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0875A - 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20875A CN101920875A CN2010102131288A CN201010213128A CN101920875A CN 101920875 A CN101920875 A CN 101920875A CN 2010102131288 A CN2010102131288 A CN 2010102131288A CN 201010213128 A CN201010213128 A CN 201010213128A CN 101920875 A CN101920875 A CN 1019208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board
- load
- clamping plate
- bulldog gr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不使具有负载传感器的绳头组合的形状大形化,适用于无机械室电梯。通过测量将电梯的轿厢悬吊在升降路径(11)中的主绳索(18)的端部的负载,检测出轿厢装载的负载,在一端侧固定于升降路径内上部的构造材(13)的托架(12)的另一端侧设置基座板(15),在其上表面设置负载传感器(16)。将绳头夹板(17)在该基座板的下方与其相对配置。在绳头夹板上,开有贯通构成主绳索的多个绳索的端部的多个孔,在贯通了该孔的状态下卡定各绳索的端部。在负载传感器的上表面设置有经由绳头夹板和连结构件(22)连结的上部板(21),将作用于绳头夹板的主绳索的负载施加于负载传感器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检测轿厢所装载负载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通过检测电梯的轿厢所装载的乘客及物品等的重量,控制卷扬机的转矩,并进行满员警报等的运转控制。
为此,如日本专利公报:第4102760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所示,使用负载检测装置,该负载检测装置在悬吊轿厢的多个绳索的端部分别设置负载传感器,分别检测作用于各个绳索的负载。
而且,作为其他的结构,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6-255933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或特开2008-174379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3)所示,有如下装置,即,在卡定绳索的绳头夹板和基座板之间配置负载传感器,测量作用于绳头夹板的负载并检测轿厢中装载的乘客和物品的重量的装置。
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梯中,在绳索的端部分别设置有负载传感器,所以,需要与绳索的根数相对应数量的负载传感器,增加了成本。另外,必须对从每个负载传感器得到的负载值进行合计,其运算处理繁琐。
另外,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电梯中,在绳头夹板的、多个绳索的端部被卡定的部分的侧方配置负载传感器,以通过该绳头夹板和相对置的基座板夹压负载传感器的方式构成。因此,绳头夹板和基座板的面积变大。在无机械室电梯中,必须在升降路径中设置负载传感器,所以,绳头夹板和基座板的面积变大时,升降路径的平面尺寸和高度尺寸可能变大。
而且,在无机械室电梯中,必须从轿厢上,对升降路径内设置的负载传感器进行保养维护。然而,在绳索根数多的情况下,轿厢侧和升降路径壁侧成为2列,升降路径侧的绳索端部隐藏于轿厢侧的绳索端部,有作业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通过测量作用于主绳索端部的负载来检测轿厢所装载的负载,上述主绳索将电梯的轿厢悬吊于升降路径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基座板,设置于具有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的托架的该另一端侧,并在上表面具有负载传感器,上述一端侧固定于上述升降路径内上部的构造材,上述另一端侧在上述升降路径内延伸;绳头夹板,在该基座板的下方与其相对置地配置,开有供构成上述主绳索的多个绳索的端部贯通的多个孔,在贯通了该孔的状态下卡定上述各绳索的端部;以及上部板,设置于上述基座板上的负载传感器的上表面,经由连结构件与上述绳头夹板连结,将作用于该绳头夹板的上述主绳索的负载施加于负载传感器上。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了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
图2表示了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
图3表示了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
图4表示了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3和图4所示的加强筋的其他的形状例的俯视图。
图6表示了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相关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
图7表示了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相关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
图8表示了与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相关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
