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5701A - 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以及无刺钢丝绳吊索 - Google Patents

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以及无刺钢丝绳吊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5701A
CN101925701A CN200980102988XA CN200980102988A CN101925701A CN 101925701 A CN101925701 A CN 101925701A CN 200980102988X A CN200980102988X A CN 200980102988XA CN 200980102988 A CN200980102988 A CN 200980102988A CN 101925701 A CN101925701 A CN 101925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wire rope
steel wire
rope strand
str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29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5701B (zh
Inventor
胜山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K STAS
Original Assignee
KATSUYAMA ROP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SUYAMA ROPE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TSUYAMA ROP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25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5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5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5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12Slings comprising chains, wires, ropes, or bands; Net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1/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opes or cables
    • D07B1/18Grommets
    • D07B1/185Gromm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ye construc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rope- or cable-making machines; Auxiliary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such machines
    • D07B7/16Auxiliary apparatus
    • D07B7/162Vices or clamps for bending or holding the rope or cable during splicing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rope- or cable-making machines; Auxiliary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such machines
    • D07B7/16Auxiliary apparatus
    • D07B7/165Auxiliary apparatus for making s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以及无刺钢丝绳吊索。本发明的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包括:成束绳股形成工序;顺向穿插工序;逆向穿插工序;细束绳股形成工序;内层线切断工序;内层线前端压入工序;细束绳股逆向穿插工序;外层线切断工序;外层线前端压入工序。

Description

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以及无刺钢丝绳吊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以及无刺钢丝绳吊索,其中该钢丝绳在其端部环状弯曲,并将弯曲后的端部的自由端连接固定于钢丝绳,从而在该钢丝绳的端部形成环状吊索。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金属制的钢丝绳构成为,将每几根金属钢丝捻合形成被称为绳股的钢丝束,进一步将多股绳股捻合成绳。
这样,为了将该钢丝绳与突起物扣合,在钢丝绳的前端形成环状的索扣部,从而将该索扣部与突起物扣合。
因此,多是在金属钢丝绳的前端形成该索扣部而加以使用的,并将该索扣的形状称为吊索(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作为形成如上所述索扣部的吊索的方法,首先将弯曲的钢丝绳的自由端拆散成每个绳股束,即拆散成由多根金属钢丝捻合形成的金属丝束。
接着,在钢丝绳的要成为索扣基部的位置,用锐利的扦子等针状工具,在捻合的各绳股束之间撬开缝隙,将先前拆散的绳股中的第一股绳股插入,并穿插于该缝隙中。
然后,使拆散的各股绳股同样地穿过捻合绳股上的不同缝隙,最终将全部的拆撒的各绳股自由端都穿插到在钢丝绳的要成为索扣基部的位置上形成的缝隙中。并将多次重复该动作的作业称为全束穿插(丸差し)作业。
在进行该全束穿插作业后,将从缝隙中穿插并突出出来的各股绳股前端部进一步分支成两组细的股,将其中1组细股绳股在距钢丝绳表明所希望的长度处切断,并将未切断的另一组细股绳股穿插到分别不同的绳股缝隙中。并将多次重复该动作的作业称为减半穿插作业。
如上所述,在进行了数次绳股穿插作业后,切断从缝隙突出出来的自由端,从而完成钢丝绳的索扣基部的连接固定作业,环状的吊索制作完成(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即,以往制作手工插编吊索中所使用的钢丝绳,是将绳芯和以六角形配置在其周围的6组绳股捻合成螺旋状来制造的,另外,各绳股由多根钢丝的束构成。
通常,在使用钢丝绳手工插编吊索情况下,在将钢丝绳的前端弯折成环状的环眼加工中,遵循依法规制定的标准,例如使用被称为逆向穿插法(かご差し、cage-twisting)或顺向穿插(卷差し、winding-twisting)法等特定的插编方法来制作。
将弯折的前端侧拆散成构成钢丝绳的6组绳股束,在弯折前端部分的基部,即要成为索扣部的基端的位置上,以规定的顺序使拆散的绳股束的前端部分穿过捻合在一起的各绳股之间,并从规定的绳股之间抽出。
在索扣部的基端处,将从钢丝绳主绳表面抽出的6组拆散的绳股束的前端,以根据插编方法的种类所决定的顺序从特定的捻合绳股之间穿过,并从其他特定绳股之间抽出到外部,重复该操作最少3次以上。
在重复3次以上后,将从主绳表面伸出的6组拆散的各绳股前端,对于每一组进一步区别为外层线的细束和内层线的细束绳股,而细分为两个组,形成12组细束绳股前端自由端部,在钢丝绳的表面位置处仅切断从钢丝绳表面伸出到外部的6组内层线的细束绳股。
另外,对于未切断的6组外层线的细束,以由上述插编方法的种类决定的顺序穿过钢丝绳的螺旋状捻合绳股的特定两者之间,并从其他特定绳股之间抽出,重复该操作最少两次以上(该操作成为“减半穿插操作”)。然后,在钢丝绳的表面位置处切断从钢丝绳表面伸出到外部的6组外层线的细束绳股。
而且,由插编方法的种类决定各绳股束或各外层线的细束绳股从哪两个绳股之间穿过并从其他哪两个绳股之间抽出等操作顺序。另外,在各工序进行过程中,用锤子轻敲钢丝绳表面使其均匀。
以往利用如上所述方法将钢丝绳做成手工插编吊索。
如上所述在金属制钢丝绳的端部侧加工形成环状的环眼的吊索制造技术中,当钢丝绳的直径为例如20mm以上时,全部工序利用手工进行。
为了使操作高效化,对作为使在钢丝绳主绳的索扣的基端位置上的捻合绳股间形成间隙的穿针部件的扦子进行了改良,所涉及的扦子如缝纫机那样向前端形成用于固定各绳股束的自由端的孔(例如,参照对比文件2)。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公开2006-291387号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平5-5897号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2的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平5-5897号中所记载的钢丝绳的末端加工机存在如下问题。
即,在该专利文献中,将预先拆散的绳股中的一个绳股束的自由端嵌于扦子前端的孔中,在钢丝绳的索扣基端处,一边利用带孔的扦子使各捻合绳股间形成间隙,一边将拆散了的多个绳股束的自由端同时插入到捻合绳股的间隙中。因此,操作效率提高,但由于扦子前端因带有孔而相应增大,在位于钢丝绳的索扣基端处的捻合绳股间插入上述扦子时,因该增大的量容易对捻合绳股的周面造成损伤,而影响钢丝绳吊索强度,操作使用吊索时发生事故的危险。
