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0852A - 全息记录膜及其制造方法与图像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全息记录膜及其制造方法与图像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0852A
CN101900852A CN200910253946.8A CN200910253946A CN101900852A CN 101900852 A CN101900852 A CN 101900852A CN 200910253946 A CN200910253946 A CN 200910253946A CN 101900852 A CN101900852 A CN 101900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material layer
light beam
optical plate
recordin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39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0852B (zh
Inventor
桑原美咏子
吉田卓司
阿久津克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00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0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0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0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2Holograms used as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02Details of features involved during the holographic process; Replication of holograms without interference recording
    • G03H1/0272Substrate bearing the hologra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7/0103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holographic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05Production of optical devices or components in so far 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thographic processes or materials used therefor
    • G03F7/001Phase modulating patterns, e.g. refractive index patter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ologra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olograms
    • G03H1/0402Recording geometries or arrangements
    • G03H1/0408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TIR] holograms, e.g. edge lit or substrate mode hologra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7/0103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holographic elements
    • G02B2027/0109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holographic elements comprising details concerning the making of hologra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02Details of features involved during the holographic process; Replication of holograms without interference recording
    • G03H1/024Hologram nature or properties
    • G03H1/0248Volume hologra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02Details of features involved during the holographic process; Replication of holograms without interference recording
    • G03H2001/026Recording materials or recording proces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olograms
    • G03H1/0402Recording geometries or arrangements
    • G03H2001/0439Recording geometries or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 [HO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26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duce multiple sub- holograms or to obtain images from them, e.g. multicolour technique
    • G03H2001/2605Arrangement of the sub-holograms, e.g. partial overlapping
    • G03H2001/261Arrangement of the sub-holograms, e.g. partial overlapping in optical contact
    • G03H2001/2615Arrangement of the sub-holograms, e.g. partial overlapping in optical contact in physical contact, i.e. layered hologra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26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duce multiple sub- holograms or to obtain images from them, e.g. multicolour technique
    • G03H2001/2625Nature of the sub-holograms
    • G03H2001/263Made of different recording materi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2222/00Light sources or light beam properties
    • G03H2222/10Spectral composition
    • G03H2222/17White light
    • G03H2222/18RGB trichrome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olo Graphy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全息记录膜及其制造方法与图像显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步骤:(A)通过彼此交替层叠包含感光材料的M(其中M≥2)个感光材料前体层和至少一个(M-1)树脂层获得叠层结构;(B)通过利用参考激光束和物体激光束照射叠层结构,由M个感光材料前体层获得M个感光材料层,其中具有所需间距和所需倾斜角的至少两个干涉条纹形成在M个感光材料层的每个上;和(C)通过利用能量射线从叠层结构的一个面侧照射叠层结构并加热叠层结构,使M个感光材料层彼此的倾斜角不同而保持限定在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的间距的值。

Description

全息记录膜及其制造方法与图像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息记录膜及其制造方法与图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使用全息衍射光栅以允许观察者观察到通过成像装置产生的二维图像的虚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已经通过例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7-11057为公众所知,所述二维图像作为通过虚像光学系统的放大虚像。
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即图像显示装置100包括例如配置成形成和显示图像的成像装置111、准直光学系统112以及虚像光学系统(光学装置120),成像装置111发出的光束入射在上述虚像光学系统上并且光束借助该系统被引导至观察者的眼睛60。在此,光学装置120包括光导板121以及设置在光导板121上的第一和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30和140。成像装置111的每个像素发出的光束入射在准直光学系统112上,并且准直光学系统112产生以彼此不同的角度入射在光导板121上的多个准直光束,并且准直光束入射在光导板121上。准直光入射在光导板121的一个光学面(第一面)122上并从其射出。此外,第一和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30和140被固定在光导板121的另一光学面(第二面)123上,该光学面123与第一面122平行。
以不同于第一面122的入射角度入射在光导板121上的准直光束入射在第一衍射光栅部件130上,并且每个准直光束照原样被衍射和反射。随后,衍射和反射的准直光束行进的同时在第一和第二面122和123之间重复地被全反射,并入射在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40上。入射在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40上的准直光束由于被衍射和反射而不满足全反射的条件,并从光导板121射出以及被引导至观察者的眼睛60。
第一和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30和140的每个包括其中形成有干涉条纹的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第一和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30和140的每个应当设有宽衍射波长带。即,从成像装置111发出的包括红光束、绿光束和蓝光束的三原色光束应当被衍射和反射。因此,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中形成的干涉条纹被双重化。否则,设置多个衍射光栅层。
在此,用于实现衍射光栅部件中衍射和反射的布拉格条件通过以下的等式(A)表示。在等式(A)中,符号m表示正整数,符号λ表示波长,符号d表示光栅表面上限定的间距(其表示在包括干涉条纹的虚平面的法线方向上定义的间隔,以下称作“光栅表面间距”),以及符号Θ表示光束入射在干涉条纹上的角度的余角。干涉条纹的倾斜角(倾角)φ表示衍射光栅部件的表面与干涉条纹形成的角度。干涉条纹被形成为从衍射光栅部件的内部延伸到衍射光栅部件的表面,如以下描述的情况。此外,光束以入射角ψ进入衍射光栅部件时所获得的在余角Θ、倾斜角φ和入射角ψ之间的关系在等式(B)中示出,并且在图10B中予以说明。此外,衍射光栅部件表面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的间距Λ在等式(C)中示出。以下,上述间距Λ被称作“表面间距”,以便与光栅表面间距d区分开。表面间距Λ在图10B中予以说明。
m·λ=2·d·sin(Θ)     等式(A)
Θ=90°-(φ+ψ)         等式(B)
Λ=d/sin(φ)            等式(C)
发明内容
已经采用了一种预先产生具有不同衍射中心波长(再现中心波长)的衍射光栅层(全息记录膜)并在对准衍射光栅层的同时使衍射光栅层相互层压的方法(称作“根据相关技术的第一方法”),以便制造包括具有倾斜角(倾角)φ不同的干涉条纹的多个衍射光栅层的衍射光栅部件。另外,已经采用了一种获得具有所需数量的层的衍射光栅部件的方法(为方便起见,称作“根据相关技术的第二方法”)。根据第二方法,包括单层的全息记录膜通过借助使用激光束实现的曝光以及定影而在全息记录膜上形成干涉条纹来获得。此后,上述全息记录膜和全息记录膜材料接合在一起,并通过使接合的全息记录膜材料经历曝光和定影来形成干涉条纹,从而获得包括两层的全息记录膜。上述过程被重复执行,以便获得上述的衍射光栅部件。
由于上述第一和第二方法是通过执行大量步骤实现的,因此降低了产量并且生产率低。根据第二方法,全息记录膜材料重复地依次经历曝光和定影。可是,当全息记录膜材料被曝光时,由于形成在已形成为下层的全息记录膜上的干涉条纹,使得在全息记录膜材料上形成不期望的干涉条纹。此外,上述第二方法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全息记录膜和全息记录膜材料接合在一起时的制造步骤而将空气泡等混入全息记录膜中。
此外,如果光源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则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40发出的光束的亮度基于光源的发光光谱分布与由衍射光栅部件所实现的衍射效率的乘积进行确定。因为衍射效率显著依赖于入射在衍射光栅部件上的光束的波长,所以已希望应增加衍射光栅部件的衍射波长带,以便增加通过图像显示装置产生的图像的亮度。
此外,由于多个准直光束入射在第一衍射光栅部件130上的入射角度根据从成像装置111射出的准直光束的射出位置而不同(所述射出位置限定在成像装置111上),所以满足布拉格条件的衍射波长在第一衍射光栅部件130的各种区域之间是有变化的。因此,在第一衍射光栅部件130的各种区域内被衍射和反射的光束的衍射效率有变化。根据上述构成,如果入射在第一衍射光栅部件130上的光束具有固定的波长带,则以最大效率衍射的光束的波长根据光束射出的射出位置而变化(其中射出位置限定在成像装置111上),并且引导至眼睛60的像素图像的色调由于像素在成像装置111中的设置位置而变化。此外,当入射在第一衍射光栅部件130上的光束具有单一波长并且衍射效率根据光束射出的位置而变化时(所述位置限定在成像装置111上),发生亮度变化。
因此,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全息记录膜的制造方法,其允许根据简单方法制造一种具有多个衍射光栅层的全息记录膜,衍射光栅层具有倾斜角(倾角)φ不同的干涉条纹。还提供通过上述制造方法获得的全息记录膜以及包括全息记录膜的图像显示设备。
其次,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息记录膜的制造方法,其允许根据简单方法制造一种设置有具有倾斜角(倾角)φ不同的干涉条纹的区域的全息记录膜,以减少由于入射准直光束的入射角所引发的颜色变化和/或亮度变化。
