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1091A - 用于接收多个卡的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接收多个卡的卡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1091A
CN101911091A CN2008801232437A CN200880123243A CN101911091A CN 101911091 A CN101911091 A CN 101911091A CN 2008801232437 A CN2008801232437 A CN 2008801232437A CN 200880123243 A CN200880123243 A CN 200880123243A CN 101911091 A CN101911091 A CN 101911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positioning element
terminal
outer cover
electronic ca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32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本保吉
冨田光弘
松川纯
名井汤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911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10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5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locking the inserted card
    • G06K13/0862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locking the inserted card the locking arrangement being of the rotate-slide and lock type, such as, e.g. common in mobile pho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3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ed with pivoting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after inser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卡连接器,其用于收容分别具有多个接触焊盘的第一和第二电子卡。第二卡比第一卡更宽。该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内安装有多个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用于在卡被插入连接器内时接合电子卡的各个接触焊盘。盖部件被枢轴安装在壳体上,以允许所述盖部件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打开位置,第一电子卡和第二电子卡中的一个能够插入,以及在所述闭合位置,插入所述盖部件内的电子卡被可操作地布置在所述卡连接器内。所述盖部件具有第一组定位部件和第二组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被设置用于将电子卡排他地定位并固定在适于所述电子卡的理想位置上,其中第一组中的一些定位部件还用作第二组定位部件的定位部件。

Description

用于接收多个卡的卡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一种卡连接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接收多尺寸卡的任何一种卡的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电子装置例如个人电脑、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数码相机、摄像机、音乐播放器、游戏机、车辆导航装置等设有卡连接器,因为这种电子装置使用不同类型的记忆卡,例如SIM(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
Figure BPA00001172008700011
(多媒体卡)、
Figure BPA00001172008700012
(安全数字)卡、微型
Figure BPA00001172008700013
卡、记忆棒、智能媒体卡等。
在近几年,电子装置的类型已经多样化,记忆卡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提出了一种卡连接器(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32976),其内可安装不只一种,而是两种不同的记忆卡。
图29是示出了常规的卡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其中附图标记811表示卡连接器的壳体,附图标记861表示固定部件,其固定第一卡901和第二卡902并枢轴连接到壳体811。第一卡901和第二卡902不仅大小不同,而且第一切除部911和第二切除部912的位置以及第一连接焊盘951和第二连接焊盘952的数目和排列也不同。
因此,在固定部件861内分别形成用于收容第一卡901的第一收容部871和用于收容第二卡902的第二收容部872。此外,固定部件861设有用于允许第一卡901和第二卡902插入的插入导向件862,枢轴连接到壳体811的枢转轴863以及用于促成固定部件861的枢轴运动的枢轴运动致动臂864。
此外,壳体811设有形成在其底部812上的多个第一窗口部821和多个第二窗口部822。此外,与第一卡901的每一个第一连接焊盘951接触的第一端子851被收容在每一个第一窗口部821内,与第二卡902的每一个第二连接焊盘952接触的第二端子852被收容在每一个第二窗口部822内。壳体811还设有支承部813、用于固定枢轴运动致动臂864的臂固定部814以及收容凹部815,枢转轴863被枢轴支撑在支承部813上。
因此,具有不同尺寸的第一卡901和第二卡902可以同时安装,好像它们被叠加在另一个上。
然而,在上述常规的卡连接器中,由于具有不同尺寸、形状等的第一卡901和第二卡902相互叠加安装,壳体811和固定部件861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必须变得更大,这反过来又增加了连接器的整体尺寸,并使得难以将连接器连接到小尺寸的电子装置上。但是,在电子装置使用的平常阶段,不需要同时安装两个卡,而是需要能够选择性地安装多种类型的卡中的任何一种,这些类型的卡具有不同的尺寸、形状、连接焊盘排列等等。
此外,尽管还需要一种功能来避免卡被安装在为另一不同类型的卡设置的位置上,即,避免错误安装的功能,但是在上述常规的卡连接器中,使用者可能将小尺寸的第一卡901安装到应该安装大尺寸的第二卡902的位置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常规的卡连接器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一种卡连接器,其允许用于盖部件的定位部件辨别一种类型的卡,从而卡连接器的尺寸小,具有微小的厚度尺寸,并且能够确定地辨别多种类型的卡,同时无一例外地避免卡在错误的位置上或以错误的姿势安装,并确保多种类型的卡中的每一个被排他地安装在位置上。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卡连接器包括壳体、多种类型的连接端子和盖部件。所述壳体具有多个端子部件和腔部,所述多个端子部件在其表面上沿一边缘(end edge)排列,所述腔部收容具有不同宽度的多种类型的卡。所述连接端子被连接到所述壳体,并能够接触各自类型的卡的端子部件。所述盖部件被设置为其一端被枢轴连接到所述壳体,并覆盖壳体和收容在壳体内的各个卡的至少一部分的上部。其中,所述盖部件设有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被设置为将每个卡排他地定位并保持在适于各种类型的卡的给定位置上,所述卡适于在盖部件处于其打开位置时通过盖部件定位和固定,以及当所述盖部件从其打开位置移动到其闭合位置时,所述卡被收容在所述腔部内。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中,每种类型的卡的给定位置这样设定,使得适于具有最小宽度的卡的给定位置最靠近所述盖部件的一端,适于具有更大宽度的卡的给定位置更靠近所述盖部件的另一端。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中,所述定位部件包括侧面定位部件,所述侧面定位部件对应于各种类型的卡的每个宽度设置,以在其宽度方向上进行各个卡的定位。
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中,所述侧面定位部件分别这样设置,使得每个侧面定位部件包括与一个卡的侧面部相接合的一部分和与所述一个卡的一个表面相接合的另一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中,所述侧面定位部件还这样设置,使得每个侧面定位部件包括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被设置为形成一对,并布置在与一个卡的左右相对两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同时使得与第n种类型的卡相对应的左侧和右侧上的定位部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第n-1种类型的卡的宽度,并小于第n+1种类型的卡的宽度,其中n表示自然数。
