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0775A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0775A
CN101910775A CN2008801239313A CN200880123931A CN101910775A CN 101910775 A CN101910775 A CN 101910775A CN 2008801239313 A CN2008801239313 A CN 2008801239313A CN 200880123931 A CN200880123931 A CN 200880123931A CN 101910775 A CN101910775 A CN 101910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lection plate
intercommunicating pore
header tank
heat exchanger
partitio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39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0775B (zh
Inventor
吴光宪
林弘永
全永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NNA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NA AIR CONDITIO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NA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08/00659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9061157A2/en
Publication of CN101910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0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0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07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02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 F28F9/020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vehicles
    • F28D2021/0085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50/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the flow of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e.g. flow guiding means; Particular flow patterns
    • F28F2250/04Communication passages between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一对集水箱(10),该对集水箱具有至少一个分隔壁(11)和至少一个折流板(12);多个管(20);以及多个散热片(30),其中,在所述分隔壁(11)上形成连通孔(15),所述分隔壁定位在布置于所述折流板(12)和所述集水箱(10)的与所述折流板(12)相邻的一个边缘之间的区域处,并且假设从所述折流板(12)到所述集水箱(10)的所述一个边缘的距离为100%,则在所述分隔壁(11)上的与0-50%、65-100%的范围或者0-50%的范围和65-100%的范围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个至四个连通孔(15)。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优化用于改变热交换器中流路的连通孔的位置和尺寸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工业中,随着对能源和环境的普遍关注的全面提高,包括燃料效率的各部分效率已稳步得以改善,并且车辆的外观也已多样化,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根据这种趋势,已对各车辆部件的重量更轻、尺寸更小且多功能性进行了研究和发展。具体而言,在车用空调单元中,由于通常难以确保发动机室中的足够空间,因此,致力于制造具有小尺寸和高效率的热交换系统。
同时,热交换系统大体包括:用于从周围部分吸热的蒸发器;用于压缩制制冷剂的压缩机;用于向周围部分散热的冷凝器;以及用于使制冷剂膨胀的膨胀阀。在空调系统中,在高压和高温下压缩从蒸发器引到压缩机的气态制冷剂,被压缩的气态制冷剂在穿过冷凝器时向周围部分散发液化热以被液化,并且使液化的制冷剂穿过膨胀阀,以变成低压低温的湿蒸汽状态,然后再次引到蒸发器中以被蒸发,因此在蒸发器中实质上发生空气调节,该蒸发器在蒸发湿蒸汽制冷剂时从周围部分吸收蒸发热。如上所述,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和蒸发器通常归属于热交换器的范畴。
图1是通用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如图中所示,热交换器100包括一对集水箱10、多个管20和多个散热片30。集水箱10包括:多个管插入孔13,这些管插入孔13形成在集水箱10的下表面或上表面处,以沿其宽度方向延伸并沿其纵向布置;端盖14,该端盖14封闭集水箱10的纵向端部;至少一个分隔壁11,该分隔壁11沿纵向分隔作为制冷剂通路的内部空间;以及至少一个折流板12,该折流板12沿宽度方向分隔制冷剂通路。另外,管20的两端固定地插入集水箱10的管插入孔13中,以形成制冷剂通路,并且散热片30插设在管20之间,以增强热交换性能。
图2示出如上所述的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流动,其中,图2A是热交换器的示意图,示出由箭头表示的制冷剂流动,图2B是示出在布置成两排的集水箱10的每排彼此分离且省略管的情形下制冷剂流动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在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和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中,制冷剂通路被折流板12分隔开。首先,引入折流板12的前部空间中的制冷剂通过管20流入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中。因为仅通过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的一侧引入制冷剂,因此,引入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中的制冷剂流到另一侧,即,由箭头表示的方向上的空间,然后通过管20引入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中的折流板12的后部空间中。
