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4346A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4346A
CN101844346A CN201010112274A CN201010112274A CN101844346A CN 101844346 A CN101844346 A CN 101844346A CN 201010112274 A CN201010112274 A CN 201010112274A CN 201010112274 A CN201010112274 A CN 201010112274A CN 101844346 A CN101844346 A CN 1018443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unctional unit
pattern
switch portion
closur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2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4346B (zh
Inventor
渡边将裕
古泽正规
糟谷喜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231529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844346(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44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4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4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4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1/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11/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 B25D11/10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comprising a cam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4Handles; Handle mountings
    • B25D17/043Handles resiliently mounted relative to the hammer hou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6Hammer pistons; Anvils ; Guide-sleeves for pist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1/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2211/003Crossed drill and mot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221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255Switches
    • B25D2250/261Means for locking an operative switch 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以实现在可设定在多个作业模式的电动工具上,简便地进行作业模式的判断。作为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的电动锤钻(101)具有至少对驱动马达(111)进行控制的控制器(171),该控制器(171)在结构上包括:开关检测电路(173)、运算驱动部(174)、马达控制部(176)、驱动电路(177),在电源闭合的状态下,开关检测电路检测出第1开关部(141)及第2开关部(146)的闭合状态,运算驱动部根据开关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作业模式,在运算驱动部完成作业模式判断后,若将处于非闭合状态的开关部操作到闭合状态,马达控制部及驱动电路就将驱动控制信号输出给驱动马达。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工具头对被加工体进行加工作业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电动工具的例子,在下述的专利文献中公开有一种电动冲击工具。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这种电动工具,由马达驱动进行冲击作业的工具头,还配备有作业模式切换机构,可在第1作业模式与第2作业模式之间切换。第1作业模式下,允许操作者对第1开关部进行闭合操作,并且第2开关部被固定在闭合位置上。第2作业模式下,第1开关部被固定在闭合位置上,并且允许操作者对第2开关部进行闭合操作。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这种电动冲击工具中,在各驱动模式下,通过对没有被固定的开关部进行闭合操作,可使工具头在该驱动模式下被驱动。对于这种电动工具,需要有一种技术使得,在对这种工具进行设定时,通过检测第1及第2开关部的闭合状态来简便地判断作业模式。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957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以有助于在可进行多个作业模式的设定的电动工具上,简便地进行作业模式的判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动工具可设定为多个作业模式,并至少具有:马达、工具机身、工具头安装部、把手、第1开关部、第2开关部及控制装置。操作者可通过设定在各作业模式下的电动工具,进行所需作业方式的作业。
工具机身形成收装马达的结构。工具头安装部设置在工具机身上,构成一个安装部位,用于安装被马达所驱动的长轴形的工具头。此时,工具头可以是电动工具或工具机身的一个构成要素,或者也可以是不被包括在电动工具或工具机身中的一个构件。把手构成一个操作者抓握用的把手,设置在工具机身的一侧,具体是设置在工具头安装部相对于工具头轴线方向的相反侧。第1及第2开关部二者都是可分别设定在闭合状态或非闭合状态的开关部。控制装置是对马达进行控制的装置。
在本发明中,控制装置至少还包括开关检测部、作业模式判断部及驱动控制部。开关检测部是,在电源闭合的状态下,检测出第1及第2开关部的各自的闭合状态的检测部。此处所说的“电源闭合状态”广泛地包括电源被闭合的状态,典型的该电源闭合状态是指,电源刚刚被闭合后的状态。作业模式判断部是根据开关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作业模式进行判断的判断部。典型的判断有,当检测为第1开关部被闭合时,判断为一种作业模式,当检测为第2开关部被闭合时,判断为另一种作业模式。从而,可简便地判断工具是设定在多个作业模式中的哪一作业模式。
特别的,在本发明中,通过开关检测部直接检测出第1及第2开关部的闭合状态,从而,不必增加新的开关部,因而结构比较合理。驱动控制部具有,在作业模式判断部完成作业模式判断后,一旦处于非闭合状态一侧的开关部被操作,就将驱动控制信号输出给马达。从而,在判断为第1作业模式的情况下,当检测到与此第1作业模式相对应的处于非闭合状态侧的开关部被置于闭合状态时,马达就会被驱动,在判断为第2作业模式的情况下,当检测到与此第2作业模式相对应的处于非闭合状态侧的开关部被置于闭合状态时,马达就会被驱动。
本发明的电动工具还具有下面的形态,即,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的结构最好还包括作业模式切换部件,该作业模式切换部件能够通过操作者的手动操作进行作业模式的切换操作。作业模式包括:与使工具头做直线冲击动作的锤击作业方式相对应的第1锤击模式及第2锤击模式。在第1锤击模式下,随着作业模式切换部件被手动操作,第2开关部被保持在闭合状态,而第1开关部能够切换到闭合状态或非闭合状态。在第2锤击模式下,随着作业模式切换部件被手动操作,第1开关部被保持在闭合状态,而第2开关部能够切换到闭合状态或非闭合状态。
若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简便地判断工具是设定在多个作业模式中的第1锤击模式还是第2锤击模式。而且,在随着作业模式切换部件被手动操作而变为第1锤击模式的情况下,当检测到处于非闭合状态侧的第1开关部被置于闭合状态时,马达就被驱动,在随着作业模式切换部件被手动操作而变为第2锤击模式的情况下,当检测到处于非闭合状态侧的第2开关部被置于闭合状态时,马达就被驱动。
本发明的电动工具还具有如下的其他形态,即,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的结构最好还包括作业模式切换部件,该作业模式切换部件能够通过操作者的手动操作进行作业模式的切换操作。作业模式包括:与使工具头同时做直线冲击动作与周向旋转动作的锤钻作业方式相对应的锤钻模式。在锤钻模式下,随着作业模式切换部件被手动操作,第2开关部被保持在闭合状态,而第1开关部能够切换到闭合状态或非闭合状态。
若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简便地判断工具是不是设定在多个作业模式中的锤钻模式。而且,在随着作业模式切换部件被手动操作而变为锤钻模式的情况下,当检测到处于非闭合状态侧的第1开关部被置于闭合状态时,马达就被驱动。
本发明的电动工具还具有如下的形态,即,本发明优选,作为作业模式,包括具有工具头的旋转动作的模式,以及不具有工具头的旋转动作的模式,这些作业模式间的切换过程包括:将第1及第2开关部均设定在非闭合状态的切换过程。此时,将第1及第2开关部均设定在非闭合状态的切换过程,可以是作业模式间的切换过程的全部或一部分。若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这样一种电动工具,即,在具有工具头的旋转动作的模式与不具有工具头的旋转动作的模式之间的切换过程中,第1及第2开关部均被设定在非闭合状态。
本发明的电动工具还具有如下的形态,即,本发明的电动工具最好还包括第1操作部件,该第1操作部件一直被施力部件向非闭合位置施加作用力,在第1开关部闭合时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被扣动操作到闭合位置。而且,把手具有可收装第1操作部件的第1收装空间,在第2锤击模式时,在随着作业模式切换部件被手动操作而使第1开关部被保持在闭合状态的状态下,把手将第1操作部件收装在其内的第1收装空间中。
