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4527A - 座椅设备和用于座椅设备的座椅调节机构 - Google Patents

座椅设备和用于座椅设备的座椅调节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4527A
CN101844527A CN201010140601A CN201010140601A CN101844527A CN 101844527 A CN101844527 A CN 101844527A CN 201010140601 A CN201010140601 A CN 201010140601A CN 201010140601 A CN201010140601 A CN 201010140601A CN 101844527 A CN101844527 A CN 101844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point
connection
chair component
rod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0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4527B (zh
Inventor
伊东定夫
永田俊显
荒川祐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44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4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4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45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60N2/02253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electric motor and the seat or seat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60N2/02258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f the electric motor for adjusting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having two or more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933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rota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座椅设备和用于座椅设备的座椅调节机构。该座椅调节机构(100)调节形成在可旋转地彼此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座椅构件之间的角度,包括:第一连杆构件(110),其适于连接到第一座椅构件(101)并包括由第一座椅构件可旋转地支承的第一端;第二连杆构件(120),其适于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座椅构件(102)并包括由第二座椅构件可旋转地支承的第一端和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连杆构件的第二端;驱动装置(131);以及伸缩装置(132),其由驱动装置驱动并线性地伸出和缩回,其中,驱动装置和伸缩装置中的一者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连杆构件的第二端,而驱动装置和伸缩装置中的另一者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座椅构件。

Description

座椅设备和用于座椅设备的座椅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座椅设备和一种用于座椅设备的座椅调节机构,该座椅调节机构使双折叠式靠背的上靠背部分沿车辆纵向方向倾斜。
背景技术
JP2008-254645A(下文称为“参考文献1”,参看0006、0017和0018段及图4)中公开的一种已知的车辆用座椅设备的双折叠式靠背分为支承乘坐人的肩胛的上靠背部分和支承乘坐人的腰部的下靠背部分。上靠背部分包括各自用作第一座椅构件的上框架,而下靠背部分包括各自用作第二座椅构件的下框架。上靠背部分的各上框架和下靠背部分的各下框架由铰轴在其相应侧可旋转地彼此连接。靠背角度调节机构(靠背调节机构)设置在上、下框架之间并设置在从铰轴向后偏离的位置。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滚珠丝杠(伸缩装置)、导引构件(伸缩装置)、轴(驱动装置)、操作构件(伸缩装置)以及驱动马达(驱动单元)并调节靠背上部相对于靠背下部的倾斜角度。
导引构件借助于铰销可旋转地连接到下靠背部分的下框架的两侧端上。各滚珠丝杠与各导引构件螺合以便可旋转。滚珠丝杠通过设置在其间的轴彼此连接以便同步旋转。操作构件借助于铰销可旋转地连接到上靠背部分的上框架的两侧端。各滚珠丝杠的上端部与各操作构件可旋转地螺合。此外,驱动滚珠丝杠的驱动马达附接到导引构件之一上。根据如上述构成的靠背角度调节机构,驱动马达被驱动以沿车辆竖直方向线性地移动滚珠丝杠,从而使上靠背部分的上框架绕铰轴旋转。相应地,上靠背部分相对于下靠背部分倾斜。
JP2007-006948A(下文称为“参考文献2”,参看0015段、图2和图3)中公开的一种已知的车辆用座椅设备的靠背包括具有靠背上部和靠背下部的双折叠式靠背。此外,该靠背设置有靠背倾斜机构(靠背调节机构)。该靠背倾斜机构包括进给丝杠(伸缩装置)、螺母(伸缩装置)、壳体(驱动单元)、臂构件(驱动单元)和马达(驱动单元)。壳体由支架固定到下靠背部分的下支承构件的中心。螺母被可旋转地支承在壳体内。进给丝杠与螺母可旋转地螺合。臂构件由支架固定到上靠背部分的上支承构件的中心。进给丝杠的上端部与臂构件可旋转地螺合。此外,旋转螺母的马达附接到壳体上。根据如上述构成的靠背倾斜机构,马达被驱动以沿车辆竖直方向线性地移动进给丝杠,从而使上靠背部分绕着在其两侧处可旋转地连接上、下靠背部分的铰轴旋转。相应地,上靠背部分相对于下靠背部分相应地倾斜。
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由于乘员在车辆向前或向后移动方向上的惯性力,大负荷施加到上靠背部分的上框架上。参考文献1和参考文献2中所述的靠背调节机构构造成使得上靠背部分的上框架通过丝杠机构绕铰轴旋转。相应地,在车辆前部碰撞的情况下,通过将施加到上靠背部分的上框架上的负荷乘以上框架与各铰轴之间的距离而获得的力矩作用在铰轴上。此外,通过将力矩除以从丝杠机构至铰轴的距离而获得的负荷施加到丝杠机构上。
近年来,由于座椅外观的改进而希望车辆用座椅的纵向厚度小。相应地,从丝杠机构至铰轴的距离被设计成较短,一般而言,从上框架至铰轴的距离与从丝杠机构至铰轴的距离之间的比率大约为从七比一到十比一;因此,施加到丝杠机构上的负荷为施加到上框架上的负荷的七至十倍。从而,丝杠机构需要即使当大负荷施加到丝杠机构上也不会损坏的强固结构。这增加了靠背调节机构的成本和重量。另外,丝杠机构需要产生大驱动力以便倾斜上靠背部分。相应地,丝杠机构可能会另外需要执行大的减速的减速传动机构,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靠背的成本和重量。
因而,需要一种车辆用座椅设备和一种用于该座椅设备的靠背倾斜机构,该倾斜机构当大负荷施加到座椅构件之一上时减小了施加到调节由可旋转地彼此连接的两个座椅构件形成的角度的伸缩装置上的负荷,并且该倾斜机构借助于产生小驱动力的伸缩装置而使靠背构件相对于彼此旋转。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座椅调节机构,所述座椅调节机构调节形成在以可旋转方式彼此连接的第一座椅构件与第二座椅构件之间的角度,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构件,其适于连接到所述第一座椅构件并且包括由所述第一座椅构件以可旋转方式支承的第一端;第二连杆构件,其适于以可旋转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二座椅构件并且包括由所述第二座椅构件以可旋转方式支承的第一端和以可旋转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第二端;驱动装置;以及伸缩装置,其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并且线性地伸出和缩回,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伸缩装置中的一者以可旋转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第二端,并且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伸缩装置中的另一者以可旋转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二座椅构件,其中,假如所述第一连杆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之间的连接点被定义为连接点P,所述第一座椅构件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之间的连接点被定义为连接点Q,所述第二座椅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之间的连接点被定义为连接点R,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伸缩装置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之间的连接点被定义为连接点S,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伸缩装置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之间的连接点被定义为连接点T,线性地经过所述连接点Q和R的线被定义为线L1,并且线性地经过所述连接点S和T的线被定义为线L2,那么,所述第一连杆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伸缩装置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以及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伸缩装置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彼此连接成使得从所述连接点P至所述线L1的距离“a”相对于从所述连接点P至所述线L2的距离“b”的比率a/b被设定为小于1,并且,所述驱动装置被驱动而使所述伸缩装置线性地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旋转,从而在所述第一座椅构件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之间产生相对旋转,以便调节所述第一座椅构件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之间的角度。
