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3938A - 自动铅笔 - Google Patents

自动铅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3938A
CN101873938A CN200880117843A CN200880117843A CN101873938A CN 101873938 A CN101873938 A CN 101873938A CN 200880117843 A CN200880117843 A CN 200880117843A CN 200880117843 A CN200880117843 A CN 200880117843A CN 101873938 A CN101873938 A CN 101873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otor
writing
cam surface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7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3938B (zh
Inventor
井泽弘壮
小林武
中山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73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3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3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39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9/00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with other articles
    • B43K29/02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with other articles with rub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03Propelling pencils with lead sections or lead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06Pencil-barr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027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with sliding tubelike writing-core gu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16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with stepwise feed of writing-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22Writing-cores gripping means, e.g. chu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9/00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with other articles
    • B43K29/08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with other articles with measuring, comput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铅笔,具有转子(6),能够与夹持笔芯的夹头(4)一起在轴筒(1)中沿旋转方向及轴向移动。在转子的轴向的一个端面及另一个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1和第2凸轮面(6a、6b),并且具备以分别与上述第1和第2凸轮面相对的方式而配置在上述轴筒侧的第1和第2固定凸轮面(13a、14a),从而形成笔芯的旋转驱动装置。在转子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由楔形缺口部形成的显示部(6c),该显示部能够隔着由透明材料形成的轴筒而被视觉识别。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可靠地把握笔芯由于书写压力被缓缓地旋转的动作。

Description

自动铅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利用书写压力而使笔芯(替换芯)旋转的自动铅笔。
背景技术
在使用自动铅笔进行书写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在使轴筒相对于书写面(纸面)正交的状态下使用,大多数情况是在使轴筒相对于书写面稍微倾斜的状态下使用。这样,当在使轴筒倾斜的状态下进行书写时,随着书写的进行,笔芯会不均匀地磨损,因此会产生笔画线变得比开始书写时粗的现象。并且,不仅笔画线的粗细发生变化,而且笔芯与书写面的接触面积也发生变化,因此产生笔画线的浓度也随着书写的进行而发生变化(笔画线变淡)的现象。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如果一边使轴筒旋转一边进行书写,则笔芯的尖端侧依次与纸面接触而进行书写,因此能够避免上述那样的笔画线随着书写而变粗等问题。但是,如果想要一边使轴筒旋转一边进行书写,则需要麻烦地进行随着书写的进行而重新握持轴筒的操作,从而书写效率显著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当轴筒的外型形成为圆筒状时,一边重新握持轴筒而使之依次旋转一边进行书写并不是不可能,但是,当其外型不是圆筒状而是中间部分带有突起的设计、或者是侧按压(side knock)自动铅笔时,如上述那样为了旋转轴筒而依次重新握持轴筒来进行书写将变得困难。