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和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通过形成在折流板12的后部空间处的连通孔15’而彼此连通,因此,引入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中的制冷剂通过连通孔15’流向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中的折流板12的后部空间。然后,制冷剂通过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中的折流板12的后部空间、上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和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中的折流板12的前部空间而排到外部。
然而,在具有如上所述的制冷剂流动的热交换器中,在连通孔的设计上存在许多问题。日本专利公报No.2002-071283(以下称作“传统发明”)公开关于连通孔的设计。图3示出根据传统发明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和立体图。如图中所示,在传统发明中,在一个管处形成一个连通孔。然而,如果在一个管处形成一个连通孔,则热交换器的结构由于有多个孔而复杂,并且制造成本增大。而且,由于因制冷剂流动的非均匀性导致很可能产生死区,因此,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热交换性能下降。另外,由于应根据散热片的规格重新设计连通孔,所以很不方便。而且,由于在每个管处形成连通孔,因此耐久性大为降低。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能够优化用于改变制冷剂流路的连通孔的位置和尺寸。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能够简化连通孔的结构,以降低设计和制造成本,并且还使温度分布均匀,由此改善热交换性能。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100,该热交换器包括:一对集水箱10,该对集水箱布置成彼此平行地间隔开,该对集水箱中的每个在纵向两端被封闭时形成作为制冷剂通路的内部空间,并且包括沿宽度方向分隔所述制冷剂通路的至少一个分隔壁11和沿纵向分隔所述制冷剂通路的至少一个折流板12;多个管20,该多个管的两端固定地插入所述集水箱10中,以形成制冷剂通路;以及多个散热片30,该多个散热片插在所述管20之间,其中,在所述分隔壁11上形成连通孔15,所述连通孔定位在布置于所述折流板12和所述集水箱10的与所述折流板12相邻的一端之间的区域处,并且假设从所述折流板12到所述集水箱10的所述一端的距离为100%,则在所述分隔壁11上的与0-50%的范围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至四个连通孔15。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一对集水箱10,该对集水箱布置成彼此平行地间隔开,并且该对集水箱中的每个在纵向两端被封闭时形成作为制冷剂通路的内部空间,并且包括沿宽度方向分隔所述制冷剂通路的至少一个分隔壁11和沿纵向分隔所述制冷剂通路的至少一个折流板12;多个管20,该多个管的两端固定地插入所述集水箱10中,以形成制冷剂通路;以及多个散热片30,该多个散热片插在所述管20之间,其中,在所述分隔壁11上形成连通孔15,所述连通孔定位在布置于所述折流板12和所述集水箱10的与所述折流板12相邻的一端之间的区域处,并且假设从所述折流板12到所述集水箱10的所述一端的距离为100%,则在所述分隔壁11上的与65-100%的范围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至四个连通孔15。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一对集水箱10,该对集水箱布置成彼此平行地间隔开,并且该对集水箱中的每个在纵向两端被封闭时形成作为制冷剂通路的内部空间,并且包括沿宽度方向分隔所述制冷剂通路的至少一个分隔壁11和沿纵向分隔所述制冷剂通路的至少一个折流板12;多个管20,该多个管的两端固定地插入所述集水箱10中,以形成制冷剂通路;以及多个散热片30,该多个散热片插在所述管20之间,其中,在所述分隔壁11上形成连通孔15,所述连通孔定位在布置于所述折流板12和所述集水箱10的与所述折流板12相邻的一端之间的区域处,并且假设从所述折流板12到所述集水箱10的所述一端的距离为100%,则在所述分隔壁11上的与0-50%的范围和65-100%的范围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至四个连通孔15。
优选的是,所述折流板12形成在所述一对集水箱10的其中一个集水箱处。
优选的是,所述集水箱10包括端盖14,该端盖封闭所述集水箱10的两端。
优选的是,所述折流板12分别布置在形成为由所述分隔壁11分隔的所述多个制冷剂通路内,并且与相应的制冷剂通路中的相同位置处的其它折流板12平行地定位。
优选的是,所述连通孔15形成为使所述集水箱的每单位截面积ST的连通孔的表面积S的比位于70-240%的范围内,更优选的是,所述连通孔15形成为使所述集水箱的每单位截面积ST的所述连通孔的表面积S的比位于70-160%的范围内。
优选的是,所述连通孔15形成为使具有所述连通孔15的所述分隔壁11的截面积St位于7-20mm2的范围内,所述分隔壁11的厚度为2mm,所述连通孔15之间的距离位于3.5-10mm的范围内。
优选的是,所述折流板12a布置在所述上集水箱10a1、10a2内,所述连通孔15a形成在上分隔壁11a处,并且所述热交换器中的所述制冷剂被引入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的所述折流板12a的前部空间中,穿过管20、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管20、所述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的所述折流板12a的后部空间、所述连通孔15a、所述上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的所述折流板12a的后部空间、管20、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管20,然后通过所述上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的所述折流板12a的前部空间排到外部。
作为选择,所述折流板12a布置在所述下集水箱10b1、10b2内,所述连通孔15b形成在下分隔壁11b处,并且所述热交换器中的所述制冷剂被引入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的所述折流板12b的前部空间中,依次穿过管20、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管20、所述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的所述折流板12b的后部空间、所述连通孔15b、所述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的所述折流板12b的后部空间、管20、上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管20,然后通过所述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的所述折流板12b的前部空间排到外部。
