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0389A - 电子计算器以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计算器以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0389A
CN101840389A CN201010136332A CN201010136332A CN101840389A CN 101840389 A CN101840389 A CN 101840389A CN 201010136332 A CN201010136332 A CN 201010136332A CN 201010136332 A CN201010136332 A CN 201010136332A CN 101840389 A CN101840389 A CN 101840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splay part
chart
operation result
sh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6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0389B (zh
Inventor
松田光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40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0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0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0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02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manually operated with input through keyboard and computation using a built-in program, e.g. pocket calculators
    • G06F15/0225Use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e.g. keyboard, display; Interfaces to other compute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lculators And Similar Device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Image Genera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计算器以及方法,具有显示与函数式对应的图表的显示部(19)、指定多个在显示部(19)上显示的图表上的点位置的输入部(18)、处理器(18)、存储区域(12)以及作业存储区域(17),所述处理器(11)在显示部(19)显示的图表上显示与通过输入部(18)指定的多个点位置对应的多个指针,根据显示的多个指针和图表的函数式执行规定的运算,来显示运算结果,根据用户的操作在图表上移动显示所显示的多个指针中的任意的指针,根据指针移动重新执行规定的运算,更新并显示得到的运算结果。

Description

电子计算器以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图表函数计算器等计算器的电子计算器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在函数计算器等电子计算器中,具有显示与用户输入的函数式对应的图表的功能的、称之为所谓的图表函数计算器的计算器。图表函数计算器,在由用户操作输入键输入了函数式后,进行了指示描绘图表的键操作时,描绘显示直角坐标轴和函数的图表。
在图表函数计算器中,存在具有称为“追迹功能”的功能的图表函数计算器。所谓追迹功能,是对应按键的操作使函数图表上的指针移动,显示在该时刻指针在图表上的坐标值的功能。
另外,在具有追迹功能的图表函数计算器中,还考虑能够同时显示两个点的进行追迹的指针的技术(例如日本国特开2001-216273号公报)。
在迄今为止的图表函数计算器中,不能进行图表上的两点之间的解析。关于这一点,上述专利文献的技术也同样不能进行图表上的两点之间的各种解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计算器以及方法,其能够通过实施图表上的两点之间的各种解析来提高函数图表的解析能力,加深图表的基本构造的理解。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计算器,其特征为:具有显示部;图表显示控制单元,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与函数式对应的图表;位置指定单元,用于对应用户的操作,指定多个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图表上的点位置;指针显示控制单元,在上述显示部的通过上述位置指定单元指定的多个点位置上分别显示控制指针;运算结果显示控制单元,根据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的位置信息和上述图表的函数式,执行规定的运算,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和指针移动控制单元,对应用户的操作在上述图表上移动显示控制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中的任意的指针,上述运算结果显示控制单元在每次通过上述指针移动控制单元对指针进行了移动显示控制时,再次执行上述运算,在上述显示部上更新并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计算器的图表函数计算器的功能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2是提取并显示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函数式的图表显示相关联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3是提取显示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函数式的图表显示关联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2的指针间运算结果显示处理1的子例行程序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3的指针间运算结果显示处理2的子例行程序的流程图。
图6是例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斜率运算模式时的显示画面的转移状态的图。
图7是例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最大·最小值运算模式时的显示画面的转移状态的图。
图8是例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积分运算模式时的显示画面的转移状态的图。
图9是例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最大·最小微分值运算模式时的显示画面的转移状态的图。
图10是例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续·不连续判定模式时的显示画面的转移状态的图。
图11是例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极大·极小值运算模式时的显示画面的转移状态的图。
图12是例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斜率运算模式时的指针间隔设定处理的显示画面的转移状态的图。
图13是例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斜率运算模式时的解析点设定处理的显示画面的转移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表函数计算器10具有处理器11。
处理器11按照在存储区域12(例如闪速存储器)中预先存储的系统程序、从外部存储介质13(例如存储卡)通过存储介质控制器14读入到存储区域12中的计算机控制程序、或者从通信网络N上的Web服务器(程序服务器)15通过通信控制部16下载并读入到上述存储区域12中的计算机控制程序,使用作业存储区域17(例如Random Access Memory(RAM:随机存取存储器)),控制该图表函数计算器10内部的各部的动作。
然后,根据来自输入部18的键输入信号,起动在上述存储区域12中预先存储的系统程序、计算机控制程序。
在上述处理器11上连接上述存储区域12、上述存储介质控制器14、上述通信控制部16、上述作业存储区域17、上述输入部18、以及显示部19。
在上述存储区域12中,预先存储管理图表函数计算器10的全体动作的计算机控制程序;执行与用户任意输入的各种函数式对应的运算处理的数学式运算程序12a;作成用于在上述显示部19上作为图表,显示该数学式运算程序12a执行的函数式的描绘数据的图表描绘存储12b;用于显示在上述显示部19中显示的函数式图表中一边追迹一边移动的多个指针的多点追迹程序12c;以及用于执行上述多个指针表示的区间中的各种运算的解析的多点间解析程序12d等。
