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7910A - 热压成型用脱模剂组合物和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压成型用脱模剂组合物和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7910A
CN101827910A CN200780100180A CN200780100180A CN101827910A CN 101827910 A CN101827910 A CN 101827910A CN 200780100180 A CN200780100180 A CN 200780100180A CN 200780100180 A CN200780100180 A CN 200780100180A CN 101827910 A CN101827910 A CN 101827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release
release compositions
plate
petchem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100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7910B (zh
Inventor
伊藤武志
田口新
山县将
松本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27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7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7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7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NMANUFACTURE BY DRY PROCESSES OF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RGANIC BINDING AGENTS, MADE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CONSISTING OF WOOD OR OTHER LIGNOCELLULOSIC OR LIKE ORGANIC MATERIAL
    • B27N3/00Manufacture of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boards,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 B27N3/08Moulding or pressing
    • B27N3/083Agents for facilitating separation of moulds from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56Coatings, e.g. enameled or galvanised; Releasing, lubricating or separating agents
    • B29C33/60Releasing, lubricating or separating agents
    • B29C33/62Releasing, lubricating or separating agents based on polymers or oligo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50/00Compositions for coatings
    • C08G2150/50Compositions for coatings applied by spraying at least two streams of reaction compon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50/00Compositions for coatings
    • C08G2150/60Compositions for foaming; Foamed or intumescent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6Polyeth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Dry Formation Of Fiberboard And The Like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脱模剂组合物或粘合剂,所述脱模剂组合物或粘合剂在热压成型时可以永久地将使用木素纤维素类及无机材料的板容易地从热板上脱模,所述脱模剂组合物或粘合剂具有优异的脱模性以及生产率,同时极难引起在热板上的热降解,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并提供使用所述脱模剂组合物或粘合剂的板的制造方法,所述板具有优异的二次加工性、吸水膨胀率、弯曲弹性模量,通过将含有木素纤维素类的成型用材料进行热压成型而得到。本发明的脱模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以(I)∶(II)=1∶4~4∶1的重量比含有聚酯化合物(I)和低密度聚乙烯(II),所述聚酯化合物(I)是使多元醇(A)、二元酸(B)及饱和脂肪酸(C)按其摩尔比为(A)∶(B)∶(C)=1∶0.5~1∶2~3的比例进行反应而生成的。

Description

热压成型用脱模剂组合物和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使二元酸、多元醇及饱和脂肪酸反应而生成的聚酯化合物作为必要成分的脱模剂组合物和由该脱模剂组合物和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构成的粘合剂,还涉及使用该脱模剂组合物的利用热压成型的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刨花板(particle board)、华夫板(wafer board)、OSB、隔热板(insulation board)、硬板、中密度纤维板(Medium DensityFiber Board)或将稻壳成型得到的稻壳板或将高粱茎秆成型得到的高粱板等木素纤维素类的板、以及以无机材料作为原料制造的无机板(以下称为板)的热压成型用的粘合剂或粘结剂,广泛利用热固性的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三聚氰胺树脂、三聚氰胺尿素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酚醛树脂(以下称为甲醛类粘合剂)。所述甲醛类粘合剂具有廉价且粘合力优异、在较短时间内固化的性质。但是,从上述甲醛类粘合剂热压成型后的制品中释放的甲醛被视为环境方面的问题。作为目前的对策,为了减少被释放的甲醛,在实际使用时减少甲醛类树脂中的游离甲醛量,或者在配合甲醛类粘合剂时添加甲醛捕捉剂。但是,上述对策不仅增大制造工序的负担,而且在实效性方面也未必是万全之策。
