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0996B - 聚合反应器、聚合装置、生产可生物降解的聚酯的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聚合反应器、聚合装置、生产可生物降解的聚酯的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0996B
CN101820996B CN200880111393.6A CN200880111393A CN101820996B CN 101820996 B CN101820996 B CN 101820996B CN 200880111393 A CN200880111393 A CN 200880111393A CN 101820996 B CN101820996 B CN 1018209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reactor
reactor
dilactide
polymerisation
d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13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0996A (zh
Inventor
赖纳·哈根
尤多·米尔鲍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hde Inventa Fische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Uhde Inventa Fischer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hde Inventa Fischer GmbH filed Critical Uhde Inventa Fischer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820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0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0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09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24Stationary reactors without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01J19/2415Tubular rea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53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01J19/006Baff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8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8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01J19/1862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placed in s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24Stationary reactors without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01J19/245Stationary reactors without moving elements inside placed in ser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785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aratus u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49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2219/00164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controlling the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49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2219/00164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controlling the flow
    • B01J2219/0016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controlling the flow controlling the residence time inside the reactor vess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61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01J2219/00763Baffles
    • B01J2219/00765Baffles attached to the reactor wall
    • B01J2219/00768Baffles attached to the reactor wall vert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61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01J2219/00763Baffles
    • B01J2219/00765Baffles attached to the reactor wall
    • B01J2219/0077Baffles attached to the reactor wall inclin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61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01J2219/00763Baffles
    • B01J2219/00765Baffles attached to the reactor wall
    • B01J2219/0077Baffles attached to the reactor wall inclined
    • B01J2219/00774Baffles attached to the reactor wall inclined in the form of co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61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01J2219/00763Baffles
    • B01J2219/00765Baffles attached to the reactor wall
    • B01J2219/00777Baffles attached to the reactor wall horizont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06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C08G63/08Lactones or lactid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聚合的聚合反应器,所述反应器被构造成两个阶段,包括被配置作为搅拌容器或作为环形鼓泡柱的预聚合阶段和被配置作为管式反应器的主聚合阶段。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器生产可生物降解的聚酯的方法,尤其是聚丙交酯。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除了所述聚合反应器之外还包括其他部件的聚合装置。

Description

聚合反应器、聚合装置、生产可生物降解的聚酯的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聚合的聚合反应器,所述反应器被构造成两个阶段,包括被配置作为搅拌容器或作为环形鼓泡柱的预聚合阶段和被配置作为管式反应器的主聚合阶段。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器生产可生物降解的聚酯的方法,尤其是聚丙交酯。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除了所述聚合反应器之外还包括其他部件的聚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US5,484,882中已知用于从环状聚酯与内酯生产共聚酯的聚合反应器,其中该聚合反应器包括搅拌容器和静态混合器。已知的是,与仅包括上述两种成分之一的均聚物相比,在相同温度下,该专利说明书中描述的共聚物具有大大降低的熔融粘度。因此,如果意图生产均聚物,尤其是聚丙交酯,US5,484,882中描述的并具有静态混合器作为主聚合阶段的聚合反应器具有缺点,这是由于例如聚丙交酯的大大提高的熔融粘度导致200bar的高压损失,甚至阻塞和/或阻断这种静态混合器。这种类型的阻塞或阻断往往导致与聚合装置的昂贵停工时间或清洁相关的工厂停产。
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US5,484,882。其中提到了搅拌容器与静态混合器的组合。然而,粗材料是环酯与至少一种内酯的组合。因此,产生共聚物。已知的是,与仅包括两种共聚成分之一的均聚物相比,在相同温度下,共聚物具有大大降低的熔融粘度。在共聚物的情况下,熔融粘度可能为100~5,600Pa·s。相反,均聚物的熔融粘度可以达到25,000Pa·s。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这些提到的缺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合反应器和相关的聚合装置,使用它们可以简便地、无问题地聚合尤其是均聚物,例如聚丙交酯。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可生物降解的聚酯和/或共聚酯的方法,尤其是聚丙交酯,使用该方法可以生产高纯度的聚丙交酯,该方法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实施,即不会发生现有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通过如下所述的聚合反应器、聚合装置和方法实现了上述目的。下面的优选实施方案代表了有利的发展并且提到了应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聚合的聚合反应器,其包括至少以下部件:
a)作为第一聚合阶段的至少一个搅拌容器和/或一个环形鼓泡柱,和其后的
b)作为第二聚合阶段的至少一个管式反应器,
所述管式反应器具有在所述管式反应器的横截面上标准化通流流体的速度分布的导流板。
根据本发明的标准化流动的导流板与静态混合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导流板没有混合部分流动,即分离成部分流动,然后轴向和径向重排部分流动。根据本发明的导流板现在具体是在轴向上施加流动阻力,使得实现在管横截面上几乎均匀分布的流速。因此流线不会重排,而是保持几乎平行,仅仅相互加速或减速。标准化的优选标准是,流线的最小停留时间与反应器内容物在所述管式反应器的出口处的平均停留时间之商不小于0.5。
环形鼓泡柱是指能够通过环形导引而反混反应混合物的反应器,其能够促进聚合反应的开始。