相应地,根据本发明第一模式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被实现为制造具有多个衍射光栅层的全息记录膜,衍射光栅层具有倾斜角(倾角)φ不同的干涉条纹,所述方法包括:步骤(A),通过彼此交替层叠包含感光材料的M(其中M≥2)个感光材料前体(precursor)层和至少一个(M-1)树脂层获得叠层结构,步骤(B):通过利用参考激光束和物体激光束照射叠层结构,由M个感光材料前体层获得M个感光材料层,其中具有所需间距和所需倾斜角的至少两个干涉条纹形成在M个感光材料层的每个上,和步骤(C):通过利用能量射线从叠层结构的一个面侧照射叠层结构并随后加热叠层结构,使M个感光材料层的倾斜角彼此不同而保持间距的值,该间距被限定在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实现成制造具有多个衍射光栅层(具有倾斜角(倾角)φ不同的干涉条纹)的全息记录膜,其包括叠层结构,该叠层结构包括彼此交替层叠的包括感光材料的M(其中M≥2)个感光材料层和至少一个(M-1)树脂层,其中具有所需间距和所需倾斜角的至少两个干涉条纹形成在M个感光材料层的每个上,其中限定在M个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的间距的值彼此相同并且限定在M个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的倾斜角彼此不同。
根据第一模式的图像显示设备被实现成制造具有多个衍射光栅层(其具有倾斜角(倾角)φ不同的干涉条纹)的全息记录膜,其包括:(A)具有以二维矩阵形式布置的多个像素的成像装置,(B)配置成使从每个像素发出的光束变为准直光束的准直光学系统,以及(C)准直光束入射在其上的光学装置,准直光束在该光学装置中被引导并从其射出。此外,根据第一模式的图像显示设备被实现成根据简单方法制造设有具有倾斜角(倾角)φ不同的干涉条纹的区域的全息记录膜以减少由于入射准直光束的入射角所引发的颜色变化和/或亮度变化,其包括:(A)光源,(B)使光源发出的光束成为准直光束的准直光学系统,(C)配置成扫描从准直光学系统发出的准直光束的扫描设备,(D)配置成中继(relay)通过扫描设备扫描的准直光束的中继光学系统,和(E)光学装置,通过中继光学系统,准直光束入射在光学装置上,准直光束在该光学装置中被引导并且从其射出。此外,根据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的图像显示设备包括:(a)光导板,入射在光导板上的光束通过全反射传播通过光导板并且从其射出,(b)设置在光导板中的第一衍射光栅部件,第一衍射光栅部件被配置成衍射和反射入射在光导板上的光束以便入射在光导板上的光束在光导板内部进行全反射,和(c)设置在光导板中的第二衍射光栅部件,第二衍射光栅部件被配置成衍射和反射通过全反射传播通过光导板的光束,并从光导板射出光束,其中第一和第二衍射光栅部件的每个包括全息记录膜,该全息记录膜具有包括彼此交替层叠的包括感光材料的M(其中M≥2)个感光材料层和至少一个(M-1)树脂层的叠层结构,其中具有所需间距和所需倾斜角的至少两个干涉条纹形成在M个感光材料层的每个上,其中限定在M个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的间距的值彼此相同而限定在M个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的倾斜角彼此不同。
此外,根据第二模式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被实现成根据简单方法制造设有具有倾斜角(倾角)φ不同的干涉条纹的区域的全息记录膜以减少由于入射准直光束的入射角所引发的颜色变化和/或亮度变化,其包括步骤:(A)通过利用参考激光束和物体激光束照射包含感光材料的感光材料前体层,由感光材料前体层获得其上形成有具有所需间距和所需倾斜角的至少两个干涉条纹的感光材料层,和(B)通过利用具有不同能量量值的能量射线照射感光材料层的各区域并且加热感光材料层,使在感光材料层的各区域中观察到的倾斜角彼此不同而保持间距的值,该间距被限定在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
根据第一模式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利用参考激光束和物体激光束照射叠层结构,以便基于折射率调节使干涉条纹被记录在感光材料前体层中包含的感光材料(光聚合物)上。随后,利用能量射线从叠层结构的一个面侧照射叠层结构,使得感光材料中包括的单体被聚合和安定,所述单体在激光照射时没有被聚合而遗留下来。接着,加热叠层结构以便增强折射率调节因数。通过加热,折射率调节因数增大,并且干涉条纹的倾斜角(倾角)由于热应力而改变。因为仅改变了倾斜角并同时保持在感光材料层表面上观察到的间距值Λ,所以再现中心波长(衍射中心波长)从状态“a”移动到状态“b”,如图6A所示。因此,利用能量射线从叠层结构的一个面侧照射叠层结构,并加热叠层结构,使得M个感光材料层的倾斜角彼此不同而保持在感光材料层表面上观察到的间距值Λ。因此,不会增加步骤的数量并且生产率高。进一步,该制造方法减少了形成在全息记录膜上的不期望的干涉条纹。更进一步,该制造方法减少了在制造步骤过程中空气泡等被混入到全息记录膜中。此外,因为制造方法允许容易地制造多层的叠层结构,所以可进一步增加衍射光栅层的衍射波长带并可以容易地增加通过图像显示设备产生的图像的亮度。此外,如果预先记录允许每个感光材料层的再现中心波长的移动量的干涉条纹,则可以任意地设计所需的再现中心波长(衍射中心波长)及其带宽。
此外,根据第二模式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通过利用具有不同能量量值的能量射线照射感光材料层的各区域并加热感光材料层,使得在感光材料层的各区域中观察到的倾斜角彼此不同而保持间距Λ的值,该间距被限定在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因此,不会增加步骤的数量并且生产率高。因为该制造方法使得在感光材料层的各区域中观察到的倾斜角彼此不同,所以可减少由入射准直光束的入射角引起的颜色变化和/或亮度变化。
附图说明
图1A是叠层结构等的示意性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
图1B是叠层结构等的示意性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
图1C是叠层结构等的示意性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
图2A是叠层结构等的示意性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
图2B是叠层结构等的示意性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
图3是图2B的继续,即叠层结构等的示意性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
图4A是叠层结构等的示意性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
图4B是叠层结构等的示意性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
图5是图4B的继续,即叠层结构等的示意性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
图6A是示出了在感光材料层被能量射线照射且被加热时再现中心波长(衍射中心波长)从状态“a”移动到状态“b”的状态的图表;
图6B是示出了在能量射线照射量和倾斜角改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所述改变发生在加热感光材料层之后;
图7是示出了衍射波长带改变的图表,其中所述改变发生在包括两层的相同感光材料层被能量射线照射并被加热时;
图8A是示出了通过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衍射和反射红光束的感光材料层获得的红色衍射波长带的宽度的图表;
图8B是示出了通过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衍射和反射红光束的感光材料层获得的红色衍射波长带的宽度的图表;
图9是配置成利用参考激光束和物体激光束照射叠层结构的曝光系统的概念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设备的概念图;
图11是示出了观察者戴着一对第五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设备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设备的概念图;
图13是可适用于第五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变形例的概念图;
图14是可适用于第五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概念图;
图15是可适用于第五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概念图;
图16是可适用于第五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概念图;及
图17是可适用于第五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之前,将具体地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及其制造方法与图像显示设备。以下,包含感光材料的感光材料前体层经常被称作“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以便在上述感光材料前体层和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之间进行区分。此外,感光材料层经常被称作“第一感光材料层”,以便在上述感光材料层和第二感光材料层之间进行区分,并且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中包含的感光材料经常被称作“第一感光材料”。此外,术语“感光材料前体层”可表示第一和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并且术语“感光材料层”可表示第一和第二感光材料层。更进一步,术语“间距”可表示在感光材料层表面上定义的间距,并且在感光材料层表面上定义的间距可被称作“表面间距”。
通过根据本发明第一模式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所获得的全息记录膜、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以及用于根据本发明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的图像显示设备的全息记录膜的每一个都包括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包括彼此交替层叠的M个感光材料层和至少一个(M-1个)树脂层。上述叠层结构包括具有彼此交替层叠的M个感光材料层和M个树脂层的叠层结构以及具有彼此交替层叠的M个感光材料层和M+1个树脂层的叠层结构。
当使用根据第一模式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以下简称为“根据第一模式的制造方法”)时,形成干膜状感光材料前体层并使干膜状感光材料前体层彼此层叠的方法和/或以所需顺序依次在包括玻璃、塑料等的支撑部件上涂敷感光材料的方法可被用作形成叠层结构的方法。根据相关技术的涂敷方法可被用作涂敷感光材料的方法,其中根据相关技术的涂敷方法包括印模涂敷方法、凹版涂敷方法、辊涂敷方法、刮板涂敷方法、幕帘涂敷方法、浸渍涂敷方法、旋转涂敷方法、印刷方法等。此外,不仅可使用单层涂敷方法,还可使用同时涂敷多层的方法,其中后者包括多层滑动涂敷(slide coating)方法等。通过使用根据相关技术的层叠方法和/或涂敷装置,可在感光材料前体层之间适当地设置保护层(间隔层)。粘合层等可进一步设置在感光材料前体层和保护层之间。此外,当把已经形成的干膜状感光材料前体层放置在支撑部件上以便使用时,可在粘合层被设置在其上放置有感光材料前体层的支撑部件上之后把感光材料前体层放置在支撑部件上。
当感光材料前体层被保护层保护且树脂层包括包含第二感光材料的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时,获得了具有以下结构的叠层结构。即,当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和树脂层彼此层叠时,叠层结构包括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保护层/第一个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保护层/第二个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保护层/第二个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第三个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保护层,等等。另外,当树脂层包括吸收部分能量射线的膜时,获得具有以下结构的叠层结构。即,叠层结构包括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保护层/树脂层/第二个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保护层/树脂层/第三个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保护层,等等。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和树脂层的层叠可根据适合于上述材料的方法予以完成。
此外,当执行根据第一模式的制造方法以及根据第二模式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时,用参考激光束和物体激光束照射叠层结构,以便形成具有所需表面间距和倾斜角的干涉条纹。上述方法可以是根据相关技术的方法。更具体地,例如,利用物体激光束在一侧从第一预定方向照射叠层结构和/或感光材料前体层,与此同时,利用参考激光束在另一侧从第二预定方向照射叠层结构和/或感光材料前体层,以便通过物体激光束和参考激光束形成的干涉条纹被记录在叠层结构和/或感光材料前体层中。可适当地选择第一和第二预定方向以及物体激光束和参考激光束的波长,以获得叠层结构和/或感光材料前体层的干涉条纹的所需的表面间距和倾斜角(倾角)。在此,干涉条纹的倾斜角表示全息记录膜的表面与干涉条纹形成的角度。
能量射线照射可根据所使用的能量射线照射装置(例如,紫外线灯)按照适当的方法予以执行。加热也可按照适当的方法予以执行,如使用加热灯、热板、加热炉等。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可根据感光材料层中包括的材料适当确定。通常,当增加通过能量射线照射给予感光材料层的能量量值时,加热后观察到的倾斜角的改变量减少,如图6B所示。
具体地,当执行根据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时,紫外射线可用作能量射线。另外,可使用电子束。使用的紫外射线的波长、照射能量、照射时间等可基于感光材料的特性适当确定。
当使用具有上述构成的第一模式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和/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时,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第一衍射光栅层)的再现中心波长基于M的值进行改变(例如,再现中心波长单调地改变)。即,当使能量射线照射量不变时,在能量射线照射实施之前所获得的再现中心波长和能量射线照射实施之后所获得的再现中心波长之间的差值随M的值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当改变能量射线照射量时,可以把在能量射线照射实施之前获得的再现中心波长和能量射线照射实施之后获得的再现中心波长之间的差值设置为随能量射线照射量的增加而减少。
当使用根据第一模式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时(所述方法具有上述构成和形式),树脂层包括含有第二感光材料的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并且在上述步骤(B),利用参考激光束和物体激光束照射叠层结构,从而由M个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获得其上形成有具有所需间距(表面间距)和倾斜角的干涉条纹的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同时,从至少一个(M-1)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获得其上形成有具有所需间距(表面间距)和倾斜角的第二干涉条纹的至少一个(M-1)第二感光材料层。上述制造方法为方便起见称作“第一构成的制造方法”。如果M-1的值为2或更大,则在上述步骤(C)利用能量射线从叠层结构的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层侧照射叠层结构,并对叠层结构进行加热,以使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第一衍射光栅层)彼此的倾斜角不同以及M-1个第二感光材料层(第二衍射光栅层)彼此的倾斜角不同,而保持表面间距的值Λ。此外,M-1个第二感光材料层(第二衍射光栅层)的再现中心波长可基于M的值而改变(例如,单调改变)。
