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0275A - 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含有其的聚合性组合物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含有其的聚合性组合物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0275A
CN101910275A CN2008801243412A CN200880124341A CN101910275A CN 101910275 A CN101910275 A CN 101910275A CN 2008801243412 A CN2008801243412 A CN 2008801243412A CN 200880124341 A CN200880124341 A CN 200880124341A CN 101910275 A CN101910275 A CN 101910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sulfenyl
general formula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m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43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0275B (zh
Inventor
安藤知行
小林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10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0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0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02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7/003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without C-Metal linkag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21/00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 C07C321/12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having thi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321/14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having thi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7/30German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36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7Thiols
    • C08K5/372Sulfides, e.g. R-(S)x-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3/00Compositions of epoxy resin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Polymers With Sulfur, Phosphorus Or Metals In The Main Chain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Epoxy Resin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含有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通式(a)中R表示碳原子数1~3的饱和烃基。M表示Sn、Sb、Bi或Ge。m表示0或1。m为0时R与M不直接键合。n表示1~3的整数。X表示1价连接基团,多个存在的X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金属原子M上键合2个以上连接基团X时,连接基团X之间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环。

Description

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含有其的聚合性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含有其的聚合性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透明性有机高分子材料被用作代替无机玻璃的透明性材料,被用于例如光学部件等中。光学部件中要求具有例如透明性、热特性、机械特性等通常所要求的特性,并且要求高折射率。
作为关于这种树脂的现有技术,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该文献中记载了含有金属的硫杂环丁烷化合物。另外,记载了折射率超过1.7的高折射率的光学用树脂。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聚合性组合物,所述聚合性组合物含有具有Sn作为2个杂环的共用环原子的化合物和多硫醇。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5-095490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43782号公报
【专利文献3】英国专利71282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32758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269648号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269649号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7-271744号
【非专利文献1】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1965),7098-7102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在提高由聚合性组合物得到的透明构件的折射率方面仍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所述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含有下述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21
(通式(a)中R表示碳原子数1~3的饱和烃基。M表示Sn、Sb、Bi或Ge。m表示0或1。m为0时R与M不直接键合。n表示1~3的整数。X表示1价连接基团,多个存在的X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金属原子M键合2个以上连接基团X时,连接基团X之间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环。)
[2]如[1]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1)中M表示Sn、Sb或Bi。R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n、X与上述通式(a)相同。)
[3]如[2]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2)或(3)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23
(通式(2)或(3)中R及X与通式(1)相同。通式(2)中通过2个连接基团X可以形成环。通式(3)中M’表示Sb或Bi。)
[4]如[2]或[3]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R为碳原子数2或3的亚烷基。
[5]如[4]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4)或(5)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31
(通式(4)中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烷基。通式(5)中A表示环结构。)
[6]如[5]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5)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5a)或(5b)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5a)及(5b)中R与通式(1)相同。通式(5b)中R4及R5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
[7]如[6]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5a)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33
[8]如[4]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上述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为以下通式(6)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34
(通式(6)中M’表示Sb或Bi,R1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
[9]如[8]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M’为Sb。
[10]如[9]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6)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41
[11]如[1]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9)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42
(通式(9)中R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X与通式(a)相同。)
[12]如[11]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9)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10)或(1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43
(通式(10)中R6及R7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烷基。通式(11)中B表示环结构。)
[13]如[12]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11)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11a)或(11b)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44
(通式(11a)及(11b)中R与通式(9)相同。通式(11b)中R8及R9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
[14]如[13]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11a)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51
[15]如[1]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52
[16]一种聚合性组合物,所述聚合性组合物配合有[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
[17]如[16]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中,所述聚合性组合物还配合有硫醇化合物。
[18]如[17]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硫醇化合物含有选自由下述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3-巯基硫杂环丁烷、1,2-乙二硫醇、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3,3-四(巯基甲基硫基)丙烷、4,6-二(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2-(2,2-二(巯基甲基硫基)乙基)-1,3-二硫杂环丁烷及2,5-二(巯基甲基)-1,4-二噻烷。
[19]如[18]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中,所述聚合性组合物还配合有聚合性化合物。
[20]如[19]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中,所述聚合性化合物含有选自由异氰酸酯化合物、环硫化物、环氧化合物及硫杂环丁烷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21]一种树脂,所述树脂由[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聚合得到。
[22]一种透明构件,含有[21]所述的树脂。
[23]一种光学部件,由[22]的透明构件形成。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折射率促进剂),所述添加剂能够进一步提高由聚合性组合物得到的透明构件的折射率,并且能够提供一种配合有该添加剂的聚合性组合物、由该聚合性组合物得到的透明构件及光学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具体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
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以下也称作“添加剂”)含有下述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61
通式(a)中R表示碳原子数1~3的饱和烃基。M表示Sn、Sb、Bi或Ge。m表示0或1。m为0时R与M不直接键合。n表示1~3的整数。X表示1价连接基团,多个存在的X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金属原子M键合2个以上连接基团X时,连接基团X之间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添加剂的分子中不具有聚合性官能团(例如羟基(OH基)、巯基(SH基))。
通过使用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可以调整树脂及透明构件的折射率。
作为金属原子M,可以举出4价Sn、3价或5价Sb、3价或5价Bi、4价Ge。
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优选含有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71
通式(1)中M表示Sn、Sb或Bi。R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n、X与通式(a)相同。通过使用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可以调整树脂及透明构件的折射率。
作为金属原子M,可以举出4价Sn、3价或5价Sb、或3价或5价Bi。
作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举出下述通式(2)或(3)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72
通式(2)或(3)中R及X与通式(1)相同。通式(2)中通过2个连接基团X可以形成环。通式(3)中M’表示Sb或Bi。
从提高树脂及透明构件的折射率的观点考虑,通式(2)或(3)中R优选碳原子数为2或3的亚烷基,较优选碳原子数为2的亚烷基。从单体操作性等观点考虑,通式(3)中优选M’为Sb。
通式(1)~(3)中,作为1价连接基团X可以举出碳原子数1~3的烷基、碳原子数1~3的烷硫基、下述通式(1a)表示的基团等。
通式(1a)中R及M与通式(1)相同。通式(1)的化合物中R及M分别存在多个时可以相同或不同。R1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存在多个R1时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
作为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优选使用下述通式(4)或(5)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81
通式(4)中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烷基。通式(5)中A表示环结构。
作为通式(5)化合物,可以举出下述通式(5a)或(5b)表示的结构。
通式(5a)及(5b)中R与通式(1)相同。
通式(5b)中R4及R5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中作为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优选使用下述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利用该化合物,可以调整树脂及透明构件的折射率、实现折射率的提高。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83
另一方面,作为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优选使用下述通式(6)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84
通式(6)中M’表示Sb或Bi,R1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
本发明中作为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优选使用下述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利用该化合物,可以调整树脂及透明构件的折射率、实现折射率的提高。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化合物可以含有异构体。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91