另外,在不使用上述改良后的扦子而如以往那样制作吊索的操作中,在钢丝绳表面处被切断的各内层线和各外层线的细束绳股,由于是多个具有强度的金属钢丝的集合,因而其切断部分上的刺非常锋利,若用手直接接触刺,则会割破手部表面,非常危险。而且,由于由6个细束内层线和6个细束外层线各在6个位置上形成刺,因而由分支后的12支细束绳股在钢丝绳主绳表面上分散形成12处带刺位置,所以在握持钢丝绳的索扣部基端表面时,如果不带手套是很危险的。
另外,在以往的手工插编吊索中,内层线和外层线的细束最初是在刚好主绳表面的位置处被切断的,但当分布有刺的主绳部分被弯曲数次后,刺就会陆续地从主绳表面突出出来,突出的刺会因不同情况割裂手套而割破手部,非常危险。
如上所述吊索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用扦子将拆散的多个绳股束的自由端穿过捻合绳股的间隙,并将引出的前端切断,因此切断部分会从钢丝绳周面突出出来,在操作中松开的绳股的切断部分前端很锐利,存在使操作员受伤的危险,而且,绳股的切断自由端突出于最终完成的吊索索扣基端,因而对于使用者来说,使用钢丝绳吊索也非常危险。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关于不使绳股的突出自由端从钢丝绳周面突出的吊索的形成方法。
即,对于出现在手工插编吊索的主绳表面的所谓刺,也就是金属钢丝的切断面,为了使其不突出于钢丝绳的表面,提出了如下吊索的制作方法(专利文献1),能够确实地防止出现在手工插编吊索的主绳表面的刺割伤手部,提高安全性。
在该专利文献1的吊索制造方法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为了不使绳股束的切断前端即所谓的刺从钢丝绳周面突出,而将其压入形成在钢丝绳中心部的芯部空隙中,但是在钢丝绳吊索使用中,还是存在渐渐地使压入的刺从捻合绳股之间突出到钢丝绳周面的问题。考虑其原因如下,由于被插入的绳股束相对于绳股捻合总是仅以一定的捻合方向例如反方向的逆向穿插法被插入并被编制,因此,由捻合绳股和被插入的绳股束编制所形成的芯部空隙与钢丝绳周面连通,不能将芯部空隙作为刺容纳空间,即不是闭塞空间。
进一步,为使该刺不会从钢丝绳表面突出而容纳到钢丝绳的芯部的技术,虽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其作业中,使用作为穿针部件的扦子插入到要成为钢丝绳的索扣基端的位置的绳股间,在绳股间形成间隙,在各绳股间的间隙中穿插已拆散的末端侧绳股,在恢复紧固的同时拉动用于形成绳股间的间隙的扦子,以穿通所插入的末端侧绳股等这些全部的工序都以手工作业进行,因此对于大直径钢丝绳需要3人以上的操作员来完成。
而且,有关在捻合绳股上形成间隙的扦子的使用,以及拆散的绳股束的自由端的处理上,也存在危险,在作业中常有人身事故发生。
因此,本发明人开发了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和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其能够利用机械进行该作业,并且使得最后穿插到吊索的索扣基端的绳股自由端不会在钢丝绳的使用中渐渐突出于表面,而能够确保钢丝绳的使用者的安全。
即,本发明有鉴于上述课题,提供了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能够制造一种不会使绳股的自由端突出于索扣基端的钢丝绳表面而维持稳定的品质,并在端部侧形成吊索的钢丝绳。尤其是提供一种吊索制造装置,在将大直径的钢丝绳的端部侧加工成环眼状吊索时,以机械方式进行作业,且尽量以自动化用最少的作业员进行吊索加工,不存在危险,且不会使一部分的钢丝散乱或断裂。并且提供一种是用该装置的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和以该方法制造的不带刺的钢丝绳吊索。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发明的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包括:绳股束形成工序,将已预先弯曲的钢丝绳主绳的自由端拆散成各个绳股后,在钢丝绳前端部分形成6组绳股束;顺向穿插工序,在绳股束形成工序完成后,进行多次如下插编作业,在应成为钢丝绳索扣基端的位置处,将6组绳股束向与钢丝绳的捻合方向相同的方向分别插入到捻合的各绳股之间,并使其从钢丝绳周面伸出;逆向穿插工序,在顺向穿插工序完成后,进行多次如下插编作业,将插入到在捻合的各绳股间的6组绳股束分别向与捻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并从钢丝绳周面伸出;细束绳股形成工序,在逆向穿插工序完成后,将伸出的6组绳股束的前端分成内层线和外层线,形成12组细束绳股;内层线切断工序,在细束绳股形成工序完成后,切断由内层线构成的6组细束绳股伸出的前端;内层线前端压入工序,在内层线切断工序完成后,将切断后的6组内层线的细束绳股的前端压入到形成在钢丝绳的捻合绳股中心的芯部空隙中;细束绳股逆向穿插工序,在内层线压入工序完成后,进行多次如下插编作业,将由外层线构成的6组细束绳股向钢丝绳的捻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到钢丝绳的各捻合绳股间,并从钢丝绳的周面伸出;外层线切断工序,在细束绳股逆向穿插工序完成后,切断伸出的外层线6组细束绳股的突出前端;和外层线前端压入工序,在外层线切断工序完成后,将切断后的6组外层线的细束绳股的前端压入到钢丝绳的捻合绳股中心的芯部空隙中。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发明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具有: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对预先将自由端拆散成多个绳股束并弯曲成环状的钢丝绳的索扣部进行固定,并以该钢丝绳的延伸方向为轴使已固定的索扣部正反向旋转;钢丝绳固定机构,固定从钢丝绳索扣部延伸出的钢丝绳下游部分;扦子升降机构,能够向由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固定的钢丝绳索扣的基端插入扦子;和绳股牵拉机构,夹住并牵拉已由人手插入到捻合绳股的间隙中的一束绳股的自由端,其中该间隙通过利用扦子升降机构向捻合绳股之间插入扦子而形成。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的特征是,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在基座左右两侧配置有利用工作汽缸能够自由接近离开的夹持部件,并且通过将台座与马达联动设置的联动机构而能够自由正反向旋转。
本申请第四方面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的特征是,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钢丝绳固定机构由受台和利用夹具气缸进行工作的夹压体构成。
本申请第五方面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的特征是,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扦子升降机构,在能够前后自由移动的台板上设置扦子用汽缸,在汽缸下端自由升降地竖直设置扦子,并在扦子下方自由升降地设置扦子受体。
本申请第六方面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的特征是,在第二方面的  发明中,绳股牵拉机构,由夹住穿插到钢丝绳主绳中绳股束的前端部的夹具装置和向绳股的捻合紧固方向牵拉夹具部的牵引装置构成。
本申请第七方面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的特征是,在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发明中,设置有多个锁定机构,用于临时锁定拆散的多个绳股束。
本申请第八方面的使用第二方面发明的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第二方面发明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利用钢丝绳固定机构固定钢丝绳的下游部分,并利用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固定已预先弯曲的钢丝绳主绳的索扣部,用手工作业将钢丝绳主绳自由端拆散成每个绳股;然后在要成为钢丝绳的索扣部基端的位置处,利用扦子升降机构将扦子插入到捻合在一起的绳股间,而形成间隙;以与钢丝绳的捻合方向相同方向,手动在该捻合绳股间的间隙中插入第一束绳股的前端,并由该间隙将其从钢丝绳周面抽出,利用绳股牵拉机构牵拉绳股束的突出端部,对于其它各绳股束的自由端也同样地,穿插到不同的绳股间隙中并将其拉紧,最后,将全部的拆散的各绳股束的自由端穿插到各绳股的不同间隙中,并重复多次上述作业;然后,向与钢丝绳的捻合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与上述相同的作业,接着,将抽出的各绳股束的前端进一步分支为两组细束绳股,将第一组细束绳股在距钢丝绳表面所希望的长度处切断,并且在通过将包裹于钢丝绳中心部的绳芯的一部分去除后形成的芯部空隙中插入上述已切断的第一组细束绳股前端的切断部分而将其容纳;接着,将未切断的另一组细束绳股向钢丝绳的捻合方向的反方向穿插到不同的绳股间隙中,并重复多次该操作;在完成多次对未切断的细束绳股的穿插作业后,最终将未切断的细束绳股的自由端切断,将其从由扦子形成的绳股间隙插入并容纳到通过将包裹于钢丝绳中心部的绳芯一部分去除后形成的芯部空隙中,而使其不突出于钢丝绳周面。