根据第一构成的制造方法,第一感光材料层对能量射线的感光特性可不同于第二感光材料层对能量射线的感光特性。另外,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对参考激光束和物体激光束的感光特性可不同于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对参考激光束和物体激光束的感光特性。在此情况中,在上述步骤(B),应当用第一参考激光束和第一物体激光束照射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并应当用第二参考激光束和第二物体激光束照射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此外,可同时或分别地实施对于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的激光束照射和对于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的激光束照射。
根据第一构成的制造方法,第一感光材料层对能量射线的感光特性可不同于第二感光材料层对能量射线的感光特性。因此,可以使照射第m个(其中,满足等式m=1,2,...,M)第一感光材料层的能量量值与照射第m′个(其中,满足等式m′=1,2,...,M-1)第二感光材料层的能量量值不同。因此,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的倾斜角可彼此不同,并且M-1个第二感光材料层的倾斜角可彼此不同。此外,通过使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对参考激光束和物体激光束的感光特性不同于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对参考激光束和物体激光束的感光特性,可使得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的倾斜角彼此不同以及M-1个第二感光材料层的倾斜角彼此不同。此外,通过用第一参考激光束和第一物体激光束照射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并用第二参考激光束和第二物体激光束照射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可使得形成在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上的干涉条纹的间距(表面间距)和倾斜角与形成在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上的干涉条纹的间距(表面间距)和倾斜角不相同。
尽管第一和第二感光材料的主要成分彼此相同,但第一感光材料的能量射线透射率和/或透射的能量射线量可与第二感光材料的不同。另外,第一和第二感光材料的主要成分可以彼此不同,以使第一感光材料的能量射线透射率和/或透射的能量射线量与第二感光材料的不同。在第一感光材料的能量射线透射率和/或透射的能量射线量与第二感光材料的能量射线透射率和/或透射的能量射线量不同的情况中,即使第一和第二感光材料的主要成分彼此相同,但是例如,在第一感光材料中包括的能量射线吸收剂(例如紫外线吸收剂)的量与第二感光材料中所包括的不相同。另外,例如,第一感光材料中包括的基于能量射线予以确定的反应引发剂(例如,紫外线反应引发剂)的量不同于第二感光材料中包括的反应引发剂的量。即例如,第一感光材料中发生的针对能量射线的化学反应变得与第二感光材料中发生的不同。如果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中各层所包括的第一感光材料的主要成分彼此相同,则各第一感光材料的能量射线透射率和/或透射的能量射线量可彼此略微不同。同样地,如果M-1个第二感光材料层中各层所包括的第二感光材料的主要成分彼此相同,则各第二感光材料的能量射线透射率和/或透射的能量射线量可彼此略微不同。
当使用根据第一模式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时(所述方法具有上述构成和形式),树脂层可包括吸收部分能量射线的膜。上述制造方法为方便起见称作“第二构成的制造方法”。在此,树脂层可具有吸收特性以使得树脂层吸收具有400nm或更小波长的紫外线照射的5%或更多。更具体地,包括丙烯酸基树脂、丙烯酸酯基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环氧基树脂、氨基甲酸酯基树脂、聚乙烯醚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乙烯乙酸脂、氯乙烯基树脂、尿素基树脂、苯乙烯基树脂、丁二烯基树脂、天然橡胶基树脂、聚乙烯咔唑、聚乙二醇、苯酚基树脂的膜可示例性地用作吸收部分能量射线的膜。此外,上述树脂的每个可适当地包括吸收能量射线的材料(例如,紫外线吸收剂)。根据相关技术的材料可用作上述材料。上述膜的每个可根据涂布方法予以形成,或者可放置已经形成的膜。
在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以及根据本发明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的成像装置的情况中,树脂层可包括M-1个第二感光材料层(第二衍射光栅层),该第二感光材料层包括第二感光材料,其中具有所需间距(表面间距)和倾斜角的干涉条纹形成在M-1个第二感光材料层上。上述全息记录膜为方便起见称作“第一构成的全息记录膜”。当M-1的值是2或更大时,M-1个第二感光材料层中各层的表面间距彼此相同,而M-1个第二感光材料层中各层的倾斜角彼此不同。
在另一情况中,当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以及根据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的图像显示设备时,树脂层可包括吸收部分能量射线的膜。此外,上述全息记录膜为方便起见称作“第二构成的全息记录膜”。树脂层的细节与上述树脂层的相同。
当使用具有上述形式的根据第二模式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时,利用不同能量量值的能量射线照射感光材料层的各区域,其中能量量值可连续或阶段改变。此外,感光材料层(衍射光栅层)的各区域的再现中心波长可彼此不同。更进一步,随能量射线的照射量减少,再现中心波长接近长波长侧。即,随着能量射线的照射量减少,在能量射线照射实施之前所获得的再现中心波长和能量射线照射实施之后所获得的再现中心波长之间的差值可增加。
如果感光材料前体层中包括的光聚合物材料可以是任意的光聚合物材料,其至少包括可光聚合的化合物、粘合剂树脂和光聚合引发剂。可光聚合的化合物可以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可光聚合的化合物,其包括丙烯酸基单体、甲基丙烯酸基单体、苯乙烯基单体、丁二烯基单体、乙烯基单体、环氧基单体等。上述单体的每个可以是共聚物、以及单官能材料和/或多官能材料。上述单体可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此外,根据相关技术的任意粘合剂树脂可用作上述粘合剂树脂。更具体地,可使用醋酸纤维基树脂,丙烯酸基树脂,丙烯酸酯基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环氧基树脂,氨基甲酸酯基树脂,聚丙烯树脂,聚乙烯醚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乙烯乙酸脂,氯乙烯基树脂,尿素基树脂,苯乙烯基树脂,丁二烯基树脂,天然橡胶基树脂,聚乙烯咔唑,聚乙二醇,苯酚基树脂,包括上述树脂的共聚物,凝胶体等。粘合剂树脂也可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根据相关技术的任意光聚合引发剂可用作上述的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可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此外,光聚合引发剂可与至少一个光增感色素结合使用。增塑剂、链转移剂和其他添加剂可适当地添加在感光材料前体层中。保护层可包括任意的透明材料。保护层可通过涂敷形成和/或形成膜的材料可层叠在感光材料前体层上。保护层中包括的材料可以是例如,聚乙烯醇(PVA)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三醋酸纤维(TAC)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聚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
在根据第一模式的图像显示设备中设置的成像装置例如可以是:包括反射型空间光调制装置和光源的成像装置,包括透射型空间光调制装置和光源的成像装置,和设有包括有机电致发光(EL)元件、无机EL元件、发光二极管(LED)等的发光元件的成像装置。可是,在上述成像装置中,应当使用包括反射型空间光调制装置和光源的成像装置。在此,空间光调制装置可包括光阀,该光阀包括诸如硅上液晶(LCOS)的透射型和/或反射型液晶显示设备和数字微镜器件(DMD),并且光源可包括例如发光元件。此外,反射型空间光调制装置可包括液晶显示设备和偏振分束器,偏振分束器反射由光源发出的光的一部分、引导光到液晶显示设备、使由液晶显示设备反射的光的一部分通过并引导光到达准直光学系统。光源中包括的发光元件可以是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蓝色发光元件和白色发光元件。此外,半导体激光元件和/或LED可示例说明为发光元件。像素的数量可基于图像显示设备的适当规格予以确定。更具体地,像素数量可以是320×240,432×240,640×480,1024×768和1920×1080。
在根据第二模式的图像显示设备中设置的成像装置可包括用作光源的发光元件。更具体地,发光元件可包括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蓝色发光元件和白色发光元件。此外,半导体激光元件和/或LED可示例说明为发光元件。上述图像显示设备中设置的像素(虚像素)的数量可基于图像显示设备的适当规格予以确定。更具体地,像素(虚像素)的数量可以是320×240、432×240、640×480、1024×768和1920×1080。此外,当光源包括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时,可通过正交棱镜的使用进行颜色合成。作为扫描单元,可使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如DMD和/或检流计镜,其执行针对从光源发出的光束的水平扫描和垂直扫描。中继光学系统可以包括根据相关技术的中继光学系统。
除包括整体发射白光而用作光源的发光元件和光阀和/或背光的成像装置与包括红色发光像素、绿色发光像素和蓝色发光像素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组合之外,可示例性说明以下的构成。
<图像形成装置-A>
图像形成装置-A包括:
(α)第一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设有发射蓝色光束的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发光面板,其中第一发光元件以二维矩阵形式布置,
(β)第二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设有发射绿色光束的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发光面板,其中第二发光元件以二维矩阵形式布置,
(γ)第三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设有发射红色光束的第三发光元件的第三发光面板,其中第三发光元件以二维矩阵形式布置,以及
(δ)设置成使从第一、第二和第三图像形成装置发射的光束汇集成单个光路的单元(在下文描述的情况下例如为二向色棱镜),
并且控制第一、第二和第三发光元件的每个的发光/非发光状态。
<图像形成装置-B>
图像形成装置-B包括:
(α)第一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设置成控制发射蓝色光束的第一发光元件以及从第一发光元件发射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的第一光通过控制装置,其中第一光通过控制装置是光阀的类型,并且在下文描述的情况下包括液晶显示设备、DMD、硅上液晶(LCOS)等,
(β)第二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设置成控制发射绿色光束的第二发光元件以及从第二发光元件发射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的第二光通过控制装置(光阀),
(γ)第三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设置成控制发射红色光束的第三发光元件以及从第三发光元件发射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的第三光通过控制装置(光阀),以及
(δ)单元,其设置成使通过第一、第二和第三光通过控制装置的光束汇集成单个光路,
并且通过以光通过控制装置控制从上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来显示图像。光导部件、微透镜阵列、镜子和/或反射器、聚光透镜可以作为单元(光导部件)的例子,其设置成把从第一、第二和第三发光元件发射的光束引导到光通过控制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C>
图像形成装置-C包括:
(α)第一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设有发射蓝色光束的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发光面板,其中第一发光元件以二维矩阵形式布置;以及蓝光通过控制装置(光阀),其设置成控制从第一发光面板发射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
(β)第二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设有发射绿色光束的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发光面板,其中第二发光元件以二维矩阵形式布置;以及绿光通过控制装置(光阀),其设置成控制从第二发光面板发射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
(γ)第三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设有发射红色光束的第三发光元件的第三发光面板,其中第三发光元件以二维矩阵形式布置;以及红光通过控制装置(光阀),其设置成控制从第三发光面板发射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以及
(δ)单元,其设置成使通过蓝光通过控制装置、绿光通过控制装置和红光通过控制装置的光束汇集成单个光路,
并且通过以光通过控制装置(光阀)控制从第一、第二和第三发光面板发射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来显示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D>
图像形成装置D配置成在场序系统的控制下显示彩色图像,并包括:
(α)第一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发射蓝色光束的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
(β)第二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发射绿色光束的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
(γ)第三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发射红色光束的至少一个第三发光元件,以及
(δ)单元,其设置成使从第一、第二和第三图像形成装置发射的光束汇集成单个光路,以及
(ε)光通过控制装置(光阀),其配置成控制从上述单元发射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