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中,与第n种类型的卡相对应的具有定位部件的侧面定位部件与第n+1种类型的卡的前端面相接触,由此进行所述第n+1种类型的卡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
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中,具有各对定位部件的所述侧面定位部件还这样设置,使得在与卡的左侧或右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布置的各对定位部件的各个部件沿在所述盖部件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直线排列。
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中,所述定位部件还包括前端定位部件,所述前端定位部件被设置为与第一种类型的卡的前端面相接触,由此进行所述第一类型的卡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
根据本发明,卡连接器通过使用在盖部件内设置的定位部件来辨别一种类型的卡。因此,卡连接器的尺寸小,具有微小的厚度尺寸,并能够确定地辨别多种类型的卡以识别每一种卡。而且,卡连接器能够确定地防止卡安装在错误的位置上或以错误的姿势来安装,从而确保多种类型的卡中每一个卡能够排他地安装在位置上。
在阅读下面结合附图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以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的透视图,外罩处于其打开位置;
图2是图1中的卡连接器的第二透视图;
图3A是图1中的卡连接器的侧视图,其中外罩处于其打开位置;
图3B是与图3A相似的侧视图,但是其中外罩处于其闭合位置;
图4是图1中的卡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外罩处于其闭合位置;
图5是图1中的卡连接器的底部透视图,其中外罩处于其闭合位置;
图6是图1中的卡连接器的爆炸透视图;
图7A是用于图1中的卡连接器的第一卡的第一表面的顶视图;
图7B是图7A中的卡的底视图;
图8A是用于图1中的卡连接器的第二卡的第一表面的顶视图;
图8B是图8A中的卡的底视图;
图9是与图1相似的透视图,但是第一卡插入卡连接器的外罩内;
图10是图1中的卡连接器的顶视图,其中外罩处于其闭合位置,并且第一卡插入其内;
图11是图10中的卡连接器的侧视图,具有基本上沿图10中的线Z-Z的部分横截面;
图12是与图9相似的透视图,但是第二卡插入卡连接器的外罩内;
图13是与图10相似的顶视图,但是第二卡插入其内;
图14是与图11相似的侧视图,但是具有基本上沿图13中的线Y-Y的部分横截面;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的透视图,外罩处于打开位置;
图16是图15中的卡连接器的第二透视图;
图17是图15中的卡连接器的第三透视图,但是外罩处于其闭合位置;
图18是图15中的卡连接器的第四透视图,但是盖被移除;
图19是与图15相似的透视图,但是第一卡插入卡连接器的外罩内;
图20是与图15相似的透视图,但是第二卡插入卡连接器的外罩内;
图21是与图15相似的透视图,但是第三卡插入卡连接器的外罩内;
图22是与图15相似的透视图,但是第四卡插入卡连接器的外罩内;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的外罩的部分的概略透视图;
图24是图23中的外罩的侧视图;
图25是与图23相似的透视图,但是第一卡插入外罩内;
图26是与图23相似的透视图,但是第二卡插入外罩内;
图27是与图23相似的透视图,但是第三卡插入外罩内;
图28是与图23相似的透视图,但是第四卡插入外罩内;以及
图29是现有技术的卡连接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通常用标记1表示的卡连接器被设置成连接到电子设备(未示出)。多种类型的卡可排他地安装在卡连接器内,并因此各个卡通过卡连接器1被排他地安装在电子设备上。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预定类型的卡(换言之,作为第一种类型卡的第一卡101a,作为第二种类型卡的第二卡101b)中任何一个可通过卡连接器1在任何时间被安装在电子设备上。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例如个人电脑、移动电话、PDA、数码相机、摄像机、音乐播放器、游戏机、车辆导航装置等等,还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装置。
第一卡101a和第二卡101b可以是IC卡,例如SIM卡、MMC卡、SD卡、微型SD卡、记忆棒、SM卡、TF(trans flash)卡,还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卡。但是,在作为典型示例描述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101a是微型SD卡(micro
Figure BPA00001172008700051
card),第二卡101b是微型记忆棒(memory stick
Figure BPA00001172008700052
)。第二卡101b的宽度大于第一卡101a的宽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解释卡连接器1的各个部件的结构和运动的表示方向的词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卡连接器1及其各个部件或元件位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表述是适当的。但是,如果卡连接器1及其部件的位置改变,这些表述也随着卡连接器1等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卡连接器1包括壳体11和外罩61,壳体11由例如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一体地形成,其同时仅容纳第一卡101a和第二卡101b中的任何一个,外罩61通过冲压并弯曲由例如金属板等导电材料制成的板状材料形成,并用作枢轴连接到壳体11的盖部件。如果需要的话,外罩可以选择地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可被镀上镀层。外罩61是用作EMI屏蔽的部件,并覆盖壳体11的上部区域。图1到图3A示出了外罩61被布置在其打开位置的状态,其中卡可被插入外罩61内或从其上移除。如图3B到图5所示,当外罩61位于其闭合位置时,卡连接器1具有大致平坦的矩形六面体形状或矩形厚板形状。
如图5中最佳所示,壳体11包括底壁部12、左壁部13L和右壁部13R,底壁部12具有一形状,其前边缘侧即前侧(图5中右侧)被切除成大致“U”形,左壁部13L和右壁部13R沿着底壁部12的两边缘在其相对两侧上延伸,并作为侧壁部,分别从底壁部12伸出。底壁部12上形成有矩形的第一端子收容凹部16a和第二端子收容凹部16b。多个第一端子51a被布置成各个端子51a在第一端子收容凹部16a内相互平行延伸,多个第二端子51b被布置成各个端子51b在第二端子收容凹部16b内相互平行延伸。第一端子51a和第二端子51b在大致平行于壳体11的纵轴方向延伸。第一端子收容凹部16a形成在后侧(图5中左侧)上,第二端子收容凹部16b形成在第一端子收容凹部16a的前侧(图5中右侧)上。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端子收容凹部16a和第二端子收容凹部16b被形成为通孔,该通孔延伸穿过底壁部12,但是其不必是通孔,也可以是具有底壁的凹部。
用作第一卡101a的连接端子的每一个第一端子51a,由具有适当弹性的导电薄片材料例如金属板形成。每个端子51a被形成悬臂状,并具有末端部54a,该末端部54a被连接到壳体11的第一端子连接部14a,该第一端子连接部14a设置在底壁部12的第一端子收容凹部16a的最后侧(图5中左侧)上。更具体地,每个第一端子51a的末端部54a被安装在第一端子连接部14a的表面上形成的每个第一端子连接槽15a(图1、2)内。每个第一端子51a的最前端部分是接触部53a,该接触部53a在第一端子收容凹部16a内沿着向上的方向倾斜导向时朝向前侧(图5中右侧)延伸,由此在底壁部12的上表面上方伸入卡收容孔内。每个接触部53a弹性接触其各自的接触焊盘151a,并电连接到接触焊盘151a。该接触焊盘151a设置在第一卡101a的第一表面118a(如下所述)上。此外,焊接尾部52a(图5)从每个第一端子51a的末端部54a沿接触部53a的相对方向延伸,其朝向更后面的方向从第一端子连接部14a的后侧边缘伸出,并被设置成电连接到电子设备的电路部件或电路板等上形成的接触焊盘或其它部分上。
用作第二卡101b的连接端子的每一个第二端子51b同样由具有适当弹性的导电薄片材料例如金属板形成。每个端子51b被形成悬臂状,并具有末端部54b(图6),该末端部54b被连接到设置在第二端子收容凹部16b的前侧(图5中右侧)上的底壁部12的第二连接部14b。更具体地,每个第二端子51b的末端部54b被安装在第二端子连接部14b的表面上形成的第二端子连接槽15b(图1、2内)。此外,每个第二端子51b的末端部分是接触部53b(图1和5),该接触部53b在沿着向上的方向倾斜导向时在第二端子收容凹部16b内朝向后侧延伸,由此在底壁部12的上表面上方伸入卡收容孔内。接触部53b弹性接触其各自的接触焊盘151b以电连接到接触焊盘151b,该接触焊盘151b设置在第二卡101b的第一表面118b(如下所述)上。此外,焊接尾部52b(图1)从每个第二端子51b的末端部54b沿与接触部53b的延伸方向相对的方向延伸,并朝向向前的方向(图5中右侧)从第二端子连接部14b的前侧边缘伸出,以能够通过焊接等方法电连接到电子装置的电路部件或电路板上形成的接触焊盘或其它部分上。
此外,用作辅助金属安装托架的左前钉部56L和左后钉部57L被连接到左壁部13L的前端和后端,左壁部13L沿着底壁部12左侧上的侧边缘在前后方向(图5中左右方向)上延伸。同样地,用作辅助金属安装托架的右前钉部56R和右后钉部57R被连接到右壁部13R的前端和后端,右壁部13R沿着底壁部12右侧上的侧边缘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左前钉部56L和左后钉部57L,以及右前钉部56R和右后钉部57R例如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到电路部件或电路板等上形成的连接部,以将卡连接器1固定到电子装置的电路板。
