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7915A - 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7915A
CN101927915A CN2010102018567A CN201010201856A CN101927915A CN 101927915 A CN101927915 A CN 101927915A CN 2010102018567 A CN2010102018567 A CN 2010102018567A CN 201010201856 A CN201010201856 A CN 201010201856A CN 101927915 A CN101927915 A CN 101927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thin slice
slice body
supply unit
niprol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018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7915B (zh
Inventor
三宅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27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7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7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7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8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single pass duplex cop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220/00Function indicators
    • B65H2220/09Function indicators indicating that several of an entity are pres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20Avoiding or preventing undesirable effects
    • B65H2601/27Other problems
    • B65H2601/272Skewing of handled material during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17Post-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3Refeeding path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以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单元,具有一边夹持一边输送所述薄片体的一对第一夹持辊组;以及第二输送单元,具有一边夹持一边输送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输送来的所述薄片体的第二夹持辊组;其中,所述第二夹持辊组在比所述第一夹持辊组夹持所述薄片体的位置更靠向所述薄片体的内侧的位置,夹持该薄片体,所述第一夹持辊组的夹持力大于所述第二夹持辊组的夹持力。由此,可以抑制输送中的薄片体的歪斜输送。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薄片体的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对输送的薄片体的表面上形成图像。此时,如果不能良好地输送用于形成图像的薄片体,例如,薄片体歪斜地输送到作为基准的输送路径的情况下,则在该薄片体上形成歪斜的图像。
以往,存在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当用户选择双面打印模式时,该图像形成装置自动地对一张薄片体的正背两面上进行图像形成,并将完成规定的图像形成而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输送到装置的外部。具有这样的双面打印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的装置采用转回方式,以便使在一个表面上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进行转回。
在让朝向一个方向输送的薄片体暂时停止后,再向其它方向输送的转回方式,是图像形成装置的薄片体输送技术中最复杂的技术之一。因此,采用转回方式的薄片体输送机构已得到各种改良(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8-188318号、特开2003-95477号)。
转回方式的薄片体输送所具有的复杂性产生各种问题。例如,受转回操作后的薄片体进行歪斜输送是因转回方式的薄片体输送具有的复杂性所导致的问题之一。针对转回方式的薄片体输送,以往虽然存在提高采用转回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效率(工作效率)的几个方法,但尚未提出解决受转回操作后的薄片体进行歪斜输送问题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输送中的薄片体走偏(skew,歪斜输送)的输送装置以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薄片体,其包括:第一输送单元,具有一边夹持一边输送所述薄片体的一对第一夹持辊组;以及第二输送单元,具有一边夹持一边输送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输送来的所述薄片体的第二夹持辊组;其中,所述第二夹持辊组在比所述第一夹持辊组夹持所述薄片体的位置更靠向所述薄片体的内侧的位置,夹持该薄片体,所述第一夹持辊组的夹持力大于所述第二夹持辊组的夹持力。
采用所述结构,第一输送单元在比位于下游的第二输送单元靠向外侧的位置,利用比第二输送单元的夹持力更大的夹持力来夹持薄片体。因此,能够适当地克服让薄片体产生歪斜输送的作用于薄片体上的力矩,可以解决薄片体歪斜输送的问题。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输送单元还具有配置在所述一对第一夹持辊组之间的第三夹持辊组。