在输入部18中设置了在指定在本图表函数计算器10中配备的各种计算模式的功能时操作的“功能”键18a;在输入在函数式中使用的各种数字·文字等内容时操作的“文字·数字”键18b;在指定输入数据的决定或计算的执行时操作的“决定”键18c;在移动显示由显示画面上的光标C或项目等表示的输入位置、或者在指示移动所显示的图表上的指针时操作的“↑”“↓”“←”“→”各光标键18d;在上述显示部19上一体设置的透明电极层形成的触摸板18e等。
关于未在上述“功能”键18a中设置的、暂时有效的功能,例如可以使用矩形的按钮形状在显示部19上显示指示执行该功能的功能名称或者与该功能名称对应的符号等,通过在触摸板18e上在其显示位置进行按压操作,能够执行该功能。
显示部19,例如由带有背光的点阵显示的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液晶显示器)等构成,显示输入的函数式和伴随直角坐标轴的该函数式的图表、以及在该图表上的多个指针等。
下面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图表显示的函数设置6种运算模式,说明任意选择“斜率运算模式”、“最大·最小值运算模式”、“积分运算模式”、“最大·最小微分值运算模式”、“连续·不连续判定模式”、以及“极大·极小值运算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执行多个指针间的运算的情况。
图2以及图3从输入了函数式的状态开始,主要提取并表示与图表显示有关的处理内容。关于与本实施方式没有直接关联的处理,作为进行其他处理的步骤,省略详细的说明。
首先,判断是否进行了用于指示描绘针对输入的函数式的图表的按键操作(步骤S101)。
在进行了指示描绘图表以外的按键操作时,作为进行其他处理的步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其说明。
当在上述步骤S101中判断为进行了指示描绘图表的按键操作时,按照在该时刻设定的图表描绘条件,通过图表描绘程序12b在显示部19上描绘显示图表(步骤S102)。作为图表描绘条件,例如预先输入设定了表示图表的x轴方向的范围的x坐标的两个值、以相同地表示y轴方向的范围的y坐标的两个值。
在确认了没有进行对图表上的特定位置周边进行解析的解析点的设定后(步骤S103),判断是否进行了用于追加在图表上移动的第一追迹指针的操作(步骤S104)。
这里,在进行了追加设定追迹指针以外的操作时,作为进行其他处理的步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其说明。
另一方面,当在上述步骤S104中判断为进行了用于追加第一追迹指针的操作时,通过多点追迹程序12c在显示部19的图表上的一点,例如在与显示范围中的x坐标的中点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第一追迹指针,并且一并显示其x坐标和y坐标的值(步骤S105)。
然后,进一步判断是否进行了用于追加在图表上移动的第二追迹指针的操作(步骤S106)。
这里,在进行了追加设定追迹指针以外的操作时,作为进行其他处理的步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其说明。
另一方面,当在上述步骤S106中判断为进行了用于追加第二追迹指针的操作时,通过多点追迹程序12c在显示部19的图表上的一点,例如在距离上述第一追迹指针一刻度的x轴的正向一侧的位置上显示第二追迹指针,并且一并显示其x坐标和y坐标的值(步骤S107)。
到此,因为两个追迹指针已位于显示部19的图表上,所以执行第一处理:按照预先设定的运算模式,通过多点间解析程序12d执行两个指针间的运算,在图表中一起写入其运算结果来进行显示(步骤S108)。
将在后面详细叙述该指针间运算结果的显示处理1。
从显示了运算结果的状态开始,进一步判断是否进行了用于追加第三点以后的追迹指针的操作(步骤S109)。
在此,当判断为进行了追加第三点以后的追迹指针的操作时,再次返回上述步骤S107,通过多点追迹程序12c,作为显示部19的图表上的另一点显示该追迹指针,同时一并显示其x坐标和y坐标的值。
然后,执行第一处理:对应于追加的追迹指针,按照预先设定的运算模式,通过多点间解析程序12d执行第三点以后的指针间的运算,在图表中一起写入其运算结果来进行显示(步骤S108)。
如此,在每次追加第三点以后的追迹指针时,重复执行步骤S109、S107、S108的处理,按顺序显示基于追加的追迹指针的指针间运算的结果。
另外,当在上述步骤S109中判断为没有进行用于追加那以上的追迹指针的操作时,然后,判断是否设定了在该时刻已输入的追迹指针的间隔(步骤S110)。
在此,在判断为没有设定追迹指针的间隔时,接着对于多个追迹指针中的任意一个判断是否进行了指示移动的按键操作(步骤S112)。
在此,在判断为未进行指示移动的按键操作时,进而判断是否进行了用于结束该图表函数计算器10的动作,切断电源的操作(步骤S114)。
在没有进行切断电源的操作时,返回上述步骤S112的处理。通过这样重复执行步骤S112、S114的处理,等待进行指示移动追迹指针的按键操作或用于结束动作切断电源的按键操作的任意一种。
然后,在进行了用于结束动作切断电源的按键操作时,在上述步骤S114中判断该操作,按照所操作的那样切断电源,并且到此结束该图2以及图3的处理。
另外,当在上述步骤S112中判断为进行了指示追迹指针的移动的按键操作时,接着通过多点追迹程序12c,与输入部18的光标键(“←”、“→”键)18d的操作相对应地,在图表上移动指定的追迹指针,显示移动后的x、y各坐标值(步骤S113)。
其后,转移到从上述步骤S108开始的处理,执行第一处理:根据在图表上移动了位置的追迹指针,通过多点间解析程序12d重新执行追迹指针间的运算,在图表中一起写入其运算结果来进行显示。
然后,详细说明各运算模式时的步骤S108中的第一处理。
参照图4。首先,判断在该时刻设定的运算模式是否为求出各点间的斜率的斜率运算模式(步骤S201)。
这里在判断为设定了斜率运算模式时,接着计算相邻的各两个追迹指针间的x坐标和y坐标的各增量和两点间的斜率(步骤S202)。
然后,在图表中一起写入运算结果来在显示部19上进行显示(步骤S203),到此该子例行程序结束,返回作为主程序的上述图2。
图6表示事先设定了斜率运算模式时的显示部19中的画面的转移例。如图6(A)所示,在输入了函数式“Y1=X2”后通过操作输入部18的“决定”键18c,如图6(B)所示,与函数式对应的图表与该函数式“Y=X2”一起显示在显示部19上。
从该图6(B)的显示状态开始,进行追迹指针的显示操作,由此,如图6(C)所示,首先在这里在作为x、y坐标轴的交点的原点位置上显示第一点的追迹指针P1。此时,与图表一起,作为该追迹指针P1的坐标值显示为“(X1,Y1)=(0,0)”。
这里通过进一步进行追迹指针的显示操作,如图6(D)所示,从上述追迹指针P1开始在x坐标轴的正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例如在隔开“2”的位置上显示第二点的追迹指针P2。此时,与图表一起,作为该追迹指针P2的坐标值显示为“(X2,Y2)=(2,4)”。
到此,因为指定了多个追迹指针中的最少的两个点的追迹指针,所以通过在上述步骤S202中表示的运算,计算出x坐标方向的增量dX=2、y坐标方向的增量dY=4、以及斜率“dY/dX=2”以及“dX/dY=0.5”,然后与图表一起显示。
在此,作为两个追迹指针间的斜率,求出以x坐标方向的增量作为基准的斜率“dY/dX”和以y坐标方向的增量作为基准的斜率“dX/dY”两者,在这两个斜率任何一方都不为零时为倒数的关系。
在该图6(D)表示的显示状态下,例如在通过光标键18d选择了追迹指针P2的状态下,在操作了“决定”键18c确定了追迹指针P 2的选择后,通过操作光标键18d的“←”键或者“→”键,在图表上任意移动追迹指针P2。
图6(E)表示例如通过光标键18d的“→”按键操作,使追迹指针P2移动到坐标位置(4,16)的状态。在此,作为坐标位置与“(X2,Y2)=(4,16)”一起显示,并且计算出x坐标的增量dX=4、y坐标的增量dY=16、以及斜率“dY/dX=4”以及“dX/dY=0.25”,与图表一起显示。
这样,在每次选择任意的追迹指针P使其移动时,更新并显示追迹指针间的x坐标的增量、y坐标的增量以及斜率。
也可以从上述图6(E)表示的状态开始指定第三点以后的追迹指针。例如,相比追迹指针P2的坐标位置在x坐标方向上显示了第三点的追迹指针(P3)的状态下,作为运算结果分别显示追迹指针P1和追迹指针P2之间的x坐标的增量、y坐标的增量以及斜率、以及追迹指针P2和追迹指针P3之间的x坐标的增量、y坐标的增量以及斜率。
如此,在进行斜率运算模式时,计算两个追迹指针P1、P2之间的x坐标和y坐标的各自增量、以及两点间的斜率,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来进行显示。
因此,通过在图表上一并记录各种数值,能够容易地理解由于显示范围的设定在视觉上容易误解的斜率等。
此外,因为通过追迹指针的移动操作能够简单地变更设定两个追迹指针的各位置,所以容易理解通过追迹指针的位置设定斜率怎样变化。
另外,当在上述图4的步骤S201判断为设定的运算模式不是斜率运算模式时,接着判断是否为求出各点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最大·最小值运算模式(步骤S204)。
在此在判断为设定了最大·最小值运算模式时,接着计算在相邻的两个追迹指针之间的Y可以取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步骤S205),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然后在显示部19上显示(步骤S203),到此,该子例行程序结束,返回作为主程序的上述图2。