图9表示了与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相关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
图10表示了与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相关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
图11表示了与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相关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
图12表示了与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相关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升降路径
12...托架
13...构造材
15...基座板
16...负载传感器
17...绳头夹板
17A...第1绳头夹板部
17B...第2绳头夹板部
18...主绳索
18A...第1绳索组
18B...第2绳索组
22...连结构件(框体)
32...杆
33...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表示与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即,图1表示装载负载检测机构,该装载负载检测机构构成为由N:1(N是2以上的整数)的粗纱(roving)悬架的无机械室电梯的负载传感器。
图1中,在电梯的升降路径11内的上部设置有托架12。该托架12的一侧端固定于升降路径11内的构造材,例如,如图所示,固定于轿厢导轨13。而且,不仅限于轿厢导轨13,在升降路径11的壁面上固定托架12的一端侧亦可。该托架12的另一端侧在升降路径11内延伸,该另一端侧上一体地设置有平板状的基座板15。而且,该基座板15的上表面设置有负载测量用的负载传感器16。
绳头夹板17为卡定主绳索18的端部的部件,在基座板15的下方与其相对置地配置。该绳头夹板17上开有贯通构成主绳索18的多个(图的例子中,每列3根,2列共计6根)绳索的端部18a的多个孔,在贯通这些孔的状态下卡定各个绳索端部18a。即,在各绳索端部18a上,其前端一体地设置有具有螺纹部的杆,在贯通绳头夹板17的孔的状态下,通过弹簧19和螺合于上述螺纹部的双螺母20,卡定于绳头夹板17上。主绳索18的各绳索通过上述双螺母20调整张力。
该绳头夹板17经由连结构件22与设置于基座板15上的负载传感器16的上表面的上部板21连结。该上部板21是将作用于绳头夹板17的主绳索18的负载经由连结构件22施加在负载传感器16上的部件。
在上述结构中,在升降路径11的上部的轿厢导轨13上设置有轿厢侧的绳头组合。即,在构成轿厢侧的绳头组合的绳头夹板17上形成的多个孔中,通过构成主绳索18的多个绳索端部18a。在该绳索端部18a上,安装用于调整绳索张力的弹簧19,将其下端载置于绳头夹板17上。另外,使双螺母20螺合于绳索端部18a的前端,经由弹簧19将主绳索18卡定于绳头夹板17上。
设置在固定于轿厢导轨13的托架12的另一端侧的基座板15,水平设置于上述绳索端部18a的更上方。另外,在该基座板15的上方,上部板21水平设置。在该基座板15和上部板21的上下方向之间设置有负载传感器16,利用通过连结构件22与绳头夹板17连结的上部板21,将作用于绳头夹板17的轿厢负载施加在负载传感器16上。即,轿厢的装载负载传递到主绳索18,传递到绳头夹板17,并经由连结构件22传递到上部板21,给负载传感器16加压。因此,轿厢的装载负载通过负载传感器16测量出。
在这里,由于以往将负载传感器配置于绳索端部的旁边,因此绳头夹板变大,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于在绳索端部18a的上方配置负载传感器16,所以可以减小绳头夹板17的面积。在卷挂主绳索18的轿厢绳轮设置在轿厢下的情况下,主绳索18配置于轿厢与升降路径壁之间的狭小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减小绳头夹板17的面积,因此绳头组合自身能够配置于该狭小空间,可以使升降路径的内部空间小形化。
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连结绳头夹板17和上部板21的连结构件22,利用与上部板21和绳头夹板17结合为一体并与它们一起构成矩形的框体的板状的构件。这样,通过连结构件22与上部板21和绳头夹板17共同构成框体,由此,可以形成机械强度高的构造。
接下来,对图2表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具有:托架12,该托架12的一端侧固定在电梯的升降路径11内的上部;平板状的基座板15,该平板状的基座板15设置于该托架12的另一端侧;负载测量用的负载传感器16,该负载传感器16设置于该基座板15的上表面;上部板21,该上部板21设置于该负载传感器16上;以及绳头夹板17,该绳头夹板17在基座板15的下方与其相对置地配置,卡定主绳索18的端部。绳头夹板17和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一样,开有贯通构成主绳索18的多个绳索端部18a的多个孔,在将该孔贯通的状态下,将各绳索端部18a通过弹簧19和双螺母20卡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绳头夹板17和上部板21通过由杆形成的连结构件32连结。即,在绳头夹板17和上部板21上,在相互相对置的两侧的边缘部分别设置有孔,作为连结构件的杆32将这些孔贯通地设置。在该杆32的两端部形成有螺纹部,双螺母33分别螺合于该螺纹部。双螺母33分别卡合于绳头夹板17的下表面和上部板21的上表面,所以,绳头夹板17和上部板21通过杆32和螺合于此的双螺母33,以可以改变它们的间隔的状态被连结。