若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下述情况,即,在第2锤击模式下,当随着作业模式切换部件被手动操作而使第1开关部被保持在闭合状态时,操作者通过第1操作部件受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情况,从而有利于作业顺利地进行。
本发明的电动工具还具有以下的形态,即,本发明的电动工具最好还包括第2操作部件,该第2操作部件可随着操作者的手指所进行的反复的按压操作,切换第2开关部的闭合状态与非闭合状态。而且,工具机身具有可收装第2操作部件的第2收装空间,在第1锤击模式或锤钻模式时,在随着作业模式切换部件被手动操作而使第2开关部被保持在闭合状态的状态下,工具机身将第2操作部件收装在其内的第2收装空间中。
若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用眼睛直接观察第2操作部件是否被收装,操作者就能够容易地判别现在的作业模式。
本发明的电动工具还具有以下的形态,即,在本发明的电动工具上,第2开关部为由电子开关所构成的结构,其通过第2操作部件的按压操作时产生的电信号来进行通电或切断。即,此电子开关是不具有为使马达通电/断电而设置的机械触点的开关。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使得第2开关部的结构紧凑,并可通过轻轻地触按第2操作部件即可实现按压操作,从而提高操作性。
本发明的电动工具还具有以下的形态,即,本发明的电动工具最好还包括报告部,该报告部通过照明的方式报告作业模式的设定情况,即,是设定在多个作业模式中的哪一作业模式。关于该报告部的报告方式,广泛的包括由一种颜色或多种颜色来实现发光或闪烁的方式。若采用这样的结构,操作者可通过报告部容易地判别现在所设定的作业模式。
本发明的电动工具还具有以下的形态,即,在本发明的电动工具中,报告部是根据第2开关部的闭合状态来报告作业模式的设定情况的。该报告部具有这样的典型的功能:如报告第2开关部为非闭合状态的形态,报告第2开关部为闭合状态的形态,报告第2开关部在非闭合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切换的形态等。若采用这样的结构,操作者可基于第2开关部的闭合状态,通过报告部较容易地判别所设定的作业模式。
本发明的电动工具还具有以下的形态,即,本发明的电动工具最好还包括防震用缓冲件,该防震用缓冲件配置在工具机身与把手之间,以使工具机身与把手可在工具头的轴线方向产生相对移动的方式将二者连接。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在驱动工具头从而进行所需的加工作业时,可通过防震用缓冲件防止或降低工具机身上产生的震动向把手一侧的传递。另外,本发明此处所说的“防震用缓冲件”典型地采用弹簧、橡胶等的缓冲件。
本发明的电动工具还具有以下的形态,即,本发明的电动工具最好包括第1操作部件及第2操作部件,第1操作部件设置在把手上的靠近工具头安装部一侧,第2操作部件设置在工具机身上的与第1操作部件相对的部位。该第1操作部件一直被施力部件向非闭合位置施加作用力,在第1开关部闭合时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被扣动操作到闭合位置,该第2操作部件可随着操作者的手指所进行的反复的按压操作,切换第2开关部的闭合状态与非闭合状态。通过第1操作部件与第2操作部件的这样的相对配置,可用抓握住把手的操作者的单手的手指来进行第1操作部件及第2操作部件的操作,实现了由操作者所操作的操作部件的操作性的提高。
若采用本发明,可在能够设定在多个作业模式的电动工具上,简便地进行作业模式的判断。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锤钻的整体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2为所示为开关操作用的滑动片的结构及滑动片与吸收震动用的线圈弹簧的配置方式;
图3为表示握把的工作状态的剖面图;
图4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
图5所示为从图1中B向所看到的第2操作部件及承受部件;
图6的放大局部剖面图所示为被作业模式切换盘所操作的滑动片、与被该滑动片所操作的第1操作部件及第2操作部件的工作状态,图中所示为选择到空档模式时的状态;
图7的放大局部剖面图所示为被作业模式切换盘所操作的滑动片、与被该滑动片所操作的第1操作部件及第2操作部件的工作状态,图中所示为选择到第2锤击模式时的状态;
图8的放大局部剖面图所示为被作业模式切换盘所操作的滑动片、与被该滑动片所操作的第1操作部件及第2操作部件的工作状态,图中所示为选择到第1锤击模式时的状态;
图9的放大局部剖面图所示为被作业模式切换盘所操作的滑动片、与被该滑动片所操作的第1操作部件及第2操作部件的工作状态,图中所示为选择到锤钻模式时的状态;
图10为表示作业模式切换盘与滑动片的工作状态的图,图中所示为选择到空档模式时的情况;
图11为表示作业模式切换盘与滑动片的工作状态的图,图中所示为选择到第2锤击模式时的情况;
图12为表示作业模式切换盘与滑动片的工作状态的图,图中所示为选择到第1锤击模式时的情况;
图13为表示作业模式切换盘与滑动片的工作状态的图,图中所示为选择到锤钻模式时的情况;
图14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170的电路结构图;
【符号说明】
101电动锤钻(电动工具)
103机身部(工具机身)
103a后方内部空间
105马达壳
107传动机构壳
108后罩
108a开口部
109握把
109a上部侧连接区域
109b握把内部空间
111驱动马达
113运动转变机构
115冲击构件
117动力传递机构
118离合器切换机构
119锤头(工具头)
121曲轴
123曲柄臂
125活塞
127气缸
129撞锤
131撞栓
133中间齿轮
135中间轴
137第1锥齿轮
139第2锥齿轮
141第1开关部
142安装轴
143第1操作部件
143a操作部件主体部
143b操纵杆
143c扭簧
143d上端部
143e角状突起
144支点
145第2操作部件
145a按钮部
145b上端部
145c轴部
146第2开关部
147弹簧
148螺钉
149承受部件
149a爪部
149b U字形承受部
151作业模式切换盘(作业模式切换部件)
151a转动轴线
152偏心轴(偏心轴部)
153滑动片
153a后端突出部
153b长槽
153c通孔
153d柱状导向件
153e后缘
154线圈弹簧
155连接件
155a柱状导向件
157连接部
159卡合孔
159a后侧卡合面
159b前侧卡合面
159c游离凹部
161吸收震动用的线圈弹簧(防震用缓冲件)
163转动轴
165波纹管
167发光灯
170控制电路
171控制器
172电路电源部
173开关检测电路
174运算驱动部
175马达控制电路电源部
176马达控制部
177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14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采用电动锤钻来作为冲击工具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1所示为电动锤钻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概括地看,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锤钻在结构上主要包括:形成电动锤钻101外部轮廓的机身部103,在该机身部103的长度方向的头端区域(图中左侧)、以装卸自由的方式安装于工具保持件(为方便,省略其图示)上的呈长轴状的锤头119,连接在机身部10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图中右侧)上的、操作者所抓握的握把109。机身部103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工具机身”,锤头119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工具头”。另外,握把109对应于本发明中的“(操作者抓握用的)把手”。锤头119安装在作为本发明中的“工具头安装部”的工具保持件上,并在可沿其轴向(机身部103的长度方向)相对往复运动而在周向相对转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被保持。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将锤头119一侧称为前侧,握把109一侧称为后侧。
机身部103在结构上主要包括:收装有驱动马达111的马达壳105,以及收装有运动转变机构113、冲击构件115、以及动力传递机构117的传动机构壳107。驱动马达111对应于本发明的“马达”。驱动马达111的配置方向使得,其旋转轴与纵向(图1中上下方向)一致从而大体上垂直于机身部103的长度方向(即,锤头的轴向)。驱动马达111产生的旋转动力,通过运动转变机构113适当地转变为直线运动后,输出传递给冲击构件115,通过该冲击构件115,在锤头的轴向(图1中左右方向)上产生冲击力。驱动马达111产生的旋转动力,还通过动力传递机构117进行适当地减速之后,作为转动力输出传递给锤头119,使该锤头119在其周向做旋转运动。
握把109在结构上是个操作者抓握用的把手,其设置于机身部103上,具体是设置于,在锤头119轴线方向上和工具保持件相反的一侧。从侧面看该握把109大致形成沿与锤头轴向交叉的上下方向配置的日文片假名“コ”字形,其上下方向的一端(下端)通过转动轴163以能够向前后方向转动的形式连接在马达壳105的后端下部,另一端(上端)通过吸收震动用的线圈弹簧161连接在后罩108的后端上部,该后罩108覆盖马达壳105及传动机构壳107的后方区域。线圈弹簧161对应于本发明的“防震用缓冲件”。从而,构成具有防震结构的握把109,防止或降低从机身部103向握把109传递的震动。
运动转变机构113,将驱动马达111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并传递给冲击构件115,其在结构上是个由被驱动马达111驱动的曲轴121、曲轴臂123、活塞125等构成的曲柄机构。活塞125构成所谓驱动冲击构件115的驱动件,能够在气缸127内沿与锤头轴向相同的方向滑动。
冲击构件115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作为冲击件的撞锤129和作为中间件的撞栓131。撞锤129以可沿气缸127的腔内壁自由滑动的方式配置,并通过该气缸腔内的空气弹簧的作用被作滑动运动的活塞125所驱动从而作直线运动。撞栓131以可在工具保持件内自由滑动的方式配置,并将撞锤129的动能传递给锤头119。
