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1085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1085B
CN101861085B CN2010101554923A CN201010155492A CN101861085B CN 101861085 B CN101861085 B CN 101861085B CN 2010101554923 A CN2010101554923 A CN 2010101554923A CN 201010155492 A CN201010155492 A CN 201010155492A CN 101861085 B CN101861085 B CN 1018610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ircuit
cabinet
hous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blow 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54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1085A (zh
Inventor
长谷川英明
青木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61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1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1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10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抑制在壳体内产生空间的浪费,同时能够提高沿电源电路流动的空气的通气效率。电子设备设置有:电源电路、收容电源电路的电源电路机箱(4)、收容电源电路和电源电路机箱(4)的壳体(2)。电源电路机箱(4)具有形成有排气口(43a)的后壁部(43),在壳体(2)上形成有与电源电路机箱(4)的后壁部(43)对应形状的开口(2a)。电源电路机箱(4)被配置成使后壁部(43)从开口(2a)露出。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高具备电源电路的电子设备通气效率的技术。
背景技术
游戏装置、个人计算机、视听装置等电子设备具备有把从外部供给的电力转换成电子设备内置的各装置驱动电力的电源电路。现有的电子设备有的把电源电路用机箱覆盖(例如JP特开2008-77436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电子设备在电源电路的机箱形成有通气口,利用电子设备内置的冷却风扇所产生的空气流在机箱内流动来冷却电源电路。且在构成电子设备外面的壳体也形成有吸入或排出空气的通气口。
在使电源电路机箱的通气口位于从壳体的通气口离开的布局中,若在这些通气口之间配置电子设备内置的其他装置(例如外部存储装置)等,则通气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在电源电路机箱的通气口与壳体的通气口之间不配置这种装置的情况下,则空间产生浪费,导致电子设备大型化。
对于这点也可考虑把电源电路和收容它的机箱沿壳体的形成有通气口的壁配置,并使机箱的通气口与壳体的通气口相对的布局。但这种布局在电源电路机箱通气口的位置和形状与壳体通气口的位置和形状不正确一致的情况下,难于确保通气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抑制在壳体内产生空间的浪费,同时能够提高在电源电路中流动的空气的通气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备:电源电路、收容所述电源电路的机箱、构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面且收容所述机箱的壳体,所述机箱具有形成有冷却所述电源电路的空气流通过的通气口的壁,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机箱的所述壁对应形状的开口,所述机箱被配置成使该机箱的所述壁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露出。
根据本发明,抑制在壳体内产生空间的浪费,同时能够提高在电源电路中流动的空气的通气效率。
本发明的一形态也可以把所述机箱的所述壁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相嵌。根据该形态,能够利用机箱的壁而确保壳体的强度。
本发明的一形态也可以把所述机箱的所述通气口沿所述壁的整个区域形成。根据该形态,能够更加提高通气效率。
本发明的一形态也可以在所述机箱的所述通气口设置把所述机箱内部从外部遮蔽的百叶板。根据该形态,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性。