本申请第九方面的无刺钢丝绳吊索,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方面发明中的绳股束形成工序;顺向穿插工序;逆向穿插工序;细束绳股形成工序;内层线切断工序;内层线前端压入工序;细束绳股逆向穿插工序;外层线切断工序;外层线前端压入工序制造得到。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发明,当在钢丝绳的索扣基端部处,在捻合绳股间穿插绳股束和细束绳股时,首先沿着钢丝绳捻合的同方向在捻合绳股间穿插绳股束而进行插编,该作业进行多次,接着沿着钢丝绳捻合的反方向插编绳股束,然后,在分开内层线和外层线后,将外层线以钢丝绳捻合的反方向穿插到捻合绳股间进行插编。因此,在钢丝绳捻合的同方向和反方向上,对绳股束进行插编,当在钢丝绳的芯部空隙中压入绳股束和细束绳股的切断前端部时,以在钢丝绳捻合的同方向和反方向上交叉的状态对绳股束绳股和细束绳股进行插编,并形成芯部空隙。即,网状交叉的细束绳股和细束绳股围绕在芯部空隙的周围,能够封住绳股切断前端部上的刺,防止其突出到钢丝绳的外部。而且,作为钢丝绳吊索,当在使用中施加拉应力时,网状交叉的绳股束和细束绳股缩小,即拉力越大网眼越紧密越小,形成没有间隙的圆周状的侧壁,将绳股切断前端部上的刺封入芯部空隙,能够完全封入而使其不能突出到钢丝绳的外部。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发明,具有: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固定预先将自由端拆散成多个细束绳股并将弯曲成环状的钢丝绳的索扣部,以该钢丝绳的延伸方向为轴使固定的索扣部正反旋转;钢丝绳固定机构,固定从钢丝绳索扣部延伸出的钢丝绳下游部分;扦子升降机构,能够向由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固定的钢丝绳索扣的基端插入扦子;和绳股牵拉机构,夹住并牵拉用人手插入到捻合绳股的间隙中的一束绳股的自由端,其中该间隙通过利用扦子升降机构向捻合绳股之间插入扦子而形成。通过具有上述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钢丝绳固定机构、扦子升降机构和绳股牵拉机构,能够以机械方式形成绳股间的间隙,以向钢丝绳插入扦子,与用人手作业的情况相比,扦子的插入作业安全,且容易,而且,在该扦子的插入作业中,由于利用钢丝绳固定机构确实的固定从索扣部延伸出的钢丝绳的下游侧部分,因此,扦子的插入作业更加安全且容易,能够利用绳股牵拉机构以机械方式牵拉插入到捻合绳股间的间隙的绳股束,因而使插入钢丝绳的绳股比构成钢丝绳主绳的捻合绳股更紧密地捻合。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发明,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中,左右的夹持部件自由接近离开,并能够利用动作汽缸使其接近离开,因此,能够以机械方式确实地夹住钢丝绳的索扣部,容易进行之后的全束穿插作业和减半穿插作业。
根据本申请第四方面的发明,钢丝绳固定机构能够确实地固定钢丝绳,并容易进行之后的扦子插入作业和将绳股插入钢丝绳的作业。
根据本申请第五方面的发明,由于在能够前后自由移动的台板上设置下端具有扦子的扦子用汽缸,利用扦子用气缸使扦子下降,因此,容易进行以扦子对大直径的钢丝绳上形成间隙的作业。另外,在设定扦子的位置时,由于使台板前后移动并设定规定的扦子插入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正确的扦子插入作业,并容易进行接下来的绳股插入作业。
根据本申请第六方面的发明,由于绳股牵拉机构设置了用于夹住插入到钢丝绳主绳中的绳股前端部的夹具装置,和能够像绳股捻合紧固方向牵拉夹具装置的机构,因此能够确实且安全以大的力牵拉绳股的前端部,使捻合紧固,使索扣部基端与钢丝绳主绳的连结更牢固。
另外,根据本申请第七方面的发明,在设置多个锁定机构以临时锁定已拆散的末端侧的多个绳股时,能够使不插入到钢丝绳主绳侧索扣部基端的捻合绳股间的其他绳股自由端暂时固定在锁定机构上。如此,在钢丝绳索扣部旋转时,不插入到捻合绳股中间的其他绳股不会妨碍操作,能够防止因其他绳股束不规则运动造成的伤害。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发明,通过使用第二方面中记载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使索扣部的基端部为绳股束以捻合的同方向穿插到钢丝绳的主绳的捻合绳股间而连结,其后,以捻合的反方向对绳股束进行穿插,且在中途进一步将拆散的多组绳股束分为两组,切断一方细束绳股,将另一方细束绳股向捻合的反方向穿插到绳股间隙,最终将切断的绳股的前端部插入到将包裹于钢丝绳的中心部的绳芯一部分去除后形成的芯部空隙中,因此以往的被称为“刺”的绳股的切断部分不会突出于钢丝绳的表面,在芯部空隙中封入刺,能够制造安全使用的钢丝绳。
尤其是,由于使用第二方面的制造装置,使得能够以机械方式安全且准确的形成用于插入绳股的间隙,并能够以机械方式进行绳股牵引作业,因而提高了钢丝绳吊索的强度,且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制造。
根据本申请第九方面的发明,是利用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来制造无刺钢丝绳吊索,因此,绳芯和绳股的自由端都回到芯部空隙中,芯部由绳芯和钢丝的芯构成,绳股的切断部分不会突出于钢丝绳的表面,而且,将芯部的空洞部分填满,能够大幅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和钢丝绳的刚性及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钢丝绳的端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钢丝绳的捻合绳股之间穿过并抽出成束绳股的准备作业工序的图。
图4是表示在钢丝绳主绳中穿过并抽出第1组成束绳股的顺向穿插工序的图。
图5是表示在钢丝绳主绳中穿过并抽出第2组成束绳股的顺向穿插工序的图。
图6是表示在钢丝绳主绳中穿过并抽出第3组成束绳股的顺向穿插工序的图。
图7是表示在钢丝绳主绳中穿过并抽出第4组成束绳股的顺向穿插工序的图。
图8是表示在钢丝绳主绳中穿过并抽出第5组成束绳股的顺向穿插工序的图。
图9是表示在钢丝绳主绳中穿过并抽出第6组成束绳股的顺向穿插工序的图。
图10是表示在钢丝绳主绳中穿过并抽出成束绳股的逆向穿插工序的图。
图11是表示细束绳股形成工序、内层线切断工序、内层线前端压入工序和细束绳股逆向穿插工序的图。
图12是表示在钢丝绳主绳中穿过并抽出细束绳股的细束绳股逆向穿插工序的图。
图13是表示将细束绳股收容在钢丝绳主绳内的外层线前端压入工序的图。
图14是表示在钢丝绳的捻合绳股间穿过并抽出成束绳股的其他准备作业工序的图。
图15是表示逆向穿插工序结束后钢丝绳和细束绳股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将1根成束绳股分开为内外层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将扦子插入钢丝绳的绳芯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将1组细束绳股收容于钢丝绳主绳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的主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的后视图。
图24是表示图20中B-B线处剖面的剖面图。
图25是表示图20中A-A线处剖面的剖面图。
图26是表示索扣部固定旋转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钢丝绳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
图29是表示扦子受体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夹具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将扦子穿过钢丝绳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扦子的动作状态的工序图。
图33是表示扦子的动作状态的工序图。
图34是表示扦子的动作状态的工序图。
图35是表示由本发明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制造的不带刺的吊索钢丝绳。
符号说明
A~F  捻合绳股
1~6  成束绳股
1a~6a  内层线的细束绳股
1b~6b  外层线的细束绳股
7  绳芯
11  钢丝绳
101  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
110  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
112  基座
113  夹持部件
114  动作汽缸
115  连结部件
116  转轴
117  联动机构
118  马达
119  突部件
120  活塞杆
121  支架
130  钢丝绳固定机构
131  夹具部件
132  夹具用汽缸
133  受台
135  活塞杆
140  扦子升降机构
141  台板
142、154  移动滑轨
143  扦子用汽缸
144  活塞杆
145  扦子
147  扦子受体
149  绳股保持体
150  升降汽缸
151  杆
153  基板
160  绳股牵拉机构
161  拉线嵌合旋转体
162  绞盘部
163  拉线
170  夹具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之前,先根据附图对作为本发明前提的有关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的现有技术进行说明。
通常,作为使用钢丝绳制作手工插编吊索的方法已知有如下技术。即,“顺向穿插法”和“逆向穿插法”。其中“顺向穿插法”为,以绳股为单位将钢丝绳的前端拆散,将绳股穿过钢丝绳的捻合绳股之间,并向与钢丝绳的捻合方向相同的方向卷绕。
“逆向穿插法”为,以绳股为单位将钢丝绳的前端拆散,将该成束绳股穿过钢丝绳的捻合绳股之间,并向与钢丝绳的捻合方向相反的方向卷绕。
