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6868A - 挡板装置及具有挡板装置的冰箱 - Google Patents

挡板装置及具有挡板装置的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6868A
CN101886868A CN2010101156409A CN201010115640A CN101886868A CN 101886868 A CN101886868 A CN 101886868A CN 2010101156409 A CN2010101156409 A CN 2010101156409A CN 201010115640 A CN201010115640 A CN 201010115640A CN 101886868 A CN101886868 A CN 101886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witching body
opening
retaining device
refrigera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56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6868B (zh
Inventor
山下太一郎
筱原克利
栗原康夫
荒川展昭
山胁信太郎
别役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141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3156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076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8021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076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105869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86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6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6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68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42Air treating means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5Air flow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0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seal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8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using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14Collecting or removing condensed and defrost water; Drip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28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1/00Othe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 F25D31/005Combined cooling and hea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3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with air gu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7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air 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挡板装置及具有挡板装置的冰箱。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开闭体因关闭挡板(开闭体)的驱动力(驱动转矩T)而弹性变形,由于该弹性变形在开闭体和设置于框架的开口的低接部之间局部地产生间隙而不能完全地关闭。本发明的挡板装置具备:具有横宽的开口(62)的框架(63);开闭开口(62)的板状的开闭体(64);绕该开闭体的长度方向的驱动轴驱动开闭体的驱动机构(60);靠开闭体的驱动轴的中央设置并相对该开闭体向与驱动轴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81);以及设置在相对驱动轴与上述开口相反一侧的上述框架上的第二突起(82);在关闭开闭体时,使第一突起(81)和第二突起(82)接触而使开闭体与开口边缘接触。

Description

挡板装置及具有挡板装置的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挡板装置及具有挡板装置的冰箱。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冰箱具有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和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并用送风机构将由冷却器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气送到各储藏室。在这种所谓冷气强制循环方式的冰箱中,公知的有为了控制向各储藏室所输送的冷气流量而具有开闭式的挡板装置,并开闭控制该挡板装置的结构。
作为有关挡板装置的现有技术,公知的有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28923号公报)及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047160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如下:通过设置限制件以机械地限制对开口进行开闭动作的挡板(开闭体)开放到所要求的开放位置,从而防止因电动机的误动作而导致挡板的开放位置的错误。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的结构如下:在开口设有向挡板突出地形成的抵接部,因该抵接部而在挡板和开口之间难以产生间隙。
并且,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724978号公报)公开的结构如下:在装于壳体内的驱动部的侧面及该侧面抵接的框架部的抵接面的任一位置形成台阶的结构。
另外,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2545号公报)公开的结构如下:容纳驱动机构的壳体没有比框架的冷气出口侧突出。
另外,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309409号公报)公开的结构如下:框架的侧壁为规定宽度的板状,通过在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设置风道开口,从而抑制伴随着金属模具成形而产生的变形。
再有,专利文献6(日本特许第3270889号公报)公开的结构如下:在挡板处于关闭位置时框架覆盖上述挡板的外周。
冷藏室的温度约为3-5℃,与冷冻室的约为-18℃的温度带不同。因此,从冷却器经由冷气通道将冷气分配到冷藏室及冷冻室的场合,需要转换冷气流量。于是,具有开闭式的冷藏室冷却用挡板装置及冷冻室冷却用挡板装置(以下,统称为“挡板装置”),通过开闭控制这些挡板装置来控制冷气流量。
由于挡板装置设置在冷气通道内,因而为了降低送风阻力而可以考虑扩大在打开挡板装置时的开口面积。尤其是在近年来的冰箱中,要求内容积的大型化,希望采用既要扩大开口面积,又不减少储藏空间内的容积的形式。
另一方面,若冷气通道的占有体积过于减少而增大冷气的送风阻力,则对需要的冷气进行送风用的送风机(送风风扇)的电力消耗将增大,存在节能性能降低的问题。
于是,为了不减少储藏空间内的容积且提高节能性能,宜于采用将冷气通道做成扁平的形状以减小冰箱的进深方向尺寸的结构。作为这样的挡板装置的形状,最好是进深尺寸小、宽度增加了的横宽的细长的长方形。
另外,作为一个例子,在只冷却冷冻室内的场合,则进行关闭冷藏室冷却用挡板装置而打开冷冻室冷却用挡板装置的控制。这时,若冷藏室冷却用挡板装置处于有间隙的状态,则冷气也要从该间隙流入到冷藏室内。于是,相对于本来需要只冷却冷冻室内的冷气,而必须富裕出漏入到冷藏室内的冷气量相应的冷却热量。因此,从节能性的观点来看,最好是在关闭挡板装置时提高密封程度。
如上所述,希望既要使挡板装置的开口面积大型化,又要提高关闭时的密封性。
另外,作为一个例子,在冷却多个冷藏室(例如,冷冻室及与该冷冻室邻接的制冰室)的场合,将通过了挡板装置的冷气向冷冻室送风,并利用在宽度方向延长了的冷气通道向制冰室送风。
一般冷气在通过了挡板装置后进行分配,在挡板装置的冷气出口侧具有突起部的状态下,需要设置避开了该突起部的冷气通道。
于是,为了防止由该突起部引起的送风阻力的增加,需要减少储藏空间的容积,并确保冷气通道的必要的截面积。