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公知的方法制备。
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优选含有下述通式(9)表示的化合物作为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92
通式(9)中R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X表示1价连接基团,2个X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连接基团X之间也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环。通过使用上述含有Ge作为金属原子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可以调整树脂及透明构件的折射率。
从提高树脂及透明构件的折射率的观点考虑,通式(9)中R优选碳原子数为2或3的亚烷基,较优选碳原子数为2的亚烷基。
作为通式(9)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优选使用下述通式(10)或(1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093
通式(10)中R6及R7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烷基。通式(11)中B表示环结构。
作为通式(11)化合物,可以举出下述通式(11a)或(11b)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101
通式(11a)及(11b)中R与通式(9)相同。通式(11b)中R8及R9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中作为通式(9)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优选使用下述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利用该化合物,可以调整树脂及透明构件的折射率、实现折射率的提高。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102
上述通式(9)表示的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制备。
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优选含有下述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作为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通过使用该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可以调整树脂及透明构件的折射率、实现折射率的提高。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103
[聚合性组合物]
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是配合本发明的添加剂而得到的。该聚合性组合物可以得到例如光学部件等透明构件。
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除上述添加剂之外还可以含有硫醇化合物。本发明的添加剂与硫醇化合物的相容性高,通过与硫醇化合物组合使用,可以得到透明性优异、折射率提高的透明构件。
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含有与硫醇化合物具有反应性的、除硫醇化合物之外的聚合性化合物。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中含有的硫醇化合物、聚合性化合物。
(硫醇化合物)
硫醇化合物为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硫醇基(SH基)的化合物。作为硫醇化合物,只要与上述添加剂相容即可,可以使用具有任何结构的化合物。
作为硫醇化合物,具体而言,作为1元硫醇化合物可以举出甲硫醇、乙硫醇、丙硫醇、丁硫醇、辛硫醇、十二烷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十六烷硫醇、十八烷硫醇、环己基硫醇、苄基硫醇、乙基苯硫醇、2-巯基甲基-1,3-二硫戊环、2-巯基甲基-1,4-二噻烷、1-巯基-2,3-环硫丙烷、1-巯基甲基硫基-2,3-环硫丙烷、1-巯基乙硫基-2,3-环硫丙烷、3-巯基硫杂环丁烷、2-巯基硫杂环丁烷、3-巯基甲基硫基硫杂环丁烷、2-巯基甲基硫基硫杂环丁烷、3-巯基乙硫基硫杂环丁烷、2-巯基乙硫基硫杂环丁烷等脂肪族硫醇化合物、苯硫酚、巯基甲苯等芳香族硫醇化合物、以及2-巯基乙醇、3-巯基-1,2-丙二醇等除巯基之外还具有羟基的化合物。
另外,作为多元硫醇(多硫醇)化合物,可以举出1,1-甲二硫醇、1,2-乙二硫醇、1,1-丙二硫醇、1,2-丙二硫醇、1,3-丙二硫醇、2,2-丙二硫醇、1,6-己二硫醇、1,2,3-丙三硫醇、1,1-环己二硫醇、1,2-环己二硫醇、2,2-二甲基丙烷-1,3-二硫醇、3,4-二甲氧基丁烷-1,2-二硫醇、2-甲基环己烷-2,3-二硫醇、1,1-二(巯基甲基)环己烷、硫羟苹果酸二(2-巯基乙基酯)、2,3-二巯基-1-丙醇(2-巯基乙酸酯)、2,3-二巯基-1-丙醇(3-巯基丙酸酯)、二甘醇二(2-巯基乙酸酯)、二甘醇二(3-巯基丙酸酯)、1,2-二巯基丙基甲基醚、2,3-二巯基丙基甲基醚、2,2-二(巯基甲基)-1,3-丙二硫醇、二(2-巯基乙基)醚、乙二醇二(2-巯基乙酸酯)、乙二醇二(3-巯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2-巯基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四(巯基甲基)甲烷、1,1,1,1-四(巯基甲基)甲烷等脂肪族多硫醇化合物;
1,2-二巯基苯、1,3-二巯基苯、1,4-二巯基苯、1,2-二(巯基甲基)苯、1,3-二(巯基甲基)苯、1,4-二(巯基甲基)苯、1,2-二(巯基乙基)苯、1,3-二(巯基乙基)苯、1,4-二(巯基乙基)苯、1,2,3-三巯基苯、1,2,4-三巯基苯、1,3,5-三巯基苯、1,2,3-三(巯基甲基)苯、1,2,4-三(巯基甲基)苯、1,3,5-三(巯基甲基)苯、1,2,3-三(巯基乙基)苯、1,2,4-三(巯基乙基)苯、1,3,5-三(巯基乙基)苯、2,5-甲苯二硫醇、3,4-甲苯二硫醇、1,3-二(对甲氧基苯基)丙烷-2,2-二硫醇、1,3-二苯基丙烷-2,2-二硫醇、苯基甲烷-1,1-二硫醇、2,4-二(对巯基苯基)戊烷等芳香族多硫醇化合物;
1,2-二(巯基乙硫基)苯、1,3-二(巯基乙硫基)苯、1,4-二(巯基乙硫基)苯、1,2,3-三(巯基甲基硫基)苯、1,2,4-三(巯基甲基硫基)苯、1,3,5-三(巯基甲基硫基)苯、1,2,3-三(巯基乙硫基)苯、1,2,4-三(巯基乙硫基)苯、1,3,5-三(巯基乙硫基)苯等、及它们的核烷基化物等除巯基之外还具有硫原子的芳香族多硫醇化合物;
二(巯基甲基)硫醚、二(巯基甲基)二硫醚、二(巯基乙基)硫醚、二(巯基乙基)二硫醚、二(巯基丙基)硫醚、二(巯基甲基硫基)甲烷、二(2-巯基乙硫基)甲烷、二(3-巯基丙硫基)甲烷、1,2-二(巯基甲基硫基)乙烷、1,2-二(2-巯基乙硫基)乙烷、1,2-二(3-巯基丙基)乙烷、1,3-二(巯基甲基硫基)丙烷、1,3-二(2-巯基乙硫基)丙烷、1,3-二(3-巯基丙硫基)丙烷、1,2,3-三(巯基甲基硫基)丙烷、1,2,3-三(2-巯基乙硫基)丙烷、1,2,3-三(3-巯基丙硫基)丙烷、1,2-二[(2-巯基乙基)硫基]-3-巯基丙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四(巯基甲基硫基甲基)甲烷、四(2-巯基乙硫基甲基)甲烷、四(3-巯基丙硫基甲基)甲烷、二(2,3-二巯基丙基)硫醚、二(1,3-二巯基丙基)硫醚、2,5-二巯基-1,4-二噻烷、2,5-二(巯基甲基)-1,4-二噻烷、2,5-二巯基甲基-2,5-二甲基-1,4-二噻烷、二(巯基甲基)二硫醚、二(巯基乙基)二硫醚、二(巯基丙基)二硫醚、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等除巯基之外还具有硫原子的脂肪族多硫醇化合物、以及它们与巯基乙酸及巯基丙酸形成的酯;
羟基甲基硫醚二(2-巯基乙酸酯)、羟基甲基硫醚二(3-巯基丙酸酯)、羟基乙基硫醚二(2-巯基乙酸酯)、羟基乙基硫醚二(3-巯基丙酸酯)、羟基丙基硫醚二(2-巯基乙酸酯)、羟基丙基硫醚二(3-巯基丙酸酯)、羟基甲基二硫醚二(2-巯基乙酸酯)、羟基甲基二硫醚二(3-巯基丙酸酯)、羟基乙基二硫醚二(2-巯基乙酸酯)、羟基乙基二硫醚二(3-巯基丙酸酯)、羟基丙基二硫醚二(2-巯基乙酸酯)、羟基丙基二硫醚二(3-巯基丙酸酯)、2-巯基乙基醚二(2-巯基乙酸酯)、2-巯基乙基醚二(3-巯基丙酸酯)、1,4-二噻烷-2,5-二醇二(2-巯基乙酸酯)、1,4-二噻烷-2,5-二醇二(3-巯基丙酸酯)、亚硫基二乙酸二(2-巯基乙基酯)、亚硫基二丙酸二(2-巯基乙基酯)、4,4-亚硫基二丁酸二(2-巯基乙基酯)、二亚硫基二乙酸二(2-巯基乙基酯)、二亚硫基二丙酸二(2-巯基乙基酯)、4,4-二亚硫基二丁酸二(2-巯基乙基酯)、亚硫基二乙酸二(2,3-二巯基丙基酯)、亚硫基二丙酸二(2,3-二巯基丙基酯)、二硫基乙酸(dithioglycolic acid)二(2,3-二巯基丙基酯)、二亚硫基二丙酸二(2,3-二巯基丙基酯)等除巯基之外还具有硫原子和酯键的脂肪族多硫醇化合物;
3,4-噻吩二硫醇、2,5-二巯基-1,3,4-噻二唑等除巯基之外还具有硫原子的杂环化合物;
丙三醇二(巯基乙酸酯)、1-羟基-4-巯基环己烷、2,4-二巯基苯酚、2-巯基氢醌、4-巯基苯酚、3,4-二巯基-2-丙醇、1,3-二巯基-2-丙醇、2,3-二巯基-1-丙醇、1,2-二巯基-1,3-丁二醇、季戊四醇三(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单(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二(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硫基乙酸酯)、二季戊四醇五(3-巯基丙酸酯)、羟基甲基-三(巯基乙硫基甲基)甲烷、1-羟基乙硫基-3-巯基乙硫基苯等除巯基之外还具有羟基的化合物;
1,1,3,3-四(巯基甲基硫基)丙烷、1,1,2,2-四(巯基甲基硫基)乙烷、4,6-二(巯基甲基硫基)-1,3-二硫杂环己烷、1,1,5,5-四(巯基甲基硫基)-3-硫杂戊烷、1,1,6,6-四(巯基甲基硫基)-3,4-二硫杂己烷、2,2-二(巯基甲基硫基)乙硫醇、2-(4,5-二巯基-2-硫杂戊基)-1,3-二硫杂环戊烷、2,2-二(巯基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5-二(4,4-二(巯基甲基硫基)-2-硫杂丁基)-1,4-二噻烷、2,2-二(巯基甲基硫基)-1,3-丙二硫醇、3-巯基甲基硫基-1,7-二巯基-2,6-二硫杂庚烷、3,6-二(巯基甲基硫基)-1,9-二巯基-2,5,8-三硫杂壬烷、4,6-二(巯基甲基硫基)-1,9-二巯基-2,5,8-三硫杂壬烷、3-巯基甲基硫基-1,6-二巯基-2,5-二硫杂己烷、2-(2,2-二(巯基甲基硫基)乙基)-1,3-二硫杂环丁烷、1,1,9,9-四(巯基甲基硫基)-5-(3,3-二(巯基甲基硫基)-1-硫杂丙基)3,7-二硫杂壬烷、三(2,2-二(巯基甲基硫基)乙基)甲烷、三(4,4-二(巯基甲基硫基)-2-硫杂丁基)甲烷、四(2,2-二(巯基甲基硫基)乙基)甲烷、四(4,4-二(巯基甲基硫基)-2-硫杂丁基)甲烷、3,5,9,11-四(巯基甲基硫基)-1,13-二巯基-2,6,8,12-四硫杂十三烷、3,5,9,11,15,17-六(巯基甲基硫基)-1,19-二巯基-2,6,8,12,14,18-六硫杂十九烷、9-(2,2-二(巯基甲基硫基)乙基)-3,5,13,15-四(巯基甲基硫基)-1,17-二巯基-2,6,8,10,12,16-六硫杂十七烷、3,4,8,9-四(巯基甲基硫基)-1,11-二巯基-2,5,7,10-四硫杂十一烷、3,4,8,9,13,14-六(巯基甲基硫基)-1,16-二巯基-2,5,7,10,12,15-六硫杂十六烷、8-{二(巯基甲基硫基)甲基}-3,4,12,13-四(巯基甲基硫基)-1,15-二巯基-2,5,7,9,11,14-六硫杂十五烷、4,6-二{3,5-二(巯基甲基硫基)-7-巯基-2,6-二硫杂庚硫基}-1,3-二噻烷、4-{3,5-二(巯基甲基硫基)-7-巯基-2,6-二硫杂庚硫基}-6-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1,1-二{4-(6-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基硫基}-3,3-二(巯基甲基硫基)丙烷、1,3-二{4-(6-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基硫基}-1,3-二(巯基甲基硫基)丙烷、1-{4-(6-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基硫基}-3-{2,2-二(巯基甲基硫基)乙基}-7,9-二(巯基甲基硫基)-2,4,6,10-四硫杂十一烷、1-{4-(6-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基硫基}-3-{2-(1,3-二硫杂环丁基)}甲基-7,9-二(巯基甲基硫基)-2,4,6,10-四硫杂十一烷、1,5-二{4-(6-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基硫基}-3-{2-(1,3-二硫杂环丁基)}甲基-2,4-二硫杂戊烷、4,6-二[3-{2-(1,3-二硫杂环丁基)}甲基-5-巯基-2,4-二硫杂戊基硫基]-1,3-二噻烷、4,6-二{4-(6-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基硫基}-1,3-二噻烷、4-{4-(6-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基硫基}-6-{4-(6-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基硫基}-1,3-二噻烷、3-{2-(1,3-二硫杂环丁基)}甲基-7,9-二(巯基甲基硫基)-1,11-二巯基-2,4,6,10-四硫杂十一烷、9-{2-(1,3-二硫杂环丁基)}甲基-3,5,13,15-四(巯基甲基硫基)-1,17-二巯基-2,6,8,10,12,16-六硫杂十七烷、3-{2-(1,3-二硫杂环丁基)}甲基-7,9,13,15-四(巯基甲基硫基)-1,17-二巯基-2,4,6,10,12,16-六硫杂十七烷、3,7-二{2-(1,3-二硫杂环丁基)}甲基-1,9-二巯基-2,4,6,8-四硫杂壬烷、4-{3,4,8,9-四(巯基甲基硫基)-11-巯基-2,5,7,10-四硫杂十一烷基}-5-巯基甲基硫基-1,3-二硫戊环、4,5-二{3,4-二(巯基甲基硫基)-6-巯基-2,5-二硫杂己基硫基}-1,3-二硫戊环、4-{3,4-二(巯基甲基硫基)-6-巯基-2,5-二硫杂己基硫基}-5-巯基甲基硫基-1,3-二硫戊环、4-{3-二(巯基甲基硫基)甲基-5,6-二(巯基甲基硫基)-8-巯基-2,4,7-三硫杂辛基}-5-巯基甲基硫基-1,3-二硫戊环、2-[二{3,4-二(巯基甲基硫基)-6-巯基-2,5-二硫杂己基硫基}甲基]-1,3-二硫杂环丁烷、2-{3,4-二(巯基甲基硫基)-6-巯基-2,5-二硫杂己基硫基}巯基甲基硫基甲基-1,3-二硫杂环丁烷、2-{3,4,8,9-四(巯基甲基硫基)-11-巯基-2,5,7,10-四硫杂十一烷基硫基}巯基甲基硫基甲基-1,3-二硫杂环丁烷、2-{3-二(巯基甲基硫基)甲基-5,6-二(巯基甲基硫基)-8-巯基-2,4,7-三硫杂辛基}巯基甲基硫基甲基-1,3-二硫杂环丁烷、4,5-二[1-{2-(1,3-二硫杂环丁基)}-3-巯基-2-硫杂丙硫基]-1,3-二硫戊环、4-[1-{2-(1,3-二硫杂环丁基)}-3-巯基-2-硫杂丙硫基]-5-{1,2-二(巯基甲基硫基)-4-巯基-3-硫杂丁基硫基}-1,3-二硫戊环、2-[二{4-(5-巯基甲基硫基-1,3-二硫戊环基)硫基}]甲基-1、3-二硫杂环丁烷、4-{4-(5-巯基甲基硫基-1,3-二硫戊环基)硫基}-5-[1-{2-(1,3-二硫杂环丁基)}-3-巯基-2-硫杂丙硫基]-1,3-二硫戊环、以及它们的低聚物等具有二硫缩醛或二硫缩酮骨架的化合物;
三(巯基甲基硫基)甲烷、三(巯基乙硫基)甲烷、1,1,5,5-四(巯基甲基硫基)-2,4-二硫杂戊烷、二[4,4-二(巯基甲基硫基)-1,3-二硫杂丁基](巯基甲基硫基)甲烷、三[4,4-二(巯基甲基硫基)-1,3-二硫杂丁基]甲烷、2,4,6-三(巯基甲基硫基)-1,3,5-三硫杂环己烷、2,4-二(巯基甲基硫基)-1,3,5-三硫杂环己烷、1,1,3,3-四(巯基甲基硫基)-2-硫杂丙烷、二(巯基甲基)甲基硫基-1,3,5-三硫杂环己烷、三[(4-巯基甲基-2,5-二硫杂环己基-1-基)甲基硫基]甲烷、2,4-二(巯基甲基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巯基乙硫基-4-巯基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2,3-二巯基丙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烷、4-巯基甲基-2-(2,3-二巯基丙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烷、4-巯基甲基-2-(1,3-二巯基-2-丙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烷、三[2,2-二(巯基甲基硫基)-1-硫杂乙基]甲烷、三[3,3-二(巯基甲基硫基)-2-硫杂丙基]甲烷、三[4,4-二(巯基甲基硫基)-3-硫杂丁基]甲烷、2,4,6-三[3,3-二(巯基甲基硫基)-2-硫杂丙基]-1,3,5-三硫杂环己烷、四[3,3-二(巯基甲基硫基)-2-硫杂丙基]甲烷等、以及它们的低聚物等具有三硫代原甲酸酯(trithioorthoformamte)骨架的化合物;及
3,3’-二(巯基甲基硫基)-1,5-二巯基-2,4-二硫杂戊烷、2,2’-二(巯基甲基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烷、2,7-二(巯基甲基)-1,4,5,9-四硫杂螺[4,4]壬烷、3,9-二巯基-1,5,7,11-四硫杂螺[5,5]十一烷、以及它们的低聚物等具有四硫代原碳酸酯(tetrathioorthocarbonate)骨架的化合物等,但不限定于上述示例化合物。上述示例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两种以上进行使用。
上述硫醇化合物中,如果考虑到所得树脂的光学物性、特别是阿贝数,则与芳香族类相比优选选择脂肪族类硫醇化合物。进而,如果考虑到光学物性、特别是折射率的要求,则更优选选择除硫醚键及/或二硫醚键等硫醇基之外还具有硫原子的化合物。考虑到所得树脂的耐热性并从提高三维交联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选择一种以上具有环硫基或硫杂环丁基等聚合性基团的硫醇化合物、或具有3个以上硫醇基的化合物。
从以上观点考虑作为优选硫醇,为3-巯基硫杂环丁烷、1-巯基-2,3-环硫丙烷、1-巯基甲基硫基-2,3-环硫丙烷、1-巯基乙硫基-2,3-环硫丙烷、2-巯基硫杂环丁烷、3-巯基甲基硫基硫杂环丁烷、2-巯基甲基硫基硫杂环丁烷、3-巯基乙硫基硫杂环丁烷、2-巯基乙硫基硫杂环丁烷、2,5-二(巯基甲基)-1,4-二噻烷、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1-四(巯基甲基)甲烷、1,1,3,3-四(巯基甲基硫基)丙烷、1,1,2,2-四(巯基甲基硫基)乙烷、4,6-二(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2-(2,2-二(巯基甲基硫基)乙基)-1,3-二硫杂环丁烷。
