,还可以将亮度检测区域BDA确定为包括亮被摄体在移动前的位置和移动后的位置。
当运动检测单元检测到被摄体的运动时,曝光控制电路14的亮度检测单元还可以根据被摄体的移动量,改变亮度检测区域BDA的尺寸。例如,亮度检测单元从运动检测单元接收被摄体的移动量信息,并且将亮度检测区域BDA的各边增大与被摄体的移动量相对应的尺寸。因此,可以将用于对计算曝光值的亮度水平进行积分的区域(亮度检测区域)的尺寸容易地设置为宽于拖尾发生区域(拖尾区域)和错误校正区域各自的宽度。
尽管已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于2008年2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023315,其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6)

1.一种摄像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包含被摄体的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
拖尾检测单元,用于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检测发生了拖尾的拖尾区域,并且检测所述拖尾区域中的像素的拖尾量;以及
拖尾校正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校正量来校正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从而生成第一图像数据,并且利用第二校正量来校正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从而生成第二图像数据,所述第一校正量是通过将所述拖尾量乘以第一系数而获得的,并且所述第二校正量是通过将所述拖尾量乘以第二系数而获得的,
其中,所述拖尾校正单元包括减法处理单元,所述减法处理单元用于从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减去校正量,从而校正像素水平,
所述减法处理单元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减去所述第一校正量,从而生成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并且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减去所述第二校正量,从而生成所述第二图像数据,
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用于图像显示和图像记录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用于曝光控制、焦点调节和白平衡控制至少之一,以及
所述第一系数小于所述第二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亮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作为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的图像的一部分的亮度检测区域的亮度;以及
曝光控制单元,用于基于由所述亮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亮度,控制所述获取单元的曝光值,
其中,当所述拖尾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拖尾区域时,所述亮度检测单元检测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的图像中的、与所述拖尾区域相交的亮度检测区域的亮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摄影光学系统,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的摄像面上形成图像;
焦点检测单元,用于在作为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的图像的一部分的焦点检测区域中检测所述被摄体的对焦状态;以及
调焦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焦点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被摄体的对焦状态,控制所述摄影光学系统,
其中,所述拖尾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被摄体的图像中的所述拖尾区域的边缘,以及
当由所述拖尾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拖尾区域的边缘落在所述焦点检测区域内时,所述拖尾校正单元利用所述第二校正量来校正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从而生成所述第二图像数据,而当由所述拖尾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拖尾区域的边缘没有落在所述焦点检测区域内时,所述拖尾校正单元将所述原始图像数据设置为所述第二图像数据,而不利用所述第二校正量来校正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被摄体的运动的运动检测单元,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包括所述被摄体的图像的多个原始图像数据,
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比较所述多个原始图像数据,从而检测所述被摄体的运动,以及
当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被摄体的运动时,所述减法处理单元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减去所述第一校正量,从而生成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并且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减去所述第二校正量,从而生成所述第二图像数据,而当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未检测到所述被摄体的运动时,所述减法处理单元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减去所述第二校正量,从而生成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图像数据,而不利用所述第一校正量来校正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亮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作为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的图像的一部分的亮度检测区域的亮度;以及
曝光控制单元,用于基于由所述亮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亮度,控制所述获取单元的曝光值,
其中,当所述拖尾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拖尾区域、并且所述运动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被摄体的运动时,所述亮度检测单元检测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的图像中的、与所述减法处理单元减去了校正量的区域和所述拖尾区域相交的亮度检测区域的亮度。
6.一种摄像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步骤,用于获取包含被摄体的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
拖尾检测步骤,用于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检测发生了拖尾的拖尾区域,并且检测所述拖尾区域中的像素的拖尾量;以及
拖尾校正步骤,用于利用第一校正量来校正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从而生成第一图像数据,并且利用第二校正量来校正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的像素水平,从而生成第二图像数据,所述第一校正量是通过将所述拖尾量乘以第一系数而获得的,并且所述第二校正量是通过将所述拖尾量乘以第二系数而获得的,
其中,所述拖尾校正步骤包括减法处理步骤,所述减法处理步骤用于从由所述获取步骤获取的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减去校正量,从而校正像素水平,
所述减法处理步骤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减去所述第一校正量,从而生成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并且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的所述拖尾区域中减去所述第二校正量,从而生成所述第二图像数据,
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用于图像显示和图像记录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用于曝光控制、焦点调节和白平衡控制至少之一,以及
所述第一系数小于所述第二系数。
CN2009801038751A 2008-02-01 2009-01-21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33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23315A JP5039588B2 (ja) 2008-02-01 2008-02-01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8-023315 2008-02-01
PCT/JP2009/051292 WO2009096396A1 (en) 2008-02-01 2009-01-21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3323A CN101933323A (zh) 2010-12-29
CN101933323B true CN101933323B (zh) 2012-11-21