采用所述结构,第三夹持辊组可以输送宽度小于一对第一夹持辊组之间的间隔的薄片体。在第一夹持辊组之间,可以设置多个第三夹持辊组。在多种宽度的薄片体通过第一输送单元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三夹持辊组配置成让该第三夹持辊的间隔之间夹持最小宽度尺寸的薄片体。较为理想的是,多个第三夹持辊组夹持最小宽度尺寸的薄片体的边缘部(与薄片体的输送方向平行的边缘部)。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夹持辊组的夹持力大于所述第三夹持辊组的夹持力。
采用所述结构,主要由第一夹持辊组校正被输送的薄片体的输送方向。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夹持辊组的夹持力大于所述第二夹持辊组的夹持力。
采用所述结构,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一侧的第三夹持辊组克服在下游一侧产生的歪斜输送因素。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输送单元还具有:第一轴;第一辊及第二辊,相互隔开规定距离安装在所述第一轴上;第三辊,与所述第一辊相对配置;以及第四辊,与所述第二辊相对配置;其中,所述一对第一夹持辊组中的一个第一夹持辊组包括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三辊,所述一对第一夹持辊组中的另一个第一夹持辊组包括所述第二辊和所述第四辊。
采用所述结构,在第一辊和第三辊之间以及第二辊和第四辊之间夹持并输送薄片体。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输送单元还具有驱动所述第一轴的驱动源。
采用所述结构,利用驱动源驱动第一轴,并输送薄片体。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驱动源用于使所述第一轴进行双方向转动。
采用所述结构,可以进行转回方式的薄片体输送。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输送单元还具有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沿着所述第三辊和所述第四辊中至少一个辊的转动中心轴延伸,所述螺旋弹簧将所述第三辊和所述第四辊中的至少一个辊支撑成能够转动。
采用所述结构,通过将螺旋弹簧交换成具有与该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不同弹簧常数的另一螺旋弹簧,就可以增减第一夹持辊组之间的夹持力。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的辊的弹性支撑结构,既可以相同又可以互不相同。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夹持辊组具有:第五辊;第六辊,与所述第五辊相对配置;第二轴,沿着所述第五辊的转动中心轴延伸,并且将所述第五辊支撑成能够转动;第三轴,将所述第六辊支撑成能够转动;以及弹性构件,支撑所述第三轴。
采用所述结构,在第五辊和第六辊之间夹持并输送薄片体。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具有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的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其包括:对准辊,以规定时机向下游送出所述薄片体;转印部,在由所述对准辊送出来的所述薄片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转印调色剂图像;定影单元,对从所述转印部送出来的所述薄片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以及所述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将从所述定影单元送出来的所述薄片体向出纸方向或输送路输送,该输送路用于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转印并定影调色剂图像。所述第二输送单元设置在所述输送路的途中。
采用所述结构,第一输送单元在比位于下游的第二输送单元靠向外侧的位置,利用比第二输送单元的夹持力更大的夹持力来夹持受转回操作后的薄片体。因此,能够适当地克服让薄片体产生歪斜输送的作用于薄片体上的力矩,可以解决薄片体歪斜输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概念的模式图(俯视图);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概念的模式图(侧面图)。
图2是应用图1A和图1B所示的输送装置的原理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概略表示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4是放大表示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回辊附近的图。
图5是放大表示图4所示的转回辊的立体图。
图6A和图6B表示图5所示的转回辊的从动辊的支撑结构,其中图6A只表示支撑轴,图6B表示安装从动辊的支撑轴。
图7是表示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盖的内表面的立体图。
图8A和图8B表示图7所示的输送辊(上侧)的支撑结构,其中图8A只表示支撑轴,图8B表示组装输送辊(上侧)的支撑轴
图9是表示与图7所示的输送辊(上侧)相面对的输送辊(下侧)的支撑结构的概略图。
图10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抑制薄片体歪斜输送的原理的模式图,图10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抑制薄片体歪斜输送的原理的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的“上”、“下”、“左”、“右”等表示方向的用语只不过是用于使说明更清楚而已,并不限定本发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薄片体的宽度方向是指与薄片体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并且,在以下说明中,薄片体的内侧是指靠近薄片体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的部位或区域。
