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4784B - 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4784B
CN101814784B CN2010101264723A CN201010126472A CN101814784B CN 101814784 B CN101814784 B CN 101814784B CN 2010101264723 A CN2010101264723 A CN 2010101264723A CN 201010126472 A CN201010126472 A CN 201010126472A CN 101814784 B CN101814784 B CN 1018147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peristome
surrounding wall
cover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64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4784A (zh
Inventor
丸山晴久
池田智昭
户田贵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14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4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4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4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07Devices for relieving mechanical stres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6Joints for connecting lengths of protective tubing or channels, to each other or to casings, e.g. to distribution boxes; Ensur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in the joint
    • H02G3/0616Joints for connecting tubing to casing
    • H02G3/0625Joints for connecting tubing to casing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disengagement of conductors
    • H02G3/0633Joints for connecting tubing to casing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disengagement of conductors with means urging the conductors to follow a non-straight lin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081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2G3/083Inl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7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inn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boards, i.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r similar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only one end of the r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其能够防止在多个引线和钎焊部之间发生钎焊不良。将盖部件(7)嵌合在第一及第二开口部(21b、21c)上,将电缆(5)夹持在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第一内壁面(29e)与盖侧压缩壁部(45)的第一内壁面(45a)之间、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第二内壁面(29f)与盖侧压缩壁部(45)的第二内壁面(45b)之间、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第三内壁面(29g)与盖侧压缩壁部(45)的第三内壁面(45c)之间,而变形成以曲柄状弯曲的状态。由此,在电缆(5)上制成曲柄状变形部(5d)。通过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和盖侧压缩壁部(45)夹持曲柄状变形部(5d)。

Description

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钎焊连接多根引线的芯线的钎焊部的旋转电机、风扇电机等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7-53849号公报等中公开有具有支承电机主体的壳体和形成在电机主体上的钎焊部的电机(电气设备)。在钎焊部上钎焊连接由多根引线成捆而成的电缆的多个引线。在这种电机的壳体上形成有使钎焊部露出并能够向钎焊部连接多个引线的开口部。并且,开口部构成为能够由盖开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53849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的电气设备中,存在即使开口部由盖闭塞,当引线受力时,在多个引线的钎焊部上会发生钎焊不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难以发生多个引线的钎焊不良的电气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盖牢固地固定在壳体上的电气设备。
