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3135A - 无线通信设备、程序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设备、程序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3135A
CN101843135A CN200880114436A CN200880114436A CN101843135A CN 101843135 A CN101843135 A CN 101843135A CN 200880114436 A CN200880114436 A CN 200880114436A CN 200880114436 A CN200880114436 A CN 200880114436A CN 101843135 A CN101843135 A CN 101843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telecom
telecom equipment
wireless
unit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4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3135B (zh
Inventor
河野道成
山根健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43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3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3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31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1/00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 G01S11/02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 G01S11/06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using intensity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sourc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for modulated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7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 H04L65/762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at the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4Protocols for data compression, e.g. ROH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问题]提供无线通信设备、程序以及无线通信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执行自主的分布式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压缩单元,压缩流数据;控制单元,根据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控制压缩单元的流数据的压缩率;和发送单元,将通过压缩单元压缩的流数据发送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设备、程序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设备、程序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包括无线通信功能的便携式无线通信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无线通信设备例如通过直接向/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发送/接收无线信号,可以进行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相对于需要基站的基础架构模式,通过这种无线通信设备进行的无线通信有时被称为自组织模式。
例如,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将通过成像设备成像的视频数据进行解码并且作为RTP(实时传输协议)包发送,而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对RTP包进行编码并再现视频数据。此时,如果解码时的数据压缩率高,则每帧数据量将会减少。另一方面,如果解码时的数据压缩率低,则每帧数据量将会增加。
另外,在通信路径的相同条件下,如果每帧数据量较大,则在数据作为RTP包以无线方式被发送时数据丢失发生的可能性高,而如果每帧数据量较小,则在数据作为RPT包以无线方式被发送时数据丢失发生的可能性低。要注意的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视频数据的解码。
【专利引用1】JP2007-89090(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自组织通信中,无线通信设备中的两个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路径条件时刻变化。因此,如果视频数据以固定的压缩率被解码,则存在对于在诸如通信路径的条件差的情况下会出现无法接受的数据丢失量的忧虑。
技术方案
鉴于上述问题,得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且改进的无线通信设备、程序和无线通信方法,上述无线通信设备、程序和无线通信方法能够根据通信路径条件动态地改变发送数据的压缩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一种不经过无线基站中继而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其包括:压缩单元,压缩流数据;控制单元,根据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控制压缩单元的流数据的压缩率;和发送单元,将通过压缩单元压缩的流数据发送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
利用这种配置,压缩单元基于通过控制单元进行的控制,以根据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的压缩率来压缩流数据。因此,该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根据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动态地改变流数据的压缩率。
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单元,接收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测量单元,测量通过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场强;判断单元,判断通过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是否满足关于噪声成分的预定条件;和估算单元,基于通过判断单元判断为满足关于噪声成分的预定条件的无线信号的场强,估算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
随着通过估算单元估算出的距离变远,控制单元可以增大压缩率。另外,控制单元可以控制压缩率,使得流数据将以与通过估算单元估算出的距离相对应的比率被压缩。
当无线信号的噪声成分大于下限设定值而小于上限设定值时,判断单元可以判断出无线信号的噪声成分满足关于噪声成分的预定条件。接收单元可以预先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接收设备信息,该设备信息指示了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信号的发送功率,并且估算单元可以利用设备信息估算出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
估算单元可以计算通过判断单元判断为满足预定条件的无线信号的场强的平均值,判断该平均值是否被包含在所分类的平均值范围中的任何一个平均值范围内,并且将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估算为与包含该平均值的平均值范围相对应的距离。这里,可以计算无线信号的场强的移动平均值作为上述平均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一种程序,该程序用于使被提供给具有用于向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发送流数据的发送单元并且不经过无线基站中继而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的计算机起到以下作用:压缩单元,压缩流数据;和控制单元,根据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控制压缩单元的流数据的压缩率。
这种程序可以控制包括CPU、ROM和RAM的计算机的硬件资源以执行上述压缩单元和控制单元的功能。换言之,可以让使用该程序的计算机起到上述压缩单元和控制单元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一种针对不经过无线基站中继而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来实施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控制压缩单元的流数据的压缩率;以该压缩率压缩流数据;和将所压缩的流数据发送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而不经过无线基站中继。
有利效果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设备、程序和无线通信方法中,发送数据的压缩率可以根据通信路径条件被动态地改变。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2]图2是示出无线通信设备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图3]图3是示出无线通信设备的配置的功能框图。
[图4]图4是示出包括设备信息的包的配置实例的示意图。
[图5]图5是示出包括设备信息的包的说明性实例的示意图。
[图6]图6是示出包括设备信息的包的说明性实例的示意图。
[图7]图7是示出距离测量评估值与估算出的距离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8]图8是示出其中设备信息和评估公式被彼此相关地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9]图9是示出通过判断单元进行过滤前多个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与场强的说明性实例的示意图。