图7表示事先设定了最大·最小值运算模式时的显示部19中的画面的转移例。如图7(A)所示,在输入了函数式“Y1=X2”后通过操作输入部18的“决定”键18c,如图7(B)所示,与函数式对应的图表与该函数式“Y=X2”一起在显示部19上显示。
从该图7(B)的显示状态开始,进行追迹指针的显示操作,如图7(C)所示,首先在这里在作为x、y坐标轴的交点的原点位置上显示第一点的追迹指针P1。此时,与图表一起,作为该追迹指针P1的坐标值显示为“(X1,Y1)=(0,0)”。
在此,进一步进行追迹指针的显示操作,如图7(D)所示,从上述追迹指针P1开始在x坐标轴的正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例如在隔开“2”的位置上显示第二点的追迹指针P2。此时,把该追迹指针P2的坐标值显示为“(X2,Y2)=(2,4)”。
到此,因为指定了多个追迹指针中的最少的两个点的追迹指针,所以通过在步骤S205表示的运算,计算出
最大值MAX:f(X)=4“X=2”
最小值MIN:f(X)=0“X=0”
然后与与图表一同显示。
这里,同时在y坐标轴上部显示两个追迹指针间的y坐标的范围“0≤Y≤4”,并且在x坐标轴右侧上部显示该x坐标的范围“0≤X≤2”。
从该图7(D)表示的显示状态开始,例如在通过光标键18d选择了追迹指针P1的状态下,在操作“决定”键18c确定选择追迹指针P1后,通过操作光标键18d的“←”键或者“→”键,在图表上任意移动追迹指针P1。
同样,在通过光标键18d选择了追迹指针P2的状态下,在操作“决定”键18c确定选择追迹指针P2后,通过操作光标键18d的“←”键或者“→”键,在图表上任意移动追迹指针P2。
图7(E)表示例如通过操作光标键18d的“←”键,把追迹指针P1移动到坐标位置(-2,4),并且通过操作光标键18d的“→”键把追迹指针P2移动到坐标位置(5,25)的状态。
这里,作为坐标位置显示“(X1,Y1)=(-2,4)”“(X2,Y2)=(5,25)”,并且计算出
最大值MAX:f(X)=25“X=5”
最小值MIN:f(X)=0“X=0”
与图表一同显示。
这样,在每次选择任意的追迹指针P使其移动时,更新并显示追迹指针间的Y可以取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还可以从上述图7(E)表示的状态开始,指定第三点以后的追迹指针。例如,与追迹指针P2的坐标位置相比在x坐标方向上显示了第三点的追迹指针(P3)的状态下,作为运算结果分别显示追迹指针P1和追迹指针P2之间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以及追迹指针P2和追迹指针P3之间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
这样在最大·最小值运算模式时,因为计算两个追迹指针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来进行显示,所以能够容易地理解图表可取的范围。
另外,当在上述图4的步骤S204中判断为所设定的运算模式也不是最大·最小值运算模式时,接着判断是否为求出各点间的积分值的积分运算模式(步骤S206)。
这里在判断为设定了积分运算模式时,然后计算相邻的两个追迹指针间的积分值(步骤S207),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在显示部19上进行显示(步骤S203),到此该子例行程序结束,返回作为主程序的上述图2。
图8表示事先设定了积分运算模式时的显示部19上的画面的转移例。如图8(A)所示,在输入了函数式“Y1=X2”后,通过操作输入部18的“决定”键18c,如图8(B)所示,与函数式对应的图表与该函数式“Y=X2”一起在显示部19上显示。
从该图8(B)的显示状态开始,通过进行追迹指针的显示操作,如图8(C)所示,首先在这里在作为x、y坐标轴的交点的原点位置上显示第一点的追迹指针P1。此时,与图表一起,作为该追迹指针P1的坐标值显示为“(X1,Y1)=(0,0)”。
这里,通过进一步进行追迹指针的显示操作,如图8(D)所示,从上述追迹指针P1开始在x坐标轴的正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例如在隔开“2”的位置上显示第二点的追迹指针P2。此时,把该追迹指针P2的坐标值与“(X2,Y2)=(2,4)”一同显示。
到此,因为指定了多个追迹指针中的最少的两个点的追迹指针,所以通过在上述步骤S207中表示的运算,与图表一同显示积分式。
【数学式1】
∫ 0 2 X 2 dx = 2.6666667
通过该积分式表示的数值“2.6666667”,表示该追迹指针间的图表和Y=0表示的x坐标轴包夹的部分的面积。
从该图8(D)表示的显示状态开始,例如在通过光标键18d选择了追迹指针P1的状态下,在操作“决定”键18c确定选择追迹指针P1后,通过操作光标键18d的“←”键或者“→”键,在图表上任意移动追迹指针P1。
同样地,在通过光标键18d选择了追迹指针P2的状态下,在操作“决定”键18c确定选择追迹指针P2后,通过操作光标键18d的“←”键或者“→”键,在图表上任意移动追迹指针P2。
图8(E)表示例如通过操作光标键18d的“←”键,把追迹指针P1移动到坐标位置(-2,4),并且通过操作光标键18d的“→”键,把追迹指针P2移动到坐标位置(4,16)的状态。
这里,作为坐标位置,与图表一起显示“(X1,Y1)=(-2,4)”,“(X2,Y2)=(4,16)”,并且显示积分式。
【数学式2】
∫ - 2 4 X 2 dx = 24
如此,在每次选择任意的追迹指针P使其移动时,更新并显示追迹指针间的积分值。
还可以从上述图8(E)表示的状态开始,指定第三点以后的追迹指针,例如与追迹指针P2的坐标位置相比在x坐标方向上显示了第三点的追迹指针(P3)的状态下,作为运算结果分别显示追迹指针P1和追迹指针P2之间的积分值、和追迹指针P2和追迹指针P3之间的积分值。
这样,在积分运算模式时,因为计算相邻的两个追迹指针之间的范围内的积分值,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来进行显示,所以能够容易地理解由图表表示的范围的正确的面积或长度。
另外,当在上述图4的步骤S206中判断为所设定的运算模式也不是积分运算模式时,接着判断是否为求出各点间的最大微分值和最小微分值的最大·最小微分值运算模式(步骤S208)。
在此,在判断为设定了最大·最小微分值运算模式时,接着计算相邻的两个追迹指针之间的最大微分值和最小微分值(步骤S209),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后在显示部19上显示(步骤S203),到此该子例行程序结束,返回作为主程序的上述图2。
图9表示事先设定了最大·最小微分值运算模式时的显示部19上的画面的转移例。如图9(A)所示,在输入了函数式“Y1=sin X”后,通过操作输入部18的“决定”键18c,如图9(B)所示,与函数式对应的图表与该函数式“Y=sin X”一起显示在显示部19上。
从该图9(B)的显示状态开始,通过进行追迹指针的显示操作,如图9(C)所示,首先在这里在作为x、y坐标轴的交点的原点位置上显示第一点的追迹指针P1。此时,与图表一起,作为该追迹指针P1的坐标值显示为“(X1,Y1)=(0,0)”。
这里,通过进一步进行追迹指针的显示操作,如图9(D)所示,从上述追迹指针P1开始在x坐标轴的正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例如在隔开“2”的位置上显示第二点的追迹指针P2。此时,把该追迹指针P2的坐标值与“(X2,Y2)=(2,0.91)”一同显示。
到此,因为指定了多个追迹指针中的最少的两个点的追迹指针,所以通过上述步骤S209表示的运算,计算出
最大微分值=1“X=0”
最小微分值=-0.4161472“X=2”
与图表一同显示。
从该图9(D)表示的显示状态开始,例如在通过光标键18d选择了追迹指针P2的状态下,在操作“决定”键18c确定选择追迹指针P2后,通过操作光标键18d的“←”键或者“→”键,在图表上任意移动追迹指针P2。
图9(E)表示例如通过操作光标键18d的“→”键,把追迹指针P2移动到坐标位置(4,-0.77)的状态。
这里,作为坐标位置显示“(X1,Y1)=(0,0)”,“(X2,Y2)=(4,0.77)”,并且计算出
最大微分值=1“X=0”
最小微分值=-1“X=3.1415927”
与图表一同显示。
这样,在每次选择任意的追迹指针P使其移动时,更新并显示追迹指针之间的最大微分值以及最小微分值。
也可以从上述图9(E)表示的状态开始,指定第三点以后的追迹指针,例如与追迹指针P2的坐标位置相比在x坐标方向上显示了第三点的追迹指针(P3)的状态下,作为运算结果分别显示追迹指针P1和追迹指针P2之间的最大微分值以及最小微分值、以及追迹指针P2和追迹指针P3之间的最大微分值以及最小微分值。
这样,在最大·最小微分值运算模式中,因为计算两个追迹指针之间的范围内的最大微分值以及最小微分值,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来进行显示,所以能够容易地理解在图表内显示的范围中斜率最大的位置和最小的位置。
另外,当在上述图4的步骤S208中判断为所设定的运算模式也不是最大·最小微分值运算模式时,接着判断是否为判定在各指针之间图表是连续还是不连续中的哪一种的连续·不连续判定模式(步骤S210)。
在此,在判断为设定了连续·不连续判定模式时,接着判定相邻的两个追迹指针之间的图表是连续还是不连续(步骤S211),在图表上一并记入判定结果后在显示部19上显示(步骤S203),到此该子例行程序结束,返回作为主程序的上述图2。
图10表示事先设定了连续·不连续判定模式时的显示部19上的画面的转移例。如图10(A)所示,在输入了函数式“Y1=tan X”后,通过操作输入部18的“决定”键18c,如图10(B)所示,与函数式对应的图表与该函数式“Y=tan X”一起在显示部19上显示。
从该图10(B)的显示状态开始,通过进行追迹指针的显示操作,首先在这里在作为x、y坐标轴的交点的原点位置上显示第一点的追迹指针P1。此时,与图表一起,作为该追迹指针P1的坐标值显示为“(X1,Y1)=(0,0)”。