此外,第一左接合凸起部21La形成在左壁部13L的内侧上,并被设置成接合下面所述的侧面部117a,该侧面部117a位于第一卡101a的左侧上靠近其前端处。第一右接合凸起部21Ra形成在右壁部13R的内侧上,并被设置成接合下面所述的侧面部117a,该侧面部117a位于第一卡101a的右侧上靠近其前端处。第一卡收容腔部或插槽22a是由底壁部12、第一端子连接部14a、第一左接合凸起部21La和第一右接合凸起部21Ra形成的中空腔室部分。此外,在第一卡收容腔部22a的前侧上,第二卡收容腔部22b是由底壁部12、第一左接合凸起部21La和第一右接合凸起部21Ra的前边缘、左壁部13L和右壁部13R形成的中空腔室。第二卡收容腔部22b的前侧上的端面被形成为敞开的端面。同样地,第一卡收容腔部22a和第二卡收容腔部22b的上表面也被形成为敞开的表面。
第一卡收容腔部22a的横向尺寸小于第一卡101a在其后端附近的横向尺寸,以及第二卡101b的横向尺寸,并被设置在一给定位置上在其内排他地收容第一卡101a在其前端附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第二卡收容腔部22b的横向尺寸大于第一卡收容腔部22a的横向尺寸,并被设置在一给定位置上适于在其内收容第一卡101a和第二卡101b的任一个。
一对间隔开的外罩接合部19形成在左壁部13L和右壁部13R的每一个外表面上,用于将外罩61保持在其闭合位置上。当从侧壁一侧(图3a)看去时,每一个外罩接合部19形成大致“L”形。通过将外罩61旋转到其闭合位置,外罩61的外罩接合件69通过外罩接合部19的垂直部分进入外罩接合部19,一旦将外罩61滑动到其闭合位置,外罩61的外罩接合件69就接合外罩接合部19的水平部分。在图示的例子中,两个外罩接合部19形成在右侧和左侧的每一侧上,但是还可使用不同数目的外罩接合部19。例如,一个外罩接合部19可形成在右侧和左侧的每一侧上,在每一侧上布置仅仅一个外罩接合部件。
此外,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接合凹槽18形成在左壁部13L和右壁部13R的外表面上的后端部附近。外罩61的枢转轴68被收容在轴接合凹槽18内,以允许外罩61的转动和滑动运动。
参见图1,外罩61包括顶板部62、作为侧面部的左侧面部63L和右侧面部63R,顶板部62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左侧面部63L和右侧面部63R沿顶板部62的两侧上的侧边缘在其前后方向上向下延伸。左侧面部63L和右侧面部63R被设为与顶板部62一体地由金属板等形成的部件,并通过相对于顶板部62以近似直角向下弯曲板材料形成。枢转轴68形成在左侧面部63L和右侧面部63R的后侧(图1和2中的下侧)的端部上。这些枢转轴68分别在靠近左侧面部63L和右侧面部63R的后侧的位置上从左侧面部63L和右侧面部63R的内侧面向内突出,并插入壳体11的轴接合凹槽18内,以在其内转动和滑动。因此,外罩61能够相对于壳体11转动,并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
用作末端定位部件的末端定位突起64,以及用作侧面定位部件的一对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和一对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一体地形成为顶板部62的内表面上的定位部件,该内表面在外罩61处于其闭合位置上时面对壳体的下表面。在图示的例子中,末端定位突起64、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和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通过对金属外罩进行冲压成型来提升并弯曲顶板部62的几个部分而形成,从而它们以直角(沿图3B中的向下方向)从顶板部62突出。
末端定位突起64沿顶板部62的边缘在其后侧或边缘上形成,并接触下面描述的第一卡101a的前端面116a,从而实现由外罩61所支撑的第一卡101a沿前后方向的定位。
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分别接合第一卡101a前端附近的左、右侧面部117a,从而实现由外罩61所支撑的第一卡101a沿前后方向即横向方向的定位。这样,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之间的距离近似等于第一卡101a前端附近左侧和右侧的侧面部117a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突起65a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稍微大于第一卡101a在其前端附近的一部分的宽度,并被设计为窄于第二卡101b的宽度。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的末端部被弯曲成近似平行于顶板部62,并接合第一卡101a的第一表面118a。
通过这种结构,当外罩61从其打开位置移动到其闭合位置时,第一卡101a被保持在第一卡101a通过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支撑在外罩61上的状态下。当第二卡101b被安装时,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的前端66能够接触下面描述的第二卡101b的前端面116b,并进行由外罩61所支撑的第一卡101a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
此外,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形成在顶板部62上位于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的前方,并被设置成用于接合下面描述的第二卡101b的左、右侧面部117b,以进行第二卡101b在前后方向即横向方向上的定位。这样,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之间的距离近似等于第二卡101b前端附近左侧和右侧上的侧面部117b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突起65b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稍微大于第二卡101b的宽度,并被设计为宽于第一卡101b的宽度。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的末端部被弯曲成近似平行于顶板部62,以接合第二卡101b的第一表面118b。
通过这种结构,当外罩61从其打开位置移动到其闭合位置时,第二卡101b被保持在第二卡101b通过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支撑在外罩61上的状态下。
附带地,顶板部62设有作为推进部件在其内形成的弹簧臂67。弹簧臂67是悬臂状部件,其通过对金属外罩进行冲压成型来提升并弯曲顶板部62的一部分而形成,该悬臂状部件的自由端从顶板部62突出,从而能够接触由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支撑的第二卡101b的第二表面119b,因此将第二卡101b压靠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的末端部,以便稳固地支撑第二卡101b。同样,弹簧臂67也被设置成接触由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支撑的第一卡101a的左侧上的侧面部117a。因此,由于第一卡101a也沿横向方向布置在邻近顶板部62的后端的一部分上,第一卡101a被稳固地支撑在其内。
此外,顶板部62形成有卡接合部71,用于接合下面描述的第一卡101a和第二卡101b的凹部112a和112b。卡接合部71形成在顶板部62上,从而沿直角方向从顶板部62突出。在卡接合部71上,接合突出部72从内侧面突出,并被设计成进入凹部112a和112b。在图示的例子中,卡接合部71和右侧上的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形成在同一位置上,但是右侧上的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和卡接合部71可以形成在相互间隔的位置上。
左侧面部63L和右侧面部63R在下侧(图3B中下侧)的末端边缘上(即顶板部62的相对两侧上)形成有外罩接合件69。该外罩接合件69是一体形成的舌状部件,从而从左侧面部63L和右侧面部63R上伸出。该外罩接合件69通过相对于左侧面部63L和右侧面部63R以近似直角弯曲而形成,并沿近似平行于顶板部62的向内方向伸出。当外罩61被转动到覆盖壳体11的上方区域时,外罩接合件69首先从上方进入在左壁部13L和右壁部13R的外侧面上形成的外罩接合部19的垂直部分,并进而在外罩61朝着前侧滑动时,外罩接合件69接合外罩接合部19的水平部分,从而防止外罩61打开。
如上所述,第一卡101a是微型SD卡,具有近似矩形的板状形状(如图7A和7B所示),其尺寸是长度(图7A和图7B中从上到下)为15.0mm,宽度(图7A和图7B中从右到左)为11.0mm,厚度(垂直于图7A和图7B中视图的纸张的尺寸)是0.7mm。而且,在邻近第一表面118a的前端的位置上,多个接触焊盘151a沿一端边缘(即,前端面116a的一侧上的末端边缘)设置成一排。
凹部112a形成在第一卡101a的其中一个侧壁(图7A中的右壁)上,并且前侧切除部115a形成在侧壁的前端附近。前侧切除部115a以这种方式形成,前壁和上述一个侧壁之间的角部在预定区域上被移除,以显示出近似梯形的剖面图。这样,一狭窄部形成在第一卡101a靠近其前端的一部分上,第一卡101a前端附近的宽度小于其后端附近的宽度,该狭窄部的宽度是9.7mm。第一卡101a的狭窄部的左右侧面被称为其侧面部117a。