而且,作为选择,所述折流板12a包括上折流板12c1和下折流板12c2,该上折流板和下折流板分别布置在所述上集水箱10a1、10a2和所述下集水箱10b1、10b2内,所述连通孔15c形成在下分隔壁11c上的位于所述下集水箱的与所述制冷剂的入口和出口相反的一端与和所述一端相邻的所述下折流板12c2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热交换器中的所述制冷剂被引入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的所述上折流板12c1的前部空间中,依次穿过管20、所述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的所述下折流板12c2的前部空间、管20、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的所述上折流板12c1的后部空间、所述连通孔15c、所述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的所述下折流板12c2的后部空间、管20、所述上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的所述上折流板12c1的后部空间、管20、所述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的所述下折流板12c2的前部空间、管20,然后通过所述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的所述下折流板12c2的前部空间排到外部。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一对集水箱10,该对集水箱布置成彼此平行地间隔开,该对集水箱中的每个在纵向两端被封闭时形成作为制冷剂通路的内部空间,并且包括沿宽度方向分隔所述制冷剂通路的至少一个分隔壁11和沿纵向分隔所述制冷剂通路的至少一个折流板12;多个管20,该多个管的两端固定地插入所述集水箱10中,以形成制冷剂通路;以及多个散热片30,该多个散热片插在所述管20之间,其中,在所述分隔壁11上形成连通孔15,所述连通孔定位在布置于所述折流板12和所述集水箱10的与所述折流板12相邻的一端之间的区域处,并且所述连通孔15形成为使所述集水箱10的每单位截面积ST的所述连通孔的表面积S的比位于70-240%的范围内。优选的是,所述连通孔15形成为使所述集水箱10的每单位截面积ST的所述连通孔的表面积S的比位于70-160%的范围内。
优选的是,所述连通孔15形成为使具有连通孔15的所述分隔壁11的截面积ST位于7-20mm2的范围内,所述分隔壁11的厚度为2mm,所述连通孔15之间的距离位于3.5-10mm的范围内。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连通孔的结构得以简化,因此,容易设计和制造热交换器,因此可以明显降低设计和制造成本。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限制死区的产生来改善制动剂的流动,从而制冷剂均匀分布,因此温度分布也变得均匀,由此明显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
而且,在传统发明中,由于在每个管中均形成连通孔,因此连通孔的结构直接受管数量的影响。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连通孔的结构不受管数量的影响,因此尽管管和散热片的结构改变,也不必改变连通孔的结构,或者非常简单地改变连通孔的结构,由此容易制造新产品。
另外,在传统发明中,由于在集水箱的内壁处形成多个连通孔并且由此应力集中在连通孔之间的内壁上,因此容易损害集水箱的内壁,由此降低耐久性。然而,由于本发明可优化连通孔的位置和尺寸,因此,可以使制冷剂平滑地流动,并且还可以防止应力集中,由此较大地提高了耐久性。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给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是通用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通用的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的视图。
图3是示出通用的热交换器中的连通孔的结构的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中的连通孔的结构的视图。
图5是示出连通孔的位置、压降和散热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示出连通孔的数量、压降和散热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集水箱的每单位截面积的连通孔的表面积、热交换器出口空气的温度分布和散热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热交换器中芯部的温度分布的实施例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分隔壁的具有连通孔的截面积与断裂压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直观地示出集水箱的结构分析结果的视图。
图11是用于限定连通孔的位置的参考图。
图12是用于限定连通孔的面积的参考图。
主要元件的详细说明
10:集水箱
10a1:上集水箱的第一排
10a2:上集水箱的第二排
10b1:下集水箱的第一排
10b2:下集水箱的第二排
11:分隔壁  12:折流板
13:管插入孔  14:端盖
15’、15:连通孔  20:管
30: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中的连通孔的结构的视图,其中,图4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通孔的结构,图4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通孔的结构,图4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通孔的结构。如上所述,热交换器通过热交换转换制冷剂的相(在蒸发器中从液体到气体,在冷凝器中从气体到液体),然后排出制冷剂。为了有效地进行热交换,优选的是芯部(即,包括管和散热片的部分)具有均匀的温度分布。为此,必须改善制冷剂的流路。本发明的以上三个实施方式涉及改善的制冷剂流路,这将在以下全面描述。
首先,在图4A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制冷剂被引入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中,然后被排向上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折流板12a布置在各上集水箱10a1、10a2内,连通孔15a形成在设置于上集水箱内的上分隔壁11a处。引入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的折流板12a的前部空间中的制冷剂依次流过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的折流板12a的前部空间、管20、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管20和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的折流板12a的后部空间,然后通过连通孔15a被引入上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的折流板12a的后部空间中。流过连通孔15a的制冷剂通过上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的折流板12a的后部空间、管20、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管20和上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的折流板12a的前部空间被排到外部。