这里通过进一步进行追迹指针的显示操作,如图10(C)所示,从上述追迹指针P1开始在x坐标轴的正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例如在隔开“2”的位置上显示第二点的追迹指针P2。此时,把该追迹指针P2的坐标值与“(X2,Y2)=(2,-2.185)”一同显示。
到此,因为指定了多个追迹指针中的最少的两个点的追迹指针,所以通过在上述步骤S211中表示的判定,把判定结果“P1~P2的区间不连续”与图表一同显示。
从该图10(C)表示的状态开始,通过进一步进行追迹指针的显示操作,如图10(D)所示,从上述追迹指针P2开始进一步在x坐标轴的正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例如在隔开“2”的位置上显示第三点的追迹指针P3。此时,把该追迹指针P3的坐标值与“(X3,Y3)=(4,1.158)”一同显示。
由此,因为共计指定了3个追迹指针,所以通过在上述步骤S211中表示的判定,与图表一同显示判定结果“P1~P2的区间不连续,P2~P3的区间连续”。
从上述图10(D)表示的显示状态开始,例如在通过光标键18d选择了追迹指针P2的状态下,在操作“决定”键18c确定选择追迹指针P2后,通过操作光标键18d的“←”键,在图表上任意移动追迹指针P2。
图10(E)表示把追迹指针P2移动到坐标位置(1.2,2.572)的状态。
这里,作为坐标位置显示“(X1,Y1)=(0,0)”,“(X2,Y2)=(1.2,2.572)”,“(X3,Y3)=(4,1.158)”,并且与图表一起显示新的判定结果“P1~P2的区间连续,P2~P3的区间不连续”。
这样,在每次选择任意的追迹指针P使其移动时,更新并显示追迹指针之间的连续·不连续的判定结果。
还可以从上述图10(E)表示的状态开始指定第四点以后的追迹指针,例如与追迹指针P3的坐标位置相比在x坐标方向上显示了第四点的追迹指针(P4)的状态下,作为判定结果分别显示追迹指针P1和追迹指针P2之间的连续·不连续的判定结果、追迹指针P2和追迹指针P3之间的连续·不连续的判定结果、以及追迹指针P3和追迹指针P4之间的连续·不连续的判定结果。
如此在连续·不连续判定模式下,判定夹着解析点的两个追迹指针之间的范围内的图表的连续或不连续,在图表上一并记入判定结果来进行显示,所以能够容易地理解在解析点附近的追迹指针之间的范围内图表连续还是不连续而中断。
另外,当在上述图4的步骤S210中判断为所设定的运算模式不是连续·不连续判定模式时,接着判断是否为求出各点间的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极大·极小值运算模式(步骤S212)。
这里在判断为设定了极大·极小值运算模式以外的运算模式时,作为进行其他的处理的步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其说明。
然后,当在上述步骤S212中判断为设定了极大·极小值运算模式时,接着计算相邻的两个追迹指针之间的极大值和极小值(步骤S213),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后在显示部19上显示(步骤S203),到此该子例行程序结束,返回作为主程序的上述图2。
图11表示事先设定了极大·极小值运算模式时的显示部19上的画面的转移例。如图11(A)所示,在输入了函数式“Y1=X3-2X”后通过操作输入部18的“决定”键18c,如图11(B)所示,与函数式对应的图表与该函数式“Y=X3-2X”一起在显示部19上显示。
从该图11(B)的显示状态开始,通过进行追迹指针的显示操作,如图11(C)所示,首先在这里在作为x、y坐标轴的交点的原点位置上显示第一点的追迹指针P1。此时,与图表一起,作为该追迹指针P1的坐标值显示为“(X1,Y1)=(0,0)”。
这里通过进一步进行追迹指针的显示操作,如图11(D)所示,从上述追迹指针P1开始在x坐标轴的正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例如在隔开“2”的位置上显示第二点的追迹指针P2。此时,把该追迹指针P2的坐标值显示为“(X2,Y2)=(2,4)”。
到此,因为指定了多个追迹指针中的最少的两个点的追迹指针,所以通过在上述步骤S213中表示的运算,计算出
“极大值:无
极小值:(x,y)=(0.816,-1.089)”
与图表一同显示。
从该图11(D)表示的显示状态开始,例如在通过光标键18d选择了第一点的追迹指针P1的状态下,在操作“决定”键18c确定选择追迹指针P1后,通过操作光标键18d的“←”键或者“→”键,在图表上任意移动追迹指针P1。
同样地,在通过光标键18d选择了第二点的追迹指针P2的状态下,在操作“决定”键18c确定选择追迹指针P2后,通过操作光标键18d的“←”键或者“→”键,在图表上任意移动追迹指针P2。
图11(E)表示例如通过操作光标键18d的“←”键,把第一点的追迹指针P1移动到坐标位置(-1,0.672)的状态。
这里,作为坐标位置显示“(X1,Y1)=(-1,0.672)”,并且计算出
“极大值:(x,y)=(-0.816,1.089)
极小值:(x,y)=(0.816,-1.089)”
与图表一同显示。
这样,在每次选择任意的追迹指针P使其移动时,更新并显示追迹指针之间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也可以从上述图11(E)表示的状态开始,指定第三点以后的追迹指针,例如在显示了第三点的追迹指针(P3)的状态下,作为运算结果分别显示追迹指针P1和追迹指针P2之间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追迹指针P2和追迹指针P3之间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
这样,在极大·极小值运算模式时,判定两个追迹指针之间的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有无,另外在存在极大值和极小值的至少一方时计算该值,并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来进行显示,所以在图表能够取得极大值以及极小值的至少一方时,能够容易地理解其坐标位置。
另外,当在上述图2的步骤S110中判断为要设定在该时刻已输入的追迹指针的间隔时,在图表上重新配置各追迹指针,以便成为通过多点追迹程序12c预先设定的x轴方向的间隔,以后进行设定使各追迹指针的x轴方向的间隔始终恒定(步骤S111)。
图12表示事先设定了斜率运算模式时的与追迹指针间隔设定有关的在显示部19上的画面的转移例。如图12(A)所示,在输入了函数式“Y1=X2”后通过操作输入部18的“决定”键18c,如图12(B)所示,与函数式对应的图表与该函数式“Y=X2”一起在显示部19上显示。
从该图12(B)的显示状态开始,按顺序重复进行第一点以及第二点的追迹指针的显示操作,如图12(C)所示,在作为x、y坐标轴的交点的原点位置上显示第一点的追迹指针P1,并且从上述追迹指针P1开始在x坐标轴的正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例如在隔开“2”的位置上显示第二点的追迹指针P2。
此时,与图表一起,作为追迹指针P1的坐标值显示为“(X1,Y1)=(0,0)”,并且把追迹指针P2的坐标值显示为“(X2,Y2)=(2,4)”。
到此,因为指定了两个点的追迹指针,所以通过上述步骤S202中的运算处理计算出x坐标方向的增量dX=2、y坐标方向的增量dY=4、以及斜率“dY/dX=2”以及“dX/dY=0.5”,然后与图表一起显示。
在该图12(C)所示的显示状态下,例如在通过光标键18d选择了第一点的追迹指针P1的状态下,通过重复两次操作“决定”键18c,转移到设定追迹指针之间的间隔的状态。
图12(D)例示此时在显示部19的大约中央位置显示的追迹指针的间隔设定窗口WS。这里,在该窗口WS内,进行
“请设定指针间隔
x方向[ 1]
↑:大/↓:小“决定””
这样的显示,高亮显示缺省的间隔“1”,并且表示通过光标键18d的“↑”键或者“↓”键,从该时刻的间隔的值开始更新设置值,通过“决定”键18c的操作设定结束。
如上所述,在把追迹指针的间隔设为“1”的状态下结束了设定时,通过该设定,显示部19上的图表显示如图12(E)所示那样进行变化。
在图12(E)中,指定的第一点的追迹指针P1,自动地在图表上移动,使其与第二点的追迹指针P2的间隔成为设定的值“1”。在该时刻,与图表一起显示追迹指针P1的坐标值“(X1,Y1)=(1,1)”、追迹指针P2的坐标值“(X2,Y2)=(2,4)”、x坐标方向的增量“dX=1”、y坐标方向的增量“dY=3”、斜率“dY/dX=3”以及“dX/dY=1/3”。
这样,在选择任意的追迹指针P使其移动时,通过输入设定与其他的追迹指针的间隔,不需要进行烦杂的追迹指针的移动操作等,能够知道为希望的间隔,两个指针之间的斜率等。
还可以从上述图12(E)表示的状态开始指定第三点以后的追迹指针,或者把那些追迹指针各自的位置设定在距离相邻的追迹指针为规定的间隔上。
这一点除了设定了上述图12所示的斜率运算模式的情况之外是相同的,即使是其他的最大·最小值运算模式、积分运算模式、最大·最小微分值运算模式、连续·不连续判定模式、以及极大·极小值运算模式时的任何一种,都能够任意执行追迹指针的间隔设定。
另外,当在上述图2的步骤S103中判断为进行了对图表上的特定位置周围进行解析的解析点的设定时,然后通过显示部19在图表上显示通过图表描绘程序12b进行解析的点位置及其坐标值(步骤S115)。
然后,作为夹着解析点的一对指针,在图表上显示从显示的解析点开始沿x轴在正负两方向上成为等间隔,例如成为X±0.5的两个追迹指针(步骤S116)。
如此当结束了解析点的设定时,执行第二处理:按照预先设定的运算模式,由多点间解析程序12d执行两个成为一对的指针间的运算,在图表上一并记入其运算结果,来进行显示(步骤S117)。
