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3975B - 可动触点构件及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动触点构件及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23975B CN101923975B CN 201010206066 CN201010206066A CN101923975B CN 101923975 B CN101923975 B CN 101923975B CN 201010206066 CN201010206066 CN 201010206066 CN 201010206066 A CN201010206066 A CN 201010206066A CN 101923975 B CN101923975 B CN 1019239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contact
- contact member
- bellying
- skirt section
- periphery e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调整操作感觉,并且能够降低外周缘部的周向的应力振幅而实现长寿命化的可动触点构件及开关装置。其具有鼓出成拱形状的鼓出部(25)和从鼓出部(25)的外周缘部(25a)与鼓出部(25)连续且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裙部(26),裙部(26)以与在鼓出部(25)的外周缘部(25a)的沿拱形径向延伸的切线(T1)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从鼓出部(25)的外周缘部(25a)与鼓出部(25)连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动触点构件及开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装入移动电话等小型电子设备的可动触点构件及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用于开关装置的可动触点构件,公知有加工金属薄板,而以规定的曲率形成为拱形状的可动触点构件。该可动触点构件由于按压而反向弯曲,通过解除按压,利用弹性恢复力而复原。在该情况下,操作感觉可以通过变更可动触点构件的曲率而进行调整,但是仅通过使可动触点构件的曲率可变很难得到动作力或点击触感等的所期望的操作感觉。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可动触点构件,公知有组合拱形状的鼓出部和支承该鼓出部的外周侧的裙部而成的可动触点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可动触点构件具有从外周缘部以规定的倾斜角度向径向内侧竖起的裙部和与裙部相连且以规定的曲率向上方鼓出的鼓出部。如此,组合鼓出部和裙部而构成可动触点构件,由此,通过调整鼓出部的曲率、裙部的倾斜角度、高度,从而得到期望的操作感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67002号公报;
然而,公知在中央承受集中载荷的圆板状的构件在外周缘部沿周向产生最大的应力振幅。另外,可动触点构件通过冲裁加工而形成,存在从作为加工时的破断面的外周缘部向内侧产生裂纹的倾向。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可动触点构件中,由于形成由裙部接受通过按压操作施加到可动触点构件上的动作力的结构,因此在裙部的外周缘部产生的周向的应力振幅大。因此,对于该可动触点构件,易于调整操作感觉,但是通过反复按压操作,容易产生从裙部的外周缘部向内侧的裂纹,存在不能够具有充分的寿命性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调整操作感觉,并且能够降低外周缘部的周向的应力振幅而实现长寿命化的可动触点构件及开关装置。
本发明的可动触点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鼓出成拱形状的鼓出部;从所述鼓出部的外周缘部与所述鼓出部连续且向径向外侧扩展的裙部,所述裙部以与所述鼓出部的外周缘部的沿拱形径向延伸的切线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与所述鼓出部的外周缘部连续形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鼓出部的外周缘部和裙部与鼓出部相连的部分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一致,因此鼓出部与裙部平缓地连接。由此,若对在设置面上载置的可动触点构件进行按压操作,则由该按压产生的动作力从可动触点构件与载置面的抵接部分向径向及周向传递,在裙部内传递,但是通过鼓出部与裙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大致一致,且由于鼓出部与裙部沿动作力的传递方向连接,由此动作力的传递不被该连接部分遮挡而由裙部向鼓出部传递。因此,不仅在群部上,在鼓出部上也接受施加到可动触点构件上的动作力。因此,能够减少由于可动触点构件的反复按压操作而在裙部的外周缘部产生的周向的应力振幅,能够实现可动触点构件的长寿命化。并且,由于由鼓出部和裙部形成,因此与以规定的曲率形成为拱形状的可动触点构件相比,通过鼓出部的曲率、裙部与鼓出部的交界位置等的调整容易得到期望的操作感觉。此外,所谓的以大致一致的方式连续不局限于以与鼓出部的外周缘部的切线方向完全一致的方式连接的情况,只要在动作力不仅由裙部接受的范围内,即在按压操作时不隔断从外侧向中央的应力传递的程度的范围内与切线方向一致即可。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可动触点构件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沿着所述鼓出部的外周缘部的沿拱形径向延伸的切线的切线方向形成为直线状。并且,本发明在上述触点构件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线为沿着所述鼓出部的弯曲面的虚拟圆在所述鼓出部外周缘部的切线,所述切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裙部的倾斜角度一致。