原则上,所有导流板因此均适合在所述管式反应器的横截面上建立一致流型。通过管道的流体,在正常情况下,即管道中没有导流板的情况下,在管道的横截面上具有抛物线速度分布(层流型)。聚合反应和与之相关的熔融粘度增加导致在靠近壁的区域中熔体大大减速并且在靠近轴的区域中极端加速,因而在管轴的附近几乎没有聚合的材料“直通”。因此,在管道中部流速最大,而在靠近壁的管道区域中由于摩擦力的原因,流体流动变慢。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标准化流型,即确保在管道的整个横截面上尽可能地标准化流型,使得流体的流速在管道中尽可能地很大程度上相同。因此,防止非常彻底地混合高粘性的聚合物熔体以及发生高剪切力,它们一方面会对聚合物质量具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会在所述管式反应器中造成阻塞。相对于静态元件还具有进一步的优点,静态元件造成聚合物熔体强的永久混合,因而流动阻力较低,尤其是在粘度增大时,对现有技术的装置产生负面影响。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聚合易于实施,可以达到非常高的平均摩尔质量,同时产品质量优异。
有利的是,所述管道中的导流板选自穿孔圆盘、同心环形间隙、位移体和/或管状件。同时,所述导流板防止流体的混合,因为随着混合过程的进行,结果仍然是产生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问题。所述穿孔圆盘具有准二维结构,即它们在管道横截面上延伸,不具有明显的轴向延伸,并且优选具有在与管轴同心的圆线上设置的不同直径的孔。同样,还可以使用同心环形间隙作为导流板。在环形间隙的情况下,可以设想两个实施方案,一方面,准二维实施方案,与所述穿孔圆盘相似地设置,即设置在壁侧上的环形间隙相对于所述管式反应器宽度增加,另一方面,所述环形间隙具有三维构型的实施方案,即在所述管式反应器的轴向还有另一个维数。
在二维导流板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导流板本身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一致的流型。可选择地或除了孔或间隙的尺寸变化之外,二维导流板可以冲压成例如同心锥形,锥尖指向与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同心锥形指锥尖相对于二维导流板元件的表面位于中心。因此,流体的最快流动部分撞击锥尖并通过圆锥的包络线转向侧面。由于产生部分地抵消流体的轴向运动的横向力,其结果是位于所述管式反应器中心的流体部分减速,从而标准化速度分布。
作为对三维环形间隙的替代,还可以设想管状件,管子设置在所述管式反应器的中心,具有比引入所述管式反应器边缘的管道具有更小的直径。所述管状件可以构造成穿孔圆盘的三维实施方案或作为各个管道的管束。共同的标准是,随着距中心的径向距离增大,管径增大。同样,利用相应配置的位移体,可以在整个管横截面上标准化流体的流型并因而获得一致的流速。
在三维构造的元件的情况下,尤其是同心环形间隙、位移体和/或管状件,优选的是它们相对于所述管式反应器的横截面在径向上配置,在所述管式反应器的轴向上具有不同的长度。因此,额外或可选的可能性是,在反应器的横截面上相应流体在反应器中的流速相等。基本原理同样是流体在相应的三维构造的导流板元件处的摩擦。由于导流板在反应器的中心在轴向上具有更大长度,因此与配置在壁侧并被构造成在管式反应器的轴向上更短的导流板相比,在流体和导流板元件之间产生更大的摩擦。因此,流体在管式反应器的中心比边缘区域减速增加。还有利的是,所述导流板元件的轴向长度分布与未减速的层流流速分布相关。
在一个管式反应器内可以连续配置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导流板。
此外,所述聚合反应器的有利特征是,通过所述导流板确保最快流过所述管式反应器的流体部分的最小停留时间与整个流体在所述管式反应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之商为至少0.5。
在根据本发明的聚合反应器的更有利实施方案中,确保当流经反应器时,将要聚合的成型材料基本上没有径向混合或均质化。这可以表达为最大变异系数V为0.8,优选0.5,V根据以下公式定义,
V = S c S
S代表随机抽样方差,
S = 1 n - 1 · Σ i = 1 n ( c i - c S ) 2
ci代表在所述管式反应器的出口面的随机选择位置i处取出的随机样本的指示物质的浓度,所述指示物质能够从所述管式反应器的入口面的随机选择位置处引入,cs代表根据以下公式的取出的随机样本的算术平均浓度,
c S = 1 n Σ i = 1 n c i
n代表随机样本数。
因此,为了确定变异系数,测定几乎在任何点加到将要在所述管式反应器的入口面的任何位置处聚合的物质中的指示物质的分布。在所述反应器出口的整个表面上随机选择随机样本的取出点。聚合物的典型指示物质例如是耐温着色剂。它们以高浓度溶解在合适的低蒸气压溶剂中,并在所述反应器入口处以突然标记的形式(极短时间跨度)注入聚合物熔体。计算着色剂的注入量,使得所述反应器出口处取得的样本具有可评价的着色剂的浓度。
为进行分析,将样本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例如,对于PLA,溶剂是氯仿),在光度计中,在依赖于着色剂的光波长下通过消光测量着色剂浓度。
利用上述导流板和变异系数的优选结果值确保防止引入所述反应器中的物质大部分的径向混合。特别有利的是,由于在所述管式反应器中的导流板的选择形式,不会出现通常用于混合引入的成型材料的剪切力,因而可以进行对反应的机械影响更小的显著温和的聚合反应。因此,在生成的聚合物中的典型缺陷,例如,产品由于降解产物的浓度升高而变色,几乎可以完全避免。
更优选的是,所述管式反应器的比值
L D · τ
小于30/h,优选<20/h,特别优选<10/h,L代表所述管式反应器的长度,D代表所述管式反应器的直径和τ代表反应混合物在所述管式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与此相反,在静态混合器的情况下,通常选择大于30/h的比值以对于横向混合实现所需的流速。所述条件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管式反应器中充分防止径向混合的进一步指数。