[图10]图10是示出通过判断单元进行过滤后多个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与场强的说明性实例的示意图。
[图11]图11是示出通过估算单元进行距离估算的说明性实例的示意图。
[图12]图12是示出通过通信控制单元控制的无线通信的说明性实例的示意图。
[图13]图13是示出发送侧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14]图14是示出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15]图15是示出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16]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17]图17是示出估算单元的估算结果与要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18]图18是示出通过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的距离测量包发送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9]图19是示出发送侧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20]图20是示出通过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的解码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要注意的是,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功能和结构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并且省略了重复解释。
此外,将按如下项目顺序描述“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1]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述
[2]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
[2-1]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硬件配置
[2-2]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
[2-3]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
[3]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
[3-1]为实现第二实施例进行的改进
[3-2]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
[3-3]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
[4]结论
[1]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述
首先,将参照图1示意性地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配置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多个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
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能够向/从彼此发送/接收包括各种数据(流数据、距离测量包等)的无线信号。上述各种数据包括诸如音乐、演讲和广播节目的音频数据,诸如电影、TV(电视)节目、视频节目、照片、文档、图画和图表的视频数据,或诸如游戏和软件的其他任何数据。
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便携式游戏机作为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的实例;然而,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并不限于这些便携式游戏机。例如,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可以是信息处理设备,诸如PC(个人计算机)、家用视频处理器(DVD刻录机、录像机等)、移动电话、PHS(个人手提电话系统)、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便携式视频处理器、PDA(个人数字助理)、家用游戏机和家用电器。
这里,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可以使用IEEE 802.11b中规定的2.4GHz频带宽度进行无线通信,或者可以使用IEEE 802.11a、g和n中规定的频带宽度进行无线通信。另外,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可以使用IEEE 802.15.4中规定的ZigBee来操作。此外,图1示出了自组织模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其中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直接彼此通信(不经过无线基站中继);然而,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处于其中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经由基站进行通信的基础架构模式中。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除了点对点的无线通信外,也可以实现点对多点或多点对多点的无线通信。
从无线通信设备20或20′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场强受到干扰衰落、偏振衰落、越程衰落等影响。干扰衰落是其中经由多条路径传播并到达接收点的无线信号在接收点处彼此干扰的现象。另外,偏振衰落是其中在无线信号传播过程中出现偏振面旋转并且具有不同偏振面的电波在接收点处彼此干扰的现象。此外,越程衰落是其中由于地球周围的电离层的影响而发生干扰的现象。
例如,如图1中所示,当无线通信设备20′发送无线信号时,无线通信设备20例如按直接波10A、反射波10B(通过物体11反射)或衍射波10C来接收该无线信号。
因而,通过无线通信设备20从无线通信设备20′接收的无线信号的场强持续变化。尤其是,因为作为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的示例所描述的便携式游戏机具有低发送功率,所以这些便携式游戏机易于受到衰落影响。因而,无线通信设备无法通过使用在某一期间内接收到的所有无线信号的场强来估算与无线信号的发送源设备间的准确距离。
因而,鉴于上述问题,创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20。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20中,可以以较高准确度来估算与无线信号发送源间的距离。将参照图2至15详细描述无线通信设备20。
[2]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
[2-1]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硬件配置
图2是示出无线通信设备20的硬件配置的框图。无线通信设备20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201、ROM(只读存储器)202、RAM(随机存取存储器)203、主机总线204、桥205、外部总线206、接口207、输入设备208、输出设备210、存储设备(HDD)211、驱动器212和通信设备215。
CPU 201起到运算处理设备和控制设备的作用,并且根据各种程序控制无线通信设备20的整体操作。另外,CPU 201可以是微处理器。ROM存储由CPU 201所使用的程序、运算参数等。RAM 203暂时存储由CPU所201使用的程序和在程序运行期间适当变化的参数等。上述元件通过包括CPU总线等的主机总线204被相互连接。
主机总线204经由桥205被连接到诸如PCI(外围部件互连/接口)总线的外部总线206。要注意的是,主机总线204、桥205和外部总线206并不必须被分开提供,这些功能也可以被安装在单个总线中。
输入设备208包括:由用户使用以输入信息的输入装置,诸如鼠标、键盘、触摸屏、按钮、麦克风、开关和控制杆;以及用于基于用户的输入生成输入信号并输出给CPU 201的输入控制电路。通过操作输入设备208,无线通信设备20的用户可以向无线通信设备20输入各种数据并命令其进行处理操作。
输出设备210包括诸如CRT(阴极射线管)显示设备、液晶显示(LCD)设备、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设备和灯的显示设备,以及诸如扬声器和头戴受话器的音频输出设备。例如,输出设备210输出被再现的内容。具体地说,显示设备以文本或图像的形式显示各种信息,诸如被再现的视频数据等。另一方面,音频输出设备将被再现的声音数据等转换成声音并将该声音输出。
存储设备211是例如包括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20的存储单元的数据存储设备。存储设备211可以包括存储介质、用于将数据记录到存储介质的记录设备、用于从存储介质读取数据的读出设备、用于将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数据删除的删除设备等。存储设备211例如包括HDD(硬盘驱动器)。存储设备211驱动硬盘并存储通过CPU 20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数据。另外,在存储设备211中,与用户相关联地记录后面描述的场强、噪声本底等。
驱动器212是用于存储介质的读写器,并且被安装在无线通信设备20内部或者从外部连接到无线通信设备20。驱动器212从诸如附带的磁盘、光盘、磁光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的可移除的记录存储器24读取信息,并且输出到RAM 203。
通信设备215例如是包括用于连接到通信网络12的通信设备的通信接口。另外,通信设备215可以是用于无线LAN的通信设备、用于无线USB的通信设备或者用于有线通信的有线通信设备。通信设备215向/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20′发送/接收无线信号。
这里,无线通信设备20′的硬件配置基本上与上述无线通信设备20的硬件配置相同,所以将省略详细描述。
[2-2]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
已经参照图2对无线通信设备20的硬件配置进行了描述。接着,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20的功能。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20的配置的功能框图。如图3中所示,无线通信设备20包括通信单元216、场强测量单元220、噪声本底测量单元224、存储器单元228、估算单元232、判断单元236、显示单元240和通信控制单元244。
通信单元216是用于向/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20′发送/接收诸如距离测量包或流数据的无线信号的接口,并且起到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的作用。