根据该结构,能够降低在裙部的外周缘部产生的周向的应力振幅而实现长寿命化,并且,通过调整裙部的倾斜角度能够调整操作感觉。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可动触点构件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以沿着相对于在所述鼓出部的外周缘部的沿拱形径向延伸的切线的外接圆的方式形成。并且,本发明在上述可动触点构件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圆为沿着所述裙部的弯曲形状的虚拟圆。
根据该结构,能够降低在裙部的外周缘部产生的周向的应力振幅而实现长寿命化,并且,通过调整圆弧的曲率能够调整操作感觉。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可动触点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出部以规定的曲率形成,所述裙部以与所述鼓出部的规定曲率不同的曲率形成。
根据该结构,通过以鼓出部的曲率与裙部的曲率的曲率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能够调整操作感觉。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可动触点构件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有从所述裙部的外周缘部连续且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弯曲成凸状或凹状的脚部,所述裙部与所述脚部以与在所述脚部同所述裙部相连的部分的沿拱形径向延伸的切线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连续形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裙部和脚部以与在脚部与裙部相连的部分的切线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连接,因此裙部与脚部平缓地连接,且不仅在脚部上,在裙部上也接受施加到可动触点构件上的动作力。因此,能够减少由于可动触点构件的反复按压操作而在裙部的外周缘部产生的周向的应力振幅,能够实现可动触点构件的长寿命化。此外,所谓的以大致一致的方式连接不局限于以与脚部的与裙部相连的部分的切线方向完全一致的方式连接的情况,只要在动作力不仅由脚接受的范围内,即在按压操作时不隔断从外侧向内侧的应力传递的程度的范围内与切线方向一致即可。
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可动触点构件和开关基座,其中,该开关基座配置所述可动触点构件且具有与所述鼓出部分离或接触的固定触点。
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可动触点构件的长寿命化,能够使开关装置维持规定的品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容易调整操作感觉,并且能够降低外周缘部的周向的应力振幅而实现长寿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实施方式的图,是开关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实施方式的图,是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实施方式的图,是可动触点构件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可动触点构件的比较例的现有的可动触点构件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实施方式的图,是可动触点构件的一部分的应力图案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实施方式的图,是可动触点构件的反向弯曲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可动触点构件的载荷—位移曲线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可动触点构件的动作力与点击率的关系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另一变形例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开关装置
2壳体
3盖构件
4、31可动触点构件
5操作键
11定位突起部
13中央固定触点部
14外侧固定触点部
15外部端子
17切口部
18圆形开口
21头部
22凸缘部
23按压突起部
25、32鼓出部
26、33裙部
C1、C2、C3虚拟圆
T1、T2、T3切线
A1、A2调整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在适用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伴随电子设备的小型化,期望可动触点构件的小径化。通常在中心承受集中载荷的圆板中,若圆板的直径为Φ,圆板的厚度为t,则如下式(1)所示,在圆板的外周缘部产生的周向的应力振幅σ与圆板直径的平方成反比例增大。