另外,由工具保持件保持的锤头119,通过动力传递机构117与工具保持件一起被驱动马达111驱动从而旋转。如图1所示,动力传递机构117,由被驱动马达111驱动而旋转的中间齿轮133、中间轴135、与中间轴135一起旋转的第1锥齿轮137、以及与该第1锥齿轮137啮合并绕锤头119的轴线旋转的第2锥齿轮139等构成,其将驱动马达111的旋转传递给工具保持件,进而传递给由该工具保持件保持的锤头119。
在中间齿轮133与中间轴135之间安装有离合器,以传递或切断驱动马达111向锤头119的旋转输出,为了看图方便,省略了其图示。离合器以不能相对于中间轴135旋转而可沿其轴向滑动的方式安装,通过沿该中间轴135轴向的滑动,该离合器能够在与中间齿轮133的离合齿相啮合的动力传递状态和解除该啮合的动力切断状态之间切换。
离合器的切换动作是通过选择(切换)锤头119的作业模式(也称为“驱动模式”)的作业模式切换盘151的手动操作来进行的。作业模式切换盘151对应于本发明的“作业模式切换部件”。作业模式切换盘151配置在机身部103的外侧上表面(大致位于曲柄机构的正上方),能够在水平面上绕转动轴线151a进行转动操作,该转动轴线151a是一条与锤头119的轴线交叉的上下方向的轴线。通过作业模式切换盘151的转动操作,并通过离合器切换机构118,可将动力传递结构117的离合器切换到动力传递状态或动力切断状态中的任一状态。离合器切换机构118配置在传动机构壳107内(图1表示出了其的一部分),其构成了一个将作业模式切换盘151的转动转变为直线运动从而使离合器沿中间轴135的轴向移动的机构,因其与本发明没有直接的关系,故对其不作详细的说明。
作业模式的选择是通过操作作业模式切换盘151使其绕转动轴线151a转动来实现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模式切换盘151能够切换到第1锤击模式、第2锤击模式、锤钻模式以及空档模式,在机身部103的外侧表面上,绕着作业模式切换盘151的圆周设置有适当的标记,以显示第1锤击模式、第2锤击模式、锤钻模式以及空档模式。
操作作业模式切换盘151使其转动,当选择到第1锤击模式或第2锤击模式的时候,通过离合器切换机构118,动力传递机构117的离合器被置于动力切断状态。在此状态下,若给驱动马达111通电使其运转,只有运动转换机构113被驱动。驱动马达111产生的旋转动力传递给运动转变机构113,该运动转变机构113的活塞125在气127的腔内做往复直线运动。若活塞125做直线运动,与此相随,活塞125的直线运动经过撞锤129、撞栓131传递给锤头119,从而使锤头119进行冲击动作。像这样地,在离合器被置于动力切断状态的第1锤击模式或第2锤击模式下,锤头119只进行冲击动作(锤击动作),对被加工体(混凝土)执行锤击作业。
另外,当选择到锤钻模式时,通过离合器切换机构118,动力传递机构117的离合器被置于动力传递状态。在此状态下,若给驱动马达111通电使其运转,运动转换机构113和动力传递机构117都被驱动。驱动马达111产生的旋转动力,通过中间齿轮133、离合器、中间轴135、第1及第2锥齿轮137、139,输出传递给工具保持件以及保持在工具保持件上的锤头119。如此一来,在离合器被置于动力传递状态的锤钻模式下,锤头119同时进行轴向的冲击动作与周向的旋转动作(钻动),对被加工体(混凝土)执行锤钻作业。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6-图9对操作驱动马达111(锤头119)使其驱动或停止的操作部件(开关结构)进行说明。在握把109一侧,设置有对第1开关部141进行“开”/“关”操作(能够设定在闭合状态或非闭合状态)的第1操作部件143,在机身部103一侧,设置有对第2开关部146进行“开”/“关”操作(能够设定在闭合状态或非闭合状态)的第2操作部件145。此处所说的第1开关部14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开关部”,此处所说的第2开关部146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开关部”。此处所说的第1操作部件143对应于本发明的“第1操作部件”,第2操作部件145对应于本发明的“第2操作部件”。第1操作部件143是能够进行扣动操作的扳机式的开关,第2操作部件145是能够进行按压操作的杆式的开关。并且,第1操作部件143与第2操作部件145在前后方向(锤头119的轴线方向)上相对配置,都能够用抓握握把109的手指进行操作。因此,操作者用一只手就能够操作工具,实现了操作部操作性能的提高。
第1操作部件143配置在呈中空状的握把109的握把内部空间109b内。第1操作部件143沿着握把109的长度方向(与锤头119的轴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布置,并且在其布置方向的下部一侧,通过安装轴142以能够向前后方向(锤头119的轴向)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握把109上。第1操作部143,能够在使第1开关部141处于“关”状态(也叫非闭合状态)的“关”位置(也叫非闭合位置),和通过由操作者的手指扣动操作其上部一侧而使第1开关部141处于“开”状态(也叫闭合状态)的“开”位置(也叫闭合位置)之间转动。
为了使第1开关部141始终被向“关”状态施加作用力,第1开关部141内置有弹簧(为方便,图示中省略),通过此弹簧对第1操作部件143从“开”位置向“关”位置施力。此处所说的弹簧相当于本发明的“施力部件”。因此,第1操作部件143的上部一侧,其设定的形式为,在没有进行扣动操作时,其保持在“关”位置从而从握把109的前方开口部向前方突出(参照图6),当被手指进行扣动操作,或者是被下述的滑动片153所按下从而处于“开”位置时,其被收装在握把109的握把内部空间109b中,从而其前表面与握把前部的外侧表面大致呈共面的状态(参照图7)。第1开关部141在结构上为自动复位式的开关,通过内置的弹簧其始终被向“关”状态施加作用力。此处所说的握把内部空间109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收装空间”。
第2操作部件145配置在机身部103所形成的后方内部空间103a中。此处所说的后方内部空间103a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收装空间”。该后方内部空间103a是由传动机构壳107和覆盖该传动机构壳107后部区域的后罩108所围成的空间。第2操作部件145,与第1操作部件143相对配置,由沿着与锤头119的轴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布置的呈长方形的板状部件构成(参照图5),并且,其布置方向上的下部侧的轴部145c被承受部件149支承,从而能够向前后方向(锤头119的轴线方向)自由转动。
另外,配置有第2操作部件145的机身部103的后方区域,是远离锤头119的区域,相对于锤头119而言也是死角区域。因此,配置在该后方区域的第2操作部件145,不容易受到锤击作业或锤钻作业时被加工体(混凝土)产生的粉尘的影响,防尘性较好。
第2操作部件145能够在未经过手指操作的“关”位置(非闭合位置),和由手指操作从而对第2开关部146施加按压力的“开”位置(闭合位置)之间转动。通过弹簧147,第2操作部件145始终被从“开”位置向“关”位置施力。另外,在第2操作部件145的布置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后面上形成有按钮部145a,该按钮部145a是为了操作者通过手指将第2操作部件145向前方进行按压操作而设置的。在第2操作部件145的按钮部145a并未被手指按压的时候,第2操作部件145保持在“关”位置,并且其按钮部145a从设置在后罩108上的开口部108a向后方突出。这种状态如图6及图7所示。第2开关146采用这种形式的开关,即,一旦被第2操作部件145按压从而切换到“开”状态,在再次被按压之前一直维持在“开”状态的开关。
承受部件149是支承第2开关部146及第2操作部件145的部件,由螺钉148(参照图5)固定在传动机构壳107上。承受部件149通过多个爪149a自上而下夹住第2开关部146从而保持该第2开关部146的位置。另外,承受部件149具有支承第2操作部件145的略呈“U”字形的承受部149b,在该承受部149b内,收装有第2操作部件145的下部区域,并且还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有轴部145c。因而,形成了第2操作部件145的下部区域与略呈“U”字形的承受部149b相重合(重叠)的结构,通过迷宫效应获得了防止第2操作部件145的转动轴承受部受到粉尘侵入的效果,结合上述的结构上的防尘效果,进一步提高了防尘性。
第2操作部件145,至少是按钮部145a是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并且,在该按钮部145a的内侧,设置有例如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光灯167。该发光灯167设计为,根据第1操作部件143或第2操作部件145的位置,即根据所选的作业模式,该发光灯167或亮或灭。对此,将在后面做详细的描述。
接下来,对作为开关操作机构的滑动片153进行说明,其根据作业模式切换盘151的作业模式的切换,能够选择性地将第1操作部件143与第2操作部件145强制固定在“开”位置,或者是解除该固定从而能够通过手指进行操作。该滑动片153如图2以及图6-13所示。该滑动片153根据作业模式切换盘151的作业模式切换的转动动作,通过偏心轴152,沿锤头119的轴向作直线移动。
如图2所示,滑动片153,是沿着锤头119的轴向呈长条状布置的长条部件,其穿入握把109上的该握把109与机身部103相连接的上部侧连接区域109a,从而伸入到握把109一侧。在通过作业模式切换盘151选择到第2锤击模式T2的时候,滑动片153,在偏心轴152的作用下向握把109一侧移动并到达其能够移动到的最后端位置,解除第2操作部件145的固定,并且,将第1操作部件143向后方推动从而将其操作到“开”位置并固定在该“开”位置。此状态如图2、图7、图11所示。另外,在通过作业模式切换盘151从第2锤击模式T2操作切换到第1锤击模式T1,或者是操作切换到锤钻模式HD的时候,滑动片153向远离握把109的前方移动,解除第1操作部件143的固定,并且,将第2操作部件145向前方推动从而将其操作到“开”位置并固定在该“开”位置。此状态如图8、图9、图12、图13所示。关于滑动片153与偏心轴152的连接结构将在后面做详细的描述。
如图6所示,第1操作部件143由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操纵杆143b与扭簧143c构成。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其水平截面略呈“U”字形(参照图4),可由手指进行扣动操作。操纵杆143b的下端部安装在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上,并且操纵杆143b能够以支点(安装轴)144为中心相对于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在滑动片153的移动方向(与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自由转动。操纵杆143b其水平截面略呈“U”字形(参照图4)。扭簧143c用于吸收震动,其将该操纵杆143b弹性地连接在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上。