同样,有利的是,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所述管式反应器的纵轴同心设置。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导流板通过同心间隙与反应器壁分开,所述间隙优选为反应器半径的1%~10%。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导流板的自由截面积具有径向分布。径向分布是指,例如在所述管式反应器的纵轴附近,所述导流板具有所述反应混合物流过的较小自由截面积,而在周围,即在与所述反应器的纵轴径向分离的位置,所述导流板的自由截面积具有更大值。
如果所述管式反应器的截面积被分成三个同心圆环,圆环的宽度为半径的三分之一,那么特别有利的是,内圆环中的自由截面积的比例小于70%,中间圆环中的自由截面积的比例为10%~75%,外圆环中的自由截面积的比例大于20%。与静态混合器(其导流板一般具有一致几何形状)相反,在根据本发明的管式反应器的情况下,自由截面积不仅在径向可以变化,而且在轴向上可以变化。导流板的这种构造和排列在溶液方向上调节因聚合反应而大大增加的管式反应器中的粘度。因此,实现对流型的完全均匀化。
所述聚合装置的第一阶段是反混反应器(搅拌容器或环形鼓泡柱)。环形鼓泡柱与连接形成环的多个管式反应器相继连接。在这个阶段,产生转化率最大为70%的均匀预聚物。粘度从单体的几个mPa·s增加到预聚物的50~500Pa·s。为了能够实现后续管式反应器所需的必要压力增大,需要这种粘度。为了避免在所述管式反应器的入口处压力非常高,优选的是,至少两个管式反应器相继连接,泵组入到其间。使用这种配置,可以获得非常高的分子量和转化率。
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中,通过热载体冷却和/或加热所述管式反应器的壁和/或所述导流板。因此,可以具体地控制发生聚合的反应条件。例如,有利的是,在放热反应的情况下,冷却所述反应器或所述导流板,而在吸热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加热所述反应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聚合可生物降解的式I的α-羟基羧酸的分子间环状二酯的聚合装置,
R选自氢或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脂肪族基团,或优选是二丙交酯,包括前述聚合反应器和用于清洁式I的环状二酯的至少一个清洁装置。
此外,有利的是,用于清洁前述式I的环状二酯的清洁装置连接在所述反应器前面。这种清洁装置例如可以是分离壁柱。
在清洁装置的情况下,同样有利的是,顶部冷凝器被配置作为设置在从剩余蒸汽冷凝式I的二酯的额外冷凝装置之后的精馏器。
因此,所述聚合反应器作为生产聚丙交酯的生产设备的组成部分的前述可能性确保了可以从粗产品乳酸开始非常有效地生产高纯度的聚丙交酯。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使至少一种式I的分子间环状二酯开环聚合来生产可生物降解的聚酯和/或共聚酯的方法,
R选自氢或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脂肪族基团,包括以下步骤:
a)将含有式I的二酯的混合物供给到聚合反应器的第一聚合阶段中并进行预聚合,和
b)将得到的预聚物转移到聚合反应器的第二聚合阶段中并进行聚合反应。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方法进行成使得最快流过所述管式反应器的流体部分的最小停留时间与整个流体在所述管式反应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之商为至少0.5。
所述方法特别是被控制成使得在步骤a)中进行预聚合直到式I的环状二酯的最大转化率为5~70mol%,优选30~60mol%。通过测定反应器出口处的单体含量来测定转化率,例如通过气相色谱法。
在转移这样生产的预聚物后,在步骤b)中进行聚合反应优选直到最大熔融粘度为100Pa·s~25,000Pa·s,优选500Pa·s~20,000Pa·s。
通过这样设置的聚合,可以实现非常高的转化率。优选地,在步骤b)中进行聚合反应直到式I的环状二酯的转化率为至少90mol%,优选至少92.5mol%,特别优选至少95mol%。
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b)之后混合稳定剂。
还有利的是,在步骤b)之后,通过溶剂提取和/或真空脱气进行脱单体。
同样,有利的是,在步骤a)之前和/或步骤b)之前将聚合催化剂混合到混合物中。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披露了,在步骤b)之后,可以混合选自成核剂、着色剂、补强材料、加工助剂、增塑剂、改性剂、填料和/或抗氧化剂的至少一种添加剂。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在步骤b)之后,在生成的聚酯和/或共聚酯中混入其他聚合物,例如至少一种其他聚酯(例如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或聚醚(例如聚乙二醇),因此生成共混物。各种聚合物的加入量可以在宽范围内变化,并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产品的所需性能调节。
所述方法特别适合于从二丙交酯生产聚丙交酯。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和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然而,附图中代表的实施方案应该被理解成仅是举例的方式,绝不将本发明限制到所述特征的组合。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聚合反应器的实施方案,和