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专利文献1至3中公开了一种具有旋转驱动装置的自动铅笔,该旋转驱动装置构成为夹持笔芯的夹头(chuck)受到书写压力而后退,利用该后退动作使上述笔芯与上述夹头一起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822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8853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54-25339号公报
但是,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2所公开的自动铅笔,在轴筒内交替配置纵突起和纵槽,并以跨过这些纵突起和纵沟的方式环状地形成具有倾斜面的凸轮(cam)部。此外,在轴筒内收容有在圆周方向上间断地形成有突起的转子。于是进行如下动作:通过使笔芯大幅后退而将上述转子向上推,转子的突起越过在轴筒内的凸轮部形成的纵突起,经过上述倾斜面而落入相邻的纵槽,从而使转子旋转。即,通过上述转子的旋转,起到给笔芯带来旋转动作的作用。
但上述自动铅笔存在如下问题:当使转子旋转时,为了使转子侧的突起越过在轴筒内形成的纵突起,需要笔芯的大幅的后退行程。因此,需要进行在书写的中途使笔芯旋转的特别操作,从而导致难以提高书写的效率。此外,当使笔芯进行旋转操作时,对于把握上述转子是否可靠地进行着旋转动作这一点完全没有考虑。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实施方式中,在轴筒后端部的突出的按压帽(knock cap)也与上述转子的旋转联动地接受旋转。但是,上述按压帽是单纯的圆筒形,因此不容易视觉识别该旋转。在具有上述按压帽进行联动而旋转的结构的情况下,反而会产生由于无意识地使按压帽旋转等从而给旋转驱动装置造成损坏这样的弊端。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自动铅笔公开了在前端的出口端部与轴筒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旋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由此,以笔芯也与出口端部的旋转一起被旋转驱动的方式进行动作。在该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结构中,出口端部是单纯的三角锥状,因此也不容易确认该旋转动作。在上述出口端部进行旋转运动的情况下,反而会产生由于在书写时握住出口端部等从而阻碍旋转动作这样的问题。因此,对于上述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自动铅笔,也没有能够积极地把握旋转动作的想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自动铅笔的问题点而进行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铅笔,该自动铅笔构成为,在能够利用书写压力的作用而使笔芯旋转的自动铅笔中,能够隔着由透明材料构成的轴筒来视觉识别使笔芯旋转驱动的转子、或与该转子的旋转联动地被旋转驱动的、收容在轴筒中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从而不会对笔芯的旋转动作造成阻碍,并且能够可靠地把握上述旋转动作。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有关本发明的自动铅笔,通过设置在轴筒内的夹头的前后动作来进行对笔芯的释放和夹持,由此能够向前方送出上述笔芯,上述夹头以在夹持住上述笔芯的状态下能够以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被保持在上述轴筒内,并且具有旋转驱动装置,该旋转驱动装置通过基于上述笔芯的书写压力的、经由上述夹头的转子的后退和前进动作,对该转子进行旋转驱动,上述转子的旋转运动经由上述夹头而被传递至上述笔芯,该自动铅笔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转子上或在与该转子的旋转联动地被旋转驱动的、收容在轴筒中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上加工显示部,上述显示部能够隔着由透明材料构成的上述轴筒而被视觉识别。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形态是,通过缺口部或包括印刷或雕刻在内的表面加工来形成上述显示部。并且,在通过包括印刷或雕刻在内的表面加工来形成上述显示部的情况下,优选以沿着圆周方向而显示发生变化的方式来加工上述显示部。
此外,在上述显示部通过缺口部而形成的情况下,优选通过双色成形法分别成形被加工出上述缺口部的部分和因上述缺口部被切去而露出的部分,从而通过不同的颜色来构成上述缺口部分和由此被露出部分。
并且,上述旋转驱动装置的优选形态是,构成该旋转驱动装置的转子形成为圆环状,在其轴向的一个端面和另一个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1和第2凸轮面,并且该旋转驱动装置具备第1和第2固定凸轮面,该第1和第2固定凸轮面以分别与上述第1和第2凸轮面相对的方式配置在上述轴筒侧;
上述旋转驱动装置构成为,通过由上述书写压力而产生的上述夹头的后退动作,上述圆环状的转子的第1凸轮面与上述第1固定凸轮面抵接并啮合,通过上述书写压力的释放,上述圆环状的转子的第2凸轮面与上述第2固定凸轮面抵接并啮合;
在上述转子侧的第1凸轮面与上述第1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上述转子侧的第2凸轮面和上述第2固定凸轮面的关系被设定为,在轴向上相对于凸轮的一个齿错开半个相位,在上述转子侧的第2凸轮面与上述第2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上述转子侧的第1凸轮面和上述第1固定凸轮面的关系被设定为,在轴向上相对于凸轮的一个齿错开半个相位。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具备弹簧部件,在解除了上述书写压力的状态下,该弹簧部件施力以使得上述圆环状的转子的第2凸轮面与上述第2固定凸轮面抵接并啮合。