σ∝t/Φ2…(1)
因此,由于可动触点构件的小径化,在可动触点构件的外周缘部产生沿周向大的应力振幅。
另外,本案申请人研究在可动触点构件的外周缘部产生的周向的应力振幅与可动触点构件的寿命(在此是指在可动触点构件上产生裂纹的反复按压操作的按键次数)的关系的结果是,确认了由于应力振幅的增加,寿命呈对数地减少。如此,由于可动触点构件的小径化,在外周缘部产生的周向的应力振幅变大,可动触点的寿命大幅度减少,因此在可动触点构件的小径化时减少在可动触点构件的外周缘部产生的周向的应力振幅尤为重要。
在此,在简单地组合拱形形状的鼓出部和与鼓出部相连的裙部而形成可动触点构件的情况下,由于施加到动触点构件上的动作力仅由裙部接受,因此在可动触点构件的外周缘部产生的周向的应力振幅变大。这是由于,在鼓出部与裙部的连接部分中,由于按压操作时产生支点,应力传递的方向转换,在该方向转换的影响下,在按压操作时从外侧向内侧的应力传递由鼓出部与裙部的交界(连接部分)隔断。因此,在将上述的可动触点构件小径化了的情况下,在维持期望的动作力和操作感觉的状态下不能 够得到足够的寿命性能。
在此,本案申请人研究鼓出部与裙部的连接形状的结果是,发现在鼓出部与裙部的交界中,通过以与在鼓出部的沿拱形径向延伸的切线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平缓地连接裙部,不会隔断上述应力传递。即,本发明的要点是通过抑制在鼓出部与裙部的连接部分的应力传递的遮断,从而降低由可动触点构件的小径化而增加的外周部分的应力振幅,实现可动触点的长寿命化。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开关装置是主要安装于移动电话、遥控器、音频设备及电子摄像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作为输入操作部而发挥功能的开关装置。参照图1,对开关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是装入未图示电子设备的框体内的开关装置,其具有上表面开口的壳体2和安装于壳体2的开口而形成收纳部的盖构件3。并且,在收容部内收容有在壳体2的底壁载置的可动触点构件4和与该可动触点构件4的上部抵接而使可动触点构件4进行反向弯曲动作的操作键5。
壳体2通过绝缘性材料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箱形。在壳体2的侧壁部的四个角从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而形成有盖构件3的定位用的定位突起部11。在壳体2的底壁部设置有位于中央的中央固定触点部13和隔着中央固定触点部13位于对置的位置的一对外侧固定触点部14,中央固定触点部13及一对外侧固定触点部14向收容部内略微突出。中央固定触点部13及一对外侧固定触点部14经由未图示的导体图案与外部端子15连接,经由外部端子15与未图示的电子设备的基板连接。
盖构件3形成俯视时为大致正方形的板状。在盖构件3的四个角形成有切口部17,通过使该开口部17与壳体2的定位突起部11卡合,将盖构件3相对于壳2在前后左右定位。在盖构件3的中央形成有用于使操作键5的键顶部向外部露出的圆形开口18。
可动触点构件4通过金属板等的导电性材料形成为薄型的大致拱形状。并且,可动触点构件4使鼓出方向朝向上方而载置于一对外侧固定触 点部14上,且其中央部位于中央固定触点部13的正上方。若通过按压操作使可动触点构件4反向弯曲,则可动触点构件4的中央部与中央固定触点部13接触,中央固定触点部13与一对外侧固定触点部14经由可动触点构件4导通。此外,对于可动触点构件4的详细结构后续叙述。
操作键5具有圆柱状的头部21、从头部21的下部向侧面扩展的俯视时为大致正方形状的凸缘部22及从凸缘部22的中心向下方突出的圆柱状的按压突起部23(参照图7)。头部21形成为比盖构件3的圆形开口18略微小径,并经由圆形开口18从收容部向外部突出。凸缘部22防止操作键5脱落,可动触点构件4复原时与盖构件3的下表面抵接。按压突起部23以与可动触点构件4的顶点部分相接的方式突出,使施加到操作键5上的按压力集中于可动触点构件4的顶点部分。
参照图3对可动触点构件进行详细地说明。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的说明图,(a)是可动触点构件的立体图,(b)是沿径向切断可动触点构件的剖视图,(c)是(b)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a)是可动触点构件的立体图,(b)是沿径向切断可动触点构件的剖视图,(c)是(b)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3(a)、(b)所示,可动触点构件4具有鼓出成拱形状的鼓出部25和从鼓出部25的外周缘部25a朝向下方且向径向外侧扩展的裙部26。因此,由于裙部26与鼓出部25的外周缘部25a连续形成,因此裙部26支承鼓出部25。鼓出部25以规定的曲率弯曲形成,裙部26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形成。在该情况下,鼓出部25与裙部26平缓地连接,在鼓出部25与裙部26的交界不形成作为反向弯曲时的拐点的支点。
并且,如图3(c)所示,与鼓出部25的外周缘部25a相切并沿拱形径向延伸的切线T1与水平面H所构成的倾斜角度(切线方向)同裙部26的倾斜角度一致。更加具体地说,在可动触点构件4的沿径向的剖面中,在选取沿着鼓出部25的弯曲面的虚拟圆C1时,该虚拟圆C1的鼓出部25的外周缘部25a处的切线T1与水平面H所构成的倾斜角度与裙部26的倾斜角度一致。
如此,由于裙部26从鼓出部25的外周缘部25a沿切线T1方向延伸, 因此鼓出部25与裙部26平缓地连接。通过该结构,在可动触点构件4的反向弯曲动作时,由于在连接部分不产生支点,因此从外侧向内侧的应力传递在鼓出部25与裙部26的交界不被遮断,因而能够降低在裙部26的外周缘部产生的应力振幅。
