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9222B - 偏振片、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振片、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9222B
CN101889222B CN2008801191935A CN200880119193A CN101889222B CN 101889222 B CN101889222 B CN 101889222B CN 2008801191935 A CN2008801191935 A CN 2008801191935A CN 200880119193 A CN200880119193 A CN 200880119193A CN 101889222 B CN101889222 B CN 1018892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quid crystal
polaroid
crystal panel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91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9222A (zh
Inventor
东昌嗣
村上奈穗
宇和田一贵
熊野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8/06900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9072357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889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9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9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92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1/105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甚至连微少的亮度不均的产生都可以防止的偏振片。本发明的偏振片是依次层叠有透明保护薄膜(11)、起偏器(12)及光学补偿层(13)且所述透明保护薄膜(11)的透湿度与所述光学补偿层(13)的透湿度不同的偏振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补偿层(13)是含有降冰片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及丙烯酸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树脂的相位差薄膜,所述偏振片(10)的含水率为3%以下。

Description

偏振片、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片、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CD)是一种利用液晶分子的光电特性来显示文字或图像的装置,其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及液晶电视等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在LCD中,通常使用在液晶单元的两侧配置有偏振片的液晶面板。上述液晶单元的构成例示于图4的示意剖面图中。如图所示,液晶单元41是在一对基板411a、411b之间配置间隔物412,该液晶单元41的构成是:在利用上述间隔物412形成的上述一对基板411a、411b之间的空间中夹设有液晶层413。虽然未图示,然而在一方的基板上设有控制液晶分子的光电特性的开关元件(例如TFT)、向上述开关元件提供栅信号的扫描线及提供源信号的信号线。作为LCD中所使用的液晶单元的驱动模式,已知有垂直取向(VA)模式(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该VA模式的液晶单元由于在非驱动状态下,液晶分子具有与基板面大致垂直的取向,光就会基本上不改变其偏振面地通过液晶层。为此,VA模式的液晶单元在非驱动状态下可以实现几乎完全的黑显示。
但是,随着近年来的LCD(例如液晶电视等)的高精细化,要求减少液晶面板面内的黑亮度。由此,即使有来自偏振片的微少的漏光,也会被看作是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460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尽可能地抑制来自偏振片的漏光、甚至连微少的亮度不均的产生都可以防止的偏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偏振片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偏振片依次层叠有透明保护薄膜、起偏器及光学补偿层,且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的透湿度与上述光学补偿层的透湿度不同,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补偿层是含有从由降冰片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及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树脂的相位差薄膜,上述偏振片的含水率为3%以下。
本发明的第一液晶面板包含液晶单元和偏振片,其特征在于,上述偏振片是上述本发明的偏振片,上述偏振片在上述光学补偿层位于上述液晶单元侧的状态下配置于上述液晶单元的至少一侧。
本发明的第二液晶面板具有第一偏振片、第二偏振片及液晶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偏振片是上述本发明的偏振片,在上述第一偏振片中,上述透明保护薄膜是第一透明保护薄膜,上述起偏器是第一起偏器,上述光学补偿层是第一光学补偿层,上述第二偏振片是依序层叠有第二透明保护薄膜、第二起偏器及第二光学补偿层的偏振片,上述第一偏振片在上述第一光学补偿层位于上述液晶单元侧的状态下配置于上述液晶单元的可视侧,上述第二偏振片在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位于上述液晶单元侧的状态下配置于上述液晶单元的背光源侧。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偏振片或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偏振片是上述本发明的偏振片,上述液晶面板是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液晶面板。
本发明人等通过一连串的研究,查明了以往的偏振片的亮度不均的产生原因。即,在以往的偏振片中,因背光源点亮时的热(约40℃)而产生应变。其次,因上述应变,在起偏器的吸收轴中产生偏移,或者在光学补偿层中产生轴变化或相位差变化。由此,就使偏振片的显示特性的均匀性降低,产生上述亮度不均。对此,本发明人等更进一步反复研究,着眼于透明保护薄膜的透湿度与光学补偿层的透湿度不同,发现在将它们作为构成构件而具有的偏振片中,通过使含水率在3%以下,就可以防止上述亮度不均的产生,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偏振片的含水率在3%以下,因此可抑制背光源点亮时的热所造成的应变。其结果是,本发明的偏振片中,可防止上述亮度不均的产生。此种防止亮度不均的产生的机理是一种推测,并不对本发明有任何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液晶面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液晶面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面板中所具备的液晶单元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TD方向的偏振片的应变的经时变化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MD方向的偏振片的应变的经时变化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的TD方向的偏振片的应变的经时变化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的MD方向的偏振片的应变的经时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偏振片中,上述光学补偿层的Nz系数优选为1~2的范围,更优选为1~1.6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1.4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偏振片中,优选上述起偏器与上述光学补偿层通过由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层而层叠。
在本发明的偏振片中,优选上述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还含有金属化合物胶体,上述粘接层含有来自于上述金属化合物胶体的金属化合物微粒。
在本发明的偏振片中,上述透明保护薄膜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可以是三乙酰纤维素(TAC)薄膜。
在本发明的偏振片中,优选在以50℃±3℃的温度对上述偏振片实施了120分钟加热处理后,上述偏振片的TD方向的应变(με)为700以下,MD方向的应变(με)为600以下。上述应变例如可以利用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在本发明的第二液晶面板中,优选上述第一光学补偿层的折射率显示出nx>ny≥nz的关系,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的折射率显示出nx=ny>nz的关系,上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射率(T2)大于上述第一偏振片的透射率(T1)。
在本发明的第二液晶面板中,上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射率(T2)与上述第一偏振片的透射率(T1)之间的差(ΔT=T2-T1)优选为0.1~6.0%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第二液晶面板中,上述第一偏振片的透射率(T1)优选为38.3~43.3%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第二液晶面板中,上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射率(T2)优选为41.1~44.3%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第二液晶面板中,优选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是含有从由聚酰亚胺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及聚酰胺系树脂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的相位差薄膜。
在本发明的第二液晶面板中,优选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是含有聚酰亚胺系树脂的相位差层(B1)、含有纤维素系树脂的相位差层(B2)、及上述相位差层(B1)与上述相位差层(B2)的层叠体(C)中的任一种。
在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液晶面板中,上述液晶单元优选为VA模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偏振片、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举出例子进行详细说明。
[A.定义等]
在本发明中,偏振片的含水率(%)例如可以通过测定加热处理前后的偏振片的重量,利用下述式(I)算出。例如,上述偏振片的含水率(%)可以利用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算出。
含水率(%)={(W0-W1)/W0}×100(I)
W0:加热处理前的偏振片的重量
W1:加热处理后的偏振片的重量
在本发明中,折射率“nx”是层(透明保护薄膜、光学补偿层、液晶单元等,以下相同)的面内的折射率为最大的方向(慢轴方向)的折射率。折射率“ny”是层的面内的与上述nx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快轴方向)的折射率。折射率“nz”是与上述nx及上述ny中的各方向正交的层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在本发明中,所谓层的面内的相位差值Re[λ]是指例如利用23℃下的波长λ(nm)时的式:Re[λ]=(nx-ny)×d算出的面内相位差值。d是层的厚度(nm)。
在本发明中,所谓层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λ]是指例如利用23℃下的波长λ(nm)时的式:Rth[λ]=(nx-nz)×d算出的相位差值。d是层的厚度(nm)。
在本发明中,所谓层的厚度方向的双折射率(Δnxz[λ])是指例如利用式:Δnxz[λ]=Rth[λ]/d算出的值。d是层的厚度(nm)。
在本发明中,Nz系数是也可以利用例如式:Nz系数=Rth[λ]/Re[λ]算出的值。上述λ例如可以设为590nm。
在本发明中,所谓“nx=ny”或“ny=nz”不仅包括它们完全一致的情况,也包括实质上相同的情况。因此,在记载为nx=ny的情况下,包括Re[590]小于10nm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所谓“正交”包括实质上正交的情况,上述所谓实质上正交的情况是指,例如为90±2度的范围,优选为90±1度的范围。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平行”包括实质上平行的情况,上述所谓实质上平行的情况是指,例如为0±2度的范围,优选为0±1度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偏振片的透射率(T)是利用JIS Z 8701(1982年版)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了视见度修正而得到的Y值。
[B.本发明的偏振片]
[B-1.本发明的偏振片的整体构成]
图1的示意剖面图表示出本发明的偏振片的构成的一个例子。在该图中,为易于理解,各构成构件的大小、比例等与实际不同。如图所示,该偏振片10是依次层叠透明保护薄膜11、起偏器12、及光学补偿层13而构成的。上述透明保护薄膜11的透湿度与上述光学补偿层13的透湿度是不同的。这里,上述偏振片10的含水率为3%以下。为此,上述偏振片10可以抑制背光源点亮时的热所造成的应变。其结果是,上述偏振片10可以防止由上述应变所造成的亮度不均的产生。上述偏振片的含水率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
在上述偏振片的各构成构件(光学构件)之间也可以配置任意的粘接层(未图示)、或任意的光学构件(优选显示出各向同性)。上述所谓“粘接层”是指将相邻的光学构件的面与面接合而以实用上足够的粘接力及粘接时间一体化的层。作为形成上述粘接层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以往公知的粘接剂、粘合剂、底涂剂等。上述粘接层也可以是在粘接体的表面形成底涂层并在其上形成粘接剂层的多层构造。另外,也可以是不能由肉眼辨识的薄层(也称为发线,hairine)。
本发明偏振片的整体厚度例如为20~300μm的范围。通过设为上述范围的厚度,可以得到机械强度更为优异的偏振片。