并且,除了上述结构之外,优选在上述转子的后端部和上述弹簧部件之间设有形成为圆筒状的转矩消除器,使在该转矩消除器和上述转子的后端部之间产生滑动,从而能够阻止上述转子的旋转运动传递至上述弹簧部件。
发明效果
上述有关本发明的自动铅笔的动作方式为,由于受到书写压力,转子在轴向上发生移动,转子的第1凸轮面与第1固定凸轮面啮合并受到旋转运动,此外,通过书写压力的释放,转子返回原位置,转子的第2凸轮面与第2固定凸轮面啮合并在与上述相同的方向上受到旋转运动。并且,基于书写压力的上述转子的旋转运动经由夹头而传递至笔芯,所以能够防止随着书写的进行而产生不均匀的磨损,并能够解决笔画线粗细及笔画线浓度显著变化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转子或在与该转子的旋转联动地被旋转驱动的、收容在轴筒中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上加工显示部,该显示部能够隔着由透明材料构成的上述轴筒而被视觉识别,因此能够通过上述显示部的旋转移动来确认在书写中转子(笔芯)进行旋转动作的情况。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用户在使用时抱有兴趣或一种乐趣,同时也能够成为制品具有较大差别化的卖点。此外,在自动铅笔的制造组装时的动作确认检查中,通过目视能够容易地进行优良判断。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自动铅笔,由于其能够被构成为,在轴筒中收容除笔芯之外的被旋转驱动的驱动部分,因此,能够解决专利文献1~3所公开的按压帽及出口端部与旋转驱动装置联动地旋转的自动铅笔的结构中的上述问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有关本发明的自动铅笔的前半部的一部分剖开来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以剖视状态表示与图1相同的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3是以剖视状态对相同的自动铅笔进一步表示到接近后部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4是依次说明图1~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所配备的转子的旋转驱动作用的示意图。
图5是连接图4的说明转子的旋转驱动作用的示意图。
图6是以剖视状态表示图1~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一部分侧剖视图。
图7是放大与图6相同的后半部地对其进行表示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对转子的旋转驱动状态进行显示的显示部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包含图8示出的例子以及其他显示部的结构例的转子单体的正面图。
图10是进一步表示其他显示部的结构例的转子单体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轴筒
2   出口端部
3   储芯器
4   夹头
5   紧固件
6   转子
6a  第1凸轮面
6b  第2凸轮面
6c  显示部
7   前端管
8   支持部件
9   保持夹头
10  复位弹簧
13   上凸轮形成部件
13a  第1固定凸轮面
14   下凸轮形成部件
14a  第2固定凸轮面
16   制动器
17   转矩消除器
18   弹簧部件
21   按压棒
22   弹簧部件
23   夹子
26   按压盖
27   笔芯补给口
61   粗直径部
62   筒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有关本发明的自动铅笔。图1及图2是表示占据了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自动铅笔的前半部的图。图1是将该主要部分剖开而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2是在剖视状态下对其左半部进行表示的侧剖视图。
附图标记1表示构成其轮廓的轴筒,附图标记2表示安装在上述轴筒1的前端部的出口端部。在上述轴筒1内的中心部同轴地收容有筒状的储芯器3,在该储芯器3的前端部连结有夹头4。该夹头4沿着其轴心形成通孔4a,并且其前端部沿三个方向被分割,被分割的前端部松配合地安装在形成为环状的紧固件5中。并且,环状的上述紧固件5安装在形成为圆筒状的转子6的前端部的内面,该转子6以覆盖上述夹头4的周围的方式被配置。
以从上述出口端部2突出的方式配置有前端管7,该前端管7的基端部嵌合在位于上述出口端部2中的、作为中间部件的支持部件8的前端部内面。上述支持部件8的圆筒部以该支持部件8的基端部(后端部)一侧为粗直径的方式形成为连续的阶梯状,该基端部内面嵌合在上述转子6的前端部的周侧面上。并且,在支持上述前端管7的支持部件8的圆周面上,收容有橡胶制的、在轴心部分形成有通孔9a的保持夹头9。
根据上述结构,利用通过储芯器3在夹头4内形成的通孔4a和在上述保持夹头9的轴心形成的通孔9a,形成了连通到上述前端管7的直线状的插芯通孔,在该直线状的插芯通孔中插入未图示的笔芯(替换芯)。并且,在上述转子6与夹头4之间的空间部分中配置有螺旋状的复位弹簧10。此外,上述复位弹簧10被收容的方式为:该复位弹簧10的一端部(后端部)抵接于上述储芯器3的端面上、且该复位弹簧10的另一端部(前端部)抵接于在转子6内形成的环状的端面上。由此,通过上述复位弹簧10的作用,转子6内的夹头4向后退方向被施力。
在图示的自动铅笔中,通过对配置在轴筒1后端部的后述按压(knock)部进行按压操作,上述储芯器3在轴筒1内前进,夹头4的前端部从紧固件5突出,从而解除笔芯的夹持状态。并且,通过上述按压操作的解除,经由复位弹簧10的作用,使得储芯器3和夹头4在轴筒1内后退。
此时,笔芯被保持在保持夹头9中所形成的通孔9a中。在这种状态下,夹头4后退且其前端部被收容在上述紧固件5中,由此笔芯再度处于夹持状态。即,通过反复进行上述按压部的按压操作,夹头4前后运动,从而进行对笔芯的释放和夹持,由此,起到将笔芯从夹头4依次向前方送出的作用。
图1所示的上述转子6,其轴向的中央部为增大了直径的粗直径部,在该粗直径部的一个端面(后端面)上形成有第1凸轮面6a,在该粗直径部的另一个端面(前端面)上形成有第2凸轮面6b。另一方面,在上述转子6的后端部,圆筒状的上凸轮形成部件13以覆盖转子6的后端部的方式安装在轴筒1内,在上述上凸轮形成部件13的前端部,以与上述转子6的第1凸轮面6a相对的方式形成有固定凸轮面(又称第1固定凸轮面)13a。