图2是参考根据本发明的聚合装置的实施方案从乳酸开始聚合丙交酯的全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聚合反应器1示于图1,其包括作为第一聚合阶段的搅拌容器2和作为进一步聚合阶段的管式反应器5。单体二丙交酯通过管道3导入搅拌容器中,并在那里预聚合,直到大约50-70%的单体转化。通过测定搅拌容器出口处的残余单体含量,来测定转化率。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的方法进行测定,例如色谱测量法。在预聚合结束后,搅拌容器的内容物通过管道4供应到管式反应器5。在管式反应器5中发生直到成品的聚合。为了标准化管式反应器5的横截面上的流型,在管式反应器5中设置相同或不同的导流板6。例如,可以在那里设置穿孔金属片6a、位移体6b或管状件6c。在导流板6b和6c是三维延伸的情况下,它们相对于管式反应器5在轴向上配置,这样它们能够确保流型的标准化。显然,例如,在管状件6c的情况下,管状件在管式反应器5轴向上的长度设置成不同。由于在管状件6c处反应器中心的流体摩擦力增加,因此,确保了中心的流体流动减速。这导致了流型的标准化。在聚合反应结束后,通过出口7取出成品。
在图2中,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聚合装置100从乳酸开始生产聚丙交酯的连续全过程(PLA过程)。这个过程被细分成使用集成在聚合装置100中的各个部件进行的以下分步骤,后面更详细地解释。
1.乳酸的浓度
该过程的原料是乳酸。乳酸的含量必须高于80重量%。优选地,乳酸浓度大于90%,因为在聚合前必须除去水。水和乳酸的分离在精馏柱101中进行。通过抽吸连接件103施加真空,蒸汽形式存在的水在顶部冷凝并通过另一个连接件104除去。通过另一个连接件102连续进行乳酸的供应。蒸馏物是纯水,贮槽侧的产物是浓度大于99重量%的乳酸。
除了水与原料(乳酸)分离之外,精馏柱101还用于从预缩合反应器105a和105b分离蒸汽。蒸汽流包括乳酸、乳酰基乳酸酯、二丙交酯和水。水在顶部出来,乳酸和其衍生物进入精馏柱的贮槽,并从那里,连同浓度增大的乳酸一起进入第一预缩合反应器105a。
2.预缩合
浓度增大的乳酸在连续的两个反应器105a和105b中通过缩聚转化成预聚物。缩聚在两个不同的压力和温度下发生,以优化反应转化。在第一反应器105a中,选择条件使得乳酸的蒸发最小并同时促进水的去除。在缩聚的第二步骤中,通过较高的温度提高反应速度,同时压力降低,以进一步降低熔体中的水浓度。预聚物的平均摩尔质量(数均)为500~2,000g/mol。
3.环化解聚
预聚物与乳酸的环状二聚体(即二丙交酯)化学平衡。通过调节解聚反应器106中的压力和温度,可以确保从预聚物连续形成丙交酯并蒸发。冷凝器与解聚反应器106连接,部分地冷凝反应蒸汽:水和最大比例的乳酸保持蒸汽形式,并在冷凝装置107中再次部分冷凝。从解聚反应器106出来的冷凝物首先和最初含有丙交酯、乳酰基乳酸酯(即乳酸的线性二聚体)和较高线性的低聚物。
4.丙交酯清洁
在开环聚合中,聚丙交酯的可获得分子量和因而显著的机械性能取决于丙交酯的纯度。乳酸和作为杂质包含的乳酰基乳酸酯的羟基用作聚合的起点。丙交酯中的羟基浓度越高,聚合物的可获得分子量变得越小。在环化解聚后,粗丙交酯中的羟基浓度过高。在精馏柱108中清洁冷凝的丙交酯直到所需的羟基浓度。清洁的丙交酯作为副流从柱108取出。蒸馏物和贮槽产品再次供应到各位置的过程中。除了聚丙交酯的分子量之外,其性能很大程度上受D-含量(具有D-构型的结构单元的量)的影响或在通过D-丙交酯聚合的情况下受L-丙交酯含量的影响。
5.开环聚合
开环聚合在根据本发明的由搅拌容器2和管式反应器5的组合形成的反应器中进行。在第一反应器109中,低粘性丙交酯聚合形成PLA,转化率大约50-70%。催化剂和添加剂均匀混合进熔体中。
在管式反应器5中,聚合反应持续到直至聚合物和单体之间到达化学平衡。单体的最大转化率为大约95%。在聚合中,粘度增加到大约10,000Pa·s。
6.脱单体
为了获得稳定的聚丙交酯,熔体中大约5重量%的单体浓度过高。为此,必须进行脱单体。这是通过例如在双螺杆挤出机111中使熔体脱气实现的。由于开环聚合是一种平衡反应,在脱单体之前加入稳定剂,以防止在脱气之中和之后重新形成单体。
7.造粒和结晶
在脱单体后,从脱单体装置111中取出熔体,并转化成粒状物112。可以实施线造粒和水下模具面造粒。在这两种情况下,PLA粒状物在干燥和包装之前必须结晶。在提高温度和搅拌下进行结晶。
实施例1:流动模拟
使用流动模拟软件来模拟二丙交酯开环聚合成聚丙交酯的管式反应器中的流动。流入物包括预聚物,其是二丙交酯和聚丙交酯的混合物,通常从搅拌容器反应器出来(参见实施例2)。入口粘度为100Pa·s。管式反应器的L/D比为5,总停留时间为6h。管式反应器分为四个段,每一段设有穿孔的网。
管式或流动反应器5是设有导流板的双层护套管。该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为6小时。导流板包括穿孔圆盘、位移体和同心环形间隙的组合。预先优化几何形状和夹具位置,以帮助一致流型的流动模拟。
优化参数是:
1.在穿孔金属片的情况下
-反应器中的穿孔金属片的数量,
-每个圆盘中的孔数量,
-孔直径和孔直径分布,
-孔在圆盘上的排列,
-反应器壁和穿孔金属片边缘之间的间距。
2.在位移体的情况下
-每一级的位移体数量,
-位移体之间的间距,
-位移体随位置变化的几何形状。
3.在同心环形间隙的情况下
-高度,
-宽度,
-各环形间隙的数量。
作为流动模拟的结果,得到相对于一致流型优化的管式反应器中的导流板结构。因此,对于在流动方向的第一穿孔圆盘,其自由截面积的比例,在内三分之一为2%,在中间三分之一为54%,在外三分之一为47%。截面积的三分之一是针对半径而言。
实施例2
在连续中试装置中,生产2kg/h清洁的二丙交酯。二丙交酯的平均羧基端基浓度为10mmol/kg(经酸碱滴定测量)和内消旋二丙交酯含量为5%(经HPLC测量)。将二丙交酯与作为催化剂的辛酸锡(浓度40ppm锡)混合并流入配备有锚式搅拌器的搅拌容器反应器2中,通过双层护套控制温度。在搅拌容器反应器中,二丙交酯开环聚合成聚丙交酯。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为4小时,熔融温度为160℃。产物在160℃温度下的熔融粘度为100Pa·s;转化率为40%。连续取出二丙交酯-聚丙交酯熔体,并抽入下面的管式反应器5中,其导流板根据实施例1的结果构造。
在20分钟内以1分钟的间隔在管式反应器的出口收集样本,并分析转化率、本征粘度和多分散指数。结果示于下表中。
IV、转化率和PDI的值在测量精度范围内是恒定的,由此可以推断出一致的停留时间分布,因此一致的流型。
测量方法
1.单体含量:
将聚合物溶解在氯仿中,用环己烷沉淀,并过滤。通过HPLC测定溶液中的二丙交酯含量并由此计算转化率。
2.IV
将聚合物溶解在氯仿中。通过Ubbelohde-粘度计测定溶液的粘度并转化成本征粘度。
3.PDI