[B-2.透明保护薄膜]
上述透明保护薄膜优选不带颜色。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的面内相位差值Re[550]例如为0~10nm的范围,优选为0~6nm的范围,更优选为0~3nm的范围。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550]例如为0~20nm的范围,优选为0~10nm的范围,更优选为0~6n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3nm的范围。
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的厚度例如为20~200μm的范围,优选为30~10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35~95μm的范围。
作为上述透明保护薄膜,例如可以使用纤维素系薄膜。在一般作为保护薄膜所使用的纤维素系薄膜例如为三乙酰纤维素(TAC)薄膜的情况下,在厚度40μm时,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较大,为40nm左右。对于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较大的纤维素系薄膜,优选实施用于缩小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的适当处理。
作为用于缩小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的上述处理,可以采用任意的适当的处理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如下的方法等,即,将涂有环戊酮、甲乙酮等溶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不锈钢等基材贴合在普通的纤维素系薄膜上,进行加热干燥(例如以80~150℃左右加热3~10分钟左右)后,再将基材薄膜剥离的方法;将降冰片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溶解于环戊酮、甲乙酮等溶剂中,将所得的溶液涂布于普通的纤维素系薄膜上,进行加热干燥(例如以80~150℃左右加热3~10分钟左右)后,再将涂布薄膜剥离的方法。
作为构成纤维素系薄膜的材料,优选为二乙酰纤维素、TAC等脂肪族取代纤维素系聚合物。对于一般所使用的TAC,乙酰取代度为2.8左右,然而优选将乙酰取代度控制在1.8~2.7的范围,更优选将丙酰取代度控制在0.1~1的范围,由此可以将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控制得较小。
如上所述的用于将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控制得较小的技术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使用。
作为能够满足如前所述的光学特性(面内相位差值Re[550]、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550])的其他的优选的具体例,还可以举出丙烯酸树脂薄膜。作为丙烯酸树脂薄膜,优选为日本特开2005-314534号中所记载的作为主成分包含含有以下述结构式(1)表示的戊二酸酐单元的丙烯酸树脂(A)的丙烯酸树脂薄膜。通过含有以下述结构式(1)表示的戊二酸酐单元,可以提高耐热性。在下述结构式(1)中,R1、R2分别是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烷基,R1、R2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1、R2优选为氢原子或甲基,更优选为甲基。
Figure GPA00001148433700071
上述丙烯酸树脂(A)中,以上述结构式(1)表示的戊二酸酐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20~40重量%的范围,更优选为25~35重量%的范围。
上述丙烯酸树脂(A)除了包含以上述结构式(1)表示的戊二酸酐单元外,还可以包含1种或2种以上任意的适当的单体单元。作为此种单体单元,优选举出乙烯基羧酸烷基酯单元。上述丙烯酸树脂(A)中,乙烯基羧酸烷基酯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60~80重量%的范围,更优选为65~75重量%的范围。
作为上述乙烯基羧酸烷基酯单元,例如可以举出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单元。下述通式(2)中,R3是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脂肪族或脂环式烃,R4是碳原子数1~5的脂肪族烃。
Figure GPA00001148433700081
上述丙烯酸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80000~150000的范围。
上述丙烯酸树脂薄膜中的上述丙烯酸树脂(A)的含有比例优选为60~90重量%的范围。
在上述丙烯酸树脂薄膜中,除了上述丙烯酸树脂(A)以外,也可以含有1种或2种以上的任意的适当成分。作为此种成分,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当的成分。例如可以举出上述丙烯酸树脂(A)以外的树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润滑剂、增塑剂、脱模剂、防着色剂、阻燃剂、成核剂、防静电剂、颜料、着色剂等。
上述透明保护薄膜也可以在与上述起偏器侧相反一侧具有表面处理层。作为上述表面处理,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采用合适的处理。作为上述表面处理层,例如可以举出硬涂处理、防静电处理、防反射处理(也称为抗反射处理)、扩散处理(也称为防眩处理)等处理层。这些表面处理是出于防止画面的污染或损伤、或防止因室内的荧光灯或太阳光线照入画面而造成的显示画面难以观看的目的而使用的。一般而言,上述表面处理层可以使用在基膜的表面上固定了形成上述处理层的处理剂的材料。上述基膜也可以兼作上述透明保护薄膜。此外,上述表面处理层例如也可以是在防静电处理层上层叠硬涂处理层的多层结构。
上述透明保护薄膜例如可以将实施了表面处理的市售的高分子薄膜直接使用。或者也可以对上述市售的高分子薄膜实施任意的表面处理后再加以使用。作为实施了上述扩散处理(防眩处理)的市售的薄膜,例如可以举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AG150”、“AGS1”、“AGS2”等。作为实施了上述防反射处理(抗反射处理)的市售的薄膜,例如可以举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ARS”、“ARC”等。作为实施了上述硬涂处理及上述防静电处理的市售的薄膜,例如可以举出KONICA MINOLTAOPTO(株)制的商品名“KC8UX-HA”等。作为实施了上述防反射处理的市售的薄膜,例如可以举出日本油脂(株)制的商品名“ReoLook”系列等。
[B-3.起偏器]
上述起偏器例如可以通过将包含含有碘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高分子薄膜拉伸而得到。上述起偏器的含碘量如后所述。上述起偏器优选还含有钾。上述钾的含量例如为0.2~1.0重量%的范围,更优选为0.3~0.9重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4~0.8重量%的范围。上述起偏器优选还含有硼。上述硼的含量例如为0.5~3.0重量%的范围,更优选为1.0~2.8重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5~2.6重量%的范围。
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例如可以通过对将乙烯基酯系单体聚合而得到的乙烯基酯系聚合物进行皂化而得到。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优选为95.0~99.9摩尔%的范围。通过使用皂化度为上述范围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就可以得到耐久性更为优异的起偏器。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合适的值。上述平均聚合度优选为1200~3600的范围。上述平均聚合度例如可以依照JIS K 6726(1994年版)求出。
作为获得含有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的高分子薄膜的方法,可以采用任意的适当的成形加工法。作为上述成形加工法,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1-315144号公报[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方法。
含有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的高分子薄膜优选含有增塑剂和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方。作为上述增塑剂,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或丙三醇等多元醇等。作为上述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上述增塑剂及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100重量份为1~10重量份的范围。上述增塑剂及上述表面活性剂例如使起偏器的染色性或拉伸性提高。
含有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的高分子薄膜例如也可以将市售的薄膜直接使用。作为上述市售的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高分子薄膜,例如可以举出(株)KURARAY制的商品名“KURARAY VINYLON FILM”、TOHCELLO(株)制的商品名“TOHCELLO VINYLON FILM”、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制造的商品名“日合VINYLON FILM”等。
[B-4.光学补偿层]
如前所述,上述光学补偿层是一种包含降冰片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及丙烯酸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树脂的相位差薄膜。
首先,对含有降冰片烯系树脂的相位差薄膜进行说明。上述降冰片烯系树脂具有光弹性模量的绝对值(C[λ]、上述λ例如可以设为590nm)小的特征。上述降冰片烯系树脂的波长为590nm时的光弹性模量的绝对值(C[590])优选为1×10-12m2/N-1×10-11m2/N的范围。在本发明中,所谓“降冰片烯系树脂”是指:在起始原料(单体)的一部分或全部中使用具有降冰片烯环的降冰片烯系单体而得到的(共)聚合物。上述“(共)聚合物”表示均聚物或共聚物(copolymer)。
作为上述降冰片烯系树脂的起始原料,可以使用具有降冰片烯环(在降冰片烷环上具有双键)的降冰片烯系单体。上述降冰片烯系树脂在(共)聚合物的状态下,在构成单元中可以具有降冰片烷环,也可以不具有该环。在(共)聚合物的状态下,构成单元中具有降冰片烷环的降冰片烯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四环[4.4.12,5.17,10.0]癸-3-烯、8-甲基四环[4.4.12,5.17,10.0]癸-3-烯、8-甲氧基羰基四环[4.4.12,5.17,10.0]癸-3-烯等。在(共)聚合物的状态下,构成单元中不具有降冰片烷环的降冰片烯系树脂例如为使用通过开裂而成为五元环的单体而得到的(共)聚合物。作为上述通过开裂而成为五元环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降冰片烯、二环戊二烯、5-苯基降冰片烯等或它们的衍生物等。上述降冰片烯系树脂为共聚物时,其分子的排列状态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还可以是接枝共聚物。
作为上述降冰片烯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a)对降冰片烯系单体的开环(共)聚合物加氢而得到的树脂、(b)使降冰片烯系单体加成(共)聚合而得到的树脂等。上述对降冰片烯系单体的开环共聚物加氢而得到的树脂包括在1种以上的降冰片烯系单体与选自α-烯烃类、环烯烃类及非共轭二烯类中的至少一种的开环共聚物上加氢而得到的树脂。上述使降冰片烯系单体加成共聚而得到的树脂包括使1种以上的降冰片烯系单体与选自α-烯烃类、环烯烃类及非共轭二烯类中的至少一种加成共聚而得到的树脂。
上述对降冰片烯系单体的开环(共)聚合物加氢而得到的树脂例如可以如下得到,即,使降冰片烯系单体等进行置换(metathesis)反应,得到开环(共)聚合物,进而对上述开环(共)聚合物加氢。具体来说,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平11-116780号公报的[0059]~[0060]段中所记载的方法、日本特开2001-350017号公报的[0035]~[0037]段中所记载的方法等。上述使降冰片烯系单体加成(共)聚合而得到的树脂例如可以利用日本特开昭61-292601号公报的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方法来得到。
上述降冰片烯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是提供利用四氢呋喃溶剂的凝胶渗透色谱法(聚苯乙烯标准)测定的值,优选为20000~500000的范围。上述降冰片烯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120~170℃的范围。只要是上述的树脂,即可得到具有更为优异的热安定性且拉伸性更为优异的相位差薄膜。上述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例如利用依照JIS K 7121(1987年版)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法算出的值。
含有上述降冰片烯系树脂的相位差薄膜例如可以如下制作,即,将利用溶剂流延法或熔融挤出法以薄膜状成形的高分子薄膜,以纵向单轴拉伸法、横向单轴拉伸法、纵横同时双轴拉伸法、或纵横逐次双轴拉伸法进行拉伸。从制造效率的观点来看,上述拉伸法优选为横向单轴拉伸法。拉伸上述高分子薄膜的温度(拉伸温度)优选为120~200℃的范围。拉伸上述高分子薄膜的倍率(拉伸倍率)优选为超过1倍且在4倍以下。上述拉伸法可以是固定端拉伸法,也可以是自由端拉伸法。如果利用固定端拉伸法,则可以制作显示出nx>ny>nz关系的相位差薄膜。
作为含有上述降冰片烯系树脂的相位差薄膜,例如可以直接使用市售的薄膜。或者可以使用对上述市售的薄膜实施了拉伸处理及收缩处理中的至少一种处理等二次性加工而得到的薄膜。作为上述市售的含有降冰片烯系树脂的相位差薄膜,例如可以举出JSR(株)制的商品名“ARTON”系列(ARTON F、ARTON FX、ARTON D)、(株)OPTES公司制的商品名“ZEONOR”系列(ZEONOR ZF14、ZEONOR ZF15、ZEONOR ZF16)等。
下面,对含有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的相位差薄膜进行说明。作为上述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日本专利第3984277号公报的[0026]段中记载的、含有以下述通式(3)表示的聚合物的树脂。上述聚合物因在分子结构中具有萘基,因而在透明性、耐热性、及加工性方面优异。
Figure GPA00001148433700121
上述聚合物例如可以通过使至少2种醛化合物及酮化合物中的至少一方与聚乙烯醇系树脂进行缩合反应而得到。在上述通式(3)中所示的聚合物中,l、m、n的各基本单元的排列顺序并无特别限制,无论是交替、无规还是嵌段中的哪种都可以。上述聚合物包括基本单元l、m及n的聚合度的合计为20以上且重均分子量大的聚合物(即所谓高聚物),还包括基本单元l、m及n的聚合度的合计为2以上而小于20且重均分子量为数千左右的低聚物(即所谓低聚物)。