本发明的一形态也可以是所述壳体具备向上方敞开的下壳体和向下方敞开的上壳体。且把所述上壳体配置成使该上壳体的下边缘与所述下壳体的上边缘重叠,在所述上壳体的下边缘和所述下壳体的上边缘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凹部,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的边缘由所述凹部的边缘与所述上壳体的下边缘和所述下壳体的上边缘中的另一方构成。根据该形态,能够使电子设备的组装作业容易化。即,把收容电源电路的机箱的壁放置在下壳体的边缘上的方式来配置该机箱,然后,能够使上壳体的下边缘与下壳体的上边缘重叠地来把上壳体向下壳体组装。
本发明的一形态也可以是所述壳体具有构成所述电子设备背面的后壁部,所述开口被形成在所述后壁部。根据该形态,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性。
本发明的一形态也可以是所述电源电路具有在表面侧配置电子零件的电路基板,在所述机箱内设置有所述电源电路表面侧的空气流路和所述电源电路背面侧的空气流路。根据该形态,由于在电源电路的背面侧也设置有空气流路,所以能够提高通气效率。该形态中,所述通气口被设置成使在所述电路基板表面侧的所述空气流路流动的空气通过,在所述机箱上设置有使在所述电路基板背面侧的所述空气流路流动的空气通过的第二通气口。且所述第二通气口位于所述壳体内,也可以在所述壳体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通气口相对的通气口。由此,能够把沿电路基板背面侧流动的空气顺利地向壳体外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的实施例即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把上壳体卸下来状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3是上述电子设备的底面图;
图4是上述电子设备的背面图;
图5是上述电子设备具有的冷却单元和收容电源电路的电源电路机箱的俯视图;
图6是上述冷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上述电源电路机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构成上述电源电路机箱的上壁部件的主视图;
图9是图5所示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放大图;
图11是图5所示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电子设备  2壳体  2a开口  3散热器罩  4电源电路机箱
10冷却单元  12底座板  13散热器  14风扇罩
15冷却风扇  16光盘驱动器  17电源电路  17a电路基板
17b电子零件  18集成电路  21下壳体  22外底部
22a前底部  22b横底部  24通气口  25后壁部
26上壳体  28后壁部  32侧壁部  40上壁部件
42前壁部  42a导入口  42b、42c、42d凸片  43后壁部
43a排气口(通气口)  43b百叶板  45底壁部件
45a底部  45b深底部  46前壁部  46a导入口
47后壁部  47a排气口  F1主流路  F2旁通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发明的实施例即电子设备1的立体图,图2是把上壳体26卸下来状态的电子设备1的俯视图,图3是电子设备1的底面图,图4是电子设备1的背面图。图5是电子设备1具有的冷却单元10和收容电源电路17的电源电路机箱4的俯视图。图6是冷却单元10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电源电路机箱4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构成电源电路机箱4的上壁部件40的主视图。图9是图5所示IX-IX线的剖视图,图10是图9的放大图。图11是图5所示XI-XI线的剖视图。图12是图11的放大图。且在图7、图10、图11中省略了设置在电源电路17的电路基板17a表面侧的电子零件17b,在图9中把电子零件17b由双点划线表示。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具有构成其外面的壳体2。壳体2具有向上方敞开的下壳体21和把下壳体21从上方覆盖配置的上壳体26。把上壳体26配置成使其下边缘26e与下壳体21的上边缘21b重叠而把下壳体21从上方封闭。
上壳体26具有被设置成与下壳体21上下方向相对的板状的上板部26a。上板部26a其前后方向(Y1-Y2方向)的中央向上方鼓起地弯曲。上壳体26具有从上板部26a的左右边缘下降的横壁部26f。而且上壳体26在其前部具有从上板部26a的前边缘向下壳体21下降的左前壁部26b和右前壁部26c。电子设备1例如是游戏装置和视听机器,用于插入光盘等可移动型记录媒体的媒体插入口26d被形成在右前壁部26c。且在右前壁部26c前配置有设置了用于操作电子设备1的按钮27a的前板部27。