其他无线通信设备20′生成距离测量包,并且周期性地发送给无线通信设备20。距离测量包是由无线通信设备20所使用以测量无线通信设备20和无线通信设备20′间的距离的包。当存在要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20′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20的数据时,数据可以被包含在距离测量包中。另外,数据测量包具有大于等于1个字节的数据量。要注意的是,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不使用距离测量包而基于流数据估算与无线通信设备20′间的距离。
另外,通信单元216在接收距离测量包之前,接收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的发送功率的设备信息。
图4是示出包含设备信息的包配置的实例的示意图。如图4中所示,该包包含长度为8个字节且作为包的格式版本值的版本41、包的数据长度42以及设备信息32。
图5和图6是示出包含设备信息的包的说明性实例的示意图。在图5中所示的实例中,版本41是“1”,数据长度42是“4”,并且设备信息32是“10mw”。写为设备信息32的“10mw”是无线通信设备20′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发送功率。
另外,在图6中所示的实例中,版本41是“1”,数据长度42是“8”,并且设备信息32是“型号001”。写为设备信息32的“型号001”是无线通信设备20′的类型或无线通信设备20′的天线类型。基于该类型,可以指明无线通信设备20′的发送功率。
如上所述,因为通信单元216预先接收包含无线通信设备20′的类型或发送功率的设备信息,所以估算单元232可以根据设备信息的内容估算与无线通信设备20′间的距离。要注意的是,包含设备信息的包的格式不限于图4中所示的实例,并且可以使用诸如无线通信设备20′的序列号的任何格式,只要这种格式可以在无线通信设备20和无线通信设备20′的应用(程序)之间被识别出来。
场强测量单元220具有作为用于测量通过通信单元216接收的距离测量包的场强(接收强度)的测量单元的功能。场强测量单元220可以从API(应用程序接口)、函数、适用于无线硬件的驱动器等获得场强。
噪声本底测量单元224测量噪声本底,该噪声本底指示了包含在通过通信单元216接收的距离测量包中的噪声水平。通常,与S/N(信噪)比不同,噪声本底的较大的值指示了较差的电波环境(较大的噪声成分),而较小的值则指示了较佳的电波环境(较小的噪声成分)。噪声本底测量单元224可以从API(应用程序接口)、函数、适用于无线硬件的驱动器等获得场强。
存储器单元228存储通过场强测量单元220测量到的距离测量包的场强和通过噪声本底测量单元224测量到的距离测量包的噪声本底。另外,存储器单元228与稍后描述的阈值N和阈值F、评估公式等相关联地存储通过通信单元216预先接收到的设备信息。
这里,存储器单元228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磁盘、光盘或MO(磁光)盘的存储介质,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是E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和EPROM(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磁盘诸如是硬盘或磁性材料盘,光盘诸如是CD-R(可刻录光盘)/RW(可重写)、DVD-R(可刻录数字通用光盘)/RW/+R/+RW/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BD(蓝光光盘(注册商标))-R/BD-RE。
估算单元232使用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28中的场强和噪声本底值中的、通过判断单元236判断为满足预定条件的场强和噪声本底值,估算与无线通信设备20′间的距离。下文将在对估算单元232的功能的具体描述之后描述通过判断单元236进行的判断。
首先,估算单元232保持通过判断单元236判断为满足预定条件的场强和噪声本底值的对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接着,当满足下面的条件A时,计算出距离测量评估值。
(条件A)
1.经过了所设定的期间。
2.场强和噪声本底值的对的数目增加了一个常数。
3.场强和噪声本底值的对的累计数目超过了某一个值。
以上1-3中的一个或者其组合。
要注意的是,距离测量评估值可以是距离测量数据库中场强的平均值或最新的场强。例如,如图7中所示,估算单元232基于距离测量评估值的量,估算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间的距离。
图7是示出距离测量评估值和估算出的距离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如图7中所示,当距离测量评估值小于阈值F时,估算单元232估算出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间的距离是长距离。另外,当距离测量评估值大于阈值N时,估算单元232估算出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间的距离是短距离。此外,当距离测量评估值大于等于阈值F或小于等于阈值N时,估算单元232估算出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间的距离是中距离。
要注意的是,阈值N和阈值F可以与设备信息相关联地被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28中。这种情况下,估算单元232可从存储器单元228中提取阈值N和阈值F,这些值与预先从无线通信设备20′接收到的设备信息相对应。假定与指示较高发送功率的设备信息相关联的阈值N和阈值F倾向于是相对大的值。
另外,作为对阈值N和阈值F的替代,用于计算距离测量评估值的评估公式可以与设备信息相关联,并且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28中,如图8中所示。
图8是示出其中设备信息和评估公式相关联并且它们被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28中的实例的示意图。更具体地说,设备信息“型号001”与评估公式1相关联,设备信息“型号001”与评估公式1相关联,设备信息“型号002”与评估公式2相关联。设备信息“型号003”和设备信息“型号004”也与评估公式相关联。
例如,评估公式1可以是(最新的3个场强的和)/3,而评估公式2可以是(最新的3个场强的和)/4。
因为每个无线通信设备20′具有不同的天线形状、产品形状、发送功率等,所以难以仅基于场强来准确估算出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间的距离。因而,当设备信息与阈值N、阈值F和评估公式相关联并且被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28中时,估算单元232可以针对无线通信设备20′进行距离估算。
判断单元236判断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28中的场强和噪声本底值的对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在此,当噪声本底值大于上限设定值时,假定用于通过通信单元216接收距离测量包的接收环境显著恶化。另外,当噪声本底值小于下限设定值时,假定用于通过通信单元216接收距离测量包的接收环境暂时地极其好。因此,当噪声本底值大于下限设定值而小于上限设定值时,假定用于通过通信单元216接收距离测量包的接收环境几乎处于稳定状态。
因此,在这些场强和噪声本底值的对中,判断单元236判断出具有大于等于下限设定值并小于等于上限设定值的噪声本底值的场强和噪声本底值的对满足预定条件,并将该对添加到通过估算单元232保持的距离测量数据库中。换言之,判断单元236从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28中的场强和噪声本底值的对中过滤出要由估算单元232所使用的场强和噪声本底值的对。要注意的是,判断单元可以在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被记录在存储器单元228中的同时进行过滤。将参照图9和10描述通过判断单元236进行的过滤方式。
图9是示出通过判断单元236进行过滤前无线通线设备20和20′间的距离和场强的说明性实例的示意图。更具体地,图9示出了在将无线通线设备20和20′间的距离改变为多个距离时在各个距离处获得的场强。如图9中所示,在通过判断单元236进行过滤前,甚至在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间的距离相同时,所获得的场强也在一个范围内变化。
图10是示出通过判断单元236进行过滤后无线通线设备20和20′间的距离和场强的说明性实例的示意图。如图10中所示,在通过判断单元236进行过滤后,与通过判断单元236进行过滤前的情况相比,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间的距离相同时场强变化的范围更小。
如上所述,当通过判断单元236基于噪声本底值对由估算单元232所使用的场强进行过滤时,估算单元232可以基于可靠的场强来估算无线通信设备20和20′间的距离。结果,通过估算单元232进行的距离估算的准确度将得到提高。下文将参照附图11描述通过估算单元232进行距离估算的说明性实例。
图11是示出通过估算单元232进行距离估算的说明性实例的示意图。这里,假定在条件A中,存储了3对或更多对的场强和噪声本底值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而且用于通过判断单元236进行过滤的下限设定值是50而上限设定值是70。估算单元232通过对最新3个场强取平均值而计算出距离测量评估值,并设定阈值F=10而阈值N=30。
如图11中所示,首先,无线通信设备20接收到距离测量包51。接着,无线通信设备20测量出距离测量包51的场强为10db/m而噪声本底为70。由于距离测量包51的噪声本底满足判断单元236的预定条件,因此距离测量包51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在估算单元中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被保持。然而,在估算单元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保持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的数目尚未达到3,因此估算单元232推断出条件A未被满足并且与无线通信设备20′间的距离未知。
接着,无线通信设备20接收到距离测量包52。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测量出距离测量包52的场强为10db/m而噪声本底为70。由于距离测量包51的噪声本底满足判断单元236的预定条件,因此距离测量包52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在估算单元中232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被保持。然而,在估算单元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保持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的数目尚未达到3,因此估算单元232推断出条件A未被满足并且与无线通信设备20′间的距离未知。