图1A和图1B是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输送装置的概略的模式图。图1A是输送装置的俯视图,图1B是输送装置的侧视图。图1A和图1B中的模式概略表示输送装置的结构,而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与图1A和图1B表示的模式不同结构的输送装置。
图1A和图1B所示的输送装置500具有第一输送单元510和第二输送单元520。在图1A和图1B中,用锁线表示输送的薄片体S。在图1A和图B中,用箭头表示薄片体S的输送方向。在薄片体S的输送方向上,第一输送单元510位于上游一侧,第二输送单元520位于下游一侧。第一输送单元510及第二输送单元520利用多个辊一边夹持一边输送薄片体S。
第一输送单元510具有四个辊组。位于薄片体S的与输送方向平行的两侧边缘附近的辊组是第一夹持辊组511。在左右的第一夹持辊组511之间所配置的辊组是第三夹持辊组512。虽然在图1A中表示两个第三夹持辊组512,但第三夹持辊组512的数目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采用一个第三夹持辊组512,还可以采用三个以上的第三夹持辊512。此外,第一夹持辊组511也可以配置在对应于薄片体S的与输送方向平行的边缘的位置。
构成夹持辊组511、512的辊中,与输送来的薄片体S的上表面接触的驱动辊(第一辊)511a和驱动辊(第二辊)512a利用沿着与薄片体S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513(第一轴)相互连接。图1A和图1B所示的模式中,在轴513的一端部装有齿轮514。齿轮514与齿轮531啮合,该齿轮531安装在用作驱动源的电动机530的转动轴上。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电动机530可以进行正转动作及反转动作。在位于左侧的第一夹持辊组511和齿轮514之间配置有滑轮515。此外,虽然图1A和图1B中没有表示,但轴513的另一端部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被支撑,而且,可以适当地安装在组装输送装置500的任意装置的壳体上或墙部上。
第二输送单元520具有第二夹持辊组521。在薄片体S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夹持辊组521的位置并没有特别限定,但较为理想的是,与位于上游的第一夹持辊组511相比较,配置在更靠向输送来的薄片体S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的部位上。在图1A和图1B表示的模式中,在将第三夹持辊组512向下游平行移动的位置上配置第二输送单元520的第二夹持辊组521。此外,第二输送单元520的第二夹持辊组521的数目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采用一个第二夹持辊组,还可以采用三个以上的第二夹持辊组。在图1A和图1B表示的模式中,虽然第一输送单元510的第三夹持辊组512的数目和第二输送单元520的第二夹持辊组521的数目相同,但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与第一输送单元510的第三夹持辊组512的数目不同数目的第二输送单元520的第二夹持辊组521。
构成第二输送单元520的第二夹持辊组521的辊中,与输送来的薄片体S的上表面接触的驱动辊(第五辊)521a通过轴523相互连接。在轴523的一端部上装有滑轮525。此外,虽然图1A和图1B中没有表示,但轴523的另一端部利用轴承可转动地被支撑,而且,适当地安装在组装输送装置500的任意装置的壳体上或墙部上。
第一输送单元510的滑轮515和第二输送单元520的滑轮525通过带532相互连接。来自电动机530的驱动力通过齿轮531、514,并且通过第一输送单元510的轴513传递到各驱动辊511a、512a。此外,来自电动机530的驱动力还通过带532传递到第二输送单元520。之后,来自电动机530的驱动力通过第二输送单元520的轴523,传递到第二输送单元520的各驱动辊521a。由第一输送单元510和第二输送单元520输送薄片体S的输送量,可以根据滑轮515与525之间的滑轮比或者驱动辊511a、512a、521a的直径尺寸来适当设定。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由第一输送单元输送薄片体S的输送量被设定为239.87mm/sec,由第二输送单元输送薄片体S的输送量被设定为237.64mm/sec。此外,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模式中,来自电动机530的驱动力通过带532传递到第二输送单元520,但在其它特定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断开第二输送单元520与电动机530,利用薄片体S的表面与构成第二输送单元520的辊521a、521b的圆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转动该辊521a、521b。
被输送的薄片体的下表面由属于第一输送单元510的第一夹持辊组511中的从动辊(第三辊)511b、属于第一输送单元510的第三夹持辊组512中的从动辊(第四辊)512b、以及属于第二输送单元520的第二夹持辊组521中的从动辊(第六辊)521b来支撑。从动辊511b、512b、521b分别利用适当的手段,可转动地安装在组装输送装置500的任意装置的壳体或墙部上。伴随着驱动辊511a、512a、521a转动,薄片体S向下游输送时,从动辊511b、512b、521b利用薄片体S的下表面与从动辊511b、512b、521b的圆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进行转动。
从动辊511b、512b、521b被板簧、杆状弹簧、螺旋弹簧等弹性体516、526支撑。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体516、526将从动辊511b、512b、521b支撑成可转动,并且,将从动辊511b、512b、521b连接到组装输送装置500的任意装置的壳体或墙部上。弹性体516、526在驱动辊511a、512a、521a和与该驱动辊511a、512a、521a相对配置的从动辊511b、512b、521b之间产生夹持力(夹持薄片体S的力量)。