另一方面,作为其他方法,研究使用非甲醛类粘合剂,例如具体提出了异氰酸酯类粘合剂在板的制造中的应用(专利文献1、2)。但是,若作为板热压成型用粘合剂使用异氰酸酯类粘合剂进行热压成型,则由于其优异的过度粘合性,导致附着于热板表面,结果需要耗费大量劳力从热板上除去附着物,同时除去后的成型物损伤,失去作为商品的价值。
为了解决所述附着的问题,作为有机异氰酸酯中的配合成分,提出了提高对金属的脱模性的添加剂(称为内部脱模剂),例如烷基磷酸盐或焦磷酸盐(专利文献3)、蜡及液态酯(专利文献4)、脂肪族羧酸(专利文献5)。
另外,还考虑在热压前预先向热板上直接涂布脱模剂(称为外部脱模剂),例如提出了使用金属皂形成脱模层(专利文献6)。
但是,为了通过上述方法得到充分的效果,需要向木素纤维素类或无机材料中大量添加脱模剂或向热板上涂布大量脱模剂,由此使得制造完成的板的物性降低。另外,单独使用外部脱模剂时表面的耐久性存在问题,需要频繁地涂布外部脱模剂,特别是在多层压机中使用时需要大量劳力,导致生产率不佳。并且,大量添加或涂布蜡或脱模剂导致制造完成的板表面的润湿性降低,二次加工应用变得困难。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聚氨酯成型时的脱模剂,提出了由至少一种脂肪族、芳香族、脂环式或二聚物式二酸、和至少一种直链或支链的脂肪族一元醇形成的至少一种二酯构成的脱模剂(专利文献7),然而虽然适合作为一般的聚氨酯树脂的脱模剂,但像将板进行热压成型时那样在高温下使用时,效果较差,不能得到良好的脱模。
另外,提出使用了低熔点低密度聚乙烯的粘合剂组合物(专利文献8)。但是,虽然脱模性确实优异,然而在高温下连续使用时,低熔点低密度聚乙烯自身的热稳定性欠佳,还不能充分地得到连续且稳定的脱模性。
在以上任一种现有方法中均存在各种问题,在实际的现场情况下禁不住长期使用,实际情况是能够满足目前要求的技术基本还未确立。在一部分工厂中正尝试在不与热板接触的内部层中使用有机异氰酸酯,在与热板接触的表里部分使用现有的甲醛类粘合剂,但是作为甲醛对策还不能满足要求,另外在板的制造、其性能方面也难说实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7-1315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7-14756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平03-806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公平04-5439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昭58-3643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昭52-15487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11-315154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11-715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背景,课题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脱模剂组合物或粘合剂,所述脱模剂组合物或粘合剂在热压成型时可以永久地将使用木素纤维素类及无机材料的板容易地从热板上脱模,具有优异的脱模性以及生产率,同时极难发生在热板上的热降解,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并提供使用所述脱模剂组合物或粘合剂的板的制造方法,所述板具有优异的二次加工性、吸水膨胀率、弯曲弹性模量,通过将含有木素纤维素类的成型用材料进行热压成型而得到。
本发明人等经过潜心研究,结果发现关于以木素纤维素类或无机材料作为主原料的热压成型板的制造方法,通过使用特有的聚酯化合物和低密度聚乙烯作为粘合剂中使用的脱模剂成分,可以得到对热板的永久且良好的脱模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的脱模剂组合物,第1项发明,特征在于,以(I)∶(II)=1∶4~4∶1的重量比含有聚酯化合物(I)和低密度聚乙烯(II),所述聚酯化合物(I)使多元醇(A)、二元酸(B)及饱和脂肪酸(C)按其摩尔比为(A)∶(B)∶(C)=1∶0.5~1∶2~3的比例进行反应而生成的。
第2项发明,特征在于上述聚酯化合物(I)在120℃下的粘度在15~100mPa·s的范围内。
第3项发明,特征在于上述聚酯化合物(I)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得到的数均分子量(Mn)换算为单分散聚苯乙烯在2500~5000的范围内。
第4项发明,特征在于将上述任一种脱模剂组合物进行水分散。
第5项发明,特征在于由上述脱模剂组合物和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D)构成的粘合剂。
另外,作为使用以上任一种脱模剂或粘合剂的本发明的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如下所述。
即,在将由木素纤维素类、无机材料或其混合物构成的成型用材料进行热压成型制造板的方法中,特征在于将上述任一种脱模剂组合物作为外部脱模剂涂布于托盘或托盘和热压机表面进行热压成型。
在上述板的制造方法中,特征在于将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D)和上述任一种脱模剂组合物一起混合到成型用材料中进行热压成型。
另外,将由木素纤维素类或无机材料构成的成型用材料进行热压成型时,优选将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D)和上述脱模剂组合物一起混合到成型用材料中进行成型。
优选将上述脱模剂组合物作为外部脱模剂涂布于托盘或托盘和热压机表面进行热压成型。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同时使用将脱模剂组合物混合到由木素纤维素类或无机材料构成的成型用材料中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通过上述特征制造使用木素纤维素类或无机材料的板时,可以使板容易地从热板上脱模,可以稳定地进行使用多层压机或连续压机的连续的板的制造。
可以以高生产率制造具有优异的二次加工性、吸水膨胀率、弯曲弹性模量的、使用木素纤维素类或无机材料的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有上述特征,以下说明其实施方案。
首先,说明本发明脱模剂组合物。
(聚酯化合物)
本发明的脱模剂组合物中使用的聚酯化合物的构成原料的摩尔比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该摩尔比与聚酯化合物的粘度和分子量存在密切的关系。