在图4B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制冷剂被引入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中,然后被排向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折流板12b布置在各下集水箱10b1、10b2内,连通孔15b形成在设置于下集水箱内的下分隔壁11b处。制冷剂被引入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的折流板12b的前部空间中,并依次流过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的折流板12b的前部空间、管20、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管20和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的折流板12b的后部空间,然后通过连通孔15b被引入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的折流板12b的后部空间中。流过连通孔15b的制冷剂通过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的折流板12b的后部空间、管20、上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管20和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的折流板12b的前部空间排到外部。
在图4C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制冷剂被引入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中,然后被排向上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上折流板12c1和下折流板12c2分别布置在上集水箱10a1、10a2和下集水箱10b1、10b2内,连通孔15c形成在下分隔壁11c上的位于下集水箱的与制冷剂的入口和出口相反的一端和与所述一端相邻的下折流板12c2之间的位置处。制冷剂被引入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的上折流板12c1的前部空间中,并依次流过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的上折流板12c1的前部空间、管20、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的下折流板12c2的前部空间、管20和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的上折流板12c1的后部空间,然后通过连通孔15c引入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的下折流板12c2的后部空间中。流过连通孔15c的制冷剂通过上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的上折流板12c1的后部空间、管20、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的下折流板12c2的前部空间、管20和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的下折流板12c2的前部空间排到外部。
除了制冷剂的入口和出口的位置、折流板的位置以及具有连通孔的分隔壁的位置之外,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共同地由附图标记11表示分隔壁,由附图标记12表示折流板,由附图标记15表示连通孔。
在传统发明中,在每个管处形成一个连通孔15’。然而,在本发明中,在分隔壁11的一部分处形成单一的或至少一个连通孔15,连通孔15具有比管间距(管之间的距离)大的尺寸。因此,可以因连通孔15的简单结构而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即使在芯部的尺寸(即,管和散热片的规格)改变时也可灵活地设置连通孔15。另外,可以优化连通孔15的位置、尺寸和数量,由此与具有传统连通孔15’的现有热交换器相比,增强温度分布特征和散热量。以下将描述使根据本发明的连通孔15的位置、尺寸和数量优化的过程。使用作为热交换器的蒸发器获得下述的实验结果。因此,当将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图5是示出连通孔的位置、压降和散热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其中,横轴是在布置于下集水箱的折流板12的后部空间处形成的分隔壁11处的连通孔的位置,如图11中所示的限定,横轴中的0%是折流板12的位置,100%是用于封闭集水箱的端部的端盖14的位置。如图中所示,在连通孔15的位置位于0-50%的情况下,散热量不减少,因此,优选的是,连通孔15的位置优选位于0-50%之间。另外,如果连通孔趋于被定位在端盖的一侧,则连通孔15的位置优选位于65-100%之间。
然而,在仅设置单一连通孔15的情况下,连通孔15的尺寸很大,因此耐久性降低,在设置多个连通孔15的情况下,难以设计和制造,因此,与传统方明相比,失去改进的优点。因此,需要正确地设置连通孔的数量。
图6是示出连通孔的数量、压降与散热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其中,A1、A2和A3表示各连通孔的尺寸,并且各尺寸A1>A2>A3。如上所述,本发明在于通过简化连通孔15而容易设计和制造热交换器,并且还在于提高热交换性能。在图6的曲线图中,如果连通孔的数量为4以上,则散热量急剧降低,因此连通孔的数量优选为4以下。另外,鉴于分隔壁11的耐久性可设置一个或多个连通孔15,因此,连通孔15的数量优选为一至四个。
另外,图6还示出根据连通孔15的尺寸变化的性能特征。如图中所示,随着连通孔15的尺寸的降低,制冷剂的压降增大。因此,应设定连通孔15的尺寸。
图7是示出集水箱的每单位截面积的连通孔的表面积、热交换器出口空气的温度分布和散热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是示出热交换器中芯部的温度分布的实施例的曲线图。连通孔的表面积与图4中的S部分对应,集水箱的截面积与图4中的ST部分对应。更具体而言,如图12中所示,当形成至少一个连通孔时,连通孔的表面积由各连通孔的表面积(图12中的S1、S2…、Si)的和∑Si限定。如图7中所示,随着集水箱的每单位截面积的连通孔的表面积的比增大,热交换器出口空气的温度分布逐渐增大。具体而言,热交换器出口空气的温度从集水箱的每单位截面积的连通孔的表面积的比为150%的点处迅速增大,芯部的温度分布(大于4℃)下降。另外,当集水箱的每单位截面积的连通孔的表面积的比为70-240%时,散热量具有最大值。因此,连通孔的尺寸优选设置成是集水箱10的截面积的70-240%。更优选的是,在热交换器的出口空气的温度分布均匀的情况下,集水箱的每单位截面积的连通孔的表面积的比为70-160%。