此外,在此,形成为切线T1与水平面H所构成的倾斜角度与裙部26的倾斜角度一致的结构,但是不限于该结构,只要是上述倾斜角度的差在可动触点构件4的反向弯曲动作时,在不隔断从外侧向中央的应力传递的程度的角度范围内即可。即,裙部26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切线T1方向,在反向弯曲动作时接近不隔断从外侧向中央的应力传递的程度即可。
并且,如上所述,也可以代替使裙部直线地倾斜的结构,如图4所示,将裙部弯曲而构成。如图4(a)、(b)所示,在变形例的可动触点构件31中,鼓出部32形成为以一定曲率弯曲成凸状,裙部33形成为以一定曲率弯曲成凹状。在该情况下,鼓出部32与裙部33平缓地连接,在鼓出部32与裙部33的交界不形成反向弯曲时的支点。
并且,如图4(c)所示,切线T2与水平面H所构成的倾斜角度(切线方向)与切线T3与水平面H所构成的倾斜角度一致,其中该切线T2与鼓出部32的外周缘部32a相切并沿拱形径向延伸,切线T3与裙部33的同鼓出部32相连的部分33a相切并沿拱形径向延伸。更加具体地说,在可动触点构件31的沿径向的剖面中,在选取沿着鼓出部32的弯曲形状的虚拟圆C2及沿着裙部33的弯曲形状的虚拟圆C3时,虚拟圆C2的在鼓出部32的外周缘部32a处的切线T2和虚拟圆C3的在裙部33与鼓出部32相连的部分33a处的切线T3在一条直线上相连。若将该关系换言之,为虚拟圆C2成为相对于虚拟圆C3的切线T3的外接圆,虚拟圆C3成为相对于虚拟圆C2的切线T2的外接圆的关系。
如此,由于裙部33以从鼓出部32的外周缘部32a具有切线T2的方式弯曲而与鼓出部32相连,因此鼓出部32与裙部33能够平缓地连接。在该变形例的结构中,在可动触点构件31的反向弯曲动作时,由于在连接部分不产生支点,因此从外侧向内侧的应力传递在鼓出部32与裙部33的交界也不被隔断,因而能够降低在裙部33的外周缘部产生的应力振幅。
此外,在此,形成切线T2与水平面H所构成的倾斜角度与切线T3 与水平面H所构成的倾斜角度一致的结构,但是不局限于该结构,只要上述倾斜角度的差在可动触点构件31的反向弯曲动作时,在不隔断从外侧向中央的应力传递的程度的角度范围内即可。即,切线T3方向相对于切线T2方向为在反向弯曲动作时接近不隔断从外侧向中央的应力传递的程度即可。
在此,在说明由按压操作在可动触点构件上呈现出的应力图案之前,参照图5,对比较例的现有的可动触点构件进行简单地说明。图5是比较例的现有的可动触点构件的说明图。(a)是可动触点构件的立体图,(b)是在径向切断可动触点构件的剖视图。
如图5(a)、(b)所示,在以往的可动触点构件35中,以规定的曲率弯曲成凸状的鼓出部36与以规定的角度倾斜的裙部37以弯曲的方式连接。即,与鼓出部36的外周缘部相切并沿拱形径向延伸的切线与水平面所构成的倾斜角度与裙部37的倾斜角度不一致。如此,现有的可动触点构件35中,鼓出部36与裙部37的连接部分略微形成棱角。
以下,参照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变形例的可动触点构件及比较例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应力图案进行说明。各应力图案由基于有限元方法的解析求出。
图6是可动触点构件的一部分的应力图案的说明图,(a)、(b)表示比较例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应力图案,(c)、(d)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应力图案,(e)、(f)表示变形例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应力图案。其中,在图6(a)、(c)、(e)中,实线表示非按压操作时的应力图案,虚线表示按压操作时的应力图案,在图6(b)、(d)、(f)中,实线表示非按压操作时,虚线表示按压操作时。并且,为了容易说明,示出鼓出部与裙部的交界位置为相同位置时的应力图案。
如图6(a)所示,在比较例的可动触点构件35中,呈现出三角形状的应力图案,在裙部37的外周缘部具有应力的峰值。并且,由可动触点构件35的反向弯曲动作产生的应力不向径向扩展,仅向周向扩展。这是由于,鼓出部36与裙部37的连接部分略微形成棱角,由此,如图6(b)所示,在反向弯曲动作时,在裙部37竖起设置的状态下,在裙部37与鼓出部36的连接部分形成支点。因此,由可动接触构件35的反向弯曲动作 产生的应力的传递在支点部分传递方向略微转换,在该传递方向转换的影响下,从鼓出部36与裙部37的连接部分向内侧的扩展被隔断。
如此,由于施加到可动触点构件35上的动作力仅由裙部37接受,因此,尤其在裙部37的外周缘部产生的周向的应力振幅变大。并且,如上所述,可动触点构件35的寿命具有相对于应力振幅的增加而呈对数地减少的关系。因此,在比较例的可动触点构件35中,在外周缘部容易产生裂纹,不能够得到足够的寿命。尤其在使可动触点构件35小径化的情况下,由于应力振幅与直径的尺寸平方成反比例,因此使寿命大幅度缩短。
另一方面,如图6(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4中,虽然与比较例的可动触点构件35同样呈现出三角形状的应力图案,但是由反向弯曲动作产生的应力不仅向周向,而且也向径向扩散。这是由于,裙部26从鼓出部25的外周缘部25a沿切线方向平缓地连接,由此如图6(d)所示,在反向弯曲动作时,在鼓出部25与裙部26的连接部分不形成支点。因此,由可动触点构件4的弯曲动作产生的应力的传递丝毫不受鼓出部25与裙部26的连接部分的影响,从鼓出部25与裙部26的连接部分向内侧的扩展不被隔断。
如此,由于不仅裙部26,在鼓出部25上也接受施加到可动触点构件4上的动作力,因此与比较例的可动触点构件35比较,在裙部26的外周缘部产生的周向的应力振幅降低两成至三成左右。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4中,由于相对于应力振幅的减少,寿命呈对数地增加,因此与比较例中的可动触点构件35比较,能够大幅度地延长寿命。并且,即使在将可动触点构件4小径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期望的寿命。