第一输送单元510的第一夹持辊组511的夹持力,大于第三夹持辊组512的夹持力以及第二输送单元520的第二夹持辊组521的夹持力。此外,第一输送单元510的第三夹持辊组512的夹持力大于第二输送单元520的第二夹持辊组521的夹持力。各夹持辊组511、512、521的夹持力,可以根据弹性体516、526的弹簧定数和从动辊511b、512b、521b对驱动辊511a、512a、521a的干涉量来适当设定。在特定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单元510的第一夹持辊组511的夹持力被设定为200gf,第三夹持辊组512的夹持力被设定为150gf,第二输送单元520的第二夹持辊组521的夹持力被设定为100gf。由于使夹持输送来的薄片体S的左右边缘的第一夹持辊组511的夹持力大于其它夹持辊组512、521的夹持力,因此,左右的第一夹持辊组511中的任一个辊使薄片体S上产生克服力,该克服力用于克服在薄片体S的输送路径下游一侧作用于薄片体S上的、相对于输送方向歪斜的方向的力量。其结果,可校正薄片体S的歪斜输送(走偏)。
图2是应用与图1A和图1B关联说明的输送装置500的原理的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与图1A和图1B关联说明的输送装置500的原理不仅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彩色打印机中,还可以适当地应用于黑白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其它图像形成装置中。
彩色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主体200,直接或经过LAN来与个人电脑(图中未表示)等相连接;以及薄片体提供部100,设置在打印机主体200的下方,按尺寸贮存各种尺寸的薄片体S。此外,彩色打印机1还包括控制彩色打印机1的动作的控制电路等普通的彩色打印机设有的其它构件。
图3是概略表示图2所示的彩色打印机1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打印机主体200具有调色剂容器900Y、900M、900C、900Bk、中间转印单元92、图像形成单元93、曝光单元94、定影单元97、出纸单元96、装置主体的壳体90、顶盖911以及前面盖912。
图像形成单元93具有黄色用调色剂容器900Y、品红色用调色剂容器900M、青色用调色剂容器900C以及黑色用调色剂容器900Bk。此外,图像形成单元93还具有配置在所述调色剂容器900Y、900M、900C、900Bk的下方且分别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及黑色(Bk)相对应的显影装置10Y、10M、10C、10Bk。
图像形成单元93具有分别载持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多个感光鼓17。感光鼓17可以为采用非晶硅(a-Si)系列材料的感光鼓。对于各感光鼓17,分别从所对应的调色剂容器900Y、900M、900C、900Bk提供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93具有可以形成全色图像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有形成黑白图像或不是全色的彩色图像的结构。
感光鼓17的周围配置有带电器16、显影装置10(10Y、10M、10C、10Bk)、转印辊19及清扫装置18等。带电器16使感光鼓17的表面均一带电。带电后的感光鼓17的表面被曝光单元94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影。显影装置10Y、10M、10C、10Bk分别利用由调色剂容器900Y、900M、900C、900Bk提供的各颜色的调色剂,使各感光鼓17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形成可视图像)。转印辊19隔着中间转印带921,与感光鼓17之间形成夹缝部,用于将感光鼓17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921上(第一次转印)。清扫装置18清扫转印调色剂图像后的感光鼓17的圆周面。
各显影装置10Y、10M、10C、10Bk具有壳体20。在壳体20的内部,贮存具有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的双成分显影剂。此外,壳体20具有两个搅拌辊11、12。搅拌辊11、12配置在壳体底部附近,并且在彩色打印机1的左右侧面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
壳体20的内部底面,设置显影剂的循环路径。搅拌辊11、12配置在循环路径内。在搅拌辊11、12之间设置有从壳体20的底部立设的分隔壁201。分隔壁201在与搅拌辊11、12相同方向上延伸。分隔壁201划定循环路径,使得循环路径形成为围绕分隔壁201的周围。双成分显影剂在循环路径中移动,并一边被搅拌辊11、12搅拌一边被带电。
双成分显影剂一边被搅拌辊11、12搅拌,一边循环壳体20中。在调色剂带电后,搅拌辊11上的双成分显影剂被位于上方的磁辊14吸引,输送到下游。被吸引的双成分显影剂在磁辊14上形成磁刷(图中未表示)。磁刷的层厚由刮板13来限制,利用磁辊14和显影辊15之间的电位差在显影辊15上形成调色剂层。利用显影辊15上的调色剂层,使感光鼓17上的静电潜影显影。
曝光单元94具有光源、多面镜、反射镜、偏振镜等各种光学系统设备。曝光单元94对设置在各图像形成单元93中的感光鼓17的圆周面照射基于图像数据的光,形成静电潜影。
中间转印单元92具有中间转印带921、驱动辊922及从动辊923。在中间转印带921上,由多个感光鼓17重叠涂敷调色剂图像(第一次转印)。重叠涂敷的调色剂图像通过第二转印部98转印到从薄片体提供部100提供来的薄片体S上(第二次转印)。驱动辊922和从动辊923用于驱动中间转印带921旋转。驱动辊922和从动辊923可转动地支撑在彩色打印机1的壳体上。
定影单元97对接受第二次转印后的薄片体S上的调色剂图像实施定影处理。定影单元97具有内部设有热源972的定影辊971以及与定影辊971之间形成定影夹缝部的加压辊973。完成定影处理后的薄片体S被输送到形成在打印及主体200上部的出纸单元96。
出纸单元96将从定影单元97输送来的薄片体S排出到用作出纸盘的顶盖911上。