如图3或图4所示,下壳体21具有构成该下壳体21的底的板状的底部21a。且下壳体21具有从底部21a的前边缘竖立的前壁部23a和从底部21a的左右边缘竖立的内横壁部23b。下壳体21越过前壁部23a和内横壁部23b而向前方和左右方向伸出,具有从前壁部23a的上边缘向前方伸出且从内横壁部23b的上边缘向左右方向伸出的外底部22。即,外底部22具有:从前壁部23a的上边缘向前方伸出而位于下壳体21前部的前底部22a和从内横壁部23b的上边缘向右或向左伸出而位于下壳体21右部或左部的横底部22b。在电子设备1的使用一形态中,底部21a面对放置电子设备1的面(以下叫做设置面),且外底部22从设置面向上方离开。下壳体21具有从横底部22b的边缘竖立的外横壁部21c。上壳体26的横壁部26f被设置成使该横壁部26f的下边缘与外横壁部21c的上边缘重叠。
在壳体2形成有用于把外部空气向壳体2内导入的通气口24。本例把通气口24形成在前底部22a和横底部22b。通气口24被沿从底部21a的边缘竖立的前壁部23a和内横壁部23b形成。当后述的冷却风扇15被驱动,则空气被从该通气口24导入。下壳体21越过该前壁部23a和内横壁部23b而向前方和左右方向伸出。
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具有:对电子设备1内置的装置进行冷却的冷却单元10和把外部供给的电力转换成电子设备1内置各装置的驱动电力的电源电路17。它们被配置在壳体2内。且电子设备1具有对从上述媒体插入口26d插入的记录媒体进行读入的光盘驱动器16。本例把电源电路17配置在壳体2的后部,在电源电路17前配置冷却单元10和光盘驱动器16。冷却单元10和光盘驱动器16被左右并列。
如图6和图9所示,冷却单元10具有:散热器13和使产生从散热器13吸收热的空气流的冷却风扇15。冷却风扇15和散热器13被配置在底座板12上,散热器13位于在冷却风扇15半径方向的外侧。本例中散热器13是位于在冷却风扇15的后方。散热器13的冷却风扇15侧的边缘13c呈弯曲形状而把冷却风扇15包围。
冷却单元10被配置在电路基板(未图示)的上方。如图9所示,散热器13与集成电路18连接,以把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集成电路18的热向该散热器13传递。本例在底座板12的反面(下面)固定有多个(本例是两个)板状的受热块12a。受热块12a分别与集成电路18的表面(上面)接触,集成电路18的热经由受热块12a而被向底座板12传递。且在底座板12的反面还固定有导热管12b。导热管12b从受热块12a沿底座板12的反面延伸,受热块12a受到的热经由导热管12b向底座板12广阔的范围传递。
散热器13具有:与底座板12平行配置的多个散热片13a和从底座板12向上方延伸的多个支柱13b。底座板12的热经由支柱13b向各散热片13a传递。
如上所述,把电源电路17配置在冷却单元10的后方。本例中电源电路17所具有的电路基板17a是左右方向(X1-X2方向)长的矩形(参照图7)。在电路基板17a的表面配置有电容器、功率晶体管、变压器等电子零件17b(参照图9)。电源电路17被与壳体2是分体构成的电源电路机箱4所收容。
冷却单元10具有把散热器13从上方覆盖且把由冷却风扇15的驱动而产生的空气流向散热器13引导的散热器罩3(参照图6)。电源电路机箱4与散热器罩3被合成一体。即散热器罩3排出空气的部分(在此是开口3a)与电源电路机箱4取入空气的部分(在此是把导入口42a包围的罩42e)中的一个收容另一个地把电源电路机箱4和散热器罩3相互组合。且散热器罩3和电源电路机箱4构成从冷却风扇15到把壳体2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口43a的空气流路的外壁。
详述覆盖冷却单元10的罩和收容电源电路17的电源电路机箱4。
如图6所示,冷却风扇15被安装有把该冷却风扇15覆盖的圆盘状的风扇罩14。在风扇罩14上形成有大致圆形的吸气口14a,被冷却风扇15的驱动而旋转的多个叶片15a从吸气口14a向上方露出(参照图5)。由于冷却风扇15的驱动而空气被从吸气口14a向冷却单元10的内侧导入。
如上所述,冷却单元10具有把散热器13从上方覆盖且把由冷却风扇15的驱动而产生的空气流向散热器13引导的散热器罩3。散热器罩3被形成有开口31a。开口31a位于冷却风扇15的上方,风扇罩14被安装在开口31a的边缘。即,散热器罩3具有位于开口31a边缘的多个(本例是两个)安装部31b。在风扇罩14的外周边缘也形成有多个安装部14b,把安装部14b利用螺钉向安装部31b固定。
散热器罩3具有位于散热器13上方的板状上板部31。如图9所示,在上壳体26向散热器罩3覆盖的状态下,上板部31是沿上板部26a配置。如上所述,上板部26a其前后方向的中央向上方鼓起地弯曲,上板部31随着上板部26a地弯曲。风扇罩14位于比散热器罩3的上板部31低的位置,从上壳体26的上板部26a离开。
如图5或图6所示,散热器罩3具有从上板部31的边缘下降而把冷却风扇15和散热器13这两者包围的侧壁部32。侧壁部32具有:包围冷却风扇15地弯曲的第一侧壁部32a和从第一侧壁部32a向冷却风扇15周方向伸展的第二侧壁部32b。第二侧壁部32b被配置成随着从第一侧壁部32a离开而与冷却风扇15的距离逐渐变大。且侧壁部32具有:从第二侧壁部32b向后方(电源电路机箱4侧)延伸且沿散热器13竖立的第三侧壁部32c和从第一侧壁部32a向后方(电源电路机箱4侧)延伸且沿散热器13竖立的第四侧壁部32d。
第三侧壁部32c和第四侧壁部32d被设置成随着向后方行去,即,随着接近电源电路机箱4而它们的间隔变大。本例中是第四侧壁部32d随着接近电源电路机箱4而从第三侧壁部32c离开地倾斜。如图6所示,在第四侧壁部32d形成有用于避免和与邻接于冷却单元10的光盘驱动器16产生干涉的凹部32e。