因此,从扩大储藏空间的容积的观点来看,最好是消除挡板装置的冷气出口侧的突起部以增大储藏空间的容积。
但是,若挡板装置的开口面积大型化,由于各零部件大型化,因而零部件的刚性降低而容易弹性变形。并且,在树脂制品的场合,由于在成形时还产生翘曲及扭转等变形,因而存在关闭时容易产生间隙而难以密封之类的问题。尤其是在挡板的开闭体为细长的长方形的场合,容易产生成形时的变形及弹性变形。
上述的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在关闭了挡板时挡板因附加在挡板上的驱动力(驱动转矩)而弹性变形,存在由于该弹性变形而在挡板和设置于开口的抵接部之间局部产生间隙之类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至专利文献5的技术中,虽然通过在框架的进深尺寸的中央附近设置开闭体的轴来改进框架的强度,但存在因开闭体处于比框架的冷气出口更靠内侧而成为通过了挡板装置的冷气的送风阻力之类的问题。
再有,上述专利文献4至专利文献6的技术中的构造是将框架外周的凸缘兼作为冷气通道的一部分。另外,为确保框架的强度,上述外周凸缘的长度方向的高度在开闭体的轴支撑相反一侧是相同的。于是,在以使挡板装置的开口与冷气通道平行的方式设置了挡板装置的场合,存在框架外周的凸缘成为送风阻力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可靠地关闭挡板装置的开口,并提高了节能性能的冰箱。
另外,本发明以得到降低了送风阻力的挡板装为目的。并且,其目的还在于得到具有降低了送风阻力,且抑制了储藏空间的减少的挡板装置的冰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挡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横宽的开口的框架;开闭上述开口的板状的开闭体;绕该开闭体的长度方向的驱动轴驱动上述开闭体的驱动机构;靠上述开闭体的上述驱动轴的中央设置,并相对该开闭体向与上述驱动轴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以及设置在相对上述驱动轴与上述开口相反的一侧的上述框架上的第二突起,在关闭上述开闭体的场合,使上述第一突起和上述第二突起接触而使上述开闭体与上述开口边缘接触。
另外,将上述开闭体从上述开口的关闭状态驱动到开放状态的场合,与上述开闭体的驱动一起上述第一突起从上述第二突起逐渐离开。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挡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长方形的开口的框架;设置在上述框架的短边部的侧方的驱动机构;一端与上述驱动机构连接而另一端以轴支撑在上述框架上,并由上述驱动机构以开闭上述开口的方式进行旋转驱动的横宽的板状的开闭体;靠上述开闭体的旋转驱动轴的中央设置且向外方突出的第一突起;以及设置在上述框架上,并且在上述开闭体向关闭上述开口的方向驱动的场合,与上述第一突起接触而在上述开闭体关闭上述开口的方向进行位置限制的限制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挡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横宽的开口的框架;以轴支撑在上述框架的长度方向上并开闭上述开口的板状的开闭体;绕上述支撑的轴驱动上述开闭体的驱动机构;靠上述开闭体的上述支撑的轴的长度方向的中央设置,并在该开闭体关闭上述开口的场合,在关闭方向限制位置的位置限制机构。
另外,本发明的又一方案的挡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横宽的开口的框架;开闭上述开口的板状的开闭体;绕该开闭体的长度方向的驱动轴驱动上述开闭体的驱动机构;靠上述开闭体的上述驱动轴的中央设置,并相对该开闭体向与上述驱动轴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突起;以及设置在相对上述驱动轴与上述开口相反的一侧的上述框架上的凹部,在关闭上述开闭体的场合,上述突起位于上述凹部内进行位置限制以使上述开闭体与上述开口接触。
并且,若将上述开闭体从关闭状态驱动到开放状态,则上述突起从上述凹部逐渐向离开的方向移动。
再有,上述开闭体由树脂一体成形。
另外,本发明的冰箱的特征在于,具有挡板装置,该挡板装置具备:具有横宽的开口的框架;开闭上述开口的板状的开闭体;绕该开闭体的长度方向的驱动轴驱动上述开闭体的驱动机构;靠上述开闭体的上述驱动轴的中央设置,并相对该开闭体向与上述驱动轴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以及设置在相对上述驱动轴与上述开口相反的一侧的上述框架上的第二突起,在关闭上述开闭体的场合,进行位置限制以使上述第一突起和上述第二突起接触而使上述开闭体与上述开口接触。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冰箱的特征在于,具有挡板装置,该挡板装置具备:具有长方形的开口的框架;设置在上述框架的短边部的侧方的驱动机构;一端与上述驱动机构连接而另一端以轴支撑在上述框架上,并由上述驱动机构以开闭上述开口的方式进行旋转驱动的横宽的板状的开闭体;靠上述开闭体的旋转驱动轴的中央设置且向外方突出的第一突起;以及设置在上述框架上,并且在上述开闭体向关闭上述开口的方向驱动的场合,与上述第一突起接触而在上述开闭体关闭上述开口的方向进行位置限制的限制部。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冰箱的特征在于,具有挡板装置,该挡板装置具备:具有横宽的开口的框架;以轴支撑在上述框架的长度方向上并开闭上述开口的板状的开闭体;绕上述支撑的轴驱动上述开闭体的驱动机构;以及靠上述开闭体的上述支撑的轴的长度方向的中央设置,并在该开闭体关闭上述开口的场合,在关闭方向限制位置的位置限制机构。
再有,本发明的又一方案的冰箱的特征在于,具有挡板装置,该挡板装置具备:具有横宽的开口的框架;开闭上述开口的板状的开闭体;绕该开闭体的长度方向的驱动轴驱动上述开闭体的驱动机构;靠上述开闭体的上述驱动轴的中央设置,并相对该开闭体向与上述驱动轴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突起;以及设置在相对上述驱动轴与上述开口相反的一侧的上述框架上的凹部,在关闭上述开闭体的场合,上述突起位于上述凹部内并进行位置限制以使上述开闭体与上述开口接触。
还有,本发明的挡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用驱动机构驱动的开闭体;具有用该开闭件开闭的开口的框架;以及与该框架配合并容纳上述驱动机构的壳体,上述框架在上述开口的周围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比上述壳体的端面更突出。
还有,本发明的另一挡板装置具备:用驱动机构驱动的开闭体;具有用该开闭体开闭的横宽的开口的框架;以及容纳上述驱动机构的壳体,其特征是,上述框架在上述开口的周围具有环状的突起部,上述壳体与上述框架的短边部连接以使该壳体的一面没有比上述框架的上述突起部更突出。
另外,在上述框架的上述突起部的外周配置加热器。
并且,在上述突起部的外周设置凹部,在该凹部配置加热器。
另外,在上述框架的靠壳体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排水用槽。
再有,还具有在上述开闭体的驱动机构相反一侧具有的轴孔和设置于上述框架上并与上述轴孔配合的轴。
其次,本发明的具有挡板装置的冰箱具备:形成于冰箱主体上的冷冻室;设置于该冷冻室的后方并设有冷却器的冷却器收放室;将冷气从上述冷却器收放室送到上述冷冻室的送风机;设置在上述送风机和上述冷冻室之间的送风机罩;设置于该送风机罩上并控制向上述冷冻室供给的冷气量的冷冻室挡板;以及具有将来自上述冷冻室挡板的冷气向上述冷冻室吹出的吹出口的隔板,其特征是,上述挡板装置具有:用驱动机构驱动的开闭体;具有用该开闭体开闭的开口的框架;以及与该框架配合并容纳上述驱动机构的壳体,上述框架在上述开口的周围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比上述壳体的端面更突出且没有比上述送风机罩的端面突出。
还有,本发明的挡板装置具备:用驱动机构驱动的开闭体;以及形成有用该开闭体开闭的开口的框架,其特征是,设置于上述框架的外周上的凸缘的高度为上述开闭体的支撑的轴相反一侧低于支撑的轴一侧。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挡板装置具备:用驱动机构驱动的开闭体;以及形成有用该开闭体开闭的开口的框架,其特征是,上述开闭体具有该开闭体的一端支撑在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上,且该开闭体的另一端支撑在设置于与上述驱动轴相对的位置的上述框架的支轴上的旋转轴;上述框架的高度为上述旋转轴相反一侧低于上述旋转轴一侧。
再有,本发明的冰箱具备:设置于冰箱主体上的储藏室;设置于该贮藏室的后方并设有冷却器的冷却器室;将冷气从该冷却器室送到上述储藏室的送风机;以及控制向上述储藏室供给用上述送风机吹送的冷气的供给量的挡板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挡板装置具有:用驱动机构驱动的开闭体;以及形成有用该开闭体开闭的开口的框架,设置于上述框架的外周上的凸缘的高度为上述开闭体的支撑的轴相反一侧低于支撑的轴一侧。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冰箱具备:设置于冰箱主体上的储藏室;设置于该储藏室的后方并设有冷却器的冷却器室;将冷气从该冷却器室送到上述储藏室的送风机;以及控制向上述储藏室供给用上述送风机吹送的冷气的供给量的挡板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挡板装置具有:用驱动机构驱动的开闭体;以及形成有用该开闭体开闭的开口的框架,上述开闭体具有该开闭体的一端支撑在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上,且该开闭体的另一端支撑在设置于与上述驱动轴相对的位置的上述框架的支轴上的旋转轴,上述框架的高度为上述旋转轴相反一侧低于上述旋转轴一侧。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可以得到能可靠地关闭挡板装置的开口,并提高了节能性能的冰箱。