并且,如图2所示,以与上述转子6的第2凸轮面6b相对的方式在轴筒1侧安装有圆通状的下凸轮形成部件14,在其轴向的后端部形成有固定凸轮面(又称第2固定凸轮面)14a(该图示在图1中省略)。另外,关于形成在上述转子6上的第1和第2凸轮面6a、6b、和上述第1固定凸轮面13a、第2固定凸轮面14a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将在之后根据图4和图5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3是对图1和图2所示的自动铅笔进一步表示到接近后部的图,并用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图1和图2所示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如图3所示,在形成为圆筒状的上凸轮形成部件13的后端部内面,嵌合有圆筒状的制动器(stopper)16,在该制动器16的前端部和形成为圆筒状的能在轴向上移动的转矩消除器(torque canceller)17之间,安装有螺旋状的弹簧部件18。
上述弹簧部件18构成为,起到将上述转矩消除器17向前方施力的作用,上述转子6被受到该作用力的上述转矩消除器17按压而朝向前方。
根据上述结构,在夹头4夹持了笔芯的状态下,上述转子6以能够与夹头4一起以轴心为中心旋转的方式收容在上述轴筒1中。并且,在自动铅笔处于不使用的状态(书写状态以外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弹簧部件18的作用并经由上述转矩消除器17,转子6被向前方施力,成为图1~图3所示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使用了自动铅笔的情况下,即当对从前端管7突出的、未图示的笔芯施加了书写压力时,上述夹头4克服弹簧部件18的作用力而后退,随之转子6也沿轴向后退。因此,图1及图2所示的形成在转子6上的第1凸轮面6a与上述第1固定凸轮面13a接合而成为啮合状态。
图4(A)~(C)和图5(D)、(E)是按顺序说明通过上述动作来旋转驱动转子6的旋转驱动装置的基本动作的图。在图4和图5中,附图标记6示意性地表示上述转子,在其一个端面(图中上侧的面)上,呈圆环状地形成有沿圆周方向成为连续的锯齿状的第1凸轮面6a。并且,在转子6的另一端面(图中下侧的面)上,也呈圆环状地形成有同样沿圆周方向成为连续的锯齿状的第2凸轮面6b。
另一方面,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凸轮形成部件13的圆环状的端面上,也形成有沿圆周方向成为连续的锯齿状的第1固定凸轮面13a,在下凸轮形成部件14的圆环状的端面上,也形成有沿圆周方向成为连续的锯齿状的第2固定凸轮面14a。并且,形成在转子上的第1凸轮面6a、第2凸轮面6b、形成在上凸轮形成部件13上的第1固定凸轮面13a和形成在下凸轮形成部件14上的第2固定凸轮面14a的沿圆周方向形成为锯齿状的各个凸轮面形成为齿距彼此大致相同。
另外,用图4和图5所示的在转子6的中央部所画的附图标记6c所表示的○标记,是用于表示转子6的旋转移动的显示部。在该例中使用了一个○标记来进行显示,但也可以构成为沿圆周方向适当地显示多个标记。用该附图标记6c来表示的显示部,能够实现使用户隔着由透明材料形成的轴筒1和下凸轮形成部件14来视觉识别内部的旋转状态的功能,关于该显示部6c的其他优选结构例将在之后详细说明。
图4(A)是表示自动铅笔在不使用的状态(书写状态以外的情况)下的上凸轮形成部件13、转子6和下凸轮形成部件14的关系的图。在该状态下,形成在转子6上的第2凸轮面6b,因受到图3所示的弹簧部件18的作用力而与在安装在轴筒1上的下凸轮形成部件14的第2固定凸轮面14a侧抵接。此时,上述转子6侧的第1凸轮面6a和上述第1固定凸轮面13a被设定为,成为在轴向上相对于凸轮的一个齿错开半个相位(半个齿距)的关系。
图4(B)表示通过对自动铅笔的使用而对笔芯施加了书写压力的初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地,转子6随着夹头4的后退而使上述弹簧部件18收缩,并沿轴向后退。由此,转子6向安装在轴筒1上的上凸轮形成部件13侧移动。
图4(C)表示通过对自动铅笔的使用而对笔芯施加书写压力、转子6与上凸轮形成部件13侧抵接而后退了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转子6上的第1凸轮面6a与上凸轮形成部件13侧的第1固定凸轮面13a啮合。由此,转子6受到相当于第1凸轮面6a的一个齿的半个相位(半个齿距)的旋转驱动。并且,在图4(C)所示的状态下,上述转子6侧的第2凸轮面6b和上述第2固定凸轮面14a被设定为,成为在轴向上相于凸轮的一个齿错开半个相位(半个齿距)的关系。
接着,图5(D)表示自动铅笔的书写结束、对笔芯的书写压力解除了的初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上述弹簧部件18的作用,转子6沿轴向前进。由此,转子6向安装在轴筒1上的下凸轮形成部件14侧移动。
并且,图5(E)表示通过弹簧部件18的作用,转子6与下凸轮形成部件14侧抵接并前进了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转子6上的第2凸轮面6b与下凸轮形成部件14侧的第2固定凸轮面14a啮合。由此,转子6再次受到相当于第2凸轮面6b的一个齿的半个相位(半个齿距)的旋转驱动。
因此,随着受到书写压力的转子6的沿轴向的往复运动,转子6受到相当于第1及第2凸轮面6a、6b的一个齿(一个齿锯)的旋转驱动,通过夹头4,其夹持的笔芯也同样被旋转驱动。该旋转驱动的情况能够通过显示部6c的移动来确认,该显示部6c如上所述,通过在转子6的中央部所画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根据上述结构的自动铅笔,通过基于书写的转子6的沿轴向的往复运动,转子每次都受到对应于凸轮的一个齿的旋转驱动,通过该反复,笔芯被依次旋转驱动。因此,能够防止笔芯随着书写的进行而发生不均匀的磨损,并能够解决笔画线的粗细及浓度显著变化的问题。