上述通式(3)中,R5及R7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上述R5及R7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通式(3)中,R6、A及B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烷氧基羰基、酰氧基、氨基、叠氮基、硝基、氰基或羟基,上述R6、A及B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上述R6不是氢原子。
上述通式(3)中,R8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碳原子数5~1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
上述通式(3)中,R9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苄基、甲硅烷基、磷酸基、酰基、苯甲酰基、或磺酰基。
含有上述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的相位差薄膜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操作来制作,即,对于将上述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利用压缩成形法、传递模压成形法、注射成形法、挤出成形法、吹塑成形法、粉末成形法、FRP成形法、溶剂流延法等以薄片状成形得到的高分子薄膜,适当选择拉伸条件(例如拉伸温度、拉伸倍率、拉伸方向等)、拉伸方法等进行拉伸。
作为上述光学补偿层使用的相位差薄膜可以还含有任意的适当的添加剂。作为上述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增塑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润滑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着色剂、防静电剂、相容剂、交联剂、增稠剂等。上述添加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主成分的树脂100重量份为超过0而在10重量份以下的范围。
上述光学补偿层的折射率例如显示出nx>ny≥nz的关系。即,上述光学补偿层的折射率可以显示出nx>ny=nz的关系(正的单轴性)、或nx>ny>nz的关系(负的双轴性),优选显示出nx>ny=nz的关系。上述光学补偿层的Nz系数如上所述。
上述光学补偿层的Re[590]例如为10nm以上,优选为50~200nm的范围。在上述光学补偿层的折射率显示出nx>ny=nz的关系时,Re[590]例如为90~190nm的范围,优选为110~170nm的范围。在上述光学补偿层的折射率显示出nx>ny>nz的关系(负的双轴性)时,Re[590]例如为70~170nm的范围,优选为90~150nm的范围。
在上述光学补偿层的折射率显示出nx>ny=nz的关系时,Re[590]与Rth[590]大致相等。此时,上述光学补偿层优选满足式:|Rth(590)-Re(590)|<10nm。
在上述光学补偿层的折射率显示出nx>ny>nz的关系时,Rth[590]大于Re[590]。此时,Rth[590]与Re[590]的差(Rth[590]-Re[590])例如为10~100nm的范围,优选为20~80nm的范围。
上述光学补偿层的波长为590nm时的透射率(T[590])优选为90%以上。
上述光学补偿层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由多个层构成的层叠体。上述光学补偿层的厚度例如为0.5~200μm的范围。
[B-5.起偏器与光学补偿层的层叠]
上述起偏器与上述光学补偿优选通过粘接层而层叠。如果以图1为例说明,则起偏器12与光学补偿层13是通过粘接层而层叠的。
优选对上述光学补偿层的与上述起偏器的粘接面实施易粘接处理。上述易粘接处理优选为涂刷树脂材料的处理。作为上述树脂材料,例如优选硅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通过实施上述易粘接处理,就会在上述粘接面上形成易粘接层。上述易粘接层的厚度优选为5~100nm的范围,更优选为10~80nm的范围。
上述粘接层可以设于上述起偏器侧,也可以设于上述光学补偿层侧,还可设于上述起偏器侧与上述光学补偿层侧的双方。
在上述粘接层是由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剂层时,作为上述粘合剂,可以采用任意的适当的粘合剂。具体来说,作为上述粘合剂,例如可以举出溶剂型粘合剂、非水系乳液型粘合剂、水系粘合剂、热熔型粘合剂等。它们当中,优选使用以丙烯酸系聚合物作为基质聚合物的溶剂型粘合剂。这是因为,相对于上述起偏器及上述光学补偿层显示出适当的粘合特性(例如,湿润性、凝聚性及粘接性),并且光学透明性、耐气候性及耐热性优异。
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根据使用目的或粘接力等适当地设定。具体来说,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1~10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3~50μ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5~30μm的范围,特别优选为10~25μm的范围。
上述粘接层例如可以是通过将以规定的比例含有粘接剂的涂刷液涂刷在上述光学补偿层及上述起偏器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并干燥而形成的粘接剂层。作为上述涂刷液的配制方法,可以采用任意的适当的方法。作为上述涂刷液,例如可以使用市售的溶液或分散液,也可以在市售的溶液或分散液中进一步添加溶剂而使用,还可以将固体成分溶解或分散于各种溶剂中而使用。
作为上述粘接剂,可以根据目的使用具有任意的适当的性质、形态及粘接机理的粘接剂。具体来说,作为上述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水溶性粘接剂、乳液型粘接剂、胶乳型粘接剂、胶粘型粘接剂、多层粘接剂、糊状粘接剂、发泡型粘接剂、及支撑薄膜粘接剂、热塑性粘接剂、热熔融型粘接剂、热固化粘接剂、热熔型粘接剂、热活性粘接剂、热封型粘接剂、热固化型粘接剂、接触型粘接剂、压敏性粘接剂、聚合型粘接剂、溶剂型粘接剂、溶剂活性粘接剂等。它们当中,优选使用透明性、粘接性、操作性、产品的质量及经济性优异的水溶性粘接剂。
上述水溶性粘接剂例如也可以含有可溶于水的天然高分子及合成高分子中的至少一方。作为上述天然高分子,例如可以举出蛋白质或淀粉等。作为上述合成高分子,例如可以举出甲阶酚醛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环氧乙烷、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乙烯醇系树脂等。它们当中,优选使用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更优选使用含有具有乙酰乙酰基的改性聚乙烯醇系树脂(含有乙酰乙酰基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即,如前所述,在本发明的偏振片中,上述粘接层优选包含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这是因为,与上述起偏器的粘接性极为优异,并且与上述光学补偿层的粘接性也极为优异。作为上述含有乙酰乙酰基的聚乙烯醇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日本合成化学(株)制的商品名“GOHSENOL Z”系列、日本合成化学(株)制的商品名“GOHSENOL NH”系列、日本合成化学(株)制的商品名“GOHSEFIMER Z”系列等。
作为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乙酸乙烯酯的皂化物、上述皂化物的衍生物、乙酸乙烯酯与具有共聚性的单体的共聚物的皂化物、使聚乙烯醇缩醛化、氨基甲酸酯化、醚化、接枝化、磷酸酯化等的改性聚乙烯醇等。作为上述单体,例如可以举出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巴豆酸、衣康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不饱和羧酸及其酯类、乙烯、丙烯等α-烯烃、烯丙基磺酸、甲代烯丙基磺酸、烯丙基磺酸钠、甲代烯丙基磺酸钠、磺酸钠、磺酸钠单马来酸烷酯、二磺酸钠马来酸烷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烷基磺酸碱金属盐、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衍生物等。这些树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二种以上。
从粘接性的观点来看,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100~5000的范围,更优选为1000~4000的范围。从粘接性的观点来看,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皂化度优选为85~100摩尔%的范围,更优选为90~100摩尔%的范围。
上述含有乙酰乙酰基的聚乙烯醇系树脂例如可以通过使聚乙烯醇系树脂与双烯酮以任意方法反应而得到。具体来说,例如可以举出:向在乙酸等溶剂中分散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分散体中添加双烯酮的方法、向在二甲基甲酰胺或二噁烷等溶剂中溶解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溶液中添加双烯酮的方法、使双烯酮气体或液状双烯酮直接接触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方法等。
上述含有乙酰乙酰基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乙酰乙酰基改性度例如在0.1摩尔%以上。通过使上述乙酰乙酰基改性度为上述的范围,就可以得到耐水性更为优异的偏振片。上述乙酰乙酰基改性度优选为0.1~40摩尔%的范围,更优选为1~20摩尔%的范围,特别优选为2~7摩尔%的范围。上述乙酰乙酰基改性度例如是利用核磁共振(NMR)法测定的值。
上述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也可以还含有交联剂。这是因为,可使耐水性进一步提高。作为上述交联剂,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交联剂。上述交联剂优选为具有至少2个可与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化合物。作为上述交联剂,例如可以举出乙二胺、三亚乙基二胺、己二胺等具有2个亚烷基和氨基的亚烷基二胺类;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亚甲基二(4-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及它们的酮肟封端物或苯酚封端物等异氰酸酯类;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三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苯胺、二缩水甘油胺等环氧类;甲醛、乙醛、丙醛、丁醛等单醛类;乙二醛、丙二醛、丁二醛、戊二醛、马来醛、邻苯二醛等二醛类;羟甲基尿素、羟甲基三聚氰胺、烷基化羟甲基尿素、烷基化羟甲基化三聚氰胺、乙酰胍胺、苯胍胺与甲醛的缩合物等氨基-甲醛树脂;钠、钾、镁、钙、铝、铁、镍等二价金属或三价金属的盐及其氧化物等。它们当中,优选氨基-甲醛树脂或二醛类。作为上述氨基-甲醛树脂,优选具有羟甲基的化合物。作为上述二醛类,优选乙二醛。其中优选具有羟甲基的化合物,更优选羟甲基三聚氰胺。作为上述醛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制的商品名“Glyoxal”、OMNOVA制的商品名“SEQUAREZ 755”等。作为上述胺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三菱瓦斯化学(株)制的商品名“META-XYLENE DIAMINE”等。作为上述羟甲基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制的商品名“WATERSOL”系列等。
对于上述交联剂的配合量,相对于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优选上述含有乙酰乙酰基的聚乙烯醇系树脂)100重量份,例如为1~60重量份的范围。通过将上述配合量设为上述范围,就可以形成透明性、粘接性、耐水性优异的粘接层。上述配合量的上限值优选为50重量份,更优选为3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5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0重量份,最优选为7重量份。上述配合量的下限值优选为5重量份,更优选为1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0重量份。而且,如果并用后述的金属化合物胶体,则可以更进一步提高上述交联剂的配合量多时的稳定性。
上述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可以还含有金属化合物胶体。这是因为,可以防止作为在起偏器与光学补偿层的界面中出现的局部的凹凸缺陷即“折痕(或称为波纹,クニツク)”的产生。对于有没有上述折痕,例如可以利用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确认。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偏振片例如可以使用粘接剂将各构成构件层叠而制造,作为本发明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来说,优选在上述起偏器与上述光学补偿层的层叠中使用含有含上述金属化合物胶体的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
另外,从这一点考虑,对于本发明的偏振片,优选使用含有上述金属化合物胶体的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将上述起偏器与上述光学补偿层层叠。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偏振片,优选的是:通过由含有上述金属化合物胶体的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层将上述起偏器与上述光学补偿层层叠、而且上述粘接层含有来自于上述金属化合物胶体的金属化合物微粒。
上述金属化合物胶体例如可以是将金属化合物微粒分散于分散剂中的胶体,也可以是因微粒的同种电荷的相斥而静电稳定化,具有永久的稳定性的胶体。形成上述金属化合物的微粒的平均粒径并无特别限制,然而优选为1~100nm的范围,更优选为1~50nm的范围。这是因为,可以使上述微粒均匀地分散在上述粘接层中,在确保粘接性的同时,恰当地防止折痕的产生。
作为上述金属化合物,可以采用任意的适当的化合物。作为上述金属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锆、二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硅酸铝、碳酸钙、硅酸镁、碳酸锌、碳酸钡、磷酸钙等金属盐;硅藻土、滑石、粘土、高岭土等矿物等。它们当中优选氧化铝。
上述金属化合物胶体例如以上述金属化合物分散于分散剂中的胶体溶液的状态存在。作为上述分散剂,例如可以举出水、醇类等。上述胶体溶液中的固体成分浓度例如为1~50重量%的范围。上述胶体溶液也可以含有硝酸、盐酸或醋酸等酸作为稳定剂。