另外,可以得到减小了送风阻力的挡板装置。并且,可以得到具有减小了送风阻力且抑制了储藏空间的减少的挡板装置的冰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正面外形图。
图2是表示冰箱的箱内结构的图1的X-X剖视图。
图3是表示冰箱的箱内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说明图。
图5是表示挡板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挡板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挡板的结构的图5的Y-Y剖视图。
图8是在图5的箭头Z方向观察挡板的驱动机构的简图。
图9是在图5的箭头Z方向观察挡板的驱动机构的简图。
图10是在图5的箭头Z方向观察挡板的驱动机构的简图。
图11是在图5的箭头Z方向观察挡板的驱动机构的简图。
图12是表示挡板的开闭体因负荷转矩引起的变形形状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挡板的开闭体因负荷转矩而变形的状态的图12的U-U剖视图。
图14是图12的W方向的向视图,是表示在开闭体与接触部之间产生的接触压力的分布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抑制本发明的挡板的开闭体的变形的限制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V-V剖视图,表示开闭体的关闭状态。
图17是图15的V-V剖视图,表示开闭体处于关闭状态和开放状态的中间状态。
图18是图15的V-V剖视图,表示开闭体的开放状态。
图19是图15的W方向的向视图,是表示在开闭体与接触部之间产生的接触压力的分布状态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抑制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挡板的开闭体的变形的限制件的另一结构的V-V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开闭体处于关闭状态和开放状态的中间状态的V-V剖视图。
图22是图3的Y-Y剖视图,是表示设有挡板的冷气通道结构的图。
图23是图3的Y-Y剖视图,是表示设有挡板的冷气通道结构的图。
图24是表示挡板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5是图12的Z-Z剖视图,是表示挡板的开闭板的轴构造的图。
图26是表示现有的设有挡板的冷气通道结构的图。
图27是表示比较例的设有挡板的冷气通道结构的图。
图28是表示冷冻室挡板关闭时的冷气通道结构的剖视图。
图29是表示冷冻室挡板打开时的冷气通道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冰箱,2-冷藏室(冷藏温度带室),制冰室(冷冻温度带室),4-上层冷冻室(冷冻温度带室),5-下层冷冻室(冷冻温度带室),6-蔬菜室(冷藏温度带室),20-冷藏室挡板,50-冷冻室挡板,60-驱动机构,61-驱动轴,62-开口,62a-连接构件,63-框架,64-开闭体,64a-开闭板,64b-缓冲部件,65-支轴,66-接触部,67-接触压力,70-电动机,71-输出轴,72-小齿轮,73-空转齿轮,74-空转轮支点,75-输出齿轮,81-第一突起,82-第二突起,83-限制部,84-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正面外形图。图2是表示冰箱的箱内结构的图1的X-X纵剖视图。图3是表示冰箱的箱内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说明图,是表示冷气通道及吹出口的配置等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从上方向下依次具有冷藏室2、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及蔬菜室6。作为一例,冷藏室2及蔬菜室6是温度约为3-5℃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另外,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及下层冷冻室5是温度约为-18℃的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
冷藏室2在前方侧具有左右分开的对开式(所谓法式)的冷藏室门2a、2b。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及蔬菜室6分别具有抽屉式的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及蔬菜室门6a。下面,将冷藏室门2a、2b、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及蔬菜室门6a简称为门2a、2b、3a、4a、5a、6a。
另外,冰箱1还具有:分别检测门2a、2b、3a、4a、5a、6a的开闭状态的门传感器(未图示);在判断到各门为已打开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以上的场合,则通知使用者的警报器(未图示);以及进行冷藏室2的温度设定及上层冷冻室4和下层冷冻室5的温度设定的温度设定器(未图示)等。
如图2所示,冰箱1的箱外和箱内利用通过将泡末绝热材料(泡末聚氨酯)填充到内箱10a和外箱10b之间而形成的绝热箱体10隔开。并且,冰箱1的绝热箱体10装有多个真空绝热材料25。
冰箱内利用绝热隔壁28将冷藏室2、上层冷冻室4和制冰室3(参照图1,在图2中制冰室3未图示)隔开,利用绝热隔壁29将下层冷冻室5及蔬菜室6隔开。
在门2a、2b的箱内侧具有多个门兜32(参照图1、图2)。另外,冷藏室2利用多个搁板在纵向划分成多个储藏空间。
如图2所示,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及蔬菜室6分别设有与装在各自的室的前方的门3a、4a、5a、6a为一体的容纳容器3b、4b、5b、6b。并且,通过用手握住门4a、5a、6a的未图示的把手部向面前一侧拉出而将容纳容器4b、5b、6b拉出。图1所示的制冰室3也同样,与门3a一体地设有未图示的容纳容器(在图2中以(3b)表示),并通过用手握住抠住门3a的未图示的把手部向面前一侧拉出而将容纳容器3b拉出。
如图2所示(适当地参照图3),冷却器7设置在安装于下层冷冻室5的大致背部的冷却器收放室8内。在冷却器7的上方设有箱内送风机9(送风机)。用冷却器7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的空气(以下,将用冷却器7进行了热交换的低温空气称为“冷气”)利用箱内送风机9通过冷藏室送风通道11、省略了标号的蔬菜室送风通道(参照图3)、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2、下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3及未图示的制冰室送风通道,输送到冷藏室2、蔬菜室6、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及制冰室3的各室。向各室的送风通过冷藏室挡板20和冷冻室挡板50的开闭进行控制。
顺便说明,向冷藏室2、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及蔬菜室6的各送风通道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设置在冰箱1的各室的背面侧。
具体地说,当冷藏室挡板20处于打开状态,而冷冻室挡板50处于关闭状态时,冷气经冷藏室送风通道11从设置在多层的吹出口2c送到冷藏室2。并且,经过从冷藏室送风通道11分支的蔬菜室送风通道(参照图3)从吹出口6c送到蔬菜室6。
另外,冷却了冷藏室2的冷气从设置在冷藏室2的下面的返回口2d经冷藏室返回通道16,从冷却器收放室8的正面看返回到例如右侧下部。另外,来自蔬菜室6的返回空气经返回口6d而返回冷却器收放室8的下部。
冷冻室挡板50处于打开状态时,用冷却器7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气利用箱内送风机9,经过省略了图示的制冰室送风通道及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2,从吹出口3c、4c分别向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送风。并且,经下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3从吹出口5c向下层冷冻室5送风。这点,因将上述冷冻室挡板50安装在后述的送风机罩56部的上方,先向制冰室送风很容易。
另外,冷却了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制冰室3的冷气通过设置于下层冷冻室5的里侧下方的冷冻室返回口17而返回冷却器收放室8。
而且在图4中,形成吹出口3c、4c、5c的是隔板54。该隔板54划分出冷冻室4、制冰室3及下层冷冻室5、冷却器收放室8。
标号55是安装箱内送风机9的风扇电动机固定部。该风扇电动机固定部55划分冷却器收放室8和隔板54之间。