如上所述,顺向穿插法和逆向穿插法,因钢丝绳的捻合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而加以区别。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吊索制造方法。
I.[成束绳股形成工序]
说明成束绳股形成工序。如图2所示,首先在钢丝绳的自由端部侧作出环眼状的索扣部12。
即,将钢丝绳11的前端侧弯折,由弯折的前端侧构成索扣部12,同时在弯折的钢丝绳11的前端部分处,将其拆散成6组成束绳股1~6和位于其中心的绳芯7。
II.[准备作业工序]
进行准备作业工序,其作为在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F内穿过各成束绳股1~6的作业(基于所谓的顺向穿插法的成束绳股串通作业)的前序阶段。即,该准备作业工序是基于基部穿插法(地差し法)的接头,如图3所示,将扦子145插入对应的捻合绳股A~F之间,而使6组成束绳股1~6插入穿过捻合绳股A~F间的间隙。根据图3详细说明该作业。该工序目的是,为了进行接下来的顺向穿插工序,而将拆散的成束绳股1~6的基部与捻合绳股A~F嵌合固定,以不使成束绳股的在顺向穿插中发生松动。
(1)将成束绳股1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F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左侧从捻合绳股B、C之间抽出。
(2)将成束绳股2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F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左侧从捻合绳股C、D之间抽出。
(3)将成束绳股3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F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D、E之间抽出。
(4)将成束绳股4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F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E、F之间抽出。在此,使穿过的绳股4紧固。
(5)从捻合绳股A、F之间向捻合绳股B、C之间插入扦子,将绳芯7放入绳股A、F之间。
(6)将成束绳股5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B之间插入,从捻合绳股A、F之间抽出,并且使绳股A~F恢复捻合。
(7)将成束绳股6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F之间插入,从捻合绳股A、B之间抽出,并且是绳股A~F恢复捻合。用锤子将绳股A~F上恢复了捻合的部分轻轻敲匀。
图3中说明的基部穿插法是将成束绳股以5比1分开并穿插于捻合绳股,此外还有将成束绳股以4比2分开进行的基部穿插法,和将成束绳股以3比3分开进行的基部穿插法,这些方法成为得到本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吊索的准备作业工序。
作为其他实施例,除上述基于基部穿插法的接头方法以外,还有基于佛兰人式法的接头方法。在此,根据图14详细说明佛兰人式法。而且,佛兰人式法包括两种,即将成束绳股分为3比3的两组的方法和分成4比2的两组的方法,在此,说明将成束绳股分成3比3的两组而进行的方法。
(1)将绳股1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B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A、F之间抽出。
(2)将绳股2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B、C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A、B之间抽出。
(3)将绳股3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C、D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B、C之间抽出。
(4)将绳股4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F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E、F之间抽出。
(5)将绳股5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E、F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D、E之间抽出。在此,将通过的成束绳股5紧固。
(6)将绳股6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D、E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C、D之间抽出。在此,将通过的成束绳股6紧固。
如上所述,6组成束绳股1~6成为分别穿插于捻合绳股A~F之间的状态,完成了佛兰人式法的接头(参照图14)。
III.[顺向穿插工序]
当如上所述,将6组成束绳股1~6分别穿插于捻合绳股A~F之间,完成准别作业工序后(参照图3),基于下述顺向穿插法进行6组成束绳股1~6的穿插作业。
(1)例如,如图4所示,将第1组成束绳股1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C、D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B、C之间抽出。在此,将通过的成束绳股1紧固。
(2)如图5所示,将第2组成束绳股2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D、E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左侧从捻合绳股C、D之间抽出。在此,将通过的成束绳股2紧固。
(3)如图6所示,作为第3组成束绳股,将成束绳股3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E、F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D、E之间抽出。在此,将通过的成束绳股3压紧。
(4)如图7所示,将第4组成束绳股4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F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E、F之间抽出。将在此通过的成束绳股4压紧。
(5)如图8所示,将第5组成束绳股5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B之间插入,从捻合绳股A、F之间抽出,并且使绳股A~F恢复捻合。在此,将通过的成束绳股5压紧。
(6)如图9所示,将第6组成束绳股6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B、C之间插入,从捻合绳股A、B之间抽出,并且使绳股A~F恢复捻合。在此,将通过的成束绳股6压紧。
如上所述,对6组成束绳股1~6完成了第一次基于顺向穿插法的穿插作业。
接着,利用相同的步骤(1)~(6)完成第二次基于顺向穿插法的穿插作业。
进一步,在利用相同的步骤(1)~(6)完成第三次基于顺向穿插法的穿插作业后,进行接下来的逆向穿插工序。
另外,在上述第一次~第三次基于顺向穿插法的穿插作业中,对于第1组成束绳股1,其第二次和第三次穿插中也穿插到与第一次穿插相同的捻合绳股的间隙中,第一次穿插的成束绳股1穿插在钢丝绳所捻合的第一圈部分上的捻合绳股的间隙中,第二次穿插的成束绳股1穿插在捻合的第二圈部分上的相同的捻合间隙中,第三次穿插的成束绳股1穿插在捻合的第三圈部分上的相同的捻合间隙中。
因此,在捻合的第一圈部分的上方,是捻合的第二圈部分,再上方是捻合的第三圈部分,第一组成束绳股穿插在捻合的每一圈上。
其他步骤如图5所示,第二组成束绳股2也同样,分别穿插于捻合的第一圈部分、第二圈部分和第三圈部分上。
接着与上面同样地,第三组成束绳股以后直到第六组成束绳股3~6,如图6~9所示,穿插于各圈部分上,完成对各组成束绳股3~6进行3次顺向穿插作业。
IV.[逆向穿插工序]
接着,对各组成束绳股1~6利用基于[逆向穿插法]的作业穿插于捻合绳股间。
即,进行逆向穿插工序,在该工序中仅实施一次与钢丝绳的捻合方向相反的逆向穿插法。图10表示仅进行1次逆向穿插法穿插后的各组成束绳股1~6的穿插状。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1)例如,将第一组成束绳股1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C、D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E、F之间抽出。
(2)将第二组成束绳股2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D、E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A、F之间抽出。
(3)将第三组成束绳股3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E、F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A、B之间抽出。
(4)将第四组成束绳股4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F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左侧从捻合绳股B、C之间抽出。