上述金属化合物胶体(固体成分)的配合量相对于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200重量份以下。通过将上述配合量设为上述范围,就可以在确保粘接性的同时,恰当地防止折痕的产生。上述配合量更优选为10~200重量份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20~175重量份的范围,特别优选为30~150重量份。
上述粘接剂的配制方法可以采用任意的适当的方法。例如,如果是含有上述金属化合物胶体的粘接剂的情况,则可采用例如在事先混合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与上述交联剂而调整成适当的浓度的材料中配合上述金属化合物胶体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在混合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与上述金属化合物胶体之后,在考虑使用时期等的同时,混合上述交联剂。
对于上述粘接剂中的树脂浓度,从涂刷性及放置稳定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为0.1~15重量%的范围,更优选为0.5~10重量%的范围。
上述粘接剂的pH优选为2~6的范围,更优选为2.5~5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3~5的范围,特别优选为3.5~4.5的范围。一般来说,上述金属化合物胶体的表面电荷可以通过调整上述粘接剂的pH来控制。上述表面电荷优选为正电荷。通过将上述表面电荷设为正电荷,例如可以更为恰当地防止折痕的产生。
上述粘接剂的总固体成分浓度随着上述粘接剂的溶解性、涂刷粘度、湿润性、上述粘接剂层的所需的厚度等的不同而不同。对于上述总固体成分浓度,相对于溶剂100重量份,优选为2~100重量份的范围。通过将上述总固体成分浓度设为上述范围,就可以得到表面均匀性更高的粘接剂层。上述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10~50重量份的范围,更优选为20~40重量份的范围。
上述粘接剂的粘度并无特别限制,然而在23℃下的剪切速度1000(1/s)下测定的值优选为1~50mPa·s的范围。通过将上述粘接剂的粘度设为上述范围,就可以得到表面均匀性更为优异的粘接层。上述粘接剂的粘度更优选为2~30mPa·s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4~20mPa·s的范围。
上述粘接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并无特别限制,然而优选为20~120℃的范围,更优选为40~10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50~90℃的范围。上述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可以通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的JIS K7121(1987年版)的方法测定。
上述粘接剂也可以还含有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等偶联剂、各种增粘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耐热稳定剂、耐水解稳定剂等稳定剂等。
作为上述粘接剂的涂刷方法,可以采用任意的适当方法。作为上述涂刷方法,例如可以举出旋涂法、辊涂法、流涂法、浸涂法、棒涂法等。
上述粘接剂层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然而优选为0.01~0.15μm的范围。通过将上述粘接剂层的厚度设为上述范围,就可以得到即使暴露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也不会产生起偏器的剥落或浮起的耐久性优异的偏振片。上述粘接剂层的厚度更优选为0.02~0.12μm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03~0.09μm的范围。
〔C.第一液晶面板〕
〔C-1.第一液晶面板的整体构成〕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第一液晶面板包含液晶单元和偏振片,其特征在于,上述偏振片为上述本发明的偏振片,上述偏振片是在上述光学补偿层位于上述液晶单元侧的状态下,配置于上述液晶单元的至少一侧。图2的示意剖面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液晶面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该图中,对与图1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如图所示,在该第一液晶面板30中,上述本发明的偏振片10是在上述光学补偿层13位于上述液晶单元41侧的状态下,配置于上述液晶单元41的可视侧(在该图中为上侧)及背光源侧(在该图中为下侧)的双方。而且,在该例的第一液晶面板中,在上述液晶单元的可视侧及背光源侧的双方配置有上述本发明的偏振片。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的第一液晶面板中,上述本发明的偏振片只要配置于上述液晶单元的可视侧及背光源侧中的至少一侧即可。
〔C-2.液晶单元〕
作为上述液晶单元,例如可以举出使用薄膜晶体管的有源矩阵型液晶单元等。另外,作为上述液晶单元,也可以举出像超扭转向列液晶显示装置中所采用的单纯矩阵型的液晶单元等。
上述液晶单元一般来说为利用一对基板来夹持液晶层的构成。图4中表示液晶单元的构成的一个例子。如图所示,本例的液晶单元41通过在一对基板411a、411b之间配置间隔物412而形成空间,在上述空间中夹持有液晶层413。虽然未图示,然而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方的基板(有源矩阵基板)上例如设有控制液晶的光电特性的开关元件(例如TFT)、对该有源元件提供栅信号的扫描线及传递源信号的信号线。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方的基板上例如设有滤色片。
上述滤色片也可以设于上述有源矩阵基板上。另外,例如在像场序型方式那样,使用RGB的三色光源(还可以包括多色光源)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照明机构时,上述滤色片也可以省略。上述一对基板的间隔(单元间隙)例如是利用间隔物来控制的。上述单元间隙例如为1.0~7.0μm的范围。在各基板的与上述液晶层相接触的一侧设有例如由聚酰亚胺构成的取向膜。或者,例如在利用进行了图案化的透明基板形成的边缘电场来控制液晶分子的初期取向时,上述取向膜也可以省略。
上述液晶单元的折射率优选显示出nz>nx=ny的关系。作为上述折射率显示出nz>nx=ny的关系的液晶单元,依照驱动模式的分类,例如可以举出垂直取向(VA)模式、扭曲向列(TN)模式、垂直取向型电控双折射(ECB)模式、光学补偿双折射(OCB)模式等。在本发明中,上述液晶单元的驱动模式优选为上述VA模式。
没有电场存在的状态下的上述液晶单元的Rth[590]优选为-500~-200nm的范围,更优选为-400~-200nm的范围。上述Rth[590]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液晶分子的双折射率及上述单元间隙来适当地设定。
上述VA模式的液晶单元利用电压控制双折射效应,在没有电场存在的状态下,利用相对于基板来说为法线方向的电场使以垂直排列取向的液晶分子响应。具体来说,例如像日本特开昭62-210423号公报或日本特开平4-153621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那样,在寻常黑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在没有电场存在的状态下,液晶分子相对于沿基板的法线方向取向,因此当使上下的偏振片正交排列时,就可以得到黑显示。另一方面,有电场存在的状态下,液晶分子相对于偏振片的吸收轴倾向45°方位地进行动作,由此使透射率变大,从而可以得到白显示。
上述VA模式的液晶单元例如也可以像日本特开平11-258605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是通过使用在电极中形成有狭缝的、或在表面形成有突起的基材而多区域(multi-domain)化的液晶单元。此种液晶单元例如可以举出夏普(株)制造的商品名“ASV(Advanced SuperView)模式”、夏普(株)制造的商品名“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模式”、富士通(株)制造的商品名“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模式”、三星电子(株)制造的商品名“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模式”、三星电子(株)制造的商品名“EVA(Enhanced Vertical Alignment)模式”、三洋电机(株)制的商品名“SURVIVAL(Super Ranged Viewing VerticalAlignment)模式”等。
作为上述液晶单元,也可以例如将市售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搭载的液晶单元直接使用。作为含有上述VA模式的液晶单元的市售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举出夏普(株)制造的液晶电视的商品名“AQUOS”系列、SONY(株)制造的液晶电视的商品名“BRAVIA”系列、SAMSUNG公司制造的32V型WIDE式液晶电视的商品名“LN32R51B”、(株)NANAO制造的液晶电视的商品名“FORIS SC26XD1”、AU Optronics公司制造的液晶电视的商品名“T460HW01”等。
〔D.第二液晶面板〕
〔D-1.第二液晶面板的整体构成〕
图3的示意剖面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二液晶面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该图中,对于与图1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如图所示,该第二液晶面板40具有第一偏振片10、第二偏振片20、液晶单元41作为主要的构成构件。上述第一偏振片10是上述本发明的偏振片10。上述第一偏振片10中,上述透明保护薄膜11是第一透明保护薄膜11,上述起偏器12是第一起偏器12,上述光学补偿层13是第一光学补偿层13。上述第二偏振片20是依次层叠第二透明保护薄膜21、第二起偏器22及第二光学补偿层23而构成的。上述第一偏振片10是在上述第一光学补偿层13位于上述液晶单元41侧的状态下,配置于上述液晶单元41的可视侧(该图中为上侧)。上述第二偏振片20是在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23位于上述液晶单元41侧的状态下,配置于上述液晶单元41的背光源侧(该图中为下侧)。
如前所述,在上述第二液晶面板中,优选上述第一光学补偿层的折射率显示出nx>ny≥nz的关系,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的折射率显示出nx=ny>nz的关系,上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射率(T2)大于上述第一偏振片的透射率(T1)。通过如此设置,与以往的液晶面板(代表的是配置于液晶单元的两侧的2片偏振片的透射率相同的液晶面板)相比,可以得到正面方向的对比度相当高的液晶面板。
如前所述,在上述第二液晶面板中,上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射率(T2)与上述第一偏振片的透射率(T1)的差(ΔT=T2-T1)优选为0.1~6.0%的范围。通过使用具有上述范围的透射率的差的2片偏振片,可以得到正面对比度更高的液晶面板。上述差(ΔT=T2-T1)更优选为0.1~5.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2~4.5%的范围,特别优选为0.3~4.0%的范围。
〔D-2.第二透明保护薄膜〕
上述第二透明保护薄膜与上述透明保护薄膜(上述第一透明保护薄膜)相同。
〔D-3.第二起偏器〕
上述第二起偏器除了下列方面以外,与上述起偏器(上述第一起偏器)相同。
上述第一起偏器的含碘量(I1)与上述第二起偏器的含碘量(I2)的关系优选为I1>I2。上述第一起偏器的含碘量(I1)与上述第二起偏器的含碘量(I2)的差(ΔI=I1-I2)优选为0.1~2.6重量%的范围。通过将各起偏器的含碘量的关系设为上述范围,就可以得到具有更优选的范围的透射率关系的偏振片,其结果是,可以得到正面方向的对比度更高的液晶面板。上述差(ΔI=I1-I2)更优选为0.1~2.0重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1~1.4重量%的范围,特别优选为0.15~1.2重量%的范围。
上述第一起偏器及上述第二起偏器的含碘量分别优选为1.8~5.0重量%的范围。通过将各起偏器的含碘量设为上述范围,就可以得到具有更优选的范围的透射率的偏振片,其结果是,可以得到正面方向的对比度更高的液晶面板。上述第一起偏器及上述第二起偏器的含碘量分别更优选为2.0~4.0重量%的范围。上述第一起偏器的含碘量优选为2.3~5.0重量%的范围,更优选为2.5~4.5重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2.5~4.0重量%的范围。上述第二起偏器的含碘量优选为1.8~3.5重量%的范围,更优选为1.9~3.2重量%的范围。
〔D-4.第二光学补偿层〕
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的折射率例如显示出nx=ny>nz的关系(负的单轴性)。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由多个层构成的层叠体。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的厚度优选为0.5~200μm的范围。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的波长为590nm时的透射率(T[590])优选为90%以上。
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的Re[590]例如小于10nm,优选为5nm以下,更优选为3nm以下。
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的Rth[590]例如可以根据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等适当设定。上述Rth[590]例如为100~400nm的范围,优选为120~350nm的范围,更优选为150~300nm的范围。
作为形成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的材料,只要显示出折射率nx=ny>nz的关系(负的单轴性),则可以采用任意的适当的材料。作为上述材料,例如可以采用聚(4,4’-六氟异亚丙基-双酚)对苯二甲酸酯-co-间苯二甲酸酯、聚(4,4’-六氢-4,7-甲撑茚满-5-基-双酚)对苯二甲酸酯、聚(4,4’-异亚丙基-2,2’,6,6’-四氯双酚)对苯二甲酸酯-co-间苯二甲酸酯、聚(4,4’-六氟异亚丙基)-双酚-co-(2-亚降冰片烯)-双酚对苯二甲酸酯、聚(4,4’-六氢-4,7-甲撑茚-5-基)-双酚-co-(4,4’-异亚丙基-2,2’,6,6’-四溴)-双酚对苯二甲酸酯、聚(4,4’-异亚丙基-双酚-co-4,4’-(2-亚降冰片烯)双酚)对苯二甲酸酯-co-间苯二甲酸酯或它们的共聚物。它们可以单独地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另外,作为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例如可以使用含有聚酰亚胺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的相位差薄膜。这些相位差薄膜相对于总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优选含有60~100重量份的热塑性树脂。