Family

ID=40912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387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3323B (zh) 2008-02-01 2009-01-21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40407B2 (zh)
EP (1) EP2218250A4 (zh)
JP (1) JP5039588B2 (zh)
CN (1) CN101933323B (zh)
WO (1) WO20090963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52907B1 (ko) * 2009-02-27 2015-09-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장치, 그 제어방법 및 제어방법을 실행시키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한 기록매체
JP5656561B2 (ja) * 2010-10-28 2015-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934010B2 (en) * 2011-11-21 2015-01-13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smear measurement of display device and device for smear measurement of display device
CN102752607B (zh) * 2011-11-30 2016-06-22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图像移动时拖尾特效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69289B (zh) * 2017-11-07 2020-09-11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焦点拖尾校正装置、方法、成像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媒质
CN108573664B (zh) * 2018-04-02 2021-05-0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量化拖尾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2330544B (zh) * 2019-08-05 2024-02-09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拖影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1704777B2 (en) 2021-08-27 2023-07-18 Raytheon Company Arbitrary motion smear modeling and remov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7335A (ja) 1991-06-21 1993-01-14 Canon Inc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JPH06268922A (ja) 1993-03-11 1994-09-22 Toshiba Corp スミア補正装置
JPH09181955A (ja) * 1995-12-25 1997-07-11 Canon Inc 撮像装置および固体撮像素子の制御方法
JP3819631B2 (ja) * 1999-03-18 2006-09-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
JP4328115B2 (ja) * 2003-03-24 2009-09-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
JP4529563B2 (ja) * 2004-07-06 2010-08-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偽信号抑制処理方法および偽信号抑制処理回路並びに撮像装置
JP2006157341A (ja) 2004-11-29 2006-06-15 Sony Corp 固体撮像素子のスミア補正方法、固体撮像素子の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742359B2 (ja) * 2005-05-19 2011-08-1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動画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948303B2 (ja) * 2007-07-20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JP5003348B2 (ja) * 2007-08-22 2012-08-15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カメ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40407B2 (en) 2011-10-18
US20100245621A1 (en) 2010-09-30
JP5039588B2 (ja) 2012-10-03
JP2009188463A (ja) 2009-08-20
EP2218250A4 (en) 2012-10-10
EP2218250A1 (en) 2010-08-18
WO2009096396A1 (en) 2009-08-06
CN101933323A (zh) 201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3323B (zh)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控制方法
US8890972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N100574381C (zh) 焦点控制方法和单元
US8174590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method
CN101753843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039750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ing an object
JP5657184B2 (ja) 撮像装置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CN102710903A (zh) 图像处理设备、摄像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JP2014014069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199736B2 (ja) 画像撮像装置
JP676271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4235417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354879B2 (ja) カメラ
CN116055907A (zh) 图像处理设备、摄像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US7791654B2 (en) Digital still camera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with controlled charge sweep-out
JP7234015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0602420B (zh) 相机、黑电平调整方法及装置
JP2006121165A (ja) 撮像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512751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8118378A (ja) 撮影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7020463B2 (ja) 撮像装置
JP2012124800A (ja) 撮像装置
US20130155301A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mage pickup method, and machine-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5397313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6128882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