随着连通孔15的数量减少而其尺寸增加,为了避免分隔壁11耐久性问题,如上所述,应当正确设定具有连通孔15的分隔壁11的厚度。
图9是示出具有连通孔的分隔壁的截面积和破裂压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0是直观地示出集水箱的结构分析的结果的视图。具有连通孔15的分隔壁11的截面积与图10中的St部分相对应。如图9中所示,随着具有连通孔15的分隔壁11的截面积增加,可耐受的破裂压力的大小增大。此时,为了确保热交换器的最大耐久性,应耐受20kg/cm2的破裂压力,因此,具有连通孔15的分隔壁11的截面积应至少为7mm2以上。同时,为了提高耐久性,最好使具有连通孔15的分隔壁11处的截面积(图10中的St)较大。然而,由于随着具有连通孔15的分隔壁11的截面积增大连通孔15的尺寸(图4中的S)减小,因此,难以简化连通孔15,制冷剂的压降增大,因此,其在经济性方面的特征较差。因此,连通孔15的截面积优选为20mm2以下。如果具有连通孔15的分隔壁11的厚度为2mm,则连通孔15之间的距离优选在与最小截面积相对应的3.5-10mm范围内。
参照图5至10,在优化连通孔的位置、数量、尺寸和距离的过程中,假设从折流板12到端盖14的距离为100%,则优选的是,连通孔15定位在集水箱的折流板12的后部空间的分隔壁11上的0-50%或65-100%的范围内,连通孔15的数量为一至四个,连通孔15的尺寸确定为使连通孔的表面积(S)与集水箱的截面积(ST)的比为70-160%,并且连通孔15彼此间隔开,使得具有连通孔15的分隔壁11的截面积(St)位于7-20mm2的范围内。通过如上所述的连通孔15的结构,可以使热交换性能最大,并且也可以提高耐久性。另外,由于连通孔15的结构得以简化,因此,容易设计和制造热交换器,并且也容易变化其结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以上说明中公开的概念和具体实施方式可被容易地用作修改或设计实现本发明相同目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基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将认识到,此类等价实施方式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工业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由于连通孔的结构得以简化,因此,容易设计和制造热交换器,因此可以明显降低设计和制造成本。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限制死区的产生来改善制动剂的流动,从而制冷剂均匀分布,因此温度分布也变得均匀,由此明显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
而且,在传统发明中,由于在每个管中均形成连通孔,因此连通孔的结构直接受管数量的影响。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连通孔的结构不受管数量的影响,因此尽管管和散热片的结构改变,也不必改变连通孔的结构,或者非常简单地改变连通孔的结构,由此容易制造新产品。
另外,在传统发明中,由于在集水箱的内壁处形成多个连通孔并且由此应力集中在连通孔之间的内壁上,因此容易损害集水箱的内壁,由此降低耐久性。然而,由于本发明可优化连通孔的位置和尺寸,因此,可以使制冷剂平滑地流动,并且还可以防止应力集中,由此较大地提高耐久性。

Claims (17)

1.一种热交换器(100),该热交换器包括:
一对集水箱(10),该对集水箱布置成彼此平行地间隔开,该对集水箱中的每个在纵向两端被封闭时形成作为制冷剂通路的内部空间,并且包括沿宽度方向分隔所述制冷剂通路的至少一个分隔壁(11)和沿纵向分隔所述制冷剂通路的至少一个折流板(12);
多个管(20),该多个管的两端固定地插入所述集水箱(10)中,以形成制冷剂通路;以及
多个散热片(30),该多个散热片插在所述管(20)之间,
其中,在位于下述位置的所述分隔壁(11)上形成连通孔(15),所述分隔壁定位在布置于所述折流板(12)和所述集水箱(10)的与所述折流板(12)相邻的一端之间的区域处,并且
假设从所述折流板(12)到所述集水箱(10)的所述一端的距离为100%,则在所述分隔壁(11)上的与0-50%的范围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至四个连通孔(15)。
2.一种热交换器(100),该热交换器包括:
一对集水箱(10),该对集水箱布置成彼此平行地间隔开,该对集水箱中的每个在纵向两端被封闭时形成作为制冷剂通路的内部空间,并且包括沿宽度方向分隔所述制冷剂通路的至少一个分隔壁(11)和沿纵向分隔所述制冷剂通路的至少一个折流板(12);
多个管(20),该多个管的两端固定地插入所述集水箱(10)中,以形成制冷剂通路;以及
多个散热片(30),该多个散热片插在所述管(20)之间,
其中,在位于下述位置的所述分隔壁(11)上形成连通孔(15),所述分隔壁定位在布置于所述折流板(12)和所述集水箱(10)的与所述折流板(12)相邻的一端之间的区域处,并且
假设从所述折流板(12)到所述集水箱(10)的所述一端的距离为100%,则在所述分隔壁(11)上的与65-100%的范围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至四个连通孔(15)。
3.一种热交换器(100),该热交换器包括:
一对集水箱(10),该对集水箱布置成彼此平行地间隔开,并且该对集水箱中的每个在纵向两端被封闭时形成作为制冷剂通路的内部空间,并且包括沿宽度方向分隔所述制冷剂通路的至少一个分隔壁(11)和沿纵向分隔所述制冷剂通路的至少一个折流板(12);
多个管(20),该多个管的两端固定地插入所述集水箱(10)中,以形成制冷剂通路;以及
多个散热片(30),该多个散热片插在所述管(20)之间,
其中,在位于下述位置的所述分隔壁(11)上形成连通孔(15),所述分隔壁定位在布置于所述折流板(12)和所述集水箱(10)的与所述折流板(12)相邻的一端之间的区域处,并且
假设从所述折流板(12)到所述集水箱(10)的所述一端的距离为100%,则在所述分隔壁(11)上的与0-50%的范围和65-100%的范围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至四个连通孔(1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折流板(12)形成在所述一对集水箱(10)的其中一个集水箱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集水箱(10)包括端盖(14),该端盖封闭所述集水箱(10)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折流板(12)分别布置在形成为由所述分隔壁(11)分隔的多个所述制冷剂通路内,并且与相应的制冷剂通路中的相同位置处的其它折流板(12)平行地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连通孔(15)形成为使所述集水箱的每单位截面积(ST)的所述连通孔的表面积(S)的比位于70-240%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连通孔(15)形成为使所述集水箱的每单位截面积(ST)的所述连通孔的表面积(S)的比位于70-160%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连通孔(15)形成为使具有所述连通孔(15)的所述分隔壁(11)的截面积(St)位于7-20mm2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分隔壁(11)的厚度为2mm,所述连通孔(15)之间的距离位于3.5-10mm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折流板(12a)布置在所述上集水箱(10a1、10a2)内,所述连通孔(15a)形成在上分隔壁(11a)处,并且