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优选为含有聚酰亚胺系树脂的相位差层(B1)、含有纤维素系树脂的相位差层(B2)、以及上述相位差薄膜(B1)与上述相位差薄膜(B2)的层叠体(C)中的任一种。上述层叠体(C)优选为将上述相位差薄膜(B 1)通过粘接层与上述相位差薄膜(B2)接合而得到的层叠体,或者是将上述相位差薄膜(B1)利用熔融工法等方法而直接形成在上述相位差薄膜(B2)的表面而得到的层叠体。
[聚酰亚胺系树脂]
在上述聚酰亚胺系树脂是利用溶剂流延法以薄片状成形时,由于在溶剂的蒸发过程中分子容易自发地取向,因此可以将折射率显示出nx=ny>nz的关系(负的单轴性)的相位差薄膜制作得非常薄。含有上述聚酰亚胺系树脂的相位差薄膜(B1)的厚度优选为0.5~1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1~5μm的范围。上述相位差薄膜(B 1)的厚度方向的双折射率(Δnxz[590])优选为0.01~0.12的范围,更优选为0.02~0.08的范围。此种聚酰亚胺系树脂例如可以利用美国专利第5,344,916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得到。
优选上述聚酰亚胺系树脂具有六氟异亚丙基基及三氟甲基中的至少一方的基团。更优选上述聚酰亚胺系树脂至少具有以下述通式(4)表示的重复单元或以下述通式(5)表示的重复单元。由于含有这些重复单元的聚酰亚胺系树脂在通用溶剂中的溶解性方面优异,因此可以实现利用溶剂流延法的薄膜形成。此外,在TAC薄膜等缺乏耐溶剂性的基材上,也不会有过度侵蚀其表面的情况,可以形成上述聚酰亚胺系树脂的薄层。
Figure GPA00001148433700241
在上述通式(4)及通式(5)中,G及G’分别是从由共价键、CH2基、C(CH3)2基、C(CF3)2基、C(CX3)2基(这里,X为卤素)、CO基、O原子、S原子、SO2基、Si(CH2CH3)2基及N(CH3)基构成的组中选择的基团。在具有以上述通式(4)表示的重复单元的上述聚酰亚胺系树脂中,各重复单元的G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具有以上述通式(5)表示的重复单元的上述聚酰亚胺系树脂中,各重复单元的G’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上述通式(4)中,L为取代基,e表示其取代数。L例如为卤原子、碳原子数1~3的烷基、碳原子数1~3的卤代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在L为多个时,各L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e是0~3的整数。
在上述通式(5)中,Q为取代基,f表示其取代数。Q例如为从由氢、卤素、烷基、取代烷基、硝基、氰基、硫烷基、烷氧基、芳基、取代芳基、烷基酯基、及取代烷基酯基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原子或基团,Q为多个时,各Q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f为0~4的整数,g及h分别为1~3的整数。
上述聚酰亚胺系树脂例如可以利用四羧酸二酐与二胺的反应而得到。对于上述通式(4)的重复单元,例如作为二胺,可以使用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使之与具有至少两个芳香环的四羧酸二酐反应而得到。对于上述通式(5)的重复单元,例如作为四羧酸二酐,可以使用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酸二酐,使之与具有至少两个芳香环的二胺反应而得到。上述反应例如可以是以两阶段进行的化学酰亚胺化,也可以是以一个阶段进行的热酰亚胺化。
上述四羧酸二酐可以选择任意的适当的四羧酸二酐。作为上述四羧酸二酐,例如可以举出2,2’-双(3,4-邻苯二甲酸)六氟丙烷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2,3,3’,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2,2’,3,3’-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2,2’-二溴-4,4’,5,5’-联苯基四羧酸二酐、2,2’-双(三氟甲基)-4,4’,5,5’-联苯基四羧酸二酐、3,3’,4,4’-联苯基四羧酸二酐、4,4’-双(3,4-邻苯二甲酸)醚二酐、4,4’-氧基二酞酸二酐、4,4’-双(3,4-邻苯二甲酸)磺酰二酐、双(2,3-邻苯二甲酸)甲烷二酐、双(3,4-邻苯二甲酸)二乙基硅烷二酐等。
上述二胺可以选择任意的适当的物质。作为上述二胺,例如可以举出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4,4’-二氨基联苯、4,4’-二氨基苯基甲烷、9-双(4-氨基苯基)芴、3,3’-二氯-4,4’-二氨基苯基甲烷、2,2’-二氯-4,4’-二氨基联苯、4,4’-二氨基苯醚、3,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砜、4,4’-二氨基二苯基硫醚等。
对于上述聚酰亚胺系树脂,以二甲基甲酰胺(加入(10mM(mmol/L)的溴化锂及10mM(mmol/L)的磷酸,加到标线后,作成1L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作为展开溶剂的聚环氧乙烷标准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20000~180000的范围。上述聚酰亚胺系树脂的酰亚胺化率优选为95%以上。上述聚酰亚胺系树脂的酰亚胺化率例如可以由来自于作为聚酰亚胺的前驱体的聚酰胺酸的质子峰和来自于聚酰亚胺的质子峰的积分强度比求得。
含有上述聚酰亚胺系树脂的相位差薄膜(B1)可以利用任意的适当的成形加工法得到。优选通过利用溶剂流延法以薄片状成形而制作上述相位差薄膜(B1)。
[纤维素系树脂]
上述纤维素系树脂可以采用任意的适当的树脂。上述纤维素系树脂优选为将纤维素的羟基的一部分或全部用乙酰基、丙酰基及丁酰基中的至少一种基团取代的纤维素有机酸酯或混合纤维素的有机酸酯。作为上述纤维素有机酸酯,例如可以举出纤维素乙酸酯、纤维素丙酸酯、纤维素丁酸酯等。作为上述混合纤维素的有机酸酯,例如可以举出纤维素乙酸丙酸酯、纤维素乙酸丁酸酯等。上述纤维素系树脂例如可以利用日本特开2001-188128号公报的[0040]~[0041]段中记载的方法得到。
上述纤维素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的利用四氢呋喃溶剂的凝胶渗透色谱法(聚苯乙烯标准)测定的值优选为20000~1000000的范围。上述纤维素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110~185℃的范围。上述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利用依照JIS K 7121(1987年版)的DSC法求得。只要是上述的树脂,就可以得到具有更优异的热稳定性且机械强度更优异的相位差薄膜。
含有上述纤维素系树脂的相位差薄膜(B2)可以利用任意的适当的成形加工法得到。优选通过利用溶剂流延法以薄片状成形而制作上述相位差薄膜(B2)。上述相位差薄膜(B2)例如可以直接使用市售的含有纤维素系树脂的高分子薄膜。或者可以使用对上述市售的薄膜施加拉伸处理及收缩处理中的至少一种处理等二次加工而得到的薄膜。作为上述市售的薄膜,例如可以举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FUJITAC”系列(ZRF80S、TD80UF、TDY-80UL)、KONICA MINOLTA OPTO(株)制造的商品名“KC8UX2M”等。
作为上述第二相位差层使用的相位差薄膜可以还含有任意的适当的添加剂。作为上述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增塑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润滑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着色剂、防静电剂、相容剂、交联剂、增粘剂等。上述添加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主成分的树脂100重量份,超过0而在10重量份以下。
上述第二相位差层也可以使用液晶性组合物。在使用上述液晶性组合物时,上述第二相位差层包括含有以平行排列取向的棒状液晶化合物的液晶性组合物的固化层或硬化层、或含有以柱状排列取向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液晶性组合物的固化层或硬化层。如果使用上述液晶化合物,则厚度方向的双折射率较大,因此可以得到薄型的相位差薄膜。
由上述含有以平行排列取向的棒状液晶化合物的液晶性组合物的固化层或硬化层构成的相位差薄膜例如可以利用日本特开2003-287623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得到。另外,由上述含有以柱状排列取向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液晶性组合物的固化层或硬化层构成的相位差薄膜例如可以利用日本特开平9-117983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得到。
〔D-5.液晶单元〕
上述液晶单元与上述第一液晶面板的液晶单元相同。
〔D-6.第一偏振片与第二偏振片的关系〕
上述第一偏振片与上述第二偏振片优选以吸收轴相互正交的关系配置。上述第二偏振片的厚度与上述本发明的偏振片(第一偏振片)相同。
如前所述,上述第一偏振片的透射率(T1)优选为38.3~43.3%的范围。通过将上述T1设为上述范围,就可以得到正面方向的对比度更高的液晶面板。上述T1更优选为38.6~43.2%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39.9~43.1%的范围,特别优选为39.2~43.0%的范围。
如前所述,上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射率(T2)优选为41.1~44.3%的范围。通过将上述T2设为上述范围,就可以得到正面方向的对比度高的液晶面板。上述T2更优选为41.5~44.3%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41.9~44.2%的范围,特别优选为42.3~44.2%的范围。
作为使上述第一偏振片及上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射率增加或减少的方法,例如在上述第一偏振片及上述第二偏振片中使用包含含碘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起偏器时,可以举出调整上述起偏器中的碘的含量的方法。具体来说,如果使上述起偏器中的碘的含量减少,则可以提高上述第一偏振片及上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射率。该方法不但适用于卷筒状的偏振片的制作,也适用于单片状的偏振片的制作。对于上述起偏器的详情,如前所述。
上述第一偏振片及上述第二偏振片中的至少一方的偏振度优选为99%以上。通过将上述偏振度设为99%以上,就可以得到正面方向的对比度更高的液晶面板。上述偏振度更优选为99.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8%以上。上述偏振度例如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株)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的商品名“DOT-3”)测定。作为上述偏振度的具体的测定方法,可以测定上述第一偏振片及上述第二偏振片的平行透射率(H0)及正交透射率(H90),利用式:偏振度(%)={(H0-H90)/(H0+H90)}1/2×100来求出。上述平行透射率(H0)是将2片相同的偏振片以使相互的吸收轴平行的方式重合而制作的平行型层叠偏振片的透射率的值。上述正交透射率(H90)是将2片相同的偏振片以使相互的吸收轴正交的方式重合而制作的正交型层叠偏振片的透射率的值。而且,这些透射率是利用JIS Z 8701(1982年版)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了视见度修正而得到的Y值。
〔E.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含有上述本发明的偏振片或液晶面板。图5的概略剖面图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例。该图中,为了容易了解,各构成构件的大小、比例等与实际情形不同。如图所示,本液晶显示装置200至少具备:液晶面板100、和设于上述面板100的一侧的正下方式的背光源组件80。上述正下方式的背光源组件80至少具备光源81、反射薄膜82、扩散板83、棱镜片84、及亮度提高薄膜85。而且,在本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中,作为背光源组件,表示出采用正下方式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侧光式的背光源组件。侧光式的背光源组件除了具有上述正下方式的构成外,还至少具有导光板和光线反射器。而且,对于图5中所例示的构成构件,只要是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就可以与液晶显示装置的照明方式或液晶单元的驱动模式等用途对应地省略其中一部分,或者是以其他光学构件替代。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是从液晶面板的背光源侧照射光线而观看画面的透射型,也可以是从液晶面板的可视侧照射光线来观看画面的反射型,还可以是兼具透射型及反射型两者的性质的半透射型。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用于任意适当的用途中。其用途例如为电脑监视器、笔记本型电脑、复印机等OA机器;手机、钟表、数码相机、便携式信息终端(PDA)、便携式游戏机等便携机器;摄像机、电视、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后视监视器、汽车导航系统用监视器、汽车音响等车载用机器;商业店铺用信息用途监视器等展示机器;监视用监视器等警备机器;护理用监视器、医疗用监视器等护理和医疗设备等。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用途优选为电视。上述电视的画面尺寸优选为WIDE式17型(373mm×224mm)以上,更优选为WIDE式23型(499mm×30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WIDE式32型(687mm×412mm)以上。
实施例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连同比较例一起进行说明。而且,本发明并不受下述实施例及比较例的任何限定或限制。另外,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的各种特性及物性的测定及评价是利用下述方法实施的。
(偏振片的含水率)
偏振片的含水率是利用下述方法测定的。
(1)从偏振片中,沿宽度方向(TD方向)以等间隔切出5个10cm×10cm的试样。测定各试样的重量,将其作为初期的试样重量(W0)。
(2)通过将上述各试样投入120℃的烘箱(Espec(株)制、商品名“CleanOven PVHC-211”)12小时以上,进行加热处理。其后,测定刚刚从上述烘箱中取出后的上述各试样的重量,将其作为加热处理后的试样重量(W1)。
(3)利用下式(II)算出上述各试样的含水率(%),将上述5个试样的含水率的平均值作为该偏振片的含水率。
含水率(%)={(W0-W1)/W0}×100(II)
W0:初期的试样重量
W1:加热处理后的试样重量
(偏振片的应变)
偏振片的应变是利用下述方法测定的。
(1)使用描图纸将液晶面板的可视侧的偏振片的表面粗糙化(2~4μm左右)。
(2)在上述偏振片的粗糙化的表面上,使用粘接剂贴附三轴式应变仪((株)东京测器研究所制、应变仪型号:FRA-5-11)以使其完全粘接。此时,将上述应变仪的4条应变仪的测定部贴在上述偏振片中央部的10cm×10cm正方的顶点。
(3)将上述应变仪安装在数据记录器((株)东京测器研究所制)中,设定为应变测定模式。