并且,根据上述结构的自动铅笔,配置为从出口端部2突出的、对笔芯进行引导的前端管7,经由作为中间部件而发挥作用的支持部件8而嵌合在上述转子6的前端部,因此,随着伴随书写动作而发生的、上述夹头4的后退和前进动作,前端管7经由支持部件8而向同一方向移动。因此,即使笔芯随着书写动作而稍微前后动作(以下称之为“缓冲(cushion)动作”),由于对笔芯进行引导的前端管也向同一方向运动,因此在前端管和笔芯之间不产生轴向上的相对移动,从而能够使从前端管伸出的笔芯的长度尺寸保持不变。
并且,前端管7通过支持部件8而与转子6结合,因此,当笔芯受到旋转运动时,前端管也将同样地受到旋转驱动,从而前端管7与笔芯成为一体地进行旋转。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的自动铅笔,能够解决从接头部件或前端管伸出的笔芯的长度尺寸在每次书写中发生变化、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的问题。并且,能够防止由于从前端管伸出的笔芯的长度尺寸发生变化而使前端管切削笔芯所导致的笔芯的折断,此外,还能够解决由于切削笔芯而使书写面受到污染的问题。
此外,受到上述螺旋状的弹簧部件18的作用力而向前方按压转子6的圆筒状的转矩消除器17的作用在于,使得在该转矩消除器17的前端面和上述转子6的后端面之间发生滑动,从而防止将由于书写作用的反复而产生的上述转子6的旋转运动传递至弹簧部件18。
换言之,通过使形成为圆筒状的转矩消除器17介于上述转子6和弹簧部件18之间,起到阻止上述转子的旋转运动被传递至上述弹簧部件的作用,从而能够解决由于弹簧部件18产生反扭转(弹簧转矩)而妨碍转子6的旋转动作的问题。
此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沿转矩消除器17的周侧面形成有环状的凹槽,其中嵌入有橡胶制的○形环(O-ring)19。上述○形环19当转矩消除器17受到书写压力而后退移动时,在上述上凸轮形成部件13的内周面上滑动,起到作为阻尼器而发挥功能的作用。
即,在克服图3所示的弹簧部件18的作用力的缓冲动作中,会在书写中有软绵绵(へこへこ)或咔嚓咔嚓(かちやかちや)的感觉,从而产生感觉不舒服的问题。于是,如图3所示,沿转矩消除器17的周侧面配置○形环19,利用上述阻尼器的功能,从而能够使上述问题减轻。
图6和图7是表示具有上述功能的自动铅笔的整体结构的图以及其对后半部进行了放大的图,图6以侧视图表示其在剖视状态下的左半部,并且图7以剖视图进行表示。此外,在图6和图7中,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已说明过的各图所示的代表部分。
如图6和图7所示,在轴筒1的后端部侧的内面,收容有形成在轴筒1和储芯器3之间的按压棒21。该按压棒21构成为,通过配置在其前端部与上述制动器16的后端部之间的螺旋状的弹簧部件22而被向后施力。并且,在轴筒1的后端部,与夹子23一体地形成的筒体部23a嵌入到轴筒1内,通过在该筒体部23a内形成的如图7所示的阶梯部23b,能够阻止上述按压棒21从轴筒1的后端部侧脱出。
上述按压棒21的后端部构成为,比上述筒体部23a的后端部稍微向后方突出,在上述按压棒21的后端部内面的空间中,收容有擦除橡胶24。而且,以覆盖按压棒21的后端部的外周面的方式可装拆地安装有按压盖26,该按压盖26以覆盖上述擦除橡胶24的方式来构成按压部。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按压棒21的后端部的稍稍向前的部位形成有直径比按压棒21的内径还小的笔芯补给口27。如图6所示,上述补给口27的前端部构成为,仅与上述储芯器3的后端部保持间隔G地相对。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储芯器3不是机械地与上述按压棒21连结,而是在上述间隔G的位置被分离。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进行对上述按压盖26的按压操作,则上述补给口27的前端部经由按压棒21而碰到上述储芯器3的后端部,并起到直接向前方按压储芯器3的作用。由此,如上所述,夹头4前进并起到将笔芯从前端管7推出的作用。并且,通过上述按压操作的解除,按压棒21由于弹簧部件22的作用而后退,且按压棒21通过形成在对夹子23进行支持的筒体部23a的内面上的段部23b而被卡止。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形成在按压棒21后端部的笔芯补给口27的前端部和上述储芯器3的后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隔G,所以即使在由书写产生的夹头4和储芯器3的后退动作中,储芯器3的后端部也不会碰撞到上述笔芯补给口27的前端部。并且,由于存在上述间隔G,基于上述旋转驱动装置的储芯器3的旋转动作不会传递至按压盖26侧。
换言之,即使通过指尖等使按压盖26旋转,旋转动作也不会经由储芯器3而传递至上述旋转驱动装置,所以能够解决由于使按压盖26过度旋转等而妨碍旋转驱动装置的问题。
另外,通过形成上述间隔G,能够解决在从轴筒后端部突出的上述按压盖26接触到任何物体的情况下使对笔芯进行旋转驱动的上述旋转驱动装置的功能停止的问题。
下面,图8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自动铅笔的转子6的旋转驱动状态的一个结构例的图。而且,图8在与已说明过的图1同样的状态下,以不剖开转子6和支持部件8的状态来进行表示。并且,在图8中对与图1示出的各部相当的部分用同一附图标记进行表示,因此省略对其进行的说明。
图8所示的例子切除了转子6的第2凸轮面的6b一部分,加工出作为显示部的楔形缺口部(使用与显示部相同的附图标记6c)。在图9(A)中用正面图表示该例所示的转子6的单体结构,能够根据需要而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多个楔形缺口部6c。并且,能够隔着由透明材料形成的轴筒1和下凸轮形成部件14,从外部对上述缺口部6c进行视觉识别。
这样,通过在转子6中形成作为显示部的、较大尺寸的楔形缺口6c,被切入为楔形的位置随着转子6的旋转而沿圆周方向移动,由此,用户能够在书写中可靠地认识到笔芯正在被旋转驱动。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通过双色成形法分别成形加工有上述缺口部6c的部分和因上述缺口部被切去而露出的部分,从而通过不同的颜色来构成上述缺口部分和由此产生的露出部分。