通过反应而构成聚酯化合物的多元醇(A)、二元酸(B)、饱和脂肪酸(C)的摩尔比在(A)∶(B)∶(C)=1∶0.5~1∶2~3的范围内是重要的。相对于多元醇(A)的二元酸(B)的摩尔比小于0.5时,不能得到具有充分聚合度的聚酯化合物,脱模性不足。相反超过1时聚合过度进行,作为内添脱模剂使用时不能迅速地向热板转移,结果脱模性不足。另外,由于相对于多元醇(A)的饱和脂肪酸(C)的比率小于2时聚酯化合物的聚合过度进行,大于3时不能得到充分的聚合度,因此鉴于与上述相同的理由其脱模性不足。
优选在120℃下的聚酯化合物的粘度在15~100mPa·s的范围内,在该粘度范围内可以得到良好的脱模效果。另外,聚酯化合物的分子量可以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优选聚酯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在2500~5000的范围内。在该重均分子量的范围内可以得到良好的脱模效果。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多元醇(A)可以举出甘油、双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等3官能以上且碳原子数为3以上10以下的脂肪族多元醇作为优选的例子。
作为二元酸(B)可以举出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环己烷二甲酸、苯二甲酸等通常碳原子数为2以上10以下的链状或脂环式、芳香环式的二元酸作为优选的例子。
另外,作为饱和脂肪酸可以举出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褐煤酸等碳原子数为10以上28以下的饱和脂肪酸作为优选的例子。
在多元醇(A)、二元酸(B)以及饱和脂肪酸(C)的反应中,通常考虑反应条件为温度:100~200℃,反应时间:2~8小时,反应气氛:氮置换,使用催化剂时将对甲苯磺酸等作为催化剂。
(低密度聚乙烯)
在本发明的脱模剂组合物中使用的低密度聚乙烯只要常温密度为0.96g/cm3以下并且为蜡状即可,没有特别限定,考虑到容易水分散,优选为低熔点的物质。作为所述低密度聚乙烯的例子,例如可以举出WEISSEN-0252C(日本精蜡(株)制,熔点73℃)及WEISSEN-0453(日本精蜡(株)制,熔点55℃)等。
(脱模剂组合物)
本发明的脱模剂组合物含有上述聚酯化合物和低密度聚乙烯作为必要成分,使其组成比为聚酯化合物(I)和低密度聚乙烯(II)在(I)∶(II)=1∶4~4∶1的重量比范围内。聚酯化合物(I)的比例小于该范围时导致组合物的热稳定性欠佳,相反过量时脱模性变差,板的生产率变差。另外,脱模性变差还导致丧失制造完成的板的商品价值。
本发明的脱模剂组合物可以仅由上述聚酯化合物(I)和低密度聚乙烯(II)构成,并且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效果的范围内,还可以配合其他添加成分。例如作为添加成分考虑使用乳化剂或分散剂等。但是,所述添加成分的配合优选控制在全部重量的10重量%以下。
作为本发明的脱模剂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其存在于板和托盘(及热压机表面(压板))之间,其方法·形态没有限定。例如可以直接涂布于托盘(及热压机表面(压板))表面,也可以与原料成分(例如为刨花板时的屑片,为MDF等纤维板时的纤维,为OSB时的刨花(strand),为无机板时的无机粉粒体等)混合使用。混合时,在为木素纤维素板时可以在成分干燥之前、也可以与粘合剂同时在混合机或吹气管线(blow line)(为MDF时)中进行混合。通常优选与粘合剂混合使用。
在板的制法中进行详细说明,但将木素纤维素材料或无机材料作为原料而得到的板为一层结构之外的情况下,作为内部脱模剂使用时,从成本、经济方面考虑优选在表层使用脱模剂组合物。
为了得到连续的脱模效果,优选将含有聚酯化合物(I)及低密度聚乙烯(II)的组合物制成水分散液使用,更优选使利用激光式粒径测定装置测得的粒径为100~1000nm。另外,工业上优选将水分散液混合于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
另外,作为内部脱模剂使用时,由于脱模剂向托盘及热压机表面的移动量不足,所以更优选预先在托盘及热压机表面涂布本发明的脱模剂组合物。
作为在水中分散的方法,适用通常的制造蜡乳状液的方法。可以使聚酯化合物及低密度聚乙烯熔融后搅拌添加在水或含有分散剂的水中,也可以使用球磨机等粉碎机进行机械地强制分散。
(板的制法)
在本发明的板的制造方法中,使用木素纤维素类或无机材料的屑片,作为木素纤维素材料,作为例子可以举出刨花板、及OSB(定向刨花板)、华夫板、LSL(层叠木片胶合木,Laminated Strand Lumber)中使用的作为木质切片的条片状屑片(Strand chip)、粉末屑(dustchip)、薄片屑片(flake chip)、及硬板、MDF、隔热板中使用的纤维及高粱茎秆、蔗渣、稻壳、稻草、麦草等农产物。所述原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进行使用。
另一方面,作为无机材料,例如为褐块石棉、珍珠岩、黑曜岩、蛭石、白砂堆积层等加热发泡所得的多孔质的珍珠岩(perlite)或蛭石(vermiculite)、发泡白砂堆积层、玻璃及氧化铝、飘尘、硅砂、贡岩等作为原料形成了微小中空体的玻璃球(Glass Balloon)、白砂堆积层球等。为了得到轻质的成型体,无机物含泡粒子的体积密度优选为0.3g/cm3以下。对于无机物含泡粒子,为了提高与粘合剂的粘合性,可以进行使用硅烷偶联剂等的表面处理。
另外,本发明的以木素纤维素材料及无机材料作为原料得到的板,作为例子可以举出一层结构,或由表层、芯层、表层的结构构成的三层结构,或由表层两层以上、芯层两层以上、表层两层以上的结构构成的多层结构,没有特别限定。进而,也可以混合木素纤维素材料或无机材料,或者像木素纤维素材料、无机材料、木素纤维素材料、或者无机材料、木素纤维素材料、无机材料那样制成随机的多层结构进行使用。
在制造本发明的板时作为实质的粘合剂成分使用的是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脱模剂组合物的聚酯化合物、低密度聚乙烯是脱模剂成分。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D),只要为制造聚氨酯等时通常使用的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及所述异氰酸酯的衍生物或改性体等。
作为脂肪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可以举出:1,3-亚丙基二异氰酸酯、1,4-亚丁基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1,5-亚戊基二异氰酸酯、1,2-亚丙基二异氰酸酯、1,2-亚丁基二异氰酸酯、2,3-亚丁基二异氰酸酯、1,3-亚丁基二异氰酸酯、2,4,4-或2,2,4-三甲基1,6-己二异氰酸酯、2,6-二异氰酸酯基甲基己酸酯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赖氨酸酯三异氰酸酯、1,4,8-辛烷三异氰酸酯、1,6,11-十一烷三异氰酸酯、1,8-二异氰酸酯基-4-异氰酸甲酯基辛烷、1,3,6-己烷三异氰酸酯、3,5,7-三甲基-1,8-二异氰酸酯基-5-异氰酸甲酯基辛烷等脂肪族三异氰酸酯等。