第二卡101b是微型记忆棒,具有近似矩形的板状形状(如图8A和8B所示),其尺寸是长度(图8A和图8B中从上到下)为15.0mm,宽度(图8A和图8B中从右到左)为12.5mm,厚度(垂直于图8A和图8B中视图的纸张的尺寸)是1.2mm。而且,在邻近第一表面118b的前端的位置上,多个接触焊盘151b沿一端边缘(即,前端面116b的一侧上的末端边缘)设置成一排。而且,凹部112b形成在第二卡101b的左、右侧壁上。
第二卡101b的接触焊盘151b的数目和间距等不同于第一卡101a的接触焊盘151a的数目和间距等。因此,与第二卡101b的接触焊盘151b相对应的卡连接器1的第二端子51b的数目和间距等不同于与第一卡101a的接触焊盘151a相对应的卡连接器1的第一端子51a的数目和间距等。附图标记117b表示上面所述的侧面部。
外罩61被带入到图9中所示的打开位置。这样,理想地,外罩61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使得相对于壳体11的打开角度为90°或大于90°,从而第一卡101a能够容易地安装在其内。
随后,电子装置的使用者等通过使用其手指等将第一卡101a插入外罩61内。第一卡101a的姿势(attitude)这样设置,使得其上设置有接触焊盘151a的第一表面118a面向前,第二表面119a面向顶板部62,前端面116a面向下,以及左、右侧面部117a分别面向左侧面部63L和右侧面部63R。其后,第一卡101a从外罩61(在图9中看去)的顶部移动到底部,同时带动第二表面119a滑动接触顶板部62。
移动第一卡101a,使得整个第一卡101a穿过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之间,邻近第一卡101a端部的狭窄部进入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之间形成的空间。由于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卡101a的宽度,第一卡101a能够平稳地穿过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之间。通过带动第一卡101a的第二表面119a与顶板部62滑动接触,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的末端部和第一卡101a的第一表面118a相互接合。
其后,当第一卡101a的前端面116a接触末端定位突起64,第一卡101a停止移动,并通过外罩61布置和支撑。由于卡接合部71的接合突出部72进入并接合第一卡101a的凹部112a,第一卡101a被固定在外罩61内,即使外力例如震动施加到卡连接器1或第一卡101a上,第一卡101a也不会移位。
使用者等随后使用其手指等绕枢转轴68向下转动外罩61,从而外罩61被带到其闭合位置。因此,由外罩61支撑的第一卡101a被收容在壳体11的第一卡收容腔部22a和第二卡收容腔部22b内。在转动中,外罩接合件69从上方进入在壳体11的左壁部13L和右壁部13R的外侧面上形成的外罩接合部或凹槽19的垂直部分。然后使用者朝着前侧滑动外罩61,外罩接合件69接合外罩接合部19的水平部分,从而防止外罩61打开(图10和图11)。
在该位置上,第一卡101a的靠近其前端的狭窄部被收容在壳体11的第一卡收容腔部22a内,比狭窄部更靠近后端的部分被收容在第二卡收容腔部22b内。每一个接触焊盘151a接触相应的第一端子51a的接触部53a,以将每个第一端子51a电连接到其各个接触焊盘上,并通过焊接尾部52a最终电连接到在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上形成的配对端子部件上。每个第一端子51a通过接合每个接触焊盘151a的顶部而弹性变形,以在接触部53a和接触焊盘151a之间产生弹力。
当第一卡101a被外罩61支撑时,第一卡101a的前端面116a接触末端定位突起64,其左、右侧面部117a分别接合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第一卡101a的凹部112a被卡接合部71接合,从而第一卡101a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精确地定位。当外罩61被带到其闭合位置时,第一卡101a被精确地布置在壳体11的腔部内,每个接触焊盘151a精确地面对并接触相应的第一端子51a。如所述,通过进行将第一卡101a安装在外罩61内的简单操作,以及通过绕枢轴68转动然后滑动外罩61,电子装置的使用者能够将第一卡101a精确地安装在外罩61内。
同第一卡101a的情形类似,当安装第二卡101b时,外罩61被带到图12中所示的打开位置。这样,理想地,外罩61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使得相对于壳体11的打开角度为90°或大于90°,从而第二卡101b能够容易地插入其内。
电子装置的使用者通过使用其手指等将第二卡101b插入外罩61内。第二卡101b的姿势这样设置,使得其上形成有接触焊盘151b的第一表面118b面向前,第二表面119b面向顶板部62,前端面116a面向下,以及左、右侧面部117b分别面向左侧面部63L和右侧面部63R。其后,第一卡101b从外罩61(在图12中看去)的顶部移动到底部,同时带动第二表面119b滑动接触顶板部62。
移动第二卡101b,使得第二卡101b靠近其端部的一部分进入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之间的空间,通过带动第二卡101b的第二表面119a与顶板部62滑动接触,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的末端部和第二卡101b的第一表面118b相互接合。
其后,当前端面116b接触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时,第二卡101b停止移动,其位置被确定。由于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小于第二卡101b的宽度,第二卡101b不能进入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之间的空间,前端面116b在接合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时停止。因此,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作为第二卡101b的末端定位部件,与第一卡101a的末端定位突起64相似。
如图12中所示,第二卡101b通过外罩61支撑在位置上。由于卡接合部71的接合突出部72进入并接合第二卡101b的一个凹部112b,第二卡101b被固定在外罩61内,即使外力例如震动施加到卡连接器1或第二卡101b,其也不会移位。
使用者等使用其手指等绕枢轴68向下转动外罩61,从而外罩61到达其闭合位置。因此,由外罩61支撑的第二卡101b被收容在壳体11的第二卡收容腔部22b内。第二卡101b没有被收容在第一卡收容腔部22a内。外罩接合件69从上方进入在壳体11的左壁部13L和右壁部13R的外侧面上形成的外罩接合部19的垂直部分。当使用者朝着前侧滑动外罩61时,外罩接合件69接合外罩接合部19的水平部分,从而防止外罩61打开。
在该位置上,整个第二卡101b被收容在第二卡收容腔部22b内。每一个接触焊盘151b接触相应的第二端子51b的接触部53b,以将每个第二端子51b电连接到其各自的接触焊盘上,并通过焊接尾部52b电连接到形成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上的配合端子部件上。每个第二端子51b通过接合每个接触焊盘151b的顶部而弹性变形,以在接触部53b和接触焊盘151b之间产生弹力。
当第二卡101b被外罩61支撑时,第二卡101b的前端面116b接触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左、右侧面部117b分别接合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一个凹部112b被卡接合部71接合,从而第二卡101b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精确地定位。当外罩61被带到其闭合位置时,第二卡101b被精确地布置在壳体11的腔部内,每个接触焊盘151b精确地面对并接触相应的第二端子51b。如所述,通过进行将第二卡101b安装在外罩61内的简单操作,以及通过转动然后滑动外罩61,电子装置的使用者能够将第二卡101b精确地安装在卡连接器1内。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卡101a和第二卡101b(两种不同类型的卡,即n种类型的卡,n=2)中的任一个排他地安装在保持在其打开位置的外罩61内,并将外罩61带动到其闭合位置,第一卡101a和第二卡101b中的任一个被收容在壳体11的腔部内的相应位置上,并被电连接到相应的端子,即卡连接器1的第一端子51a和第二端子51b。
外罩61设有n中类型的卡侧面固定突起。换句话说,第一卡侧面突起65a和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作为卡定位部件,通过卡101a和101b的侧面部与上述相应的卡侧面固定突起相接合来辨别卡。这意味着其左、右侧面部能够与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相接合的卡不是第二卡101b,而是第一卡101a,反之其左、右侧面部能够与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相接合的卡不是第一卡101a,而是第二卡101b。因此,通过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和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可以确定地辨别第一卡101a和第二卡101b。
因此,即使在卡连接器1被安装在小尺寸的电子装置上留下的狭窄空间内时,并且在卡连接器1的前、后、左、右侧上没有空间可用时,卡的安装依然可以通过在卡被安装在外罩61之后闭合外罩61来实现。此外,由于n种类型的卡中的任何一个可以排他地安装,不需要增加外罩61和壳体11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并因此实现低轮廓的卡连接器1。