即,如图9(A)所示,通过双色成形法来成形筒体部62和粗直径部61,该筒体部62构成转子6且在轴向上较长,该粗直径部61形成在筒体部62的中央部且形成第1凸轮面6a和第2凸轮面6b,由此,在因形成在粗直径部61上的缺口部6c而被切去的部分上,露出基于筒体部62的材料的不同的颜色。由此,能够明确地显示由缺口部构成的显示部6c。
图9(B)和图9(C)同样是显示转子6的旋转驱动状态的例子,分别用转子6的单体来进行表示的图。即,图9(B)是沿粗直径部61的圆周方向,通过例如印刷来显示文字(图中为A、B、C),由此来构成显示部6c的图,图9(C)是通过例如激光加工而在粗直径部61上加工出三角形的显示部6c的图。在上述图9(C)所示的的例子中,可以根据需要而沿圆周方向加工多个三角形的显示部6c,也可以不限于上述激光加工、而通过例如包含雕刻的其他表面加工来加工显示部6c。
并且,如图9(B)和图9(C)所示,在通过包含印刷或雕刻在内的表面加工等而形成显示部6c的情况下,优选如图示的例子那样以显示沿着旋转圆周方向发生变化的方式来进行加工。即,根据图9(B)和图9(C)所示的例子,与沿旋转圆周方向不发生变化(例如带状地形成显示部)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更明确地显示转子的旋转状态。
图10是表示显示转子6的旋转驱动状态的其他结构例的图,在图10中,通过立体图来表示转子6的单体。在该例中,通过切除转子6的第2凸轮面6b的一部分、在粗直径部61上加工多个狭缝状的缺口部6c来形成显示部。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也通过双色成形法来成形筒体部62和粗直径部61,从而在狭缝状的缺口部6c所导致的被切去的部分上,露出基于筒体部62的材料的不同的颜色。由此,能够明确地显示由缺口部构成的显示部6c。
以上说明的显示部6c全都形成在转子6的粗直径部61上,但该显示部6c也可以被加工在与转子的旋转联动地被旋转驱动的、收容在轴筒1内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上,能够隔着由透明材料构成的上述轴筒对该显示部进行视觉识别。
例如,可以在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储芯器3的周面的全部区域上形成例如交替地加出工格子状的白色和黑色的填涂部的显示部,并且通过用透明材料形成按压棒21,使得能够隔着轴筒1和按压棒21来视觉识别在储芯器3的周面的全部区域上所加工出的显示部。由此,能够实现与图8~图10所示的例子相同的功能。
通过以上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的自动铅笔,由于其结构为,在转子或在与该转子的旋转联动地被旋转驱动的、收容在轴筒内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上加工显示部,且上述显示部能够隔着由透明材料构成的上述轴筒而被视觉识别,因此,能够得到在上述发明的效果栏中所记载的独特的作用效果。

Claims (7)

1.一种自动铅笔,构成为通过设置在轴筒内的夹头的前后动作来进行对笔芯的释放和夹持,由此能够向前方送出上述笔芯,上述夹头以在夹持住上述笔芯的状态下能够以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被保持在上述轴筒内,并且具有旋转驱动装置,该旋转驱动装置通过基于上述笔芯的书写压力的、经由上述夹头的转子的后退和前进动作,对该转子进行旋转驱动,上述转子的旋转运动经由上述夹头而被传递至上述笔芯,该自动铅笔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转子上或在与该转子的旋转联动地被旋转驱动的、收容在轴筒中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上加工显示部,上述显示部能够隔着由透明材料构成的上述轴筒而被视觉识别。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
通过缺口部或包括印刷或雕刻在内的表面加工来形成上述显示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
通过包括印刷或雕刻在内的表面加工来形成上述显示部,并且以沿着旋转圆周方向而显示发生变化的方式来加工上述显示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
通过缺口部来形成上述显示部,并且通过双色成形法分别成形被加工出上述缺口部的部分和因上述缺口部被切去而露出的部分,从而通过不同的颜色来构成上述缺口部分和由此被露出的部分。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转子形成为圆环状,在其轴向的一个端面和另一个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1凸轮面和第2凸轮面,并且上述旋转驱动装置具备第1固定凸轮面和第2固定凸轮面,该第1固定凸轮面和第2固定凸轮面以分别与上述第1凸轮面和第2凸轮面相对的方式配置在上述轴筒侧;
上述旋转驱动装置构成为,通过由上述书写压力而引起的上述夹头的后退动作,上述圆环状的转子的第1凸轮面与上述第1固定凸轮面抵接并啮合,通过上述书写压力的解除,上述圆环状的转子的第2凸轮面与上述第2固定凸轮面抵接并啮合;
在上述转子侧的第1凸轮面与上述第1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上述转子侧的第2凸轮面和上述第2固定凸轮面的关系被设定为,在轴向上相对于凸轮的一个齿错开半个相位,在上述转子侧的第2凸轮面与上述第2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上述转子侧的第1凸轮面和上述第1固定凸轮面的关系被设定为,在轴向上相对于凸轮的一个齿错开半个相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
具备弹簧部件,在解除了上述书写压力的状态下,该弹簧部件施力以使得上述圆环状转子的第2凸轮面与上述第2固定凸轮面抵接并啮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
形成为圆筒状的转矩消除器介于上述转子的后端部和上述弹簧部件之间,使在该转矩消除器和上述转子的后端部之间产生滑动,从而能够阻止上述转子的旋转运动传递给上述弹簧部件。
CN2008801178432A 2007-11-26 2008-10-15 自动铅笔 Active CN1018739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04679 2007-11-26