更优选为3-巯基硫杂环丁烷、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2,5-二(巯基甲基)-1,4-二噻烷、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1-四(巯基甲基)甲烷、1,1,3,3-四(巯基甲基硫基)丙烷、1,1,2,2-四(巯基甲基硫基)乙烷、4,6-二(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2-(2,2-二(巯基甲基硫基)乙基)-1,3-二硫杂环丁烷。另外,选择2元硫醇化合物时,优选和具有聚合性基团的硫醇化合物及/或3元以上的硫醇化合物混合进行使用。
更具体而言,硫醇化合物含有选自由3-巯基硫杂环丁烷、1,2-乙二硫醇、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3,3-四(巯基甲基硫基)丙烷、4,6-二(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2-(2,2-二(巯基甲基硫基)乙基)-1,3-二硫杂环丁烷及2,5-二(巯基甲基)-1,4-二噻烷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通过组合所述硫醇化合物进行使用,可以得到折射率高、透明性及耐热性优异的树脂。
硫醇化合物的添加量只要在溶解添加剂的范围内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添加与所期望的物性(折射率)相应的量。另外,将本发明的添加剂溶解于硫醇化合物中时,还可以通过加入N,N-二环己基甲胺或三乙胺等胺类提高溶解性。
由于本发明的添加剂与硫醇化合物的相容性优异,所以容易溶解于硫醇化合物中。因此,本发明的添加剂即使以上述的量含有在膜厚较厚的透镜等中也可以得到优异的透明性。即,通过在上述范围内使用本发明的添加剂和硫醇化合物可以同时实现优异的透明性和折射率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添加剂可以添加至相对于下述聚合性化合物的溶解度的上限,但考虑到本发明的添加剂对聚合性化合物的溶解度、所得树脂的优选折射率及其他物性,可以适当调节其添加量。
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中的添加剂的含量,例如从得到高折射率树脂的观点考虑,为1重量%以上50重量%以下,优选为10重量%以上40重量%以下。
(聚合性化合物)
聚合性化合物为选自由异氰酸酯化合物、环硫化物、环氧化合物及硫杂环丁烷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举出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异(硫)氰酸酯基(NCO基及/或NCS基)的化合物。
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1,6-己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戊烷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己烷二异氰酸酯、丁烯二异氰酸酯、1,3-丁二烯-1,4-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1,6-己二异氰酸酯、1,6,11-十一烷三异氰酸酯、1,3,6-己三异氰酸酯、1,8-二异氰酸酯基-4-异氰酸甲酯基辛烷、二(异氰酸乙酯基)碳酸酯、二(异氰酸乙酯基)醚、赖氨酸甲酯二异硫氰酸酯、赖氨酸三异氰酸酯、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对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乙酯基)苯、二(异氰酸丙酯基)苯、α,α,α’,α’-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丁酯基)苯、二(异氰酸甲酯基)萘、二(异氰酸甲酯基)二苯醚、二(异氰酸乙酯基)苯二甲酸酯、苯均三亚甲基三异氰酸酯(mesitylylene triisocyanate)、2,6-二(异氰酸甲酯基)呋喃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甲酯基)环己烷、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二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5-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2,6-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3,8-二(异氰酸甲酯基)三环癸烷、3,9-二(异氰酸甲酯基)三环癸烷、4,8-二(异氰酸甲酯基)三环癸烷、4,9-二(异氰酸甲酯基)三环癸烷、1,1’-亚甲基二(4-异氰酸环己烷)等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苯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乙基苯二异氰酸酯、异丙基苯二异氰酸酯、二甲基苯二异氰酸酯、二乙基苯二异氰酸酯、二异丙基苯二异氰酸酯、三甲基苯三异氰酸酯、苯三异氰酸酯、联苯基二异氰酸酯、甲苯胺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联苄基-4,4-二异氰酸酯、双(异氰酸苯酯基)乙烯、3,3-二甲氧基联苯基-4,4-二异氰酸酯、苯基异氰酸乙酯基异氰酸酯、六氢苯二异氰酸酯、六氢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二(异氰酸甲酯基)硫醚、二(异氰酸乙酯基)硫醚、二(异氰酸丙酯基)硫醚、二(异氰酸己酯基)硫醚、二(异氰酸甲酯基)砜、二(异氰酸甲酯基)二硫醚、二(异氰酸乙酯基)二硫醚、二(异氰酸丙酯基)二硫醚、二(异氰酸甲酯基硫基)甲烷、二(异氰酸乙酯基硫基)甲烷、二(异氰酸乙酯基硫基)乙烷、二(异氰酸甲酯基硫基)乙烷、1,5-二异氰酸酯基-2-异氰酸甲酯基-3-硫杂戊烷等含硫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二苯基硫醚-2,4-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硫醚-4,4-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4,4-二异氰酸酯基二苄基硫醚、二(4-异氰酸甲酯基苯)硫醚、4,4-甲氧基苯硫基乙二醇-3,3-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硫醚类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二苯基二硫醚-4,4-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二苯基二硫醚-5,5-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二苯基二硫醚-5,5-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二苯基二硫醚-6,6-二异氰酸酯、4,4-二甲基二苯基二硫醚-5,5-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二苯基二硫醚-4,4-二异氰酸酯、4,4-二甲氧基二苯基二硫醚-3,3-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硫醚类异氰酸酯化合物、2,5-二异氰酸酯基噻吩、2,5-二(异氰酸甲酯基)噻吩等含硫杂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等。
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除上述化合物之外,还可以举出2,5-二异氰酸酯基四氢噻吩、2,5-二(异氰酸甲酯基)四氢噻吩、3,4-二(异氰酸甲酯基)四氢噻吩、2,5-二异氰酸酯基-1,4-二噻烷、2,5-二(异氰酸甲酯基)-1,4-二噻烷、4,5-二异氰酸酯基-1,3-二硫戊环、4,5-二(异氰酸甲酯基)-1,3-二硫戊环、4,5-二(异氰酸甲酯基)-2-甲基-1,3-二硫戊环等,但不限定于上述示例化合物。
另外,还可以使用它们的氯取代物、溴取代物等卤素取代物、烷基取代物、烷氧基取代物、硝基取代物或与多元醇形成的预聚物型改性体、碳二亚胺改性体、脲改性体、缩二脲改性体、二聚物化或三聚物化反应产物等。
进而,作为异硫氰酸酯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异硫氰酸甲酯、异硫氰酸乙酯、正丙基硫基异氰酸酯、异硫氰酸异丙基酯、异硫氰酸正丁基酯、异硫氰酸仲丁基酯、异硫氰酸叔丁基酯、异硫氰酸戊基酯、异硫氰酸己基酯、异硫氰酸庚基酯、异硫氰酸辛基酯、异硫氰酸癸基酯、异硫氰酸十二烷基酯、异硫氰酸十四烷基酯、异硫氰酸十八烷基酯、异硫氰酸3-戊基酯、异硫氰酸2-乙基己基酯、异硫氰酸2,3-二甲基环己基酯、异硫氰酸2-甲氧基苯基酯、异硫氰酸4-甲氧基苯基酯、异硫氰酸α-甲基苄基酯、异硫氰酸苯基乙基酯、异硫氰酸苯基酯、异硫氰酸邻、间或对甲苯酯、异硫氰酸环己基酯、异硫氰酸苄基酯、异硫氰酸甲酯基二环庚烷等单官能团异硫氰酸酯化合物(具有1个异硫氰酸酯基的化合物);
1,6-二异硫氰酸酯己烷、对亚苯基异亚丙基二异硫氰酸酯等脂肪族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
环己烷二异硫氰酸酯、二异硫氰酸甲酯基二环庚烷等脂环族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
1,2-二异硫氰酸酯基苯、1,3-二异硫氰酸酯基苯、1,4-二异硫氰酸酯基苯、2,4-二异硫氰酸酯基甲苯、2,5-二异硫氰酸酯基-间二甲苯、4,4-二异硫氰酸酯基-1,1-联苯、1,1-亚甲基二(4-异硫氰酸酯基苯)、1,1-亚甲基二(4-异硫氰酸酯基-2-甲基苯)、1,1-亚甲基二(4-异硫氰酸酯基-3-甲基苯)、1,1-(1,2-亚乙基)二(异硫氰酸酯基苯)、4,4-二异硫氰酸酯基二苯甲酮、4,4-二异硫氰酸酯基-3,3-二甲基二苯甲酮、二苯醚-4,4-二异硫氰酸酯、二苯胺-4,4-二异硫氰酸酯等芳香族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以及
1,3-苯二羰基二异硫氰酸酯、1,4-苯二羰基二异硫氰酸酯、(2,2-吡啶)-4,4-二羰基二异硫氰酸酯等羰基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等,但不限定于上述示例化合物。
另外,作为除异硫氰酸酯基之外还具有1个以上硫原子的异硫氰酸酯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硫代二(3-异硫氰酸酯基丙烷)、硫代二(2-异硫氰酸酯基乙烷)、二硫代二(2-异硫氰酸酯基乙烷)等含硫脂肪族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
1-异硫氰酸酯基-4-[(2-异硫氰酸基)磺酰基]苯、硫代二(4-异硫氰酸酯基苯)、磺酰基二(4-异硫氰酸酯基苯)、二硫代二(4-异硫氰酸酯基苯)等含硫芳香族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
2,5-二异硫氰酸酯基噻吩、2,5-二异硫氰酸酯基-1,4-二噻烷等含硫杂环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等,但不限定于上述示例化合物。
进而,还可以使用它们的氯取代物、溴取代物等卤素取代物、烷基取代物、烷氧基取代物、硝基取代物或与多元醇的预聚物型改性体、碳二亚胺改性体、脲改性体、缩二脲改性体、二聚物化或三聚物化反应产物等。
进而,还可以举出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异硫氰酸酯化合物。具体为1-异氰酸酯基-6-异硫氰酸酯基己烷、1-异氰酸酯基-4-异硫氰酸酯基环己烷等脂肪族或脂环族化合物;
1-异氰酸酯基-4-异硫氰酸苯酯、4-甲基-3-异氰酸酯基-1-异硫氰酸酯基苯等芳香族化合物;
2-异氰酸酯基-4,6-二异硫氰酸酯基-1,3,5-三嗪等杂环式化合物;以及
4-异氰酸酯基-4’-异硫氰酸酯基二苯基硫醚、2-异氰酸酯基-2’-异硫氰酸酯基二乙基二硫醚等除异硫氰酸酯基之外还具有硫原子的化合物等,但不限定于上述示例化合物。
进而,还可以使用它们的氯取代物、溴取代物等卤素取代物、烷基取代物、烷氧基取代物、硝基取代物或与多元醇形成的预聚物型改性体、碳二亚胺改性体、脲改性体、缩二脲改性体、二聚物化或三聚物化反应产物等。
上述化合物中,作为最优选的化合物,为选自由2,5-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2,6-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二(异氰酸甲酯基)环己烷、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1’-亚甲基二(4-异氰酸酯基环己烷)、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5-二(异氰酸甲酯基)-1,4-二噻烷组成的化合物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较优选化合物为2,5-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2,6-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
作为环硫化物(环硫化合物),具体可以举出二(1,2-环硫乙基)硫醚、二(1,2-环硫乙基)二硫醚、二(环硫乙硫基)甲烷、二(环硫乙硫基)苯、二[4-(环硫乙硫基)苯基]硫醚、二[4-(环硫乙硫基)苯基]甲烷等环硫乙硫基化合物;
二(2,3-环硫丙基)硫醚、二(2,3-环硫丙基)二硫醚、二(2,3-环硫丙硫基)甲烷、1,2-二(2,3-环硫丙硫基)乙烷、1,2-二(2,3-环硫丙硫基)丙烷、1,3-二(2,3-环硫丙硫基)丙烷、1,3-二(2,3-环硫丙硫基)-2-甲基丙烷、1,4-二(2,3-环硫丙硫基)丁烷、1,4-二(2,3-环硫丙硫基)-2-甲基丁烷、1,3-二(2,3-环硫丙硫基)丁烷、1,5-二(2,3-环硫丙硫基)戊烷、1,5-二(2,3-环硫丙硫基)-2-甲基戊烷、1,5-二(2,3-环硫丙硫基)-3-硫杂戊烷、1,6-二(2,3-环硫丙硫基)己烷、1,6-二(2,3-环硫丙硫基)-2-甲基己烷、3,8-二(2,3-环硫丙硫基)-3,6-二硫杂辛烷、1,2,3-三(2,3-环硫丙硫基)丙烷、2,2-二(2,3-环硫丙硫基)-1,3-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丙烷、2,2-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1-(2,3-环硫丙硫基)丁烷、1,5-二(2,3-环硫丙硫基)-2-(2,3-环硫丙硫基甲基)-3-硫杂戊烷、1,5-二(2,3-环硫丙硫基)-2,4-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3-硫杂戊烷、1-(2,3-环硫丙硫基)-2,2-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4-硫杂己烷、1,5,6-三(2,3-环硫丙硫基)-4-(2,3-环硫丙硫基甲基)-3-硫杂己烷、1,8-二(2,3-环硫丙硫基)-4-(2,3-环硫丙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二(2,3-环硫丙硫基)-4,5-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二(2,3-环硫丙硫基)-4,4-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二(2,3-环硫丙硫基)-2,5-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二(2,3-环硫丙硫基)-2,4,5-三(2,3-环硫丙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1,1-三[[2-(2,3-环硫丙硫基)乙基]硫基甲基]-2-(2,3-环硫丙硫基)乙烷、1,1,2,2-四[[2-(2,3-环硫丙硫基)乙基]硫基甲基]乙烷、1,11-二(2,3-环硫丙硫基)-4,8-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二(2,3-环硫丙硫基)-4,7-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二(2,3-环硫丙硫基)-5,7-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等链状脂肪族2,3-环硫丙硫基化合物;
1,3-二(2,3-环硫丙硫基)环己烷、1,4-二(2,3-环硫丙硫基)环己烷、1,3-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环己烷、1,4-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环己烷、2,5-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1,4-二噻烷、2,5-二[[2-(2,3-环硫丙硫基)乙基]硫基甲基]-1,4-二噻烷、2,5-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2,5-二甲基-1,4-二噻烷等环状脂肪族2,3-环硫丙硫基化合物;
1,2-二(2,3-环硫丙硫基)苯、1,3-二(2,3-环硫丙硫基)苯、1,4-二(2,3-环硫丙硫基)苯、1,2-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苯、1,3-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苯、1,4-二(2,3-环硫丙硫基甲基)苯、二[4-(2,3-环硫丙硫基)苯基]甲烷、2,2-二[4-(2,3-环硫丙硫基)苯基]丙烷、二[4-(2,3-环硫丙硫基)苯基]硫醚、二[4-(2,3-环硫丙硫基)苯基]砜、4,4’-二(2,3-环硫丙硫基)联苯等芳香族2,3-环硫丙硫基化合物;
环硫乙烷、环硫丙烷、巯基环硫丙烷、巯基环硫丁烷、环硫氯丙烷等单官能团环硫化物(具有1个环硫化物基的化合物);