另一方面,如图6(e)所示,在变形例的可动触点构件31中,与外周缘部的应力相比,径向内侧部分的应力这一方呈现出大的应力图案,在比裙部33的外周缘部靠内侧具有应力的峰值。并且,由可动触点构件31的反向弯曲动作产生的应力不仅向周向,而且也向径向扩展。这是由于,裙部33从鼓出部32的外周缘部32a以具有共同的切线的方式平缓地连接,因此如图6(f)所示,在反向弯曲动作时,在鼓出部32与裙部33的连接部分不形成支点。因此,由可动触点构件31的弯曲动作产生的应力的传递丝毫不受鼓出部32与裙部33的连接部分的影响,从鼓出部32与裙部 33的连接部分向内侧的扩展不被隔断。
如此,由于不仅在裙部33,在鼓出部32上也接受施加到可动触点构件31上的动作力,并且应力的峰值从外周缘部移向内侧,因此与比较例的可动触点构件35比较,在裙部33的外周缘部产生的周向的应力振幅降低大约一半。因此,在变形例的可动触点构件31中,与比较例的可动触点构件35及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4比较,能够进一步延长寿命。并且,即使在将可动触点构件31小径化的情况下,也更加容易确保期望的寿命。
参照图7及图8,对可动触点的反向弯曲动作进行简单地说明。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反向弯曲动作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的载荷—位移曲线的图。
如图7(a)所示,在未按压操作键5的初始状态下,由于可动触点构件4的弹力使操作键5向上方抬起。在该情况下,可动触点构件4的外周缘部与一对外侧固定触点部14接触,中央部从中央固定触点部13分离。若从该初始状态按压操作键5,则经由操作键5,按压力集中到可动触点构件4的顶部,可动触点构件4从径向外侧向中心渐渐开始弯曲。
并且,若施加到可动构件4上的载荷变大而达到规定的载荷以上,则如图7(b)所示,可动触点构件4反向弯曲。若可动触点构件4反向弯曲,则可动触点构件4的中央部与中央固定触点部13接触,中央固定触点部13与一对外侧固定触点部14经由可动触点构件4而导通。并且,若从可动触点构件4除去动作力,则可动触点构件4由于自身的弹力而复原,将操作键5向上方推起。
接下来,参照图8的载荷—位移曲线说明图7所示的反向弯曲动作。在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4的情况下,若按压操作键5,则施加到可动触点构件4上的载荷渐渐增加,在位移S1可以得到峰值载荷Pmax。若进一步按压操作键5,则可动触点构件4反向弯曲而施加到可动触点构件4上的载荷减少,在位移S2得到谷值载荷Pmin。在该情况下,可动触点构件4的点击率可以通过(峰值载荷Pmax-谷值载荷Pmin)/峰值载荷Pmax求出。在可动触点构件4中,通过该点击率与施加到可动触点构件上的动作力而使操作感觉变化。
参照图9,对可动触点的操作感觉的调整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动作力与点击率的关系的图。此外,在图9中,调整区域A1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确保规定以上的寿命的状态的操作感觉的调整区域,调整区域A2表示通过比较例的可动触点构件确保规定以上寿命的状态的操作感觉的调整区域。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4及比较例的可靠触点构件35的调整区域A1、A2表示通过动作力及点击率能够调整操作感觉的区域,调整区域A1具有包含调整区域A2的宽的范围。例如,在点击率为50%时,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4相对于比较例2的可动触点构件35,能够具有最大约两倍的动作力。
在该情况下,在使比较例的可动接触构件35小径化的情况下,为了确保规定的寿命,需要使可动触点构件35的动作力变小,从而不能够得到充分的操作感觉。例如,比较例的可动触点构件35的直径为2.5mm,为了得到30万次左右的寿命,点击率为50%,动作力为0.8N左右为界限。具有通常的操作感觉的开关的动作力为1.6N,通过该可动触点构件3不能够得到期望的操作感觉。另外,通过将可动触点构件35两张重叠,虽然也能够得到近似期望的操作感觉,但是该情况下构件的个数增加了一个。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4的直径为2.5mm的情况下,在点击率为50%,动作力为1.6N时能够使寿命为30万次以上。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4与比较例的可动触点构件35比较,即使为小径化的情况,在维持操作感觉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寿命的降低。此外,在图9中,虽然未记载变形例的可动触点构件31的调整区域,但是即使在变形例的可动触点构件31中也能够得到宽的调整区域。
如以上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4,鼓出部25与裙部26平缓地连接,从外侧向中央的应力传递在鼓出部25与裙部26的交界不被隔断。因此,通过可动触点构件4的反复按压操作,能够减少在裙部26的外周缘部产生的周向的应力振幅,能够实现可动触点构件4的长寿命化。并且,由于由鼓出部25和裙部26形成,因此与以规定的曲率形成拱形状的可动触点构件相比较,能够通过调整鼓出部25的曲率、裙部26与鼓出部25的交界位置等而得到期望的操作感觉。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可动触点构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触点构件及变形例的可动触点构件。如图10所示,只要形成可动触点构件的鼓出部及裙部等各部以不妨碍从外周缘部向内侧的应力传递的方式连接,任何形状均可。例如,图10(a)所示的可动触点构件为如下构件:将鼓出部以规定的曲率弯曲成凸状,将裙部以与鼓出部不同的曲率弯曲成凸状。在该情况下,与裙部的鼓出部相连的部分形成为与同鼓出部的外周缘部相切并向拱形径向延伸的切线大致一致。