由于冷却风扇15的驱动而从壳体2的通气口24吸入的空气被从风扇罩14的吸气口14a向散热器罩3内导入。之后,利用冷却风扇15所具有的叶片15a的旋转而空气向半径方向流动。且该空气被散热器罩3向散热器13引导。即散热器13被配置在冷却风扇15的排风侧。如图6所示,散热器罩3朝向电源电路机箱4有开口,沿散热器13的散热片13a之间通过的空气通过位于散热器罩3的电源电路机箱4侧端部的开口3a而向电源电路机箱4流动。
如上所述,电源电路17被电源电路机箱4所收容。本例中电源电路17的电路基板17a是左右方向长的矩形,电源电路机箱4与电路基板17a的形状相符地呈现大致长方体状。如图7所示,电源电路机箱4具有:把电源电路17从上方覆盖的上壁部件40和把电源电路17从下方覆盖的底壁部件45。
上壁部件40具有位于电源电路17上方的大致矩形的上板部41。上板部41在上壳体26的上板部26a的反面(下面)侧被沿上板部26a配置。本例中,上板部26a是弯曲的,上板部41则随着上板部26a的倾斜而使其后边缘的位置变低地倾斜。上壁部件40是向下方敞开的箱状,具有:从上板部41的边缘下降的前壁部42、后壁部43和横壁部44(参照图7和图10)。
底壁部件45呈现大致矩形的板状,具有:配置在电路基板17a反面(下面)侧的底部45a、从底部45a的前边缘竖立的前壁部46、从底部45a的后边缘竖立的后壁部47。
上壁部件40与冷却单元10连接且构成与该冷却单元10连续的空气流路的外壁。本例是在冷却单元10设置有散热器罩3,上壁部件40与散热器罩3的开口3a连接(参照图10)。
详细情况则如图8或图10所示,上壁部件40的前壁部42与散热器13相对配置。该前壁部42形成有格子状的导入口42a。导入口42a与包含开口3a的平面相对地与该平面接近配置。如后述那样,上壁部件40设置有把导入口42a包围的罩42e(参照图8到图11)。该罩42e朝向开口3a延伸并把该开口3a包围。因此,罩42e把导入口42a与开口3a之间的空间包围,由此,导入口42a与开口3a连接。
且底壁部件45的前壁部46也与散热器13相对配置。该前壁部46也形成有格子状的导入口46a(参照图7)。导入口46a也与包含开口3a的平面相对地与开口3a接近配置。通过这样设置导入口42a、46a则使从散热器罩3流出的空气通过导入口42a、46a而向上壁部件40和底壁部件45的内侧,即电源电路机箱4的内侧流入。
导入口42a、46a被形成得与散热器罩3的开口3a的大小相符。即导入口42a、46a位于在开口3a的内侧。如图7或图8所示,本例中,上壁部件40的导入口42a仅被形成在前壁部42左右方向的一侧(本例是在左侧)部分处。同样地,底壁部件45的导入口46a仅被形成在前壁部46左右方向的一侧(本例是在左侧)部分处。
如上所述,上壁部件40设置有把散热器罩3的开口3a包围的罩42e。如图8到图11所示,罩42e具有:上凸片42b和左右一对横凸片42c、42d。散热器罩3的开口3a被嵌入上凸片42b和横凸片42c、42d的内侧。本例中,上凸片42b从上板部41延伸且沿散热器罩3的上板部31设置。横凸片42c沿散热器罩3的第三侧壁部32c设置,横凸片42d沿第四侧壁部32d设置。利用这些凸片来抑制散热器罩3的空气向外部流出。
如图10所示,底壁部件45的前壁部46被配置在底座板12上。底座板12与底壁部件45的下面之间被密封。即如图6所示,在底座板12的边缘安装有沿该边缘延伸的密封部件19。密封部件19被底座板12和底壁部件45的下面夹住而把它们之间密封。
如图4、图7或图10所示,在上壁部件40的后壁部43形成有与导入口42a相对的排气口(本发明内容的通气口)43a。排气口43a比在前壁部42形成的导入口42a大。本例是在后壁部43的整个区域形成排气口43a,排气口43a的横向宽度比导入口42a的横向宽度大。
如图7或图11所示,在底壁部件45的后壁部47也形成有排气口(本发明内容的第二通气口)47a。本例是仅在后壁部47的一部分处形成排气口47a。具体说就是排气口47a仅被形成在后壁部47左右方向的一侧(本例是在右侧(X1所示方向侧))。如上所述,底壁部件45的导入口46a仅被形成在前壁部46的左侧(X2所示方向侧)部分处,排气口47a的位置相对导入口46a而向右侧偏移。从导入口46a到排气口47a的空气流路位于在电源电路17的电路基板17a的反面。通过把排气口47a的位置相对导入口46a而向右侧偏移,则能够冷却电路基板17a反面广阔的范围。
如图10或图11所示,把底壁部件45和上壁部件40上下方向相对地配置。上壁部件40使该上壁部件40的下边缘与底壁部件45的上边缘对准而被安装在底壁部件45上。从前壁部42、46的导入口42a、46a流入的空气流通过上壁部件40和底壁部件45的内侧而被从后壁部43、47的排气口43a、47a排出。即,从冷却单元10连续来的空气流路被该上壁部件40和底壁部件45从上下左右包围。配置在上壁部件40和底壁部件45内侧的电源电路17位于在由这些壁部件40、45构成外壁的空气流路上,被在该流路流动的空气所冷却。即,把上壁部件40使该上壁部件40的下边缘与底壁部件45的上边缘对准而安装在底壁部件45上,把电源电路17配置在由上壁部件40和底壁部件45而从外部区分开的空间内。
从冷却风扇15到排气口43a的空气流路随着接近排气口43a而逐渐变粗。即,散热器罩3的第二侧壁部32b被设置成从第一侧壁部32a向冷却风扇15的周方向延伸,而且随着从第一侧壁部32a离开(随着接近电源电路机箱4)而与冷却风扇15的距离逐渐变大。且散热器罩3的第四侧壁部32d随着接近电源电路机箱4而从第三侧壁部32c离开地倾斜。而且上壁部件40具有比散热器罩3的宽度(左右方向的宽度)大的宽度,排气口43a比导入口42a大。因此,从冷却风扇15到排气口43a的空气流路逐渐变粗。