作为脂环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可以举出:1,3-环戊烯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1,3-环己烷二异氰酸酯、3-异氰酸甲酯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以下也称作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甲基-2,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2,6-环己烷二异氰酸酯、1,3-或1,4-双(异氰酸甲酯基)环己烷(以下也称作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其混合物、降冰片烷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二异氰酸酯;1,3,5-环己烷三异氰酸酯、1,3,5-环己烷三甲基异氰酸酯、2-(3-异氰酸丙酯基)-2,5-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2-(3-异氰酸丙酯基)-2,6-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3-(3-异氰酸丙酯基)-2,5-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5-(2-异氰酸乙酯基)-2-异氰酸甲酯基-3-(3-异氰酸丙酯基)-双环(2,2,1)庚烷、6-(2-异氰酸乙酯基)-2-异氰酸甲酯基-3-(3-异氰酸丙酯基)-双环(2,2,1)庚烷、5-(2-异氰酸乙酯基)-2-异氰酸甲酯基-2-(3-异氰酸丙酯基)-双环(2,2,1)-庚烷、6-(2-异氰酸乙酯基)-2-异氰酸甲酯基-2-(3-异氰酸丙酯基)-双环(2,2,1)庚烷等脂环族三异氰酸酯等。
作为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可以举出:1,3-或1,4-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其混合物、ω,ω’-二异氰酸酯基-1,4-二乙基苯、1,3-或1,4-双(1-异氰酸酯基-1-甲基乙基)苯(以下也称作四甲代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其混合物等芳香脂肪族二异氰酸酯;1,3,5-三异氰酸甲酯苯等芳香脂肪族三异氰酸酯等。
作为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可以举出:间苯二异氰酸酯、对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2,4-或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以下也称作MDI)或其混合物、2,4-或2,6-甲苯二异氰酸酯(以下也称作TDI)或其混合物、4,4’-甲苯胺二异氰酸酯、4,4’-二苯醚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三苯甲烷-4,4’,4”-三异氰酸酯、1,3,5-苯三异氰酸酯、2,4,6-甲苯三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三异氰酸酯;4,4’-二苯甲烷-2,2’,5,5’-四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四异氰酸酯等。
另外,作为上述多异氰酸酯的衍生物,例如可以举出:上述多异氰酸酯的二聚物、三聚物、缩二脲、脲基甲酸酯、碳二亚胺、脲二酮(uretdione)、噁二嗪三酮(oxadiazinetrione)、聚亚甲基聚苯基多异氰酸酯(以下也称作粗MDI(Crude MDI)或聚合MDI(Polymeric MDI))及粗TDI(Crude TDI)等。
作为上述多异氰酸酯的改性体,例如可以举出使上述多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的衍生物与下述低分子量多元醇或低分子量多胺按照使异氰酸酯基残留的比例,即按照多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的异氰酸酯基比低分子量多元醇的羟基或低分子量多胺的氨基过量的比例进行反应,由此得到的异氰酸酯的多元醇改性体或多胺改性体等。
上述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进行使用。上述举出的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中,优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较优选使用聚合MDI。
(粘合剂)
在由上述脱模剂组合物和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构成的粘合剂中,脱模剂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和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完全干燥重量比在1∶50~3000的范围内,优选在1∶100~2000的范围内。相对于脱模剂组合物的有效成分1重量份,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完全干燥重量比超过3000重量份时存在难以得到充分的脱模效果的倾向,小于50重量份时虽然可以得到良好的脱模性,但是难以得到制造完成的制品的二次加工后制品的剥离强度(peel strength)、耐水性及密合性等物理强度。另外,小于50重量份时粘合剂中的脱模剂组合物量较多,在成本上也造成浪费。
粘合剂和木素纤维素材料或无机材料的使用比率为,作为粘合剂中的有效成分的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D)和木素纤维素类材料或无机类材料以完全干燥重量比计在2∶100~30∶100的范围内,优选在3∶100~20∶100的范围内。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D)相对于100重量份木素纤维素材料或无机材料小于2重量份时,存在难以得到作为粘合剂的效果的倾向,由于使用30重量份的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D)可以得到充分的板物性,所以使用超过30重量份的量的粘合剂时,在成本上、工业上造成浪费。
在本发明中,作为将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D)、水分散脱模剂组合物制成混合液时使用的混合机,可以采用公知的混合机,但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下述混合机。