其中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以光通过控制装置控制从上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来显示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E>
图像形成装置E也配置成在场序系统的控制下显示彩色图像,并包括:
(α)第一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设有发射蓝色光束的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发光面板,其中第一发光元件以二维矩阵形式布置,
(β)第二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设有发射绿色光束的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发光面板,其中第二发光元件以二维矩阵形式布置,
(γ)第三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设有发射红色光束的第三发光元件的第三发光面板,其中第三发光元件以二维矩阵形式布置,以及
(δ)单元,其设置成使从第一、第二和第三图像形成装置的各装置发射的光束汇集成单个光路,以及
(ε)光通过控制装置(光阀),其配置成控制从上述单元发射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
其中图像形成装置-E通过以光通过控制装置控制从上述发光面板发射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来显示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F>
图像形成装置F是无源矩阵型和/或有源矩阵型图像形成装置,其通过控制第一、第二和第三发光元件的每个的发光状态和/或非发光状态来显示彩色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G>
图像形成装置-G是在场序系统的控制下显示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装置-G包括配置成控制从以二维矩阵形式布置的发光元件单元发射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的光通过控制装置(光阀),对于设置在发光元件单元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发光元件的每个的发光状态和/或非发光状态进行时分控制,以及通过光通过控制装置控制从第一、第二和第三发光元件发射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以便显示彩色图像。
根据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的图像显示设备,光束成为准直光束并入射到光导板上。光束被准直的原因是在上述光束入射到光导板上时得到的光波前信息应当在光束经由第一和第二衍射光栅部件从光导板射出后被保存。更具体地,为产生准直光束,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布置在例如准直光学系统中限定的焦距的地方(位置)处。这里,准直光学系统具有把关于像素位置的信息转换为光学装置中设置的光学系统的角度信息的功能。
在根据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的图像显示设备中,光导板具有平行于光导板的轴线(Y方向)延伸的两个平行面(第一和第二面)。这里,当光束入射到其上的光导板的面被确定为光导板入射面以及光束从其射出的光导板的面被确定为光导板射出面时,光导板入射面和光导板射出面可以限定在第一面上。另外,光导板入射面可以限定在第一面上,而光导板射出面可以限定在第二面上。
光导板中包括的材料可以是玻璃,例如包括石英玻璃、BK7等的光学玻璃,和/或包括PMMA、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基树脂、非晶聚丙烯基树脂、包括丙烯腈苯乙烯(AS)树脂的苯乙烯基树脂等的塑料材料。不限于平的形状,光导板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并且可以是弯曲的。
作为包括在根据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的图像显示设备中的准直光学系统,单独或者组合利用凸透镜、凹透镜、自由形式表面棱镜和全息透镜的光学系统可以作为例子,其中光学系统整体具有正的光功率。
根据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的图像显示设备的使用允许例如:构造重量轻且小型的头部安装型显示器(HMD),显著地减轻由放置在使用者头上的HMD所引起的使用者不适感,且降低制造成本。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一种根据第一模式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更具体地,第一实施例涉及第一构成的制造方法和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更具体地,第一实施例涉及第一构成的全息记录膜。
如图1C的示意截面图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30包括叠层结构33,其具有彼此交替层叠的包括第一感光材料的M个(其中满足表达式M≥2,以及在第一实施例中满足等式M=2)第一感光材料层(第一衍射光栅层)31A和31B和至少一个(M-1)树脂层,其中具有所需的表面间距和倾斜角的干涉条纹形成在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1A和31B上。在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1A和31B各层的表面上观察到的间距(表面间距)的值彼此相同,但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1A和31B各层彼此的倾斜角不同。
在下面将描述的图1B和1C、和/或图2B、3、4B和图5的每个中,每个保护层14的斜线被省略。此外,在下面将描述的图1B和1C、和/或图2B、3、4B和图5的每个中,第一感光材料层31A、31B和31C以及第二感光材料层32A和32B的每个被附加斜线。上述斜线示意地示出了干涉条纹。
这里,在第一实施例中,树脂层包括包含第二感光材料的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12A。此外,树脂层包括至少一个(M-1)第二感光材料层(第二衍射光栅层)32A,在其上形成具有所需表面间距和所需倾斜角的干涉条纹,具体地,M-1在第一实施例中表示“1”。
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1A(其表示第一感光材料层的第一层,下文中上述名称方案也应用于任何其它的感光材料层)、第二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2A和第一个第二感光材料层31B的表面间距、倾斜角和再现中心波长(λ)的值示例性地在如下的表1中示出。这里,在下面将描述的表1和/或表3和5中,对于倾斜角值和再现中心波长的每一个所使用的符号“/”之前示出的值表示在加热感光材料层之后得到的值。此外,在符号“/”之后示出的值是在加热感光材料层之前得到的值。因为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层包括与第二个第一感光材料层相同的感光材料,所以在加热上述感光材料层之前观察的其衍射波长带彼此相同,如图7所示(参考图7所示的峰“A”)。然而,在加热后,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层的衍射波长带改变成不同于第二个第一感光材料层的衍射波长带,如图7中示出的峰“C”和“B”所表示的。
【表1】
  表面间距   倾斜角   再现中心波长(λ)
  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层   0.4μm   31.6°/29.5°   626nm/596nm
  第一个第二感光材料层   0.3μm   32.2°/29.5°   455nm/427nm
  第二个第一感光材料层   0.4μm   32.9°/29.5°   644nm/596nm
如上所述,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1A和31B的表面间距不同于M-1个第二感光材料层32A的表面间距。此外,随着M的值增加,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1A和31B的每个的再现中心波长接近长波长侧。即,随着能量射线照射量降低,在能量射线照射实施之前得到的再现中心波长和能量射线照射实施之后得到的再现中心波长之间的差值增加。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更具体地,第一构成的制造方法。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感光材料层对于能量射线的感光特性与第二感光材料层的不同。更具体地,即使包括在第一感光材料层中的第一感光材料具有与包括在第二感光材料层中的第二感光材料相同的主要成分,第一感光材料的透射能量射线量也与第二感光材料的不同。更具体地,由于每个感光材料层吸收能量射线,因此感光材料层的透射能量射线量彼此不同。具体地,能量射线可以是具有365nm波长的紫外射线。此外,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对于参考激光和物体激光的感光特性与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的不同。
<步骤100>
首先,M个(其中满足表达式M≥2,以及在第一实施例中满足等式M=2)包括第一感光材料的第一感光材料层11A和11B和至少一个(M-1)树脂层彼此交替层叠,以便得到叠层结构13(参考图1A)。
具体地,PVA(由日本合成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NH-18)涂敷到包括PET的支撑膜上并被干燥,以便提供具有5μm厚度的保护层14。接下来,具有对于绿色激光的感光特性的光聚合物(包括用于曝光的绿色色素的HRS 700×380,其由Du Pont Kabushiki Kaisha制造)涂敷到保护层14上,以便得到具有10μm厚度和粘结性的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11A和11B。类似地,具有对于蓝色激光的感光特性的光聚合物(包括用于曝光的蓝色色素的HRS 700×380,其由Du Pont Kabushiki Kaisha制造)涂敷到保护层14上,以便得到具有10μm厚度和粘结性的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12A。得到的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11B被放置在包括玻璃板的支撑部件15上,且去除支撑膜。然后,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12A放置在设置于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11B上的保护层14上,且去除支撑膜。之后,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11A放置在设置于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12A上的保护层14上,且去除支撑膜。从而,如图1A的示意截面图所示,第二个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11B、保护层14、第一个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12A、保护层14、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11A和保护层14被层叠在支撑部件15上,从而得到叠层结构13。
<步骤110>
接下来,叠层结构利用参考激光光束和物体激光光束进行照射,以便从M个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11A和11B得到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21A和21B,具有所需间距(表面间距)和倾斜角的干涉条纹形成在第一感光材料层21A和21B上。除此之外,从M-1个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12A得到至少一个(M-1)第二感光材料层22A,具有所需间距(表面间距)和倾斜角的第二干涉条纹形成在第二感光材料层22A上(参考图1B)。
具体地,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11A和11B利用第一参考激光光束和第一物体激光光束进行照射,以及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12A利用第二参考激光光束和第二物体激光光束进行照射。更具体地,叠层结构13通过折射油固定到用于曝光的棱镜。然后,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11A和11B利用第一参考激光光束和第一物体激光光束进行照射,这些光束从配置成发射波长532nm的绿色光束的YAG激光器(二次谐波产生(SHG))发射。同时,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12A利用第二参考激光光束和第二物体激光光束进行照射,这些光束从配置成发射波长457nm的蓝色光束的氩(Ar)激光器发射。
图9中示意性示出的曝光系统包括:激光光源(包括YAG激光器的激光光源41和包括氩(Ar)激光器的激光光源51),其中每个激光光源配置成发射具有预定波长的激光光束;以及可变分束器43和53,其布置在从各个激光光源41和51发射的激光光束的光轴上。提供可变分束器43和53以便将从各个激光光源41和51发射的激光光束分离为参考激光光束和物体激光光束。
更具体地,从激光光源41发射的激光光束被全反射镜42全反射,并入射到可变分束器43上。这里,由可变分束器43反射的激光光束成为参考激光光束,以及通过可变分束器43的激光光束成为物体激光光束。此外,从激光光源51发射的激光光束被全反射镜52全反射,并入射到可变分束器53上。由可变分束器53反射的激光光束成为参考激光光束,以及通过可变分束器53的激光光束成为物体激光光束。这里,通过可变分束器43和53分离的各种颜色的参考激光光束通过二向色镜48进行颜色合成。经过颜色合成的参考激光光束经由为参考激光光束设置的光束整形光学系统50入射在叠层结构上。这里,全反射镜47和49设置在上述参考激光光束的光路中,以便改变参考激光光束的传播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可变分束器43和53分离的各种颜色的物体激光光束通过二向色镜44进行颜色合成。经过颜色合成的物体激光光束经由为物体激光光束设置的光束整形光学系统46入射在叠层结构上。这里,全反射镜45和54设置在上述物体激光光束的光路中,以便改变物体激光光束的传播方向。因此,参考激光光束和物体激光光束在叠层结构中所包括的感光材料前体层内部彼此干涉,且由参考激光光束和物体激光光束彼此干涉所产生的干涉条纹作为折射率的改变被记录在感光材料前体层中。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示例性描述多波长同时曝光。即,蓝色激光光束和绿色激光光束经过颜色合成,且叠层结构同时利用蓝色激光光束和绿色激光光束进行照射以便曝光叠层结构。然而,叠层结构可以利用蓝色激光光束和绿色激光光束分别地且顺序地进行照射。即,叠层结构可以经受多波长顺序曝光。由于上述配置也应用于红色激光光束,因此其描述被省略。此外,叠层结构可以同时以及顺序地在三种颜色的激光光束下曝光。
<步骤120>
之后,叠层结构23利用来自叠层结构23的一个面侧的能量射线进行照射,并被加热。因此,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1A和31B的倾斜角变得彼此不同,而表面间距的值Λ保持。