在这里,绳头夹板17与上部板21的间隔可以变化,是指主绳索18的长度可以调节。即,在电梯设备中,由于随着驾驶时间的增长,主绳索18会伸长,所以保养维护时有必要吸收该伸长。稍微的伸长可以通过绳索端部螺合的双螺母20来调整而吸收,但是,有时,由于使用期间或使用条件会伸长100mm左右。在这样的伸长发生的情况下,有必要对主绳索18的端部进行切断作业。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绳头夹板17和上部板21通过使双螺母33螺合在两端的杆32连结,所以,通过使绳头夹板17与上部板21的间隔变化,可以吸收主绳索18的伸长。即,以往通过进行切断绳索的端部那样的繁琐且困难的作业而对绳索的伸长进行处理,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改变螺合于杆32的双螺母33的螺合量这样的简单的操作,可以调节绳索的长度,处理绳索的伸长。
在上述的结构中,轿厢的装载负载传递到主绳索18,传递到绳头夹板17,传递到杆32,传递到上部板21,该上部板21对基座板15上的负载传感器16加压,由此,检测出轿厢的装载负载。在该种结构中,绳索端部的上方配置负载传感器16,所以可以使绳头夹板17的面积变小。因该,可能将绳头组合自身配置于轿厢和升降路径壁之间的狭小空间,使升降路径的内部空间小形化。
而且,杆32的两端形成螺纹部,使双螺母33分别螺合在这些螺纹部上,但是,也可以在杆32的一端形成螺栓状的固定头部,只在另一端形成螺纹部,只在该另一端的螺纹部螺合双螺母33。这样的构成,也能够实现对绳头夹板17和上部板21的连结功能和调节它们间隔的功能。
接下来,对图3表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也和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一样,具有一端侧固定在电梯的升降路径11内的上部的托架12、平板状的基座板15、负载测量用的负载传感器16、上部板21、卡定主绳索18的端部的绳头夹板17、以及将上部板21和绳头夹板17连结为框状的连结构件22,但是基座板15没有直接安装于托架12的另一端侧,而是经由一体设置在托架12的另一端侧的左右一对加强筋24一体安装。该加强筋24位于贯通绳头夹板17的多个绳索端部18a的侧方。
在图中的例子中,主绳索18由6根绳索构成,加强筋24配置于该6根绳索的绳索端部18a的前端部组的两侧。因该,一体设置于加强筋24上的基座板15的高度位置,可以位于比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低的位置。
即,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托架12的另一端侧配置于贯通绳头夹板17的绳索端部18a的上方,所以,一体安装于托架12的另一端侧的基座板15的高度,相对于绳头夹板17,可以置于在绳索端部18a的前端高度上叠加了托架12的高度的位置。
与之相对,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托架12的另一端侧不配置于贯通了绳头夹板17的绳索端部18a的上方,而是配置于它们的后方。而且,由于安装于该托架12的另一端侧的加强筋24配置于6根绳索端部18a的前端部组的两侧,所以,安装于该加强筋24上的基座板15的高度和图1的实施方式相比,可以降低托架12的高度的量。因此,能够将绳头组合整体的高度尺寸变小。
在这样的结构中,轿厢的装载负载传递到主绳索18,传递到绳头夹板17,经由连结构件22传递到上部板21。而且,该上部板21对通过加强筋24并经由托架12固定支持于升降路径11侧的基座板15上的负载传感器16加压,检测出轿厢的装载负载。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负载传感器16配置于绳索端部18a的上方,所以,可以使绳头夹板17的面积减小得比现有技术小,也可使高度尺寸比图1的实施方式小,所以,可以使绳头组合自身进一步小形化。因此,能够容易地配置于轿厢和升降路径壁之间的狭小空间,可以使升降路径的内部空间小形化。
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和图3的实施方式相对,很多部分共通,但是,将绳头夹板17和上部板21通过由杆形成的连结构件32连结。即,和图2表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在绳头夹板17和上部板21上,在相互对置的两侧的边缘部上分别设置孔,作为连结构件的杆32贯通这些孔地设置。在该杆32的两端部形成有螺纹部,双螺母33螺合在该螺纹部上。
因此,和图3的实施方式相同,可以使高度尺寸与图2的实施方式相比变小,同时,和图2的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在两端螺合有双螺母33的杆32连结绳头夹板17和上部板21,所以,通过改变绳头夹板17与上部板21的间隔,可以吸收主绳索18的伸长。即,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切断绳索的端部这样繁琐且困难的作业,通过改变杆32上螺合的双螺母33的螺合位置这样容易的作业,可以调节绳索的长度,处理绳索的伸长。
另外,在图3和图4的实施方式中,将2个加强筋24配置于6个绳索端部18a的前端部组的两侧,但是,加强筋24的数目和位置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5所示,如主绳索18以每列(图示横的方向)2根,共计4根的绳索,或者虽然没有图示,但以每列4根,共计8根的绳索,通过偶数根绳索构成1列的情况,如图所示,在列(图示的横向)的中央部的、绳索前端部的侧方配置1个加强筋24,在该1个加强筋24上一体地设置基座板15亦可。而且,除了列中央部的加强筋以外,如图3和图4所示,将基座板15一体地设置在加上绳索前端部组的两侧的两个加强筋的、共计3个加强筋24上亦可。
接下来,对图6表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是在主绳索18由2列每列3根共计6根的绳索构成的情况下,对该绳索从钩轿厢上进行维护时,使近前侧(轿厢侧)的列的绳索端部的位置与内侧(升降路径内壁侧)的绳索端部的位置相比变低,以容易从轿厢上对近前侧和内侧的两绳索端部进行保养维护的方式构成。
图6中,该实施方式也和图3表示的实施方式一样,具有一端侧固定在电梯的升降路径11内的上部的托架12、平板状的基座板15、负载测量用的负载传感器16、上部板21、卡定主绳索18的端部的绳头夹板17、将上部板21和绳头夹板17连结为框状的连结构件22。另外,基座板15一体地安装于在托架12的另一端侧一体地设置的左右一对加强筋24上。该加强筋24位于贯通了绳头夹板17的多个绳索端部的侧方。