薄片体提供部100具有:多层供纸单元130(供纸装置,本实施方式中有三层),可自由装拆地安装在打印机主体200的壳体90中;以及供纸输送路133,用于将贮存在各供纸单元130中的薄片体S输送到图像形成部93。供纸单元130贮存由用于形成图像的多个薄片体S构成的薄片体摞。在各供纸单元130中分别贮存不同尺寸的薄片体摞。被选择的供纸单元130利用设置在供纸单元130的抽纸辊40的驱动,一张张地取出薄片体摞最上层的薄片体S,并向供纸输送路133输送,引导到图像形成部93。
各供纸单元130具有输送机构。根据需要,可以在打印机主体200上层叠安装多个供纸单元130。在打印机主体200的下方,通过层叠多个供纸单元130,可以使各供纸单元130具有的输送机构相互结合,从而形成向打印机主体200延伸的一条供纸输送路133。在本实施方式中,薄片体提供部100包括三层供纸单元130。供纸单元130的数目并没有特别限定,供纸单元130也可以为一层或两层,还可以为四层以上。
供纸单元130具有在输送方向上设于比抽纸辊40靠下游位置的供纸辊41、以及设置在供纸辊41下方的分离辊42。供纸辊41将由抽纸辊40取出的薄片体S提供到输送辊37。供纸辊41向使薄片体S输送到下游的方向转动,而分离辊42向使薄片体S转回到上游的方向转动。通过该分离辊42,即使由抽纸辊40取出的薄片体S重叠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最上层的薄片体S以外的薄片体S被输送到输送辊37一侧,让供纸辊41只将最上层的薄片体S输送到输送辊37。输送辊37将薄片体S输送到供纸输送路133。
打印机主体200具有输送辊36。被输送到供纸输送路133中的薄片体S,接着到达输送辊36。打印机主体200还具有对准辊35。到达输送辊36的薄片体S通过该输送辊36输送到对准辊35。对准辊35校正薄片体S的歪斜输送,并且考虑与图像形成部93所形成的图像之间的图像转印时机,向第二转印部98输送薄片体S。在第二转印部98中,将通过第一次转印而转印到中间转印带92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体S的一个表面(第一表面)上(第二次转印)。接受第二次转印后的薄片体S被输送到定影单元97。定影单元97对薄片体S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压力和热量,在薄片体S上定影调色剂。
在比定影单元97靠向下游的位置,设置有岔开辊34。在比岔开辊34更靠下游的位置,设置有转换构件33。转换构件33是具有先端部和基端部的板状构件,以基端部为轴进行上下转动动作。转换构件33的先端部位于构成岔开辊34的一对辊之间的夹缝部附近。当转换构件33的先端部处于上方位置时,薄片体S被转换构件33的下表面引导,输送到出纸单元96具有的出纸辊32。当转换构件33的先端部处于下方位置时,薄片体S被转换构件33的上表面引导,输送到出纸单元96具有的转回辊31。因此,从定影单元97输送到岔开辊34的薄片体S的输送路径按照转换构件33的姿势发生变化。当转换构件33处于上方位置时,薄片体S通过出纸辊32排出到顶盖911上。
当转换构件33处于下方位置时,薄片体S朝向转回辊31。转回辊31一边夹持由转换构件33引导的薄片体S,一边将该薄片体S向顶盖911排出规定长度(出纸方向)。接着,转回辊31翻转,使薄片体S转回到打印机主体200的内部(双面打印方向)。
打印机主体200具有与转回辊31连接的输送路134。输送路134专用于要进行双面打印的薄片体S。通过定影单元97在一个表面上定影调色剂图像后的薄片体S被转换构件33引导到转回辊31,并且,该转回辊31进行所述的转回操作。之后,接受转回操作的薄片体S沿着输送路134在打印机主体200内进行移动。
输送路134沿着前面盖912的弯曲成弧形状的内表面向下方延伸。并且,输送路134一边形成中心角大致为180度的圆弧,一边到达对准辊35的上游一侧。在对准辊35的上游一侧,从供纸单元130延伸到对准辊35的薄片体S的输送路径和输送路134相汇合。
被输送到输送路134的出口的薄片体S经过对准辊35,再次到达第二转印部98。此时,接受转回操作后通过输送路134的薄片体S的表面中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与中间转印带921相面对。由此,在通过第二转印部98的薄片体S的两个表面上都形成调色剂图像。接着,在两个表面上都具有调色剂图像的薄片体S到达定影单元97,接受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操作。通过定影单元97在两个表面上都定影调色剂图像后的薄片体S到达岔开辊34时,转换构件33被控制为其先端处于上方位置。结果,通过岔开辊34的薄片体S被转换构件33的下表面引导,到达出纸辊32。然后,出纸辊32将完成双面打印后的薄片体S排出到顶盖911上。
图4是图3所示的彩色打印机1的转回辊31附近结构的放大图。图4中示出,与图3关联说明的定影单元97、前面盖912、岔开辊34、转换构件33、出纸辊32及输送路134的一部分。图4中,在输送路134的途中比转回辊31靠向下游的位置,还示出输送辊38。与图1A和图1B关联说明的输送装置500的原理,如果将第一输送单元510作为转回辊31,将第二输送单元520作为输送辊38,就可以应用到与图2至图4关联说明的彩色打印机1中。此外,如图4所示,前面盖912能以位于打印机主体200下部的基端部(参照图2)为轴,向彩色打印机1的正面一侧及背面一侧进行转动。构成输送辊38的辊中位于上侧的辊的支撑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前面盖912上,并与前面盖912一起进行转动动作。而构成转回辊31及输送辊38的辊中位于下侧的辊的支撑轴不与前面盖912连接。
图5是除去前面盖912,放大表示转回辊31安装部分的立体图。转回辊31具有左右一对的第一夹持辊组511和配置在左右一对的第一夹持辊组511之间的一对第三夹持辊组512。构成第一夹持辊组511及第三夹持辊组512的辊中位于上侧的辊分别是驱动辊511a和512a。该驱动辊511a和512b通过轴513相互连接。在轴513的一端部上,连接可进行正转及反转的电动机。左右一对的第一夹持辊组511的间隔和一对第三夹持辊组的间隔,分别按照彩色打印机1的供纸单元130贮存的薄片体S的宽度来设定。例如,左右一对的第一夹持辊组511的间隔被设定为,当具有最大宽度尺寸的薄片体S到达转回辊31时,让第一夹持辊组511与所述最大宽度尺寸的薄片体S的左右边缘或其附近相接触。并且,第三夹持辊组512的间隔被设定为,当具有最小宽度尺寸的薄片体S到达转回辊31时,让第三夹持辊组512与所述最小宽度尺寸的薄片体S的左右边缘或其附近相接触。
在驱动辊511a、512a的下方分别设有从动辊511b、512b。从动辊511b、512b部分地埋设在打印机主体200的壳体中。从动辊511b、512b的支撑轴安装在打印机主体200的壳体壁上。