具体地,叠层结构23利用来自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层21A一侧的紫外线进行照射。紫外线照射量确定为22焦耳。当紫外线通过第一感光材料层21A、第二感光材料层22A和第一感光材料层21B时,其约50%的能量被第一感光材料层21A、第二感光材料层22A和第一感光材料层21B的每个吸收。因此,感光材料层21A,22A和21B被照射的紫外线量如下面的表2中所示。之后,叠层结构23通过炉子被加热到100℃持续80分钟。之后,支撑部件15被去除,因此得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30,其中全息记录膜30具有如图1C所示的构造。
【表2】
  紫外线照射量(焦耳)
 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层21A   22
 第一个第二感光材料层22A   11
 第二个第一感光材料层21B   5.5
再现中心波长值的改变在表1中示出,在叠层结构被加热前后观察到此改变。此外,如图8A所示,其中心为635nm的红色衍射波长带的宽度增加到38nm。这里,在加热叠层结构之前,其中心为596nm的红色衍射波长带的宽度是11nm。
从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叠层结构利用来自叠层结构的一个面侧的能量射线进行照射,并被加热。因此,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的倾斜角变得彼此不同,而表面间距的值Λ保持。即,在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限定的间距的值彼此相同,而在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观察到的倾斜角彼此不同。因此,制造全息记录膜的步骤数目没有增加,且生产率高。此外,制造方法减少了形成在全息记录膜上的不需要的干涉条纹,不需要的干涉条纹根据相关技术是出现的。再进一步,制造方法减少了气泡等在制造工序期间混入全息记录膜。此外,由于制造方法允许容易地制造多层叠层结构,因此衍射光栅层的衍射波长带可以进一步增加,且通过图像显示设备产生的图像亮度可以容易地增加。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形。在第二实施例中,满足等式M=3。用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11A、11B和11C以及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12A和12B与用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11A和11B以及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12A相同。然而,利用参考激光光束和物体激光光束照射叠层结构的条件与第一实施例的稍微不同。
得到的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1A、第二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1B、第三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1C、第一个第二感光材料层32A和第二个第二感光材料层32B的表面间距、倾斜角和再现中心波长(λ)的值示例性地在下面的表3中示出。
【表3】
  表面间距   倾斜角   再现中心波长(λ)
  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层   0.4μm   30.3°/28.8°   607nm/585nm
  第一个第二感光材料层   0.3μm   31.2°/29.3°   445nm/425nm
  第二个第一感光材料层   0.4μm   31.5°/28.8°   625nm/585nm
  第二个第二感光材料层   0.3μm   32.7°/29.3°   460nm/425nm
  第三个第一感光材料层   0.4μm   32.4°/28.8°   638nm/585nm
通过第二实施例的制造全息记录膜30A的步骤得到的叠层结构等的示意截面图在图2A、2B和3中示出。图2A的示意截面图示出了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的图1A示出的<步骤100>相同的步骤得到的叠层结构等。图2B的示意截面图示出了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的图1B示出的<步骤-110>相同的步骤得到的叠层结构等。图3的示意截面图示出了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的图1C示出的<步骤120>相同的步骤得到的叠层结构等。附图标记21A、21B和21C表示在干涉条纹形成后且在利用能量射线照射之前得到的第一感光材料层。附图标记22A和22B表示在干涉条纹形成后且在利用能量射线照射之前得到的第二感光材料层。
在第二实施例中,M-1个第二感光材料层32A和32B的表面间距彼此相同,而M-1个第二感光材料层32A和32B的倾斜角彼此不同。随着M的值增加,M-1个第二感光材料层32A和32B的每个的再现中心波长接近长波长侧。即,随着能量射线照射量降低,在能量射线照射进行之前得到的再现中心波长和能量射线照射进行之后得到的再现中心波长之间的差值增加。
再现中心波长的值的改变如表3所示,在加热叠层结构前后观察到此改变。此外,如图8B所示,其中心为630nm的红色衍射波长带的宽度增加到51nm。这里,在加热叠层结构之前,其中心为585nm的红色衍射波长带的宽度是12nm。此外,尽管没有示出,其中心为453nm的蓝色衍射波长带的宽度增加到35nm。在加热叠层结构之前,其中心为425nm的蓝色衍射波长带的宽度是8nm。
紫外线照射量确定为48焦耳。当紫外线通过感光材料层时,紫外线约50%的能量被感光材料层吸收。结果,感光材料层被照射的紫外线量如下面的表4中所示。此外,叠层结构通过炉子被加热到100℃持续80分钟。
【表4】
  紫外线照射量(焦耳)
 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层21A   48
 第一个第二感光材料层22A   24
 第二个第一感光材料层21B   12
 第二个第二感光材料层22B   6
 第三个第一感光材料层21C   3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变形,涉及第二构成的制造方法和第二构成的全息记录膜30B。在第三实施例中,树脂层16A和16B的每个包括吸收部分能量射线的膜。具体地,树脂层16A和16B的每个包括其包括厚度5μm的丙烯酸基树脂的膜。上述膜吸收波长365nm的紫外射线的15%。通过使用Hamamatsu Photonics K.K.制造的光功率计(型号C6080-03),通过测量紫外线透过之前和之后观察到的相应于波长365nm的紫外线强度来计算紫外线吸收率。在第三实施例中,满足等式M=3。用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11A、11B和11C与用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11A和11B相同。然而,利用参考激光光束和物体激光光束照射叠层结构的条件与第一实施例的稍微不同。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在上述步骤(C)中,叠层结构利用来自叠层结构的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层一侧的能量射线进行照射。
得到的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1A、第二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1B和第三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1C的表面间距、倾斜角和再现中心波长(λ)的值在下面的表5中示例性示出。
【表5】
  表面间距   倾斜角   再现中心波长(λ)
  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层   0.4μm   30.3°/29.3°   607nm/592nm
  第二个第一感光材料层   0.4μm   31.2°/29.3°   621nm/592nm
  第三个第一感光材料层   0.4μm   32.6°/29.3°   640nm/592nm
通过第三实施例的制造全息记录膜30B的步骤所得到的叠层结构等的示意截面图在图4A、4B和5中示出。图4A的示意截面图示出了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的图1A示出的<步骤100>相同的步骤得到的叠层结构等。图4B的示意截面图示出了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的图1B示出的<步骤110>相同的步骤得到的叠层结构等。图5的示意截面图示出了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的图1C示出的<步骤120>相同的步骤得到的叠层结构等。附图标记21A、21B和21C表示在干涉条纹形成后且在利用能量射线照射之前得到的第一感光材料层。
再现中心波长值的改变如表5所示,在加热叠层结构前后观察到此改变。其中心为622nm的衍射波长带的宽度增加到52nm。在加热叠层结构之前,其中心为592nm的衍射波长带的宽度是10nm。
紫外线照射量被确定为58焦耳。当紫外线通过感光材料层时,紫外线约50%的能量被感光材料层吸收,以及紫外线约15%的能量被树脂层吸收。结果,感光材料层被照射的紫外线量如下面的表6中所示。之后,叠层结构通过炉子被加热到100℃持续80分钟。
【表6】
  紫外线照射量(焦耳)
 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1A   58
 第二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1B   24.7
 第三个第一感光材料层31C   10.5
<第四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涉及根据本发明第二模式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
该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利用参考激光光束和物体激光光束照射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从包含感光材料的第一感光材料前体层得到至少一个感光材料层,具有所需间距(表面间距)和所需倾斜角的至少两个干涉条纹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感光材料层上;和
(B)利用具有不同能量量值的能量射线照射感光材料层各区域,以及加热感光材料层,以便使感光材料层(衍射光栅层)各区域的倾斜角彼此不同,而保持在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限定的间距(表面间距)的值Λ。
步骤(A)可以基本上等同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步骤-110>,以及步骤(B)可以基本上等同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步骤-120>,除了利用具有不同能量量值的能量射线照射感光材料层各区域以外。为了利用具有不同能量量值的能量射线照射感光材料层各区域,感光材料层各区域被照射的能量量值的积分可以彼此不同,和/或每单元面积的能量射线照射量在各区域间可以发生改变。能量量值可以基于图像显示设备的适当规格连续和/或阶段改变。
在第四实施例中,在得到的感光材料层(衍射光栅层)中观察到的再现中心波长在感光材料层(衍射光栅层)的各区域间改变。随着能量射线照射量的降低,再现中心波长接近长波长侧。即,随着能量射线照射量降低,在能量射线照射进行之前得到的再现中心波长和能量射线照射进行之后得到的再现中心波长之间的差值增加。从而,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利用具有不同能量量值的能量射线照射感光材料层各区域,以及加热感光材料层,以使得感光材料层(衍射光栅层)各区域的倾斜角彼此不同,而保持表面间距的值Λ。因此,步骤的数目没有增加,且生产率高。通过第四实施例得到的全息记录膜可以用于例如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号JP2007-094175中公开的光学装置中所用的第一衍射光栅部件和/或第二衍射光栅部件。
<第五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涉及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模式的图像显示设备100。如图10A的概念图中所示,图像显示设备100包括:
(A)图像形成装置111,包括以二维矩阵形式布置的多个像素,
(B)准直光学系统112,配置成使从图像形成装置111的每个像素发射的光束成为准直光束,和
(C)上述准直光束入射到其上的光学装置120,准直光束在光学装置120中被引导并从光学装置120射出。
在第一实施例中,光学装置120包括:
(a)光导板121,入射到光导板121上的光束传播通过该光导板并且从该光导板射出,
(b)设置在光导板121中的第一衍射光栅部件130,该第一衍射光栅部件130配置成衍射和反射入射在光导板121上的光束,以便上述光束在光导板121内部全反射,和
(c)设置在光导板121中的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40,该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40配置成衍射和反射通过全反射传播通过光导板121的光束,并从光导板121射出上述光束,
其中第一和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30和140的每个包括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任一个中描述的全息记录膜和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这里,术语“反射型体积全息衍射光栅”表示配置成单独地衍射和反射+1次的衍射光束的全息衍射光栅。
即,全息记录膜包括具有彼此交替层叠的M个(其中满足表达式M≥2)第一感光材料层和M-1个树脂层的叠层结构,其中具有所需表面间距和倾斜角的干涉条纹形成在包括感光材料的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上。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的表面间距彼此相同,且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的倾斜角彼此不同。
第一衍射光栅部件130被设置(粘接)到光导板121的第二面123上,并衍射和反射从光导板121的第一面122入射到光导板121上的上述准直光束,以便准直光束在光导板121内部发生全反射。此外,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40被设置(粘接)到第二面123上,衍射和反射通过多次全反射传播通过光导板121的准直光束,并照原样从光导板121的第一面122射出准直光束。然而,不限于上述构成,第二面123可以是光导板的入射面,和第一面122可以是光导板的射出面。此外,衍射光栅部件可以被设置(粘接)到光导板上以使得全息记录膜的第一个第一感光材料层面对光导板121的第二面123。另外,衍射光栅部件可以被设置(粘接)到光导板上以使得全息记录膜的第M个第一感光材料层面对光导板121的第二面123。
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30和140的每个包括P个(其中满足等式P=3,数字3表示包括红、绿和蓝三种颜色)彼此层叠的感光材料层,以便预备用于衍射和反射具有P种类型波长带(和/或波长)的P种光束。相应于单种类型波长带(和/或波长)的干涉条纹形成在包括感光材料的每个感光材料层上,且感光材料层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描述的方法产生。形成在P种类型感光材料层的每个上的干涉条纹的表面间距在每个波长带中不变,且干涉条纹是线状的并与Z轴方向平行。在图10A和12的每个中,第一和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30和140的每个示出为单层。通过采用上述构成,当具有各个波长带(和/或波长)的光束在第一和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30和140中被衍射和反射时,可以增加衍射效率和衍射接收角,并最佳化衍射角。