作为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混合机的管道混合器可以为静态型混合器,也可以为在管道中具有转子/定子的机械式混合器。进而也可以为在高压下使各液体碰撞进行混合的类型。说明各机械的例子,可以举出静态型中的Kenix型、Gaulin公司制Hydroshear、Lamont社制Lamont混合器,机械式混合器中的特殊机化工业制TKHOMOMIC LINE MILL、荏原机械制Ebara Milder等。高压碰撞混合型可以使用通常的聚氨酯用高压注入机或高压发泡机,或者也可以用聚氨酯用高压喷涂机来代替。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丸加化工机制MEG-HK系列、GUSMER公司制H-2000等。但是,混合机有许多种类,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混合机。另外,为刨花板等使用废材屑作为原料的类型的木素纤维素板时,虽然没有从粘合剂产生的甲醛,但从作为原料的废材屑产生甲醛。另外,有时并用本发明所述的粘合剂和现有的甲醛类粘合剂进行使用,此时来自板的解吸甲醛不为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该甲醛,在表层及/或芯层部中添加甲醛捕捉剂是有效的。作为甲醛捕捉剂,只要为与甲醛反应的物质则均有效,酸的铵盐、碱金属的亚硫酸盐等也有效。进而其中优选具有氨基的例如尿素、脒基脲、三聚氰胺、氨等。作为添加方法,只要在制造板时存在于板中即可,可以添加到粘合剂中,添加到干燥前的材料成分中、混合机中的材料成分中进行混合也是有效的。
在本发明中的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D)中在不影响所期望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根据目的同时使用胺催化剂、固化促进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增塑剂、硅烷偶联剂、金属催化剂、合成或天然橡胶胶乳、丙烯酸类乳液、乙酸乙烯酯乳液、防水剂、消泡剂等。
[实施例]
说明实施例。当然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关于本发明的脱模剂组合物的制造及其热稳定性能与比较例一起进行说明。
(聚酯化合物的制备)
以表1的内容配合多元醇、二元酸、饱和脂肪酸,作为催化剂使用原钛酸四正丁酯,在反应温度160~200℃、反应时间8~10小时下使其反应,得到表1所示的本发明的聚酯化合物1~4。测定所述聚酯化合物的粘度、数均分子量,将其结果示于表1。
另外,用于比较的聚酯化合物5的情况也示于表1。
(测定方法)
粘度…基于JIS K6662的在120℃下的粘度
数均分子量…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的单分散聚苯乙烯换算分子量
[表1]
多元醇 二元酸 饱和脂肪酸   粘度(mPa·s) 数均分子量
聚酯化合物1   季戊四醇1.0mol   己二酸0.8mol   硬脂酸2.4mol 40 3400
聚酯化合物2   季戊四醇1.0mol   己二酸0.5mol   硬脂酸3.0mol 18 2600
多元醇 二元酸 饱和脂肪酸   粘度(mPa·s) 数均分子量
聚酯化合物3   季戊四醇1.0mol   己二酸0.9mol   硬脂酸2.2mol 69 4900
聚酯化合物4   季戊四醇1.0mol   琥珀酸0.8mol   硬脂酸2.2mol 41 3500
聚酯化合物5   季戊四醇1.0mol -   硬脂酸4.0mol 10 1800
(脱模剂的制造)
将500g上述聚酯化合物1和500g低密度聚乙烯(日本精蜡制、商品名:WEISSEN-0453)加入2L烧瓶中,在油浴中加热至80℃熔融并均匀分散,冷却,得到表2所示的实施例1-1的脱模剂组合物。
另外,将上述聚酯化合物1~5各180g和180g低密度聚乙烯(日本精蜡制、商品名:WEISSEN-0453)加入2L烧瓶中,作为分散剂加入40gα-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三菱化学制、商品名:DIACALNA 30),在油浴中加热至80℃熔融。另外在1L烧杯中加入580g蒸馏水,投入20g吗啉(日本分散剂制),将其在油浴中加热至80℃。然后边搅拌聚酯化合物等的溶解液边在烧瓶中添加吗啉水溶液。添加吗啉水溶液结束后,进一步使用均质混合器(特殊机化工业(株)制、商品名:TK-1000)乳化水分散物,得到微分散体,将其冷却,得到有效成分为36%的表2的实施例1-2至实施例1-5和比较例1-1的水分散脱模剂组合物。
进而,将500g上述聚酯化合物5和500g低密度聚乙烯(日本精蜡制、商品名:WEISSEN-0453)加入2L烧瓶中,在油浴中加热至80℃熔融并均匀分散,冷却,得到比较例1-2的脱模剂组合物。
[表2]
Figure GPA00001021307500131
(热稳定性的评价)
在热板上放上托盘,在预先加热至220℃的托盘上分别放入50g下述物质:实施例1-1至1-5和比较例1-1以及1-2的脱模剂组合物、以及在聚酯化合物的制备中得到的聚酯化合物1~5、低密度聚乙烯(日本精蜡制、商品名:WEISSEN-0453),用玻璃棒搅拌,在5cm的四方形内均匀展开,放置1小时,观察脱模剂组合物的粘性。分别作为比较例1-3至1-8。将与均匀展开时的粘性相同的情况用“○”符号表示;进行若干增粘树脂化,可以用棉布(勉强)从托盘上擦去的情况用“△”符号表示;增粘且进行树脂化,用棉布不能从托盘上擦去的情况用“×”符号表示,并示于表3中。
[表3]
热稳定性评价结果
Figure GPA00001021307500141
<实施例2>
使用在实施例1中制造的脱模剂组合物来制造板。以下,说明其例子。
(板制造条件)
以下说明性能评价用板制造条件。
原料:精细屑片(fine chip)(表层用锯屑状的木片)、条片状屑片(芯层用条片状木片)、褐块石棉分别调整至含水率为3%
设定厚度:18mm
热压温度:210℃
加压压力:3.0MPa
加压时间:4分钟
(实施例2-1)
称量相对于精细屑片固态成分为10%的量的有机多异氰酸酯(三井武田化学(株)制商品名CosmonateM-50W),相对于精细屑片固态成分,混合使板坯(mat)含水率达到12%的量的水、以及作为内部脱模剂以在实施例1-2中得到的脱模剂组合物有效成分计为0.3%的量的脱模剂,使用喷枪分别将它们喷雾涂布在混合机中的精细屑片上。称量喷雾后的屑片使成型后的板密度为0.75,使其在钢制托盘上均匀成型为40cm×40cm的大小,所述钢制托盘是预先在150℃托盘上作为外部脱模剂均匀涂布在实施例1-1中得到的脱模剂组合物并冷却而得到的;进而盖上钢制托盘,在上述板制造条件下进行热压,所述钢制托盘是预先在150℃托盘上作为外部脱模剂均匀涂布在实施例1-1中得到的脱模剂组合物并冷却而得到的。因为重复100次加压后完全未确认有对热板的附着,所以结束试验,将脱模试验所需的5片板在通风良好处放置一周后,进行下述评价试验,将脱模试验及评价试验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2-2)
称量有机多异氰酸酯(三井武田化学(株)制商品名CosmonateM-250W)相对于表层用精细屑片固态成分为9%的量,相对于精细屑片固态成分,混合使板坯含水率达到12%的量的水、及作为内部脱模剂以在实施例1-3中得到的脱模剂组合物有效成分计为0.5%的量的脱模剂,使用喷枪分别将它们喷雾涂布在混合机中的表层用精细屑片上。
然后,称量相对于芯层用条片状屑片固态成分为6%的量的有机多异氰酸酯(三井武田化学(株)制商品名Cosmonate M-250W),相对于条片状屑片固态成分,称量使板坯含水率达到6%的量的水,使用喷枪分别将它们喷雾涂布在混合机中的芯层用精细屑片上。