图6A和图6B表示从动辊511b、512b的支撑轴。图6A只表示支撑轴,图6B表示安装从动辊511b或512b的支撑轴。从动辊511b、512b的支撑轴可以利用螺旋弹簧540制成。螺旋弹簧540的两端大致弯曲成U字形。该大致弯曲成U字形的部分与形成在打印机主体200的壳体中的突起部相卡合。螺旋弹簧540中央部分的卷线部分沿着从动辊511b、512b的转动中心轴贯穿该从动辊511b、512b,并且具有弹性地将从动辊511b、512b支撑成可转动。
图7是表示转动前面盖912使之离开打印机主体200时的前面盖912内表面的立体图。在前面盖912的内表面,从其先端部到基端部排列多个输送用的辊。所述多个输送用的辊中,最靠近前面盖912先端部的辊521a属于输送辊38,该输送辊38用作与图1A和图1B关联说明的第二输送单元520。辊521a部分地埋设在前面盖912的内部。
图8A和图8B表示图7中所示的辊521a的支撑轴结构。图8A只表示辊521a的支撑轴,图8B表示组装辊521a的支撑轴。辊521a的支撑轴541由大致呈U字形的金属线制成。金属线沿着辊521a的转动中心轴插入该辊521a中。支撑轴541的两端插入前面盖912中,以适当的手段固定在前面盖912的内部。辊521a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撑轴541的由弯曲部分划定的中央部位金属线(第二轴)上。
图9概略表示,当转动前面盖912使之靠近打印机主体200时,与辊521a面对接触的辊521b的支撑结构。辊521b可转动地例如支撑在金属线轴(第三轴)542上。金属线轴542的两端与支撑块543连接。支撑块543被螺旋弹簧(弹性构件)544从下方支撑。螺旋弹簧544容纳在打印机主体200的壳体中所埋设的圆柱形支架545中。通过所述结构,辊521b具有弹性地被支撑。
图10A表示,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采用对薄片体S的左右端施加最大夹持力的机构时的动力学结构的模式图。图10B表示,采用对薄片体S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施加最大夹持力的机构时的动力学结构的模式图。在对薄片体S的左右端施加最大夹持力的情况下,当薄片体S例如要向斜左方向走偏时,在位于左侧的力点PL的周围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力矩,并在位于右侧的力点PR的周围产生逆时针方向的力矩。由此,薄片体S的歪斜方向的输送得到抑制。尤其,在与图2至图9关联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针对薄片体S的转回输送机构中,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原理的情况下(例如,构成位于比转回辊31靠向下游位置的输送辊38的左右一对的辊521a中,一个辊521a的转动惯性阻力比另一个辊521a的转动惯性阻力大的情况下),虽然薄片体S在暂时停止后,要向歪斜方向输送,但转回辊31的第一夹持辊组可以起到一边校正薄片体S的朝向歪斜方向的输送,一边送出该薄片体S的作用。而如图10B所示,在薄片体S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上配置一个力点PM的情况下,当薄片体S要向斜左方向走偏时,由于不存在抵消力点PM的周围上产生的力矩的因素,因此薄片体S的朝向歪斜方向的输送得不到校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转动第一夹持辊组511的驱动源和驱动第二夹持辊组521的驱动源是同一驱动源,但也可以利用不同的驱动源来分别驱动第一夹持辊组511和第二夹持辊组52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单元及第二输送单元的各辊的材质是橡胶,但也可以利用适合输送薄片体S的其它材料来制成各辊。

Claims (10)

1.一种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薄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送单元,具有一边夹持一边输送所述薄片体的一对第一夹持辊组;以及
第二输送单元,具有一边夹持一边输送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输送来的所述薄片体的第二夹持辊组;其中,
所述第二夹持辊组在比所述第一夹持辊组夹持所述薄片体的位置更靠向所述薄片体的内侧的位置,夹持该薄片体,
所述第一夹持辊组的夹持力大于所述第二夹持辊组的夹持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还具有配置在所述一对第一夹持辊组之间的第三夹持辊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辊组的夹持力大于所述第三夹持辊组的夹持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持辊组的夹持力大于所述第二夹持辊组的夹持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还具有:
第一轴;
第一辊及第二辊,相互隔开规定距离安装在所述第一轴上;
第三辊,与所述第一辊相对配置;以及
第四辊,与所述第二辊相对配置;其中,
所述一对第一夹持辊组中的一个第一夹持辊组包括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三辊,
所述一对第一夹持辊组中的另一个第一夹持辊组包括所述第二辊和所述第四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还具有驱动所述第一轴的驱动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源用于使所述第一轴进行双方向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单元还具有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沿着所述第三辊和所述第四辊中至少一个辊的转动中心轴延伸,
所述螺旋弹簧将所述第三辊和所述第四辊中的至少一个辊支撑成能够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辊组具有:
第五辊;
第六辊,与所述第五辊相对配置;
第二轴,沿着所述第五辊的转动中心轴延伸,并且将所述第五辊支撑成能够转动;
第三轴,将所述第六辊支撑成能够转动;以及