此外,各个卡在外罩61和壳体11内的收容位置被设定为在纵向方向上(即,在外罩61、壳体11和各个卡的前后方向上)相互变换,与各个卡相对应的端子的位置被设定为与相邻组的端子相互变换。因此,能够安装n种类型的具有不同数目和间距的接触焊盘的卡,而不需要增大壳体11。
此外,所有类型的卡能够以相同的定位和方向(其中,其上没有设置接触焊盘的第二表面面向顶板部62,附近设有接触焊盘的前端面向相同方向)被安装在外壳61内。因此,卡能够以精确的方向和姿势安装,从而减少了卡的错误安装的发生可能性。
当较大的卡被安装在外罩61内时,用于较小尺寸的卡的卡侧面固定突起作为前端定位部件。因此,外罩61内的定位部件的数目能够减少,并且外罩61的结构能够简化。
由于n种类型的卡能够安装在单独的一个卡连接器1上,不需要安装多个与电子装置内的不同类型的卡相对应的不同的连接器,从而允许电子装置尺寸缩小且密度更高。
接下来,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似或相同结构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其描述将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操作和效果的描述也将省略。
本实施方式是卡连接器1的另一个例子,其允许n种类型的卡中的任何一个可排他地安装在其内,在本实施例中n为4。这意味着,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卡连接器1中,第一卡101a、第二卡101b以及另外的两种类型的卡(即,作为第三种类型的卡的第三卡101c和作为第四种类型的卡的第四卡101d)中的任何一个能够排他地安装。第一卡101a到第四卡101d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卡,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种例子,第一卡101a和第二卡101b分别是微型SD卡和微型记忆棒(同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卡101c是迷你SD卡,第四卡101d是SD卡。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101a具有最小的宽度,第二卡101b具有比第一卡101a大的宽度,第三卡101c具有比第二卡101b大的宽度,第四卡101d具有比第三卡101c还大的宽度。这意味着第n种卡具有比第n-1种卡更大的宽度。
壳体11的底壁部12上形成有长方形的第一端子收容凹部16a、第二端子收容凹部16b、第三端子收容凹部16c和第四端子收容凹部16d,如图18中最佳所示。多个第一端子51a在第一端子收容凹部16a内设置成一排,多个第二端子51b在第二端子收容凹部16b内设置成一排,多个第三端子51c在第三端子收容凹部16c内设置成一排,以及多个第四端子51d在第四端子收容凹部16d内设置成一排。第一端子收容凹部16a形成在后侧上,第二端子收容凹部16b形成在第一端子收容凹部16a的前侧上,第三端子收容凹部16c形成在第二端子收容凹部16b的前侧上,以及第四端子收容凹部16d形成在第三端子收容凹部16c的前侧上。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端子收容凹部16a到第四端子收容凹部16d形成为各个开口,其延伸穿过底壁部12形成,但是也可以不需要延伸穿过底壁部12,可以是具有底部的凹部。
每个第一端子51a是用于第一卡101a的连接端子,每个第二端子51b是用于第二卡101b的连接端子,每个第三端子51c是用于第三卡101c的连接端子,以及每个第四端子51d是用于第四卡101d的连接端子。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端子一样,每个端子由具有适当弹性的薄片金属材料例如金属板形成,并形成悬臂状,从而它们的末端部54a、54b、54c、54d被连接到底壁部12的各个端子连接部14a、14b、14c、14d。更具体地,每个第一端子51a的末端部54a由第一端子连接部14a支撑。每个第二端子51b的末端部54b由第二端子连接部14b支撑。由于第一和第二端子51a、51b的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这里将省略其描述。
每个第三端子51c的末端部是接触部53c,其在第三端子收容凹部16c内朝着后侧方向沿向上方向倾斜延伸,并在底壁部12的上表面上方沿向上方向突出。接触部53c被设置为弹性接触在第三卡101c的第一表面118c上设置的每个接触焊盘151c。此外,焊接尾部52c沿接触部53c的相对方向从每个第三端子51c的末端部延伸,并朝着前方从第三端子连接部14c的前边缘突出。每个焊接尾部52c通过焊接等方法电连接到在电子装置的电路元件或电路板等上形成的信号线、接触焊盘、端子等部件上。
每个第四端子51d的末端部是接触部53d,其在第四端子收容凹部16d内朝着后侧方向沿向上方向倾斜延伸,并在底壁部12的上表面上方沿向上方向突出。接触部53d被设置为弹性接触在第四卡101d的第一表面118d上作为端子元件设置的每个接触焊盘151d。此外,焊接尾部52d沿接触部53d的相对方向从每个第四端子51d的末端部延伸,并朝着前方从第四端子连接部14d的前边缘突出。每个焊接尾部52d通过焊接等方法电连接到在电子装置的电路部件或电路板等上形成的信号线、接触焊盘、端子等部件上。
在壳体11的上表面上,第一卡收容腔部22a形成在最后的位置上,第二卡收容腔部22b形成在第一卡收容腔部22a的前侧上,第三卡收容腔部22c形成在第二卡收容腔部22b的前侧上,第四卡收容腔部22d形成在第三卡收容腔部22c的前侧上。在第四卡收容腔部22d的前侧上的表面保持敞开。此外,第一卡收容腔部22a到第四卡收容腔部22d中的每一个的上表面保持敞开。
第一卡收容腔部22a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卡101a后端附近的一部分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和第二卡101b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第一卡101a前端附近的一部分将排他地收容在第一卡收容腔部22a内。此外,第二卡收容腔部22b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卡收容腔部22a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并被设为第一卡101a和第二卡101b都可被收容在其内的腔部。此外,第三卡收容腔部22c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卡收容腔部22b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并被设为第一卡101a、第二卡101b以及第三卡101c前端附近的一部分都可被收容在其内的腔部。第四卡收容腔部22d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三卡收容腔部22c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并被设为第二卡101b、第三卡101c和第四卡101d都可被收容在其内的腔部。
末端定位突起64、一对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一对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一对第三卡侧面固定突起65c和一对第四卡侧面固定突起65d一体地形成在顶板部62的内表面上,当外罩61处于其闭合位置上时,该内表面面对壳体的底面。在图示的例子中,末端定位突起64、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到第四卡侧面固定突起65d通过对金属外罩进行冲压成型来提升并弯曲顶板部62的几个部分而形成,从而以直角从顶板部62突出。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似,末端定位突起64接触第一卡101a的前端面116a,并进行由外罩61支撑的第一卡101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的尺寸被设定为接合第一卡101a前端附近的左、右侧面部117a,并进行由外罩61支撑的第一卡101a在宽度方向上的定位。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等于或稍微大于第一卡101a前端附近的一部分的宽度,并窄于第二卡101b的宽度。
由于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的末端部接合第一卡101a的第一表面118a,同时外罩61被移动改变其姿势,从其打开位置到其闭合位置,第一卡101a被保持在第一卡101a通过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支撑在外罩61内的状态下。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的前端66接触第二卡101b的前端面116b,并进行由外罩61支撑的第二卡101b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同第一实施方式)。
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的方式形成、布置和操作,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稍微大于第二卡101b的宽度,并被设计为大于第一卡101a的宽度并小于第三卡101c的宽度。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的前端66接触第三卡101c的前端面116c,并确定由外罩61支撑的第三卡101c的前后位置。
同第一和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a、65b,第三卡侧面固定突起65c在顶板部62上形成在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的前侧上,并接合第三卡101c前端附近的左、右侧面部117c,在宽度方向上定位由外罩61支撑的第三卡101c。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三卡侧面固定突起65c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稍微大于第三卡101c前侧上的一部分的宽度,并被设计为大于第二卡101b的宽度并小于第四卡101d的宽度。