(5)将第五组成束绳股5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B之间插入,从捻合绳股C、D之间抽出。
(6)将第六组成束绳股6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B、C之间插入,从捻合绳股D、E之间抽出。
V.[细束绳股形成工序]
在上面,对6组成束绳股1~6基于顺向穿插和逆向穿插法完成将它们穿插于捻合绳股A~F间的穿插作业。然后,进行细束绳股形成工序,将成束绳股1~6的各突出端分为内层线的细束绳股1a~6a、和外层线细束绳股1b~6b。通常构成绳股单体的复合线由内外多层线构成,分别称为内层线和外层线,自此,进行将其分开为内外层线的作业。
VI.[内层线切断工序]
在内层线切断工序中,将6组成束绳股1~6的内层线的细线绳股1a~6a在钢丝绳的表面位置处切断,剩余6组外层线,即6组细线绳股1b~6b(参照图11、图15和图16)。此时,将绳芯7从捻合绳股A~F之间拉出并将其切断(参照图17),在该部分的捻合绳股A~F的中心部处去掉绳芯7而形成芯部空隙11b。
VIII.[内层线前端压入工序]
在内层线前端压入工序中,将切断后的6组细束绳股的前端切断部分,也就是6根内层线的刺压入到捻合绳股A~F中心部的因去掉了绳芯7而形成的芯部空隙11b中。
VIII.[细束绳股逆向穿插工序]
在细束绳股逆向穿插工序中,利用基于减半穿插的逆向穿插法作业将仍突出在外的外层线细束绳股1b~6b穿插到捻合绳股A~F间。即,如图11所示,将第一组~第六组外层线的细束绳股1b~6b向与捻合相反的方向卷绕并穿插到规定的捻合绳股A~F之间。
(1)例如,将第一组细束绳股1b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D、E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左侧从捻合绳股B、C之间抽出。
(2)将第二组细束绳股2b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E、F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C、D之间抽出。
(3)将第三组细束绳股3b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F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D、E之间抽出。
(4)将第四组细束绳股4b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B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右侧从捻合绳股E、F之间抽出。
(5)将第五组细束绳股5b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B、C之间插入,从捻合绳股A、F之间抽出。
(6)将第六组细束绳股6b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C、D之间插入,从捻合绳股A、B之间抽出。
以上,对6组外层线细束绳股1b~6b基于逆向穿插法完成第一次将它们穿插于捻合绳股A~F间的穿插作业。
接着,利用相同的步骤,对6组外层线的细束绳股1b~6b进行第二次基于逆向穿插法的作业。根据图12进行详细说明。
(1)例如,将第一组细束绳股1b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B之间插入,从捻合绳股E、F之间抽出。
(2)将第二组细束绳股2b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B、C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左侧从捻合绳股A、F之间抽出。
(3)将第三组细束绳股3b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C、D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左侧从捻合绳股A、B之间抽出。
(4)将第四组细束绳股4b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D、E之间插入,经绳芯7的左侧从捻合绳股B、C之间抽出。
(5)将第五组成束绳股5b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E、F之间插入,从捻合绳股C、D之间抽出。
(6)将第六组成束绳股6b从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F之间插入,从捻合绳股D、E之间抽出。
以上,对6组外层线细束绳股1b~6基于逆向穿插法完成了第二次将它们穿插于捻合绳股A~F间的穿插作业。
在上述细束绳股逆向穿插工序中,进行两次基于减半穿插的逆向穿插作业,但是并不限定于两次,也可以是两次以上。
IX.[外层线切断工序和外层线前端压入工序]
在进行2~3次逆向穿插作业后进行外层线切断工序,在钢丝绳表面位置处将突出的6组外层线细束绳股1b~6b切断。进行外层线前端压入工序,将切断后的外层线的切断部分压入捻合绳股A~F的芯部空隙11b中。
例如,如图13所示,6组外层线的细束绳股1b~6b中的每两组为一束从基部缠绕,形成新的3组缠绕绳股束,然后,将从缠绕的前端突出的细束绳股切断,将3组缠绕绳股束的前端部分插入到芯部空隙11b内(参照图18)。然后,将引出到外部的绳芯7装回到芯部空隙11b中。而且,在图13中说明了将6组外层线细束绳股1b~6b以每两根为一束并将其收容到芯部空隙11b中,但是,也可以将6组外层线细束绳股在拆散的状态下收容在芯部空隙11b中,另外,还可以将6组外层线的细束绳股以每三根为一束将其收容在芯部空间11b中,而且还可以以6组外层线细束绳股为1个束将其收容在芯部空隙11b中。
经过上述工序I~IX,就完成了没有刺的钢丝绳吊索的制作。
下面,对用于实施上述不带刺的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的制造装置进行具体说明。而且,该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也能够用于实施现有的带有刺的吊索制造方法。
操作员用手将拆散的多个成束绳股1~6穿插到位于钢丝绳11的主绳11a要形成为索扣部的基端部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F间,除此以外的其他作业由本发明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进行。
即,该装置进行如下机械作业:利用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110,将钢丝绳11的索扣部12固定并使其旋转,使主绳11a侧的捻合松脱的作业;利用钢丝绳固定机构130固定钢丝绳的主绳11a的作业;用扦子145在主绳11a上形成间隙的作业;和利用绳股牵拉机构160将插入到间隙S中的成束绳股1~6的前端牵拉的作业。
下面,说明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101的构造。
图1和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的主视图;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的右视图;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的左视图;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的后视图;图24是表示图20中B-B线处剖面的剖面图;图25是表示图20中A-A线处剖面的剖面图;图26和图27是表示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8是表示钢丝绳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图29是表示扦子受体的立体图;图30是表示夹具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31是表示将扦子穿过钢丝绳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2、图33和图34是表示扦子的动作状态的工序图;图35是表示由本发明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制造的不带刺的吊索钢丝绳。
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101包括: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110,在预先将自由端拆成多个成束绳股1~6后,固定弯折成环状的钢丝绳11的索扣部12,并以该钢丝绳11的延伸方向为轴正反旋转所固定的索扣部12;钢丝绳固定机构130,固定从钢丝绳11的索扣部12延伸出的钢丝绳下游部分;扦子升降机构140,能够向由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110固定的钢丝绳11的索扣部极端部分插入扦子145;和绳股牵拉机构160,在用人手将由扦子升降机构140插入扦子145而形成的捻合绳股A~F的间隙S(残渣图31)后,由该绳股牵拉机构160夹住该多个成束绳股1~6的自由端并将其拉紧。
下面对各机构进行说明。
(1)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110包括:载放索扣部12的基座112,能够自由接近离开地设置在基座112的两侧的夹持部件113,为使夹持部件113能够自由接近离开动作而设置在基座112的背面的动作汽缸114,经连结部件115与基座112的前端部相连结的转轴116,和经联动机构117与转轴116联动并连结设置的马达118。