其后,无线通信设备20接收到距离测量包53。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测量出距离测量包53的场强为9db/m而噪声本底为70。由于距离测量包53的噪声本底满足判断单元236的预定条件,因此距离测量包53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在估算单元中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被保持。另外,在估算单元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保持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的数目已达到了3,因此估算单元232计算出距离测量评估值为(10+10+9)/3=9.666...。因为这个距离测量评估值小于阈值F,所以估算单元232估算出与无线通线设备20′间的距离是长距离。
另外,无线通信设备20接收到距离测量包54。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测量出距离测量包54的场强为11db/m而噪声本底为90。由于距离测量包54的噪声本底不满足判断单元236的预定条件(大于上限设定值70),因此距离测量包54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未由估算单元232所使用。然而,在估算单元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保持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的数目已达到了3,因此估算单元232计算出距离测量评估值为(10+10+9)/3=9.666...。因为这个距离测量评估值小于阈值F,所以估算单元232估算出与无线通线设备20′间的距离是长距离。
接下来,无线通信设备20接收到距离测量包55。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测量出距离测量包55的场强为17db/m而噪声本底为65。由于距离测量包55的噪声本底满足判断单元236的预定条件,因此距离测量包55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在估算单元中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被保持。另外,在估算单元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保持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的数目已达到了3,因此估算单元232计算出距离测量评估值为(10+9+17)/3=12。因为这个距离测量评估值大于阈值F而小于阈值N,所以估算单元232估算出与无线通线设备20′间的距离是中距离。
当接收到距离测量包56到58时,估算单元232以相同方式操作并估算出与无线通信设备20′间的距离接近于短距离,如下文所详细描述的。通过估算单元232估算出的与无线通信设备20′间的距离可以被显示在显示单元240上。另外,通过估算单元232估算出的与无线通信设备20′间的距离可以被使用在任意应用中。
此时,返回参照图3对无线通信设备20配置的解释,通信控制单元244具有作为控制单元的功能,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通过通信单元216进行的距离测量包发送。下文将描述设置通信控制单元244的目的及其详细功能。
如参照图11所述,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通过从无线通信设备20′接收距离测量包来估算与无线通信设备20′间的距离。另外,可以考虑用从无线通信设备20发送距离测量包的方法来作为无线通信设备20′估算与无线通信设备20间的距离的方法。
然而,如果无线通信设备20甚至在无线通信设备20′还没有处于电波覆盖范围内时也简单地每隔预定时段发送距离测量包,则不必要地使用了通信资源。
在此,当无线通信设备20从无线通信设备20′接收到了距离测量包时,很可能无线通信设备20′处于无线通信设备20的电波覆盖范围内。另一方面,当无线通信设备20无法从无线通信设备20′接收到距离测量包时,很可能无线通信设备20′位于无线通信设备20的电波覆盖范围外,或者包可能由于电波条件恶化而丢失。
于是,例如,无线通信设备20′被视为客户端而无线通信设备20被视为服务器,并假设在从无线通信设备通信20′接收到距离测量包时,通信控制单元244控制向通信单元216发送距离测量包。这里,假设无线通信设备20′每隔预定期间(例如,100ms的期间)发送距离测量包。
利用上述配置,由于通信控制单元244响应于接收到距离测量包而控制通信单元216发送无线信号,因而可以防止发送不能到达无线通信设备20′的距离测量包,从而使得可以减少所使用的通信资源量。图12中示出了通过这种通信控制单元244控制的无线通信的说明性实例。
图12是示出通过通信控制单元244控制的无线通信的说明性实例的示意图。如图12中所示,无线通信设备20′周期性发送距离测量包61a、62a、63a和64a。无线通信设备20响应于接收到距离测量包61a而发送距离测量包61b。另外,无线通信设备响应于接收到距离测量包62a而发送距离测量包62b。
另一方面,由于从无线通信设备20′发送的距离测量包63a未到达无线通信设备20,因此无线通信设备20不响应于距离测量包63a而发送距离测量包。其后,无线通信设备20响应于接收到距离测量包64a而发送距离测量包64b。这里,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串行或并行地进行距离测量包的发送与在存储器单元228中对所接收到的距离测量包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记录。另外,通信控制单元244可以具有用于生成距离测量包的功能。
在这,因为无线通信设备20′的功能基本上与无线通信设备20的功能相同,所以省略了对无线通信设备20′的详细功能的解释。
[2-3]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
已参照图2至12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20的功能。接下来将参照图13至15描述在无线通信设备20与无线通信设备20′之间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
图13是示出发送侧的无线通信设备20′的操作流程的流程图。如图13中所示,无线通信设备20′获得其设备信息(S304)并将此设备信息发送到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设备20(S308)。
此后,无线通信设备20′生成距离测量包(S312)并将该距离测量包发送到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设备20(S316)。然后,当无线通信设备20′从无线通信设备20接收到距离测量包作为对所发送的距离测量包的响应(S320)时,无线通信设备20′测量所接收到的距离测量包的场强(S324)。另外,无线通信设备20′获得所接收到的距离测量包的噪声本底(S328)。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将场强和噪声本底记录在存储器单元(对应于图3中所示的存储器单元228)中(S332)。
另外,当距离测量包被发送到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设备20(S316)但未从无线通信设备20作为响应而接收到距离测量包(S320)时,无线通信设备20′判断计时器是否已结束(S336)。当计时器已结束时,无线通信设备20′重复从S312开始的处理,而当计时器未结束时,无线通信设备20′重复从S320开始的处理。
图14和15是示出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设备20的操作流程的流程图。如图14中所示,首先,无线通信设备20从无线通信设备20′接收无线通信设备20′的设备信息(S404)。然后,估算单元232设置与所接收的设备信息相关联的阈值N和F或评估公式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28中(S408)。
然后,当从无线通信设备20′接收到距离测量包(S412)时,在无线通信设备20中,通信控制单元244控制通信单元216发送作为响应包的距离测量包(S416)。另外,场强测量单元220测量所接收到的距离测量包的场强(S420),而噪声本底测量单元224获得所接收到的距离测量包的噪声本底(S424)。然后,将场强和噪声本底记录在存储器单元228中(S428)。
此后,如图15中所示,估算单元232获得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28中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S450)。接着,判断单元236判断各个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中所包含的噪声本底值是否大于下限设定值且小于上限设定值(S454)。然后,判断单元236提取被判断为小于上限设定值的噪声本底的对的场强作为要由估算单元232使用的数据,并控制估算单元232保持该数据以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S458)。
另外,估算单元232判断上述条件A是否得到满足,而且当满足条件A时,根据测量数据库和先前设定的评估公式计算距离测量评估值(S466)。然后,当距离测量评估值小于阈值F(S470)时,估算单元232估算出与无线通信设备20′的距离关系是长距离(S486)。
另一方面,当距离测量评估值大于阈值F(S470)且小于阈值N(S474)时,估算单元232估算出与无线通信设备20′的距离关系是中距离(S4862)。另外,当距离测量评估值大于阈值F(S470)且大于阈值N(S474)时,估算单元232估算出与无线通信设备20′的距离关系是短距离(S478)。
[3]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
已参照图1至15描述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接着,在解释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改进之后,将参照图16至20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3-1]实现第二实施例的改进
近来,已广泛经由诸如因特网的各种通信介质来传输诸如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内容数据。尤其在近年来,就经由因特网传输数据而言,除了传统的下载传送方法以外,又增加了采用流传送方法的服务。
在下载传送方法中,接收终端首先从发送器(例如内容分发服务器)下载诸如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的内容数据(多媒体数据),并将上述数据记录在存储介质中。其后,接收终端从存储介质读取内容数据以进行再现。因此,基本上在这种下载传送方法中,由于不能在内容数据的传输被完成前进行再现,因此下载传送方法对于长时间再现或实时再现不是有效率的。
另一方面,后者的流传送方法是如下方法,其中接收终端在从发送器传输内容数据的同时并行地执行内容数据的再现处理。这种流传送方法广泛适用于需要实时性能的因特网服务,诸如因特网电话、远程视频会议和视频点播。
例如,在这种流传送方法中,通过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压缩处理生成的图像数据的MPEG流作为IP(因特网协议)包经由因特网被传输。这种流传送方法被用于其中诸如PC(个人计算机)、PDA(个人数字助理)和移动电话的各种通信终端充当接收器的系统中,并且已经被开发出来了。