操纵杆143b安装在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的上端侧,向上方伸出超出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的上端面,并且,其上端部143d与滑动片153的后端突出部153a相对设置。扭簧143c,其一端被卡止在操纵杆143b上,另一端卡止在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上,从而施加作用力以使操纵杆143b具有向前方转动的趋势。扭簧143c安装时所设定的初始载荷,即其对操纵杆143b所施加的初始载荷(安装载荷),比手指扣动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所需要的扣动载荷(操作到“开”位置后,作用在第1开关部141中内置的弹簧上的载荷)大。因此,当滑动片153向后方移动,其后端突出部153a推动操纵杆143b的上端部143d时,操纵杆143b与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保持一体的状态一起向后方转动。即,通过滑动片153将第1操作部件143向“开”位置切换的操作,是在操纵杆143b与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呈一体化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能够确保该操作可靠地执行。另外,操纵杆143b向前方转动的限度,是通过该操纵杆143b的前表面与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相接触而决定的。
当在通过滑动片153将第1操作部件143强制固定在“开”位置的状态(第2锤击模式)下进行锤击作业时,作为弹性部件,扭簧143c吸收主要是在机身部103一侧产生的前后方向(锤头119的轴线方向)上的震动,防止或降低从滑动片153经过第1操作部件143向握把109传递的震动。
第2操作部件145,在后方内部空间103a内向上方伸长,并且,其上端部145b 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插入滑动片153的沿长度方向形成的长槽153b(通孔)中。当滑动片153向前方移动时,第2操作部件145被连接件155向前方推动从而移动到“开”位置并固定在该“开”位置上,该连接件155通过线圈弹簧154弹性地连接在滑动片153上。
如图2所示,在滑动片153上,于长槽153b的后方与其相连形成有宽度比该长槽153b大的通孔153c,在该通孔153c内配置有连接件155及线圈弹簧154。连接件155,可相对于滑动片15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被线圈弹簧154向前方施力,与在长槽153b和通孔153c的交界处形成的台阶部153f卡合并被保持在该卡合状态。线圈弹簧154的作用力比将第2操作部件145推向“关”位置的弹簧147的作用力大。因此,当滑动片153向前方移动时,连接件155与滑动片153一起移动,在其移动途中与第2操作部件145的上端部145b抵接,使第2操作部件145移动到“开”位置,并固定在该“开”位置。即,在被滑动片153强制固定在“开”位置的状态下,第2操作部件145,通过线圈弹簧154,与滑动片153弹性地连接。在第2操作部件145被强制固定在“开”位置的状态下,当滑动片153继续向前方移动时,连接件155压缩线圈弹簧154并相对于滑动片153产生移动。从而可吸收,连接件155与第2操作部件145抵接后,第2操作部件145的移动量与滑动片153的移动量之间的差。
配置在长槽153b内的线圈弹簧154,以间隙配合的形式嵌套在,相对设置的滑动片153侧的柱状导向件153d与连接件155侧的柱状导向件155a上,从而可保持稳定的支承状态。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2对作业模式切换盘151的偏心轴152与滑动片153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在滑动片153的前端部一侧形成有连接部157,该连接部157具有在与滑动片153的移动方向(长度方向)交叉的水平方向(工具左右方向)上布置的卡合孔159,在该卡合孔159内以间隙配合的形式卡合着偏心轴152。偏心轴152设置在偏离了作业模式切换盘151的转动轴线151a一定程度的位置上。因此,在操作作业模式切换盘151绕转动轴线151a转动时,偏心轴152在卡合孔159内沿该卡合孔159的布置方向(工具左右方向)做相对移动,同时,通过偏心轴152在前后方向的移动分量(锤头119轴线方向上的分量)的作用使滑动片15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具体地说就是,偏心轴152,推动卡合孔159的前后卡合面中的后侧卡合面159a,使滑动片153向后方移动,推动前侧卡合面159b,使滑动片153向前方移动。偏心轴152处于最前端位置或最后端位置时,其在卡合孔159的布置方向上处于中间位置,即,位于卡合孔159的布置方向的中央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绕着作业模式切换盘151的转动轴线151a,相隔特定的角度(并不是相同的角度),设定锤钻模式HD、第1锤击模式T1、第2锤击模式T2,在锤钻模式HD与第1锤击模式T1之间以及第2锤击模式T2与锤钻模式HD之间,分别设定空档模式N。
偏心轴152的设定方式为,当其绕转动轴线151a向后方转动从而选择到第2锤击模式T2时,其位于卡合孔159的中央部(偏心轴152位于最后端位置)。此时,如上所述,滑动片153移动到最后端位置,通过该滑动片153,第1操作部件143被向后方推动从而固定在“开”位置(参照图7)。当偏心轴152从第2锤击模式T2的位置以转动轴线151a为中心右旋(顺时针旋转),从而向前方转动选择到第1锤击模式T1时,偏心轴152位于卡合孔159的布置方向的一端一侧(图12中下侧),当偏心轴152从第2锤击模式T2的位置以转动轴线151a为中心左旋(逆时针旋转),从而向前方转动选择到锤钻模式HD时,偏心轴152位于卡合孔159的布置方向的另一端一侧(图13中上侧)。并且,当选择到第1锤击模式T1或锤钻模式HD时,滑动片153向前方移动,通过该滑动片153,第2操作部件145被向前方推动从而固定在“开”位置(参照图8及图9)。
图6及图10中所示为,选择到第2锤击模式T2与锤钻模式HD之间的空档模式N时的情况。在该空档模式N下,滑动片153大致被置于移动方向的中间位置,滑动片153的后端突出部153a离开第1操作部件143的操作杆143b,连接件155离开第2操作部件145的上端部145b。即,第2锤击模式T2与锤钻模式HD之间的空档模式N被设定的位置,可使第1操作部件143及第2操作部件145分别置于“关”位置上。在该空档模式N下,带有锤头119的旋转动作的锤钻模式HD与不具有锤头119的旋转动作的第2锤击模式T2之间的切换过程,为第1开关部141与第2开关部146都被设定在非闭合状态的切换过程。所以,此形态相当于,“上述作业模式包括,带有上述工具头的旋转动作的模式,与不具有上述工具头的旋转动作的模式,这些模式间的切换过程包括,将上述第1及第2开关部的均设定在非闭合位置的切换过程”的形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片153的卡合孔159形成向前方(锤头119一侧)弯曲(向握把109一侧翘曲)的圆弧状(弓形)。从而,在偏心轴152转动时,与作业模式切换盘151的转动相对应,滑动片153向前后移动,其对应于作业模式切换盘151的转动角度的移动量,与偏心轴152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分量不同。具体地说就是,当偏心轴152一边推动卡合孔159的凸状圆弧面即后侧卡合面159a,一边从最前端位置向最后端位置转动的时候,滑动片153向后方的移动量,以与转动轴线151a交叉的工具左右方向上的轴线为边界线,在偏心轴152从凸状圆弧面的高部向低部一侧移动的前部区域(向第1锤击模式T1移动的区域及向锤钻模式HD与第2锤击模式T2之间的空档模式N移动的区域),比偏心轴152向后方向的移动分量小,在从低部向高部一侧移动的后部区域(经过第1锤击模式T1或空档模式N向第2锤击模式T2移动的区域),比偏心轴152向后方向的移动分量大。如此一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加了在作业模式切换盘151选择第2锤击模式T2时滑动片153在后部区域的移动量。从而,容易保证滑动片153有足够的移动量以将第1操作部件143向“开”位置操作。
另外,当偏心轴152推动卡合孔159的凹状圆弧面即前侧卡合面159b,从而滑动片153向前方移动时,滑动片153的移动量,与偏心轴152向前方的移动分量相比,在偏心轴152从凹状圆弧面的低部向高部一侧移动的后部区域比它大,在从高部向低部一侧移动的前部区域比它小。即,与上述向后方移动时的情况相反。
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孔159的前侧卡合面159b在圆弧方向的中央区域形成向前方凹进的游离凹部159c。该游离凹部159c是由以偏心轴152的偏心距离(从转动轴线151a到偏心轴152的中心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弧面形成的。即,当滑动片153被偏心轴152推动其卡合孔159的前侧卡合面159b从而向前方移动时,在前方区域,特别是在前进端附近,偏心轴152与游离凹部159c相对着,因此,在偏心轴152移动到此区域之后,不会使滑动片153再向前方移动。当选择到锤钻模式HD或第1锤击模式T1时,滑动片153通过连接件155使第2操作部件145向“开”位置移动,若滑动片153从此状态继续向前方移动,如图13所示,推动第2操作部件145的连接件155,压缩线圈弹簧154使其产生变形,同时,与滑动片153产生相对移动。像这样的,于前侧卡合面159b上具有游离凹部159c的结构,减少了,当滑动片153在前端位置附近向前方移动(在锤钻模式HD与另一端的空档模式N之间切换)时的,连接件155相对于滑动片153的相对移动量,从而有效地减少线圈弹簧154不必要的压缩变形。