称量喷雾后的屑片使成型后的板密度为0.75、表层以固态成分重量计为40%、芯层以固态成分重量计为60%;在钢制托盘上按照预先称量的表层精细屑片的一半量、芯层条片状屑片、表层精细屑片的一半量的顺序均匀成型为40cm×40cm的大小,进而盖上钢制托盘,在上述板制造条件下进行热压。因为重复100次加压后完全未确认有对热板的附着,所以结束试验,将脱模试验所需的5片板在通风良好处放置一周后,进行下述评价试验,将脱模试验及评价试验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2-3)
称量相对于表层用褐块石棉固态成分为12%的量的有机多异氰酸酯(三井武田化学(株)制商品名Cosmonate M-50),相对于表层用褐块石棉固态成分,混合使板坯含水率达到12%的量的水、及作为内部脱模剂以在实施例1-4中得到的脱模剂组合物有效成分计为0.4%的量的脱模剂,使用喷枪分别将它们喷雾涂布在混合机中的表层用褐块石棉上。
然后,称量相对于芯层用条片状屑片固态成分为5%的量的有机多异氰酸酯(三井武田化学(株)制商品名Cosmonate M-50),相对于条片状屑片固态成分,称量使板坯含水率达到5.5%的量的水,使用喷枪分别将它们喷雾涂布在混合机中的芯层用精细屑片上。
称量喷雾后的屑片使成型后的板密度为0.75、表层以固态成分重量计为35%、芯层以固态成分重量计为65%;在钢制托盘上按照预先称量的表层褐块石棉的一半量、芯层条片状屑片、表层褐块石棉的一半量的顺序均匀成型为40cm×40cm的大小,进而盖上钢制托盘,在上述板制造条件下进行热压。因为重复100次加压后完全未确认有对热板的附着,所以结束试验,将脱模试验所需的5片板在通风良好处放置一周后,进行下述评价试验,将脱模试验及评价试验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2-4)
称量相对于条片状屑片固态成分为9.5%的量的有机多异氰酸酯(三井武田化学(株)制商品名Cosmonate M-300),相对于条片状屑片固态成分,混合使板坯含水率达到10%的量的水、及作为内部脱模剂以在实施例1-5中得到的脱模剂组合物有效成分计为0.3%的量的脱模剂,使用喷枪分别将它们喷雾涂布在混合机中的精细屑片上。称量喷雾后的屑片使成型后的板密度为0.75,在钢制托盘上均匀成型为40cm×40cm大小,所述钢制托盘是预先在150℃的托盘上作为外部脱模剂均匀涂布在实施例1-5中得到的脱模剂组合物并冷却而得到的;进而盖上钢制托盘,在上述板制造条件下进行热压,所述钢制托盘是预先在150℃托盘上作为外部脱模剂均匀涂布在实施例1-5中得到的脱模剂组合物并冷却而得到的。因为重复100次加压后没有确认有对热板的附着,所以结束试验,将脱模试验所需的5片板在通风良好处放置一周后,进行下述评价试验,将脱模试验及评价试验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2-5)
称量相对于精细屑片固态成分为11%的量的有机多异氰酸酯(三井武田化学(株)制商品名Cosmonate M-250W),使用均质混合器(特殊机化工业(株)制、商品名:TK-1000)将相对于精细屑片固态成分使板坯含水率达到12%的量的水、及以预先使用粉碎机微细粉碎至0.7mm以下的在实施例1-1中得到的脱模剂组合物有效成分计为0.4%的量的脱模剂进行水分散,使用喷枪分别将它们喷雾涂布在混合机中的精细屑片上。称量喷雾后的屑片使成型后的板密度为0.75,使其在钢制托盘上均匀成型为40cm×40cm的大小,所述钢制托盘是预先在150℃托盘上作为外部脱模剂均匀涂布在实施例1-1中得到的脱模剂组合物并冷却而得到的;进而盖上钢制托盘,在上述板制造条件下进行热压,所述钢制托盘是预先在150℃托盘上作为外部脱模剂均匀涂布在实施例1-1中得到的脱模剂组合物并冷却而得到的。因为重复100次加压后完全未确认有到对热板的附着,因此结束试验,将脱模试验所需的5片板在通风良好处放置一周后,进行下述评价试验,脱模试验及评价试验结果示于表4。
(比较例2-1)
在实施例2-1的内部脱模剂中,使用均质混合器(特殊机化工业(株)制、商品名:TK-1000)将预先使用粉碎机微细粉碎至0.7mm以下的、在聚酯化合物制备中得到的聚酯化合物3和使板坯含水率为12%的水进行水分散,使用喷枪分别将它们喷雾涂布在混合机中的精细屑片上,作为外部脱模剂使用在聚酯化合物制备中得到的聚酯化合物3,除此之外进行相同的试验。从对托盘表面进行第40次加压时开始若干附着,进行第45次时对托盘表面附着明显,因此结束试验。进而,虽然使用不同的托盘进行热压,但与第1次试验相同从第40次加压时开始对托盘表面若干附着,进行第46次时对托盘表面附着明显,因此结束试验,将脱模次数计为45次。将脱模试验所需的5片板在通风良好处放置一周后,进行下述评价试验,将脱模试验及评价试验结果示于表4。
(比较例2-2)
在实施例2-1的内部脱模剂中,使用预先用粉碎机微细粉碎至0.7mm以下的低密度聚乙烯(日本精蜡制、商品名:WEISSEN-0453),使用均质混合器(特殊机化工业(株)制、商品名:TK-1000)将使板坯含水率为12%的水进行水分散,使用喷枪分别将它们喷雾涂布在混合机中的精细屑片上,作为外部脱模剂使用低密度聚乙烯(日本精蜡制、商品名:WEISSEN-0453),除此之外进行相同的试验。从对托盘表面进行第60次加压时开始若干附着,进行第64次时对托盘表面附着明显,因此结束试验。进而,虽然使用不同的托盘进行热压,但与第1次试验相同,从第60次加压时对托盘表面若干附着,进行第65次时对托盘表面附着明显,因此结束试验,并将脱模次数计为64次。将脱模试验所需的5片板在通风良好处放置一周后,进行下述评价试验,将脱模试验及评价试验结果示于表4。
(比较例2-3)
除了不使用实施例2-1的内部脱模剂、外部脱模剂之外进行相同的试验。从第1次开始对托盘表面附着,进行剥离该板的作业,但是板自芯层部破裂成2个。进而,使用不同的托盘进行热压,但与第1次试验相同从第1次加压开始对托盘表面附着,进行剥离该板的作业,但板自芯层部破裂成2个,因此结束试验,并将脱模次数计为1次。由于板自芯层部破裂成2个,所以无法进行物性评价试验。
(比较例2-4)
除了作为实施例2-2的内部脱模剂使用比较例1-1的脱模剂组合物之外进行相同的试验。确认了从第1次加压开始对托盘表面有若干附着,但继续进行试验,从第2次加压开始附着牢固,进行了剥离该板的作业,但板自芯层部破裂成2个。进而使用不同的托盘进行热压,但与第1次试验相同在第2次加压时对托盘表面牢固附着,进行了剥离该板的作业,但板自芯层部破裂成2个,因此结束试验,并将脱模次数计为2次。由于板自芯层部破裂成2个,所以无法进行物性评价试验。
(比较例2-5)
除了在实施例2-1的内部脱模剂中使用预先用粉碎机微细粉碎至0.7mm以下的比较例1-2的脱模剂组合物、作为外部脱模剂使用比较例1-2的脱模剂组合物之外,进行相同的试验。确认了从第1次加压开始对托盘表面有若干附着,但继续试验,每重复一次加压附着程度增加,从第3次加压开始牢固地附着,进行了剥离该板的作业,但板自芯层部破裂为2个。进而,使用不同的托盘进行热压,但与第1次试验相同每加压一次附着程度增加,从第3次加压开始牢固地附着,进行了将该板剥离的作业,但板自芯层部破裂成2个,因此结束试验,并将脱模次数计为3次。由于板自芯层部破裂成2个,所以无法进行物性评价试验。
(评价试验)
由在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试样基于“刨花板JIS-A-5908”的试验项目进行评价。