另外,图10(b)所示的可动构件为如下构件:将鼓出部以规定的曲率弯曲成凸状,将裙部以与鼓出部不同的曲率弯曲成凹状,使裙部的外周缘部形成为水平状。在该情况下,与裙部的鼓出部相连的部分也形成为与同鼓出部的外周缘部相切并向拱形径向延伸的切线大致一致。
另外,如图10(c)、(d)所示的可动触点构件所示,也可以在裙部的外周缘部还连接脚部。图10(c)、(d)所示的可动触点构件为如下构件:将鼓出部以规定的曲率弯曲成凸状,使裙部以规定的角度倾斜,使弯曲部以规定的曲率弯曲成凸状或凹状。在该情况下,与裙部的鼓出部相连的部分形成为与同鼓出部的外周缘部相切且沿拱形径向延伸的切线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并且,裙部的外周缘部形成为与脚部的同裙部的外周缘部相连的部分相切且沿拱形径向延伸的切线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此外,这里所说的大致一致,不局限于完全一致,只要不遮挡由按压操作产生的从外侧向内侧的应力传递,也可以多少有些偏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以规定的曲率形成鼓出部的结构,但是,不局限于该结构。只要是鼓出部与裙部平缓地相连来接受来自操作键等按压构件的按压力的形状,任何形状均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壳体内保持有可动触点构件的开关装置并进行了说明,但是不局限于该结构。只要是使用本发明的可动触点构件的开关装置,任何结构均可,例如也可以是通过保持板将可动触点构件保持于基板的板型的开关装置。
另外,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的方面仅为例示,本发明并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仅包括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范围,还包括由权利要求书示出的、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 更。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说明所示,本发明容易调整操作感觉,并具有能够降低外周缘部的周向的应力振幅而实现长寿命化的效果,尤其在装入移动电话等小型电子设备的可动触点构件及开关装置上有用。
Claims (11)
1.一种可动触点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鼓出成拱形状的鼓出部;
从所述鼓出部的外周缘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的裙部,
所述裙部以与所述鼓出部的外周缘部的沿拱形径向延伸的切线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而不会在所述鼓出部与所述裙部的连接部分形成棱角的方式与所述鼓出部的外周缘部连续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触点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裙部沿着在所述鼓出部的外周缘部的沿拱形径向延伸的切线的切线方向形成为直线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触点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线为沿着所述鼓出部的弯曲面的虚拟圆在所述鼓出部外周缘部的切线,
所述切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裙部的倾斜角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触点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裙部沿着相对于所述鼓出部的外周缘部的沿拱形径向延伸的切线的外接圆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动触点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接圆为沿着所述裙部的弯曲形状的虚拟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触点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出部以规定的曲率形成,所述裙部以与所述鼓出部的规定曲率不同的曲率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动触点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出部以规定的曲率形成,所述裙部以与所述鼓出部的规定曲率不同的曲率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动触点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出部以规定的曲率形成,所述裙部以与所述鼓出部的规定曲率不同的曲率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触点构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从所述裙部的外周缘部连续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弯曲成凸状或凹状的脚部,