本发明的电气设备,具有电路基板单元、壳体和盖部件。电路基板单元由电缆和电路基板构成,该电缆由多根引线成捆构成,该电路基板具有钎焊部,该钎焊部具有钎焊连接多根引线的芯线的多个电极。壳体具有与形成有多个电极的电路基板的一基板面对置的对置壁部和与对置壁部一体设置且包围电路基板的端面的周壁部。在对置壁部形成有使钎焊部露出的第一开口部,在周壁部形成有与第一开口部连续形成且延出电缆的第二开口部。盖部件具有容许电缆从第二开口部延出的形状,并与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嵌合。周壁部和盖部件的形状分别以在盖部件与第一及第二开口部嵌合时由周壁部和盖部件夹持电缆的方式确定。具体地、周壁部和盖部件的形状分别以在盖部件与第一及第二开口部嵌合时使电缆变形成以曲柄状弯曲的状态,从而制成曲柄状变形部,并且由周壁部和盖部件夹持电缆的曲柄状变形部的方式确定。
如本发明所示,当盖部件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嵌合时,电缆以曲柄状弯曲,制成曲柄状变形部,通过周壁部和盖部件夹持曲柄状变形部时,电缆被牢固地固定在周壁部和盖部件之间。曲柄状变形部构成止脱部,在电缆受到拉伸力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防止钎焊部受到拉伸力,发生钎焊不良。
周壁部和盖部件的形状优选以形成分别以压缩的状态夹持曲柄状变形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第一压缩结构部以及第二压缩结构部的方式确定。这样,则第一以及第二压缩结构部在相互错开的位置上压缩电缆。因此,电缆固定在周壁部和盖部件之间的力被强化,即使电缆受到欲从基板收纳壳体拉伸的力,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电缆从壳体脱出。
盖部件具有盖侧压缩壁部,周壁部具有周壁部侧压缩壁部。盖侧压缩壁部和周壁部侧压缩壁部以相互之间夹持曲柄状变形部且压缩曲柄状变形部的方式对置。优选在盖侧压缩壁部以及周壁部侧压缩壁部中的至少一方一体设有与第一以及第二压缩结构部相邻且沿与电缆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并夹持电缆的第一对以及第二对立起壁部。这样,在第一以及第二压缩结构部的位置上,能够由第一对以及第二对立起壁部夹持盖侧压缩壁部以及周壁部侧压缩壁部不接触的电缆的侧方部分。因此,能够抑制电缆的移动,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第一以及第二压缩结构部对电缆的压缩。
盖部件具有:具有顺次连续以环状排列的第一至第四端面的板状的盖主体;从对置的第一以及第三端面的偏向第二端面的端部突出的一对轴部;一体设置于第四端部的中央部的钩部件。另外,在壳体的周壁部形成有与第二开口部相邻且支承一对轴部使其旋转自如的一对轴承部,在壳体的对置壁部中的包围第一开口部的边缘部形成有卡止盖部件的钩部件的被卡止部。这样,能够容易地通过一对轴部的旋转进行盖部件的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的开闭。另外,通过在盖主体闭塞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时,使盖部件的钩部件与壳体的被卡止部卡止,从而盖部件牢固地固定在壳体。
周壁部的一例具有周壁主体和与该周壁主体一体设置且从周壁主体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具有周壁部侧压缩壁部和一对延伸壁,该一对延伸壁从周壁部侧压缩壁部的与周壁主体相邻的两端部延伸到与对置壁部连续的位置。这种情况下,第二开口部通过周壁部侧压缩壁部和一对延伸壁包围形成。
在一对延伸壁分别一体形成有位于周壁部侧压缩壁部的相反侧且向从周壁主体向外侧离开的外侧方向延伸的突起部。并且,位于外侧方向的延伸壁的第一端面部分和与该第一端面部分连续的突起部的第二端面部分分别构成与轴部的外表面接触并支承轴部的轴承部。这样,仅通过使一对轴部与第一端面部分和第二端面部分接触,能够使可拆除的盖部件容易地安装在壳体上。
周壁部侧压缩壁部在位于外侧方向的端部具有沿着一对延伸壁延伸的隆起部。另外,在盖主体形成有一个以上的突出部,在盖部件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嵌合的状态,该一个以上的突出部从盖主体朝向周壁部侧压缩壁部突出。并且,一个以上的突出部起到限位器的作用,即,在盖主体受到向朝向第二开口部侧的方向作用的外力时,一个以上的突出部的侧面碰触周壁部侧压缩壁部的隆起部的内壁面,而防止盖部件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脱落。其结果、防止一对轴部从第一端面部分离开。另外,通过在周壁部侧压缩壁部和盖侧压缩壁部之间局部夹持电缆,从而通过被压缩产生的电缆的弹性力使盖部件的一对轴部靠压在第一以及第二端面部。这样,一对轴部靠压在第一以及第二端面部分上,盖部件牢固地安装在壳体上。
钩部件具有在盖部件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嵌合的状态下,当受到从外部向壳体的内部压下的方向的力时解除与被卡止部的卡合的结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钩部件的形状尺寸被确定为,能够由前端部的宽度尺寸为8mm以下的一字槽螺丝刀的前端部压下。这样,不限于有意由一字槽螺丝刀压下钩部件,也能够有效地防止钩部件无意地从被卡合部脱落。因此,能够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风扇电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敞开图1所示的风扇电机的开口部的状态的局部平面图。
图3是由盖闭塞图1所示的风扇电机的开口部的状态的局部平面图。
图4是由盖闭塞图1所示的风扇电机的开口部的状态从侧面观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V-V线剖面图。
图6是用于图1所示的风扇电机的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风扇电机的盖安装在壳体上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平面图。
图8是表示盖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9是在拆下图8的盖部件时用于说明作业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3壳体
5电缆
5a引线
5d曲柄状变形部
7盖部件
11电路基板
19钎焊部
21对置壁部
21b第一开口部
21c第二开口部
21d被卡止部
23周壁部
29周壁部侧压缩壁部
31一对延伸壁
31c第一面
31d第二面