这里,关于比流传送方法更为优选的因特网技术,在IETF RFC(因特网工程任务组请求注解)1889中规定了称为RTP(实时传输协议)的协议。
在根据RTP的数据传输中,向包增加时间戳作为时间信息。于是,接收器通过参照时间戳来识别发送器和接收器间的时间关系,使得可以不考虑包传输的时延抖动等的影响而实现同步再现。
要注意的是,RTP并不确保实时数据传输。因为通过RTP提供的传输服务并不涵盖包传输的优先级、设定或管理,所以与其他类型的包类似,RTP包可能会受到网络上的传输延迟或包丢失的影响。然而,即使出现这种情况,接收器也可以仅使用在所希望的期间内到达的包来再现数据。
这是因为即使在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中存在一些数据丢失,也可以用较低数据质量进行再现或通过校正数据进行再现。这里,在接收器中只是删除存在传输延迟因而无法再现的包或发生错误的包。换言之,存在如下问题,当发生包丢失或错误时,即使正在进行高质量数据分发处理,接收器也不能在保持质量的同时进行再现。
对于根据RTP的数据传输中的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是用于通过TCP(传输控制协议)发送重传输请求和重传输包的方法。由于进行了重传输,因此,TCP对于错误是有效率的,并且就数据传输而言是可靠的协议。然而,因为重传输的包可能会错过包的再现时间,所以TCP对于实时通信不是有效率的。
另外,例如也考虑了使用FEC(前向纠错)作为用于包错误等的纠错方法。FEC是如下方法,其中将用于纠错的FEC包作为冗余包传输,并且当发生了错误时,接收器根据FEC包恢复由于错误而丢失的包。
然而,FEC具有的问题是,由于增加了冗余包而降低了吞吐量。另外,难以判断与网络条件对应的FEC包的最优附加容量,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必须总是考虑处理时间的总开销。
鉴于上述问题,有ARQ(自动重传请求)作为可能的方法。在ARQ方法中,接收器检查RTP包的序号,并且当序号遗失时,接收器向发送器发送关于遗失序号的包的重传输请求。于是,由于发送器重传输了所请求的包,因此可以恢复由错误引起的包丢失。
如上所述,这两种方法(ARQ、FEC)是指明如何恢复包丢失的技术。另一方面,有比率控制作为用于防止发生包丢失的技术。在比率控制中,例如,存在其中根据到达的包检测网络条件的控制,并且当网络拥塞时,控制比率以降低包丢失的可能性。
然而,在自组织通信中,通信路径条件有时根据发送侧和接收侧的两个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而变化。因而,甚至当仅根据网络拥塞进行比率控制时,也会存在难以与通信路径条件的变化一致的问题。
因此,整体考虑了上述问题后,实现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21。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21中,可以根据通信路径条件动态地改变比率控制。下文将参照图16至20描述无线通信设备21。
[3-2]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21和21′的配置的示意图。如图16中所示,发送侧的无线通信设备21包括通信单元216、场强测量单元220、噪声本底测量单元224、存储器单元228、估算单元232、判断单元236、通信控制单元244、编码器248和发送包生成单元252。另外,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设备21′包括通信单元256、距离测量包控制单元260、缓冲器264、解码器268和显示单元272。这里,由于通信单元216、场强测量单元220、噪声本底测量单元224、存储器单元228、估算单元232和判断单元236在“[2-2]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中被描述过了,因此下面的描述将集中在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配置上。
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设备21′的通信单元256是向/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20′发送/接收诸如距离测量包和流数据的无线信号的接口,并且具有作为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的功能。
距离测量包控制单元260控制距离测量包从通信单元256的发送,该距离测量包在“[2-2]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中被描述过了。例如,距离测量包控制单元260控制使得距离测量包从通信单元256周期性地(例如每30ms)被发送。
缓冲器264将通过通信单元256接收到的流数据暂时保持作为来自无线通信设备21的包。然后,当在缓冲器264中保持了有意义的数据单元(例如,在视频情况下的一帧)时,向解码器268供应数据。换言之,缓冲器264充当了解包器(depacketizer)。
解码器268对从缓冲器264供应的数据进行解码并输出到显示单元272。显示单元272基于从解码器268供应的数据来显示视频。例如,显示单元272可以是CRT(阴极射线管)显示设备、液晶显示(LCD)设备或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在此,当从缓冲器264供应的数据是音频数据时,解码器268可以对从缓冲器264供应的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并输出到音频输出设备,诸如耳机、扬声器和头戴受话器。
发送侧的无线通信设备21的编码器248具有如下功能:捕获并编码通过成像设备32获取的视频数据的一帧以供应给发送包生成单元252。具体地,编码器248基于通过通信控制单元244指定的压缩率或比率来编码视频数据。
例如,当通信控制单元244指定1bpp(比特每像素)时,编码器248以1bps(比特每秒)压缩通过成像设备32输入的视频数据。这里,bpp意味着指示应该向1像素指定多少比特的值。要注意的是,bpp仅仅是上面的解释中的一个实例。因而,通信单元244指定压缩率或比率的方式因编码方式而异。
此处,作为通过编码器248进行编码后的数据格式,有诸如JPEG(联合图像编码专家组)、JPEG2000、Motion JPEG(运动JPEG)、AVC(高级视频编码)、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1、MPEG2和MPEG4的图像压缩格式,或者诸如MP3(MPEG1音频层-3)、ACC(高级音频解码)、LPCM(线性PCM(脉冲编码调制))、WMA9(Windows(注册商标)媒体音频9)、ATRAC(自适应声学转换编码)和ATRAC3的音频压缩格式。
发送包生成单元252将从编码器248供应的经编码的数据打包,并将包供应到通信单元216。打包的数据在通信单元216中被变换成电信号,并被发送到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设备21′。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单元244具有用作控制单元的功能,该控制单元基于使用“[2-2]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中描述的距离估算方法通过估算单元232估算出的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控制编码器248中的视频数据压缩率。
例如,随着通过估算单元232估算出的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变长,通信控制单元244可以增大压缩率。要注意的是,无线通信设备21和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越长,则导致通信的可靠性越差。另一方面,从无线通信设备21发送的数据的数据密度越低,导致通信的可靠性越高。因而,如上所述,随着通过估算单元232估算出的无线通信设备21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变长,通信控制单元244增大压缩率,并且这可以防止通信的可靠性的恶化。
更具体地,通信控制单元244在估算单元估算出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是短距离时可以指定“1bpp”,在估算出是中距离时可以指定“0.5bpp”,而在估算出是长距离时可以指定“0.1bpp”。
下文将参照图17描述其中所发送的数据的包数目通过通信控制单元244的控制而变化的说明性实例。
图17是示出估算单元232的估算结果与要发送的数据的包数目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在图17中,与图11类似,假定条件A是在距离测量数据库中累积了3对或3对以上的场强和噪声本底值,并且由判断单元236使用用于过滤的下限设定值被设定为50,而上限设定值被设定为70。估算单元232通过对最新的3个场强取平均值而计算出距离测量评估值,并假定阈值F=10且阈值N=30。
如图17中所示,无线通信设备21首先接收到距离测量包71。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1测量出距离测量包71的场强为10db/m,并且测量出噪声本底为70。距离测量包71的噪声本底满足判断单元236的预定条件,因而距离测量包71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在估算单元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被保持。然而,因为估算单元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保持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的数目未达到3,所以估算单元232推断出条件A未被满足并且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未知。
如上所述,当估算单元232估算出距离是未知的时,通信控制单元244向编码器248指定例如0.5bpp(或者也可以是0.3bpp)。因而,编码器248以0.5bpp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并且发送包生成单元252对编码的视频数据进行打包。通过发送包生成单元252打包的视频数据的数据量在图17中被示意性地示出为5个包。
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1接收到距离测量包72。其后,无线通信设备21测量出距离测量包72的场强为10db/m,并且测量出噪声本底为70。距离测量包72的噪声本底满足判断单元236的预定条件,因而距离测量包71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在估算单元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被保持。然而,因为估算单元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保持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的数目未达到3,所以估算单元232推断出条件A未被满足并且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未知。因此,与接收到距离测量包71的情形相似,通信控制单元244向编码器248指定0.5bpp,码器248以0.5bpp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并且发送包生成单元252对编码的视频数据进行打包。