电源电路17的电路基板17a以从底壁部件45的底部45a离开的状态被支承。如图7所示,本例在底壁部件45的底部45a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筒状安装部45d。该安装部45d形成有螺钉孔。另一方面,在电路基板17a的与安装部45d对应的位置也形成有孔17c,电路基板17a利用螺钉和螺栓而向安装部45d固定。这样把电路基板17a配置在安装部45d上的结果是以从底壁部件45的底部45a离开的状态被支承。且在底壁部件45的底部45a除了安装部45d之外还被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小的板状的支承部45c,该支承部45c也支承电路基板17a。
如图10或图11所示,由上壁部件40和底壁部件45构成的空气流路包括:冷却电源电路17的空气流所流动的主流路F1和利用电路基板17a而与主流路F1区分开的旁通流路F2。本例在电路基板17a的表面配置发热量多的电子零件17b。因此,电路基板17a表面侧的流路,即由电路基板17a和上壁部件40构成的流路是冷却电源电路17的主流路F1。而电路基板17a背面侧的流路,即由电路基板17a和底壁部件45构成的流路是旁通流路F2。
如图7、图10或图11所示,在底壁部件45的底部45a形成有比该底部45a的其他部分深的深底部45b。该深底部45b从导入口46a朝向排气口47a扩展。因此,从导入口46a流入的空气能够顺利地流动到排气口47a。
如图7所示,在上壁部件40的下边缘形成有与底壁部件45上下方向相对的小的板状的安装部40a。该安装部40a形成有孔。另一方面,在底壁部件45边缘的内侧形成有多个筒状的安装部45e。把螺钉等固定器具从上方与安装部40a的孔和安装部45e相嵌,上壁部件40则被固定于底壁部件45。在上板部41形成有凹部41a。在该凹部41a的底也形成有孔,利用螺钉等把该凹部41a也固定在安装部45e。
如图4或图12所示,形成有排气口43a的后壁部43从壳体2露出。即,在壳体2形成有与后壁部43对应形状的开口2a,而后壁部43从该开口2a露出。本例是把上壁部件40的后壁部43从壳体2的内侧与开口2a相嵌而构成电子设备1外面的一部分。因此,在后壁部43形成的排气口43a还有把壳体2内的空气向壳体2外排出的排气口的功能。即,在上壁部件40内侧流动的空气在通过排气口43a的同时,被向壳体2外排出。这样,上壁部件40就构成从壳体2到把空气排出的排气口的空气流路的外壁。
本例中在壳体2形成的开口2a由上壳体26和下壳体21构成,后壁部43被上壳体26和下壳体21夹住。即,在上壳体26设置有从上板部26a的后边缘下降而构成电子设备1背面的后壁部28。在后壁部28的下边缘形成有左右方向长的凹部28a。且在下壳体21设置有在底部21a的后边缘竖立而构成电子设备1背面的后壁部25。在后壁部25的上边缘也形成有左右方向长的凹部25a。于是,把上壳体26与下壳体21组合而使后壁部25、28的凹部25a、28a相对,就形成了开口2a。本例中由于后壁部43是矩形,所以开口2a是与后壁部43对应大小的矩形。
如图4或图12所示,在下壳体21的后壁部25形成有排气口25b。底壁部件45的后壁部47与后壁部43不同而是位于壳体2内,在后壁部47形成的排气口47a与排气口25b相对。
如图12所示,在排气口43a设置有把电源电路机箱4内部从外部遮蔽的多个百叶板43b。本例中,各百叶板43b是架设在排气口43a左右端的左右方向长的板状(参照图4)。且百叶板43b倾斜而把电源电路机箱4内部从外部遮蔽。本例中,各百叶板43b是其后边缘43c的位置比前边缘43d的位置低地倾斜。多个百叶板43b沿上下方向并列。被配置成上下方向相邻的两个百叶板43b在从电子设备1的背面看时,它们的一部分露出。即,把上侧百叶板43b的前边缘43d设置在比下侧百叶板43b的后边缘43c低的位置处。
如上所述,上壁部件40的上板部41为了与上壳体26的上板部26a相符而使其后边缘位置变低地倾斜。百叶板43b的倾斜角度比该上板部41的倾斜角度大。即,如图12所示,百叶板43b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θ2比上板部41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θ1大。这样,上板部41和百叶板43b这双方的倾斜就成为比上板部41还位于空气流路下游侧的百叶板43b的倾斜角度比上板部41的倾斜角度大,由此,能够一边维持圆滑的空气流,一边使空气排出方向相对水平方向的角度变大。即,在把上板部41水平设置并且使百叶板43b倾斜大时,则空气流动的方向在百叶板43b变化大。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那样,在使上板部41和百叶板43b这两者倾斜的情况下,沿电源电路机箱4的上部流动的空气在到达百叶板43b之前就沿上板部41斜向流动。因此,空气流的方向在百叶板43b的变化小,能够维持圆滑的空气流。
如图12或图4所示,在百叶板43b之间设置有支承该百叶板43b的多个支承部43e。在上下方向邻接的两个百叶板43b之间配置的多个支承部43e相互空开间隔地沿左右方向并列。且多个支承部43e在上下方向也并列。各支承部43e在上下方向邻接的两个百叶板43b之间被沿百叶板43b延伸地形成,上下方向并列的多个支承部43e作为整体而呈现壁状。因此,在把电子设备1纵置的情况下,即在使上壳体26的横壁部26f和下壳体21的外横壁部21c与设置面相对配置的情况下,该支承部43e抑制从外部看到电源电路机箱4内。邻接的两个支承部43e的间隔比在上下方向相邻的两个百叶板43b的间隔大。因此,被邻接的两个支承部43e和上下方向相邻的两个百叶板43b所包围的开口成为左右方向长。