弹性构件,支撑所述第三轴。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具有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的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准辊,以规定时机向下游送出所述薄片体;
转印部,在由所述对准辊送出来的所述薄片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转印调色剂图像;
定影单元,对从所述转印部送出来的所述薄片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以及
所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将从所述定影单元送出来的所述薄片体向出纸方向或输送路输送,该输送路用于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转印并定影调色剂图像,
所述第二输送单元设置在所述输送路的途中。
CN201010201856.7A 2009-06-18 2010-06-17 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9279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45389A JP5328504B2 (ja) 2009-06-18 2009-06-18 搬送装置及び該搬送装置を組み込んだ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45389 2009-06-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7915A true CN101927915A (zh) 2010-12-29
CN101927915B CN101927915B (zh) 2014-05-07

Family

ID=43354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1856.7A Active CN101927915B (zh) 2009-06-18 2010-06-17 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62045B2 (zh)
JP (1) JP5328504B2 (zh)
CN (1) CN1019279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6043A (zh) * 2015-05-16 2015-09-02 广州市明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的连续翻卡机构和连续翻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04052B2 (ja) * 2015-01-19 2018-04-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18286A (ja) * 2015-05-21 2016-1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1672A (ja) * 1993-08-30 1995-03-07 Canon Inc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173952B1 (en) * 1999-05-17 2001-01-16 Xerox Corporation Printer sheet deskewing system with automatic variable nip lateral spacing for different sheet sizes
US20010031161A1 (en) * 2000-01-20 2001-10-1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 printer, a copying machine, a facsimile device set, and complex machine
JP2002137843A (ja) * 2000-10-31 2002-05-14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2003155146A (ja) * 2001-11-21 2003-05-2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31836A (ja) * 2004-02-20 2005-09-02 Fujitsu Ltd 媒体搬送機構、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媒体搬送方法
CN1700107A (zh) * 2004-05-17 2005-1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成像装置的反向供纸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86559A (ja) * 1989-04-27 1990-11-26 Nec Corp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JPH07165347A (ja) * 1993-12-13 1995-06-2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搬送装置
JP3284204B2 (ja) 1995-01-09 2002-05-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イッチバック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95477A (ja) 2001-09-21 2003-04-03 Konica Corp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70919B2 (ja) * 2003-03-20 2007-0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04706A (ja) * 2003-10-02 2005-04-21 Fuji Xerox Co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43093B2 (ja) * 2004-11-30 2009-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ローラ対ユニッ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1672A (ja) * 1993-08-30 1995-03-07 Canon Inc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173952B1 (en) * 1999-05-17 2001-01-16 Xerox Corporation Printer sheet deskewing system with automatic variable nip lateral spacing for different sheet sizes