所述热交换器中的所述制冷剂被引入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的所述折流板(12a)的前部空间中,穿过管(20)、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管(20)、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的所述折流板(12a)的后部空间、所述连通孔(15a)、上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的所述折流板(12a)的后部空间、管(20)、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管(20),然后通过上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的所述折流板(12a)的前部空间排到外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折流板(12a)布置在所述下集水箱(10b1、10b2)内,所述连通孔(15b)形成在下分隔壁(11b)处,并且
所述热交换器中的所述制冷剂被引入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的所述折流板(12b)的前部空间中,依次穿过管(20)、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管(20)、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的所述折流板(12b)的后部空间、所述连通孔(15b)、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的所述折流板(12b)的后部空间、管(20)、上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管(20),然后通过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的所述折流板(12b)的前部空间排到外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折流板(12a)包括上折流板(12c1)和下折流板(12c2),该上折流板和下折流板分别布置在所述上集水箱(10a1、10a2)和所述下集水箱(10b1、10b2)内,所述连通孔(15c)形成在下分隔壁(11c)上的位于所述下集水箱的与所述制冷剂的入口和出口相反的一端与和所述一端相邻的所述下折流板(12c2)之间的位置处,
所述热交换器中的所述制冷剂被引入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的所述上折流板(12c1)的前部空间中,依次穿过管(20)、下集水箱的第一排(10b1)的所述下折流板(12c2)的前部空间、管(20)、上集水箱的第一排(10a1)的所述上折流板(12c1)的后部空间、所述连通孔(15c)、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的所述下折流板(12c2)的后部空间、管(20)、上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的所述上折流板(12c1)的后部空间、管(20)、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a2)的所述下折流板(12c2)的前部空间、管(20),然后通过下集水箱的第二排(10b2)的所述下折流板(12c2)的前部空间排到外部。
14.一种热交换器(100),该热交换器包括:
一对集水箱(10),该对集水箱布置成彼此平行地间隔开,该对集水箱中的每个在纵向两端被封闭时形成作为制冷剂通路的内部空间,并且包括沿宽度方向分隔所述制冷剂通路的至少一个分隔壁(11)和沿纵向分隔所述制冷剂通路的至少一个折流板(12);
多个管(20),该多个管的两端固定地插入所述集水箱(10)中,以形成制冷剂通路;以及
多个散热片(30),该多个散热片插在所述管(20)之间,
其中,在位于下述位置的所述分隔壁(11)上形成连通孔(15),所述分隔壁定位在布置于所述折流板(12)和所述集水箱(10)的与所述折流板(12)相邻的一端之间的区域处,并且
所述连通孔(15)形成为使所述集水箱(10)的每单位截面积(ST)的所述连通孔的表面积(S)的比位于70-240%的范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连通孔(15)形成为使所述集水箱(10)的每单位截面积(ST)的所述连通孔的表面积(S)的比位于70-160%的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连通孔(15)形成为使具有所述连通孔(15)的所述分隔壁(11)的截面积(St)位于7-20mm2的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分隔壁(11)的厚度为2mm,所述连通孔(15)之间的距离位于3.5-10mm的范围内。
CN2008801239313A 2007-11-09 2008-11-07 热交换器 Active CN1019107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70114206 2007-11-09
KR10-2007-0114206 2007-11-09
KR10-2008-0110358 2008-11-07
KR1020080110358A KR101291033B1 (ko) 2007-11-09 2008-11-07 열교환기
PCT/KR2008/006590 WO2009061157A2 (en) 2007-11-09 2008-11-07 A heat exchang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0775A true CN101910775A (zh) 2010-12-08
CN101910775B CN101910775B (zh) 2012-10-17

Family

ID=40857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39313A Active CN101910775B (zh) 2007-11-09 2008-11-07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01750B2 (zh)
KR (1) KR101291033B1 (zh)
CN (1) CN101910775B (zh)
DE (1) DE112008003011B4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0234A (zh) * 2012-03-06 2014-11-19 株式会社电装 冷媒蒸发器