箱内送风机9安装在该风扇电动机固定部55。标号56是送风机罩,覆盖上述箱内送风机9的前面。在该送风机罩56和隔板54之间形成有冷气通道13。另外,该送风机罩56的上部形成先前的冷冻室挡板50的吹出口56a。
另外,该送风机罩56具有覆盖送风机9的前面的整流部56b。由此,对吹出的冷气所引起的紊流进行整流以防止噪音等的发生。
并且,送风机罩56在与隔板54之间形成有将利用箱内送风机9吹出的冷气导入吹出口3c、4c、5c等的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2及下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3。
再有,该送风机罩56还起到将箱内送风机9吹出的冷气吹送到冷藏室挡板20侧的作用。即,未进入设置于送风机罩56部的冷冻室挡板50的冷气经由冷藏室通道15送到如图14的冷藏室挡板20侧。
并且,其结构为,在将经过了冷却器7的冷气送到冷冻温度带室(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及制冰室3)及冷藏温度带室(冷藏室2及蔬菜室6)时,冷气的绝大部分送到了冷冻室挡板50侧,但仍有一些冷气进到该冷藏室通道15侧。
还有,上述冷藏室挡板20也如图4所示安装在冷藏室2的后部。
另外,在冷却器7的下方设有除霜加热器22,为了防止除霜水向除霜加热器22滴下,在除霜加热器22的上方设有上部罩53。
通过附着于冷却器7及其周围的冷却器收放室8的壁上的霜的除霜(融解)而产生的除霜水在流入到装在冷却器收放室8的下部的槽23中之后,通过排水管27到达配置于后述的机械室19中的蒸发皿21,并利用后述的冷凝器(未图示)的热使其蒸发。
另外,从冷却器7的正面观察在右上部具有装在冷却器上的冷却器温度传感器35,在冷藏室2具有冷藏室温度传感器33,在下层冷冻室5具有冷冻室温度传感器34,可分别检测冷却器7的温度(以下,称为“冷却器温度”)、冷藏室2的温度(以下,称为“冷藏室温度”)、下层冷冻室5的温度(以下,称为“冷冻室温度”)。
再有,冰箱1还具有检测冰箱外的温湿度环境(外部空气温度、外部空气湿度)的未图示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和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此外,在蔬菜室6也可以设置蔬菜室传感器33a。
在绝热箱体10的下部背面侧设有机械室19,在机械室19中容纳有压缩机24和未图示的冷凝器,并利用未图示的箱外送风机除去冷凝器的热。顺便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异丁烷为制冷剂,封装的制冷剂量少到约80g。
在冰箱1的顶棚壁上面侧配置有搭载了CPU、ROM及RAM等存储器、接口电路等的控制电路板31。控制电路板31与上述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冷却器温度传感器35、冷藏室温度传感器33、冷冻室温度传感器34、分别检测门2a、2b、3a、4a、5a、6a的各门的开闭状态的上述门传感器、设置于冷藏室2内壁上的未图示的温度设定器、设置于下层冷冻室5内壁上的未图示的温度设定器等连接。并且,利用预先装在上述ROM中的程序,进行压缩机24的接通/断开及转数控制、分别驱动冷藏室挡板20及冷冻室挡板50的后述的各驱动电动机的控制、箱内送风机9的接通/断开及转数控制、上述箱外送风机的接通/断开及转数控制等的控制、以及通知上述的门的打开状态的警报器的接通/断开控制等的控制。
其次,在冷藏室挡板20关闭的状态下且冷冻室挡板50打开的状态下,只对冷冻温度带室(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及下层冷冻室5)进行冷却的场合,在制冰室3通过制冰室送风通道送风的冷气及在上层冷冻室4通过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2(参照图2)送风的冷气下降到下层冷冻室5。然后,与在下层冷冻室5通过下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3(参照图2)送风的冷气一起如图4中以箭头C表示的冷冻室返回空气那样流动。即,经由设置于下层冷冻室5的背面下部的冷冻室返回口17从冷却器收放室8的下部前方流入冷却器收放室8,并与在冷却器配管7a上安装有多个散热片而构成的冷却器7进行热交换。
顺便说明,冷冻室返回口17的横宽尺寸为与冷却器7的宽度尺寸大致相等的横宽。
另一方面,在冷藏室挡板20打开的状态下且冷冻室挡板50关闭的状态下,只对冷藏温度带室(冷藏室2及蔬菜室6)进行冷却的场合,来自冷藏室2的返回冷气如图3中以箭头D表示的冷藏室返回空气那样,通过冷藏室返回通道16从冷却器收放室8的侧方下部流入冷却器收放室8,并与冷却器7进行热交换。
此外,冷却了蔬菜室的冷气如图4所示,通过蔬菜室返回口6d(参照图4)而流入冷却器收放室8的下部,但其风量比在冷冻温度带室中循环的风量及冷藏室2中循环的风量少。
如上所述,冰箱1内的冷气的转换的结构为,通过分别适当地打开或关闭冷藏室挡板20和冷冻室挡板50进行。下面,使用图5~图11以冷冻室挡板50为例对挡板的结构及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冷冻室挡板50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6是从箭头S方向观察图5的图。图7是图5的Y-Y剖视图。
冷冻室挡板50具备:在一面具有开口62的例如树脂制的一体成形的横宽的框架63、以及在框架63的一端(长方形的短边部)内装有电动机及减速齿轮等的驱动系统的驱动机构60,并从驱动轴61输出驱动力。开闭体64与框架63的开口62相对地设置,开闭体64的一端被驱动轴61以轴支撑,开闭体64的另一端绕设置于框架63的另一端的支轴65旋转自如地设置。开闭体64具有;树脂制的板状的开闭板64a,以及在开闭板64a的一面用例如称为泡沫聚氨酯或泡沫聚乙烯之类的柔软材料成形的缓冲部件64b。开闭体64绕连接驱动轴61及支轴65的转动轴摆动自如,并且上述转动轴以沿着开闭体64的长度方向的一边大致平行地配置在该一边的附近。
框架63的开口62为横宽的大致长方形。在开口62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设有连接该开口62的一边和另一边、用于抑制开口62的变形的连接构件62a。连接构件62a作为增强用的支柱起作用。另外,连接构件62a只要能抑制开口62的变形,则既可以与框架63做成一体,也可以单独制作。
图5~图7表示的是开闭体64关闭了的状态。开闭体64在关闭位置时与柔软的缓冲部件64b沿框架63的开口62的内周竖立设置在开闭体64一侧的接触部66接触。由此,抑制冷气通过开口62流动。若使电动机旋转,则开闭体64借助于驱动轴61向箭头方向(参照图5、图7)转动约90°而处于以开闭体64′所示的打开位置,通过使开闭体64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进行开闭动作,从而可以在打开位置使冷气通过开口62,而在关闭位置阻止冷气的流过而关闭。
下面,使用图8到图11对驱动机构60的结构及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图8到图11是从图5的箭头Z方向观察驱动机构60的简图。在驱动机构60内装有电动机70,在电动机70的输出轴71上设有小齿轮72,与电动机70的驱动一起旋转并输出转矩。空转齿轮73是绕空转轮支点74旋转自如地以轴支撑的减速齿轮。在空转齿轮73的外周具有与小齿轮72啮合的齿轮73a,在减速的同时传递来自小齿轮72的转矩。在空转齿轮73的一部分设有局部齿轮73b,例如设置在空转齿轮73仅旋转90°的范围内。在局部齿轮73b的齿轮形状以外的部分设有形成圆柱状的圆柱部73c。
输出齿轮75绕驱动轴61旋转自如地以轴支撑,驱动轴61与开闭体64嵌合,开闭体64(开闭板64a、缓冲部件64b)与输出轴75连接成为一体而旋转。即,开闭体64绕该开闭体64的长度方向的驱动轴(开闭体64的一端被驱动轴61以轴支撑,另一端被框架63的支轴65以轴支撑的驱动轴)驱动。
在输出齿轮75的一部分设有局部齿轮75b,并与设置于空转齿轮73的一部分上的局部齿轮73b啮合而与空转齿轮73联动且例如只旋转90°。在隔着输出齿轮75的局部齿轮75b在两侧设有做成圆弧状的第一限制件75c和第二限制件75d。第一限制件75c和第二限制件75d在开闭体64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存在与空转齿轮73的圆柱部73c相互接触的位置关系。通过使输出齿轮75转动作为局部齿轮75b啮合的范围的约90°,从而使与输出齿轮75连接的开闭体64转动,其后,第一限制件75c和第二限制件75d与空转齿轮73接触而被限制转动。
下面,说明驱动机构60的动作。图8中,驱动机构60为使开闭体64处于关闭状态,表示的是与图5~图7相同的状态。设于空转齿轮73的圆柱部73c与输出齿轮75的第二限制件75d嵌合,将开闭体64保持在关闭状态。图9是从图8的状态驱动电动机70,并分别使小齿轮72、空转齿轮73、输出齿轮75向箭头方向旋转的状态,作为输出齿轮75的一部分的局部齿轮75b与设置于空转齿轮73的一部分的局部齿轮73b啮合。输出齿轮75的第二限制件75d处于从空转齿轮73的圆柱部73c离开了的位置。图10表示的是比图9进一步向箭头方向转动的位置。图11中,转动约90°,作为输出齿轮75的一部分的局部齿轮75b与设置于空转齿轮73的一部分的局部齿轮73b的啮合结束,输出齿轮75的第一限制件75c与空转齿轮73的圆柱部73c处于啮合了的位置,将开闭体64保持在打开状态。当开闭体64再次关闭时,则从图11的状态经由图10、图9的状态而到达图8的状态。
冷冻室挡板50通过如上所述的动作来进行开闭体64的开闭动作。