如上所述,比率a/b,其为连接点P与线L1之间的距离“a”相对于连接点P与线L2之间的距离“b”的比率,被设定为小于1。相应地,施加到第一连杆构件与伸缩装置之间的连接点S上的负荷Fs小于施加到第一座椅构件与第一连杆构件之间的连接点Q上的负荷Fq。从而,即使当大负荷施加到第一座椅构件上时,也只有小负荷施加到伸缩装置上。结果,伸缩装置可被设计成抵抗小负荷的简单构造,从而引起成本和重量的减少。另外,伸缩装置产生小驱动力,从而使第一座椅构件相对于第二座椅构件旋转。相应地,获得了产生小驱动力的具有简单构造的伸缩装置,因此实现了成本和重量的减少。
根据前述公开,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形成为盘形并设置有用作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连接的所述连接点P的旋转中心点。此外,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包括所述连接点Q和所述连接点R。所述第二连杆构件形成为臂形并设置有用作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连接的所述连接点R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构件以可旋转方式连接到其上的所述第二端。
相应地,无需铰链来使第一连杆构件和第二连杆构件彼此连接。因而,当应用呈盘形的第一连杆构件时,距离“a”相对于距离“b”被设定为更短,并且与呈臂形的第一连杆构件相比,施加到连接点S上的负荷Fs得以进一步减小。
根据前述公开,所述连接点Q和所述连接点S适于被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座椅构件在其内侧的后部和前部处,并且所述第一座椅构件连接到所述第二座椅构件并被驱动而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向前倾斜。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车辆用座椅设备,所述座椅设备具有坐垫和具有以可旋转方式彼此连接的第一座椅构件和第二座椅构件的靠背,所述座椅设备包括:侧框架机构,所述侧框架机构用作所述第一座椅构件和所述第二座椅构件中的一者,所述侧框架机构的下端以可倾斜方式连接到设置在所述坐垫内的坐垫框架的后端;上横向构件,所述上横向构件用作所述第一座椅构件和所述第二座椅构件中的另一者,所述上横向构件设置在所述侧框架机构的上部处;以及如前所述的座椅调节机构,该座椅调节机构将所述上横向构件连接到所述侧框架机构并驱动所述上横向构件而使其能够相对于所述侧框架机构向前倾斜,使得所述连接点Q和所述连接点S适于被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座椅构件在其内侧的后部和前部处。
根据前述公开,所述第一连杆构件、所述第二连杆构件以及所述伸缩装置设置在所述侧框架机构与所述上横向构件之间,所述侧框架机构和所述上横向构件设置在所述靠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中的各侧处。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侧框架连接构件的中部处,所述侧框架连接构件连接在设置在所述靠背的两侧处的所述侧框架机构的侧框架本体部分之间。所述驱动装置同时驱动设置在所述靠背的两侧处的所述伸缩装置。
相应地,第一和第二连杆构件以及伸缩装置设置在侧框架机构的各侧框架本体部分的内侧处而不会从靠背突出,因此减小了靠背的纵向厚度。另外,由于伸缩装置的操作距离相对于靠背的倾斜角度增加,所以可精确调节靠背的倾斜角度。相应地,实现了产生很少振动的座椅设备用的高质量座椅调节机构。
此外,第一和第二连杆构件以及伸缩装置设置在靠背的内侧的后部处,并且伸出和驱动装置设置在上横向构件处以便不会从其突出。相应地,距离“b”可相对于距离“a”进一步增加,从而进一步最小化施加到连接点S上的负荷Fs,即使当施加到连接点Q上的负荷Fq大时也是如此。
根据前述公开,在所述驱动装置与相应的所述伸缩装置之间设置有向所述伸缩装置传输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力的挠性线缆。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前述和另外的特征和特点将从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更加明显,在所述附图中:
图1是根据文中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座椅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车辆用座椅设备的示意图,其中应用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作为靠背倾斜机构和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
图3是示出了形成图2所示的座椅设备的靠背倾斜机构的部件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形成图2所示的座椅设备的座椅倾斜机构驱动单元的部件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靠背倾斜机构和图4所示的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A是沿图3中的线6A-6A截取的截面图;
图6B是沿图3中的线6B-6B截取的截面图;
图6C是沿图3中的线6C-6C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了图3所示的靠背倾斜机构正在操作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的第一修改示例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了图8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应用于座椅设备的靠背倾斜机构和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的第二修改示例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了图10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应用于座椅设备的靠背倾斜机构和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的第三修改示例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0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的修改示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14是示出了图12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应用于座椅设备的靠背倾斜机构和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的情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的示意图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座椅调节机构100。第一座椅构件101和第二座椅构件102由铰轴103(连接点H)彼此连接,使得第一座椅构件101和第二座椅构件102各者的端部可在图1中示出的箭头“m”所示的方向上相对地旋转。此外,座椅调节机构100设置在第一座椅构件101与第二座椅构件102之间,同时包括第一连杆构件110和第二连杆构件120以及驱动构件130。驱动构件130包括驱动装置131以及由驱动装置131驱动并在图1中示出的箭头“n”所示的方向上线性地往复移动的伸缩装置132。座椅调节机构100构造成使得由驱动装置131驱动的伸缩装置132线性地往复移动以使第一连杆构件110和第二连杆构件120相应地旋转,从而使第一座椅构件101相对于第二座椅构件102旋转并调节第一座椅构件101的旋转角度。
如图1所示,第一连杆构件110包括通过铰轴111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座椅构件101上的右端(第一端)以及通过铰轴112可旋转地连接到伸缩装置132的底端上的左端(第二端)。第二连杆构件120包括通过铰轴121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座椅构件102上的下端(第一端)以及通过铰轴122可旋转地连接在第一连杆构件110的右端与左端之间的上端(第二端)。此外,驱动装置131通过第二连杆构件120连接到其上的铰轴121而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座椅构件102上。
铰轴122用作第一连杆构件110与第二连杆构件120之间的连接点P。铰轴111用作第一座椅构件101与第一连杆构件110之间的连接点Q。铰轴121用作第二座椅构件102与第二连杆构件120之间的连接点R。此外,铰轴112用作第一连杆构件110与伸缩装置132之间的连接点S。连接点Q和连接点S适于被分别固定在第一座椅构件101在其内侧的后部和前部处。另外,铰轴121用作第二座椅构件102与驱动装置131之间的连接点T。连接点T(铰轴121)对应于连接点R。此外,当线性地连接连接点Q和R的线被确定为线L1且线性地连接连接点S和R(T)的线被确定为线L2时,第一连杆构件110以如下方式连接到第二连杆构件120以及伸缩装置132上:从连接点P正交于线L1的距离“a”相对于从连接点P正交于线L2的距离“b”的比率a/b小于1。
下面将描述如上构成的座椅调节机构100的操作和操作效果。当伸缩装置132伸出时,连接点Q沿在图1中看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相应地,第一座椅构件101绕着连接点H沿顺时针方向)向后倾斜。当伸缩装置132缩回时,连接点Q沿在图1中看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相应地,第一座椅构件101绕着连接点H(沿逆时针方向)向前倾斜。例如,当大负荷施加到第一座椅构件101上时,朝着第二座椅构件102与第二连杆构件120之间的连接点R作用的负荷Fq施加到第一座椅构件101与第一连杆构件110之间的连接点Q上。此时,通过将负荷Fq乘以连接点P与线L1之间的距离“a”而获得的力矩Fq*a作用在第一连杆构件110与第二连杆构件120之间的连接点P上。此外,负荷Fs=Fq*a/b,其通过将力矩Fq*a除以比率a/b而获得,施加到第一连杆构件110与伸缩装置132之间的连接点S上。