(4)利用夹具将液晶面板在常温(20~25℃)下直立地固定后,投入50℃±3℃的烘箱(Espec(株)制、商品名“Clean Oven PVHC-211”)中。
(5)将向上述烘箱中投入时设为0分钟,测定偏振片的应变的经时变化。这里,上述偏振片的应变(με)是利用下述式(III)算出的值。
με=ΔL/L    (III)
L:标距长度(gauge length)
ΔL:标距变化长度
(黑亮度比)
从使背光源点亮起经过30分钟后,进行黑显示,利用亮度分布测定装置(KONICA MINOLTA公司制、商品名“CA-1500”),利用式:黑亮度比=最大亮度/最小亮度算出黑亮度比。此时,将液晶面板切成横向4区块×纵向4区块共16份,将中央部4个区块的最小的黑亮度设为最小亮度,将上述液晶面板面内的最大的黑亮度设为最大亮度。
(折痕)
在23℃的暗室中使将背光源点亮起经过30分钟后,利用目视观察呈现黑显示时的显示面(1m×1m=1m2),根据有没有亮点来判断有没有折痕。
A:未观察到折痕(折痕数:0个)。
B:观察到折痕,但仍未达到实用上成为问题的等级(折痕数:1~5个)。
C:观察到折痕,且达到实用上成为问题的等级(折痕数:6个以上)。
(波长为590nm时的相位差值(Re[590]、Rth[590])、Nz系数及T[590])
波长为590nm时的相位差值(Re[590]、Rth[590])、Nz系数及T[590]是使用王子计测机器(株)制、商品名“KOBRA21-ADH”在23℃下测定的。而且,平均折射率是使用阿贝折射率仪(Atago(株)公司制、产品名“DR-M4”)测定的值。
(厚度)
厚度不足10μm时,使用薄膜用分光光度计(大塚电子(株)制、商品名“瞬间多通道测光系统MCPD-2000”)测定的。厚度在10μm以上时,则使用Anritsu制、数字测微器“KC-351C型”测定。
(聚酰亚胺系树脂的分子量)
聚酰亚胺系树脂的分子量是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将聚氧化苯乙烯为标准试料而测定的。具体来说,是利用下述的装置、器具及测定条件测定的。
测定试样:将试料溶解在洗提液中,制成0.1重量%的溶液,静置8小时后,以0.45μm的膜滤器过滤,将过滤液作为测定试样使用。
分析装置:东曹公司制、商品名“HLC-8020GPC”
柱:东曹公司制造、商品名“GMHXL+GMHXL+G2500HXL
柱尺寸:分别为7.8mmφ×30cm(合计90cm)
洗提液:二甲基甲酰胺(加入10mM的溴化锂及10mM的磷酸,加到标线,制成1L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
流量:0.8mL/分钟
检测器:RI(差示折射仪)
柱温度:40℃
〔透明保护薄膜〕
[参考例1]
准备厚度80μm的TAC薄膜(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商品名“80UL”)。将其作为透明保护薄膜。
〔起偏器〕
[参考例2]
将厚度75μm的以聚乙烯醇系树脂为主成分的高分子薄膜(KURARAY(株)制、商品名“VF-PS#7500”)一边对薄膜的长度方向赋予张力,一边浸渍在下述[1]~[5]的条件的5种浴液中,拉伸到最后的拉伸倍率相对于薄膜原长达到6.2倍。将该拉伸薄膜在40℃的空气循环式烘箱内干燥1分钟,制作成起偏器。
<条件>
[1]膨胀浴:30℃的纯水。
[2]染色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含有0.032重量份的碘和0.2重量份的碘化钾的30℃的水溶液。
[3]第一交联浴:含有3重量%的碘化钾和3重量%的硼酸的40℃的水溶液。
[4]第二交联浴:含有5重量%的碘化钾和4重量%的硼酸的60℃的水溶液。
[5]水洗浴:含有3重量%的碘化钾的25℃的水溶液。
〔第一光学补偿层〕
[参考例3]
将厚度140μm的含有降冰片烯系树脂的高分子薄膜(JSR(株)制、商品名“ARTON”)使用拉幅机,利用固定端横向单轴拉伸法(固定长度方向且沿宽度方向拉伸的方法),在155℃的空气循环式恒温烘箱内拉伸到2.8倍,制作成第一光学补偿层AR1。该第一光学补偿层AR1的折射率显示出nx>ny>nz的关系,厚度为40μm,T[590]=91%,Re[590]=120nm,Rth[590]=160nm,波长为590nm时的Nz系数=1.33,C[590]=4.0×10-12m2/N。
[参考例4]
将8.8g的聚乙烯醇系树脂(日本合成化学(株)制、商品名“NH-18”(聚合度=1800、皂化度=99.0%))在105℃下干燥2小时后,溶解在167.2g的二甲基亚砜(DMSO)中。向其中加入2.98g的2-甲氧基-1-萘甲醛及0.80g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在40℃下搅拌1小时。向该反应溶液中加入3.18g的苯甲醛,在40℃下搅拌1小时后,再加入23.60g的1,1-二乙氧基乙烷(缩醛),在40℃下搅拌3小时。其后,加入2.13g的三乙胺后结束反应。用1L的甲醇将如此得到的粗产物再沈淀。将对其进行过滤而得到的聚合物溶解在四氢呋喃中,再次用甲醇进行再沈淀。将其过滤且干燥,得到11.5g的聚合物。以1HNMR测定该聚合物,其结果是,如下所示,具有以下述式(6)表示的重复单元,1∶m∶n∶o(摩尔比)=11∶37∶45∶7。另外,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该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其结果为123℃。另外,该聚合物的光弹性模量的绝对值(C[550])为2.4×10-11m2/N。
1HNMR(DMSO)的测定结果:
0.8-2.3(主链亚甲基及缩醛部的甲基)
3.4-4.4(结合了氧原子的主链次甲基、甲氧基的甲基及羟基)
4.5-5.1(缩醛部的次甲基)
5.4-5.9(苯部的次甲基)
6.4(2-甲氧基萘部的次甲基)
7.1-7.5(2-甲氧基萘及苯部的芳香族质子)
7.7-8.8(2-甲氧基萘部的芳香族质子)
Figure GPA00001148433700331
将上述聚合物溶解在甲乙酮(MEK)中,流延在基材(PET)上,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10μm,得到聚乙烯醇缩醛系薄膜。剥离上述基材后,通过将该薄膜用拉伸机在140℃下沿宽度方向以2倍进行固定端拉伸,由此制作成第一光学补偿层aR1。该第一光学补偿层aR1的折射率显示出nx>ny>nz的关系,厚度为50μm,T[590]=92%,Re[590]=140nm,Rth[590]=150nm,波长为590nm时的Nz系数=1.07。另外,该第一光学补偿层aR1显示出逆分散的波长依赖性。
〔第二光学补偿层〕
[参考例5]
向安装有机械式搅拌装置、Dean-Stark装置、氮导入管、温度计及冷却管的反应容器(500mL)内,加入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酸二酐(Clariant(Japan)(株)公司制)17.77g(40mmol)及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和歌山精化工业(株))12.81g(40mmol),接下来,加入将异喹啉2.58g(20mmol)溶解在间甲酚257.21g中而得到的溶液,在23℃搅拌1小时(600次/分钟),得到均匀的溶液。然后,利用油浴将反应容器加温,使反应容器内的温度达到180±3℃,一边保持温度,一边搅拌5小时,得到黄色溶液。进一步进行3小时的搅拌后,停止加热及搅拌,当自然冷却而回到室温时,聚合物即成为凝胶状而析出。
向上述反应容器内的黄色溶液中加入丙酮,使凝胶完全溶解,制作成稀释溶液(7重量%)。一边持续搅拌,一边在2L的异丙醇中加入该稀释溶液时,析出白色粉末。过滤出该粉末,投入到1.5L的异丙醇中而清洗。继而再重复进行一次同样的操作而清洗后,再次过滤出上述粉末。将其在60℃的空气循环式恒温烘箱中干燥48小时后,在150℃干燥7小时,以收率85%得到下述结构式(7)的聚酰亚胺粉末。上述聚酰亚胺的重均分子量(Mw)为124000,酰亚胺化率为99.9%。
Figure GPA00001148433700341
将上述聚酰亚胺粉末溶解于甲基异丁基酮中,配制成15重量%的聚酰亚胺溶液。利用狭缝挤压涂布机,将该聚酰亚胺溶液以薄片状均匀地流延在TAC薄膜(厚度80μm)的表面上。然后,将上述薄膜投入多室型的空气循环式干燥烘箱内,在80℃下用2分钟、在135℃下用5分钟、在150℃下用10分钟,从低温开始慢慢地升温的同时,使溶剂蒸发,得到厚度3.7μm的具有聚酰亚胺层及TAC薄膜的层叠体(C)。上述层叠体(C)的折射率显示出nx=ny>nz的关系(负的单轴性),T[590]=90%,Re[590]=1nm,Rth[590]=210nm。而且,上述层叠体(C)的聚酰亚胺层部分的光学特性为Rth[590]=150nm、Δnxz=0.04。
〔含有金属化合物胶体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
[参考例6]
将含有乙酰乙酰基的聚乙烯醇系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制、商品名“GOHSEFIMER Z200”、平均聚合度:1200、皂化度:98.5摩尔%、乙酰乙酰基化度:5摩尔%)100重量份与羟甲基三聚氰胺50重量份在30℃的温度条件下溶解于纯水中,得到将固体成分浓度调整为3.7%的水溶液。相对于该水溶液100重量份,加入氧化铝胶体水溶液(平均粒径15nm、固体成分浓度10%、正电荷)18重量份,配制成水溶性粘接剂。上述水溶性粘接剂的粘度为9.6mPa·s,pH为4~4.5。
〔液晶单元〕
[参考例7]
从含有VA模式的液晶单元的市售的液晶显示装置((株)SONY制、32英寸液晶电视、商品名“BRAVIA”)中取出液晶面板,将配置于液晶单元上下的偏振片等光学薄膜全部去掉。清洗该液晶单元的玻璃板的表面及背面,得到液晶单元。
[实施例1]
〔第一偏振片〕
在上述参考例2的起偏器的一侧,通过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制、商品名“GOHSEFIMER Z200”),且以使上述参考例3的第一光学补偿层AR1的慢轴与上述起偏器的吸收轴正交地的方式贴附上述参考例3的第一光学补偿层AR1。然后,在上述起偏器的另一侧,通过上述水溶性粘接剂贴附上述参考例1的透明保护薄膜。将如此得到的层叠体在60~90℃的烘箱(冈崎机械工业(株)制)中干燥5分钟。
在上述干燥后,通过使上述层叠体用10分钟穿过80℃的烘箱(冈崎机械工业(株)制)内,从而进行加热处理(退火处理)。像这样就制成第一偏振片AP1。
〔第二偏振片〕
在上述参考例2的起偏器的两面分别通过含有聚乙烯醇系聚合物的水溶性粘接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制、商品名“GOHSEFIMER Z200”)贴附上述参考例1的透明保护薄膜。像这样就制成第二偏振片AP2。
〔第一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在上述参考例7的液晶单元的可视侧,使第一光学补偿层AR1侧为上述液晶单元侧,且以上述第一偏振片AP1的吸收轴方向与上述液晶单元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式,通过丙烯酸系粘合剂(厚度:20μm)贴附上述第一偏振片AP1。然后,在上述液晶单元的背光源侧,以使上述第二偏振片AP2的吸收轴方向与上述液晶单元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式,通过丙烯酸系粘合剂(厚度:20μm)贴附上述第二偏振片AP2,由此得到第一液晶面板AL1。此时,上述第一偏振片AP1的吸收轴与上述第二偏振片AP2的吸收轴正交。使上述第一液晶面板AL1与原来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组件结合,制作成液晶显示装置AD1。
[实施例2]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通过用10分钟穿过75℃的烘箱(冈崎机械工业(株)制)内而进行了加热处理(退火处理)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BP1、第一液晶面板BL1及液晶显示装置BD1。
[实施例3]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通过用8分钟穿过75℃的烘箱(冈崎机械工业(株)制)内而进行了加热处理(退火处理)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CP1、第一液晶面板CL1及液晶显示装置CD1。
[实施例4]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通过用23分钟穿过60℃的烘箱(冈崎机械工业(株)制)内而进行了加热处理(退火处理)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DP1、第一液晶面板DL1及液晶显示装置DD1。
[实施例5]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在上述起偏器与上述第一光学补偿层的贴附中使用上述参考例6的水溶性粘接剂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EP1、第一液晶面板EL1及液晶显示装置ED1。
[实施例6]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在上述起偏器与上述第一光学补偿层的贴附中使用上述参考例6的水溶性粘接剂以外,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FP1、第一液晶面板FL1及液晶显示装置FD1。
[实施例7]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在上述起偏器与上述第一光学补偿层的贴附中使用上述参考例6的水溶性粘接剂以外,利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GP1、第一液晶面板GL1及液晶显示装置GD1。
[实施例8]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在上述起偏器与上述第一光学补偿层的贴附中使用上述参考例6的水溶性粘接剂以外,利用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HP1、第一液晶面板HL1及液晶显示装置HD1。
[实施例9]
〔第一偏振片〕
按照与实施例1的第一偏振片的制作相同的步骤,制作了第一偏振片AP1。
〔第二偏振片〕
在上述参考例2的起偏器的一侧,通过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制、商品名“GOHSEFIMER Z200”)贴附上述参考例5的层叠体(C),使上述层叠体(C)的TAC薄膜侧与上述起偏器相面对。然后,在上述起偏器的另一侧,通过上述水溶性粘接剂贴附上述参考例1的透明保护薄膜。像这样就制成第二偏振片IP2。
〔第二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在上述参考例7的液晶单元的可视侧,使第一光学补偿层AR1侧为上述液晶单元侧,且以上述第一偏振片AP1的吸收轴方向与上述液晶单元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式,通过丙烯酸系粘合剂(厚度:20μm)贴附上述第一偏振片AP1。然后,在上述液晶单元的背光源侧,使上述层叠体(C)侧为上述液晶单元侧,且以上述第二偏振片IP2的吸收轴方向与上述液晶单元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式,通过丙烯酸系粘合剂(厚度:20μm)贴附上述第二偏振片IP2,得到第二液晶面板IL1。此时,上述第一偏振片AP1的吸收轴与上述第二偏振片IP2的吸收轴正交。使上述第二液晶面板IL1与原来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组件结合,制作成液晶显示装置ID1。
[实施例10]
除了使用实施例2中制作的第一偏振片BP1作为第一偏振片以外,利用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二液晶面板JL1及液晶显示装置JD1。
[实施例11]
除了使用实施例3中制作的第一偏振片CP1作为第一偏振片以外,利用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二液晶面板KL1及液晶显示装置KD1。
[实施例12]
除了使用实施例4中制作的第一偏振片DP1作为第一偏振片以外,利用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二液晶面板LL1及液晶显示装置LD1。