如先前的说明,为了降低冷气的通风阻力,需要使挡板的开口面积大型化。另一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一旦大型化,挡板的开闭体64的刚性就降低,因而在关闭开口62时因反作用力而产生弹性变形,或者由于成形时产生的翘曲及挠曲引起的变形量则增大而导致开口62的密封困难。对于这些问题,下面使用图12~图14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2与图6同样是表示挡板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在驱动转矩T施加到驱动轴61上而使开闭体64关闭时,是将开闭体64弹性变形了的状态通过对移位进行放大而易于判断所记载的图。用虚线表示开闭体64未移位的状态。图13是图12的U-U剖视图。图14是图12的W方向的向视图,是将在设置于开闭体64上的柔软的缓冲部件64b和作为框架63的开口62的外周的接触部66之间产生的接触压力67的分布状态作为与接触部66垂直的箭头的分布所表示的示意图。箭头大的部分表示缓冲部件64b和接触部66之间的接触压力67大,而箭头小的部分表示接触压力67小。当驱动转矩T施加到驱动轴61上时,开闭体64的缓冲部件64b相对框架63的接触部66被挤压而凹陷,使驱动转矩T与接触压力保持在平衡状态。
如先前的说明,开闭体64摆动的轴是连接驱动轴61和支轴65的转动轴,由于该轴与开闭体64的长度方向的一边大致平行地配置在该一边的附近,因而从驱动机构60经驱动轴61施加到开闭体64上的驱动转矩T只施加到形成大致长方形的开闭体64的一端的角部。开闭体64是将缓冲部件64b粘贴在开闭板64a上的形态,缓冲部件64b由泡沫聚氨酯等的柔软的部件构成。于是,其自身不能传递驱动转矩T,开闭体64的强度及刚性由开闭板64a维持。但是,由于开闭板64a是形成大致平板状的树脂的薄板状构件,因而相对于沿长度方向的扭矩及向板厚方向弯曲的弯矩是容易弹性变形的形状。
由于对开闭体64施加驱动转矩T而与接触部66接触,因而,开闭体64受到来自接触部66的外周的反作用力,缓冲部件64b因该反作用力而被压缩并凹陷,并且开闭板64a弹性变形。
因此,下面,对施加驱动转矩T时的开闭体64的四角和长度方向的边中央的各点的弹性变形的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开口62周围的接触部66之中,在驱动机构60一侧驱动轴61附近的角部即A部和在其对面一侧(从驱动轴61向长度方向离开的位置)支轴65附近的角部即C部,在施加驱动转矩T而使开闭板64a弹性变形的场合,旋转方向以外的位置受到驱动轴61和支轴65的限制。即,由于移动被限制,即使增加驱动转矩T,缓冲部件64b和开口62的接触压力67A、67C都不会增加,一旦关闭之后接触压力67大致也不会变化。
随后,在驱动机构60一侧在距驱动轴61最远的一方(与开闭体64的旋转轴相对的边上)即D部,若施加驱动转矩T则将开闭体64向箭头80a方向挤压。因此,D部的接触压力67D随着驱动转矩T的增加而增加。由于A部和D部之间的距离构成为比长度方向小,因而A部和D部之间的开闭体64的变形很小,若增加驱动转矩T,则接触压力67D容易增加。
接着,在驱动机构60的对面一侧(从驱动轴61向长度方向离开的位置)并且在距驱动轴61最远的一方(与开闭体64的旋转轴相对的边上)即F部,F部是距驱动轴61最远的一方,并且开闭体64因驱动转矩T而扭转变形。因此,接触压力67F很小。
即,因很小的接触压力67F而开闭体64的缓冲部件64b与接触部66接触之后,即使增加了驱动转矩T,该转矩的主要作用是使开闭体64本身产生扭转变形,而增加F部的接触压力67F的作用很小。
其次,在靠开闭体6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距驱动轴61最远的一方(与开闭体64的旋转轴相对的边上)即E部的接触压力67E取D部与F部的接触压力67D和67F之间的值。如先前的说明,D部的接触压力67D随着驱动转矩T的增加而增加。另一方面,F部的接触压力67F的增加少,从D部到F部接触压力变小。
具体地说,若将比开闭体64的中央部靠驱动机构60侧的D部与E部之间产生的开闭体64的变形量δde同比开闭体64的中央部靠支轴65侧的E部和F部之间产生的开闭体64的变形量δef比较,则驱动机构60侧的变形量δde大于支轴65侧的变形量δef。其结果,E部的接触压力67E则小于D部与F部的接触压力67D和67F的平均值,如图14所示,图中上边的连接接触压力67D、67E、67F的接触压力67的分布不是直线,而具有成为中央凹下去的曲线的倾向。
下面,对在开闭体6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且作为驱动轴61附近的B部的接触压力67B进行说明。图13中,驱动转矩T作用于图中的顺时针方向。于是,开闭体64的图示的上端即E部的接触压力67E作用于箭头80E的方向并成为将缓冲部件64b对接触部66进行挤压的方向。另一方面,在接近驱动轴61的B部,驱动转矩T作用时的接触压力67B作用于使缓冲部件64b从接触部66离开的方向的80B的方向。即,在图中上端的E部,在缓冲部件64b与接触部66接触后,缓冲部件64b虽因接触压力67E而凹陷变形,但其变形量很小。因此,开闭体64以上端的E部为中心以向箭头80G方向旋转的方式扭转变形,在B部开闭体64从接触部66上浮而产生间隙gap。
若开闭体64在长度方向较长,则刚性降低而更容易产生这样的变形。因此,若使驱动转矩T增加,则在中央的B部开闭体64从开口62的接触部66越发上浮,因而存在即使增加驱动转矩T也不能关闭开口62之类的问题。
即,在图14所示的接触压力的分布中,图中下边所示的驱动轴61附近的接触压力67A、67B、67C显示出中央B部的接触压力67B为最小的倾向。在此如图13所示,在B部从接触部上浮时接触压力67B为零。
这样的开闭体64的弹性变形与开闭体64的大小相关,即开口62的开口面积越大则变形量越大,特别是开闭体64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越大则越容易变形。再有,开闭体64为长度方向细长的长方形的场合,则变形量特别大。
另外,如图12或图13所示,在开闭板64a的树脂成形时产生的翘曲的方向为B部从接触部66上浮的方向的场合,由于翘曲产生间隙而不能密封。在此,存在的问题是,即使进一步增加驱动转矩T,因开闭体64向增加间隙gap的方向变形而不能密封。
下面,使用图15~图19说明本发明的冷冻室挡板50的结构。图15是表示与图6同样关闭开闭体时的限制件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16是图15的V-V剖视图。图17是表示开闭体64在开闭过程中的V-V剖视图。图18是表示开闭体64开放时的各V-V剖视图。图19是与图14同样表示在开闭体64的缓冲部件64b与开口部62的接触部66之间产生的接触压力67的分布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冷冻室挡板50在靠开闭体6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即B部,设有相对于驱动轴61向与开闭体64相反的方向(开闭体64的外方)延伸的第一突起81。换言之,在开闭体64上,在靠该开闭体64以轴支撑的一侧(驱动轴61侧)及另一侧(支轴65侧)之间的大致中央,设有向开闭体64的外方延伸的第一突起81。
另外,在框架63的驱动轴61的附近且相对于驱动轴61,在与开口62相反的方向设有第二突起82。换言之,在与框架63的第一突起81对应的位置设有开闭体64在关闭了开口62时接触的第二突起82。
开闭体64在关闭开口62的场合,第一突起81与第二突起82处于相互在限制部83接触的位置关系。
在图16中,即使对驱动轴61施加驱动转矩T并对开闭体64施加箭头80B方向的力,即对开闭体64施加从接触部66上浮的方向的力,但由于第一突起81与第二突起82在限制部83接触,因而开闭体64也不会过于变形。即,在缓冲部件64b以适当的接触压力与接触部66接触的状态下,以第一突起81与第二突起82在限制部83接触的方式决定位置关系。由此,即使开闭体64大型化并为长度方向细长的长方形而形成容易弹性变形的尺寸形状,或者即使驱动转矩T增大也不会上浮而产生间隙。因此,可以提供能降低因尺寸的不均或驱动转矩T的不均所带来的影响并能可靠地关闭整个开口62的可靠性高的冷冻室挡板50。
因而,如图19所示在开口62的接触部66周围的与缓冲部件64b的接触压力67的分布中,B部的接触压力67B比图14的接触压力67B增大,能可靠地关闭。
再有,绕驱动轴61使开闭体64旋转直到转动到开放状态时,如图17、图18所示,第一突起81相对驱动轴61向与开闭体64相反一测延伸。由此,由于在开放开闭体64时第一突起81向从第二突起82离开的方向移动,因而不会妨碍开闭体64的开放动作而较好。
再有,在图16中,若进一步增加对驱动轴61施加的驱动转矩T,则在开闭体64的缓冲部件64b与接触部66接触后,进而第一突起81与第二突起82在限制部83接触。由此,由于开闭体64在图中的下端即B部不能向其以上移动,因而由驱动转矩T产生的开闭体64的弹性变形以限制部83为中心进一步以压力接触的方式作用于图中的上端即E部。即,通过增加驱动转矩T可以进一步增强开闭体64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即E部的压力接触。由此,在关闭开闭体64的场合,第一突起81与作为限制部的第二突起82接触,对开闭体64进行位置限制而使其与开口62的边缘接触。因此,通过具有在开闭体64关闭开口62的场合在关闭方向限制位置的位置限制机构,从而能够提供开闭体64的关闭更可靠且可靠性高的冷冻室挡板50。
再有,开闭体64的开闭板64a在树脂成形时存在翘曲,在该翘曲的方向为如图12或图13所示的B部从接触部66上浮的方向的场合,当关闭开闭体64时,由于第一突起81与第二突起82在限制部83接触,而开闭体64的缓冲部件64b向开口部62的方向移动而与接触部66接触。由此,由于能与开闭体64的翘曲的有无无关而可靠地密封开口,因而能够提供关闭更可靠且可靠性高的挡板。
下面,通过图20和图21说明另外的实施例。图20和图21是冷冻室挡板50的剖视图。图20的结构与图16所示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在框架63上设置凹部84来代替设置于框架63上的第二突起82。当关闭了开闭体64时,第一突起81的前端进入到凹部84内,并且在限制部83第一突起81与凹部84的一边抵接。其结果,由于能够防止开闭体64向从开口62离开的方向移动,因而与此前说明的一样能够提供关闭更可靠且可靠性高的冷冻室挡板50。