31e一对台阶部(一对轴承部)
33盖主体
35一对轴部
37钩部件
39一对突出部
41第一对立起壁部
43第二对立起壁部
45盖侧压缩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风扇电机适用本发明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敞开后述的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21b以及21c的状态的风扇电机的电机收纳部分的局部平面图,图3是由盖部件7闭塞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21b以及21c的状态的风扇电机的电机收纳部分的部分平面图,图4是由盖部件7闭塞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21b以及21c的状态的风扇电机从侧面观察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V-V线剖面图。如各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风扇电机(电气设备)具有电机主体1(图5)、支承或收纳该电机主体1的壳体3、电缆5和盖部件7。如图5所示,电机主体1具有固定在设于壳体3上的后述的轴承套25上的定子9和电路基板11。另外,在图5中,具有转子和风扇的翼片的涡轮省略未示,但是电机主体51也包含未图示的转子以及风扇的涡轮。定子9具有经由定子芯13和绝缘体15卷绕在定子芯13上的绕组部17。绕组部17的励磁绕组与电路基板11连接。在电路基板11上安装有构成控制流入绕组的电流的控制电路的多个电子部件。在电路基板11的、基板面19b上形成有设有钎焊连接电缆5的四个电极19a的钎焊部19。
如图2所示,电缆5通过四根引线5a成捆构成。四根引线5a的芯线5b分别与电路基板11的钎焊部19的四个电极19a钎焊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缆5和电路基板11构成电路基板单元12。
壳体3由铝或绝缘树脂构成,具有对置壁部21、与对置壁部21一体设置并包围电路基板11的端面的周壁部23、与对置壁部21一体设置并与周壁部23平行延伸的筒状的轴承套25(图5)。对置壁部21具有在中央具有贯通孔21a的圆板形状,与设置有连接四根引线5a的电极19a的电路基板11的一基板面对置。在对置壁部21的边缘部形成有使钎焊部19露出以能够进入电路基板11的钎焊部19的第一开口部21b。第一开口部21b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对置壁部21,朝向外侧方向开口。在电机的制造工序中,四根引线5a的芯线通过第一开口部21b与钎焊部19的电极19a钎焊连接。
周壁部23具有周壁主体22和与该周壁主体22一体设置并从周壁主体22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27。如图4所示,延伸部27具有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和从与该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周壁主体22相邻的两端部延伸到与对置壁部21连续的位置的一对延伸壁31。这种情况下,第二开口部21c由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和一对延伸壁31包围形成。
在一对延伸壁31分别一体形成有位于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相反侧且向从周壁主体22向外侧离开的外侧方向延伸的突起部31a。并且,位于外侧方向的延伸壁31的第一端面部分31c和与该第一端面部分31c连续的突起部31a的第二端面部分31d构成分别与轴部35的外表面接触并支承轴部35的轴承部31e。
如图5所示,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具有以在从壳体3的周壁主体22向外侧离开的方向上延伸且朝向盖部件7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如图4所示,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在电缆5延出的方向的端部(周壁主体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具有隆起部分29a。在与隆起部分29a的盖部件7对置的端面29b具有包含沿着电缆5的外表面的弯曲面29c的中央端面部和位于该中央端面部的两侧的一对平面29d。另外,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具有与端面29b连续且在与端面29b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内壁面29e、与第一内壁面29e连续并倾斜的第二内壁面29f、与第二内壁面29f连续并与端面29b平行延伸的第三内壁面29g。
如图4所示,与第一开口部21b连续的第二开口部21c形成在一对延伸壁31之间。并且,如图1所示,在一对延伸壁31之间嵌合有盖部件7的一部分。
盖部件7由绝缘树脂构成,如图6所示,一体具有盖主体33、一对轴部35、钩部件37、一对突出部39、第一一对立起壁部41、第二一对立起壁部43和盖侧压缩壁部45。盖主体33具有以能够开闭第一开口部21b以及第二开口部21c的方式顺次连续呈环状排列的第一至第四端面33a~33d。一对轴部35具有短的圆柱形状,从盖主体33的第一以及第三端面33a、33c的偏向第二端面33b的端部向分别相反的方向突出。
钩部件37具有一体设置在盖主体33的第四端面33d的中央部并与盖主体33连接的基部37a、在盖部件7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21b、21c嵌合的状态下从盖主体33向钎焊部19侧突出的突出片部37b、形成在突出片部37b的前端部的卡止部37c。如图3所示,在盖部件7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21b、21c嵌合的状态下,在基部37a和壳体3的对置壁部21之间形成间隙部33e。另外,在与间隙部33e连续的基部37a的两侧部形成有一对缝隙33f。因此,基部37a具有容许突出片部37b以及卡止部37c相对于盖主体33倾斜的弹性。如图5所示,通过基部37a的弹性,卡止部37c与形成在壳体3的对置壁部21上的被卡止部21d弹性卡止。被卡止部21d形成在对置壁部21的包围第一开口部21b的边缘部上,向第一开口部21b以及钎焊部19侧突出。被卡止部21d在与钎焊部19对置的部分具有被卡止面21e。钩部件37的卡止部37c具有在盖部件7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21b、21c嵌合时与被卡止部21d的被卡止面21e抵接的卡止面37d。