US20010031161A1 (en) * 2000-01-20 2001-10-1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 printer, a copying machine, a facsimile device set, and complex machine
JP2002137843A (ja) * 2000-10-31 2002-05-14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2003155146A (ja) * 2001-11-21 2003-05-2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31836A (ja) * 2004-02-20 2005-09-02 Fujitsu Ltd 媒体搬送機構、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媒体搬送方法
CN1700107A (zh) * 2004-05-17 2005-1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成像装置的反向供纸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6043A (zh) * 2015-05-16 2015-09-02 广州市明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的连续翻卡机构和连续翻卡方法
CN104876043B (zh) * 2015-05-16 2017-03-08 广州明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的连续翻卡机构和连续翻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01166A (ja) 2011-01-06
US8862045B2 (en) 2014-10-14
JP5328504B2 (ja) 2013-10-30
CN101927915B (zh) 2014-05-07
US20100322691A1 (en) 2010-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89157B2 (en) Toner container having screw for conveying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oner container
JP5059356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74648A (zh) 片材检测设备以及成像装置
EP264517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printing long sheets
CN102681385A (zh) 片材检测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N101927915A (zh) 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9488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14138B (zh) 供纸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供纸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1126686A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43157B (zh) 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100310277A1 (en)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48562B2 (ja) 両面印刷機,および両面印刷機の印刷方法
JP2006315787A (ja) 記録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16230A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71558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8034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6222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37981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14165B2 (ja) 現像装置
JP2009001382A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16725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00165090A1 (en)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conveyance apparatus
JP54172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ラッチ保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432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3333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