第三卡侧面固定突起65c的末端部被弯曲,从而近似平行于顶板部62,并接合第三卡101c的第一表面118c。因此,当外罩61从其打开位置移动到闭合位置时,第三卡101c通过外罩61支撑在位置上。此外,第三卡侧面固定突起65c的前端66接触第四卡101d的前端面116d,并进行由外罩61支撑的第四卡101d的前后定位。
第四卡侧面固定突起65d在顶板部62上形成在第三卡侧面固定突起65c的前侧上,并接合第四卡101d的左、右侧面部117d,以在宽度方向上定位第四卡101d。左侧和右侧上的第四卡侧面固定突起65d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稍微大于第四卡101d的宽度,并被设计为大于第三卡101c的宽度。
第四卡侧面固定突起65d的末端部被弯曲,以近似平行于顶板部62,并接合第四卡101d的第一表面118d。因此,当外罩61从其打开位置移动到闭合位置时,第四卡101d被稳固地保持在外罩61内。该保持构造和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构造和结构相似,因此这里省略其描述。
参见图19-22,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中外罩61位于打开位置,且在外罩61内插有不同的卡。更具体地,图19示出了保持在外罩61内的第一卡101a,前端面116a接合末端定位突起61以沿前后方向定位第一卡101a,并且侧面部117a接合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以沿宽度方向定位第一卡101a。
图20示出了保持在外罩61内的第二卡101b,其前端面116b接合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以沿前后方向定位第二卡101b,并且侧面部117b接合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以沿宽度方向定位第二卡101b。
同样,图21示出了保持在外罩61内的第三卡101c,其前端面116c接合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以沿前后方向定位第三卡101c,并且侧面部117c接合第三卡侧面固定突起65c,以沿宽度方向定位第三卡101c。
最后,图22示出了保持在外罩61内的第四卡101d,其前端面116d接合第三卡侧面固定突起65c,以沿前后方向定位第四卡101d,并且侧面部117d接合第四卡侧面固定突起65d,以沿宽度方向定位第四卡101d。
除了它们的末端位置以及由此发生的与不同的卡侧面固定突起和端子相对准以外,卡101a-d中的每一个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上面所述的相同的方式插入,这里不再重复这些描述。使用者绕枢转轴68向下转动并移动外罩61到闭合或操作位置所使用的步骤与第一实施例中上面所述相同,这里也不再重复。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四个卡(第一卡101a到第四卡101d)中的任一个可以排他地安装在外罩61内,第一卡101a到第四卡101d中的每一个能够被收容在壳体11的腔部内的相应位置上,并被弹性连接到相应的端子,即第一端子51a到第四端子51d中的适当端子。
外罩61设有n种类型的卡侧面固定突起,即,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到第四卡侧面固定突起65d作为卡定位部件,卡的每个侧面部接合相应的卡侧面固定突起,以沿宽度方向对准卡。这意味着,由于仅仅第n种类型的卡具有能够接合左侧和右侧上的第n种类型的卡侧面固定突起的左、右侧面部,通过卡的侧面部与相应的卡侧面固定部相接合能够确定地辨别每一个卡。
换句话说,第n种类型的卡的宽度大于第n-1种类型的卡的宽度,并小于第n+1种类型的卡的宽度。同时,左侧和右侧上的第n种类型的卡侧面固定突起之间的距离大于第n-1种类型的卡的宽度,并小于第n+1种类型的卡的宽度,因此,每种类型的卡可通过其与卡侧面固定突起的接合被自动地辨别,并被收容在壳体11的腔部内与这种类型的卡相对应的一个特定位置上。
并且,左侧和右侧上的第n种类型的卡侧面固定突起用作第n+1种类型的卡的插入件或末端定位部件。通过这种结构,设置在外罩61上的卡定位部件提供双重用途(即,沿宽度方向对准第n种类型的卡,并沿前后方向或插入方向对准第n+1种类型的卡),从而卡定位部件的数目能够减少,由此简化外罩61的结构。
参见图23-2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外罩61的概略图,其仅包括卡侧面固定突起和末端定位突起。这种外罩61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外罩非常相似,并也被设置成同时在其内收容四个不同尺寸的卡中的任何一个。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结构和布置的这些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其表述被省略。为了简洁,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操作和效果的描述也被省略。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外罩61的左侧或右侧上的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到第四卡侧面固定突起65d沿着在外罩6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直线排列。在图示的例子中,右侧上的卡侧面固定突起沿靠近外罩61的右边缘的一直线排列。末端定位部件64被设置在与成对的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之间的位置相对应的一位置上。
比较图25-28和图19-22,可以看出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这些卡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以相同的方式保持,但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卡靠近外罩61的右侧对准。更具体地,第一卡101a被保持在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之间,插入被末端定位部件64阻止。第二卡101d被保持在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之间,插入被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阻止。同样,第三卡101c被保持在第三卡侧面固定突起65c之间,插入被第二卡侧面固定突起65b阻止。最后,第四卡101d被保持在第四卡侧面固定突起65d之间,插入被第三卡侧面固定突起65c阻止。应该注意到,沿右侧稍微偏移卡侧面固定突起的位置是理想的,使得第一、第二和第三卡侧面固定突起65a-c分别充分地伸入第n+1种卡的路径内,从而沿插入方向阻止卡。结构和操作的其它方面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相似,因此这里省略其描述。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或右侧上的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到第四卡侧面固定突起65d沿着在外罩6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直线排列。此外,第n种类型的卡的宽度大于第n-1种类型的卡的宽度,并小于第n+1种类型的卡的宽度。左侧和右侧上的第n种类型的卡侧面固定突起之间的距离大于第n-1种类型的卡的宽度,并小于第n+1种类型的卡的宽度。
此外,左侧和右侧上的第n种类型的卡侧面固定突起用作第n+1种类型的卡的前端定位部件。这样,外罩61内设置的卡定位部件的数目能够减少,从而简化外罩61的结构。如果需要,一侧上的第一卡侧面固定突起65a到第四卡侧面固定突起65d可形成在用于多种类型的卡的侧面固定部上,该侧面固定部由单一连续的板状部件形成。在这种情形下,当卡通过保持与用于多种类型的卡的侧面固定突起滑动接触来插入时,卡能够简单地、稳当地插入,而不需要将卡对准插入部。
其它效果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相似,因此省略其描述。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面所述的优选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的主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改变本发明,这些改变没有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

Claims (9)

1.一种卡连接器,其用于收容第一电子卡和第二电子卡,所述第一卡具有多个第一接触焊盘和第一宽度,所述第二卡具有多个第二接触焊盘和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宽度,所述连接器包括:
绝缘壳体;
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端子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一卡被插入所述卡连接器内时接触各个第一接触焊盘,所述第二端子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二卡被插入所述卡连接器内时接触各个第二接触焊盘,所述多个第一端子与所述多个第二端子间隔开;