使用GPC测定聚合物的数均和重均分子量。使用聚苯乙烯标准校准GPC。PDI是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之比。

Claims (19)

1.一种通过使二丙交酯开环聚合来生产聚丙交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二丙交酯供给到作为第一聚合步骤的至少一个搅拌容器和/或环形反应器中并进行预聚合,和
b)将得到的预聚物转移到作为第二聚合步骤的至少一个管式反应器中并进行聚合反应,所述管式反应器具有在所述管式反应器的横截面上标准化通流流体的速度分布的非混合导流板,所述导流板选自穿孔圆盘、位移体、同心环形间隙和/或管状件,
其中所述管式反应器的导流板产生最大变异系数V为0.8,V根据以下公式定义,
V = S c S
S代表根据以下公式的随机抽样方差,
S = 1 n - 1 &CenterDot; &Sigma; i = 1 n ( c i - c S ) 2
ci代表在所述管式反应器的出口面的随机选择位置i处取出的随机样本的指示物质的浓度,所述指示物质从所述管式反应器的入口面的随机选择位置处引入,
cs代表根据以下公式的取出的随机样本的算术平均浓度,
c S = 1 n &Sigma; i = 1 n c i
n代表随机样本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进行预聚合直到二丙交酯的最大转化率为5~70mo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进行预聚合直到二丙交酯的最大转化率为30~60mol%。
4.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进行聚合反应直到最大熔融粘度为100Pa·s~25,000Pa·s。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进行聚合反应直到最大熔融粘度为500Pa·s~20,000Pa·s。
6.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进行聚合反应直到二丙交酯的转化率为至少90mol%。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进行聚合反应直到二丙交酯的转化率为至少92.5mol%。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进行聚合反应直到二丙交酯的转化率为至少95mol%。
9.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之后混合稳定剂。
10.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之后,通过溶剂提取和/或真空脱气进行脱单体。
11.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前和/或步骤b)之前将聚合催化剂混合到二丙交酯中。
12.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之后,混合选自成核剂、着色剂、补强材料、加工助剂、增塑剂、改性剂、填料和/或抗氧化剂的至少一种添加剂。
13.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之后,共混至少一种其他聚合物。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聚合物是聚酯。
15.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丙交酯来自于之前的清洁装置和/或之前的冷凝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用于生产聚-L-丙交酯、聚-D-丙交酯或聚-内消旋丙交酯。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环形间隙、位移体和/或管状件相对于所述管式反应器的横截面在径向上配置,在所述管式反应器的轴向上具有不同的长度。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导流板确保最快流过所述管式反应器的流体部分的最小停留时间与整个流体在所述管式反应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之商为至少0.5。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反应器的导流板产生最大变异系数V为0.5。
CN200880111393.6A 2007-09-03 2008-08-25 聚合反应器、聚合装置、生产可生物降解的聚酯的方法和用途 Active CN1018209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7017235.8 2007-09-03
EP07017235A EP2030679A1 (de) 2007-09-03 2007-09-03 Polymerisationsreaktor, Polymerisationsvorrichtu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bioabbaubarem Polyester sowie Verwendungen
PCT/EP2008/006967 WO2009030397A1 (de) 2007-09-03 2008-08-25 Polymerisationsreaktor, polymerisationsvorrichtu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bioabbaubarem polyester sowie verwendung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0996A CN101820996A (zh) 2010-09-01
CN101820996B true CN101820996B (zh) 2014-07-16

Family