如图5以及图6所示,一对突出部39在盖部件7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21b、21c嵌合的状态下从盖主体33向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侧突出。一对突出部39当盖主体33受到朝向第二开口部21c侧的方向作用的外力时,其侧面碰触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隆起部29a的第一内壁面29e,起到防止盖部件7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21b、21c脱落的限位器的作用。
如图4以及图6所示,第一对立起壁部41形成在盖主体33的端部上,在盖部件7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21b、21c嵌合的状态下向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侧突出。在第一对立起壁部41上具有与电缆5的外周面接触的对置面41a和与对置面41a连续且与盖主体33平行延伸的面41b。在盖部件7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21b、21c嵌合的状态下,电缆5从第一对立起壁部41之间向外部延出。
如图6所示,在第二对立起壁部43中,在与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对置的部分分别具有与电缆5的外周面接触的弯曲面43a。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盖侧压缩壁部45在盖部件7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21b、21c嵌合的状态下,与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以及电路基板11的一部分对置。盖侧压缩壁部45的与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对置的部分具有由在电缆5延出的方向上延伸的圆弧状的弯曲面构成的第一内壁面45a、与第一内壁面45a连续并向电路基板11侧倾斜的第二内壁面45b、与第二内壁面45b连续并与第一内壁面45a平行延伸的第三内壁面45c。因此,当盖部件7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21b、21c嵌合的状态时,电缆5被夹持在形成在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隆起部分29a上的弯曲面29c与盖侧压缩壁部45的第一内壁面45a之间、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第二内壁面29f与盖侧压缩壁部45的第二内壁面45b之间、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第三内壁面29g与盖侧压缩壁部45的第三内壁面45c之间,变形为以曲柄状弯曲的状态。由此,在电缆5制成曲柄状变形部5d,通过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和盖侧压缩壁部45夹持曲柄状变形部5d。另外,通过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弯曲面29c和盖侧压缩壁部45的第一内壁面45a形成压缩电缆5的第一压缩结构部,通过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第三内壁面29g和盖侧压缩壁部45的第三内壁面45c形成压缩电缆5的第二压缩结构部。前述的第一对立起壁部41与第一压缩结构部(29c、45a)相邻而夹持电缆5,第二对立起壁部43与第二压缩结构部(29g、45c)相邻而夹持电缆5。
接着,关于将电缆5以及盖部件7安装于电机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如图7所示,在将电缆5载置于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弯曲面29c上的状态下,将电缆5的四根引线5a的芯线5b分别与电路基板11的钎焊部19的四个电极19a钎焊连接。并且,使盖部件7与延伸部27接近(箭头A2),使盖部件7的一对轴部35与一对延伸壁31的第一端面部分31c以及一对突起部31a的第二端面部分31d接触,在一对轴承部31e支承一对轴35。在该状态下,通过电缆5的弹性力将盖主体33压起,一对轴部35靠压在一对突起部31a的第二端面部分31d上。接着,使一对轴部35旋转(图1的箭头A1),在第一开口部21b以及第二开口部21c上嵌合盖主体33。由此,由第一对立起壁部41塞住电缆5延出的第二开口部21c。当钩部件37和壳体3的被卡止部21d卡合,则由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和盖侧压缩壁部45使电缆5变形成曲柄状,从而夹在两者之间。该状态下通过夹持在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弯曲面29c与盖主体33的盖侧压缩壁部45的第一内壁面45a之间、以及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第三内壁面29g和盖主体33的第三内壁面45c之间的电缆5的部分的弹性力,将一对轴部35靠压在一对突起部31a的第二端面部31d上。另外,通过夹持在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第二内壁面29f与盖主体33的第二内壁面45b之间的电缆5的部分的弹性力,使一对轴部35靠压在一对延伸壁31的第一端面部31c上。另外,如前所述,当盖主体33受到在朝向第二开口部21c侧的方向作用的外力时,一对突出部39的侧面碰到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隆起部29a的第一内壁面29e,防止盖部件7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21b、21c脱落。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机,当盖部件7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21b、21c嵌合时,电缆5以曲柄状弯曲,制成曲柄状变形部5d,通过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和盖侧压缩壁部45夹持曲柄状变形部5d,所以电缆5牢固地固定在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和盖侧压缩壁部45之间。因此,即使电缆5从外部受力,也能够防止四根引线5a从钎焊部10脱落。