在这里,主绳索18是配置于升降路径11的内壁和轿厢的从上方观察的投影形状的侧面之间的绳索。另外,主绳索18如上述那样,由2列每列3根、共计6根的绳索构成。而且,该主绳索18中,将置于轿厢的侧面附近(图6(b)的左侧)的多个绳索称为第1绳索组18A,将置于升降路径的内壁附近(图6(b)的右侧)的多个绳索称为第2绳索组18B。
绳头夹板17中,卡定第1绳索组18A的部分为第1绳头夹板部17A。另外,卡定第2绳索组18B的部分为第2绳头夹板部17B。这些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是不同的个体,第1绳头夹板部17A以置于比第2绳头夹板部17B低的位置的方式构成。即,第2绳头夹板部17B通过支持构件25一体地设置于第1绳头夹板部17A上。
在上述的结构中,轿厢的装载负载传递到主绳索18,传递到与该第1绳索组18A和第2绳索组18B对应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经由共通的连结构件22传递到上部板21。而且,该上部板21对通过加强筋24并经由托架12固定支持于升降路径11侧的基座板15上的负载传感器16加压,检测出轿厢的装载负载。
另外,在卡定主绳索18的第1绳索组18A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卡定第2绳索组18B的第2绳头夹板部17B中,升降路径壁侧的第2绳头夹板部17B置于比轿厢侧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高的位置,所以,可以容易从轿厢上对升降路径壁侧的第2绳头夹板部17B进行保养维护。
即,在无机械室电梯中,必须从轿厢上对绳头组合进行维修,在绳头组合配置在轿厢与升降路径壁之间的狭小空间中的情况下,存在升降路径侧的绳索端部隐藏在轿厢侧的绳索端部而作业困难的问题。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轿厢侧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位于比升降路径壁侧的第2绳头夹板部17B低的位置,所以,卡定于该第2绳头夹板部17B的升降路径侧的第2绳索组18B的绳索端部的保养维护变容易。
另外,在该结构中,绳索端部的上方配置负载传感器16,所以,可以使绳头夹板17的面积变小,能够使绳头组合自身配置于轿厢和升降路径壁之间的狭窄空间内,可以使升降路径的内部空间小形化。
接下来,对图7表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和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相近,但没有使用图6表示的支持构件25,将第2绳头夹板部17B的两端部在连结构件22的内面直接结合。结果,可以减少构成绳头组合的材料,通过简洁的结构实现轻量化。
在这种情况中,轿厢的装载负载也传递到主绳索18,传递到与其第1绳索组18A和第2绳索组18B对应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经由共通的连结构件22传递到上部板21。而且,该上部板21对通过加强筋24并经由托架12固定支持于升降路径11侧的基座板15上的负载传感器16加压,检测出轿厢的装载负载。
另外,由于升降路径壁侧的第2绳头夹板部17B置于比轿厢侧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高的位置,所以,可以从轿厢上对升降路径壁侧的第2绳头夹板部17B容易地进行保养维护。
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是将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连结构件22变为基于杆32和双螺母33形成的连结部件的实施方式。因此,除了图6说明的作用效果,还具有如下功能,即、即使主绳索18伸长,也可以通过基于杆32和双螺母33形成的连结构件调节主绳索18的长度。
接下来,对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也具有作为卡定主绳索18的第1绳索组18A的部分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作为卡定第2绳索组18B的部分的第2绳头夹板部17B。这些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是不同的个体,以第1绳头夹板部17A位于比第2绳头夹板部17B的低的位置的方式构成。而且,相互分离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经由相互不同的连结构件22A、22B对上部板21个别地连结。
该种情况下,轿厢的装载负载传递到主绳索18,传递到与其第1绳索组18A和第2绳索组18B对应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经由各自对应的连结构件22A、22B传递到上部板21。而且,该上部板21对通过加强筋24并经由托架12固定支持于升降路径11侧的基座板15上的负载传感器16加压,检测出轿厢的装载负载。
另外,升降路径壁侧的第2绳头夹板部17B置于比轿厢侧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高的位置,所以,可以容易地从轿厢上对升降路径壁侧的第2绳头夹板部17B进行保养维护。
而且,在该结构中,由于负载传感器16配置在绳索端部的上方,所以可以使绳头夹板17的面积变小。因此,能够将绳头组合自身配置于轿厢和升降路径壁之间的狭小空间内,使升降路径的内部空间小形化。
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是将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连结构件22A、22B分别替换为基于左右一对的杆32A、32B和双螺母33A、33B形成的连结部件的实施方式。因此,除了图9说明的作用效果,还具有如下功能,即,即使主绳索18伸长,通过操作对应的杆32A、32B和双螺母33A、33B,也可以调节主绳索18的长度。