CN105593617A (zh) * 2014-08-29 2016-05-18 翰昂系统株式会社 蒸发器
CN106403382A (zh) * 2015-07-31 2017-02-15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6556184A (zh) * 2015-09-28 2017-04-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蒸发器和空调系统
CN108120120A (zh) * 2016-11-28 2018-06-05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蒸发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92988B1 (ko) * 2009-09-28 2016-02-11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저온 라디에이터
JP2011230655A (ja) * 2010-04-28 2011-11-17 Sanden Corp 車室内熱交換器
CN101865574B (zh) * 2010-06-21 2013-01-30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换热器
JP5875918B2 (ja) * 2012-03-27 2016-03-02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車室内熱交換器及び車室内熱交換器のヘッダ間接続部材
JP6061994B2 (ja) * 2012-04-26 2017-0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WO2013160954A1 (ja) * 2012-04-26 2013-10-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840291B2 (ja) * 2012-04-26 2016-01-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KR101877355B1 (ko) * 2012-05-22 2018-07-13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증발기
KR101989097B1 (ko) 2012-11-05 2019-06-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KR101989096B1 (ko) * 2013-06-18 2019-06-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JP6026956B2 (ja) * 2013-05-24 2016-11-16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室内熱交換器
US9807915B2 (en) * 2013-09-12 2017-10-31 Hanon Systems Heat exchanger for cooling electric element
CN104880116A (zh) 2014-02-27 2015-09-02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集管及具有该集管的换热器
CN104879955B (zh) * 2014-02-27 2018-10-19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换热器
DE102014206955A1 (de) * 2014-04-10 2015-10-15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Wärmeübertrager
KR101566747B1 (ko) * 2014-04-14 2015-11-13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WO2016032255A1 (ko) * 2014-08-29 2016-03-03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증발기
JP6415204B2 (ja) * 2014-09-19 2018-10-3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エバポレー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572561B2 (ja) * 2015-03-03 2019-09-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16169910A (ja) * 2015-03-13 2016-09-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KR102202418B1 (ko) 2015-03-19 2021-01-13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열교환기
CN113555648B (zh) * 2020-04-01 2022-05-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线束、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JP7140988B2 (ja) * 2020-07-17 2022-09-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780A (ja) 1992-07-07 1994-02-01 Mazda Motor Corp 射出成形方法
JPH0626780A (ja) 1992-07-13 1994-02-04 Nippondenso Co Ltd 熱交換器
JPH07305990A (ja) * 1994-05-16 1995-11-21 Sanden Corp 多管式熱交換器
JP2002071283A (ja) 2000-08-30 2002-03-08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熱交換器
TW552382B (en) * 2001-06-18 2003-09-11 Showa Dendo Kk Evapor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header for evaporator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
US6745827B2 (en) 2001-09-29 2004-06-08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CN100348941C (zh) 2001-10-17 2007-11-14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蒸发器和设置有具有该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的车辆
JP4301804B2 (ja) * 2002-12-05 2009-07-22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熱交換器
CN100455969C (zh) * 2002-12-31 2009-01-28 穆丹韩国有限会社 蒸发器