如以上所说明的,电子设备1使通气口43a形成在电源电路机箱4的后壁部43,在壳体2形成有与电源电路机箱4的后壁部43对应形状的开口2a。且后壁部43从壳体2的开口2a露出。根据这种电子设备1则抑制在壳体2内产生空间的浪费,而且能够提高在电源电路17流动的空气的通气效率。即在壳体2和电源电路机箱4这双方形成通气口,比把它们相对配置的形态而能够提高通气效率。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电子设备1,而是能够有各种变更。
例如在以上的说明中把电源电路机箱4的后壁部43嵌入壳体2的开口2a。但也可以把后壁部43配置在壳体2的开口2a纵深部。
在以上的说明中是在后壁部43的整个区域形成通气口43a。但也可以仅在后壁部43的一部分形成通气口43a。这时,也可以使仅形成有通气口43a的部分从壳体2露出。

Claims (6)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源电路、
收容所述电源电路的机箱、
构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面且收容所述机箱的壳体,
所述机箱具有形成有冷却所述电源电路的空气流通过的通气口的壁,
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机箱的所述壁对应形状的开口,
所述机箱形成为,把所述机箱的所述壁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相嵌,
在所述通气口设有从外部遮蔽所述机箱内部的多个百叶板,在所述百叶板之间设有支承所述百叶板的多个支承部,配置在上下方向邻接的两个所述百叶板之间的多个所述支承部相互空开间隔并且在左右方向并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把所述机箱的所述通气口沿所述壁的整个区域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向上方敞开的下壳体和向下方敞开的上壳体,
把所述上壳体配置成使该上壳体的下边缘与所述下壳体的上边缘重叠,
在所述上壳体的下边缘和所述下壳体的上边缘的一方形成有凹部,
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的边缘由所述凹部的边缘与所述上壳体的下边缘和所述下壳体的上边缘中的另一方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构成所述电子设备背面的后壁部,
所述开口被形成在所述后壁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电路具有在表面侧配置电子零件的电路基板,
在所述机箱内设置有所述电路基板表面侧的空气流路和所述电路基板背面侧的空气流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口被设置成使在所述电路基板表面侧的所述空气流路流动的空气通过,
在所述机箱上设置有使在所述电路基板背面侧的所述空气流路流动的空气通过的第二通气口,
所述第二通气口位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通气口相对的通气口。
CN2010101554923A 2009-04-02 2010-04-02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18610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0571/09 2009-04-02
JP2009090571A JP5378863B2 (ja) 2009-04-02 2009-04-02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1085A CN101861085A (zh) 2010-10-13
CN101861085B true CN101861085B (zh) 2013-08-14

Family

ID=42826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54923A Active CN101861085B (zh) 2009-04-02 2010-04-02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43445B2 (zh)
JP (1) JP5378863B2 (zh)
CN (1) CN1018610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4481B2 (ja) * 2009-04-02 2013-10-16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電子機器
JP4892078B2 (ja) * 2010-05-11 2012-03-07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CN101950197A (zh) * 2010-05-24 2011-01-19 深圳市傲星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电源