接下来,对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也具有卡定主绳索18的第1绳索组18A的部分和卡定地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索组18B的部分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该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是不同的个体,第1绳头夹板部17A以位于比第2绳头夹板部17B低的位置的方式构成。该实施方式中,将上部板21和相互为不同个体而且上下配置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通过左右一对的杆32和与其螺合的双螺母33连结。
即,第1绳头夹板部17A的后边缘部(图11(b)的右侧部分)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的前边缘部(图11(b)的左侧部分)从上方看重合。作为连结构件的左右一对杆32将分别设置于上部板21、和第1绳头夹板部17A与第2绳头夹板部17B的重合部分的孔贯通地设置。在该杆32的两端部和接近第2绳头夹板部17B的中间部分别形成有螺纹部,该螺纹部上分别螺合有双螺母33。这些双螺母33相对于上部板21卡合于其上表面,相对于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卡合于它们的下表面。因此,上部板21和第1绳头夹板部17A与第2绳头夹板部17B通过多个双螺母33而相互连结,上述多个双螺母33分别与形成于杆32的各螺纹部螺合。
在这种情况下,轿厢的装载负载传递到主绳索18,传递到与该第1绳索组18A和第2绳索组18B对应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经由左右一对共通的杆32传递到上部板21。而且,该上部板21对通过加强筋24并经由托架12固定支持于升降路径11侧的基座板15上的负载传感器16加压,从而检测出轿厢的装载负载。
另外,因为升降路径壁侧的第2绳头夹板部17B置于比轿厢侧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高的位置,所以可以容易地从轿厢上对升降路径壁侧的第2绳头夹板部17B进行保养维护。
而且,在该结构中,由于绳索端部的上方配置有负载传感器16,所以可以使绳头夹板17的面积变小,能够将绳头组合自身配置于轿厢和升降路径壁之间的狭小空间,使升降路径的内部空间小形化。
接下来,对图12表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也具有作为卡定主绳索18的第1绳索组18A的部分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卡定第2绳索组18B的部分的第2绳头夹板部17B。该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是不同的个体,以第1绳头夹板部17A位于比第2绳头夹板部17B低的位置的方式构成。该实施方式中,将上部板21、和互相为不同个体而且上下配置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通过一根杆32和与其螺合的双螺母33连结。
即,第1绳头夹板部17A的后边缘部(图12(b)的右侧部分)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的前边缘部(图12(b)的左侧部分)从上方看重合。作为连结构件的一个杆32将分别设置于上部板21、和第1绳头夹板部17A与第2绳头夹板部17B的重合部分的孔贯通地设置。
在这里,连结杆32为一根,分别卡定3根绳索端部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为了取得主绳索18所施加的负载的平衡,如图12(a)(c)所示,在左右方向错开。而且,设置于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重合部分的、被杆32贯通的孔形成于与这些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共通的平面方向的中心位置。
另外,上部板21和负载传感器16的中心部和基座板15上也开有杆32通过的孔。一根杆32将设置于上部板21、负载传感器16和基座板15、第2绳头夹板部17B和第1绳头夹板部17A的孔顺次贯通。该1根杆32的两端部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附近的中间部分别形成有螺纹部,这些螺纹部上分别螺合有双螺母33。这些双螺母33相对于上部板21卡合于其上表面,并相对于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卡合于它们的下表面。因此,上部板21和第1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通过多个双螺母33相互连结,上述多个双螺母33分别与形成于杆32的各螺纹部螺合。
在这种情况下,轿厢的装载负载传递到主绳索18,传递到与其第1绳索组18A以及第2绳索组18B对应的绳头夹板部17A和第2绳头夹板部17B,经由1根杆32传递到上部板21。而且,该上部板21对通过加强筋24并经由托架12固定支持于升降路径11侧的基座板15上的负载传感器16加压,从而检测出轿厢的装载负载。
另外,升降路径壁侧的第2绳头夹板部17B置于比轿厢侧的第1绳头夹板部17A高的位置,所以可以容易地从轿厢上对升降路径壁侧的第2绳头夹板部17B进行保养维护。另外,装配时的绳索调节也容易。
而且,在该种结构中,绳索端部的上方配置负载传感器16,所以可以使绳头夹板17的面积变小,可能将绳头组合自身配置于轿厢和升降路径壁之间的狭小空间,使升降路径的内部空间小形化。
Claims (8)
1.一种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通过测量作用于主绳索端部的负载来检测轿厢所装载的负载,上述主绳索将电梯的轿厢悬吊于升降路径中,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座板,设置于具有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的托架的该另一端侧,并在上表面具有负载传感器,上述一端侧固定于上述升降路径内上部的构造材,上述另一端侧在上述升降路径内延伸;