如上所述,比率a/b,其为连接点P与线L1之间的距离“a”相对于连接点P与线L2之间的距离“b”的比率,被设定为小于1。相应地,施加到第一连杆构件110与伸缩装置132之间的连接点S上的负荷Fs小于施加到第一座椅构件101与第一连杆构件110之间的连接点Q上的负荷Fq。从而,即使当大负荷施加到第一座椅构件101上时,也只有小负荷施加到伸缩装置132上。结果,伸缩装置132可被设计成抵抗小负荷的简单构造,从而引起成本和重量减少。另外,伸缩装置132产生小驱动力,从而使第一座椅构件101相对于第二座椅构件102旋转。相应地,获得了具有产生小驱动力的简单构造的伸缩装置132,因此实现了成本和重量的减少。
此外,即使当伸缩装置132损坏并且第一座椅构件101相对于第二座椅构件102的倾斜角度不能够被相应地调节时,第一连杆构件110和第二连杆构件120的旋转角度,即第一座椅构件101与第一连杆构件110之间的连接点Q的旋转角度,受到第一座椅构件101绕着第一座椅构件101与第二座椅构件102之间的连接点H相对于第二座椅构件102的旋转的限制。相应地,第一座椅构件101相对于第二座椅构件102的倾斜角度受到限制。从而,第一座椅构件101被保持在预定位置。另外,当仅需这种操作效果时,连接点P与线L1之间的距离“a”相对于连接点P与距离“b”之间的距离“b”的比率a/b不必小于1并且可为任意值。
座椅调节机构100可应用于用于附接到车辆用前座椅上的座椅设备的靠背倾斜机构和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将参照图2至图4说明座椅调节机构100。另外,下文所述的纵向(前和后)、宽度(右和左)以及竖直方向基于车辆中的方向。
如图2所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座椅设备10包括坐垫1和靠背2。靠背2包括下靠背部分21、上靠背部分22和头枕23。下靠背部分21的下端由坐垫1的后端支承,从而使下靠背部分21能够在纵向方向上向前和向后倾斜并且将整个靠背2连接到坐垫1上。上靠背部分22的下端由下靠背部分21的上端支承,从而使上靠背部分22能够沿纵向方向向前和向后倾斜。头枕23由上靠背部分22的上端支承以便沿竖直方向伸出和缩回。
靠背倾斜机构5(详见图3)和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详见图4)设置在下靠背部分21与上靠背部分22之间。靠背倾斜机构5用来使上靠背部分22相对于下靠背部分21向前和向后倾斜。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用来驱动靠背倾斜机构5,以使上靠背部分22相对于下靠背部分21向前和向后倾斜。也就是说,靠背倾斜机构5由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驱动,从而使包括头枕23的上靠背部分22向前和向后旋转或移动。
座椅设备10的部件的详细说明将描述如下。侧框架机构3设置在靠背2的下靠背部分21内。上横向构件4设置在上靠背部分22内以便定位在侧框架机构3的上侧处。侧框架机构3包括侧框架本体部分31a和31b以及连接侧框架本体部分31a和31b的相应上端的侧框架连接构件32(详见图3和4)。各侧框架本体部分31a和31b形成为板形,同时用作第二座椅构件102。侧框架本体部分31a和31b分别设置在下靠背部分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以便面向彼此。各侧框架本体部分31a和31b的下端固定到斜倚机构8上。斜倚机构8由设置在坐垫1内的坐垫框架7的后端支承以便向前和向后倾斜。
上横向构件4包括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a和41b以及管架42。各自形成板形且各自用作第一座椅构件101的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a和41b分别设置在上靠背部分22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以便面向彼此。管架42设置在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a和41b的相应上端之间以便连接在其间。头枕保持机构的头枕保持部分42a设置在管架42的上部处(详见图3和图4)。头枕保持机构保持头枕23以在竖直方向上伸出和缩回。
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a和41b分别通过旋转铰链44a和44b可旋转地连接到侧框架本体部分31a和31b上。靠背倾斜机构5分别设置在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a与侧框架本体部分31a之间以及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b与侧框架本体部分31b之间。靠背倾斜机构5具有相同构造以使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a和41b分别相对于侧框架本体部分31a和31b倾斜。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设置在侧框架连接构件32处。靠背倾斜机构5由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驱动,从而使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a和41b分别相对于侧框架本体部分31a和31b倾斜。
如图3所示,各靠背倾斜机构5包括连接在侧框架本体部分31b(31a)与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b(41a)之间的杠杆连杆51、支点连杆52以及连接到杠杆连杆51和支点连杆52上的丝杠传动机构53。如图4所示,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包括固定在侧框架连接构件32的中部处的马达61以及分别连接到马达61的轴的两端上和连接到丝杠传动机构53上的挠性线缆62。杠杆连杆51用作第一连杆构件110而支点连杆52用作第二连杆构件120。此外,丝杠传动机构53用作伸缩装置132。图5中示出的传动箱81、螺母77、蜗轮85的内螺孔85b、进给丝杠87、止挡螺母88、L形支架89和台阶状螺钉91等形成丝杠传动机构53,而图5所示的蜗杆轴84和蜗轮85的传动部分85a等未包括在伸缩装置132中。此外,马达61、挠性线缆62、蜗杆轴84和传动部分85a等形成驱动装置131。
如以下将详细描述的杠杆连杆51并非通常的臂状连杆,而是形成为大致盘形连杆。第一和第二偏心部分形成在杠杆连杆51处以便径向偏离其中心并且彼此对置地设置。杠杆连杆51的第一偏心部分可连接到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a(41b)的上附接轴43a(43b)上,而杠杆连杆51的第二偏心部分可连接到传动丝杠机构53的进给丝杠87上。如以下将详细描述的支点连杆52形成为大致臂形连杆,同时包括呈环形的第一端部以及形成为可连接到侧框架本体部分31a(31b)的下附接轴33a(33b)上和可连接到丝杠传动机构53的传动箱81上的第二端部。杠杆连杆51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支点连杆52的第一端部的内周表面上。
杠杆连杆51的旋转中心点对应于与支点连杆52的连接点P。杠杆连杆51包括偏离旋转中心点的第一偏心部分的第一偏心点(图3中在靠背2的后侧处)以及偏离旋转中心点的第二偏心部分的第二偏心点(图3中在靠背2的前侧处)。杠杆连杆51的第一偏心点对应于与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b(41a)的连接点Q,而杠杆连杆51的第二偏心点对应于与丝杠传动机构53的连接点S。此外,支点连杆52的第二端部对应于与侧框架本体部分31b(31a)的连接点R。此外,连接点R等于在上述示例下侧框架本体部分31b(31a)与丝杠传动机构53之间的连接点T。
杠杆连杆51的连接点Q和S设定如下。将线性地经过连接点R并被设定为具有朝着靠背2的后侧径向离开连接点P的距离“a”的线确定为线L1。将线性地经过连接点R并被设定为具有朝着靠背2的前侧径向离开连接点P的距离“b”(>a;比距离“a”长)的线确定为线L2。此外,当从靠背2的前侧朝着后侧线性地经过连接点P的线被确定为线L3时,线L1与线L3之间的交叉点为连接点Q,而线L2与线L3之间的交叉点为连接点S。此外,将比率a/b(从连接点P至线L1的距离“a”相对于从连接点P至线L2的距离“b”的比率)设定为小于1。相应地,即使当施加到连接点Q上的负荷Fq大时,考虑到力矩,施加到连接点S上的负荷Fs小。
因而,距离“a”相对于距离“b”越短,施加到连接点S上的负荷Fs就越小。在这种条件下,当杠杆连杆51构造成常规的臂状连杆时,需要铰链以将杠杆连杆51和支点连杆52彼此连接。相应地,距离“a”相对于距离“b”越短,铰链就越靠近杠杆连杆51与上横向构件41b(41a)之间的连接部分。相应地,铰链与杠杆连杆51与上横向构件41b(41a)之间的连接部分相干涉,因此限制了距离“a”相对于“b”的减小。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杠杆连杆51形成为大致盘形连杆并由支点连杆52的第一端部支承,因此无需由铰链连接到支点连杆52上。因而,当应用形成为大致盘形的杠杆连杆51时,与应用形成为常规的臂状连杆的杠杆连杆51相比,距离“a”相对于距离“b”被设定为更短并且施加到连接点S上的负荷Fs得以进一步减小。
此外,由于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设置在侧框架连接构件32的中部处并借助于挠性线缆62连接到靠背倾斜机构5上,马达61未从上靠背部分22突出并且靠背倾斜机构5分别设置在上靠背部分22的内侧面的后部处。相应地,距离“b”相对于距离“a”被设为进一步更长,因此即使当施加到连接点Q上的负荷Fq大时也进一步最小化施加到连接点S上的负荷Fs。
另外,如图3所示,杠杆连杆51绕着上附接轴43b(43a)可旋转地连接到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b(41a)上。支点连杆52绕着下附接轴33b(33a)连接到侧框架本体部分31b(31a)上以便按照杠杆连杆51的旋转而旋转。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b(41a)绕着旋转铰链44b(44a)可旋转地连接到侧框架本体部分31b(31a)上。