将在后面详细叙述该指针间运算结果的显示处理2。
从显示了运算结果的状态开始,判断对于两个追迹指针中的任意一个是否进行了指示移动的按键操作(步骤S118)。
这里,在判断为未进行指示移动的按键操作时,进而判断是否进行了用于结束该图表函数计算器10的动作切断电源的操作(步骤S120)。
在未进行电源切断的操作时,返回上述步骤S118的处理。通过这样重复执行步骤S118、S120的处理,等待指示追迹指针移动的按键操作、或者用于结束动作而切断电源的按键操作中的任何一种。
然后,在进行了用于结束动作而切断电源的按键操作时,在上述步骤S120中判断出这点,按照操作的那样切断电源,并且到此结束该图2以及图3的处理。
另外,当在上述步骤S118中判断为进行了指示追迹指针移动的按键操作时,然后通过多点追迹程序12c,对应输入部18的光标键(“←”、“→”键)18d的操作,使指定的追迹指针在图表上移动,并且与该移动后的追迹指针和解析点的位置关系联动,还使成为对的另一方的追迹指针移动,使其与解析点的x坐标方向的间隔相等(步骤S119)。
其后,转移到从上述步骤S117开始的处理,进行第二处理:根据在图表上移动位置后的追迹指针,通过多点间解析程序12d重新执行两个追迹指针间的运算,在图表中一并记入其运算结果来进行显示。
然后,详细叙述各运算模式时的步骤S117中的第二处理。
图5是表示与上述步骤S117中的追迹指针间的运算及其运算结果的显示有关的第二处理的详细内容的子例行程序。
在该处理初始,判断在该时刻设定的运算模式是否为求出各点间的斜率的斜率运算模式(步骤S301)。
这里在判断为设定了斜率运算模式时,然后计算在解析点的微分值、两个追迹指针间的x坐标和y坐标的各自增量、以及两点间的斜率(步骤S302)。
然后,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在显示部19上显示(步骤S303),到此该子例行程序结束,返回作为主程序的上述图3。
图13表示事先设定了斜率运算模式时显示部19中的画面的转移例。如图13(A)所示,在输入了函数式“Y1=X2”后通过操作输入部18的“决定”键18c,如图13(B)所示,与函数式对应的图表与该函数式“Y=X2”一起在显示部19上显示。
从该图13(B)的显示状态开始,通过进行解析点的设定操作,如图13(C)所示,显示成为解析对象的点位置的坐标和该点位置的微分值。
这里,把坐标位置(2,4)作为解析点A的位置,显示该点位置的“微分值=4”。
在此,通过进一步进行追迹指针的显示操作,如图13(D)所示,在图表上显示夹着解析点A,x坐标值成为“±0.5”的一对追迹指针P1、P2。此时,与图表一起,作为追迹指针P1、P2的坐标值显示“(X1,Y1)=(1.5,2.25)”、“(X2,Y2)=(2.5,6.25)”
到此,因为指定了夹着解析点A,x坐标值处于等间隔的一对追迹指针P1、P2,所以计算x坐标方向的增量dX=1、y坐标方向的增量dY=4、斜率“dY/dX=4”以及“dX/dY=0.25”,然后与图表一同显示。
这里,作为追迹指针P1、P2两点间的斜率,求出把x坐标方向的增量作为基准的斜率“dY/dX”、以及把y坐标方向的增量作为基准的斜率“dX/dY”两者,这两个斜率在任何一方不为零时为倒数的关系。
在该图13(D)表示的显示状态下,例如在通过光标键18d选择了追迹指针P1的状态下,在操作“决定”键18c确定选择追迹指针P1后,通过操作光标键18d的“←”键或者“→”键,在图表上任意移动追迹指针P1。
图13(E)表示例如通过光标键18d的“→”按键操作,使追迹指针P1移动到坐标位置(1.7,2.89)的状态。
与该追迹指针P1的移动联动,夹着解析点A的追迹指针P2的位置也自动地移动。即,因为在x坐标轴上追迹指针P1和解析点的间隔成为“0,3”,所以为了确保在x坐标轴方向上的等间隔,追迹指针P2自动地移动到坐标(2.3,5.29)。
通过这些追迹指针P1、P2的移动,计算出x坐标方向的增量dX=0.6、y坐标方向的增量dY=2.4、斜率“dY/dX=4”以及“dX/dY=0.25”,然后与图表一同显示。
这样,在每次选择一对追迹指针P1、P2的任何一方使其移动时,成为对的另一方的追迹指针也联动地移动,更新并显示这一对追迹指针P1、P2之间的x坐标的增量、y坐标的增量、以及斜率。
这样在斜率运算模式时,计算在解析点A的微分值、夹着解析点等间隔存在的两个追迹指针P1、P2之间的x坐标和y坐标的各增量、以及两点间的斜率,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后进行显示。
因此,通过在图表上一并记入各种数值,能够容易地理解通过显示范围的设定在视觉上容易误解的斜率等。
此外,因为能够通过追迹指针的移动操作简易地变更设定夹着解析点存在的两个追迹指针的间隔,所以通过以解析点为中心的范围的设定,能够容易地理解斜率怎样变化。
另外,当在上述图5的步骤S301中判断为设定的运算模式不是斜率运算模式时,接着判断是否为求出各点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最大·最小值运算模式(步骤S304)。
这里在判断为设定了最大·最小值运算模式时,接着计算相邻的两个追迹指针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步骤S305),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在显示部19上显示(步骤S303),到此该子例行程序结束,返回作为主程序的上述图3。
如此在最大·最小值运算模式时,因为计算两个追迹指针之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来进行显示,所以能够容易地理解图表可以取得的范围。
另外,当在上述图5的步骤S304中判断为设定的运算模式不是最大·最小值运算模式时,然后判断是否为求出各点间的积分值的积分运算模式(步骤S306)。
这里在判断为设定了积分运算模式时,然后计算相邻的两个追迹指针之间的积分值(步骤S307),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在显示部19上显示(步骤S303),到此该子例行程序结束,返回作为主程序的上述图3。
这样在积分运算模式时,因为计算两个追迹指针之间的范围内的积分值,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来进行显示,所以能够容易地理解在图表中显示的范围的正确的面积或长度。
另外,当在上述图5的步骤S306中判断为设定的运算模式也不是积分运算模式时,接着判断是否为求出各点间的最大微分值和最小微分值的最大·最小微分值运算模式(步骤S308)。
这里在判断为设定了最大·最小微分值运算模式时,然后,除了在解析点的微分值以外,计算相邻的两个追迹指针之间的最大微分值和最小微分值(步骤S309),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在显示部19上显示(步骤S303),到此该子例行程序结束,返回作为主程序的上述图3。
这样在最大·最小微分值运算模式中,因为计算在解析点的微分值以及夹着解析点的两个追迹指针之间的范围内的最大微分值以及最小微分值,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来进行显示,所以能够容易地理解图表内夹着解析点显示的范围中斜率最大的位置和斜率最小的位置。
另外,当在上述图5的步骤S308中判断为设定的运算模式也不是最大最小微分值运算模式时,接着判断是否为判定各点间连续还是不连续的连续·不连续判定模式(步骤S310)。
这里在判断为设定了连续·不连续判定模式时,然后判定在相邻的两个追迹指针之间是连续还是不连续(步骤S311),在图表上一并记入判定结果在显示部19上显示(步骤S303),到此该子例行程序结束,返回作为主程序的上述图3。
这样在连续·不连续判定模式中,因为判定夹着解析点的两个追迹指针之间的范围内的图表的连续或者不连续,在图表上一并记入判定结果来进行显示,所以能够容易地理解在解析点附近的追迹指针之间的范围内图表连续还是不连续而中断。
另外,当在上述图5的步骤S310中判断为设定的运算模式也不是连续·不连续判定模式时,接着判断是否为求出两个追迹指针间的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极大·极小值运算模式(步骤S312)。
这里在判断为设定了极大·极小值运算模式以外的运算模式时,作为进行其他的处理的步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其说明。
然后,当在上述步骤S312中判断为设定了极大·极小值运算模式时,接着计算相邻的两个追迹指针之间的极大值和极小值(步骤S313),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在显示部19上显示(步骤S303),到此该子例行程序结束,返回作为主程序的上述图3。
如此,在极大·极小值运算模式时,可以容易地理解在两个追迹指针之间有无极大值和极小值,以及在具有极大值和极小值的至少一方时计算其值,在图表上一并记入运算结果来进行显示,所以在图表能够得到极大值以及极小值的至少一方时,能够容易地理解其坐标位置。
如同以上对各运算模式时的处理内容说明的那样,通过上述图5所示的处理,从显示了解析点的状态开始执行所设定的运算模式,由此特别是包含需要解析的任意的点位置,在各运算模式下与图表一起显示运算内容,所以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于图表的理解力。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函数图表的解析能力,实施图表上的两点之间的各种解析,加深函数式的图表的基本构造的理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预先设定了运算模式后,进行所输入的函数式的图表显示,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显示输入的函数式的图表,在图表上显示追迹指针后选择并设定各运算模式。此时,在显示了函数式的图表的状态下,还可以切换所选择的运算模式,能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图表。