绳头夹板,在该基座板的下方与其相对置地配置,开有供构成上述主绳索的多个绳索的端部贯通的多个孔,在贯通了该孔的状态下卡定上述各绳索的端部;以及
上部板,设置于上述基座板上的负载传感器的上表面,经由连结构件与上述绳头夹板连结,将作用于该绳头夹板的上述主绳索的负载施加于负载传感器上。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座板经由加强筋而一体地安装于上述托架的另一端侧,该加强筋位于贯通了上述绳头夹板的多个绳索端部的侧方。
3.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绳索配置于上述升降路径的内壁和上述轿厢的从上方投影的形状的侧面之间,并且,由第1绳索组和第2绳索组构成,上述第1绳索组由位于上述轿厢的侧面附近的多个绳索构成,上述第2绳索组由位于上述升降路径的内壁附近的多个绳索构成,
绳头夹板由卡定上述第1绳索组的第1绳头夹板部和卡定上述第2绳索组的第2绳头夹板部构成,上述第1绳头夹板部位于比上述第2绳头夹板部低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绳头夹板部和上述第2绳头夹板部互相分离,它们分别经由连结构件连结于上述上部板。
5.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构件与上述上部板和绳头夹板一起构成框体。
6.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连结构件由至少一端切出螺纹部的杆、和与该杆的螺纹部螺合的螺母构成,上述杆将分别设置于绳头夹板和上部板的孔分别贯通,通过上述螺纹部与螺母的螺合,上述连结构件能够调节绳头夹板与上部板之间的间隔地将它们连结。
7.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绳头夹板部和上述第2绳头夹板部从上方观察有重合的部分,作为连结构件的杆设置为将分别设置于上部板、和上述第1绳头夹板部及第2绳头夹板部的重合部分的孔贯通,
上述上部板和上述第1及第2绳头夹板部通过多个螺母相互连结,上述多个螺母与上述杆上形成的螺纹部螺合,分别卡合于上述上部板和上述第1及第2绳头夹板部。
8.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上述第1及第2绳头夹板部的使杆贯通的孔,形成于与该第1及第2绳头夹板部共通的平面方向的中心位置,
在上述上部板、上述基座板和负载传感器上也开有供上述杆通过的孔,
上述上部板、和上述第1及第2绳头夹板部,将上述负载传感器和基座板夹于其间,并通过分别贯通上述孔的1根杆和与该杆上形成的螺纹部螺合的螺母连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42455A JP2010285277A (ja) | 2009-06-15 | 2009-06-15 | エレベータの積載荷重検出装置 |
JP142455/2009 | 2009-06-1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20875A true CN101920875A (zh) | 2010-12-22 |
Family
ID=43336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131288A Pending CN101920875A (zh) | 2009-06-15 | 2010-06-12 | 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0285277A (zh) |
CN (1) | CN101920875A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2872A (zh) * | 2011-10-25 | 2013-05-01 |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绳头挂板装置 |
CN103072869A (zh) * | 2011-10-25 | 2013-05-01 |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安装用绳头挂板组件 |
CN103318728A (zh) * | 2013-06-27 | 2013-09-25 | 南通通洋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新型电梯绳头组件 |
CN104210916A (zh) * | 2013-06-03 | 2014-12-1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的负载检测方法和负载检测装置 |
CN104849632A (zh) * | 2015-05-15 | 2015-08-19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便于移动检测绝缘梯负荷的装置 |
CN106458518A (zh) * | 2014-04-02 | 2017-02-22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可移除式轿厢操作面板 |
US10618772B2 (en) | 2017-06-20 | 2020-04-14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termination assembly that provides an indication of elevator car load |
CN112125082A (zh) * | 2020-08-17 | 2020-12-25 | 湖州慧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应变感应的电梯称重测量方法 |