AU2003269545B2 (en) 2002-12-31 2006-04-27 Modine Korea, Llc Evaporator
CN100483045C (zh) 2003-07-08 2009-04-29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制冷循环及车辆
WO2005003670A1 (en) 2003-07-08 2005-01-13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
JP4448354B2 (ja) 2004-03-22 2010-04-07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熱交換器
KR100590658B1 (ko) * 2004-04-28 2006-06-19 모딘코리아 유한회사 자동차용 증발기의 헤더 파이프
KR20060025082A (ko) 2004-09-15 2006-03-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마이크로채널튜브를 이용한 증발기
DE102004056790A1 (de) 2004-10-04 2006-04-06 Behr Gmbh & Co. Kg Wärmetauscher
JP5046771B2 (ja) * 2007-07-27 2012-10-1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蒸発器
US8353330B2 (en) * 2007-11-02 2013-01-15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Heat exchanger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0234A (zh) * 2012-03-06 2014-11-19 株式会社电装 冷媒蒸发器
CN104160234B (zh) * 2012-03-06 2016-08-24 株式会社电装 冷媒蒸发器
CN105593617A (zh) * 2014-08-29 2016-05-18 翰昂系统株式会社 蒸发器
CN105593617B (zh) * 2014-08-29 2018-01-26 翰昂系统株式会社 蒸发器
US9919584B2 (en) 2014-08-29 2018-03-20 Hanon Systems Evaporator
CN106403382A (zh) * 2015-07-31 2017-02-15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6403382B (zh) * 2015-07-31 2019-05-31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6556184A (zh) * 2015-09-28 2017-04-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蒸发器和空调系统
CN106556184B (zh) * 2015-09-28 2019-07-30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蒸发器和空调系统
CN108120120A (zh) * 2016-11-28 2018-06-05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蒸发器
CN108120120B (zh) * 2016-11-28 2020-07-07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蒸发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0775B (zh) 2012-10-17
DE112008003011T5 (de) 2010-09-30
KR101291033B1 (ko) 2013-08-01
US20110100614A1 (en) 2011-05-05
KR20090048352A (ko) 2009-05-13
DE112008003011B4 (de) 2023-03-23
US8701750B2 (en) 2014-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0775B (zh) 热交换器
US10168084B2 (en) Refrigerant evaporator
US20030217567A1 (en) Multistage gas and liquid phase separation condenser
KR101409196B1 (ko) 증발기
US20050061025A1 (en) End bonnets for shell and tube dx evaporator
KR101457585B1 (ko) 증발기
KR20130130322A (ko) 증발기
CN101975493B (zh) 一种汽车空调平行流蒸发器
CN103267390A (zh)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1738013B (zh) 纯逆流干式蒸发器装置及使用方法
JP2012167880A (ja) エバポレータ
US20020046572A1 (en) Condenser for refrigerating machine
EP4279854A1 (en) Evaporator
KR101932140B1 (ko) 증발기
CN102022870B (zh) 一种提高螺杆机组过冷度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螺杆机组
KR101877355B1 (ko) 증발기
KR20170104230A (ko) 2열 응축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쿨링 모듈
KR101964369B1 (ko) 증발기
WO2009061157A2 (en) A heat exchanger
CN214120898U (zh) 一种扁管蒸发冷凝换热器
CN211204986U (zh) 壳管换热器
KR20190022079A (ko) 증발기
CN215295454U (zh) 一种氨冷凝器
KR102063499B1 (ko) 증발기
CN201589466U (zh) 一种纯逆流干式蒸发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ANNA AIR CONDITIONER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after: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before: Hanna Air Conditioner Co.,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after: Hanang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before: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after: Hanang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before: Hanang System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