盖部件,其枢轴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允许所述盖部件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打开位置,第一电子卡和第二电子卡中的一个能够插入所述盖部件,以及在所述闭合位置,插入所述盖部件内的电子卡被可操作地安置在所述卡连接器内,所述第一电子卡和第二电子卡中的一个的接触焊盘接合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和所述多个第二端子中的相应端子,所述盖部件具有第一组定位部件和第二组定位部件,所述第一组定位部件被设置用于将第一电子卡排他地定位并固定在适于所述第一电子卡的第一给定位置上,所述第二组定位部件被设置用于将第二电子卡排他地定位并固定在适于所述第二电子卡的第二给定位置上,并且所述第一组定位部件中的一些定位部件还用作第二组定位部件的定位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类型的卡的所述给定位置这样安置,使得所述第一给定位置更邻近所述盖部件的一端,所述第二给定位置更邻近所述盖部件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给定位置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给定位置的一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组定位部件包括侧面定位部件,所述侧面定位部件被设置为接合所述电子卡的外边缘表面,以在卡的宽度方向上定位各个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的侧面定位部件作为用于所述第二电子卡的末端定位部件,以在插入方向上定位所述电子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定位部件还这样设置,使得每个侧面定位部件包括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被设置为形成一对并布置在对应于一个卡的左、右相对两侧的位置上,左右两侧上与第n种类型的卡相对应的定位部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第n-1种类型的卡的宽度,并小于第n+1种类型的卡的宽度,其中n表示自然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与第n种类型的卡相对应的侧面定位部件与第n+1种类型的卡的前端面相接触,由此进行所述第n+1种类型的卡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定位部件还这样设置,使得在与卡的左侧或右侧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的各对定位部件的各个定位部件沿在所述盖部件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直线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前端定位部件,所述前端定位部件与第一种类型的卡的前端面相接触,由此进行所述第一类型的卡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
CN2008801232437A 2007-10-26 2008-10-27 用于接收多个卡的卡连接器 Pending CN1019110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8765 2007-10-26
JP2007278765A JP4633102B2 (ja) 2007-10-26 2007-10-26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PCT/US2008/012162 WO2009055062A2 (en) 2007-10-26 2008-10-27 Card connector for receiving multiple card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1091A true CN101911091A (zh) 2010-12-08

Family

ID=40463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32437A Pending CN101911091A (zh) 2007-10-26 2008-10-27 用于接收多个卡的卡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76327B2 (zh)
JP (1) JP4633102B2 (zh)
KR (1) KR20100086008A (zh)
CN (1) CN101911091A (zh)
WO (1) WO2009055062A2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8618A (zh) * 2011-04-15 2012-10-17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存储卡卡座、移动终端及存储卡的保护方法
CN103629200A (zh) * 2012-08-22 2014-03-12 西门子公司 扣合装置
CN103714854A (zh) * 2012-09-28 2014-04-09 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储存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3872479A (zh) * 2012-12-14 2014-06-18 诺基亚公司 卡连接器
CN105098456A (zh) * 2014-04-23 2015-11-25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掀盖式板端连接器及与其搭配使用的rf平板式线缆与线端连接器
WO2016131200A1 (zh) * 2015-02-16 2016-08-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ffc连接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布线装置
CN108701921A (zh) * 2016-11-03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Sim卡座和sim卡
CN112310680A (zh) * 2019-07-31 2021-02-0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70238U (en) * 2009-05-25 2009-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855715B2 (en) 2011-03-11 2014-10-07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removable memory module
FR2974947B1 (fr) * 2011-05-04 2014-01-24 Schneider Toshiba Inverter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rapide pour un appareil electrique
CN202111341U (zh) * 2011-05-16 2012-01-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2801049A (zh) * 2011-05-26 2012-11-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Sim卡弹出装置
US8979593B2 (en) * 2012-05-15 2015-03-17 Molex Incorporated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852056B2 (ja) * 2013-06-28 2016-02-0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ンタクト
CN104795651B (zh) * 2014-01-22 2017-10-1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US9887476B2 (en) 2016-05-03 2018-02-0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portion connector for use with differently-sized cards
TWI662757B (zh) * 2018-01-05 2019-06-11 英研智能移動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固定結構
JP7011543B2 (ja) * 2018-06-28 2022-01-2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1641773S (zh) * 2019-03-11 2019-09-24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03711A1 (en) * 2003-06-17 2005-01-06 Chia-Chen Chang Memory card connector for accommodating different memory cards
CN1630141A (zh) * 2003-12-19 2005-06-2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适用于多种不同尺寸的卡的弹出机构的卡连接器