此后,无线通信设备21接收到距离测量包73。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1测量出距离测量包73的场强为10db/m,并且测量出噪声本底为70。距离测量包73的噪声本底满足判断单元236的预定条件,因而距离测量包73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在估算单元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被保持。另外,因为估算单元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保持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的数目达到了3,所以估算单元232计算出距离测量评估值为(10+10+9)/3=9.666...。由于这个距离测量评估值小于阈值F,因此估算单元232估算出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是长距离。
如上所述,当估算单元232估算出距离是长距离时,通信控制单元244向编码器248指定例如0.1bpp。因而,编码器248以0.1bpp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并且发送包生成单元252对编码的视频数据进行打包。通过发送包生成单元252以这种方式打包的视频数据的数据量在图17中被示意性地示出为1个包。
另外,无线通信设备21接收到距离测量包74。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1测量出距离测量包74的场强为11db/m,并且测量出噪声本底为90。距离测量包74的噪声本底不满足判断单元236的预定条件(超过了上限设定值70),因而距离测量包74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未被估算单元232所使用。然而,因为估算单元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保持的场强和噪声本底对的数目达到了3,所以估算单元232计算出距离测量评估值为(10+10+9)/3=9.666...。由于这个距离测量评估值小于阈值F,因此估算单元232估算出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是长距离。因此,与接收到距离测量包73的情形相似,通信控制单元244向编码器248指定0.1bpp,编码器248以0.1bpp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并且发送包生成单元252对编码的视频数据进行打包。
接下来,无线通信设备21接收到距离测量包75。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1测量出距离测量包75的场强为17db/m,并且测量出噪声本底为65。距离测量包75的噪声本底满足了判断单元236的预定条件,因而距离测量包75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在估算单元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被保持。另外,因为估算单元232中作为距离测量数据库保持的场强和噪声本底的对的数目达到了3,所以估算单元232计算出距离测量评估值为(10+9+17)/3=12。由于这个距离测量评估值大于阈值F而小于阈值N,因此估算单元232估算出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是中距离。
当估算单元232以这种方式估算出距离是中距离时,通信控制单元244向编码器248指定例如0.5bpp。因而,编码器248以0.5bpp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并且发送包生成单元252对编码的视频数据进行打包。通过发送包生成单元252以此方式打包的视频数据的数据量在图17中被示意性地示出为5个包。
如稍后将详细解释的,当接收到距离测量包76至78时,估算单元232以相同方式操作并可以估算出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接近于短距离。当估算单元232估算出距离是短距离时,通信控制单元244向编码器248指定例如1bpp。因而,编码器248以1bpp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发送包生成单元252对编码的视频数据进行打包。通过发送包生成单元252以此方式打包的视频数据的数据量在图17中被示意性地示出为10个包。
要注意的是,为了解释的清楚起见,上文已描述了打包的数据的发送时序与距离测量包的接收时序是同步的;然而,通过无线通信设备21打包的数据的发送时序与距离测量包的接收时序可以是异步的。
当根据无线通信设备21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如上所述地改变压缩参数时,可以将总体上鲁棒的流数据供应到无线通信设备21′而不将无用数据散布到网络上。
[3-3]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
已参照图16和17描述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21和21′的功能。接下来,将参照图18至20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21和21′的操作。
图18是示出通过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设备21′进行距离测量包发送的流程图。如图18中所示,无线通信设备21′的距离测量包控制单元260生成距离测量包并控制通信单元256发送距离测量包(S82)。然后,距离测量包控制单元260判断其中设定了预定初始值的计时器的读数是否变成了0以及计时器是否已结束(S84)。
当判断出计时器已结束时,距离测量包控制单元260返回到步骤S82中的处理,以控制通信单元256发送距离测量包。通过距离测量包控制单元260的这种控制,从无线通信设备21′周期性地发送距离测量包。这里,距离测量包可以是根据IEEE 802.11b的格式的,或者可以具有大于等于1个字节的数据量。
图19是示出发送侧的无线通信设备21的操作的流程图。如图19中所示,无线通信设备21的编码器248捕获来自成像设备32的视频数据的一帧(S504)。然后,当通过估算单元232估算出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S508)并且这个距离被估算为短距离(S512)时,通信控制单元244指定压缩参数1bpp。
同时,当通过估算单元232将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估算为中距离而非短距离(S516)时,通信控制单元244指定压缩参数0.5bpp(S520)。另外,当估算单元232估算出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既不是短距离也不是中距离(S516)时,通信控制单元244指定压缩参数0.1bpp(S524)。然后,编码器248以通信控制单元244指定的压缩率对在步骤S504中捕获的视频数据进行编码(S528),并且通信单元216以流模式发送在被编码后打包的视频数据(S532)。
图20是示出通过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设备21′进行解码的流程的流程图。如图20中所示,无线通信设备21′的解码器268从通过通信单元256接收并在缓冲器264中保持的包中获取一帧的包(S92)。然后,解码器268解码所获得的包(S94),并将所获得的包输出到例如显示单元272(S96)。其后,当完成了向显示单元272的输出(等待VSYNC)时,解码器268返回S92中的处理。
[4]结论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21允许编码器248基于通过通信控制单元244进行的控制以根据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的压缩率来压缩流数据。因而,无线通信设备21能够在根据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动态地改变流数据的压缩率后发送流数据。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20和21基于通过判断单元判断出的通过通信单元216所接收到的距离测量包中满足关于噪声成分的预定条件的距离测量包的场强,估算出与无线通信设备20′或21′间的距离。即,无线通信设备20和21通过选择性地使用通过通信单元216接收到的距离测量包的场强来估算出与无线通信设备20′或21′间的距离。
此外,当距离测量包的噪声成分大于下限设定值且小于上限设定值时,判断单元判断为满足关于噪声成分的预定条件。这里,当距离测量包的噪声成分小于下限设定值时,假定通信单元216的用于接收的环境显著恶化。另一方面,当距离测量包的噪声成分大于上限设定值时,假定通信单元216的用于接收的环境暂时地极其好。
因此,当距离测量包的噪声成分大于下限设定值而小于上限设定值时,假定通信单元216的接收环境几乎处于稳定状态。因而,判断单元236如上所述地在距离测量包的噪声成分大于下限设定值而小于上限设定值时判断为满足预定条件,使得估算单元232能够基于假定几乎处于稳定状态的场强来估算出与无线通信设备20′或21′间的距离。因此,无线通信设备20和21可以以较高准确度估算出与无线通信设备20′或21′间的距离。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根据无线通信设备21的发送功率进行距离估算,从而预先从无线通信设备21获得无线通信设备21的指示发送功率等的信息。
另外,随着通过估算单元232估算出的距离变长,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单元244增大压缩率。这里,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21和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越长,导致通信的可靠性越差。另一方面,流数据的数据密度越低,导致通信的可靠性越高。因而,如上所述,随着所估算出的无线通信设备21与无线通信设备21′间的距离变长,可以通过增大压缩率来防止通信的可靠性的恶化。
上文已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当然不限于上述实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想到各种替代和改变,并且应该理解,这些替代和改变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当然会出现。
例如,根据第一实施例,描述了其中估算单元232将与无线通信设备20′间的距离估算为长距离、中距离或短距离的实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个实例。例如,估算单元可以用m(米)来估算与无线通信设备20′间的距离。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描述了其中判断单元236基于噪声本底来进行过滤的实例;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这个实例。例如,判断单元236可基于距离测量包的诸如S/N比(信噪比)的噪声成分大小来进行过滤。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通信设备20、20′、21和21′的处理中的各步骤并不是必须按流程图中所述的次序来进行处理。例如,无线通信设备20、20′、21和21′的处理中的各步骤可以包括可并行或分开执行的处理(例如,并行处理或者逐对象处理)。