CN113165837A (zh) * | 2018-12-06 | 2021-07-2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张力测定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29338A (zh) * | 2015-10-30 | 2017-05-10 | 天津优安达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 无机房轿厢绳头连接板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8176A (ja) * | 1988-06-24 | 1990-01-1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ーの荷重検出装置 |
JPH04260589A (ja) * | 1991-02-18 | 1992-09-16 |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 エレベータつり合おもり装置 |
US5421433A (en) * | 1991-11-15 | 1995-06-06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load-weighing at car hitch |
CN1247833A (zh) * | 1998-09-14 | 2000-03-22 | 株式会社东芝 | 具有钢索端部固定于导轨上的钢索悬挂装置的牵引型电梯 |
US6123176A (en) * | 1996-05-28 | 2000-09-26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Rope tension monitoring assembly and method |
CN2400417Y (zh) * | 1999-12-16 | 2000-10-11 | 北京市金洋电梯有限公司 | 电梯绳头板一体化承重传感器 |
CN1420837A (zh) * | 2000-11-08 | 2003-05-2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吊舱载重检测装置 |
JP2005170654A (ja) * | 2003-12-15 | 2005-06-30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装置 |
CN2851206Y (zh) * | 2005-06-20 | 2006-12-27 | 秦皇岛开发区前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载荷称重装置 |
JP2007308261A (ja) * | 2006-05-18 | 2007-11-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荷重検出装置 |
CN101229891A (zh) * | 2007-01-22 | 2008-07-30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的承载负重检测装置 |
JP2008290828A (ja) * | 2007-05-23 | 2008-12-04 | Hitachi Ltd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02950B2 (ja) * | 1989-09-13 | 1995-11-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昇降機用ロープ引き止め装置 |
JPH06255933A (ja) * | 1993-03-03 | 1994-09-13 | Otis Elevator Co | エレベーターの過荷重検出装置 |
-
2009
- 2009-06-15 JP JP2009142455A patent/JP2010285277A/ja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06-12 CN CN2010102131288A patent/CN10192087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8176A (ja) * | 1988-06-24 | 1990-01-1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ーの荷重検出装置 |
JPH04260589A (ja) * | 1991-02-18 | 1992-09-16 |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 エレベータつり合おもり装置 |
US5421433A (en) * | 1991-11-15 | 1995-06-06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load-weighing at car hitch |
US6123176A (en) * | 1996-05-28 | 2000-09-26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Rope tension monitoring assembly and method |
CN1247833A (zh) * | 1998-09-14 | 2000-03-22 | 株式会社东芝 | 具有钢索端部固定于导轨上的钢索悬挂装置的牵引型电梯 |
CN2400417Y (zh) * | 1999-12-16 | 2000-10-11 | 北京市金洋电梯有限公司 | 电梯绳头板一体化承重传感器 |
CN1420837A (zh) * | 2000-11-08 | 2003-05-2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吊舱载重检测装置 |
JP2005170654A (ja) * | 2003-12-15 | 2005-06-30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装置 |
CN2851206Y (zh) * | 2005-06-20 | 2006-12-27 | 秦皇岛开发区前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载荷称重装置 |
JP2007308261A (ja) * | 2006-05-18 | 2007-11-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荷重検出装置 |