[实施例13]
除了使用实施例5中制作的第一偏振片EP1作为第一偏振片以外,利用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二液晶面板ML1及液晶显示装置MD1。
[实施例14]
除了使用实施例6中制作的第一偏振片FP1作为第一偏振片以外,利用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二液晶面板NL1及液晶显示装置ND1。
[实施例15]
除了使用实施例7中制作的第一偏振片GP1作为第一偏振片以外,利用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二液晶面板OL1及液晶显示装置OD1。
[实施例16]
除了使用实施例8所制作的第一偏振片HP1作为第一偏振片以外,利用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二液晶面板PL1及液晶显示装置PD1。
[实施例17]
〔第一偏振片〕
在上述参考例2的起偏器的一侧,以使上述参考例4的第一光学补偿层aR1的慢轴与上述起偏器的吸收轴正交的方式,通过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制、商品名“GOHSEFIMER Z200”),贴附上述参考例4的第一光学补偿层aR1。然后,通过上述水溶性粘接剂,将上述参考例1的透明保护薄膜贴附在上述起偏器的另一侧。将如此得到的层叠体在60~90℃的烘箱(冈崎机械工业(株)制)中干燥5分钟。
在上述干燥后,通过将上述层叠体用9分钟穿过80℃的烘箱(冈崎机械工业(株)制)内来进行加热处理(退火处理)。像这样就制作成第一偏振片aP1。
〔第二偏振片〕
按照与实施例1的第二偏振片的制作相同的步骤,制作了第二偏振片AP2。
〔第一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在上述参考例7的液晶单元的可视侧,使第一光学补偿层aR1侧为上述液晶单元侧,且以使上述第一偏振片aP1的吸收轴方向与上述液晶单元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式,通过丙烯酸系粘合剂(厚度:20μm)贴附上述第一偏振片aP1。然后,在上述液晶单元的背光源侧,以使上述第二偏振片AP2的吸收轴方向与上述液晶单元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式,通过丙烯酸系粘合剂(厚度:20μm)贴附上述第二偏振片AP2,得到本实施例的第一液晶面板aL1。此时,上述第一偏振片aP1的吸收轴和上述第二偏振片AP2的吸收轴正交。将上述第一液晶面板aL1与原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组件结合,制作了液晶显示装置aD1。
[实施例18]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通过用8分钟穿过75℃的烘箱(冈崎机械工业(株)制)内来进行加热处理(退火处理)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bP1、第一液晶面板bL1及液晶显示装置bD1。
[实施例19]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通过用6分钟穿过75℃的烘箱(冈崎机械工业(株)制)内来进行加热处理(退火处理)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cP1、第一液晶面板cL1及液晶显示装置cD1。
[实施例20]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通过用19分钟穿过60℃的烘箱(冈崎机械工业(株)制)内来进行加热处理(退火处理)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dP1、第一液晶面板dL1及液晶显示装置dD1。
[实施例21]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在上述起偏器与上述第一光学补偿层aR1的贴附中使用上述参考例6的水溶液粘接剂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eP1、第一液晶面板eL1及液晶显示装置eD1。
[实施例22]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在上述起偏器与上述第一光学补偿层aR1的贴附中使用上述参考例6的水溶液粘接剂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8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fP1、第一液晶面板fL1及液晶显示装置fD1。
[实施例23]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在上述起偏器与上述第一光学补偿层aR1的贴附中使用上述参考例6的水溶液粘接剂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9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gP1、第一液晶面板gL1及液晶显示装置gD1。
[实施例24]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在上述起偏器与上述第一光学补偿层aR1的贴附中使用上述参考例6的水溶液粘接剂以外,利用与实施例20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hP1、第一液晶面板hL1及液晶显示装置hD1。
[实施例25]
〔第一偏振片〕
按照与实施例17的第一偏振片的制作相同的步骤,制作了第一偏振片aP1。
〔第二偏振片〕
按照与实施例9的第二偏振片的制作相同的步骤,制作了第二偏振片IP2。
〔第二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在上述参考例7的液晶单元的可视侧,使第一光学补偿层aR1侧为上述液晶单元侧,且以使上述第一偏振片aP1的吸收轴方向与上述液晶单元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式,通过丙烯酸系粘合剂(厚度:20μm),贴附上述第一偏振片aP1。然后,在上述液晶单元的背光源侧,使层叠体(C)侧为上述液晶单元侧,且以使上述第二偏振片IP2的吸收轴方向与上述液晶单元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式,通过丙烯酸系粘合剂(厚度:20μm),贴附上述第二偏振片IP2,得到第二液晶面板iL1。此时,上述第一偏振片aP1的吸收轴与上述第二偏振片IP2的吸收轴正交。将上述第二液晶面板iL1与原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组件结合,制作成液晶显示装置iD1。
[实施例26]
除了作为第一偏振片,使用实施例18中制作的第一偏振片bP1以外,利用与实施例25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二液晶面板jL1及液晶显示装置jD1。
[实施例27]
除了使用实施例19中制作的第一偏振片cP1作为第一偏振片以外,利用与实施例25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二液晶面板kL1及液晶显示装置kD1。
[实施例28]
除了使用实施例20中制作的第一偏振片dP1作为第一偏振片以外,利用与实施例25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二液晶面板lL1及液晶显示装置lD1。
[实施例29]
除了使用实施例21中制作的第一偏振片eP1作为第一偏振片以外,利用与实施例25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二液晶面板mL1及液晶显示装置mD1。
[实施例30]
除了使用实施例22中制作的第一偏振片fP1作为第一偏振片以外,利用与实施例25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二液晶面板nL1及液晶显示装置nD1。
[实施例31]
除了使用实施例23中制作的第一偏振片gP1作为第一偏振片以外,利用与实施例25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二液晶面板oL1及液晶显示装置oD1。
[实施例32]
除了使用实施例24中制作的第一偏振片hP1作为第一偏振片以外,利用与实施例25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二液晶面板pL1及液晶显示装置pD1。
[比较例1]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通过用7分钟穿过70℃的烘箱(冈崎机械工业(株)制)内来进行加热处理(退火处理)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QP1、液晶面板QL1及液晶显示装置QD1。
[比较例2]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未进行加热处理(退火处理)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RP1、液晶面板RL1及液晶显示装置RD1。
[比较例3]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通过用6分钟穿过70℃的烘箱(冈崎机械工业(株)制)内来进行加热处理(退火处理)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qP1、液晶面板qL1及液晶显示装置qD1。
[比较例4]
除了在第一偏振片的制作中,未进行加热处理(退火处理)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第一偏振片rP1、液晶面板rL1及液晶显示装置rD1。
针对如此得到的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的第一偏振片、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了各种特性的测定或评价。而且,在偏振片的应变的测定中,使用切割成32英寸的1/4大小的偏振片,同时进行了4种不同的偏振片的应变的测定。对于其结果,针对实施例1~16及比较例1、2表示于下述表1中,针对实施例17~32及比较例3、4则表示于下述表2中。另外,将实施例1~4及比较例1、2的纵向(TD方向)的偏振片的应变的经时变化表示于图6的曲线图中,将横向(MD方向)的偏振片的应变的经时变化表示于图7的曲线图中。此外,将实施例17~20及比较例3、4的纵向(TD方向)的偏振片的应变的经时变化表示于图8的曲线图中,将横向(MD方向)的偏振片的应变的经时变化表示于图9的曲线图中。而且,在下述表1及表2中,TD应变是投入50±3℃的烘箱中120分钟后的纵向(TD方向)的偏振片的应变,MD应变是投入50±3℃的烘箱120分钟后的横向(MD方向)的偏振片的应变。
[表1]
Figure GPA00001148433700421
[表2]
Figure GPA00001148433700431
如上述表1及表2中所示,在含水率为3%以下的实施例1~32的第一偏振片中,偏振片的应变得到抑制,使用了该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黑亮度比较低,为1.83以下,从而防止了黑显示时的亮度不均的产生。另一方面,在含水率在3%以上的比较例1~4的第一偏振片中,偏振片中产生应变,使用了该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黑亮度比也较高,为2.01以上,在黑显示时产生亮度不均。另外,实施例1~4、9~12、17~20、25~28及比较例1~4的折痕的评价结果为B,然而在起偏器与第一光学补偿层的层叠中使用了含有含金属化合物胶体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的实施例5~8、13~16、21~24及29~32中,折痕的评价结果为A。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偏振片是一种连微少的亮度不均的产生都可以防止的偏振片。对于本发明的偏振片、使用该偏振片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的用途例如可以举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型电脑、复印机等OA机器;手机、钟表、数码相机、便携式信息终端(PDA)、便携式游戏机等便携机器;摄像机、电视、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后视监视器、汽车导航系统用监视器、汽车音响等车载用机器;商业店铺用信息用途监视器等展示机器;监视用监视器等警备机器;护理用监视器、医疗用监视器等护理和医疗设备等,其用途不受限定,可以适用于较宽的领域中。

Claims (12)

1.一种液晶面板,其具有第一偏振片、第二偏振片及液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片是依次层叠有透明保护薄膜、起偏器及光学补偿层、且所述透明保护薄膜的透湿度与所述光学补偿层的透湿度不同的偏振片,所述光学补偿层是含有从由降冰片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及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树脂的相位差薄膜,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含水率为3%以下,以50℃±3℃的温度对所述第一偏振片实施了120分钟的加热处理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TD方向的应变με为700以下、MD方向的应变με为600以下,
在所述第一偏振片中,所述透明保护薄膜为第一透明保护薄膜,所述起偏器为第一起偏器,所述光学补偿层为第一光学补偿层,
所述第二偏振片是依次层叠有第二透明保护薄膜、第二起偏器及第二光学补偿层的偏振片,
所述第一偏振片以所述第一光学补偿层位于所述液晶单元侧的状态配置于所述液晶单元的可视侧,所述第二偏振片以所述第二光学补偿层位于所述液晶单元侧的状态配置于所述液晶单元的背光源侧,
所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射率T2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透射率T1之间的差即ΔT=T2-T1为0.1~6.0%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补偿层的Nz系数为1~2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起偏器与所述第一光学补偿层通过由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层而层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性粘接剂还含有金属化合物胶体,所述粘接层含有来自于所述金属化合物胶体的金属化合物微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透明保护薄膜是三乙酰纤维素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补偿层的折射率显示出nx>ny≥nz的关系,所述第二光学补偿层的折射率显示出nx=ny>nz的关系,所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射率T2大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透射率T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透射率T1为38.3~43.3%的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偏振片的透射率T2为41.1~44.3%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光学补偿层是含有从由聚酰亚胺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及聚酰胺系树脂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的相位差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光学补偿层是含有聚酰亚胺系树脂的相位差层B1、含有纤维素系树脂的相位差层B2、以及所述相位差层B1与所述相位差层B2的层叠体C中的任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液晶单元是VA模式。