二(2,3-环硫丙基)醚、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烷、1,2-二(2,3-环硫丙基氧基)乙烷、1,2-二(2,3-环硫丙基氧基)丙烷、1,3-二(2,3-环硫丙基氧基)丙烷、1,3-二(2,3-环硫丙基氧基)-2-甲基丙烷、1,4-二(2,3-环硫丙基氧基)丁烷、1,4-二(2,3-环硫丙基氧基)-2-甲基丁烷、1,3-二(2,3-环硫丙基氧基)丁烷、1,5-二(2,3-环硫丙基氧基)戊烷、1,5-二(2,3-环硫丙基氧基)-2-甲基戊烷、1,5-二(2,3-环硫丙基氧基)-3-硫杂戊烷、1,6-二(2,3-环硫丙基氧基)己烷、1,6-二(2,3-环硫丙基氧基)-2-甲基己烷、3,8-二(2,3-环硫丙基氧基)-3,6-二硫杂辛烷、1,2,3-三(2,3-环硫丙基氧基)丙烷、2,2-二(2,3-环硫丙基氧基)-1,3-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丙烷、2,2-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1-(2,3-环硫丙基氧基)丁烷、1,5-二(2,3-环硫丙基氧基)-2-(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硫杂戊烷、1,5-二(2,3-环硫丙基氧基)-2,4-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硫杂戊烷、1-(2,3-环硫丙基氧基)-2,2-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4-硫杂己烷、1,5,6-三(2,3-环硫丙基氧基)-4-(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硫杂己烷、1,8-二(2,3-环硫丙基氧基)-4-(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二(2,3-环硫丙基氧基)-4,5-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二(2,3-环硫丙基氧基)-4,4-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二(2,3-环硫丙基氧基)-2,5-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二(2,3-环硫丙基氧基)-2,4,5-三(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1,1-三[[2-(2,3-环硫丙基氧基)乙基]硫基甲基]-2-(2,3-环硫丙基氧基)乙烷、1,1,2,2-四[[2-(2,3-环硫丙基氧基)乙基]硫基甲基]乙烷、1,11-二(2,3-环硫丙基氧基)-4,8-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二(2,3-环硫丙基氧基)-4,7-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二(2,3-环硫丙基氧基)-5,7-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等链状脂肪族2,3-环硫丙基氧基化合物;
1,3-二(2,3-环硫丙基氧基)环己烷、1,4-二(2,3-环硫丙基氧基)环己烷、1,3-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环己烷、1,4-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环己烷、2,5-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1,4-二噻烷、2,5-二[[2-(2,3-环硫丙基氧基)乙基]硫基甲基]-1,4-二噻烷、2,5-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2,5-二甲基-1,4-二噻烷等环状脂肪族2,3-环硫丙基氧基化合物;及
1,2-二(2,3-环硫丙基氧基)苯、1,3-二(2,3-环硫丙基氧基)苯、1,4-二(2,3-环硫丙基氧基)苯、1,2-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苯、1,3-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苯、1,4-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苯、二[4-(2,3-环硫丙基氧基)苯基]甲烷、2,2-二[4-(2,3-环硫丙基氧基)苯基]丙烷、二[4-(2,3-环硫丙基氧基)苯基]硫醚、二[4-(2,3-环硫丙基氧基)苯基]砜、4,4’-二(2,3-环硫丙基氧基)联苯等芳香族2,3-环硫丙基氧基化合物等,但不限定于上述示例化合物。
作为上述示例化合物中优选的化合物,为二(1,2-环硫乙基)硫醚、二(1,2-环硫乙基)二硫醚、二(2,3-环硫丙基)硫醚、二(2,3-环硫丙硫基)甲烷及二(2,3-环硫丙基)二硫醚,作为较优选的化合物,为二(1,2-环硫乙基)硫醚、二(1,2-环硫乙基)二硫醚、二(2,3-环硫丙基)硫醚及二(2,3-环硫丙基)二硫醚。另外,更优选化合物为二(2,3-环硫丙基)硫醚及二(2,3-环硫丙基)二硫醚。
作为环氧化合物,可以举出双酚A缩水甘油基醚、双酚F缩水甘油基醚等通过多元酚化合物与表卤代醇化合物的缩合反应而得到的酚类环氧化合物;
氢化双酚A缩水甘油基醚、氢化双酚F缩水甘油基醚、环己烷二甲醇等通过多元醇化合物与表卤代醇化合物的缩合而得到的醇类环氧化合物;
3,4-环氧基环己基甲基-3’,4’-环氧基环己烷羧酸酯及1,2-六氢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基酯等通过多元有机酸化合物与表卤代醇化合物的缩合而得到的缩水甘油基酯类环氧化合物;
可以举出由伯胺及仲胺化合物与表卤代醇化合物缩合而得到的胺类环氧化合物等。另外,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出其他4-乙烯基-1-环己烷双环氧化合物等乙烯基环己烯双环氧化合物等脂肪族多元环氧化合物等。
作为具有硫醚基的环氧化合物与具有醚基的环氧化合物的具体化合物例,可以举出二(2,3-环氧丙基)硫醚、二(2,3-环氧丙基)二硫醚、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烷、1,2-二(2,3-环氧丙基硫基)乙烷、1,2-二(2,3-环氧丙基硫基)丙烷、1,3-二(2,3-环氧丙基硫基)丙烷、1,3-二(2,3-环氧丙基硫基)-2-甲基丙烷、1,4-二(2,3-环氧丙基硫基)丁烷、1,4-二(2,3-环氧丙基硫基)-2-甲基丁烷、1,3-二(2,3-环氧丙基硫基)丁烷、1,5-二(2,3-环氧丙基硫基)戊烷、1,5-二(2,3-环氧丙基硫基)-2-甲基戊烷、1,5-二(2,3-环氧丙基硫基)-3-硫杂戊烷、1,6-二(2,3-环氧丙基硫基)己烷、1,6-二(2,3-环氧丙基硫基)-2-甲基己烷、3,8-二(2,3-环氧丙基硫基)-3,6-二硫杂辛烷、1,2,3-三(2,3-环氧丙基硫基)丙烷、2,2-二(2,3-环氧丙基硫基)-1,3-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丙烷、2,2-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1-(2,3-环氧丙基硫基)丁烷、1,5-二(2,3-环氧丙基硫基)-2-(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硫杂戊烷、1,5-二(2,3-环氧丙基硫基)-2,4-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硫杂戊烷、1-(2,3-环氧丙基硫基)-2,2-二(2, 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4-硫杂己烷、1,5,6-三(2,3-环氧丙基硫基)-4-(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硫杂己烷、1,8-二(2,3-环氧丙基硫基)-4-(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二(2,3-环氧丙基硫基)-4,5-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二(2,3-环氧丙基硫基)-4,4-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二(2,3-环氧丙基硫基)-2,5-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二(2,3-环氧丙基硫基)-2,4,5-三(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1,1-三[[2-(2,3-环氧丙基硫基)乙基]硫基甲基]-2-(2,3-环氧丙基硫基)乙烷、1,1,2,2-四[[2-(2,3-环氧丙基硫基)乙基]硫基甲基]乙烷、1,11-二(2,3-环氧丙基硫基)-4,8-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二(2,3-环氧丙基硫基)-4,7-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二(2,3-环氧丙基硫基)-5,7-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等链状脂肪族的2,3-环氧丙基硫基化合物;
1,3-二(2,3-环氧丙基硫基)环己烷、1,4-二(2,3-环氧丙基硫基)环己烷、1,3-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环己烷、1,4-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环己烷、2,5-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1,4-二噻烷、2,5-二[[2-(2,3-环氧丙基硫基)乙基]硫基甲基]-1,4-二噻烷、2,5-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2,5-二甲基-1,4-二噻烷等环状脂肪族的2,3-环氧丙基硫基化合物;
1,2-二(2,3-环氧丙基硫基)苯、1,3-二(2,3-环氧丙基硫基)苯、1,4-二(2,3-环氧丙基硫基)苯、1,2-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苯、1,3-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苯、1,4-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苯、二[4-(2,3-环氧丙基硫基)苯基]甲烷、2,2-二[4-(2,3-环氧丙基硫基)苯基]丙烷、二[4-(2,3-环氧丙基硫基)苯基]硫醚、二[4-(2,3-环氧丙基硫基)苯基]砜、4,4’-二(2,3-环氧丙基硫基)联苯等芳香族的2,3-环氧丙基硫基化合物;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缩水甘油、表氯醇等单官能团环氧化合物(具有1个环氧基的化合物);
二(2,3-环氧丙基)醚、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烷、1,2-二(2,3-环氧丙基氧基)乙烷、1,2-二(2,3-环氧丙基氧基)丙烷、1,3-二(2,3-环氧丙基氧基)丙烷、1,3-二(2,3-环氧丙基氧基)-2-甲基丙烷、1,4-二(2,3-环氧丙基氧基)丁烷、1,4-二(2,3-环氧丙基氧基)-2-甲基丁烷、1,3-二(2,3-环氧丙基氧基)丁烷、1,5-二(2,3-环氧丙基氧基)戊烷、1,5-二(2,3-环氧丙基氧基)-2-甲基戊烷、1,5-二(2,3-环氧丙基氧基)-3-硫杂戊烷、1,6-二(2,3-环氧丙基氧基)己烷、1,6-二(2,3-环氧丙基氧基)-2-甲基己烷、3,8-二(2,3-环氧丙基氧基)-3,6-二硫杂辛烷、1,2,3-三(2,3-环氧丙基氧基)丙烷、2,2-二(2,3-环氧丙基氧基)-1,3-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丙烷、2,2-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1-(2,3-环氧丙基氧基)丁烷、1,5-二(2,3-环氧丙基氧基)-2-(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3-硫杂戊烷、1,5-二(2,3-环氧丙基氧基)-2,4-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3-硫杂戊烷、1-(2,3-环氧丙基氧基)-2,2-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4-硫杂己烷、1,5,6-三(2,3-环氧丙基氧基)-4-(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3-硫杂己烷、1,8-二(2,3-环氧丙基氧基)-4-(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二(2,3-环氧丙基氧基)-4,5-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二(2,3-环氧丙基氧基)-4,4-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二(2,3-环氧丙基氧基)-2,5-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二(2,3-环氧丙基氧基)-2,4,5-三(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1,1-三[[2-(2,3-环氧丙基氧基)乙基]硫基甲基]-2-(2,3-环氧丙基氧基)乙烷、1,1,2,2-四[[2-(2,3-环氧丙基氧基)乙基]硫基甲基]乙烷、1,11-二(2,3-环氧丙基氧基)-4,8-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二(2,3-环氧丙基氧基)-4,7-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二(2,3-环氧丙基氧基)-5,7-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等链状脂肪族的2,3-环氧丙基氧基化合物;
1,3-二(2,3-环氧丙基氧基)环己烷、1,4-二(2,3-环氧丙基氧基)环己烷、1,3-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环己烷、1,4-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环己烷、2,5-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1,4-二噻烷、2,5-二[[2-(2,3-环氧丙基氧基)乙基]硫基甲基]-1,4-二噻烷、2,5-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2,5-二甲基-1,4-二噻烷等环状脂肪族的2,3-环氧丙基氧基化合物;及
1,2-二(2,3-环氧丙基氧基)苯、1,3-二(2,3-环氧丙基氧基)苯、1,4-二(2,3-环氧丙基氧基)苯、1,2-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苯、1,3-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苯、1,4-二(2,3-环氧丙基氧基甲基)苯、二[4-(2,3-环氧丙基氧基)苯基]甲烷、2,2-二[4-(2,3-环氧丙基氧基)苯基]丙烷、二[4-(2,3-环氧丙基氧基)苯基]硫醚、二[4-(2,3-环氧丙基氧基)苯基]砜、4,4’-二(2,3-环氧丙基氧基)联苯等芳香族2,3-环氧丙基氧基化合物等,但不限定于上述示例化合物。
上述示例环氧化合物中,优选举出二(2,3-环氧丙基)二硫醚、4-乙烯基-1-环己烷双环氧化合物、双酚A·双酚F缩水甘油基醚等由多元酚化合物与表卤代醇化合物缩合反应而得到的酚类环氧化合物;
氢化双酚A·双酚F缩水甘油基醚等由多元醇化合物与表卤代醇化合物缩合而得到的醇类环氧化合物;
3,4-环氧基环己基甲基-3’,4’-环氧基环己烷羧酸酯及1,2-六氢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基酯等由多元有机酸化合物与表卤代醇化合物缩合而得到的缩水甘油基酯类环氧化合物;
由伯二胺及仲二胺化合物与表卤代醇化合物的缩合而得到的胺类环氧化合物等。另外,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出乙烯基环己烯双环氧化合物等脂肪族多元环氧化合物等,较优选为二(2,3-环氧丙基)二硫醚、环己烷二甲醇二缩水甘油基醚、双酚A缩水甘油基醚、双酚F缩水甘油基醚。更优选为环己烷二甲醇二缩水甘油基醚及双酚F缩水甘油基醚。
作为硫杂环丁烷化合物,可以使用含有金属的硫杂环丁烷化合物或非金属硫杂环丁烷化合物。首先说明含有金属的硫杂环丁烷化合物。
含有金属的硫杂环丁烷化合物由下述通式(7)表示。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321
(上述通式(7)中M表示金属原子,X1及X2分别独立地表示硫原子或氧原子,R1表示二价有机基团,m表示0或1以上的整数,p表示1以上n以下的整数,n表示金属原子M的价数,Y分别独立地表示无机或有机残基,n-p为2以上时Y可以互相键合,形成含有金属原子M的环)。
首先,说明上述通式(7)中的M。上述通式(7)中M表示金属原子。作为M,可以举出例如Cu原子、Au原子、Ag原子等长周期型周期表(以下相同)的11族元素;
Zn原子等12族的元素;
Al原子等13族的元素;
Zr原子、Ti原子等4族的元素;
Sn原子、Si原子、Ge原子、Pb原子等14族的元素;
Bi原子等15族的元素;及
Fe原子、Pt原子等8或10族的元素。
M优选为
Sn原子、Si原子、Ge原子、Pb原子等14族的元素;
Zr原子、Ti原子等4族的元素;
Al原子等13族的元素;或
Zn原子等12族的元素,较优选为Sn原子、Si原子、Ge原子等14族的元素或Zr原子、Ti原子等4族的元素,更优选为Sn原子。
接下来,说明上述通式(7)中的含有硫杂环丁基、且键合在M上的基团。上述通式(7)中,X1及X2分别独立地表示硫原子或氧原子。考虑到本发明所期望的效果的高折射率,作为X1及X2较优选为硫原子。
上述通式(7)中,R1表示二价有机基团。
作为所述二价有机基团,可以举出链状或环状脂肪族基团、芳香族基团及芳香族-脂肪族基团,优选为碳原子数1以上20以下的链状脂肪族基团、碳原子数3以上20以下的环状脂肪族基团、碳原子数5以上20以下的芳香族基团、碳原子数6以上20以下的芳香族-脂肪族基团。
对于R1更具体而言,所述二价有机基团为链状或环状脂肪族基团、芳香族基团或芳香族-脂肪族基团,优选为
亚甲基、亚乙基、1,2-二氯亚乙基、1,3-亚丙基、1,4-亚丁基、1,5-亚戊基、亚环戊基、1,6-亚己基、亚环己基、1,7-亚庚基、1,8-亚辛基、1,9-亚壬基、1,10-亚癸基、1,11-亚十一烷基、1,12-亚十二烷基、1,13-亚十三烷基、1,14-亚十四烷基、1,15-亚十五烷基等碳原子数1以上20以下的取代或无取代的链状或环状脂肪族基团;
亚苯基、氯代亚苯基、亚萘基、亚茚基(indenylene group)、亚蒽基(anthracenylene group)、亚芴基等取代或无取代的碳原子数5以上20以下的芳香族基团;或
-C6H4-CH2-基、-CH2-C6H4-CH2-基、-CH2-C6H3(Cl)-CH2-基、-C10H6-CH2-基、-CH2-C10H6-CH2-基、-CH2CH2-C6H4-CH2CH2-基等取代或无取代的碳原子数6以上20以下的芳香族-脂肪族基团。
R1较优选为亚甲基、亚乙基、1,2-二氯亚乙基、1,3-亚丙基、环亚戊基、亚环己基等碳原子数1以上6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链状或环状脂肪族基团;
亚苯基、氯代亚苯基、亚萘基、亚茚基、亚蒽基、亚芴基等取代或无取代的碳原子数5以上15以下芳香族基团;或
-C6H4-CH2-基、-CH2-C6H4-CH2-基、-CH2-C6H3(Cl)-CH2-基、-C10H6-CH2-基、-CH2-C10H6-CH2-基、-CH2CH2-C6H4-CH2CH2-基等取代或无取代的碳原子数6以上15以下的芳香族-脂肪族基团。
所述二价有机基团可以在基团中含有除碳原子、氢原子之外的杂原子。作为所述杂原子,可以举出氧原子或硫原子,但考虑到本发明所期望的效果,优选为硫原子。
上述通式(7)中,m表示0或1以上的整数。所述m优选为0以上4以下的整数,较优选为0以上2以下的整数,更优选为整数0或1。
另外,上述通式(7)中的含有硫杂环丁基、且键合在M上的基团中,较优选m=0,且X1为硫原子。此时,上述通式(7)由下述通式(8)表示。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341
(上述通式(8)中M、Y、p及n分别与上述通式(7)中的M、Y、p及n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式(8)中优选n=p,较优选n=p且M为Sn。
接下来,说明上述通式(7)或(8)中键合于M上的-(Y)n-p基。
上述通式(7)或(8)中n表示金属原子M的价数。