在第1操作部件143的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的上端部,形成有角状的突起143e。当作业模式切换盘151切换到第2锤击模式T2时,与此相伴,向后方移动的滑动片153的后端突出部153a推动操纵杆143b的上端部143d,从而使第1操作部件143向“开”位置转动,此时,突起143e伸入滑动片153的通孔153c内。此状态如图7及图11所示。并且,当从第2锤击模式T2切换到锤钻模式HD或第1锤击模式T1,滑动片153向前方移动时,突起143e卡合在通孔153c的后缘153e上,从而,使第1操作部件143强制性地复位到“关”位置。
在握把109的与机身部103连接的上部侧连接区域109a处,配置有前述的吸收震动用的左右两个线圈弹簧161,从而将握把109与机身部103弹性地连接。如图2所示,线圈弹簧161,以锤头119的轴线方向为伸缩方向,隔着该锤头119的轴线在左右两侧互相平行配置,在两线圈弹簧161之间,于锤头119的轴线上配置滑动片153。另外,滑动片153及线圈弹簧161被橡胶制的波纹管165所覆盖。
接下来,对具有如上述的结构的电动锤钻101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图6及图10所示为,作业模式切换盘151旋转操作到空档模式N的情况。此时,偏心轴152位于卡合孔159的一端一侧,滑动片153位于移动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如图6所示,在此状态下,滑动片153的后端突出部153a离开第1操作部件143的操纵杆143b的上端部143d,而滑动片153的连接件155离开第2操作部件145的上端部145b。从而,第1操作部件143及第2操作部件145位于“关”位置,第1开关部141及第2开关部146处于“关”状态,驱动马达111被置于停止状态。
图7及图11所示为,作业模式切换盘151从空档模式N选择到第2锤击模式T2时的情况。此时,作业模式切换盘151的转动动作,通过离合器切换机构118,以直线运动的形式传递给动力传递机构117的离合器,该离合器被切换到动力切断状态。同时,偏心轴152向最后端位置转动,滑动片153向后方移动。于是,如图7所示,滑动片153的后端突出部153a向后方推动第1操作部件143的操纵杆143b的上端部143d。从而,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与操纵杆143b,在扭簧143c的弹力的作用下,维持一体化的状态以安装轴142为中心向“开”位置转动,从而,使第1开关部141变为“开”状态。即,第1操作部件143被滑动片153强制性地固定在“开”位置。
在此状态下,若通过手指将第2操作部件145的按钮部145a向前方按压,那么该第2操作部件145就以轴部145c为中心向“开”位置转动,使第2开关部146变为“开”状态。从而驱动马达111通电运转,如前所述,即使手指离开第2操作部件145,驱动马达111依然继续运转。因此,操作者不必一直通过手指按住第2操作部件145,就能够使驱动马达111持续运转,从而通过运动转变机构113及冲击构件115使锤头119做直线冲击动作,对被加工体进行持续的锤击作业。第2锤击模式T2对应于本发明的“第2锤击模式”。当要停止锤击作业时,再次按下第2操作部件145即可。从而使第2开关部146变为“关”状态,驱动马达111停止运转。
此时,操作者握住握把109,同时对主体部103在锤头119的轴线方向上施加按压力,从而电动锤钻101将锤头119按在被加工体上而进行加工作业。因而,当把锤头119按在被加工体上时,握把109以转动轴163为中心向接近机身部103的前方做相对转动。于是,第1操作部件143的操纵杆143b被滑动片153进一步向后方推动,克服扭簧143c的阻力以支点144为中心转动,其前侧面离开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的后侧面。此状态如图3所示。即,在被滑动片153强制性地固定在“开”位置的状态下,第1操作部件143与该滑动片153呈弹性连接的状态。因此,即使因作业中产生的震动使滑动片153与机身部103一起发生震动,从滑动片153传递到第1操作部件143的震动也会被扭簧143c防止或降低。
图8及图12所示为,作业模式切换盘151选择到第1锤击模式T1时的情况。此时,动力传递机构117的离合器处于动力切断状态。同时,偏心轴152被置于前后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因此,相对于第2锤击模式T2时的最后端位置,滑动片153向前方移动。所以,如图8所示,滑动片153的连接件155与第2操作部件145的上端部145b卡合从而将其向前方推动。进而,第2操作部件145以轴部145c为支点向前方的“开”位置转动,使第2开关部146变为“开”状态。
另外,通过滑动片153向前方的移动,滑动片153的后端突出部153a离开第1操作部件143的操纵杆143b。从而解除第1操作部件143的固定,能够用手指进行该第1操作部件143的操作。如果用手指扣动操作第1操作部件143的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使第1开关部141变为“开”状态的话,那么驱动马达111就被通电从而运转,如果解除第1开关部141的扣动操作的话,驱动马达111就停止运转。在第1锤击模式T1下,因为动力传递机构117的离合器处于动力切断状态,所以,若驱动马达111通电运转,锤头119只会进行直线冲击动作。像这样地,在第1锤击模式T1下,通过手指操作第1操作部件143,能够随意地使驱动马达111运转或停止,所以,能够通过锤头119对被加工体进行断续的(单发的)锤击作业。第1锤击模式T1对应于本发明的“第1锤击模式”。
图9及图13所示为,作业模式切换盘151选择到锤钻模式HD时的情况。此时,动力传递机构117的离合器切换到动力传递状态。同时偏心轴152比在第1锤击模式T1时进一步向前方侧转动。因此,如图13所示,滑动片153被偏心轴152向前方移动,因为第2操作部件145到达“开”位置之后连接件155进一步的移动受到阻止,所以,通过线圈弹簧154与滑动片153连接着的连接件155,压缩线圈弹簧154使其变形并与滑动片153产生相对移动。从而,第2操作部件145与滑动片153的移动量之差被吸收。通过第2操作部件145向“开”位置的转动,第2开关部146变为“开”状态。
另外,滑动片153向前方移动时,与第1锤击模式T1的情况相同,滑动片153的后端突出部153a离开第1操作部件143的操纵杆143b。能够用手指随意操作第1操作部件143。而且,在锤钻模式HD下,通过离合器切换机构118,动力传递机构117的离合器变为动力传递状态。所以,在锤钻模式HD下,通过手指操作第1操作部件143,能够随意地使驱动马达111运转或停止,使锤头119同时进行直线冲击动作与周向旋转动作,对被加工体进行断续的(单发的)锤钻作业。锤钻模式HD对应于本发明的“锤钻模式”。
在此,一边参照图14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锤钻101的控制电路170进行说明。图14所示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170的电路结构图。图14所示的控制电路170,由前述的驱动马达111、第1开关部141及第2开关部146,加上控制器171构成。
控制器171是至少对驱动马达111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在结构上包括:电路电源部172、开关检测电路173、运算驱动部174、马达控制电路电源部175、马达控制部176、驱动电路177。此处所说的控制器171相当于“控制装置”。
电路电源部172是对开关检测电路173及运算驱动部174提供外部电源的部分。开关检测电路173为,对第1开关部141及第2开关部146是各自处于闭合位置还是处于非闭合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的开关检测电路。即,该开关检测电路173具有,检测第1开关部141及第2开关部146的闭合状态的功能。此处所说的开关检测电路173相当于本发明的“开关检测部”。
运算驱动部174包括:基于开关检测电路173中的检测信息进行运算的运算部分,与根据此运算结果来驱动马达控制电路的驱动部分。特别要指出的是,该运算驱动部174的运算部分,至少按照在电源闭合状态下的第1开关部141及第2开关部146的闭合状态,进行作业模式判断处理从而判断锤头119的作业模式。此处所谓的“电源闭合状态”广泛地包括电源被闭合的状态,典型的该电源闭合状态是指,电源刚刚被闭合后的状态。总而言之,该运算驱动部174可发挥基于开关检测电路173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作业模式的功能。此处所说的运算驱动部174相当于本发明的“作业模式判断部”。
马达控制电路电源部175是对马达控制电路提供外部电源的部分。马达控制部176及驱动电路177构成对驱动马达111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机构。这些马达控制部176及驱动电路177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控制部”。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控制器171上,运算驱动部174基于开关检测电路173的开关检测结果来判断,电动锤钻101是设定在第1作业模式(前述第2锤击模式T2),还是设定在第2作业模式(前述第1锤击模式T1或锤钻模式HD)。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可简便地判断电动锤钻101设定在多个作业模式中的哪一作业模式。特别要指出的是,因为可由开关检测电路173直接检测出第1开关部141及第2开关部146的闭合状态,所以,不必再增加新的开关部,因此在结构上较为合理。
下面,对由运算驱动部174所得到的电动锤钻101的第1-第4判断结果进行说明。
(第1判断结果)
若由检测电路173检测到电源闭合时第1开关部141处于闭合位置,而第2开关部146处于非闭合位置,此时,判断为电动锤钻101处于第1作业模式(第1判断结果)。在该第1作业模式下,第1开关部141被固定在闭合位置,同时,能够操作第2开关部146在闭合位置与非闭合位置之间切换。并且,基于第1判断结果,作业模式判断完成后当处于非闭合位置的第2开关部146被操作到闭合位置时,控制器171将驱动控制信号输出给驱动马达111。从而,驱动马达111被驱动开始运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要指出的是,该第2开关部146,采用通过按压操作第2操作部件145时产生的电信号来进行通电或切断操作的电子开关,从而能够通过一次触按操作就可使驱动马达111保持在持续运转状态。此电子开关不具有为了使驱动马达111的马达电流接通或切断的机械触点。若采用这样的电子开关,可实现第2开关部146结构的紧凑化,并可通过轻轻地触按即可实现按压操作从而提高操作性。在该第1作业模式下,驱动马达111运转后,使第2开关部146设定在非闭合位置,驱动马达111就会停止运转。
(第2判断结果)