即,包括红、绿和蓝三种颜色的准直光束通过全反射传播通过光导板121并射出。由于光导板121薄并且准直光束传播通过的光导板121内部的光路长,因此直到准直光束到达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40为止实现的全反射的数目基于各视角发生改变。更具体地,在入射到光导板121上的准直光束中,以朝向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40的方向的角度入射的准直光束的反射次数小于以远离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40的方向的角度入射的准直光束的反射次数。这是因为当传播通过光导板121的准直光束与光导板121的内部表面碰撞时,在第一衍射光栅部件130中被衍射和反射并以朝向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40的方向的角度入射在光导板121上的准直光束与光导板121的法线形成的角度,比以与上述角度相反的角度(即远离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40的角度)入射在光导板121上的准直光束与光导板121的法线形成的角度小。在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40内部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形状和在第一衍射光栅部件130内部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形状相对于与光导板121的轴垂直的虚平面是对称的。
在第一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11包括反射型空间光调制装置150和包括发射白色光束的发光二极管的光源153。更具体地,反射型空间光调制装置150包括:液晶显示器(LCD)151,其包括作用为光阀的LCOS;和偏振分束器152,其反射一部分从光源153发出的光束,将反射的光束引导到LCD 151,使一部分由LCD 151反射的光束通过,以及将光束引导到准直光学系统112。LCD 151包括以二维矩阵形式布置的多个(例如320×240)像素(液晶单元)。偏振分束器152具有根据相关技术的构成和结构。从光源153发出的非偏振光束碰撞偏振分束器152。P偏振成分通过偏振分束器152并从该系统射出。另一方面,S偏振成分在偏振分束器152中反射、入射到LCD 151上、在LCD 151内部反射并从LCD 151射出。在从LCD 151射出的光束中,从显示“白色”的像素射出的光束包括许多P偏振成分,以及从显示“黑色”的像素射出的光束包括许多S偏振成分。因此,在从LCD 151射出并且碰撞偏振分束器152的光束中,P偏振成分通过偏振分束器152并被引导到准直光学系统112。另一方面,S偏振成分在偏振分束器152中反射并返回到光源153。LCD 151包括例如以二维矩阵形式布置的多个(例如320×240)像素(液晶单元的数量是像素数量的三倍)。准直光学系统112例如包括凸透镜,且图像形成装置111(更具体地,LCD 151)被布置在准直光学系统112中限定的焦距的地方(位置)处,以便产生准直光束。这里,单个像素包括发射红色光束的红色发光子像素、发射绿色光束的绿色发光子像素和发射蓝色光束的蓝色发光子像素。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和/或下面将描述的第六实施例中,包括光学玻璃和/或塑料材料的光导板121具有平行于光导板121的轴延伸的两个平行面(第一和第二面122和123)。第一面122和第二面123彼此相对。准直光束入射到相应于光入射面的第一面122上,通过全反射传播通过光导板121,并从相应于光射出面的第二面123射出。不限于上述构成,第二面123可以设置为光入射面,且第一面122可以设置为光射出面。
图11是示出了其中第五实施例的一对图像显示设备由使用者戴上作为HMD的状态的概念图。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设备的使用允许减小HMD的重量和尺寸,显著地减轻由装在使用者头上的HMD引起的使用者不适感,并降低制造成本。
<第六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涉及根据本发明第二模式的图像显示设备200。该图像显示设备200包括:
(A)光源251,
(B)使光源251发出的光束成为准直光束的准直光学系统252,
(C)配置成扫描从准直光学系统252发出的准直光束的扫描单元253,
(D)配置成中继通过扫描单元253扫描的准直光束的中继光学系统254,以及
(E)光学装置120,通过中继光学系统254,上述准直光束入射到光学装置120上,准直光束在该光学装置中被引导并且从该装置射出,
如图12中概念图所示。因为光学装置120具有与第五实施例中描述的光学装置120相同的构成和结构,故省略其详细的描述。
光源251包括发射红光束的红色发光元件251R、发射绿光束的绿色发光元件251G和发射蓝光束的蓝色发光元件251B,并且每个发光元件包括半导体激光元件。从光源251发出的三原色光束传播通过正交棱镜255以便实现颜色合成,光束的光路被集合成单一的光路,以及光束入射在整体上具有正的光功率的准直光学系统252上并从准直光学系统252射出作为准直光束。上述准直光束被全反射镜256反射,并通过扫描单元253经历水平扫描和垂直扫描,所述扫描单元包括MEMS并能够二维地扫描入射的准直光束,MEMS包括能够沿二维方向自由旋转的微镜。因此,准直光束成为二维图像的类型并产生至少一个虚像素。随后,虚像素发出的光束传播通过包括根据相关技术的中继光学系统的中继光学系统254,并成为准直光束。准直光束入射在光学装置120上。
因此,本发明基于上述实施例已经进行了解释。可是,本发明可在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实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全息记录膜、叠层结构和图像显示设备的每个的构成和结构是示例性描述的。因此,构成和结构可适当地进行修改。例如,第五实施例和/或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光学装置可包括:设置在光导板121的第一面122上的具有透射型全息图的第一偏振单元,取代第一衍射光栅部件130;以及设置在第二面122上的具有反射型全息图的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40。根据上述构成,入射在第一偏振单元上的光束被衍射,满足光导板121内部的全反射条件,并传播至第二衍射光栅部件140。随后,光束被第二衍射部件140衍射和反射,并从光导板121射出。另外,用作反射镜的第一偏振单元可以设置在光导板121中,取代第一衍射光栅部件。上述第一偏振单元可以包括例如具有包括合金的金属并反射入射在光导板121上的光束的光反射膜(反射镜类型)和/或配置成衍射入射在光导板121上的光束的衍射光栅(例如,全息衍射光栅膜)。另外,用作半透射镜的第二偏振单元可以设置在光导板121中,取代第二衍射光栅部件。上述第二偏振单元可以包括例如多层叠层结构、半反射镜、偏振分束器和全息衍射光栅膜,所述多层叠层结构包括彼此层叠的大量介电层叠膜。另外,包括透射型全息图的第一偏振单元可以被透射型LCD和自由形态表面透镜的组合所替换。
此外,取代根据第一模式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可以使用根据第二模式的全息记录膜制造方法。即,当在步骤(C)使用能量射线从叠层结构的一个面侧照射叠层结构时,可以使用具有不同能量量值的能量射线照射叠层结构的各区域,以使在叠层结构的各区域中观察到的倾斜角彼此不同而保持表面间距的值Λ。此外,叠层结构不仅可包括第一和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而且可包括第一至第三感光材料前体层或第一至第四感光材料前体层。
作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例性变形,可示例性提供在图13中的概念图中示出的有源矩阵型成像装置。有源矩阵型成像装置包括具有以二维矩阵形式布置的发光元件301的发光面板,其中每个发光元件301包括半导体发光元件。有源矩阵型成像装置通过控制每个发光元件301的发光/非发光状态显示图像,以使每个发光元件301的发光状态以直接的方式被视觉识别。从上述成像装置发出的光束经由准直光学系统112入射在光导板121上。
另外,如图14中概念图所示,配置成显示彩色图像的成像装置包括:
(α)包括发射红光束的红色发光元件301R的红色发光面板311R,其中红色发光元件301R以二维矩阵形式进行布置,
(β)包括发射绿光束的绿色发光元件301G的绿色发光面板311G,其中绿色发光元件301G以二维矩阵形式进行布置,
(γ)包括发射蓝光束的蓝色发光元件301B的蓝色发光面板311B,其中蓝色发光元件301B以二维矩阵形式进行布置,以及
(δ)设置成使红色发光面板311R、绿色发光面板311G和蓝色发光面板311B发出的光束汇集成单一光路的单元(例如,二向色棱镜303),
其中控制红色发光面板311R、绿色发光面板311G和蓝色发光面板311B的每个的发光/非发光状态。上述成像装置发出的光束也经由准直光学系统112入射在光导板121上。在此,参考标记312表示配置成收集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束的微透镜。
图15是包括发光面板311R、311G、311B等的成像装置的概念图,在所述发光面板中,发光元件301R、301G、301B分别以二维矩阵形式进行布置。发光面板311R、311G和311B发出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由各通过控制装置304R、304G和304B进行控制。光束入射在二向色棱镜303上并且光束的光路被集合成单一的光路。光束经由准直光学系统112入射在光导板121上。
图16示例性示出了包括发光面板311R、311G、311B等的成像装置的概念图,在所述发光面板中,发光元件301R、301G和301B分别以二维矩阵形式进行布置。发光面板311R、311G和311B发出的光束入射在二向色棱镜303上并且光束的光路被集合成单一的光路。二向色棱镜303发出的每个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由光通过控制装置304进行控制,并且光束经由准直光学系统112入射在光导板121上。
图17示例性示出了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光通过控制装置304R(例如液晶显示装置),其是配置成控制红色发光元件301R和红色发光元件301R发出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的一种光阀;光通过控制装置304G(例如液晶显示装置),其是配置成控制绿色发光元件301G和绿色发光元件301G发出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的一种光阀;光通过控制装置304B(例如液晶显示装置),其是配置成控制蓝色发光元件301B和蓝色发光元件301B发出的光束的通过和/或非通过的一种光阀;配置成引导上述发光元件301R、301G和301B发出的光束的光导部件302,其中上述发光元件301R、301G和301B的每个包括氮化镓(GaN)基半导体;以及配置成使各光束的光路集合成单一光路的单元(例如,二向色棱镜303)。
本申请包括涉及2008年12月9日在日本专利局递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08-312837中披露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处于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要和其他因素,可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

Claims (20)

1.一种全息记录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通过彼此交替层叠包含感光材料的M个感光材料前体层和至少一个(M-1)树脂层来获得叠层结构,其中M≥2;
(B)通过利用参考激光束和物体激光束照射所述叠层结构,由所述M个感光材料前体层获得M个感光材料层,其中具有所需间距和所需倾斜角的至少两个干涉条纹形成在M个感光材料层的每个上;以及
(C)通过利用能量射线从所述叠层结构的一个面侧照射所述叠层结构并随后加热叠层结构,在保持被限定在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的间距的值的情况下,使所述M个感光材料层的倾斜角彼此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记录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能量射线是紫外射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记录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M个感光材料层中观察到的再现中心波长基于M的值进行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记录膜的制造方法,
其中所述树脂层包括包含第二感光材料的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以及
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除所述M个感光材料层外,由(M-1)个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获得至少一个(M-1)第二感光材料层,其中具有所需间距和所需倾斜角的至少两个第二干涉条纹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M-1)第二感光材料层的每个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息记录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感光材料层和第二感光材料层对于所述能量射线的感光特性彼此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息记录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感光材料前体层和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对于所述参考激光束和所述物体激光束的感光特性彼此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息记录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使用第一参考激光束和第一物体激光束照射所述感光材料前体层,并使用第二参考激光束和第二物体激光束照射第二感光材料前体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记录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树脂层包括吸收部分能量射线的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息记录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树脂层具有吸收特性,使得树脂层吸收具有400nm或更小波长的紫外射线的5%或更多。
10.一种全息记录膜,包括:
包括彼此交替层叠的包括感光材料的M个感光材料层和至少一个(M-1)树脂层的叠层结构,其中具有所需间距和所需倾斜角的至少两个干涉条纹形成在所述M个感光材料层的每个上,其中M≥2,
其中限定在所述M个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的间距的值彼此相同而限定在所述M个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的倾斜角彼此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全息记录膜,其中在所述M个感光材料层中观察到的再现中心波长基于M的值进行改变。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全息记录膜,其中所述树脂层包括至少一个(M-1)第二感光材料层,所述第二感光材料层包括第二感光材料,并且具有所需间距和所需倾斜角的至少两个第二干涉条纹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M-1)第二感光材料层的每个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全息记录膜,其中所述树脂层包括吸收部分能量射线的膜。
14.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A)具有以二维矩阵形式布置的多个像素的成像装置,