如上述构造,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b(41a)按照杠杆连杆51和支点连杆52的旋转而相对于侧框架本体部分31b(31a)沿纵向方向向前和向后倾斜。此时,杠杆连杆51和支点连杆52的旋转角度,即上附接轴43b(43a)的旋转角度,受到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b(41a)绕着旋转铰链44b(44a)的旋转的限制。更具体地,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b(41a)的旋转角度被限制为从支点连杆52的大致最低点至大致最高点的大约180度。例如,即使当丝杠传动机构53损坏而因此不能够调节上靠背部分22相对于下靠背部分21的倾斜角度时,上靠背部分22的倾斜角度也被限制并被保持在预定位置。
下文将参照图5和图6说明靠背倾斜机构5和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的详细构造。杠杆连杆51包括彼此焊接的偏心环71和臂构件72。偏心环71形成为盘状形状,同时包括圆形中心部分71a和轴环部分71b。圆形中心部分71a形成为具有尺寸与下面将对其进行描述的插入支点连杆52的大直径附接孔52a中的衬套73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外径。偏心孔71c(连接点Q)在圆形中心部分71中穿成而径向偏离其旋转中心点(连接点Q)并贯穿它。轴环部分71b形成在圆形中心部分71a的第一端面上以便从第一端面的外周周边向外径向延伸。
臂构件72包括主体部分72a和突出部分72b,同时形成为大致盘状形状。主体部分72a形成为具有略微大于偏心环71的圆形中心部分71a的外径的外径。轴孔72c(连接点Q)和两个焊接孔72d形成在主体部分72a中以便贯穿它。当主体部分72a和圆形中心部分71a被彼此焊接时,轴孔72c面向偏心孔71c并且具有尺寸与偏心孔71c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直径。焊接孔72d邻近轴孔72c定位。突出部分72b一体形成在主体部分72a的外周周边上以便沿着线L3突出,该线L3从轴孔72c的中心点C1朝着主体部分72a的外周周边的径向向外的方向线性地经过中心点C2,其为主体部分72a的旋转中心点。内螺孔72e(连接点S)形成在突出部72b中以便贯穿它。内螺孔72e包括线L3上的中心点C3。
支点连杆52包括形成在第一端部处的大直径附接孔52a和形成在第二端部处的小直径附接孔52b。呈环形形状的带凸缘的衬套73和74分别插入大直径附接孔52a和小直径附接孔52b中。衬套73和74由涂覆有低摩擦材料的薄板形成,同时分别形成为具有大于大直径附接孔52a和小直径附接孔52b的直径的外径的圆管形状。各衬套73和74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被沿着其轴向方向切割。衬套73和74克服其径向弹簧力而径向向内压缩以便分别贯穿大直径附接孔52a和小直径附接孔52b。同时,衬套73和74由于径向弹簧力而径向向外扩张,从而分别配合到大直径附接孔52a和小直径附接孔52b中。此外,各衬套73和74的插入端被加工以便被扩张成凸缘形。因而,防止衬套73和74分别与大直径附接孔52a和小直径附接孔52b分离。
此外,偏心环71的圆形中心部分71a插在衬套73配合到其上的大直径附接孔52a中。偏心环71的圆形中心部分71a和臂构件72的主体部分72a以偏心孔71c和轴孔72c相对于彼此同轴对准的方式设置成面向彼此。此外,臂构件72被弧焊至大直径附接孔52a使得焊接孔72d被封闭。然后,呈环形形状的带凸缘的衬套75被插入轴孔72c和偏心孔71c(下文简称为轴孔72c)中。衬套75由覆盖有低摩擦材料的薄板形成而呈具有略微大于轴孔72c的直径的外径的圆管形状。衬套75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被沿着其轴向方向切割。衬套75克服其径向弹簧力而径向向内压缩到轴孔72c中以便贯穿它,同时由于径向弹簧力而径向向外扩张,从而配合到轴孔72c中。此外,衬套75的插入端被加工以便被扩张成凸缘形,从而防止衬套75与轴孔72c分离。因而,杠杆连杆51可旋转地连接到支点连杆52上。
如图5所示,上附接轴43a(43b)设置在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a(41b)的内侧表面上以便从其朝着车辆内侧突出。下附接轴33a(33b)设置在侧框架本体部分31a(31b)的内侧表面上。外螺纹部分43aa(43ba)形成在上附接轴43a(43b)的端部处。外螺纹部分43aa(43ba)具有略微小于杠杆连杆51的轴孔72c的直径的直径。外螺纹部分43aa(43ba)被插入杠杆连杆51的轴孔72c中并且螺母76与外螺纹部分43aa(43ba)螺合以便紧固到其上。
如图5所示,外螺纹部分33aa(33ba)形成在下附接轴33a(33b)的端部处。外螺纹部分33aa(33ba)具有略微小于在如以下将描述的传动箱81上穿成的轴孔81a的直径的外径。下附接轴33a(33b)被插入支点连杆52的小直径附接孔52b和传动箱81的轴孔81a中以便贯穿它们。此外,螺母77与下附接轴33a(33b)的外螺纹部分33aa(33ba)螺合以便紧固到其上。因而,如图6A(沿着图3的线6A-6A截取的视图)所示,杠杆连杆51连接到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b(41a)上以便绕上附接轴43b(43a)旋转,而支点连杆52连接到侧框架本体部分31b(31a)上以便按照杠杆连杆51的旋转而绕下附接轴33b(33a)旋转。
如图5所示,丝杠传动机构53包括传动箱81、传动箱盖82、蜗杆轴84、蜗轮85以及容纳在由传动箱81和传动箱盖82形成的空间内的其它部件。蜗轮85定位成关于蜗杆轴84不对称。如上所述,下附接轴33a(33b)插入其中的轴孔81a在传动箱81上穿成。线缆孔82a在传动箱盖82上穿成。各挠性线缆62的第一端插入线缆孔82a中。传动箱81和传动箱盖82通过螺钉83彼此紧固和固定。
轴承84a附接在蜗杆轴84的第一端上。挠性线缆62的第一端配合到轴承84a中。附接到蜗杆轴84的第一端上的轴承84a被压入传动箱盖82的线缆孔82a中。此外,蜗杆轴84的第二端插入被压入传动箱81中的管状衬套86中。因而,蜗杆轴84被可旋转地支承在限定在传动箱81与传动箱盖82之间的空间中。与蜗杆轴84啮合的传动部分85a设置在蜗轮85的外周表面上。与进给丝杠87啮合的内螺孔85b以及与内螺孔85b连续地连接的管状孔85c形成在蜗轮85的内周表面上。管状孔85c具有大于防止进给丝杠87与内螺孔85b分离的止挡螺母88的外径的内径。
具有小直径的外螺纹部分87a设置在进给丝杠87的第一端处。止挡螺母88与外螺纹部分87a螺合。进给丝杠87的第二端被插入孔89a中,该孔89a在L形支架89的第一表面中穿成,以便焊接到L形支架89上。进给丝杠87的第一端穿过内螺孔85b而插入至蜗轮85的管状孔85c并与管状孔85c螺合。此外,止挡螺母88与进给丝杠87的外螺纹部分87a螺合以便紧固到其上。由于管状孔85c具有大于止挡螺母88的外径的内径,所以止挡螺母88可在管状孔85c中移动并从而支承进给丝杠87而可按照蜗轮85的旋转而在预定距离内线性地移动直到进给丝杠87的移动被止挡螺母88限制。
垫圈90a和90b配合到进给丝杠87附接到其上的蜗轮85的传动部分85a的两端面上。此外,传动部分85a容纳在传动箱81内以便与蜗杆轴84啮合。相应地,如图6B(沿着图3的线6B-6B截取的视图)所示,蜗轮85被可旋转地支承在由传动箱81和传动箱盖82限定的空间内。此外,台阶状螺钉91被插入在L形支架89的第二表面中穿成的孔89b中,并与形成在臂构件72的突出部分72b中的内螺孔72e螺合。因而,如图6C(沿着图3的线6C-6C截取的视图)所示,固定到进给丝杠87的第二端上的L形支架89被固定到上附接轴43b(43a)插入其中的臂构件72的突出部分72b上。相应地,当蜗轮85按照蜗杆轴84的旋转而旋转时,进给丝杠87在预定距离内线性地移动。结果,杠杆连杆51在预定角度内旋转,从而使支点连杆52在预定角度内旋转。
如图5所示,线缆固定构件63设置在马达61的第一端处,而包括线缆固定部分64的马达固定构件65设置在马达61的第二端处以便通过螺钉66固定到其上。马达固定构件65固定到侧框架连接构件32的中部上。挠性线缆62包括芯构件62a,其旋转并且向蜗杆轴84和呈圆筒形的外管62b传输旋转扭矩。外管62b覆盖并保护芯构件62a,同时未进行旋转。挠性线缆62的第一端被插入传动箱盖82的线缆孔82a中,而设置在挠性线缆62的第一端处的芯构件62a配合到蜗杆轴84的轴承84a中。同时,挠性线缆62的第二端被插入马达固定构件65的线缆固定部分64(线缆固定构件63)中,而设置在挠性线缆62的第二端处的芯构件62a配合到马达61的马达轴61a中。相应地,马达61的驱动力经由挠性线缆62的芯构件62a从马达轴61a传输至蜗杆轴84。因而,如上所述,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的马达61、线缆固定构件63和马达固定构件65设置在车辆的中心(侧框架连接构件32的中部)处。此外,挠性线缆62和靠背倾斜机构5设置在座椅设备10中以便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对称构造。
下面将说明如上构成的座椅设备10的操作。当乘员压下操作开关以便倾斜靠背2的上靠背部分22时,马达61被马达驱动单元驱动以便沿预定方向旋转。之后,设置在马达61的右侧和左侧处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挠性线缆61由于马达61的输出而旋转,从而使各靠背倾斜机构5的蜗杆轴84旋转。结果,与蜗杆轴84接合的蜗轮85旋转,同时减少了马达61的转数。然后,与蜗轮85的内螺孔85c接合的进给丝杠87轴向移动以使杠杆连杆51相应地旋转,此后使支点连杆52旋转。因而,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a和41b向前(沿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倾斜。从而,上靠背部分22按照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a和41b的倾斜运动而从图3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图7所示的位置。同时,当需要使上靠背部分22相对于下靠背部分21的倾斜位置返回到初始位置时,乘员压下开关以使马达61沿上述预定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
因而,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包括靠背倾斜机构5和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的座椅设备10,即使当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大负荷Fq经由上靠背部分22施加到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b(41a)与杠杆连杆51之间的连接点Q上时,施加到丝杠传动机构53与侧框架本体部分31b(31a)之间的连接点R上的负荷Fs也被最小化。相应地,丝杠传动机构53无需强固的构造,只要具有抵抗小负荷Fs的构造。从而,实现了靠背倾斜机构5和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的重量和成本的减少。