JP2007-304679 2007-11-26
PCT/JP2008/068632 WO2009069390A1 (ja) 2007-11-26 2008-10-15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3938A true CN101873938A (zh) 2010-10-27
CN101873938B CN101873938B (zh) 2012-05-30

Family

ID=40678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78432A Active CN101873938B (zh) 2007-11-26 2008-10-15 自动铅笔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802936B1 (zh)
EP (1) EP2218586B1 (zh)
JP (2) JP4731626B2 (zh)
KR (1) KR101497746B1 (zh)
CN (1) CN101873938B (zh)
HK (1) HK1150041A1 (zh)
TW (1) TWI451981B (zh)
WO (1) WO200906939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6597A (zh) * 2011-04-07 2013-12-25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自动铅笔
CN104136231A (zh) * 2012-02-27 2014-11-05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自动铅笔
CN108694893A (zh) * 2017-04-11 2018-10-23 邵海艳 一种安装装置及led显示屏
CN108694893B (zh) * 2017-04-11 2024-06-04 邵海艳 一种安装装置及led显示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7487B2 (ja) * 2008-03-26 2011-12-28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216454B2 (ja) * 2008-07-15 2013-06-19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KR200455536Y1 (ko) 2009-06-26 2011-09-16 장지훈 샤프펜슬
JP5705430B2 (ja) * 2009-11-20 2015-04-22 株式会社壽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US8794857B2 (en) 2011-09-06 2014-08-05 Dean Handrinos Non-consumable writing implement with consumable tip having constant orientation
JP5996219B2 (ja) * 2012-03-07 2016-09-21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14058097A (ja) * 2012-09-18 2014-04-03 Micro Kk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6249790B2 (ja) 2013-01-29 2017-12-20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525633B2 (ja) * 2013-03-04 2014-06-18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6296664B2 (ja) * 2013-03-26 2018-03-20 株式会社壽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104339932A (zh) * 2013-07-25 2015-02-11 美久卢股份有限公司 活芯铅笔
JP6422692B2 (ja) * 2013-09-03 2018-11-14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複数の樹脂成形部材を備えた筆記具または塗布具
JP7129921B2 (ja) * 2018-03-05 2022-09-02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62649A (en) * 1939-12-23 1941-11-11 Eagle Pencil Company Inc Mechanical pencil
US2751700A (en) * 1953-11-04 1956-06-26 L & C Hardtmuth Inc Indicators
JPS5425339U (zh) 1977-07-22 1979-02-19
JPS5425339A (en) * 1977-07-26 1979-02-26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Starting device of engine
JPS603000B2 (ja) * 1977-12-27 1985-01-25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先端ノツク式シヤ−プペンシル
JPS5521026A (en) * 1978-07-31 1980-02-14 Ricoh Co Ltd Original lighting device in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copier
JPS55179882U (zh) * 1979-06-14 1980-12-24
US4411543A (en) * 1979-10-29 1983-10-25 Pentel Kabushiki Kaisha Self-feeding mechanical pencil