(B)配置成使从每个像素发出的光束变为准直光束的准直光学系统,以及
(C)准直光束入射在其上的光学装置,该准直光束在该光学装置中被引导并且从其射出,
其中,所述光学装置包括:
(a)光导板,入射在所述光导板上的光束通过全反射传播通过所述光导板并且从其射出,
(b)设置在所述光导板中的第一衍射光栅部件,第一衍射光栅部件被配置成对入射在所述光导板上的光束进行衍射和反射,使得入射在所述光导板上的光束在所述光导板内部被全反射,以及
(c)设置在所述光导板中的第二衍射光栅部件,第二衍射光栅部件被配置成对通过全反射传播通过所述光导板的光束进行衍射和反射,并从所述光导板射出光束,
其中第一和第二衍射光栅部件的每个包括具有叠层结构的全息记录膜,所述叠层结构包括彼此交替层叠的包括感光材料的M个感光材料层和至少一个(M-1)树脂层,其中具有所需间距和所需倾斜角的至少两个干涉条纹形成在所述M个感光材料层的每个上,其中M≥2,
其中限定在所述M个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的间距的值彼此相同而限定在所述M个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的倾斜角彼此不同。
15.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A)光源,
(B)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束成为准直光束的准直光学系统,
(C)配置成扫描从所述准直光学系统射出的准直光束的扫描设备,
(D)配置成中继通过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准直光束的中继光学系统,以及
(E)光学装置,通过所述中继光学系统,准直光束入射在所述光学装置上,准直光束在该光学装置中被引导并且从其射出,
其中,所述光学装置包括:
(a)光导板,入射在所述光导板上的光束通过全反射传播通过所述光导板并且从其射出,
(b)设置在所述光导板中的第一衍射光栅部件,第一衍射光栅部件被配置成对入射在所述光导板上的光束进行衍射和反射,使得入射在所述光导板上的光束在所述光导板内部被全反射,以及
(c)设置在所述光导板中的第二衍射光栅部件,第二衍射光栅部件被配置成对通过全反射传播通过所述光导板的光束进行衍射和反射,并从所述光导板射出光束,
其中第一和第二衍射光栅部件的每个包括具有叠层结构的全息记录膜,所述叠层结构包括彼此交替层叠的包括感光材料的M个感光材料层和至少一个(M-1)树脂层,其中具有所需间距和所需倾斜角的至少两个干涉条纹形成在所述M个感光材料层的每个上,其中M≥2,
其中限定在所述M个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的间距的值彼此相同而限定在所述M个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的倾斜角彼此不同。
16.一种全息记录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通过利用参考激光束和物体激光束照射包含感光材料的感光材料前体层,由所述感光材料前体层获得其上形成有具有所需间距和所需倾斜角的至少两个干涉条纹的感光材料层,以及
(B)通过利用具有不同能量量值的能量射线照射所述感光材料层的各区域,并且加热所述感光材料层,在保持被限定在所述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的间距的值的情况下,使在所述感光材料层的各区域中观察到的倾斜角彼此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全息记录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能量射线是紫外射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6的全息记录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各区域上观察到的再现中心波长彼此不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6的全息记录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再现中心波长随所述能量射线的照射量的减少而接近长波长侧。
20.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A)光源,
(B)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束成为准直光束的准直光学系统,
(C)配置成扫描从所述准直光学系统射出的准直光束的扫描设备,
(D)配置成中继通过所述扫描设备扫描的准直光束的中继光学系统,以及
(E)光学装置,通过所述中继光学系统,准直光束入射在所述光学装置上,准直光束在该光学装置中被引导并且从其射出,
其中,所述光学装置包括
(a)光导板,入射在所述光导板上的光束通过全反射传播通过所述光导板并且从其射出,
(b)设置在所述光导板中的第一衍射光栅部件,该第一衍射光栅部件被配置成对入射在所述光导板上的光束进行衍射和反射,以便入射在光导板上的光束在光导板内部被全反射,以及
(c)设置在所述光导板中的第二衍射光栅部件,该第二衍射光栅部件被配置成对通过全反射传播通过所述光导板的光束进行衍射和反射并从光导板射出光束,
其中第一和第二衍射光栅部件的每个包括具有叠层结构的全息记录膜,所述叠层结构包括彼此交替层叠的包括感光材料的M个感光材料层和至少一个(M-1)树脂层,其中具有所需间距和所需倾斜角的至少两个干涉条纹形成在所述M个感光材料层的每个上,其中M≥2,
其中限定在所述M个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的间距的值彼此相同而限定在所述M个感光材料层的表面上的倾斜角彼此不同。
CN200910253946.8A 2008-12-09 2009-12-09 全息记录膜及其制造方法与图像显示设备 Active CN101900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2837 2008-12-09
JP2008312837A JP4780186B2 (ja) 2008-12-09 2008-12-09 ホログラム記録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0852A true CN101900852A (zh) 2010-12-01
CN101900852B CN101900852B (zh) 2012-11-21

Family

ID=42230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3946.8A Active CN101900852B (zh) 2008-12-09 2009-12-09 全息记录膜及其制造方法与图像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982437B2 (zh)
JP (1) JP4780186B2 (zh)
CN (1) CN101900852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8122A (zh) * 2014-03-03 2014-06-04 苏州银河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激光全息触屏保护膜及其制备工艺
CN106707389A (zh) * 2016-12-30 2017-05-24 浙江大学 一种渐变体全息光栅及其制作方法与装置
CN107783293A (zh) * 2016-08-31 2018-03-0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装置及导光元件
CN107924061A (zh) * 2015-09-02 2018-04-17 索尼公司 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116577A (zh) * 2018-07-30 2019-01-01 杭州光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息隐形眼镜及其应用
CN109240065A (zh) * 2018-09-21 2019-01-18 东南大学 一种彩敏全息记录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45406A (zh) * 2017-07-25 2020-03-31 依视路国际公司 具有全息波导的光学制品
CN111045146A (zh) * 2019-11-08 2020-04-21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栅型光波导及其光传播调控方法
CN113376739A (zh) * 2021-06-04 2021-09-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学设备及显示系统
CN113785249A (zh) * 2019-05-08 2021-12-10 脸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不同衍射功能的树脂在不同基底上的空间沉积
US11789186B1 (en) 2018-01-23 2023-10-17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Diffraction grating with a variable refractive index formed using an energy gradien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0186B2 (ja) * 2008-12-09 2011-09-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ホログラム記録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US10528135B2 (en) 2013-01-14 2020-01-07 Ctrl-Labs Corporation Wearable muscle interface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that interact with content displayed on an electronic display
US10042422B2 (en) 2013-11-12 2018-08-07 Thalmic Labs Inc. Systems, 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capacitive electromyography sensors
US10188309B2 (en) 2013-11-27 2019-01-29 North Inc. Systems, 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electromyography sensors
US11921471B2 (en) 2013-08-16 2024-03-05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wearable devices having secondary power sources in links of a band for providing secondary power in addition to a primary power source
US20150124566A1 (en) 2013-10-04 2015-05-07 Thalmic Labs Inc. Systems, 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s employing contact sensors
US9880632B2 (en) 2014-06-19 2018-01-30 Thalmic Labs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gesture identification
US9766449B2 (en) 2014-06-25 2017-09-19 Thalmic Labs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wearable heads-up displays
AU2016220134A1 (en) 2015-02-17 2017-08-31 Thalmic Labs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yebox expansion in wearable heads-up displays
US9958682B1 (en) * 2015-02-17 2018-05-01 Thalmic Labs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plitter optics in wearable heads-up displays
WO2016135563A2 (ko) * 2015-02-25 2016-09-01 엘지이노텍(주) 광학 장치
US10197805B2 (en) 2015-05-04 2019-02-05 North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yeboxes with heterogeneous exit pupils
EP3304172A4 (en) 2015-05-28 2019-01-02 North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that integrate eye tracking and scanning laser projection in wearable heads-up displays
WO2017041010A1 (en) 2015-09-04 2017-03-09 Thalmic Labs Inc. Systems, 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integrating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s with eyeglass lenses
US20170097753A1 (en) 2015-10-01 2017-04-06 Thalmic Labs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teracting with content displayed on head-mounted displays
US9904051B2 (en) 2015-10-23 2018-02-27 Thalmic Labs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laser eye tracking
US10802190B2 (en) 2015-12-17 2020-10-13 Covestro Ll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urved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s
US10303246B2 (en) 2016-01-20 2019-05-28 North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ximity-based eye tracking
US10151926B2 (en) 2016-01-29 2018-12-11 North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eyebox degradation in a wearable heads-up display
JP6734531B2 (ja) * 2016-03-09 2020-08-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
WO2017180906A2 (en) 2016-04-13 2017-10-19 Thalmic Labs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ocusing laser projectors
WO2020112986A1 (en) 2018-11-27 2020-06-04 Facebook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ocalibration of a wearable electrode sensor system