EP2701479B1 (en) * 2011-04-18 2018-07-04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383740B2 (ja) * 2011-04-18 2014-01-08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電子機器
JP5882818B2 (ja) * 2012-04-13 2016-03-09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電子機器
US9226426B2 (en) * 2012-07-18 2015-12-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onsole with natural draft cooling
WO2014147962A1 (ja) * 2013-03-19 2014-09-2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磁気部品の冷却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力変換装置
US9832908B2 (en) 2013-05-17 2017-11-28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629274B2 (en) * 2013-05-17 2017-04-18 Son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for
JP5805141B2 (ja) 2013-06-07 2015-11-04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電子機器
CN106163201B (zh) * 2016-07-13 2019-04-30 江苏州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有可移动的电气部件的电力电气柜装置
KR102613515B1 (ko) * 2018-01-05 2023-1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솔리드 스테이트 드라이브 장치 및 이를 가지는 데이터 저장 시스템
JP7203784B2 (ja) * 2020-03-27 2023-01-13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外装パネル
JP7275380B2 (ja) * 2020-03-27 2023-05-17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電子機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6957A (zh) * 2000-04-24 2002-07-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CN1389770A (zh) * 2001-05-31 2003-01-08 六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电源供应器提升散热效果的方法
CN1389771A (zh) * 2001-05-31 2003-01-08 六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电源供应器辅助散热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65163Y2 (ja) * 1992-04-14 1998-03-11 株式会社三社電機製作所 電源装置の箱体
US6058009A (en) * 1998-07-14 2000-05-02 Dell Usa, L.P. Computer with improved internal cooling system
JP2002169626A (ja) * 2000-12-05 2002-06-14 Nec Gumma Ltd 中央処理装置内蔵型電子機器
JP2002353655A (ja) * 2001-05-25 2002-12-06 Fujikura Ltd 空冷形電子制御装置格納箱の防水構造
JP2002353656A (ja) * 2001-05-25 2002-12-06 Fujikura Ltd 空冷形電子制御装置格納箱の防水構造
JP2003046282A (ja) * 2001-08-01 2003-02-14 Fujikura Ltd 電子ユニットの冷却装置及び格納箱
JP2004327731A (ja) * 2003-04-24 2004-11-18 Fujikura Ltd 空冷形電子制御装置格納箱の防水構造
JP2004327730A (ja) * 2003-04-24 2004-11-18 Fujikura Ltd 空冷形電子制御装置格納箱の防水構造