此外,丝杠传动机构53产生小驱动力;因此,大的力施加到杠杆连杆51与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b(41a)之间的连接点Q上以使上靠背部分22倾斜。在这种条件下,丝杠传动机构53无需能够实现大的减速的附加减速机构,从而引起靠背倾斜机构5和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的重量和成本的减少。此外,杠杆连杆51、支点连杆52和靠背倾斜机构5分别设置在侧框架机构3的侧框架本体部分31a和31b的内侧面处,同时未从上靠背部分22突出,因此减小了靠背2的纵向厚度。另外,由于丝杠传动机构53的操作距离,即进给丝杠67的移动距离,相对于上靠背部分22的倾斜角度增加,所以可精确调节上靠背部分22的倾斜角度。相应地,实现了产生很少振动的高质量靠背倾斜机构5和高端靠背倾斜机构驱动机构6。此外,杠杆连杆51、支点连杆52和靠背倾斜机构5设置在上靠背部分22的内侧面的后部处,并且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设置在上靠背部分22处以便不从其突出。相应地,距离“b”可相对于距离“a”进一步增加,从而即使当施加到连接点Q上的负荷Fq大时也进一步最小化施加到连接点S上的负荷Fs。
此外,例如,即使当丝杠传动机构53损坏而因此不能够调节上靠背部分22的倾斜角度时,杠杆连杆51和支点连杆52的旋转角度,即上附接轴43a(43b)的旋转角度,受到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a和41b绕着旋转铰链44a和44b的旋转的限制。相应地,上靠背部分22的倾斜角度受到限制并被保持在预定位置。另外,当仅需要这种操作效果时,从连接点P至线L1的距离“a”相对于从连接点P至线L2的距离“b”的比率a/b不必小于1并且可为任意值。
图8是座椅调节机构200的示意图,该座椅调节机构200是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100的第一改型示例。相同的标号应用于座椅调节机构200中与座椅调节机构100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并且将省去这些构造的详细说明。座椅调节机构200以相对于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100的设置的竖直倒转方向来设置。也就是说,第一连杆构件110的第一端由铰轴111(连接点Q)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座椅构件102上,而第一连杆构件110的第二端由铰轴112(连接点S)可旋转地连接到伸缩装置132的底端上。第二连杆构件120的第一端由铰轴121(连接点R、T)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座椅构件101上,而第二连杆构件120的第二端由铰轴122(连接点P)连接在第一连杆构件11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位点处。此外,驱动装置131由与第二连杆构件120相同的铰轴121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座椅构件101上。如上述构成的座椅调节机构200实现与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100的操作效果类似的操作效果。
图9是示出了图8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200应用于车辆用座椅设备的座椅靠背倾斜机构5和座椅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的情况的示意图。相同的标号应用于该座椅设备中与图3所示的座椅设备10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并且将省去这些构造的详细说明。在图9所示的情况中,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a(41b)的上附接轴43a(43b)(连接点R)被插入支点连杆52的小直径附接孔52b中以便贯穿它,而下附接轴33a(33b)(连接点Q)被插入杠杆连杆51的轴孔72c和传动箱81的轴孔81a以便贯穿它们。此外,用于连接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a和41b的连接构件另外设置在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a和41b之间以便连接在其间,并且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的马达61设置在连接构件处。因而,当靠背倾斜机构5以相对于图1所示的设置的竖直倒转方向来设置时,获得了与图3所示的座椅设备10的操作效果类似的操作效果。
图10是示出了座椅调节机构300的示意图,该座椅调节机构300是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100的第二改型示例。相同的标号应用于图10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300中与座椅调节机构100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并且将省去这些构造的详细说明。根据座椅调节机构300,第一连杆构件110与第二连杆构件120之间的连接点P(铰轴122)和第一连杆构件110与第一座椅构件101之间的连接点Q(铰轴111)相对于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100的设置成倒转设置。也就是说,在图10中,连接点P设置在靠背2的后侧处,而连接点Q设置在靠背2的前侧处。第二连杆构件120的第一端由铰轴122(连接点P)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连杆构件110的第一端上。第一座椅构件101由铰轴111(连接点Q)可旋转地连接在第一连杆构件11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此外,第一连杆构件110的第二端由铰轴112(连接点S)可旋转地连接到伸缩装置132的底端上。第二连杆构件120的第一端由铰轴121(连接点R、T)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座椅构件102上。此外,驱动装置131由与第二连杆构件120相同的铰轴121(连接点R、T)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座椅构件102上。座椅调节机构300以与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100的操作不同的方式操作。特别地,根据座椅调节机构300,当伸缩装置132伸出时,连接点Q逆时针旋转,从而使第一座椅构件101绕连接点H向前(逆时针)倾斜。同时,当伸缩装置132缩回时,连接点Q顺时针旋转,从而使第一座椅构件101绕连接点H向后(顺时针)倾斜。如上述构成的座椅调节机构300实现与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100的操作效果类似的操作效果。
图11是示出了图10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300应用于车辆用座椅设备的座椅靠背倾斜机构5和座椅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的情况的示意图。相同的标号应用于该座椅设备中与图3所示的座椅设备10相同的构造的构造,并且将省去这些构造的详细说明。在图10所示的情况中,杠杆连杆51与上横向构件本体部分41b(41a)之间的连接点Q设置成比杠杆连杆51与支点连杆52之间的连接点P更靠近靠背2的前侧。此外,杠杆连杆51与丝杠传动机构53之间的连接点S定位在靠背2的前侧处。如上述构成的座椅设备实现与图3所示的座椅设备10的操作效果类似的操作效果。
图12是座椅调节机构400的示意图,该座椅调节机构400是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100的第三改型示例。相同的标号应用于座椅调节机构400中与座椅调节机构100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并且将省去这些构造的详细说明。座椅调节机构400与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10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连杆构件120与第二座椅构件102之间的连接点R和驱动装置131与第二座椅构件102之间的连接点T彼此单独地设置。也就是说,驱动装置131由铰轴133(连接点T)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座椅构件102上。如上述构成的座椅调节机构400实现与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100的操作效果类似的操作效果。
图13是座椅调节机构500的示意图,该座椅调节机构500是图10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300的改型示例。相同的标号应用于座椅调节机构500中与座椅调节机构300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并且将省去这些构造的详细说明。根据座椅调节机构500,第一连杆构件110与第二连杆构件120之间的连接点P(铰轴122)和第一连杆构件110与第一座椅构件101之间的连接点Q(铰轴111)相对于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100中的设置成倒转设置。也就是说,连接点P设置在靠背2的后侧处,而连接点Q设置在靠背2的前侧处。此外,座椅调节机构500与图10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300的构造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连杆构件120与第二座椅构件102之间的连接点R和驱动装置131与第二座椅构件102之间的连接点T彼此单独地设置。也就是说,第二连杆构件120的第一端由铰轴122(连接点P)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连杆构件110的第一端上。第一座椅构件101由铰轴111(连接点Q)可旋转地连接在第一连杆构件11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此外,第一连杆构件110的第二端由铰轴112(连接点S)可旋转地连接到伸缩装置132的底端上。第二连杆构件120的第一端由铰轴121(连接点R)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座椅构件102上。此外,驱动装置131由铰轴133(连接点T)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座椅构件102上。座椅调节机构500以与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100的操作不同的方式操作。特别地,根据座椅调节机构500,当伸缩装置132伸出时,连接点Q逆时针旋转,从而使第一座椅构件101绕连接点H向前(逆时针)倾斜。同时,当伸缩装置132缩回时,连接点Q顺时针旋转,从而使第一座椅构件101绕连接点H向后(顺时针)倾斜。如上述构成的座椅调节机构500实现与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300的操作效果类似的操作效果。