ID=38896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1393.6A Active CN101820996B (zh) 2007-09-03 2008-08-25 聚合反应器、聚合装置、生产可生物降解的聚酯的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399602B2 (zh)
EP (2) EP2030679A1 (zh)
KR (1) KR101484353B1 (zh)
CN (1) CN101820996B (zh)
ES (1) ES2395440T3 (zh)
MX (1) MX2010002432A (zh)
TW (1) TWI451904B (zh)
WO (1) WO2009030397A1 (zh)
ZA (1) ZA2010013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92201B1 (ko) * 2009-06-19 2013-08-01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사시노카가쿠겡큐쇼 폴리젖산의 제조 방법
CN102558528B (zh) * 2010-12-29 2014-01-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聚乳酸类材料的装置和方法
DE102012002498A1 (de) 2012-02-10 2013-08-14 Thyssenkrupp Uhde Gmbh Qualitätstest für polymerisationsfähige Milchsäur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PL2853552T3 (pl) * 2011-11-04 2018-06-29 Uhde Inventa-Fischer Gmbh Sposób wytwarzania zdolnego do polimeryzacji kwasu mlekowego
KR101303888B1 (ko) * 2012-08-06 2013-09-10 최대규 탄소섬유용 폴리아크릴로니트릴계 전구체 섬유의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ES2649369T3 (es) * 2012-12-18 2018-01-11 Uhde Inventa-Fischer Gmbh Dispositivo y procedimiento para la separación de un diéster cíclico de masas fundidas poliméricas
ES2716299T3 (es) 2013-11-20 2019-06-11 Uhde Inventa Fischer Gmbh Procedimiento así como dispositivo para la preparación de una mezcla de ácido poliláctico cristalizable así como mezcla de ácido poliláctico
WO2015199798A2 (en) 2014-04-22 2015-12-30 Plastipak Packaging, Inc. Pellet and precursor with recycled content
DE102015207510A1 (de) 2015-04-23 2016-10-27 Thyssenkrupp Ag Reaktor sowie Verfahren zur Polymerisation von Lactid
WO2016169771A1 (de) 2015-04-23 2016-10-27 Uhde Inventa-Fischer Gmbh Reaktor sowie verfahren zur polymerisation von lactid
EP3318590B1 (de) 2016-11-08 2020-08-05 thyssenkrupp AG Verfahren zur abtrennung von flüchtigen verbindungen aus viskosen produkten mit einem dünnschichtverdampfer
CN109694559B (zh) * 2018-11-30 2022-02-08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聚乳酸改性剂、制备改性聚乳酸的方法以及改性聚乳酸
CN113278136B (zh) * 2021-05-24 2022-06-21 杭州锐健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可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和聚合反应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6142A (zh) * 2004-01-09 2004-12-2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可生物降解聚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879958A (zh) * 2005-06-16 2006-12-20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交酯类单体连续聚合的装置和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36310B (de) * 1960-05-12 1962-09-13 Basf Ag Vorrichtung zur Erzielung eines gleichmaessigen Stroemungsprofiles
US3572391A (en) * 1969-07-10 1971-03-23 Hirsch Abraham A Flow uniformizing baffling for closed process vessels