再有,如图21表示的开闭体64在开闭过程中的状态,决定第一突起81和上述凹部84的尺寸以及位置关系,以免在一系列的开闭动作的过程中,第一突起81的前端与上述凹部84接触而被卡住等。由此,因不会妨碍开闭体64的开放动作而较好。
如以上的说明那样,在开闭自如地以轴支撑的开闭体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将在关闭开闭体时能抑制开闭体向从框架的开口上浮的方向移位的挡板设置在开闭体与框架之间。由此,能够抑制因开闭体的弹性变形或树脂成形时产生的翘曲或扭曲引起的、在关闭开闭体时在框架和开闭体之间产生的间隙。另外,能够提供能可靠地关闭挡板的开口,并防止了向冷冻室供给的冷气和向冷藏室或蔬菜室供给的冷气之间的泄漏,且实现了节能化的冰箱。因此,能够得到既将冰箱内的食品维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又确保节能性能,可以维持食品的储藏温度的冰箱。
下面,使用图22~图27详细说明冷气流动与挡板形状的关系。
图26是表示使用了现有构造的挡板的结构的图。
为了降低冷气的送风阻力,需要在挡板的冷气出口侧使壳体没有比框架面突出。即,如图26所示,在将通过了冷冻室挡板50的冷气分配到吹出口3c、4c这两个方向的场合,若冷冻室挡板50的壳体100是具有突起部100a的结构,则送风阻力增加。这是因为,以突起部100a和送风机罩56的尺寸相加的进深尺寸A的量突出于冷气通道120侧,从而阻碍了冷气流动。另外,储藏室的容积则减少了与进深尺寸A相应的部分。
另一方面,在冷气通道120的进深尺寸B变窄的场合,可以抑制储藏室容积的减少。但是,冷气通道120的进深尺寸变窄,送风阻力增加。因此,需要增加送风机9的送风量,从而节能性能降低。
其次,图27表示的是未设有在冷冻室挡板50的壳体100上设置的突起部100a的情况。该场合,由于没有突起部100a,抑制了储藏室容积的减少。但是,由于冷冻室挡板50和送风机罩56的位置没有限制,安装位置不定,导致组装性变差,从间隙中产生冷气泄漏而降低节能性能。
即,在未设有突起部100a的结构中,由于挡板装置的外表面和配置在挡板周围的部件相互配合的面积(沿面)不能增加,不能形成密宫式构造。再有,因未规定挡板装置的安装位置而容易产生冷气泄漏。
于是,本实施方式如图22所示,在框架63的冷气出口侧设有突起部90。突起部90设置于框架63的开口周缘,并向冷气通道120侧突出。在壳体100上未设突起部100a,壳体100和框架63直至冷气出口侧的端面到达突起部90,形成大致平面状。换言之,突起部90比壳体100的一端面更突出。
突起部90向储藏室一侧仅突出进深尺寸C。进深尺寸C以如下范围设定,即在使冷冻室挡板50与送风机罩56配合的状态下,使突起部90延伸至该送风机罩56与冷气通道120侧面相同或大致相等的位置的范围。即,突起部90为未突出到冷气通道120的结构。
进深尺寸C与图26所示的进深尺寸A比较极小。即,框架63具有横宽的开口,壳体100与框架63的短边部连接,从而使壳体100的一面没有比框架63的突起部90突出。另外,突起部90设置成比壳体100的端面突出且没有比送风机罩56的端面突出。由此,可以抑制储藏室容积的减少。另外,利用突起部90特定了冷冻室挡板50和送风机罩56的安装位置而提高了组装性能。再有,冷气难以从冷冻室挡板50和送风机罩56的配合部泄漏,不会阻碍冷气通道120内的冷气流动,而能抑制节能性能的降低。
另外,通过将环状的突起部90设置在冷冻室挡板50的框架63的冷气出口侧,从而实现了框架63的断面惯性矩的提高,可以防止成形时框架63的变形。与此同时,还可以抑制利用驱动机构60使开闭体64向风道密封方向动作时框架63从缓冲部件64b受到的转矩所引起的变形,能提供可靠地进行风道密封的挡板装置。
再有,如图23所示,冷冻室挡板50通过开闭体64(开闭板64a及缓冲部件64b)进行冷气风道的密封。于是,由于冷气入口侧和冷气出口侧的温度差而使凝结水附着在冷冻室挡板50的开口62及缓冲部件64b上。
另外,由于该凝结水有可能因冷却而冻结,因而在框架63的开口62附近冻结的场合,开闭体64在剥离冻结的同时进行开放动作,从而需要很大的开放转矩,并且导致开放动作不稳定,对储藏室的温度调节带来坏的影响。
为了将凝结水解冻,在冷冻室挡板50配置了防冻结的加热器140。在将加热器140配置在框架63的外侧的凸缘面63a的场合,需要通过框架63的传热来对开口62及缓冲部件64b的冻结进行解冻,发热量变大。
因此,本实施例将加热器140配置在框架63和送风机罩56之间。由此,在靠近框架63的开口62及缓冲部件64b的部分配置加热器140,可以用少的发热量来防止冻结,能提供可靠地进行开闭动作的可靠性高的挡板装置。
另外,在冷冻室挡板50的框架63的冷气出口侧,以覆盖在开口62的周围环状设置的突起部90及加热器140的方式设置密封部件130。由此,能更可靠地防止冷气从冷冻室挡板50和送风机罩56的配合部泄漏。当然,即使在冷冻室挡板50的框架63的冷气出口侧将密封部件130设置在环状的突起部90和送风机罩56之间,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再有,在框架63的开口62的面上设有凹部63b。由此,可以抑制在设置密封部件130和加热器140的场合所发生的框架63和送风机罩56之间的间隙。并且,可以提高框架63的断面惯性矩,可提高风道密封的可靠性。
其次,如图24所示,在框架的角部附近设有排水用槽110。排水用槽110设置在与驱动机构60分离的位置的框架63的角部附近。由此,容易从易于储存凝结水的外周凸缘内面将水排除,能防止水冻结在框架63和开闭体64之间而锁定开闭体64。再有,为使驱动机构在上方而排水用槽110位于下方,在倾斜的状态下将挡板装置组装在送风机罩56上。由此,可以使凝结水顺利地流到排水用槽110侧。
另外,开闭体64将旋转轴配置在框架63上。在这里,在开闭体64上设有支轴65的场合,在框架63上设置轴孔150。于是,在将框架63的轴孔150设置成通孔时,产生冷气的泄漏。
另外,在将轴孔150设置成非通孔时,由于框架63的壁厚小,因而轴孔150的深度有限而支轴65的支撑范围小。再有,支轴65有可能因温度变化及转矩的作用而脱落。
并且,当在开闭体64上设有支轴65时,由于支轴65附近的壁厚增厚,因而在成形时产生储留气体,有可能降低零部件的强度。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在开闭体64的与驱动机构60侧相反一侧设有轴孔150,而在框架63的与驱动机构60侧相反一侧设有支轴65。由此,可以在保持开闭体64和框架63的旋转轴构造的状态下减小开闭体64的轴孔150附近的壁厚,防止因成形时的储留气体所引起的零部件的强度的降低。并且,框架63的支轴65附近的壁厚不会减小,可以确保支轴65的支撑范围较大从而提高可靠性。
如上所述,可以得到既降低了冷气通道的送风阻力,又能减小冷气通道的体积的挡板装置。另外,由于具有该挡板装置,可以得到能提高节能性能,并能扩大储藏空间的容量的冰箱。
其次,如先前的说明那样,为了降低冷气的通风阻力,需要将壳体60a做成在冷冻室挡板50的冷气出口侧没有比框架63的出口侧面突出。对于这个问题,下面使用图28及图29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设置在冰箱内的冷冻室挡板50引起的冷气的流动在图2至图4中已进行了说明,但在冷藏室挡板20为打开状态、而冷冻室挡板50为关闭状态时,冷气经冷藏室送风通道11从设置成多层的吹出口2c送到冷藏室2。并且,经从冷藏室送风通道11分支的蔬菜室送风通道(参照图3)从吹出口6c送到蔬菜室6。
图2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冷冻室挡板50的安装剖视图(开闭体64关闭时)。冷冻室挡板50设置在冷气通道内并向冷冻温度带室(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进行冷气分配。这时,在其构成为冷冻室挡板50的框架下部63a向冷气通道侧突出的场合,朝向冷藏室挡板20的冷气76a的通风阻力增加。
其次,图29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冷冻室挡板50的安装剖视图(开闭体64打开时)。在该状态下,在其构成为冷冻室挡板50的框架下部63a向冷气通道侧突出的场合,朝向冷藏室挡板20的冷气76a的通风阻力也增加。
另外,冷冻室挡板50在开闭体64动作而处于关闭状态的场合,对开闭体64施加驱动转矩而开闭体64受到来自接触部66的反作用力,缓冲部件64b被该反作用力压缩而凹陷(参照图7)。并且,由于考虑开闭板64a弹性变形,因而在将冷冻室挡板50的框架63的高度整体上做得较低的场合,则框架63的强度降低,更容易进一步弹性变形。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其构成为将框架63的外周凸缘63c的高度做成与开闭体64的轴支撑侧的凸缘63b相比轴支撑相反一侧更低。由此,可以降低冷气的通风阻力,并抑制框架63的强度的降低。
另外,冷冻室挡板50在打开状态时,如图2至图4中说明的那样,利用箱内送风机9将由冷却器7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气经制冰室送风通道(未图示)及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2,从吹出口3c、4c分别送到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并且,经下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3从吹出口5c送到下层冷冻室5。这点,通过将上述冷冻室挡板50安装在送风机罩56部的上方,而能顺利地进行从下方向上方,即从冷却器收放室8向制冰室3的送风。

Claims (22)

1.一种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横宽的开口的框架;
开闭上述开口的板状的开闭体;