上面表示了本发明适用于风扇电机的例子,但是,不具有风扇的通常的电机或电机以外的电气设备中自然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图8表示盖部件7′的变形例,图9是拆下图8的盖部件7′时用于说明作业的图示。图8的盖部件7′具有在盖部件7′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21b以及21c嵌合的状态下,从外部受到向壳体3的内部压下的方向的力时,解除与图8未图示的被卡止部21d的卡合的结构的钩部件37′。钩部件37′的形状尺寸(特别是宽度尺寸W)被确定为,能够由前端部的宽度尺寸8mm以下的一字槽螺丝刀D的前端部压下。这样,则不限于有意由一字槽螺丝刀D压下钩部件37′,也能够有效防止钩部件37′无意地从被卡合部脱落。在本实施方式中,压下钩部件37′的卡止面37′d,解除卡合状态,进而将钩部件37′压向电缆5延出的方向,则一对轴部35′从设于一对突起部31a的部分上的轴承部31e脱落。其结果,能够防止盖部件7′从壳体3离开。通过将盖部件7′形成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盖部件与第一以及第二开口部嵌合时,电缆以曲柄状弯曲,制成曲柄状变形部,通过周壁部和盖部件夹持曲柄状变形部,所以电缆被牢固地固定在周壁部和盖部件之间。曲柄状变形部构成止脱部,即使电缆受到拉伸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钎焊部受到拉伸力,发生钎焊不良。

Claims (9)

1.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路基板单元(12),其由电缆(5)和电路基板(11)构成,该电缆(5)由多根引线(5a)成捆构成,该电路基板(11)具有钎焊部(19),该钎焊部(19)具有钎焊连接所述多根引线的芯线(5b)的多个电极(19a);
壳体(3),其具有与形成有所述多个电极的所述电路基板(11)的一基板面(19b)对置的对置壁部(21)和与所述对置壁部(21)一体设置且包围所述电路基板的端面的周壁部(23),在所述对置壁部(21)形成有使所述钎焊部(19)露出的第一开口部(21b),在所述周壁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开口部(21b)连续形成且延出所述电缆(5)的第二开口部(21c);
盖部件(7),其具有容许所述电缆(5)从所述第二开口部(21c)延出的形状,并与所述第一开口部(21b)及第二开口部(21c)嵌合,
所述周壁部(23)和所述盖部件(7)的形状分别被确定为,在所述盖部件(7)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口部(21b、21c)嵌合时,由所述周壁部(23)和所述盖部件(7)夹持所述电缆(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壁部(23)和所述盖部件(7)的形状分别被确定为,在所述盖部件(7)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口部(21b、21c)嵌合时,使所述电缆(5)变形成以曲柄状弯曲的状态,从而制成曲柄状变形部(5d),并且由所述周壁部(23)和所述盖部件(7)夹持所述电缆的曲柄状变形部(5d)。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壁部(23)和所述盖部件(7)的形状被确定为,形成分别以压缩的状态夹持所述曲柄状变形部(5d)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第一压缩结构部(29c、45a)及第二压缩结构部(29g、45c)。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7)具有盖侧压缩壁部(45),所述周壁部(23)具有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所述盖侧压缩壁部(45)和所述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以相互之间夹持所述曲柄状变形部(5d)且对所述曲柄状变形部(5d)进行压缩的方式对置,
在所述盖侧压缩壁部(45)及所述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中的至少一方一体设有第一对立起壁部(41),该第一对立起壁部(41)与所述第一压缩结构部(29c、45a)相邻且沿与所述电缆(5)的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并夹持所述电缆(5),同时一体设有第二对立起壁部(43),该第二对立起壁部(43)与所述第二压缩结构部(29g、45c)相邻且沿与所述电缆(5)的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并夹持所述电缆(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7)具有:具有顺次连续以环状排列的第一至第四端面(33a~33d)的板状的盖主体(33);从对置的第一及第三端面(33a、33c)的偏向所述第二端面(33b)的端部突出的一对轴部(35);一体设置于所述第四端面(33d)的中央部的钩部件(37),
在所述壳体(3)的所述周壁部(23)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开口部(21c)相邻且支承使所述一对轴部(35)旋转自如的一对轴承部(31e),
在所述壳体(3)的所述对置壁部(21)中的包围所述第一开口部(21b)的边缘部形成有卡止所述盖部件(7)的所述钩部件(37)的被卡止部(21d)。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壁部(23)具有:周壁主体;与该周壁主体(22)一体设置且从所述周壁主体(22)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27),