IL69984A (en) * 1982-10-20 1987-07-31 Philips Nv Ultrasound echography-scanning apparatus
JPS59107286U (ja) * 1983-01-11 1984-07-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自動芯回転機構付シヤ−プペンシル
DE3641432C1 (en) * 1986-12-04 1988-02-11 Schmidt Kg Fabrik Fuer Feinmec Apparatus for writing and drawing with rotating lead
JPH025339A (ja) * 1988-06-24 1990-01-10 Hitachi Ltd 表面測定装置
JP3000633B2 (ja) * 1990-07-18 2000-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H0745357Y2 (ja) * 1990-11-16 1995-10-18 セーラー万年筆株式会社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3882272B2 (ja) 1997-05-30 2007-02-14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シャ−プペンシル
JP3885315B2 (ja) 1997-09-29 2007-02-21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シャ−プペンシル
JP3768057B2 (ja) * 2000-02-10 2006-04-19 株式会社壽 ノック式筆記具
US6481908B2 (en) * 2001-02-07 2002-11-19 Kurt P. Lychwick Orbital marking pencil and scratch-off card remover
KR20010111464A (ko) * 2001-10-30 2001-12-19 박교훈 샤프 펜슬
US6702495B1 (en) * 2003-02-05 2004-03-09 Kurt P. Lychwick Orbital marking pencil
JP4705428B2 (ja) * 2005-07-20 2011-06-22 ミクロ株式会社 自動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6597A (zh) * 2011-04-07 2013-12-25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自动铅笔
CN103476597B (zh) * 2011-04-07 2016-01-20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自动铅笔
TWI564169B (zh) * 2011-04-07 2017-01-01 Mitsubishi Pencil Co mechanical pencil
CN104136231A (zh) * 2012-02-27 2014-11-05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自动铅笔
CN104136231B (zh) * 2012-02-27 2016-12-28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自动铅笔
CN108694893A (zh) * 2017-04-11 2018-10-23 邵海艳 一种安装装置及led显示屏
CN108694893B (zh) * 2017-04-11 2024-06-04 邵海艳 一种安装装置及led显示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069390A1 (ja) 2011-04-07
JP5057533B2 (ja) 2012-10-24
KR101497746B1 (ko) 2015-03-02
TWI451981B (zh) 2014-09-11
JP2011056965A (ja) 2011-03-24
JP4731626B2 (ja) 2011-07-27
CN101873938B (zh) 2012-05-30
EP2218586A1 (en) 2010-08-18
HK1150041A1 (en) 2011-10-28
EP2218586B1 (en) 2014-03-12
KR20100083174A (ko) 2010-07-21
EP2218586A4 (en) 2012-10-24
TW200927512A (en) 2009-07-01
US20100254746A1 (en) 2010-10-07
WO2009069390A1 (ja) 2009-06-04
US7802936B1 (en) 2010-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3938B (zh) 自动铅笔
CN101909900B (zh) 自动铅笔
CN103476597B (zh) 自动铅笔
CN101835627B (zh) 自动铅笔
CN102648099B (zh) 自动铅笔
CN101835626B (zh) 自动铅笔
CN102729222A (zh) 电动工具
US9669649B2 (en) Mechanical pencil
CN101096164A (zh) 具有可旋转笔盖的笔
CN102648098B (zh) 自动铅笔
JP2012006408A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4412810B2 (ja) 筆記具の軸筒
CN112060805A (zh) 防断芯自动铅笔
JP2012020466A (ja) ペン先
CN101579576A (zh) 具有旋转体的玩具
JP2004058558A (ja) 回転繰り出し式筆記具
SE189197C1 (zh)
JPS62284800A (ja) 自動製図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004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004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