图14是示出了图12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400应用于车辆用座椅设备的座椅靠背倾斜机构5和座椅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的情况的示意图。相同的标号应用于该座椅设备中与图3所示的座椅设备10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并且将省去这些构造的说明。在图14所示的情况中,支点连杆52与侧框架本体部分31b(31a)之间的连接点R和丝杠传动机构53与侧框架本体部分31b(31a)之间的连接点T彼此单独地设置。如上述构成的座椅设备实现与图3所示的座椅设备10的操作效果类似的操作效果。另外,当图13所示的座椅调节机构500应用于座椅设备的靠背倾斜机构5和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时,获得了类似的操作效果。
另外,在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示例中说明了座椅调节机构100、200、300、400应用于用来使座椅设备10的上靠背部分22相对于下靠背部分21倾斜的靠背倾斜机构5和靠背倾斜机构驱动单元6的情况。可替代地,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座椅调节机构100、200、300、400的机构可应用于设置在座椅设备10的坐垫1内的斜倚机构8、使坐垫1竖向和纵向滑动的滑动机构、调节坐垫1的长度的坐垫调节机构或垫凳(ottoman)机构等。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座椅调节机构100、200、300、400的机构可应用于转向设备用倾斜调节机构和锁定机构。

Claims (6)

1.一种座椅调节机构(100),所述座椅调节机构调节形成在以可旋转方式彼此连接的第一座椅构件与第二座椅构件(101、102)之间的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包括:
第一连杆构件(110),其适于连接到所述第一座椅构件(101)并且包括由所述第一座椅构件(101)以可旋转方式支承的第一端;
第二连杆构件(120),其适于以可旋转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02)并且包括由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02)以可旋转方式支承的第一端和以可旋转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杆构件(110)的第二端;
驱动装置(131);以及
伸缩装置(132),其由所述驱动装置(131)驱动并且线性地伸出和缩回,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131)和所述伸缩装置(132)中的一者以可旋转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杆构件(110)的第二端,并且所述驱动装置(131)和所述伸缩装置(132)中的另一者以可旋转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02),
其中,假如
所述第一连杆构件(110)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120)之间的连接点被定义为连接点P,
所述第一座椅构件(101)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110)之间的连接点被定义为连接点Q,
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02)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120)之间的连接点被定义为连接点R,
所述驱动装置(131)和所述伸缩装置(132)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110)之间的连接点被定义为连接点S,
所述驱动装置(131)和所述伸缩装置(132)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02)之间的连接点被定义为连接点T,
线性地经过所述连接点Q和R的线被定义为线L1,并且
线性地经过所述连接点S和T的线被定义为线L2,
那么,所述第一连杆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110、120)、所述驱动装置(131)和所述伸缩装置(132)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110)、以及所述驱动装置(131)和所述伸缩装置(132)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120)彼此连接成使得从所述连接点P至所述线L1的距离(a)相对于从所述连接点P至所述线L2的距离(b)的比率(a/b)被设定为小于1,
并且,所述驱动装置(131)被驱动而使所述伸缩装置(132)线性地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杆构件(110)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120)旋转,从而在所述第一座椅构件(101)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02)之间产生相对旋转,以便调节所述第一座椅构件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01、102)之间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节机构(100),其中,所述第一连杆构件(110)形成为盘形并设置有旋转中心点,所述旋转中心点用作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120)连接的所述连接点P,所述第一连杆构件(110)进一步包括所述连接点Q和所述连接点R,并且,所述第二连杆构件(120)形成为臂形并设置有用作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20)连接的所述连接点R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构件(110)以可旋转方式连接到其上的所述第二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节机构(100),其中,所述连接点Q和所述连接点S适于被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座椅构件(101)在其内侧的后部和前部处,并且所述第一座椅构件(101)连接到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02)并被驱动而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02)向前倾斜。
4.一种车辆用座椅设备(10),所述座椅设备包括坐垫(1)和具有以可旋转方式彼此连接的第一座椅构件和第二座椅构件(101、102)的靠背(2),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设备包括:
侧框架机构(3),所述侧框架机构用作所述第一座椅构件和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01、102)中的一者,所述侧框架机构的下端以可倾斜方式连接到设置在所述坐垫(1)内的坐垫框架(7)的后端;
上横向构件(4),所述上横向构件用作所述第一座椅构件和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01、102)中的另一者,所述上横向构件设置在所述侧框架机构(3)的上部处;以及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调节机构(100),所述座椅调节机构(100)将所述上横向构件(4)连接到所述侧框架机构(3)并驱动所述上横向构件(4)而使其能够相对于所述侧框架机构(3)向前倾斜,使得所述连接点Q和所述连接点S适于被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座椅构件(101)在其内侧的后部和前部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设备(10),其中,所述第一连杆构件(110)、所述第二连杆构件(120)以及所述伸缩装置(132)设置在所述侧框架机构(3)与所述上横向构件(4)之间,所述侧框架机构(3)和所述上横向构件(4)设置在所述靠背(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中的各侧处,
并且,所述驱动装置(131)设置在侧框架连接构件(32)的中部处,所述侧框架连接构件(32)连接在设置在所述靠背(2)的两侧处的所述侧框架机构(3)的侧框架本体部分(31a)与(31b)之间,所述驱动装置(131)同时驱动设置在所述靠背(2)的两侧处的所述伸缩装置(13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设备(10),其中,在所述驱动装置(131)与相应的所述伸缩装置(132)之间设置有向所述伸缩装置(132)传输所述驱动装置(131)的驱动力的挠性线缆(62)。
CN2010101406014A 2009-03-27 2010-03-23 座椅设备和用于座椅设备的座椅调节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45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8748 2009-03-27
JP2009078748A JP5347635B2 (ja) 2009-03-27 2009-03-27 シート調整装置及びそのシート調整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4527A true CN101844527A (zh) 2010-09-29