绕该开闭体的长度方向的驱动轴驱动上述开闭体的驱动机构;
靠上述开闭体的上述驱动轴的中央设置,并相对该开闭体向与上述驱动轴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以及
相对上述驱动轴设置在与上述开口相反的一侧的上述框架上的第二突起,
在关闭上述开闭体的场合,使上述第一突起和上述第二突起接触而使上述开闭体与上述开口边缘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开闭体从上述开口的关闭状态驱动到开放状态的场合,与上述开闭体的驱动一起上述第一突起从上述第二突起逐渐离开。
3.一种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长方形的开口的框架;
设置在上述框架的短边部的侧方的驱动机构;
一端与上述驱动机构连接而另一端以轴支撑在上述框架上,并由上述驱动机构以开闭上述开口的方式进行旋转驱动的横宽的板状的开闭体;
靠上述开闭体的旋转驱动轴的中央设置且向外方突出的第一突起;以及
设置在上述框架上,并且在上述开闭体向关闭上述开口的方向驱动的场合,与上述第一突起接触而在上述开闭体关闭上述开口的方向进行位置限制的限制部。
4.一种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横宽的开口的框架;
以轴支撑在上述框架的长度方向上并开闭上述开口的板状的开闭体;
绕上述支撑的轴驱动上述开闭体的驱动机构;以及
靠上述开闭体的上述支撑的轴的长度方向的中央设置,并在该开闭体关闭上述开口的场合在关闭方向限制位置的位置限制机构。
5.一种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横宽的开口的框架;
开闭上述开口的板状的开闭体;
绕该开闭体的长度方向的驱动轴驱动上述开闭体的驱动机构;
靠上述开闭体的上述驱动轴的中央设置,并相对该开闭体向与上述驱动轴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突起;以及
设置在相对上述驱动轴与上述开口相反的一侧的上述框架上的凹部,
在关闭上述开闭体的场合,上述突起位于上述凹部内进行位置限制以使上述开闭体与上述开口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将上述开闭体从关闭状态驱动到开放状态,则上述突起从上述凹部内逐渐向离开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闭体由树脂一体成形。
8.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挡板装置,该挡板装置具备:
具有横宽的开口的框架;
开闭上述开口的板状的开闭体;
绕该开闭体的长度方向的驱动轴驱动上述开闭体的驱动机构;
靠上述开闭体的上述驱动轴的中央设置,并相对该开闭体向与上述驱动轴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以及
设置在相对上述驱动轴与上述开口相反的一侧的上述框架上的第二突起,
在关闭上述开闭体的场合,进行位置限制以使上述第一突起和上述第二突起接触而使上述开闭体与上述开口接触。
9.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挡板装置,该挡板装置具备:
具有长方形的开口的框架;
设置在上述框架的短边部的侧方的驱动机构;
一端与上述驱动机构连接而另一端以轴支撑在上述框架上,并由上述驱动机构以开闭上述开口的方式进行旋转驱动的横宽的板状的开闭体;
靠上述开闭体的旋转驱动轴的中央设置且向外方突出的第一突起;以及
设置在上述框架上,并且在上述开闭体向关闭上述开口的方向驱动的场合,与上述第一突起接触而在上述开闭体关闭上述开口的方向进行位置限制的限制部。
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挡板装置,该挡板装置具备:
具有横宽的开口的框架;
以轴支撑在上述框架的长度方向上并开闭上述开口的板状的开闭体;
绕上述支撑的轴驱动上述开闭体的驱动机构;以及
靠上述开闭体的上述支撑的轴的长度方向的中央设置,并在该开闭体关闭上述开口的场合,在关闭方向限制位置的位置限制机构。
1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挡板装置,该挡板装置具备:
具有横宽的开口的框架;
开闭上述开口的板状的开闭体;
绕该开闭体的长度方向的驱动轴驱动上述开闭体的驱动机构;
靠上述开闭体的上述驱动轴的中央设置,并相对该开闭体向与上述驱动轴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突起;以及
设置在相对上述驱动轴与上述开口相反的一侧的上述框架上的凹部,
在关闭上述开闭体的场合,上述突起位于上述凹部内并进行位置限制以使上述开闭体与上述开口接触。
12.一种挡板装置,具备:
用驱动机构驱动的开闭体;
具有用该开闭体开闭的开口的框架;以及
与该框架配合并容纳上述驱动机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架在上述开口的周围具有突起部,
该突起部比上述壳体的端面更突出。
13.一种挡板装置,具备:
用驱动机构驱动的开闭体;
具有用该开闭体开闭的横宽的开口的框架;以及
容纳上述驱动机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架在上述开口的周围具有环状的突起部,
上述壳体与上述框架的短边部连接以使该壳体的一面没有比上述框架的上述突起部更突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架的上述突起部的外周配置加热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突起部的外周设置凹部,在该凹部配置加热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架的靠壳体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排水用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上述开闭体的驱动机构相反一侧具有的轴孔;以及设置于上述框架上并与上述轴孔配合的轴。
18.一种冰箱,具备:
形成于冰箱主体上的冷冻室;
设置于该冷冻室的后方并设有冷却器的冷却器收放室;
将冷气从上述冷却器收放室送到上述冷冻室的送风机;
设置在上述送风机和上述冷冻室之间的送风机罩;
设置于该送风机罩上并控制向上述冷冻室供给的冷气量的冷冻室挡板;以及
具有将来自上述冷冻室挡板的冷气向上述冷冻室吹出的吹出口的隔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挡板装置具有:
用驱动机构驱动的开闭体;
具有用该开闭体开闭的开口的框架;以及
与该框架配合并容纳上述驱动机构的壳体,
上述框架在上述开口的周围具有突起部,
该突起部比上述壳体的端面更突出且没有比上述送风机罩的端面突出。
19.一种挡板装置,具备:用驱动机构驱动的开闭体、以及形成有用该开闭体开闭的开口的框架,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上述框架的外周上的凸缘的高度为上述开闭体的支撑的轴相反一侧低于支撑的轴一侧。
20.一种挡板装置,具备:用驱动机构驱动的开闭体、以及形成有用该开闭件开闭的开口的框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闭体具有该开闭体的一端支撑在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上,且该开闭体的另一端支撑在设置于与上述驱动轴相对的位置的上述框架的支轴上的旋转轴,
上述框架的高度为上述旋转轴相反一侧低于上述旋转轴一侧。
21.一种冰箱,具备:
设置于冰箱主体上的储藏室;
设置于该储藏室的后方并设有冷却器的冷却器室;
将冷气从该冷却器室送到上述储藏室的送风机;以及
控制向上述储藏室供给用上述送风机吹送的冷气的供给量的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挡板装置具有:用驱动机构驱动的开闭体、以及形成有用该开闭体开闭的开口的框架,
设置于上述框架的外周上的凸缘的高度为上述开闭体的支撑的轴相反一侧低于支撑的轴一侧。
22.一种冰箱,具备:
设置于冰箱主体上的储藏室;
设置于该储藏室的后方并设有冷却器的冷却器室;
将冷气从该冷却器室送到上述储藏室的送风机;以及
控制向上述储藏室供给用上述送风机吹送的冷气的供给量的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挡板装置具有:用驱动机构驱动的开闭体、以及形成有用该开闭体开闭的开口的框架,
上述开闭体具有该开闭体的一端支撑在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上,且该开闭件的另一端支撑在设置于与上述驱动轴相对的位置的上述框架的支轴上的旋转轴,
上述框架的高度为上述旋转轴相反一侧低于上述旋转轴一侧。
CN2010101156409A 2009-05-11 2010-02-11 挡板装置及具有挡板装置的冰箱 Active CN1018868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4113 2009-05-11
JP2009114113A JP5331566B2 (ja) 2009-05-11 2009-05-11 ダンパ装置及びダンパ装置を備えた冷蔵庫
JP2009-207653 2009-09-09
JP2009207638A JP5380216B2 (ja) 2009-09-09 2009-09-09 冷蔵庫
JP2009-207638 2009-09-09
JP2009207653A JP2011058694A (ja) 2009-09-09 2009-09-09 ダンパ装置及びダンパ装置を用いた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6868A true CN101886868A (zh) 2010-11-17