CN101229891A (zh) * | 2007-01-22 | 2008-07-30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的承载负重检测装置 |
JP2008290828A (ja) * | 2007-05-23 | 2008-12-04 | Hitachi Ltd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2872A (zh) * | 2011-10-25 | 2013-05-01 |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绳头挂板装置 |
CN103072869A (zh) * | 2011-10-25 | 2013-05-01 |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安装用绳头挂板组件 |
CN104210916A (zh) * | 2013-06-03 | 2014-12-1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的负载检测方法和负载检测装置 |
CN103318728A (zh) * | 2013-06-27 | 2013-09-25 | 南通通洋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新型电梯绳头组件 |
CN106458518A (zh) * | 2014-04-02 | 2017-02-22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可移除式轿厢操作面板 |
CN104849632A (zh) * | 2015-05-15 | 2015-08-19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便于移动检测绝缘梯负荷的装置 |
CN104849632B (zh) * | 2015-05-15 | 2017-10-31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便于移动检测绝缘梯负荷的装置 |
US10618772B2 (en) | 2017-06-20 | 2020-04-14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termination assembly that provides an indication of elevator car load |
CN113165837A (zh) * | 2018-12-06 | 2021-07-2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张力测定装置 |
CN113165837B (zh) * | 2018-12-06 | 2022-07-2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张力测定装置 |
CN112125082A (zh) * | 2020-08-17 | 2020-12-25 | 湖州慧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应变感应的电梯称重测量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0285277A (ja) | 2010-1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20875A (zh) | 电梯的装载负载检测装置 | |
US8162110B2 (en) | Rope tension equalizer and load monitor | |
CN103964320B (zh) | 起伏部件和起重机 | |
SK286344B6 (en) | Load-carrying means for cable-operated elevators with an integrated load measurement device | |
CN101666739B (zh) | 结合强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
CN101001803A (zh) | 提升组件 | |
CN205656019U (zh) | 一种结构框架试验竖向加载装置 | |
CN1882495B (zh) | 用于安装电梯转向滑轮的方法、电梯和快速联接器的应用 | |
US20070295883A1 (en) | Vehicle wind tunnel balance | |
CN108025891B (zh) | 电梯装置 | |
CN101229891B (zh) | 电梯的承载负重检测装置 | |
CN100366519C (zh) | 电梯载荷测量装置及电梯系统 | |
CN105060125B (zh) | 高塔架缆机结构及其拆除方法 | |
CN110023225A (zh) | 电梯的秤装置 | |
CN203249777U (zh) | 一种汽车启驻试验坡道 | |
CN205906872U (zh) | 一种具有双减震结构的绳头固定装置 | |
JP2009012942A (ja) | フォークリフト用秤 | |
US5046584A (en) | Elevator occupant load weighing sensor mounting assembly | |
CN109775496A (zh) | 无载检测电梯轿厢超载开关状态的装置 | |
JP2016102015A (ja) | エレベータの調速機システム | |
JP2016056012A (ja) | エレベータの昇降体の重量測定方法及び重量測定装置 | |
KR100992936B1 (ko) | 과적 및 과속측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과적 및 과속단속시스템 | |
KR100923174B1 (ko) | 하중 측정장치를 구비한 엘리베이터 | |
CN209468012U (zh) | 一种无对重导轨的电梯对重系统 | |
CN211061191U (zh) | 一种可调节重量的车辆配重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