另外,p表示1以上n以下的整数。所述p优选为n、n-1或n-2,较优选为n或n-1。
上述通式(7)或(8)中,Y分别独立地表示无机或有机残基。
上述通式(7)或(8)表示的化合物含有多个Y时,多个Y分别独立地表示无机或有机残基。即,多个Y可以为相同的基团,也可以为不同的基团。更具体而言,可以多个Y分别均不相同,也可以多个Y中的一部分为相同的基团,或者多个Y全部为相同的基团。
作为构成Y的无机或有机残基,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氢原子、卤原子、羟基、硫醇基、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无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无取代的烷硫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氧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基硫基。
以下说明上述基团中的卤原子、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无取代的烷氧基(烷基氧基)基、取代或无取代的烷硫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氧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基硫基。
作为卤原子的具体例,可以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等总碳原子数为1以上10以下的直链烷基;
异丙基、异丁基、仲丁基、异戊基、仲戊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1-乙基丁基、2-乙基丁基、1-甲基己基、2-甲基己基、3-甲基己基、4-甲基己基、5-甲基己基、1-乙基戊基、2-乙基戊基、3-乙基戊基、1-正丙基丁基、1-异丙基丁基、1-异丙基-2-甲基丙基、1-甲基庚基、2-甲基庚基、3-甲基庚基、4-甲基庚基、5-甲基庚基、6-甲基庚基、1-乙基己基、2-乙基己基、3-乙基己基、4-乙基己基、1-正丙基戊基、2-正丙基戊基、1-异丙基戊基、2-异丙基戊基、1-正丁基丁基、1-异丁基丁基、1-仲丁基丁基、1-叔丁基丁基、2-叔丁基丁基、叔丁基、叔戊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1-乙基-2-甲基丙基、1,1-二甲基戊基、1,2-二甲基戊基、1,3-二甲基戊基、1,4-二甲基戊基、2,2-二甲基戊基、2,3-二甲基戊基、2,4-二甲基戊基、3,3-二甲基戊基、3,4-二甲基戊基、1-乙基-1-甲基丁基、1-乙基-2-甲基丁基、1-乙基-3-甲基丁基、2-乙基-1-甲基丁基、2-乙基-3-甲基丁基、1,1-二甲基己基、1,2-二甲基己基、1,3-二甲基己基、1,4-二甲基己基、1,5-二甲基己基、2,2-二甲基己基、2,3-二甲基己基、2,4-二甲基己基、2,5-二甲基己基、3,3-二甲基己基、3,4-二甲基己基、3,5-二甲基己基、4,4-二甲基己基、4,5-二甲基己基、1-乙基-2-甲基戊基、1-乙基-3-甲基戊基、1-乙基-4-甲基戊基、2-乙基-1-甲基戊基、2-乙基-2-甲基戊基、2-乙基-3-甲基戊基、2-乙基-4-甲基戊基、3-乙基-1-甲基戊基、3-乙基-2-甲基戊基、3-乙基-3-甲基戊基、3-乙基-4-甲基戊基、1-正丙基-1-甲基丁基、1-正丙基-2-甲基丁基、1-正丙基-3-甲基丁基、1-异丙基-1-甲基丁基、1-异丙基-2-甲基丁基、1-异丙基-3-甲基丁基、1,1-二乙基丁基、1,2-二乙基丁基、1,1,2-三甲基丙基、1,2,2-三甲基丙基、1,1,2-三甲基丁基、1,1,3-三甲基丁基、1,2,3-三甲基丁基、1,2,2-三甲基丁基、1,3,3-三甲基丁基、2,3,3-三甲基丁基、1,1,2-三甲基戊基、1,1,3-三甲基戊基、1,1,4-三甲基戊基、1,2,2-三甲基戊基、1,2,3-三甲基戊基、1,2,4-三甲基戊基、1,3,4-三甲基戊基、2,2,3-三甲基戊基、2,2,4-三甲基戊基、2,3,4-三甲基戊基、1,3,3-三甲基戊基、2,3,3-三甲基戊基、3,3,4-三甲基戊基、1,4,4-三甲基戊基、2,4,4-三甲基戊基、3,4,4-三甲基戊基、1-乙基-1,2-二甲基丁基、1-乙基-1,3-二甲基丁基、1-乙基-2,3-二甲基丁基、2-乙基-1,1-二甲基丁基、2-乙基-1,2-二甲基丁基、2-乙基-1,3-二甲基丁基、2-乙基-2,3-二甲基丁基等总碳原子数3以上10以下的支链烷基;及
环戊基、环己基、甲基环戊基、甲氧基环戊基、甲氧基环己基、甲基环己基、1,2-二甲基环己基、1,3-二甲基环己基、1,4-二甲基环己基、乙基环己基等总碳原子数5以上10以下的饱和环状烷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基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苯基、萘基、蒽基、环戊二烯基等总碳原子数20以下的芳香族烃;
2-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2-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苯基、己基苯基、环己基苯基、辛基苯基、2-甲基-1-萘基、3-甲基-1-萘基、4-甲基-1-萘基、5-甲基-1-萘基、6-甲基-1-萘基、7-甲基-1-萘基、8-甲基-1-萘基、1-甲基-2-萘基、3-甲基-2-萘基、4-甲基-2-萘基、5-甲基-2-萘基、6-甲基-2-萘基、7-甲基-2-萘基、8-甲基-2-萘基、2-乙基-1-萘基、2,3-二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2,5-二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3,4-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3,6-二甲基苯基、2,3,4-三甲基苯基、2,3,5-三甲基苯基、2,3,6-三甲基苯基、2,4,5-三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4,5-三甲基苯基等总碳原子数20以下的烷基取代芳基;
2-甲氧基苯基、3-甲氧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2-乙氧基苯基、丙氧基苯基、丁氧基苯基、己氧基苯基、环己基氧基苯基、辛氧基苯基、2-甲氧基-1-萘基、3-甲氧基-1-萘基、4-甲氧基-1-萘基、5-甲氧基-1-萘基、6-甲氧基-1-萘基、7-甲氧基-1-萘基、8-甲氧基-1-萘基、1-甲氧基-2-萘基、3-甲氧基-2-萘基、4-甲氧基-2-萘基、5-甲氧基-2-萘基、6-甲氧基-2-萘基、7-甲氧基-2-萘基、8-甲氧基-2-萘基、2-乙氧基-1-萘基等碳原子数10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20以下的单烷氧基芳基;
2,3-二甲氧基苯基、2,4-二甲氧基苯基、2,5-二甲氧基苯基、2,6-二甲氧基苯基、3,4-二甲氧基苯基、3,5-二甲氧基苯基、3,6-二甲氧基苯基、4,5-二甲氧基-1-萘基、4,7-二甲氧基-1-萘基、4,8-二甲氧基-1-萘基、5,8-二甲氧基-1-萘基、5,8-二甲氧基-2-萘基等碳原子数10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20以下的二烷氧基芳基;
2,3,4-三甲氧基苯基、2,3,5-三甲氧基苯基、2,3,6-三甲氧基苯基、2,4,5-三甲氧基苯基、2,4,6-三甲氧基苯基、3,4,5-三甲氧基苯基等碳原子数10以下的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三烷氧基芳基;及
氯苯基、二氯苯基、三氯苯基、溴苯基、二溴苯基、碘苯基、氟苯基、氯萘基、溴萘基、二氟苯基、三氟苯基、四氟苯基、五氟苯基等卤原子取代的总碳原子数20以下的芳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烷基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苄基、苯乙基、苯丙基、萘基乙基、或侧链上具有在取代或无取代的芳基的具体例中举出的芳基的甲基、乙基、丙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基氧基、异戊基氧基、正己氧基、异己氧基、2-乙基己基氧基、3,5,5-三甲基己氧基、正庚氧基、正辛氧基、正壬基氧基等总碳原子数1以上10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
环戊基氧基、环己基氧基等总碳原子数5以上10以下的环烷基氧基;
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甲氧基、异丙氧基甲氧基、正丙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乙氧基、正丁氧基乙氧基、异丁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乙氧基、正戊氧基乙氧基、异戊氧基乙氧基、正己氧基乙氧基、异己氧基乙氧基、正庚氧基乙氧基等总碳原子数2以上10以下的烷氧基烷氧基;及
苄基氧基等芳烷基氧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硫基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甲基硫基、乙硫基、正丙硫基、异丙硫基、正丁基硫基、异丁基硫基、仲丁基硫基、叔丁基硫基、正戊基硫基、异戊基硫基、正己基硫基、异己基硫基、2-乙基己基硫基、3,5,5-三甲基己基硫基、正庚基硫基、正辛基硫基、正壬基硫基等总碳原子数1以上10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硫基;
环戊基硫基、环己基硫基等总碳原子数5以上10以下的环烷基硫基;
甲氧基乙硫基、乙氧基乙硫基、正丙氧基乙硫基、异丙氧基乙硫基、正丁氧基乙硫基、异丁氧基乙硫基、叔丁氧基乙硫基、正戊氧基乙硫基、异戊氧基乙硫基、正己氧基乙硫基、异己氧基乙硫基、正庚氧基乙硫基等总碳原子数2以上10以下的烷氧基烷硫基;
苄基硫基等芳烷基硫基;及
甲基硫基乙硫基、乙硫基乙硫基、正丙硫基乙硫基、异丙硫基乙硫基、正丁基硫基乙硫基、异丁基硫基乙硫基、叔丁基硫基乙硫基、正戊基硫基乙硫基、异戊基硫基乙硫基、正己基硫基乙硫基、异己基硫基乙硫基、正庚基硫基乙硫基等总碳原子数2以上10以下的烷基硫基烷基硫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氧基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苯基氧基、萘基氧基、蒽基氧基、2-甲基苯基氧基、3-甲基苯基氧基、4-甲基苯基氧基、2-乙基苯基氧基、丙基苯基氧基、丁基苯基氧基、己基苯基氧基、环己基苯基氧基、辛基苯基氧基、2-甲基-1-萘基氧基、3-甲基-1-萘基氧基、4-甲基-1-萘基氧基、5-甲基-1-萘基氧基、6-甲基-1-萘基氧基、7-甲基-1-萘基氧基、8-甲基-1-萘基氧基、1-甲基-2-萘基氧基、3-甲基-2-萘基氧基、4-甲基-2-萘基氧基、5-甲基-2-萘基氧基、6-甲基-2-萘基氧基、7-甲基-2-萘基氧基、8-甲基-2-萘基氧基、2-乙基-1-萘基氧基、2,3-二甲基苯基氧基、2,4-二甲基苯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氧基、2,6-二甲基苯基氧基、3,4-二甲基苯基氧基、3,5-二甲基苯基氧基、3,6-二甲基苯基氧基、2,3,4-三甲基苯基氧基、2,3,5-三甲基苯基氧基、2,3,6-三甲基苯基氧基、2,4,5-三甲基苯基氧基、2,4,6-三甲基苯基氧基、3,4,5-三甲基苯基氧基等总碳原子数20以下的无取代或烷基取代芳氧基;
2-甲氧基苯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氧基、4-甲氧基苯基氧基、2-乙氧基苯基氧基、丙氧基苯基氧基、丁氧基苯基氧基、己氧基苯基氧基、环己基氧基苯基氧基、辛氧基苯基氧基、2-甲氧基-1-萘基氧基、3-甲氧基-1-萘基氧基、4-甲氧基-1-萘基氧基、5-甲氧基-1-萘基氧基、6-甲氧基-1-萘基氧基、7-甲氧基-1-萘基氧基、8-甲氧基-1-萘基氧基、1-甲氧基-2-萘基氧基、3-甲氧基-2-萘基氧基、4-甲氧基-2-萘基氧基、5-甲氧基-2-萘基氧基、6-甲氧基-2-萘基氧基、7-甲氧基-2-萘基氧基、8-甲氧基-2-萘基氧基、2-乙氧基-1-萘基氧基等碳原子数10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20以下的单烷氧基芳氧基;
2,3-二甲氧基苯基氧基、2,4-二甲氧基苯基氧基、2,5-二甲氧基苯基氧基、2,6-二甲氧基苯基氧基、3,4-二甲氧基苯基氧基、3,5-二甲氧基苯基氧基、3,6-二甲氧基苯基氧基、4,5-二甲氧基-1-萘基氧基、4,7-二甲氧基-1-萘基氧基、4,8-二甲氧基-1-萘基氧基、5,8-二甲氧基-1-萘基氧基、5,8-二甲氧基-2-萘基氧基等碳原子数10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20以下的二烷氧基芳氧基;
2,3,4-三甲氧基苯基氧基、2,3,5-三甲氧基苯基氧基、2,3,6-三甲氧基苯基氧基、2,4,5-三甲氧基苯基氧基、2,4,6-三甲氧基苯基氧基、3,4,5-三甲氧基苯基氧基等碳原子数10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三烷氧基芳氧基;及
氯苯基氧基、二氯苯基氧基、三氯苯基氧基、溴苯基氧基、二溴苯基氧基、碘苯基氧基、氟苯基氧基、氯萘基氧基、溴萘基氧基、二氟苯基氧基、三氟苯基氧基、四氟苯基氧基、五氟苯基氧基等卤原子取代的总碳原子数20以下的芳氧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基硫基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苯基硫基、萘基硫基、蒽基硫基、2-甲基苯基硫基、3-甲基苯基硫基、4-甲基苯基硫基、2-乙基苯基硫基、丙基苯基硫基、丁基苯基硫基、己基苯基硫基、环己基苯基硫基、辛基苯基硫基、2-甲基-1-萘基硫基、3-甲基-1-萘基硫基、4-甲基-1-萘基硫基、5-甲基-1-萘基硫基、6-甲基-1-萘基硫基、7-甲基-1-萘基硫基、8-甲基-1-萘基硫基、1-甲基-2-萘基硫基、3-甲基-2-萘基硫基、4-甲基-2-萘基硫基、5-甲基-2-萘基硫基、6-甲基-2-萘基硫基、7-甲基-2-萘基硫基、8-甲基-2-萘基硫基、2-乙基-1-萘基硫基、2,3-二甲基苯基硫基、2,4-二甲基苯基硫基、2,5-二甲基苯基硫基、2,6-二甲基苯基硫基、3,4-二甲基苯基硫基、3,5-二甲基苯基硫基、3,6-二甲基苯基硫基、2,3,4-三甲基苯基硫基、2,3,5-三甲基苯基硫基、2,3,6-三甲基苯基硫基、2,4,5-三甲基苯基硫基、2,4,6-三甲基苯基硫基、3,4,5-三甲基苯基硫基等总碳原子数20以下的无取代或烷基取代芳基硫基;
2-甲氧基苯基硫基、3-甲氧基苯基硫基、4-甲氧基苯基硫基、2-乙氧基苯基硫基、丙氧基苯基硫基、丁氧基苯基硫基、己氧基苯基硫基、环己基氧基苯基硫基、辛氧基苯基硫基、2-甲氧基-1-萘基硫基、3-甲氧基-1-萘基硫基、4-甲氧基-1-萘基硫基、5-甲氧基-1-萘基硫基、6-甲氧基-1-萘基硫基、7-甲氧基-1-萘基硫基、8-甲氧基-1-萘基硫基、1-甲氧基-2-萘基硫基、3-甲氧基-2-萘基硫基、4-甲氧基-2-萘基硫基、5-甲氧基-2-萘基硫基、6-甲氧基-2-萘基硫基、7-甲氧基-2-萘基硫基、8-甲氧基-2-萘基硫基、2-乙氧基-1-萘基硫基等碳原子数10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20以下的单烷氧基芳基硫基;
2,3-二甲氧基苯基硫基、2,4-二甲氧基苯基硫基、2,5-二甲氧基苯基硫基、2,6-二甲氧基苯基硫基、3,4-二甲氧基苯基硫基、3,5-二甲氧基苯基硫基、3,6-二甲氧基苯基硫基、4,5-二甲氧基-1-萘基硫基、4,7-二甲氧基-1-萘基硫基、4,8-二甲氧基-1-萘基硫基、5,8-二甲氧基-1-萘基硫基、5,8-二甲氧基-2-萘基硫基等碳原子数10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20以下的二烷氧基芳基硫基;
2,3,4-三甲氧基苯基硫基、2,3,5-三甲氧基苯基硫基、2,3,6-三甲氧基苯基硫基、2,4,5-三甲氧基苯基硫基、2,4,6-三甲氧基苯基硫基、3,4,5-三甲氧基苯基硫基等碳原子数10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三烷氧基芳基硫基;及
氯苯基硫基、二氯苯基硫基、三氯苯基硫基、溴苯基硫基、二溴苯基硫基、碘苯基硫基、氟苯基硫基、氯萘基硫基、溴萘基硫基、二氟苯基硫基、三氟苯基硫基、四氟苯基硫基、五氟苯基硫基等卤原子取代的总碳原子数20以下的芳基硫基等。Y不限定于此。
以下举出所述Y的优选例子。
作为优选例,例如可以举出氢原子。
另外,Y的优选例中,作为卤原子,可以举出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可以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等总碳原子数1以上6以下的直链烷基;
异丙基、异丁基、仲丁基、异戊基、仲戊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1-乙基丁基、2-乙基丁基、叔丁基、叔戊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等总碳原子数3以上6以下的支链烷基;及
环戊基、环己基、等总碳原子数5以上6以下的饱和环状烷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基,可以举出苯基、萘基、环戊二烯基等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芳香族烃;
2-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2-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苯基、2,3-二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2,5-二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3,4-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3,6-二甲基苯基、2,3,4-三甲基苯基、2,3,5-三甲基苯基、2,3,6-三甲基苯基、2,4,5-三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4,5-三甲基苯基等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烷基取代芳基;
2-甲氧基苯基、3-甲氧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2-乙氧基苯基、丙氧基苯基、丁氧基苯基、等碳原子数6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单烷氧基芳基;
2,3-二甲氧基苯基、2,4-二甲氧基苯基、2,5-二甲氧基苯基、2,6-二甲氧基苯基、3,4-二甲氧基苯基、3,5-二甲氧基苯基、3,6-二甲氧基苯基等碳原子数6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二烷氧基芳基;及
氯苯基、二氯苯基、三氯苯基、溴苯基、二溴苯基、碘苯基、氟苯基、氯萘基、溴萘基、二氟苯基、三氟苯基、四氟苯基、五氟苯基等卤原子取代的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芳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烷基,可以举出苄基、苯乙基、苯丙基等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芳烷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基氧基、异戊基氧基、正己氧基、异己氧基等总碳原子数1以上6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