夹持部件113,左右设置两个,且使截面呈大致匚字形的夹持面相对配置,在截面大致匚字形的夹持面的凹部113a(参照图27)中摇动嵌置要形成索扣部12的钢丝绳11,另外,在夹持部件113的后端部突出设置有突出部件119,用于压紧夹持要成为索扣12的基部。利用上述构成,将钢丝绳11的索扣部12载放在基座112上,并由夹持部件113夹持固定。
另外,在基座112的背面设置有动作汽缸114(参照图26和图27)。
即,动作汽缸114使左右活塞杆120、120向两端自由伸缩,在左右活塞杆120、120的前端通过支架121、121连接设置左右夹持部件113、113。
因此,夹持部件113、113在基座112上利用动作汽缸114的动作而自由接近离开动作,由此夹持固定钢丝绳11的索扣部12。
(2)钢丝绳固定机构130用于固定从钢丝绳11的索扣部12延伸出的主绳。
即,该钢丝绳固定机构130包括,设置在整体框架102上的夹具部件131,和使夹具部件131动作的夹具用汽缸132,夹具部件131由受台133和在其上方升降的夹压体134构成。
夹压体134与纵置的夹具用汽缸132的活塞杆135前端连接设置呈大致L字形(参照图24和图28)。
如上所述,将钢丝绳11的主绳11a夹持固定在受台133和夹压体134间。
(3)扦子升降机构140包括:沿着设置在整体框架102上的左右侧滑轨142、142在前后方向上自由滑行的台板141;扦子用汽缸143;竖直地设置在扦子用汽缸143的活塞杆144上的扦子145;连接设置在台板141侧端以与台板141一体移动,并经由匚字形的框架146而配置在扦子145的垂直下方的扦子受体147。而且,141a表示设置于台板141下表面的移动用支架,其在滑轨上滑动。
扦子受体147,在扦子145下降时利用由橡胶形成为筒状的内部148(参照图29)来接受扦子前端。
扦子受体147在下部具有截面大致呈匚字形的基板153,在基板153上载放升降汽缸150,升降汽缸150的杆151前端连接设置有扦子受板147a。在扦子受板147a上载放绳股保持体149,该绳股保持体149形成有截面呈V形的受槽149a,为将扦子145插入捻合绳股而将钢丝绳11的主绳11a载放固定在受槽149a中。
而且,扦子受体147能够沿着铺设在整体框架102下部的滑轨154与扦子升降机构140一同滑行。
即,在基板153的下底面上设置移动支架153a,移动支架153a能够沿左右滑轨154滑动。
因此,为了使扦子升降机构140与扦子受体147能够在上下滑轨142,154上同时移动,而在扦子用汽缸143的侧面和升降汽缸150的侧面之间用匚字形的框架146连接设置。
(4)绳股牵拉机构160,在用扦子145将一束绳股1~6插入到捻合绳股A~F之间,并从钢丝绳11的主绳另一侧抽出时,对其前端部进行机械牵拉。
为此,绳股牵拉机构160包括:用于夹住绳股前端部的夹具装置170;前端连结于夹具装置170的拉线(wire)163;为了张紧拉线163而设置在整体框架102的规定位置上的多个拉线嵌合旋转体161;和连结拉线163的基端的绞盘部162。
因此,在使绞盘部162做拉线卷取动作时,夹具装置170能够通过张紧拉线163将一束绳股1~6的前端部向规定方向,即向着穿插于钢丝绳11的主绳11a内的一束绳股1~6的连结方向牵拉。
如图30和图31所示,夹具装置170由设置在机架171上的绳线受体172,设置在绳线受体172上方的加压体173,将加压体173的上端轴支承在弯折部174处的呈L型的压杆175,将L型压杆175的基端轴支承于机架171上的轴支承部176,和轴支承于L型压杆175前端的臂177构成,夹具装置170通过张紧拉线163向成束绳股1~6的压紧方向进行牵拉。而且,167表示臂177的引导部件。即,将臂177与联动连结于绞盘部162的张紧拉线前端相连结,在预先将绳线受体172与加压体173之间放入绳股前端部而将其夹持,并利用绞盘部162张紧拉线163时,使夹具装置170的L型压杆175趋于以轴支承部176为中心发生转动,将加压体173压向绳线受体172,而夹紧成束绳股前端部,同时夹具装置170将前端部向所夹紧的成束绳股的捻合紧固方向牵拉。
如上所述,通过使绞盘部162动作,对将穿插到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间隙S中的成束绳股1~6向前端方向牵拉,而使捻合紧固。
上述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110、钢丝绳固定机构130、扦子升降机构140和绳股牵拉机构160被设置在构成为大致方形的框的整体框架102的规定部位。
在整体框架102上除上述各机构以外,还设置有绳股临时固定机构180,该绳股临时固定机构180用于在为形成索扣12而将钢丝绳11弯曲并将其前端拆散成各成束绳股1~6时,对各束进行临时固定。该绳股临时固定机构180构成为,在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110的横侧方下底面上装有带山形缺口部181的磁性金属片,能够利用磁力固定在位于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110的横向侧方的金属板上。
而且,除上述构成以外,绳股牵拉机构160还可以构成为,代替绞盘部162和张紧拉线163,将夹具部件131中的轴支连结于L型压杆175前端的臂177的基部,轴支连结于汽缸的伸缩杆前端。
下面,对使用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来制造吊索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将钢丝绳上要形成吊索的钢丝绳11的前端部分弯曲成大致U字形,并放置在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110的基座112上。
然后,用左右的夹持部件113,113夹持并利用动作汽缸114使左右夹持部件113,113向接近方向滑动。
在该状态下使作为索扣部12的大致U字形的弯折部分固定在基座112上。
接着,由钢丝绳固定机构130将钢丝绳11的主绳11a部分固定在整体框架102上。
因此,能够将钢丝绳11上要做成索扣部12的前端部分和其下游侧的主绳11a固定在整体框架102上。
在该状态下,或者在将钢丝绳11固定在基座112上之前,拆撒钢丝绳11的前端部分的绳股的捻合。
即,预先将6组成束绳股1~6和位于其中心的绳芯7拆散。
然后,利用扦子升降机构140向要做成钢丝绳11的索扣部基端部的位置插入扦子145。根据需要,可以在插入扦子145之前,预先利用钢丝绳固定机构130的旋转使钢丝绳11的主绳11a向与捻合反方向旋转,松开捻合。
即,使竖直设置在扦子升降机构140的扦子用汽缸143上的扦子145利用该扦子用汽缸143的下降动作插入钢丝绳11的主绳11a。然后,将扦子145插入捻合绳股A~F的相邻两者之间。
如上所述,成为使扦子145穿插到钢丝绳11的主绳11a的捻合绳股A~F间的状态。
接着,在上述穿插扦子145的状态下,利用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110使基座112旋转。
在使基座112向恢复各捻合绳股A~F的捻合的方向旋转时,在针状部件的扦子145前端所贯通的部分上,以贯通的扦子145为中心位于恢复捻合的一侧的索扣部基端的捻合绳股A~F旋转移动,但位于与恢复捻合侧相反的一侧的捻合绳股A~F因贯通的扦子145的前端而阻止了其旋转。因此,在恢复捻合的一侧,在旋转移动的捻合绳股A~F和贯通的扦子145之间的间隙S开始逐渐增大,在贯通的扦子145的周围形成宽度能够将成束绳股1插入的间隙S。
当在扦子145所贯通的周边的捻合绳股C~D之间确保足够的间隙S时,使基座112的旋转停止。
操作员将成束绳股1穿插到形成在扦子145所贯通的周围的绳股C,D之间的间隙S(参照图33)。由于间隙S足够宽,因而能够防止在插入时绳股彼此的接触和相互损伤。在穿插到间隙S中后将绳股1的前端夹持固定于设置在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110的一侧的绳股牵拉机构160的前端。
利用绞盘部162的驱动使夹住成束绳股1的前端的夹具装置170牵拉移动,由此利用绳股牵拉机构160的动作来牵拉穿插于捻合绳股C,D间的间隙S的的成束绳股1。与以往操作员来进行牵拉的情况相比,由于绳股牵拉机构160的张紧力一定,因此品质也一定。
另外,随着绳股牵拉机构160的动作,使马达118反向旋转而使基座112反向旋转。
由于使捻合绳股A~F向捻合方向旋转,因此使扩大的间隙S闭合。
另外,前端贯通到钢丝绳中的扦子145,因捻合绳股A~F向捻合方向旋转而沿着螺旋状捻合的捻合绳股A~F向钢丝绳的索扣部基端侧方向移动,向成束绳股1所插入的部位移动(参照图34)。
如上所述,绳股1向捻合方向旋转,另外利用贯通的扦子145的移动使插入了绳股1的部分恢复紧固。
向钢丝绳捻合的反方向插入成束绳股1~6的逆向穿插中,在将贯通的扦子145从捻合绳股A~F间抽出后,再次插入到捻合绳股A~F间,接着重复相同的作业。
另外,在其他插编方法中,再次在贯通的扦子周围打开间隙,插入成束绳股1,用绳股牵拉机构160将其牵拉固定,并且使捻合绳股A~F向捻合方向旋转恢复捻合,该作业重复数次。如此,能够制造在端部形成有环状索扣部12的不带刺的钢丝绳吊索(参照图35)。
而且,在上述作业中,用手将6组成束绳股1~6的前端分为内层线1a~6a和外层线1b~6b,切断内层线1a~6a的前端,并压入到钢丝绳11的芯部空隙11b中,另外,在将外层线1b~6b的细束绳股插入到捻合绳股A~F间后,将前端端部切断压入到芯部空隙11b中。在该作业中利用扦子升降机构140将扦子145插入到钢丝绳11的捻合绳股A~F间,并且利用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110使捻合绳股A~F间的间隙张开。另外,利用扦子升降机构140和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110将切断的前端压入到芯部空隙11b中。即,利用扦子升降机构140在钢丝绳11的捻合绳股A~F间插入扦子145,利用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110的旋转使扦子插入的部分张开,用手将切断前端的刺从该张开部分压入到芯部空隙11b中。