1.弯曲强度
将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板裁切成宽度50mm、长度320mm(间距270mm)的试验片10片,进行弯曲强度试验。结果作为10片的平均弯曲强度示于表4。
2.湿润弯曲强度(A试验)
将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板裁切成宽度50mm、长度320mm(间距270mm)的试验片10片。然后测定裁切的板的厚度,之后将试验片在70±3℃的热水中浸渍2小时,在常温水中浸渍1小时。直接在浸湿状态下测定板的厚度后,进行弯曲强度试验。结果作为10片平均湿润A弯曲强度及将吸水后10片的厚度变化作为70℃吸水厚度膨胀率示于表4。
3.20℃吸水厚度膨胀率
将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板裁切成宽度50mm、长度50mm的试验片10片。然后测定裁切的板的厚度,之后将试验片在20±3℃的水中浸渍24小时。直接在浸湿状态下测定板的厚度。将吸水后厚度变化的10片平均值作为20℃吸水厚度膨胀率示于表4。
4.脱模性试验
热压时使用钢制托盘,目视确认热压后屑片对托盘的附着状态。将该操作最多重复100次,记录直至确认有附着的次数。100次以上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确认有附着的情况用“×”及确认有附着的次数表示,并示于表4。
[表4]
板的物性评价结果
Figure GPA0000102130750021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述的脱模剂组合物具有优异的脱模性、生产率,同时极难发生在热板上的热降解,耐热性优异,因此通过在制造使用了木素纤维素类或无机材料的板时使用脱模剂组合物,可以使板从热板上容易地脱模,可以稳定地使用多层压机或连续压机连续地制造板。

Claims (7)

1.一种脱模剂组合物,所述脱模剂组合物以(I)∶(II)=1∶4~4∶1的重量比含有聚酯化合物(I)和低密度聚乙烯(II),所述聚酯化合物(I)是使多元醇(A)、二元酸(B)及饱和脂肪酸(C)按其摩尔比为(A)∶(B)∶(C)=1∶0.5~1∶2~3的比例进行反应而生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酯化合物(I)在120℃下的粘度在15~100mPa·s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酯化合物(I)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得到的数均分子量(Mn)换算为单分散聚苯乙烯在2500~5000的范围内。
4.一种脱模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剂组合物进行水分散。
5.一种粘合剂,所述粘合剂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剂组合物和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D)构成。
6.一种板的制造方法,是将由木素纤维素类、无机材料或其混合物构成的成型用材料进行热压成型制造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剂组合物作为外部脱模剂涂布于托盘或托盘与热压机表面,进行热压成型。
7.一种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6的方法中,将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D)和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剂组合物一起混合到成型用材料中,进行热压成型。
CN200780100180.9A 2007-08-31 2007-08-31 热压成型用脱模剂组合物和板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8279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66985 WO2009028082A1 (ja) 2007-08-31 2007-08-31 熱圧成型用離型剤組成物とボード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7910A true CN101827910A (zh) 2010-09-08
CN101827910B CN101827910B (zh) 2013-04-17

Family

ID=40386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100180.9A Active CN101827910B (zh) 2007-08-31 2007-08-31 热压成型用脱模剂组合物和板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104532B1 (zh)
CN (1) CN101827910B (zh)
WO (1) WO200902808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1518A (zh) * 2011-04-26 2011-11-16 大连金玛硼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碳化硼陶瓷热压烧结使用的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69146A (zh) * 2018-06-05 2020-03-06 尤希路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脱模剂组合物及压铸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5535B2 (ja) * 2006-03-06 2011-12-28 日本精蝋株式会社 熱圧成型用離型剤組成物とボード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6374A (zh) * 1997-02-21 1998-10-2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木质纤维素用粘合剂和木质纤维素压制板的制备方法
JP2001303017A (ja) * 2000-04-24 2001-10-31 Nippon Polyurethane Ind Co Ltd リグノセルロース系材料用接着剤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熱圧成形体及び熱圧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02241719A (ja) * 2000-12-15 2002-08-28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接着シート及び接着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86560B2 (ja) * 1988-08-08 1999-04-26 エヌティエヌ株式会社 軸受用樹脂組成物