环戊基氧基、环己基氧基等总碳原子数5或6的环烷基氧基;及
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甲氧基、异丙氧基甲氧基、正丙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乙氧基、正丁氧基乙氧基、异丁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乙氧基等总碳原子数2以上6以下的烷氧基烷氧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硫基,可以举出甲基硫基、乙硫基、正丙硫基、异丙硫基、正丁基硫基、异丁基硫基、仲丁基硫基、叔丁基硫基、正戊基硫基、异戊基硫基、正己基硫基、异己基硫基等总碳原子数1以上6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硫基;
环戊基硫基、环己基硫基等总碳原子数5或6的环烷基硫基;
甲氧基乙硫基、乙氧基乙硫基、正丙氧基乙硫基、异丙氧基乙硫基、正丁氧基乙硫基、异丁氧基乙硫基、叔丁氧基乙硫基等总碳原子数2以上6以下的烷氧基烷基硫基;及
甲基硫基乙硫基、乙硫基乙硫基、正丙硫基乙硫基、异丙硫基乙硫基、正丁基硫基乙硫基、异丁基硫基乙硫基、叔丁基硫基乙硫基等总碳原子数2以上6以下的烷基硫基烷基硫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氧基,可以举出苯基氧基、萘基氧基、2-甲基苯基氧基、3-甲基苯基氧基、4-甲基苯基氧基、2-乙基苯基氧基、丙基苯基氧基、丁基苯基氧基、己基苯基氧基、环己基苯基氧基、2,4-二甲基苯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氧基、2,6-二甲基苯基氧基、3,4-二甲基苯基氧基、3,5-二甲基苯基氧基、3,6-二甲基苯基氧基、2,3,4-三甲基苯基氧基、2,3,5-三甲基苯基氧基、2,3,6-三甲基苯基氧基、2,4,5-三甲基苯基氧基、2,4,6-三甲基苯基氧基、3,4,5-三甲基苯基氧基等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无取代或烷基取代芳氧基;
2-甲氧基苯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氧基、4-甲氧基苯基氧基、2-乙氧基苯基氧基、丙氧基苯基氧基、丁氧基苯基氧基、己氧基苯基氧基、环己基氧基苯基氧基等碳原子数6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单烷氧基芳氧基;
2,3-二甲氧基苯基氧基、2,4-二甲氧基苯基氧基、2,5-二甲氧基苯基氧基、2,6-二甲氧基苯基氧基、3,4-二甲氧基苯基氧基、3,5-二甲氧基苯基氧基、3,6-二甲氧基苯基氧基等碳原子数6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二烷氧基芳氧基;及
氯苯基氧基、二氯苯基氧基、三氯苯基氧基、溴苯基氧基、二溴苯基氧基、碘苯基氧基、氟苯基氧基、氯萘基氧基、溴萘基氧基、二氟苯基氧基、三氟苯基氧基、四氟苯基氧基、五氟苯基氧基等卤原子取代的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芳氧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基硫基,可以举出苯基硫基、萘基硫基、2-甲基苯基硫基、3-甲基苯基硫基、4-甲基苯基硫基、2-乙基苯基硫基、丙基苯基硫基、丁基苯基硫基、己基苯基硫基、环己基苯基硫基、2,4-二甲基苯基硫基、2,5-二甲基苯基硫基、2,6-二甲基苯基硫基、3,4-二甲基苯基硫基、3,5-二甲基苯基硫基、3,6-二甲基苯基硫基、2,3,4-三甲基苯基硫基、2,3,5-三甲基苯基硫基、2,3,6-三甲基苯基硫基、2,4,5-三甲基苯基硫基、2,4,6-三甲基苯基硫基、3,4,5-三甲基苯基硫基等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无取代或烷基取代芳基硫基;
2-甲氧基苯基硫基、3-甲氧基苯基硫基、4-甲氧基苯基硫基、2-乙氧基苯基硫基、丙氧基苯基硫基、丁氧基苯基硫基、己氧基苯基硫基、环己基氧基苯基硫基等碳原子数6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单烷氧基芳基硫基;
2,3-二甲氧基苯基硫基、2,4-二甲氧基苯基硫基、2,5-二甲氧基苯基硫基、2,6-二甲氧基苯基硫基、3,4-二甲氧基苯基硫基、3,5-二甲氧基苯基硫基、3,6-二甲氧基苯基硫基、4,5-二甲氧基-1-萘基硫基、4,7-二甲氧基-1-萘基硫基、4,8-二甲氧基-1-萘基硫基、5,8-二甲氧基-1-萘基硫基、5,8-二甲氧基-2-萘基硫基等碳原子数6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二烷氧基芳基硫基;
氯苯基硫基、二氯苯基硫基、三氯苯基硫基、溴苯基硫基、二溴苯基硫基、碘苯基硫基、氟苯基硫基、氯萘基硫基、溴萘基硫基、二氟苯基硫基、三氟苯基硫基、四氟苯基硫基、五氟苯基硫基等卤原子取代的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芳基硫基。
Y的较优选例子如下所示。
作为Y的较优选例子,可以举出例如氢原子。
另外,作为卤原子,可以举出氯原子及溴原子。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可以举出甲基、乙基、异丙基等总碳原子数1以上3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基,可以举出苯基、萘基、环戊二烯基等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芳香族烃;
2-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2-乙基苯基、丙基苯基、2,3-二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2,5-二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3,4-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3,6-二甲基苯基等总碳原子数9以下的烷基取代芳基;
2-甲氧基苯基、3-甲氧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2-乙氧基苯基、丙氧基苯基等碳原子数3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9以下的单烷氧基芳基;及
氯苯基、二氯苯基、三氯苯基、溴苯基、二溴苯基、氯萘基、溴萘基等卤原子取代的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芳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烷基,可以举出苄基、苯乙基、苯丙基等总碳原子数9以下的芳烷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等总碳原子数1以上3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及
环戊基氧基、环己基氧基等总碳原子数5或6的环烷基氧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硫基,可以举出甲基硫基、乙硫基、正丙硫基、异丙硫基等总碳原子数1以上3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硫基;
环戊基硫基、环己基硫基等总碳原子数5或6的环烷基硫基;及
甲基硫基乙硫基、乙硫基乙硫基、正丙硫基乙硫基、异丙硫基乙硫基、正丁基硫基乙硫基、异丁基硫基乙硫基、叔丁基硫基乙硫基等总碳原子数2以上6以下的烷基硫基烷基硫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氧基,可以举出苯基氧基、萘基氧基、2-甲基苯基氧基、3-甲基苯基氧基、4-甲基苯基氧基、2-乙基苯基氧基、丙基苯基氧基、2,4-二甲基苯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氧基、2,6-二甲基苯基氧基、3,4-二甲基苯基氧基、3,5-二甲基苯基氧基、3,6-二甲基苯基氧基等总碳原子数9以下的无取代或烷基取代芳氧基;
2-甲氧基苯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氧基、4-甲氧基苯基氧基、2-乙氧基苯基氧基、丙氧基苯基氧基等碳原子数3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9以下的单烷氧基芳氧基;及
氯苯基氧基、二氯苯基氧基、三氯苯基氧基、溴苯基氧基、二溴苯基氧基、氯萘基氧基、溴萘基氧基等卤原子取代的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芳氧基。
作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基硫基,可以举出苯基硫基、2-甲基苯基硫基、3-甲基苯基硫基、4-甲基苯基硫基、2-乙基苯基硫基、丙基苯基硫基、2,4-二甲基苯基硫基、2,5-二甲基苯基硫基、2,6-二甲基苯基硫基、3,4-二甲基苯基硫基、3,5-二甲基苯基硫基、3,6-二甲基苯基硫基等总碳原子数9以下的无取代或烷基取代芳基硫基;
2-甲氧基苯基硫基、3-甲氧基苯基硫基、4-甲氧基苯基硫基、2-乙氧基苯基硫基、丙氧基苯基硫基等碳原子数3以下取代或无取代的烷基氧基取代的总碳原子数9以下的单烷氧基芳基硫基;及
氯苯基硫基、二氯苯基硫基、三氯苯基硫基、溴苯基硫基、二溴苯基硫基、氯萘基硫基、溴萘基硫基等卤原子取代的总碳原子数12以下的芳基硫基。
另外,n-p为2以上的整数时,Y可以互相键合,经金属原子M形成环状结构。即,多个Y可以键合形成含有金属原子M的环。
含有上述成分的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中,从进一步提高折射率、机械物性及色调的平衡性的观点考虑,聚合性组合物中硫醇基的摩尔比,相对于聚合性组合物中异(硫)氰酸酯基、环氧基、环硫基、碳-碳双键及不具有金属原子的硫杂环丁烷化合物中硫杂环丁基的总和,可以为1以上。即,SH基/(NCO基及/或NCS基+环氧基+环硫化物基+碳-碳双键+硫杂环丁基)表示的摩尔比可以为1以上。
然后,说明非金属硫杂环丁烷化合物。
非金属硫杂环丁烷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的硫杂环丁基。另外,非金属硫杂环丁烷化合物只要为与本发明的添加剂相容的化合物即可,可以使用具有任何结构的化合物,优选为含有共2个以上硫杂环丁基的化合物。
具体而言,作为非金属硫杂环丁烷化合物,可以举出二硫杂环丁基硫醚、二(3-硫杂环丁基硫基)甲烷、3-(((3’-硫杂环丁基硫基)甲基硫基)甲基硫基)硫杂环丁烷等硫醚类硫杂环丁烷化合物:
二(3-硫杂环丁基)二硫醚、二(3-硫杂环丁基)三硫醚、二(3-硫杂环丁基)四硫醚、二(3-硫杂环丁基)五硫醚等多硫醚类硫杂环丁烷化合物等。
上述示例化合物中,优选选择一种以上选自由二(3-硫杂环丁基)二硫醚、二(3-硫杂环丁基)四硫醚、二(3-硫杂环丁基硫基)甲烷、3’-(((3-硫杂环丁基硫基)甲基硫基)甲基硫基)硫杂环丁烷、四(3-硫杂环丁基硫基)锡、三(3-硫杂环丁基硫基)铋、二(3-硫杂环丁基硫基)二硫杂锡杂戊环组成的组中的化合物。
另外,作为上述示例化合物中优选的化合物,为二(3-硫杂环丁基)硫醚、二(3-硫杂环丁基硫基)甲烷、二(3-硫杂环丁基)二硫醚、二(3-硫杂环丁基)四硫醚、二(3-硫杂环丁基硫基)二硫杂锡杂戊环及四(3-硫杂环丁基硫基)锡,作为较优选的化合物,为二(3-硫杂环丁基)二硫醚、二(3-硫杂环丁基硫基)二硫杂锡杂戊环及四(3-硫杂环丁基硫基)锡。
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根据需要含有下述聚合催化剂。
本发明中根据需要使用的聚合催化剂的种类及量、单体的种类及比例根据构成聚合性组合物的化合物的结构而不同,不能一概限定,作为聚合催化剂的种类通常使用胺类、膦类、有机酸及其盐、酯、酸酐类、无机酸、季铵盐类、季鏻盐类、叔锍盐类、仲碘鎓盐类、路易斯酸类、自由基聚合催化剂类、阳离子聚合催化剂类等。
上述聚合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上述聚合催化剂中如果同时使用2种以上反应性不同的催化剂,则有时单体的操作性能、所得树脂的光学物性、色调、透明性、光学变形(波筋)提高,故有时优选。
作为聚合催化剂举出的上述化合物中,优选为二甲基二氯化锡、二丁基二氯化锡、二月桂酸二丁锡、二乙酸二丁锡、四氯化锡、氧化二丁锡、二乙酰氧基四丁基二锡氧烷等有机锡化合物、三氟乙酸、三氯乙酸、三氟乙酸酸酐、三氟乙酸乙酯、三氟乙酸钠、三卤代乙酸以及其酯、酸酐及盐;
对甲苯磺酸、甲磺酸、三氟甲磺酸、三氟甲磺酸酸酐、三氟甲磺酸乙酯、三氟甲磺酸钠等三卤代甲磺酸以及其酯、酸酐及盐;
三氟化硼、三氟化硼二乙醚络合物、三氟化硼哌啶络合物、三氟化硼乙胺络合物、三氟化硼乙酸络合物、三氟化硼磷酸络合物、三氟化硼叔丁基甲基醚络合物、三氟化硼二丁基醚络合物、三氟化硼THF络合物、三氟化硼甲基硫醚络合物、三氟化硼苯酚络合物等三氟化硼的各种络合物及三氯化硼的各种络合物等三卤化硼化合物及其络合物等路易斯酸,较优选二甲基二氯化锡、三氟甲磺酸及其酸酐、酯、盐及三氟化硼的各种络合物;以及
2,2’-偶氮二(2-环丙基丙腈)、2,2’-偶氮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正丁基-4,4’-双(叔丁基过氧基)戊酸酯、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等自由基聚合催化剂。
本发明中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催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聚合性组合物的总重量在0.0001重量%以上10重量%以下的范围内使用,优选在0.001重量%以上10重量%以下的范围内使用、较优选在0.01重量%以上5重量%以下、最优选在0.01重量%以上1重量%以下。
通过使聚合催化剂的添加量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制备更良好地固化的树脂,更确实地确保适用期,另外,有时可以得到所得树脂的透明性、光学物性更良好的树脂。
聚合催化剂可以直接添加在聚合性组合物或其一部分化合物中,也可以溶解或分散于其他化合物中后进行添加,但使其溶解或分散于其他化合物中后进行添加时有时能得到优选的结果。进而,添加聚合催化剂时,如果在氮气氛下或干燥气体气氛下进行,则有时可以得到优选的结果。进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所得树脂的性能,如果将树脂中残留的未反应官能团的量设定为相对于树脂总重量为0.5重量%以下,则有时可以得到优选的结果,较优选为0.4重量%以下。
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在不损害本发明所期望的效果的范围内,除硫醇化合物及上述聚合性化合物之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含有其他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根据需要使用的其他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举出公知的各种聚合性单体或聚合性低聚物,可以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乙烯类化合物、氧杂环丁烷化合物等。
上述聚合性化合物(选自由异氰酸酯化合物、环硫化物、环氧化合物及硫杂环丁烷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占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中所含的、含有硫醇化合物的具有聚合性的化合物的总重量的含量,鉴于通常上述聚合性化合物的添加量增加时聚合性组合物的折射率降低,从得到高折射率材料的观点考虑,通常为90重量%以下、优选为70重量%以下、较优选为60重量%以下。另一方面,从取得与除折射率之外的物性(耐热性或机械强度等)的平衡性、调整至所期望的折射率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添加剂如果在溶解于聚合性组合物的范围内,则能够以用于调整至所期望物性的任意混合比率与上述聚合性化合物进行混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中含有聚合性化合物时,对于聚合性化合物含量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
出于进一步调节将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固化得到的树脂的折射率、阿贝数等光学物性、或调节色调、耐光性或耐气候性、耐热性、耐冲击性、硬度、比重、线膨胀系数、聚合收缩率、吸水性、吸湿性、耐化学药品性、粘弹性等诸物性、调节透过率或透明性、调节聚合性组合物的粘度、除此之外调节保存或运输方法的操作性等改良树脂或改良操作性的目的,对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实施精制或洗涤、保温、保冷、过滤、减压处理等合成有机化合物时通常使用的方法、操作,另外添加公知的化合物等作为稳定剂或树脂改性剂,对于获得良好的树脂有时是优选的。作为为了提高长期保存稳定性、及聚合稳定性、热稳定性等稳定性而加入的物质,可以举出聚合延缓剂及阻聚剂、脱氧剂、抗氧化剂等化合物。
精制聚合性组合物是为了改良固化所得树脂的透明性、或改良色调或为了提高纯度而使用的方法。精制本发明的含有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的方法,可以在任何时刻进行公知的方法、例如重结晶、柱色谱法(硅胶法及活性炭法、离子交换树脂法等)、萃取等任意方法,通常只要能改良使精制所得的组合物固化得到的树脂的透明性及色调即可。
清洗聚合性组合物的方法为用于改良固化所得树脂的透明性、或改良色调的方法,可以举出在合成聚合性组合物并取出时或合成后取出后等时刻,用极性及/或非极性溶剂清洗,除去或减少损害树脂透明性的物质、例如合成聚合性组合物时使用的或副产的无机盐如铵盐等的方法。使用的溶剂因被清洗的聚合性组合物本身或含有聚合性组合物的溶液的极性等的不同而不同,不能一概进行限定,但优选可以溶解欲除去的成分、且难以与被清洗的聚合性组合物本身或含有聚合性组合物的溶液相溶的物质,不仅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进行使用。此处除去的成分根据目的或用途而不同,但优选预先尽可能地减少上述成分,通常为5000ppm以下、较优选为1000ppm以下时,有时可以得到好结果。
对聚合性组合物进行保温·保冷·过滤的方法为用于改良固化所得树脂的透明性、或改良色调的方法,通常在合成聚合性组合物并取出时或在合成后取出后等时刻进行。作为保温方法,例如可以举出:聚合性组合物在保管中结晶化、操作性变差时,在不使聚合性组合物及聚合性组合物固化得到的树脂的性能降低的范围内进行加热溶解的方法。加热的温度范围或加热溶解的方法因构成处理的聚合性组合物的化合物的结构不同而不同,不能一概限定,通常在凝固点+50℃以内的温度下进行,优选在+20℃以内,可以举出用可以搅拌的装置进行机械搅拌,或者用对组合物为惰性的气体进行鼓泡、使内液活动而溶解的方法等。所谓保冷,通常为了提高聚合性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而进行,但例如聚合性组合物的熔点高时,为了提高结晶后的操作性,可以考虑保管温度。保冷温度因构成被处理的聚合性组合物的化合物的结构、保存稳定性的不同而不同,不能一概限定,但通常需要在能够维持含有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的稳定性的温度以下进行保存。