所述裙部与所述脚部以与在所述脚部同所述裙部相连的部分的沿拱形径向延伸的切线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连续形成。
10.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触点构件和开关基座,其中,该开关基座配置所述可动触点构件且具有与所述鼓出部分离或接触的固定触点。
1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动触点构件和开关基座,其中,该开关基座配置所述可动触点构件且具有与所述鼓出部分离或接触的固定触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42228A JP4956583B2 (ja) | 2009-06-15 | 2009-06-15 | 可動接点部材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
JP2009-142228 | 2009-06-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23975A CN101923975A (zh) | 2010-12-22 |
CN101923975B true CN101923975B (zh) | 2013-11-06 |
Family
ID=43338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206066 Active CN101923975B (zh) | 2009-06-15 | 2010-06-17 | 可动触点构件及开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956583B2 (zh) |
KR (1) | KR101141239B1 (zh) |
CN (1) | CN101923975B (zh) |
TW (1) | TWI39315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54370B1 (fr) * | 2016-07-25 | 2020-01-03 | C&K Components S.A.S. | Commutateur electrique a voies multiples de commutation |
WO2018066490A1 (ja) * | 2016-10-07 | 2018-04-12 |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 接点部材、接点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接点部材を備える押釦スイッチ用部材 |
DE102018216721A1 (de) * | 2018-09-28 | 2020-04-02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Kontaktarm und Verfahren zum Kontaktieren für einen Trennschalter |
KR102502311B1 (ko) * | 2018-12-12 | 2023-02-21 | 알프스 알파인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장치 및 스위치 장치 |
KR102491242B1 (ko) | 2022-03-14 | 2023-01-26 | 김명식 | 배선 차단기 가동 접촉자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해 제조된 배선 차단기 가동 접촉자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27433A (zh) * | 2001-12-18 | 2003-07-02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开关装置 |
CN1591726A (zh) * | 2003-08-25 | 2005-03-09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可动触点体以及使用其的按钮开关 |
CN201072720Y (zh) * | 2006-04-03 | 2008-06-11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开关用可动触点体以及开关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81911A (en) * | 1986-01-17 | 1987-07-21 |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Reinforced composites |
JPH08124454A (ja) * | 1994-10-24 | 1996-05-17 | Sankyo Screen Insatsu Kk | クリック操作パネル |
JP2001216866A (ja) * | 2000-02-04 | 2001-08-10 | Fuji Denshi Kogyo Kk | スイッチ |
JP2004234991A (ja) * | 2003-01-30 | 2004-08-19 | Alps Electric Co Ltd | 可動接点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装置 |
JP2005332664A (ja) * | 2004-05-19 | 2005-12-02 | Fujikura Ltd | キースイッチ用ダイヤフラ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653004B2 (ja) * | 2006-04-10 | 2011-03-16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用反転板ばねの製造方法 |