CN101844527B CN101844527B (zh) 2013-09-25

Family

ID=42270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060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4527B (zh) 2009-03-27 2010-03-23 座椅设备和用于座椅设备的座椅调节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62164B2 (zh)
EP (1) EP2233346B1 (zh)
JP (1) JP5347635B2 (zh)
CN (1) CN10184452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3161A (zh) * 2012-12-12 2014-06-1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中的后座的头枕的斜倚装置
CN103963670A (zh) * 2013-01-24 2014-08-06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上部椅背枢轴系统
CN104175915A (zh) * 2014-08-29 2014-12-0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和汽车
WO2017206569A1 (zh) * 2016-06-02 2017-12-07 广东肇庆爱龙威机电有限公司 齿轮箱总成以及包括该齿轮箱总成的头枕驱动器
CN107627923A (zh) * 2016-07-05 2018-01-26 佛吉亚汽车座椅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可变尺寸的座椅靠背
CN112874391A (zh) * 2019-11-29 2021-06-01 佛吉亚汽车座椅公司 车辆座椅靠背、包括该靠背的车辆座椅和该座椅靠背的制造方法
CN113263966A (zh) * 2020-02-14 2021-08-17 佛吉亚汽车有限公司 机动车辆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5365A1 (ja) * 2007-12-12 2009-06-18 Ts Tech Co., Ltd. 中折れ式シートバック及び中折れ式シートバック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06229475B (zh) 2010-10-08 2019-12-17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储能装置用正极活性材料的制造方法及储能装置
JP5316557B2 (ja) 2011-02-02 2013-10-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調整装置及びそのシート調整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5796386B2 (ja) * 2011-07-20 2015-10-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6192221B2 (ja) * 2013-11-18 2017-09-06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
US9949567B2 (en) 2014-09-26 2018-04-24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Reversible headrest tilt, lumbar mechanism
US9730522B2 (en) * 2014-09-26 2017-08-15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Headrest tilt mechanism
US10179523B2 (en) * 2014-10-16 2019-01-15 Delta Tooling Co., Ltd. Rotation movement control mechanism and seat
CN104873027B (zh) * 2015-06-01 2017-10-17 东莞市伟宏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沙发电动支架
JP6547502B2 (ja) * 2015-08-04 2019-07-2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中折れシートバック
US9809131B2 (en) * 2015-12-04 2017-11-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nthropomorphic pivotable upper seatback support
US10427556B2 (en) * 2016-06-03 2019-10-01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Backrest adjuster for a vehicle seat
US10973333B2 (en) * 2016-09-30 2021-04-13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Á R.L. Stadium seat having a split back recliner and a vehicle including a stadium seat having a split back recliner
JP6718785B2 (ja) * 2016-10-04 2020-07-0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JP6871506B2 (ja) * 2017-02-08 2021-05-1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中折れシートバック及び中折れシートバックを有する車両用シート
US10166900B2 (en) 2017-02-09 2019-01-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rnal upper seatback support for driving and sleeper seats
US10434905B2 (en) 2017-03-02 2019-10-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llapsible lift mechanism for H-point lift
US10569674B2 (en) 2017-03-02 2020-02-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US10065535B1 (en) * 2017-03-02 2018-09-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back lift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US10166887B2 (en) 2017-03-02 2019-01-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back lift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US10081270B1 (en) 2017-03-03 2018-09-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ront seat sleeper seat and features
US10525861B2 (en) 2017-03-22 2020-01-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eg support options for sleeper seats
US10286815B2 (en) 2017-04-03 2019-05-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point lift options for sleeper seats
DE102018101706A1 (de) * 2018-01-25 2019-07-25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Fahrzeugsitz
FR3079464B1 (fr) * 2018-03-30 2020-08-21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Dispositif de reglage de haut de dossier de siege de vehicule, dossier et siege de ve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de reglage de haut de dossier
US10632873B2 (en) 2018-04-04 2020-04-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 structure dual motion recliner pivot mechanism
CN209135906U (zh) * 2018-07-05 2019-07-23 东莞市伟宏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防夹手角度调整装置
US11007908B2 (en) 2019-06-25 2021-05-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Upper thoracic support paddle attachment assembly
US11273736B2 (en) * 2020-07-29 2022-03-15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eat assemblies having tip up and tilt seat cushion frames
KR102411246B1 (ko) * 2020-09-07 2022-06-22 (주)케이엠앤아이 숄더 조절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시트 백
US11939063B2 (en) * 2022-04-26 2024-03-26 Gulfstream Aerospace Corporation Reclining seat