若由检测电路173检测到电源闭合时第1开关部141处于非闭合位置,而第2开关部146处于闭合位置,此时,判断为电动锤钻101处于第2作业模式(第2判断结果)。在该第2作业模式下,第2开关部146被固定在闭合位置,同时,能够操作第1开关部141在闭合位置与非闭合位置之间切换。并且,基于第2判断结果,作业模式判断完成后当处于非闭合位置的第1开关部141被操作到闭合位置时,控制器171将驱动控制信号输出给驱动马达111。从而,驱动马达111被驱动开始运转。
(第3判断结果)
若由检测电路173检测到电源闭合时第1开关部141及第2开关部141二者都处于闭合位置,此时,判断为电动锤钻101处于非正常状态(第3判断结果)。具体一点的说,在工具即将进行作业前的这一时刻,第1开关部141及第2开关部146二者同时处于闭合位置这种状态是因为,由于使用者的误操作或粉尘堆积等原因而使开关处于一直被按下的状态,或者是开关出现故障。因此,基于第3判断结果,即使第1开关部141及第2开关部146都处于闭合位置,控制器171也禁止驱动马达111运转。
此时,最好是用报告灯等将现在的状态不是正常状态这一情况报告给使用者。而且,最好是通过照明的方式将作业模式的设定情况,即,是设定在多个作业模式中的哪一作业模式也报告给使用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1开关部141及第2开关部146都处于闭合位置时,是通过发光灯167实现现在的状态不是正常状态这一情况的报告的。此时的发光灯167相当于本发明的“报告部”。若采用这样的结构,操作者可基于第2开关部146的闭合状态,通过发光灯167较容易地判别工具所设定的作业模式。关于此发光灯167的报告方式,可采用由一种颜色或多种颜色来实现发光或闪烁的方式。该发光灯167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多种形态,如报告第2开关部146为非闭合状态的形态,报告第2开关部146为闭合状态的形态,报告第2开关部146在非闭合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切换的形态等。之后,通过将第1开关部141与第2开关部146中的任意一方设定在非闭合位置,过渡到前述第1作业模式或第2作业模式。
(第4判断结果)
若由检测电路173检测到电源闭合时第1开关部141及第2开关部146二者都处于非闭合位置,此时,判断为电动锤钻101处于前述第2锤击模式T2与锤钻模式HD之间的空档模式(第4判断结果)。在此空档模式下,驱动马达111处于被禁止驱动的状态。之后,通过将第1开关部141与第2开关部146中的任意一方设定在闭合位置,从此空档模式过渡到前述第1作业模式或第2作业模式。
另外,基于开关检测电路173所检测到的开关检测结果,运算驱动部174所进行的判断,只要至少在电源闭合状态下执行即可,也可在如前所述的电源刚刚闭合的时刻执行,或者也可在通常的作业完成后等的适当的时刻执行。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锤钻101具有,下端侧以转动轴163为中心可在前后方向自由转动地与机身部103连接,上端侧通过吸收震动用的线圈弹簧161与机身部103连接的防震式的握把109。因此,在进行锤击作业或锤钻作业时,机身部103上产生的震动,特别是传递到握把109一侧的锤头119的轴线方向的震动,可因线圈弹簧161而降低。
在选择到第2锤击模式T2的状态下进行驱动时,如前所述,配置在握把109一侧的第1操作部件143通过机身部103一侧的滑动片153被强制性地固定在“开”位置。因此,若采用刚性连接结构,机身部103一侧的震动会从滑动片153经过第1操作部件143传递到握把109上。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操作部件143,由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与操纵杆143b构成,采用通过扭簧143c将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与操纵杆143b连接起来的结构,利用扭簧143c的弹性变形,在结构上实现将从滑动片153向第1操作部件143传递的震动吸收(参照图3)。即,若采用本实施方式,通过如上的结构,在第1操作部件143一侧比较合理地形成了第1操作部件143的防震结构。从而,在通过线圈弹簧161将握把109连接在机身部103上的同时,可在第1操作部件143被强制固定在“开”位置的第2锤击模式T2、第1操作部件143可被操作者随意操作的第1锤击模式T1及锤钻模式HD之间进行作业模式的选择,也就是说,实现了同时具有模式选择功能与防震式的握把109。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扭簧143c在安装时对操纵杆143b施加的载荷即扭簧143c被赋予的初始载荷,其设定得比下述载荷大,即,将操作部件主体部143a操作到“开”位置从而使第1开关部141变为“开”状态时,该第1开关部141内置的用于向“关”位置施力的弹簧上产生的作用载荷。因此,在选择到第2锤击模式T2时,在将第1操作部件143可靠地固定在“开”位置的基础上,还可通过扭簧143c获得降低震动的传递的作用。
在持续进行锤击作业的第2锤击模式T2以外的模式下,滑动片153解除对第1操作部件143的强制性固定。从而,通过将握把109与机身部103连接起来的线圈弹簧161的作用,降低了从机身部103一侧向握把109传递的震动。总之,从另一方面来看,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锤钻101,在第2锤击模式T2下,通过线圈弹簧161与扭簧143c来实现握把109的震动的降低,在第2锤击模式T2之外的作业模式下,只通过线圈弹簧161来实现震动的降低。即,第2锤击模式T2与第2锤击模式T2之外的作业模式之间,握把109受到的防震弹簧的载荷不相同,所以,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可实现同时具有模式选择功能与防震式握把10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选择到第1锤击模式T1或锤钻模式HD的时候,用于操作第2操作部件145将其向“开”位置推动的滑动片153,通过由线圈弹簧154与其弹性连接的连接件155,将第2操作部件145向“开”位置推动。从而,通过连接件155与滑动片153的相对移动,可吸收滑动片153的移动量与第2操作部件145的移动量之差。因此,可以分别随意设定滑动片153的移动量与第2操作部件145的移动量,提高了设计上的自由度。
在第2锤击模式T2下,第1操作部件143,在被滑动片153推动到“开”位置时,其被收装在握把109的握把内部空间109b(第1收装空间)中。此形态相当于本发明的“上述把手具有可收装上述第1操作部件的第1收装空间,当处于上述第2锤击模式时,随着上述作业模式切换部件的手动操作上述第1开关部被保持在闭合状态,在此状态下,上述把手的结构使得上述第1操作部件被收装在上述第1收装空间中”的形态。在第1锤击模式T1或锤钻模式HD下,第2操作部件145在被滑动片153推动到“开”位置时,其被收装在机身部103的后方内部空间103a(第2收装空间)中。此形态相当于本发明的“上述工具机身具有可收装上述第2操作部件的第2收装空间,当处于上述第1锤击模式或锤钻模式时,随着上述作业模式切换部件的手动操作上述第2开关部被保持在闭合状态,在此状态下,上述工具机身的结构使得上述第2操作部件被收装在上述第2收装空间中”的形态。
因此,操作者可通过直接用眼睛观察第1操作部件143与第2操作部件145的收装状态,就能够判断现在的作业模式是选择到可持续作业的第2锤击模式T2,还是选择到可执行间断性作业的第1锤击模式T1或锤钻模式HD。而且,因采用操作部被收装的结构,可防止弹簧(施力部件)的作用力通过第1操作部件143或第2操作部件145而传递给操作者,以此使得作业能够顺利地进行。
第1操作部件143与第2操作部件145被相对配置。所以,可用抓握握把109的手指进行二者的操作,即实现单手操作。握把109的前方,即机身部103的后端部,是远离锤头119的区域,相对于锤头119而言也是死角区域。因此,其不易受到锤击作业或锤钻作业时产生的被加工体(混凝土)的粉尘的影响,提高了防尘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吸收震动用的线圈弹簧161隔着锤头119的轴线配置在该轴线的两侧,在这两个线圈弹簧161之间配置滑动片153。操作者握住握把109,同时对主体部103在锤头119的轴线方向上施加按压力,从而电动锤钻101将锤头119按在被加工体上而进行加工作业。从而,通过如上所述地将线圈弹簧161隔着锤头119的轴线配置在该轴线的两侧,可提高在将锤头119按在被加工体上进行作业时握把109的稳定性。而且,通过在线圈弹簧161之间配置滑动片153,形成了合理的配置结构。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做适当的变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在由滑动片153将第1操作部件143强制性地固定在“开”位置上的状态下,通过弹性部件将滑动片153与第1操作部件143连接的结构,并且在第1操作部件143上设置防震用的扭簧143c,也可以改变上述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在滑动片153与第1操作部件143之间配置弹簧或橡胶来作为弹性部件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将弹性部件结合到滑动片153上的结构。关于将弹性部件结合到滑动片153上的结构,例如可采用如下的方式实现:通过弹性部件,以可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将滑动片153的后方区域与推按第1操作部件143的推按部件连接。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作业模式切换盘151的偏心轴152与滑动片153的连接结构,采用通过将卡合孔159形成为圆弧状,使滑动片153的移动量与偏心轴152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分量不相同的结构,然而,也可以改变这样的结构,使卡合孔159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呈直线状也可以。关于作业模式的切换动作,也可从转动式变更为直线动作式的。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情况是,作为锤头119的作业模式,有第1锤击模式T1、第2锤击模式T2以及锤钻模式HD,然而,采用除了这些作业模式之外,还具有只使锤头119进行旋转动作的钻模式的结构也是可以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第2操作部件145,采用其被按到“开”位置后,当手指离开时,其自动回复到“关”位置的结构。然而,该第2操作部件145也可与第2开关部146相同,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在被按下后,即使手指离开,该第2操作部件145依然处于“开”位置,只有再次(下一次)进行按压操作才会使其返回到“关”位置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电动锤钻101为例对冲击工具进行了说明,不言而喻,本发明的冲击工具也可以是只使锤头119进行冲击动作的锤子。