JP4735452B2 (ja) | 2006-07-13 | 2011-07-2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
JP2008288197A (ja) * | 2007-04-16 | 2008-11-27 | Nikko Kinzoku Kk | メタルドームスイッチ用sus301ステンレス鋼帯及びメタルドームスイッチ |
-
2009
- 2009-06-15 JP JP2009142228A patent/JP4956583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5-04 TW TW99114280A patent/TWI393157B/zh active
- 2010-06-14 KR KR1020100055824A patent/KR10114123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6-17 CN CN 201010206066 patent/CN1019239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27433A (zh) * | 2001-12-18 | 2003-07-02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开关装置 |
CN1591726A (zh) * | 2003-08-25 | 2005-03-09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可动触点体以及使用其的按钮开关 |
CN201072720Y (zh) * | 2006-04-03 | 2008-06-11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开关用可动触点体以及开关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141239B1 (ko) | 2012-05-04 |
TWI393157B (zh) | 2013-04-11 |
CN101923975A (zh) | 2010-12-22 |
JP4956583B2 (ja) | 2012-06-20 |
JP2010287531A (ja) | 2010-12-24 |
TW201108280A (en) | 2011-03-01 |
KR20100134514A (ko) | 2010-1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23975B (zh) | 可动触点构件及开关装置 | |
JP4704890B2 (ja) | スイッチ用ダイヤフラム | |
US7301113B2 (en) | Diaphragm for use in switc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membrane switch, and input device | |
US7429707B2 (en) | Push switch | |
JP5110896B2 (ja) | 移動端末機、キー入力装置及びその処理方法 | |
JPWO2005124805A1 (ja) | ドーム接点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多段動作電気スイッチ | |
JP3753676B2 (ja) | スイッチ | |
JP2005340154A (ja) | 二段動作スイッチ | |
US20140110237A1 (en) | Push switch | |
JP3165574U (ja) | キーパッド用メタルドームスイッチ | |
JP4088577B2 (ja) |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用可動接点および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 |
JP5647473B2 (ja) | 可動接点部材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 |
CN101118810B (zh) | 横推型推动开关 | |
JP2010146737A (ja) | 2段クリック付き接点ばね | |
US6573467B1 (en) | Switch contact structure | |
JP2004031171A (ja) | 2段動作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 |
JP6080702B2 (ja) |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 |
JP2006012497A (ja) | 高荷重キードームシート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01350581A (ja) | 入力装置 | |
WO2020090167A1 (ja) |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 |
JP4097213B2 (ja) | 多方向入力装置 | |
TWI690964B (zh) | 按鈕開關 | |
JP2007095574A (ja) | キー接点用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キー接点用スイッチ | |
JP2005340126A (ja) | 小型スイッチバネ | |
JP2004055343A (ja) | 押釦スイッ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