并且,关于图表上的追迹指针的位置,除了通过光标键18d的操作使一旦在图表上显示的追迹指针移动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文字·数字”键18b直接输入x坐标值,此时,考虑例如能够输入“无穷大”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通过图表函数计算器10进行的数学式运算模式下的动作方法,即图3的流程图中表示的处理内容、图4的流程图中表示的指针之间运算结果显示处理1的子例行程序、图5的流程图中表示的指针之间运算结果显示处理2的子例行程序等各种方法,作为可以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卡(ROM卡、RAM卡等)、磁盘(软盘、硬盘等)、光盘(CD-ROM、DVD等)、半导体存储器等外部存储介质13中,然后进行分发。
然后,图表函数计算器10的计算机11,把在该外部存储介质13中存储的程序读入到存储部12或作业部17中,通过该读入的程序控制动作,由此能够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功能,执行与上述方法相同的处理。
另外,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的数据,可以作为程序代码的形式在通信网络(公众线路)N上传输,通过与该通信网络N连接的通信控制部16把所述程序数据取入到图表函数计算器10的计算机11中,能够实现上述的功能。
并且,把上述程序数据取入到个人计算机中,也能够实现上述功能。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另外,尽可能通过适宜的组合,实施由上述实施方式执行的功能。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包含各种阶段,可以通过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的适宜组合,提取各种发明。例如,即使从实施方式中表示的全体结构要件中删除几个结构要件,只要能够得到效果,就可以把删除了该结构要件的结构作为发明来提取。

Claims (19)

1.一种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显示部;
图表显示控制单元,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与函数式对应的图表;
位置指定单元,对应用户的操作,指定多个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图表上的点位置;
指针显示控制单元,在上述显示部的通过上述位置指定单元指定的多个点位置上分别显示控制指针;
运算结果显示控制单元,根据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的位置信息和上述图表的函数式,执行规定的运算,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和
指针移动控制单元,对应用户的操作在上述图表上移动显示控制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中的任意的指针,
上述运算结果显示控制单元在每次通过上述指针移动控制单元对指针进行了移动显示控制时,再次执行上述运算,在上述显示部上更新并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设定上述指针的间隔的间隔设定单元,
上述指针移动单元,对应用户的操作在上述图表上移动显示控制上述任意的指针,使其与相邻的其他指针的间隔维持由上述间隔设定单元设定的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算结果显示控制单元,根据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的各自的坐标,计算相邻的指针之间的斜率来作为运算结果,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算结果显示控制单元,计算由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划分的图表上的各区间中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的至少一方来作为运算结果,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算结果显示控制单元,计算由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划分的图表上的各区间中的积分值来作为运算结果,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算结果显示控制单元,计算由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划分的图表上的各区间中的最大微分值以及最小微分值的至少一方来作为运算结果,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算结果显示控制单元,计算由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划分的图表上的各区间中的连续/不连续的判定来作为运算结果,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算结果显示控制单元,计算由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划分的图表上的各区间中的极大值以及极小值的至少一方来作为运算结果,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位置指定单元具有:解析点指定单元,把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图表上进行解析的1个点的位置指定为解析点;以及解析范围指定单元,指定包夹上述解析点,在该图表上分别在正负方向上离开一定宽度的两个点的位置,
上述指针显示控制单元,在上述显示部的由上述解析范围指定单元指定的两个点的位置上分别显示控制指针,
上述运算结果显示控制单元,根据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两个点的指针的位置信息和上述图表的函数式执行规定的运算,把得到的运算结果作为在解析点的解析结果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
10.一种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显示部;
输入部;和
处理器,
上述处理器,
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与函数式对应的图表,
对应来自上述输入部的输入指定多个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图表上的点位置,
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图表上的被指定的多个点位置上分别显示控制指针,
根据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的位置信息和上述图表的函数式执行规定的运算,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对应来自上述输入部的输入,在上述图表上移动显示控制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中的任意的指针,
在每次移动显示控制指针时,再次执行上述运算,在上述显示部上更新并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器还对应来自上述输入部的输入设定上述指针的间隔,对应来自上述输入部的输入在上述图表上移动显示控制上述任意的指针,使其与相邻的其他指针的间隔维持上述设定的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器还根据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的各自的坐标计算相邻的指针间的斜率来作为运算结果,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器还计算由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划分的图表上的各区间中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的至少一方来作为运算结果,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器还计算由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划分的图表上的各区间中的积分值来作为运算结果,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器还计算由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划分的图表上的各区间中的最大微分值以及最小微分值的至少一方来作为运算结果,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器还计算由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划分的图表上的各区间中的连续/不连续的判定来作为运算结果,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器还计算由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划分的图表上的各区间中的极大值以及极小值的至少一方来作为运算结果,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计算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器还把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图表上进行解析的1个点的位置指定为解析点,