Claims (11)

1.一种电动工具,其可设定为多种作业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
工具机身,其将上述马达收装;
工具头安装部,其设置在上述工具机身上,可安装由上述马达所驱动的长轴状的工具头;
把手,用于被操作者抓握,配置在上述工具机身一侧,具体是配置在上述工具头安装部的相对于上述工具头轴向的相反侧;
第1开关部及第2开关部,二者可各自分别设定在闭合状态或非闭合状态;
控制装置,其控制上述马达,
上述控制装置包括:
开关检测部,在电源闭合的状态下,其对上述第1及第2开关部各自的闭合状态进行检测;
作业模式判断部,其根据上述开关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作业模式;
驱动控制部,在上述作业模式判断部完成作业模式判断后,若将处于非闭合状态的开关部操作到闭合状态,该驱动控制部就将驱动控制信号输出给上述马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通过操作者手动操作可进行作业模式切换操作的作业模式切换部件,
上述作业模式包括,与使上述工具头做直线冲击动作的锤击作业方式相对应的第1锤击模式及第2锤击模式,
在上述第1锤击模式下,随着上述作业模式切换部件的手动操作,上述第2开关部被保持在闭合状态,而上述第1开关部可切换到闭合状态或非闭合状态,
在上述第2锤击模式下,随着上述作业模式切换部件的手动操作,上述第1开关部被保持在闭合状态,而上述第2开关部可切换到闭合状态或非闭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通过操作者手动操作可进行作业模式切换操作的作业模式切换部件,
上述作业模式包括,与使上述工具头同时做直线冲击动作与绕自身轴线的旋转动作的锤钻作业方式相对应的锤钻模式,
在上述锤钻模式下,随着上述作业模式切换部件的手动操作,上述第2开关部被保持在闭合状态,而上述第1开关部可切换到闭合状态或非闭合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模式包括,带有上述工具头的旋转动作的模式,与不具有上述工具头的旋转动作的模式,这些模式间的切换过程包括,将上述第1及第2开关部均设定在非闭合位置的切换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1操作部件,该第1操作部件一直被施力部件向非闭合位置施加作用力,在第1开关部闭合时克服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被扣动操作到向闭合位置,
上述把手具有可收装上述第1操作部件的第1收装空间,当处于上述第2锤击模式时,随着上述作业模式切换部件的手动操作上述第1开关部被保持在闭合状态,在此状态下,上述把手的结构使得上述第1操作部件被收装在上述第1收装空间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2操作部件,该第2操作部件可随着操作者的手指所进行的反复的按压操作,切换上述第2开关部的闭合状态与非闭合状态,
上述工具机身具有可收装上述第2操作部件的第2收装空间,当处于上述第1锤击模式或锤钻模式时,随着上述作业模式切换部件的手动操作上述第2开关部被保持在闭合状态,在此状态下,上述工具机身的结构使得上述第2操作部件被收装在上述第2收装空间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开关部为由电子开关所构成的结构,其通过上述第2操作部件的按压操作时产生的电信号来进行通电或切断。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中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报告部,该报告部通过照明的方式报告作业模式的设定情况,即,是设定在上述多个作业模式中的哪一作业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报告部是根据上述第2开关部的闭合状态来报告作业模式的设定情况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中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防震用缓冲件,该防震用缓冲件配置在上述工具机身与上述把手之间,以使上述工具机身与上述把手可在工具头的轴线方向产生相对移动的方式将二者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中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1操作部件与第2操作部件,该第1操作部件一直被施力部件向非闭合位置施加作用力,在第1开关部闭合时,克服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被扣动操作到闭合位置,该第2操作部件可随着操作者的手指所进行的反复的按压操作,切换上述第2开关部的闭合状态与非闭合状态,
上述第1操作部件设置在上述把手上的靠近上述工具头安装部一侧,上述第2操作部件设置在上述工具机身上的与上述第1操作部件相对的部位。
CN2010101122741A 2009-03-23 2010-02-08 电动工具 Active CN1018443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0707A JP5502352B2 (ja) 2009-03-23 2009-03-23 電動工具
JP2009-070707 2009-03-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4346A true CN101844346A (zh) 2010-09-29
CN101844346B CN101844346B (zh) 2012-12-19

Family

ID=42315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22741A Active CN101844346B (zh) 2009-03-23 2010-02-08 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91648B2 (zh)
EP (1) EP2233252B1 (zh)
JP (1) JP5502352B2 (zh)
CN (1) CN101844346B (zh)
BR (1) BRPI1000648B1 (zh)
RU (1) RU2528570C2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6913A (zh) * 2011-02-01 2012-08-08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CN104661778A (zh) * 2012-07-20 2015-05-27 彼得·约翰·霍斯金 电动工具和手动操作的电气装置
CN104669219A (zh) * 2013-11-26 2015-06-03 株式会社牧田 往复式作业工具
CN104786200A (zh) * 2014-01-16 2015-07-22 株式会社牧田 电机驱动设备
CN112338873A (zh) * 2019-08-07 2021-02-09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3000B2 (ja) * 2007-06-28 2013-01-30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打ち込み工具
JP5073380B2 (ja) * 2007-06-28 2012-11-14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打ち込み工具
JP5180697B2 (ja) * 2008-06-19 2013-04-10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手持式作業工具
US8631986B2 (en) * 2009-12-04 2014-01-21 Robert Bosch Gmbh Fastener driver with an operating switch
US8418778B2 (en) 2010-01-07 2013-04-16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screwdriver having rotary input control
US8479964B2 (en) * 2010-04-05 2013-07-09 Makita Corporation Dust collecting devices
CN101856811B (zh) * 2010-05-11 2013-01-30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角冲击工具
DE102012206445A1 (de) * 2012-04-19 2013-10-24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Werkzeugmaschine
US9630307B2 (en) 2012-08-22 2017-04-25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Rotary hammer
JP2014117761A (ja) * 2012-12-14 2014-06-30 Makita Corp 動力工具
JP6318603B2 (ja) * 2013-12-20 2018-05-09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撃工具
JP6380560B2 (ja) * 2015-01-28 2018-08-29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打撃工具
WO2016196918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Ingersoll-Rand Company Power tool user interfaces
USD780693S1 (en) 2015-07-22 2017-03-07 Ac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Power tool