另外,可以创建计算机程序以控制安装在无线通信设备20、20′、21和21′中的诸如CPU 201、ROM 202和RAM 203的硬件来执行与无线通信设备20、20′、21和21′的各个构成部分相同的功能。另外,可以提供存储该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另外,当图3和16中的功能框图中所示的各个功能块由硬件构成时,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这一系列处理。

Claims (9)

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压缩单元,压缩流数据;
控制单元,根据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控制所述压缩单元的流数据的压缩率;和
发送单元,将通过所述压缩单元压缩的流数据发送到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而不经过无线基站中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进一步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
测量单元,测量通过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场强;
判断单元,判断通过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是否满足关于噪声成分的预定条件;和
估算单元,基于通过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满足所述关于噪声成分的预定条件的无线信号的场强,估算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
其中,随着通过所述估算单元估算出的距离变远,所述控制单元增大所述压缩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压缩率,使得流数据将以与通过所述估算单元估算出的距离相对应的比率被压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
其中,当无线信号的噪声成分大于下限设定值而小于上限设定值时,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满足所述关于噪声成分的预定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预先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接收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指示了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信号的发送功率;并且
所述估算单元利用所述设备信息估算出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估算单元
计算通过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无线信号的场强的平均值,
判断所述平均值被包含在所定义的平均值范围中的哪个平均值范围内,并且
将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估算为与包含所述平均值的平均值范围相对应的距离。
8.一种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被提供给具有用于向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发送流数据的发送单元并且不经过无线基站中继而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的计算机起到以下作用:
压缩单元,压缩流数据;和
控制单元,根据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控制所述压缩单元的流数据的压缩率。
9.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间的距离,控制压缩单元的流数据的压缩率;
以所述压缩率压缩流数据;和
将所压缩的流数据发送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而不经过无线基站中继。
CN200880114436.6A 2007-11-15 2008-11-14 无线通信设备、程序和无线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31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97154 2007-11-15
JP2007-297154 2007-11-15
JP2008-068220 2008-03-17
JP2008068220A JP4779127B2 (ja) 2007-11-15 2008-03-17 無線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PCT/JP2008/070788 WO2009063982A1 (ja) 2007-11-15 2008-11-14 無線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3135A true CN101843135A (zh) 2010-09-22
CN101843135B CN101843135B (zh) 2014-07-23

Family

ID=40638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443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3135B (zh) 2007-11-15 2008-11-14 无线通信设备、程序和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452239B2 (zh)
EP (1) EP2211566B1 (zh)
JP (1) JP4779127B2 (zh)
KR (1) KR20100096066A (zh)
CN (1) CN101843135B (zh)
ES (1) ES2637920T3 (zh)
WO (1) WO200906398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3786A (zh) * 2016-11-08 2019-06-2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数据传输范围扩展的方法
CN110045330A (zh) * 2018-01-05 2019-07-23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5078892A (zh) * 2022-08-19 2022-09-20 深圳天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机大传动变频器状态远程监测系统
CN115767623A (zh) * 2022-11-04 2023-03-07 深圳市佳贤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的抗延迟冗余数据传输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552530C2 (ru) * 2013-08-01 2015-06-1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уки Институт земного магнетизма, ионосферы и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я радиоволн им. Н.В. Пушков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ИЗМИРАН)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ионограмм
WO2017145789A1 (ja) * 2016-02-26 2017-08-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測位装置、通信装置、および測位システム
CN107197076A (zh) * 2016-03-14 2017-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JP6789649B2 (ja) * 2016-03-24 2020-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08970B2 (ja) * 2016-03-24 2021-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77734B2 (ja) * 2016-12-22 2021-12-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監視カメラ、監視システム、監視カメラ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200034499A (ko) * 2018-09-21 2020-03-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메모리 장치와 통신하는 데이터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0548A (ja) * 2001-03-29 2002-10-11 Toshiba Corp 電話機の画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JP2002325211A (ja) * 2001-04-26 2002-1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動画像音声伝送システム、ならびに動画像音声送信装置および携帯型表示装置
EP1489432A1 (en) * 2003-06-18 2004-12-22 General Dynamics Decision Systems, Inc. Detecting interference fo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
JP2005301428A (ja) * 2004-04-07 2005-10-27 Sony Corp コンテンツ提供システム、提供装置および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070060170A1 (en) * 2005-09-09 2007-03-15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Position estimat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67471A (ja) 1991-12-12 1993-07-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体識別装置