US20060068627A1 (en) * 2004-09-30 2006-03-3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easily enabling electrical inspection of contacts
CN100386927C (zh) * 2005-03-01 2008-05-0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适应具有不同宽度尺寸的卡的卡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2397U (zh) * 1990-02-05 1991-10-24
CN1217450C (zh) * 2000-11-03 2005-08-31 安弗诺-图歇尔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两个智能卡的智能卡连接器
JP2003132976A (ja) * 2001-10-22 2003-05-09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JP2004318265A (ja) * 2003-04-11 2004-1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カード装着装置
TWM253081U (en) * 2003-11-18 2004-1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rd connector
JP4724540B2 (ja) * 2005-11-24 2011-07-1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703493B2 (ja) * 2006-06-09 2011-06-15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TWM319568U (en) * 2006-11-27 2007-09-21 Ks Terminals Inc Card 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its applications about digital products
US20080200057A1 (en) * 2007-02-20 2008-08-21 Geng Yu Ming Half length SIM card reader with cover and hinge
US7404727B1 (en) * 2007-03-02 2008-07-29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Memory card connector
DE102007015512A1 (de) * 2007-03-30 2008-10-02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Kartenleser für unterschiedliche Speicherkarte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03711A1 (en) * 2003-06-17 2005-01-06 Chia-Chen Chang Memory card connector for accommodating different memory cards
CN1630141A (zh) * 2003-12-19 2005-06-2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适用于多种不同尺寸的卡的弹出机构的卡连接器
US20060068627A1 (en) * 2004-09-30 2006-03-3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easily enabling electrical inspection of contacts
CN100386927C (zh) * 2005-03-01 2008-05-0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适应具有不同宽度尺寸的卡的卡连接器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8618A (zh) * 2011-04-15 2012-10-17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存储卡卡座、移动终端及存储卡的保护方法
CN103629200A (zh) * 2012-08-22 2014-03-12 西门子公司 扣合装置
CN103629200B (zh) * 2012-08-22 2016-06-08 西门子公司 扣合装置
CN103714854A (zh) * 2012-09-28 2014-04-09 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储存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3872479A (zh) * 2012-12-14 2014-06-18 诺基亚公司 卡连接器
CN105098456A (zh) * 2014-04-23 2015-11-25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掀盖式板端连接器及与其搭配使用的rf平板式线缆与线端连接器
CN105098456B (zh) * 2014-04-23 2017-11-07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掀盖式板端连接器及与其搭配使用的rf平板式线缆与线端连接器
WO2016131200A1 (zh) * 2015-02-16 2016-08-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ffc连接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布线装置
GB2549673A (en) * 2015-02-16 2017-10-25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 FFC connector, direct-lit backlight module and wiring apparatus
GB2549673B (en) * 2015-02-16 2021-08-1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 Flexible flat cable connector, and direct-type backlight module
CN108701921A (zh) * 2016-11-03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Sim卡座和sim卡
CN112310680A (zh) * 2019-07-31 2021-02-0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08985A1 (en) 2011-01-13
WO2009055062A3 (en) 2009-08-20
JP4633102B2 (ja) 2011-02-16
WO2009055062A2 (en) 2009-04-30
US7976327B2 (en) 2011-07-12
KR20100086008A (ko) 2010-07-29
JP2009110686A (ja) 2009-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1091A (zh) 用于接收多个卡的卡连接器
CN100386927C (zh) 适应具有不同宽度尺寸的卡的卡连接器
JP6442258B2 (ja)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EP2330689A1 (en) Ic card connector
EP2000947A2 (en) Card connector
US7326071B1 (en) Card connector
JP3859625B2 (ja) メモリ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0530829C (zh) 存储卡用连接器
JPH08287198A (ja)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およびicカードリーダーライター
TWI749528B (zh) 連接器用托架與連接器
KR20060081343A (ko) 카드 커넥터
EP2000949A2 (en) Card connector
WO2007146169A2 (en) Card connector
WO2020170822A1 (ja)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セット
JP2002313485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9318832B2 (en) Connector
JP2003132976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CN100458821C (zh) 用于存储卡连接器上容纳不同尺寸存储卡的适配器
US7258578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locking mechanism
JP6357400B2 (ja) ソケット及びカードコネクタ
KR100785209B1 (ko) 메모리카드 착탈장치
JP2001167232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4671866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17033775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TWM519826U (zh) 卡用托架以及卡用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