DE2918828A1 (de) * 1979-05-10 1980-11-20 Basf Ag Verfahren zur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 von polycaprolactam sowie eine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EP0087817A1 (en) * 1982-03-03 1983-09-07 Castle &amp; Cooke Techniculture, Inc. Continuous polymer process apparatus and system
JP3309502B2 (ja) * 1993-07-12 2002-07-29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生分解性ポリエステル系ポリマーの連続製造法
DE10200738A1 (de) * 2002-01-11 2003-08-07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resorbierbaren Polyestern durch Massepolymerisation
US7842261B2 (en) * 2005-04-21 2010-11-30 Purac Biochem Bv Process for preparing resorbable polyesters by bulk polymeriz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6142A (zh) * 2004-01-09 2004-12-2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可生物降解聚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879958A (zh) * 2005-06-16 2006-12-20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交酯类单体连续聚合的装置和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61838A1 (en) 2010-10-14
ES2395440T3 (es) 2013-02-12
CN101820996A (zh) 2010-09-01
EP2030679A1 (de) 2009-03-04
MX2010002432A (es) 2010-03-31
KR20100061519A (ko) 2010-06-07
US8399602B2 (en) 2013-03-19
TW200916186A (en) 2009-04-16
ZA201001346B (en) 2010-10-27
KR101484353B1 (ko) 2015-01-19
WO2009030397A1 (de) 2009-03-12
TWI451904B (zh) 2014-09-11
EP2188047B1 (de) 2012-10-03
EP2188047A1 (de) 201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0996B (zh) 聚合反应器、聚合装置、生产可生物降解的聚酯的方法和用途
US8883955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lactic acid
CN104271626B (zh) 用于合成基于聚醚的接枝聚合物的连续方法
JP3309502B2 (ja) 生分解性ポリエステル系ポリマーの連続製造法
CN103857726B (zh) 聚合物制造方法、聚合物制造装置、复合物制造装置和聚合物产物
CN103154078A (zh) 聚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3419B (zh) 一种脂肪-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US2014035020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mer and polymer product
RU2474472C2 (ru) Многоуровневый трубчатый реактор с внутренним лотком
CN107974062A (zh) 一种聚乳酸3d打印材料和由其制备的线材
CN102417591B (zh) 丙交酯系化合物的聚合物连续式制造方法
CN106432699A (zh) 注射用plga的工业化生产工艺
CN101687170A (zh) 具有垂直间隔区段的多级管式反应器
CN113717355B (zh) 一种连续制备聚乙交酯和丙交酯嵌段共聚物的方法和装置
TW202307068A (zh) 一種連續製造具有可調整之分子量、結構與組成的聚(羥酸)共聚物之方法
Omar et al. Star-shaped Poly (hydroxybutyrate) s from bio-based polyol cores via zinc catalyze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β-Butyrolactone
Allı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ar-shaped block copolymers composed of poly (3-hydroxy octanoate) and styrene via RAFT polymerization
CN102234368B (zh) 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Deng et al. Amine-bearing cyclic ketene acetals for pH-responsive and degradable polyesters through radical ring-opening polymerisation
CN109580812A (zh) 聚酯材料中的单体残留的检测方法
Yao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yperbranched Polyesterami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