而且,本发明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也能够应用于金属以外的合成纤维绳索的吊索制造。此时改变扦子的形状加以使用。

Claims (9)

1.一种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绳股束形成工序,将已预先弯曲的钢丝绳主绳的自由端拆散成各个绳股后,在钢丝绳前端部分形成6组绳股束;
顺向穿插工序,在绳股束形成工序完成后,进行多次如下插编作业,在应成为钢丝绳索扣基端的位置处,将6组绳股束向与钢丝绳的捻合方向相同的方向分别插入到捻合的各绳股之间,并使其从钢丝绳周面伸出;
逆向穿插工序,在顺向穿插工序完成后,进行多次如下插编作业,将插入到在捻合的各绳股间的所述6组绳股束分别向与捻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并从钢丝绳周面伸出;
细束绳股形成工序,在逆向穿插工序完成后,将伸出的6组绳股束的前端分成内层线和外层线,形成12组细束绳股;
内层线切断工序,在细束绳股形成工序完成后,切断由内层线构成的6组细束绳股伸出的前端;
内层线前端压入工序,在内层线切断工序完成后,将切断后的6组内层线的细束绳股的前端压入到形成在钢丝绳的捻合绳股中心的芯部空隙中;
细束绳股逆向穿插工序,在内层线压入工序完成后,进行多次如下插编作业,将由外层线构成的6组细束绳股向钢丝绳的捻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到钢丝绳的各捻合绳股间,并从钢丝绳的周面伸出;
外层线切断工序,在细束绳股逆向穿插工序完成后,切断伸出的外层线6组细束绳股的突出前端;和
外层线前端压入工序,在外层线切断工序完成后,将切断后的6组外层线的细束绳股的前端压入到钢丝绳的捻合绳股中心的芯部空隙中。
2.一种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固定预先将自由端拆散成多个绳股束并弯曲成环状的钢丝绳的索扣部,并以该钢丝绳的延伸方向为轴使已固定的索扣部正反向旋转;
钢丝绳固定机构,固定从钢丝绳索扣部延伸出的钢丝绳下游部分;
扦子升降机构,能够向由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固定的钢丝绳索扣的基端插入扦子;和
绳股牵拉机构,夹住并牵拉已由人手插入到捻合绳股的间隙中的一束绳股的自由端,其中该间隙通过利用扦子升降机构向捻合绳股之间插入扦子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在基座左右两侧配置有利用工作汽缸能够自由接近离开的夹持部件,并且通过将基座与马达联动设置的联动机构而能够自由正反向旋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丝绳固定机构由受台和利用夹具气缸进行工作的夹压体构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扦子升降机构在能够前后自由移动的台板上设置扦子用汽缸,在汽缸下端自由升降地竖直设置扦子,并在扦子下方自由升降地设置扦子受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股牵拉机构由夹住穿插到钢丝绳主绳中绳股束的前端部的夹具装置和向绳股的捻合紧固方向牵引夹具部的牵引装置构成。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锁定机构,用于临时锁定拆散的多个绳股束。
8.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的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丝绳吊索制造装置,利用钢丝绳固定机构固定钢丝绳的下游部分,并利用索扣部固定旋转机构固定已预先弯曲的钢丝绳主绳的索扣部,用手工作业将钢丝绳主绳自由端拆散成每个绳股;
然后在要成为钢丝绳的索扣部基端的位置处,利用扦子升降机构将扦子插入到捻合在一起的绳股间,而形成间隙;以与钢丝绳的捻合方向相同方向,手动在该捻合绳股间的间隙中插入第一束绳股的前端,并由该间隙将其从钢丝绳周面抽出,利用绳股牵拉机构牵拉绳股束的突出端部,对于其它各绳股束的自由端也同样地,穿插到不同的绳股间隙中并将其拉紧,最后,将全部的拆散的各绳股束的自由端穿插到各绳股的不同间隙中,并重复多次上述作业;
然后,向与钢丝绳的捻合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与上述相同的作业,接着,将抽出的各绳股束的前端进一步分支为两组细束绳股,将第一组细束绳股在距钢丝绳表面所希望的长度处切断,并且在通过将包裹于钢丝绳中心部的绳芯的一部分去除后形成的芯部空隙中插入上述已切断的第一组细束绳股前端的切断部分而将其容纳;
接着,将未切断的另一组细束绳股向钢丝绳的捻合方向的反方向穿插到不同的绳股间隙中,并重复多次该操作;
在完成多次对未切断的细束绳股的穿插作业后,最终将所述未切断的细束绳股的自由端切断,将其从由扦子形成的绳股间隙插入并容纳到通过将包裹于钢丝绳中心部的绳芯一部分去除后形成的芯部空隙中,而使其不突出于钢丝绳周面。
9.一种无刺钢丝绳吊索,其特征在于;
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股束形成工序;顺向穿插工序;逆向穿插工序;细束绳股形成工序;内层线切断工序;内层线前端压入工序;细束绳股逆向穿插工序;外层线切断工序;外层线前端压入工序制造得到。
CN200980102988.XA 2008-01-25 2009-01-22 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以及无刺钢丝绳吊索 Active CN1019257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15605 2008-01-25
JP2008-015605 2008-01-25
PCT/JP2009/050959 WO2009093648A1 (ja) 2008-01-25 2009-01-22 トゲのないワイヤロープの玉掛索製造方法及びワイヤロープの玉掛索製造装置及び同装置を用いたトゲのないワイヤロープの玉掛索製造方法並びにトゲのないワイヤロープの玉掛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5701A true CN101925701A (zh) 2010-12-22
CN101925701B CN101925701B (zh) 2014-01-22

Family

ID=40901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2988.XA Active CN101925701B (zh) 2008-01-25 2009-01-22 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以及无刺钢丝绳吊索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09093648A1 (zh)
CN (1) CN101925701B (zh)
WO (1) WO200909364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7177A (zh) * 2012-02-21 2012-07-18 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 液压钢丝绳插接器
CN104988776A (zh) * 2015-07-06 2015-10-21 江阴泰阳成索业有限公司 使用寿命高安全性能好的钢丝绳索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32304A (zh) * 2015-10-13 2016-02-17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南宁局 一种钢丝绳套的快速编扎方法
CN109985996A (zh) * 2019-03-11 2019-07-09 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港盛分公司 钢丝绳圈状接头制作装置
CN111155345A (zh) * 2020-03-26 2020-05-15 泰兴晨光索具有限公司 双保险压制钢绳及其加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68474A (ja) * 2009-09-28 2011-04-07 Stas Co Ltd トゲのないワイヤロープの玉掛索製造方法及びトゲのないワイヤロープの玉掛索
JP5628545B2 (ja) * 2010-04-09 2014-11-19 株式会社Stas トゲのないワイヤロープの玉掛索製造方法及びトゲのないワイヤロープの玉掛索
KR101490282B1 (ko) * 2012-07-25 2015-02-04 대광기업 주식회사 와이어로프의 고리 제조장치
AR097224A1 (es) * 2013-03-22 2016-03-02 Iph Saicf Conjunto de dispositivos para formar ojales en eslingas
CN104233888B (zh) * 2014-07-24 2016-09-14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钢丝绳新式编接方法
CN105603793B (zh) * 2015-12-28 2018-03-0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在钢拉索端部制作接头套环的装置
CN109372947B (zh) * 2018-12-03 2023-11-14 天津港第四港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抓斗钢丝绳更换的连接装置及方法