另外,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为用于光学用途的聚合性组合物时,由于其被要求非常高的透明性,所以通常用孔径小的过滤器过滤聚合性组合物较好。此处使用的过滤器的孔径通常为0.05μm以上10μm以下,但若考虑到操作性及性能,则优选为0.05μm以上5μm以下、较优选为0.1μm以上5μm以下。无例外地,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进行过滤时,通常可以得到优良的结果。在过滤温度为凝固点附近的低温下进行过滤时,有时可以得到更优选的结果,但在过滤中出现凝固时,如果在不阻碍过滤操作的温度下进行,则有时会有好的效果。
减压处理通常是为了除去导致聚合性组合物固化得到的树脂的性能降低的溶剂或溶存气体、臭气而进行的方法。由于溶存溶剂通常导致所得树脂的折射率降低或耐热性降低,所以最好尽可能地将其除去。溶存溶剂的允许值因构成被处理的聚合性组合物的化合物的结构、溶存溶剂的结构的不同而不同,不能一概限定,但通常优选为1%以下,较优选为5000ppm以下。从抑制聚合损害的观点及抑制在所得到的树脂中混入气泡的观点考虑,优选除去溶存气体。特别是针对水蒸气等意味着水分的气体,尤其优选用干燥气体进行鼓泡等来除去。溶存量可以根据构成聚合性组合物的化合物的结构、溶存的气体的物性及结构、种类而设定。
作为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代表性地可以举出使用本发明的添加剂和硫醇化合物、和适合的其他成分,并且根据期望同时使用上述各种聚合性化合物,进而根据需要添加上述聚合催化剂后,进行混合、溶解的方法等。
将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固化进行成型时,可以根据目的与公知的成型法同样地添加下述各种物质:稳定剂、树脂改性剂、扩链剂、交联剂、以HALS类为代表的光稳定剂、以苯并三唑类为代表的紫外线吸收剂、以受阻酚类为代表的抗氧化剂、防着色剂、以蒽醌类分散染料为代表的染料及上蓝剂、填充剂、以有机硅类为代表的外部脱模剂或以酸性磷酸酯、季铵盐或季鏻盐等表面活性剂为代表的内部脱模剂、密合性提高剂等。此处,内部脱模剂还包括上述各种催化剂中显示脱模效果的催化剂。
上述可以添加的各种添加剂的添加量因各添加剂的种类、结构、效果而不同,不能一概限定,但通常相对于聚合性组合物的总重量在0.001重量%以上10重量%以下的范围内使用,优选在0.01重量%以上5重量%以下的范围内使用。关于染料优选在1ppb以上100ppm以下的范围内使用。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有时可以更良好地制备固化树脂,所得树脂的透明性、光学物性变得更良好。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树脂。
本发明的树脂以及由该树脂形成的透明构件是由上述聚合性组合物聚合得到的。
另外,本发明的树脂(及透明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聚合的工序。作为上述方法,可以举出制备塑料透镜时使用的公知的各种方法,代表性地可以举出浇铸聚合。
即,将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根据需要进行在减压下的脱泡处理及过滤器过滤后,将所得到的聚合性组合物注入成型用模中,根据需要进行加热并聚合。此时,优选从低温慢慢加热至高温进行聚合。
上述成型用模例如由间隔由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氯乙烯等形成的垫圈(gasket)的两个经镜面研磨的铸模构成。铸模代表性地为玻璃和玻璃的组合、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出玻璃和塑料板、玻璃和金属板等的组合的铸模,但不限定于此。另外,成型用模可以为将2个铸模用聚酯胶布带等胶布带等固定所得到的模。根据需要可以对铸模进行脱模处理等公知的处理方法。
进行浇铸聚合时,聚合温度受到聚合引发剂的种类等聚合条件的影响,所以没有限定,但通常为-50℃以上200℃以下、优选为-20℃以上170℃以下、较优选为0℃以上150℃以下。
聚合时间受聚合温度的影响,但通常为0.01小时以上200小时以下、优选为0.05小时以上100小时以下。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组合恒温或升温、降温等几个温度进行聚合。
另外,本发明的聚合性组合物也可以通过照射电子射线、紫外线及可见光等活性能量射线进行聚合。此时,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通过活性能量射线引发聚合的自由基聚合催化剂或阳离子聚合催化剂。
此处,Tg通过TMA(Thermal Mechanical Analysis:热机械测定)针入度法进行测定,为由TMA曲线的交点求出的温度,相当于热变形开始温度。
所得到的树脂及由该树脂形成的光学透镜在固化后根据需要可以进行退火处理。为了防反射、赋予高硬度、提高耐磨性、赋予防雾性或赋予时尚性,可以进一步根据需要进行表面研磨、抗静电处理、硬涂层处理、无反射涂层处理、染色处理、调光处理(例如光敏透镜化处理等)等公知的各种物理或化学处理。
另外,所得到的树脂及由该树脂形成的光学透镜根据需要可以在单面或两面实施涂层进行使用。以下,举出光学透镜的例子进行说明。作为涂层,可以举出底涂层、硬涂层、防反射膜层、防雾涂膜层、防污染层、防水层等。上述涂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将多种涂层层合为多层使用。在两面实施涂层时,可以在各面上设置相同的涂层,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涂层。
上述涂层中也可以同时使用用于提高透镜性能的公知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具体而言,为了保护透镜和眼睛免受紫外线伤害可以使用紫外线吸收剂;
为了保护眼睛免受红外线伤害可以使用红外线吸收剂;
为了提高透镜的耐气候性可以使用光稳定剂或抗氧化剂;
为了提高透镜的时尚性可以使用染料或颜料等,并且也可以使用光敏染料或光敏颜料、抗静电剂、其他各种添加剂。另外,对于通过涂布而进行被覆的层,也可以使用以改善涂布性为目的的各种匀涂剂。
底涂层通常形成在下述硬涂层和光学透镜之间。底涂层是用于提高在其上形成的硬涂层和透镜之间的密合性的涂层,根据情况有时还可以提高耐冲击性。
底涂层中可以使用对所得到的光学透镜的密合性高的任意原料,但通常使用聚氨酯类树脂、环氧树脂、聚酯类树脂、三聚氰胺类树脂、以聚乙烯醇缩乙醛为主成分的底涂层组合物等。为了调整组合物的粘度,底涂层剂组合物还可以使用不影响透镜的适当的溶剂。当然也可以不使用溶剂。
底涂层组合物可以通过涂布法、干式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形成。使用涂布法时,通过旋涂、浸涂等公知的涂布方法对透镜进行涂布后,使其固化,由此形成底涂层。采用干式法进行时,用CVD法或真空蒸镀法等公知的干式法形成。形成底涂层时,为了提高密合性,可以根据需要对透镜的表面进行碱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紫外线处理等前处理。
硬涂层是用于赋予透镜表面耐擦伤性、耐磨性、耐湿性、耐热水性、耐热性、耐气候性等功能的涂层。
硬涂层通常使用具有固化性的有机硅化合物和硬涂层组合物,所述硬涂层组合物含有具有选自Si、Al、Sn、Sb、Ta、Ce、La、Fe、Zn、W、Zr、In及Ti元素组中的1种元素的氧化物微粒及/或由选自上述元素组的2种以上的元素的复合氧化物构成的微粒。可以在硬涂层组合物中使用1种氧化物微粒及/或由复合氧化物构成的微粒,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进行使用。优选除上述成分外在硬涂层组合物中还有胺类、氨基酸类、金属乙酰丙酮络合物、有机酸金属盐、高氯酸类、高氯酸类的盐、酸类、金属氯化物及多官能性环氧化合物中的至少任一种。硬涂层组合物中也可以使用不影响透镜的适当的溶剂。当然,也可以不使用溶剂。
硬涂层通常采用旋涂、浸涂等公知的涂布方法涂布硬涂层组合物后固化而形成。作为固化方法,可以举出热固化、利用紫外线及可见光等能量线照射的固化方法等。为了抑制干涉条纹的产生,优选硬涂层的折射率与透镜的折射率之差在±(正负)0.1的范围内。
根据需要,通常在上述硬涂层上形成防反射层。防反射层包括无机类及有机类,为无机类时使用SiO2、TiO2等无机氧化物,通过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离子束辅助法、CVD法等干式法形成。为有机类时,使用含有有机硅化合物、和具有内部空洞的二氧化硅类微粒的组合物,通过湿式法形成。
防反射层有单层及多层,以单层使用时折射率优选比硬涂层的折射率至少低0.1以上。为了更有效地实现防反射功能,优选制成多层膜防反射膜,此时,使低折射率膜和高折射率膜交替层合。此时,也优选低折射率膜与高折射率膜的折射率差为0.1以上。作为高折射率膜,有ZnO、TiO2、CeO2、Sb2O5、SnO2、ZrO2、Ta2O5等的膜,作为低折射率膜可以举出SiO2膜等。
根据需要,可以在防反射膜层上形成防雾涂膜层、防污染层、防水层。作为形成防雾涂膜层、防污染层、防水层的方法,只要不对防反射功能带来不良影响的方法即可,对其处理方法、处理材料等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防雾涂布处理方法、防污染处理方法、防水处理方法、材料。
例如,防雾涂布、防污染处理方法中,可以举出用表面活性剂覆盖表面的方法、在表面附加亲水性膜使其为吸水性的方法、用微细的凹凸覆盖表面提高吸水性的方法、利用光催化剂活性使其为吸水性的方法、实施超防水性处理防止水滴附着的方法等。
另外,防水处理方法,可以举出将含有氟的硅烷化合物等进行蒸镀或溅射形成防水处理层的方法、或将含有氟的硅烷化合物溶解于溶剂后进行涂布形成防水处理层的方法等。
另外,为了赋予时尚性或光敏性等,所得到的树脂及由该树脂形成的光学透镜可以根据目的使用色素染色进行使用。以下,以光学透镜的染色为例进行说明。
光学透镜的染色可以使用公知的染色方法进行,通常采用以下所示的任一方法进行。
(a)将透镜浸渍于染色液中的方法,
(b)使用含有色素的涂布剂进行涂布的方法,或设置可以染色的涂层,对该涂层进行染色的方法,
(c)使原料单体中含有可以染色的材料进行聚合的方法,及
(d)加热升华性色素使其升华的方法。
方法(a)是下述方法:通常将精加工成规定的光学面的透镜材料浸渍在溶解或均匀分散有所用的色素的染色液中(染色工序),之后根据需要加热透镜使色素固定化(染色后退火工序)。
染色工序中使用的色素只要为例如公知的色素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使用油溶染料或分散染料。染色工序中使用的溶剂只要能够使所用的色素溶解或均匀分散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该染色工序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用于使色素分散于染色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或促进染色的载体。
染色工序如下进行:将色素及根据需要添加的表面活性剂分散于水或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中,调制染色浴,将光学透镜浸渍于该染色浴中,在规定温度下染色规定时间。染色温度及时间根据所期望的着色浓度而改变,但通常在120℃以下进行数分钟~数十小时左右即可,染色浴的染料浓度为0.01~10重量%左右。另外,难以染色时可以在加压下进行。根据需要进行的染色后退火工序是对染色后的透镜材料进行加热处理的工序。加热处理如下进行:将在染色工序中被染色的透镜材料的表面上残留的水用溶剂等除去,或者风干溶剂,之后例如在大气气氛的红外线加热炉、或电阻加热炉等炉中将其放置规定时间。染色后退火工序在防止被染色的透镜材料的脱色(防止脱色处理)的同时除去染色时浸透至透镜材料内部的水分。
方法(b)不是对塑料透镜原料直接进行染色的方法,而是将分散或溶解有色素的有机涂布液涂布在塑料透镜上后,进行固化处理,由此在透镜表面形成被染色的涂层的方法;或者在塑料透镜表面形成可以染色的涂层后,采用方法(a)、即将塑料透镜浸渍于染色液中通过加热进行染色的方法。
方法(c)为预先将染料溶解于塑料透镜的原料单体中以后进行聚合的方法。使用的色素只要能够均匀溶解或以不损害光学性质的程度分散于原料单体中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方法(d)的例子,可以举出以下的(d1)~(d3)。
(d1)使固态升华性色素升华对塑料透镜染色的方法,
(d2)将涂布含有升华性色素的溶液而形成的基体与塑料透镜以不接触状态对置,加热基体及透镜,从而进行染色的方法,及
(d3)将由含有升华性色素的着色层和粘合层构成的转印层转印至塑料透镜后进行加热,由此进行染色的方法。
关于本发明的树脂及由该树脂形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用任意一种方法进行染色。使用的色素只要为具有升华性的色素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通过添加本发明的添加剂,可以提高树脂及透明构件的折射率,可以使由含有该添加剂的聚合性组合物得到的树脂固化物及光学构件的折射率为1.6至1.8的高折射率。
作为本发明中的光学部件,可以举出例如视力矫正用眼镜透镜、摄影设备用透镜、液晶投影仪用菲涅尔透镜、双凸透镜、隐形眼镜等各种塑料透镜;
发光二极管(LED)用封装材料;
光波导;
用于接合光学透镜或光波导的光学用粘合剂;
光学透镜等中使用的防反射膜;
基板、导光板、膜、片材等液晶显示装置构件中使用的透明性涂层或透明性基板等。
实施例
以下通过制备例及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
(参考制备例1)
3-巯基硫杂环丁烷的合成(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327583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
在具有搅拌装置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装入190g(2.50摩尔)硫脲、253g 35重量%盐酸水及250g水,进行搅拌制成反应液。边搅拌反应液边向反应液中经1小时滴入156g(1.73摩尔)3-硫杂环丁醇(3-Thietanol)。滴入结束后,在30℃下搅拌24小时进行反应,然后经1小时滴入177g 24重量%氨水。进一步在30℃下反应15小时后,静置,取出有机层(下层),得到134g粗产物。将所得到的粗产物在减压下蒸馏,收集沸点40℃/106Pa的馏分,得到为无色透明液体的目标物3-巯基硫杂环丁烷。
(参考制备例2)
四(3-硫杂环丁基硫基)锡的合成
将11.15g(0.105摩尔)参考制备例1中制备的3-巯基硫杂环丁烷加入50g纯水中,之后在室温下经40分钟滴加10%NaOH水溶液41.2g(0.103摩尔)。然后,将反应液升温至30℃,在相同温度下经4小时滴加10%四氯化锡的水溶液65.2g(相当于四氯化锡0.025摩尔)。滴入结束后,在相同温度下进一步搅拌2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0ml氯仿,分液为有机层和水层。用100ml纯水清洗2次有机层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从该萃取物中蒸馏除去溶剂,得到下述化学式表示的四(3-硫杂环丁基硫基)锡(13.4g)。
(参考制备例3)
三(3-硫杂环丁基硫基)锑(III)的合成
将参考制备例1中制备的3-巯基硫杂环丁烷71.3g(0.66摩尔)加入106.9g纯水中,冷却至15℃。然后,经1小时滴加30重量%NaOH水溶液87.7g(0.66摩尔)。然后,在相同温度下经2小时滴加20.0重量%三氯化锑的乙醇溶液250.0g(相当于三氯化锑0.22摩尔)。滴入结束后在相同温度下进一步搅拌2小时。
滤取该反应中生成的固态物质,反复进行水清洗,除去副产的盐。进而用甲醇清洗后减压干燥。
将干燥后的反应混合物溶解于500g氯仿中,过滤除去不溶物。浓缩滤液后进一步装入己烷,滤取析出物进一步减压干燥,得到下述化学式表示的目标物三(3-硫杂环丁基硫基)锑(III)(87.6g;收率91%)。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611
(制备例1)
在反应器中加入1,2-乙二硫醇(54g,市售品)、脱气水(182g)后,在冷却(8℃)下滴入31%氢氧化钠水溶液(148g)、脱气水(100g)。进而,在相同温度下经2小时滴加24%氯化锡(IV)水溶液(313g)。过滤收集生成的析出物,进行水洗及甲醇清洗得到粗体(213g)。在粗体中加入10重量倍的氯仿加热溶解后,过滤除去不溶物。将所得到的滤液浓缩后加入己烷,滤取析出物后减压干燥,得到目标物83g(收率95%)。
熔点:182.2-183.3℃
1H-NMR(溶剂:CDCl3、内标物质:TMS):δ3.22(8H).
IR(Universal ATR法):624,653,837,919,1238,1278,1406cm-1.
FD-MS:m/z304(M+).
(制备例2)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613
在反应器中加入1,2-乙二硫醇(10g,市售品)、三氧化锑(5g)后,再加入乙酸(0.5g)。升温至40℃反应4小时,进而在70℃下反应2小时。冷却反应混合物后加入氯仿进行晶析,过滤收集析出物,减压干燥得到目标物8.6g(收率96%)。
熔点:130.7-132.9℃
1H-NMR(溶剂:DMSO-d6、内标物质:TMS):δ3.2~3.6(12H).
IR(Universal ATR法):438,641,661,834,918,1287,1406,2888cm-1.
FD-MS:m/z519(M+).
(制备例3)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621
在反应器中加入1,2-乙二硫醇(20.5g;市售品)、乙醇(100ml)后,在冷却(5~10℃)下滴入28%甲醇钠-甲醇溶液(79.5g)。进而在相同温度下滴加四氯化锗(IV)(21g)-乙醇溶液。过滤收集生成的析出物,水洗后溶解于氯仿中,过滤除去不溶物。将所得到的滤液浓缩后,加入己烷,滤取析出物,减压干燥得到目标物20g(收率77%)。
熔点:165℃
1H-NMR(溶剂:CDCl3、内标物质:TMS):δ3.22(8H).
IR(Universal ATR法):426,639,662,845,927,1247,1283,1411,2913,2949cm-1.
EI-MS:m/z258(M+).
元素分析:计算值Ge 28%,实测值Ge:29%.
(制备例4)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631
在反应器中加入1,2,3-丙三硫醇(16.2g)、氯仿(200g)后,在20℃下滴入三(3-硫杂环丁基硫基)锑(III)(50g)的氯仿(200g)溶液。过滤收集析出物,减压干燥,得到目标物28.8g(收率93%)。
熔点:214℃
1H-NMR(溶剂:DMSO-d6、内标物质:TMS):δ2.82(2H)、3.39(2H),5.90(1H).
IR(Universal ATR法):576,596,779,954,1260,1409,2809,2895cm-1.
元素分析:计算值:Sb 47%,实测值Sb:45%.
(制备例5)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632
在反应器中加入1,2,3-丙三硫醇(10.2g)、三氧化锑(5g)、以及乙酸(1g)。慢慢升温在70℃下反应2小时。进一步追加三氧化锑(5g),在70℃下反应2小时。冷却反应混合物后,加入甲醇悬浮后过滤收集,减压干燥得到目标物16.4g(收率92%)。
1H-NMR(溶剂:DMSO-d6、内标物质:TMS):δ2.82(2H)、3.39(2H),5.90(1H).
IR(Universal ATR法):576,596,779,953,1259,1409,2809,2894cm-1.
元素分析:计算值:Sb 47%,实测值Sb:49%.