JP4093479B2 (ja) * 2003-10-17 2008-06-04 オリジン電気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US6980435B2 (en) * 2004-01-28 2005-12-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odular electronic enclosure with cooling design
JP4256310B2 (ja) * 2004-06-30 2009-04-22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2006059448A (ja) * 2004-08-20 2006-03-02 Hitachi Ltd ディスクアレイ装置
JP4045264B2 (ja) * 2004-08-24 2008-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冷却冗長機能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4686427B2 (ja) 2006-09-21 2011-05-25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電子機器
US7843685B2 (en) * 2008-04-22 2010-11-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uct system for high power adapter card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6957A (zh) * 2000-04-24 2002-07-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CN1389770A (zh) * 2001-05-31 2003-01-08 六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电源供应器提升散热效果的方法
CN1389771A (zh) * 2001-05-31 2003-01-08 六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电源供应器辅助散热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1085A (zh) 2010-10-13
JP5378863B2 (ja) 2013-12-25
JP2010245200A (ja) 2010-10-28
US8243445B2 (en) 2012-08-14
US20100254085A1 (en) 2010-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1085B (zh) 电子设备
CN101861084A (zh) 电子设备
US7826222B2 (en) Front-to-back cooling system for modular systems with orthogonal midplane configuration
CN100377036C (zh) 电子设备
CN105974662A (zh) 显示装置
US804532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00776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cooling unit
CN103376864B (zh) 散热结构及其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1375109A (zh) 电气安装件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JP2017092257A (ja) 冷却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EP3442317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2230998A (ja) Led用レンズの取付構造
JP5130960B2 (ja) 電子機器搭載用ラック及びその冷却機構
JP2009283392A (ja) 加熱調理器
JP4012877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8147568A (ja) 加熱調理器
US2008000385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ousing electrical components
JP5489329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6202822A (ja) 配線板収容用筐体
JP5897183B2 (ja) 加熱調理器
JP5897194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9117727A (ja) 電子機器の冷却構造
KR101422282B1 (ko) 냉각 구조를 포함한 휴대 단말기
JP5945363B2 (ja) 加熱調理器
JP6002340B2 (ja) 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