US11635736B2 (en) 2017-10-19 2023-04-25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biological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neuromuscular source signals
US10277874B2 (en) 2016-07-27 2019-04-30 North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laser projectors
US10459221B2 (en) 2016-08-12 2019-10-29 North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variable luminance in wearable heads-up displays
US10345596B2 (en) 2016-11-10 2019-07-09 North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stigmatism compensation in a wearable heads-up display
US10409057B2 (en) 2016-11-30 2019-09-10 North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laser eye tracking in wearable heads-up displays
US10365492B2 (en) 2016-12-23 2019-07-30 North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beam combining in wearable heads-up displays
US10437074B2 (en) 2017-01-25 2019-10-08 North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beam combining in laser projectors
JP6965580B2 (ja) * 2017-06-01 2021-11-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11300788B2 (en) 2017-10-23 2022-04-12 Google Llc Free space multiple laser diode modules
US11961494B1 (en) 2019-03-29 2024-04-16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extended reality environments
US11907423B2 (en) 2019-11-25 2024-02-20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extualized interactions with an environment
CN109254481B (zh) * 2018-09-21 2021-07-13 上海易视计算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膜调节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347062B2 (en) * 2019-01-11 2022-05-31 Google Llc Display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reof
US11526012B2 (en) * 2019-01-11 2022-12-13 Google Llc Display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reof
CN110320667A (zh) * 2019-06-25 2019-10-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光波导的全息光栅偏色补偿系统及头戴显示设备
CN113534455B (zh) * 2020-04-14 2023-03-14 蒋晶 光学组件、显示系统及制造方法
US20230314686A1 (en) * 2020-08-25 2023-10-05 Lg Chem, Ltd.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Therefor
US11868531B1 (en) 2021-04-08 2024-01-09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Wearable device providing for thumb-to-finger-based input gestures detected based on neuromuscular signal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2066A (en) * 1991-05-31 1994-01-25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Multiple layer holograms
JPH05273900A (ja) * 1992-03-27 1993-10-22 Nippon Paint Co Ltd カラーホログラム用多層体
US7132200B1 (en) * 1992-11-27 2006-11-0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Hologram recording sheet,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 using said sheet,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JP3321939B2 (ja) * 1993-11-29 2002-09-0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有価証券および抽選券
JPH095526A (ja) 1995-06-14 1997-01-10 Asahi Glass Co Ltd 重畳型ホログラム
JPH11174232A (ja) 1997-12-12 1999-07-02 Sharp Corp 拡散反射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用スクリーンならびに液晶表示素子
JPH11224061A (ja) * 1998-02-09 1999-08-17 Minolta Co Ltd 映像表示装置
JP2000214747A (ja) 1999-01-20 2000-08-04 Sony Corp ホログラム感光フィルム及び露光方法
JP4286948B2 (ja) * 1999-01-28 2009-07-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ホログラムの製造方法
JP4006179B2 (ja) * 2000-12-26 2007-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3830770B2 (ja) * 2001-03-30 2006-10-11 株式会社東芝 ホ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ホログラム型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344177B2 (ja) * 2002-07-12 2009-10-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体積型ホログラム記録用感光性組成物、体積型ホログラム記録用感光性媒体、及び体積型ホログラム
JP4534483B2 (ja) * 2003-12-25 2010-09-01 Tdk株式会社 ホログラフィック記録媒体、ホログラム記録消去方法及びホログラフィック記録再生装置
EP3462227A3 (en) 2004-03-29 2019-06-19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and virtual image display device
JP4655771B2 (ja) * 2005-06-17 2011-03-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及び虚像表示装置
JP4862298B2 (ja) * 2005-06-30 2012-01-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及び虚像表示装置
JP4810949B2 (ja) * 2005-09-29 2011-11-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096320B2 (ja) * 2006-04-12 2012-12-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4780186B2 (ja) * 2008-12-09 2011-09-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ホログラム記録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8122B (zh) * 2014-03-03 2016-08-24 苏州银河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激光全息触屏保护膜及其制备工艺
CN103838122A (zh) * 2014-03-03 2014-06-04 苏州银河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激光全息触屏保护膜及其制备工艺
CN107924061A (zh) * 2015-09-02 2018-04-17 索尼公司 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7783293A (zh) * 2016-08-31 2018-03-0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装置及导光元件
CN106707389A (zh) * 2016-12-30 2017-05-24 浙江大学 一种渐变体全息光栅及其制作方法与装置
CN106707389B (zh) * 2016-12-30 2019-05-31 浙江大学 一种渐变体全息光栅及其制作方法与装置
CN110945406A (zh) * 2017-07-25 2020-03-31 依视路国际公司 具有全息波导的光学制品
US11789186B1 (en) 2018-01-23 2023-10-17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Diffraction grating with a variable refractive index formed using an energy gradient
CN109116577A (zh) * 2018-07-30 2019-01-01 杭州光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息隐形眼镜及其应用
CN109240065A (zh) * 2018-09-21 2019-01-18 东南大学 一种彩敏全息记录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85249A (zh) * 2019-05-08 2021-12-10 脸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不同衍射功能的树脂在不同基底上的空间沉积
CN111045146B (zh) * 2019-11-08 2022-03-29 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栅型光波导及其光传播调控方法
CN111045146A (zh) * 2019-11-08 2020-04-21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栅型光波导及其光传播调控方法
CN113376739A (zh) * 2021-06-04 2021-09-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学设备及显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80186B2 (ja) 2011-09-28
US8982437B2 (en) 2015-03-17
US20140233079A1 (en) 2014-08-21
JP2010139524A (ja) 2010-06-24
CN101900852B (zh) 2012-11-21
US20100142015A1 (en) 2010-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0852B (zh) 全息记录膜及其制造方法与图像显示设备
JP7387805B2 (ja) 仮想または拡張現実装置を用いて仮想コンテンツ表示を生成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5175086B2 (ja) 表示装置におけるビーム光拡大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4884862B (zh) 照明设备
US11474347B2 (en) Waveguide and devices for data reflection
US20070188837A1 (en) Beam expanding optical element, beam expansion metho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JP4450058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KR20200106932A (ko) 광 도파관의 제조 방법
KR101496408B1 (ko) 포토폴리머를 이용한 풀 컬러 홀로그래픽 광학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과, 표시장치
CN104854517B (zh) 产生防伪特征的图像
JP2007279313A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光学素子、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CN110221428A (zh) 近眼显示系统
EP0957378A1 (en) Holographic reflector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2048497B1 (ko) 고각 특성을 갖는 풀칼라 투명 홀로글래스 스크린 제작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1598394B1 (ko) 포토폴리머를 이용한 풀 컬러 홀로그래픽 광학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과, 표시장치
WO2019018745A1 (en) TELESCOPE NETWORKS AND LOW VOLUMES NETWORKS FOR THE GENERATION OF LUMINOUS FIELDS
JP5333515B2 (ja) ホログラム記録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482932B2 (ja) ホログラム記録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2018197838A (ja) 体積ホログラム記録体
JP2003248416A (ja) ホログラム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2087109B1 (ko) 투명 스크린을 이용하는 사용자 인식 기반 영상 표시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04045628A (ja) 立体画像記録装置
JP5018870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2123156A (ja) ホログラム、ホログラム作製装置及びホログラム作製方法
JPH11202743A (ja) ホログラム複製用原版およびホログラム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