US11939064B2 (en) 2022-06-15 2024-03-26 Gulfstream Aerospace Corporation Reclining sea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6028A (en) * 1984-10-11 1986-12-02 Mitsubishi Motors Corp. Seat for vehicles
US5370443A (en) * 1992-02-27 1994-12-06 Ikeda Bussan Company, Ltd. Seat device
US20040195895A1 (en) * 2003-02-25 2004-10-07 Stanzwerk Wetter Sichelschmidt Gmbh & Co. Kg Seat back with adjustable headrest
US20050035642A1 (en) * 1999-08-17 2005-02-17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eat back for a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an integrated protective device
US20080252128A1 (en) * 2007-04-06 2008-10-16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48860B (de) * 1963-06-19 1967-08-31 Kabushiki Kaisha Monta Sersakusho Kyoto (Japan) Zahnarztlicher Behandlungsstuhl
US4372608A (en) * 1979-12-06 1983-02-08 Kabushiki Kaisha Morita Seisakusho Treatment chair
US4469374A (en) * 1981-11-20 1984-09-04 Namba Press Works Co., Ltd. Automotive seat
DE3807265A1 (de) * 1988-03-05 1989-09-14 Keiper Recaro Gmbh Co Schulterstuetze fuer die rueckenlehne von fahrzeugsitzen
JP2646379B2 (ja) * 1988-08-24 1997-08-27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フトチェンジ連動のヘッドレス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ヘッドレスト制御装置
US5360256A (en) * 1993-04-26 1994-11-0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Recliner seat
JP4595710B2 (ja) * 2005-06-28 2010-12-0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中折れ機構
DE102007017673B4 (de) * 2007-04-14 2010-11-25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Fahrzeugsitz
JP4957416B2 (ja) * 2007-07-05 2012-06-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5286861B2 (ja) * 2008-03-19 2013-09-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運動変換駆動装置及びその運動変換駆動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6028A (en) * 1984-10-11 1986-12-02 Mitsubishi Motors Corp. Seat for vehicles
US5370443A (en) * 1992-02-27 1994-12-06 Ikeda Bussan Company, Ltd. Seat device
US20050035642A1 (en) * 1999-08-17 2005-02-17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eat back for a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an integrated protective device
US20040195895A1 (en) * 2003-02-25 2004-10-07 Stanzwerk Wetter Sichelschmidt Gmbh & Co. Kg Seat back with adjustable headrest
US20080252128A1 (en) * 2007-04-06 2008-10-16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s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3161A (zh) * 2012-12-12 2014-06-1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中的后座的头枕的斜倚装置
CN103863161B (zh) * 2012-12-12 2017-07-0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中的后座的头枕的斜倚装置
CN103963670A (zh) * 2013-01-24 2014-08-06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上部椅背枢轴系统
CN104175915A (zh) * 2014-08-29 2014-12-0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和汽车
WO2017206569A1 (zh) * 2016-06-02 2017-12-07 广东肇庆爱龙威机电有限公司 齿轮箱总成以及包括该齿轮箱总成的头枕驱动器
US11261949B2 (en) 2016-06-02 2022-03-01 Guangdong Zhaoqing L&V Co. Ltd. Gearbox assembly and a headrest actuator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7627923A (zh) * 2016-07-05 2018-01-26 佛吉亚汽车座椅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可变尺寸的座椅靠背
CN107627923B (zh) * 2016-07-05 2022-02-15 佛吉亚汽车座椅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可变尺寸的座椅靠背
CN112874391A (zh) * 2019-11-29 2021-06-01 佛吉亚汽车座椅公司 车辆座椅靠背、包括该靠背的车辆座椅和该座椅靠背的制造方法
CN113263966A (zh) * 2020-02-14 2021-08-17 佛吉亚汽车有限公司 机动车辆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33346A2 (en) 2010-09-29
US20100244525A1 (en) 2010-09-30
CN101844527B (zh) 2013-09-25
US8262164B2 (en) 2012-09-11
JP5347635B2 (ja) 2013-11-20
EP2233346A3 (en) 2018-01-03
EP2233346B1 (en) 2019-08-14
JP2010228602A (ja) 2010-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4527B (zh) 座椅设备和用于座椅设备的座椅调节机构
JP5286861B2 (ja) 運動変換駆動装置及びその運動変換駆動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203460728U (zh) 座椅调整装置以及具备该座椅调整装置的车辆用座椅装置
CA2647317C (en)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seat adjuster
US8141952B2 (en) Adjustable bolster assembly
US10647223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power seat
WO1998026951A1 (en) Plastic drive block for vehicle seat adjuster
CN112977187B (zh) 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
US20110012413A1 (en) Reclining seat assembly
CN105818721B (zh) 可调节衬垫
WO2018034903A1 (en) Head restraint follower
JP5347636B2 (ja) シート調整装置及びそのシート調整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WO2000032441A1 (en) Integrated power recliner for a vehicle seat
CN108602455A (zh) 具有动力肩部枢转的座椅靠背
US7364236B2 (en) O-ring grooved stop rivet for reducing buzz, squeak and rattle associated with a motor actuated seat assembly between upright design and load floor positions
KR101950186B1 (ko) 자동차 시트의 숄더부 각도 조절 장치
US20240034201A1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Swivel Mechanism
JP6413800B2 (ja) シート調整装置及びそのシート調整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KR100551769B1 (ko) 자동차의 시트트랙 연동형 시트 틸트장치
JP2019064550A (ja) パワーシート
JPH082298A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長可変機構
JPH0525486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