US6087961A (en) 1999-10-22 2000-07-11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Directional warning system for detecting emergency vehicles
JP4672168B2 (ja) 2001-04-03 2011-04-20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JP3722094B2 (ja) 2002-06-26 2005-1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音量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60267841A1 (en) 2003-01-02 2006-11-30 Lee Chong U Position determination with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JP4198517B2 (ja) 2003-04-25 2008-12-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484076B2 (en) 2003-09-11 2013-07-09 Catalina Marketing Corporation Proximity-bas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customized incentives
US7239277B2 (en) 2004-04-12 2007-07-03 Time Domai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tensible position location
JP2005301804A (ja) 2004-04-14 2005-10-27 Sony Corp コンテンツ提供システム、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3998663B2 (ja) * 2004-06-08 2007-10-31 株式会社東芝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無線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6081036A (ja) 2004-09-10 2006-03-23 Sharp Corp 無線端末装置、コードレス電話装置セット、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4647349B2 (ja) 2005-03-08 2011-03-0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エフサス 音量調整方法および音量調整システム
JP2007089090A (ja) 2005-09-26 2007-04-05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無線管理システム
JP2007142944A (ja) 2005-11-21 2007-06-07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インターリーブ処理装置
JP2007193507A (ja) 2006-01-18 2007-08-02 Hitachi Ltd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及び情報提供方法
KR101316750B1 (ko) 2007-01-23 2013-10-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신된 위치 정보에 따라 오디오 파일을 재생하는 장치 및그 방법
JP4808647B2 (ja) 2007-02-23 2011-11-02 株式会社ウィルコム 移動通信用の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0548A (ja) * 2001-03-29 2002-10-11 Toshiba Corp 電話機の画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JP2002325211A (ja) * 2001-04-26 2002-1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動画像音声伝送システム、ならびに動画像音声送信装置および携帯型表示装置
EP1489432A1 (en) * 2003-06-18 2004-12-22 General Dynamics Decision Systems, Inc. Detecting interference fo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
JP2005301428A (ja) * 2004-04-07 2005-10-27 Sony Corp コンテンツ提供システム、提供装置および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070060170A1 (en) * 2005-09-09 2007-03-15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Position estimating system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3786A (zh) * 2016-11-08 2019-06-2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数据传输范围扩展的方法
CN109923786B (zh) * 2016-11-08 2023-10-24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数据传输范围扩展的方法
CN110045330A (zh) * 2018-01-05 2019-07-23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5078892A (zh) * 2022-08-19 2022-09-20 深圳天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机大传动变频器状态远程监测系统
CN115078892B (zh) * 2022-08-19 2022-11-01 深圳天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机大传动变频器状态远程监测系统
CN115767623A (zh) * 2022-11-04 2023-03-07 深圳市佳贤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的抗延迟冗余数据传输方法
CN115767623B (zh) * 2022-11-04 2024-03-08 深圳市佳贤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的抗延迟冗余数据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11566A4 (en) 2012-08-22
US20100240320A1 (en) 2010-09-23
WO2009063982A1 (ja) 2009-05-22
EP2211566B1 (en) 2017-06-14
JP2009141931A (ja) 2009-06-25
EP2211566A1 (en) 2010-07-28
ES2637920T3 (es) 2017-10-17
US8452239B2 (en) 2013-05-28
JP4779127B2 (ja) 2011-09-28
CN101843135B (zh) 2014-07-23
KR20100096066A (ko) 201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3135B (zh) 无线通信设备、程序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1855570B (zh)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US945638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rate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on a wireless network
US1045481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jitter buffer delay adjustment
CN102216873B (zh) 用于再现媒体内容的系统
EP2888845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rate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o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1523590B1 (ko) 통합 인터넷 프로토콜망의 코덱 모드 제어방법 및 단말기
KR20100083233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멀티미디어 파일 스트리밍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20050009061A (ko) 모바일 애드 혹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효율적인 데이터송수신을 위한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01764676B (zh) 服务质量保障方法与装置
KR102307447B1 (ko) 네트워크 환경 모니터링에 기반하는 http 적응적 스트리밍 서버, 방법, 및 클라이언트 단말
CN103827964A (zh) 编解码系统、解码装置、编码装置以及编解码方法
US20070115815A1 (en) Receiver, transmitter and transmission/reception system for media signal
JP2015095724A (ja) 送信機、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
KR101700370B1 (ko) 지터 보정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NE PLATFORM INC.

Effective date: 201208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ony Corp.

Applicant after: SNE platform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ony Corp.

Applicant before: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82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ony Corp.

Applicant after: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ony Corp.

Applicant before: SNE platform Limited by Share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