1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含有液晶面板,其中,所述液晶面板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
CN2008801191935A 2007-12-05 2008-10-21 偏振片、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18892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14876 2007-12-05
JP2007-314876 2007-12-05
JP2008157323A JP2009157339A (ja) 2007-12-05 2008-06-17 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157323 2008-06-17
PCT/JP2008/069006 WO2009072357A1 (ja) 2007-12-05 2008-10-21 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9222A CN101889222A (zh) 2010-11-17
CN101889222B true CN101889222B (zh) 2013-09-11

Family

ID=40961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91935A Active CN101889222B (zh) 2007-12-05 2008-10-21 偏振片、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77675A1 (zh)
JP (1) JP2009157339A (zh)
KR (2) KR20100087339A (zh)
CN (1) CN101889222B (zh)
TW (1) TWI4273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9166B2 (ja) * 2008-04-09 2012-11-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243858A (ja) * 2009-04-07 2010-10-28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718527B1 (ko) * 2010-04-08 2017-04-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제조 방법,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2022250A (ja) * 2010-07-16 2012-02-0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969312B1 (fr) * 2010-12-20 2013-01-18 Rhodia Acetow Gmbh Module photovoltaique
JP2012198449A (ja) * 2011-03-23 2012-10-18 Nitto Denko Corp 偏光膜および偏光フィルム
KR101406221B1 (ko) * 2011-09-09 2014-06-13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일체형 터치 편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5921154B2 (ja) * 2011-11-09 2016-05-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176827B2 (ja) * 2012-03-14 2017-08-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ロール
JP6062430B2 (ja) * 2012-06-11 2017-01-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40086018A (ko) * 2012-12-28 2014-07-0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내구성이 우수한 편광판
JP6391916B2 (ja) * 2013-06-21 2018-09-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665163B1 (ko) * 2013-10-18 2016-10-12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광학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보호필름의 제조방법
KR20150076564A (ko) * 2013-12-27 2015-07-07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558783B1 (ko) 2014-06-20 2015-10-12 주식회사 효성 낮은 흡습성을 가지는 위상차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494150B1 (ko) * 2015-12-09 2023-01-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8003963A1 (ja) * 2016-07-01 2018-01-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WO2018198622A1 (ja) * 2017-04-24 2018-11-01 株式会社ポラテクノ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52102B2 (ja) * 2018-02-28 2021-03-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動力走行車両用の偏光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該偏光フィルム積層体が使用される光学表示パネル
JP6596533B2 (ja) * 2018-03-30 2019-10-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198683B2 (ja) * 2018-07-25 2023-01-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体
CN110764179A (zh) * 2019-09-20 2020-02-07 深圳市盛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无纹路缺陷的偏光片制备方法
JP7358429B2 (ja) * 2021-09-06 2023-10-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易接着層付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易接着層付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位相差層付偏光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8240A (zh) * 2005-01-19 2006-07-26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8268B2 (ja) * 1994-12-28 2001-09-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WO2001048518A1 (fr) * 1999-12-28 2001-07-05 Gunze Co., Ltd Plaque polarisante et afficheur a cristaux liquides equipe de cette plaque
JP2002090546A (ja) * 2000-07-10 2002-03-27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40635B2 (en) * 2001-05-14 2005-01-1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TWI296727B (en) * 2001-09-19 2008-05-11 Nitto Denko Corp Polarizing pl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polarizing plate
WO2003032060A1 (fr) * 2001-10-09 2003-04-17 Teijin Limited Element d'affichage a cristaux liquides et utilisation d'un film de dephasage pour ledit element
EP1469328A4 (en) * 2002-01-23 2007-01-03 Nitto Denko Corp OPTICAL FILM, MULTILAYER POLARIZATION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SPONTANEOUS DISPLAY
US6831713B2 (en) * 2002-02-08 2004-12-1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ing plate having all surfaces and sides covered with low moisture-permeable layer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JP2004020672A (ja) * 2002-06-13 2004-01-22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28294A (ja) * 2003-10-24 2005-05-1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
US7408709B2 (en) * 2004-03-18 2008-08-05 Sony Corporation Scree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6023573A (ja) * 2004-07-08 2006-01-26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308917A (ja) 2005-04-28 2006-11-09 Sekisui Chem Co Ltd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位相差フィルム、複合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
JP4943696B2 (ja) 2005-11-24 2012-05-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4662855B2 (ja) 2006-01-16 2011-03-30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827255B2 (ja) * 2006-04-05 2011-11-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331425B (zh) * 2006-04-05 2010-10-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10243858A (ja) * 2009-04-07 2010-10-28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8240A (zh) * 2005-01-19 2006-07-26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23573A 2006.01.2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12968A (ko) 2013-02-05
KR101551529B1 (ko) 2015-09-08
TWI427340B (zh) 2014-02-21
TW200933215A (en) 2009-08-01
KR20100087339A (ko) 2010-08-04
CN101889222A (zh) 2010-11-17
US20100277675A1 (en) 2010-11-04
JP2009157339A (ja) 200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9222B (zh) 偏振片、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876721B (zh) 偏振片、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90605B (zh) 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0370288C (zh) 相位差膜、偏光元件、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JP4050778B2 (ja)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331424B (zh) 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681045A (zh) 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08693A (zh) 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26461A (zh) 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101411A (zh)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TWI374318B (zh)
JP2009139526A (ja)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135965B2 (ja) 液晶パネル、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111366B1 (ko) 액정 패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9251326A (ja)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25781A (ja)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58855A (ja)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03153A (ja)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