CN101886868B CN101886868B (zh) 2012-06-27

Family

ID=43072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56409A Active CN101886868B (zh) 2009-05-11 2010-02-11 挡板装置及具有挡板装置的冰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3) KR101122951B1 (zh)
CN (1) CN10188686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9996A (zh) * 2015-05-29 2015-09-02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冷藏装置风门的检测限位结构
CN105042992A (zh) * 2014-04-30 2015-11-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风门装置
CN105953500A (zh) * 2016-05-23 2016-09-21 广州美的华凌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冰箱
CN107166842A (zh) * 2016-03-08 2017-09-15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112212578A (zh) * 2019-07-10 2021-01-12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风门装置以及具备该风门装置的冷藏装置
CN113091374A (zh) * 2019-12-23 2021-07-09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冰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2540A (zh) * 2020-07-13 2022-01-14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23A (zh) * 1993-12-06 1995-08-23 株式会社金星社 冰箱的温度调节风门及其温度调节方法
JPH10292971A (ja) * 1997-04-18 1998-11-04 Hitachi Ltd 冷蔵庫
CN1076463C (zh) * 1992-09-28 2001-12-19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风门装置
CN2549408Y (zh) * 2002-06-03 2003-05-07 张炳圣 电冰箱风门装置
CN1796908A (zh) * 2004-12-27 2006-07-05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冰箱
CN1325861C (zh) * 2003-09-09 2007-07-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风门装置
EP1826515A1 (en) * 2004-12-15 2007-08-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efrigerator
JP2007278643A (ja) * 2006-04-10 2007-10-25 Mitsubishi Material Cmi Kk 冷蔵庫の冷気調整用ダンパ
CN100398955C (zh) * 2004-12-27 2008-07-02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22455A (ja) * 2002-05-01 2003-11-14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モータ式ダン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63C (zh) * 1992-09-28 2001-12-19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风门装置
CN1107223A (zh) * 1993-12-06 1995-08-23 株式会社金星社 冰箱的温度调节风门及其温度调节方法
JPH10292971A (ja) * 1997-04-18 1998-11-04 Hitachi Ltd 冷蔵庫
CN2549408Y (zh) * 2002-06-03 2003-05-07 张炳圣 电冰箱风门装置
CN1325861C (zh) * 2003-09-09 2007-07-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风门装置
EP1826515A1 (en) * 2004-12-15 2007-08-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efrigerator
CN1796908A (zh) * 2004-12-27 2006-07-05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冰箱
CN100398955C (zh) * 2004-12-27 2008-07-02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JP2007278643A (ja) * 2006-04-10 2007-10-25 Mitsubishi Material Cmi Kk 冷蔵庫の冷気調整用ダンパ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2992A (zh) * 2014-04-30 2015-11-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风门装置
CN105042992B (zh) * 2014-04-30 2017-09-0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风门装置
CN104879996A (zh) * 2015-05-29 2015-09-02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冷藏装置风门的检测限位结构
CN107166842A (zh) * 2016-03-08 2017-09-15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105953500A (zh) * 2016-05-23 2016-09-21 广州美的华凌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冰箱
CN112212578A (zh) * 2019-07-10 2021-01-12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风门装置以及具备该风门装置的冷藏装置
CN113091374A (zh) * 2019-12-23 2021-07-09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122951B1 (ko) 2012-03-20
KR101121334B1 (ko) 2012-03-09
CN101886868B (zh) 2012-06-27
KR20110136765A (ko) 2011-12-21
KR20110138199A (ko) 2011-12-26
KR20100122049A (ko) 2010-11-19
KR101121377B1 (ko) 2012-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6868B (zh) 挡板装置及具有挡板装置的冰箱
CN102803876B (zh) 冰箱
KR101306536B1 (ko) 냉장고
JP4488966B2 (ja) 冷蔵庫
JP4848332B2 (ja) 冷蔵庫
JP2011058684A (ja) ダンパ装置およびダンパ装置を備えた冷蔵庫
CN106766488B (zh) 风冷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10690A (zh) 冰箱
JP5175705B2 (ja) 冷蔵庫
JP2011058694A (ja) ダンパ装置及びダンパ装置を用いた冷蔵庫
JP6492291B2 (ja) 冷蔵庫
JP5331566B2 (ja) ダンパ装置及びダンパ装置を備えた冷蔵庫
JP5380216B2 (ja) 冷蔵庫
JP2013024441A (ja) ダンパ装置及び冷蔵庫
JP2007078282A (ja) 冷蔵庫
JP2007315662A (ja) 冷蔵庫
CN214665473U (zh) 一种风冷冰箱制冷模块及其冰箱
KR19990011546A (ko) 급속제빙기능을 갖는 냉장고
JP2017172850A (ja) 冷蔵庫
WO2018193662A1 (ja) 断熱箱体および冷蔵庫
JP5202484B2 (ja) ダンパ装置及びダンパ装置を用いた冷蔵庫
KR100595221B1 (ko) 김치 냉장고
KR200146137Y1 (ko) 냉장고의 냉동 구조
JP6211832B2 (ja) 冷蔵庫
JP2010196984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Co.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