指定包夹上述解析点,在该图表上分别在正负方向上离开一定宽度的两个点的位置,
在上述显示部的上述指定的两个点的位置分别显示控制指针,
根据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两个点的指针的位置信息和上述图表的函数式执行规定的运算,
把得到的运算结果作为在解析点的解析结果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
19.一种控制具有显示部的计算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与函数式对应的图表,
对应用户的操作指定多个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图表上的点位置,
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图表上的被指定的多个点位置分别显示控制指针,
根据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的位置信息和上述图表的函数式执行规定的运算,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对应用户的操作在上述图表上移动显示控制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指针中的任意的指针,
在每次移动显示控制指针时,再次执行上述运算,在上述显示部上更新并显示控制得到的运算结果。
CN2010101363324A 2009-03-12 2010-03-11 电子计算器以及方法 Active CN1018403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59670 2009-03-12
JP2009059670A JP4775463B2 (ja) 2009-03-12 2009-03-12 電子計算機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0389A true CN101840389A (zh) 2010-09-22
CN101840389B CN101840389B (zh) 2012-08-15

Family

ID=42315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63324A Active CN101840389B (zh) 2009-03-12 2010-03-11 电子计算器以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14227B2 (zh)
EP (1) EP2228733A2 (zh)
JP (1) JP4775463B2 (zh)
CN (1) CN101840389B (zh)
AU (1) AU2010200876B2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9519A (zh) * 2012-07-31 2012-12-12 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手表式计算器
CN103677626A (zh) * 2012-09-18 2014-03-26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图表显示控制装置以及图表显示控制方法
CN104077262A (zh) * 2013-03-29 2014-10-0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数学式显示控制装置、数学式显示控制方法
CN110928829A (zh) * 2018-09-20 2020-03-27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14491377A (zh) * 2020-11-13 2022-05-13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应用于核电站的斜率计算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1781B2 (ja) * 2011-11-07 2015-11-1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グラフ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929156B2 (ja) * 2011-12-16 2016-06-0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グラフ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361713B2 (en) * 2012-04-30 2016-06-07 Masda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alyzing graphs and/or physical bodies
JP5892094B2 (ja) * 2013-03-21 2016-03-2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グラフ表示制御装置、グラフ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グラフ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221323B2 (ja) 2013-04-22 2017-11-0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グラフ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692317B2 (ja) * 2013-09-10 2015-04-0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計算装置及び計算プログラム
JP6318615B2 (ja) 2013-12-27 2018-05-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グラフ表示制御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287412B2 (ja) 2014-03-19 2018-03-0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図形描画装置、図形描画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318822B2 (ja) * 2014-04-24 2018-05-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グラフ表示制御装置、グラフ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394163B2 (ja) * 2014-08-07 2018-09-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グラフ表示装置、グラフ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939135B2 (ja) * 2017-06-23 2021-09-2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プログラム、サーバ、グラフ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グラフ画像生成システム
JP7087393B2 (ja) * 2018-01-12 2022-06-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76A (zh) * 1994-10-05 1996-05-15 吴胜远 一种文字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US5877772A (en) * 1995-09-08 1999-03-02 Fuji Xerox Co., Ltd. Graphic processing apparatus allowing the user to specify image appearance by automatically expressing differences in color and hatching attribut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2789B2 (ja) * 1985-05-24 1995-10-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グラフ表示装置