JP4065595B2 (ja) * 1997-02-20 2008-03-2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接着剤組成物、および該接着剤組成物を使用したボードの製造方法
JPH10316958A (ja) * 1997-02-21 1998-12-02 Mitsui Chem Inc リグノセルロース用接着剤およびリグノセルロース成形板の製造方法
JP2000343510A (ja) * 1999-06-03 2000-12-12 Mitsui Chemicals Inc リグノセルロース成形板の製造方法
JP4697645B2 (ja) 2001-02-14 2011-06-08 日本ポリウレタン工業株式会社 リグノセルロース系熱圧成形体用接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熱圧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4845535B2 (ja) * 2006-03-06 2011-12-28 日本精蝋株式会社 熱圧成型用離型剤組成物とボード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6374A (zh) * 1997-02-21 1998-10-2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木质纤维素用粘合剂和木质纤维素压制板的制备方法
JP2001303017A (ja) * 2000-04-24 2001-10-31 Nippon Polyurethane Ind Co Ltd リグノセルロース系材料用接着剤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熱圧成形体及び熱圧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02241719A (ja) * 2000-12-15 2002-08-28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接着シート及び接着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1518A (zh) * 2011-04-26 2011-11-16 大连金玛硼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碳化硼陶瓷热压烧结使用的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69146A (zh) * 2018-06-05 2020-03-06 尤希路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脱模剂组合物及压铸方法
CN110869146B (zh) * 2018-06-05 2022-02-18 尤希路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脱模剂组合物及压铸方法
US11554410B2 (en) 2018-06-05 2023-01-17 Yushiro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Mold release agent composition and die cast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28082A1 (ja) 2009-03-05
KR20100043090A (ko) 2010-04-27
CN101827910B (zh) 2013-04-17
KR101104532B1 (ko) 201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20034B1 (en) Binder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board by using the binder composition
US4546039A (en) Process for bonding lignocellulose-containing raw materials with a prepolymer based on a urethane-modified 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 mixture
US10669424B2 (en) Lignocellulosic composite articles
CN102459382B (zh) 用于木质纤维素复合物的释放组合物
CN101688103A (zh) 粘合剂、含有该粘合剂的复合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2165015A (zh) 木质纤维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US10201911B2 (en) Continuous process for forming a unitary mat
CN101827910B (zh) 热压成型用脱模剂组合物和板的制造方法
CN104837941B (zh) 固体可自粘的含异氰酸酯有机聚合物和其使用方法
CN102812064B (zh) 木质纤维产品的制备
JP4065595B2 (ja) 接着剤組成物、および該接着剤組成物を使用したボードの製造方法
JP5783888B2 (ja) 高耐水性の複合材料形成用接着剤組成物、複合材料、それ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高耐水性の複合材料形成用接着剤
US20210253861A1 (en) Lignocellulosic composite articles
JP4845535B2 (ja) 熱圧成型用離型剤組成物とボードの製造方法
JP2013107311A (ja) 高耐水性の複合材料形成用接着剤組成物、複合材料、それ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高耐水性の複合材料形成用接着剤
EP0139530A2 (en) Preparation of lignocellulosic composite articles
WO2024115164A1 (en) Sustainable wood adhesive formulation
JP2000119626A (ja) バインダー組成物、および該バインダー組成物を使用したボードの製造方法
CN115551913A (zh) 粘合剂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08

Address after: 1-5-2, East Xinqiao,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 CHEMICALS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