所述延伸部(27)具有所述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和一对延伸壁(31),所述一对延伸壁(31)从与所述周壁主体(22)相邻的所述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两端部延伸到与所述对置壁部(21)连续的位置,
所述第二开口部(21c)通过所述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和所述一对延伸壁(31)包围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延伸壁(31)分别一体形成有突起部(31a),该突起部(31a)位于所述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相反侧且向从所述周壁主体(22)向外侧离开的外侧方向延伸,
位于所述外侧方向的所述一对延伸壁(31)的第一端面部分(31c)和与该第一端面部分(31c)连续的所述突起部(31a)的第二端面部分(31d)分别构成与所述轴部(35)的外表面接触并支承所述轴部(35)的所述一对轴承部(31e)。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在位于所述外侧方向的端部具有沿着所述一对延伸壁(31)延伸的隆起部(29a),
在所述盖主体(33)形成有一个以上的突出部(39),在所述盖部件(7)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口部(21b、21c)嵌合的状态下,该一个以上的突出部(39)从所述盖主体(33)朝向所述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突出,
所述一个以上的突出部(39)起到限位器的作用,即,在盖主体(33)受到向朝向第二开口部(21c)侧的方向作用的外力时,所述一个以上的突出部(39)的侧面碰触所述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的隆起部(29a)的内壁面(29e),而防止盖部件(7)从第一及第二开口部(21b、21c)脱落。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部件(37′)具有在所述盖部件(7′)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口部(21b、21c)嵌合的状态下,当受到从外部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压下的方向的力时解除与所述被卡止部(21d)的卡合的结构,
所述钩部件(37′)的形状尺寸被确定为,能够由前端部的宽度尺寸为8mm以下的一字槽螺丝刀的所述前端部压下。
CN2010101264723A 2009-02-24 2010-02-24 电气设备 Active CN101814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1152 2009-02-24
JP2009041152 2009-02-24
JP2010-023506 2010-02-04
JP2010023506A JP5438537B2 (ja) 2009-02-24 2010-02-04 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4784A CN101814784A (zh) 2010-08-25
CN101814784B true CN101814784B (zh) 2013-09-04

Family

ID=42199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64723A Active CN101814784B (zh) 2009-02-24 2010-02-24 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64008B2 (zh)
EP (1) EP2221947B1 (zh)
JP (1) JP5438537B2 (zh)
CN (1) CN101814784B (zh)
TW (1) TWI5002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6693B (zh) * 2010-03-17 2013-09-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防水护套
US20150138785A1 (en) * 2013-11-15 2015-05-21 Osram Sylvania Inc. Enclosure with grommetless strain relief
EP3496242B1 (en) * 2016-08-05 2021-11-03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TWI675151B (zh) * 2018-05-09 2019-10-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風扇扇框及用於風扇扇框之線材扣壓件
CN113056127A (zh) * 2019-12-27 2021-06-29 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电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0289B1 (en) * 1999-10-22 2001-10-30 Silitek Corporation Cable fastening device
CN1080432C (zh) * 1994-11-30 2002-03-06 索尼公司 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41062A (en) * 1963-08-08 1964-07-14 Illinois Tool Works Arcuate slot strain relief grommet
GB1418634A (en) * 1972-01-14 1975-12-24 Plastic Seals Ltd Clamping devices for electrical conductors and the like
US3858160A (en) * 1973-03-05 1974-12-31 Gen Electric Appliance strain relief
JPS5636153Y2 (zh) * 1976-04-09 1981-08-25
DE3447826C2 (de) * 1984-12-29 1994-12-01 Mulfingen Elektrobau Ebm Elektro-Außenläufermotor