以下实施例中得到的成型体(光学透镜)按照下述方法进行物性评价。
透明性:使用幻灯机(slide projector)通过肉眼观察确认透明性。
折射率:使用普耳弗里奇折射计在20℃下测定。
耐热性:TMA针入度法
(实施例1-A1)
在20℃下将制备例1中得到的化合物(0.5g)溶解在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2.0g)中后,进一步混合2,5-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和2,6-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的混合物(2.3g),制成均匀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减压下脱泡10分钟后,注入由玻璃模和胶布带构成的模中。将该模放入聚合烘箱中,经24小时从25℃慢慢升温至120℃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模,脱模得到成型体。
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1。
(实施例1-A2~1-A6)
除使用表1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1-A1相同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1。
(实施例1-B1)
在20℃下,在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2.0g)、和2,5-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与2,6-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的混合物(2.3g)中,添加制备例2中所得到的化合物(0.25g),溶解,得到均匀的溶液(聚合性组合物)。将该溶液在减压下脱泡10分钟后,注入由玻璃模和胶布带构成的模具中。将该模具放入聚合烘箱中,经24小时从25℃慢慢升温至120℃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模具,脱模得到成型体。
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1。
(实施例1-B2~1-B3)
除使用表1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1-B1相同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1。
(比较例1)
不使用制备例1或2中所得到的化合物,作为聚合催化剂添加二丁基二氯化锡使其相对于异氰酸酯化合物为230pp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1。
【表1】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661
(实施例2-A1)
在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及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的混合物(0.4g)、和二(2,3-环硫丙基)二硫醚(5.0g)的混合物中,添加制备例1的化合物(0.5g)溶解。向其中混合下述物质的混合物(0.1g):溶解有N,N-二环己基胺(相对于环硫化合物为1000ppm)的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及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得到均匀的溶液。将该溶液在400Pa下脱泡10分钟后,注入由玻璃模和胶布带构成的模中。将该模放入聚合烘箱中,经24小时从30℃慢慢升温至80℃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模,脱模得到成型体。
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2。
(实施例2-A2~2-A3)
除使用表2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2-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2。
(实施例2-B1~2-B6)
除将制备例1的化合物改为制备例2的化合物、使用表2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2-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2。
(比较例2)
除不使用制备例1或2所得到的化合物、使用表2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2-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2。
【表2】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681
(实施例3-A1)
将N,N-二环己基胺(13mg)、3-巯基硫杂环丁烷(0.7g)、二(3-硫杂环丁基)二硫醚(1.04g)、制备例1的化合物(1.0g)混合,加热至70℃溶解,得到均匀溶液。将该溶液在400Pa下脱泡10分钟后,注入由玻璃模和胶布带构成的模中。将该模放入聚合烘箱中,经32小时从80℃慢慢升温至120℃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模,脱模得到成型体。
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3。
(实施例3-A2~3-A7)
除使用表3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3-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3。
(比较例3-1~3-4)
除不使用制备例1的化合物、而使用表3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3-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3。
【表3】
表-3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701
C:3-巯基硫杂环丁烷
Y:二(3-硫杂环丁基)二硫醚
DCH:N,N-二环己基甲胺
聚合条件80℃/12hr→(80→120℃)/32hr→120℃/24hr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702
(实施例4-A1)
在20℃下将制备例1的化合物(0.1g)溶解于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1.0g)中后,进一步混合Celloxide2021P[(DAICEL化学公司制):(3’,4’-环氧基环己烷)甲基-3,4-环氧基环己烷甲酸酯](1.5g),制成均匀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400Pa下脱泡10分钟后,注入由玻璃模和胶布带构成的模中。将该模放入聚合烘箱中,经20小时从40℃慢慢升温至120℃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模,脱模得到成型体。
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4。
(实施例4-A2~4-A4)
除使用表4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4-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4。
(实施例4-B1~4-B2)
除将制备例1的化合物改为制备例2的化合物、使用表4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4-A1相同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4。
(比较例4)
除不使用制备例1或2中得到的化合物、使用表4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4-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4。
【表4】
(实施例5-A1)
将3-巯基硫杂环丁烷(1.0g)、四(3-硫杂环丁基硫基)锡(3.0g)、制备例1的化合物(1.7g)混合,加热至70℃溶解,得到均匀溶液。将该溶液在400Pa下脱泡10分钟后,注入由玻璃模和胶布带构成的模中。将该模放入聚合烘箱中,经12小时从80℃慢慢升温至120℃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模,脱模得到成型体。
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5。
(实施例5-B1)
除将制备例1的化合物改为制备例2的化合物、使用表5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5-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5。
(比较例5-1~5-2)
除不使用制备例1或2中得到的化合物、使用表5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5-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5。
【表5】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741
(实施例6-A1)
在20℃下将制备例1的化合物溶解于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中使其为表6所示的组成比,测定折射率(nD)。所得物性值示于表6。
(实施例6-A2)
除使用表6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6-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测定折射率(nD)。所得物性值示于表6。
(实施例6-B1~6-B2)
除将制备例1的化合物改为制备例2的化合物、使用表6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6-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测定折射率(nD)。所得物性值示于表6。
(比较例6)
除不使用制备例1的化合物、仅使用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之外,与实施例6-A1同样地制备溶液,测定折射率(nD))。所得物性值示于表6。
【表6】
表-6
A: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
DCH:N,N-二环己基甲胺
(实施例7-A1)
将制备例3中得到的化合物(3重量份)溶解于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48.5重量份)后,进而作为聚合催化剂混合二丁基二氯化锡(70ppm)、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8.5重量份),制备均匀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减压下脱泡5分钟后,注入由玻璃模和胶布带构成的模中。将该模放入聚合烘箱中,经20小时从25℃慢慢升温至120℃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模,脱模得到成型体。
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7。
(实施例7-A2~7-A3)
除使用表7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7-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7。
(比较例7)
除不使用制备例3中得到的化合物、使用表7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7-A 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7。
【表7】
表-7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761
A: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
I-2: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DBC:二丁基二氯化锡
聚合条件(25℃→120℃)/16hr→120℃/4hr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762
(实施例8-A1)
将制备例1中得到的化合物(5重量份)溶解于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及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的混合物(47重量份)中后,混合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8重量份),制备均匀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减压下脱泡5分钟后,注入由玻璃模和胶布带构成的模中。将该模放入聚合烘箱中,经20小时从25℃慢慢升温至120℃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模,脱模得到成型体。
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8。
(比较例8)
不使用制备例1中得到的化合物、作为聚合催化剂添加二丁基二氯化锡使其为50ppm、并且使用表8的组成,除此之外,与实施例8-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8。
【表8】
表-8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771
B: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及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的混合物
I-2: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DBC:二丁基二氯化锡
聚合条件(25℃→120℃)/16hr→120℃/4hr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772
(实施例9-A1)
在20℃下将制备例1中得到的化合物(5重量份)溶解于1,1,3,3-四(巯基甲基硫基)丙烷及4,6-二(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及2-(2,2-二(巯基甲基硫基)乙基)-1,3-二硫杂环丁烷的混合物(53重量份)中后,进一步混合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2重量份),制备均匀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减压下脱泡5分钟后,注入由玻璃模和胶布带构成的模中。将该模放入聚合烘箱中,经34小时从35℃慢慢升温至100℃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模,脱模得到成型体。
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9。
(实施例9-B1)
将制备例3得到的化合物(4重量份)溶解于1,1,3,3-四(巯基甲基硫基)丙烷及4,6-二(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及2-(2,2-二(巯基甲基硫基)乙基)-1,3-二硫杂环丁烷的混合物(54重量份)中后,进一步混合含有二丁基二氯化锡(60ppm)作为聚合催化剂的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2重量份),制备均匀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减压下脱泡5分钟后,注入由玻璃模和胶布带构成的模中。将该模放入聚合烘箱中,经34小时从35℃慢慢升温至100℃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模,脱模得到成型体。
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9。
(实施例9-B2~9-B4)
除使用表9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9-B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9。
(比较例9)
除不使用制备例1或3中得到的化合物之外,与实施例9-B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9。
【表9】
表-9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791
D:1,1,3,3-四(巯基甲基硫基)丙烷及4,6-二(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及2-(2,2-二(巯基甲基硫基)乙基)-1,3-二硫杂环丁烷的混合物
I-2: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DBC:二丁基二氯化锡
聚合条件(35→100℃/30hr)→100℃/4hr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792
(实施例10-A1)
将N,N-二甲基环己基胺(相对于环硫化合物为80ppm)及N,N-二环己基甲胺(相对于环硫化合物为400ppm)溶解于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及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的混合物中,在上述所得到的混合物(9重量份)与二(2,3-环硫丙基)二硫醚(85重量份)的混合物中,添加制备例3的化合物(6重量份),溶解,得到均匀的溶液。将该溶液在400Pa下脱泡5分钟后,注入由玻璃模和胶布带构成的模中。将该模放入聚合烘箱中,经33小时从30℃慢慢升温80℃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模,脱模得到成型体。
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10。
(实施例10-A2)
除使用表10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10-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10。
(比较例10)
除不使用制备例3中得到的化合物、使用表10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10-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10。
【表10】
表-10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801
B: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及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的混合物
X:二(2,3-环硫丙基)二硫醚
Cat-1:N,N-二环己基甲胺
Cat-2:N,N-二甲基环己基胺
聚合条件30℃/12hr→(30→80/17hr)→80℃/4hr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802
(实施例11-A1)
将3-巯基硫杂环丁烷(18重量份)、四(3-硫杂环丁基硫基)锡(73重量份)、制备例3的化合物(9重量份)混合,加热至70℃溶解,得到均匀溶液。将该溶液在400Pa下脱泡5分钟后,注入由玻璃模和胶布带构成的模中。将该模放入聚合烘箱中,经68小时从70℃慢慢升温至130℃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模,脱模得到成型体。
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11。
(实施例11-A2~11-A3)
除使用表11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11-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11。
(实施例11-B1~11-B3)
除将制备例3的化合物改为制备例4的化合物、使用表11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11-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11。
(比较例11)
除不使用制备例3或4中得到的化合物、使用表11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11-A1同样地制备混合溶液及成型体。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值示于表11。
【表11】
表-11
C:3-巯基硫杂环丁烷
W:四(3-硫杂环丁基硫基)锡
聚合条件70℃/36hr→(70→130℃/8hr)→130℃/24hr
Figure BPA00001179155000812

Claims (23)

1.一种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含有下述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PA00001179154900011
通式(a)中,R表示碳原子数1~3的饱和烃基,M表示Sn、Sb、Bi或Ge,m表示0或1,m为0时R与M不直接键合,n表示1~3的整数,X表示1价连接基团,多个存在的X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金属原子M上键合2个以上连接基团X时,连接基团X之间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1)中,M表示Sn、Sb或Bi,R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n、X与所述通式(a)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2)或(3)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PA00001179154900013
通式(2)或(3)中,R及X与通式(1)相同,通式(2)中,通过2个连接基团X可以形成环,通式(3)中M’表示Sb或Bi。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R为碳原子数2或3的亚烷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4)或(5)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PA00001179154900021
通式(4)中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烷基,通式(5)中A表示环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5)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5a)或(5b)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PA00001179154900022
通式(5a)及(5b)中R与通式(1)相同,通式(5b)中,R4及R5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5a)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PA00001179154900023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6)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PA00001179154900024
通式(6)中M’表示Sb或Bi,R1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M’为Sb。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6)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PA00001179154900031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9)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PA00001179154900032
通式(9)中R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X与通式(a)相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9)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10)或(11)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10)中R6及R7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烷基,通式(11)中B表示环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11)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11a)或(11b)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PA00001179154900034
通式(11a)及(11b)中R与通式(9)相同,通式(11b)中R8及R9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11a)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PA00001179154900041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PA00001179154900042
16.一种聚合性组合物,所述聚合性组合物配合有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中,还配合有硫醇化合物。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硫醇化合物含有选自由下述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3-巯基硫杂环丁烷、1,2-乙二硫醇、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3,3-四(巯基甲基硫基)丙烷、4,6-二(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2-(2,2-二(巯基甲基硫基)乙基)-1,3-二硫杂环丁烷及2,5-二(巯基甲基)-1,4-二噻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中,还配合有聚合性化合物。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中,所述聚合性化合物含有选自由异氰酸酯化合物、环硫化物、环氧化合物及硫杂环丁烷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21.一种树脂,是将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聚合得到的。
22.一种透明构件,含有权利要求21所述的树脂。
23.一种光学部件,由权利要求22的透明构件形成。
CN2008801243412A 2008-01-10 2008-12-11 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含有其的聚合性组合物及其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02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02899 2008-01-10
JP2008002899 2008-01-10
JP2008-208615 2008-08-13
JP2008208615 2008-08-13
PCT/JP2008/003703 WO2009087717A1 (ja) 2008-01-10 2008-12-11 重合性組成物用添加剤、これを含む重合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0275A true CN101910275A (zh) 2010-12-08
CN101910275B CN101910275B (zh) 2013-06-05

Family

ID=40852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434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0275B (zh) 2008-01-10 2008-12-11 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含有其的聚合性组合物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94891B2 (zh)
EP (2) EP2230271B1 (zh)
JP (1) JP5335693B2 (zh)
KR (1) KR101174210B1 (zh)
CN (1) CN101910275B (zh)
WO (1) WO20090877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7737B2 (ja) * 2008-08-11 2013-03-0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新規な含金属化合物
KR20130000390A (ko) * 2010-02-16 2013-01-02 가부시끼가이샤 다이셀 경화성 조성물 및 경화물
US11105963B1 (en) * 2016-03-09 2021-08-31 Apple Inc. Optical systems with adjustable lenses
JP6722085B2 (ja) * 2016-10-07 2020-07-1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チエタニル化合物、当該化合物を含む重合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19156952A (ja) * 2018-03-12 2019-09-1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材料用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55435A (en) * 1947-01-28 1951-07-18 Ernst Albert Hermann Friedheim Organo arsenic and antimony compounds
GB712828A (en) 1950-02-02 1954-08-04 Ernst Albert Hermann Friedheim Therapeutically active bismuth organic compounds
JPS61217063A (ja) 1985-03-22 1986-09-26 Canon Inc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
JPS61258272A (ja) 1985-05-13 1986-11-15 Canon Inc 静電荷像現像用電荷付与材
JPS63297376A (ja) 1987-05-28 1988-12-05 Nitto Kasei Kk 1,3−ジチアン誘導体の製造法
JPH02145681A (ja) 1988-11-25 1990-06-05 Sanraizu Meisei Kk 湿気硬化型ウレタンシーリング材
JP4377143B2 (ja) 2002-03-01 2009-12-0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新規含硫環状化合物からなる重合性組成物及び該重合性組成物を硬化させてなる樹脂
JP2005095490A (ja) 2003-09-26 2005-04-14 Komura Seisakusho:Kk 電動昇降椅子
DE602005022169D1 (de) * 2004-03-31 2010-08-19 Mitsui Chemicals Inc Polymerisierbare verbindungen und verwendung davon
JP5204946B2 (ja) 2004-11-16 2013-06-0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透明樹脂組成物および用途
WO2007099702A1 (ja) * 2006-03-01 2007-09-07 Mitsui Chemicals, Inc. 重合性組成物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樹脂、光学部品およびレンズ
JP2007271744A (ja) 2006-03-30 2007-10-18 Hoya Corp 光学製品
JP2007269649A (ja) 2006-03-30 2007-10-18 Hoya Corp 有機ゲルマニウム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69648A (ja) 2006-03-30 2007-10-18 Hoya Corp 有機ゲルマニウム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10421B1 (ko) 2006-03-31 2011-01-21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중합성 조성물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수지 및 광학부품
EP2036951A4 (en) 2006-06-23 2015-01-28 Mitsui Chemicals Inc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RESIN BASED THEREOF, COMPONENT AND OPTICAL LE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087717A1 (ja) 2011-05-19
EP2230271B1 (en) 2016-09-07
CN101910275B (zh) 2013-06-05
US8394891B2 (en) 2013-03-12
EP2230271A4 (en) 2012-03-28
EP2982706A1 (en) 2016-02-10
KR101174210B1 (ko) 2012-08-14
WO2009087717A1 (ja) 2009-07-16
US20100286334A1 (en) 2010-11-11
KR20100089899A (ko) 2010-08-12
EP2230271A1 (en) 2010-09-22
JP5335693B2 (ja) 201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4636B (zh) 聚硫氨酯类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
KR101010421B1 (ko) 중합성 조성물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수지 및 광학부품
CN101511895B (zh) 聚硫氨酯类光学材料用聚合催化剂、含有该催化剂的聚合性组合物、由该组合物得到的聚硫氨酯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45666B (zh) 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光学材料及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2143984B (zh) 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光学材料及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1616958B (zh) 金属硫杂环丁烷化合物、含有该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树脂及其应用
CN102977309B (zh) 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由该组合物得到的光学材料及光学材料用聚合催化剂
KR101665831B1 (ko) 중합성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얻어진 광학부품 및 그 광학부품의 제조방법
CN101910275B (zh) 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含有其的聚合性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627069B (zh) 聚硫氨酯类光学材料用聚合催化剂、含有该聚合催化剂的聚合性组合物、由该组合物得到的光学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72976A (zh) 聚合性组合物、使用该聚合性组合物的树脂、光学部件及化合物
CN102089346B (zh) 组合物、聚合性组合物、树脂、光学部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1925592B (zh) 硫杂环丁烷化合物、含有该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树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应用
CN102105478A (zh) 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树脂及其应用
CN102036954B (zh) 金属化合物、含有该金属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树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应用
AU2003235176B2 (en) Thiourethane-based optical material
KR20190095214A (ko) 블루잉제를 포함하는 중합성 조성물
CN101443413A (zh) 聚合性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树脂、光学部件及透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