CN113201955A (zh) * 2021-04-20 2021-08-03 湖南航天机电设备与特种材料研究所 一种绳带拉绳机构及绳带打头机
CN113460905B (zh) * 2021-06-03 2022-10-14 安徽绿洲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蚀刻液铜回收系统的铜板自动挂起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75859A (en) * 1922-09-01 1923-11-27 Donald Murray Plaited cable sling
GB702998A (en) * 1950-11-30 1954-01-27 British Rope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ire rope slings
JPS6417780A (en) * 1987-07-09 1989-01-20 Tezatsuku Kk Splice method of wire rope
CN1776088A (zh) * 2005-11-14 2006-05-24 胡长聚 钢丝绳插编机及钢丝绳套插接方法
CN2806542Y (zh) * 2005-03-29 2006-08-16 邹明 一种新结构的钢丝绳索具
CN1844562A (zh) * 2005-04-08 2006-10-11 胜山绳索有限公司 手编吊索的制造方法和手编吊索
JP2009144318A (ja) * 2009-03-27 2009-07-02 Katsuyama Rope:Kk 手編み玉掛索の製作法及び手編み玉掛索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2070A (en) * 1978-08-02 1980-02-16 Nobukiyo Kamokado Bending process of wire rope
JPH085192Y2 (ja) * 1990-05-11 1996-02-14 東京製綱株式会社 ワイヤロープ
JP2549163Y2 (ja) * 1991-07-01 1997-09-30 東洋ダイナム株式会社 ワイヤロープの端末加工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75859A (en) * 1922-09-01 1923-11-27 Donald Murray Plaited cable sling
GB702998A (en) * 1950-11-30 1954-01-27 British Rope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ire rope slings
JPS6417780A (en) * 1987-07-09 1989-01-20 Tezatsuku Kk Splice method of wire rope
CN2806542Y (zh) * 2005-03-29 2006-08-16 邹明 一种新结构的钢丝绳索具
CN1844562A (zh) * 2005-04-08 2006-10-11 胜山绳索有限公司 手编吊索的制造方法和手编吊索
CN1776088A (zh) * 2005-11-14 2006-05-24 胡长聚 钢丝绳插编机及钢丝绳套插接方法
JP2009144318A (ja) * 2009-03-27 2009-07-02 Katsuyama Rope:Kk 手編み玉掛索の製作法及び手編み玉掛索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7177A (zh) * 2012-02-21 2012-07-18 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 液压钢丝绳插接器
CN102587177B (zh) * 2012-02-21 2014-04-16 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 液压钢丝绳插接器
CN104988776A (zh) * 2015-07-06 2015-10-21 江阴泰阳成索业有限公司 使用寿命高安全性能好的钢丝绳索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88776B (zh) * 2015-07-06 2017-08-11 江阴泰阳成索业有限公司 使用寿命高安全性能好的钢丝绳索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32304A (zh) * 2015-10-13 2016-02-17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南宁局 一种钢丝绳套的快速编扎方法
CN109985996A (zh) * 2019-03-11 2019-07-09 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港盛分公司 钢丝绳圈状接头制作装置
CN111155345A (zh) * 2020-03-26 2020-05-15 泰兴晨光索具有限公司 双保险压制钢绳及其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5701B (zh) 2014-01-22
JPWO2009093648A1 (ja) 2011-05-26
WO2009093648A1 (ja) 200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5701B (zh) 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无刺钢丝绳吊索制造方法以及无刺钢丝绳吊索
KR101727418B1 (ko) 특히 인접한, 바람직하게는 교차하는 구조 부재들을 연결하기 위한 금속 와이어를 자동으로 트위스팅하는 자동 트위스팅 장치 및 방법
EP3182421B1 (de) Verdrillen von einzelleitungen
DE2938310A1 (de) Verfahren zur maschinellen bearbeitung eines kabels sowie abisoliervorrichtung zur ausfuehrung des verfahrens
CN113756201B (zh) 一种t构连续梁预应力钢绞线穿束方法及其穿束装置
DE10107670B4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drillen von mindestens zwei Einzelleitungen
JP5410861B2 (ja) トゲのないワイヤロープの玉掛索製造方法及びワイヤロープの玉掛索製造装置及び同装置を用いたトゲのないワイヤロープの玉掛索製造方法並びにトゲのないワイヤロープの玉掛索
CN218466358U (zh) 一种缠丝机随动钢丝绳预夹紧机构
DE2437452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schnueren bzw. binden von spulen
CN212426541U (zh) 一种钢丝绳的插编工具
CN210011922U (zh) 自动穿丝捆扎装置
CN1009844B (zh) 钢-橡胶矿井绳索的制造设备
DE4240728C2 (de) Verfahren zum knotenlosen Verbinden von Textilfäden bzw. Garnen mittels Druckluft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KR850001842A (ko) 꼬임 철선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CN112629871A (zh) 汽车碰撞试验牵引设备中钢丝绳的换接方法及换接系统
DE1760460C (zh)
CN218102913U (zh) 一种漆包线扭绞装置
EP3630467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kunststoffprofils
CN212834308U (zh) 用于织网机的维线牵引机构
CN212270522U (zh) 一种钢丝绳插编辅助装置
CN214827894U (zh) 一种扎绞线的聚集装置
CN2347995Y (zh) 钢丝绳预张拉机
KR100275809B1 (ko) 와이어로우프 고리제조장치와 그 고리를 형성한 견인로우프
DE1760460B2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band- oder flachseilen
RU231437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строп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TAS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ATSUYAMA ROP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5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523

Address after: Japan Nagasaki County Isahaya Hisayama town 942 times 5

Patentee after: KK STAS

Address before: Nagasaki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tsuyama Rop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