USD801916S1 (en) 2015-07-22 2017-11-07 Tti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Battery pack
US10028754B2 (en) 2015-07-22 2018-07-24 Tti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Medical impactor tool
JP6606941B2 (ja) * 2015-09-18 2019-11-2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可搬型動力工具
JP6598117B2 (ja) * 2016-02-04 2019-10-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AU2017223863B2 (en) 2016-02-25 2019-12-19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 tool including an output position sensor
DE102018111652A1 (de) * 2018-05-15 2019-11-21 STAHLWILLE Eduard Wille GmbH & Co. KG Werkzeug und Verfahren zum Betätigen eines Werkzeuges
EP3581337A1 (de) * 2018-06-11 2019-12-1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werkzeugmaschine
JP7049946B2 (ja) * 2018-06-28 2022-04-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ベルトサンダ
EP3593951A1 (de) * 2018-07-11 2020-01-15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werkzeugmaschine
CN216442260U (zh) 2019-06-12 2022-05-06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电动工具
CN110394481B (zh) * 2019-07-30 2020-12-08 义乌市根号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钻头保护功能的木工电钻
CN110899773A (zh) * 2019-12-19 2020-03-24 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 一种电钻
US11926030B2 (en) * 2020-08-24 2024-03-12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having hammer mechanism
JP2022119301A (ja) * 2021-02-04 2022-08-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JP2022128006A (ja) * 2021-02-22 2022-09-01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JP2022188996A (ja) * 2021-06-10 2022-12-22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打撃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06270A1 (de) 1988-02-27 1989-09-07 Basf Ag Lichtempfindliche aufzeichnungsmaterialien zur herstellung kratzfester tiefdruckformen
JP2568736Y2 (ja) * 1993-12-06 1998-04-1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可搬形電動ステープル打機
CA2179524A1 (en) 1994-10-21 1996-05-02 Charles J. Moorman Pneumatic fastener driving tool and a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therefor
DE19937767B4 (de) * 1999-08-10 2004-09-09 Hilti Ag Handgeführter elektrischer Kombihammer
DE10034768A1 (de) * 2000-07-18 2002-02-07 Bosch Gmbh Robert Elektrokombihammer
US20020185514A1 (en) 2000-12-22 2002-12-12 Shane Adams Control module for flywheel operated hand tool
JP4509662B2 (ja) * 2004-06-16 2010-07-2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打撃工具
GB0503558D0 (en) * 2005-02-22 2005-03-30 Black & Decker Inc Actuation apparatus for power tool
GB0503784D0 (en) * 2005-02-24 2005-03-30 Black & Decker Inc Hammer drill
JP4440169B2 (ja) * 2005-05-16 2010-03-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打撃工具
DE102006000287A1 (de) 2006-06-09 2007-12-13 Hilti Ag Handwerkzeuggerät mit Vibrationsminderungseinrichtung
JP4940012B2 (ja) 2007-04-27 2012-05-30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DE102007000362A1 (de) 2007-07-02 2009-01-0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Vibrierende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Arretierschalter des Motorschalter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6913A (zh) * 2011-02-01 2012-08-08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CN104661778A (zh) * 2012-07-20 2015-05-27 彼得·约翰·霍斯金 电动工具和手动操作的电气装置
CN104669219A (zh) * 2013-11-26 2015-06-03 株式会社牧田 往复式作业工具
CN104786200A (zh) * 2014-01-16 2015-07-22 株式会社牧田 电机驱动设备
CN104786200B (zh) * 2014-01-16 2016-08-03 株式会社牧田 电机驱动设备
US9844849B2 (en) 2014-01-16 2017-12-19 Makita Corporation Motor driven appliance
CN112338873A (zh) * 2019-08-07 2021-02-09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CN112338873B (zh) * 2019-08-07 2023-12-19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33252A1 (en) 2010-09-29
RU2528570C2 (ru) 2014-09-20
US20100236800A1 (en) 2010-09-23
CN101844346B (zh) 2012-12-19
EP2233252B1 (en) 2014-12-24
RU2010110953A (ru) 2011-09-27
US8191648B2 (en) 2012-06-05
JP2010221328A (ja) 2010-10-07
BRPI1000648B1 (pt) 2020-04-28
JP5502352B2 (ja) 2014-05-28
BRPI1000648A2 (pt) 2011-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4346B (zh) 电动工具
CN101844345B (zh) 冲击工具
JP5837750B2 (ja) 作業工具
WO2007133329A3 (en) Fastener-driving tool having trigger control mechanism for alternatively permitting bump firing and sequential firing modes of operation
CN101123148B (zh) 开关
CN102069484A (zh) 手持工具
DE112013005280T5 (de) Eintreibwerkzeug
WO2013161909A1 (ja) 打込み工具
JP2009248280A (ja) 電動工具
CN105856173B (zh) 单开关联动控制装置及钉枪
US20220395972A1 (en) Power tool having rotary hammer mechanism
CN204123366U (zh) 电动工具
JP5351555B2 (ja) 電動工具のスイッチ
JP5895158B2 (ja) 電動工具
CN101976616B (zh) 断路器操纵机构
JP2008221373A (ja) 打撃工具
CN220822146U (zh) 压接工具
JP4295040B2 (ja) 車両用空気吹出口装置
DE102023123331A1 (de) Bohrhammer
DE50115696D1 (de) Schaltfeld mit einem Fahrgestell
CN109509647A (zh) 一种操作机构及其开关装置
CN102054605A (zh) 断路器的传动机构
CN1397674A (zh) 刺绣机
JP2006051601A (ja) ハンマドリ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