JPH0719240B2 (ja) * 1985-05-31 1995-03-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グラフ表示機能を備えた小型電子式計算機
JPS63103353A (ja) * 1986-10-21 1988-05-09 Sharp Corp グラフ表示装置
JP3358809B2 (ja) * 1990-11-28 2002-12-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グラフ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グラフ表示制御方法
JP2686008B2 (ja) * 1991-11-26 1997-12-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分子動力学計算装置
JP3663697B2 (ja) * 1995-11-09 2005-06-2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グラフ表示装置およびグラフ表示制御方法
JP2001216273A (ja) * 2000-02-02 2001-08-10 Casio Comput Co Ltd n進グラフ表示装置及びn進グラフ表示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US6867777B2 (en) * 2000-12-20 2005-03-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cing and storing points of interest on a graphing calculator
JP2002351848A (ja) * 2001-05-30 2002-12-06 Casio Comput Co Ltd グラフ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グラフトレースプログラム
JP3988506B2 (ja) * 2002-03-29 2007-10-1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グラフ表示機能付き電子機器、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グラフ表示方法
TWI243316B (en) * 2002-09-30 2005-11-11 Casio Computer Co Ltd Graphic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graphic display control method, mathematic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mathematic display control method
US8280935B2 (en) * 2006-12-12 2012-10-02 Casio Computer Co., Ltd. Graphing calcul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of graphing calculation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76A (zh) * 1994-10-05 1996-05-15 吴胜远 一种文字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US5877772A (en) * 1995-09-08 1999-03-02 Fuji Xerox Co., Ltd. Graphic processing apparatus allowing the user to specify image appearance by automatically expressing differences in color and hatching attribute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9519A (zh) * 2012-07-31 2012-12-12 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手表式计算器
CN103677626A (zh) * 2012-09-18 2014-03-26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图表显示控制装置以及图表显示控制方法
CN104077262A (zh) * 2013-03-29 2014-10-0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数学式显示控制装置、数学式显示控制方法
CN110928829A (zh) * 2018-09-20 2020-03-27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10928829B (zh) * 2018-09-20 2023-08-2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14491377A (zh) * 2020-11-13 2022-05-13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应用于核电站的斜率计算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11723A (ja) 2010-09-24
JP4775463B2 (ja) 2011-09-21
AU2010200876A1 (en) 2010-09-30
EP2228733A2 (en) 2010-09-15
CN101840389B (zh) 2012-08-15
US20100231596A1 (en) 2010-09-16
US8514227B2 (en) 2013-08-20
AU2010200876B2 (en) 201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0389B (zh) 电子计算器以及方法
CN100452019C (zh) 数据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0524277C (zh) 公式显示控制装置及公式显示控制方法
CN102193895B (zh) 曲线图显示装置以及曲线图显示方法
CN102968288B (zh) 图像显示终端以及图像显示控制方法
CN104111811A (zh) 图形显示装置以及图形显示方法
US6330009B1 (en) Scroll controller
CN101825987B (zh) 图表显示控制装置及程序
US20070198620A1 (en) Modeling Environment with Generally Accessible Variables for Dynamically Linked Mathematical Representations
CN104932801B (zh) 电子设备、数学式显示控制方法
CN102750260B (zh) 描绘曲线的电子设备及曲线描绘方法
EP1988453A1 (en) Function calculator having help display function
CN102541800B (zh) 电子计算器及计算结果显示方法
US20110219051A1 (en) Electronic calculator, display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displaying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in full color
CN101276324B (zh) 具有帮助显示功能的函数计算器及其帮助显示方法
JP2004152075A (ja) 電子機器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914255B (zh) 金融看盘的多模式自选股报价视图装置及方法
CN102693113B (zh) 图形显示装置、图形显示方法
CN102870102B (zh) 电子式计算器
CN101425003B (zh) 循环小数显示装置以及循环小数显示控制程序
CN103677626B (zh) 图表显示控制装置以及图表显示控制方法
US6421061B1 (en) Mathematical set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having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JP5287588B2 (ja) 図形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4063854A (zh) 文件编辑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713803A (zh) 虚拟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