JPS6339443A (ja) * 1986-08-05 1988-02-19 Brother Ind Ltd モ−タの製造方法
JPS6329367U (zh) * 1986-08-05 1988-02-26
JPH023155U (zh) * 1988-06-17 1990-01-10
JP3340212B2 (ja) * 1993-12-09 2002-11-05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機用ケーブルクランプ
US5867355A (en) * 1994-11-30 1999-02-02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external controller and headset and separate take-up reels therefor
US5553787A (en) * 1994-12-27 1996-09-10 General Signal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FR2740622B3 (fr) * 1996-09-27 1997-09-19 Pini Leonardo Dispositif de blocage des cables pour appareillages electriques
US5842256A (en) * 1997-10-14 1998-12-01 National Molding Corporation Modular attachment system for hats, badges and the like
JP2000023336A (ja) * 1998-07-07 2000-01-21 Aiwa Co Ltd コード取付装置
JP2000333344A (ja) * 1999-05-19 2000-11-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箱へ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の接続構造
JP3531800B2 (ja) * 1999-11-29 2004-05-31 株式会社正電社 ケーブル引留装置
JP4137101B2 (ja) 2005-08-17 2008-08-20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DE202005013254U1 (de) * 2005-08-23 2007-01-04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JP2007180146A (ja) * 2005-12-27 2007-07-12 Yamatake Corp ケーブルの固定構造体
TWI292692B (en) * 2006-01-11 2008-01-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Centrifugal fan and its stator structure and base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32C (zh) * 1994-11-30 2002-03-06 索尼公司 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US6310289B1 (en) * 1999-10-22 2001-10-30 Silitek Corporation Cable fasten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26943A (ja) 2010-10-07
EP2221947A2 (en) 2010-08-25
EP2221947A3 (en) 2017-02-15
TW201101602A (en) 2011-01-01
US8164008B2 (en) 2012-04-24
CN101814784A (zh) 2010-08-25
EP2221947B1 (en) 2018-01-10
US20100212955A1 (en) 2010-08-26
TWI500217B (zh) 2015-09-11
JP5438537B2 (ja)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52584B2 (en) Motor
CN101814784B (zh) 电气设备
JP506624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ツイストペアケーブルと電気コネクタとの接続方法
US6800973B2 (en) Stator winding connection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motor
US9419491B2 (en) Motor connecting member and motor device
US8267715B2 (en) Closed IDC terminal
WO2012108514A1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CN103283130A (zh) 电动机控制单元及无刷电动机
US8446058B2 (en) Electric motor terminal block assembly
WO2011068099A1 (ja) 電線ホルダ
JP6829745B2 (ja) 圧縮機駆動装置用密封アレンジメント、圧縮機駆動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WO2015186497A1 (ja) コネクタ
JP5816825B2 (ja) 接続端子、接続装置、この接続装置の製造方法、この接続装置を用いた電動機、および、この電動機を用いた圧縮機とこの電動機を用いた送風機
JP3336970B2 (ja) 自動車用電気接続箱
JP2009089493A (ja) 電動機
JP2009195068A (ja) 接続用金具およびターミナル金具
CN217063509U (zh) 电动机器
JP5346754B2 (ja) 接続構造
JP5229180B2 (ja) 接続構造
US20240113590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2017212781A (ja) 回転電機
JP2022102778A (ja) 電動圧縮機
JP5229178B2 (ja) 接続構造
JP2013175413A (ja) 圧着部材付き導体線
JP2014022274A (ja) 電線と端子の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